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经济学考研心得体会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0-1094123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06 23:08:1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经济学考研心得体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经济学考研心得体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句,长难句就是阅读的缩影,所以大家一定要找一本长难句书练习一下,联系时注重划分句子结构,注重理解。然后再找一本阅读书做一下,不要刚开始就做真题,真题就只有那么几套,不能只用来当练习用。等到练习的差不多了,认为你可以做真题了,再拿来做。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2、注意和周围的同学搞好关系。

家和万事兴,稳定压倒一切,一个班级一个宿舍的同学只有关系正常化,才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心情。在不涉及大是大非的问题上,一定要有大度的心胸,和周围的同学有不愉快的时候尽量忍让一些,先向对方承认错误,哪怕没有做错什么的时候也要这样。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清云静。为了我们心中的大目标,何必在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谁对谁错?说一句对不起有什么困难?有了和谐的环境,才有利于自己一心一意的准备考研。

3、不要和周围考研的同学有竞争心理。

考研是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不是一个学校一个系内的竞争。和同学之间应当互相促进,互相鼓励,资料共享,信息共享,共同进步。绝对不能有通过把别人比下去来相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绝对不能有什么资料就藏着掖着,不愿意给别人看的小人之见。如果这样做,只会使自己和周围的人远远落后于其他地方的学生,到最后只会得不偿失。这样才能和周围同学关系融洽,在考研复习中共同进步。

4、多和别人交流,将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个人情况相结合。

收集信息是考研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有时甚至决定考研的成败。从查找目标、搜集参考书和专业课笔记、历年试题、联系导师到请教别人的复习经验,搜集信息的工作几乎贯穿了考研全过程。客客气气地向别人请教,坦诚地和别人交流,可以少走很多弯路。但要注意的是经验只是借鉴的,不要照抄照搬的,必须同个人具体情况相结合,并在自己的实践中加以检验才能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建议大家不要老上什么考研论坛网站,那里有很多信息都是无用的,有的看过还会影响心情,所以尽量少去,和周围的同学多交流才是比较好的。

5、正确对待考研过程中心情不好的时期,耐住孤独和寂寞。

考研如同独自穿越人生的一段隧道,没有喝彩和掌声,没有鲜花和美景,有的只是枯燥的书本、繁重的学习任务以及为实现理想而殚精竭虑的思考,最难忍受的便是情感和生活状态上的孤独寂寞。因为既然选择了与众不同的理想,就必须要有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行动,必须耐住孤独和寂寞。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有风雨兼程。

6、坚持是

第二篇:中国人大经济学成功考研的心得体会

中国人大经济学成功考研的心得体会

感谢凯程考研李老师对本文做出的重要贡献

其实,无论是考研还是就业,无所谓稳妥一说,选择不一定有结果,所以还是那句话说得好:放平心态,见机行事。学习时,自然潜心学习。学习之余,要选择性地关注一些就业信息,既不会错失绝佳机遇,又能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现凯程为大家带来重要备考信息点拨。

我运气非常的好,混了个126。我是二战考的人大,本科也不是学经济的,去年考的是中央财经的金融学院,当时看的只有高鸿业宏微和逄锦聚的政治经济学,中级或中级偏高级的教材什么都没有看过,因此我想我的经历刚好能帮助那些跨专业和专业课基础薄弱的同学,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人大802分三个部分,政经·微观·宏观。专业课满分150分,大题上三个部分都是50分,但有时候政经会少一些,从202_年起,人大的命题格式跟北 大经济学院的命题模式变得一样,政经·微观·宏观都分开了。但是人大202_年以来宏微观的风格又是往北大CCER的风格偏的,从传统的大量的论述题开始向计算转变,在202_年的微观里体现的非常明显,前面三个计算,最后一道关于最低工资的半开放题目,风格和CCER非常相似,就是整体的难度比CCER要低一个档次。政治经济学基本保持以前的风格,就是偶尔出点偏一点的,带计算的(202_年和202_年),个人感觉:人大专业课的难度可能跟北大经济学院的差不多了。因此,北大的(CCER和经院,光华就算了)历年考题挺有参考性的,时间多的同学可以多看看,用来拔高。

