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0号文库
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精选多篇)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19-804211 10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20 12:03:4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

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

《训民正音》对于进一步丰富、发展朝鲜民族文化和语言有重要意义。训民正音构字原理与字型独特,字母笔划简洁,拼读简便灵活,能够标记朝鲜语的一切发音,也可以比较自如地表现出任何一种语言。它的创制成功是朝鲜历史上的划时代大事。

训民正音是世界上少有的知道是谁、具体在什么时间创造的文字之一,因此被韩国指定为国宝第70号,1997年10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训民正音为一拼音文字。1443年李氏朝鲜世宗李祹命学者郑麟趾等创制。又称谚文,今多称韩文。原有28字,其中辅音字母17个,元音字母11个。

训民正音是韩语所使用的'字母,为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1418年至1450年在位)所创造(实际上则是由大王指派的文人班创造的),于1446年10月发表。古时的训民正音有二十八个字母;而现代朝鲜语有一共有二十四个字母,十四个为子音(声母)字母和十个为母音(韵母)字母。朝鲜语的语音结构比欧语简单,每个训民正音代表一个音节,每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而每字的结构最多由五个字母来组成,拼成方块字的模样,以便于与汉字同时使用。

该文字发明当初被称为谚文,谚的原意为俗语,相对于汉语而言,朝鲜语被称为谚或谚语。因此谚文一词则有表记俗语(朝鲜语)的文字的意思。后来谚文这个名称被广泛使用,直到近代的朝鲜日治时期。

朝鲜半岛古代使用汉字表记,文言分离。古代唯士大夫可习汉文,于此平民多文盲。相传三国末年薛聪藉汉字音义标注朝鲜文字,创吏读,此外尚有乡札、口诀等以汉字表记朝鲜语的方法,但这些由于使用的不便等原因未能取代汉文。李氏朝鲜第四代国王世宗深感汉字对于文化传播的不便,迫切需要一可完整表达本国语音之文字,故特设谚文局,召郑麟趾、成三问、申叔舟等学者,在研究朝鲜语音和汉语音韵的基础上,以方块字组合,一音节占一字,创立表音文字。这个名称中为韩语固有词大的意思,为韩语固有词字的意思,意为大字或伟大的文字。

公元15世纪之前,韩语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以汉字为书写文字。但朝鲜古代社会等级森严。能够学习和使用汉字的多是贵族阶层,普通民众多为文盲。朝鲜王朝第四代大王世宗大王以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耳。为由命令郑麟趾、申叔舟、崔恒、成三问等一批优秀学者,在多年研究朝鲜语的音韵和一些外国文字的基础上,这期间朝鲜学者曾几十次前来中国明朝进行关于音律学的研究。1443年朝鲜公布了创制的文字,称为训民正音,意为教百姓以正确字音。

新文字发明后,世宗国王提倡在公文和个人书信中使用训民正音,并责令用训民正音创作《龙飞御天歌》。他还将训民正音作为录用官吏的科举考试的必考科目,并在钱币上刻印了训民正音。

不过,训民正音的推行受到朝鲜贵族和文人的抵制,因为他们认为舍弃汉字就等于舍弃中华文明而成为夷狄之邦。崔万里曾说:自古九州之内,风土虽异,未有因方言而别为文字者。唯蒙古、西夏、女真、日本、西蕃之类,各有其字。是皆夷狄事耳。无足道者历代中国皆以我国有箕子遗风,文物礼乐,比拟中华。今别作谚文,舍中国而自同于夷狄,是所谓弃苏合之香,而取螗螂之丸也;岂非文明之累哉。

由于朝鲜贵族和文人的抵制,谚文直到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

第二篇:韩国字Hangul(训民正音)的的由来【学韩语人必看】

训民正音

코리안넷

朝鲜世宗大王李祹(1397-1450)组织发明韩文字母统八年(1443)颁定《训民正音》。

“国之语音 异乎中国 与文字不相流通 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伸其情者多矣

予为此悯然 新制二十八字 欲使人人易习便於日用矣”

训民正音(现称Hangul)是韩语所使用的字母,为李氏朝鲜的第四代国王——世宗大王(一四一八年至一四五零年在位)所创造,於一四四六年十月发表。古时的训民正音有二十八个字母;而现代韩语有一共有二十四个字母,十四个为子音(声母)字母和十个为母音(韵母)字母。韩语的语音结构比欧语简单,每个韩文字代表一个音节,每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而每字的结构最多由五个字母来组成,拼成方块字的模样,以便於与汉字同时一起使用。

关于训民正音的字母的造字原理

训民正音中的子音按照发音器官分为5种,由ㄱㄴㅁㅅㅇ五个音为雏形,:

牙音ㄱ(g)(象人的牙根):衍生出ㅋ(k)

舌音ㄴ(n)(象人的舌头):衍生出ㄷ(d)ㅌ(t)ㄹ(l/r)

唇音ㅁ(m)(象嘴唇):衍生出ㅂ(b)ㅍ(p)

齿音ㅅ(s)(象牙齿的侧面):衍生出ㅈ(z)ㅊ(c)ㅿ(?)

喉音ㅇ(/)(像人的喉咙):衍生出ㆁ(?)ㆆ(?)ㅎ(h)

训民正音中的母音则是按照天地人的原理来创造的

天ㆍ 天圆

地ㅡ 地平

人ㅣ 人直

衍生出ㅏㅓㅗㅜㅑㅕㅛㅠ

一共有17个子音、11个母音。共28个,目前其中现代韩文中已经没有ㅿㆁㆆㆍ这四个字母了!

Hangul,于正

所以是24个!

训民正音的字母非常容易学习,其形态也异常地符合语音结构的逻辑,所以训民正音被称为是世上最易学习和最科学化之一的字母。对惯於使用我国注音字母(ㄅㄆㄇㄈ)或欧语拉丁字母(ABCD)的我们就很难理解,因为我们习惯把注音符号由上到下直写下去,或把拉丁字母从左到右横写,没有想过第三种形式-把字母写成方块字。

科学化的外表尽表古人的智慧

外表极像符号的字母是由世宗大王和一众语言学家於十五世纪时没有仪器的帮助下,做了详尽的语音分析所创造出来。韵母字母的外表记录著发声器官发音时的形态,声母则由天、地、人的部件所组成(发声母时的器官位置不变,只是口形有异)。由於字母的创作是经过详尽的语音分析,所以每个字母的发音准确得来科学化和符合逻辑,而形态也异常简单。训民正音字母是以「简单易学」为宗旨,聪明的人只需三小时就学会,就算愚蠢的人也只需要三天。

加韩语学习群235368064免费送超强超全_韩语学习精品资料

字母的排列方法为:由左到右或由上到下。每一个韩文字是由两个字母至五个字母所组成,每一个字代表一个音节。像国语一样,每一个音节必需要有至少一个最声母或复声母,复韵母是不容许的。

