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编辑:星海浩瀚 识别码:10-1135909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2 09:13:2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朝阳外国语学校自主阅读论文

论文题目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生:

何艾琪 指导教师: 李

萌 班

级: 高一6班

学科方向: 《聊斋志异》研究

202_年6月22日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聊斋志异》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是之前的小说所无法超越的。它里面有近五百篇的故事,有长有短,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的人物形象。在这如此之多的人物形象中,又以女性形象占了绝大多数。蒲松龄塑造的众多女性形象,在书中生动鲜活,光彩照人,体现了作者强烈的时代性的妇女观,表达了他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女性人格的歌颂。这些女性形象,游离于礼法之外,仗义于危难之中,充分表达了蒲松龄的妇女观。

摘要: 《聊斋志异》

女性形象

妇女观

封建社会

打破观念

一.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浅析

首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作者蒲松龄写下了无数美丽的女性形象。她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体现了女性对爱情的追求。这种真实自主的追求,大多表现在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上。但是,与当时的社会现状不同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是那弱小的一方了。相反,她们性格中充满了主动与进取。她们在爱情与婚姻的追求上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甚至敢于按照自己的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结为良缘。

《连城》中,男女主人公面对重重的阻力相恋,连城生而有死,死而复生,生而再求一死,如此反反复复,只为了她心中所爱的人。在《青梅》中,蒲松龄塑造了一个虽地位低下但见识过人的女性形象。她在大胆地把自己的爱情献给张生时,表现得义无返顾。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求婚。但后来张有才见利忘义,密谋背叛云翠仙。对此,云翠仙怒斥他的卑鄙行径,愤然离去。《阿霞》中的女主人公则在看到自己所爱的景生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时,就立刻断绝了与他的联系,同郑生结了婚。

二.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形象

在《聊斋》的许许多多故事中,大多数都是女性形象占主角的。可以说,蒲松龄在著书时便有意突出女性的形象。他在故事中鞭挞传统的女性观,赞美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又谴责封建社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歌颂有学识,有独立思想的德才兼备的女性。这些女性形象,充分体现了蒲松龄的妇女观。

2.1 对敢于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坚贞不屈女性形象的赞美 2.1.1 中国传统意识中的女性

在封建社会,女人的地位一度是很低的。她们也被社会普遍认为是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工具。这种封建的观念不仅在男人心中,也在女人心中根深蒂固。她们被父母包办婚姻,嫁出去后也“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能拥有自由。她们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对待“命运的安排”也都采取忍耐并默默承受的态度。古代社会也是十分讲究等级名分制度的。作为媳妇,要孝敬公婆,讨公婆的欢心,这是天职,如其不然,便是犯了七出之条,只能被夫家休掉。不论你的言行有没有错误,更不必提你同丈夫是否真有感情。这种种的束缚,限制了古代女性的种种权利。

2.1.2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挣脱束缚的女性

前面说了封建社会女性的地位,现在我们来看看《聊斋志异》中的挣脱束缚的女性们吧!社会中,由于几千年来的封建思想的压迫与束缚,使得当时妇女对爱情的追求失去了原应有的动力。当时的社会现实倡导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婚姻制度,男女双方不能自主地选择婚姻爱情。尤其是被当作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男权统治下更是缺乏这种自由的空间。可在《聊斋》中,就有很多大胆追求自己爱情的女性形象。这些歌颂这类女性的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名的就有《晚霞》、《青梅》、《连城》、《白秋练》、《鸦头》,《胭脂》等篇章。这些篇章中的女主人公,有代表最下层女性形象的妓女,有普通的女性形象,也有贵族小姐与狐仙鬼怪种种。但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大胆追求自己的爱情与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她们的身上既有那种不屈的倔强,又有传统的善良的品质。她们每个人都是心灵美与形象美的兼备者。就如《青梅》。在《青梅》这篇小文中,间接地体现了青梅选择配偶的准则,即选择配偶要看是否既有德又有才,而不能只看中“财”。文中说“邑有张生,家贫,无恒产,税居王第。性纯孝,制行不苟,又笃于学。”青梅由此对张生很是赞赏,认为是女子选择配偶的最好人选。后她见小姐不能嫁给张生,便自己做了自己的媒人。她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在阿喜的帮助下嫁给了张生。

前面也说过,古代社会的名分制度是很压制女性的权利的。但在《聊斋志异》中,却有这样一批冲破封建礼教名分制度的女性。就如《小翠》中的狐女小翠,就是一个率真任性、无拘无束的少女。她“善谑”,什么玩笑都敢开,这样一个天真烂漫、无法无天的少女,与当时社会中的妇女形成了鲜明对比。但尽管如此,他们也是很尊敬长辈的。在《珊瑚》中,珊瑚面对婆婆的无理刁难,无怨无悔,在被出之后,闻婆婆病重,便每天派人送上可口的饭菜,探视病情。婆婆终于知过悔改,和珊瑚“遂为姑媳如初”。可以说,在《聊斋》中,这种家庭关系是与我们当今社会很相近的了。

在那个时代,女性的一颦一笑,抬手投足,都会受到繁文缛礼的约束。垂髻少女们更是“手不许把秋千索拿,脚不许把花园路踏”。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蒲松龄《婴宁》、《小翠》、《阿英》、《菱角》、《小谢》等篇章中那一群天然纯真、放达不羁的女性形象,怎能不令人感到清新明净,光彩照人?

2.2 对有学识,有独立思想的德才兼备的女性形象的歌颂 2.2.1 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女性

中国封建社会中,学习并考取功名是男人的事,而女性是不用学习什么的。“女子无才便是德”,她们只用做做女红,弹弹古琴,缝缝补补就好,也不能管家里的大小事务,只有家中的男性才能掌管事物。可以说既没有能力,有没有才华。2.2.2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德才兼备的女性

在漫长的男权统治的封建社会,男人掌握着社会的一切,而女性的地位则是低下的,卑贱的。但在《聊斋志异》中,却出现了一群不同与社会潮流的的女性形象,她们德才兼备,聪慧过人。

《颜氏》中的颜氏小小年纪便已显出过人的天分,读书过目不忘,他的父亲也感叹:“吾家有女学士,惜不弁耳。”但是她却嫁给了一位读书不好的书生。为了使丈夫科举成名,颜氏一开始是刻苦督促他。常常是“挑烛据案自哦,为丈夫率。”但是可惜她丈夫基础太差,每次考试都挂掉。颜氏非常生气,训斥她丈夫说:“君非丈夫,负此弁耳!使我易髫而冠,青紫直芥视之。”她化装为男子亲自去考试,果然中了进士,又“累官至御史,富比王候”。

《恒娘》中的恒娘更是德才兼备,聪慧过人。本来在封建社会,男性主宰一切,男人三妻四妾,可以随意玩弄女性,而恒娘却凭着智慧使自己与她的好友朱氏不受丈夫随意丢弃。恒娘要朱氏不要粘着自己的丈夫,允许支持丈夫去妾处,自己拒绝丈夫。正如恒娘所说的:“人情厌故而喜新,重新而轻易。丈夫之爱妾,非必其美也,甘其所乍获,而幸其所难遘也,纵而饱之,则珍错亦厌。”恒娘超群的智慧与独特的见解令人钦佩。难怪听说有人评价她“早在几百年前就有如此了解男人的女性,真是不简单”。

《细柳》中的细柳才能出众,要丈夫安心读书,一家人的生计,细柳一人打算,把家计维持得非常好。可天有不测风云,细柳的丈夫去世了,细柳只得一人维持家计。细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她丈夫与前妻生的,小儿子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她丈夫死后,大儿子长福不好好念书,细柳就让他“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长福吃不了苦,表示他愿意去读书,但细柳不但不允许,反道更加严厉漠然,致使长福逃走。长福逃走后,过了几个月,他“乞食无所,憔悴自归。”细柳又说:“若能受百杖,可复读。”受了这番苦难之后,长福一心一意读书,并成功考取了功名。在教育自己亲生儿子,细柳也是煞费苦心,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成功的商人。细柳以她高超的智慧和不同寻常人的思维来教育好了两个儿子。

以上三位女性,她们的智慧不同凡响,引人称赞,堪称当时生活中“智者”的形象。

2.3 对凶悍,多疑善妒女性形象的鞭挞

在《聊斋志异》中,不光是歌颂具有时代性的女性,也鞭挞了一些“悍妇”女性形象。她们凶悍,善妒,多疑,不为正统思想所接受。但是,在有些“悍妇”女性形象中,作者也寄托了他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怜悯。

