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钟志农教授讲座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有感
202_年4月12日,我作为XX二中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在甘肃省教科所主办,金昌市金川公司承办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上有幸聆听了钟志农教授做的题为《教育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学术报告。这场生动精彩的报告,犹如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受益匪浅。作为家长、老师的我,真的是感触颇深,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让孩子和每个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保证每个关键期顺利地发展,不出问题,真的不容易。
钟教授告诉我们,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艺术。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帮助犯了错误的孩子,是大有学问的。特别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细致分析,正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针对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让其在批评教育中明白事理,辨明是非,增加知识。尽管每个学生都有千差万别,但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有待开发。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对于学生的“闪光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表扬,积极的保护好他们不成熟的自尊心,并巧妙的利用他们宝贵的自尊心,以激发每个学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钟教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五个基本理念”的学习中明确指出了人在各个发展阶段关键期如:
期别 / 年龄 / 心理危机 / 发展顺利 / 发展障碍 / 0-1
/信任-不信任/ 有安全感/ 交往焦虑
/ 1-3
/自主-不自主 /自控自信/ 胆小多疑
/ 3-6
/自信-不自信 /勇于表现/ 畏惧退缩
/ 6-青春期/进取-不进取 /有能力/ 失败无能
这一理论,能帮助我们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充分地体会、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个性发展特点,有效地利用好最佳的教育期,同时更注意保护好孩子的心灵。
感触最大的有两点,在这里提出与大家分享一下:
感触一: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态度来学校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钟老师在讲座中也提到了这一点。
钟老师说小学阶段的孩子应该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上进状态,始终是奋发向上的。就像毛主席提出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名次都是次要的,只要出去都是非常愿意学习,书店愿意去,活动都愿意参加。这样就是非常好的。孩子的天性都是想要往上走。他还生动地举例说:一年级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闪耀着好学的光芒。但三年级有的孩子开始眼神暗淡、玩世不恭,刀枪不入,不读书了。
是呀!我们教育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抱着好好学习的态度来学校的。怎样才能让他们成长为小学毕业时,还是始终保持旺盛的进取、上进状态,始终是奋发向上的状态。这是直得我们深入学习,不断努力的。
感触二:关于感觉统合不良 曾经听说过这个概念,但已经模糊。记得小时候有些小伙伴经常写错字。总会少笔画,错得莫名其妙。数学也是这样,粗心得很,家长老师不断批评指正无效,另外,现在带美术专业生,有的学生画画总是要把画板搬斜,甚至倒过来才 能画出他所要的线条,其实这就是感觉统合不良。但当初我虽然知道这一概念却没能像钟老师这样深入浅出的给予解释,提供长有效的矫正方法。经过这次辅导,我才对这一模糊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知道了感觉统合不良是因为感觉器官指向同一个目标,不能协调。这一问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游戏,来培养孩子的统合能力。
整个培训中值得回味、借鉴的地方还有很多。培训只是为我们开启一扇学习的大门,今后,我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认知习惯,不断完善自我人格,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业成功,最终成为一个乐人生、思进取、有担当、知进退、善感恩的人。
第二篇:听钟志农教授讲座后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讲座后有感
兴庆区五小:陈静
202_年3月22日——23日两天,我在银川唐徕回中西校区参加了为期两天的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培训,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培训,由钟志农教授为我们作培训。去年暑假在实验小学已经听到过一次钟教授的讲座,当时对他的“六六工程“特别感兴趣,很期待再次听到他生动的心理讲座,这回总算如愿,而且看到钟教授的培训计划,知道这一年都由他来为我们讲座,心里特别激动!这样的培训才是真正的系统培训,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地学习钟教授的心育方法,也可以更好地感受他的思想。
钟教授培训的题目是《教育必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第一天的讲座以0——12岁的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为主,第二天以青少年时期,也就是初中,高中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主进行讲解。我是一名小学老师,孩子也刚刚五岁,所以第一天的培训对我的触动非常大。
