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宋庆龄传》有感
读《宋庆龄传》有感
当我阅读《宋庆龄传》时,犹如走进一个闪耀着伟大精神的心灵天空,深深的感受到宋庆龄那非凡的经历和思想境界。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竭尽全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1893年1月27日,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
1913年9月,宋庆龄在东京处于低潮和彷徨中的孙中山,共同的理想使她对孙中山由崇敬而产生爱情,又以爱情的力量支持孙中山,两者结合所产生的极大作用和影响,见证了他们的婚姻是伟大情感的结晶。孙中山对宋庆龄深为敬重,他在猝然离世前给宋庆龄的遗嘱中说:“余因尽瘁国事,不置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庆龄,以为留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可见宋庆龄在孙中山心中的分量。
宋庆龄能成为人们敬仰的伟大女性,成为正直、善良、勇敢的化身,成为民族精神的烛光,在于她为维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凛然正气,经受住了考验。
一是亲情关的考验。宋庆龄不顾父母的反对,毅然决定与流亡中的孙中山结婚,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跟随孙中山踏上捍卫共和制度的艰苦斗争历程。蒋介石背叛国共合作后,政治道路的不同,使宋氏兄妹分道扬镳。然而,将革命理想看得高于一切的宋庆龄,忍痛割舍兄妹情,坚定地走上了捍卫真理的道路。这对重情重义、热爱家庭的宋庆龄来说,是难过和痛苦的。每当逢年过节时,对家庭和亲情的思念折磨着宋庆龄,但她已克制和理性,坚持自己所走的道路。这并非她六亲不认,而是政治上的大是大非所使然。
二是贫穷关的考验,宋庆龄与权贵决裂,与艰难相伴。她在大革命失败出访苏联时,经济上遇到困难。在国内坚持斗争时,她曾多次陷入捉襟见肘的窘境。对当权者来说,只要宋庆龄不再多讲话或略为表示妥协,马上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宋庆龄不为所动,坦然地用精神的充实去驱赶贫穷的阴影。三是生死观的考验。孙中山病重期间,宋庆龄日夜守候在病榻旁。1929年6月,宋庆龄参加完孙中山迁葬仪式后,国民党让她竭力留在南京,引诱使她承认南京政府是孙中山的合法继承者。宋庆龄不为高管厚禄所动,坚持回到上海的寓所。1932年底,为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残害进步人士的暴行,宋庆龄多次收到特务机关的恐吓信,警告他停止活动,否则以暗杀手段对付。枪声吓跑了怯懦者,却激发了宋庆龄顽强的勇气。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继续同共产党紧密合作支持北伐。
经受过亲情关、贫穷关、生死观考验的宋庆龄,以无所畏惧的正气和勇敢,闪烁出夺目的光芒。在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也有个经受考验的问题,应当学习宋庆龄热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气节和风范,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以昂扬向上的精神追求,去抵御歪风邪气的侵袭,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宋庆龄的一生始终是和人民群众联系在一起的。她不辞辛苦去全国各地视察,深入到工厂、农村、部队和少数民族地区,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和人民心连心。她谦逊和蔼,平等待人,兴办实事,是真正的人民公仆。她一生热心妇女解放事业,是中国妇女界的杰出领袖之一,历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长期主持中国救济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她毕生致力于少年儿童的文化教育福利事业。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她是全国少年儿童慈爱的祖母。她1951年被选为中国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主席,直到逝世。她创办的《儿童时代》杂志是新中国最早的儿童读物之一,一直为少年儿童所喜爱,是他们的良师益友。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5]
读完《宋庆龄传》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宋庆龄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震撼,为中国近代史能留下如此一位伟人而震撼,设身处地地想,我不敢想象如何为了一个正在流亡中且不能确保能否给自己带来幸福的人而与父母决裂是需要如何大的勇气,更不敢想象当挚爱离自己而去时,如何还能平复心情投入到革命当中。也许这就是宋庆龄身上的一种独特的力量吧!
