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最终五篇)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0-842052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1 09:09:08 来源:网络

第一篇: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XX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2_-202_)》基础上,目标再明确,任务再细化,措施再具体,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关于产业振兴

围绕保障充分就业、提升产业效能、增加群众收入,着力发展壮大一、二、三产业规模,突出抓好农业“新六产”,以产业振兴保障群众“人人有活干、天天有钱赚”,实现农民富的目标。

(一)实施规模工业带动。继续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以镇工业园区为依托,培育和招引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电子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农民在家门口充分就业,以就业促增收。

(二)实施传统加工制造业拉动。支持、鼓励、引导各村发展传统加工制造业,通过复兴和开发优质农产品加工、家庭作坊等农村特色传统加工制造业,以创业拉动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三年内至少建成9个“特色产业村”:202_年,推动大庄村壮大假发制作产业,束村壮大玩具加工产业,徐堂村壮大木材加工产业,打造大庄村、束村、徐堂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_年,推动高村壮大粉皮加工产业,孔家茅滩村壮大羽绒加工产业,李官集村壮大足球制作产业,打造高村、孔家茅滩村、李官集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202_年,推动沙沟村壮大毛巾加工产业、XX村壮大箱包加工产业、韦楼村壮大白铁加工产业,打造沙沟村、XX村、韦楼村3个“特色产业典型村”。

(三)实施农业产业化推动。立足农业的基础和传统优势,以“三区一带”建设为引领,建立环镇特色农业产业圈。

1.建设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毗邻莲花湖湿地公园的优势,做好主动融入的文章,通过外部招引和内部培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以培植示范基地为突破,逐步拓展规模。以鲁泽湖畔庄园为中心,向西带动王楼村,向北带动XX村、干河头村、束村、徐堂村、沙沟村、孔家茅滩村等地块发展设施农业,建成集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创意体验、产品展示于一体的万亩田园综合体示范区。鲁泽湖畔庄园建设内容包括中华寿桃采摘区、黄桃采摘区、草莓采摘区、圣女果采摘区、绿色蔬菜采摘区、果蔬种植体验区、餐饮服务区、产品展示区等。同时在庄园周边建成绿色种植示范基地5处,总面积1万亩以上,示范基地全部采用土壤改良、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施用、生物防控等现代化农业技术进行生产。三年内将XX镇东部打造成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和现代化田园综合体。202_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规模达到1000亩的观光旅游农业核心区建设,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建设完成鲁泽湖畔庄园,将庄园打造成集旅游、休闲、体验、科技示范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同步向西带动王楼村建设蔬菜大棚,发展蔬菜种植产业,向北带动干河头村发展韭菜、大蒜种植产业;202_年,以鲁泽湖畔庄园为核心,辐射沙沟村、徐堂村、续村、束村等村的“东大洼”地块,建成面积达3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区;202_年,继续向北发展至郭军公路北孔家茅滩村南地块,发展珍稀苗木、无公害蔬菜、绿色果品种植产业,完成规模达万亩以上的莲花湖湿地观光旅游农业示范区建设。

2.建设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以北园蔬菜公司为龙头,向东向北发展,集合美化蔬菜种植基地、夏庄蔬菜大棚、王楼佛都寿桃种植基地、陈堂蓝莓种植基地、王庄生姜种植基地、大庄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乔村现代农业产业园,注册农产品商标,发展品牌农业,建成规模达6000亩的果蔬产业示范区。示范区内果蔬产品全部申请获得国家“三品一标”认证,完成品牌商标注册,提高产品附加值。202_年,完成示范区的详细规划和无公害认证,示范区涉及村完成整村土地流转,扩大佛都寿桃、陈堂蓝莓、王庄生姜、大庄中药材的种植面积,对园区内的优良品牌进行高标准塑造,主要产品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完成农产品经营主体注册、商标注册;202_年,主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在园区内开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活动,所有生产过程均按照绿色产品要求进行,至少打造三个绿色产品品牌,获得国家“绿色产品”认证;202_年,主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和产地认证工作,在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提升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塑造XX果蔬品牌,园区内的所有农产品均获得“绿色产品”认证,至少三种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至少两种产品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建成北园品牌果蔬产业示范区。

3.建设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立足镇工业园区的优势,在发展好果蔬种植业的基础上,培育和招引一批规模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发展果品保鲜、水果罐头、蔬菜烘干等劳动密集型果蔬深加工项目和农产品电商项目,建成从种植到加工、仓储、包装、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农产品深加工园区。将XX果蔬品牌打出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彻底改变单纯以种植为主的发展状况,扩规模、提档次,发展农业“新六产”,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2_年,完成园区的详细规划,至少招引一家大型果蔬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企业落地生产,引导经营主体种植与加工要求相适应的果蔬产品,同步开展优质农产品电商销售工作;202_年,继续深化园区建设,至少招引一家牛蒡加工企业并落地生产,同步招引和培育冷库建设、包装材料生产企业至少各一家,农产品电商销售达到总销售量的30%以上;202_年,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一处,建设产品展示体验厅一处,农产品电商销售比例达到总销量的50%以上,完成XX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

4.建设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充分利用小汶河沿岸沙土土壤优势,发展牛蒡种植产业。整合孔家茅滩村、西杨庄村、黄庄村、宋村、李官集村、高村、韦楼村、隋村、苏村、孙场村、大庄村沿河土地资源,建成面积万亩以上的优质牛蒡种植带。在工业园区内培植牛蒡产品深加工企业,生产牛蒡茶、牛蒡酱菜、牛蒡酒、牛蒡保健品等高附加值牛蒡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202_年,完成产业带详细规划,产业带所涉及村庄完成整村土地流转,产业带牛蒡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在农产品深加工电商园区建设牛蒡专用大型冷库3座;202_年,招引和培育至少一家牛蒡深加工企业,完成企业落地生产,同步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申请工作;202_年完成牛蒡产业链建设,深化牛蒡产品开发,让牛蒡产品以高价值走出XX,“XX牛蒡”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完成小汶河沿岸牛蒡产业带建设。

二、关于人才振兴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围绕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市场,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一)建立健全人才信息管理台账。坚持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一起抓,建立完备人才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和村级后备人才、企业人才储备库,逐步形成门类齐全、梯次合理的人才队伍。202_年底,基本建成数据库,202_-202_年,各类人才每年原则上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递增,到202_年底,确保人才规模稳定在1000人左右。

(二)建立人才培养培训机制。依托现有资源,摸清人才层次和需求特点,加大与各级党校、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建立内外联动、上下互动、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人才精准培养培训机制。从202_年起,每年开展镇村干部素质提升、企业负责人培训、农村带头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业创业培训、党员冬训等培训不少10场次,培训人数不少于202_人次。

(三)建立人才激励扶持机制。加大人才的激励和扶持力度,为各类人才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对表现优秀、贡献突出的人才,在符合党员发展原则的前提下,优先发展入党,对有管理才能、热心服务、致富意愿和能力强的党员人才,优先推荐进支部班子或担任支部书记。在政策落实、项目落地、职称评定、技能认定时,优先向人才集聚区、农村实用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创业人才等倾斜。实行乡土人才项目(基地)挂牌制度,每年择优评选3家。

三、关于文化振兴

(一)突出阵地建设。一是对镇文体中心进行完善提升,完善管理使用制度,优化功能区划分,建立健全公共开放使用长效机制。202_年,完成集便民服务、文化服务于一体的镇政务中心建设,镇级综合文化服务功能、承载能力不断完善提升,打造成为我镇对外展示新名片;202_年,规范化开展各项文化活动,创建全县、全市文化建设示范工程;202_年,创建省优文化服务品牌。二是实施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02_年,完成夏庄村、干河头村、续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202_年,完成西海村、东海村、韦楼村、隋村服务中心扩建、新建提升工程。在硬件建设达标率100%的基础上,提升服务中心服务承载能力,为文化振兴提供场所保障。三是深度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强镇。通过收藏、展示反映传统乡村生产生活、文化传承、节庆习俗及社会变迁的实物、图片和音像资料等,全面记录XX传统乡村社会的文明传承历程。202_年,建设王楼村、夏庄村和美化村三个乡村文化记忆工程示范村;202_年,围绕“兵部尚书路迎”“XX人民公社”“束德儒”等镇域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设集民俗展示、历史文化、传统艺术、红色文化、乡贤、新时代文明传承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202_年,全镇3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具有村域特色的“乡村文化记忆”展示工程。四是加强农家书屋建设。建立完善农家书屋图书补给制度,拓宽图书补给渠道,全镇30个村实现村村建有农家书屋,每村藏书不少于1000册。202_年,完成王楼村、美化村、夏庄村、乔村、大庄村、陈堂村、束村、孙村、孙场村、徐堂村等10个村农家书屋改造升级;202_年剩余20个村全部改造升级。

(二)狠抓队伍建设。开展文化艺术人才普查,建立全镇乡土文化艺术人才档案库。加大对村级文化骨干的培训力度。202_年,实施“一村一文化骨干”培育工程,为每村至少培育1名文艺骨干,培养一支热爱文化事业、擅长管理策划、专业素质较高的专业文化队伍。在每村组建广场舞队伍基础上,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组建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202_年,依托镇文化服务中心,组建镇尚书文化艺术团演艺中心和舞蹈中心;202_年,组建束村、王楼村、美化村社区民间艺术团;202_年,以管区为单位,集中各村文化艺术人才,成立管区民间艺术团。

(三)注重文艺创作。积极开展民间文艺创作活动,指导乔村、高村、李官集村、XX村等4个村级民间文化艺术团立足镇情村情,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鼓励他们用身边的人演身边的事,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时代主题,创作一批以移风易俗、新农村建设、普法宣传等为主题的文艺作品。对XX村渔鼓、任仓村山东快书、孙场村坠子戏、夏庄村唢呐等传统曲艺进行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不断推陈出新,用老传统讴歌新时代。202_—202_年,每年举办传统戏曲专场培训不少于2次。深度挖掘反映XX人文历史的状元楼、佛店、玉皇庙、XX公社、兵部尚书路迎等古迹、名人事迹,讲好XX故事,传播XX声音。积极推进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申报,对全镇的文物古迹、历史传说进行整理申报。

(四)丰富文化活动。持续深化群众文化品牌活动,每年举办广场舞大赛、青少年经典诵读大赛、民间艺人才艺选拔赛、我们的节日等系列活动不少于5次。加大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为服务内容的“三送工程”争取力度,每年送戏不少于30场,电影不少于30场,图书不少于3000册。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各村制作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宣传图版不少于2处,每年开展美丽家庭评选4次、善行义举四德榜评选1次,每村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不要彩礼好媳妇”、家有好青年等评选1次。加大辖区内网吧、文化市场监管力度,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打击低俗文化演出,净化全镇文化市场。

四、关于生态振兴

(一)提高美丽乡村建设覆盖率。按照美丽乡村66项建设标准,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在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上,到202_年,夏庄村、大庄村、乔村、陈堂村、孙村、孙场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王庄村、李官集村、徐堂村、沙沟村、宋村、苏村、西杨庄村、路家茅滩村等8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达标村,续村、隋村、高村、孔家茅滩村、陈庄村、韦楼村、任仓村、黄庄等8个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村,达到美丽乡村C类村建设标准。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按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标准,每个村投资100万元以上。202_年至202_年,每年至少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示范村,202_年打造大庄村,202_年打造孙场村、王庄村,202_年打造李官集村。

(二)深化美丽家庭创建活动。“美丽家庭”创建活动是关系全镇群众生活方式转变、生活质量提升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利用3年时间,全镇所有村庄完成“美丽家庭”创建工作。202_年底,开展第二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_年上半年,开展第三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_年下半年,开展第四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_年上半年,开展第五批“美丽家庭”创建评比工作;202_年下半年,对全镇所有“美丽家庭”户进行巩固和提升,真正达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庭院清洁、文明宜居”的创建标准。

(三)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按照“产城一体、区域重镇、宜业宜居、富美XX”的总目标,加快推进镇驻地基础设施改造提升。202_年,实施“硬化”工程,在105国道两边铺设路沿石,对现有国道两侧排水沟进行改造提升,铺设石材面砖,建设检查井,对人行道至两侧商业房屋之间重新进行硬化;实施“绿化”工程,对105国道两侧、尚书广场等主干道路及公共活动场所补绿、植绿,对现有树穴进行美化优化,全面提升绿化的档次及品位;实施“美化”工程,对镇驻地房屋立面、现有牌匾、公共设施进行立面美化提升;实施“亮化”工程,在现有路灯基础上,逐步进行太阳能路灯改造,202_年,实现105国道两侧路灯亮化,202_年,实现政和路、尚书商业街、振兴路、振华路等驻地主干道路路灯亮化改造。

(四)抓好“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按照“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要求,借助“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到202_年底,全镇新改建道路20.8公里,所有新改建道路全部按双向两车道设计,硬化路面不低于6米,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202_年,重点推进北环镇路105国道至胜宏铁矿段、马东公路105国道至滨河大道段道路建设;202_年,重点推进西环镇路陈堂至王庄段及孙场至高村段、105国道至孙场段道路建设。

(五)加强农村污水治理。积极推进日处理能力4万吨泉河污水处理厂建设,202_年,完成泉河污水处理厂主体建设;202_年,完善北园社区、XX社区、中心社区、王庄社区、XX工业园污水主管网建设,配套建设污水主管网9.5公里,争取80%以上的社区、企业污水实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完善XX村、大庄村两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依托村内坑塘建设人工湿地,有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做好农村厕所改造后期管护工作,成立镇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长效管护领导小组,各村成立管护组织,以管区为单位,每个管区配备1辆粪液收集车辆,实现粪渣、粪液有效利用。

(六)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棚户区改造等政策,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通过撤村并点、合村并居,引导农村群众向新型社区集中,重点推进北园社区、XX社区建设。202_年,完成北园社区31栋10+1小高层回迁楼、1栋幼儿园楼、4栋商住楼、2栋综合服务楼23.5万平方米建筑主体工程,供电、供水、供气等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完成北园社区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论证设计工作;202_年,启动北园社区回迁,年底确保三个行政村群众顺利回迁,并完成村庄复垦工作。202_年,启动XX社区沙岗村回迁楼房建设,同步推动沙沟村、乔村、孙场村、陈庄村、路家茅滩村等村向XX社区集中;202_年,沙岗村实现回迁并复垦,沙沟村、乔村、孙场村等村启动回迁楼房建设;202_年,逐步完善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五、关于组织振兴

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着重围绕建设过硬支部、打造模范队伍,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健康平稳有序发展。

(一)坚持党组织活动规范创新。健全完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组织生活,推动党内生活规范化、标准化。坚持农村党支部实事承诺制和“双述双评双体检”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三年时间打造在全县过硬的党组织10个以上。202_年,重点打造美化村、束村和孙村;202_年,重点打造XX村、夏庄村和大庄村;202_年重点打造沙沟村、宋村、王楼村和乔村。每季度开展一次“十佳村支部书记”、“十佳村文书”、“十佳村计生专职”评选,奖先评差,激发村干部活力。强化党员“红袖章”志愿服务队建设,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志愿服务活动。

(二)全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围绕“强村十法”,转变增长方式,推动集体经济内涵式发展。创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1+X”(“1”即资源型增收路径;“X”为多种形式的非资源性增收路径)模式,实施非资源性收入占比“235”三年增长计划,拓宽增收渠道和增收路径,推动村集体收入由资源型向产业型、经营型等非资源性拓展。202_年底各村非资源性收入达到20%以上,202_年底达到30%以上,202_年底达到50%以上。确保202_年底村村收入超过10万元,202_年底前50%以上的村收入过20万,打造3—5个过50万元的明星村。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严格兑现奖励政策,从村集体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奖励村干部。

(三)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在覆盖王楼村、夏庄村、陈堂村、乔村、大庄村五个村的“四区共建”示范区的基础上,统筹规划、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政策倾斜、集中投放,全力打造党建示范区升级版。202_年初见成效,202_年全面建成服务群众更到位、基础设施更完善、集体经济更富裕、群众生活更美好的综合示范区,示范带动全镇党建工作再上新水平。从202_年开始,围绕XX社区、北园社区,打造区域性党建品牌,建设新的党建示范高地。

(四)着力开展软弱涣散村整治。深化完善村情分析研判制度,建立完善村级班子动态管理机制,结合“双述双评双体检”、“三个十佳”村干部评选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每季度确定三个后进村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整治、重点转化。第一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连续两次纳入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诫勉;连续三次纳入或年度内被纳入三次的,对村支部书记进行调整。到202_年,村村建成过硬支部,评星定级全部达到4星以上,90%以上的村达到5星。