韩语中的汉字、汉语词汇和纯韩词汇

由於我国古代是一个很强盛的国家,对韩国、越南和日本之文化和语文构成很大的影响力。现时韩语多於一半的词汇是由中文借过去的(汉语词汇共占日常韩语词汇的五至六成,而韩国人的姓名差不多全是中文来的)。这些汉语词可以用汉字来书写,但由於每个汉字的发音也可以用韩语字母来表音,所以在这几年间韩语书刊上所出现的汉字已经大为减少,渐渐用字母表音的方法代替了。汉字在一九五零前还是主要的书写文字,但韩战後本土主义冒起,汉字渐渐由韩字注音代替。而北韩跟南韩不一样,汉字一早就给废除了。

现代韩语的汉字发音遗留了古代汉语中的入声,所以很多语言学家认为现代韩语的汉字发音跟唐宋时的汉语发音差不多,这代表著很多汉字是从唐宋期间被借到韩语中的。而现在韩国的汉字发音跟我国南方的方言相近(例如粤语),我国南方的方言也保留著很多唐宋时代的古音,反而韩语的汉字发音跟现代国语的发音相差得比较远一点。

这几百年韩国深受我国的影响下,在韩语使用汉语词汇是被认为比较有学识和得体的,反而很多历史由久的纯韩词汇很少被使用或被遗忘了。就是这个原因,韩语中不同的词汇只表示同一件事物的现象相当普遍(就像汉语的计程车-的士 和 公车-巴士表示同一样的东西一样),造成现在韩语所使用的词汇数目相当高。近年韩国的民间团体提倡多使用纯韩词汇,但对於少用的纯韩词汇的大众反而觉得很陌生,所以汉韩词汇并用的方法还会维持相当的时间。

第三篇:袁世凯在朝鲜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朝鲜和日本一样,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19世纪末期,日本明治维新,接受西方文化;朝鲜则抱残守阙,拒与西方接触。结果日本变法强大,而朝鲜仍故步自封。1864年朝鲜王哲宗去世,死后无子,乃立王族李昰应之子李熙为王。李熙年幼,即位后尊生父昰应为大院君。大院君有雄略,但极守旧,对日本维新极表不满,见日使穿西服,益觉不伦不类,遂下令断绝韩日两国通商,韩人与日人交往者处死。日人以为受辱,遂有“征韩论”。当时日人所顾虑的是朝鲜乃清朝藩属,所以屡次向清廷探问是否管理朝鲜的内政外交,清廷则表示不过问。日本经过多种方法试探,已摸透了清廷态度,遂积极安排侵韩步骤。大院君以其内侄女闵氏为国王李熙立妃。闵妃通书史,好读《左氏春秋》,有政治野心,利用太后赵氏不欢喜大院君专擅的心理,怂恿闵奎镐、赵宁夏等与大院君的长子载冕合谋劝王亲政。大院君被迫交出了政权,于是闵妃乘机专政,朝鲜排外政策也为之改变。

日本在此以前曾因台湾人掠杀琉球人向清朝廷文涉,清朝廷答复非常含糊,不仅对台湾,对朝鲜也是一样,结果给日本政府一个印象,日本可以向朝鲜下手,乃于光绪元年(1875年,明治8年)以军舰侵入朝鲜的江华湾。第二年与朝鲜订立《江华条约》12款,其重要之点是朝鲜为自主之邦,系有与日本平等之主权。

闵妃当权后,国政更为腐败。光绪八年(1882年)六月,朝鲜京城镇兵5000人,因粮饷久未发给,一再向政府哀求发饷,俱未如愿,兵民从而附和,大院君乘机鼓煽,遂发生兵变。七月初,变兵民众闯入宫中,欲杀闵妃。妃仓皇变服,携子逃至忠清道族人闵应植家中。变兵民众转袭日本公使馆,纵火焚烧使馆,日公使花房议质率馆员突围走仁川。大院君重掌政权,排斥闵氏。这时韩大臣金允植、鱼允中等正在天津,乃求援于直隶总督张树声,张乃派庆军统领吴长庆率海陆军渡海前往朝鲜平乱。由于这次变乱发生于壬午年,所以朝鲜史上称之为“壬午事变”。

吴长庆率军进抵韩京南门,分营屯扎,通知大院君来营答拜,由袁世凯暗中布置,阻止随大院君之护卫于营外。大院君入营与吴统领笔谈,即被清军捕捉,扶入肩舆,星夜送到马山浦,登军舰驶返天津。这时李鸿章已回任北洋大臣,遂命将大院君幽闭保定。吴长庆复命袁世凯率兵入城捕捉东学党,且直扑东学党巢穴,剿平乱事,使韩王复位,并与日人和谈,订立《日韩济物浦条约》,由韩国惩凶、赔款、道歉、日兵保护使馆等。韩事平定后,吴长庆以“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16字奖语,列袁世凯为首功,咨请李鸿章、张树声会奏请奖。九月初一,袁世凯奉旨以同知用,并赐花翎。

一个人的成功决非偶然,他必需在某些重要关头表现出杰出的成就,然后加上机会。

就袁世凯来说,朝鲜是他施展身手的好地方,也是他飞黄腾达的起步点。世人以为袁从小站练兵起家,其实如果袁在朝鲜没有杰出的成就,清朝练新兵的责任就不会交给他,他不在小站练兵,光绪和维新党也不会选中他劝王,他没有谭嗣同要他勤王,就无法向荣禄告密而得到慈禧太后的重视,所以朝鲜的成就是袁一生的开始。

清军在朝鲜平乱后,吴长庆即奉命留驻朝鲜,成立驻守朝鲜的清军司令部。在这个司令部里,吴长庆是最高统帅。他有文武两大幕僚,武的就是袁世凯,这时袁的年纪不过24岁,可是吴长庆所有的军事事务莫不由袁作主,等于是今天的参谋长地位;文的事务则由南通状元张謇(季直)作主,等于今天的秘书长地位。

朝鲜壬午之乱后,朝鲜王李熙惩前毖后,立意维新。这时朝鲜的一切,全隶属于清朝北洋大臣,李熙获得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同意,聘请德人穆麟德为总税务司,聘请清朝的中书马建常为外交顾问,同时拟请袁世凯为军事顾问,负责整军练兵。这时清军在韩并不驻扎在京城,而是扎营下都监,李熙乃亲自到清营拜访吴长庆,求偕袁世凯。吴不答应,韩王再三恳求,最后吴长庆只答应袁替朝鲜兼练新军。自此袁世凯不仅是驻韩清军的参谋长,同时还负责朝鲜新军的编练工作。

