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疫情当前,广大学子求知之心难免受到影响。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莘莘学子来说更是一次定心学习的挑战,但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请同学们鼓舞士气,在征服高考的道路上披荆斩棘,长风破浪!为了助力同学们备战高考,老师们群策群力,为大家精选了语文高考模拟试题,并附上精讲点拨。试题内容反映高考“立德树人”等思想指向,并且部分作文题目贴近抗击肺炎的热点。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为同学们假期自学启迪思维、指明方向。
202_年疫情高考模拟定心卷(九)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9分)
①工匠精神的精髓在于专注、精益求精。当今,美术教育及创作领域当今也非常需要“工匠精神”,需要这种认真、专注、严谨的态度,它是提升美术创作品质、创作更多时代精品的重要保证。
②高校美术专业学生,是美术事业的新生力量。在信息爆炸、新潮艺术观念涌动的今天,高校美术专业有些学生缺乏专注、钻研的精神与态度:一些人更乐于追求快餐式的作品,甚至有时会鄙夷这种传统的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有的学生认识不到基本功的重要性,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所谓的“现代艺术”。故而,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艺术创作环境受到多重影响的情况下,在美术教育和创作领域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③强化工匠精神,对培养学生的专注度、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激发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热情都有很好的帮助。工匠精神的培养,首先,应当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优化课程配置,加重基础课程的比重,同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研习,双管齐下,提高艺术技能和艺术修养;对新入学学生尤其应该夯实基础训练,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严格考核,提高学生的审美与造型能力。其次,还应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整合教师资源,增加个别辅导,重视口传心授、言传身教,从而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领悟力,激发其创造力。
④与美术教育一样,美术创作领域同样需要融入“工匠精神”。美术创作领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更呈现在美术创作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⑤当下,部分美术作品缺乏文化内涵,更像是缺少灵魂的“复制品”,作品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强的作品不多。一些创作者忘记了艺术创作应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初心,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首先考虑的不是艺术性,而是市场认不认可、接不接受,目标是快速成名,快速获益。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无疑是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缺乏艺术感染力的,不仅对艺术资源造成浪费,也不利于社会正能量、优秀文化的传播。
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创作者应不断提高手头功夫,而不是离开绘画基础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捷径”。其次,创作者应有坚持本心进行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的审美价值,去除浮躁心态,拒绝畸形市场的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都认真对待,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地完成每一幅创作,而不是一味迎合部分市场的需求。
