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号文库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10-1058735 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02 21:10:0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社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项功能日益健全。为了能使党组织在新时期的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和更好的作用,社区必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近几年,社区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呈现了良好的态势:建立建全了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组织领导体系;形成了社区党风廉政教育的大格局;初步建立了社区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然而,有些社区的党风廉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淡薄。由于大社区意识还未确立,街道、居委会存在着对直管单位抓得紧,对社区单位管得少;对所属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廉洁自律工作常抓不懈,但对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辖区民(私)营企业中的党员教育少、管理松;重视抓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城建城管工作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

2、居委会缺乏统揽全局的能力。社区建设虽然强化了区域管理,但计划经济所形成的条块各自为战、不相往来的习惯意识一时难以改变。目前我国还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赋予街道、居委会对所有辖区单位行使协管权和监督权,街道、居委会想统而无权力,想管理监督而无手段,致使现在的社区管理工作还处在以协商、协调管理为主要形式来处理社区事务的水平上,难以形成敢抓敢管、理直气壮抓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氛围。

3、辖区单位和作为社会人的党员干部缺乏自觉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有许多社区单位和党员干部生活在社区,但缺乏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义务感,甚至有的对社居委的工作不理解,对社居委开展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感到不可思议,不愿意配合。

4、社区居民对党风廉政建设在认识上有误区。有的认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的事,与社区无关;有的对出现的少数腐败现象认为是普遍现象;有的认识模糊,把社会上的一些丑恶现象与党员干部中出现的腐败现象混为一谈,疏远了对党的感情,淡化了对党的信任感;还有的既对腐败疾恶如仇,又为腐败提供温床。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根据本社区的实际情况,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作了如下一些思考:

一、加强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现在有不少人对社区和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他们认为,社区就是一些老大爷、老大妈搞搞计划生育,抓抓社会治安和收收卫生费,没什么大事可干;社居委工作人员少,管辖范围小,既无权,又没钱,且工作条件差,没有产生腐败的机会和可能。因此,在社居委进行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必要,或者目前时机尚未成熟。但是,我们必须得看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区承载的功能日趋繁多,许多原属于企业单位和街道的一些功能都下放到了社区,如为居民出具各类证明、低保申办、统计调查、社区财产的管理、征兵、就业等等。社区工作人员手中的权力也越来越大,这些看起来与经济没什么直接关系的工作,实际上潜伏着造就腐败的机会。如果不加以重视和防范,势必会让那些政治思想觉悟低下的党员干部有机可乘。一旦问题发生了,就有可能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就有可能影响社区建设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不能排除个别干部违反规定,以权谋私的可能。我们要从点点滴滴做起,坚决杜绝腐败,永远保持党风的廉洁,充分发挥党在社区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明确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进行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引导社区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居民群众,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二是深化居务公开。紧紧抓住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关心的问题,面向社会、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三是抓好行风建设。社区行风问题建设要以解决社区内各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单位在政风、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通过社区民主监督,擦亮“窗口”,规范服务。四是做好社区信访工作。接待社区居民的举报、投诉及来信来访,及时按有关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将反映处理的结果反馈给情况反映人。