第二篇:读宋庆龄有感
读 《 宋 庆 龄 的 非 常 之 路 》
“她的志向,她的情感,她的整个生命都是中国的”这么高的赞誉,是宋庆龄的美国同学给宋庆龄的评价,作为中国的**,她当之无愧。
宋庆龄诞生在上海一个牧师兼实业家的家庭。她的父亲作为孙中山的朋友和同志,是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少年时代,她即负笈异域,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她身居海外,心怀祖国,忧远思深,经常从报纸上了解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时刻关心着国家,名族的兴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专制统治,使她对祖国的独立、自由、民主和富强满怀憧憬。父亲源源寄来的书信与剪报资料,在她的心中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架起了桥梁。然而,共和国在摇篮中被扼杀,革命的大潮已经消退,宋庆龄学成归国改革和建设祖国的抱负无由施展。她径直到流亡的革命党人集中的东京,不久即担任了孙中山的助手,开始了她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她的选择与做法,直接见证了她的爱国想法,在那个混乱的时代,她是一名坚强的女人,是一名合格的中国人。)
在归国途中经过日本,她拜会了早已崇敬的孙中山先生。随后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在共同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和感情,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设法从上海重返日本,于1915年10月25日与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结婚。她淡漠名利、权势和阔绰优裕的家庭生活,心甘情愿地为孙中山一起分担流亡之苦。她积极参加和支持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以坚定的步伐毫不犹豫地饿遗嘱家肯定会以为宋庆龄肯定是有目的的。这段婚姻,基本没有人持赞成意见,无论是她的父母,还是最亲密无间的朋友都反对,但是他们克服了种种阻力,用爱情的音符谱写了动人的革命乐章。)
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宋庆龄坚决维护、忠实执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违反孙中山革命原则的势力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五卅”惨案发生后,她极为愤慨,呼吁“凡中国国民皆当负此救国重任”。(还记得看过宋庆龄写给孙中山的挽联:先生先行
因求大公舍小我 后人后继
誓变曲径为通途
在当时失去了挚爱的悲伤下,她的苦,她的痛,我们没看到,但是她的刚强,她的沉毅,更让世人钦佩。书上提及了宋庆龄的遗嘱:死后不进中山陵,不去分享孙中山的尊荣。看到这里,感动四溢,原来,爱里其实也有忠贞与谦虚,而中山先生的英气化作的中山柏更见证了中国最伟大的革命爱情)
此后,宋庆龄作为中国人民的友好使者,先后出访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结交朋友,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了大量工作。(情牵中国,心系中国的发展)
她一生虽然没有亲生的儿女,却把慈母的爱全部倾注给了全国的少年儿童。她曾说:“有些事是可以等待的,但少年儿童的培养是不可以等待的。”宋庆龄经常为少年儿童题词和撰写文章,鼓励孩子们健康成长。她经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儿童是我们的未来,因为未来的世界是属于儿童的。”