⑦无论是美术教育还是美术创作,都应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美术工作者们应当有时代的担当,培养时代新生力量,勤于创作具有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的美术作品,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节选自曾传兴《注重“工匠精神”培养》,《人民日报》202_年11月18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高校美术专业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表现可概括为两方面,即鄙夷传统价值观和精神追求,追求快餐式作品;轻视基础,急功近利。
B.培养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有两个:一是将其融入课程设置以及基本功的锤炼;二是对新生夯实基础训练,严格考核基础课程。
C.美术创作与教育领域工匠精神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绘画技能的继承发展方面,后者侧重于作品所渗透的创造力和求真精神中。
D.培育美术创作领域工匠精神需要创作者从两方面着手:即提高手头功夫;保持艺术创作的定力,坚守艺术审美价值,拒绝畸形市场诱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在第①段就提出了当今美术教育领域非常需要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一论点。
B.文章将事实论证与道理论证结合起来,既列举了当今美术教育与创作中背离工匠精神的种种现象,也指出了解决的方法。
C.第②段列举事实,阐述高校美术专业一些学生忽视工匠精神的原因,其中信息爆炸、新潮术观是外因。
D.文章的论证部分采用了并列式结构,从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领域分别阐述培养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和具体有效的途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汲取传统工匠师徒传承的长处,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美术基本功,但不利于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B.美术创作者缺少工匠精神,其作品往往缺乏文化内涵和灵魂,形式趋于世俗化、商业化、数码化,艺术性和感染力都不强。
C.美术创作者应该提高技能,抵制市场诱惑,在创作主题、造型、色彩、画面布局等方面一丝不苟,方能创造出精品。
D.美术工作者要秉承“工匠精神”,有时代担当,努力培养新生力量,勤于创作时代精品,从而推动美术事业和社会的发展进步。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87年,广东台山海域发现一条满载货物的古代沉船。这艘沉船被命名为“南海
I号”。此后30多年,针对这条宋代沉船的考古工作一直持续。截至202_年3月,水下考古人员从沉船上陆续发掘出超过14万件各类文物。
“南海I号”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类型;它是目前发现的年代较早的“福船”,实物,其船体结构和建造手段为研究南宋时期的造船技术提供了珍贵资料。从“南海I号”的船体结构和船中瓷器情况来看,该船极可能是从泉州港始发,目的地有可能是东南亚、南亚、西亚,甚至东非沿海这些地区,而对沉船上那些具有域外风格金器的产地研究或许能为解开这一谜团提供重要线索。
“南海I号”沉船由于受到海洋生户、非法盗捞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采用原址保护的方式并不适宜;沉船海域几乎为零的能见度和复杂海况又使得以水下考古方式进行的原地发掘无法科学实施。面对这一难题,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创造性地扩“整体打捞”的方案,把沉船、船载文物以及沉船周围的泥沙按照原状固定在特定的钢结构箱体内,将分散、易碎的文物一体化、一次性吊浮起运,并迁移到可人为控制的新环境中,进行后期室内发掘和异地保护。“南海I号”,沉船整体打捞和迁移式保护是我国海洋打捞和水下考古技术相结合的一次重大创新性实践,在水下考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摘编自魏峻《一艘自南宋船——开启中国水下考古新航程》)
材料二:
随着世界航海事业的飞速发展,水下的文化遗产开始得到不断的开发,同时也受到严重的破坏。对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应根据国法则和条例,出台相关的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法律条文,并制定相关的规范政策。因此,世界上9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参与制定,并于202_年11月2日通过了《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
《公约》强调的基本原则有:
(一)“为全人类利益。水下文化遗产属于全人类,各个国家都要对其进行保护。
(二)原址保护。鼓励人们以负责的和非闯入的方式进入仍在水下的文化遗产,以对其进行考察或建立档案资料,人们的这些活动不应该妨碍对于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在允许或进行任何开发水下文化遗产的活动之前,就地保护应作为首选。