六、关于工作机制

(一)实施乡村振兴“533”示范引领计划。即:紧扣乡村振兴五大振兴主题,分别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每个领域每年至少培育打造三个示范典型,明确任务目标、责任部门、具体措施和完成时限,确保每年在每个领域都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综合工作集中督导通报制度。对于全年综合工作和当前重点任务,每季度由领导干部分别带队,到各村、各项目现场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集中督导考核,并排名通报。

(三)实行重点工作分工包保制度。将乡村振兴确定的三年任务目标和重点项目,由领导干部分头包保,组建专班队伍,强化工作措施,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第二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项目实施方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项目

二、建设性质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三、主办单位

北京市区镇政府。

四、建设地点及选择依据

项目所在地

工程位置示意图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新建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LED路灯数量为56盏。

(2)村新建沥青道路总面积为6024.88平方米(含路缘石);新建混凝土路面总面积为2365.29平方米。

(3)村庄新增公共绿化面积为2222.12平方米。

(4)新建给水工程:新建给水管道1607米,开挖方量3551.47立方米。

2、长效管护项目:

包括公共卫生间管护、绿化养护、污水处理运行、村庄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维护费用、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太阳能浴室管护、节能路灯管护八项。

六、项目建设期限

本工程计划建设期限为12个月。

七、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工程项目总投资为2170334.20元,其中2038753.04元为补贴资金,131581.16元为乡镇自筹资金。

八、编制依据

1.《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_年-202_年)》;

2.《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2_年—202_年)》;

3.《镇村美丽乡村规划》;

4.《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_-202_年)的三年行动计划》;

5.《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_年工作实施方案》;

6.《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导则(试行)》。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一、项目背景

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第三次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法[202_]25号)。提出到202_年,全国农村居民住房、饮水和出行等基本条件明显改善,人居环境基本实现干净、整洁、便捷,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宜居村庄的要求。

市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_-202_年)的实施意见》(京政发[202_]8号)的文件精神,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有效促进全市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示范性,在全市农村地区开展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要求。

提出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将全区农村建成“宁静自然田园美、整洁舒适人居美、创业发展生产美、尚德向善人文美、和谐幸福生活美”的美丽乡村,逐步打响“北京美丽乡村”品牌。

《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结合首都功能优化,依托本地文化、旅游、生态等相关资源,助力北京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以筹办冬奥会等千载难逢的绿色大事为契机,选择符合本乡镇特色的相关策略,在实现翻天覆地变化的过程中,推动本乡镇自身发展。面对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趋势,乡镇要更加注重发展品质与特色,以乡村旅游业为重点,在发展中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并在相关的特色农产领域有所突破,实现精细化发展,不断推出创意旅游产品。

镇立足“京郊乡村旅游著名目的地、旅游业服务承接地”的功能定位,按照“环境立镇、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旅游休闲产业的系统化、规范化、特色化发展为抓手,主动对接绿色大事,推动本地基础设施升级、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全力将镇打造成为“京郊乡村旅游的形象展示窗口、绿色发展大事的服务保障平台、首都市民的休闲养身胜地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乡村文明示范”。

村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为重点发展型村庄,其规划发展策略是整合现有资源,调整优化布局,以点带面的发展思路。

项目的建设,符合地方政府发展规划。目前镇正在策划镇域整体旅游打造,村为规划中重要节点村庄,村庄外围生态环境初步建成,通过进一步优化村庄环境,突出文化,启动村村庄提升改造建设,实现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村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和意义

1、创建“美丽乡村”是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生态农业建设、推广节能减排技术、节约和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在农村地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

2、创建“美丽乡村”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科学发展的需要。近年来农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建立在对土地、水等资源超强开发利用和要素投入过度消耗基础上的,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农业资源环境保护,有效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道路,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如家庭农场概念的提出,以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的新型模式。

3、创建“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的需要。我国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人居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突出。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是新农村建设理念、内容和水平的全面提升,是贯彻落实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际步骤。

4、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农业和农村的绿色发展,就没有整个中国的绿色发展;没有美丽乡村建设,也不会实现美丽中国。

农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具有全局性意义。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城市居民的需要。农村所有问题,包括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影响的绝不仅仅是农村人口的生产生活问题,实际上从各方面影响到城市产业发展和城市居民的生活。比如,水土流失问题,土壤污染问题,沙尘暴问题,水的污染问题等等,都直接通过大气或者食品等等影响到城市居民。

更进一步讲,农村作为空间的界限也是日益模糊。农村距城市的距离是越来越短,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选择到农村去度假。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城乡联系也将日益密切,因此,建设美丽乡村不仅仅是满足农村居民的需要,也是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是整个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条件一、村域概况村隶属于区镇,二、地理概况三、建设区域气象条件

镇位于温带与中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的过度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大陆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少雪,四季分明,干湿季明显,无霜期长。

四、水文条件五、基础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地点在村庄范围内,施工用电引用便利,可由村庄内配套架设的变压器直接接线引入供电;施工生产用水由村庄内现状水源井直接供给。项目市政设施条件良好,基本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六、施工条件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主要能源、资源消耗表现为建设材料及水、电的消耗。本项目将严格按照北京市有关规定,采用高科技、节能环保新产品。

本项目工程所需原材料,将按照“就近原则”尽量采用本地区优质原材料。工程所需水泥、钢材等就近从物资公司采购,块石和碎石就近从建材市场采购或由施工单位直接从生产厂、矿采购,自采购物资均应保证满足工程对其质量的要求。土料采用当地土料。项目所需设备,也将尽量采购国内先进设备。绿化种植采用当地常用植物,符合当时种植条件。

本项目物料及设备供应条件良好,基本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七、建设用地条件

第四章 工程建设方案一、工程建设内容

区农村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分为农村环境整治、村庄绿化美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绿色产业、公共服务建设、农村社会治理共六项。

其中本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和公共服务建设。

二、工程建设方案

1、新建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LED路灯数量为56盏。

(2)村新建沥青道路总面积为6024.88平方米(含路缘石);新建混凝土路面总面积为2365.29平方米。

(3)村庄新增公共绿化面积为2222.12平方米。

(4)新建给水工程:新建给水管道1607米,开挖方量3551.47立方米。

2、长效管护项目:

包括公共卫生间管护、绿化养护、污水处理运行、村庄保洁、垃圾分类收集设施维护费用、农村生活垃圾运输、太阳能浴室管护、节能路灯管护八项。

三、建设方案工程量

建设方案工程量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程量

LED灯

新建沥青路面

平方米

6024.88

新建混凝土路面

平方米

2365.29

新增绿化

平方米

2222.12

给水管道

延米

1607

开挖方量

立方

3551.47

第五章 工程实施方案一、设计依据

(1)《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2_);

(2)《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2_);

(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_年-202_年)》;

(4)《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2_年—202_年)》;

(5)《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_-202_年)的实施意见》;

(6)《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202_年);

(7)《公共厕所建设规范》(DB11/T190-202_);

(8)《北京市农村地区公厕、户厕建设基本要求》(DB11/T597-202_);

(9)《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绿化导则》(202_);

(10)《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2_);

(1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_);

(12)《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202_);

(13)《北京市农村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考核办法》(202_);

(14)其他相关国家技术规范和导则。

二、建设原则

1、党建引领、村民参与

基层党组织领导、党员带头、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美丽乡村建设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绿化发展的民生工程,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要调动全体村民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鼓励广大农民投身美丽乡村规划、建设和维护。

2、先规划、后实施

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须编制村庄布局规划、村庄建设发展规划和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并须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方可实施。

村庄布局规划应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_年-202_年)》要求,依据《北京市村庄规划导则》(以下简称《规划导则》)编制,明确规划保留村庄和村庄建设规划条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规划依据。

村庄建设发展规划由各区组织各乡镇和规划师依据《规划导则》编制,承担编制任务的规划师要驻村深入调研,充分征求村民意见。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由各乡镇组织各村编制,建立工作台账,明确具体任务。实施方案内容应按照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的原则,充分考虑村庄实际,突出村庄特色,明确建设目标和具体内容。编制要点应包含以下内容。

(1)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照“绿色低碳田园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健康舒适生活美、和谐淳朴人文美”的建设目标,提出本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

(2)建设内容。对照实施意见中“十大重点任务”的主要内容,制定本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内容。并细化提出具体项目建设,包括项目名称、位置、规模、具体内容、建设主体、建设周期以及建设计划。

(3)资金安排。完成每个项目的投资估算,明确资金筹措方案和资金使用计划安排。

(4)保障措施。强化组织保障,将各项工作责任明确落实到村两委班子成员,制定群众动员方案。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按照美丽乡村验收标准确定管护内容和标准,提出管护经费使用计划,探索多样化管护机制。落实资金保障,明确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和管理。

3、先地下、后地上

先埋地下管线,后修路建房,避免拉链式多次破路施工。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中的各类设施建设任务,进行统筹安排,先铺设地下的给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管线等,各类管线一次到位施工完成。之后再铺设路面,建设地面上的设施和房屋,积极鼓励各类管线入地。

4、补短板、提质量

根据村民建设美丽乡村和美好生活的需要,补足设施欠缺,提升服务质量。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摸清村庄设施建设现状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和提档升级。对于村内缺少的设施,进行配给新建,补足短板。对于村内已有设施发生损坏、停止运行、或者是达不到标准要求的,进行维修改造、改扩建,重新投入运行使用,提升质量。

5、重管护、可持续

重视建设后期管护,长期维护建设成果。

对于村庄环境整治成果,要重视长期维持,进行常态化、精细化管理,避免违法建设和村容乱象的反弹复发。对于各类设施建设成果,要重视建管结合、长期维护,在建设之初就落实后期管理、维护、运营的主体和方式,实现持续良性运转。

三、工程实施方案

(一)道路工程

村庄道路建设分为主要道路、夹道背巷。村新建沥青道路总面积为6024.88平方米(含路缘石);新建混凝土路面2365.29平方米。

村庄整治应合理保留原有路网形态和结构,必要时应打通断头路保证有效 联系。并应考虑消防需要设置消防通道。

道路布置平面图

1.沥青路:

1.1 新建沥青路

5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36cm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

——5cm厚热拌细粒式沥青碎石混凝土路面 AC-13(乳化沥青透层,布撒后保证24小时内不得扰动,使沥青充分渗透到基层中之后,洒布石屑,石屑洒布量为7m3/km2)。

——36cm石灰、粉煤灰、砂砾基层(实际配合比根据当地自然环境条件按标准配置),分两步压实,压实系数不低于93%。

——路床碾压,压实系数不低于93%。

新建沥青道路断面图

1.2 新建沥青路

5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30cm天然级配砂石:

——5cm厚热拌细粒式沥青碎石混凝土路面 AC-13(乳化沥青透层,布撒后保证24小时内不得扰动,使沥青充分渗透到基层中之后,洒布石屑,石屑洒布量为7m3/km2)。

——20cm厚水泥稳定砂砾。

——30cm厚天然级配砂石。

——路床碾压,压实系数不低于93%。

新建沥青道路断面图

1.3 原路面铣刨铺沥青路

5cm厚沥青混凝土路面、原路面铣刨5cm:

——5cm厚热拌细粒式沥青碎石混凝土路面 AC-13(乳化沥青透层,布撒后保证24小时内不得扰动,使沥青充分渗透到基层中之后,洒布石屑,石屑洒布量为7m3/km2)。

——原路面铣刨厚度不小于5cm,清扫干净,布洒粘层。

——路床局部修补。

原路面铣刨铺沥青路道路断面图

2.混凝土路:

10到20cmC25混凝土路:

——10到20cm厚C25混凝土路面,分块捣制,每块长度不大于6m,缝宽20mm,沥青砂子或沥青处理的松木条嵌缝,道路两侧与墙间加20mm挤塑板。

——路床碾压,压实系数不低于93%。

新建混凝土道路断面图

主路混凝土厚度:20cm 路宽 4m以上

次路混凝土厚度:15cm 路宽 2-4m

巷路混凝土厚度:10cm 路宽 2m以下

3新建混凝土散水

8cmC25混凝土散水:

——8cm厚C25混凝土散水,分块捣制,每块长度不大于6m,缝宽20mm,沥青砂子或沥青处理的松木条嵌缝,与墙间加20-40mm挤塑板

——路床碾压,压实系数不低于85%,采用人工或机械夯实。

新建混凝土散水断面图

4.道路设计说明:

4.1村庄道路标高宜低于两侧建筑场地标高。路基路面排水应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及现有的农田水利排灌系统。平原地区村庄道路宜依靠道路边沟排水。

4.2村庄道路纵坡度控制在不小0.3%。

4.3村庄道路横坡宜采用双面坡形式,宽度小于 3m 的窄路面可以采用单面坡。坡度应控制在 1%-3%之间,纵坡度大时取低值,纵坡度小时取高值。

4.4墙外侧与散水之间设置2-4cm伸缩缝;散水与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2-4cm伸缩缝;如混凝土路 面宽度小于2m,则墙与混凝土路面之间设置2-4cm伸缩缝,不设置散水。道路纵向每5m设置横向伸缩缝,路宽大于5m时设置纵向伸缩缝,伸缩缝材料为聚苯板或挤塑板。

4.5沥青道路两侧必须设置强度为C30的路缘石(如遇路侧有边沟或排水明渠的,需设置路平石或路肩石,强度等级C30,抹、砌混凝土排水口)。路缘石的规格尺寸为50cm*30cm*10cm。

明渠的,需设置路平石或路肩石,强度等级C30,抹、砌混凝土排水口)。

4.6道路建设的工作内容须包含各种管井的保护及提升,原路面拆除(新建),路床局部修理,路缘石安装,画路边线。

4.7沥青道路需画路边线,颜色黄、白自选,施工方式冷涂、热涂(沥青道路专用涂料)自选,画线宽度不小于100mm。

4.8村庄道路采用混凝土或沥青路面时,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控制,路基压实度应符合表5-1的规定,达不到表5-1要求的路段,宜采用砂石等其他路面结构类型。

路基压实度

填挖类别

零填及挖方

填方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0-0.3

0-0.8

≥0.8

压实度(%)

≥90

≥90

≥87

4.9路面结构层所选材料应满足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的要求,并结合当地自 然条件、地方材料及工程投资等情况确定。各种结构层厚度应根据道路使 用功能、施工工艺、材料规格及强度形成原理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4.10沥青混凝土路面适用于主要道路和次要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可按照 现行相关标准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4.11水泥混凝土路面适用于各类村庄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可按照现行相 关标准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4.12石材类路面及预制混凝土方砖类路面适用于次要道路和宅间道路,块石路 面可用于主要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可参照整平层施工、放线、铺砌石材或 预制混凝土方砖、勾缝或灌缝、养护的步骤进行。

4.13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适用于宅间道路,施工工艺流程及方法可按照现行相 关标准规定进行,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监督,保证工程质量。

(二)村庄绿化美化

新增及补植公共绿地、宅前屋后、街边绿化等公共绿化2222.12平方米(以实测数据为准)。按照“村庄周围森林化、村内道路林荫化、村民庭院花果化、村内集中绿地宜人化、河渠公路风景化”的要求,坚持村庄绿化与其他基础设施同步规划设计,统筹施工建设,紧密结合疏解整治拆违还绿、留白建绿、见空插树,应绿尽绿,在村庄房前屋后、河旁湖旁、渠边路边、零星闲置地等一切可种树的边角空地,努力实现以绿挤乱、以绿治脏、以绿净村、以绿美村的目标,达到“村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景观效果。通过村庄绿化美化成果的精细养护,让全市美丽乡村从“一时美”转化为“持久美”。

绿化布置平面图

1.绿化设计原则

1.1整体协调,统一规划的原则。村庄绿化体现整体协调和统筹城乡一体化绿化的观念。村庄绿化的布局、绿化用地安排等与专项规划进行整体协调。

1.2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的原则。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绿化的第一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树种选择以乔木为主,营造村庄森林生态系统。在确保生态目标的同时,合理配置树种,创造景观效益,把生态园林理念融入到村庄绿化工作中,发挥绿化的美化作用。充分利用房前屋后隙地发展小果园、小花园等,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

1.3因地制宜,反映特色的原则。绿化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针对不同村庄的气候、地形,采用多样化的绿地布局,力求各有特色;采取灵活多样的绿化形式,不千篇一律,防止绿化城市化。规划要自觉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充分展示乡村风光。

1.4乡土植物,乔木为主原则。倡导通过大比例栽植乡土植物和高大乔木,营造节水耐旱、抗逆性强、易成活、易管理、长寿的植物群落,同时注重对古树名木和田园风貌的保护,达到突出农村特色,承载乡愁,节约绿化美化和养护成本的目的。

1.5农民主体,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乡风民俗,选用农民喜欢的树种,选定农民认可的栽植地点,让农民成为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养护的主力军。

1.6保护为先,造、改结合的原则。在村庄绿化过程中,严格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围村林、村边森林等原有绿化,将其融入村庄绿化规划中。在绿化实施过程中,改造与新建结合,充分利用原有绿地。