三、注重关心社区工作人员的生活,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社区是城市管理的最基础的单位,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队伍则是城市管理、建设与发展的一支重要主力军。重视和解决好社区人员的实际问题,消除其后顾之忧,是完成社区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也是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物质保障。笔者认为,首先,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多关心社区干部及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经常对他们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选拔优秀党员干部社区干部队伍中,以适应社区建设和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从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中发现、培养优秀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其参加社区党的组织,为社区的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储备力量;大力宣传和表彰廉洁勤政、实绩显著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加大物质奖励力度。其次,应从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和处理社区工作人员的有关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以解除广大社区工作者的后顾之忧,鼓励他们更加安心社区工作,进一步推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四、进一步发挥社区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其在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中起带头作用。社区中的许多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积极肯干,为其他党员树立了好的榜样。他们虽然工资待遇偏低,但他们仍然积极肯干,经常加班加点工作,为社区居民的利益做出了无私奉献。他们正是用自己默默无闻的工作,诠释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应把这些优秀党员作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先锋模范和学习榜样,通过他们来推动整个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发展。六、加强居务公开。居务公开是将社区居委会的权利运作臵于群众监督中。这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密切党群关系、改善党的领导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措施。因此,社区居委会必须实行居务公开制度,并且做到: 1.宣传居务公开。要向社区居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真正做到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2.实行居务公开。要全面实行居务公开、财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要抓好操作程序,公开办事,如低保审核、特困户确定、征兵入伍等都要坚持张榜公布,以利于群众监督,防止不良倾向发生。3.建立和完善居务公开制度。要把居务公开作为制度建立起来,如建立“社区议事委员会工作制度”、“社居委财务管理制度”、“社居委会干部守则”等各项管理制度;还要建立“社区党员干部学习制度”、“社区党员干部廉政制度”,按章办事。在实施这些制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这些制度。

开展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社区建设中一个新课题,也必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开展的工作。我们不仅要依靠社区居委会开展这项工作,还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合力。对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好的作法要总结经验,推广典型。以便使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做的更好。

第二篇: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

尊重社区自治 实行协会监督 ##区积极探索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途径

为加强城市基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针对社区监督乏力的问题,我区探索建立了“社区廉政监督协会”,突出社区自治特点,对社区干部和社区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监督和自我管理,进一步丰富了基层廉政建设的内涵,经过近三年的运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受到中纪委、省、市纪委的高度关注。省纪委党风室主任喻清华亲临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黄恩婵同志两次作出肯定批示。中纪委、监察部和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分别进行了刊载。《中国纪检监察报》加编者按、加评论进行了大篇幅报道,《河北日报》、省纪委《反腐倡廉研究》、市委《综合与调研》等分别给予刊登。下面,我就廉政监督协会工作开展情况,做一简单汇报:

一、着眼居委自治,创新监督载体

近年来,随着工作重心的下移,城市社区作为社会的最基层组织,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许多惠民政策都由社区干部初核把关,提供第一手资料。但对社区事务和社区干部的监督却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街道党工委到社区党组织,专职从事纪检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人员很少。在不少社区,常年很少研究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也很少进行硬性考核。由于个别社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淡薄,工作中处事不公、暗箱操 作、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为有效加强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的廉政监督,我们充分尊重社区自身发展的规律,在方式、方法、手段、途径上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区别开来,把党组织指导与群众自治结合起来,采取沟通协商的方式,引导社区成立了“社区廉政监督协会”,202_年选择试点推行,202_年全面推广,通过近三年的运行,社区干部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廉政意识和监督意识大幅提升。

社区廉政监督协会是一个群众性组织,由社区居民代表大会授权,在街道党工委领导和社区党支部的指导下,对社区党支部和社区居委会开展义务监督。协会会员通过社区居民大会或居民代表大会,从有觉悟、有威望、有热心、有水平、有能力的居民中推举产生,会员选举产生1名会长,2名副会长和若干名理事,任期与社区居委会相同,并报街道党工委备案。社区干部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社区廉政监督协会会员。为规范工作运行,协会在街道党工委领导下研究制定工作章程,明确了协会的权利和职责,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运行图。明确规定廉政监督协会具有“四项权利、五项监督”。四项权利即教育权、建议权、监督权、反映权。五项监督即重点对居务公开、财务收支、重大事项、政策落实及社区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监督。

二、细化监督内容, 加强动态监管

一是对社区事务跟踪监督。针对城市低保申报初审、复核、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审核、困难救助、申请再生育申报等10项有关惠民政策的社区事务,结合群众评议和社会评价,共查找梳理出33个廉政风险点,分3个不同级别,用红、黄、绿三种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形成了10个社区事务廉政风险监督流程图。社区廉政监督协会从社区干部是否严格按规定和程序办事入手,按照《##区社区事务廉政风险监督流程》中设定的不同级别的廉政风险环节,采取入户核实、参加集体审议等方式实施跟踪监督。