2.3.1 《聊斋志异》中体现的“悍妇”女性形象

前面说过,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处于最底层的一群人,受到夫权的压制。但即使是在底层,也出现了一批泼妇、悍妇。其中最泼辣也最有代表性的是《马介甫》中的尹氏,她多疑善妒,奇悍无比。杨万石的妾被给尹氏整治得连话都不敢说。当尹氏发现她怀孕,立即动手打得她“崩注堕胎”。对于弟弟、弟媳、侄儿,尹氏更是害得弟弟死去,弟媳再嫁,侄儿几乎丧命。尹氏主要虐待对象是她的丈夫。因妾怀孕,尹氏竟让她丈夫戴上女人的首饰跪在地下。尹氏这个泼妇真是泼辣到了一定地步。

除了《马介甫》外,《聊斋志异》中描写悍妇,泼妇的篇目还有《段氏》、《邵九娘》、《云萝公主》、《江城》、《大男》、《吕无病》等。《江城》中的江城喜怒无常。她的丈夫高生要是敢稍稍有句怨言,就要被驱逐出家门。《云萝公主》中的候氏,她的丈夫每次出门,她都要限制时间,如果丈夫稍稍延期她就不给他东西吃。丈夫有一次忍无可忍,偷了家里的粮食出去赌钱,候氏听说后即刻便操刀而起,追杀丈夫,导致他“断幅伤臀,血沾袜履”,回家还要罚跪。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女性之所以如此泼辣,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她们的地位过于低下。她们只是用了一种比较极端的方法,即凶悍,多疑,来抬高自己的地位。说白了,她们的极度泼悍正是极度虚弱的异端表现,她们是为争取婚姻的独立或为维护自己利益而极度泼悍的。从这点上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隐藏着蒲松龄对处在社会底层的妇女的同情。

2.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的女性形象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联系

蒲松龄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这是一个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那时,女性不经常参与社会生活,也没有太多学识。蒲松龄对当时社会的反感与敏感使他塑造出来的女性形象的思想觉悟都是超出了时代的。

蒲松龄在落魄中体验过生命的痛苦。因此他对女性就抱有了一种深切的同情。他生活的明末清初,是中国一个激烈动荡的时代。《聊斋志异》中的多数作品,描写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狐鬼神仙、灵花异卉、山精虫怪之类,表面看去好像很怪诞,但是,从艺术的角度说,却无不深刻地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

三.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

3.1 妇女自主意识的体现

许多人都说,在《聊斋志异》中,女性的主体意识觉醒了,而这觉醒的主体意识首先表现在她们的自主意识上,她们具有不依赖外在力量,自由地支配自身的一切活动的意识。在婚恋问题上,女性可以大胆追求个人的幸福,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男女间由“君子好逑”转为“女子好逑”。女子成了求偶的主动者。这种情况在《聊斋》中比比皆是,而这种妇女自主意识的体现,也是蒲松林的一种妇女观的体现。

3.1.1 自由,独立地支配自己一切事物的妇女

《红玉》中的红玉是主动爬上冯家的墙头,对冯生含笑示爱;《莲香》中的莲香、李氏都是主动扣开桑郎之斋而求桑郎眷注;《云萝公主》中的云萝公主、《蕙芳》中的蕙芳更是带着婢女、嫁妆主动上门......这些女性的举动,与我们中国古代的大部分女性的举动是不同的。前面说过,以前男女结婚要靠“父母之命,媒约之言”但是就在那种封建礼教禁锢的年代,蒲松龄先生能够写出这种勇敢主动的妇女,难道不是他所想表达的女性意识的体现吗?

《聊斋》所反映的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与异性不论是结合或离异都迅速、果断。如果情投意合,便即刻以身相许;如果发现对方是个骗子或者二人感情破裂,也就即刻各奔东西。在离异方面,女子也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因一见钟情而以身相许,一旦发现其庐山真面目,即拂袖而去。《阿霞》中的阿霞,因景星“祖德厚,名列桂籍”,以身相托,但当她发现那男子是个薄情寡义之人时,就坚决地不告而去。聊斋中更有一部分经典故事,即一个狐仙在某男贫穷、困苦时怜惜并以身相许,有的还为男主带来财富与健康。但该男富贵后忘恩负义,准备要把曾经帮助过他的妻子休掉或卖掉,被狐仙发现后,被她惩罚。这更体现了女性的权力与自主意识。网上有人也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在婚姻观念上是比较开放了,想结婚就结,想离婚就离,简直可以和21世纪女性思想相媲美了。

3.2 妇女职业观的体现

前面分析过,古代女子是遵守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导的,她们没有什么学识,就更别提做生意,找职业了。但对于《聊斋志异》中的一部分女性来说,她们每天要干的事情却从单一的“相夫教子”变为了多样化的工作。

3.2.1 从传统的单一的“相夫教子”到多种职业

主体意识其次在女性职业观上,《聊斋志异》也有很大的进步。女性不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而是有了学识,并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起了自己的工作。前面说过的有超人的才智与胆识的颜氏就是一个好例子。此外,在故事《黄英》中,贫穷的马子才与黄英结婚,但他不屑于黄英卖花致富的路子,还引以为耻。他表示宁愿住在简陋的房子里,也不随黄英卖花。聪颖的黄英对他说:“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黄英的这一席话说得真好,尊重了她的丈夫,同时又坚持了她的看法,表达了她对职业的追求。在《聊斋》中,这些事例仍比比皆是。在那些短篇中,女性不再被动低下,而变得聪颖有才,风头十足。她们的地位也随之增高,有些甚至与男子对等或高于男子。这显现出了蒲松龄较高的觉悟,在以前的小说中恐怕极少见了。

3.3 “女子不如男”观点的颠覆 3.3.1 善持家的妇女

封建社会的家庭,是以男子为核心的,男子在家庭生活中自然也居主导地位。但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很少见到善于理家的男子,倒是有好多女子在这方面很突出。例如《柳生》中的周生。他的妻子一死,他的家境就变得萧条落败。之后,他遇到了一个女子并与她结了婚。婚后发现女子不但聪慧过人,而且还善于经商与持家。“女持家逾于男子,择醇笃者授以资本,而均其息。每诸商会计于檐下,女垂帘听之;盘中误下一珠,辄指其讹。内外无敢欺。数年,伙商盈百,家数十巨万矣”。《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能力很强,比男性的能力要强的多。男性大多是既中不了功名,又不会持家生活,是“百无一用是书生”的真实体现。且有的还面对困难却毫无丈夫气概,反倒显得胆小怕事,懦弱无比。例如《庚娘》中的金大用,想去报仇,但一听见江湖多水寇,便“徘徊不知所谋”,终于不敢去。还有董生,他爸被强盗抓走了,他是想去救的,但当他听别人说“此去恐无生理”时,便犹豫了。再经妻子一哭一撒娇,“生壮念顿消”,竟置老父于不顾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只能求助于女性,相应的也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女性形象,体现了女性的善持家的特点。

3.3.3 惩恶扬善的侠女

《聊斋志异》中,有一部分作品描写了一些侠女形象。这些侠女都有有隐忍的性格。如侠女在去追杀仇人之前,一直陪伴在母亲左右,直到母亲去世后,她才行动。这就充分说明了她的孝心与她的隐忍。商三官在看清官府腐败和不能主持公道的实质后便投奔到优伶门下,经过半年后自行复仇。张氏妇更是有这种性格,在兵匪将至之际“独不伏,公然在家”,后来在杀死了两个兵后不惊不慌,表现出超常的隐忍。她们也都具有智慧的一面。侠女在探明仇人的行踪路径后才动手,而不是盲目行动。商三官则利用自己的才艺接近仇人,复仇成功。张氏在兵来之前,事先做好准备诱杀贼兵,为民除了大害。她们都是智侠的化身。侠女这一形象的出现,更加充分的表达了蒲松龄的女性观,体现了他对女性桎梏的解除与对女性自主的歌颂。

3.5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的联系

蒲松龄在《聊斋》中体现的妇女观是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着深深的联系的。因此,要先真正了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体现的妇女观,就先要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当明朝灭亡,清朝初建的过渡时期。在这种时候,新的统治者为了巩固他们的统治地位,手段就会比其它时候更为残酷。满清贵族入主中原之后,在本来就已经十分尖锐的阶级冲突之外,又加上残酷的民族压迫,人民的苦难就更为激烈。所以,蒲松龄的感慨自然是深刻而充满愤懑的。

当时社会的战乱、饥荒、官府政治的腐败、酷吏的贪虐、豪绅恶霸的横行、黎民的生灵涂炭,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使蒲氏目睹了这些黑暗现实,而这些也成了他日后创作《聊斋志异》所反映的主要社会内容。社会的黑暗,事业的受挫,昔日友情的冷淡......如此种种压抑积于蒲松龄胸中,而他却只能将它们埋藏于意识的深处,最终借助于文学创作来得以表现。从某种意义上说《聊斋志异》就是蒲松龄所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形象载体,其笔下的女性形象中都涵纳着作者蒲松龄的“真”性情。

3.主要参考书目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著

中华书局

2.《花妖狐魅话聊斋》

…………成瑞裕 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男权意识视野中的女性——《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扫描》 …………徐大军 著