(三)不应该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以交易和投机为目的的商业开发。
(四)合作共享。在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方面相互合作帮助,有可能的话,也应在对这种遗产的调查、挖掘、记录、保存、研究和展出等方面开展协作。
(摘编自万晓晨《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国际法原则的应用探析》)
材料三:
1985年初,英国人米歇尔·哈彻在南中国海域打捞了一艘我国古代沉船“泰兴号”,船上满载康熙年间的青花瓷器。出于“物以稀为贵”的想法,哈彻砸碎了其中60
多万件,将剩下的交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拍卖行。那次专场拍卖,共计出现15万件瓷器、125块金锭。国家文物局得到中国瓷器将被拍卖的消息时,曾经试图阻止,惜未成功。于是,文物局委派专家携3万美元赶赴荷兰进行回购。但高出起拍价十倍的成交价让我们在拍卖之时根本无力举牌,最终黯然归国。随后“发展水下考古研究”的建议提交给了国家文物局。1987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从事水下考古研究的专业机构——中国历史博物馆考古部水下考古学研究室,之后培养了第一批水下考古队员,为我国的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孙行之《中国水下考古25年》)
4.根据《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确立的基本原则,对下列事例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为避免外在因素的影响,“南海I号”沉船被迁移到新环境中保护和研究,这并没有违背“原址保护”原则。
B.英国人哈彻打捞古“泰兴号”沉船的瓷器,大量破坏并对剩余瓷器委托拍卖,这不符合“为全人类利益”的原则。
C.某影像公司拍摄水下遗址,制成纪录片发行出售并获利,按照禁止商业开发的原则,这种行为应当一律制止。
D.美、英、法、加签署《皇家游轮泰坦尼克号沉船协定》,共同保护沉船纪念地,这是“合作共享”原则的体现。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30多年前中国水下考古专家就对“南海I号”提出“整体打捞”的方案,并一直持续进行这项工作,最终成功。
B.面对水下的文化遗产不断受到破坏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集许多国家制定了公约,中国也参与其中。
C.“泰兴号”被盗捞,文物被毁坏、拍卖;文物局阻止拍卖未果,回购失败。这促使水下考古研究提上日程。
D.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起步较晚,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很多,而没有自己的水下考古队员是原因之一。
6.“南海I号”的成功打捞和发掘研究有何意义?请根据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小题,15分)
阅读下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淑英和淑华在觉民的房里读英文,陈先生在旁边听婷们自己诵读。淑英在诵读的时候忽然听见她父亲克明的鞋底声,克明从窗下走过往外面去了,她心里陡然一惊,略略停了一下,又继续读下去。但是克明的脚步声又渐渐地近了,显然他走到中途又转身回来。她一面读书一面听那鞋底声,声音愈来愈近,克明的脚似乎踏上了石阶,她吃惊地抬头看门外。
他就站在门口,板起脸向淑英吩咐道:“二女,你跟我去,我有话说。”淑英害怕地答应了一声,立刻拿起书跟着克明走出房去。克明引着淑英往他的书房走去,一路上他不说一句话,这沉闷的等待使淑英心里非常难过,但是她没有勇气来打破沉默,低着头在阴暗的灯光下慢慢地移动脚步,心里盘算应对的言语。
克明在写字台前面那把有椅垫的藤椅上坐下,淑英就站在写字台旁边。克明忽然正言厉色地责斥道:“我说过不准你读英文,你居然不听我的话,你年纪也不小了,还不学点规矩,现在虽说不比从前,然而男女究竟有别,你老人公.平日很称羡我们高家的家风,如果他知道你天天跟年轻男人在一起读什么英文,他就会看轻我,说我没有家教,说你失了大家闺范,我万不能丢这个脸,从明天起如果再去,我就不要你做我的女儿。“
“陈先生教我读书,这也是寻常的事情,还有三妹在一起“
“淑英气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克明不等淑英说完话,忽然把手在桌上一拍,恼怒地喝道:“我问你究竟听不听我的话?”
随后高声吩咐仆从道:“去把大少爷立刻请来。
觉新走进克明的书房,恭敬地站在克明的面前。克明微微点一点头,正言厉色地说:“我嘱咐你,我不准二女再跟陈先生读英文。你去说一声,请他以后不要理二女,他的束修我按月照数送给他。”觉新恭敬地应了一声:“是”。“大哥,你不要去对陈先生说,人家也要面子。”淑英忽然抬起头呜咽地央求道。
“你还要袒护他。你连我也反对起来了。”克明气得脸色大变,喘吁吁地指着淑英骂道。
“大哥……“淑英忽然哭着唤道,也不说什么便掉转身子急急地走出房去了。
克明又对觉新说道:“二女下定的日期我已经看好了,冬月初十,是个好日子,陈家要明年春天接人,我也答应了。“