廉政监督协会除对惠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外,对社区居务公开情况,采取审核公开内容、监督公开形式等方式实施审核监督;对社区事务性费用的收缴和使用情况,采取查阅账目、听取汇报等方式实施定期监督;对社区重大事项的决策、落实情况,采取列席居务会议等形式随时监督。

二是对社区干部质询评议。廉政监督协会会员们及时收集廉情信息,定期向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反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区干部由街道党工委负责人对其进行廉政谈话,并报辖管纪工委、监察分局备案。此外,社区廉政监督协会每季度对社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工作质询。每半年协助街道党工委组织居民代表对社区干部勤政廉政情况进行现场评议。对群众评议差,存在不廉洁行为的社区干部,建议街道党工委按规 定进行处理。对问题严重的,建议居民代表大会在法定时间内依法启动罢免程序。

三是对协会工作强化管理。为使社区廉政监督协会真正发挥作用,我们加强对协会监督工作的管理,规范了《居务公开监督卡》、《财务收支监督卡》等9类11种工作表格,对协会工作进行统一指导,统一协调。并完善了运行制度:季度公示制。每季度将廉政监督情况向群众公示,并向街道党工委做书面报告;半年考核制。协会会员每半年向居民代表大会进行述职述廉,连续三次被居民代表评为不合格的,由协会大会取消会员资格。

三、形成监督合力,彰显监督效果

1、强化了民主监督,调动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社区廉政监督协会把对社区工作和社区干部的监督权交给社区群众,拓展了社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增强了群众的监督意识,也充分调动了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截止目前,社区廉政监督协会组织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了对15个社区的居民服务代办点、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计划生育服务室建设情况的监督。

2、保障了政策落实,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度。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都需要基层落实。社区廉政监督协会会员们由于对社区人熟、地熟、事熟,能够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对各项惠民政策落实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 跟踪监督,确保了各项政策在落实过程中不偏差、不走样,极大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近三年来,社区廉政监督协会对申请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2950户进行监督,选出不符合条件的103户;先后8590次对2970多户低保户复核情况进行监督,筛选出312户不符合条件的低保申请,保证了惠民政策的落实。

3、融洽了干群关系,促进了基层的和谐与稳定。由于廉政监督协会的有力监督,社区居委会的决策更加民主,财务收支更加规范,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公正,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有效化解了基层矛盾和问题。近三年,我区社区信访量逐年下降,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廉政监督协会是一项新生事物,还在不断探索和完善之中,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规范、完善、提高。

第三篇:卫滨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

卫滨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

调研报告

社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区在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区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项功能日益健全。随着城市街道社区事业的不断发展,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能使党组织在新时期的社区建设中发挥更大和更好的作用,社区必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同时,抓好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对于推动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和掌握当前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现状,探索适应新时期的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新机制,区纪委调研组于对我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在调研中,我们主要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深入了解了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并从中发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及建议。

一、当前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情况

卫滨区自202_年区划调整后,管辖平原乡及26个行政村,中同街办事处、铁西办事处、自由路办事处、解放路办事处、胜利路办事处、健康路办事处、南桥办事处7个办事处及24个社区,全区人口约21万。每个社区均安排有三名工作人员,包括主任、副主任和委员。近年来,全区7个办事处的24个社区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工作,狠抓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与工作方法。在工作中注重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以制度建设为重点,以作风建设为线,以廉政文化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一)明确职责,构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机制 为确保廉政建设进社区工作的顺利开展,全区各社区积极安排、部署本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为主任,辖区各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各社区建立了社区党风廉政工作站,具体负责落实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建立起区级全面指导与街道组织协调,社区广泛开展的三级互动,统筹规划与特色创建相统一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两个重点,为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工作找准切入点