三联出版社 4.百度百科

第二篇: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毕业论文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处境以及她们的言行举止,都鲜明地反映了蒲松龄所处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深刻地揭示了蒲松龄的妇女观。作者赞扬妇女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的婚姻,强调男女平等等,肯定了女子的聪明才智以及自强、自立的精神,鞭挞那些玩弄女性的行为,对女子表示深切的同情。同时也极力要求严惩妒妇,认为妒妇是家庭纷争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蒲松龄;女性形象;妇女观

Abstract:Pu song-ling in “liao zhai zhi yi” created many different pattern of vivid, the image of women.These female image of the social circumstances, and their behavior, are clearly reflect the place that era of pu song-ling social and historical view, profoundly reveals pu song-ling's outlook.The author praise women get rid of feudalism fetter, pursue freedom of marriage, emphasize the equality between men and women, etc, definitely the woman of intelligence and self-improvement, self-reliance spirit, thrash those philandering behavior, my deepest sympathy to woman said.Also urged chastised jealous woman, think jealous woma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amily conflict.Key words:“Liao zhai zhi yi”;Pu song-ling ;the image of women ;outlook 女性这一话题,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对象,现代的女性有着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与权力,然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女人没有任何地位,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三从四德等等无数隐形的绳索都捆绑在女性的身上,勒得她们无法喘息。蒲松龄,作为清代进步思想家,目睹了妇女的悲惨命运,对她们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对她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注。这一切都可以从他的“孤愤之作”《聊斋志异》中体现出来。《聊斋志异》,作者不惜笔墨,花了一半以上的篇幅来描写妇女,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狐鬼花妖闪烁往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狐鬼花妖被赋予了和人一样的秉性特征,像人一样有七情六欲,像人一样有嬉笑怒骂,分辨善恶是非„„作者通过他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折射出其独特的妇女观。

一、赞美摆脱封建礼教束缚,大胆追求自由美满的爱情婚姻的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传统意识中,女性的教化似乎比男性的教化有更重要的位置。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逐渐形成了女性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规则,即:孝女、贤妻、良母、顺媳、慈姑。而这些标准就是要求妇女遵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在婚姻方面则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要嫁夫随夫,做到“从一而终”等等,这一切都把女性的自由和权利剥夺殆尽,妇女只是用来传宗接代的工具。即使是儒教圣贤孔子、孟子都极力提倡对女子的束缚和压迫,轻视女子、侮辱女子。

宋明以后更加严厉,宋代的理学家说:女子“饿死事小,失节是大”。[1]371可见,女子在封建社会制度的残酷压制下,生活得非常痛苦,稍有不慎,便会被活活扼杀,然而清代的蒲松龄却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他在《聊斋志异》中,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针对封建礼教为妇女所规定的那套奴学哲学,大胆塑造了一批封建礼教的叛逆女性形象。

在《聊斋志异》中,较明显地表现出作者在恋爱问题上,向往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思想倾向。为了纯真的爱情,一些女性无畏无惧,勇往直前,置生死于度外。如在《青梅》中,青梅作为阿喜的婢女,本来没有人身自由的,但她目睹了同邑生张介受的举止后,对他敬佩不已,于是便想促成阿喜与张介受的婚姻,但却因阿喜的父亲嫌贫爱富而未成。在这种情况下,青梅勇敢地冲破封建礼教的樊篱,不顾自己没有自由的婢女地位,热情而庄重地主动地向张介受求婚,当阿喜提醒她没有自主的权利时,她果断地说:“不济,则以死继之。”终于在阿喜的帮助下,以资赎身,与张介受喜结连理。《鸦头》中的鸦头委身红尘,如堕苦海。因执意不愿接客,招致鸨母的鞭笞,与书生王文私奔,又被鸨母抓获。起初,“媪的鸦头,横施楚掠,既北徙,又欲夺其志。女矢死不二,因囚置之”,“幽室之中,暗无天日,鞭创裂夫,饥火煎心,易一晨昏,如历年岁”。[2]141鸦头这种悲惨遭遇无疑是那个社会广大妇女生活的缩影,但是鸦头不是一个弱女子,“百折千磨,之死靡他”,她始终爱恋王文,不向恶势力低头屈服。从鸦头不屈的斗争、苦难的经历中,我们看到了“勾栏中原无情好,所绸缪者,钱耳”的卑污,看到了娼妓制度“灭理伤化”的罪恶;同时,我们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鸦头反抗斗争的正义性,更加钦佩她威武相逼不移其志、刚强不屈的品质。《白秋练》中的秋练,因窃听慕生清吟而对他萌生爱慕之情,想念至于废眠绝食,最后通过母亲向慕求婚,从而获得理想的爱情。《惠芳》中的惠芳、《张鸿渐》中的舜华、《红玉》中的红玉都是敢于追求幸福的女性。作者对于这些敢于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力图摆脱自己的奴隶地位,敢于反抗,敢于爱,先于男人而动情,敢于去追求幸福美满的新生活的女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这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时代确实难能可贵。

二、歌颂德才兼备,自由、独立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统治,妇女很少有机会外出活动,因此男子长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主角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同时封建礼教还要求女子做到“三从三贤”:“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在家则为贤女,出嫁则为贤妻,嫁而生子,则为贤母。”“贤”的前提是要“从”,而“从”的实质就是把她们变成男子的附庸,犹如奴隶一般,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没有自立生存下去的能力,成为被驯服的牛马。在这样的处

境下,女性的聪明才智完全被压制、被扼杀。蒲松龄则反其道而行,倾心赞扬女子的聪明机智,有胆有识,描写女子才华横溢,思维敏捷,在男子之上。作者不仅塑造了婴宁、聂小倩、红玉、青梅等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女性形象,还把某些女子描写为家庭生活中的主宰者,而绝不是夫权统治的奴隶。这些女性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了作者进步的民主思想。

作者所塑造的这类女子形象敢说敢笑,敢于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没有受到封建礼教的污染。《婴宁》中的婴宁,一出场,她就“携婢出游”,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自由空气,这已经是对封建礼教幽闭妇女于深闺的一种反叛。当他偶遇王子服对自己注目不移时,并没有依什么闺训“非礼勿视”,她“遗花地上,笑语自去。”后王子服访寻相遇时,她又是“含笑捻花而入”。在与王子服的婚礼上,她也丝毫不顾礼节,“笑极不可俯仰”。封建礼教规定:女子“笑不露齿”,“凡笑语,莫高声”,婴宁反其道而行,她的笑是对封建礼教对妇女规定的清规戒律的一种反抗。[3]34~35然而由于受到公婆及世俗的各种非难,使得婴宁“矢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笑”,严酷的现实扼杀了她的天性,把一个自在活泼的少女吞噬了。但她的孩子却是“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这是对封建社会的控诉,却也从婴宁孩子的身上看到了人的天性终是不能被礼教泯灭的希望。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对这一形象的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情不自禁

[4]35~地写道:“我婴宁殆隐于笑者矣。”以笑隐身,在笑声中显示自然人性的可贵。36《商三官》中的商三官,她是一个弱女子,立志为父报仇。她有比兄长更清醒的头脑和广泛的见识、气魄、智勇,她看穿官府、法律的虚伪,不把报父仇的希望寄托在诉讼上,显示出其见识深刻,最后终于杀了仇人报了仇。作者在文末赞曰:“家有女豫让而不知,则兄之为丈夫可知矣。然三官之为人,即萧萧易水亦将羞而不流,况碌碌与世浮沉者耶?愿天下闺中人,买丝绣之,其功德当不减于奉壮缪也。”只把商三官抬到了与关羽同等的地位,如此崇高的评价,表现了作者对于勇敢女性的由衷的赞美。还有《颜氏》中的颜氏,有勇有谋,满腹经纶,女扮男装,到科创考试,金榜提名,考中举人,后又成进士,“授桐城令,有吏治。寻迁河南道掌印御史,富埒王侯”,[5]192而其丈夫则屡试不第。作者在文中直接赞叹颜氏的行为,使“天下冠儒冠,称丈夫者,皆愧死矣!”。

《云萝公主》中的云萝、《惠芳》中的惠芳、《阿宝》中的阿宝,不仅是主动争取婚姻,而且婚后也不依赖丈夫生活,倒是丈夫靠她们的同情帮助,才过上了美好富裕的日子。

作者不仅描写了心灵手巧,聪颖机智的女性形象,还描写了不畏强暴、顽强斗争、嫉恶如仇的女性形象,充分表现了女性的自立、自强。作者充分肯定和赞扬了这类有品德、有才力和有作为的女性,这无疑是与封建礼教强加给妇女的“女

子无才便是德”的奴隶哲学背道而驰、格格不入的。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始终是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受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根本没有任何自由。婴宁、小翠、商三官等这些女性形象身上没有枷锁,她们是自由的。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在她们的身上体现出了作者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作者能够站在一定高度,看到某些现象,从客观上倡导了女性的独立自主的精神。