一、微观部分 参考书目: 基础

高老的微观经济学(光看高老的书现在是完全不行的,现在802的难度和北大经济学院差不多了,看高老的书只怕难拿高分)。中坚

范里安+尼克尔森+平新乔18讲的课后题。拔高

北大CCER 北大经院的真题(最好看,不多看有上面的这些也差不多,不要把专业课想的太难,起码100分只要你努力就没那么难)结合着人大08年以后的真题。

高老的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对于那些跨专业的同学,这本书得看上个2-3遍吧,以对整个微观经济学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去年考研,就是在最后一遍把高老的书翻了一遍,用来对付一下可能会出现的论述题。因为第一年看了好多遍,最后拿来

查缺补漏。其实我个人感觉稍微有些基础的同学直接从范里安开始,这本书非常详尽,囊括了几乎所有中级微观要讲的东西,而且难度适中,刚好可以用来过度到尼克尔森,这样直接从高老的书跳到尼克尔森才不会有太吃力的感觉。

而且11年原题的福利经济学就是范里安书上的知识,再看完高老的书以后看这本书会非常的快。不会耽误大家太多时间,而且还可以扩展下整个微观的深度和广度。有些尼克尔森一笔带过的,往往范里安里面都有补充,便于大家理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范里安真是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微观教材,我强烈推荐大家看,因为花不了多少时间(15天能看完第一遍,如果你有基础的话),也可以参照下金凯程的课后题做做,如果时间充裕的话。

尼克尔森这本书当然是重中之重。但是如果你是想偷懒,只看课后题,想碰运气,那你还是别看了吧,老师只要稍稍改一点东西,比如随便从希克斯替代换个斯拉茨基替代,只看课后题的就GG吧。这本书得下深功夫,看上个3遍以上,认认真真的理解书本知识,特别是模型的建立,模型的适用条件,模型的推导,数理的推导(比如MRS的推导)。这些都一定要非常熟悉,比如你只有真正理解了福利经济学生产最优的那部分,你才可能把202_年微观南国北国的第三问做出来,很多辅导机构的那个答案都是错的,同时对模型的适用条件一定要记清楚,202_年微观第三道题第一问,如果你不记得合谋时假设的是各厂商的mc是一样的,解那道题如果直接连立方程式,方程就是无解的,因为两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不同(其实这个题目在平新乔十八讲里出现过类似的题型)。

尼克尔森的书没基础的人第一遍估计都比较吃力,大量的数理推导。所以我的建议是:大家最好把尼克尔森的第一遍放在九月份前看完,把难的都放前面去,容易的放后面,这样后面才不会被压力压倒(个人的血泪教训)。大家一边看一边做笔记,刚开始看不懂不要紧,认真的多理解多分析多交流,最后肯定能理解的。课后题没得选择,只有金凯程的。课后题一定要多做几遍,这样也能帮助理解。十八讲就直接上课后题吧,不用看书了,看书太浪费时间了,做完尼克尔森后,做2遍十八讲的课后题,就可以了。

等到了快12月份冲刺的时候,这时候到了拔高的时候,CCER和北大经院的题目对增强数理很有帮助,当然不要太刻意追求CCER的难度,有些是人大是考不到那么难的,选些恰当的能帮助你多了解题型。其实国外经济学考研究生都是疯狂做题的,号称他们做的题目有书桌那么高,CCER算是最好的经济学院了,他们有些题目其实都是90年代台湾考研究所的题目,所以把微观当数学来学就是了,多看题型,多做题目。

至于时间上的安排,我觉得尼克尔森一定要在9月份前看熟一边,后面一边尼克尔森,一边曼昆,轮流着看,曼昆可能快一点,15天一遍,尼克尔森十七八天一遍,越到后面越快,到最后看的想吐。等11月份多一些,政经背的差不多,直接就真题吧。

还在学校的同学,我有个建议,你们打开尼克尔森的书的最后一页,看见有给老师配的辅导资料,我和同学们都怀疑很多考题从里面挑的(比如那个202_南国北国的第三题),在学校的学生趁最后机会向院校开个证明去索取辅导资料,当然仅供参考,不能完全保证,弄一下也没有损失。