2.设计技术要点

2.1街坊路绿化设计要点

2.1.1街坊路绿化根据立地条件,宜宽则宽、见缝插绿,确保街坊路单侧绿化宽度不少于1米,努力建设林荫型道路,有条件的要积极开展立体绿化,增加绿量和绿视率;街道内需要设置停车场的,也要修建成绿荫停车场,乔木树冠覆盖率达到30%以上。

2.1.2树种选择是选择树干挺拔,树形优美、冠大遮阳、枝叶茂密、耐尾气尘土、绿期长、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的树种。

2.1.3行道树栽植的株距一般采用5米为宜,高大乔木可采用6-8米。定干高度一般以2.5-2.8米为宜,分枝角度大的树种定干高度不得小于3.5米。

2.2村内集中公共绿地建设设计要点

2.2.1村内集中公共绿地结合地域特色,进行精细化设计,以丰富的园林植物种类,较高的园林艺术水平,充实的文化内容,适宜的服务娱乐设施,满足村民安居生活的需要。

2.2.2树种选择:以乡土树种为主,珍贵树种为辅,针阔、乔灌、花草相结合,要突出观赏价值和美化环境的效果。乔木应选择色彩丰富、季相变化明显、观赏性强、绿期长、寿命长的树种。

2.3沟河渠边绿化

2.3.1沟河渠绿化树种都以耐水湿的杨、柳类为主,以及紫穗槐、柽柳等。

2.3.2在沟河渠绿化中,结合绿化营造景点,供人们游憩、亲水。在河岸边种植花灌木,水边种香蒲、芦苇、千屈菜、水生鸢尾、荷花、睡莲等水生植物以供观赏。岸边建设护栏、台阶、座椅、园林小品等,有条件的应规划建成滨河小公园。

2.4村民庭院(村委会大院)绿化设计要点

2.4.1村民庭院绿化将观赏、功能、经济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选择既好看、又实用的树种栽植,取得良好效果,努力创建花园式庭院。

2.4.2庭院里和房前屋后以布置少量高大阔叶乔木和花灌木为主,选择一些经济类干鲜果树、速生用材林等进行栽植,达到绿化美化、遮阳降温、减少尘埃、吸收噪音、绿色惠民的功能。

2.4.3村委会大院按照园林式设计,如面积在202_平米以上的要按照花园式单位标准设计。

2.4.4在树种选择方面,多以防护遮阳类阔叶乔木、经济树种、观赏花灌木等为主。

3.地块整理和土壤改良

3.1地块整理

3.1.1砂石坑和坡度过大的造林地块需进行地形处理,根据坡度和坡面长度,设计水平导流渠和纵向排水沟,防止滑坡和雨水冲刷,并在沟底设计集水区,种植地被植物,避免地表裸露、雨水冲毁坡面。

3.1.2拆迁腾退地、撂荒地等地块要复垦,严禁在现有地块上直接覆土栽植,地块内建筑和生活垃圾等杂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3.2土壤改良

3.2.1土壤施肥。所有工程地块中,在乔木栽植前都要以穴施方式施有机底肥。肥料首选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或者有机肥,注意严禁使用抗生素、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有机肥。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确定,一般每穴施用园林绿化剩余物腐熟肥8-12kg或有机肥4-6kg。针叶树须加施菌根肥,每穴施用0.8-1.0kg。

3.2.2客土改良。若土壤土层特别瘠薄,或者含大量垃圾杂质,需对土壤进行客土改良。客土改良所置换的新土应为理化性状良好、无污染的自然壤质土。为避免沉降影响,应适当进行压实。客土后仍需按照土壤施肥要求进行施肥。

4.整地规格

4.1常绿乔木(树高2.5米及以上、冠幅1.5米以上)包括油松、云杉、白皮松等,整地规格为1米×1米×0.8米。

4.2阔叶乔木(胸径6厘米及以上)包括杨树、柳树、榆树、国槐、五角枫、椿树、栾树、红花槐、香花槐等以及经济树种。整地规格为1米×1米×0.8米。

4.3花灌木(地径3厘米及以上,5—7分枝)包括丁香、连翘、玫瑰、黄刺梅、红王子锦带、红瑞木、金银木、珍珠梅、红叶桃、榆叶梅、碧桃、西府海棠等。整地规格为0.8米×0.8米×0.6米。

5.栽植密度

5.1进村路两侧栽植,根据树种冠幅的大小来确定株距。冠幅大的株距6-8米,冠幅小的株距5米。

5.2村里的大街小巷,栽植乔木株距5米,栽植经济树株距3米,树与树之间的空余地栽植宿根花卉或草本花卉。

5.3街道较窄的只能栽植丛生、独干花灌木的,栽植株距为2米或3米。

5.4村周围空地原则栽植片林,栽植杨树、柳树等冠幅大的株行距为4×5米,刺槐等冠幅小的株行距为4×4米。

6.苗木要求

6.1苗木来源。优先使用本地苗木,引用外地苗木要注意在北京地区的适应性,原则上苗源的距离不得超过300公里,实生苗优先,禁止使用山地苗,在苗圃培育3年以上。

6.2苗木检疫。苗木应具有“二证一签”,即生产经营许可证、产地检疫合格证和苗木标签。苗木不得带有国家及本市植物检疫名录规定的植物检疫对象,不得带有蛀干害虫,根部不得有腐烂、根瘤。植物检疫对象以外的苗木病虫害危害程度不得超出《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B11/T 212-202_)中“4.3植物材料及物资质量”的具体要求。如使用杨树、柳树则需要有雄株证明。

6.3苗木运输。在装卸车时不得造成苗木损伤和土球松散;土球苗木装车时,将土球朝向车头方向,并固定牢靠,树冠朝向车位方向码放整齐;裸根乔木长途运输时,装车时应顺序码放整齐,装车后应将树干捆牢,并应加垫层防止磨损树干及进行根系保护。运输时,要增加防护设施,确保根系不失水分,原则上苗木从起苗到栽植不超过24小时。

6.4苗木质量。选择生长健壮、根系发达、色泽正常、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无冻害的良种壮苗,苗木根系不劈裂、截口平齐、土球不散坨、包装材料完整。落叶乔木应主干明显、挺直,全冠苗要具备二级以上分枝,常绿乔木应树冠丰满、树型美观、长势旺盛、顶芽饱满、枝叶茂盛。

6.5苗木规格。要根据造林地块立地条件、功能需求和树种特性,合理选择苗木,苗木规格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6.5.1落叶乔木胸径要求6cm以上,带冠苗最低分枝点不低于2.8m,全部采用带冠栽植。

6.5.2常绿乔木苗高2.5m以上,松类冠幅直径不小于1.5m,分枝点间距不得高于40cm;柏类冠幅直径不小于1m;亚乔木地径4cm以上;灌木地上部分3年生以上,属单一主干灌木的地径3cm以上,高度2m以上;属丛生灌木的,修剪后分枝5个以上、高度1.5m以上。

6.5.3裸根苗根冠直径须达到地径的8倍,长于10cm的Ⅰ级侧根和须根数不少于20条,有明显主根的其长度不低于40cm,保留护心土;土球苗土球直径为地径的6-10倍,土球不散坨。

6.6苗木假植。苗木运到现场后,裸根苗木应立即栽植,避免根系晾根时间过长,不得曝晒。不能当天栽植的苗木应及时进行假植。假植沟应选背荫处、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方,假植苗木根系及苗茎基部15cm~20cm应用湿泥土覆盖,且覆土厚度不宜超过20cm;土球苗木应采取草帘覆盖等措施,保持土球湿润。

6.7苗木修剪。苗木栽植前要进行必要的修枝修根,确保成活。

6.7.1栽植前修枝。带全冠或半冠栽植的苗木,应在树木萌芽前,保证树冠原有完整性的基础上,剪去病虫枝、伤残枝、重叠枝、内膛过密枝等,使主侧枝均匀分布。

6.7.2修根。造林前应剔除严重劈裂和病虫害感染的根系,保留根长30cm以上。

6.8村庄绿化美化植被当年成活率应达到95%以上,一年后的保存率应达到90%以上。

7.栽植方法

栽植时先回填地表熟土,再将苗木放于种植穴中心,保持苗干直立,栽植深度适宜。栽植时可应用一定量菌根肥、生根粉、抗蒸腾剂、保水剂、地膜等材料,提高苗木成活率。

7.1裸根苗的栽植。苗放在坑中心,立直、舒展根系。填土至一半后,轻提苗木,使土壤与根系密接,并踩实,然后继续填土,随填随踩。坑土填平并踩实,以减少水分流失,覆土至苗木根基部以上10厘米(杨树等高大阔叶为30厘米)后,踩实并修好树埯。

7.2土球苗的栽植。先看土坨大小,回填适量土后,轻抱土球,去掉包装,将土球轻轻地放入坑内,土球距坑沿10厘米,并将树形好的一面朝向观赏面,在土球四周垫土,将其固定,扶正苗木并填土,覆土厚度为土球以上5厘米,然后踩实,修好树埯。

7.3绑缚支架。胸径6cm以上带冠阔叶乔木和树高2.5m以上常绿乔木,栽后应及时绑缚支架,防止倒伏,绑缚部位应加防护垫,避免磨破树干。

7.4围埯浇水。苗木栽植后围砌圆形外土埯,树埯内径应不小于原种植穴大小,树埯高为20-25cm,牢固整齐。坡地的树埯做成半圆形,开口朝向坡上部。栽后24小时内及时浇足定根水,并在一周内浇第2次水,之后视土壤墒情适时浇水,确保苗木成活。

7.5保墒措施。浇足透水后可视情况覆盖保墒,可使用灌草、园林绿化废弃物粉碎材料、碎石、地膜、土等材料进行覆盖保墒。

8.苗木修剪

8.1乔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8.1.1具有明显主干的高大落叶乔木应保持原有树形,适当疏枝,对保留的主侧枝应在健壮芽上短截,可剪去枝条1/5~1/30。

8.1.2无明显主干、枝条茂密的落叶乔木,对于径10cm以上制木,可疏枝保持原树形;

8.1.3常绿针叶树,不宜修剪,只剪除病虫枝、枯死枝、生长衰弱枝、过密的轮生枝和下垂枝。

8.2灌木类修剪应符合下列规定:

8.2.1枝条茂密的大灌木,可适量疏枝。

8.2.2对嫁接灌木,应将接口以下砧木萌生枝条剪除。苗木修剪应保证剪口应平滑,不得劈裂.枝条短截时应留外芽,剪口应距留芽位置1cm以上,修剪直径2cm以上大枝灌木,截口必须削平并涂防腐剂。

9.加强绿化管护

动员村民参与日常绿化管护,村民房前屋后的绿化树木可由村民自己负责定期淋水、除草、陈藤等,公共区域的绿化可委托第三方公司或村集体设立低收入帮扶就业岗位,由专人负责管理维护。

(三)道路照明设施

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主要道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要道路两旁错位设施双侧节能路灯,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LED路灯,方便村民出行。全村新增路灯共56盏。

路灯布置平面图

1.光源

1.1使用LED光源,市电或太阳能供电均可。

1.2村内25瓦以上,村外高杆光源40瓦以上.1.3寿命10000小时以上。

1.4光效80Lm以上。

1.5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报告合格。

1.6其它性能符合国标或北京市地标。

2.灯杆

2.1高度:村内4米以上,村外6米以上。

2.2壁厚:不含涂层,4米以上杆平均厚度2.5mm以上,最薄处2mm以上;6米以上杆平均厚度3.0mm以上,最薄处2.5mm以上。

2.3灯杆必须经热镀锌、抛光处理,聚酯粉涂装,或更好处理工艺。

2.4钢管强度、焊接、长度,防腐、避雷等性能均应达到行业标准要求。

3.控制器

3.1微电脑控制。

3.2使用寿命10年以上。

4.其它零部件

均达到人行道路照明相关质量标准要求。

5.安全及效果

灯与灯间照明衔接良好,不留空和黑影;安装规范,坚固,可防至少10级大风。

(四)给水管道系统

村给水工程:新建给水管道1607米,开挖方量3551.47立方米。

给水管道平图

(1)工程设计原则

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详细了解项目区的供水状况,合理选取水源井位置,合理利用新技术和设备,充分利用当地地形,在保证安全供水的前提下,有效节约工程项目投资。

1.以总体规划为指导,本工程要为实施总体规划发挥重要作用。

2.本着技术先进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充分保证供水的安全性和充足性。

3.以高效节能为出发点,充分考虑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进行工程设计。

4.选择安全、可靠、易操作的自动化控制及检测系统,提高农村供水系统的的自动化管理水平。

5.布设的给水管尽量沿道路,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小、少占或不占农田,同时符合当地规划要求。

6.管道尽量满足管道地埋要求,避免急转弯、较大的起伏、穿越不良地质地段,减少穿越铁路、公路、河流等障碍物;避免穿越毒物污染及腐蚀性地区,必须穿过时采取防护措施。

(2)供水方式设计

本次工程是与现有预留口相接,以地下水作为水源,铺设配水管道。

(3)输配水管道设计

1.管材比选

对于供水工程来说,管材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供水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目前国内管材种类较多,从供水安全性和施工难易考虑,选择适合本工程特点的四种管材钢管、球墨铸铁管、PE管和UPVC进行比较。

一种好的管道,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具备接口稳定可靠、材料抗冲击、抗开裂、耐老化、耐腐蚀等一系列优点,同传统管材相,PE管道系统具有以下一系列优点:

1)连接可靠:聚乙烯管道系统之间采用电热熔方式连接,接头的强度高于管道本体强度。

2)低温抗冲击性好:聚乙烯的低温脆化温度极低,在-60-60℃温度范围内安全使用。冬季施工时,因材料抗冲击性好,不会发生管子脆裂。

3)抗应力开裂性好:PE具有低的缺口敏感性、高的剪切强度和优异的抗刮痕能力,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也非常突出。

4)耐化学腐蚀性好:PE管道可耐多种化学介质的腐蚀,土壤中存在的化学物质不会对管道造成任何降解作用。聚乙烯是电的绝缘体,因此不会发生腐烂、生锈或电化学腐蚀现象;此外它也不会促进藻类、细菌或真菌生长。

5)耐老化,使用寿命长:含有2-2.5%的均匀分布的碳黑的聚乙烯管道能够在室外露天存放或使用50年,不会因遭受紫外线辐射而损害。

6)耐磨性好:PE管道与钢管的耐磨性对比试验表明,PE管道的耐磨性为钢管的4倍。在泥浆输送领域,同钢管相比,PE管道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这意味着PE管道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和更好的经济性。

7)可挠性好:PE管道的柔性使得它容易弯曲,工程上通过改变管道走向的方式绕过障碍物,在许多场合,管道的柔性能够减少管件用量并降低安装费用。

8)水流阻力小:PE管道具有光滑的内表面,其曼宁系数为0.009。光滑的表现和非粘附特性保证PE管道具有较传统管材更高的输送能力,同时也降低了管路的压力损失和输水能耗。

9)搬运方便:PE管道比混凝土管道、镀锌管和钢管更轻,它容易搬运和安装,更低的人力和设备需求,意味着工程的安装费用的大大降低。

10)多种全新的施工方式:PE管道具有多种施工技术,除了可以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进行施工外,还可以采用多种全新的非开挖技术如顶管、定向钻孔、衬管、裂管等方式进行施工,这对于一些不允许开挖的场所,是唯一的选择,因此PE管道应用领域更为广泛。

PE管耐腐蚀性能优良,流体阻力小且不结水垢,不产生二次污染,保证水质稳定,并且运输、敷设都较为方便。根据工程特点,综合比较,根据项目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饮水工程施工经验和原来本村内铺设的管网,本次选择PE管。

2.管径确定

本工程中,输水管设计管道流速按经济流速0.8m/s考虑:

D=4Qπν

式中:D——输配水管管径,m;

Q——设计用水量,m3/s;

v——管道经济流速,m/s。

经计算,根据PE管管径规格,工程选用dn110、dn90、dn63的PE管。

3.管线设计

(1)管道基础及接口

采用热熔连接,管道基础为天然基础,特殊地段采用混凝土基础。

(2)管道设计埋深

该地区气候寒冷,根据近几年新农村设计资料和实际经验确定给水管管顶覆土不少于1.50米,本次设计根据业主意见采用管顶覆土不少于1.7米。

(3)管线布设

根据管线布置及计算,管线尽量避免穿越道路,布设的给水管尽量沿道路,尽量做到线路段、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小、少占或不占农田。