她的追求,她的选择,她不屈的人生路,她见证了中国的沉沦与发展。在逆境中,她拼搏,坚持自我,坚强刚毅,公私分明,她是一名小女人,可是她的形象光辉屹立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世称“**”,当之无愧。
第三篇:读《宋庆龄传》有感,之孙中山、宋庆龄的爱情故事
读《宋庆龄传》有感
---孙宋的爱情
在老师讲到辛亥革命专题时,插入了孙中山的一个人物介绍。孙中山政治成就以及他的个人魅力,让我们对这位伟大历史人物一种别样的感情。如果是以前,对他的评价是以为伟大的政治家,而现在的评价是,一位有魅力的伟大的政治家。可能说到政治家感觉还是会有点疏远的感觉。但是当听过孙中山先生的事例之后,对他的感情是崇拜。就像上高中时候,崇拜明星一样强烈。对于学生来说,伟大这个词是在上课、答题时常用的。它也早已失去了它原来了意义,让我们对它产生了麻木的感觉。然而崇拜却是那么强烈。对于孙中山,我是真的崇拜。
“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孙中山是那么的优秀,那么的有魅力,那么到底是一位什么样子的女子才能配得上他呢,什么样子的女子会如此幸福的得到孙中山的爱恋那。:“余因尽瘁国事,不治家产,其所遗之书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余妻宋庆龄,以为纪念。余之儿女已长成,能自立,望各自爱,以继余志,此嘱!”宋庆龄到底是怎样的女子,能得到孙中山如此的爱恋。带着这样子的疑惑,我读了《宋庆龄传》。
宋庆龄的母亲倪桂珍对孩子的品德和文化教育非常严格,因此,宋庆龄被送至美国读书。她在美国接受了“欧洲式的教育”,受到民主主义的洗礼。
从英雄崇拜到产生爱恋
宋庆龄从小父亲便给他讲孙中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宋庆龄非常想帮助中国,她说她这是少女的罗曼蒂克念头。她说,只有孙中山才能救中国,因此她从小便非常崇拜孙中山。而他们的爱情是她在回国后接替姐姐来担任了孙中山的秘书开始的。新的工作、新的环境令宋庆龄兴奋不已。她曾说:“我从来没有这样快活过,我想这类事情是我从小姑娘起就想做的,我真的接近了革命运动的中心,我能帮助中国,我也能帮助孙博士,他需要我。”
家人的强烈反对
当两人将婚姻计划提出来时,宋家上下像遭遇了大地震,来自家人的阻力几乎成了一道无法越过的屏障。宋庆龄被父母软禁在阁楼里。22岁的她,显出了无助与倦怠。这个夏天在这个向来富有而和睦的家庭里,有过争执与交锋,怒气和眼泪。宋庆龄坚定的宣布,除了孙中山,她谁也不嫁。父母难以接受,平时他们疼爱的温顺的女儿,第一次不听他们的话。当她在家里溜出来时,便踏上了去日本的道路。两人在日本举行了简单婚礼。婚礼上,孙中山送给宋庆龄一把手枪,说:“手枪配了二十颗子弹,十九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危急时留给自己…”这是孙中山与宋庆龄之间极为重要的爱情证物,宋庆龄终身珍藏着这把手枪。
十年婚姻生活 婚后的宋庆龄说:“我感到安定下来了,我感受到了家的气氛,我帮助我的丈夫工作,我非常忙,但希望有一天我所有的劳动和牺牲将得到报答,那就是看到中国从暴君和君主专制中解放出来,作为一个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共和国而站立起来。”孙中山的知识非常渊博,宋庆龄和孙中山在一起学到了很多东西,她感到自己是幸福的、快乐的,并且每天都在进步。而孙中山也是幸福的。他在给自己老师的信中说,自己过着一种新的生活,这种感觉是以前从没有过的。在孙中山革命的低潮、事业的低潮,宋庆龄给他的慰藉是溢于言表的。两人也经历了很多磨难。两人结婚七年时,陈炯明突然叛变,炮轰广州孙中山总统府,当时情况十分危急,孙中山接到秘密报告后要宋庆龄跟他一起转移,宋庆龄不同意,她想的是如果她还没走,敌人就一定以为孙中山也在,这样孙中山才能安全撤离。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先生。为了中国,你先走。”宋庆龄对孙中山的爱来讲,于公于私她都会让孙中山先走的。当时,宋庆龄已怀孕好几个月了,由于紧张和劳累,就在这期间流产了。这是她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怀孕。