二、宏观部分 参考书目 基础

高老的宏观经济学。中坚

曼昆的宏观(多恩布什的书也行,不过这2年都是出的曼昆的课后题)主看曼昆,多恩布什的书作参考,当然你反过来也行,宏观真正在于理解。拔高

罗默的高级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关于增长理论巴罗的宏观经济学的增张理论(不要看CCER指定的那本巴罗),CCER的真题关于宏观的,CCER的宏观难度是超出了曼昆,但对整个宏观理解AD-AS IS-LM的短期中长期的结合有很大帮助。其实除了CCER的真题,前面罗默巴罗的书都可以不看,那个纯粹是为了防止802出个带时间变量的变态的增长题目来拉距离。高老的书当然是重要的,拿来当基础吧,好好看2遍,高老的宏观蛮好理解的,他在IS—LM那段比曼昆讲的更深入一点,还是要好好看,宏观最后一章流派是重点,不用专门去看什么流派的书,人大考的都是最基本的,参照历年真题就可以了,连看金凯程的都可以省了,金凯程简直是在堆题目,当然看看南开的流派题还是不错的。

宏观的重点就是在曼昆了,从这两年的命题都能看出来,曼昆也像尼克尔森一样,光想看课后题的,还是别了吧,宏观相对微观更加灵活,稍微弄一个变量,完全不一样。还是好好理解吧。曼昆的书写的非常的好,由浅入深,书本讲的都是从现实中抽象出来的最简单的模型,然后在课后题里一步步引入现实中会影响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因素,举个例子,在蒙代尔佛莱明模型里短期里IS-LM曲线里r(实际利率)是由货币市场决定的,但题目里用引进费雪定里的预期,这样预期变动IS就要跟着移动(这是11年的题目),再难一点同时引进LM的p,使得LM不再垂直而是变得斜向上,这样就更加接近现实中的情况。

曼昆的书看过去挺简单的,看一遍也很快,大家复习的时候结合课后题好好对书本好好理解,貌似人大也爱出曼昆里的题目,在这里给个很重要的建议:大家最好看第七版的曼昆书,然后去网上下第七版的英文版答案,其实英文版答案不难看懂的,金凯程那个翻译太差,把最重要的经济学思维给丢了,用英文版的答案,有两个好处,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最纯正的经济学思维,看到那些外国的老师们是怎么思考这个问题的,这样对你理解曼昆有非常大的帮助,而且它比金凯程讲的更详细,用了就知道了。二,也是为了熟悉词汇,复试的英文题目就很可能考到。

我感觉宏观最精髓的东西在于两个东西: 第一个,正如多恩布什在他的总论里讲到,宏观经济学最主要的问题是研究总供给曲线的位置。我们研究宏观问题建立计量模型,以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形势,就是要研究各个变量对总体经济的影响。而在曼昆的课后题里就是研究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这里再提醒一下:内生变量的变动只是在曲线上滑动(IS的r引起的Y的变动),而外生变量会引起曲线的移动(比如IS包含预期),当你这些完全搞懂体会深刻的时候,曼昆的课后题就基本解决了。刚开始做曼昆的题目,很容易分不清楚到底哪个在动,哪个不动,请大家多理解多品味。

另一个精髓就在于随着时间的变动,IS—LM(虽然这个是短期模型,但是可以引入时间变量)AS-AD是怎么相变动的,这两个模型是怎么从短期变到中长期的,什么在变,什么没变,在曼昆第七版的书里有个新加的动态模拟,加入了时间变量,预期变量,是高级宏观经济学里的简化。当你完全搞懂这个模型的时候,你对宏观的变量和时间变化的理解就更深了,当然没时间就别看了,纯粹是个人对宏观很感兴趣,爱钻研。

最后面,多看看CCER的宏观题目,CCER的01,02年的宏观都比现在人大的难,当然对大家帮助也非常大,还是那句话,好好看,但不要死钻难题,这个纯粹是为了防止出难题拉开距离的,大家没时间就别看了,基础才是最重要,人大的宏观不可能太难的。

三、政经

参考书目:宋涛+逄锦聚+历年真题。

我个人感觉:把宋涛和逄锦聚的书看透,课后题背熟了,再加上对着人大的历年真题多揣摩背诵几遍就可以了,什么金凯程的政经书感觉是累赘太多了,灰常浪费时间。因为政经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就那么多,把课后题对着真题搞定就行了。资本主义部分

