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心得体会
编辑:寂静之音 识别码:10-1065931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5 09:25: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心得体会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心得体会

德性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做人的品格,而教师德性,就是一种能够担当起教师角色职责的专业品质和专业品格,它是教育伦理学的一个范畴,也是与教育情景相关的教育行为准则。在当今社会信息多元化,知识激增,学习化时代的背景下,教师凭什么能够执掌人类的教鞭?凭教师德性!我总想问:教师啊,你拿什么去吸引学生?答案或许是:教师的德性。教师德性总是与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方式,对待教育工作的态度与方式,对待同事的态度与方式直接相关,教师德性的好与坏总是反映在他对待上述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教师的专业角色决定了教师的德性需要善良、爱心、公正、责任等成分。

一个有良好教师德性的教师,应该是充满爱心的人,是一位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怀大爱之心的人。教师德性中的爱,表现为教师关爱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一个缺少爱心的教师不可能有好的教师德性。当然,教师的德性还需要公正与责任的加盟,需要自尊与自爱的参与,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灵。教师良好德性的养成,需要教师对行为的自我反思,对品性的自我修炼,对角色的自我觉醒。教师的职业是伟大的,受人尊敬的,那是因为良好的教师德性,如果丧失了最基本的教师德性,那么,教师这个职业肯定会成为遭世人唾弃的职业!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心得体会 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其教师角色的品质,即实现教师之特殊性的品质,是教师能充分实现其教育潜能的品质,这种品质是教师追求自我认识、自我提高的精神支柱。拥有良好的德性就可以使教师获得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利益 ——一种完完全全的东西。在原初的意义上,教师是学生趋益避害的引导者,是学生健康成长,健康发展的促进者。作为教师,他的生命是一场灵魂与思想健康成长之伟大意义的奋斗,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强迫学生接受真知,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学生主动寻求真知。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考虑其学生可能采取与自己不同的观察角度,敏于感受并欣赏这种差异,这样教师与其交往时就会心平气和,悦纳他人。

教师的道德意志在履行教育教学责任和义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道德力量。教师德性正是靠这种道德力量来克服教师因偏见或倾向而产生的教育障碍。说某个教师有德性,是指教师的内在的天性合理的得到改造,发展而养成一种符合教师本质的品质;教师真正形成赋有深刻的职业印迹的教师德性的时候,那一定是达到习惯成自然,德性与天性融为一体的程度。教师德性真正要成为个人的德性,就要与本人的天性相容或化为第二天性。否则,它就是外加的东西,就不是德性了。

第二篇:申论: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

最全汇总>>>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

申论范文:好政策滋养公民理性和德性

好政策是苏东坡治理西湖,体现了因地制宜;好政策是张居正的一条鞭法,体现了化繁为简的智慧;好政策是限塑令找到了市民和政府之间的平衡。如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面临着转型时期的阵痛,社会矛盾凸显,而好的政策应该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适时的出现。因此,好的政策不仅要满足公民的意愿,还要滋养公民的理性乃至是德性。

好政策能够满足公民的意愿。政策的制定首先满足公民的意愿,解决公民急需的问题,苏东坡治理西湖就是一个典型好政策。苏东坡在杭州做官的时候,面对西湖容量减少,百姓淡水不敷使用这样情况,决定治理西湖。同时利用淤泥修建堤坝,解决群众出行问题,增加西湖景致,开垦湖面帮助百姓增加收入。这个政策充分体现了制定政策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满足公民的意愿。习近平主席也曾经说过“政策好不好,关键是要看百姓是哭还是笑”。因此,政策的制定首先要满足公民意愿,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好政策能够滋养公民的理性。理性是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提升公民的自我修养,政府出台政策能够更好的滋养公民的理性。我国1977年决定恢复高考政策就是一个好政策,不仅仅是满足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梦,实现了个人的成长和成才。更多的是对社会的影响,提升了中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和文化水平,奏响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前奏曲,让人们看到民族的希望。而今,我国制定的“书香社会,全民阅读”与恢复高考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政策的制定,鼓励和引导公众形成理性的思考,对社会认知更加深刻,减少社会中的乱象。因此,好政策更多的是要滋养公民的理性。

好政策能够滋养公民的德性。德性是指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德,传统美德也一直被人们信奉,然而时至今日,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存在。深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结构不断的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存在迷茫,甚至有人走入误区如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为对诚信的考验,对道德的拷问。另一方面,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有时没有考虑通过政策去引导社会公德和社会善意。这样不仅会影响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还会影响整个社

最全汇总>>>黑龙江公务员历年真题

会的风气和氛围。因此,好的政策是能够滋养公民的德性,深圳市出台好人法保障好人权益就生动的体现了政策对社会公德的维护。

“制度好可以让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政策和制度的制定关系着国计民生。好的政策不仅仅要满足公民的意愿,更需要滋养公民的理性,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更应滋养公民的德性,维护社会公德,最终实现移风易俗,纯化民风。

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公务员考试课程是如何设置教学的!

