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糖尿病论文(合集)
编辑:紫陌红尘 识别码:19-662266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8 21:22: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糖尿病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糖尿病论文1

摘要:目的: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2±1。51)%显著低于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差异显著(t=6。609,10。025,8。24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作用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社区健康管理;糖尿病;治疗效果

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由于机体胰岛素分泌缺失,导致高血糖持续发生,损害其心脏、肝肾、眼部、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1—2]。临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等,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当前临床尚无根治方法,患者经济负担重,极易产生消极情绪,影响患者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常规治疗效果差,难以满足社区患者需要。为进一步探析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本文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社区在20xx年3月至20xx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此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53—76岁,平均(65。32±11。07)岁;观察组: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52—77岁,平均(64。90±12。3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社区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等。观察组实施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①社区医师培训。为提高社区健康管理效果,通过外聘专家定期对社区医师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增加社区医师对该病症的认识,增强专业技术能力水平。培训中可分析部分患者现状,提出治疗方法,帮助社区医师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制定科学化、合理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②药物治疗规范。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关注患者药物治疗的全部过程,通过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进而增加治疗效果。具体实施手段应包括观察患者药物、培训患者正确服药,保证全部患者治疗过程中按照医嘱、药物说明书等进行药物治疗,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性。③饮食方式规范。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患者应采用量化饮食治疗。根据患者个人实际情况,参考造物晚餐热量分布,确定患者饮食计划。糖尿病患者应以低盐低糖、易消化、清淡、营养丰富为进食原则,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规避辛辣刺激性食品进食,务必戒烟戒酒。必要时可将食物做成流质、半流质食品,促进消化吸收。④运动行为规范。糖尿病运动治疗价值较高,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制定符合个人需求的运动方案。社区医师指导患者每日定时运动,保证运动次数、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达到方案要求,叮嘱家属或护理人员随身陪同,休息时测量患者心率,避免意外情况发生。1。3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t检验、c2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见表1。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原因与患者体力活动过少、进食过多、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相关。患者常表现为肥胖超重、多饮多食多尿、日渐消瘦等。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治疗通过实施社区医师培训、药物治疗规范、饮食方式规范、运动方式规范等干预措施,改善患者血糖情况,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加强自我管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6。12±1。98)mmol/L、餐后2h血糖(8。10±2。60)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2±1。51)%、对照组(7。63±2。33)mmol/L、(11。89±3。46)mmol/L、(9。71±2。88)%,这与纵蒙蒙的研究中,观察组空腹血糖(6。11±1。97)mmol/L、餐后2h血糖(8。09±2。57)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7。64±1。50)%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的研究结果一致。综上所述,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丽芹,徐乃伟,郭闯,李思慕。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干预策略架构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xx,31(03):17—21。

[2]姚平。社区健康管理行为规范对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疗装备,20xx,30(22):74—75。

[3]纵蒙蒙。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效果评价[D]。东南大学,20xx。

糖尿病论文2

【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2]。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据报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0月~20xx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3.2±4.7)岁,平均病程(8.4±3.3)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63.4±4.8)岁,平均病程(8.5±3.4)年。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1.4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艳丽,苏宁,焦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xx,10(9):1388-1389.[2]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xx,6(17):49-50.[3]刘彦君,宋晓菲,王爱红,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xx(3):78-80.[4]何莲芬,樊玲玲,邓怡,等.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xx,43(1):155-156.[5]楼娟亚,董凤芹,张哲,等.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xx,18(12):1392-1295.[6]林芬,高丽娟.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xx,36(1):142-103.

糖尿病论文3

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0引言

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与此同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散瞳药,对瞳孔变化加以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2.1.3术前健康指导耐心讲解超声乳化术的必要性,指导其掌握一些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导并训练病患转动术眼,指导病患掌握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顶上腭等,提醒病患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等,告诉其如果确实感到些许不适,可以轻声告诉医护人员等,以提高病患的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2]。2.1.4心理护理深入病房,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特点,分析病患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病患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原因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耐心安抚病患的同时,将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等解释给病患听,将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优势介绍清楚,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解释清楚,当经手术治疗得到康复效果的病患有时间时,邀请他们深入病房和即将手术的病患进行倾心的交谈,以进一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使之治疗信心增强[3]。2.1.5饮食指导基于病患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糖尿病餐,指导病患合理控制饮食,如对糖分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少摄入油炸性、坚硬性以及油腻性的食物,保证摄入的营养合理且充分,禁烟酒、辛辣性食物等。

2.2术后护理

2.2.1眼部护理指导病患术后当天休息时采取的体位为平卧位,用力挤眼、揉眼以及剧烈头部运动都不允许,加强护眼,做好眼部卫生,术眼戴眼罩以防发生碰撞而出现不良情况。按照医嘱内容,给予散瞳剂,嘱咐病患应用散瞳剂后进行两个小时的仰卧,低头、弯腰等动作均不可。2.2.2术后并发症护理对术眼状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术眼敷料以保持清洁状态为最佳,无菌条件下进行换药操作,增加滴眼次数,嘱咐病患术后一个星期内禁止洗头、洗澡,注意病患术眼的疼痛情况,及早识别早期眼内感染,发生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感染给病患带来的不利影响[4]。术后当日病患术眼被遮盖,提醒病患减少瞬目动作;手术后第二天将敷料去掉,谨防角膜水肿。对于角膜水肿者,按照医嘱内容应用50%的葡萄糖或高渗盐进行轻柔的滴眼操作。术后10~12h对出现眼球胀痛、偏头痛等症状加以严格的防治,发现异常,施以对症处理,并对眼压升高严密防治。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告诉病患一些眼药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病患出院后要按照医嘱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到院进行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到院进行诊治。指导病患要加强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指导其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如低血糖等),鼓励他们尝试进行一些对健康有利的活动等[5]。

3结果

3.1效果比较指标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d矫正视力。

3.2统计学分析

全文以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医疗技术水平已然不断提高,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病患如今也可以通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得到良好疗效。但是考虑到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的不同,尤其要加强围术期护理,施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在研究组入院期间,本院就是在把握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患的具体情况和超声乳化手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病患施以了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术前检查,对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进行了解,了解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有研究表明,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者尤其适宜接受这一术式[6]。糖尿病白内障病患的虹膜组织相对来说处于硬化状态,瞳孔存在一定的扩散难度,敏感于机械刺激,一旦受到刺激,缩小的概率非常高。如果病患瞳孔直径不符合要求,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导致瞳孔缘咬伤以及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概率极高,会使手术难度加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故术前合理应用散瞳药,使散瞳效果增加。相对于单纯白内障病患,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更要加强饮食控制,以免因饮食不合理而增加机体应激性,使术后炎性反应加重[8]。因此,加强饮食指导。考虑到病患免疫功能和耐受手术能力更差,故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综合上述论述,作者认为,只有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才能够为保证手术疗效、改善预后保驾护航。

糖尿病论文4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人群在快速升高,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长时间的代谢紊乱易引起很多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足就是一种很常见的并发症,同时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在糖尿病早期,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措施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但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预防性的足部护理知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得糖尿病足的发生率逐渐上升。通过干预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提高自我足部护理能力和管理能力。为了研究干预护理对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如下研究。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本院20xx年6月~20xx年2月的90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试验组患者男26例,女19例,年龄在42~58岁,平均年龄(48.5±1.8)岁;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年龄39~56岁,平均年龄(46.2±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糖尿病护理方法:在住院期间对患者的血糖进行监测,出院后要求患者定时复查。给予实验组患者应用干预护理模式:由2名护理人员进行,其中1名护理人员专门负责记录患者的血糖控制和足部情况,另外1名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首先在住院期间,在饮食方面要为患者合理搭配营养饮食,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并且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尤其是糖尿病足等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如何正确的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和正确的足部护理方式。其次在患者出院后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并且让患者来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患者对于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 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了解,60~79分为基本了解,60分以下为不了解,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非常了解例数+基本了解例数)/总例数×100%。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较于入院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明显提高为显效,稍有提高为有效,无提高为无效,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患者进行调查问卷,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7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对收集到的数据根据SSP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年龄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性别、足部护理知识了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等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 两组患者

对糖尿病足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程度比较实验组患者80分以上有32例,60~79分有12例,60分以下有1例,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97.8%;对照组患者80分以上有18例,60~79分有16例,60分以下有11例,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为75.6%;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比较

实验组患者显效有28例,有效14例,无效3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显效有19例,有效11例,无效15例,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有31例满意,有14例基本满意,有0例不满意,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患者有21例满意,有16例基本满意,有8例不满意,满意率为82.2%,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

干预护理是指设计一系列的护理活动,以确保患者在不同健康照顾场所之间转移或不同层次健康照顾机构之间转移是所接受的健康服务具有协调性和连续性,预防或减少高危患者健康状况的恶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定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关注,而患者在住院后由于病情以及环境的影响,造成心理焦虑等不良情绪的发生,而干预护理可以根据患者的疾病进行指导,并且为患者在相关疾病方面答疑解惑,缓解患者的焦虑等不良情绪,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与疾病抗争,尽力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在糖尿病足高危患者中,干预护理不仅要在住院期间给予患者在心理、饮食的支持及解惑,还要在足部护理知识方面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上述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了解率(97.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5.6%),实验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66.7%),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率(100%)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2%),说明:干预护理能够增加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并且提高糖尿病足高危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率。总之,对于糖尿病足高危患者,采用干预护理的方式能够增加患者对足部护理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糖尿病论文5

1资料与方法

1.1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护理前后的血糖平复情况、眼病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时间以及治疗结束后患者的低血糖症状复发率,根据两组患者的身体指标情况,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糖尿病眼病患者的糖尿病临床症状和眼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低血糖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效果评定为显效。患者的糖尿病和眼病症状明显减轻,低血糖情况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评定为有效。患者的所有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临床效果评定为无效。

1.2统计方法

该研究治疗过程中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2进行检验。

2结果

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组糖尿病眼病患者的血糖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接受护理前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的血糖情况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血糖改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7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

3讨论

糖尿病是我国医学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故障引起的疾病,其引起的并发症种类非常多,糖尿病眼病就是糖尿病并发症的一种,具有病程长和预后不佳的特点,使得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风险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医学研究实验总结出糖尿病眼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患者饮食不规律,没有制正确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导致自身出现低血糖症状;二是因为药物因素,糖尿病眼病患者在合并使用心脑血管类药物时,使体内胰岛素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增加,继而产生低血糖症状;三是治疗过程中没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治疗。该研究护理结果显示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对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我国医学临床推广和应用。

糖尿病论文6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xx年12月至20xx年12月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男51例,女39例,年龄56~80岁,平均年龄(68.36±5.29)岁,病程1~21年,平均病程(12.36±5.22)年,合并症:高血压26例,心脏病29例,周围神经病变24例,脑血管疾病11例,根据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两组患者糖尿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舒适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①环境舒适,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病房,保持病房内卫生温馨,可在室内摆放绿色植物,窗明几亮,为患者提供温馨环境;医护人员要注重着装的整洁与安静,严禁浓妆艳抹,要展现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②患者入院后,对其社会背景、住院次数、文化程度等进行观察,通过图文并茂、色彩鲜艳的宣传页等告知患者,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健康教育方案,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使其了解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糖尿病病程较长,同时用药较为复杂,而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并发症等,因此常出现烦躁、焦虑等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医护人员要保证充分的耐心,对患者情绪进行有效调节,放松患者情绪,减轻其心理焦虑状况,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中。

③在饮食护理中,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详细的交流,了解其饮食习惯及爱好,在保证治疗的基础上尽量与其饮食习惯一直,少食多餐,饮食以低盐、低糖的清淡食物,合理脂肪、蛋白质及碳水化合物为主。

④通过运动能够对患者的血糖进行调节,然而糖尿病患者多年龄较大,因此在运动时,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力、年龄、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制定详细的运动疗法。

1.3疗效判定

显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6.8mmol/L,餐后2h血糖<9.5mmol/L;有效:空腹状态下血糖水平<11mmol/L,餐后2h血糖<15.8mmol/L;无效:治疗后患者空腹状态下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无明显下降。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治疗显效18例(40%)

有效23例(51.1%),无效4例(8.9%),治疗总有效率为91.1%;参考组治疗显效14例(31.1%),有效20例(44.4%),无效11例(24.5%),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观察组对护理总满意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3观察组护理期间出现1例糖尿病足

并发症发生率为2.2%,参考组护理期间出现4例糖尿病足、3例视线模糊,并发症发生率为15.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病症,是由免疫功能混乱、遗传原因等多因素引起的胰岛功能抵抗、胰岛功能减退及免疫功能减退等多因素引导致的蛋白质、糖代谢紊乱综合征。随着病情发展,后期患者可出现尿毒症、脑血管病变、肾功能衰竭、皮肤病等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舒适度明显下降;同时糖尿病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舒适护理是近年来新型的护理模式,能够使人在心理、生理、及社会等方面达到最愉快的状态,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实现疾病的更好康复。舒适护理在护理中更加强调人性化、整体化、有效性及创造性,主要目的是提高患者心理、生理及社会上等多方面的愉快程度。舒适护理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较高,除熟练日常护理方法、流程等,医护人员要转变观念,爱护患者,真诚对待患者,从心理、生理等提高患者住院期间舒适度。本次研究中,医护人员从环境舒适、心理舒适干预及健康教育等实现患者心理舒适,争取患者的信任,患者能够通过健康教育对疾病全面认识,从而更好进行自身护理,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而通过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辅助治疗,患者血糖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提高治疗效果,抑制疾病进展引起严重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患者护理有效率、对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较高,由此可知,在糖尿病患者的康复中给予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抑制病情进展,改善护患关系。

糖尿病论文7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病足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5例患者在有效积极的护理下,病情未进一步发展,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结论临床治疗对糖尿病的治疗固然重要,结合有效的临床护理更能抑制病情的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病足;临床护理;效果分析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的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1]。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通过对2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论述如下。

1临床资料

20xx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25例合并糖尿病病足。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病程1-10年,平均5年。其中出现皮肤表面溃疡,但无感染的患者10例,出现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是无骨髓或深部脓肿的患者10例,深部溃疡影响到骨组织的5例。

2临床护理

2.1一般护理在患者糖尿病确诊后,首先积极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同时控制患者的高血脂以及各种原因导致的早期动脉硬化,将预防糖尿病病足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定期测量患者的体重,观察患者的饮食量、尿液的颜色以及气味。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特别是双足,检查双足是否有发红、发热或发凉的症状。同时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用温水洗脚,保持足部的卫生。

2.2对症护理对于多饮多食的患者,结合患者的病情,严格制定饮食规定,对于患者出现饥饿比较明显的症状,非低血糖造成的,可以适当给予少量粗纤维食物进行充饥;对于多尿患者,便后要注意保持清洁,预防感染;对于合并慢性病的患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嘱咐患者一定要卧床休息,低盐低脂饮食,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患者住院期间,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给上级医师,做相应处理。对于出现酮症酸中毒的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状况欠佳,极度口渴嗜睡以及呼吸加深加快症状时,护士应立即做好血糖以及血生化等辅助检查,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小剂量静脉注射胰岛素,大量补液,纠正患者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等[2]。

2.3患肢护理将患肢抬高,高度一般在30度左右,这样利于患者的肢体静脉回流,预防下肢出现水肿,重点注意足跟以及踝关节处,用支撑垫将其垫高,预防长时间压造成褥疮,对于出现软组织感染的患者,可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外用抗菌药液进行外洗,同时给予患者进行烤电;对于合并有骨感染的患者,一定要住院治疗,定时检查患者的血细胞计数,配合临床医师应用有效的抗菌治疗。嘱咐患者及其家属每天做必要的被动锻炼,预防因长时间不运动造成的废用性萎缩,但是一定要掌握好时间,避免长时间运动。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避免穿紧口的袜子,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伤口用药处理:患者足部出现感染的创面应每天换药,可根据浓汁培养情况局部选用鸣敏感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双黄连、呋喃坦啶等。创面感染严重有腐肉脓汁时应切开引流或彻底清创。创面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或呋喃西林液冲洗,局部用红外线灯照射消毒,促进创口肉芽生长。

2.4心理护理本病病程时间较长,治愈困难,患者常常出现焦虑、烦躁以及抑郁的情绪,对治疗缺乏信心,或对于自己的病症报无所谓的态度放弃治疗。在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病人能坚持正确的治疗和饮食方法,树立信心,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不可忽视家属的工作,要求家属理解病人,从各方面帮助病人,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讨论

糖尿病病足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是由于糖尿病造成血管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和感染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较为严重的病变,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与负担。其发病原因主要是[3]:神经病病变: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病变;②血管病变;③循环障碍;④免疫障碍;⑤皮肤中促进皮肤生长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减少。其中主要是神经和血管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依据患者的症状以及体征严重程度不一样而不同,对于较轻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足部轻度疼痛,中度患者出现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并合并软组织感染,最为严重的患者在溃疡的同时合并有软组织脓肿,骨组织病变以及坏疽。其常见的诱发因素为:因为脚趾间的皮肤瘙痒抓挠皮肤,水泡出现溃烂、烫伤等,损伤碰擦伤或鞋子的磨损伤。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在40岁以上的患者,糖尿病病程较长,一般在10年以上,男性;吸烟较为严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或末梢动脉波动减弱;足畸形;血糖未加控制以及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老年独居的患者,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的患者[4]。

总之,糖尿病病足的预防与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一旦患者出现病足,在护理上一定要细心,预防感染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为严重的是骨感染,如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败血症或骨髓炎等,这就需要临床护理人员的耐心细致的护理以及与临床医生的积极沟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糖尿病病足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傅东波,沈怡谔,丁永明,等.上海慢病自我管理项目对自我效能的影响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xx,19(10):740-742.[2]张金慧,吕阳梅,于小蓉.从不良血糖控制史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中国健康教育,20xx,18(10):618-620.[3]宋燕,严伯正.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前后综合指标达标状况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xx,11(5):769.[4]周芳芳.如何指导糖尿病患者家属参与对患者的管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xx,1(2).