很多考人大的人都是推荐宋涛的资本主义和逄锦聚的社会主义部分,也有人是全是宋涛的那本书,我个人感觉是:先用宋涛的书,这样你对你资本主义的框架就非常的清楚,然后再结合逄锦聚的书去深入,第一年考中财的时候觉得逄锦聚的体系太乱了,非常不习惯,宋涛的书逻辑性还是很强的,而且人大的这几年题目大多数是以宋涛的书为主要,因此,我觉得宋涛的资本主义是首要。

其实资本主义真的是没什么东西,就那些题目,考过来考过去,背熟了就好了,当然背书这件事从来都是不好对付的,大家应该十月份就开始背了,一定要理解后了再背,不然硬背就太痛苦了。最晚一定要在十一月份前背上一边,否则在后面你面对大片痛苦的背诵,会让你后面压力非常大,最好熟到看着真题,你就能说出一大段来,这样对自己的自信的提高有很大帮助。背诵的题目还是要以宋涛的课后题为主,用逄锦聚的加以补充。

如果政经没什么基础的,就应该在九月份之前认认真真的把宋涛的前六章好好看熟看透,看一遍没效果的,必须的深究,能形成一个框架。做好笔记,笔记非常重要,这里给一个小tips,有同学问过人大经院的老师,资本主义部分只考伟大的马克思那一套,至于后面的列宁的国家垄断,竞争都是几乎不考的,大家只要记得大概就行(千万别不看),可以稍微省点力气。社会主义部分

社会主义部分比较的痛苦,没有什么逻辑性,基本得靠背,重点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理论,包括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另一个重点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貌似这几年后面的重点都没考过,基本都是前面的,今年考了个共同富裕,只能一顿狂编,一般人大的社会主义于最近的中央精神很靠近,大家复习政治的时候可以好好注意下。

第三篇: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总结

暨南大学经济学考研总结(附真题回忆)

一、先说说考试情况吧

见到考卷那一刻,一阵窃喜,因为题目太简单了,简单论述几乎都是高鸿业书上的,敝人虽不才,可书看了不下十遍,基本上还是印在脑子里了。至于诺奖的简答和通货膨胀的材料分析,更是给力,考前某一天的上午我特意下载并打印了相关的内容,简单记忆了一下三个获奖者的成就,并着重把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对策都重点进行了记忆,毕竟是10年最热的话题之一啊。运气不错,我网上下载的那份资料的题干竟然与真题及其雷同,“糖高宗”“豆你玩”“蒜你狠”之类的,呵呵。

简答:

1、内生增长模型与新古典增长模型有什么不同 2、10年诺奖获得者之一莫滕森的主要理论贡献

3、固定汇率制和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4、有人说丰收对农民有利,有人说歉收对农民有利。评价。(谷贱伤农)

5、价格变动的两重性(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简要分析。

6、为什么完全竞争能实现帕累托最优。

计算:

7、一垄断厂商,AC=MC=5。Q=53-P

(1)均衡时的价格 产量 利润(2)若由两个厂商生产切二者有相同成本,求各自反应函数和均衡时的价格产量利润

8、题目给出消费函数C=?,投资函数I=?,税收函数T=0.3Y,政府支出=710

(1)求IS LM表达式

(2)IS=LM时的利率和收入

(3)给出充分就业时的收入Y=?,问政府支出或者货币供给变动多少能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论述:

9、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如何划分?AP TP MP之间的关系。为什么在第二阶段生产。

10、???大家快来补充。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11、由名义工资粘性推导新凯恩斯的短期总供给曲线。

材料分析

12、我国202_年通货膨胀(“糖高宗”“蒜你狠”“豆你玩”)原因及对策

题目简单,材料分析和诺奖都准备了,可是还是悲剧了。。原因说出来会让人笑话:我写字太慢了。考前就预感到会写不完,所以特意问了上一届考上的学长,他也跟我说要快些写要点,可是CN座的完美主义还是发挥到了极致,我竟然用了一个半小时答六个简答题!每一道题都是按照高鸿业书上的内容来答的。这直接导致后面的时间过紧。用了二十多分钟做完就算时间就一个小时多一点了,还有三个论述和一个材料。要命的是,生产三个阶段的题目我又写得过于详细,剩下两个论述和一个材料分析时间不到四十分钟!后两个论述只能简要写一些,可留给材料分析的题目只有五分钟!没办法,只是按照事先背过的材料,原因写了5个条目,对策写了3个条目,都没有进行扩展。。。三个小时写了11页:简答当成论述答了,论述当成简答了,材料分析当成提纲来写了。还有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整理试卷的时候竟然发现我把答题纸当成草稿纸了,竟然在某一页上画了好几个图!!