四、施工质量保证及通病防治措施

(一)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从组织机构上保证质量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网络体系,对本工程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程师为副组长,质检工程师和试验工程师为组员的创优小组。形成以项目总工程师为质量总负责,质检和试验工程师专职监察的内部质量检查和监理工程师的质量监控相统一的组织保证机构,落实各项施工工序、工艺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的质量责任制,做到上道工序不优,下道工序不开工。分层把关,层层负责,同时加强对各班组 质检及同外协单位的配合协调。

2、从制度上保证质量

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各专业工程师,按照 IS09001 质量体系、技术规范及操作规程,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加强施工监控,特别是对工程关键技术和难点部位提出超前预防措施和处理质量事故中的技术问题;同时按照各专业的各种操作规程和条例,加强对全体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全体施工人员养成严格执行质检制度的自觉性。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跟班作业的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逐级上报;实行工程技术人员和质检人员对所承担的施工、质检负责的制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3、施工准备阶段质量

控制针对本工程质量目标和施工特点,对全体人员进行质量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针对本工程设计意图进行图纸会审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组织相关人员加深对本工程施工质量规范标准全面而准确的认识。

4、加强对关键工序的管理

各分项工程、各工序施工前应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包括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原材料的准备,施工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制定,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技术规范及有关规定进行把关。

4、建立质量检查监督制度

工程质量实行两级检查,三方监督,即在班组自检的基础上现场质量员与施工员负责复检,公司抽签和定期质量大检查,三方监督。

5、从施工管理上保证质量

建立项目经理为首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网络,配备专职质量员进行对工程质量全方位的管理和检查。同时加强对各班组之间及同外协单位的配合和协调。实行岗位责任制,任务落实到班组及个人,对各自所承担的施工任务质量负责,严格执行公司制定的质量奖罚制度,对违反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工程质量不符合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要求的施工,除坚决返工外,还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施工,工程质量优良的给予奖励,质检人员有权保证各项规程和制度的贯彻执行,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6、从检测、试验、测量设备上保证质量

本标段工程质量标准严格按《工程建设规范》、施工图纸及有关确保质量技术措施、工艺标准等条文施工。配备一套完整的检测,试验、测量设备,以确保检测、试验的要求和测量放样的准确。建立工地实验室,负责全标段施工材料的检测、试验,按照有关规定和试验结果,确定砼面层施工配合比;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粗细集料、水泥等原材料以及各类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的检测,保证施工原材料和各工序符合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图的要求,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建立科学、先进的试验手段,落实职责,确保工程质量。配备满足工程需要 的检测试验设备。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强化检测试验手段。

8、从技术上保证质量

1)建立技术管理机构,健全技术保证体系

2)推行现代化的技术管理

3)完善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4)制定技术管理制度。

(二)通病的防治措施

本工程道路、排水工程在施工中质量通病涉及内容广泛,根据其施工的特点,施工中的存在一些质量通病,特针对这些质量通病制定详细的预防措施和治理办法。

路床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不按土路床工序作业

1、现象:

1)把路面结构直接铺筑在未经压实的土路床上。

2)虽经压实,但不控制或不认真控制其压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和碾压宽度。

2、原因分析:

1)施工单位技术素质低,不了解不做土路床的危害。

2)施工单位有意偷工减序,只图省工、省时、省机械。

3)只顾工程进度,不顾工程质量。

3、危害:

1)不经压实的土路床,等于路面结构铺筑在软地基上.其软基有较大的空隙,经过雨季雨水的渗透以及冬春的水分积聚,软土基中会充人大量水分,使土基稳定性降低,支承不住路面结构,路面将出现早期变形破坏。

2)不作土路床工序,便不能及时发现土质不良的软弱土基或含水量过大的土层,当做上面结构层时,“弹簧”现象反射上来,会造成结构层大面积返工。

3)不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面高程,光控制其上结构层的高程,将不能保证 结构层的设计厚度,会出现薄厚不均,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薄弱部分,会出现过早破坏。

4)不控制土路床的平整度,虽经碾压,但凹凸部分的峰、谷长度小于碾轮接触面,即属于疙瘩坑表面,密实度会不均匀,突起部分,密实度高,低洼部分密实度差,这种状况会反射到路面结构层上来,造成路面结构层的密实度和强度也不均匀。

4、治理方法:

1)对技术素质偏低的施工单位或人员应进行培训,施工时作好工序技术交底。

2)要按照路床工序的要求,在控制中线高程(±20mm)、横断高程(±20mm,且横坡不大于±0.3%)、平整度(10mm)的基础上,填方路段路床向下0~80cm 范 围内,挖方路段路床向下0~30cm 范围内要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5%压实度(采用轻型击实标准时要达到 98%)。

3)路床工序中的密实度项目和路面各结构层一样是主要检查项目,不作土路床工序等于密实度合格率为0,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评定方法判定应属不合格工程,因此,必须加强土路床工序的质量控制。

(二)土路床的压实宽度不到位

1、现象:路床的碾压宽度普遍或局部小于路面结构宽度。

2、原因分析:边线控制不准,或边线桩丢失、移位、修整和碾压失去依据。

3、危害:土路床的碾压宽度窄于路面结构宽度,路面结构的边缘座落在软基上。当软基较干燥时有一定的支承力,结构层能成活,当软基受雨水浸透或冬春水分集聚,土基失去稳定性时.路边将下沉造成掰边。

4、治理方法:

1)不论是填土路段填筑路基时,还是挖方路段.开挖路槽时,测量人员应将边线桩测设准确,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变动,如有遗失或移位,应及时补桩或纠正桩位。

2)路床碾压边线应超出路面结构宽度(包括道牙基础宽度)每侧不得小于 10cm。

(三)路床土过湿或有“弹簧”现象不加处理

1、现象:路床土层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以致大部或局部发生弹软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挖方路槽开挖后,降雨,雨水浸人路床松土层。

2)由于地下水位过高或浅层滞水渗人路床土层。

3)填方路基路床土层填人过湿土或受雨水浸泡。

4)路床土层内含有粘性较大的翻浆土(该种土保水性强渗透性差)。

3、危害:路床土层中含水量超过压实最佳含水量,部分会出现“弹簧”现象,达不到要求密实度,影响路面结构层的稳定性。造成路面基层结构难于碾压密实。

4、治理方法:

1)雨季施工土路床,要采取雨季施工措施,挖方地段,当日挖至路槽高程,应当日碾压成活,同时还要挖好排水沟;填方路段,应随摊铺随碾压,当日成活。遇雨浸湿的土,要经晾晒或换土。

2)路床土层避免填筑粘性较大的土。

3)路床上碾后如出现弹软现象,要彻底挖除,换填含水量合适的好土。

(四)路床土层含有有机物质

1、现象:路床土层内含有树根、杂草、垃圾等有机物质,未予清除。

2、原因分析:

1)路床上层部位正处在被伐树木或其附近,枝、须根未清除。

2)路床土层部位正处在被填垫过的含有机杂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

3、危害:在路床土层中的有机物质,长期处在潮湿状态下就会腐烂,形成土 体中的空洞,失去对路面结构层的支承力,使路面结构沉陷变形。

4、治理方法:不论是填方路床还是挖方路槽土层中不应含有任何有机物质,如土路床处于含有机物的永碴土或垃圾土土层应换填好土;如有少量树根、杂草、木块等有机物应清除干净。

石灰土底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石灰土强度的形成原理,是在粉碎的土料中掺人适量的具有一定细度的石灰,在最佳含水量下压实后。既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力学和物理化学作用,形成石灰土的强度。灰和土发生系列相互作用,形成板体,提高了强度和稳定性。但是由于违反施工操作规程出现了下述诸多通病。

(一)搅拌不均匀

1、现象:石灰和土掺和后搅拌遍数不够,色泽呈花白现象。有的局部无灰,有的局部石灰成团。更有甚者,不加搅拌,一层灰一层土,成夹馅“蒸饼”。

2、原因分析:

1)原北京市政局规程规定,石灰土人工搅拌 7~8 遍,1976 年修订规程规定搅拌不少于 3 遍,就是这个数也做不到,总之,拌和遍数不够。

2)无强制搅拌设备,靠人工,费时费力。加上管理不严,便不顾质量,粗制滥造,搅拌费力,不愿多拌。

3、危害:石灰土的结硬原理,是通过石灰的活性(石灰中含有的 CaO 和 MgO)与土料中的离子进行交换,改变了土的性质(分散性、湿坍性、粘附性、膨胀性),使土的结合水膜减薄,提高了土的水稳定性。石灰(Ca(OH)2)吸收空气中的碳 酸气,形成碳酸钙,石灰中的胶体逐渐结晶,石灰与土中活性的氧化硅(SiO2)和氧化铝(A12O3)的化学反应,生成硅酸钙和铝酸钙,使石灰和土的混合体逐渐 结硬等物理化学作用,均需要石灰颗粒与土颗粒均匀掺和在一起才能完成。如果 掺和不均,灰是灰,土是土,土与灰之间的相互作用将不完全,石灰土的强度将 达不到设计强度。

4、治理方法:按施工技术规程的规定:人工搅拌:

1)将备好的土与石灰按计算好的比例分层交叠堆在拌和场地上;

2)对锹翻拌三遍.要求拌和均匀,色泽一致,无花白现象。土干时随拌随打水花。加水多少。以最佳含水量控制。机械搅拌:方法很多,有用平地机搅拌,专用灰土拌和机搅拌。农用犁耙搅拌。不管用什么方法就地搅拌,都应严格按规程操作.保证均匀度、结构厚度、最佳含水量。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工厂化强制搅拌。

(二)石灰土厚度不够

1、现象:石灰土达不到设计厚度,特别是人行道石灰土基层表现尤为突出,造成小方砖步道下沉变形。

2、原因分析:

1)省略了路床工序,对土路床的密实度、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宽度指标未予控制。

2)不做土路床.就地翻拌,遇土软时,翻拌深度就深,灰土层厚,遇土硬时,翻拌深度就浅,灰土层就薄。

3、危害:石灰土基层的厚度不均匀,承载能力大小不同,薄弱部位极易损坏,特别是人行道石灰土基层,北京的常规设计厚度是15cm,但常发现有3cm、5cm 厚 的,所以一经投入使用,立即出现沉陷变形,这种情况经常发生。

4、治理方法:要按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所规定的土路床工序,控制土路床的纵横断高程、平整度、宽度、密实度。在这个基础上再按(一)“搅拌不均”通病的治理方法,搅拌、摊铺石灰土,灰土层厚就能保证均匀。

(三)掺灰不计量或计量不准

1、现象:在石灰土掺拌过程中,加灰随意性较强,不认真对土、灰的松干容重进行试验计算。或虽有计量只是粗略体积比。

2、原因分析:

1)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了解剂量是直接影响着灰土强度的重要因素。

2)管理人员未经试验计算或虽经试验计算但对操作者交底不清。

3、危害:在生产实践中石灰剂量应不低于6%.不高于18%,如果计量不准,低于6%或高于18%都会使灰土强度降低。

4、治理方法:石灰土的石灰剂量是按熟石灰占灰土的总干重的百分率计算。经济实用的剂量是 10%~14%。北京地区石灰土结构层的含灰剂量通常采用12%,石灰处理土基通常采用9%。要取得准确的剂量,就应经过试验,取得如表 1-3-7 “石灰体积和质量换算表”的数据。

如果无试验资料,12%石灰土,压实厚度15cm。以人工上土为例土松铺22~ 24cm,石灰松铺6cm;压实厚度20cm,土松铺30~32cm,石灰松铺8cm。按上述土、灰厚度比例关系.大致是4:1,如果是石灰处理土基15cm(实厚),加灰6%,那么石灰松铺厚度便是3cm。如果9%,松铺厚度便是 4.5cm。

(四)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低

1、现象:石灰经试验氧化钙和氧化镁活性氧化物含量低于60%的Ⅲ级灰标准。特别是当前市政工程上大量使用的袋装生石灰粉.发现不少低于Ⅲ级灰标准,灰中含有大量非活性的生石灰面粉。

2、原因分析:

1)购进的是劣质石灰或劣质生石灰粉。

2)石灰存放时间过长,失效。

3、危害:石灰土强度的形成的影响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属于内因的有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量与密实度等。属于外因的有时间、温度、湿度与 机械压实及行车作用等。石灰的等级愈高.其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也就愈高,在同样石灰剂量下对土的稳定效果就愈好。石灰的细度愈大其比表面也就愈大,在同样剂量的条件下与土颗粒发生的作用也就愈充分,强度形成的也就愈大。当石灰等级低于Ⅲ级,或石灰存放时问过长,石灰中的活性氧化物含量将大大降低,所起的作用类同于降低石灰土中石灰剂量的作用,使石灰土的板体作用削弱。劣质灰往往细度偏小,弱化了石灰与土粒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使石灰土的强度增长缓慢。因此,如果石灰的活性氧化物含量低,用其所拌制的石灰土就达不到规定配比要求的强度。

4、治理方法:

1)要采用不低于Ⅲ级标准的石灰。

2)对新购进的或存放过久的石灰要进行活性氧化物含量试验。

3)如经试验低于Ⅲ级灰标准,可根据活性氧化物含量提高石灰剂量。

4)要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一般生产后的石灰不迟于3 个月内投入使用。

(五)消解石灰不过筛

1、现象:将含有尚未消解彻底的石灰块和慢化石灰块直接掺入土料,不过筛。

2、原因分析:图省工,违反操作规程。

3、危害:不过筛的消解石灰掺人土中压实后,其中存在的未消解生灰块和慢 化石灰块,遇水分后经一定时间便消解,体积膨胀,将路面拱起,使结构遭到破坏。

4、治理方法:

1)生石灰块应在用灰前一周,至少2~3d 进行粉灰,以使灰充分消解。

2)消解的方法要按规程规定的,在有自来水或压力水头的地方尽量采用射水花管,使水均匀喷入灰堆内部,每处约停放2~3mn,再换位置插入,直至插遍整个灰堆,要使用足够的水量使灰充分消解。

3)对少量未消解部分和慢化生石灰块,要过 1cm 筛孔的筛子。

(六)土料不过筛

1、现象:土料内含有大土块、大砖块、大石块或其他杂物。

2、原因分析:

1)土料粘性较大,结团,未打碎。

2)对土料内含有的建筑渣土,未过筛。

3、危害:素土类的强度和水稳定性大大低于石灰土,如果灰土中含有大土块,就等于在坚固的板体内含有软弱部分;灰土内的大砖块、大石块等不能跟石灰土凝结成整体,就好比木板上的“疖子”,有损板体的整体性,都是造成板体损坏的薄弱环节。

4、治理方法:所有的土均应事先将土块打碎,人工拌和时,须要通过2cm 筛孔的筛子;机械拌和时可不过筛,但必须将大砖块、大石块等清除,2cm 以上土块含量不得大于 3%。

(七)灰土过干或过湿碾压

1、现象:掺拌摊铺的灰土过干或过湿,都偏离最佳含水量较大;往往是过干时,在进行碾压后,再在表面进行洒水,这样只湿润表层,不能使水分渗透到整个灰土层。过湿时,碾压出现颤动、扒缝现象。

2、原因分析:

1)土料在开挖、运输或就地过筛翻拌过程中,上料中原有水分大量蒸发,翻拌过程中又未重新加水。

2)所取土料过湿或遇雨或灰土掺拌后未碾压遇雨没有进行晾晒,在大大超过最佳含水量的状态下碾压。

3、危害:灰土在过干或过湿状态下碾压,均不能达到最佳密实度。过湿的土料或过湿的石灰均不能搅拌均匀;过干的灰土层,只在表面洒水,只能使表层达到较高密实度,整个灰土层不会达到一致的最佳密实度。这样将导致灰土层承载能力的降低,危及整个结构的寿命。

4、治理方法:

1)石灰土搅拌必须具备洒水设备,如果在取土、运输、翻拌过程中失水,就应在翻拌过程中随搅拌随打水花。直至达到最佳含水量。同时在碾压成活后。如不摊铺上层结构,应不断洒水养生,保持经常湿润(因为灰土初期经常保持一定 湿度,能加速结硬过程的形成);灰土强度形成过程中,一系列相互作用都离不开水。

2)取来的士料过湿或遇雨后过湿都应进行晾晒,使其达到或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再行加灰掺拌。如拌和后的灰土遇雨,也应晾晒达到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如灰土搁置时间过长,还要经过试验,如果石灰失效,还应再加灰掺拌后碾压。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水泥稳定碎石,是在具有一定级配的破碎砂砾中,按一定比例掺入少量石灰和粉煤灰,加入适当水量,外掺一定的水泥剂量,拌合均匀的混合料(以下简称 混合料),混合料的结硬原理是靠石灰的活性,去激发粉煤灰中不活泼化学成分的活性,在适当水分下起化学反应,生成具有一定水硬性的化合物,使石灰粉煤灰逐渐凝固,将砂砾固结成整体材料,但由于混合料的生产工艺不当和使用方法不当,在应用中产生诸多通病。