1、加强阵地建设,广泛开展廉政宣传教育。社区是人们日常生活、居住场所,因此各个社区将此作为党风廉政教育的阵地,认真开展了“六个一”倡廉工程活动,即:每个社区制作一组党风廉政宣传栏;读一本助廉书;要有一支廉政监督员队伍;每月组织社区党员干部学习一次党风党纪知识;每季度组织一次廉政建设社区文化活动;每逢节假日要进行一次廉政提醒警示宣传。目前,各社区都开辟了廉政宣传栏,配备了电视,VCD电教器材,都有一支廉政监督员队伍,定期组织广场文化活动、进行廉政讲座和上廉政课。通过开展“六个一”倡廉工程活动,社区内倡导廉政新风在悄然兴起,群众崇廉倡廉意识不断提高扩大了廉政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建立廉政监督网络,营造廉政社区。各社区对社区内的党员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了居住在社区的党员领导干部家庭基本情况,建立了联系卡。通过发送致社区党员干部公开信等形式,提醒他们严以律已,防微杜渐。选聘了一批有文化、有影响、有能力、热心公益事业的优秀市民、退休干部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任社区廉政监督员,负责对社区廉政建设和社区内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行为表现进行监督,及时向社区反映情况。为拓宽监督渠道,社区内还设有廉政举报箱和举报电话,便于群众监督。社区定期与

辖区单位沟通,通报有关情况,使领导干部更加注重八小时以外的自身形象。

(三)加强了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各社区建立和完善了两委班子廉政档案,坚持民主集中制,健全了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述廉评廉制度,认真实行领导行为和工作实绩的公开公示。坚持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

虽然各社区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进社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下,有些社区的党风廉政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区的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识淡薄。部分社区存在对所属党员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廉洁自律工作常抓不懈,但对流动党员、下岗失业、辖区民(私)营企业中的党员教育少、管理松;重视抓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城建城管工作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视不够等问题。

(二)监督机制不尽完善。有些党员、基层干部监督力度不够,甚至不敢监督,不愿监督,不会监督。对于一些应公开的政务、党务以及一些敏感、重大的问题,一般干部了解的少,想监督而又不能监督。一些党员干部汇报思想、报告工作不及时,不全面,有的只向主要领导汇报,而不向一般党员干部通报,群众看起来是雾里看花。有的在民主生活

会上避重就轻,轻描淡写,不批评别人,也不愿别人批评自己。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建议

(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是加强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针对社区的特点来进行,要重实际,重效果,切忌大话、空话。

(二)明确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进行经常性的党风廉政教育。引导社区内的广大党员干部、国家公务员、居民群众,加强思想政治修养,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自觉做到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二是深化居务公开。紧紧抓住社区群众和社区单位关心的问题,面向社会、规范程序、提高效率、强化监督、落实责任,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三是抓好行风建设。社区行风问题建设要以解决社区内各政府职能部门和服务单位在政风、行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通过社区民主监督,擦亮“窗口”,规范服务。四是做好社区信访工作。接待社区居民的举报、投诉及来信来访,及时按有关程序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并将反映处理的结果反馈给情况反映人。

开展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社区建设中一个重要课题,也必将是一个长期持续开展的工作。我们要发挥各方面力量,形成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合力,对社区党风廉政建

设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和好的作法要总结经验,使我区的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四篇: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提高社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覆盖面的客观需要。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伴随着经济成分、利益格局、分配方式的多样性,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一定的文化载体和方式,了解和掌握居民群众在想什么,在干什么,有什么疙瘩需要解决,有什么问题需要疏导。从而把广大居民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上来,引导到追求共同理想、共建美好家园上来。目前社会上仍有个别深受“法轮功”迷惑,尚未与邪教组织划清界线的人,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对居民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覆盖面,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和重要。

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内在要求。先进文化是位于时代前列,具有鼓舞、引导、激发人的内在潜能,能够催人奋发、团结向上的文化,是人民群众共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正是为了把社区内各个层次、各个界别、各种人员团结和凝聚起来,用积极健康的思想观念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灵魂,用民族的、科学的、进步的文化代替没落的、颓废的、反科学的文化。形成“共建、共创、共享、共荣”的价值观念和“同地而居,共创繁荣,共建文明”的良好氛围,把社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次。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适应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措施。当前,党政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大量社会管理、居民服务、公共事务从政府、企业的职能中分离、转移、延伸出来,大量由单位直接管理的“单