三、批评悍妒残暴型女性形象

妒妇这一形象其实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在史传文学上出现了。《左传·襄公二十年》有“叔向之因妒叔虎之母美而不使见”的记载。之后在《汉书》、《魏志》中都有记载关于妒妇的文章。可见妒妇形象早就引起文人的注意了。南朝张缵写的《妒妇赋》称妒妇是:“尝因请以起恨,每传声而妄受。”后有南朝人虞通之奉命而作的《妒记》、唐人段式成的《酉阳杂俎》、张鷟的《朝野佥载》宋代孙光宪撰的《北梦锁言》、明代谢肇撰的《五杂俎》等笔记小说,都有妒妇出现。这些出新在史传文学作品或是文人笔记中的妒妇,主要侧重于一个“情”字,即为了男女风月之情而争风吃醋。

明清之际,体现市民思想意识的文学作品风靡一时,特别是在戏剧、小说领域更是如此。妒妇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出现得更加频繁,并且都带有明显的市民阶级的思想意识。而在作者蒲松龄笔下出现的妒妇,其反映的社会现实面更广阔,就艺术性而言,也可以说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蒲松龄不仅是描鬼画神的高手,也是塑造妒妇的能手。在他笔下出现的妒妇,具有鲜明的个性,个个栩栩如生。如《江城》中的江氏姐妹、《邵女》中的金氏虐待婢妾的手段,虽然与前人撰写的妒妇有着相似之处,然而,经过了蒲松龄的艺术再加工,这些妒妇形象更具有典型意义和社会意义了。蒲松龄笔下的妒妇已经不单只为了风月之情而争风吃醋,已经开始有了一种新的含义。这些妒妇有着这样的共性:占有欲极强,心狠手辣,不讲孝道,不认人情,具有虐待狂之称。然而,她们的妒悍主要是在维护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或试图夺取这个地位。如《吕无病》中的五天官女虐待吕无病的原因,主要是怨恨他照料前妻之子,她是欲把前妻之子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其目的是为了剪除自己独吞家财过程中的隐患。《马介甫》中的尹氏,知道了妾“体妊五月”,于是对其“褫衣惨掠”,以“朝夕受鞭楚。俟家热食讫,始啖以冷块”的虐待,以至此儿“积半年„„仅存气息”。她的目的,马介甫一针见血地指出,是为了灭绝杨家的宗绪,归根到底还是为了独吞家财。同样妇女的命运是悲惨的,在《聊斋志异》里的妒妇,无一不是善于虐婢欺妾的。《邵女》中的金氏,可谓狡、妒、悍集于一身。在她的虐待下,许多为妾的妇女都自尽了。而她虐待邵女的手段更是骇人听闻——“以赤铁烙女面,欲毁其容。”《江城》中的江城之悍,亦是令人发指,她施之于翁姑,施之于父母,施之于朋友,导致公婆与之分家,父母被她气死,朋友相互劝诫“不敢饮于其家”。江城之悍还施之于与她同样泼辣的二姐,“裂裤而痛楚焉”,至其“齿落唇裂,遗失溲便”,江城之悍、之暴、之残可谓登峰造极。然而,妒妇们毕竟也是被迫害者。在当时的社会里,她们受到更强者的欺凌,也受到社会的唾弃。如《马介甫》中的尹氏,最终就得到不堪的下场。

在蒲松龄的思想中,他认为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家庭纷争,责任全在于妒妇。《马介甫》中的杨家,被尹氏闹得分崩离析;《江城》中的高家,也因江城而父子异离„„他认为这种家庭出现的妒妇“如附骨之疽,其毒尤惨。”他认为“妻之出条有七,妒居其首”,[6]312而对于在家争中自刭的妒妇,他说是自作自受,不必去追究谁的责任。《马介甫》《邵女》等篇中,作者更是借用艺术的手法对妒妇进行惩罚。在这方面,他与封建统治者是一致的。蒲松龄认为,一个妇女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对丈夫的忠贞不一,即使丈夫死后也不能改嫁。他认为妇女的职责主要有两点:

一、从事蚕政,调薑弄桂;

二、替男子生育后代。而后一个显然尤为重要。如《段氏》篇中就明显地表达了这观点。富翁段妻连氏妒而不育,段死后差点被侄甥辈撵出家门,后靠段生前养的野儿子,才使她脱离这尴尬局面。临终前她对女儿媳妇说:“„„如三十不育,便当典质钗珥,为夫纳妾。无子之情状,实难堪也!”这不仅是连氏的话,也是蒲松龄本人的思想。他为男子纳妾提供了多么充足的理由,他还主张为妾的应该“以命自安”,还要百折不移,鼓吹妇女在暴力面前应该逆来顺受。邵女就是为妾者的榜样。

由此可以看出,蒲松龄的妇女观中有着落后的一面。

由于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蒲松龄不可能超越封建思想体系的范畴。因此他的妇女观也不可避免的带有局限性。他肯定和美化了一夫多妻制,如《莲香》、《陈云栖》、《小谢》、《青梅》等。在《吕无病》、《江城》、《马介甫》、《邵女》等作品中,作者写了妒妇和悍妇,宣扬了夫权主义和重振乾纲的思想,损害了女性形象。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完全抹煞蒲松龄妇女观中的进步因素。我们应该看到他有同情妇女的一面,应该看到他肯定那种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爱情。从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作者敢于抨击封建礼教,对灵魂自由、精神自主的一种渴望。

[参考文献] [1]张立文.宋明理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2]毛佩琦.聊斋志异[M].沈阳:万卷出版社,202_.[3]司昌晶.蒲松龄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J].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学报,202_(6).[4]薛彩玲.浅谈《聊斋志异》的妇女观[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1998(2).[6]路大荒.《蒲松龄集》:上卷,《怕婆经·疏》[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5]张友鹤.张友鹤选注《聊斋志异》[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第三篇: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从《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形象看蒲松龄的女性观

刘 晨

摘 要: 一部《聊斋志异》五百多篇关于神仙狐鬼精魅的志怪小说。就有八十多篇描写狐仙。其中狐仙的形象各异,与前代对狐的描写有独特之处。在蒲松龄先生笔下的狐通人情,性聪慧,从中可以表现这位落魄书生独特的女性观。

关键字: 《聊斋志异》; 蒲松龄 ; 狐仙 ; 女性观

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一生清贫凄苦充满悲剧。年少成名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然而此后却始终不第。对于一个封建社会的读书人来说 “学而优则仕”是对他们人生价值与自我尊严的最好证明。然而,蒲松龄却直至71岁才破例补为贡生。他一生以设帐授学为业,始终未放弃对从仕的追求,面对人生的接连打击,他以“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自勉。作品流传于世并影响最大的为《聊斋志异》,全书将作者一生的不得志与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反映出来,“孤愤”之情贯穿全书。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这样评价《聊斋志异》“专集之最有名者”。在中国古代小说中集大成者当之无愧的应是《红楼梦》,而与《红楼梦》在形式上互补的则属较前于他的《聊斋志异》,书中多描写花妖狐魅,在这与个现实世界中完全不同的世界中,有一个美好而观之可亲的异人生物。

《聊斋志异》中有五百多篇故事,其中八十多篇是描写狐仙的。狐仙的形象最早记载于《山海经》中“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狐是亦正亦邪的形象,九尾狐象征子孙繁息。《说文解字》中狐的解释为“袄兽也,鬼所乘之”。可见狐在中国早期是祥瑞的代表。《玄中记》中:“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能知千里之事。善蛊魅。使人迷惑失志。千岁即与天通,即天狐,为四大祥瑞之一”。汉之后,狐仙的形象渐渐与淫邪放荡联系在一起。“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化为为狐”。而在《聊斋志异》中的狐仙则“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知非复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女性一直作为男权主义下的附庸,她们对婚姻几乎没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从《诗经》中的弃妇诗《氓》,汉乐府的《孔雀东南飞》,唐传奇中的李娃到三言二拍中的杜十娘,再到《红楼梦》中的女儿王国。女性在这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的生存,是男权世界中情欲的工具,色情的对象,廉价的劳动力。千百难免来这种压迫从未停止,女子的三从四德“行不露足,笑不漏齿”,缠小脚。女性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各朝各代的文学作品因为主体的落后的女性观对女性地位没有正确的认识。《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多为放荡,淫邪,一心胸狭

窄的形象出现;《三国演义》则是男权世界中交易的筹码;《水浒传》中的女性更没有一个良好形象出现;而《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则多具智慧与美貌,且具有反抗的意识出现在文学史上。

一、蒲松龄的狐仙世界

㈠ 独立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聊斋志异》中有八十多篇描写弧线的篇目其中著名的有《莲香》《红玉》《青凤》《娇娜》构造了一个女性的理性王国。这里的狐仙形象与前代有很大的区别。㈠独立的精神与侠文化的集合体