(一)含灰量少或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

1、现象:主要表现在混合料不固结,无侧限抗压强度不达标。

2、原因分析:

1)生产厂家追求利润,不顾质量,使用Ⅲ级以下劣质石灰,或有意少加灰,使混合料中活性氧化物含量极低。

2)生产工艺粗放,人工加灰量不均匀,甚至少加灰。

3)混合料在生产厂存放时间过长或到工地堆放时间超过限期,活性氧化物失效。

3、危害:石灰粉煤灰砂砾料主要是通过石灰中的活性氧化物(CaO 和 MgO)激发粉煤灰的活性,与石灰起化学反应,使掺入砂砾中的石灰粉煤灰逐渐凝固,将砂砾固结成整体材料,如无石灰或石灰含量低或石灰中活性氧化物含量低,将不能或不完全起化学反应,均达不到将砂砾固结成整体的作用,永远呈松散或半松散状态,混合料将结不成坚固的板体。

4、治理方法:

1)主管混合料生产质量的部门,要加强对生产厂拌和质量的管理。

2)要求厂家逐步改造粗放的生产工艺为强制搅拌工艺,并提高厂家自我控制能力。

3)要逐步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以激发厂家进行工艺改造。

4)市政工程施工集团公司要设法建立自己的混合料搅拌厂,以保证质量。

5)混合料在拌合厂的堆放时间不应超过 4d。运至工地的堆放时间最多不超过3d,最好是随拌和随运往工地随摊铺碾压。

6)要求工地加作含灰量和活性氧化物含量的跟踪试验,如发现含灰量不够或 活性氧化物含量不达标,要另加石灰掺拌,至达标为止。

(二)摊铺时粗细料分离

1、现象:摊铺时粗细料离析,也像级配砂砾出现梅花(粗料集中)砂窝(细 料集中)现象一样。

2、原因分析:在装卸运输过程中造成离析,或用机械摊铺时使粗细料集中,未施行重新搅拌措施。

3、危害:石灰、粉煤灰和砂粒集中的部分,粗骨料少,强度低;粗骨料集中部分,石灰和粉煤灰结合料少,呈松散状态,形不成整体强度。这样的基层是强 度不均匀的基层,易从薄弱环节过早破坏。

4、治理方法:

1)如果在装卸运输过程中出现离析现象,应在摊铺前进行重新搅拌,使粗细料混合均匀后摊铺。

2)如果在碾压过程中看出有粗细料集中现象,也要将其挖出分别掺入粗、细搅拌均匀,再摊铺碾压。

(三)干碾压或过湿碾压

1、现象:混合料失水过多已经干燥,不经补水即行碾压。或洒水过多,碾压时出现“弹软”现象。

2、原因分析:

1)混合料在装卸、运输、摊铺过程中,水分蒸发,碾压时未洒水或洒水不足,或洒水过量。

2)在搅拌场拌和时加水过少或过多。

3、危害:含水量对混合料压实后的强度影响较大。试验证明:当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1.5%和-1%时,强度下降 15%,处于-1.5%时,强度下降30%。

4、治理方法:

1)混合料出场时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佳含水量-1%和+1.5%之间。

2)碾压前需检验混合料的含水量,在整个压实期间,含水量必须保持在接近最佳状态,即在-1%和+1.5%之间。如含水量低需要补洒水.含水量过高需在路槽内晾晒,待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时再行碾压。

(四)碾压成型后不养护

1、现象:混合料压实成型后,任其在阳光下曝晒和风干,不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

2、原因分析:

1)施工人员不了解粉煤灰在加入石灰后必须要在适当水分下才能激发其活性。生成具有一定水硬性化合物,将砂砾料固结成板体。

2)水源较困难。末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3)忽视工程质量,图省工省事,违反技术规程。

3、危害:混合料强度的增长是在适当水分、适当温度下随时问增长而增长。都是因为粉煤灰中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必须在适当水分下受石灰中活性氧化物的激发,才能发生“火山灰作用”生成含水硅酸钙和含水铝酸钙,具有一定水硬性的化合物,如果混合料压实后的初期处于干燥状态,在石灰活性有效期内未能硬化,混合料将不能达到预期的板体强度。

4、治理方法:

1)加强技术教育提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对混合料养生重要性的认识。

2)严肃技术纪律,严格管理.必须执行混合料压实成型后在潮湿状态下养生的规定。

3)养生时问一般不少于7d直至铺筑上层面层时为止。有条件的也可洒布沥青乳液覆盖养生。

(五)超厚碾压

1、现象:不按要求的压实厚度碾压,规程规定:每层最大压实厚度为20cm,而有的压实厚度 25~35cm 也一次摊铺碾压。

2、原凶分析:交底不清或管理不严,或图省工省碾或无端抢工有意违反操作规程。

3、危害:规定的最大压实厚度为20cm,是 12~15t 压路机的压实功能能达到的全部层厚要求密实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厚的混合料则全层厚达不到要求的密实度。

4、治理方法:交底清楚,严格控制。凡结构总厚度超过一次碾压限厚的,都要分层摊铺碾压,如结构总厚度为30cm,可分成两层每层 15cm,其虚铺厚度为15×1.3(机械摊铺的压实系数)=19.5cm。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沥青混合料路面设计施工周期短,铺筑速度快,因此,发现的质量缺陷也多。

(一)路面平整度差

1、现象:沥青混合料人工摊铺、搂平、碾压后表面尚较平整,当开放交通后路面出现波浪或出现“碟子”坑、“疙瘩”坑。

2、原因分析:

1)底层平整度差,因为各类沥青混合料都有它一定的压实系数,摊铺后,表面搂平了,由于底层高低不平,而虚铺厚度有薄有厚,碾压后,薄处沉降少,则较高,厚处沉降多,则较低,表面平度则差。

2)摊铺方法不当,在等厚的虚铺层中,由于摊铺时用铁锹高抛,或运输卸料时的冲击力将沥青混合料砸实,或人、车在虚铺混合料上乱踩乱轧,而后又搂,致使虚实不一致。虚处则较低,实处则较高,平整度差。

3)料底清除不净,沥青混合料直接倾卸在底层上,粘结在底层上的料底清除不净。或把当天的剩料胡乱摊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摊铺料。但它已经压实,冷凝,大大缩小了压实系数。当新料补充搂平压实后,形成局部高突、疙疙瘩瘩,不平整。

所以底层平整度对上一层的平整度是十分关键的。(这里所指的底层,就是路面的底层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土路床)。

上述分析主要是针对人工摊铺而产生的不平整通病的原因,使用机械摊铺,就是使用电脑控制的自动调平摊铺机,同样,要是底层平整度不平,虽然有摊铺机本身的震捣功能,其虚铺厚度是一致的,当时碾压完也是平整的。但是经车载辗压后,底层的坑洼不平便反射到路表面上来,同样路面是不平整的。再者摊铺机摊铺面层其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控制不准或摊铺机本身的毛病或操作手控制不利,熨平板出现忽高忽低,也是造成路面波浪或高低不平的原因。

3、危害:

1)路面平整度是道路工程的主要使用功能。如果道路不平坦,会降低行车速度,增加行车颠簸,加大冲击力,损坏车辆机件,降低舒适性,减少安全性,降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路面愈不平坦,车辆冲击力愈大,对道路的损毁愈严重,会大大降低道路工程建设的投资效益。

4、治理方法:

1)首先要解决底层平整度问题,如果沥青混合料面层分三层铺,那么表面层的底层是中面层(黑色碎石或粗级配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底层是底面层(沥青 碎石),底面层的底层是道路基层.基层的底层是道路路基(土路床),每一层的平整度都对上一层平整度至关重要。所以要按照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中对路面各层要求严格控制,认真检验。特别是在保证各层密实度和纵横断高程的基础上,把平整度提高标准进行控制,最后才能保证表面层平整度的高质量。在技术操作上,按照高程控制的要求,加细找补和修整;在机具设备上,积极创造条件,使用平地机修整路床和基层的平整度。

2)面层的摊铺应使用摊铺机,并放准每幅两侧高程基准线,操作手控制好熨平板的预留高的稳定性;小面积或无条件使用摊铺机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摊铺,即采用扣锹法,不准扬锹,要锹锹重叠,扣锹时要求用锹头略向后刮一下,以使厚度均匀一致。使用手推车和装载机运料时,应用热锹将料底砸实部分翻松后摊平,以求各处虚实一致。搂平工序,不能踩踏未经压实的虚铺层。要倒退搂平一次成活,如再发现有不平处,可备专用长把刮板找补搂平。

3)沥青混合料应卸在铁板上,不能直接倾卸在铺筑底层上。如果要卸在底层 上,则必须设法清除干净。剩余冷料不能直接铺筑在底层上充当一部分层厚,应加热另作它用。

(二)路拱不正。路面出现波浪形

1、现象:路拱不饱满,局部高点偏离中心线,或在路面纵向出现波浪。特别是靠近立道牙的偏沟部位出现路边波浪较多,使立道牙外露不一致。

2、原因分析:主要是路面各结构层的纵横断高程控制不力。或在两相邻控制点距离偏大,在两点之间的高程出现较大偏差,形成控制点处高于或低于两控制点之间的路面高程。

3、危害:

1)影响外观质量、路容不整。

2)路面波浪,造成行车颠簸,降低车速和乘车舒适感。路边波浪造成积水。

4、治理方法:

1)路床和路面基层都应用五点五线法检查控制纵、横断面高程。

2)要控制好沥青混合料面层各层的虚铺厚度。人工摊铺要采用放平砖的方法。

3)特别应该加细控制两雨水口之间的路边高程,切勿低于下游雨水口附近高程。

(三)路面非沉陷型早期裂缝

1、现象:

1)路面碾压过程中出现的横向微裂纹,往往是某区域的多道平行微裂纹,裂纹长度较短。

2)采用半刚性基层材料.做基层的沥青路面,通车后半年以上时间出现的近似等间距的横向反射裂缝。

3)路面在纵、横向接茬处产生不规则纵、横裂缝;或冬季发生的冻胀纵、横裂缝。

4)路面出现的凸起开花和不规则短裂缝。

2、原因分析:

1)碾压当中出现短小微小裂缝的原因是:

(1)由于碾压前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问过长。其表面变冷,形成僵皮,其内部 较热,可塑性好,形成压路机串皮碾压,或过早使用重碾,均会造成沥青混合料在压路机碾轮前出现波浪;或由于底层与面层粘结不好(如卜层表面脏污,或没 有喷洒沥青结合料),或过碾产生推移横裂纹。

(2)雎路机加速或减速太猛.尤其足转向时过猛产生路而横纹。

(3)沥青混合料过细,其结合料太少(即油石比过低);上碾避早,沥青混合料温度过度;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级配太差,石料偏少;由于刮风下雨或喷水防粘时碾轮喷水过量等,造成沥青混合料温度过低,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4)整平找补料层过薄;或在坡道上摊铺沥青混合料过厚;或对薄沥青混合料层过量辗压等产生的横向微裂纹。

2)在路面上出现半刚性基层开裂反射的或自身产生的较规律的横向裂缝其产生的原因是:

(1)石灰土、水泥土或其他无机结合料的基层、垫层,由于碾压后未能潮湿养生,造成较大的干缩反射上来的横裂。

(2)寒冷地区,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造成变形受阻产生的横向开裂。

(3)由于道路发生冻胀,产生的路面拱起开裂。

(4)由于沥青原材料低温延性差或沥青混合料粘结力低,造成路面早期开裂。

(5)由于石灰土、石灰粉煤灰砂砾中有未消解灰块,当压实后消解膨胀,造成其上沥青路面膨胀开裂(开花)。

(6)当沥青混合料分幅碾压或纵向接茬时,由于接茬处理不符操作规程要求而造成接茬开裂。

3、危害:

1)雨雪水会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土基,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逐渐扩展为网状开裂。

2)碾压中产生的微裂纹及反射裂缝,虽初期不影响行车,但在水分侵蚀及阳光照射下,成为促使面层沥青混凝土疲劳开裂的催化剂,会大大缩短沥青路面寿命。

4、预防措施:

1)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碾压中做好以下工作,防止产生横向裂纹。

(1)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凡发现沥青混合料级配不佳,集料过细,油石比过低。炒制过火,油大时,必须退货并通知生产厂家,严重时可向监理或监督报告。

(2)严格控制摊铺和上碾、终碾的沥青混合料温度,施工组织必须紧密,大风和降雨时停止摊铺和碾压。

(3)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作业。平地碾压时,要使压路机驱动轮总接近摊铺机;上坡碾压,压路机驱动轮在后面,使前轮对沥青混合料预压,下坡碾压时,驱动轮应在后面,用来抵消压路机自重产生的向下冲力。碾压前,应用轻碾预压。压路机起动、换向都要平稳。停驶、转移、换向时,关掉振动档。压路机停车、转向尽量在压好的、平缓的路段上。

(4)双层式沥青棍合料面层的上下两层铺筑,宜在当天内完成。如间隔时间较长。下层受到污染,铺筑上层前应对下层进行清扫,并应浇洒适量粘层沥青。

(5)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宜通过试铺碾压确定。应掌握好沥青混合料摊铺厚度.使其等于沥青混合料层设计厚度乘以松铺系数。

(6)宜采用全路宽多机全幅摊铺,以减少纵向分幅接茬。

2)按 GB50092—96《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做好纵横向接缝。纵缝要尽量采取直茬热接的方法,摊铺段不宜太长,一般在 60~100m 之间,于当日衔接,当第一幅摊铺完后,立即倒至第二幅摊铺,第一幅与第二幅搭接 2.5~ 5cm,然后再推回碾压(见图 1-4-7)。不是当日衔接的纵横缝上冷接茬,要刨直茬,涂刷粘层边油后再摊铺。横向冷接茬,可用热沥青混合料预热,即将热沥青混合料敷于冷茬上厚10~15cm,宽 15~20cm。待冷茬混合料融化后(5~10min)。再清除敷料,进行搂平碾压。或用喷灯烘烤冷茬后立即用热沥青混合料接茬压实。

3)在施工中采用下列措施,防止石灰土等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

(1)控制基层施工中,压实时的含水量采用(0.9×最佳含水量)的含水量监控时,可降低其干缩系数。

(2)设计中,在半刚性基层上加层厚≥10cm 的沥青碎石,或厂拌碎石联结层,可降低裂缝向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反射程度。

(3)在半刚性基层材料层中,掺入 30%~50%的 2~4cm 粒径的碎石,可减少收缩裂缝,并提高碾压中抗拥推的能力。

(4)对半刚性基层碾压后潮湿养护,随气候湿度不同,至少5~14d 为宜。

4)控制沥青混合料所用沥青的延度,或进行低温冷脆改性。拌制沥青混合料时,防止加热过度,避免沥青混合料“烧焦”。

5、治理方法:

1)对于碾雎中出现的横向微裂纹,可在终碾前,用轮胎碾进行复压往往可予以消除。

2)对由于半刚性基层圩裂反射上来的裂缝,缝宽在 6mm 以内的,可用热沥青灌缝。缝宽火于 6mm 的,将裂缝内杂质处理干净后,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进行填充、捣实,并用烙铁封口,撒砂,扫匀。

3)对无变形不严重裂缝可在路面干燥条件下,按(2)条方法处理;对发裂、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治,或进行小面积的喷油封面防止渗水使裂缝扩大。

(四)路面沉陷性、疲劳性裂缝

1、现象:

1)路面产生非接茬部位不规则纵向裂缝.有时伴有路面沉陷变形。

2)在雨水支管部位出现小规则顺管走向的裂缝;在检查井周围出现不规则 裂缝。

3)成片状的网状裂缝(裂块面积直径大于 30cm)和龟背状的裂缝(裂块面 积直径小于 30cm)。

2、原因分析:

1)出现不规则的纵向裂缝和成片的网状裂缝,多属于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或因路基局部卜沉路面掰裂。

2)雨水支管多数处于路面底基层或基层中,支管肥槽回填由于不易夯实,造成局部路面强度削弱面发生沉陷和开裂,是路面最早出现的裂缝之一。

3)龟背状裂缝多属于路面基层结构强度不足,支承不住繁重的交通荷载,或沥青面层老化而形成,在车行道中,长条状网裂(网眼宽20cm 左右,长 50~60cm 的网裂)多数属于路面结构在重复行车荷载作用下,发生疲劳破裂的裂缝。

4)路面结构层中有软夹层,如石料质软、含泥量大,尽管其他结构层强度足够,仍会发生沉陷、网裂和龟裂。

5)碾压中,由于沥青混合料表面过凉,里面过热,当摊铺层较厚时,用重型压路机碾压会引起路面表层切断,在第一遍碾压中出现贯穿的纵向裂纹。

3、危害:

