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10-1021367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6-03 21:36:43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依据教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会学习》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以人为本,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研究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要求,并将逐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积极欲望。

2、研究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学生在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方法收集所需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3、研究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

4、研究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原则:

1、开放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拘泥于原有的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程的参与性。

2、实践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择、探索各类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不得少于二分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3、综合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高度重视课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一。在课程编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综合培养。

4、可行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根据本校本地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依据课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知识)、能力培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1、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是小组研究学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严格的程序。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方法,而且要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人文的精神。

2、综合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统一的整体。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识的核心思想。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们可归于正在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生的生活。一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对象,如气候、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变迁、社会文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自我”为主要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德的养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所作的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3、个性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一些专家来做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三、综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1、课程的组织: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担任学科教学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由校长室、学生处、教科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编撰、课程评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分开);专家顾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

2、课程的实施:

本学期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问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1)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采取的教学模式主要有:

①主题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识、成功案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②范例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进行模拟研究。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拟研究中掌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③小组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等等。教师的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学生是学习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体验小组协作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④课堂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讲台上向全体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需要提供深层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言论辩的思考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2)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我们考虑到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三个方面入手,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历史社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托,兼顾数学、化学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教师讲授时,以这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出发。各研究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不论研究什么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3)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全新的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题选择与确定、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

3、课程的评价

综合研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性报告与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研究性报告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两次展览,评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教师进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告进行评定,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相关资料全部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定期的方式,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四、综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很不完善,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1、完善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选课题进行详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

2、建立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乏是讲授研究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和说服力,建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件等,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3、建立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研究课教师都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握,囿于学识,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有关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和社会影响。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它就是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突破传统学科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渠道,使他们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主动探究中获取新的体验,从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被动走向主动,通过本次学习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完善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其次,了解研究性学习的程序有五步,1、选题背景

2、研究目的3、研究的方法

4、研究的基本过程它又分为1)、确定主题2)、设计开题报告3)、设计调查问卷4)、查阅资料5)、综合资料6)、结题报告

5、各成员的研究心得。为保证我校研究性学习在本学期顺利进行,教研室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有做好高一年级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明确表示学校对这一活动的重视,利用晚自习老师进入班级对研究性学习课题、论文、调查问卷进行辅导,让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流程和要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小组对研究性学习持旁观、消极态度。除观念和能力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没有建立责任制,教师在充当指导前无心理和知识储备,当教师不能有力指导和监督时,学生即便开始积极性很高,不久便会消失殆尽。而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学生学习涉及内容和范围远远超出书本知识,学生会对知识的渴求更为强烈。教师深感仅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从而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本周下旬由学校领导教研室主任及班主任参加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汇报会,结题材料已归档,其中也有不少优秀作品,42班汇报的高中生与家长代沟问题、苏轼——智者在逆境中超越。43班汇报的如何面对考试焦虑。47班回报的肥胖问题等。因为每位学生都要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所以积极性很高,对学生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因时间较短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一些需要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一、学生基础较弱、自住性与独立性差,综合研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及时指导与监督。

二、学生没有研究经验,准备不够充分,不能脱稿汇报,应变能力较弱,结论没有说服力。

三、撰写论文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小组论文与调查报告混为一谈。

四、调查问卷中设计的 问题不具代表性,没有多大价值,对研究性学习成果意义不大,调查的范围仅在自己学校,结论不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总之,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暴漏出不少问题,值得教师与学生深思和反省。我想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学校领导和教师会对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视,我有信心也相信同学们在下一次的研究性学习中,会科学规范富有成效地把这项任务搞好。并随着这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起到不可估量的价值。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开放性、智能的准科研活动,是当今每一位高中学生都不可缺失的学习课程和学习活动。

第三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其核心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位同学的素养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对课程的特点和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学生了解的甚少,尤其是对现代的小学,要使这一全新的学习方式走进他们的学习方式,必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较长时期的、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于搜集、整理信息资料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科学的态度和品质。在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活动中,学生以辩论,研讨

第四篇: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一、实践回顾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样的研究活动,不但可以发挥学生创造性,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素质。l.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明确研究思路及任务。

各年级级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明确职责,具体分工,并明确了研究思路,即把研究性学习与科研课题有机结合,统一管理。有严密的实施计划,严格的管理条例,确定研究方案,制订工作计划。相关教师负责具体指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2.确定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选题。