在开始时,钟教授引用了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观点:发展是分阶段的,发展又是连续的。在阐述这一观点时,他说:每个孩子今天呈现出的问题都是以前的问题的遗留。不能隔断发展路程,孤立地看一个阶段所呈现出的问题。每个孩子前一时期发展的顺利,将发挥良好的基础作用,有助于后期的发展;而前一时期发展受阻者,将给后期的发展设置障碍。我今年带的是一年级,对于这一点我是十分认同的。我更加意识到一年级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年我对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忽略,在后面的几年小学生活中,我的学生在这方面肯定是有欠缺的,而我再试图弥补,也是效果甚微的。所以,不管多辛苦,我都要把握住这 个最佳的教育和引导时期,让学生们朝着我预期的方向发展。六七岁的孩子可塑性还是很强的,在家里已经有了不好的习惯,现在也已有所暴露,那现在我找出了问题的跟源所在,通过和家长多交流,多关注这样的孩子,我想也是会有转变的。
中国有句俗语: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钟教授说在心理学上,应该是两周岁看大,六周岁看老。他说一个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否顺利发展,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1、一岁以内的安全感是否能得到满足
在孩子小的时候,母亲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尤其是孩子六个月到一岁时,这正是母子依恋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母亲要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母爱是不能替代的,母亲要善于听懂孩子的哭声,做出正确的反映,及时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有安全感,建立信任他人的心理状态。孩子长大后的性格发展才会顺利。
现代社会,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而大多数父母刚开始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所以我们现在的问题孩子越来越多,教育孩子没有回头路,这一点对即将为人父母,刚刚为人父母的人太重要了。回顾自己的育儿经历,我很庆幸自己一直坚持带孩子,任何时候尽可能多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大家都说女儿很爱笑,对照钟教授的讲座,我更加体验到了这样做的重要性,也会把这样的观点传递给身边的人。
2、一岁到三岁是孩子自主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
在这个阶段,正是孩子探究世界的时候,父母过度地干预,过度地保护,都会让孩子形成遇事胆小,退缩的性格。长期这样,在上小学后,孩子很可能会出现写作业磨蹭,家长或老师对孩子发出指令时孩子不能立即执行等等现象。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家长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要让孩子大胆地探索世界。
3、三到六岁要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这个阶段作为家长要特别留意孩子,不能太过任性,也不能没有自信。钟教授在这里举了一个软糖实验来说明,还告诉大家,有时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可以适时“延时满足“,这样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毅力,也更好地照顾孩子的情绪,呵护他的自信心。
我想如果更多地父母知道这些,那咱们的教育应该会轻松许多。钟教授认为,小学六年的核心是——进取心。他分析了一下,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刚进校时比较积极,活跃。时间一长,知道了规则,则变得呆滞,眼神无光,而到了五六年级,有的孩子不仅目无眼神,不与人交流,甚至目露凶光。我们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这个时候,大家都觉得是教育出现了问题,而真正的根源还在家庭教育,家长们都望子成龙,但却没有好的方法,看到别人怎么做,就一股脑跟风,别人学这个,他也学,盲目跟风,而不从孩子自身情况出发,去找最适合孩子的。本来孩子不适合学钢琴,偏要让孩子成为朗朗,让孩子提前遭受挫败感,这样的孩子怎么会良好地成长?
在小学六年的培养阶段,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注意做到以下方面:
低段:要让孩子能很快地适应小学生活。一年级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也是孩子感觉统合能力培养的最后敏感期。
一年级孩子如果有各种异常的行为,老师一定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对于个别提前入学的孩子,他的智力不会存在问题,但在人的社会化发展层面上无法逾 越,会存在着很多问题,如交流上的,坐不住等等。而这个时期恰是孩子对老师极为崇拜的时间,所以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也是矫正的最佳时期。
这里,我印象最深的是谈到孩子遇到作业困扰时,老师可以在每天布置作业时,估测一下时间,按中等水平需要多长时间来要求所有孩子完成。每天布置作业,设定一定的时间,每天记录孩子完成的时间,画出曲线图,孩子提前写完,进行奖励,每周换一个物品,坚持两个月,孩子写作业磨蹭的习惯会好很多,考试时也不会出现写不完的情况。当你要批评一个12岁以下的孩子时,必须要靠近当事人的身旁,目光注视,并有身体的接触,远处斥责是没有任何作用的。当孩子让你生气,你在批评他时,一定要坚定语气,降低声调,高声尖叫只会反映出你的不自信。
在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感统欠佳的孩子,如写字时上下,左右颠倒,写反,数学计算不过关,我们可以让家长配合多让孩子做一些体育锻炼,做一些小游戏:踢毽子,打弹弓,玩平衡木,跳舞,以此训练孩子的感统综合能力,帮助他克服学习上的一些障碍。
中段:小学中年级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期。这个时候一定要注意对孩子的思维进行训练,另一方面,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发展。
高段:小学高年级是孩子个性发展的关键期,是中小衔接的关键期,在教学方面更应关注孩子理解记忆,归类记忆,重组信息的能力培养。
其实在听的过程中,我也和以前遇到过的一些案例进行了比较,分析。有些问题以前只是遇到,并在努力解决,但苦于没有理论依据。这次听了钟志农教授的讲座,可以说让我的知识又更加丰富了,在遇到一些问题孩子时,我也更能心平气和了。对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每个阶段的重点,我也更加清晰了。另外,通过聆听钟教授的讲座,我也更好地知道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如何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孩子。
为期两天的讲座,需要慢慢品味,咀嚼,消化,运用。我买了一本钟教授推荐的书,希望在读他写的书中再一次与他对话,找到适合我的班主任心育工作方法。感谢银川市教育局为名班主任工作室搭建了这样好的学习的平台,我会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力求有所突破,更快更好地成长!