交卷的时候感觉心凉了。考前感觉暨南大学离我那么近;考后感觉又那么远。

写字一直是我的大问题。平时写作业,别人写两页我才能写一页。这次估计专业课要悲剧了。

二、谈谈备考情况(失败经验)

大三下学期看了一遍高数上册和两遍高鸿业西经。

202_寒假看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那是没确定学校),高数上下册,线代。新概念3从1-55背了一遍。

三月初开学,用二十天看完了概率并看了高鸿业的微观并做完了绿皮书微观部分。

三月底四月初开始至五月中旬,又把高数课本看了一遍并做了课后习题,全书高数部分做了两遍,这段时间没看概率和线代。英语背了四五遍红皮书。没做阅读。西经宏观看了两遍吧。

五月中旬开始到六月中下旬,看了线代课本并做了课后习题和线代讲义,概率只看了课本。英语偶尔做一做石220。

六月中下旬至七月中旬准备考试,其间西经只看了微观重要的部分(参考的是范里安和平迪克的书),数学只看了线代讲义。

七月中旬至九月初在家复习。效率超低!全书高数又看了一遍,讲义看了三分之二,概率部分看完了。英语做了张150篇。西经看到菲尔普斯曲线。

两遍讲义九月至十一月中旬,又看了两遍全书,西经差不多三四遍。英语做了一遍真题。石220做了差不多20个单元。政治是从十月十号开始看的,十一月十一日才结束第一遍,只看了红宝书。十一月中旬开始至十二月初,数学做了660,西经看了一遍(重要章节两遍以上),英语研究了一遍真题。政治又看了一遍红宝书,选择题做了一点点序列二。

十二月初至十二月底,数学主要是400题和真题交叉进行。西经看了两遍课本,并开始做课后题。英语偶尔看看。政治依旧是看大纲解析。

一月一日开始,数学还是真题和400题。英语做了张剑5套中的三套。西经看了一遍微观发现时间不够,就开始从宏观开始背书。由于重复次数多了,所以用了一个星期把课后题的简答论述性质的背了一遍。政治背了肖4套,看了海天20天20题,任汝芬十套主要用来练习选择了。

然后就上考场了。

三、教训

1、不善于与别人交流。上面提到CN座的完美主义,其实CN座还有个缺点,就是做事风格过于固定,且常常认为自己的做法才是对的。十月开始看政治之前,我一天的时间分成三块,分别进行数学专业英语。后来“偶然”发现,别人都是穿插着复习,比如上午两个小时数学两个小时专业课。学着试了一下,发现效果很好。如果早点与同学交流那该多好啊。

2、面面俱到。高数上册课后题做了三遍——!下册两遍,线代两遍,概率两遍。。政治红宝书前后看了三遍,一个字不差地,不分主次。其实大可不必如此的。浪费了白花花的时间啊。

3、专业课开始背诵的时间太晚。

4、英语后期太过放松。单词最后几个月竟然没有再背过。

5、不重视错题。

四、以后补充吧。

第四篇:考研怎么复习西方经济学?

1、问题:考研怎么复习西方经济学?

描述:我想考华师理论经济学,初试考的专业课是微宏观,复习课本的话,高鸿业的适合出题考试但繁琐,范里安的微观易读却难找考点;曼昆的宏观内容以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主,与中国国情理论不符,不会以曼昆的理论出题。因此想买高鸿业的练习册或找华师的资料。老师你觉得呢?

2、问题:理论经济学的各个二级学科: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世界经济学、人口、自然与环境经济学等?

描述:我想了解这些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第2页华师中大授权专业),以及理论经济学的专业在广东哪个学校(暨大、华师)相对较好?

3、问题:如何选导师?

描述:查了华师网站,只找到经济系的老师的信息,但觉得不全面,且大部分不是纯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你如何评价?事先找导师对考试作用怎样?

1、问题:专业课的复习:在淘宝找到学校的真题及相关资料,但还不清楚怎么复习西方经济学?师兄初试是考暨大的微宏观,当初你用了那些资料?怎么找到的?