中国古代的妇女在男权为核心的封建社会中艰难生存。而《聊斋志异》则更加突出女性的形象,在婚恋关系中他们则处于主动者的一面。在爱情中她们敢爱敢恨,婚姻中蔑视礼法。热心善良颇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侠的精神。

在《红玉》中狐女红玉敢于只出现在故事的开头与结尾。她敢于冲破封建的樊篱,“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红玉愈墙而与耿生相会,被耿父知后以礼法相诟骂,红玉离开并留下钱使耿生娶卫氏。不过卫氏也没有和耿生白头到老,她被一个退休的御史看中。卫氏自杀,耿父气死。在耿家遭遇变故后,有无名男侠为其报仇,而红玉则救起耿生的遗孤,并使耿家大富大贵。蒲松龄评价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此时的狐灌以传统文化中的侠义精神。

另一个关于狐仙与书生的故事《莲香》我们还可以看出狐仙的侠义精神和强烈的独立精神。莲香主动找到桑生与其结秦晋之好,并且不断照顾桑生,当桑生遭遇到女鬼的侵扰之时,莲香劝说桑生离开女鬼。当桑生病入膏肓之时,又及时返回解救丧生,并促成桑生与女鬼的婚姻。在这个故事中莲香在两性关系中一直占据着主动者的位置,明显地成熟与桑生与女鬼,主导着事态的发展进程。

在《张鸿渐》中,张鸿渐在整个故事中完完全全以软弱,目光短浅的书生形象出现。当舜华听说家中收留一个男子时,及怒斥老妪“一门细弱,何得纳匪人”。见到张鸿渐时发现他是一个忠厚老实可以依靠的人。舜华性世界则“妾以君风流才士,欲以门户相托,遂犯瓜李之嫌。得不相避弃否?”而张鸿渐告之以家中有妻子,舜华则曰:“妾有楄心,于妾愿号之不忘,于久,愿君之忘之也。”当张鸿渐思念妻子时舜华用仙力送他归家。当其又遭官府追捕,则又蒙舜华相救。而当张问“后会何时?”“女不答,再问之,推坠马下而去!”如此侠情,如此独立,不再是男权世界中的附庸,而是构建了一个与男权世界相抗衡的女性世界。舜华的冷静谨慎的对待自己人生路进行探索,进行思考,对爱情的追求与婚姻的忠贞,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实属罕见。

《聊斋志异》中的狐女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中女性不解的斗争谱写了一曲壮歌。

㈡ 狐亦有性格

蒲松龄在刻画狐仙形象,对其进行艺术加工,狐仙们性格各异,但大都天性善良,对爱情敢爱敢恨。这样鲜明的个性,使《聊斋志异》更加生动。

《丑狐》中作者一改才子佳人的情节模式,以一个丑狐作为故事的主人公。

这在传统小说中实属不易。故事是这样描述丑狐的“衣服炫丽而颜色黑丑”。丑狐找到穆生,并时常赠之以金银。当穆生家中逐渐富裕,而“女贿赂渐少,生由此厌之,聘术士,画符于门”丑狐于是讨之所增,使穆生家“财物尽去之,惟当年破被存焉。”也另寻他人。期间两人相遇,穆生则“长跪道左”,“女无言,但以素巾裹五六金遥掷之,反身径去”。这样的一个样貌虽丑,但她同样具有追求爱情的权利,丑狐亦是可悲,她所看重的穆生也不过是贪得无厌,薄情寡性的负心人而已。当穆生对丑狐厌倦,找道人驱逐她时。丑狐对他也施以报复,但并不绝情,这样一位敢爱敢恨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

在《凤仙》中讲述了这样一位独立的女性。凤仙嫁给了“游荡自废”刘赤水。那是一个以“贫富为爱憎”的畸形社会中。风仙不堪忍受,为了让不求上进的丈夫刻苦读书而化身镜中,不与之相见,以激励其苦心读书。蒲松龄评其曰:“冷暖之态,仙凡固无殊哉!惜无好胜佳人,作镜影悲笑耳。吾愿恒河流沙仙人,并遣娇女嫁人间,则贫穷海中,少苦众生矣!”凤仙比她的丈夫更加具有人格魅力,更加明事理。她敢于在现实面前奋斗以改变自己的现状。

马瑞芳教授曾这样评价阿绣——聊斋最美。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建构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女性世界,而在这些另人相惜相怜的女性中,阿绣着实令人难忘。在人间与狐界,两个阿绣两世不断比美。民间少女阿秀“娇丽无双”。使得刘子固为之痴迷。不断借买扇之由前来搭讪,当刘子固得知民间阿绣已许配广宁姚氏,于是希望遇见和阿绣有着相似容貌的。不久便遇到羡民间阿绣之容,不断地模仿而与之斗美的狐女阿绣。刘子固以为眼前的狐女就为自己心仪的民间女阿绣,其仆人提醒刘子固眼前的阿绣“其面色过白,两颊少肉,笑处无微涡,不如阿绣美”。因为处于荒凉之中,就提醒刘子固小心遇到鬼魅,刘子固越想越怕,于是布置人来捉狐女阿绣。面对刘子固的负心狐女阿绣并未怀恨在心,而是黯然离开,欲与人间阿绣再斗美。

狐女阿绣从乱军中救起了民间女阿绣,并把她带到刘子固的身边,促其良缘,在新婚时狐女阿绣突然出现刘母和家人都分辨不清真假阿绣,只能根据之前仆人提供的面颊与酒窝的诀窍中分清。狐女“索镜自照,赫然退出”第二次当刘子固酒醉之时出现在他面前问道:“郎视妾与狐姐孰胜?”答曰:“卿过之,然皮相者不能辨也。”被狐女嘲笑曰:“君亦皮相者也”。狐女于人间女阿绣三次正面的斗美,生动曲折。狐女阿绣孜孜不倦的追求着美,美是我们每个人的追求,可是谁又能向阿秀一样如此执着,狐女阿绣单纯善良,她不仅是美的追随者也是美的化身美的代表。阿绣是外表美与内心美的结合。阿绣美的有个性。

㈢ 狐女的智慧

《聊斋志异》是一部佳人辈出的书,其中有很多是美丽与智慧的统一体。美与智慧于一体地人物总是给予了作者对人最美最良好的期盼,将人性中美好一面的终合体。这部由鬼怪撑起来的书中那些美丽而又充满智慧的狐仙们展示着压抑了一千多年的女性智慧,在这部小说中不同于之前出现的狡猾奸诈,而是智慧。

在《狐谐》中,万福偶遇一狐女,她成为万福的情人,万福的客人得知后变想一睹狐娘子的风采,其中有一客人名孙得言,他与狐娘子的一问一答中总处于下风。孙得言说:“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间生相思”。在讲究“朋友妻不可欺”的时代中,一句“闻声相思”是对朋友的大不敬,而狐娘子机智灵活的运用孙得言的姓回答:“贤哉孙子,欲为高祖母作行乐图耶!”这样的回答不仅教训了无礼轻薄者,而且抱住了自己的面子。在万福家宴请客时,孙得言又发难,说出了一副对联“妓这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去时万福”,以调笑万

福与狐女。在座的人都无以相对,而狐女则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四座无不绝倒”。狐女的口才与文思不输给任何一个书生。在《三言二拍》中对口齿伶俐的女性灌之以泼妇,而在蒲松龄是的世界中对女性智慧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另一篇故事中颜氏不满丈夫才疏学浅,径直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结果高中。她把封建重压下的才干充分的释放出来,也告诉世人女子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有为官之才。

《辛十四娘》中冯生纵酒归后遇到容色娟好的辛十四娘并娶得狐女辛十四娘。婚后告诫冯生与之相交的楚公子非善类,让他尽量远离,而冯生不听十四娘的劝阻,的罪于楚公子。十四娘得知后说“轻薄之态,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希吾身”在世事人情面前,十四娘远比冯生高明。在冯生遭陷害入狱之后十四年奔走解救冯生,上下打点。看到现实中的人情冷暖和社会的黑暗面,有了离开这个现实世界的想法,她为冯生找到一个良家女儿—禄儿。当冯生被释放回家时,十四娘要将禄儿许给冯生,冯生拒不纳。十四娘施展法术将自己变成又老又丑又黑的老妪,如果以前的冯生对十四娘的迷恋是由于十四娘的美貌,而经过牢狱之灾的冯生则是爱,依旧对十四娘不离不弃。对于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她美丽超脱尘外,聪慧而遍尝人间世情,见解远高于男子。蒲松龄给予了太多关于读书人的品性于十四娘身上。在故事的结尾十四娘名列仙籍,成仙是人对生活的最高追求。蒲松龄珍爱十四娘,因此让她成仙,不忍心让她在尘世中被玷污。

