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编辑:莲雾凝露 识别码:19-567177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9 03:17: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译文

岑公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

世代都有腾飞的巨龙,中台级别的就有三人。

至人发达自有先兆,举手高揖九州伯,却不愿意为臣。

无可奈何在天地直间,成为隐沦客。

大道贵在深得全真,飞龙有时也潜辉幽卧。

不妨趁此时探讨宇宙人生奥秘,观化神游在无垠的宇宙之中。

光武帝拥有天下以后,严子陵作为他的老朋友,不愿意为臣。

虽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阳的宫殿,也不愿意放弃巢由样的隐士身份。

我也曾经谢辞过明主,如今自称傲慢而穷困之臣。

登高而思万古,真想与仙人广成子为邻。

鲁仲连为朋友能蹈海而死,难道他会接受赏赐,我还山以后就不屑再去官场问津了。

西风来了,我会像晋朝的宰相王导一样摇扇遮鼻,不愿意沾上官场的半点气息。

注释

征君:隐居不应朝廷征聘的人。

相门子:征君盖与诗人岑参同族,故云。岑参《感旧赋序》:“国家六叶,吾门三相矣。”

安石:东晋谢安,字安石。

奕世:累世。

夔龙:传说舜时的两位贤臣。

中台:星名,三台(上台、中台、下台)之一。古谓三公上应三台。

拆:通“坼”,分开,裂开。

机兆:事机的先兆。

揖:揖而不拜。

九州伯:九州之长官。句指隐而不仕。

潜辉:藏辉。

邻:全诗校:“一作鳞。”

元:同“玄”。窅默:幽深难测。

无垠:无形状之貌。

光武:用严光事。

偃蹇:傲世之意。

广成:即广成子。

蹈海:用鲁仲连事。

西来:全诗校”一作终期“。

元规尘:晋庾亮字元规。此以“元规尘”喻权臣之盛气凌人。

赏析: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

李白被赶出长安,心情无限激愤和失望。但又看不见别的出路,因而也更加苦闷。在这首送岑征君归隐的诗里,这激愤、失望,苦闷的心情一齐迸发出来,化为对唐玄宗统治集团的控诉和同黑暗政治现实决裂的誓言。

第一部分(1~4句)是写岑征君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以腾飞的巨龙比喻岑征君卓越的才能,充分体现了他创作方法上的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

第二部分(5~12句)是写送别岑征君当时的情景和想象岑征君归隐鸣皋山的原因。诗中写岑征君有卓越的才能,但竟不容于世,反衬了现实的黑暗。征君归隐鸣皋山虽是无可奈何之举,但隐居生活非常的幽深凄清、恬淡纯净,同权贵专权,尔虞我诈的黑暗现实对立的。无论是送别的情景,还是想象中的隐居生活又都表现了诗人极为苦闷的心情。

第三部分(13~20句),诗中描述的君主是封建时代谦恭下士的帝王的典范;而贤士又都是性格傲岸、蔑视权贵的典型。李白在诗中徵引这些古人的'典故,用意无非是两个,一是提出一种理想化的君臣关系,借以批评唐玄宗的“轻士”;二是表明自己平交帝王的态度,决不以牺牲人格来换取功名。李白的这种追求人格价值的理想,产生在盛唐政治开明的社会历史土壤中,受到自由浪漫的时代精神的培养和滋育,代表了中国封建时代知识分子富有人格价值、值得布衣寒士骄傲的人生追求。

到了第四部分(21~24句),诗人则把满腔激愤,失望和苦闷的心情,写成了痛快淋漓的揭露与斥责。在唐玄宗统治集团统治下,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奸佞得志,贤才受辱的黑暗政治。诗人表示,再也不能在这个黑暗的现实里呆下去了。这里,他又是用否定一切现实生活,以消极归隐的形式来表达他的反抗的,当然反映了他思想中的消极因素。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2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奕世皆夔龙,中台竟三拆。

至人达机兆,高揖九州伯。奈何天地间,而作隐沦客。

贵道能全真,潜辉卧幽邻。探元入窅默,观化游无垠。

光武有天下,严陵为故人。虽登洛阳殿,不屈巢由身。

余亦谢明主,今称偃蹇臣。登高览万古,思与广成邻。

蹈海宁受赏,还山非问津。西来一摇扇,共拂元规尘。

古诗简介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送别诗。全诗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主要通过赞美友人来表达情谊。