当然,前面写的都是两人的爱情方面。孙中山和宋庆龄的感情非常好,究其原因也不仅仅是宋庆龄在生活上给他的帮助和安慰,更多的是在革命事业给他的帮助、给他的支持。两个人都受过西方教育,都支持民主主义,都怀着一颗赤诚的心想救中国,他们是真正的志同道合的。
宋庆龄在孙中山过世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坚强是令人敬佩的。在与蒋介石等人的斗争中,让我看到了她的智慧与坚强。宋庆龄给予我不仅仅是感动,更多的是感动后的敬佩。
她出身豪富,却又学识广博;她性格倔强却又温婉可人;她本自风华绝代,却以端庄持重闻名于世;她曾历尽辛亥讨袁,见证军阀割据,痛心国民党的分裂和对农工的背叛;她也曾怒斥倭寇侵华,盼望国共和谈,叹息兄弟之间势成水火生灵涂炭。无论何时何地,她的一生都在用她的热忱去拥抱她的祖国,她的同胞。也许这是对她一生简单的诠释。然而想要真正了解她,真正走进她的生活,那还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她的伟大,用心去感受她带给我们的一次次的感动,一次次的震撼。
现在的我可能会像崇拜孙中山一样崇拜宋庆龄,不,也许可能已经超越了对孙中山的崇拜。对宋庆龄是真正的敬佩。可能同为女生,我更能感受到一个女人背后的艰辛。无论是生活上,还是事业上,宋庆龄都处处为孙中山着想。她的那种爱是渗透到空气中的,无处不在。
第四篇:读《童年宋庆龄》有感
读《童年宋庆龄》有感
我读了《童年宋庆龄》的故事后,感受很深。
故事主要讲宋庆龄小时候父亲总教育她要善良、诚实、守信。一天,她要去一位叔叔家看鸽子,可临走时又想起和小珍约好教她编花篮的,她就不去了,任凭爸爸姐姐怎么说她都坚持要留下来。否则就不守信用。父亲到叔叔家后说明原因,叔叔很高兴,还让她爸爸带来两只鸽子,算是对她的奖励。
宋庆龄这么小就能守信用,多么不容易呀!也许有些人会说她笨,说她死板,打个电话说自己有事以后再教小珍做花篮不就得了?再说做花篮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推迟几天也没关系。可是她没有这样做,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她是个信守诺言的人。
诚信,就是要诚实守信。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现代社会的'基石。但近年来,不少人把它遗忘了,甚至丢弃了。现在的社会上,还有多少人把“诚信”铭刻在心里,还有多少人做每件事还牢牢记着“诚信”呢?
现在社会上有些不良的风气,有些人整天挖空心思想办法坑人,有制造假烟假酒的啊,有推销劣质产品的啊有些小孩子、年轻人也都跟着学坏。学生对父母撒谎啦,告诉父母假分数,并说“试卷没发”啦,或是自己模仿父母字迹自己签名啦等。我知道有一位同学数学成绩不好,偏偏她父母对她要求很高。所以平时要是有题目不会做就去向同学抄,而不去问老师。一次,她才考了62分,心里十分害怕,不敢告诉爸爸妈妈。于是,她就让她的好朋友模仿爸爸的字签了个名滥竽充数交了上去。这虽然得到了暂的“安宁”,可这么做欺骗了父母,欺骗了老师,更欺骗了自己!
我们要以宋庆龄为榜样,平时处处讲信用,诚信无价。答应别人的事,无论大小,都应该认真办好,即使忘了也要诚恳地道歉,并努力把事做得更好。同学之间要信任别人,以诚相待,别人让自己保密的事就不能说,别人犯了错误就应真诚指出。和父母之间要多多交流,考试考砸不能欺骗父母,要分析考差的原因,认真对待错误,相信父母也会原谅你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作业不会做要马上问老师,请教父母或同学等。可现在许多同学名义上是“请教”,其实就是抄作业,最多就“听”一下解题思路,实际上什么都没记住。学习可是你自己的事啊!像这样今天一题不懂,明天两题不会,如此下去,你能掌握多少知识,你会解多少题呀!这不是自欺欺人嘛!