觉新回到自己的房间,发现众人还在那里等他,他们恳切地问起淑英的消息,觉新把他所知道的一切完全告诉了他们。
“那么我们应该动手了,就用觉慧离家的办法。“觉民果断地说。“是的,再不能迟疑了。”琴会意地点头答道。
两天后,琴便邀淑英到她的家里去玩。琴把他们制定的计划详细地对淑英说了。这份离家计划把潜伏在淑英心里的阴云完全驱散了,给她种植了一个坚强的信念。
回到家后,已经晚上九点多了,淑英走进克明的书房,给克明请了一个安。克明埋着头正在读《春秋左传》,他抬起脸瞪了她一眼,冷冷地责斥道:“你去看看现在几点钟了?你记不记得你将来要做陈家的媳妇?陈家是最讲究规矩的,你应当小心,下次你出门去再这样晚回来,我就吩咐你妈,不给你进屋,听见没有?”淑英并不分辩,只是静静地听着,她走出房门抬起头来,两眼充满了泪水,她再也控制不住,就让泪珠一颗接连一颗地流下她的脸颊,她并没有悲哀,她有的只是气愤。
“二哥,我再住不下去了,我一天也住不下去了。”淑英走进觉民的房间。
“我想好了,后天早晨就安排你走。”觉民说道。
淑英沉吟一下,过后毅然答道:“后天早晨,我记得。”她抬起头勇敢地望着觉民微微一笑。她的眼睛里还有泪珠在发亮。
第二年的春天终于来了,大地渐渐地变了颜色。春天带来的是生命,是欢乐,是花香,是鸟鸣,是温暖,是新绿,以及别的许多许多的东西。
一天午后,琴在家里接到淑英从上海寄来的信:……春天又来了。可是只有在这一个春天我才真正觉得快乐,我现在是自由的了,连眼前的景物也变了一种样子,我想起从前的一切仿佛在做梦一般,姐姐,我真高兴,我想告诉你:春天是我们的……读完信,抬起头来,两手托着腮痴痴地望着窗外,窗外一片阳光,一群蜜蜂在盛开的桃花周围飞舞,一阵风轻轻吹过,几片花瓣随着风飘落下来,一只小鸟从树枝上飞走了。鸟在飞,花在飞,蜜蜂在飞,琴的思想也跟着飞起来,这思想飞得远远的,飞到了上海,飞到了淑英的身边。“春天是我们的。”琴亲切地低声念着,她忽然微微地笑了。
(有删改)
注:①老人公,川渝一带的方言,指女性的公公。②下定:旧式婚姻定婚时男方给女方聘礼。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反复提到“鞋底声“这一细节,营造了紧张的氛围,表现了淑英对克明的畏惧,又透露出克明对淑英的不满。
B.小说表现了淑英由害怕、气愤到坚定、欣喜的情感变化,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位少女与封建家庭决裂时的心路历程。
C.克明严厉斥责淑英,根本原因是淑英不听自己劝阻,执意跟陈先生读英文,致使人们对淑英说三道四,有辱高家的家风。
D.小说结尾处运用蜜蜂、花瓣、小鸟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自由欢快的春景图,烘托人物心情,深化了文章主旨。
8.本文是长篇小说《春》的节选,请结合文本分析“春“的多重含义。(6分)
9.小说没有交代淑英逃离家庭的具体过程,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大历、贞元之间,文字多尚古学,效杨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元和初,召为国子博士,迁都官员外郎。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乃贬为潮州刺史。上欲复用愈,故先语及,观宰臣之奏对。而皇甫镈恶愈狷直,恐其复用,率先对曰:“愈终大狂疏,且可量移一郡。“乃授袁州刺史。袁州之俗,男女隶于人者,逾约则没入出钱之家。愈至,设法赎其所没男女,归其父母。仍削其俗法,不许隶人。十五年,征为国子祭酒,转兵部侍郎。会镇州杀田弘正,立王廷凑,令愈往镇州宣谕。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改吏部侍郎。转京兆尹,兼御史大夫。长庆四年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旧唐书•韩愈传》)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称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元佑五年,朝散郎王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民既悦服,则出令曰:“愿新公庙者,听!“民欢趋之,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B.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C.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D.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即奏疏,是臣子向皇帝陈述意见的文书,内容多涉及议礼论学、陈述政要兵事、进谏、弹劾等。
B.祭酒,古代飨宴时祭神的长者,后用于官名。“国子祭酒”是主管匡子学或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
C.礼部,古代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学校、科举、外交等事。
D.邦,原指古代诸侯的封国,后也泛指地方。文中“邦”与“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中的“邦”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愈勤奋好学,树立远大抱负。他跟从当时文坛名士学习,锐意进取,怀有凭借文学振兴一代文风的志向。