1)外界水会沿路面裂缝渗入路面基层,甚至渗入土基,造成其承载能力下降,使路面过早损坏。

2)裂缝部分,特别是裂缝密集的龟裂部分,受水浸入和车辆反复荷载的冲击,更会加速路面出现坑槽,车辙等严重损坏。

4、防治措施:

1)对雨水支管肥槽,采用水泥稳定砂砾或低标号混凝土处理,防止路面下沉开裂。

2)提高路面基层材料的均匀性和强度,如北京地区使用的石灰粉煤灰砂砾.即要保证其级配的均匀性和设计强度(无侧限抗压强度 R7≥0.7MPa)及所需的石灰含量和石灰活性氧化物含量,避免强度裂缝,减少温度裂缝。

3)按照第二章的要求治理好路基的质量通病,防止路基下沉所造成的裂缝。

4)要注意对沥青混合料外观质量的检查,矿料拌合粗细要均匀一致,粗骨料的表面应被沥青和细矿料均匀涂复,不应有花白料或油少、干枯现象。

5)检查井周围,在路面底层铺筑后再将检查井升至路面高所留下的肥槽用低标号混凝土补强处理。

6)对于出现的网裂、龟裂等采用下述方法处理:

(1)由于土基、基层破坏所引起的裂缝,分析原因后先消除土基或基层的不足之处,然后再修复面层。

(2)龟裂采用挖补方法,连同基层一同处治。

(3)轻微龟裂,可采用刷油法处理,或进行小面层喷油封面,防止渗水扩大裂缝。

(五)路面边部压实不足

1、现象:路面边缘部位。局部未碾压密实,表层呈松散状态,或“睁着眼”,一经车辆辗压有掉渣现象。

2、原因分析:

1)在路面边缘部位,基层碾压不到位,碾压面层时,基层跟着下沉,面层得不到基层足够的反作用力,面层便压不实。

2)安栽道牙的废槽未夯实,同样产生上述情况。

3)未控制基层边缘平整度,在边缘出现“疙瘩”坑或“碟子”坑,坑洼部分压不实,呈“睁眼”现象,或出现局部长度上低洼.碾轮压不着,出现松散掉渣。

4)逢有障碍物,碾子靠不了边,也未用小型夯实工具(如墩锤、烙铁、震 动夯)夯实。

3、危害:烂边掉渣属面层结构性损坏,是外观质量上的重要缺陷,经不住水浸、冻融、风蚀、车轮创压,易出坑槽。严重时还会波及基层的损坏。

4、防治措施:

1)碾压基层时要标出准确的路边边线,一般应超宽碾压每侧不小于15cm。碾压密度不能低于路中部位的密实度。

2)安栽道牙的废槽,要加用小型夯具做特别夯实。

3)边缘,特别是路边缘以内 50cm 范围内的底层平整度,不能低于路中间部位的平整度。

4)对边角及有障碍物碾子压不到的部位。要使用热墩锤、热烙铁或平板震动夯夯实。

(六)路面松散掉渣

1、现象:路面成活后,局部或大部表层未能碾压密实,呈“睁眼”或松散状态,开放交通后,有掉渣现象,严重时出现坑洞。

2、原因分析:

1)常温季节由于沥青混合料在运输途中时问过长,未加保温,或到工地后堆放时间过长。北方冬季施工,未坚持“三快”(快卸、快铺、快压)或运输保温不好,油温低于摊铺和碾压温度,或找补过晚,找补的沥青混合料粘结不牢。

2)沥青混合料炒制过火(烧焦),沥青结合料失去粘结力。

3)沥青混合料的集料潮湿.或含泥量大,使矿料与沥青粘结不牢;或冒雨摊铺,沥青粘结力下降造成松散。

4)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低,细料少,人工摊铺搂平时粗料集中,表面不均匀,呈“睁眼”状;或跟碾刷油滴洒路面,破坏沥青粘聚矿料作用而掉渣、脱落。

5)低温季节施工。路面成型较慢或成型不好,在行车作用下,嵌缝料脱落,轻则掉渣重则松散、脱落。

3、危害:油温低于碾压温度和混合料炒制过火。都不能达到要求的密实度,经车辆反复碾压,路面逐渐松散脱落、出坑,严重时会完全失去道路的使用功能一平整度。即使局部掉渣也会造成局部返工的后果。

4、防治措施:

1)要掌握和控制好三个阶段的温度,并应有测温记录。三个阶段的温度参 见表 1-4-13。

2)沥青混合料是热操作材料,应做到(特别是冬季尤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的“三快”方法,当测定地表温度低于5C时,停止摊铺。

3)要注意对来料进行检查,如发现有加温过度材料,则不应该摊铺。

4)因气温低施丁的沥青混合料面层有松散,但不扩大的情况时,可在气温上升后,将松散脱落部分重新摊铺压实;如细矿料有散失,则应采用喷油封面处治;气温较低季节需治理时,可用乳化沥青封面。

5)松散程度较重,主集料或面层的下层仍属于稳定时,可采用封面法将松散部分封住。

6)对小面积掉潭磨面,可避部薄喷一层沥青,撒料压实;大面积掉潭麻面路段,可在气温升 10℃以上时,清扫干净,做局部喷油封面(沥青0.8~1.0kg/m2)后,撒布3~5mm(或 5~8mm)石屑或粗砂(每 1000m2 用料 5~8mm3)并扫匀压实。

测量放线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1、常见现象 测量差错或意外的避让原有构筑物,使管道在平面上产生位置偏移,在立面

上坡度不顺。

2、预防措施

①严格按设计坐标放线定出管的中心线及检查井位置,监理人员要进行复 测,其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才能施工。

②连接井施工中如意外遇到构筑物须避让时,应在适当的位置增设连接井,其间以直线连通,连接井转角应大于 135°。

沟槽开挖的质量通病及防治

(一)边坡塌方现象:在挖槽过程中或挖槽之后,边坡局部或大部分坍塌或滑坡。

1、原因分析:

1)为了节省土方,边坡坡率过陡(不符合规范规定)或没有根据槽深和土质特性建成相应坡率的边坡,致使槽帮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下水作用的土层或有地面水冲刷槽帮时,没有预先采取有效的排、降水措施,土层浸湿,土的抗剪强度指标凝聚力c 和内摩擦角≯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塌方。

3)槽边堆积物过高,负重过大,或受外力震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挖槽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2、危害:由于塌方易使地基受到扰动.使下道工序难以进行。严重的会影响槽边以外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易造成人财物的损失。

3、预防措施:

1)根据土壤类别,土的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槽帮坡度。实施支撑的直槽槽帮坡度一般采用 1:0.05。

2)较深的沟槽,宜分层开挖。人工开挖多层槽的中槽和下槽,机械开挖直槽时,均需按规定进行支撑以加固槽帮。

3)掌握天然排水系统和现况排水管道情况,做好地面排水和导流措施。当沟槽开挖范围内有地下水时应采取排降水措施。将水位降至槽底以下不小于 0.5m,并保持到回填土完毕。

4)挖槽土方应妥善安排堆存位置。一般情况堆在沟槽两侧。堆土下坡脚与槽边的距离应根据槽深、土质、槽边坡来确定。其最小距离为 1.0m。若计划在槽边 运送材料,有机动车通行时,其最小距离为 3.0m,当土质松软时不得小于 5.0m。

5)沟槽挖方在竖直方向,应自上而下分层,从平面上说应从下游开始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坡势,以利排水。沟槽见底后应及时施工下一道工序,以防扰动地基。

4、处治方法:沟槽已经塌方,要及时将塌方清除,按规定做支撑加固措施。

(二)沟槽泡水

1、现象:沟槽开挖后槽底土基被水浸泡。

2、原因分析:

1)天然降水或其他客水流进沟槽。

2)对地下水或浅层滞水未采取降水措施或排降水措施不力。

3)危害:槽基被浸泡后,地基土质变软,会大大降低其承载力,引起管渠基础下沉,造成管渠结构拆裂损坏。

3、预防措施:

1)雨季施工,要将沟槽四周叠筑闭合的土埂,必要时要在埂外开挖排水沟,防止客水流入槽内。

2)下水道接通河道或接入旧雨水管渠的沟段,开槽应在枯水期先行施工,以防下游水倒灌入沟槽。

3)在地下水位以下或有浅层滞水地段挖槽,应使排水沟、集水井或各种井点排降水设备经常保持完好状态,保证正常运行。

4)沟槽见底后应随即进行下一道工序,或者槽底以上可暂留20cm 土层不不予开挖,作为保护层。

4、治理方法:

1)沟槽已被泡水,应立即检查排降水设备,疏通排水沟,将水引走、排净。

2)已经被水浸泡而受扰动的地基土,可根据具体情况处治。当土层扰动在10cm 以内时,要将扰动土挖出,换填级配砂砾或砾石夯实;当土层扰动深度达到30cm 但下部坚硬时,要将扰动土挖出,换填大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将表面找平夯实。

(三)槽底超挖

1、现象:所开挖的沟槽槽底,普遍或局部或个别处低于设计高程,即槽底设计高程以下土层被挖除或受到松动或扰动。

2、原因分析:

1)测量放线的错误,造成超挖。

2)使用机械挖槽时,司驾人员或指挥、操作人员控制不严格,局部超挖。

3、危害:

(1)超挖部分要回填夯实,造成工力浪费。

(2)回填夯实的原土或其他材料的密实度,均不如原状土均匀,易造成不均匀沉降。

4、预防措施:

1)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落实测量复核制度,挖槽时,要设专人把关检验。

2)使用机械挖槽时,在设计槽底高程以上预留 20cm 土层。待人工清挖。

5、治理方法:

1)干槽超挖在 15cm 以内者,可用原土回填夯实,其密实度不应低于原地基天然土的密实度。

2)干槽超挖在 15cm 以内者,可用石灰土处理,其密实度不应低于轻型击实的95%。

3)槽底有地下水或地基土壤含水量较大不适加夯,可用天然级配砂砾回填。

第六章 环境保护

一、环境影响分析

(一)项目施工阶段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污染分析

施工期的大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主要来自土建工程中产生的扬尘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具体分析如下:

扬尘:对整个施工期而言,扬尘的产生主要集中在管道施工中的土方开挖、堆积和回填过程,由于施工活动属短期行为,因此施工活动不会对当地环境产生较大影响,但仍应采取适当措施减少扬尘。

废气:废气排放主要是运输材料的车辆等交通工具产生的尾气。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量与耗油量、空燃比等有关。燃油完全燃烧时,产生CO2及H2O,本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和运行期对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燃油不充分燃烧时,将产生CH、CO、NOx等污染物。

2.水环境污染分析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

施工生产废水主要包括基坑排水,砂石料加工系统冲洗水,以及施工机械设备冲洗的含油废水。施工期废水虽然是临时的,且产量不大,但仍需杜绝施工废水的无组织排放,特别是不允许施工废水以渗坑、渗井或者漫流等形式排放。

另外,施工人员住在施工现场的临时宿舍。施工期内将产生生活废水。废水中主要含有COD、BOD、LAS和油脂等污染物,需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后排放。

管道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如果出现管道渗漏、破损的情况,不仅检修难度大,影响污水正常排放,而且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为避免污水管道渗漏、破损,选用管材时须采用优质管材,施工时严格遵守技术规程,保证管道接口的施工质量。

3.施工噪声污染分析

本项目对声环境的污染因素将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场地噪声主要是挖掘机、切割机、重型运输车辆等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噪声和运输建筑材料和渣土车辆的噪声。施工机械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

4.固体废弃物污染分析

本项目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施工破除路面的废料。不同类型的固废按照分类收集原则集中运至指定的消纳地点,不在施工场地及周边绿化用地内随意堆放,在严格管理的情况下对环境影响不大。

(二)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基本不产生大气污染。

2.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运营过程产生的污水会进行初步处理,项目的建设不会对保护水环境产生影响作用。

3.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无噪音产生。

4.固体废气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无固体废弃物产生。

二、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建成后,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将大幅度改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也将显著提高。但是项目建设过程中,部分工程需要使用施工设备,因此会对部分区域产生环境扰动,如破坏土壤结构﹑产生噪音﹑产生扬尘浮尘等,同时由于工程措施中需要开挖土石方,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生态影响,但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要求施工中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科学组织﹑文明施工﹑适当覆盖,尽量减少不利因素。

(一)施工期扬尘污染治理

项目施工期间,风吹扬尘以及车辆过往,使大气中浮尘含量增加,影响环境。施工扬尘将使附近的建筑物﹑植物等蒙上尘土,给大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对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污染,主要是通过施工现场的环境管理制度和采取一些降尘防尘措施,以减少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的污染。针对本工程,可采取如下几方面的措施以减缓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1)加强工地管理,注意建筑材料的堆放,尤其是水泥﹑石灰等易产生扬尘的材料,有条件的工地应把易产生扬尘的材料堆放在工棚内。

(2)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装卸易产生扬尘的建筑材料。

(3)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对驶出施工区的车辆采取减少散落的措施。

(4)对开挖的土方如果在现场对方要进行覆盖处理,尽量不要使地面裸露。

(二)施工期噪声治理

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噪声影响会随着工程的完成而自行消失。由于在施工过程中,需动用大量的车辆及施工机械,它们的噪声强度较大,声源较多,而这些施工设备又多位于室外,因此在一定范围内,会对周围的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夜间,施工的噪声将产生严重的扰民问题,影响附近居民的工作和休息。该工程在施工期应采取以下降噪对策:

(1)合理安排施工时间:

制定施工计划时,应尽量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施工。施工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施工量。

(2)降低设备噪声:

设备选型上尽量采取降噪声设备。例如用液压机械代替油机械等。

(三)施工期垃圾治理

工程施工时,施工区劳动力的住宿将会安排在工作区域内。这些临时住宿地的水﹑电以及废弃物需要妥善安排,尽量避免影响卫生环境,导致工作人员的体力下将。尤其在夏天时,若施工区的废弃物乱扔,轻则蚊蝇孽生,重则致使施工区工人暴发流行疾病,将会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同时是附近的居民遭受蚊﹑蝇﹑臭气﹑疾病的影响。

施工期的垃圾主要来源于开挖土方和建筑施工中的废弃物等。若弃土处置地不明确或无规则乱丢垃圾,将影响土地利用﹑河流畅通,破坏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因此应对施工期的建筑垃圾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及时清理建筑垃圾﹑严禁随意丢弃和堆放﹑尽量避免风吹雨淋﹑在垃圾运输过程中避免洒落。

综上所述,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受人为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项目运行期的保护措施

村庄的良好卫生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最终是通过强有力的管理工作来实现的,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完善的环卫机构,配备专职的管理工作人员,定期对项目区进行卫生检查和管理工作。

(2)建立清扫保洁队伍,实行分片责任制,保持对项目区及设施进行清扫保洁工作,做到垃圾日产日清。

(3)制定健全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对绿地环境卫生的管理。

(4)加强环境卫生意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爱护生态环境、卫生设施和保护河道清洁卫生的自觉性。

四、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项目是一项旨在治理乡村生态环境和提高乡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是区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基础工作。它的建设是以美丽乡村为目的,要把以保护为宗旨的建设思想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贯彻和体现,各建设项目基本上不会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即使个别项目的建设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一些的不利影响,但通过以上的一些设防和补救措施,也将得以基本控制,至少可以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工程全面实施后,本项目区域的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将成为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态平衡于一体的无污染区,对提高镇及区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将会产生良好的环境效益。

第七章 劳动安全与消防

本项目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项目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工作人员及使用人员的安全与健康。

一、危害因素分析

在管网施工中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有毒有害物品的危害,另一种是因施工作业可能造成的对人体的危害。

1.有毒有害物品主要是施工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噪音等。管网施工过程中工地扬尘会带来大量的粉尘,粉尘颗粒由于体积极小,可以直接进入呼吸道,其中5µm以下的颗粒可以抵达呼吸道深部,严重的会造成矽肺、尘肺等疾病。粉尘中还经常粘附有毒物质、甚至细菌、病毒等,坚硬的粉尘还能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损伤,这些对人的健康都有严重的危害。

2.施工现场各种机器和设备发出的噪声,从局部来看是很强烈的,严重的可能会造成人体损害;管网施工中一些危险作业,用电设备、机电设备维修等,如果因工作人员的疏忽或者不胜任可能给自身或者他人带来人身伤害。

二、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本项目要重视防火工作,完善消防硬件建设,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1、要注意施工人员抽烟及其它用火的管理,禁止在有枯枝落叶干草的区域抽烟用火,禁止烧荒;

2、设立醒目的防火标志和注意事项,以引起人们的消防警觉;

3、加强对施工人员消防意识和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在现场应配备一定的便携式灭火器;

4、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防火组织,制定防火管理措施和防火责任制,杜绝火灾的发生。