翻译/译文

岑公是相门之子,有着谢安一样的雅望。

世代都有腾飞的巨龙,中台级别的就有三人。

至人发达自有先兆,举手高揖九州伯,却不愿意为臣。

无可奈何在天地直间,成为隐沦客。

大道贵在深得全真,飞龙有时也潜辉幽卧。

不妨趁此时探讨宇宙人生奥秘,观化神游在无垠的宇宙之中。

光武帝拥有天下以后,严子陵作为他的老朋友,不愿意为臣。

虽然登上光武帝在洛阳的宫殿,也不愿意放弃巢由样的隐士身份。

我也曾经谢辞过明主,如今自称傲慢而穷困之臣。

登高而思万古,真想与仙人广成子为邻。

鲁仲连为朋友能蹈海而死,难道他会接受赏赐,我还山以后就不屑再去官场问津了。

西风来了,我会像晋朝的宰相王导一样摇扇遮鼻,不愿意沾上官场的半点气息。

赏析/鉴赏

岑征君,即岑勋。此诗当作于公元752年(天宝十一年)前后,与《将进酒》、《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大致同时。初次见面,把对方祖宗夸奖一番是李白常用的套路,此诗也不例外。初次见面就写下如此多、如此激越、如此坦率的诗文,说明李白与岑勋的确是一见如故。

第二篇:《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1

赠钱征君少阳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翻译/译文

译文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

1.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2.三月时:指暮春。

3.秉烛:以蜡烛照明。

4.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5.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赏析/鉴赏

此诗大致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一作《送赵云卿》,是李白写给钱少阳的赠诗。李白至晚年,很是推崇‘商山四皓’的济世之心和佐君之功,所以李白对“四皓”似的老者钱少阳也极为推重,甚至在《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中称钱少阳是‘眉如松雪齐四皓’。李白在诗中说他们两人“两鬓各成丝”,都已经老了,因此李白劝钱少阳要及时行乐,但也希望钱少阳能得到皇帝的征召,见用于世。此诗李白以饮酒慨叹人生短促,赞扬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渴望一遇帝王建功立业、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及翻译赏析2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这两句是说,钱少阳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手持白玉杯独自饮酒,悠闲自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交待时间,起势突兀,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图,语意自然,明白如话。

翻译: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

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

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

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友人钱少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分。“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分,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第三篇: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1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唐代〕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

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三月时:指暮春。秉烛:以蜡烛照明。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赏析: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2

赠钱征君少阳

李白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这两句是说,钱少阳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时节,手持白玉杯独自饮酒,悠闲自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交待时间,起势突兀,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图,语意自然,明白如话。

翻译:

端起白玉做的杯子,在暮春的季节独自饮酒行乐。

春光将尽余日无多,你我已经鬓发斑白风烛残年。

把烛饮酒独自寻欢,遇明君赏识出仕还为时不晚。

像吕尚一样被重用,也可成为帝王之师建立功勋。

赏析:

《赠钱征君少阳》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友人钱少阳的一首五言诗。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此诗大致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钱少阳其时年已八十余,李白在另一首诗《赠潘侍御论钱少阳》中说他是“眉如松雪齐四皓”,对他很推重。这首赠诗,赞扬钱少阳年老而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分。“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三、四二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而感慨之余又怎么办呢?于是引出下面两句。“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象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分,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这首五律,不拘格律,颔联不对,首联却对仗。李白是不愿让自己豪放不羁的情思为严密的格律所束缚。正如清代赵翼所说:“盖才气豪迈,全以神运,自不屑束缚于格律对偶,与雕绘者争长。然有对仗处仍自工丽,且工丽中别有一种英爽之气,溢出行墨之外。”(《瓯北诗话》)此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没有浅露平直的弊病,可以说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兼有古诗和律诗两方面的长处,是一首别具风格的好诗。

赠钱征君少阳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

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

译文

举起白玉杯痛饮美酒,在这绿杨飘垂的三月之时。

春风还能吹拂几日,您我两鬓各已斑白。

秉烛夜游唯须饮酒,此时投竿垂钓也许未迟。

如能遇到文王渭水之猎,我也可以成为帝王之师。

注释

1.征君:指曾被朝廷征聘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为征士,君为尊称。

2.三月时:指暮春。

3.秉烛:以蜡烛照明。

4.投竿:钓鱼。姜太公未遇时,在渭水上垂钓,遇文王出猎,被聘为师。

5.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据考证,这时钱少阳已八十余岁,所以用吕尚的典故。吕尚,姜姓,吕氏,名望,一说字子牙,西周初年官太师(武官名),也称师尚父。辅佐武王灭商有功,封于齐。有太公之称。俗称姜太公。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之说。吕尚钓于渭水上游的磻溪,适逢周文王前来打猎,遂同车而归,立为师。

赏析:

创作背景

此诗大致是李白晚年的作品。此诗一作《送赵云卿》,是李白写给钱少阳的赠诗。李白至晚年,很是推崇‘商山四皓’的济世之心和佐君之功,所以李白对“四皓”似的老者钱少阳也极为推重,甚至在《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中称钱少阳是‘眉如松雪齐四皓’。李白在诗中说他们两人“两鬓各成丝”,都已经老了,因此李白劝钱少阳要及时行乐,但也希望钱少阳能得到皇帝的征召,见用于世。此诗李白以饮酒慨叹人生短促,赞扬钱少阳年老仍怀出仕建功的抱负,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渴望一遇帝王建功立业、晚年壮心不已的气概。