B.韩愈忠贞耿直,直言劝谏皇帝。他上书反对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又因谗言被贬到更远的袁州任刺史。
C.韩愈体恤百姓,推出利民举措。他设法赎回被奴役之人,使其回到父母身边,并除去俗法,百姓深受其益。
D.韩愈推行文教,深得民心。他死后被潮州百姓奉为神明,朝散郎王涤顺势而为引导百姓,建成新的韩公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既至,集军民,谕以逆顺,辞情切至,廷凑畏重之。
(2)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新秋雨后
齐己
夜雨洗河汉,诗怀觉有灵。
篱声新蟋蟀,草影老蜻蜓①。
静引闲机发,凉吹远思醒。
逍遥向谁说,时注漆园经②。
(注)①蟋蟀:多栖息于草丛间,一般在8月开始鸣叫。蜻蜓活动的季节主要在夏天。②漆园:庄子称为漆园吏,故后世多以漆园指代庄子。
14.下列对这茁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秋时节,雨后的天空如洗过一般,如此景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和诗意。
B.雨后静谧的环境引发诗人的闲趣,凉风又让诗人从悠远之思中回过神来。
C.诗人虽然感到逍遥却无人理解,于是用为《庄子》作注来排遣这种落寞。
D.本诗写最抒怀结合,协警见出诗人的才情诗思,抒怀则可见其人生态度。
15.颔联中“新”“老”二字准确细腻。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代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宁愿冻死以换取天下劳苦大众的温暖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表示蜀地与秦地之间少有往来的情形;用“________”进一步表明蜀地与秦地之间没有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3)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
近日在成都举办的一场非遗节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另一种表达方式:中国漆与湘西竹编工艺___出的竹编包兼具漆制的耐久和竹艺的美观,在年轻人中颇为抢手;川剧小镇里的巴蜀乡音,经过说唱风的改编在街巷里响起,新鲜中_______亲切……创新,让古老非遗呈现“逆生长”的模样。
创新的源泉,来自非遗自身的生存基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它不是文物,而是生活。它需要全面地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活“在人们的衣食住行里,如春风化雨。(),催促着创新的发生。
创新没有标准答案。勇于尝试,有所突破,都值得肯定。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比如一幅古画,经过数字编码可以转化成_______的动态短片;传统纸雕制作成3D模型“百鸟朝凤“,再经由VR技术“飞“入移动端,指尖轻触,______形成鸟类互动的科普游戏,一种非遗,衍生出很多种存在形式。
17.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混搭
透露着
栩栩如生
就
B.混搭
表露出
惟妙惟肖
才
C.编制
表露出
惟妙惟肖
就
D.编制
透露着
栩栩如生
才
18.下面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秉承传统、不失其本是其生存的基础
B.它以秉承传统、不失其本为生存基础
C.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适应着它的需求
D.它适应着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的需求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以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B.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通过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现了跨界融合。
C.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用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D.有些非遗产品,突破原有物质形态,以AR、VR、沉浸感官等数字化为手段,与设计、时尚、音乐等行业实施了跨界融合。
20.下面是一封邀请函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尊敬的王好古教授:
我们研究会寻思于202_年9月21日在省城茂源大酒店搞个民间文学理论报告会。想让您就民间文学的现状与发展聊聊高见。敬请抽空出席。
顺祝健康!