糖尿病论文8

【摘要】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其中观察组病患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病患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病患在不同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病患经护理后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减少住院时间,控制病患的血糖,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妊娠;糖尿病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不再是等待医嘱,执行医嘱,而是有计划性的进行护理工作[1]。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在病患住院期间制定针对特殊病患的护理计划[2]。本文为了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中的应用价值,将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分为两组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xx年1月~20xx年7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病患8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7.50±3.80)岁;孕周21~39周,平均孕周(25.70±4.40)周。对照组平均年龄(26.50±3.30)岁;孕周20~39周,平均孕周(25.40±4.70)周。两组病患年龄、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措施。遵医嘱用药、病情监测、合理饮食、健康教育等;观察组病患给予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如下。①入院第1天:热情接待病患,向病患和家属自我介绍、介绍病区环境、负责的医生、护士、医院的规章制度、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临床表现;介绍第二天抽血的注意事项和检查的目的、意义;指导大小便标本留取的方法,对病患的检查、治疗、护理方法以及药物使用详细记录下来,与医生共同根据临床资料制定适合妊娠期糖尿病病患的护理计划。②第2天:责任护士对病患进行用药指导(如胰岛素剂量、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注意事项);计算胎数的方法以及吸氧注意事项。③第3天:对家属和病患进行宣教糖尿病的相关知识,饮食以及运动指标等;根据家属和病患对宣教内容不明白处,再次进行宣教。④第4~7天:对病患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饮食、运动、药物等),指导病患自己检测血糖和胎数,随时携带甜食。⑤出院宣教:定期产检,如有不适随时就诊。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病患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空腹胰岛素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病患护理后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改善情况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病患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病患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病患在进行不同护理后住院时间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会造成病患的血糖升高,增加围生期母婴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甚至发展成2型糖尿病、胎儿发育畸形、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等现象。妊娠期糖尿病病患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并不能完全改善临床症状,由于病患的自我责任感低导致配合度不高,会对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病患的恢复[3]。临床护理路径逐渐地被广大的医院接受和应用,它是一种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有两大优点:①提高医疗护理质量,②节约医疗成本。在临床上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以增强病患对健康教育的意识,以达到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提高[4-5]。本研究中,对两组病患进行不同的护理实施后,观察组病患的空腹胰岛素水平(16.23±7.44)mU/L、住院时间(5.11±2.45)天、护理工作满意度(97.45±65.2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分析结果可发现,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效果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明显,对妊娠期糖尿病病患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综上所述,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初诊妊娠期糖尿病病患的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及应用。

糖尿病论文9

运动在2型糖尿病(Type 2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低度炎症反应,炎症因子浓度增高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运动对控制血糖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得到公认,但是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有关。糖尿病健康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方式,临床上观察到对辅助控制血糖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操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结合生化指标检测,来验证糖尿病健康操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意义及其作用机制,特别是对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xx年1月至20xx年4月选取我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1997年WHO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③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④运动沟通无障碍。⑤生活能自理;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不配合。②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和1型糖尿病;③有其他的慢性疾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将入组的新诊断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在实施过程中,对照组退出2例,观察组1例。观察组29例,其中男15例,女14例,年龄35~55岁;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34~54岁。均为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科室每周进行1次小组健康教育,由教育护士负责,内容包括糖尿病的五驾马车等。出院后由责任护士电话随访2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设备,采用虚拟现实动作模拟进行锻炼,具体如下:①成立糖尿病健康操运动小组,由科室的糖尿病医疗护理团队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科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组员有主治医生、护理人员、志愿者组成。其中康复运动师2名,教育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和志愿者各1名,医生负责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康复运动师负责糖尿病健康操和体感系统的顺利进行和患者做操达标的规范评估,教育护士和自愿者负责患者的健康教育,及血糖、血脂、血压的监测评估记录和生化指标的采样标本完成情况。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护理管理经验和临床工作经验。我们还成立了专职机构,配备了专职人员协助收集资料,对比效果,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可靠。②抽取的化验指标选择中心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运动场地选择健康大讲堂。③以网络传媒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的规范达标为载体,从而建立一套可运行的体感运动健教新模式,帮助患者提高兴趣和依从性(糖尿病健康操,每天半小时,共15d)。2)评价指标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参加此次体感运动教学法前后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患者的生化指标以及运动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对照。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结果

2.1 两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

2.2 两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血压、血脂的水平比较讨论

糖尿病疾病引发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重大,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神经末梢的病变、糖尿病足以及心、脑、肝、肾等严重并发症。为控制好血糖值减少并发症,运动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之一。“糖尿病健康操”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糖尿病患者运动锻炼方式,可以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对糖尿病运动量进行量化,进行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对比,结合化验检查结果,证明糖尿病健康操在这一人群临床治疗中的明显意义,短期运动治疗可以减少糖尿病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的浓度。体感跟踪设备的引入,采用虚拟现实动作模拟,让患者能够跟着系统中的提示自然训练,从而自觉学会糖尿病操的动作和手法,使之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在病人锻炼前后,进行分组对比试验,观察病人的生化指标,形成治疗观察的“金标准”,为下一步的治疗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参考。

糖尿病健康操运动量不大,糖尿病病人完全可以承受。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借助体感跟踪设备的训练系统进行15d每天半小时的短期运动,糖尿病健康操联合体感跟踪的这种运动教学模式使患者意识到合理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预防或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让患者养成良好的运动行为意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同时减少护士重复宣教时间。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健康教育运动治疗的现状及对运动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将体验感知式教学法运用到初诊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中来。通过临床实践,采用体感仪器设备,能准确模拟糖尿病患者健康操的规范动作,使新诊断患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糖尿病的运动对疾病的影响。传统健康教育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不高,这些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诊疗效果。传统主要的健康教育模式局限于被动式、说教式教学法,这些沟通形式所能包含的信息量相当有限,且所需时间投入巨大,患者被动接受健康教育,达不到理想效果。而体感跟踪运动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结合动作模拟以感知体验为主,能引起患者对糖尿病的足够重视,使健康教育变得简单有效,特别是对糖尿病初诊患者效果较好,提高了患者运动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

体感通过患者亲身做操强化日常运动的重要性,提高护士健康宣教的效率及患者对血糖控制的重视程度。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传统新诊断患者对糖尿病的认识更加不足,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了解不够,从而导致患者对运动治疗的依从性不高,依从性不高导致并发症发生率高,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的模式在我国目前医疗条件下达不到理想的健康教育的目的,通过对我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现况分析结果可得出这一结论。根据调查的结果,在健康教育之后未达到相应理想的效果,而国内同类研究也有相似的结果。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使用的手册、视频等没能让患者切身引起对疾病的重视,大多数患者对健康教育的态度是一听而过,护士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效果却甚微。在国外,他们的授课方式与我们不同,能无限启发我们的思维,大家在一起互相讨论、共同参与,参与就是关键。传统的健康教育模式只是单纯的授课式,没有发挥患者的主动性、能动性,而体感跟踪教学法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并且从生理到心理上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这就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通过模拟各种疾病对患者造成不便,加强护理人员对宣教、患者对疾病预防的重视程度。

依据流行病学的特点,糖尿病发病人群有年轻化的趋势,但是患者对这种病的危害认识不全,不深刻,故而轻视此病的治疗及预后。针对这一特点,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口头宣教、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形式并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体感跟踪运动教学法可以很直接的让患者体验到糖尿病并发症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明显提高健康宣教的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间接地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让患者从根本上认识糖尿病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达到控制糖尿病的目的。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服务范围的延伸,以及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入,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因护理人员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沟通能力和患者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的差别而有差异。糖尿病是一种不能治愈的慢性疾病,患者往往会经常住院,出院的患者也需要在家里进行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在各方面都应该特别注意,所以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断优化健康教育模式,提高质量。如护士对患者做机械重复、形式单调的健康教育,既不利于患者的理解和接受,也不利于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该健康教育模式的建立可以做到:①加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严重性认识。②提高健康教育质量。③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④减轻护士工作量。⑤减少医疗纠纷。⑥建立护患关系,提高诊疗满意度。

可推广的体验感知健康教育标准模式的建立,以体感跟踪设备为主要的辅助工具,可使不同文化水平的个体有效直观的获取信息,加强了运动而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对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也很有帮助。要让患者从生理到心理上认识到糖尿病的严重性,还可以将这种教育模式运用到糖尿病的预防和教育中来,很多人认为糖尿病离自己很遥远,其实不然,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性。

糖尿病论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2月期间,经本院诊断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护理组和中医康复护理组,各89例。其中常规康复护理组男49例,女40例;最大75岁,最小34岁,平均(54.89±20.29)岁;中医康复护理组男48例,女41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35岁,平均(55.23±19.69)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状况以及病史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与有效治疗,并嘱咐两组患者低盐、低糖饮食。常规康复护理组给与常规糖尿病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组在常规糖尿病护理的基础上给与患者中医膳食调理、中医生活起居调理及心理疏导等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1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等康复护理情况的满意度,并比较。

1.3疗效标准

病情稳定:患者血糖值明显下降,持续在较低范围内,无相关并发症出现;较为稳定:患者血糖值有所下降,偶有浮动,但对患者生活、工作不造成影响,且无并发症出现;不稳定:患者血糖值下降不明显甚至有所上升,甚至出现并发症。总有效率=病情稳定率+较为稳定率。满意度依据本院自行拟定《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

一个月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糖尿病治疗情况,并比较。可以看出,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93.26%)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79.78%)。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对医院的护理及康复指导的满意度,并比较。可以看出,中医康复护理组满意度(96.63%)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85.39%)。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分泌功能障碍或胰岛素功能缺陷等原因造成的血糖值升高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以“三多一少”为临床特点,可能导致肝肾及心血管等并发症,严重的可导致死亡。由于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无法根治,只能依靠降糖药及胰岛素维持血糖值,所以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尤为重要,然而现代临床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及康复指导内容单一,不够全面,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不甚理想。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症”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的主要病因除了与患者自身素体阴虚、虚劳过度等身体原因有关以外,还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以及作息时间不规律等因素有关,所以在糖尿病患者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方面,同样需要注意上述几方面:

①素体阴虚、虚劳过度:中医认为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本身阴液不足,或虚劳过度,损伤阴液所导致的,所以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的理论,在糖尿病的中医护理中,可以多进食一些滋补阴津的物品,辅助患者的康复。

②饮食不节:中医认为,饮食不节以及过食肥甘厚腻等食物,损伤脾胃,气血津液生化失常,故呈消渴。所以在患者的康复指导中应嘱咐患者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禁止暴饮暴食以及不按时进食

③作息时间不规律:中医“子午流注”理论认为,人体气血在不同的时间灌注于人体不同的经络,并且人应该根据气血灌注特点进行起居。例如:子时气血归入肝胆经,以养人体阴血,人应该卧榻而眠。如若不然就可能损伤人体阴血,造成人体损伤。所以在糖尿病中医护理中,应嘱咐患者起居有常,按时作息。

④情志不调:糖尿病是伴随患者一生的慢性疾病,并且可能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这就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负担,在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影响患者的病情稳定。同时中医也认为,情志可以影响脏腑功能的运行,长期处于消极的情绪中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所以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康复护理有一定积极的影响。本次研究记录并比较了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及患者对治疗效果等康复护理的满意度,对比了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与常规糖尿病护理及指导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3.26%,常规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为79.78%,中医康复护理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且中医康复护理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康复护理组。均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可以看出,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有助于糖尿病的治疗,值得深入研究与临床推广。

糖尿病论文11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86.67%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6.36±1.62)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53.33%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76.36±5.23)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6.67%,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中运用取得理想疗效,显著提升分娩质量,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妊娠糖尿病;护理

妊娠糖尿病是孕妇在妊娠期间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同时增加了剖宫产、妊高症等发生率。也使得胎儿异常的几率增加,严重危害母婴的安全。加强对妊娠期孕妇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预防妊娠糖尿病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并取得理想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我院妇产科接诊的妊娠糖尿病患者60例,依据不同的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初产妇26例,经产妇4例;年龄26~36岁,平均年龄(28.34±1.62)岁;其中大学学历7例,高中学历15例,初中及以下学历8例。对照组初产妇27例,经产妇3例;年龄25~36岁,平均年龄(29.47±1.35)岁;其中大学学历9例,高中学历16例,初中及以下学历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产妇不同的患病程度给予相应的血糖控制,药物给予胰岛素治疗,与此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严密监测,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变化,并给予相应剂量的胰岛素,避免患者出现低血糖情况。初期使用小剂量胰岛素,随着治疗过程中逐渐提升,在治疗期间,要定时进行血糖检测,检测时间为饭前半小时和饭后两小时。

1.2.2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1)健康指导:制作并发放糖尿病相关的宣传资料,例如糖尿病的病因、糖尿病的类型、不同的治疗方法、相关并发症情况等[1],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相关常识及如何控制疾病的发展。在养成合理生活习惯的同时掌握用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2)饮食指导:许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食用含糖量过高食物的习惯,这也是引起糖尿病的原因之一,因此治疗期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同时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制定合理的饮食食谱,宜食用粗粮、高纤维、蔬菜、水果等,并依据患者自身饮食习惯进行相应调整[2]。3)运动指导:适量的运动能够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使母子更健康。每天可以进行散步、瑜伽等有氧运动,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3]。在运动过程中,要准备好水果、饼干等,防止孕妇出现低血糖情况[4]。4)自我监测:在治疗的过程中孕妇要学会自我监测,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掌握尿糖、血糖、尿酮体等指标的监测,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就诊[5]。5)预防指导:糖尿病属于慢性病,因此在治疗的同时一定要学会如何预防。而且孕妇血糖升高会导致免疫能力下降,从而会加速细菌的生长,最终出现泌尿系统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因此详细的了解患者的血糖情况及对糖尿病的了解情况,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为患者讲解治疗药物的知识,并告知用药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方法十分重要。要勤换内衣,注意个人卫生,积极预防[6]。

1.3观察指标和评判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共20道问题,5分/题,满分100分:其中1)满意:≥80分;2)比较满意:51~79分;3)不满意:≤50分,总满意度为≥50分。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用x2、t进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自然分娩情况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86.67%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96.36±1.62)分均要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53.33%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76.36±5.23)分,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6.67%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7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妊娠糖尿病虽然是慢性疾病,但是危害极大,严重影响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医院治疗阶段,护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能够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了解如何治疗糖尿病、预防低血糖等情况。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健康教育,不仅能够使患者学习到自身疾病的发病原因,了解疾病的治疗、并发症情况及科学饮食,而且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并逐步养成良好的日常习惯。与此同时,健康教育的实施还能够使患者更加配合治疗,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对疾病的预防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及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可见健康教育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对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自然分娩率。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患者的常规护理治疗中运用取得理想疗效,不仅有助于提升患者的自然分娩率,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李洁.产妇健康教育护理对妊娠糖尿病干预的作用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4,04:139-141.[2]陈超,王薇,邱莉莉,等.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6:3076-3080.[3]马雪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4,12:58.[4]苏华,李明.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07:212.[5]李冰.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9:179-180.[6]孙妍,程春梅.健康教育在妊娠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06:184-185.

糖尿病论文12

【摘要】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在糖尿病足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前)该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后1年),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平均住院时间和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伤口愈合率和显效率增高,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伤口治疗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关键词】合作行为;糖尿病足;创伤和损伤;伤口愈合;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发病率不断攀升,并发糖尿病足的患者也越来越多。Apelqvist等[1]对糖尿病足研究发现,年轻糖尿病群体发生率为1.7%~3.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发生率为5%~10%。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将成为慢性伤口的主要病因[2]。与急性伤口相比,慢性伤口的伤口愈合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多变的生化反应,所以在进行糖尿病足全身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需要多学科、多专业综合管理来进行有效的足部处理才能使糖尿病足伤口愈合,从而达到理想疗效。传统伤口治疗模式

(旧模式)是医生为伤口治疗、换药的主体,护士参与比较少。随着患者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和医疗业务的细化,医生工作量已接近饱和。而糖尿病足伤口换药又是一个细致、耐心的工作,费时、费力,医生每天进行伤口治疗的时间、精力十分有限,常常缺乏对伤口的动态评估及管理,从而影响伤口愈合质量[3]。本科从20xx年起,本着以患者需求为起点,以患者满意为结果,试行伤口治疗新模式,即以经过伤口专业培训的护士为主导,通过医护联合评估、治疗、管理伤口,共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伤口治疗服务。通过开展“医护一体化”治疗新模式后,打破了原有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了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提高了患者伤口愈合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痛苦,使医护患三方满意,达到患者、医生、护士三方共赢的目的。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前)本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3~75岁,平均

(59.4±4.8)岁。另选取20xx年4月至20xx年3月

(新模式实施后1年)本科25例患有糖尿病足伤口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在50~75岁,平均

(61.1±5.1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1)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1级表面溃疡临床无感染和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感染;

(2)年龄大于18岁,具有独立判断能力和沟通能力,能积极配合问卷调查;

(3)均自愿签订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1)糖尿病足合并肾病需透析治疗的患者;

(2)糖尿病足需介入术治疗或截肢的患者;

(3)糖尿病足按Wagner分级3级及以上的患者。

1.2方法

1.2.1伤口治疗模式

对照组采用传统伤口治疗模式,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伤口治疗新模式,具体如下。

1.2.1.1前期培训

派选科室对伤口治疗感兴趣的高年资护士参加中德国际伤口治疗师培训学校,取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派选护士参加院内伤口治疗短期培训班,成为伤口护士,再通过科室的帮带作用,使科室其他护士对伤口治疗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完成基本的伤口清创、换药操作,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伤口治疗专业人才。

1.2.1.2建立组织构架

在科主任及护士长领导下建立医护一体化糖尿病足伤口治疗固定团队,由2名高年资、经验丰富的门诊医生、2名住院医生、4名专科伤口护士、1名营养师共9人组成。为便于团队工作的实施及绩效评价,制定规范化伤口治疗的工作职责及内容,明确伤口治疗工作流程,使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职责明确,对伤口进行分级管理。

1.2.1.3设立专门的伤口治疗室

伤口治疗室应具备换药床、换药足部支架、治疗车及各种敷料、无菌包等清创换药工具和材料。

1.2.1.4工作开展

根据伤口的类型和疑难程度实行三阶梯式的伤口治疗模式[4]:

(1)一般急性、简单伤口由责任护士或住院医师完成基础的伤口治疗工作;

(2)慢性感染性伤口由获得国际伤口治疗师资质的护士和主管医师共同制订治疗方案,共同处理;

(3)疑难重症伤口、大面积伤口等会邀请多学科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订综合的治疗方案。根据伤口程度,团队成员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相互协作,确保科室伤口治疗工作高效开展。为实现门急诊-住院一体化,专门开辟门诊-住院部的绿色通道,急诊患者直接安排入院。团队医生和伤口专科护士一起对患者行入院接诊,除了常规的临床路径外,需联合进行全面评估,对患者的患肢皮温、皮肤颜色、皮损、疼痛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做好记录,与对侧相比较,必要时进行拍照跟踪留下影像资料并建立数据库,及时留取分泌物做培养,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后,在常规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团队成员共同制订伤口的处理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医护联合管床、联合查房、联合交班,定期开会,集思广益,对患者伤口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管理。但伤口治疗和清创换药的主体工作是由护士完成的。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伤口治疗群,让每位伤口护士都清楚地了解每个患者的伤口情况,同时建立伤口患者网络群,方便患者出院后对伤口情况进行咨询。

1.2.2观察指标

科室负责人随时深入病房,通过现场查看、询问、问卷调查等方式来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率及对换药的舒适度、平均住院时间、医护患三方满意度等。同时伤口治疗团队成员就医护配合情况、医护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不定期进行评价和自评。

1.2.3伤口愈合情况

评价治愈:局部肿胀消失,皮肤颜色恢复正常,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溃疡面完全愈合;显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脓性分泌物显著减少,伤口无恶臭,溃疡面缩小70%以上;有效:局部肿胀及皮肤颜色改善,脓性分泌物有所减少,伤口恶臭降低,溃疡面缩小30%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指标。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伤口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伤口治愈率和显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2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

