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态文明调研报告第5稿
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福建工程学院
社会调查报告
题目: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年 月 日
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
202_年6月29日至202_年8月30日。
调查对象:
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明进步状态。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紧跟社会潮流,根据晋安区“生态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的实施方案,寿山乡创建18个市级以上生态村,促进了寿山乡生态文明村的建设。
寿山乡位于福州市区北部延寿县城东南9公里,南与尚志市亚布力镇接壤,东连宦溪镇,西与闽候县交界,从国家森林公园沿山而上约7公里,被称为福州市区“后花园”。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共筑美丽乡村,我校开展了一次“大学生三下乡----赴寿山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通过实地调查和座谈会中了解了寿山乡的现状,对于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其主要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寿山乡的农业情况
1、寿山乡坚持以农业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了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山地农业综合开发,积极鼓励农民播种粮食,巩固了各类粮食播种面积14654亩,推广种植优质水稻品种年产粮食6101吨;完成了林权制度改革,幼林抚育3000亩,抚育防火林带34公里,新造防火林带15公里;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建成了3700亩规模的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年上市蔬菜2.6万;)(删了)推广公司加基地模式的花卉生产,推进集约化经营,带动当地花卉发展,新发展花卉种植面积70亩;(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养殖业,在叶洋大坪兴建了仁锋种猪场,年出栏生猪1.3万头;)(删了)抓好水果生产,以吾洋新农园艺场为示范基地,(删了)推广以美国脐橙为主的高优品种水果种植,在长基率先(删了)兴建沙红桃生产基地种植沙红桃,累计种植水果面积3500多亩,年产水果1387吨;龙晶葡萄园占地300亩,种植葡萄达117种,成为目前全市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大棚葡萄园区。(新增)
2、寿山乡农业坚持标本兼治,让受伤的土地恢复生机与活力。以龙晶葡萄园举例则是使用有机肥持续改良土壤。改善该土地之前,由于农户不合理的施用有机肥导致土壤板结、硬化,不利于土层上下水、气交流,极大阻碍了土壤肥力的有效释放。面对这种情况,园有者花重本从内蒙古购回大量羊粪,并当地废菌菇筒、鸡鸭粪等,又添加台湾益生菌并控制在70度发酵,在冬季每亩施用腐熟的有机肥2吨左右,不仅提高了肥力,而且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至园内土层较松软。于此之外还施用台湾先进的土壤改良剂——省中耕,促进土壤毛细结构快速形成与径向排水功能,使原来土壤中的药残与重金属离子快速排释,恢复了土壤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3、近年来,寿山乡以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契机,发挥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利用北峰山区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例如福建龙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于202_年初在寿山乡前洋村,投资近1000万元,开发面积300多亩,兴建乾辰(龙晶)生态农业观光园,龙晶葡萄园以葡萄生产、采摘、酿酒为主题,着力展现八大自然和人文景观:情侣葡萄园、观赏葡萄园、体验葡萄园、保健葡萄园、葡萄科普园、葡萄长廊、葡萄科技展示厅和葡萄酒堡。福建龙晶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该园葡萄从种植到采摘的每一个环节都做到环保、规范和市场化。使葡萄园建设成一个生态、旅游、环境与科技相结合的“开心农场”。寿山乡的农业现均以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以自然、生态、健康、文化为宗旨,做到土地流转与农户生计结合、生态农业与旅游度假结合、自然环境与高新科技结合,打造一个全省一流的集生态农业、观光休闲、生态环境优化和社会文化功能多样化为一体的生态。
(二)寿山乡的旅游业情况
1.寿山乡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荟萃,寿山乡境内有寿山石文化村、福州五大禅林之一的千年古刹林阳寺、存放亚洲最大露天玉佛的“玉佛园”、宋代理学家黄干陵园、八一七公园、高峰书院、九峰镇国禅寺、寿山瀑谷、寿山溪漂流、北斗洋、飞云峡等一系列景区。此外“同乐园”等以农家乐为休闲旅游的场所建成,更使寿山乡景区景点设施日臻完善,游客量扩大。(一批休闲、避暑胜地是旅游、避暑、度假、休闲、养生的理想处所,游客量持续扩大,以实现了旅游业的拓展价值。)(删了)
2.寿山乡以开发寿山石文化旅游为重点,充分发挥寿山石载体作用。据寿山乡的领导介绍,福建寿山国家矿山公园是全国首批28家矿山公园之一,按照规划,由寿山、日溪、红寮、岭头和桂湖五个园区组成,以展示原产地特征的寿山石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福州的知名旅游品牌“寿山石”和“温泉”均将在这个公园内得到体现,(游客可在园内享受温泉、游逛公园、赏寿山石、还可体验漂流。)(删了)除了古矿洞景区外,寿山国家矿山公园还建成中国寿山石馆、寿山石古街、寿山石文化广场、田黄探宝溪、人工观赏湖等旅游景点,此外,寿山村保留了一块占地面积2.5亩尚未开发的田黄石产地供游者们参观游览,为游者另增一丝欢乐。
3.寿山乡把握自身优质生态资源来发展旅游业,利用天然的环境资源加以建设,设立游客接待中心、设计整修好游览线路、编写导游词(讲解词)、完善旅游标识标牌系统、搞好景区点及周边环境整治、提升服务质量、规划确定好旅游接待餐饮点及旅游购物点等;景区边建设、边经营、边完善,使得寿山乡成为旅游、避暑、度假、休闲、养生的理想处所。(新增)(一批休闲、避暑胜地是游客量持续扩大,以实现了旅游业的拓展价值。)(删了)
(同时还依靠了龙晶葡萄园的拉动效应,吸引顾客前往园区农业采摘、休闲观光、生态旅游,就此也便成为了旅游业发展的另一优胜条件。在此基础上成立前洋村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促进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以及乡村旅游的开发。“同乐园”等一批休闲、避暑胜地的建成,使周末休闲游、“农家乐”不断升温,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及经济的发展。)(删了)
(三)寿山乡环境人文情况
1、在调查期间,通过和该村党支部书记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近两年来,寿山乡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取到明显成效。寿山乡是“国石瑰宝”寿山石的产地,为了保护资源,该乡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成立股份制公司,进行限量开采,在田黄溪河两岸种树,固土固石,并封堵200多个废旧山洞,恢复植被。此外,寿山乡加大村镇环境建设,最近几年新建公厕近20个。同时,22个村都建有垃圾池配有保洁员。202_年,村里完成了8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其中,岭头村协助乡里做好岭头街污水整治工程,投资3万元解决部分村民用水困难问题,投资1.5万元购入图书700多册,建成“农家书屋”等项目,每一件实事都让村民感受到了实惠。乡里还出资,在村民的房前屋后种上桂花、红豆杉等名贵树种,美化环境。