云南省民间文学研究会
邀请人:李民生
202_年8月27日
21.下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名称演变图示,请结合相关历史知识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节制是态度,是为人处事方式,更是智慧,有人说,若要有所成就,就要懂得节制。对藏在灵魂中的野马来说,须有一条绳,你只有将它套在马的身上,马才会听你指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1.A(B.中国近代改良者理论上不一定明白不能复制外来文明,他们以西方文明为圭臬。C.“靠文明的自我创新而不是复现”错误。D.“引领其他文明按照这种模式建构和发展”错)
2.C(“现今主导文明已不益于人类发展”错)
3.C(“罗素已经预见到”错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C(因果关系不存在)
5.C(“将会在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竞争中取胜”错,无法从原文看出)
6.①国家重视、扶持,顶层筹划,实施国家重大专项工程。②突破关键技术,不断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兼容,应用领域广泛。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C(“日趋妥协的原因主要是来自父母的压力”错,主要是来自“爷爷”为代表的封建专制势力)
8.①觉新是旧家庭中为家庭不惜牺牲自己梦想和幸福的有责任心的善良又软弱的大哥形象。②觉民是既同情大哥又理解兄弟,内心有矛盾而又态度温和的青年学生形象。③觉慧渴望幸福生活,敢于反对旧家庭束缚,是坚定勇敢的青年革命者形象。(每条2分)
9.①人物形象塑造真实可感,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如觉新既勇敢担起家庭重担又害怕祖父,有胆小懦弱的一面。
②时代环境、日常生活描绘真实可信,再现了封建大家庭中受过教育又身份地位不同的青年人的生活情境。
③从情节发展的真实性来看,在新旧时代剧烈变迁的背景下,年轻人自然会呈现或激进、或保守、或徘徊的不同样态。
④作者传达出对旧时代青年的真实感受,既预示了封建大家庭必将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又讴歌了青年们的觉醒和反抗。
(每条2分,任选三条作答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B(侂胄不听,用兵之意益急。
壁方与共政,或劝其速去,毋与侂胄分祸,壁曰:“嘻,国病矣,我去谁适谋此?”)
11.D(“群经百氏都是科举时代儒生应试考查的内容”错)
12.C(“无辜被贬”不准确;“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将他贬到抚州”错)
13.(1)当时韩侂胄把持国政,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有的大臣因为提出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获罪被贬,(“专”“恢复”“用师”“
方锐”“
忤”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现在的情势还没有安定成功,也可以权且变通前去议和。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权宜”“苟”“
执一”各1分,句子大意1分。)
【参考译文】