三、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本项目存在部分不安全因素,主要有:

1、部分施工区域靠近公路,过往行驶车辆较多,容易发生危险;

2、施工人员在使用手动工具或操作机械工具时,使用或操作不当,也会伤害施工人员;

3、施工中还会存在一些不可预见的安全隐患。

本项目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对施工工具、车辆严格管理,防范纠纷出现,同时为施工人员提供卫生条件,及时洗澡,饮食清洁卫生,加强对药品的使用管理,防范对花粉过敏和长期暴晒于阳光下导致皮肤病或者脱水中暑等现象的发生。

针对工程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劳动安全:

1、按照项目管理的规定,指定各项劳动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

2、设立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安全责任人,安全员要与项目负责人一同树牌公示;

3、定期召开安全会议,分析劳动安全形势,针对安全漏洞,研究补漏措施;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严格落实安全工作,将检查出的安全隐患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停止作业,直到合格为止;

5、对施工人员加强劳动安全教育和培训,严格执行各项生产安全规范和标准,严格执行生产作业和安全操作规程,提供施工人员安全作业意识,确保施工人员人身安全;

6、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和野外生活用具,配置必要的救生、救护设备和药品,提供劳动安全物质保障;

7、严格执行“不安全的措施不采用,没有专业资质的施工队伍不使用”的原则。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一、项目管理

本项目建设单位是以村两委及党员为主体的项目实施组织机构。由其负责项目的立项、建设、验收和运营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根据使用要求提出项目使用功能配置、建设标准;参与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监督项目的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参与工程验收;监督检查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项目开工建设后,按工程合同的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定期组织项目领导小组进行阶段验收。对每一个具体项目的管理进行量化,明确职责,实行责任制,将责任分解到具体中标单位,实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北京市现行的规范和标准,将质量管理贯穿到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保证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工程完成后按有关建设程序进行工程质量,工程造价验收,进行财务资金管理审计等。

二、项目实施保障

(一)组织保障

1.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将明确责任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把各项工作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2.建立以项目经理负责制的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经理部下设工程质检组,班组设质检员,形成一个质量管理网络。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做到认真学习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监理规程,按设计图纸、质量标准及监理工程师指令进行施工,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按程序施工。各施工班组以自检为主,落实自检、互检、交接检的三检制。开展三工序(复查上工序,保证本工序,服务下工序)活动,强化质量意识,教育全体职工人员,人人关心质量,人人搞好质量。

坚持谁施工谁负责的原则,制订各部门、岗位质量责任制,使责任到人。项目单位负责人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从各自的范围和要求承担质量责任,把质量作为评比业绩时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3.加强对各级施工管理人员和质检人员的培训学习工作,并认真学习贯彻招标文件、技术规范、质量标准和监理规程,除平时自学外,项目经理要针对施工实际,定期进行分层次的集中培训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素质,使之在施工过程中更好地落实标准,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水平,把好质量关。

4.建设单位负责项目建设的日常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要求进行管理,保障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项目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设计审批制、工程招投标制和工程质量监理制度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加强检查监督,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负责做好现场组织协调工作,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监理单位负责做好项目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同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做好检查验收工作。

(二)技术保障

1.建立以总工程师为主的技术质量保证体系。以总工程师、施工技术人员、直到施工班组的各级技术负责人,从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技术措施上确保达到质量标准,从技术上对质量负责。并积极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施工工艺和科技成果,提高产品质量和产品优良率。

2.开工前由施工技术员负责,进行分层次的书面技术交底、交施工方案、交施工工艺示意图、交质量标准、交安全措施、使施工程序化、技术标准化、质量规范化,使每个施工人员做到目标明确,心中有数。

(三)资金保障

项目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配备专业财务人员,实行财务专项管理,资金实行单独账户,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安全﹑可靠。

(四)资料管理控制

认真管理施工资料和技术质量资料,做好各种统计报表,对有关的质量数据仔细复合,经常性检验各班组的原始记录,并进行业务指导从而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同时要及时、全面地将业主、监理和项目部在施工中形成的文件进行收集、管理、归档。并在工程结束时,做好竣工项目的资料汇编工作。

第九章 促进农民增收就业

根据镇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村庄发展定位,通过对村的道路优化、建筑整治、公共设施建设、市政设施完善、专业调整与转型,使村庄整体风貌得到明显改善,以村庄振兴为导向确定村庄发展定位为:利用优越的位置和资源,打造观光采摘园、高端民宿的村庄特色,促进农民增收就业。

一、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历史现状及问题

(一)历史发展现状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人口比例的70%,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根本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历史时期:即1949—1978年的缓慢变动时期;1979—202_年的开始形成和逐步完善时期;202_年以来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调整时期。

我国乡村产业结构在第一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是单一的种植业结构。历史形成的农业等同于种植业和粮食的单一的乡村产业结构基本无变化,乡村产业结构处于不合理的状态。第二、第三产业在乡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只作为农业的必要补充而存在。

第二个时期形成了农、林、牧、副、渔并举,以乡村工业为龙头,全面发展乡村的产业结构新格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为开端的经济体制改革,突破了单一种植业的格局,彻底改变了乡村经济的微观运行基础,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乡村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推动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个时期是由于我国乡村产业结构面临新挑战而进行全面调整的时期。为适应我国经济“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世界产业结构的变化,尤其是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乡村产业结构作出了相应的调整。从产值状况来看,第一产业的比重在降低,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在上升,尤其是第二产业在产值等方面已经成为乡村第一大产业。

综上所述,我国乡村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已经发生巨大变化:一是乡村产业结构已经摆脱改革以前以第一产业,特别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形态,进入“三次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历史发展阶段;二是随着乡村“三次产业”共同发展局面的形成,尤其是乡村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乡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方向必然呈现结构合理、分工明确、经济高效。

(二)存在问题

在肯定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应看到,现存的乡村产业结构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不断调整。

1、乡村“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合适

在“三次产业”的共同发展过程中,各次产业的发展速度、水平不同,在劳动力分布、产值和投资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并没有形成乡村“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合理布局。一是农业基础薄弱,后劲不足;二是乡村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乡村第三产业虽比过去有了很大发展,但依然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2、乡村第一产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行业比例不协调

在广义农业层次上,农业的产值比重高达53%,仍然占据第一的位置,林业、牧业和渔业发展仍显不足。在狭义农业内部,粮食生产占据第一位。由于农产品品种结构、种植结构、区域结构趋同,使供求之间形成结构性矛盾,并出现结构性剩余,诱发了一些新的矛盾。

3、乡村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低

目前,我国乡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其中工业又占有很大比重。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乡村工业和城市工业的重复率非常高,不仅造成乡村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而且加剧了全国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二是乡村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非常低,不能充分利用乡村资源较好地服务于乡村经济发展;三是乡村工业存在着许多自我制约因素,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粗放型经营非常突出。

4、乡村第三产业内部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健全

乡村第三产业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但其发展颇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了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主要的传统产业,但对与之相近的部门或行业则发展不够;二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如信息业在许多地区依然是空白;三是产业或行业落后。

二、发展乡村产业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

(一)发展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就业创业空间

乡村产业一般起点低,所需资本少。发展乡村产业,能够有效引导农民积极创业,大力兴办民营企业,并通过企业的带动,吸引乡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解决乡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现全民就业、创业新局面。

(二)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乡村地区村容村貌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有效聚集二、三产业要素,并吸引资本入驻,可以有效加快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地区村容村貌,构建一个美丽、和谐与生态优良的环境。

(三)改善乡村生活条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带动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加快交通条件、通信条件、电力等条件的改善,进一步拉近乡村与城市发展的距离,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增强幸福感。

(四)完善乡村服务功能,满足农民生活各方需求

发展乡村产业能够进一步完善第三产业体系,通过强化超市、医院、学校以及各类社区商业服务的设施建设,进一步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提高农民生活的舒适程度。

三、新时期下美丽乡村产业调整与优化重点

(一)优化乡村“三次”产业结构

持续稳定地发展乡村第一产业,适当地发展第二产业,积极地发展第三产业。对农村“三次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促进其优化升级,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总体要求是以解决二元结构矛盾为目标,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由此带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

(二)优化乡村农业区域结构

要积极调整农业的区域结构,加强农业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实行区域化、规模化开发,同时注意避免区域农业产业结构雷同,着力形成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关联产业群。

(三)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结构

发展小城镇是调整农村产业布局结构的关键环节。通过发展小城镇,可以促使乡镇企业从分散逐步集中,彻底改变“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分散状况,实现连片发展。同时,小城镇建设将为乡镇企业“第二次创业”,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在城乡之间形成统一的产业链条,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

(四)优化农业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的矛盾是目前农村工业及我国工业结构的突出矛盾。一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品的质量与性能,同时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竞争,继续占领和扩大市场;二是大力进行新产品开发、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特优新产品;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与培养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农村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要大力开发农村市场和国际市场,通过开发档次不同的系列产品,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层次的要求。

(五)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完善乡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1、必须改造传统农村服务业

一是要建设好为农服务的流通网络和流通设施,建设为农服务的流通信息网络;二是要完善经济信息市场的服务体系。三是要创造条件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四是建立多层次的专业市场。

2、大力发展现代新兴服务业

要大力发展农村信息、金融、会计、咨询、法律、旅游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大力发展农村现代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业的同时,重点发展农村现代金融和旅游业。

四、发展美丽乡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途径

(一)发展乡村旅游业促增收

加快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引进重大旅游休闲项目,构建住宿、餐饮、休闲娱乐设施完善齐备的乡村旅游体系,促进现代农业休闲、现代农业观光、现代乡村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通过产业带动就业、带动农民增收。

(二)发展生态农业促增收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引进一批重大企业项目,按照绿色、环保、有机和无污染的要求,大力建设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形成公司化运营、现代化企业管理的运作体系,构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吸纳农民就业,引领农民增收。

(三)发展绿色加工业促增收

引进一批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厂,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现代化的生产设备组建标准化的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通过做响品牌、做大规模,打造典范,形成工业参观旅游的重要载体,为发展美丽乡村增添筹码,并带动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

(四)发展文化体验业促增收

弘扬具有历史特色的乡村文化,利用文化典故、历史故事、文化传统、遗址遗迹等切入点,引进和发展一批文化体验项目,形成周末度假,娱乐体验的好去处,并以此带动农民就业,稳步提升农民收入。

(五)完善卫生服务业促增收

组建专业的卫生服务业管理公司,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着力解决乡村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不完全、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通过专业管理公司进行乡村村容、村貌、配套服务、绿化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并以此吸纳农民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六)完善技能培训业促增收

积极发展专业的培训公司,从思想、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培养,着力提升农民素质,为乡村就业或出外就业提供基础帮助。通过素质培训,提升技能,促进农民增收。

五、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实施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区级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委和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区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二)落实工作责任

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三)科学编制建设规划

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四)加大资金投入

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五)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六)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乡村人口居住情况,以乡村社区为节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七)考核与奖惩

每年对各乡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给予一定奖励,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区政府将给予通报批评。

第十章 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

一、施工条件

本工程位于村庄范围内,对外交通便利。施工期间,对施工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将施工作业产生的扬尘公害减少至最低程度。

所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有钢筋,钢材、水泥和砂石料等,均按规定统一采购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并通过合格检验的产品。土方尽量在场内进行挖填平衡,多余土方用于填坑,其余外运至弃土场。

本工程在村内施工,生产、生活区在工程点附近布置。租用空闲农房作为施工生活和办公用房,材料仓库采用临时搭建简易工棚,管材采取露天堆放,以篷布进行遮盖。施工用水用电从附近农户引进,不需设置专门供水,供电系统。

二、招标方案

(一)招标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

3.《北京市招标投标条例》;

4.《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第89号令);

5.《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办法》(京发改[202_]664号);

6.《市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管理工作的意见》;

7.《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的通知》(京建发﹝202_﹞444号);

8.《北京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办法(试行)》(京发改规[202_]3号)

9.《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规定》(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2_ 年第16 号)

10.其它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

(二)招标原则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原则,对本项目进行招投标工作。

(三)招标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第3号令《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的规定,本项目勘察、设计、监理、土建、设备、材料及安装等货物的采购,均采用招标方式进行。

(四)招标组织形式

项目建设单位不具有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故本项目拟采用委托招标形式进行招标。

(五)招标方式

本项目建设资金涉及国家财政性拨款,招标方式采用公开招标方式。

(六)招标方案

鉴于本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的招标活动委托给依法设立、从事招标代理业务并提供相关服务的招标代理机构,具体程序如下:

1.本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先履行项目审批手续,取得批准后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

2.招标人在市级指定媒体发布招标公告。公告应当载明招标人名称和地址,招标项目的性质、数量、实施地点和时间以及获取招标文件的办法等事项。

3.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技术要求、对投标人资格审查的标准,投标报价要求和评标标准等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以及拟签定合同的主要条款。

4.组织潜在投标人踏勘项目现场。

5.本项目的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本项目的《建设项目招标方案核准申报表》见下表。

项目招标计划表

招标项目

单项合同估算金额(元)

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招标组织形式(邀请招标或委托招标)

不采用招标形式

备 注

施工

2170334.20

三、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一)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202_年1月-202_年12月。

(二)实施进度安排

202_年1月-202_年2月,项目前期准备阶段。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实施小组,组织项目实施方案的设计与论证。

202_年3月—202_年10月,项目具体实施阶段,完成施工等工程。

202_年11月-202_年12月,项目竣工验收。全面项目配套,进行归纳与总结,完成相关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项目竣工验收及扫尾工作。

(三)实施进度计划表

项目建设进度表

序号

阶段

202_年

3-4月

5-6月

7-8月

9-10月

11-12月

前期工作

工程施工

工程验收

第十一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一、项目投资概算编制依据

1.京造定[202_]1号文北京市造价处关于执行202_年《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的有关规定的通知;

2.京造定[202_]1号文北京市造价处关于《合理确定和调整建设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通知;

3.京造定[202_]5号文北京市造价处关于执行202_年《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第三次调整系数的通知;

4.《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2_];

5.《北京市建设工程概算费用定额》[202_];

6.《北京市建设工程费用选编》[202_];

7.《北京工程造价信息》202_年,部分材料价格参照其他有关文件或资料,设备价格向厂家询价或根据类似工程暂估价;

8.设计提供的其他相关资料;

9.概算编制价格水平为202_年4月。

二、投资费用构成本概算包括工程费用。

三、总投资及构成本工程新建项目总投资为2170334.20元,其中2038753.04元为补贴资金,131581.16元为乡镇自筹资金,详见项目投资概算表。

投资概算表

序号

项目

补贴单价

单位

工程量

单位

补贴资金

自筹资金

备注

(元)

(元)

财政补贴资金

2038753.04

LED灯

2200

元/个

123200.00

新建沥青路面

200

元/平方米

6024.88

平方米

1204976.00

新建混凝土路面

170

元/平方米

2365.29

平方米

402099.30

新增绿化

元/平方米

2222.12

平方米

111106.00

给水管道

元延米

1607

48210.00

给水管道财政

补贴资金60%

开挖方量

元/方

3551.47

立方

149161.74

开挖方量财政

补贴资金60%

乡镇自筹资金

131581.16

给水管道

元延米

1607

32140.00

给水管道乡镇

自筹资金40%

开挖方量

元/方

3551.47

立方

99441.16

开挖方量乡镇

自筹资金40%

合计

2170334.20

第十二章 项目效益预测

一、经济效益分析

本项工程是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美丽乡村项目建成后,村民可在多方面实现经济收益的显著增长。美丽乡村项目的建设,与村庄生态农业、旅游开发项目相衔接,形成村庄生产生活与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的互促发展,引导村民参与到整个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中,在保障村民日常收入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发展乡村生态农业。美丽乡村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

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旅游休闲目的地。利用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

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美丽乡村的建设,生态环境的改善,将进一步提升产业准入门槛,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由此可见,本建设项目是一项切实可行的富民工程,不但可以解决村庄现有环境问题,还可有效提高旅游发展基础,促进农民增收。

二、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建设符合现代化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合北京市区经济发展实际,对推动乡镇整体发展美丽乡村项目具有深远意义。

1、通过项目的实施,可有效整合项目区内的生态环境资源,规范项目区内各种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行为,促进项目区内生态旅游资源得到有效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实现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协调。

2、该项目的实施,将有力地提升当地民俗接待旅游的规模和数量,促进当地农家乐开办农家乐及民宿,促进当地农民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3、项目建成后,可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