在《小翠》中,王太常年少时无意间救起了一只狐狸,狐狸为报恩,将女儿小翠嫁给了王家的傻儿子,小翠天性烂漫,喜欢玩闹,她和傻丈夫在院中以玩皮球为乐,让傻丈夫满头大汗去捡球,甚至一脚把皮球直接踢到老公公的脸上。一会又把丈夫画的花头粉面,演霸王别姬,这在那个压抑女性个性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极为罕见。在小翠看似荒唐的戏玩中,却帮助夫除掉政敌王給谏,使王家度过一次又一次难关。小翠可以扮吏部尚书让王給谏终止阴谋,可以与傻丈夫以龙冠龙袍为戏,让王給谏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落了一个充军的下场。小翠用她的机智与聪明与黑暗的官场斗智。小翠这样一个娇弱的女子,却把政敌玩弄于鼓掌之中,让那些阴谋在小翠的天真无邪前是如此的不堪。对于蒲松龄这样一个仕途长期失意的秀才来说,蒲松龄用着小翠的天真无邪与智慧在鞭策在痛斥那个充满阴谋与邪恶的官场与社会。

二、蒲松龄的女性观

在古代小说中一个女子与异性主要社会关系中表现为一是血缘关系,二为夫妻关系。而生活在封建社会末期的蒲松龄对男女关系进行了深一层次的探讨。在《娇娜》中他提出了“腻友”的概念。孔雪笠在皇普家设帐授业,因胸前起了一个肿胞,疼痛难忍。皇普公子请来娇娜来治疗。作者在描写娇娜时“娇波流慧,细柳生姿”这让卧床的孔雪笠“望见颜色,嚬吟顿忘,精神为之一爽”这是在《聊斋》中非常常见的一见钟情的模式,可是作者并没有将故事落入俗套中,而是让孔雪笠最终娶了和娇娜不相伯仲的阿松,娇娜和孔雪笠则成亲戚。当娇娜嫁人之后再遇危险时,孔雪笠不顾自身安危奋力解救娇娜以致自己身亡。娇娜大哭曰:“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焉!”“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这突破了封建社会所提倡的男女之大防,是对儒家“男女授受不亲”的讽刺。蒲松龄曰:“余于孔生,不羡其得艳妻,而羡其得腻友也。观其容可以忘饥,闻其声可以解颐。得此良友,时一谈宴,则‘色授魂与’,尤胜于‘颠倒衣衫’”。腻友概念的提出使男女关系更加丰富,不再停留在“情”与“性”的层面上即超越了传统,也反映

出传统中患难与共的美德。这样的描写也是对女性地位进行深一层次的思考,这种思考的深度超越了前代,也影响了后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在蒲松龄的女性王国中有这样一位笑得天真烂漫的女孩婴宁。“婴宁”之名取自庄子所说的“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其名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宁者”(《庄子·大宗师》)。这种忘乎境外,不以成败为扰的心境,塑造婴宁的形象,作者在《跌坐》中也曾说“闭户尘嚣息,襟怀自不樱”。作者长期忍受科场的长期失意,生活清贫之苦,在老庄思想的影响下,对自然多了一份皈依之情。

婴宁从小成长在一个没有人间世俗气的“乱山合沓,空翠其肌”的鬼狐世界中,尘世的污浊之气丝毫没有影响到她,婴宁爱花,爱笑,笑的是如此的烂漫无邪。在第一次与王子服相遇时,她丢下头上的花,王子服“拾花怅然,神魂丧失”。再次与婴宁相见时,婴宁“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小说全文,对婴宁的描写离不开花,花是婴宁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在婚后婴宁依然“爱花成癖,物色遍威意,窃点金钗,购佳种,数回,阶砌篱园,无非花者”。婴宁爱笑,初见王子服时“笑容可掬,笑语自去”。自此之后她的每次出场与笑不离,再见王子服时“嗤嗤笑不已”“见生来,狂笑欲坠”在那个对女性要求“喜莫大笑”“笑不漏齿”的压抑年代,婴宁独树一帜。“笑”与“花”是婴宁外表美与心灵美的象征,她像一白纸那样的清纯,丝毫没有男女之大防的概念。当王子服暗示与她结为夫妻时,婴宁回答:“我不惯与生人寐”。没有恼羞成怒,没有扭扭作态,而是很自然的回答。在母亲问起时,又是很天真的回答:“大哥欲与我共寝。”礼法在婴宁这里似乎根本不存在。不过这在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社会中婴宁是没有生存空间的。结局中婴宁因为教训轻薄的西邻子,而遭到婆婆的怒斥,“大笑失礼”从此婴宁“竟不复笑,虽故逗,亦终不复笑”。那个天真烂漫的女子,最终还是被封建礼教所吞噬。婴宁是作者最钟爱的女性,称为“我婴宁”“笑矣乎我婴宁”。婴宁的不复笑,是作者人生理想的破灭。

三、蒲松龄的女性观的横向比较

蒲松龄以狐妖鬼魅构建了一个女性王国中对女性的美进行了极大的肯定,对女性智慧也进行了赞许,蒲松龄以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落魄秀才对女性不公的地位进行了抗议,对女性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他将自己对人生,对人性的种种思考注入这些美丽的女性身上。与之前的作品有较大的区别。《西游记》中狐是妖的形象出现得,而对与女性的定位也没有摆脱传统的范畴。在《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好汉中有三名女性,从她们的绰号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女性观,母大虫,母夜叉。这些与美和女性的美好特征都没有关系。扈三娘随随便便便被宋江嫁给没什么能耐的王英。美丽的女子大多恶毒,淫荡。如:潘金莲,阎婆惜。《三国演义》这部以男性为主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也是不公。貂蝉是男人操纵权利更替的工具,孙尚香是男权主义下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没有选择自己幸福的权利,只能再说男权主义下艰难生存。而与蒲松龄建构的女性世界有继承性的是稍后的《红楼梦》。曹雪芹对生活在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给予了极大的同情,女子都较男子更干净,才情气质都胜于男子。

结束语

蒲松龄对于女性的理解与定位,站在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超越了前人,也启示了后人。

参考文献:

《聊斋志异》

蒲松龄

光明日报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国小说史》 郭箴一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史》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聊斋志异选评 》

杨义

岳麓书社

《马瑞芳讲聊斋 》

马瑞芳

中华书局

致谢

此次论文从10年十一月份开始着手写作,至11年3月正式截稿。期间我的指导老师周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指导我论文写作,对周老师我致以最诚挚的感激,感谢老师辛苦的付出。这是我第一次写作学术论文,不知道如何去选题,如何去查阅资料,如何去用辩证的思想去思考问题。期间我有过迷茫,有过焦躁,有过抱怨,甚至想过放弃。是老师教给我科学研究的方法,在我最困惑时,指引我向正确的方向走去。老师很忙,工作很辛苦,但仍抽出时间悉心指导我们写作。老师很细心,甚至看出我文章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贵烦的问题。在这篇论文终于到了最后的完成阶段时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还有我的舍友们,同学们。与我一同去查阅资料,在我灰心时不断的鼓励我,正是有了他们的关心我才能坚持下来,静下心来写作论文。与我一起探讨问题,帮我开拓思维,从另一个方面思考问题,帮我不断完善我的论文。还有我的父母,他们辛苦的抚养着我,鼓励我学习,给予了我最大的支持。

第四篇: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小说。蒲松龄创造性地继承我国志怪小说的优良传统,驰骋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采取幻化的形式曲折地反映生活,从而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上赋予《聊斋志异》以积极浪漫主义色彩。小说中,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丰富多彩。作者在描写人物的过程中善于抓住他们最本质的性格特点,用符合人物身份、性情的语言和行为、神秘魔幻的故事情节来刻画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女性形象的塑造尤其成功。既写出了她们表面的相似,又刻画了她们性格的歧异,使得一个个心地善良、才貌双全而又各有千秋的女子跃然纸上,正如冯镇峦在《读<聊斋>杂说》中所说的:“《聊斋》之妙,同于化工赋物,人各面目。”[1]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独具风格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大致可分为四类:人(如芸娘),物(花妖狐媚如青凤、葛巾),鬼(如聂小倩),仙(如翩翩)。作者在作品中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描写突出表现了其所具备的优秀个人品质,超越和颠覆了传统的封建思想,体现了一种强烈的女性意识。

(一)神鬼狐妖:

在民间信仰风俗中,狐狸是狡猾的动物。《说文》中日::“狐,妖兽也,鬼所乘之”。[2]宋代罗愿《尔雅翼·释兽四》日:“狐,妖兽⋯⋯说者以为先古淫妇所化,善为魅惑人,或称狐媚。”[3]狐与以色祸人分不开,这便是人们给狐妖所限定的角色。翻翻《太平广记》,可知狐妖祸人故事在众多志怪小说中是不绝如缕的。不写狐妖祸人,而将其赋予美好的人性却很少见。最为著名的要数唐传奇中的《任氏传》。另外,宋人话本中的《李道达》、《西池春游》这屈指可数的几篇小说中,才看到狐女美好的形象。