李壁字季章。父亲李焘,主修国史。李壁年轻时聪颖过人,每天诵读一万多字,写的文章精当广博。孝宗曾问李焘:“您的各个儿子中,谁可任用?”李焘回答说李壁可用。凭借父亲的职位从政做官。后来考中进士。被皇帝召试后,李壁担任正字之职。宁宗即位后,李壁改任著作佐郎。当时韩侂胄专权,建议收复失地,出兵的想法正急切。有的大臣因为提出阻止发兵的意见违逆了韩侂胄获罪被贬。李壁说:“进攻的关键,应该是慎重发兵并一定要达到目的,不要轻率出兵而随便停止。”韩侂胄心中不悦。李壁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能挽回(出兵的局面),就上奏说:“自从秦桧首先提倡和议使得父兄百世的仇恨不再从臣子口中说出,臣认为应该立即贬斥秦桧,向天下表明报仇雪耻的志向,这样一来,君臣上下奋发振作,从凶残暴虐的敌人手中拯救出离散的人民,洗去祖宗的长久怨愤。在今天提出并去施行这些,不难啊。”奏疏交上去,秦桧被判罪追削王爵。议论的人认为李壁的话虽然公道,只不过是用来迎合韩侂胄用兵的私意而已。金国派使臣来,暗中表示想议和的意愿。丘崈把这件事报告朝廷,李壁送给丘崈一封信,让他派侍役送信给金兵元帅讲和。金兵元帅回信称用兵的主要谋划者是韩侂胄,韩侂胄大怒,不再考虑议和。李壁说:“现在的情势还没有安定成功,也可以权且变通前去议和。如果对国家有利,本来也难以始终采取一个策略。”韩侂胄不听,出兵的想法更加急切。李壁正和韩侂胄共同执掌朝政,有人劝李壁赶快离开,不要和韩侂胄一起分担祸患,李壁说:“唉,国家困乏了,我离开了谁适合谋划这些?”后来因为兵败韩侂胄被诛杀,御史叶时认为李壁反复无常变化多端,李壁被降官三级,贬居抚州。过了四年,又被授任遂宁府知府,还没有到任,而溃散兵卒张福进入益昌,杀害朝廷命官,到达遂宁,李壁发布文书谕示他们,张福等人读檄文流下眼泪,约定解甲投降。恰好官军来到向贼兵挑战,贼兵愤怒,把全城都烧了,看着府衙说:“李公很快要来居住,这里不要烧毁。”李壁快马传信给大将张威,叫他调集士兵来会战。张威夜间派人敲门,告诉他说:“贼兵城垒坚固无法攻破,将要挑选敢死队,用云梯登城,用火攻城。”李壁说:“真是这样,必然大量损失士卒,为什么不先断绝贼兵汲水的通路和运粮的道路,让他们得不到食物,他们就会自动被擒了。”把长期围困的方法教给他,张威使用了他的计谋,贼兵于是被平定。李壁于嘉定十五年六月去世,谥号文懿。李壁爱好学习,如饥似渴,各家经典全都搜集,没有遗漏,对典章制度尤其进行广泛研习。他写的文章俊逸不凡,著作有《雁湖集》
一百卷,《涓尘录》三卷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C(梅花不是不愿委身于东风”“希望有人引荐”错)
15.①梅树长在野桥旁,无人管领,任随明月做它的的主人;(2分)长在寒谷中,只要有根在,到了春天依然会抽枝吐蕊。(2分)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远离尘嚣、自由自在、清高疏放、执着坚贞、百折不回品性的由衷赞美。(2分)
(三)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6.(1)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2)
奔车朽索
岂可忽乎
(3)
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C(感同身受:内心感激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为代人向对方致谢。沁人心腑: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打动人心,给人以清新、舒畅的感觉。心悦诚服:指愉快地接受某种观点、事实等,诚心诚意地信服或服从。心驰神往:形容心神向往或思慕之极。萌发:比喻事物发生。焕发:光彩四射或者振作。引领:引导、带领。指引:指点、引导。)
18.A(原文有两处问题,一是语序不当,应当是“不仅体现了……而且展现了……”;或者“不仅是……的体现,而且是……的展现”;二是搭配不当,“蜕变古老中国智慧精髓”错误,应为“转化古老中国智慧精髓”)
19.B(从前文看,承接“文学经典”,从后文看,强调的重点是“真善美”,综合分析故选B)
20.①那么儿童看3D电影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②年龄偏小的儿童(本身视力有问题的患儿)最好不要去看3D电影
③3D电影对儿童弊大于利
21.关键信息:①202_年6月14日;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揭晓;③王中林成为首位获奖的华人科学家;④评委会对他的研究成果予以充分肯定。(5分。语句通顺可得1分,超字扣1分,每写出一点得1分)
四、写作
22.建议按照高考评分标准,以44分为基准分评阅!