第三篇: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
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
4月12日,我有幸聆听了钟志农教授作的题为《教育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学术报告。《报告》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出现的不同问题,并以生动的实例,从不同个体入手剖析了问题出现的根源。报告的核心主题就是:教育不能总是在解决学生问题,而是必须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了解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做到施教有的放矢。
钟志农教授是我国著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浙江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级教师。他这场生动精彩的专题报告,既贯穿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穿插了丰富典型的教学实例,有很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连续两天的培训,我一点都没感到疲劳,反而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听后感受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即惑、清、悔。所谓惑,就是听了讲座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觉得很多方法,比如规定时间完成作业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长推荐过,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谓悔,就是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往教育孩子的方式感到惭愧。正如省教科所的领导所言,钟教授的讲座,不仅对我们教师有用,对年轻的父母更是有用。虽然自己是教师,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有许多失败之处,实践中常常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个性行为,边听边后悔。所谓清,就是听了钟教授的讲座后,对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理论认识上更加清晰了。比如:一直以来,总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但依据钟教授的观点,这个看法显然是片面的。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理念,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带来无限的益处,我们不会再不顾及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无端拔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等。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聆听了钟教授的报告后,对我有三个方面的深刻启示:
第一,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艺术。我们都知道,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帮助犯了错误的孩子,是大有学问的。特别对于一些具体问题,只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做细致的分析,准确了解儿童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对症下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让其明白事理,辨明是非,增加知识。尽管每个学生都千差万别,但老师应该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育好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潜能有待开发。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特别是对于孩子的“闪光点”,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及时表扬,积极的保护好他们不成熟的自尊心,并巧妙的利用他们宝贵的自尊心,以激发每个学生,培养其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要。现代的孩子们被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一些失误,社会、家庭对孩子不当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视。作为教师,应该努力成为孩子们的知心朋友,应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员。但是,事实上我们自己有时也很茫然,不知如何开导孩子,甚至自己也因为各方面的压力大,而没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孩子。所心,我们当班主任,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各方面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关心、爱护孩子,使孩子的身心能够全面、健康地发展。培养学生的优良的个性、良好的性格形成以及优秀的品质,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如果一位教师从早到晚都是忙于教学工作,乃至于抽不出一点时间,或者舍不得抽出一点时间来认真了解和分析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那么“以心为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话。第三,小学生心理辅导或班主任工作,第一重要的并非是技巧,而是理念。这个理念就是指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怎样看待他们各种心理问题的基本成因。理念不同,看法和判断就不同,采取的处理办法也不同,当然效果也就大相径庭了。听了钟教授的报告,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要善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其在接受批评教育的同时明白事理、辨明是非、增长知识;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平静轻声、和风细雨似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一定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决不可简单粗暴地斥责、打骂、体罚,做出“适得其反”、“事与愿违”的蠢事。
总之,听了钟教授的报告,一方面,自己觉得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要让每个孩子、每个学生人格健康成长,保证在每个关键期能顺利发展、不出问题,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有许多工作要做;另一方面,我对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掌握了更多的理论知识,储备了更多的方法技能。今后,我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努力成为自己孩子和学生的知心朋友,并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引领他们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同时,也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聆听到这样精彩的讲座。
第四篇:------钟志农老师讲座有感
心理辅导课活动实施要务
--------听心理健康专家钟志农老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薛家湾第六小学任燕飞
心理辅导活动课需要很强的针对性,需要很强的创造精神,需要有很鲜明的层次感(不同学段不同要求)和连续性(波浪式前进与螺旋式上升)。心理辅导活动课不能无病呻吟,不能邯郸学步,不能没有个性。
当前学生出现的种种问题,比如厌学、逃学、辍学、网瘾、早恋、甚至于跳楼自杀等极端行为,从表面来看,或许这是思想问题,也或许是品德问题,也或许是法制意识问题,而更主要的应该是心理上的问题。
从教以来,也的的确确见证了当前的学生当中,存在诸如上述的很多问题。存在问题,乃至于出现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都是一件坏事。但是在问题被处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的问题得到了妥善的处理,他们的成长之路大大往前迈了一步;有的同学的问题则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结果变本加厉,弄得自己没有了退路,钟志农先生的心理辅导课活动实施要务,更是让人感觉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从“心”抓起,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抓起,从“预防”和“发展”抓起。认认真真的参加并开展心理活动辅导课,切切实实的把握好学生的心理规律。辅导教师首先必须把握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本质。心理辅导活动课关注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是学生个体内在的心理感受。活动课不是德育课,焦点不是学生的社会化。当学生说出心中各种不同的想法时,辅导教师必须建立起多元的价值观,排除头脑中长期的德育化倾向,认识到正是这些不同的想法,才会激起学生的交流、体验、反思,促进学生的成长。因此,当课堂上出现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违背的观点时,可以通过价值澄清、观点选择、价值排序等技术进行引导,或课后进行个案处理,课堂上决不能斥责批评,那将破坏活动课课堂心理氛围。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会从现在的一点一滴的做起!