(14.5±2.1)d]短于对照组[

(18.9±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3两组医、护、患三方满意度比较

问卷调查显示,观察组医生满意度、护士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讨论

3.1新模式能够提高伤口愈合率及舒适度

在新模式下,医护之间进行有效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对伤口做到系统、全面、规范的管理,使伤口愈合情况越来越好,说明新模式更加能够提高伤口的愈合率。在旧模式中,医生的关注点往往在疾病本身,考虑从诊疗和手术上如何将疾病治愈,加上医生精力有限、工作量大,与患者接触时间比较少,每天观察和处理伤口只能抽空进行,因时间紧迫而缺乏对伤口的动态评估、观察及管理,治疗可能不够全面和深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伤口愈合。然而,糖尿病足伤口因自身疾病发展较快、复杂多变,因治疗时间的延误而不能早期发现伤口异常情况。创面的渗出液中含有大量的乳酸,容易造成伤口的炎症期延长,甚至伤口停滞[5],从而影响了伤口愈合的质量。新模式中护士每天与患者密切接触,对患者的病情、治疗、心理等变化了解得最清楚,能早期发现情况并给医生提供动态信息,有效进行干预,避免外在因素所造成的治疗空隙,从而保证伤口信息的及时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所以,新模式能够强化糖尿病足伤口护理,可有效促进伤口愈合,避免截肢。在伤口治疗过程中对舒适度影响最大的问题是疼痛,也是目前最难解决的问题。大部分伤口患者都有过疼痛的体验,而只有极少部分的慢性伤口疼痛得到治疗[6]。慢性伤口疼痛患者有对安全、自尊、爱与归属及自我实现的需要。旧模式中进行伤口换药的往往是由进修生、研究生或低年资医生从事,没有接受过专业伤口治疗培训,对患者心理需求就很容易忽视;在进行伤口清洗时掌握不好擦洗的力度,往往会使患者的伤口出血、疼痛[7]。而伤口护理时护士会着重于与患者的沟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护理工作与解释同时做到位,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同时利用专业的伤口知识及预防和减少伤口创伤和疼痛的理念来进行操作;另一方面注意选择适合的敷料,减少外界对伤口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避免新生肉芽组织的再次机械性损伤。新模式能够有效地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疼痛,明显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3.2新模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

糖尿病足患者所需住院和康复时间最长,花费最多,单例糖尿病足治疗费用波动在4595~28000美元[8]。慢性伤口导致的经济负担重,从劳动力丧失角度难以估计,还增加了医疗成本[9]。新模式的实施,使糖尿病足的治疗流程再造和优化,合理使用临床路径,使患者以最短、最快的时间完成各项检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医护联合进行工作,患者能及时了解治疗的进展,提高了对伤口治疗的认可度,使得配合度、依从性增加,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因而从整体上降低治疗的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医院人力成本,提高临床疗效。平均住院时间的缩短,可提高床位周转率和使用率,有效缓解老百姓住院难,住院贵的问题,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工程。

3.3新模式能够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新模式的应用,使医护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增加了医护间的交流,更加能够相互体谅,尊重理解对方,形成良好工作氛围,提升团队凝聚力,使工作程序更加顺畅。医护共同参与管理也提高了信息互动性,提高了医生对护士的信任度,还可有效减少医生工作量,医生可以有更多时间精于自己的业务,进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相对医生而言,护士进行伤口治疗的积极性更高,自愿性更强。自愿是具有高度主观能动性和激发潜力的行为,自愿也是实现互动的前提和基础[10]。在新模式中,护士能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拓宽了临床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扩宽了护理深度和广度,职业成就感会大大增强,工作积极性也随之提高。联动工作模式避免了重复工作,工作重点突出,杜绝了医护矛盾,工作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工作效率。医护共同查房时护士对于自己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可以及时询问,这也是护理继续教育的有效补充,促进护士业务能力的有效提升。医患、护患关系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护一体化新模式的应用,改变了医护各行其是的传统模式,使医生和护士形成相对固定的诊疗团队,以达到医护患三者联动,这样的工作模式为患者提供了整体的、连续的、人文的、个性化的服务,改善就医体验,优化住院流程,减少了护患、医患之间的矛盾,防范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为和谐的医护患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新模式能够提高患者伤口治疗的舒适度,增加患者认可度,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综上所述,医护一体化治疗模式是伤口治疗作为在新的医疗理念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专科护理工作。将医护一体化模式应用于糖尿病足患者管理中,使医生、护士、患者三位一体,紧密配合,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伤口愈合率,减少住院时间,还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患三方满意度。

参考文献:

[3]陈佳丽,宁宁.四川地区三级医院伤口治疗现状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xx,38

(1):77-79.[4]宁宁,陈佳丽,吕娟.实施三级阶梯式伤口治疗工作模式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xx,27

(5):400-402.[5]周业平.应用负压治疗伤口的临床实践及进展[J/CD].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xx,4

(1):4-5.[7]刘君.现在伤口护理手册[M].珠海:珠海出版社,20xx:12-13.[10]汪晓东,李立.结直肠肿瘤多学科协作诊治模式下人员构架的探究与实践[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xx,14

(2):235-238.

糖尿病论文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导致其血糖代谢发生紊乱。目前,随着我国社区医疗服务机构的普及,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方式已经逐渐由在医院治疗转向在社区治疗。相关的临床实践证实,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方法的有效性,我们对20xx年6月~20xx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xx年6月~20xx年6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4例糖尿病患者。这114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其病情均符合临床上规定的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均经实验室检查得到确诊。②他们均签署了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我们将这1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7例患者。在对照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0例,女性27例。他们的年龄在39~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32±5.44岁。他们的病程在2个月~24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3±1.12年。在观察组57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0例。他们的年龄在38~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12±5.06岁。他们的病程在3个月~2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3.25±1.06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社区管理方法

我中心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定期测量血糖等常规社区管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社区管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2.1进行饮食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管理是保证其血糖正常的主要方法,具体管理方法如下: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减少纯糖类食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类、肉类和乳类等高蛋白质食物的摄入量。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鲜的瓜果蔬菜,少食用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③严格限制患者食盐的摄入量,每日摄盐量应控制在6g以内。其中,有高血压、冠心病等并发症的患者的食盐摄入量要控制在3g以内。

1.2.2进行健康管理①管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向其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帮助其树立战胜糖尿病的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进行血糖自测。

1.2.3进行用药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家中自行注射胰岛素,并为其讲解注射胰岛素的相关注意事项。②管理人员应指导病情严重的患者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进行辅助治疗。③管理人员应在指导患者用药的过程中为其讲解药物的特性,并指导其查看说明书,使其了解相关的不良反应和预防措施。④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对其用药的剂量进行适当的调整。

1.2.4进行运动管理①管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日常爱好等,为其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②管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多进行慢跑、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并告知患者不要在空腹时进行运动,以免发生低血糖的现象。

1.3观察指标

社区管理结束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管理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

1.4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5.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社区管理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8.63±2.36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12.67±3.46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10.34±2.12%。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为6.28±1.64mmol/L,其餐后2小时血糖值为8.57±2.57mmol/L,其糖化血红蛋白值为8.57±1.53%。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致死率。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极易导致其心血管、神经系统、肾脏等系统发生并发症。受经济条件、社会环境以及家庭因素等影响,大部分糖尿病患者会选择在家庭中或社区中进行治疗。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社区管理,对促进其疾病的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综上所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规范化社区管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和糖化血红蛋白值。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糖尿病论文14

【摘要】 目的:讨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对62例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2例患者中切口I期愈合60例,2例切口感染,炎症治疗后Ⅱ期愈合,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5.0±0.9)d。结论:在正确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安全。

【关键词】 糖尿病; 腹部外科手术; 护理

随着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腹部外科手术的比例也在增加,因而外科护理工作应该得到一定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正确的围术期护理。现就笔者所在科20xx年5月以来对62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5月至今在笔者所在科被确诊为2型糖尿病需进行腹部外科手术的62例患者,入院时空腹测试血糖值为9.6~23.6 mmol/L。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1~83岁,平均年龄为(42.3±3.1)岁。3例实行肠切除术,8例实行胃癌根治术,8例实行肠癌根治术,11例实行胆囊切除术,22例实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7例实行消化道穿孔后修补术,3例实行肝脏手术。

1.2 护理方法

1.2.1 手术前的护理工作

1.2.1.1 正确评估患者 准确掌握诊断明确与否,掌握其治疗方法,比如饮食控制方面、服用降糖药以及胰岛素的正确使用情况,清楚治疗效果,还要了解心、肺、脑、肝、肾等器官的功能,眼底功能,是否出现急慢性并发症以及电解质水平。对患者的评估内容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血糖等,做好护理记录,依照评估结果提出科学的护理计划。

1.2.1.2 血糖的监测工作 护理人员应该能够熟练使用血糖仪进行采血,之后测量血糖,运用空腹、饭前和饭后2 h血糖水平七点法来监测,或者和医生商议确定血糖监测频率。向高血糖患者宣导降糖方法,让他们了解口服降糖药需注意的问题以及普通胰岛素、胰岛素笔等的使用方法。

1.2.1.3 指导合理饮食 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合理的饮食计划,饮食应为低糖、高蛋白和高热量,在摄入总热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合理配置供应三大营养素,同时合理分配一日三餐的量。

1.2.1.4 低血糖的预防工作 轻度低血糖的症状有心慌、头晕目眩、饥饿、手足颤抖、紧张等;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思维和言语困难、行为异常甚至死亡。糖尿病患者在注重血糖控制的时候不可忽视低血糖的预防,对术晨的低血糖检测更要注意,当血糖降到或低于5.6 mmol/L的时候要静脉注射葡萄糖[1]。

1.2.1.5 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当患者的血糖在7~11.1 mmol/L的范围内,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0%,这时糖尿病并发症被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此时可安排患者进行手术;但血糖处于或高于11.1 mmol/L或者并发症控制不够理想的情况下需要暂缓手术。

1.2.2 手术后的护理工作

1.2.2.1 细致观察病情 对伴有心脏血管病变的患者要监测脉搏、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的具体变化情况,细致观察肝脏、肾脏功能状况、电解质水平,并且做好相关的观察记录。

1.2.2.2 监测血糖 手术之后每隔3 h左右监测1次血糖,并正确记录,这些记录能够为如何使用胰岛素提供可靠依据,可依据血糖水平确定胰岛素的使用量。

1.2.2.3 预防感染 在手术后糖尿病患者容易感染,因此术后的护理工作应该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定期对病室进行消毒;对于管道的护理,应该做好防堵塞、扭曲、脱落、折叠的工作;预防泌尿系统、口腔、皮肤、黏膜出现感染;严格观测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异常即可处理[2]。

1.2.2.4 疼痛护理 由疼痛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分泌的各种激素和炎症细胞因子会导致血糖的上升,所以术后的疼痛护理非常重要;缓解疼痛可适当的使用镇痛药物或者自控镇痛泵,促进血糖的稳定。

1.2.2.5 正确的饮食引导 患者术后的饮食应该是高蛋白和易消化的低碳水化合物,并有步骤的进行,应该从流质开始,到半流质,最后进普通食物。

1.2.3 出院指导 从运动、饮食、自我检测血糖、预防低血糖、药物五个方面来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指导,嘱患者定期复诊[3]。结果

62例糖尿病患者入院时平均血糖值(13.4±1.5)mmol/L,经过口服降糖药和注射胰岛素血糖得到控制,符合安全手术的要求,这些糖尿病患者的切口感染率也接近非糖尿病手术患者,切口I期有60例愈合,2例切口感染,通过抗炎治疗之后Ⅱ期愈合,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5.0±0.9)d,接近非糖尿病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6.7±0.5)d。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耐受能力较差,当血糖高于11.1 mmol/L的时候会影响白细胞水平和伤口愈合水平,因此要想减少手术并发症就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严格控制血糖,准确把握手术时机;糖尿病患者的腹部外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包括多方面内容,全面准确的护理评估、严密观测血糖、胰岛素的合理使用等。

在实际的围手术期护理过程中,应该加强护士专业知识的培训,从整体上注重外科的素质,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这也是外科医护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十分重要,术前要正确评估患者情况,做好血糖监测记录,预防低血糖等,术后也要做好护理工作,细致观察、监测血糖、预防感染,之后要进行出院指导,这样才能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患者和家属负责。

参考文献

[1] 姜荣来,张增强.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xx,15(4):386-387.[2] 吴祖光,陈正煊,李恩,等.老年人腹部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围手术期处理[J].中国医师杂志,20xx,12(6):821.[3] 钱云.糖尿病患者腹部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xx,7(3):91-92

糖尿病论文15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患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月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5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病患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病患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病患的饭前、饭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同时观察组病患饭前、饭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病患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病患的治疗依从性,使其血糖控制水平更加理想,同时还提高了病患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临床疗效

0引言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以老年人发病多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多的态势,并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1,2]。老年人由于其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下降,导致老年糖尿病病患较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直接影响着病患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病患的生命安全[3]。目前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为主,对于原发性糖尿病还没有彻底根治的办法。研究表明,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老年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控制效果。为了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患的具体应用效果,为社区护理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本文将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实施社区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社区护理干预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20xx年1月在本社区进行治疗的老年糖尿病病患5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病患23例,女性病患27例,年龄63-78岁,平均(69.8±2.5)岁,病程3-19年,平均(9.5±1.3)年。随机将这50例病患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两组病患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病患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2.1心理护理由于糖尿病病程较长,病患需要长期服药进行血糖的控制,因此容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4]。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病患进行交流,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动态并有针对性地对病患进行心理疏导,使病患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配合接下来的治疗。1.2.2健康宣教老年病患对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及控制方法的了解一般都较少,因此常常存在服药依从性差、血糖控制不理想的问题[5]。针对这种情况,社区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或是经验丰富的医生开展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详细向其讲解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控制方法,尤其要向病患强调坚持服药以及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控制血糖的重要性,从而加强病患对疾病的重视程度。1.2.3饮食护理根据病患的具体状况为病患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嘱病患多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少食多餐,同时要严格控制糖分以及钠盐的摄入量,告知病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血糖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增强其合理饮食的依从性。1.2.4运动护理告知病患适当运动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指导病患运动方法以及运动量,使病患通过加强运动这种方式来增强自身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2.5并发症护理老年糖尿病病患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降低,因此容易发生各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尤其是低血糖并发症。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病患的不适症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给病患带来的身体与生活质量的影响。1.2.6用药护理老年糖尿病病患的服药依从性较差。为了提高病患的服药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告知病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同时详细告知病患服药方法。对于药物控制效果不理想,需要应用胰岛素进行血糖控制的病患,护理人员应指导病患及家属掌握胰岛素的正确注射方法。首次注射胰岛素的病患应密切关注是否有低血糖情况发生[6]。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病患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等级,总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c2检验,用(%)表示。P<0.05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两组病患的饭前、饭后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病患饭前、饭后的血糖控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为8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由于病程较长,并且容易引发各种严重并发症,因此若不进行及时地治疗以及护理,极易使病患的病情恶化[7,8]。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病患,由于其身体机能退化,免疫力低下,且治疗依从性较差,因此常常会导致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不理想。为了增强老年病患的治疗依从性,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本社区对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表明,良好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老年糖尿病病患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第二篇:糖尿病论文

糖尿病论文15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糖尿病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糖尿病论文1

[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6(18):2711-2713.

[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2(7):606-609.[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8(20):2368-2372.[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8(1):5-6.[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xx,10(10):74-75.[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0(10):728-731.[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1(2):154-156.[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xx(03):118-119.[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xx(35):3293-3294.[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xx(19):3-5.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xx,34(8):1096-1097.[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9(21):231-232.[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22):143-143,145.[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1):95-96.[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6):105-108.[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34(15):48.[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3483.[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7(11):974-976.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

[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06(06):174-176.[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xx,8(6):282.[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xx,30(7):203-203.[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04(04):1895-1898.[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xx,04(04):94-95.[6]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7]杜虹,刘凯,陈有信,等.贫血相关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xx,51(10):789.

糖尿病论文2

1资料与方法

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基本知识教育

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向患者发放糖尿病的知识手册便于患者学习。护理前及护理干预9个月后对患者的资料信息进行检查、收集和评价。实验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糖尿病的护理知识及行为方式转变等健康教育,遵循一对一、个性化的教育原则。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危害性、发病原因、筛查的方法及意义;指导、示范足部护理的方法及步骤;通过保护性的袜、鞋等实物向患者讲解鞋袜的选择方法及原则,指导患者选择大小、厚底、宽头、柔软的鞋子。结合照片、图片等向患者指导、示范修剪脚趾甲的正确方法。发放糖尿病足的护理知识学习手册,便于患者学习并巩固学习的知识。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的1、3、6、9个月到医院进行复诊,复诊时对患者的糖尿病足的认识、护理知识的认识及掌握程度、足部护理方式的改变、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并继续进行相应的指导及健康教育。

1.2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9个月后的血糖水平、空腹血糖、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的形式表示。

2结果

护理干预9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研究指出,即使糖尿病足患者存在危险因素,但是通过良好的足部护理可以使得80%的患者不出现足部溃疡。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护理教育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卫生习惯,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研究以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式,向患者详细指导、示范足部护理的方法及步骤,指导患者修剪脚趾甲的正确方法,提示了开展教育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的足部护理知识水平、脚趾甲的修剪知识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开展一对一、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组的危害性、发病机理、筛查方法,并向患者发放知识手册,护理9个月后,实验组的血糖水平及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进行合理的饮食及运动护理,结合降糖药物、自我病情监测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因此,对糖尿病足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糖尿病论文3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

①年龄:50岁~80岁。

②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采用Gavin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积分法判定存在高危风险的患者。

③认知功能正常。

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有其他足部疾患导致溃疡或截肢者。

②有严重精神疾患者。

③有酒精及药物依赖史者。

④依从性差者。选择20xx年xx月—20xx年xx6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标准的128例2型糖尿病存在糖尿病足高危风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入本研究。

2、研究分组。

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分为2组,即: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组(简称观察组)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

3、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中男86例,女42例;年龄51岁~79岁,平均年龄(62.5±1.2)岁;病程2年~15年,平均(5.6±0.5)年;文化程度:初中以下者45例,高中以下初中以上者40例,高中以上者4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4、护理措施。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主要为密切关注患者的足部皮肤变化情况,告知其遵医嘱进行服药,以及足部伤口的护理措施等。观察组:对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预见性的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主要包括对于足部病变的早期观察,除去常规的密切关注患者足部是否存在发凉以及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等症状之外,静息痛是提示病情发展的主要症状,若出现应及时告知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每天采用温水进行洗脚,采用较为柔和的香皂,不可水温过高,以免烫伤,浸泡时间不宜过久,以10min之内为宜。

清洗后使用柔软的毛巾进行擦拭,使用润滑乳液进行涂抹,保持皮肤湿润,以防止皮肤皲裂,尽量不要使用电热毯等足部取暖设备,以防止烫伤,经常检查双脚以及趾间,观察脚掌等。同时,选择适宜的鞋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尽量不穿拖鞋或者凉鞋,避免异物刺伤皮肤,正确地进行指甲修剪,不可修剪过短,以免接触皮肤,亦不需将趾甲的边缘修成圆形,以免损伤甲沟皮肤,造成感染,若伤口3d内未愈合,应告知主管医师。在此期间对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主要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疏导,由于出现糖尿病足的可能性较大,以至于患者对于疾病及其进展出现焦虑、烦躁不安,从而影响治疗。此时应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宣讲,从而使其正确了解疾病的演变过程,缓解焦虑情绪。