与狐女相比,神女与鬼女的形象则要单调很多,我们所说的神女,大多可称为仙女,容易联想到的是嫦娥、织女等。因为神女所反映的是方士,神仙家们的集体意识,个人创造的因素较小,所以神女的面目大多雷同,行为也大受限制。她们身上更多体现了理想的东西。

而鬼女则更多体现了现实的因素。如果说神女是“美”的化身,那么鬼女就是“怨”的化身。这和人们对鬼的理解有关。人的天性是乐生恶死,总是将死与悲哀相联系,冈而也难怪小说中的女鬼多为怨魂了。著名的鬼女形象则有璩秀秀,倩女,惠娘等。而这类怨女形象,却直接表现了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卑下和战乱带给青年男女的苦难。

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神鬼狐妖大多活灵活现,性格各异,不一而足。她们在人间来回穿梭,人亦沉浮于仙界鬼域之中,有着生与死的转化。这些仙、鬼、妖(主要是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所以《聊斋志异》中的异类、幻境以及人的生死转化,在某种意义上只是一种形式,它们所昭示,所显现的,却正是当时的人情世故、社会背景。在揭示社会本性,人的真实面目上,它们与现实是息息相通的。至于仙、鬼、妖(狐)之类,则是潜伏在人身上的种种的幻化,各具象征意味,是人欲冲破束缚的象征与寄托。因此,她们虽然各具其形,各有其性,即为一类,性情往往也各各不同,但是她们身上却大都具有人的影子、人的性情。她们除了具有本类的特征、本类的能力以外,本性上也具有人的因素,而且往来于人间,与人发生了种种故事。因此,《聊斋志异》所营造的,是一个以人为中心、以人世为基本的,由人本身的异化投影出的。

(二)凡人:

《聊斋志异》中写实题材的作品为数不多,大多是现实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下层妇女的典型写照,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她们的悲惨生活以及她们为争取起码的生活权利的勇敢抗争。《细侯》中妓女细侯的形象也刻画得十分成功。细侯久处风尘之中而心境高洁,不为恶势力屈服,希望获得平等的爱情。后来遇到穷书生满生后,表现的那么坚定和矢志不二。后来,一富商趁满生蒙冤入狱,用卑鄙手段骗娶了她。事后,细侯知道真相,趁富商外出,毅然私奔满生。[4]

二、《聊斋志异》中所体现的现代女性特点:

(一)敢于突破传统封建礼教的束缚

“中国几千年男性统治的社会要求妇女遵循‘三从四德’、《女书》、《女戒》等一整套让女性窒息的封建礼教,终生依附男人。”[5]可见封建礼教对与妇女的压抑和束缚是十分严苛的。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却完全没有把这一套放在眼里,在蒲松龄的笔下,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敢于跳出封建牢笼,大胆地追求自己的幸福。

1、至情至性的神鬼狐妖:神,鬼,妖(狐)中的女性,她们本身在不同程度上就是冲破礼教束缚的象征和代表,她们具有比人要大得多的自由,可以随意将自己的感情流露出来,将欲望释放出来。

首先,仙女对待情感的态度似乎比较空灵和超然一些,因为她们列位于人上,而且法力高超,来去自由。但她们不再是驾飞龙,乘紫气,采灵芝的世外人,也不再是饮风吸露,超然物外的槛外人,满身紫气的仙女成了为丈夫,为子女,为家庭恪职尽守的贤妻良母。

在《嫦娥》中,嫦娥本是天上的仙女,被谪下凡,与宗子美发生感情,并请人做媒结为夫妻,但当期限已满,重返天庭时,她却放不下这段感情,于是便“托为窃贼相窃”,当宗子美仍不死心,找到了已成为仙女的嫦娥“执手款曲,历诉

艰险”,使得嫦娥不觉侧楚,于是感叹道:“莽郎君,吓死妾矣!⋯⋯ 乃教情欲缠人。”这个“缠”字,用得十分巧妙,非常形象地表明了仙女嫦娥内心的波涛汹涌。她一方面得守礼必须得斩断情丝,一方面又对宗子美一往情深,在宗子美的痴情感动之下,嫦娥终于让感情战胜了礼教,重回凡间过着为人妻的生活。

其次,《聊斋志异》中的女鬼行为应该较少约束,更能反映女子对封建礼教的反对。

《鲁公女》中的鲁公女死后为鬼,因为感动于书生张于旦的真情,“不能自己,遂不避私奔之嫌”,与张燕好,两人形影不离,共同生活了五年。后由于阴界要让鲁公女投生,所以她便与张生签订了来世婚姻.即使投生长大后也非张不嫁,在经历了重重磨难之后,两人终于走到一起,比翼双飞,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又如《连城》,连城亦是因爱而死,又因爱而生。

再次,在仙、鬼、妖(狐)几者之中,仙与鬼直接来源于人,是人的异化形态,因而沾染的“人气”较为多一点。而妖(狐)较仙与鬼,由于并不是人化而来,因而受到的礼教沾染应比较少一些。狐女们在感情方面大多勇于直接追求,偏爱风雅士,常褰帘而入,自荐枕席。

如在《红玉》中,开篇便写到:“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遂共寝处。”[6 ]红玉和相如的爱情虽然单纯和真挚,却也勇敢而直白,饱含着对自由和爱的大胆追求。

2、凡间女子和礼教世界: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凡间女子深受封建礼教的束缚,而《聊斋志异》中展示女子与封建礼教的抗争和命运斗争。如《侠女》中的侠女是大家闺秀,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而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3、打破男女之间的界限:作者所歌颂的“至情”,有的超出了性爱的范畴。《娇娜》中的孔雪笠与娇娜并非恋人,他们之间的友谊、情感同样是那样真挚动人。他们在各自婚嫁后,都忠实于自己的爱人,同时未因此中断友谊。为救娇娜,孔生任凭电击雷轰,兀立不动,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死后,娇娜痛哭道:“孔郎为我而死,我何生矣!”接着她当着孔妻和自己兄弟之面,抱着孔生,“以舌度红丸入,又接吻而呵之”,救活了孔生。为了朋友的生命,为了相知之情,“男女授受不亲”的道德规范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7]这对于一个少妇来说,确实是了不起的举动。作者对这个形象,给予了热情的赞美。

总的说来,无论是从人还是仙、鬼、妖、狐几个方面来看,在他们身上都呈现出他们极度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自由。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表现出民主、平等等进步思想。而又由于他在科举仕途上的失败和对世态炎凉的深刻体会,在他的心中又有着超乎常人的幽情孤愤,对社会的黑暗与不公,颇多认识。

(二)女性的自主意识

人类自从摆脱了母系氏族社会后,就再也没有摘掉过男尊女卑这个帽子,男子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利是女性永远也难以相比的,这样的情况直到今天也没有彻底消除。而在《聊斋志异》中,作者则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对男女平地位的追求,充分展现了女性的自主意识,树立了一种全新的女性形象。

书中的青年女性个个聪明伶俐、机智勇猛,才华超群,品行出众,热情善良,且才貌双全,能文能武;相比之下,男子则显得黯然失色,稍逊风骚了。有些女子的才能甚至大大超过了男性,如《颜氏》中的颜氏女扮男装,与丈夫一同应考,结果一举中式,而丈夫名落孙山,后来做了官还能有声誉,极具政治才干。全书闪烁出为女子翻案,宣传男女平等,甚至女子胜过男子的思想火花,因而使本书染上了女性的赞歌的色彩。[8]

(三)深度的女性美

作者对女性的外在美的描写,重神轻形,寥寥几笔,化平淡为神奇,让读者浮想联翩,犹如佳人就在眼前。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在他的文章中体现了女性自身审美意识的觉醒,还有更高形式的美---女性意识高度自由后洋溢于外的自由之美。婴宁就是这种美的化身,在她的头脑中,没有封建纲常的束缚,所以她在言行上就表现得自由而率真。从某种意义上讲,婴宁这一形象甚至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意味。其女性美的深度挖掘,具体可以体现在女性形象散发出来的现代女性特点。

1、自信:自信是现代社会中新型女性所拥有的典型特点,而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也赋予了这样的优点。20世纪80年代,芝加哥大学教授九迪·蔡曾说:现在美国报纸上铺天盖地的文章都是教女人如何在男人的面前保持性魅力,而在300年前封建闭塞的中国,蒲松龄竟然已经写出了像《恒娘》这样的小说![9]《恒娘》表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即一位嫡妻如何运用自己的魅力与小妾争宠并将丈夫掌握在自己手中,作者在文中突出表现了女性因自信所带来的美丽。当朱氏因在丈夫那里失宠而向恒娘请教时,恒娘道:“嘻!子则自疏,而尤男子乎?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其归益纵之,即男子自来,勿纳也。”教导朱氏应当有自信,莫因丈夫的疏远而懊丧,最后帮助她从容取得了丈夫的爱。