赏析

首句“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诗一上来就写“酒”,然后再交待时间,起势突兀。两句诗,画出主人公在风光明媚、景色秀丽的暮春季节独自饮酒的图景,设置了一个恬淡闲静的隐居氛围,紧扣住钱的征君身份。“三月”暮春,点明季节,为颔联写感慨作伏笔。

“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此联上承第二句。前句词意双关,既说春光将尽,余日无多;又暗示钱已风烛残年,这样,后面的嗟老感慨就一点不使人感到意外。第四句的“各成丝”,和杜甫《赠卫八处士》“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的“各已苍”词意相似,是说钱和自己的鬓发都已斑白,一个“各”字,不动声色地把两者联系起来。自此而下,诗意既是写人之志,又是述己之怀,浑然而不可分了。第三、四句抒发了由暮春和暮年触发的无限感慨。

“秉烛唯须饮,投竿也未迟。”第五句近承颔联,远接首句,诗意由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演化而来,带有更多的无可奈何、不得已饮酒避世的味道,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为后面写钱的抱负作铺垫。第六句和第五句相对,句意也相似,都是写典型的隐居生活,渲染及时寻求闲适之乐。更重要的是后句写水边钓鱼,牵引出诗末有关吕尚的典故,为诗歌最后出现高潮蓄势,这说明作者写诗是很重视呼应转折之法的。

尾联“如逢渭水猎,犹可帝王师”。如果钱少阳也像吕尚一样,在垂钓的水边碰到思贤若渴的明君,也还能成为帝王之师,辅助国政,建立功勋。此处的“如”字和“犹”字很重要,说明收竿而起,从政立功还不是事实,而是一种设想愿望,是虚写,不是实指。唯其虚写,才合钱的征君身份,又表现出颂钱的诗旨。而在这背后,则隐藏着诗人暮年的雄心壮志。全诗款款写来,以暮春暮年蓄势,至此题旨全出,收得雄奇跌宕,令人回味不尽。

总的来说,这首五言律诗,任情而写,自然流畅,毫无滞涩之感;同时又含蓄蕴藉,余意深长,在思致绵邈、音情顿挫之中透出豪放雄奇的气势。结句雄奇跌宕,题旨全出,令人回味无穷。按格律论,五律诗应是颔联和尾联对仗。而李白不拘格律,首联对仗,颔联却不对,以使其豪放雄奇的情思与才气不为严密的格律的束缚。

第四篇:送贺宾客归越原文翻译及赏析

《送贺宾客归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前言】

《送贺宾客归越》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写给贺知章的赠别诗。此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虽仅二十八个字,却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显示了作者炉火纯青的诗艺。

【注释】

⑴贺宾客:即贺知章,他曾任太子宾客之职。

⑵狂客:指贺知章,其号为“四明狂客”。

⑶“山阴”二句:用王羲之故事赞美贺知章的书法。山阴道士养了一群鹅,王羲之非常喜欢。道士要王羲之为其书写《黄庭经》,换其群鹅。贺知章善草隶,深得时人珍爱。

【翻译】

镜湖水面如明镜,您四明狂客归来荡舟尽豪情。古代曾有王羲之写黄庭经向山阴道士换鹅的韵事,您到那里一定也有这样的逸兴。

【鉴赏】

由于贺知章这次是以道士的身份告老还乡的,而李白此时也正尊崇道学,因此诗中都围绕着“逸兴多”三字,以送出家人的口气来写的。镜湖是绍兴地方的风景名胜,以湖水清澄而闻名于世。李白想象友人这次回乡,一定会对镜湖发生浓厚的兴趣,在那儿终日泛舟遨游的。为了突出贺知章的性格,诗中不再以宾客或贺监的官衔称呼他,而干脆称他为“狂客”,因贺知章晚年曾自号“四明狂客”。“宾客”到底沾上些官气,与道士的气息不相投合,而“狂客”二字一用,不仅除了官气,表现了友人的性格,而且与全诗的基调非常吻合。

晋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记载的兰亭盛会就发生在贺知章的故乡山阴。而贺知章本人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这就使诗人想起了一个故事:据《太平御览》卷二三八记载,王羲之很喜欢白鹅,山阴地方有个道士知道后,就请他书写道教经典之一的《黄庭经》,并愿意以自己所养的一群白鹅来作为报酬。由此诗人说,此次贺知章回乡,恐怕也会有道士上门求书。当年王羲之书写《黄庭经》换白鹅的事情,那又要在山阴发生了。所以,末二句表面上是叙述王羲之的故事,实际上是借此故事来写贺知章,盛赞贺知章书法的高超绝妙。

这首诗基本是李白信手拈来之作,但他一下就抓住了两样东西:一个是绍兴的镜湖,另一个便是王羲之当年写字换鹅的故事。全诗实际上所写的也就是这两件事。但它们却都恰能表现出友人故乡即山阴的地方特色,同时也都能显示出贺知章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李白当时并未去过山阴,因此诗中所谓的“镜湖”、“山阴道士”之类,实际上还都是赠别友人时的一种想象之词。由此可见诗人炉火纯青的诗艺。

第五篇: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原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解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韵译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评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送岑征君归鸣皋山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