5、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定。

6、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组患者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出现糖尿病足2例占3.13%,对照组出现13例占20.3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8,P<0.05)。

2、组患者焦虑情绪改变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糖尿病足多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机体的神经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觉消失,甚或是活动受限的一种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多出现局部坏疽而需要截肢进行治疗。既往的临床研究对于糖尿病足的护理干预探索较为少见[3],随着现今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足的关注渐趋增加;同时,由于糖尿病足多是在院外发现,患者对于该症状的护理知识较为缺乏,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本病的进展[4],以致于在患者住院时症状已较为严重。故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初次住院时,即应加强糖尿病足的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

综上所述,我院对于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的糖尿病足高危人群进行糖尿病足的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同时针对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心理干预。随访1年,发现在糖尿病足高危人群中应用预见性健康护理教育,可有效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改善其焦虑情绪。

糖尿病论文4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xx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研究组采用社区管理方法进行会,对照组利用传统护理方法。结果研究组知晓率92.47%、依从度91.39%,对照组知晓率81.72%、依从度80.64%,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社区管理效果显著,患者血糖控制效果、遵医用药行为均得到有效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2型糖尿病;社区管理;护理质量;遵医行为

我国糖尿患者群的基数逐渐增加,患者发病后需利用药物控制血糖,辅助或代替胰岛功能,但我国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存在差异,临床研究显示,文化程度高、发病时间较短的患者用药依从性相对较好,但随着患者用药时间的增加,多数患者逐步减少对用药依从的认识程度,用药依从性下降,导致用药效果也随之下降,患者的高血糖抬头,最终加重疾病对患者各部分器官与组织的影响[1]。患者出现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以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社区干预是指以社区医院为单位,对所辖区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对所选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对比,总结管理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xx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其中,研究组男52例,女41例,年龄35~87岁,平均年龄(68.83±18.17)岁,病程5~19年,平均病程(15.16±3.85)年,平均空腹血糖(9.64±3.47)mmol/L,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16例,高中至本科学历50例,本科以上学历27例;对照组男47例,女46例,年龄36~86岁,平均年龄(67.15±18.86)岁,病程6~20年,平均病程(15.61±4.39)年,平均空腹血糖(9.57±3.12)mmol/L,文化程度:高中以下文化18例,高中至本科学历53例,本科以上学历22例。患者均在我院确诊或登记为2型糖尿病患者,排除其他非传染性疾病,排除急性发作,排除精神异常或放化疗病史患者,排除严重功能损伤、躯体损伤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不进行护理管理,研究组加用社区管理。社区管理包括建立患者档案、开展健康讲座、定期随访护理。建立患者档案:针对社区医院对患者用药管理相对薄弱的问题,需在患者就诊开药时为患者建立疾病档案,利用计算机记录患者的健康情况,包括饮食习惯、运动量、生活习惯等,并利用计算机存储与调阅功能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进行观察,了解患者家庭成员健康情况、患者自我健康管理水平等。开展健康讲座:健康讲座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因此需定期在社区医院循环开展讲座,讲座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疾病知识的讲解、糖尿病常用药物的种类、用药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讲解,并对患者详细讲解不良生活习惯、不良用药习惯的危害,帮助患者主动、积极的配合医生治疗,加强患者用药依从性。定期随访:在患者的疾病档案中建立起与患者随访工作相结合的随访模式,在每次随访后都将患者情况及时更新到疾病档案当中,随访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患者血糖情况的分析,对患者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患者饮食、运动情况的观察和指导。随访3个月/次。

1.3疗效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结果,对比两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糖尿病治疗依从性差异,知晓率包括完全知晓、部分知晓和不知晓。完全知晓:患者熟练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用药、使用胰岛素的好处;部分知晓:患者部分了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并了解用药好处;不知晓:患者完全不了解糖尿病以及用药的相关医学知识。知晓率=完全知晓率+部分知晓率。治疗依从性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完全依从:管理期间患者能够完全遵医用药;部分依从:管理期间患者能够基本遵守医生叮嘱用药;不依从:患者无法遵医用药;依从度=完全依从度+部分依从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知晓率92.47%、依从度91.39%,对照组知晓率81.72%、依从度80.64%,两组管理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2型糖尿病是我国发患者数最多的糖尿病类型,多数患者除由于生活习惯、工作压力影响发病外,遗传因素也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多数患者在发病后需利用药物治疗方式控制血糖值,改善血糖水平[2]。社区管理是指围绕社区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要载体,对周围的糖尿病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社区护理与住院护理工作差异较大,尤其在患者用药期间的护理,住院护理能够以主动护理方式帮助患者有效用药,但一旦患者出院后,用药水平受护理影响的效果相对较低,无法保证护理对患者用药依从的辅助作用[3]。社区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在患者出院后,利用有效的随访、护理机制,帮助患者在出院后及时掌握疾病的最新动态,在开药、取药、用药过程中鉴定用药信心,避免出院时间过长导致患者出院后的用药依从度下降。且多数患者自身虽然能够对疾病情况产生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糖尿病并非急性、重大疾病,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的了解相对较差,无法配合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改善饮食、作息需求,对患者血糖的控制也有较大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在院治疗依从性强,回到家中的作息饮食习惯纠正效果差的问题,影响患者治疗。社区管理能够增加患者家属对糖尿病疾病知识的了解。本文利用糖尿病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依从性与知晓率都得到显著的提高,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也有显著的改善。综上所述,利用社区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管理与随访,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的改善,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蒋伟萍,韩君华,葛军,顾春光,朱磊,杨翠,王必莲.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精细化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xx,34(07):175-193+178.[2]刘静,李恋,龙海涛.社区规范化管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沈阳医学院学报,20xx,19(05):412-413+417.[3]黄希凡,梁子敬,张鸿玲.2型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全科模式下行健康管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医学,20xx,41(01):93-78.

糖尿病论文5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该研究综述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分期、早期诊断及社区认知现状,并提出社区管理建议。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社区管理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达9.7%,全国约9000万糖尿病患者,其中30%~4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1]。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其重要的致残致死原因。对DN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社区干预可以控制或延缓其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现将其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社区管理等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1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病学

DN引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ESRD)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并发症及死因。据发达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DN已经升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占25%~42%。我国DN约占ESRD的6%~10%[2],DN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的态势[3]。20xx年对全国24000余例住院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调查结果发现,DN患病率为33%[2]。DN是继心血管并发症后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二大死亡原因[4]。

2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DN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但关于DN的发病原因和机制的研究近年来已取得较大进展。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DCCT)以及英国前瞻性研究(UKPDS)的结果表明DN与个体对糖尿病的易感性有关。有报道糖尿病肾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提示DN与遗传因素有关[5]。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持续的高血糖、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脂质代谢紊乱、个体易感性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因此,系统认识DN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特点、早期诊断以及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2.1血糖与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与糖尿病并发症是并存的,血糖是最强烈的产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糖化血红蛋白浓度是早期DN和临床DN发生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糖可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糖蛋白和糖基化蛋白增多,使肾小球通透性增高,血浆蛋白滤过增加,从而加重肾脏损害。

2.2血压与糖尿病肾病

UKPDS结果显示,仅严格控制血糖,可使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降低12%,微血管病变降低25%。但同时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则可使糖尿病相关的终点事件降低24%,其中微血管病变降低37%。高血压是肾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在糖尿病中极为常见。赵从军和陈玉堂等[6]研究表明,高血压是D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高血压能明显减少DN患者的尿蛋白水平,延缓肾功能损害进程。因此,控制血压将获得更有效的肾脏保护作用。

2.3血脂与糖尿病肾病

Gall等研究提示血脂浓度升高是DN和临床性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造成脂代谢紊乱,使脂肪的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异常,易形成高脂血症。脂质的沉积可促进肾小球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加速肾脏的损害。

2.4病程与糖尿病肾病

病程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随着病程的延长,DN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研究发现,DM病程<4年,蛋白尿的患病率为20.9%,如果DM病程≥20年,蛋白尿的患病率则升为54.1%[7]。

2.5吸烟与糖尿病肾病

对于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的患者,吸烟可增加发生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吸烟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的氧化应激增加,导致肾脏进行性损伤,表现为尿蛋白排泄量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给予ACEI降低血压后,吸烟仍能加速DN的进展[8]。

3糖尿病肾病的分期

根据DN的病程和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丹麦学者Mogensen把DN分为以下5期:Ⅰ期:肾小球高滤过和肾脏肥大期,肾小球滤过率(GFR)高于正常的25%~40%,肾脏体积增大约20%,此期与高血糖水平一致,没有病理组织学损伤。Ⅱ期:正常白蛋白尿期,尿中白蛋白排泄<30mg>300mg/24h,GFR多下降,有典型DN病理改变。V期: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出现尿毒症全身症状。

4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

DN的早期诊断是指在临床肾病出现之前(Ⅰ~Ⅲ期)就明确诊断,若待DN病变发展至Ⅳ、Ⅴ期,则病变不能逆转,故早期诊断对改善DN预后非常重要。DN的最早临床证据是尿白蛋白浓度轻度升高(尿白蛋白排泄率30~300mg/24h),被称为微量白蛋白尿,Wang等[9]的普查结果显示新诊断的2型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高达20.7%。微量白蛋白尿被认为是早期DN的敏感标志,对DN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除尿微量白蛋白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的检测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亦有重要意义,可以在糖尿病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之前检测出早期的肾损伤[10]。如果3个月内连续2次尿液检查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在30~300mg/g,并排除其他引起UAER增加的原因,如酮症酸中毒、泌尿系感染、心力衰竭等,即可诊断早期DN。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实施综合干预可控制或逆转其进展。

5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社区管理

5.1早期糖尿病肾病社区认知现状

社区是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防治的基层,而目前我国DN防治主要是在发生DN后对其进行临床药物治疗及饮食治疗,缺乏规范的综合干预和管理模式。在社区的慢性病管理中也缺乏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健康宣教及管理。罗春娥等对10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DN防治知识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对DN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普遍匮乏,有88%的患者不知道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重要性,有81%的患者不了解饮食对DN的影响[11]。主观上患者对早期DN的认知不够,对有关的DN防治知识所知甚少,缺乏积极有效治疗,客观上DN的发病病程较长,是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早期DN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而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多呈阴性,患者缺乏肾小球病变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这些均导致其易被忽视致延误最佳诊疗时间,最终进展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

5.2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社区管理建议

糖尿病肾病是一个渐进的病理过程,如在DN的早期阶段能得到早期诊断,通过早期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调脂、控制蛋白尿、改进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综合干预措施,可阻断或延缓DN的发展,减少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发生。因此建议在社区对DN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综合性干预及规范化管理,具体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技能指导及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等。赵进等将健康管理的服务模式引入早期DN患者的管理,通过3年的健康管理与健康教育,以及生活和行为方式的干预,干预组的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及DN的高危因素如血糖、血压、血脂等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12]。有效的社区管理能够让早期DN患者掌握相关的疾病防治知识,了解和认识DN的发生、发展、转归及危害性,使患者改变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承担一定的自我保健职责,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有益于延缓疾病发展的治疗方式[13],从而达到延缓或阻止患者病情进展的目的。

糖尿病论文6

摘要:目的观察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采取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64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为此次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的组别是研究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每组32例。比较各组病患护理干预后取得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病患特点和具体情况的综合护理干预更适宜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的超声乳化手术治疗的围术期中。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糖尿病;护理

0引言

老年糖尿病病患中有一些病患同时伴有白内障,对他们的视力、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不如意。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病患,需要采用手术方式对其白内障进行有效的治疗,以改善这类老年病患的生活质量。虽然,当前超声乳化术能够被应用在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但是毕竟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有所不同,需要对他们同时患有的糖尿病加以充分的考虑,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1]。此次研究就对比常规护理干预和综合护理干预在行超声乳化治疗的此类病患的围术期中的效果,详细情况介绍如下:

1基本资料

随机择取近年来于本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64例老年糖尿病病患,包括女性病患35例,男性病患29例,最大年龄78岁,最小年龄60岁,入院时空腹血糖均>12.2mmol/L。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病患的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较。

2护理方法

以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以如下综合性护理方法对研究组病患进行护理干预: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检查术前陪伴病患进行诸如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散瞳后眼底检查等眼科检查,了解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明确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加强对病患进行全身检查,尤其加强监测病患的血糖,做好记录,保证病患血糖处于可控范围。2.1.2眼部准备术前2-3天术眼滴抗生素眼药水,每天7-8次,术前一天0.9%生理盐水冲洗泪道、结膜囊,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与此同时,遵医嘱合理使用散瞳药,对瞳孔变化加以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并处理。2.1.3术前健康指导耐心讲解超声乳化术的必要性,指导其掌握一些手术治疗中需要注意的要点,指导并训练病患转动术眼,指导病患掌握避免咳嗽、打喷嚏的方法,即张口深呼吸或舌尖顶上腭等,提醒病患要学会进行自我调节等,告诉其如果确实感到些许不适,可以轻声告诉医护人员等,以提高病患的配合度,促进手术顺利进行[2]。2.1.4心理护理深入病房,及时掌握病患的心理特点,分析病患出现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病患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的原因进行对应的心理疏导,耐心安抚病患的同时,将与疾病有关的医学知识等解释给病患听,将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优势介绍清楚,将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手术顺利进行以及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解释清楚,当经手术治疗得到康复效果的病患有时间时,邀请他们深入病房和即将手术的病患进行倾心的交谈,以进一步缓解病患的不良情绪,使之治疗信心增强[3]。2.1.5饮食指导基于病患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糖尿病餐,指导病患合理控制饮食,如对糖分摄入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少摄入油炸性、坚硬性以及油腻性的食物,保证摄入的营养合理且充分,禁烟酒、辛辣性食物等。

2.2术后护理

2.2.1眼部护理指导病患术后当天休息时采取的体位为平卧位,用力挤眼、揉眼以及剧烈头部运动都不允许,加强护眼,做好眼部卫生,术眼戴眼罩以防发生碰撞而出现不良情况。按照医嘱内容,给予散瞳剂,嘱咐病患应用散瞳剂后进行两个小时的仰卧,低头、弯腰等动作均不可。2.2.2术后并发症护理对术眼状况进行严密的观察,术眼敷料以保持清洁状态为最佳,无菌条件下进行换药操作,增加滴眼次数,嘱咐病患术后一个星期内禁止洗头、洗澡,注意病患术眼的疼痛情况,及早识别早期眼内感染,发生时,进行对症处理,以防感染给病患带来的不利影响[4]。术后当日病患术眼被遮盖,提醒病患减少瞬目动作;手术后第二天将敷料去掉,谨防角膜水肿。对于角膜水肿者,按照医嘱内容应用50%的葡萄糖或高渗盐进行轻柔的滴眼操作。术后10~12h对出现眼球胀痛、偏头痛等症状加以严格的防治,发现异常,施以对症处理,并对眼压升高严密防治。

2.3出院指导

出院前,做好有针对性的出院指导,告诉病患一些眼药正确使用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告诉病患出院后要按照医嘱科学合理地使用降糖药,以良好控制血糖水平,定期到院进行复查,发现异常情况,尽早到院进行诊治。指导病患要加强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生活和疾病,指导其掌握一些自我保健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应对突发事件(如低血糖等),鼓励他们尝试进行一些对健康有利的活动等[5]。

3结果

3.1效果比较指标

不同时间段的'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d矫正视力。

3.2统计学分析

全文以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数据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医疗技术水平已然不断提高,伴有糖尿病的白内障病患如今也可以通过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得到良好疗效。但是考虑到这类病患和单纯白内障病患的不同,尤其要加强围术期护理,施以有针对性护理干预,以保证手术成功、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在研究组入院期间,本院就是在把握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病患的具体情况和超声乳化手术要求的基础上对病患施以了综合护理干预,如加强术前检查,对病患的晶状体核硬度等进行了解,了解病患是否符合超声乳化术的适应证。有研究表明,晶状体核硬度Ⅱ-Ⅲ级者尤其适宜接受这一术式[6]。糖尿病白内障病患的虹膜组织相对来说处于硬化状态,瞳孔存在一定的扩散难度,敏感于机械刺激,一旦受到刺激,缩小的概率非常高。如果病患瞳孔直径不符合要求,在进行超声乳化手术时,导致瞳孔缘咬伤以及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概率极高,会使手术难度加大,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7]。故术前合理应用散瞳药,使散瞳效果增加。相对于单纯白内障病患,老年糖尿病合并白内障病患更要加强饮食控制,以免因饮食不合理而增加机体应激性,使术后炎性反应加重[8]。因此,加强饮食指导。考虑到病患免疫功能和耐受手术能力更差,故高度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通过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综合上述论述,作者认为,只有对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老年糖尿病病患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才能够为保证手术疗效、改善预后保驾护航。

糖尿病论文7

1资料与方法

1.1病历资料

98例我院随机从20xx年9月到20xx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患者资料情况为: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为(60.2±12.5)岁,平均病史为(10.5±5.0)年。98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观察组患者49例,所有患者入院的思维清晰、神志正常,可正常进行语言沟通,具备学习能力,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用于研究。

1.2方法

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先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用药治疗、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并发症预防等知识。观察组在常规教育基础上,进行强化糖尿病足护理教育,一对一讲解糖尿病发生原因、危害、早期筛查方法、高危因素,也可发放糖尿病足护理知识手册。具体措施为:

(1)教育患者每天要检查脚部的变化情况,查看是否有割伤、擦伤、水泡以及其他变化,检查时,也应查看脚趾缝隙,若下肢有割伤、发红、水疱、局部发热、破溃等症状,及时对应处理。

(2)叮嘱患者每天要用温水泡脚,温度计测量体温,体温不能高于37°C,不能用热水袋烫脚且控制泡脚时间不能太长,足部有裂口者,更不能长期浸泡,擦干脚后,在脚面涂上滋润膏,趾间不需要。

(3)教育患者鞋子一定要舒适宽松,大小超过大拇指半寸即可,穿鞋前,查看鞋内是否有异物,运动时患者要穿上袜子,尽量选择棉质的,袜边尽量保持宽松;定期修剪脚趾甲,老年患者可由家人代为修剪,修剪时也不能太短。

(4)足部要保持干爽,出汗量如果过大,在鞋、袜、脚趾缝间撒上爽身粉。

(5)指导患者足部按摩、下肢锻炼,促脚部血液循环,防止组织坏死以及足部发冷。

(6)若患足有湿疹或足癣,医务人员知道下接受治疗;若足部患鸡眼,不能在无医师指导下,自行刀片切割,防止皮肤破损受到感染

(7)严格戒烟。

(8)尊医嘱用药及饮食治疗.控制血糖在正常或基本正常的水平。两组患者的教育为一周一次,一次1h,连续实施6周。每月到门诊复查一次,1年后评价糖尿病足护理知识、行为以及足部情况。