中公教育黑龙江公务员考试培训与辅导专家提醒您,备考有计划,才能在公考大战中拔得头筹!公务员考试题库系统邀请您一同刷题!

第三篇:塑造教师良好的德性

《教学科研》

塑造教师良好的德性

—— 周颖老师在夏郢中心校举办的师德培训会作专题演讲

202_年3月20日,夏郢中心校在夏郢一中举行了两场师德培训会,蝶山区教研室副主任周颖老师作了题为《教师的德性》的演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教师德性的内涵、范畴、核心内容、细节表现和如何养成的要点,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及个人修养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很有指导意义。培训会由夏郢中心校校长黎林主持,蝶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何凤坤等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全镇教师分上下午两场参加了培训会。培训会上,全镇教师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周老师旁征博引、严谨科学、形象具体、娓娓动听的演讲触动了教师们的心灵,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共鸣和认同。

作者:罗炯明(中学教育团队通讯员)

第四篇:理性施教的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理性施教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普遍是以让学生大量地接触感性的语文材料、投入感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这样的感性的形式去掌握的,教师们在施教的过程中,可能会更突出榜样的作用,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而在讲座上张达红老师另辟蹊径,眼光独到地提倡应将语文的教学回归理性,并详细阐述了怎样实践语文学科的理性施教。小学科学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科学启蒙课程,与语文这些本身充满感性的课程相比,不管是课程内容还是教学目标,小学科学都更多地倾向于理性。听完张达红老师的讲座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大学实习期间的上课表现。

1、对待“小报告”。常态课与观摩课不同,学生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让老师措手不及。特别是小学的常态课总是会出现打小报告、吃零食甚至是打架等意外的、琐碎的事需要教师及时处理的。以前实习时,上课总是会碰到学生向自己打报告,我总是及时的批评了被报告的那名学生,却没意识到自己这样的做法助长了小报告的风气,却总是在抱怨着学生打小报告的坏毛病。

2、误解课标。小学科学的课标提倡由学生之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我原先的理解看来,就是导入时要让学生自己说出课题,整理分析实验数据时一定要让学生自己说出结论。所以总是将大部分时间花在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导入上,总是想方设法的引导被提问的学生希望他们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其实这不仅背离了课标上要求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还增加了课堂的无效环节,因为个别学生浪费了大部分学生宝贵的课堂时间。

此外还有惩罚不及时、不能将课堂规则有效地落实等教学问题。

这次关于理性施教的策略的讲座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还为我提供了针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的措施,这让我对今后的教学增加了一点信心。

第五篇:党校教育理性思考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在我国历史上就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和谐思想。孔子就提出“和为贵”;墨子说过:“兼相爱”、“爱无差”等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的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共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美好社会,与康有为(《大同书》)提出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有异曲同工之效。

关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亦是马克思主义一直追求的目标。1803年法国的傅立叶发表的《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必将被“和谐社会”所代替;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傅立叶、英国的欧文等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深刻剖析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它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和谐的条件和途径,结果只能是空想,并提出要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进行许多有益的设想和探索,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不得及实践。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延安时期、建国初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三个历史时期,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是有很多宝贵经验的,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是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党内和谐特别是党的理论、路线的正确和领导层的团结统一,这是关键所在。

二是要善于从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实际出发,制定正确的政策,调节和兼顾各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关系,这是保持社会和谐的核心问题。

三是要通过民主法制、思想道德和教育文化等多种形式,加上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基础性工作,把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四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就要从政策上支持、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样才能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五是要做到统筹兼顾、利益协调,使各项方针政策和全部工作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利益,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六是要妥善解决各种社会矛盾。要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矛盾解决在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这一切,对于我们今天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解决当前社会生活中突出的不和谐因素,建设“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社会,构建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显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特别是当我们把上述初步总结的历史经验同胡锦涛提出的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胡锦涛提出和论述的六个方面要求,已经凝结了我们党在各个时期创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积累的基本经验。

构建和谐社会也是对立统一规律发生作用的体现。社会主义社会不是无差别的社会,其内部也存在着各种矛盾,正是他们推动着社会主义向前发展。与其他社会矛盾根本不同的是社会主义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而是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得到解决的非对抗性矛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的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应该看到,和谐社会是一种社会状态,不是一种社会形态,它既可以体现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又可以体现在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我们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长过程中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和谐程度,这是我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因为我国现阶段出现了不和谐现象才提出这个重要任务的。恰恰相反,我们党正是把握了我国社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把握了最高社会理想与现阶段纲领的统一,才主动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战略任务的。

教师德性的理性思考 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