位人”变成了由社区管理的“社区人”。改革的深化、管理的移位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思想波动,迫切要求社区在加强管理职能、社会职能、服务职能的同时,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做好疏解情绪、化解矛盾工作,防止和避免因改革而出现大的思想动荡和危及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安定因素。因此社区文化作为城市居民在特定区域内形成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的总和,在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规范行为方式、教育娱乐群众、促进社区稳定等方面具有重要功能和作用。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就成为各级党和政府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一些思考

费孝通:当前城市社区建设一些思考

作者:费孝通

来源:北京西城区社区公共信息服务网

来源日期:202_-4-2

本站发布时间:202_-4-2 1:53:33

阅读量:1342次

新型社区在较短时期内大量兴起,不仅对我国城市行政系统的改革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也向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原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挑战。认识和管理传统社区的知识和手段已经不足以使人们理解和解决新型社区碰到的种种实际问题了。

关于城市研究,我是一个新兵。不过,90年代初,我在东南沿海地区研究社会经济发展时,已经预感到那里大小城市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城乡人口的流动以及各种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的社会生活出现一个大的变化。1996年,我在浦东新区实地考察时已看到了这种变化。但这种变化的深刻性不是光靠书本上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就能认识和理解的,在较大程度上还需要研究者自已去直接接触当地生活的各种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去年,上海大学成立了上海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就是想以研究上海的社会发展为主要对象,培养出既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又能贴近社会实践的研究工作者。

上海对社区发展的研究比较早。而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是为基层行政体制的现代化找到了一个为社区组织服务的办法。这个办法已进行了好些年的尝试,我去访问了几个试点地区、亲眼看了之后觉得,它的进一步完善可以促成一个适应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区生活系统。这使我很感兴趣,也引起了我的思考。我对自己的思考进行了一些归纳,算做对上海社区发展研究的一个起点。

回想起来,社区这一概念,最初是燕京大学一些大学生1933年介绍美国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帕克的社会学时,用来翻译英文 Community一词的。它的含义简单地说是指以地区为范围,人们在地缘基础上结成的互助合作的群体,用以区别在血缘基础上形成的互助合作的亲属群体。血缘群体最基本的是家庭,逐步推广成氏族以至民族(虚拟的血缘关系)。地缘群体最基本的是邻里,邻里是指比邻而居的互助合作的人群。邻里在农业区发展成村和乡,在城市则发展成胡同.弄堂等等。

根据我们的意思,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人类是聚众成群相互合作共同生活的。从一般群居发展成为一个共同相互合作的社会,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经营共同生活时需要一套关于个体间合作的行为规范,并且要求这些合作个体对其行为规范有一个共识,即所谓的构成了一个共同生活的社会。这个社会基于两种不同的人群关系之上:血缘和地缘。

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即人们常说的以家庭为细胞的社会。家庭的结合是由于生殖和生育的需要,不仅母体有较长的生育期,个体获得生命后还要有一个较长的抚育期,才能独立经营生活。人类的这个特点即所谓的“之所以异于禽兽者”。这里就开始了亲子之间的抚育关系,即上面所说的以血缘为基础的社会关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上建立起来的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团体是家庭(关于这方面的引申可参看我著的《生育制度》一书)。

地缘性的社会关系,是指不同的个体由于共同生活的邻近空间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关

系,一般说来,是由于不同的血缘团体生活在相邻近的地域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社会关系。建立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上的社区是地区性的社会,它区别于亲属性的社会。

在西方经典社会学理论中,人们往往把“社区”与“社会”对立起来看,这个对立主要反映在人们建立关系方式上的不同:社会是以个体性的目的、利益为基础的,社会成员之间合作的主要纽带是契约、交易和计算关系,这些关系的制约通常依据正式法律;而社区则是以认同的意愿、价值观念为基础的,血缘、邻里和朋友关系是社区成员之间合作的主要纽带,对其成员行为的控制通常依据传统、习惯或乡规民约。