1.3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干预前后的足部情况(足部皮肤损伤、足癣、自我感觉等);评价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日常足部护理评分。认知评分共5项:早期筛查知识(3项)、糖尿病认知水平(6项)、正确修剪趾甲知识和行为(3项)、合适鞋袜选择知识和行为(25项)、日常足部护理知识以及行为(14项),一项1分,正答1分,不正确0分,共51分。足部护理评分:运动神经功能、自主神经功能、感觉神经功能、下肢大血管状态、趾甲、足部畸形、足部皮肤,异常一项1分,正常0分[1]。1.4数据学分析本次研究资料采用SPSS18.5软件包分析,用X2、t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比较两组糖尿病足发生率

对照组糖尿病12例(24.5%),1级2例,2级3例,3级5例,4级2例,观察组糖尿病3例(6.1%),均是1级,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发生率对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前后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足部护理异常评分

护理前,对照组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足部护理异常评分分别为(18.70±5.52)、(17.81±2.92),观察组分别为(19.00±6.10)、(17.22±3.20),护理后,对照组分别为(26.75±4.95)、(14.11±3.52),观察组分别为(33.30±5.90)、(10.12±2.82),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糖尿病足认知评分、足部护理异常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护理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据统计,当前我国糖尿病足发病率不断提高,做好其防治工作,已是刻不容缓。糖尿病足发生后,患者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临床表现为手足麻木、溃烂,临床治疗时,患者多因足部伤口小,而护理做好护理,容易诱发感染,出现溃疡、坏死,甚至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一个重要原因,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均造成较大的负担。因此,针对性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实施糖尿病足的护理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发病原因、危害的了解,教育患者做好检查工作,有利于早期及时发现病变,及时治疗。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后糖尿病足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足认知评分有明显提高,足部护理异常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综上所述,强化糖尿病足的护理教育,可有效预防糖尿病足发生,值得应用推广到临床治疗中。

糖尿病论文8

【摘要】目的:探讨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给予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在20xx年6月—20xx年6月选取我社区有慢性病档案的86名糖尿病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观察组给予健康教育进行干预。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社区糖尿病预防的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度,有利于患者病情减轻,效果甚好。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糖尿病预防;作用分析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也逐步像老龄化过渡,老年人人口不断增多。糖尿病在老年人群中患病率极高。本次研究以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预防的作用,详细情况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法原则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86例患者年龄为31—79岁,女性40例,男性46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18例。对照组那行患者24例,女性2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手段,对两组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检测患者血糖浓度,为患者制定运动和饮食计划,对于高危糖尿病患者建立干预档案。健康教育的方法:在社区开展讲座,面向全社区糖尿病患者。使其了解药品的正确使用方式和药品如何存放,在讲解过程中,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讲座过后,通过随机调查的方式调查患者对讲座内容的了解程度。在讲解时,可以通过视频等方式直观地向患者展示糖尿病的危害性。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患糖尿病的原因和症状、药品的正确使用和如何储存,在治疗糖尿病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掌握糖尿病的基础知识,提高患者对其形成一个正确的防范意识,增强抵抗糖尿病的决心,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抵抗能力。食疗是患者进行有效治疗糖尿病途径,告诉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少吃多餐,注意日常饮食卫生。运动也是糖尿病预防的有效手段,运动一方面能增强患者的体魄,另一方面,运动有释放压力的作用,能够使患者的心理压力得到舒缓,宣泄心中的情绪。无论对谁而言,有个健康的心理状态都有利于生活质量的而提高,运动能帮助患者预防糖尿病。因此,在健康教育中,应该积极引导患者积极运动,形成天天运动的习惯。但是,运动也需要注意量,不能运动过多,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运动量。自我监督:糖尿病的恢复与预防主要看患者,所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使医生的治疗措施变得有效。所以,患者要学会对自身的病情进行自我检测,自己日常中的饮食、药品使用情况、各个时间的血糖情况,都要进行记录。在这过程中如出现不适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反应。1.3统计标准采用调查或实际访问的形式对患者对糖尿病的知识掌握程度进行了解。主要包括:糖尿病的症状、产生原因、糖尿病的主要规则和存放要求。是否能正确地使用测量仪进行血糖浓度的测量,能否积极地进行自我检测,在日常生活中到是否注意正常饮食,是否积极地进行了体育运动。医生对正确用药的额人数进行统计,记录患者空腹3天后的血糖变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糖尿病引发原因、症状、药品存放原则、使用原则、检测血糖知识的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患者听从医生嘱咐的调查结果

观察组对于医生的嘱咐用药听从情况、注意饮食方面及锻炼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餐后2小时后血糖测量值

观察组患者空腹2小时后的血糖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遵守医生的嘱咐程度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空腹时血糖值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明显低与对照组,说明了健康教育有利于糖尿病病情的缓解,在社区糖尿病预防工作中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丽燕.郑修霞.李明子,等.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一级预防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xx,12(2):45—48.

糖尿病论文9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节制饮食的生活习惯导致过渡的营养残留机体,引起内分泌代谢的紊乱,可出现俗称的“富贵性疾病”,而糖尿病是其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糖尿病属于慢性终身性内分泌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其后期对心脑血管等各系统所造成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了人类生命安全。然而目前临床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仍存在一定缺陷,药物始终无法达到最终治疗目的。健康教育是目前针对糖尿病提出的最佳防治手段,根据分阶段的糖尿病护理,尽可能达到控制血糖、防治疾病进一步恶化的护理结局。然而目前国内外糖尿病的健康教育模式多元化,诸如传统教育模式、全程教育模式、护理程序模式、基于问题的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育模式等,至今仍无一被公认的模式。而其中PBL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健康宣教中的地位较被广大临床工作者认可。因此,本研究探讨应用PBL教育模式在分阶段糖尿病管理中的临床效果,成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内科20xx年8月—20xx年1月收治的9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人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无合并严重感染、肝肾功能重度损害、肿瘤、心脑血管疾患等问题。③无智力、精神障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能配合学习及调查研究。④ 病人依从性好,自愿入组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作者简介:刘丽君,主管护师,本科,单位:511400,广东省妇幼保健院;阮景、何玲玲、钟桑桑、温美花单位:511400,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年龄40岁~70岁(45.8岁±4.6岁),病程1年~23年(11.6年±2.4年)。观察组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1岁~70岁(46.3岁±5.1岁),病程1年~22年(12.8年±2.1年)。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统一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成立健康宣教小组,建立健康管理档案,登记每个病人的信息、治疗经过、血糖控制及依从性情况。同时,健康宣教组人员应根据宣教内容需要,制定相关宣教方案,组织相关的学习。本研究针对糖尿病病人同意采用分阶段管理模式。分阶段糖尿病管理的运行模式具体如下: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人员对入组病人根据病情进行分段管理,包括评估、调整、维持、并发症筛查的四个阶段。按照相应阶段的标准,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定期随访,掌握治疗效果。①评估阶段:此阶段目的是将入组病人的资料收集,结合辅助检查对其病情程度的评估。②调整阶段:糖尿病病人的治疗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值控制小于7%,血压小于130/80mmHg(1mmHg=0.133kPa),低密度脂蛋白小于2.6mmol/L。当病人不符合此标准,则归纳于此阶段,由医生结合临床情况,按需进行个体化治疗。同时辅助相应的护理健康教育。调整阶段病人应保持固定的每2周1次门诊随访。③维持阶段:当病人经治疗后各项指标达标,则需坚持现有的治疗方案,归纳此期病人为维持阶段,维持阶段病人需每月进行1次门诊随访。④并发症筛查阶段:所有病人每半年进行1次并发症筛查,对肾脏、眼底、心脑血管、足部、皮肤及口腔等全面筛查。

1.2.1 对照组管理方法 分段护理管理模式下,采用传统的健康宣教模式,病人入组后,健康宣教周期为6个月。通过发放由健康小组人员收集相关糖尿病内容后制定成的《健康宣传手册》,同时组织入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讲座,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模式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

1.2.2 观察组管理方法 分段护理管理模式下,采用PBL教育模式,健康宣教周期为6个月。PBL教育模式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模式,告别传统教育观念,重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PBL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填鸭式的教育,通过让学习者激发学习的兴趣,由被动化为主动。具体实施内容如下:①成立糖尿病宣教成员组,包括内科的医生、糖尿病专业知识培训护理人员、营养师。根据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成员组通过针对现阶段糖尿病病人普遍遭遇的问题进行收集、总结及归纳。完善相应的“问题大全库”,并针对相应问题给予合理的解答。将观察组病人分为5组,每组9例或10例组成。组织病人每周进行1次知识讲座,向病人介绍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手段,包括药物、运动、食物、心理、并发症防治等多元化教育内容。②建立PBL教学模式平台,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式重点在于病人提问,导师解答的模式。健康宣教组人员应以引导式、讨论式、启发式的方法让病人发掘问题,产生疑问。如通过典型的病例分析,号召小组成员进行病案讨论。PBL教学模式的教育过程分为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自学和收集信息、论证假设。此过程提高了病人自我思考及逻辑转换能力。在学习及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一并收集在“问题大全库”中,便于后来人员的继续学习教育。当小组成员陈述相关问题后,应及时组内讨论及进一步解决问题。通过相互间的学习指导,力求完美解答问题。疑难问题由宣教导师收集后,进行全体成员探讨,通过不断地提问及解答模式,巩固所有病人的糖尿病健康教育知识。③健康宣教导师对每位病人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对PBL课堂表现不佳的病人,应进行相关指导,针对个体情况提出相应的要求。每轮研讨课题结束后,再安排下一课题,重新让病人进行学习与思考。PBL教学模式辅助病人对糖尿病的各阶段相关知识不断深入了解,间接让病人对待疾病的态度朝积极方向潜移默化,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6个月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对两组病人进行自我疾病了解程度及防治知识调查(包括了解、基本了解及不了解),总了解率=(了解+基本了解)×100%。②采用调查问卷表,记录并评价并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包括病人自我血糖监测、遵医服药行为、合理饮食控制、坚持运动锻炼、自我足部护理5项内容。③监测病人健康宣教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变化情况。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平采用α=0.05。结果

2.1 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后对自身健康状况及疾病防治知识了解程度比较。

2.2 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情况比较 健康教育后两组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均提高,且观察组病人的提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2.3 两组病人健康教育前后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控制情况比较。讨论

糖尿病作为中老年人高发的内分泌疾病,其并发症更是危害到人类的健康。据相关流行病学数据表明,通过合理的危险因素管理及治疗指标调控,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分阶段糖尿病护理的模式进行糖尿病病人管理,旨在尽可能地提高病人血糖的调控,增加治疗成效。然而,单纯的分阶段糖尿病病人管理仍无法满足于对糖尿病病人的管理,糖尿病防治措施“五驾马车”中,健康教育被誉为引路之马,由此可见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关键。如何进行合理、正确的健康教育路线成为临床医护人员热议的话题。

本研究通过开展PBL教育模式,告别了传统健康教育模式的单调,通过以病例为诊治问题的中心,使病人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探索的角色,将糖尿病的综合知识串联起来,相互学习。同时配合指导者的从旁引导,加深及巩固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印象,从而引身自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起到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本研究结果显示,PBL教育模式组对自身健康状况及疾病防治知识的总了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自我管理能力也较对照组病人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为期6个月的PBL模式下实施健康教育,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值指标获得显著降低,且明显优于对照组病人,标志了该教育模式的成功。然而在PBL教育中,由于几例病人因为经济负担过重,所以导致无法严格按照教育标准进行自我监督,影响到了宣教效果。因此,在终身性糖尿病分段护理管理中,如何降低糖尿病病人治疗经济负担也成为我们思考及棘手的问题。

综上所述,PBL教育模式应用在分阶段糖尿病护理管理中成效明显,能够提高病人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血糖,防治病情进一步恶化,进而提高了病人整体生存治疗。

糖尿病论文10

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糖尿病教育则是贯彻三级预防的关键。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辅导,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管理,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有效地防止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基础知识的宣教

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是伴随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主要是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自身因素、精神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造成的。糖尿病的临床表现是以代谢紊乱症候群即“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为主。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mmol/L。②空腹血糖≥7.0mmo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小时血糖≥11.1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标准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

心理治疗对糖尿病的控制非常重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利于维持病人内在环境的稳定,而焦虑的情绪会引起一些应激激素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及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拮抗胰岛素,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糖尿病病程长,大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异常,如角色缺如、角色强化等。正确的精神状态和对疾病的态度应该是在医生正确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糖尿病知识,通过尿糖和血糖的监测,摸索出 影响 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掌握自己病情的特点,有坚强的信心和毅力,认真治疗而不紧张,坚持不懈地进行合理的饮食、体力活动,劳逸结合。以正确的药物为基础,通过心理治疗的配合,达到有效的控制和防治糖尿病的目的。糖尿病的饮食治疗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措施,这一基本措施并不因糖尿病的治疗 方法 而改变。只有药物与饮食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防止疾病发展。

3.1 控制总热量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既要考虑充分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又要保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其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总热量中的50%~55%应来自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粮食来提供;15%~20%的热量应由蛋白质提供;其余25%~30%的热量应由脂肪提供,脂肪包括烹调油。

3.2 均衡饮食。三大营养素的组成比例要合理,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以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量蛋白质为宜;食物要多样化,谷类、薯类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膳食纤维;动物性食品主要提供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豆制品主要提供植物蛋白;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热能来源以粮食为主,多选用绿色蔬菜;粗细搭配,提倡高纤维饮食;食盐要限量,每天不超过10g为好;注意补充微量元素食品,如含硒、铬、锗等食品。

3.3 早、午、晚三餐进食要定时定量,避免随意增减食量,这样才能达到血糖稳定。正餐时防止血糖偏高不能吃太多,必要时可在正餐之间及睡前加餐,主要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点心为主,以减少因药物而导致低血糖的机会,特别是注射胰岛素的病人。

3.4 随身携带零食。为防止药物治疗特别是注射胰岛素时出现低血糖现象,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饼干、糕点、木糖醇等代糖食品,在发生心慌、饥饿等低血糖反应时服用。糖尿病的运动 治疗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血糖下降,改善代谢紊乱。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是持续而有 规律 的中强度的运动,如骑自行车、步行、慢跑、游泳、跳舞等有氧运动,以运动后不感到疲劳为宜。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注意预防诱发低血糖,运动宜在餐后血糖升高时进行,这样有利于降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较低,易发生感染性合并症,故运动后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中老年患者在运动前应进行全面体检,运动时间和强度也要相应调整。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5.1 口服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口服药物有以下五类:磺脲类、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甲基甲胺苯甲酸衍生物。

5.2 胰岛素注射。胰岛素使用适应征:Ⅰ型糖尿病—关注LADA早期胰岛素注射、Ⅱ型糖尿病、口服药失效(除外不配合, 自我关怀差或仅有失效 历史)、急性并发症或严重慢性并发症、应激情况(感染、外伤、手术等)、严重疾病(如结核病)、肝肾功能衰竭、妊娠糖尿病、各种继发性糖尿病(胰腺切除、肾上腺皮质激素增多症、慢性钙化性胰腺炎等等)。

胰岛素分为短效类:普通胰岛素,中性胰岛素,人胰岛素—诺和灵R,优泌林R;中效类:诺和灵N,优泌林N,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长效类:PZI。

5.3 中医中药辅助治疗。

总之,无论患者进行哪种降糖治疗,医务人员都要向其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介绍降糖药饭前饭后服用的不同类型,用药要准确,特别在联合用药时更应小心谨慎。胰岛素治疗在饭前半小时注射,必须按时进餐,抽取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不管是口服降糖药还是注射胰岛素,均应定期监测血糖,根据血糖情况,由医生调整药物剂量。同时防止患者乱用土方、秘方以免 影响 治疗。预防并发症的指导

糖尿病病人应定期进行全身体检,特别是对眼、肝肾功能、血脂、血压等的检查。注意保持身体清洁,避免损伤,嘱患者经常用清水擦洗身体,特别注意保持口腔、会阴、足部的清洁,皮肤出现瘙痒时尽量少抓以免抓破。穿宽松柔软透气好的衣服、合脚舒适的鞋袜,不要过紧。使用热水袋时水温不宜超过50℃,以免烫伤,如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处理预防感染。如出现心慌、出汗、恶心呕吐以及有明显的饥饿感等低血糖情况,应立即喝糖水和进食,防治低血糖的发生。由于各种原因停用降糖药物或饮食过量诱发酮症酸中毒,出现疲倦、食欲不振甚至昏迷,应立即送附近医院 进行救治。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测

自我监测可使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用药水平和控制水平,若没有自我监测,那么之前的所有治疗都是盲目的,没有对比性。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定期去医院进行监测,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购买一台血糖仪,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血糖,便于调整用药及更好的控制饮食,避免高血糖发生,继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通常一天可测4次血糖:1次空腹血糖,3次餐后两小时血糖。如为刚确诊的患者、服用易引起低血糖的口服降糖药时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增加监测次数。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糖尿病病人,还应包括普通人群、高危人群、患者家属,也不能只依靠医生进行宣教,还要把营养师、运动师、护士、社会工作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形式多样、易懂易学的宣传教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健康教育体系,真正达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糖尿病论文11

1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1.1典型症状疲乏、倦怠,尿量增多,口渴,饮水量增加,易饥饿,饭量增加,但是体重减轻。简言之为多尿、多饮、多食及体重减轻,即“三多一少”。

1.2病理变化血管病理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目前威胁糖尿病病人生命最严重的病理为心血管病变,约70%以上病人死于心血管性病变的各种并发症。

2健康教育

2.1宣传健康教育的方法

在社区宣传健康教育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以及家属进行耐心的说教,让他们对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的认识,并让他们清楚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疾病,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没有办法根治的,在治疗上必须要坚持长久治疗。宣传:工作人员上门宣传、发放有关的资料、定期的举行糖尿病的专题讲座等[2]。促使社区的人们破除迷信,坚信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法,从而增强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良好的心态,以便做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最终将糖尿病的发生控制在萌芽状态并及时的治疗,以减轻患者的困扰及其所带来的负担。

2.2所宣传的内容

第一,血糖的正常值以及波动的范围,定期监测血糖值和尿糖值的重要意义。第二,日常饮食的基本原则、对进食的科学选择、进食定量热量的计算。第三,糖尿病患者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情绪。第四,保持定时定量的运动,还要选择适宜的运动种类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第五,口服降糖药的种类、配伍禁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的时间以及剂量等。第六,胰岛素的使用、保存、剂量、注意事项。第七,对低血糖的预防措施、识别和处理的方法。

3具体的实施

在社区中,工作人员要免费为人群检查血糖、尿糖值,并且还要建立相关的糖尿病健康档案。同时,还要进行定期的健康咨询和进行健康指导。针对血糖值不稳定的患者要派专业人士上门去诊治并护理,以保证合理完善的治疗糖尿病。若患者居家仍血糖不稳定的需要送进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步步高论文发表网创办伊始,致力于为各行各业职称评定客户提供临床医学论文下载、护理医学论文快速发表、外科医学职称论文职称论文论文写作指导等服务。

3.1提倡营养干预法

3.1.1合理的控制总的热量以维持标准的体重糖尿病患者在恢复的期间所摄入总的热量最好是达到或者是维持理想的体重为最佳。降低总的热量能有效的降低体重之后改善患者的血糖值,降低胰岛素的抵抗。针对糖尿病患者每天能量的供应应该结合患者的提醒、体力活动、病情的恢复情况等进行计算。从而做到个体化的治疗。

3.1.2平衡膳食。在中国居民的膳食指南中,平衡膳食是核心,同时还是对糖尿病进行营养治疗的基础[3]。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膳食要多样化,即要营养还要合理。糖尿病患者每天应该均匀的摄入蔬菜、水果、谷薯类、等食物,不能偏食。在搭配食物方面应该做到:主食以粗细搭配,副食要以荤素搭配;第一,我国膳食中主要是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来源,占总热能的50%~55%,那么糖尿病患者应该减少或者是禁忌单糖以及双糖的摄入量。第二,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忽略脂肪,应当将体内的饱和脂肪酸控制在10%左右,限制胆固醇的摄入量在300mg/d以下。第三,要丰富糖尿病患者的膳食纤维、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的量,患者要戒烟并限制饮酒量;由于膳食纤维能有效的降低血糖并且还能改善葡萄糖的耐量作用,每天所摄入的量为20~30g,同时还要补充B族维生素。第四,患者要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每天最好5~6次,再根据实况适当的加餐。

3.2运动指导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适量的运动有助于消耗体内部分的热量,以降低脂肪在体内的堆积,促使肌肉的发达,丰富血液的运作,还能增强患者的体质,并且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有效的控制血糖。针对未经降糖药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首选的运动类型是空腹运动,而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通常是在进食止呕的1h再进行运动,一般运动的类型要选择合适的强度、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为最佳【3】。社区工作人员也可以组织中老年人组成小组在适宜的天气下进行慢跑2-3km,在到达规定的地点之后让老年人做一些小游戏,便于缓解。

4总结

总而言之,社区健康教育对控制糖尿病,提高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健康教育是医务人员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出院指导、电话随访、讲课座谈、系统地向患者及家属讲授糖尿病基本知识和自我监测技能,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遵医行为,达到确保治疗和护理的连续性,使各种医疗、护理、保健方面的措施能得以充分、全面贯彻并取得最佳效果。针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对病人和家属施教中要形式多样,以增强患者的兴趣和积极性,针对患者提出的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请病人控制好或应用较好的家属讲经验,谈体会,为新患者增加信心。②根据接受对象的需求,以系统理论为主辅以知识手册自学;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差的农村老年患者要细心、心理状态差、做好心理疏导、消除顾虑。③要求施教者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教育能力,完善方法。

参考文献

[1]樊学翠,张培芳,侯元华等.健康体检人群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调查[J].护理学杂志,20xx,22(19):15.[2]李庆霞,马现艾,陈冬云.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临床指标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xx,12(20):14-15.[3]王健.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xx,28(15):123.