心理辅导课活动实施要务
-------听心理健康专家钟志农老师讲座有感
薛
家
湾
第六
小
学
任燕飞
第五篇:听彭教授讲座有感
听彭贤智教授讲座随笔
10月31日,河北省初中教师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彭贤智教授应邀到我校指导教育科研课题工作,并作了《爱的课堂文化构建的思考》的专题讲座。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很深。
世界经济一体化,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基础教育走向国际化。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可持续发展,由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到人的可持续发展,学生素质的发展。知识经济,教育国际化不单是指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外延形式的国际化,更是指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内涵发展的国际化,归根结底就是人才培养方式的国际化。
一个学生在学校7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待过的,哪怕待一分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价值取向。学生每天都在呼吸着“课堂文化的空气”,这个空气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对学生一生发生作用的可能并不是知识,而是价值观,包括在其影响下的思想。
我国十年课改,最大贡献就是文化影响力,带有深刻的文化诉求来的,这种文化诉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很标志性的话语,一提起课改,人们马上就联想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理念,是我国课堂文化的解放;二是学生素质的发展全面。
课改是一场文化启蒙运动,课改对基础教育界的思想影响无疑是一场大的地震。
课堂是教育最核心的地方。只有在这里恢复人的尊严,教育才能重新赢得尊严;只有在这里摆正价值取向,人的发展才能获得真实的突破。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的活动确实增加了不少,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好事,好于学生不动只听。但多数学生的行为是“被活动”,被老师预设的教案调动得团团转,尚未达到主动参与、主动发问、主动思维、主动解难、主动创新的境界。学生行为应体现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生命的体验,在体验中生成新的认知。师生互动使传统的教学相长理念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当代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场所。师生互动行为强调教师要走出“讲”的误区,让学生在“读、问、答、做、练、讲、结”的互动过程中,学会知识、夯实基础、增长能力。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思维互动,问答互动,情感互动,行为互动”等。
当书本知识不再压制师生的合理需求;当兴趣和自主性被解放出来;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人发展的核心价值;当每一个个体受到关怀,人就从不恰当的“工具”角色中解放出来。
作为一名教师,彭教授指出:应始终围绕如何在课堂上促进学生的成长这一生命主题,其核心价值是儿童主动发展教与学的互动过程: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发挥人的主体性为宗旨。把学生个性化发展放到突出地位,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尊重每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信任理解学生。
一个人的成长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文化濡染的过程,研究课堂教学,核心要研究课堂文化,不研究课堂文化,就抓不住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内涵,就只能在教学技术层面打转转,课堂教学就不会有深层次的变革。课堂是教育发生影响力的核心地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
如果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一些人文关怀与温情,评价更多的指向学生生命成长,那我们的评价一定会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它会引领我们的学生走向更高的目标。
构建爱的文化课堂,尽量给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知识的平台,让他们的智慧在深层次的思考和碰撞中升华。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直至争论。
通过教师的爱,培育学生的爱,在爱的互动中,师生感受到的是生命的鲜活、生命的灵动、生命的创造,真正成为我们追求的生命化课堂。
在语文教学中“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加深加厚自己的文化积淀,提高自己的文化与思想素养。语文教师在传授语言文字的同时,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并以适当的方式将其中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传递个当代中小学生。其实,语文的大部分篇目都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探索、挖掘。语文上课,最喜欢放开让学生辩论,因为“思维民主是创造力迸发的前提”。生命文化课堂是充分尊重、关爱学生的生命的课堂,是体现师生生命价值的课堂。1·课堂充满关爱、真诚。
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因此教学过程充满关爱、真诚,用“心”去上课,用爱和真诚感染自己的学生,真正关注学生,做到因材施教。2·课堂要求真务实。
教师在尊重教材知识的体系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内容的拓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学习指导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和接受水平,与教学内容相衔接。3·要创新教学过程。4·课堂充满生命活力。5·要有情感投入。
面对一个个富有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的教学有激情,富有感染力;对教材的理解深刻,能抓住教材中的情感来点燃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过程有人情味、有亲合力。6·课堂要体现核心理念。
循生命之道,彰显出生命文化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能体现出生命意识、生命关怀、生命责任、对生命的尊重,在课堂中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7·课堂教学要有效率。总之,听了彭教授的讲座,我受益颇多。以上就是我的几点感受。“勤读+勤写+勤思+勤行=完美教师”。今后,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努力实现这个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