袁接受了朝鲜国王李熙的要求后,于是按照清军的规格草订制度,编选壮丁,又鉴于王室地位的孱弱,所以先建立国王的亲卫军,其次则组织镇抚军,以加强政府的地位。李熙对于袁世凯的一切施为极感满意,他敦请袁移居朝鲜的三军府居住,以便就近指挥和督练韩军。(锅炉哥注:韩国YY“历史”剧《明成皇后》无删减版里,赤裸裸地编造高宗斥责袁世凯为“胡狗”情节)

壬午之乱,李熙的宠妃闵氏逃匿族人闵应植家,当时大家都以为闵妃已死,宫内并为闵妃发丧,后来乱平后闵妃才出来,韩王亲往迎接,并宣告全国废除以前的丧告。闵妃是个险鸷弄权的女人,她美貌多才,李熙很怕她,也信任她。为了闵妃,李熙甘愿和自己的亲生父亲反目,也正因此才闹出壬午事变的大乱子,李熙父亲大院君被清军送至保定拘禁,可是李熙依然把一切大权都交付给闵妃,于是闵妃再度专政。

闵妃专政后,她的哥哥闵骏便担任领相,一切大权都落在闵氏兄弟手中。

清朝被迫在朝鲜抵抗日本的压迫时,同时也在越南抵抗法国人的进攻。朝鲜和越南都是中国的藩属,可是大清帝国逐渐无力维护它的宗主权了,越南的中法军队已兵戎相见了两三年。因此,当光绪十年(1884年),中国和法国在越南争斗已达巅峰时,清朝不得不作紧急的应变准备,集中能够作战的军队以及能够作战的老将,于是驻韩军统帅吴长庆便由朝鲜召回,用以担任防守辽东的重任,朝鲜的军务分别交给三个将领负责,由袁世凯接统“庆字营”,其余二将是提督吴兆有和总兵张光前。

在这期间,日本在朝鲜得寸进尺,拼命培植亲日武装力量,替朝鲜训练一部分新军,于是朝鲜便分为两大力量:一部分是原来亲日的闵妃和她家族,这时却和袁世凯极接近,变成了朝鲜内部的亲清派;一部分是“开化党”,以洪英植,朴泳孝等为首的亲日派;还有一小部分亲俄,以韩圭稷、李祖渊、赵定熙为首。

光绪十年(1884年)十月十五日洪英植、朴泳孝等发动政变(锅炉哥注:甲申政变),拟先将清军高级将领一网打尽,借朝鲜邮政总局落成典礼,假邮政局设筵宴请袁吴张三将,打算即席扑杀。吴张洞悉其情不欲前往,袁则裹甲怀械先一小时赴席。稍进酒馔即告辞,牵朴泳孝手至门前,从容返营,使这一个暗杀行动胎死腹中;十七日洪、朴等又设筵邀闵妃侄闵?翊,英美德日各国公使及中国商务委员道员陈树棠、税司穆麟德晚宴,日使不赴席,留日学生纵火并刀击闵泳翊,宾主哗散。闵泳翊避至穆麟德家中,袁世凯率兵二百前往弹压。到穆麟德门前,见到一个中国青年持枪守门,意气凛然,袁勒兵后退,两人互道姓名,才知这位青年是唐绍仪。唐字少川,广东中山县人,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由清廷派为税务帮办,这是袁唐订交之始,两人都惺惺相惜。袁入,见闵泳翊受伤颇重,具言是亲日的开化党所为,请袁速往救国王。

开化党既发动政变,洪英植等入宫胁王移居别宫,并请日兵入宫护卫。国王、闵妃等被禁闭于景祜宫,老臣闵台镐、赵宁夏、闵?穆等悉遭杀害,亲日派大权在握。这时袁世凯主张勒兵勤王,吴兆有主张先请示北洋大臣,袁认为缓不济急,乃分兵进援。袁为中路,吴张分左右翼,从王宫敦化门入,日兵曾据王宫狙击,终被袁兵攻入。这时洪、朴等劫韩王逃北门关帝庙,袁遣茅延年迎王入清营。洪英植等再三阻止,吴张二将亦赶至,韩王遂被清军迎入下都监清国兵营。袁往谒,王泣诉洪、朴等逼其更衣赴日本,恰遇清军攻入王宫始获免,但仍为洪、朴等劫掠,若非清兵来救,真不知下落何方。一边说一边流泪,情辞哀切。日使知事已败露,乃自杀焚于使馆,率兵出小西门前往仁川。亲日派断发变服,逃往日本。

由于韩王在清营中,袁世凯遂代主持内政、外交、军事,后来韩王回宫,亦邀请袁入宫护卫,居住偏殿,和国王仅隔一墙,朝夕晤对。这时袁只是一个26岁的青年。韩大臣每日必会袁议事,听其指挥。不久传说日军大集仁川,袁乃和吴兆有、张光前商议,分兵扼守汉江和护卫王宫。

在这个回合中,清朝和日本在朝鲜的竞争,由于袁世凯的果决,而占了上风。

日本对朝鲜是处心积虑已久,而清朝对朝鲜的政策则是摇摆不定,所以袁世凯虽在甲申事变中占了上风,但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国际问题要讲力量,当日本在朝鲜屈居下风以后,它便积极布置,陆续增兵,同时向清朝政府提出抗议,指责袁世凯妄启衅端,应负甲申事件的责任。在这时候,清廷因中法争端尚未解决,不拟和日本再生麻烦,且以袁世凯官卑职小,此次在朝鲜闹出的事情,事先并未禀报朝廷,所以对袁并不太谅解,日本政府向清廷提出抗议后,清廷乃派吴大?、续昌为特使到朝鲜来调查。吴大?认为袁轻启衅端,所以还没有启程就打算把责任完全诿诸袁世凯,并向日本谢罪。

光绪十年(1884年)十一月三日吴、续两大臣抵朝鲜。十七日晋谒朝鲜王,转达清廷意旨,由于中法失和,清廷不拟和日本紧张,所以劝朝鲜忍耐。同时吴、续两大臣并命令袁世凯把驻守王宫的军队悉数调回本营。日本见清廷软化,态度更趋强硬,得寸进尺。日本公使井上馨率日兵千余进驻西门外京畿道,另带卫队200人入宫,日韩洽商议和,日方提出五条苛刻条件,但朝鲜对外事务属于清朝政府,所以日韩的谈判转变成中日谈判,谈判地点亦转至中国天津。

中日谈判朝鲜事件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正月十八日举行,清朝首席代表是李鸿章,代表是吴大?和续昌,日本全权代表是宫内大臣伊藤博文、农商大臣西御从道。谈判从二月十七日开始,至三月四日结束,议定条款三项:

(一)四个月内中日尽撤驻韩军队;

(二)中日两国均无庸派员教练韩兵;