糖尿病论文12

1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的对象不再是单纯的患者,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4个层面。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而且更重要的应是面向家庭,面向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教育水平。同样,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不仅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家属以及陪护人员乃至整个家庭、社区和社会。其中糖尿病又有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糖尿病类型以及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区别,并且整个教育对象又存在知识结构方面水平的差距,因此健康教育要因人而异。

2糖尿病健康教育内容

2.1基础知识指导

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定义及症状、分型、并发症及诱发因素,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表现,及时进行综合治疗。护士依据权威机构(如美国糖尿病协会)认可的护理指南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和医疗服务等干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饮食指导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糖尿病教育对科学控制饮食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控制治疗原则:①每日热量计算:按患者性别、年龄、身高计算理想体重,参照理想体重和活动强度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②蛋白质、脂肪、糖类分配:每日摄入蛋白质0.8g/kg,老年患者适量增加,可进食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限制胆固醇摄入,如蛋黄、动物内脏等,占总热量的20%~30%。糖类用粗粮代替精粮,如芥麦面、玉米面、米饭,占总热量的50%~60%。③三餐分配:早、中、晚三餐热量分配为1/5、2/5、2/5,根据热量、血糖情况适当调整,忌食含糖量高的食物。

2.3运动指导

运动可以加速糖代谢、减少脂肪堆积、减轻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提高免疫力、促进心脏健康,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减少心理疾病的发生。长期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延缓或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研究提示,有目的的生活方式干预1年,可以减轻体重、改善代谢控制、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运动时要注意个体化和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一般选择快步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跳舞、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空腹不宜参加体育锻炼,以餐后90min为宜。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运动的强度可以心率作为指标,应控制在该年龄所达到的最高心率的60%~80%,运动前应有5~10min放松,每周散步3~4次,每次30min左右,身体发热或微微出汗,运动后,自觉精神充沛,睡眠好,虽然稍感疲乏、肌肉酸痛,但休息后可以消失,次日感觉体力充沛,有运动欲望,表明运动量适宜。

2.4用药指导

用药指导包括药物的种类、作用特点、用法、不良反应及药物保存方法等。如磺脲类药物应在餐前30min服用,双胍类药物宜餐中或餐后服用,糖苷酶抑制剂应在进食第1口饭后服用。教会患者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技巧及注射部位的选择,强调“三准一注意”,即时间准、剂量准、剂型准、注意注射部位不同吸收速度不同。注射胰岛素要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注射胰岛素后30min内进餐,防止低血糖发生。由于注射部位、注射深度、温度及运动等因素会影响胰岛素的吸收与注射效果,而各部位皮下组织胰岛素吸收率的变化是引起血糖浓度波动的重要因素。有试验显示,腹部胰岛素吸收率最快,然后依次为上臂、臀部、大腿,对患者来说腹部较其他部位更具有可视性,便于患者自我操作和护理。因此,腹前壁皮下注射为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注射胰岛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使他们对低血糖反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识别能力,并能及时进行自救或施救。

2.5并发症预防指导

预防并发症的指导强调坚持有效降压、调脂、抗凝、扩张血管、戒烟等治疗对延缓各种慢性并发症的重要性;保持二便通畅,以免诱发视网膜剥离和心脑血管意外;积极预防皮肤、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道的感染;加强足部自我护理;讲解老年患者低血糖的特殊表现、主要原因、危险性以及预防与自我救治的方法。杨泉等对100例糖尿病眼病患者进行调查,发现患者对糖尿病眼病防治知识了解甚少。糖尿病眼病和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眼病早期往往没有症状,要定期检查眼睛。糖尿病导致的截肢较非糖尿病患者高20倍,已经证实超过85%的截肢可以通过充分的足部护理而避免。重视糖尿病患者的足部护理,每日检查双足1次,选择预防糖尿病足的保护性鞋子,有效预防高危人群足溃疡的发生,尽量隔天更换鞋款,以免脚部同一位置长期受压,也可通过足部压力计了解压力分布,利用特殊矫形鞋子或矫形器改变患者足部压力。

2.6心理指导

加强护患沟通,尊重患者,主动与患者谈心,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况,乐观稳定情绪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而焦虑会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护士应指导家属积极参与并协助安排患者的日常生活,使其以愉快的心情接受治疗。通过护士有计划地实施健康教育,使患者确信糖尿病是可控制的,糖尿病的并发症是可防、可治的。

2.7血糖监测

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随时都会变化,治疗方案随时需要调整,血糖监测是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指尖血糖测试是重要的血糖测量方式,可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是近年来投入临床使用的新型持续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临床上通过连续72h监测皮下组织液葡萄糖浓度,能自动准确记录患者的血糖值及相关事件(服药、饮食、运动等),有效指导糖尿病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依从性,为控制患者血糖及糖尿病教育提供了重要的临床治疗依据,是目前血糖监测最有效方法之一。

3健康教育方法

3.1社区教育

糖尿病健康教育多采用社会舆论宣传、集中宣传教育、经验交流、个别指导、自学、举办学习班、咨询门诊或热线服务、定期进行家庭访问和电话交谈、糖尿病防治有奖知识竞赛病、友联谊活动等形式。利用报纸、杂志、书刊、广播、电视、录象、多媒体电脑等宣传健康教育,以幻灯、投影、播放糖尿病教育专题录相带等形式系统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通过病历讨论及展示食物模型讲解均衡饮食、食品交换法,还可在糖尿病教室以宣传展、图片形式宣传有关糖尿病知识、提供糖尿病基本知识及有关内容的宣传阅读材料。对患者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步骤,指导尿糖、尿酮的测试方法,示范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方法及胰岛素笔的使用。利用糖尿病提供咨询服务,以心理学方法指导糖尿病患者的行为调整、放松训练和咨询等。

3.2自理模式

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方法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针对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方法。患者自我管理是指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定的预防性和治疗性保健任务,在自我管理技能支撑下进行自我保健,从而树立患者对自身健康负责和糖尿病可防、可治的信念,提高患者随访管理的依从性。通过培训、咨询、指导、健康教育等方式,促进患者糖尿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使其具备自我管理能力。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技术支持和基本管理工具。

4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指标

4.1评价指标

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及体重指标达标率是常用的评价指标,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4.2知识、信念、行为水平

以知识、信念、行为为基础,采用自行设计的糖尿病知识问卷、行业调整问卷等评价患者教育的变化。目前,我国对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的客观评价很少,急需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体系。

5糖尿病健康教育展望

在美国,对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首先不是到专科医生那里去就诊,而是被安排到指定的糖尿病教育机构去免费学习,由受过职业训练的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传授糖尿病的自我管理模式,通过生动的讲课方式,把预防、控制糖尿病知识教给患者。而在我国,这方面做的最为欠缺,很多糖尿病患者根本没有科学的自我管理意识和知识,更不用说偏远地区的患者了。因此,逐步提高糖尿病教育水平,培养专业的宣教人员,同时注意教育的延伸,将健康教育进行到底是必行之路。有作者提出可建立庞大的糖尿病教育与防治网络,包括医院教育、社区教育和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糖尿病教育。为确保教育内容能被理解和接受,社区护士在教育过程中应考虑患者的文化水平、心理承受能力、种族等,选择合适的地点、采用适当的语言,灵活的讲授糖尿病知识。

糖尿病论文13

我们社区人口达2万人,糖尿病发病率为4%,患病率为6%。我们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计划在20xx年12月前,举办糖尿病健康教育学习50次,在社区医院或居委会由社区医生讲课,以图片、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讲解糖尿病知识,在社区内普及糖尿病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预防糖尿病知识的知晓率,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适当的体力劳动,控制体质量、合理膳食、预防感染。教会居民识别糖尿病的症状和就医应当做的辅助检查项目。采取分年龄段的方法,由高危人群逐渐向普通人群转移并采取结合健康普查的方式,进行组织社区居民定期测血糖、尿糖、筛查高危个体,建立糖尿病人的社区档案,建档率达60%。实施动态管理,管理率达60%,控制率达40%。防治知识率65%,参与率70%,生活质量改变程度为50%。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和相对不足,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长期血糖控制不良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晚期常伴有酮症酸中毒昏迷而危及病人的生命。

1.1 临床表现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质量减轻。

1.2 糖尿病分型及特点1型糖尿病:青少年起病者,起病急,症状明显,有酮症酸中毒的倾向;起病者发病较缓,症状隐匿,一些患者仅有轻度的高血糖,在感染或其他的应况下迅速恶化,发展为严重的高血糖,最终需用胰岛素进行治疗。2型糖尿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起病缓慢、隐匿,常因慢性并发症、伴发病或于健康体检时发现,多数患者不需要依靠胰岛素治疗维持生命。其他还有非凡类型糖尿病:包括胰腺疾病、损伤、药物或化学物质作用、激素作用、某些遗传病、胰岛素受体病变等导致的糖尿病及妊娠期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目标

使血糖达到并接近正常水平,消除症状或延缓并发症。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满足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需求,并在饮食、运动、用药、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心理调节等方面进行主动的调控,增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治理和自我保健能力。科学饮食

3.1控制总热量,使体质量达到并维持标准水平,限制脂肪的摄入,适量选择优质蛋白,减少或禁忌单糖或双糖的食物;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谷类是基础,多吃粗粮、蔬菜等高纤维的食物;减少盐的摄入,烹调时使用植物油;坚持少量多餐,定食、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

3.2合理分配如为三餐可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配为1/2/2/2/7。体育运动

4.1运动的作用坚持体育锻炼有减肥和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应鼓励病人积极的参与运动。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益处,向患者说明运动疗法的基础知识

4.2 运动的方式(1)首选的运动方式是步行,饭后1小时运动最合适。每次20~30分钟,以不疲劳为度,每周3~4次。(2)运动前多饮水。(3)随身携带易于吸收的糖果、饮料等以预防低血糖反应,并佩戴糖尿病病人信息卡。(4)运动前应做5~10分钟的低强度活动。(5)穿柔软棉线袜、合脚的运动鞋。

4.3运动的注意事项(1)血糖大于15mmol/L患者不宜运动。(2)糖尿病肾病者不宜运动。(3)收缩压大于180mmHg者不宜运动。(4)晨起时动作宜缓,不可剧烈,防止血液集中头部发生脑血管意外,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腹压增压而血压升高,运动时应由家人陪伴,防止跌倒。科学用药

药物治疗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胰岛素:

5.1口服药物当常规剂量的单一药物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时,就应及早采取联合用药,一般应用2种药物,最多可用3种药物。口服降糖药要遵循服药时间

5.2胰岛素的自我应用

5.2.1适合人群:一般情况下,Ⅰ型糖尿病人及Ⅱ型糖尿病人口服药物效果不佳者应注射胰岛素。

5.2.2注射部位及方法 上臂三角肌下缘、腹壁、后背、大腿前及外侧,皮下注射。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重复注射部位要间隔8周以上,以免发生皮下硬结,影响药物吸收。如果需要用混合胰岛素应先抽取速效胰岛素,再抽取中或长效效胰岛素,为防止皮肤感染,取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前皮肤严格消毒等。

5.2.3注射胰岛素应严格保证餐前30分钟,防止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5.2.4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低血糖反应表现为疲乏、饥饿感、头晕、出汗、心悸,重症患者可引起昏迷。一旦出现低血糖反应, 应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进食糖水100~200ml或甜点心,及时到医院就诊。行为矫正

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基础。很多糖尿病病人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良嗜好及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喜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因此要矫正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使糖尿病病人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病情监测

由于糖尿病易引起心、脑、肾、血管、四周神经及眼的慢性并发症,因此要定期监测血、尿常规、血糖、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和神经系统的检查。同时注重皮肤的清洁卫生,每晚用温水泡脚,按摩足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坏疽。自我监测

8.1尿糖监测 指导病人用尿糖试纸监测尿糖的方法及结果的判定。

8.2血糖监测 为病人演示血糖仪的使用方法及指导结果的判定。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预防病变,应做到

9.1经常保持个人卫生清洁,着装宜棉质、宽松、柔钦、勤换内衣、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引起感染。

9.2注意用眼卫生,经常闭养神,不可过多看电视、看书刊等。

9.3注意休息,勿劳累,冬季注意保三暖,即头暖、背暖、脚暖,防止外邪侵入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9.4晚睡前用温热水泡脚,水温低于50℃,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睡眠。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提高糖尿病病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糖尿病的病程长,并发症多,因此,大多数的病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针对病人的病情,耐心细致的进行心理护理,帮助病人和家属正确的对待疾病,鼓励病人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社会活动,以此来消除病人焦虑、抑郁、惧怕等负性情绪。

在我们社区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社区居民对糖尿病的知晓率会逐渐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逐步提高。

糖尿病论文14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以社区医院在20xx年3月到20xx年4月期间管理的T2DM患者为例,共98名,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的管理方式,对照组只采用社区管理干预的方式。然后对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经过半年的管理干预后,可以发对照组患者的不良习惯、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改善幅度均大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社区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社区内T2DM患者稳定健康状态的保持,使患者的血糖、血脂等指标可以维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之内;持续的运动干预能够有效帮助社区医院完成对T2DM患者的管理。

【关键词】社区管理联合运动干预;T2DM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社区研究所选取的98例患者都是经过三甲医院确诊为T2DM的患者,并且全部患者都没有心肺方面以及运动系统方面的疾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女比例4∶3,患者年龄最小的44岁,最大的77岁,人均年龄(60.7±8.3)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3∶1;观察组中男女比例26:23,患者年龄最小的为45岁,最大为74岁,人均年龄(60.1±8.8)岁,文化程度,分为小学、中学和大学,比例为11∶25∶13。两组患者的基础性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意义(P>0.05),可用于对比分析。

1.2方法

(1)对照组:该组患者采用社区入户管理的方法,控制T2DM患者的饮食习惯,降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盐分摄取量,并采用服用或者注射降糖药物的方式来有效管控患者体内的血糖含量;将那些与T2DM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控制等相关的教育手册及时发放给患者,提高患者的医嘱服从性,并帮助患者完成自我检测日记的编写。(2)观察组:在对照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再加入入户随访运动干预,聘请专业人员向患者教授太极拳或者交谊舞,同时相关负责人还需要最好患者的日常监控工作。控制患者的运动强度,一般患者的摄氧量不能超过最大值的60%,心率不能超过最高值的70%。控制运动时间在45分钟到1h之间,不可过度。患者每次进行锻炼后,需要及时了解其的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如果精神状态和睡眠都比较好,患者可以继续进行运动,如果出现异常则需要及时检查,待好转后,再进行锻炼。一般来说患者每天的运动开始时间应该设置在早餐结束一个半小时后,运动干预持续时间为6个月,次数为每周3~5次。

1.3观察指标

(1)不良生活方式:调查和记录患者在干预前后在饮食、运动等方面不良生活习惯的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价。(2)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患者干预前后在空腹时的血糖、餐后2h时体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等生理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SDSCA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后不良生活方式变化。在经过六个月的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远远好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指标变化

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FPG、2HPG、HbA1C、TG、TC、LDL-C等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3讨论

为了对T2DM血糖进行有效的管控,临床研究证明,在使用药物控制的时候还需要重视改善患者的膳食结构,并采取必要的运动干预措施,以完成对患者体内血糖的有效控制,增强患者自身的免疫能力,改善自身的神经系统,降低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通过调查发现,近几年来社区T2DM患者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这一病症已成为一种非常严重的公共问题,所以做好社区管理和运动干预工作对于帮助T2DM患者控制血糖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社区医院运动干预项目的作用范围很广,并且性价比非常高,T2DM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比如太极拳、跳舞等活动。经过实践表明,患者如果经过适量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机体释放和肌肉摄取葡萄糖的速度,进而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受体的数量,降低患者对胰岛素抵抗性。与此同时,运动锻炼还能够促进患者心肺功能的提高,改善血糖代谢功能,提高患者体内胰岛素的分泌量,以实现调控血糖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曾秋莲.饮食及生活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xx,12(2):84-86.[2]岳鹏,陈向韵,王永利,等.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xx,13(7):478-480.