【材料解读】材料由四则事例构成,第一则引用张爱玲的名言,指出出名早的好处,鼓励青年人要趁早出名;第二则写战斗英雄张国富隐姓埋名,“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只为实现自身价值,奉献社会而不求出名;第三则写华为崛起(出名)后被美国打压,但因为其自身强大,所以无惧崛起(出名)带来的阻碍;第四则写一位15岁的女孩为出名当“网红”,受网友处煎离家出走,这实则是想出名却未考虑自身实力造成的后果。四则事例共同指向对“成名”的看法,立意时,考生可以单独结合某一事例,比如围绕事例①写出名要趁早,围绕事例②写出名不该成为青年人的追求,青年人在奋斗、生活中只要能实现自身价值就足矣;也可以综合各则事例,写过早成名并非一定是好事,青年人要先有强大的实力,才能安然享受成名的好处,并无惧成名后的压力。最后,作文题干部分要求考生为《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话题”栏目撰稿,考生在行文时要体现出青年的对象意识。
【正确立意】①出名要趁早;②实现价值,何须邀名;③花香方可引蝶来;
④名不可强求,水到则渠成;⑤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等等。
【偏题立意】①英雄不当被埋没(只针对事例②,未结合“成名观”立意);
②拒绝网络暴力(针对事例④,把视线集中在“网友”的做法上,偏离主题)。
【佳作展台】
实至而名归,可以无忧矣
《菜根谭》中有言:“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瞪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此言得之。(名言引用式开头,凸显文采)潜伏的鸟,一直在积蓄力量,观察风向,待时机到时便会一飞冲天;而过早绽放的花朵,常因底蕴不够难以耐寒,洞谢之速也属正常。人之成名也是如此,在实力不足时过早成名,恰如先开之花,有早调之虑,只有先默默提升自己,当实力足够时,自会声名鹊起。彼时实至名归,方可无忧。(借警喻点题)
于很多青年而言,有谁不想年少成名,织就锦绣人生?他们是张爱玲“出名要趁早”的忠实拥歪,心心念念的是甘罗十二岁宫拜上卿,莫扎特四五岁时作曲……殊不知,甘罗的祖父甘茂原本就是秦国的左丞相,甘罗自小耳湍目染,才华早有积累,而莫扎特更是出生于音乐世家,家学渊源深厚。他们成名虽早,但才华早已远超同倍。铺就他们辉煌名声的并不是年龄,而是他们自身所具有的实力!“出名要趁早”后面还应该有一句——让自己拥有过人的实力要更早!(事例论证,反驳“出名要趁早”之说,并提出自己的“成名观”)
没有实力却妄图成名,很容易让人心怀侥幸,妄想通过走各种捷径来达到目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种所谓“网络红人”层出不穷。有些年轻人以为自己熟音互联网成功之道,或在谈话节目中打着还原真实的幌子来曲解历史制造嗦头,或在网络直播中卖乖扮丑哗众取宠吸引眼球,他们本没有相应的实力,却因互联网的风气一时飞在天上,而当风停下时,就是他们从高处跌落之时。最终,这些人无一例外,都成为互联网一时喧翼的背景,再难引起关注。(反面论证,指出实力之于“成名”的重要意义)通过取巧之法固然可以获取短暂的名声,但当你的实力不足以支撑你的名声时,你飞得越高,跌得就会越惨!
村上春树30岁才开始写作;陈忠实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才凭借《白鹿原》获得成功;演员黄渤32岁才因为《疯狂的石头》一举成名……他们的成名都不算早,但在成名之前,他们已经经历了各种风霜洗礼,经过了能力的锤炼,他们的成名不是那偶然间划破天际的流星,而是多年积累,一朝喷薄的自然绽放,如此得来的名声才真正是自己的,是长远的!(点例铺排式论证,正面论证成名需要的是实力,而非趁早)
比起年少成名者,大器晚成者之所以更能给人带来震撼,就在于此!
年少成名需要一定的天赋和运气,这些是我们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而大器晚成者,每一个都是脚踏实地,历经磨炼,最终才脱颖而出的。前者若无实力支撑,则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而后者实至名归,确是无忧矣。(点题,首尾呼应)
【名师点评】文章开篇以名言引入、借警喻点题,恰切形象又富于文采;主体部分先以甘罗、莫扎特的事例反驳“出名要趁早”之说,接着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自己认可的“成名观”进行论证,将没有实力的“成名”和有实力的“成名”进行对比,指出“成名”中实力的重要性;结尾通过对比年少成名者与大器晚成者,再次点题,并呼应开头,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