(三)遇有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派兵赴韩,应先互相照会。

从这次条约中可以看出日本已取得和清朝在朝鲜的同等地位。

《江华岛条约》使朝鲜自认非中国属国;《天津条约》则使清廷自认朝鲜不是中国的属国,同时日本因此取得和中国同等地位,当时官吏的愚蠢,真是痛心之至。

袁世凯变成了这次事件的罪魁,大家都把责任推到他的身上,他看到朝鲜局势的任人宰割,非常痛心。原来他在朝鲜期间,曾多次上书给北洋大臣(朝鲜事务属清北洋大臣管辖),他认为朝鲜终必有大乱,韩王庸懦无能,所以建议朝廷选派一个监国代朝鲜王执掌政柄。这时的北洋大臣是李鸿章,他虽然同意袁的意见,可是他正苦恼于中法和议未定,怕在朝鲜出乱子,所以把袁的建议搁置。袁世凯继续上书痛切陈言,但仍未见采纳。

这时刚巧遇到袁的嗣母牛氏生病,袁乃要求请假回籍,所以他便和来韩查案的吴、续两大臣一同返国。这是光绪十年(1884年)十二月的事。他在天津谒见李鸿章,再把他的建议上达,李仍不接受,他只好要求请假两个月,返回陈州府了。

清廷既然把自己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分了一半给日本,这与袁世凯企图更深一步控制朝鲜的计划完全背道而驰,其实朝鲜仍然把中国当作宗主国。当时朝鲜想增兵三营,要求北洋大臣仍派袁世凯前往练兵,可是清廷既已与日本签了条约,所以自然不会同意,而袁世凯这时则已回家乡休假了。

最可笑的,是清廷对朝鲜的统驭既没有原则,又没有目标。举例来说,在朝鲜壬午年以前,亲华派是大院君李昰应,而亲日派是闵妃和她的家族,可是吴长庆率兵到朝鲜来时,竟助闵妃平乱,诱缚大院君至保定拘押。甲申年中日在朝鲜互争雄长,这时闵氏一家都是亲华派了,照理清廷就该全力支持闵氏,可是清廷的军机大臣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却又主张释放大院君回韩。大院君被清廷押禁了许多年,内心当然仇恨清室,闵妃和大院君是仇人,这时见清廷又要送大院君回韩,自然也对清廷失望。

光绪十一年(1885年)夏天,清军由朝鲜撤退回国后驻戍旅顺,这时北洋大臣正计划护送大院君回韩的方法,因怕闵妃一系的韩人抗拒,当时定计遣水军提督丁汝昌和总兵黄金志、王永胜、张绍华、黄建?等率领水陆两军押送。但是外间流言甚多,认为清军变相返韩,日本也以此质询清廷。李鸿章深感焦灼,乃决心召袁世凯至津,准备令袁负责押送。袁至天津,李鸿章口授方略,指派为护送专使。八月十二日清政府正式宣布释放大院君李昰应,并遣送回国。十九日袁世凯和大院君由大沽上船,分乘兵船两艘,鼓轮东驶,过烟台、旅顺,廿五日抵达朝鲜的仁川。

在朝鲜方面,闵妃这一派对于清廷送大院君返韩一事极为不满,闵妃竟逼使韩王拒派官吏前往迎接。袁世凯上岸后下榻中国行馆,同时分别照会各国兵船和领事,往复酬应,一面指责朝鲜政府无礼,竟不前来欢迎。第二天,朝鲜才派官吏和内侍来侍候。廿七日,袁世凯和大院君抵达韩京,韩王设幕南门,亲自迎接,于是大院君回韩的任务袁世凯总算完成了。

这时,在朝鲜又有新的酝酿,那不是日本而是俄国。俄驻韩公使威贝鲁在袁世凯抵韩的先一日前往韩京,商谈条约要求陆路通商,同时以俄人来训练韩兵,保护韩国。替俄韩牵线的是总税务司穆麟德。穆麟德是德国人,但系清朝北洋大臣派遣来韩的,因其善弄权术,所以李鸿章撤去其职务,改以美国人墨贤理继任。穆挟恨投效闵妃(锅炉哥注:韩国YY“历史”剧《明成皇后》无删减版里,赤裸裸地歪曲为所谓的“穆麟德非常热爱朝鲜,要守护这个国家”),自称有拒大院君之策,并拉拢帝俄介入韩事。闵妃派穆在典圜局工作,月薪300元,可以自由出入宫廷。袁抵韩后洞悉其情,立即压迫韩王遣走穆麟德,俄韩的勾结遂告中断。袁世凯后来回天津复命时,李鸿章对于袁的应变之才大为赏识,袁之获李特别提拔,便是由此开始的。袁无形中也变成李对朝鲜问题的王牌了。这时北洋大臣奉到上谕:“庆军驻韩四载,前年乱党滋事,镇抚一切,因应机宜,尚称妥善,着择优保奖”。恰清廷驻韩商务委员陈树棠,称病请假,李鸿章乃奏请袁世凯以道员升用,赏加三品衔,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加委袁世凯为驻朝鲜交涉通商事宜。袁奉委后,乃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十月初七启程再度赴韩就任新职。

袁世凯这次来韩,是第三次,又是这一年中的第二次,可是他这次所扮演的角色却是与以前相反,他前两次都是一手拿着剑,一手拿着强权,现在则是纯粹外交人员,虽然也需用武力作后盾,但是主要是杯俎折冲。

在这时候,清朝在朝鲜遭遇到的对手,不只是日本,还有俄国,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也想插手,因此袁世凯便展开一幕激烈的外交斗争。朝鲜内部的亲俄派以金嘉镇、郑秦夏为主,韩王也被说动。金、郑等私通俄国,愿受俄国保护,愿签约使俄国在朝鲜和中国地位一样。清廷获悉,令北洋大臣饬袁调查。袁已知韩国有秘密文件送至俄国,求俄保护,乃召韩国诸大臣至袁办公处询问。韩臣驰告韩王及王妃,王及王妃甚恐惧,乃派议政大臣沈舜泽、金宏集等先后诣袁谢罪,解释投俄事王廷俱不知,乃小人伪造,于是捕金嘉镇、赵存斗、金鹤羽等治罪,而俄国公使亦不承认有密约事。