糖尿病论文15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护理专业小组在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护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在全院非内分泌科范围内选取热爱糖尿病护理事业的护理人员建立糖尿病护理专业小组,对非内分泌科的护理人员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护理培训,制定有关的护理流程,对糖尿病进行护理质量专项检查。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异常的疾病。临床中95%糖尿病属II型糖尿病,发病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我院自20xx年7月至今收治糖尿病病患数十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做好心理护理

糖尿病为终身性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病患思想包袱重,易产生烦躁、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研究表明,过度的抑郁、焦虑和应激,导致体内儿茶酚胺、肾上腺皮质激素特别是糖皮质激素分泌过多,可影响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引起血糖升高,在负性情绪状态下体内皮质醇分泌增加,后者浓度升高后,可通过拮抗胰岛素来阻碍血糖利用,导致血糖增高,所以医护人员应关心体贴病患,做好思想解释工作,给病患讲述有关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态度要和蔼,语言要亲切,不仅要听取病患的倾诉,更要取得病患的信任,鼓励并尽力帮助其克服困难,使之树立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决心,使病患保持良好的心境,主动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饮食治疗护理

饮食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治疗过程中贯穿始末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应严格和长期执行。①制定饮食计划,合理膳食:进餐应定时定量,通常将每日的热量按1/5、2/5、2/5或1/3、1/3、1/3分配至早、中、晚3餐中,或少吃多餐,将1天的热量分配4餐为1/7、2/7、2/7、2/7;②均衡饮食,合理分配:每天的饮食应保证正常的生理需要。每日需摄取以下基本食物:谷类、肉蛋类、蔬菜水果类、奶制品和油脂类食物。每日热量分配应符合以下标准:碳水化合物占50%―60%,蛋白质<15%,脂肪占30%;③避免高糖类食物的摄入:减少糖果、蛋糕等的摄入,减少高胆固醇和油炸食物的摄入,多选择含纤维素高的食物;④低盐饮食,每日摄入食盐5克以内;⑤限酒戒烟。运动治疗护理

合理的运动能增强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降低血糖,消除体内多余的脂肪,控制体重,改善血脂代谢,加强心肌收缩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肺活量,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减少和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运动时间选在餐后1―1.5小时,此时是降血糖的最佳时间。运动方式应注意个体化原则,老年糖尿病病患应选择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如散步、快走、太极拳、气功等。中青年糖尿病病患可选择中等强度、时间不宜过长的运动,如:慢跑、快走、健身操等。重症糖尿病病患应绝对卧床休息,待病情好转,视病情逐步增加活动量。病患运动之前,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有效的运动计划。药物治疗护理

①口服降糖药应严格掌握药物的作用、副作用、常用剂量及用药目的。如磺脲类药物主要是促进胰岛素分泌,故需餐前30分钟服用。②服药时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确定服药时间。如双胍类有胃肠道反应,我们指导病患在餐中或饭后服药,这样可以减少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服用时应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③服药时间及间隔时间应固定,以减少低血糖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并记录:监测血糖的时间通常选择空腹、餐前、餐后2小时、睡前及凌晨。⑤服药期间应继续遵守饮食计划,以取得控制血糖的目的。基础护理

保持床铺清洁干燥。保持口腔、皮肤清洁,尤其是要保持外阴部清洁,女性病患要做好尿道口及阴道口的护理,防止发生泌尿系感染。对卧床老人每晚用温水擦浴,并观察、按摩骨突部位,每2h翻身1次,防止压疮形成。特别强调足部护理,建议病患每日洗脚,一般要求用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泡脚,时间不宜过长。选择适当的鞋袜,避免因微小的创伤而引起溃疡、感染甚至坏疽等。秋冬季节足部易干裂,可用润肤霜均匀涂搽在足的表面,汗脚可撒些滑石粉。不留长指甲,修剪趾甲时不能伤及皮肤,以免足部损伤,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并发症护理

急性并发症:①酮症酸中毒:严格执行医嘱,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以达到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控制血糖的目的。②低血糖:意识清醒者可口服糖水、糖果、饼干、面包、馒头等食物即可缓解,昏迷者可静脉推注50%葡萄糖30~40ml,意识不清者不能经口喂食物,以免发生窒息。

慢性并发症:①糖尿病眼病:如果病患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平日须保持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病患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②糖尿病肾病:积极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除饮食控制外,可口服降脂药物及抗凝血药物,以改善肾小球内循环。出院指导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生性疾病,因此,治疗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向出院病人及其家属指导胰岛素的注射技能,血糖仪的使用,无菌技术的操作,口服降糖药物的注意事项等。特别是定期检查,这有助于监控病情的发展,积极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小结

通过对所有临床病例的护理分析,作者认为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对糖尿病病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其它几项护理也不容忽视,且作用日渐重要。由于糖尿病病患日益增多,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是护理专业值得继续探讨的课题。

第三篇: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模版)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对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饮食误区的作用

[摘要]目的: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 糖尿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

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中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大专及以上26例,中小学文化程度42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 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 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 1

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禁食水果:一切水果都不吃。⑦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能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⑧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健康教育的方法

3·1 随机性教育: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 地指导,如看到患者饮食不合理时及时给予纠正。

3·2 座谈式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问,指

出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根据每个人饮食习惯一对一口头教育。

3·3 文字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小册子、健康教育处方、图文并茂,进行生动地指导。

3·4 群体教育: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地指导,使患者对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有了全面地了解及掌握。健康教育的内容

4·1 糖尿病饮食控制的重要性: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的“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教育)之一,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不论是哪一类糖尿病,病情是轻是重,有无并发症,是否应用药物治疗,都应坚持饮食治疗〔2〕。正常人进餐后,血糖很快升高,这时胰岛受到升高的葡萄糖等因素刺激,及时释放足量的胰岛素,使葡萄糖被利用或转化成糖原及脂肪,所以血糖总是维护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升的过高,当发生糖尿病时,进食后胰岛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或胰岛素不敏感,饭后血糖就会明显升高,进食越多,血糖越高,尿糖也随之增高,这样就形成越吃越瘦越瘦越吃的恶性循环。对应用药物治疗的糖尿患者来说,过多的饮食必然抵消药物的部分作用。若增加降糖药,药物不良反应也增加。吃饭过少则

易引发低血糖,危害各个脏器。所以饮食治疗是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一定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

4·2 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的方法

4·2·1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教会患者根据自己的身高、体重、活动量计算每日的摄入量,每天进食适量的谷类、肉类、蔬菜、豆类、蛋及奶类食物。并不是吃的越少越好,而是要营养全面平衡,不挑食、不偏食、任何一种食物都不能满足人体每日所需的营养素。

4·2·2 主食粗细搭配,食物多样化:每日饮食中粗、细粮各占一半,主食至少4-5两,其中大米、面粉、荞麦、玉米、小米、燕麦等所含碳水化合物相差不多,可任意互换。合理调配饮食中三大营养素的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 ~60%,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2% ~20%,脂肪占总热量的20% ~30%。

4·2·3 定时定量: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将每天的主食分为早餐1/5,中、晚餐各占2/5,如果餐后血糖高,则少量多餐,即从全日主食中扣留25~30 g主食,分别于上午9~10时,下午3~4时,晚上睡前作为加餐。可达到预防低血糖及主餐后高血糖,早餐一定要吃,若不吃早餐,易发生中餐前低血糖,而且午餐容易多吃,出现午餐后高血糖〔3〕。

4·2·4 清淡少油,低脂低胆固醇:食用油过多,增加心血 管并发症的危险,每日烹调用油20~30 g,各种烹调用植物油交替使用,如花生油、菜籽油、豆油,尽量不用动物油,不吃油炸食物,少食用香肠、咸肉,限制高糖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罐头、甜点、冰淇淋、巧克力等。

4·2·5 适量蛋白质:蛋白质摄入量为1 g/(d·kg),不可过多食入以免增加肾脏的负担,鸡蛋每日可食一个,胆固醇明显增高时可吃一个鸡蛋白。每周吃2~3个整鸡蛋。牛奶营养丰富,含蛋白质、糖类、脂肪,每日可食用250~500 m,l肉类最好多种瘦肉(包括鱼、海产品、去皮鸡肉、鸭肉、瘦的牛羊肉)交替使用,每日总量100 g,也可用豆类代替部分肉类。

4·2·6 多吃新鲜蔬菜:蔬菜是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的主要来源,可减缓餐后血糖吸收的速度,每天应吃400~500 g,特别是深绿色蔬菜。血糖恢复正常前只吃含糖量1% ~4%的蔬菜,如冬瓜、油菜、大白菜、黄瓜、青笋、四季豆、菠菜、西葫芦、西红柿、蘑菇、韭菜、苦瓜、菜花、芹菜等。

4·2·7 水果限量食用:水果中含有很多微量元素,但也有碳水化合物,如:果糖及葡萄糖,易使血糖升高,血糖控制不好时,尽量不吃水果。如:餐后血糖≥11·1 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或血糖不稳定,忽高忽低等不可食用水果,但可食用含糖低的西红柿(含糖2·2%)和黄瓜(含糖1·6%),从中获取维生素、胡萝卜素、纤维素、矿物质。

4·2·8 清淡少盐,限饮酒:世界组织推荐健康人每日用盐不超过6 g,糖尿病非高血压不超过5 g。盐可诱发高血压,加速和加重糖尿病心血管病的发展,盐还能增加淀粉酶的活性,促进淀粉的消化和促进小肠吸收游离葡萄糖,使血糖上升。因此应尽量减少吃盐。减少高钠食物,如咸菜、咸鱼、酱

油、香肠、罐头、味精、小苏打等含钠高的食物。

4·2·9 保证水分的摄入:糖尿病患者由于渗透性利尿,体内常常缺水,并且由于糖尿病患者大多数为中老年人,下丘脑渗透压调节中枢不敏感,常常无口渴现象,故每日应饮水1 200~2 000 m,l饮水应少量多次,每次200 ml左右,尤其在早起、睡前、运动后更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小结

糖尿病饮食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治疗环节,关系着疾病的发展与转归,通过我们耐心、细致地饮食健康教育,使患者对饮食控制有了全面的了解与掌握,消除了饮食的误区,在思想上引起了重视,建立起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的机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为患者出院后自己控制饮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 焦广宇·临床营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7:2·

[2] 吕阳梅·糖尿病新型饮食疗法[J]·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6, 6(1): 2·

[3] 黄一鑫·早餐膳食成分改变对2型糖尿病血糖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9, 17(1): 3·

第四篇:糖尿病

糖尿病

一、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以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引

起血糖升高的病理生理机制是胰岛素分泌缺陷及(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血糖明显升高时可出现多尿、多饮、体重减轻,有时尚可伴多食及视物模糊。糖尿病可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为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性高渗综合征。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升高可致器官组织损害,引起脏器功能障碍以致功能衰竭。在这些慢性并发症中,视网膜病变可导致视力丧失;肾病变可导致肾功能衰竭;周围神经病变可导致下肢溃疡、坏疽、截肢和关节病变的危险;自主神经病变可引起胃肠道、泌尿生殖系及心血管等症状与性功能障碍;周围血管及心脑血管合并症明显增加,并常合并有高血压、脂代谢异常。如不进行积极防治,将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寿命缩短,病死率增高。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不同类型糖尿病的病因也不相同。概括而言,引起各类糖尿病的病因可归纳为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两大类。不同类型糖尿病中此两类因素在性质及程度上明显不同,例如,单基因突变糖尿病中,以遗传因素为主;而在化学毒物所致糖尿病中,环境因素是主要发病机制

第五篇:糖尿病

糖尿病三宜:1.五谷杂粮,茭麦面,燕麦面,玉米面,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可降低血糖,血脂

2.豆类及豆制品,但患病时间超过三年者慎用 3.苦瓜,洋葱,番茄,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

糖尿病三不宜:1.各种糖类,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果酱,冰激淋,甜饼干,甜面包及糖制高点,蜂蜜 2.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肝脏

3.不宜饮酒特别是不宜空腹饮酒,否则会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关于糖尿病的中药处方和偏方

关于糖尿病的中药处方和偏方

以下为《药方网》关于糖尿病的一些中药处方和偏方,其中,部分方剂并没有科学依据,甚至较为离谱,请辩证参考。

建议:有关方面应该提供处方、偏方的科学分析,而不仅仅是把方子放在那里,让老百姓做无用的尝试„„

糖尿病-糖尿病-药方网-中药方大全,老中医介绍,保健养生

1.糖尿病中药方-益气滋阴汤(药方网编辑整理)

组成与用法:黄芪10g 知母8g 山药10g 天花粉10g 生地10g 麦冬10g 玄参10g 山萸6g 首乌10g 丹参10g 当归5g 川芎3g 黄精10g 每日1 剂 清水煎 分3 次饭前服(药方网编辑整理)

功用评述:益气滋阴 清热除燥 活血化瘀 方中重用黄芪补益脾肺元气 唯元气足方能生津布液 润养脏腑经脉 生地 花粉 麦冬 玄参 知母滋生阴液 润养脏腑 黄精 山药补脾润肺以助生津之源 山萸 首乌补益肝肾 摄精生津 丹参 当归 川芎养血活血 化瘀生新 药理研究表明 黄芪不仅有强心作用 且有防止肝糖元分解的作用 首乌能使肝糖元积累显著增高 其所含卵磷脂为构成神经组织的主要成分 也是细胞膜的主要原料 能促使细胞生长发育 对周围神经病变有较好的预防治疗作用 麦冬水提取物对家兔四氧嘧啶性糖尿病有降血糖作用 并促使胰岛细胞恢复 丹参 当归 川芎具有扩血管 降血脂 改善血液粘滞度 抑制血栓形成等作用(药方网编辑整理)

2.糖尿病中药方-消糖康复饮(药方网编辑整理)

组成与用法:何首乌10g 石膏10g 生地10g 山萸肉10g 石斛10g 天花粉10g 葛根10g 玄参10g 黄连6g 地骨皮10g 枸杞6g 川牛膝6g 黄芪10g 苍术6g 每日1 剂 清水煎 3 次分服(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评述:滋阴清热 益气生津 方中 地骨皮 生地 知母 牛膝滋阴凉血降虚热 可控制糖尿病阴虚内热 以防热毒内生 何首乌 山萸肉 枸杞养肝肾之阴 可助膀胱气化而治多尿 天花粉 石斛 葛根生津止渴而愈多饮 石膏 黄连清肺胃之火而疗多食 研究表明 生地能使肾上腺素或四氧嘧啶性及饮食性高血糖降低 使胰岛素引起的低血糖升高 而起双向调节糖代谢作用 黄芪 枸杞 玄参 地骨皮 葛根 知母 苍术均有降血糖的功效 诸药合用 可使“三多”症状得以减轻或解除(药方网编辑整理)

3.糖尿病中药方-百效消渴方(药方网编辑整理)

组成与用法:西洋参6g 茯苓6g 苍术6g 山药20g 生黄芪10g 玄参10g 天花粉10g 生地10g 五味子6g 黄精10g 每日1 剂 早晚分服 1 月为1 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

功用评述:益气健脾 养阴滋肾 黄芪配山药 苍术伍玄参乃施今墨治疗糖尿病的药对 其中黄芪甘温 补脾肺元气 山药甘平补脾肺肾阴精 二药气阴兼顾 相得益彰 苍术辛苦温 入脾胃而燥湿健脾 玄参甘苦咸微寒 入脾肾而滋阴降火 苍术性虽燥烈 但伍玄参则燥湿相济 输布津液 灌溉四旁 西洋参补气养阴 清虚火生津液 茯苓健脾渗湿 重用黄精 生地滋补五脏内伤不足 天花粉治消渴 除烦热 五味子敛肺气而滋肾水 补虚强阴 全方滋阴精而降妄炎之火 补元气以资化源之运 燥湿并调 气阴布化 可使糖代谢紊乱得以改善(药方网编辑整理)

4.糖尿病中药方-参芪仙合剂(药方网编辑整理)

组成与用法:党参10g 黄芪10g 仙灵脾6g 黄精10g 枸杞6g 丹参10g 花粉10g 每日1 剂 分2 次服(药方网编辑整理)

功用评述:益气补肾 填精助阳 活血通络 药理研究表明 人参有对抗糖尿病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 黄芪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促进和调节作用 并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稠度 减轻糖尿病患者高凝血状态 仙灵脾可延长细胞生命 改善细胞代谢 推迟细胞老化 黄精 枸杞子增加心 脑 肾血流量 提高患者整体抗病能力 丹参活血通络 祛瘀生新 有降血糖的功效 全方旨在整体调节阴阳气血平衡 改善患儿机体状况 提高生活质量 对减轻 减少 延迟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药方网编辑整理)(药方网编辑整理)

【糖尿病辨证论治评述】(药方网编辑整理)

小儿糖尿病的病机关键在于阴精亏耗 燥热内盛 久则气阴两伤 阴阳俱虚 脉络瘀阻 治疗***当以益气养阴 清热润燥 活血化瘀为主 并视其阴虚燥热的孰重孰轻 气虚血瘀的先后标本 湿痰的微甚主次 酌情选方遣药(药方网编辑整理)

方一主用益气养阴 清热除燥 活血化瘀 为本病气阴俱虚燥热证的通用方 方二重在滋阴清热 益气生津 适用于肺燥脾热阴虚证 方三侧重益脾滋肾 宜用于糖尿病气阴不足 脾肾两亏者 方四强调填精助阳 活血通络 对久病阴阳两虚者较为适宜(药方网编辑整理)以上诸方同中有异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症候表现而加减用药:(药方网编辑整理)

①周围神经病变者 酌加白僵蚕 桑枝 莶草(药方网编辑整理)②皮肤化脓性感染者 加银花 紫地丁 蒲公英 黄柏(药方网编辑整理)

③视物模糊者 加菊花 枸杞 青葙子(药方网编辑整理)④小便频数者 加益智仁 覆盆子 桑螵蛸(药方网编辑整理)⑤汗多心烦者 加百合 牡蛎 五味子(药方网编辑整理)⑥并发心血管病变者 加瓜蒌 地龙 鬼箭羽(药方网编辑整理)⑦肺痨者 加黄芩 功劳叶(药方网编辑整理)⑧大便干结者 加瓜蒌仁 火麻仁(药方网编辑整理)⑨大便泄泻者 加内金 扁豆 芡实等(药方网编辑整理)(药方网编辑整理)(药方网编辑整理)

【糖尿病专药选用】(药方网编辑整理)

1.糖脉康颗粒(药方网编辑整理)

主要成分:黄芪 生地黄 丹参 牛膝 麦冬 黄精等(药方网编辑整理)功用与药理:养阴清热 活血化瘀 益气固精 动物实验证实 本品对葡萄糖致大鼠血糖升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对四氧嘧啶和肾上腺素所致大鼠高血糖有显著降低作用 还可显著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大鼠血浆粘度 对高脂血症小鼠的血清TG TC 均可降低 游泳试验表明可显著提高小鼠的耐力与应激能力 延长游泳时间 急性 长期毒性试验证明该药安全 无毒 临床较适用于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者(药方网编辑整理)

用量与用法:每次5g~10g 每日3 次 口服(药方网编辑整理)

2.金芪降糖片(药方网编辑整理)

主要成分:金银花 生黄芪 黄连等(药方网编辑整理)