2、问题:专业的了解:师兄为何选择暨大的产经?你如何评价理论经济学?你怎么考虑专业与就业,就是当初选产经,会有怎样的就业机会?

3、问题:导师的选择:学校网站导师信息很少,去学校直接找老师、师兄姐了解怎样?事先找导师对考试作用怎样?你如何评价研究生与本科的学习、生活异同?

第五篇:202_厦门大学经济学考研经验

202_厦门大学经济学考研经验

内容来源:凯程考研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是厦门大学最重要的支柱学院之一,也是我国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现代经济学教学科研重镇之一。下面是凯程整理了厦门大学考研学长为大家总结的考研经验。以供202_经济学考研学子使用。

题记:时至今日,终于收到录取通知书。并没有那么激动,因为早在3月底就已经可以查到拟录取名单了。所以剩下的是一份安心,自然也觉得应当整理一些好的建议,留给下一届的考生们。

先说三点:

一、我并非应届生,而且属于跨专业考研,所以想要二战的朋友我的经验应该更能感同身受;

二、我是在家复习,所以并没有自习室、图书馆这样的环境,所以我的学习多半是在电脑的陪伴下进行的;

三、我一战成绩340,二战成绩385,可以说是学得并不好,写这么多只能说希望对你们有哪怕一点点的帮助。

第一次考研不想多说,可能也跟大部分同学一样,容易偏离重心,会抓不住复习重点,干了很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比如说花了大量时间背单词,但却没有背下来;数学看到学不明白的章节就会卡住进度;比如在英语和政治上花了太多时间。毕竟大学是生物专业,对数学要求很低,特别是高等数学下册的内容基本上没怎么讲。所以在学数学,即便是数学三都有很多地方看不懂,就比如我特别怕二重积分、级数、微分方程、中值定理、二次型、二维随机变量这些块,也不知道去网上找一些课程,学校没有人考数学,没有人交流,也没有数学培训班来这里上课。专业课也是刚接触,一看就犯困,那么厚的书,厦大的两本书虽然有很多例子,但是也比较啰嗦,章节很多,无法形成只是脉络,所以这两科学得很吃力。所以就把大部分的时间来学英语和政治了。这是比较致命的错误,因为这两科拉不开分数。最后我第一年前两科的分数是72,67算是不错了,但数学和专业课成绩惨不忍睹,成绩才刚过国家线。所以今年我能考上,其实也给了大家很大的信心。但是也要告诉大家,福建卷英语和政治改的相对比较松,拉不开什么成绩,我比我好几个考北京上海的同学英语政治成绩都高,虽然也可能是确实学得好,但是考完对了客观题的答案,一估分,就知道主观题没怎么扣了。

其次说一下我去年考研的情况。为了给大家合理的参考,我尽可能细致的细数一下第二年考研的每一步。因为在家人的建议下,参加了去年9月中旬的司法考试,所以我开始复习考研的时间是9月20号左右,正式进入状态应该是在10月初。准备时间不是很充分,而且9月之前一直在看的法律跟我第一次考研所考的经济学相去甚远。当时基本上有想放弃考研,但又无法确保司法考试一定会通过,考研毕竟有了一年经验,也算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于是又重买了书开始准备了(我用的书和各科学习的建议后面会有系统的总结,这里就让大家先看故事了)。当时有很多不同的建议,有家人建议我改考法学,也有朋友建议我放弃考厦大这么好的学校。最后我都没有采纳,原因是不同的学校都要换书,准备时间不够,更不要说不同的专业;其次我坚信考厦大也有特别的好处:

1、院基本线几年在380,一出成绩就可以大概知道自己能否有希望,省去一堆揪心难熬等国家线的日子(一战的朋友没有经历过,是不会知道等待命运被决定的过程是非常煎熬的);

2、作为自主划线学校,厦大复试特别快,3月份就能知道结果,不影响调剂,但如果改报差一点的学校,复试基本上要等4月份,知道结果后所有机会都没了。

3、福建改卷相对于一系列考研大省会偏松,虽然大家都一样松,但是要是考不上厦大,非要调剂到其他学校,分数好看容易调剂。

4、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课卷子出的相当基础,没有偏题怪题,有做过其他学校的卷子,有些计算题连题目都看不懂,不要说在规定时间解出来了,厦大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计算题相对都比较简单,而且看过真题的人应该也能发现,厦大真题重复率很高,碰到一样的题目能省去好多思考的时间。所以,在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还是准备考厦大,只是换一个相对好考的专业。(也相信大家,考厦大经院是一个很正确的选择,如果最后状态不佳也建议不要轻易换学校,因为考不想考的学校,动力就会掉一个等级)。数学