光绪十三年(1887年)四月,美国人福久和韩臣洪英植、金玉均、金良默、郑秉夏等勾结,酝酿使朝鲜自主。袁世凯获悉,乃托病赴仁川,表示沉默抗议。韩王对袁的抗议深感不安,派近臣驰往慰问,并由朝鲜外务部照会美国公使,饬福久回美。这时福久和美籍总税务司墨贤理共商促使朝鲜借款开矿,而闵妃族兄闵泳翊,则向韩王建议认为中国最怕欧西各国,倘朝鲜能直接与欧西各国通往来,则中国必不敢强迫朝鲜。于是决定派朴定阳为赴美全权大使,派赵廷熙为赴英德俄意法各国特使。袁世凯获知闵泳翊的阴谋,即拟拘捕押赴天津,同时以朝鲜外交无自主权,不应直接派使出国事诘责朝鲜,朝鲜则以“使者已启程”来应付。袁这时乃要求朝鲜尽速召回特使,并派大员至中国谢罪,朝鲜政府公然不理。清廷退而求其次,要求朝鲜的特使到达出使国时,先赴中国公使馆报到,由中国公使?同访谒,朝鲜方面依然置之不理,而对袁世凯则虚与委蛇。这段期间可说是袁世凯办理对韩外交最艰苦的一个时期。朝鲜受中国文化薰陶最久。举例来说,清王朝统治中国二百多年,在中国全部采用清历,但在朝鲜,除了官书用清历外,普遍的民间记载却以崇祯甲申后第若干年为纪,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朝鲜的影响(锅炉哥注:由于网络以讹传讹,很多不明真相的网民忽略了“民间”二字)。不幸的是,清朝政府饱受列强的欺侮,已是焦头烂额,所以在对朝鲜问题的处理上,举棋不定,因此朝鲜内部便产生了很多主张脱离清朝自寻出路的主张。在这期间列强也在朝鲜勾心斗角,袁世凯担任对朝鲜外交和商务的重责,实在是很艰苦的。

这时他再度上书给北洋大臣李鸿章,献议对朝鲜问题处理的策略,上策是:“乘朝鲜内敝,而日本尚不敢鲸吞朝鲜,列强亦尚未深入,我政府应立即彻底收拾朝鲜,建为一个行省。”下策是:“门户开放,免得与日本或帝俄正面冲突,索性约同英美德法俄日意各国,共同保护朝鲜。”他的建议应该说是针对朝鲜的困难所作的良策,可惜那时清朝政府除了李鸿章外,大都是庸懦愚昧,对于他的建议便搁置不问。(锅炉哥注:与其说是清廷愚昧,不如说是官僚勾心斗角严重)

从光绪十四年(1888年)起,朝鲜便开始蜕变,除了前述的派遣全权大使赴美国和欧洲外,还准备以关税作押向列强借款,朝鲜的外交和关税原来归中国管理,因此朝鲜这样作法,等于是对中国宗主权挑战。当时天主教势力深入朝鲜,守旧派对天主教反对得很历害,煽动人民说天主教徒烹食小儿,由此遂激起民变,攻击教堂,殴杀教徒。俄法美日各国均调兵自卫,袁世凯亦调水师入京城。韩王忽然宣布邀请俄法美日四国的军队入宫保护,这一举措简直是给清朝政府严重的打击。袁世凯一方面请北洋大臣郑重诘责韩王,一方面促请韩王左右的亲华派劝阻韩王,这时美俄两国驻韩公使都把袁世凯看作是一个严重的阻碍。第二年朝鲜派赴美国的全权大使朴定阳返韩,韩王拟派朴定阳外务大臣,这等于宣布外交的亲美路线,袁世凯倾全力反对,可是闵妃则一心一意要实现朴任外相的计划。袁世凯曾请韩臣郑秉夏去报告韩王说:朴定阳是清廷所绝不同意和容忍他出任外务大臣的,请韩王悬崖勒马,不可听小人之言,影响大局。袁知道闵妃在这件事情上最坚持,他无法劝她,乃找到一位闵妃的救命恩人洪在义,请洪去劝阻闵妃,总算达到了目的。至于朝鲜政府企图收回关税的打算,是受到列强的鼓励,以为可以用关税作抵去借外债,因此自行撤换总税务司。这种种迹象显示朝鲜在蜕变,而列强则利用这些情势得寸进尺。

光绪十六年(1890年)朝鲜的赵太妃去世。赵太妃是前王昭宗的皇妃,死时已80岁,她经历了朝鲜四个朝代,代表朝鲜的旧传统,倾心归向中国,很得韩人的爱戴。闵妃虽擅权,但碍于老太妃,还不敢放肆,赵太妃一死,闵妃遂更为猖狂了。她感到自己的丈夫没有定见,时常在和大臣讨论国事时,听从大臣的意见而和她的决定相违背。因此她认为最好能使国王不听政,由她一人擅权,才可为所欲为,因为她最怕的是国王和他父亲大院君重新合作,她知道自己的丈夫和谁接近就听谁的话,所以她尽一切努力阻止大院君父子接近。她对国王说:“赵太妃等于是你的母亲,你应该守孝,不宜亲政,也不必接近大臣。”国王是怎么说怎么好。便乖乖地接受闵妃意见,真的足不出户在宫中守孝。自此朝鲜国事,无论大小全由闵妃作主。闵妃一方面主持政务,一方面把重要的职务完全交给亲信的人接任,倚赖亲信闵周镐,起用已罢黜的朴定阳。原来朴定阳,是袁世凯最坚持要罢黜他的,袁的本意不足罢黜他,还要求朝鲜当局重惩他,由于闵妃维护,乃以永不委任朴定阳担任外交职务为折衷条件。这一宣布才几个月,闵妃又起用朴担任政务。国王也许是在深宫闷得大慌,因此大病一场,闵妃并不为自己丈夫生病而忧愁,反而感到自己可以独断独行而高兴。

清廷接受了袁世凯的要求,对于赵太妃的丧事,给以隆重的祭奠,派遣特使前往唁问,袁世凯抓住了这个机会要求韩王一定要亲自郊迎,以消除外边的谣言。袁这一举措的目的是在重振中国的宗主地位,这时美、俄、日等国公使透过韩臣劝国王只应在宫内接见清使,国王这次倒是有了主见,亲自前往郊迎,礼仪非常隆备,使列强各国为之侧目。

光绪十七年(1891年)袁世凯的嗣母牛氏病危,袁得急电乃请假回籍,李鸿章命袁举荐代理人,袁推荐唐绍仪。唐这时担任龙山理事官,袁给李鸿章的电报说:唐绍仪忠直明敏,胆识兼优,通晓韩情(锅炉哥注:现在的中国,比起盲目的哈韩NC和反韩愤青,更需要的依然是知韩派爱国者),可当大任。李鸿章批准了袁的要求,于是袁世凯乃兼程返里。他回到乡间不久,牛氏逝世,乃请假100天在原籍服丧。

袁世凯销假赴韩已是光绪十八年(1892年)四月,这时俄人计划从俄境海参崴铺设铁道到韩境元山,日人拟包办由釜山至京城的电线,并建议中国主办义州至京城的电线。唐绍仪反对得很激烈,袁世凯返韩后也完全支持唐的主张,坚持朝鲜的电政是中国主权,不允分割,终使俄、日打算落空。这时朝鲜国库空虚亟需贷款,袁乃命旅韩的粤商同泰顺承办借款20余万给朝鲜,由朝鲜关税中分年偿还本利,禁止朝鲜再以关税去抵押其他债款。