根据研究内容的不同要求,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主要有课题研究类和项目活动设计类。其组织形式也有小组合作、个人独立和个人与集体相结合之分。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择课题研究,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

3、培养学生科研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课题确定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科研方法的培训,给他们讲如何设计调查问卷和活动方案,如何开展社会调查,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在活动中学会合作与交流,在研究中注重亲身参与,体验过程,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了开题论证会,交流选题的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印发了“活动记录表”,学生记录每次活动的情况,便于课题分析和总结评价。

环保主题中的“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回收的调查与研究”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上网和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了废旧电池危害的严重性,于是制定了详细的研究和活动方案,自设调查问卷,深入到机关,社区进行宣传和调查,在校区设置了几个废旧电池回收箱回收废旧电池

二、经验和体会

(一)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1.学生对研究性学习有了初步的了解,探索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类型。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形式,研究主题下选择小课题的组织方式”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方式。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很大转变,摒弃了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改变了课堂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师主动的教学行为。

3.提高了教师科研意识和水平,促进了我校教育科研工作。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锻炼和培养了我校教师队伍,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

4.开展研究性学习,既提高了学生思想素质,锻炼了学生意志,又增添了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培养了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也深深地体会到:

1.开展研究性学习,要站在课程的高度来认识。

实施素质教育,其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开展研究性学习,便是我们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研究性学习,不仅只是开展一些学习活动、更主要的是要把它上升到课程的高度来认识,只有这样,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才能落到实处。

2.开展研究性学习,要有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涉及到的问题很多,特别是课时的统筹,学生外出的安全,教师的课时量,以及课题研究费用,都必须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否则,就会寸步难行。

3.开展研究性学习,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们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已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方式,但又蕴藏着迫切改革教学现状的积极性。研究性学习给了我们一个教改的机遇和挑战,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或有后顾之忧。我们只有转变教师陈旧的观念,引导教师参与教改实践,正确对待教师的劳动,才能把研究性学习搞好。

4.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师生的关系。

研究性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等特点,学生只有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求索,才能达到课程的目标。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特别是在低年级或刚开始此项活动研究的时候,学生了解甚少,一片茫然,对如何选题,如何收集资料,如何设计和开展活动及怎样总结都不知所措,无从下手。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处理好与学生平等、和谐关系的同时,也要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实施。

5.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引导学生正确选题。

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都比较乐意和兴奋,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研究课题,却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学生定的题目过大,难以操作,有的选题又太偏,自身力量难以完成,有的选题又太俗,缺乏一定的意义和价值,还有的选题比较离奇,没有研究实际意义。为此,我们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选题,因地制宜,联系生活经验,发挥优势,选择自已熟悉和喜欢的,有研究意义的课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的问题:

1.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我们也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上升到课程观念上,我们仍有一定的差距,尽管我们都付出艰苦努力,但有的研究小组的学习活动却是应付式。

2.我们在整体研究中仍存在发展不均衡的状态。有的主题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而有的主题却冷冷清清,无动于衷;有的课题小组热情高涨,成果不断,而有的小组却一筹莫展,不知所措。

3.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我们的评价机制还没有跟上,特别是过程评价。学生在每个研究阶段都还没有作出自我相应的评价,致使部分成果没有及时得到总结,挫伤了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

4.研究方法还欠规范。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用模拟科研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方法论上学生结合实践活动学习和掌握科研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欠火候。二是研究性学习课题实验过程欠规范,还达不到要求。这些都应在今后着手改进。5.在此项工作中,我们还缺少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在调动教师执研积极性和学生可持续研究,还应有更好的配套激励措施。

今后工作的设想:

1.加强对此项工作的宏观管理。(1)建立学分制,把每个阶段要求都细化成学分,学生对每个阶段作出自评,经小组评议后,最后作出课程的总体评价;(2)对每个阶段的工作日程表作出宏观管理要求,这样能做到管而不死,充分调动指导老师和学生完成课题各阶段任务的积极性;(3)加强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师科研知识和能力。2.扩大实验规模,并建立以班级管理与主题管理相交叉的新的课程管理模式。3.制定相应的措施。在课程设置的模式,学生活动组织形式,师资配备的调整。教师指导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将提出新的要求。4.抓好实验中的薄弱环节。一是抓好评价,在重过程评价的思想指导下抓好阶段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与激励功能。二是抓好成果的总结与发布,拟在每学期初进行成果发布的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三是继续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该课程整合的特色,使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交流信息的能力有新的突破。