第五篇:读《宋庆龄故事》有感
诚实守信、共筑和谐社会
—读《宋庆龄故事》有感
晋华宫第一小校 五一班 张振华
指导教师吴贵德
诚实守信、共筑和谐社会
——读《宋庆龄故事》有感
这些天我读了许多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其中让我感受至深的是宋庆龄童时诚实守信的故事。
在宋庆龄很小的时候,由于受家庭的熏陶,把诚实守信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一个星期天,父亲宋耀如准备带著全家去朋友家作客,孩子们大都穿好了礼服就要出发了,只有宋庆龄仍在钢琴前弹奏着那动听的旋律。母亲喊道:“孩子们快走吧,伯伯正等著我们呢!” 听到妈妈的喊声,宋庆龄立即合上琴盖,跑出房间,拉着妈妈的手就走,刚迈出大门,突然又停住了脚步。“怎么了?”一旁的宋耀如看到宋庆龄停住了脚步,不解地问道。“今天我不能去伯伯家了!”宋庆龄有些着急地说。“为什么不能去,孩子?”宋庆龄的妈妈望着女儿说。“妈妈,爸爸,我昨天答应小珍,今天她来我家,我教她叠花。”宋庆龄说。“我原以为有什么非常重要的事情呢?这好办,以后再教她吧!”父亲说完,便拉着宋庆龄的手就走。“不行!不行!小珍来了会扑空的,那多不好呀!”宋庆龄边说边把手从父亲的大手中抽回来。“那也不要紧呀!回来后你就到小珍家去解释一下,并表示歉意。明天再教她
叠花不也可以吗?”妈妈说。“不!妈妈,您不是常说要信守诺言,我答应了别人的事,怎么可以随意改变呢?”宋庆龄不停地摇着头说。“我明白了,我们的罗莎蒙黛是一个守信用的孩子,不能自食其言是吗?”妈妈望着宋庆龄笑了笑,接着说:“好吧,那就让我们的罗莎蒙黛留下吧!” 宋耀如夫妇放心不下家中的小庆龄,在客人家吃过中午饭,就提前匆匆地回到家中。一进门,宋耀如高声喊道:“亲爱的罗莎蒙黛,你的朋友小珍呢?” 宋庆龄回答说:“小珍没有来,可能是她临时有什麼急事吧!” “没有来,那我的小罗莎蒙黛一个人在家该多寂寞呀!”宋庆龄的妈妈心疼地对女儿说。“不,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宋庆龄辩解道。
“小珍没有来,家中虽然只有我一个人,但是我仍然很快活,因为我信守了诺言。”这句话将让我今生难忘,童时的宋庆龄能够因为信守了诺言(一个人孤独地过了一个中午)而感到很快活。使我想到童时的宋庆龄已经把诚实守信作为她生活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作为一条为人的准则,为她在艰难困境中百折不挠、奋勇向前、舍己为人提供了保障,诚实守信也为她成为近代的伟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想这也就是爸爸经常说的—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试想如果我们大家都讲诚信这个世界会怎样?还会有
掺有三聚氰胺的奶粉、喂有苏丹红的鸡蛋、质量伪劣的国产达芬奇红木家具,国人还会在公众场合砸奔驰、砸西门子冰箱、砸„„,还会有那么多的贪污腐败,还会有算(蒜)你狠、逗(豆)你玩、阎(盐)王爷„„发生吗?
前几年,在我家附近有两个饭店,刚开业都十分火红,经常爆满,一年以后两个饭店的情况就不同了,其中一个依然人气十足,又扩大了营业面积,可是另一个饭店却客人渐少,去年终于倒闭了。为什么呢?原因在他们两家吃过饭的客人最明白了,刚开始两家都很好,原料正规,工序也不错,店面又卫生,服务态度也好,可后来就不一样了其中一家想多赚钱就动起歪脑子,原料进便宜的,工序也少了,减少了服务员,卫生、服务都上不去了,而另一家却依然如故,结果呢——两家饭店变成了一家。深究原因也就是诚实守信。
现在我们国家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国家要由制造大国转变成制造强国,我们必须让假冒伪劣走开,让我们的商品深入人心,依然需要“诚实守信”。“诚实守信”不但可以为我国的产品打出一片天下,而且可以为我们走出去的商品保驾护航,使其屹立世界。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我想“少年诚信则国诚信”,诚实守信既是无形的力量,又是无形的财富,我们要共筑富强和谐国家,就要从小做起,用邓小平爷爷的一句话——诚实守信“从娃娃抓起”。
在此,我倡议我们以宋庆龄为楷模,养成诚实守信的习惯,共筑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