功用与药理:清热益气 生津止渴 药理研究表明 该药能改善机体糖代谢与糖耐量 促进肝糖原合成 缓解高血糖引起的“三多”症状 改善实验动物的胰岛素抗性 纠正脂质代谢异常 尚可提高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 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药方网编辑整理)用量与用法:每次3~5 片 每日3 次 饭前30 分钟口服 2 月为1 疗程(药方网编辑整理)

3.玉参降糖片(药方网编辑整理)

主要成分:人参须 玉竹 益母草 桑叶 淫羊藿 黄柏(药方网编辑整理)

功用与药理:益气养阴 清热化瘀 人参大补元气 生津止渴为君药 桑叶清肺润燥 其治在上 玉竹滋阴生津养胃 其治在中 淫羊藿补肾益阳 其治在下 三药共为臣药 黄柏坚阴清虚热 益母草活血化瘀 为佐药 动物实验表明 本品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和血清TG 的含量(药方网编辑整理)

用量与用法:每次3 片 每日3 次 餐前30 分钟口服 疗程30 天(药方网编辑整理)(药方网编辑整理)

【糖尿病西医药治疗】(药方网编辑整理)1.胰岛素替代治疗(药方网编辑整理)

儿童糖尿病多为胰岛素依赖型(Ⅰ型)需终生应用胰岛素治疗 始用量为正规胰岛素(RI)0.5u~1u/kg·d 分早 中 晚餐前及睡前15~30 分钟皮下注射 以后视前1 天尿糖增减1+增减RI2u 当尿糖基本稳定<2+时 改为中效(NPH)或长效胰岛素(PZI)与RI 合用 NRH+RI 为3:1~2:1 混合注射 每日量分2 次 PZI+RI 为1:2~1:3 每日1 次 控制不好者可增加RI 注射次数 每次注射点相隔至少1.0cm 1 月内不宜在同一部位注射 以免局部皮下脂肪萎缩硬化 须预防并纠正Somogyi 现象与黎明现象(药方网编辑整理)2.饮食安排(药方网编辑整理)

热量应满足生长发育之需 按每日4180J+(年龄-1)×418J 计 蛋白质 脂肪 碳水化合物为20%:30%:50% 早餐1/5 午餐2/5 晚餐2/5 可将每餐中主食留1/10 作为点心 并适当搭配粗粮和足够的纤维素 定时完全进餐为重要原则(药方网编辑整理)3.酮酸中毒的治疗(药方网编辑整理)

①RI 小剂量维持静滴:按0.1u.kg·h 计 先将4 小时剂量加入生理盐水240ml 按1ml/min 速度滴入 每1~2 小时测血糖1 次 以血糖每小时下降5.6mmol/L 为宜 过快易发生脑水肿 血糖降至<16.8mmol/L(300mg/dl)时则在输液中加糖 配成0.25%葡萄糖液 并按3g~4g 糖另加RI 1u 计 病情改善后RI 改常规餐前皮注(药方网编辑整理)

②纠正酸中毒 水电解质紊乱:开放另一静脉通道 开始给生理盐水20ml/kg 于1~2 小时内输入 继之10ml~15ml/kg·h 至酸中毒纠正 累积损失量按中度脱水计 维持量30ml~80ml/kg·d 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值 重度酸中毒时补碱 见尿补钾 注意速度(药方网编辑整理)内科疾病与相克食物糖尿病不能吃酒

内科疾病与相克食物糖尿病不能吃肥肉、油炸食物 内科疾病与相克食物糖尿病不能吃高蛋白饮食 糖尿病-糖尿病中药偏方1 洋葱、玉米须、丝瓜、田螺、猪胰、马齿苋、泥鳅、猪肚、生白茅根、西瓜皮 冬瓜皮各15克 天花粉12克、赤小豆30克 怀山药40、以血糖降低为度。

黄精50 克 首乌30 克 把子30 克 米酒或白酒1000 毫升,密封浸泡7 日后饮用 每次1—2 小杯 每日3 次 空腹服用

猪肚1 具 葱白数茎 豆鼓25 克 先煮猪肚至烂 入葱 鼓调调再煮片刻 取猪肚切片 空腹渐次服之 渴即饮羹

黄连 人参各1份 天花粉 泽泻各8份 共为细粉 日3次 每次服3克 治疗65例 治愈11例 好转51例

石斛 麦冬 花粉各15克 生地 生石膏各30克 知母 丹皮各12克 焦栀子9克 牛膝 黄连各6克 水煎服 日1剂 中消(非依赖胰岛素型)治33例 服15-25剂全部治愈

泥鳅10条 干荷叶3张。将泥鳅阴干研末 与荷叶末混匀 每次服10克 每日3次

干马齿苋100克,水煎服 每日1剂 一般服用1- 2周尿糖即可转阴

苍术 元参 生黄芪各30克 山药 熟地 生地 党参 麦冬 五味子 五倍子 生龙骨 茯苓各10克。糖尿病气阴两伤挟血淤证。

党参15克 丹参30克 元参 沙参各10克 玉竹12克 乌梅30个。水煎服 渴甚者加天花粉 大便稀溏加停山楂

蛇床子 莲子须 山茱萸 白鲜皮各10克 益智仁 桑椹 炙黄芪 山药 银花藤各30克 白茯苓15克 五倍子 鸡内金(研末冲服)各6克 三七粉3克(冲服)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鲜芹菜 青萝卜各500克 冬瓜1000克 绿豆120克 梨2个。先将芹菜和冬瓜略加水煮 用白纱布包住取汁 同绿豆 梨 青萝卜共煮熟服

活血降糖方

生黄芪30克 山药15克 苍术15克 玄参30克 当归10克 赤芍10克 川芎10克 益母草30克 丹参30克 葛根15克 生地15克 熟地15克 木香10克 气阴两伤 血瘀于络。水煎服 每日1剂 日服2次

黄精20克 肉苁蓉15克 制首乌15克 金樱子15克 淮山15克 赤芍10克 山楂10克 五味子10克 佛手10克 滋肾固本 补益肝肾 活血通络 上药研细末 水泛为丸 每服6克 日服3次 30天为1疗程

生地30克 黄芪30克 菟丝子30克 党参30克 天冬15克 麦冬15克 山萸肉12克 玄参12克 茯苓12克 泽泻12克 当归9克 气虚阴亏 水煎服 每日1剂 日服2次

血燥阴伤 白蒺藜10克 沙蒺藜10克 生地10克 熟地10克 麦冬10克 党参10克 五味子10克 绿豆衣12克 元参12克 黄芪30克 山药30克 石斛15克 天花粉15克 养血滋阴 生津降火

消渴汤肺胃蕴热 气阴两伤山药30克 生石膏30克 黄芪15克 天花粉15克 生地10克 知母10克 玄参10克 麦冬10克 怀牛膝10克 茯苓10克 泽泻10克 菟丝子12克

脾阴不足 生地30克 山药30克 天花粉20克 石斛20克 知母20克 沙参15克 麦冬15克 泽泻12克 五味子6克

阴虚阳亢 津涸热淫 生地50克 山萸肉15克 山药15克 玉竹15克 女贞子15克 枸杞子15克 寸麦冬15克 天花分15克 制首乌15克 地骨皮30克 乌梅肉10克 缩砂仁5克(研末分冲)生甘草15克

降糖方气阴两虚 生黄芪30克 生地30克 苍术15克 元参30克 葛根15克 丹参30克

桑螵蛸60克糖尿病尿多 口渴 葛粉 天花粉各30克 猪胰1具 先将猪胰切片煎水 调葛粉 天花粉吞服 每日1剂 3次分服 糖尿病多饮 多食

知母 麦冬 党参各1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元参12克 生地18克

(药方网编辑整理)糖尿病势伤胃津证

生地 枸杞子各12克 天冬 金樱子 桑螵蛸 沙苑子各10克 山萸肉 芡实各15克 山药30克 糖尿病肾阴亏虚证 红薯叶30克(拉油)

木香10克 当归 川芎各15克 葛根 丹参 黄芪 益母草 山药各30克 赤芍 苍术各12克 糖尿病血淤证

生黄芪 黄精 太子参 生地各9克 天花粉6克 糖尿病气阴两虚证 黄精 丹参 生地 元参 麦冬 葛根 天花粉 黄实各适量糖尿病肾病肝肾气阴两虚夹淤证

蚕茧50克 支掉蚕蛹 煎水 代茶饮 每日 1剂 糖尿病口渴多饮 尿糖持续不降

猪胰脏1具低温干燥为末 炼蜜为丸 每次开水送服15克 经常服用

天冬 麦冬 熟地 赤芍各15克 黄芩 大黄(后下)各10克 黄连6克 丹皮12克 元参30克 玉米须60克 糖尿病胃热炽盛证

山药25克 黄连10克糖尿病口渴 尿多 善饥

熟地 黄芪各15克 山芋肉 补骨脂 五味子各10克 元参 山药 丹参各12克 苍术6克 肉桂3克 糖尿病阴阳两虚证

白术40-100克 枳壳15-20克 清半夏 三棱 莪术 葛根各20-30克 沉香15克 炙车钱2-3克 水煎服 兼气虚者加党参 生黄芪 肝郁者加郁金 茵陈 早衰者加女贞子 杞子 山萸肉

新鲜猪胰1具 薏苡仁50克或黄芪100克 猪胰用清水冲洗干净 切数片后 再与薏苡仁一块放入碗内 加水淹没 用铁锅隔水炖熟 加入适量食盐和调

鲜芹菜 青萝卜各500克 冬瓜1000克 绿豆120克 梨2个 先将芹菜和冬瓜略加水煮 用白纱布包住取汁 同绿豆 梨 青萝卜共煮熟服

将嫩豌豆苗捣烂 取汁去渣 每次服汁150克左右 每日2次 对糖尿病有辅助疗效

取100至120克鲜菠菜根 15克干鸡内金 加水煎服 每日2~3次 对糖尿病有疗效

取15克枸杞子 煎汤当茶饮服 长期坚持 可治糖尿病

将苦瓜晒干 制成粉剂 每次服10克 每日3次 对糖尿病有一定疗效

取50克葵花根 加适量水煎汤饮服 每日3次 连续服用 可治糖尿病

将30克南瓜子炒熟 再用水煎服 可治糖尿病 产后手脚浮肿

西瓜皮冬瓜皮天花粉治糖尿病法

洋葱的提取物可使血糖显著降低 因此经常服食可防治糖尿病

生芭蕉根捣汁 时饮一二合 糖尿病 消渴

晚蚕沙焙干为末 每用冷水下6克 不过数服即愈 糖尿病 消渴 参为末 鸡子清调服3克 日3—4服 糖尿病 消渴 香水梨或雪梨 取汁蜜汤熬 瓶收 时以热水调服 至愈乃止 糖尿病 消渴

葵花根150克 煎汤 清早服 治饮水多而小便不利者

生山药120克 以水浓煎服

芹莱500克 绞汁 煮沸后 调白糖服

冬瓜1枚 削去皮 埋湿地中 下月取出 破开取请水饮之 或烧熟绞汁饮之

用韭 或炒 或作羹 勿入盐 每日吃90—150克 吃至5000克即佳 过清明勿食 入酱无妨 极效 冬瓜去皮 饭后吃3—5次良

野蔷薇花根皮24克 水煎服 连服2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消渴

生猪胰1个 切成豆大若干块 早晚各服5—6块 开水送服 3~5个必见好

淡豆豉煮汁 任性饮之

用白药(即天花粉)为末 每服方寸匕 冷水调下 亦可蜜丸如桐子大 每服20丸 日2服 绿豆煮汁煎作粥食

玉蜀黍须 每日煮水代茶饮之 忌动物肝

每日取柳白皮(即柳树粗根皮内之白皮)120克 煎汤服 久服自愈 牛 羊乳 每饮3~4合桑椹熟时 尽意食之 黄连末入猪肚内蒸烂 捣丸梧子大 饭饮下

解除糖尿病患者口渴一法:患糖尿病的人易口渴 可拿冷毛巾包住整个脚板 约三五分钟就能消除口渴 临睡前采用此法 一夜不口渴更不会有尿意

治血糖高 每天服25100克胡芦巴种子

仙鹤草60克 水煎服 连服3~5周 后改为每次20克

马齿苋100克 水煎2次 早 晚分服停其它药物 服药1~2周 本方对阴虚燥热型的糖尿病 效果更好

治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僵蚕为细末 每服6克 1日3次 饭前白开水送服 2个月为1疗程 休息半月 再进行第2个疗程

猪胰子山药汤治糖尿病:猪胰脏若干切成薄片加山药50克(切成片 最好用鲜山药 到中药店买干山药行)放在一起煮汤20分钟 稍凉些即可服用 煮时不加盐及任何调料 日服1次 早晚均可

缓解糖尿病的饮食:鸡蛋2只洗净 核桃2个去壳 大枣7枚洗净 花生米 黄豆 黑豆各14粒 洗净后温水浸泡备用 每天早晨同时入锅 温火煮熟粥一碗 熟鸡蛋去皮与粥空腹食用 15天为一疗程

治糖尿病一法:将玉米须子二两 炒绿豆一两 用凉水按煎中药方法煎得 然后倒入两个茶杯中 上午服一杯 晚上服一杯 七日后 尿糖量减少 病情缓解 治糖尿病一方:黑豆 7粒.黄豆7粒 花生7粒 枣7个 核桃1个 温水浸泡后用鸡蛋2个 像蒸鸡蛋羹一样蒸20分钟 不放油盐 早餐吃下

治糖尿病和便秘一方:菠菜根100克洗净切断 银耳10克浸泡后一齐用水煮服 早晚两次

牛苦胆荞面治糖尿病:用牛苦胆汁(1只用一个月)将荞面调和成糊状 贴肚脐用纱布胶条固定 每日换药一次 约30天

常吃海带降血糖:用温水将海带洗净 再用凉水发泡 等粘液泡掉后 放进开水里焯一下 捞起来放点蒜末 米醋 麻油等即可食用

生石膏30克 炙黄苓10克 地骨皮15克 生知母15克 天门冬20克 麦门冬20克 天花粉20克 粳米20克 生甘草8克肺热炽盛 耗液伤津 故口干舌燥 烦渴多饮 肺主志节 燥热伤肺 志节失职 水不化津 直趋于下 故尿频量多 观其舌脉一派燥热伤肺之象 治以清肺热 生津止渴 方中重用生石膏清肺经热 佐黄苓 知母加强清热之力 天门冬 麦门冬 天花粉 粳米滋阴生津止渴 如此热除阴复诸症自消

蚜虫、蚂蚁、七星瓢虫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题,适用于各型糖尿病病人。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病人,也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胰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病人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病人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即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持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5)选择好适宜糖尿病病人的食物,对糖尿病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不宜吃的食物有:

Ⅰ。易于使血糖迅速升高的食物:白糖、红糖、冰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巧克力、奶糖、水果糖、蜜饯、水果罐头、汽水、果汁、甜饮料、果酱、冰淇淋、甜饼干、蛋糕、甜面包及糖制糕点等。

Ⅱ。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牛油、羊油、猪油、黄油、奶油、肥肉,对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更应特别注意,应该不用或少用,防止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

Ⅲ。不宜饮酒。因为酒中所含的酒精不含其他营养素只供热能,每克酒精产热约7千卡(294焦),长期饮用对肝脏不利,而且易引起血清甘油三脂的升高。少数服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饮酒后易出现心慌、气短、面颊红燥等反应。注意,胰岛素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引起低血糖,所以,为了病人的安全还是不饮酒为佳。

② 适宜吃的食物:主要是可延缓血糖、血脂升高的食物。

Ⅰ。大豆及其制品:这类食品除富含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之外,在豆油中还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既能降低血胆固醇,又能降低血甘油三脂,所含的谷固醇也有降脂作用。

Ⅱ。粗杂糖:如莜麦面、荞麦面、热麦片、玉米面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食用纤维。实验证明,它们有延缓血糖升高的作用。可用玉米面、豆面、白面按2:2:1的比例做成三合面馒头、烙饼、面条,长期停用,既有利于降糖降脂,又能减少饥饿感。

(6)糖尿现人应少吃或不吃水果。因水果中含有较多的碳水化合物,并且主要是葡萄糖、蔗糖、淀粉。食后消化吸收的速度快,可迅速导致血糖升高,对糖尿病病人不利。所以糖尿病一般不宜多吃水果。但是由于水果中含有较多的果胶,果胶有延缓葡萄糖吸收的作用,因此,在病情稳定时可以少吃一些水果。

吃水果时,要以含糖量低为选择原则。同时,还要根据其含糖量,计算其热能。换算成主食,减少或扣除主食的量,以保持总热量不变。不宜每餐都吃水果,一般认为在两餐之间(血糖下降时)少量服用较为合适。有考营养成分表,根据病情酌情选用。(7)糖尿病病人还应限制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因糖尿病病人病情控制不好时,易使血清胆固醇升高,造成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不病性冠心病等。所以糖尿病病人饮食中要限制胆固醇的进量,一般主张胆固醇的限量为每日低于300毫克。故临床应不用或少用肥肉和动物内脏,如心、肝、肾、脑等,因这类食物都富含较高的胆固醇。而就多吃瘦肉和鱼虾等,此属高蛋白低脂肪食物。

严格控制饮食是治疗糖尿病的先决条件,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患者往往因为饮食控制不好而药物不能发挥应有的疗效。饮食控制原则如下: 1.打破“多吃降糖药可以多吃饭”的错误观念。2.少吃多餐。既保证了热量和营养的供给,又可避免餐后血糖高峰。

3.碳水化合物食物要按规定吃,不能少吃也不能多吃,要均匀地吃(碳水化合物是指粮食、蔬菜、奶、水果、豆制品、硬果类食物中的糖分)。

4.吃甜点心和咸点心没有区别,均会引起血糖升高。5.吃“糖尿病食品”的量与吃普通食品的量要相等。“糖尿病食品”是指用高膳食纤维的粮食做的,如:荞麦、燕麦。尽管这些食物消化吸收的时间较长,但最终还是会变成葡萄糖。6.所谓“无糖食品”实质上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是用甜味剂代替蔗糖,仍然不能随便吃。

7.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蔬菜应算在主食的量中。这些蔬菜为土豆、白薯、藕、山药、菱角、芋头、百合、荸荠、慈姑等。

8.除黄豆以外的豆类,如红小豆、绿豆、蚕豆、芸豆、豌豆,它们的主要成分也是淀粉,所以也要算作主食的量。

9.吃副食也要适量。

10.不能用花生米、瓜子、核桃、杏仁、松子等硬果类食物充饥。

11.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12.少吃盐。

13.少吃含胆固醇的食物。

14.关于吃水果的问题。血糖控制较好的病人,可以吃含糖量低的水果,如苹果、梨子、橘子、橙子、草莓等,但量不宜多。吃水果的时间应在两餐之间血糖低的时候。如果后吃水果就等于加餐了,血糖会马上高起来。另外,西瓜吃了以后,糖吸收很快,故尽量不吃。香蕉中淀粉含量很高,应算主食的量。

15.甜味剂不会转化为葡萄糖,不会影响血糖的变化,不能作为低血糖症的自救食品。16.糖尿病人千万不要限制喝水。

糖尿病论文(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