因为刚开始很难进入状态,毕竟是在家,周围根本没有学习环境。数学根本静不下心来看,复习全书,如此之厚,一看就心烦。我只好先看了政治,在网上下了一系列课程,我是觉得听谁的无所谓,只要你能找得到讲义,就可以下来听,毕竟是帮你把课程梳理一遍。我第一年是报了班,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次就只是从网上down了一些最新课程的音频。因为我们考司法考试有个习惯就是,听课件音频习惯加速听,因为课程太多根本听不过来,所以我就把这个方法借鉴到考研上。安卓手机基本上可以下载一个叫audiospeedchanger的软件,你把政治的音频放入手机特定的文件夹,然后可以调速度到1.5倍来听,这样,既省时间,又不容易走神。如果你有发现你特别喜欢的老师,请把课程音频留住,考前也要再听一遍确保记忆,只不过12月份再听的时候,可以放在睡觉前,吃饭时加速听。政治

经过了政治课的预热后,我就开始整理政治背诵点,因为各个老师一般都会结合今年的时事,讲一些大题命题点,我就把这些大题命题点的答题关键句全部按专题输入到word文档里。哲学的部分,强烈建议大家看一下03年到14年的真题大题的答题句(当然是在听完哲学课,你对哲学已经建立了一定框架的基础上;如果哲学根本学不进去,那就不要这样做了,因为哲学分析题很难,努力不努力差不了几分),我就是把历年哲学题的答题精要都整理到word里面,天天浏览,而且这些答题关键句几乎牵涉到哲学所有能出大题点的地方。如果大家懒得去做,哲学部分我可以把我整理的发给大家。只是大家在整理的过程中也算是一种学习。其他科就不看真题,就看听课老师建议和他们抓的大题点,整理各科核心答题句,我在10月之前,就已经把政治五道大题的可能点分类整理好打印出来随时浏览了。英语

政治准备完,我就开始准备英语作文。在第二年考试,我更相信,像英语作文都是提前准备出来的。那些考场上现写的,或者最后一个月期待押题班的,或者直接套用模板都是拿一年的时间在开玩笑。既然选择了考厦大,就不能抱有相信奇迹的态度,更不要说我是第二年考,没有退路可言。英语阅读,单词,6月份就可以开始准备了。但是到了10月份,你还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就有一点危险了,因为那是基本功,10月份开始后的时间已经要开始模考英语真题,准备英语作文了。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复习的时候事先把12月份扣除。因为你12月份还有很多很多你想不到的事情要做,所以你事先如果在12月份安排了众多你现在都不想去碰的东西,在那个焦躁期,你很难去碰,就比如英语作文,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们,你们现在都不想动笔,12月份更难,而且会加重你的焦虑。越害怕的事情应当越先搞定,这样后面会很舒服,就比如我去年考研12月份就很放松。所以在你的考研规划中,先不要给12月份安排至关重要的计划。专业课

之后就开始准备专业课。厦大专业课考的会比较基础,而且真题重复率很高。所以真题最好打印出来,我也是在论坛上找的。另外因为在家就比较适合电脑学习,我也基本上用电脑做笔记,把核心的大题句子打在一份文件里,再打印出来看,化繁为简。但是在学校的朋友不经常用电脑,可以试着用一些同步的笔记软件,比如我用的有道云。保存在电脑上,手机一同步,核心的笔记在手机上就可以看,我经常就带着一个手机去家里附近的小公园背书。你们也可以把笔记整理到手机里,电脑一同步,就可以打印出来。要知道手写的笔记写是写的很快很方便,但是不好复习,我第一年做了n多笔记,最后一个月拿出来看的没有多少。因为很多之前做的笔记后面发现是不必要的,或者又太乱了,但是电脑编辑可以复制黏贴,不管你写多少东西,你都可以挑核心的单独另外保存出来,可以很容易的实现化繁为简的功效。我一遍一遍的筛选知识点,去掉已经掌握的知识点,到考试前,终于把宏微观笔记浓缩在10来页A式纸上。

经济学考研心得体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