4、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村庄的整体环境。

三、生态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极大地提高村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全村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的意识,实现美丽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促进生态农业发展,从而有效保护环境,达到水美、村容整洁的良好人居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共羸”目的,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项目的实施所带动的产业生态发展思想,也会让当地村民意识到生态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进而充分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_-202_年)》,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2_年—202_年)》的规划方向,响应《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2_-202_年)的三年行动计划》建设任务,符合本村长期发展方向。项目自身科学适当,规划具体,发展方向明确,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竞争力,市场前景广阔。财务分析显示,本项目投资效果明显,经济效益较好,受益率高,并且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财务上是可行的。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本项目充分发挥了当地自然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具有较好的交通条件、技术条件,市政设施条件和施工条件基本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3、项目建设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建成后能充分利用当地特色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提高当地就业率,促进当地财政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明显。

4、本村美丽乡村建设内容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和公共服务建设等。

5、本工程新建项目总投资为2170334.20元,其中2038753.04元为补贴资金,131581.16元为乡镇自筹资金。

6、村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的建设前期工作,得到了区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建设立足村庄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形成具有特色的休闲观光民俗旅游。通过本报告的系统分析,该项目的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

二、建议

1、建议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及北京市有关建设程序和要求规定,办理好项目前期有关手续,完善项目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项目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2、开工建设后,应按照批准的建设进度计划,足额筹措资金并做合理安排,以保证本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并应加强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3、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节能减排等政策法规的相关要求。

综上所述,该项目实施方案符合当地规划,切实可行,社会、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各级政府领导又非常重视和支持,地方各级部门积极配合,项目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效益显著,对提升北京市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建议项目尽快实施

第三篇:千佛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千府发[202_]2号

千佛镇202_年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方案

各村(居)民委员会、镇属各单位:

为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县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部署,镇党委、政府确立了“千佛镇202_年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目标。为确保我镇乡村振兴战略按要求、分步骤、分阶段扎实推进,特制定“千佛镇202_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牛晓东

副组长:陈青松

成 员:张长春、曹云文、吴双江、王斌、程小清、徐健东、王友平、陈磊、张黎、各村(社区)书记和涉及村驻村干部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办公室。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三个新定位”,牢牢把握宝城镇的目标定位,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三、基本原则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产业兴旺为关键,乡风文明为保障,治理有效为基础,生活富裕为根本,走符合千佛实际、具有千佛特色的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循序渐进,扎实推进。

四、工作重点

1、聚焦党建工作,实现思想提升。一是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党章、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和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按照中央“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活动。党委班子成员通过对照《党章》、《准则》和《条例》“18个是否”找差距,下基层调研和讲党课,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等形式检视问题、查摆自身,形成问题清单并落实整改;三是常态化做好党委中心组、“三会一课”学习研讨活动;四是完善考评制度,坚决纠正“四风”,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决整治不正之风;五是做好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工作,扎实办好千佛镇农民大学和村(居)农民夜校;六是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评价工作,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深化推行党务、政务和村级财务公开,引领全体机关、村(居)、镇属各单位干部自觉遵守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七是认真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抓好农民工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农民工党建工作,完成四川省优秀农民工信息平台的信息录入及更新;八是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扎实做好千佛镇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2、聚焦脱贫攻坚,突出脱贫成效。脱贫攻坚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镇工作的重中之重,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千佛镇党委政府举全镇之力,集全镇之智,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一是明确任务,以镇党委政府为核心,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各村的帮扶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将每天走访情况形成工作台账,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二是完善资料。镇脱贫办工作人员协同各村负责软件资料的干部,一起对标补短,完善村级软件资料和户袋资料;三是排查风险,由镇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上级各行业部门,对我镇进行全覆盖筛查,梳理汇总风险,确定整改方案;四是制定详备预案,形成“双预案”体系,镇级和村级都形成详细且可操作的迎检工作预案和应急预案;五是强化后勤保障,制定路线规划,做好向导员的选拔和统一培训工作;六是创新性地进行迎国检模拟演练,现场直指问题并在演练结束后进行专题汇总研究;七是开展精准帮扶“大走访”活动,进一步做实做细“回头看”“回头帮”,巩固脱贫成效,完成信息采集、问题整改、国检准备、分类管理和突出问题化解五大任务;八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的部署,切实解决当前脱贫攻坚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扎实细致开展我镇大排查工作。截止目前,千佛镇全面完成1418户3823人减贫任务,完成C、D危房改造2219户,改厕1426户,改厨1432户,便民路建设77839米,易地搬迁404户1194人。确保各项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我镇均高质量通过。

3、聚焦产业发展,加快发展步伐。全镇的种养殖户带来实实在在的稳定收益。同时发展辣椒产业1000余亩,管护核桃202_余亩,金银花1500亩,带动年收益700余万元,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全镇千佛镇在产业发展方面始终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的发展思路,对症下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走出一条小规模、大群体、低投入、快见效、广覆盖、可持续的产业扶贫之路。一是因地制宜,全镇标准化建设脱贫奔康产业园14个。其中,龙吟山村130亩“脆红李+生姜”产业园、乐里庙村150亩山红蜜柚产业园、华严寺村264亩“柑橘+生姜”产业园,麻石垭村150余亩精品猕猴桃套种中药材脱贫奔康产业园,全部让本村所有贫困户入园,享受分红,进一步加强了贫困户与产业园的利益联结机制;二是因户施策,投资111.1万元为1111人规划庭院经济228亩,同时为2354名贫困户发放到户产业发展资金360万元;三是壮大特色产业,全镇生姜年种植面积稳定在6500亩,果药年种植面积6500亩,生猪年出栏稳定在5万头,计划形成“果药+生姜+生猪”三大亿元产业经济带,积极发展毛叶山桐子木本油料植物第四大亿元产业经济带,合理栽植面积计划达6000亩。“四大亿元产业”经济带已经给增收传统特色产业竞相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格局基本形成。

4、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按照建设秦巴山区最具品味的山水田园小城镇规划,继续立足资源旅游优势,结合我镇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定位准确。一是规范化建设千佛镇第二污水处理站、新建狮子污水处理站项目已经启动并完成前期测设工作,同时征地启动金子场社区污水处理站建设工作;二是生姜交易市场工作有序推进;三是毡帽山村、九节梁村、大云寺村、华严寺村、天目观村、乐里庙村六个村的土地挂钩项目有序推进,农户签订合同,完成聚居点选址动工;四是与南充日报建立合作,共同推进千佛河长制工作以及千佛段野生娃娃鱼保护项目;

5、聚焦民生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一是继续加大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宣传工作,全覆盖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宣讲,充分利用广播、微信、微博等平台,依托村(居)宣传栏、公示栏、宣传标语等阵地,广泛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拓宽了公众知晓面和透明度,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知晓率,增强了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的认同感;二是严格落实秸秆禁烧工作,各村(居)成立专门的秸秆禁烧小组进行走访排查和政策宣传,与各村(居)农户签订秸秆禁烧承诺书,共同保护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确保秸秆还田;三是开展防火教育宣传和防汛减灾演练,成立防汛减灾应急小分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做好了辖区内森林防火、地灾山洪防治、道路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综合安全防治,确保佛境内发生一起安全事故;是开展“七五”普法和“依法治镇、治村、治社”活动,显著增强千佛百姓的学法意识和守法意识;是围绕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围绕法制建设各项工作,协同镇司法所,定期开展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学习宣传活动,举办扫黄打非、扫黑除恶、禁毒宣传日等主题教育,积极开展法治镇创建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场镇广播、村(居)广播作为普法宣传阵地,提供法律法规、规章、法律咨询,拓展法律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增强时效性;是进一步推进法治镇建设,全面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和推广执法责任制,切实推进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加强村级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和村(居)工作队伍建设,依法保障村(居)民的民主权益,增强村(居)民委员会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的作用。广泛开展“平安千佛”创建活动,健全群防群治组织,维护村(居)治安秩序。

千佛镇人民政府

202_年1月6日

第四篇:FS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FS镇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根据县委、县政府部署,FS镇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制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FS镇资源禀赋,坚持党建引领,定位“城乡融合+三产带动”发展模式,分类推进苏区村走“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管柄村走“产业引领+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之路,加快推进FS镇乡村振兴。

二、重点任务

1.“红色领航+绿色发展”模式。提出打响苏区村红色文化品牌,走“红色领航+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路子,充分挖掘苏区村山面区革命遗址丰富的优势,打造连罗革命“井冈山”——山面区革命教育基地,建设山面区革命武装根据地纪念馆,将邓子恢、陶铸、曾志、叶飞等老一辈革命家与苏区村的故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苏区村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挖掘展现出来,使之成为我县乃至全市著名的红色文化阵地。同时,结合做好苏区水库水源保护文章,合理利用万亩生态林资源,同步发展红色旅游,实现绿色发展。将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实行“党支部+教育基地”,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宣讲苏区革命红色故事,扩大红色文化品牌影响力;实行“党支部+红色旅游+农户”,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2.“产业引领+生态宜居”模式。管柄村定位“产业引领、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模式,管柄村打造民宿休闲度假区,发展城郊型休闲旅游产业,带动乡村振兴。发挥地处城区南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物流业,建设管柄物流快递电商园区,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发展。

三、工作措施

1.产业振兴方面。以建设商贸旺镇为目标,以“三产”融合为抓手,致力乡村产业振兴。一产主要有效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业教育园;培育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促进胜鑫水产养殖项目扩大规模、打响品牌、做大做强。二产主要实施传统产业技改,建成罗源湾牌肉松精深加工改扩建项目,追随者罗源湾建材一期项目投入运营,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三产着力提升发展旅游业,主要建设苏区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管柄村民宿休闲度假区。苏区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重点打造“两条线”,一条线是打造苏区山面区革命红色之路,串联起山面区各个革命遗址,全长约15公里;另一条线是打造姆龙谷-安井头全长1公里布局10-15家休闲农家一条街。管柄村民宿休闲度假区重点提升松泽园休闲旅游项目;利用古厝群发展特色民宿项目;发展城郊认种体验休闲项目。方厝村积极招商引资,引进有实力客商投资建设康养小镇。其他村、社区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引进金融、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项目,促进第三产业做大做强。

2.生态振兴方面。深入实施“一革命五行动”,开展全民绿化行动,统筹抓好城区公园改造提升和维护管理;加快南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加强对美城公司常态化保洁工作监督考评,推进垃圾分类管理,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城区7座公厕;完成高速、高铁沿线环境整治。

3.文化振兴方面。巩固和拓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开展创建202_-202_省市级文明村镇、社区工作;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提升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抓好圣水寺宋代十八罗汉石造像、林可彝故居、城关城隍庙等保护修缮和利用;保护传承好乡村传统文化,运用好乡土元素;扎实推进移风易俗活动,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

4.人才振兴方面。加强新一届村、社区干部教育培训,提升素质能力;有效加强和使用好科技特派员、农技人员,做好农业生产服务;充分发挥“一懂两爱”村务工作者、“一懂两会”社区工作者作用,规范村和社区各类协管员使用管理;鼓励大学生、退伍军人、企业家及乡贤、能人返乡投身乡村振兴,扶持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等,助力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要着力提振镇村干部精气神,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5.组织振兴方面。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振兴中的组织引领作用,开展基层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开展星级党支部评比,推动支部争先晋位。深入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创新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在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建立党组织,推进“红色业委会”建设。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成立社区党建联盟,每个月联合驻区单位开展至少一次共驻共建活动,共同促进社区建设。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探索创新“互联网+党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2_年全面消除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薄弱村”,当好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排头兵。深入实施两新组织“两个覆盖”提质增效工程,建立两新组织党建巡查制度,加强对未建立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指导,推进“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创建工作。

四、保障机制

1.组织领导机制。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体班子成员和镇直有关单位、村(社区)主干为成员,下设乡村振兴办,抽调精干人员负责。试点村成立由挂村领导为组长的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试点村工作的领导、指导、督导。镇党委书记、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工作第一责任人,要充分发挥村、社区“两委”作用,落实领导责任、执行责任、推动责任和落实责任,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有序开展。

2.项目清单机制。实行“五个振兴”工作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明确每项任务的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以强大的组织力确保工作任务完成。

3.内联外引机制。切实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业务培训,组织对村、社区深入分析调研,分类策划谋划乡村振兴思路。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形成推动乡村振兴强大合力。积极组织外出考察,以他山之石增长见识,汲取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结合实际有效吸收借鉴。

4.政策激励机制。加强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一系列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和乡村振兴各类政策学习、梳理和宣传,鼓励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扶持。建立扶持奖励机制,不搞平均分配,实行乡村振兴项目评审奖补制度,向勇于作为、善于作为的村、社区倾斜,建立科学的工作评价机制,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

第五篇: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镇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

XX镇辖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X个村民组,XX万人。近年来,随着XX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XX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生活消费、就业入学、交通出行等诸多方面已实现与中心城区市民融为一体、资源共享。按照十九大报告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20XX年以来,我镇坚决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作部署,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大工程,着力破解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难题,加快实现全镇农村现代化,努力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一、实施党建提升工程,为乡村振兴汇聚力量源泉

基层党组织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镇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乡村振兴凝聚磅礴力量。一是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从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持续规范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三务公开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组织始终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二是积极探索党建融合新路径,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汇聚脱贫攻坚、产业发展、乡村治理等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党建资源,形成强大合力,引导各类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服务。三是不断加大干部队伍建设力度,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选拔20名年轻优秀返乡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为村子的发展注入更加多元的发展理念。四是进一步理顺干部管理体制机制,通过健全财务制度、建立主副清单、强化干部教育、明确奖励机制等方式,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的人才支撑。五是充分运用建制性与非建制性、单独建与联合建等多种形式,分别在XXX民俗度假村、XXX油菜花种植基地、易地扶贫搬迁工地等助推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现场或环节成立党组织,排忧解难、指引方向,使各项工作始终在党组织的引领和管理范围内。

二、实施产业融合工程,为乡村振兴打造动力引擎

促进产业发展,是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为此,XX镇党委政府将牢牢把握XX区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有力契机,投资XX亿元,明确“一横、一纵、一环”三条乡村振兴产业带,明晰沿途各村产业定位、发展方向和布局,重点推进XXX旅游公路、XXX民俗村等9个建设项目,为XX镇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结合XXX市农村牧区“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以XXX村为试点,以党建融合为统领,按照“村集体+农业合作社+农旅公司+农户”的模式,开展“三变+特色农业”、“三变+乡村旅游”的股份制合作运营,助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今年,在西魏线沿线打造的独具特色的3000亩油菜花海项目,以特色种植为基础,建设了乡村振兴、XX文化、快乐童年、浪漫爱情、XXX山露营X个主题区,打造“多彩之路”十里花海休闲、体验、康养等都市近郊农业产业,力争今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同时,镇党委政府将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发展虫草等特色作物种植,肉羊、肉驴等规模养殖,联合企业开展农产品收购,引进光伏发电等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实现以产业发展促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助乡村振兴。

三、实施农业改革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支撑

推进乡村振兴,根本要靠改革,而改革的关键在于抓落实、抓深化。镇党委政府积极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一重大决策,完成XX万亩土地确权工作,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积极探索农村“三变”改革路径,整合村集体、合作社、农民三方力量,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思路为指导,在XXX村、XX村开展油菜花种植5000亩,并配套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链条,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村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制定《XX镇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实施细则》和《针对村财务管理过程出现具体问题处理的说明》,进一步规范村集体经济的使用和管理,保证村民的合法利益。

实施生态治理工程,为乡村振兴奠定环境基础

镇党委高度重视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统筹自然资源保护建设,努力营造生态宜居的田园风光。一是积极落实“二级河长、三级管理、五支队伍”河长制工作管理体系,组建村民河道排查整治小队XX支,形成严密管护网络,加快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二是结合XXX市“清五堆”、“治五乱”,投资XXX万元,对农村公共区域、周边旗县区接壤处、国有林地等区域的既有垃圾和堆放杂物进行拉网式排查,清理各类垃圾6000吨、各类杂物近万吨,查处各类“五乱”现象1万处,彻底改变了“垃圾围村”的现状。三是实施XX个美丽乡村工程项目,开展实施“三级领导、四级联动”征收工作机制,全力推进306国道拓宽、高铁供电线路塔基、旅游公路改造升级等重点工作,为XX镇乡村振兴的蓝图上绘就精彩的一笔。

五、实施乡风文明工程,为乡村振兴夯实思想积淀

镇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农村科教文卫事业发展,大力弘扬优良传统,不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综合素质。一是充分利用草原书屋、北疆先锋、理论宣讲团打造多样的平台和阵地,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农村意识形态引导。二是依托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资源禀赋,大力弘扬德善孝敬等优良传统,开展了“最美好儿媳”、XX好人、善行义举榜等评选活动和“百家宴”等邻里互动活动,使孝老敬亲、邻里守望的观念深入人心。三是挖掘农村文化特色,在9个行政村分别开设布贴画、板画、皮影等手工制作教程,一村一品,主题鲜明。四是打造农村文化精品,每年开展农民文化节,其中秧歌大赛已成为XX镇农民文化活动品牌。

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最终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