这一时期的朝鲜,国王昏聩,闵妃弄权,官吏贪污,盗匪猖獗,民穷财尽,路无行人,灭亡的命运已至不可避免的境地。在这种情形下,朝鲜又出了东学党起义。

东学党起义给日本造成一个夺取朝鲜的机会,也促成中日的甲午战争,对于东方近代史,是很重要的。

东学党是一种半宗教性的会党组织。什么叫做东学党呢?它是合儒释道为一体的东西,它是朝鲜保守旧势力对抗西方势力的一种民间组织。它的立意既然是对抗西教,所以自号东学。它的酝酿经过了若干年,其情形极似后来在中国发生的义和团。开始并不叫做东学党,直到一个崔时亨的人出来替天行道,东学党才盛行朝鲜。崔时亨是朝鲜全罗道东阜系人,自号“纬大夫”,摘选佛老断章片句,自成一家,辗转传授,信徒日多,饥民揭竿相从,公然要攻城略地。朝鲜政治腐乱,财政困难,军队粮饷不发,当然无心替王室作战,崔时亨率领东学党乘机起义,占领了全罗道,转攻忠清道,所向无敌,气势很盛,在全罗道有兵团千余名悉数被歼,韩廷派遣洪启薰率兵进讨,兵将都不用命,韩廷中有大半数主张请袁世凯代为征讨。袁认为必须依条约邀日本共同出兵,所以一面电北洋大臣陈述意见,一面为韩廷划策,建议用兵方略。怎知这时朝鲜民心士气都已失尽,兵不听命,将皆丧胆。北洋方面获知朝鲜东学党起义,乃派兵船一只,载精兵二三百人登陆仁川,另派提督叶志超率一千多人为后援,可是日本兵舰已载日兵七千余分向仁川、釜山登陆,在所有战略要地布防。东学党见中日均有大军到临,遂纷纷作鸟兽散,中日远征军均未发一枪一弹而东学党即已溃散。乱平后日军仍驻扎各重要地带,袁世凯看出日本别有用心,因此亲往访晤日本公使大鸟,对大鸟说:贵国大兵已至,中国先头部队虽少,继续还有大军增援,现在乱党已平定,中日两军如留驻朝鲜,可能因细故而生隙嫌。万一发生事端,必导引欧美各国派兵来韩,这样一来不止是朝鲜的灾难,亦对中日两国均不利,为今之计不如贵我两国同时撤兵。大鸟则对袁答复说要把袁的这番话报告日本政府,其实这不过是拖延策略。

清廷运兵至朝鲜的军舰名济远舰,管带(即舰长)方伯谦率舰泊仁川港口,见日本军驻仁川的一天比一天多,深恐万一发生纠纷众寡不敌,为日军所乘,因此通知袁世凯后径行移船先去。清军一退,朝鲜京城和仁川到处都是日兵,中国旅韩商民纷纷迁避。日军咄咄迫人,袁世凯坐困朝鲜。他奉李鸿章的命令是继续敦促日方撤兵,可是在那种情形下,日兵如何会撤呢?袁因此密电北洋,请急调南北洋水师来援,同时集中陆军驻防东北,以应缓急。并且请欧美驻华使节出面调解,可是一切都太迟了,日本抓住了这个机会,决心吞吃朝鲜,即使与清朝一战也在所不惜。

日本在朝鲜既不理会清廷要求同时撤军,相反的还陆续增兵挑衅,而在国际上则由外相陆奥重光提出一个中日两国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建议。日本这个企图是看准了中方不会接受日本在朝鲜和中方站在同等地位共管朝鲜,只要中方不接受日本提议,日本便找到了翻脸的机会,借此独断独行。

果然,清廷的答复依然还是要日军先撤出朝鲜才有谈商的余地,而日本则厚着脸皮,横蛮地坚持先要讨论改革朝鲜内政问题,待这个问题有了具体结果,才能撤兵。

清政府中有头脑应付中日问题的,只有李鸿章一人,李鸿章当时应付国际局势的策略是“以夷制夷”。这个策略不一定是最好的策略,但在当时的情势,也只有这一着棋。所以日本在朝鲜问题上向清廷摊牌,李鸿章知道无法与日本诉诸战争,乃转而希望用俄国对付日本。因为俄国对朝鲜也有兴趣,也已插手,自然不愿见日本占有特殊利益,因此李鸿章便透过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希望帝俄出面干涉,或由帝俄联合英美法意各国,制止日本的野心。可是这时日本也向帝俄及欧美各国积极活动,解释日本的目的是在改变朝鲜的现状,清除朝鲜的反动势力。各国鉴于朝鲜排外分子的过分顽固,对于日本的话也能接受,同时日本并向帝俄保证它对朝鲜没有领土野心,决不侵占朝鲜领土。这样一来,李鸿章所凭借的一张王牌便打不出来了。当中日面临决裂,李鸿章一再催促帝俄出面干涉时,帝俄的回答是:“俄国只能以友谊劝日本撤兵,不能相强”。于是李鸿章想透过国际干涉以阻止日本在朝鲜的野心这一计划便落空了。

对于在朝鲜所发生的中日纠纷,清廷上下都很激动,愚昧的清廷朝野面对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进步竟是茫无所知。大家觉得若干年来受够了英法等国的欺凌,一股怨气无处发泄,如今还要受东洋小鬼的气,实在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因此当时主张对日强硬,对日宣战的呼声高达沸点了。

了解当时清军无法和日军一战的,只有李鸿章。李鸿章自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侵袭台湾起,就主张以日本为假想敌扩充海军。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海军经费就被挪用来修建颐和园,以作西太后晚年休憩游乐之地,海军从此即未添置新舰。中日甲午之战爆发前六个月(1894年2月),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请求改装铁甲船镇远与定远上的大炮,需银61.3万两,可是海军衙门一文不名。这年四月李鸿章主持海军大校阅,发现中国的海军全无新舰,既无法和英美法俄的海军比,也无法和蕞尔小邦的日本比。对日作战需要海军,海军既然如此,怎能宣战呢?