经过这次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和探索, 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总体上我们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随着校级各部门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重视,我们有信心在校级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富有成效地把这个课题研究工作搞好。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处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求、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的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不一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的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第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法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程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一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五篇: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程设置的总目标与设置原则

育部开设该课程的宗旨,同时参考当代学习心理学的最新理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等文献资料,我们确定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主线的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即综合创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性学习的态度目标:

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参与一些类似于科研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和产生积极学习的步形成一种勇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产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积极欲望。

性学习的能力目标:

研究学习过程中,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会激活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存,采取多种信息,并通过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综合应用与创新能力。

性学习的人际目标:

学习提供了一个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此过程中发展团队精神,学会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他人。性学习的价值目标:

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出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志品质、不满足于现状的进取精神等,同时也会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对于自然、社会和价值,学会关心国家、社会和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合研究性课程是一项全新的教学工作,我们在选择与确定课程内容前,事先制定了以下性: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必经途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方式的自主性空间的开放性;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强调学习要与学生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相联系,不知识体系;实施过程要体现民主性和尊重个性发展的原则;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评价过性:综合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要亲身体验、自主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自主选综合问题前提下,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注重安排实践性或者指导实践的教学内容。在教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实践的时间基本保证在整个课程时间的三分之二,特殊情况之一。开设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该课程特别强、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的重大问题。在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性:综合实践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不能简单地分科进行,而要按照现代社会与科学的发展程的综合化,强调课程的整体性。要提倡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国际性的统制和教学中,既要注重一般科学原理的认识和掌握,又应注重科学态度、方法、精神的性:依据学生年龄与心理发展特点,注意由易而难,由近及远的策略。同时因地制宜,的具体条件做出适当的安排指导,以保证实施。

学内容的选择与确定

程目标,综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学习内容(综合性养。这三部分内容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性学习的方法是教学的核心。所有核心概念都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掌握了这种研究方法以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与平时的分科学习方法不同,强调的习,该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动的过程,思考性探究是该学习的核心,它包括一整套学生在小组研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习发现、理解、调查、设计、讨论、评价等种种学习合作、宽容、接纳、竞争、创新、自尊的心理品质,同时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科学、性知识作为现实问题为综合研究性课程提供了理论背景,并以核心概念为主,形成比较学生学习的核心概念分为两大类,一种是较为抽象的核心概念,它们基本代表了综合知。这些核心概念不能用分科教学的方法灌输给学生,而应当以现实问题为依托,让学生过程中理解它们,并进而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另一种属于事实性概念,它研究的问题之中,如朝鲜半岛问题、温室效应、生态入侵等等。其中最基本的依据是学是以“人与自然”为线索的内容,它主要以大连地区与人生存发展有关的自然环境为研究、水资源、植被状况、能源等。二是以“人与社会”为线索的内容。它可以是大连的历史化(如文化传统、风土人情等),也可以是社会经济问题、社会政治问题。三是以“人与研究对象。它主要涉及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如青春期生理与心理、人格的塑造、道生的目的和意义等所引起的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探究。这些概念是在研究中确定的,教师学生们如何讨论这些概念、如何查询与此相关的资料。

品质、科学精神及人文精神也是不可忽视的教学目标,一般在教学目标中不能十分具体但是在学生进行的所有过程中都有所体现,同时作为较深层次的观念目标,可以考虑请专题讲座,加以促进。

合研究性课程的组织、实施与评价 的组织:

究性课程的开设面临着许多困难,其中,师资问题是不可忽视的,各学科教师本来就已任务,况且这一课程还没有人承担过,教学资源的缺乏是这门课困难重重。因而课程组重要。学校拟成立综合研究性课程开发与研究课题组、课程教学实施组、专家顾问小组教导处、教研室等共同领导。科研课题组负责研究课程的开发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收集与价以及师资培训等工作;教学组负责实施具体教学工作(当然,课题组与教学并不截然问组负责科研课题的咨询与指导,同时也担当一部分相关讲座。的实施:

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主要有:综合研究性课程总论、历史社会问题研究、自然科学问题题研究四部分,每一部分教学都突出课程宗旨与总目标。

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师的缺乏,这一课程主要由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学科中的几位教师承担,式主要有:

报告:以介绍研究方法和研究案例为核心,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目的在于介绍背景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

教学:介绍研究方法以后,分发相应研究材料,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按照要求与范例。教师的角色是提供范例与学习指导,学生是学习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学生在模各种具体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社会调查法、等量实验法等;