然而,随着西方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区的原有特点发生了变化。社区概念的本来意义也发生了变化。我国的现代社区建设受到人们的重视是近十几年的事。但并不意味着在这之前中国没有社区性的组织和活动,其实,中国传统的社区性组织和活动,由于50年代初以来的不断革新,已经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现代社区形态。

新中国成立后的较长时期内,中央和省市级政府采取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在这个体制下逐渐发展健全了由市、区。街道、居委会组成的城市行政管理系统,人们称之为“两级政府、一级管理”。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讲话”发表后,我国沿海地区大城市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快步走向深入,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市基层行政管理系统,与新形势下城市社会管理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被首先提了出来。上海是我国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十分严重的城市,大中型企业集中,以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纺织业为主。因此,越是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所面临的困难就越多,不仅涉及经济领域和行政领域,还涉及到就业、教育、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大规模市政建设带来的城区管理任务也日益加重。

1998年,我国开始实施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脱困的计划,这个计划使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但随之出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下岗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许多人的关系归属到了他们所居住的社区,社区因此成为就业、社会稳定等问题比较突出的地方。

另外,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中型企业“政企不分”的问题,在职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有反映。比如职工及其直系亲属的房子、医疗保险、养老直至亡故的追悼会都是企业管理的,一定级别的干部还有与其职位相应的车子和津贴,甚至个人的婚姻都要被过问等问题。我把此类单位的统管叫做“单位包干制”。这种“单位包干制”使企业职工在社会生活方式上很少与传统社区联系。以我个人为例,当我有了工作单位以后,我的衣食住行和医疗保险等都要靠单位来解决,在凭票供应时期更是如此,直到今天还有一部分是靠所属单位的。我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碰到问题,只需与“管”我的单位联系就能得到解决。我想长期在“单位包干制”工作的职工多少也都养成了“依赖”的习惯。事实上,这种管理会随着我国企业越来越从属于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越来越与企业分开而日趋减少,许多以前由单位经管的事将逐步移交给“社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任务将变得非常艰巨。

社区逐渐承担起解决居民各种困难的任务,这是从“单位包干制”到“社区服务制”的转移,包含了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涉及的人来说,可谓是革命性的,因为他们失去的优惠和待遇几乎涵盖了他们的全部日常社会生活。

从行政工作角度来看,过去的行政部门有条块分,而市民生活上的问题主要是由单位的相关部门解决的。现在情况不同了,过去“条”上的许多职能转到了“块”上,因而市民的许多问题要由社区来处理。这个转移增加了当前社区工作的困难性和复杂性,因此也突出了社区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在与徐汇区天平街道和宝山区松南镇一些基层干部座谈时,了解到当前社区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社区的责任在无限地扩大,而社区的权利却不明确。事实上,无论是领导社区工作的人,还是社区的具体管理人员,他们对社区与街道管理上的区别还都不太清楚,这样,就出现了“社区是个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使得社区干部的管理工作日趋繁重,困难越来越多。所以,他们迫切需要一套相应的解决办法。

现在的社区服务制,实际是要社区来解决居民日常生活中提出的问题。但社区的实际能力有多少呢?根据社区目前的综合实力,我觉得社区服务制的首要任务是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进而组织广大社区居民学习并参与社区生活的自理。社区生活自理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居民自己来协调和管理他们在社区里的各种关系,从而在社区内创建一个适应于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贴近居民具体生活和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服务系统。简单地说,这种社区服务制首先要培养和提高社区居民既服务于自己,又服务于社区的意识和能力。它的完善过程将是社区居民一起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尊老护幼、知礼立德的高尚精神文明的过程,也是共同营造一个和睦成风、安居乐业、其乐融融的美好生活环境的过程。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可能是长期的,而且还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阻力,因为实现这个过程不是几个人、几个家庭的努力能完成的,要靠许多社区甚至全社会自觉地投身于这个过程中。因此,这就需要大多数人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上发生一个大变化。这是时代向我们提出的课题,它是一个挑战,也是社会再向前发展一步进入现代化的机遇。

关于加强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的几点思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