当清廷对日本和战的争论还未一致,日军已大举进驻朝鲜了,袁世凯一再向李鸿章请示方策,李鸿章所能指示的也只是命袁谨守岗位,引据条约促日本撤兵。除了这样指示而外,毫无实际支援。可是弥漫整个中国的,是一片战争的呼声(锅炉哥注:和网络愤青的呼声多么相似),因此袁世凯致电北洋大臣,他坦直地说:“倘若朝廷决定对日作战,则请先撤回在韩的使署人员,世凯以一身报国,无所?畏,但恐有辱使命,有损国威。”

袁世凯这时的处境的确很艰难,因为东学党人对袁不好,认为袁帮助韩政府对东学党强施压力,主张用兵,所以在东学党高涨的时候,一部分党人竟想暗杀袁世凯,使得袁在这一期间不敢出使馆大门一步,使馆等于被禁困,柴米油盐都很缺乏,许多职员看见情势不佳,都托故潜遁。等到日兵大举入韩,东学党虽已敛迹,可是朝鲜的亲日派拥大院君出场,朝鲜的亲日派当然是反袁的。大院君不忘旧仇――当年壬午之乱,袁助吴长庆捕捉大院君送至保定一段住事,因之恨袁入骨。而日本巴不得利用朝鲜人把袁除掉。迨日兵进占朝鲜京城后,遂公然派兵架大炮于袁世凯的使署前,炮口指着使署,于是朝鲜京城内外谣言纷起,人心惶惶。

袁被困在朝鲜使署,幸得他在朝鲜所娶的第三姨太闵氏力予照应。袁在家乡已娶元配于氏,其后又在陈州讨过一位二姨太,在朝鲜时期,由唐绍仪的介绍,娶了这位朝鲜佳丽闵氏。这位闵氏夫人得侍清朝的钦差大臣,自也满心乐意。当东学党起义,袁处境危难,心情也十分恶劣;由于袁少年得志,在朝鲜一帆风顺,一旦遇到逆境,实在很烦恼。闵氏夫人侍袁体贴照料,尤其因她是朝鲜女子,出入使署不受人注意,所以袁对外的连络便多借助这位如夫人了。

袁的处境不知是李鸿章不知道,抑或李鸿章不关心,当中日两国已面临最严重的关头,加上朝鲜亲日派和大院君宣称要砍袁的脑袋的时候,李鸿章仍旧对袁的进退不作决定,袁虽多次电请北洋指示进退,亦没有结果。这时袁乃求助于张佩纶,张正在天津,乃把袁的处境详详细细地报告李鸿章,李这才决定电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要召袁世凯下旗归国。

清廷根据一项事实召袁返国――那是由于日军进占朝鲜京城后,亲日派在日军支持下进据王宫,胁迫朝鲜国王发表一项声明:不承认朝鲜是大清的属国,宣布朝鲜已独立自主,废除中朝之间的一切条约。

袁世凯在光绪廿年(1894年)六月十五日下旗归国,离开曾得意了12年的朝鲜。他的职务由唐绍仪代理。

第四篇:水泵历史介绍

泵的发展史

最早的泵是在大约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出现的,阿基米德发明了一种泵,称为阿基米德式螺旋抽水机,至今仍有厂家在生产。

古希腊人克特西比乌斯(Ctesibius)(公元前285-222年)发明的压力泵是一种最原始的活塞泵。主要用来生产水柱以及从井口举起水。(至今还保存在古罗马时代的遗址上,如在英国的西尔切斯特(Silchester))。

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方板链泵作为一种链泵(Chain pump)是泵类机械的一项重要发明。

1475年,义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工程师弗朗西斯科•迪•乔治•马丁尼(Francesco Di Giorgio Martini)在论文中提出了离心泵原始模型。

1588年,义大利人阿戈斯蒂诺•拉梅利(Agostino Ramelli)自费出版了《阿戈斯蒂诺•拉梅利上尉的各种精巧的机械装置》(Le Diverse t Artificiose Machine delCapitano Agostino Ramelli)。(这部著作详细描述了许多二三百年以后制造成功并成为商品的工具和机械设备)。其中有关于链泵、水泵、滑片泵的描述。

大約在1590-1600年,齿轮泵被发明。

1635年,德国学者Daniel Schwenter描述了齿轮泵。

1650年,德国马德堡市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发明第一台空气泵,不断改进后於1654年设计出真空泵。1658年,爱尔兰化学,物理学家罗伯特•波义耳和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罗伯特•胡克进行空气泵实验。1675年,英国国王查理二世的御用机械师塞谬尔•莫兰(Samuel Morland)爵士,获得柱塞泵专利,他设计制造的水泵被当时英国国内众多的工业,船舶应用,以及如水井,池塘排水和灭火。1680年,约旦出现简单的离心泵。

1685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帕潘(Denis Papin)进行空气压缩泵高压实验。

1689年,丹尼斯•帕潘发明了直叶片的蜗壳离心泵,而弯曲叶片是由英国发明家John Appold于1851年发明的。

1720年,在伦敦城市的供水系统中开始使用柱塞泵。

1732年,英国人戈塞特(Gosset)和德维尔(Deville)发明隔膜泵。

1738年,荷兰人丹尼尔•伯努利的《Hydrodynamique》(流体力学)出版,提出伯努利方程;1755年,瑞士人莱昂哈德•欧拉(Leonhard Euler)著作《General principles on the movement of fluids》(流体运动的一般原理)出版,提出理想流体基本方程和连续方程。奠定了离心泵设计的理论基础。1746年,H.A.Wirtz设计出使用阿基米德螺旋用于提升水的螺旋泵。

1768年,威廉•科尔(William Cole)在船舶舱底中改进和引入链泵。

1772年,瑞典学者伊曼纽•斯威登堡提出汞真空泵设计。

大约在1781-1782年,绳泵的发明被首次描述。

1818年,在美国出现的具有径向直叶片、半开式双吸叶轮和蜗壳的麻萨诸塞泵。

1849年,美国人亨利•沃辛顿(Henry Worthington)发明蒸汽直接作用的蒸汽泵,是一种最简单的活塞泵。

1852年,英国开尔文勋爵威廉•汤姆森提出了热泵的设想。

1857至1859年,亨利•沃辛顿发明水平、复式、直接作用,用于锅炉给水全双工蒸汽泵。1857年,英国查尔斯•亨利•穆雷(Charles Henry Murray)获得链泵专利。

1865年,汞真空泵发明,用于解决碳丝灯泡的问题。

1868年,Stork Pompen公司在荷兰亨厄洛(Hengelo)成立,发明了混凝土蜗壳泵。1870年,英国人威廉•汤姆森提出了射流泵的设计。

1875年,英国人雷诺兹(Reynolds)获得多级离心泵专利:主要是为了提高离心泵效率。

1877年,英国景崇(Shone)用于污水处理的气泵:包括喷射器。

1880年,英国Frizzle设计气举泵。

1890年,美国麻省Warren公司制造了第一台双螺桿泵。

1892年,美国Worthington公司制造用于世界上第一条油管(从宾夕法尼亚州至纽约)的油泵。1900年,哈里斯(Harris)制造出空气压力泵。

190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Byron Jackson)公司生产出深井垂直涡轮泵。

190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阿伦敦的Aldrich Pump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往复式正排量泵。1904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生产出潜水式电机泵。