研究性学习:以2~5人的研究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步骤与方法。内容包括:确定选题、制定研究计划、收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报告角色是小组的参与者与资料信息的提供者,学生自己选出的小组长负责研究进程的管理研究的主导。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学习角色的转变,了解与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学习,促进合作精神的形成。

论辩会议:以大课的形式进行论辩,各小组将已经完成的各项研究计划或中期报告,在学生汇报,然后,由学生自由提问答辩,从选题、研究方法的选择、资料的可靠性等各个问、分析、论辩。教师的角色是会议的主持者(相当于电视节目主持人,不过,教师还解释与在解释中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每一位在台上的学生是课堂的主导,在台下的参与者。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论文答辩的方式、方法,培养积极的参与意识合计性发能力,以及在公共场合文明、坦诚的表达能力。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容的选择是每一位教师开设这门课的首要工作,因为没有相应的教科书,没有教学大纲既不能脱离中学现阶段的分科教学,也不能将分科教学的内容搬到研究课中,于是,从,选择相应问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这三方面是:历史社会问题、自然科学问题、生态环境会问题以历史学科为依托,兼顾政治、经济等学科内容;自然科学问题以物理学科为依、化学、天文等学科;生态环境问题以生物、化学、地理学科为基础,由分科到综合。以这三方面问题为基础,学生选择课题时,先从分科问题开始,再从自己的感兴趣的问题组在登记时,要进行相应的归类,即看看属于哪一类问题,适合采用哪些方法。当然,问题,目标是相同的,即都要学会上问题到的教学目标。

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

综合研究性课程需要安排好教学过程,我们从综合研究性课程概况开始,先后安排历史、自然科学问题研究、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三类方法指导性课程,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课、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查阅课题相关资料、文献分析、数据初步统计等研究方法。的评价 究性课程的评价是达成其课程目标的重要步骤。评价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主要采用研究者自评、互评的形式。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会评价也是综合研究性课程的教学目标与自评、互评的所有资料都采用研究性档案的形式,由学生自己保管,每学期举办一到价每一位学生的研究性档案,并作为最终总结性评价(等级制评价)的主要依据。

行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研究报告的评定,主要对研究的中期报告与结题报内容包括:选题(内容、表达)、计划(文献分析、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等)、过程(附录在报告后面)、结论、资料等;第二,综合能力的达成,一般一学年一次,采取不但主要放在下学期。

合研究性课程开设的初步成果与今后设想

学年的教学,学生们体验到了研究性学习带给他们的欣喜,全校共组织了154个研究握了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法,完成历史社会问题研究的中期报告78个,自然科学问题9个,学生的研究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与社会责任感。初步研究成果可以从学生的研出来如:《大连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京杭大运河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否安宁?——20世纪人类各种灾难的分析》、《巨人的握手——20世纪七十年代中美》、《中国近代早期民族资产阶级有没有先进性》、《大连开发区旅游的构想》、《脚本防御》、《仔猪下痢的防治》、《迪斯尼乐园——我的梦想》等等。我指导的研究性学金石滩主题地质公园的规划设计》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赛区)二等奖,《脚本防御》等三项课题获得了大连市一等奖,《同学录的语言设计》等三个课题获得二等奖的防治》等三个课题获得了三等奖。我撰写的《充分开发社区科技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和得了202_年全国科技辅导员论文大赛(赛区)一等奖。

们开设的综合研究性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作为一门校本课程来说,课程建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我们对今后的课程开设有以下设想:

小班化教学。进一步完善小班化教学与研究活动的管理与指导。尽可能针对所有学生所细的指导,同时建立相应的课题管理机构,由研究小组与学校分别建立研究性课题档案开放的研究与资料信息查询机构。适当开放理化生实验室,建立相应的资料库。资料匮课最令人头疼的问题,许多问题理论可以讲清,但如果没有实证材料支持就缺乏科学性议学校尽快建立相应资料系统,除增加图书期刊等资料外,还可购买一些好的光盘、课早实现电脑广泛上网,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健全课题指导的教师、指导教师、顾问与管理人员的配套体系。吸纳和利用社会资源。是兼职劳动,本有专业课务在身,工作繁忙,对科技、人文方面的新进展不可能时刻把,也未必能把所有问题讲清讲透,学校应利用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多请者开设专题讲座,主持课题研究、评价或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样,能够带来更好的学影响。

---------------

202_年研究性学习工作总结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