2、自尊自重:聊斋中的女性角色都有十分独立的品格,懂得自尊自重。《王桂庵》中王生向芸娘求婚时,芸娘就问:“既属宦裔,中馈必有佳人,焉用妾?”表现出她不愿意作妾的想法。婚后王生又因为一句自己已有妻室的戏言让芸娘愤而投江,充分展现了女性自尊自重的观念,变相的将古代一夫多妻的腐朽制度贬得一文不值。《红玉》中她和相如的恋情被冯翁发现并辱骂后,女流涕日:“亲庭罪责,良足愧辱!我二人缘分尽矣!'’当相如希望她“当含垢为好”时,被红玉严词拒绝,她为保持自己的尊严而宁愿选择放弃爱情和生命,足可见其女性自

主意识之强烈。

3、独立的经济能力:这点在《黄英》中表现得最为直接。黄英嫁给子才后“于间壁开扉通南第,日过课其仆”。女性拥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能力,而作为对比,男方却仍遵循封建固有观念,以富为耻,认为君子固穷,颇显虚伪。到后来“楼舍连垣,两第竞合为一,不分疆界矣”。这让马子才显得颇不自安,自己也说“今视息人间,徒依裙带而食,真无一毫丈夫气矣”。然而黄英却从容地说:“君不愿富,妾亦不能贫也。无已,析君居: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何害?”充分表现了黄英体现出的现代女性独立意识,将马子才的无能和虚伪衬托的淋漓尽致。这与中国古代妇女负担沉重的家务,经济不能独立,无法参加社会活动,地位十分低下的现实形成了明显的冲突。

三、结语

蒲松龄用他的生花妙笔成功塑造了一批美丽迷人、才情动人、智慧过人的女性形象。掩卷思之,《聊斋志异》中风姿绰约、贤德聪慧、多才干练的女性,作为某个思想符号,某种精神象征,某类情感代表,成为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画廊亮丽的风景,也给予今天的我们以超现实的审美享受与寄托。

参考文献:

[1][8]金元浦.中国文学阅读与欣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9。[2]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古籍出版社,202_年版。

[3] 朱一玄.聊斋志异资料汇编[M],南开大学出版社,202_年版。

[5]高芸.述《聊斋志异》中的女性自主意识[J].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202_(1)。

[6]笃行辑校.全校会注集评聊斋志异[M].齐鲁书社,202_.

[4][7]胡益民、李汉秋.清代小说(修订版)[M],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10。[9]马瑞芳.马瑞芳讲聊斋[M].中华书局,202_。

致谢

毕业论文已让我非常痛苦的接近尾声了,我的三年大学生涯也即将圈上一个句号。此刻我的心中却有些怅然若失,因为那些熟悉的教育系的恩师们和各位可爱的同学们,我们也即将挥手告别了。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论文的写作是枯燥艰辛而又富有挑战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次毕业论文能够最终顺利完成,归功于各位老师三年间的认真负责,使我能够很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并在毕业论文中得以体现。老师的谆谆诱导、同学的出谋划策及家长的支持鼓励,是我坚持完成论文的动力源泉。也正是他们长期不懈的支持和帮助才使得我的毕业论文最终顺利完成。在此,我特别要感谢我的导师汪武雄老师。从论文的选题、文献的采集、框架的设计、结构的布局到最终的论文定稿,从内容到格式,从标题到标点,他都费尽心血。没有汪武雄老师的辛勤栽培、孜孜教诲,就没有我论文的顺利完成。

最后,再次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三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第五篇:《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

01111-14陈一惟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谈狐说鬼,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的现实生活,深刻地描绘出人民群众所受的苦难。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性生活在人间的底层,她们的痛苦擢发难数。蒲松龄的孤愤心情和寄托情怀使他首先注意到妇女的生活状态。作家倾注了他的全部热情,用那枝生花妙笔,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

《聊斋志异》的故事主要来源于民间。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艺术夸张和加工,于是成了一部浪漫主义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这些故事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全书的很大比重。追求婚姻自由,藐视和反对封建礼教,珍爱爱情,这样的女性是《聊斋志异》中描写最多的一类。《青凤》、《娇娜》、《小翠》写人与狐的爱情,《聂小倩》、《公孙九娘》、《小谢》写人与鬼的爱情,《织成》、《翩翩》写人与仙的爱情,《竹青》、《香玉》写人与花鸟虫鱼等精灵的爱情。也有《连城》、《侠女》这样写人与人之间的爱情。

这些恋情故事都极其曲折动人,绚丽有文采,而且有强烈的思想性。作者讴歌真诚高洁的爱情和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美满自由的婚姻生活。作者塑造了大量美的形象,她们敢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她们不仅有美的外貌,而且具有反封建礼教的叛逆行动,她们是美的高度统一体。在这些作品中,有机智贤能并挽救夫家危亡的红玉,有深山采药救情人生命垂危的莲香,也有坦荡爱笑的婴宁,温情体贴的翩翩,多情守信的嫦娥等等。她们往往有着美丽的外貌,鲜明的个性,纯洁的灵魂和真挚的爱情,她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婚姻自由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藐视反抗。

《聊斋志异》中关于人妖艳遇的故事写得最精彩美妙,最令人难忘。所有的人妖恋情都有相似之处。书生与精魅幽欢的场所环境大致相似。男主人公的身份处境大致相同,几乎都是书生一个。他们穷愁潦倒但却才情横溢,风流儒雅。贫贱书生在生活仕途上运际多灾,但在情场上却艳遇不迭,非凡得意。女主人公这些狐仙精魅们个个美丽绝伦,聪慧绝顶,既有倾国之貌,又有灼人之情,她们热情主动,只求奉献没有索取,专爱失意书生,并不计较回报,她们一往情深及时地抚慰着书生们落寞的心灵。这样的多情女子,实在是人间难得的佳偶。这些女子不仅是失意书生生活中的伴侣,而且还是他们精神上的知音。她们理解书生的牢骚,排遣他们的郁闷,献给他们温柔,坚信他们的才能。她们是他们的红颜知己。这也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关注,不仅停留在其年轻美貌,也不仅深入到其心灵秀美,才能超凡。蒲松龄以执着的态度和集中的注意力审视的是红颜知己。这与屈原以女性美为政治理想美的寄托不同,与曹雪芹以女性美为人性美的象征也不同,蒲松龄把女性美作为知己之情的形象化身。

对《聊斋志异》中描写爱情的篇章,人们予以了热情的赞美之词。有谁能不为蒲松龄所描写的动人的爱情故事和炽热的两性情感而扣动心扉呢?有谁能不赞叹蒲松龄的进步的爱情婚姻观,诸如宣扬恋爱自由,歌颂爱情专一,表现夫妇平等呢?虽然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最后大多都获得幸福的归宿,但这只是作家的理想。在腐朽黑暗的封建社会,男女青年自由结合的可能性是极小的。蒲松龄正是通过这些妇女的不同遭遇,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封建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创作〈聊斋志异》蒲松龄是用一枝饱蘸着激情的笔来写出的。这些狐鬼精魅作者把她们当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来塑造,作者把无限爱慕之情倾注在她们身上。这也是蒲松龄塑造女性形象的一个重要艺术手法,这就是幻化。把非人(花妖狐魅,神仙灵祗等)幻化为人。书中的女性大都是鬼狐花鸟等异物的化身,但这些异物都具备了人的感情、人的个性,以致使读者感到“多具人情,和易可亲,”。作者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细节描写,塑造了大量成功 的典型形象。作者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发挥了惊人的想象力,塑造了反映现实的典型性格。鲁迅说《聊斋志异》中的“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鹊突,知复非人。”作者不仅赋予她们美人的外貌,而且赋予她们以社会人的高贵灵魂。她们具有自由,反抗强暴,爱憎分明的优秀品质。但她们又保持了动物的原形的某些特点,这就加强了形象的艺术力量。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是卓越的。它根植于民间文学土壤中,又接受了古典小说的传统,成为文言短篇小说的典范。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有过确切的论述:《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

蒲松龄塑造了一百多个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女性形象。这些宛如生人的形象,没有一个是雷同的,她们之间面貌各异,性格、经历也不相同,既有那个时代女性的共同特征,又有独特的个性。《红楼梦》也是塑造了一批女性形象的伟大作品。如果可以比较的话,就描写的全面细腻深刻这方面来说,作为短篇小说的《聊斋志异》自然比不上鸿篇巨制的《红楼梦》。但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于曹雪芹不同,因此《聊斋志异》的女性就阶级来说,似乎要比《红楼梦》广泛一些,能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封建社会绝大部分妇女的生活状况。以短篇小说而论,便没有一个能和蒲松龄相比的了。

参考书目:《聊斋志异》

《中国小说史略》

《〈聊斋志异〉妇女形象作品评注》

从《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看蒲松龄的妇女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