1909年,盖德(W.Gaede)发明旋片泵并取得德国专利。

1912年,瑞士苏黎世安装了世界上第一个水源热泵系统,以河水作为低位热源的热泵设备用于供暖,并获得专利。

1916年,Aldrich公司制造出电机驱动的往复式泵。

1918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用于石油工业的热油泵。

1923年,格罗格(F.W.Krogh)提出旋喷泵的结构原理,旋喷泵也称皮托泵。随后研制出了闭式皮托泵。Worthington公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离心锅炉给水泵,压力达到770巴(11165psi)。

1924年,美国Durco公司生产出专门设计用于化学加工的泵。

1927年,美国Aldrich公司生产出变冲程多气缸往复式泵。

1929年,荷兰Houttuin公司制造了欧洲第一台双螺桿泵。Byron Jackson公司生产出电厂中使用的双壳进给泵.1931年,瑞典IMO公司发明并制造三螺桿泵。

1932年,法国工程师Moineau发明单螺桿泵(也叫莫诺泵),并由德国PCM泵公司制成产品。

1934年,鲍诺曼公司设计制造了外置轴承双螺桿泵。United公司生产出用于回收石油的高压水和二氧化碳喷射泵。

1936年,米顿罗公司发明马达驱动计量泵。气镇泵发明出现。

1937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IDP)设计制造径向分离、从后面拉动的流程泵。

1942年,美国Pacific公司制造用于处理催化剂粉末的浆料泵.1946年,美国HMD公司发明磁力泵。

1948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生产出用于现代原子能发电的罐装泵原型。

195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用于第一艘核潜艇美国鹦鹉螺号的主进给泵。

1953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製造鹦鹉螺号核潜艇的再循环泵。Durco公司生产出后拉式化学流程泵,是ANSI 标准的前身。

1958年,联邦德国的W.贝克首次提出有实用价值的涡轮分子泵,以后相继出现了各种不同结构的分子泵。1960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了于地下液化石油气存储设施中应用潜水式电机泵。

1961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了用于核电厂的轴密封的冷却液泵。

1963年,美国LMI公司发明电磁驱动计量泵。

1965年,美国WILLIAMS公司发明气动计量泵。

1969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设计制造世界上最大的锅炉给水泵,功率为52200kW(70000马力)。19世纪70年代,kobe公司制造出商用旋喷泵。

1972年,美国Pacific公司制造适用于原子能发电,已锻造外壳的核反应炉进给泵。

1976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制造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直立排水泵,额定流量為180000m3/h。1982年,美国Aldrich公司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动力泵2985kW(4000hp),可通过800-1600km(500-1000英里)长的管道抽吸研磨的浆料。Pacific公司制造世界上最大的水喷射泵,功率为17900kW(24000马力)。

1983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用于美国最大的克林奇河增值核反应炉的液态钠泵。

1987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安装在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存储洞的1120kW(1500hp)潜水式电机泵。

1990年,美国拜伦•杰克逊公司制造出安装在氦抽取设施中的世界上最大的垂直低温泵。

1992年,美国英格索兰-德莱赛公司设计制造出世界上最大的管道泵,功率为27590kW(37000马力),由空气涡轮发动机驱动。

2000年,美国HMD公司制造出屏蔽磁力驱动泵,是一种无泄漏泵。

分类

泵的种类繁多,分类复杂,常用的分类方式有:

依对流体施加压力的方式,可将泵分为容积式泵、动力式泵、电磁泵三类:

容积式泵包括往复泵和回转泵(或者叫转子泵)两种,输送的型式为高压小流量。

动力式泵分为离心泵和漩涡泵两种,输送型式为低压大流量。

电磁泵可用来输送液态金属导体。

按泵的结构可分为单级泵和多级泵。

按泵的用途可分为热泵、计量泵、化工流程泵、试压泵、真空泵、钛升华泵等。

按所输送流体的性质可分为水泵、油泵、气泵、酸泵、硷泵、清水泵、污水泵、泥浆泵、硫磺泵、磷酸泵等。

按泵的驱动方法可分为手动泵、蒸汽泵、电动泵、气动泵、水轮泵、电磁泵、汽轮机泵、柴油机泵等。按泵工作的机械部分命名可分为齿轮泵、螺杆泵、柱塞泵、隔膜泵等。

第五篇:辛集历史介绍

辛集历史介绍

河北辛集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隶属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市 辛集街道景色(9张)政府驻地辛集镇位于石家庄市东65公里处,距首都北京250公里。辛集位于石德铁路沿线,铁路、国道、高速公路横跨全境,通达全国各地。辛集北与深泽县、安平县接壤,东与深县为邻,南与冀县、宁晋县相接,西与晋州市毗连,北邻石黄速12公里。辛集市境南北长56公里,东西宽28公里,总面积951平方公里,总人口62万人,辖15个乡镇。辛集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是全国卫生城、文化先进市、体育先进市,2005年3月,被河北省确定为22个第一批扩权强县(市)的县市之一,是全国百家明星县(市)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北省“十强”县市,2011年5月,被河北省文明办评为文明城区、文明县级市。辛集地图 北齐时期其置属安国县,隋改鹿城县。唐代始称束鹿县。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禄山作乱(“ 安史之乱”)。次年鹿城县改名束鹿县,取“栟擒安禄山”之意。1949年9月,县政府驻地由新城迁至今辛集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辛集镇曾设县级镇,与束鹿县平级,不久后划归束鹿县管辖。1958年11月束鹿、晋县、深泽三县合并为束鹿县,1961年5月,恢复原束鹿县辖区,晋县、深泽县分设,1965年改辖为31个公社,1986年3月5日撤县改辛集市,名字取自境内最著名的集镇-辛集

镇,原

变。

耿福字伯僖,良马镇(今东良马、西良马村,元朝视为一村)人。蒙古太祖九年(1214)拜镇国将军、安定州节度使,行元帅府事,配虎符、后加辅国上将军。卒后葬良马镇。元至正元年(1341),其曾孙元中书左丞耿焕将其墓迁葬于今石碑村北。

贾俊

贾俊,字延杰,东柳科村人。明天顺三年(1459)进士,选受山西道监察御史,历任山西按察司佥事、督察院右佥都御史、公部左侍郎、右侍郎、公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贾俊死后,皇帝敕建贾俊墓。现辛集市位伯镇东柳科村其墓尚存。墓地古木参天,有石人石马。可惜文革期间曾受到严重破坏。

李清平(1841-1891)

李清平,字乐亭,辛集市郭西乡四七营村人,清朝官吏。幼年家贫,靠母亲典卖首饰来供其读书写字。由于聪慧勤奋,于清咸丰元年中举。清同治十年以“大挑”派人江苏某地任职。清光绪十年该任贵州省仪征知县。

李清平潜心学问,著述颇丰。今留书目的有《周易伸象直接》、《笔耕存愚》、《课余闻见录》、《公余闻见闻》、《课余存书》、《宰真日记》等。

朝鲜训民正音的历史介绍(精选多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