2、寿山乡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促进传统经济向科技知识型、服务型的生态经济转型,加快构建低碳、绿色、生态、循环型产业体系。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点流域综合整治,加强畜禽养殖、印染等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工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努力建设水净天蓝山川秀美的生态环境体系。优化环境功能布局,加快推进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示范区、生态工业示范区建设。坚持开发和保护相结合,加强湿地、矿产、土地、森林、能源资源保护,依靠科技推进清洁生产,鼓励资源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可持续利用的生态资源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改善农村环境质量,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人居体系。
3、寿山乡有建立多处广场,篮球场等休闲产所,寿山乡民发挥农村文体中心或活动场所的宣传、教育、娱乐等功能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兴起的广场舞是乡民们休闲时必备的娱乐活动,使农民朋友不仅在物质上有一种富有感,还要在精神上有一种充实感。
寿山乡全国优美乡镇工作在省、市环保局的指导帮助下,通过省级专家验收,有待于国家环保部命名。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生态文明建设在如火如荼中进行着,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一开始的时候,村干部们就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一是资金问题;二是村中的青壮年离开本地,去市区工作;三是部分村民的反对,思想无法跟上社会的发展,不能衡量好生态文明的利弊得失,村干部们在村民的思想动员上做了很多的工作,这为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排出了一部分的障碍。(这些问题都是以前存在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寿山乡近几年进行大改造,从传统到新型农村建设跨度大,寿山乡民在山靠山,想到的先是养家糊口和发家致富,有的村民生态文明意识还不够强)
除此之外,我个人认为,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舆论引导,伦理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增强建设工作的责任感,从思想上到行动上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和增强科学发展的观念,坚持文明、生态一起;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因地制宜,形成建设边治理的建设模式。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寿山乡取得了成功:一方面开发生态资源作为旅游景点来吸收外来经济,并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积极配合政府修整自身对环境存在污染的因素,并对一些非法企业进行惩处。这种体制下既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又有利于人民经济的增长。值得有相同条件的乡镇学习。
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把生态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到发展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第二篇: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9%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2.1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2_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2_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_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202_年初比202_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2_年的2.8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_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_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202_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第三篇:202_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202_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大势大局。本人通过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情况的初步调研,撰写此调研报告,报告分为四个部分:
一、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突出提高执行力主题
市以旅游业为龙头,促进了本市服务业的长足发展,目前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基本形成;城市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环城高速公路、新庄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要基础设施相继建成;生态环境持续的改善,“两湖一库”水质得到提升,环城林带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提高,“六有”民生行动计划全面推进,群众普遍关注的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推动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逐步的完善,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出台了《生态功能区规划》,制定了《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一系列法规,搭建了11个投融资平台;生态文明观念逐步强化,开办生态文明城市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干部队伍建设切实加强,通过公推竞岗、公开选拔、实施“双百”工程等方式选拔干部,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实践证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完全符合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完全符合的实际,顺应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
学习贯彻市委八届八次全会精神,我们对本市增强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与思考:市的最大的比较优势是生态优势。市的环境比较好。有两条环城林带,是世界上喀斯特地区植被最好的中心城市,空气良好。气候凉爽。夏季,市的平均气温在24℃左右,年平均相对湿度在76.9%左右,不湿不燥,而且平均风速每秒2.1米,风和凉爽,非常舒适。纬度适宜。专家认为人类最佳的居住纬度为20-30度,市恰好处于北纬26度,处在最佳居住纬度上。海拔适中。市海拔在1000米左右,使人体处在大气压感觉的最佳地域上,非常适合人居住。自然灾害比别的城市少。从来未有地震和沿海地区的台风灾害,生活居住安全。资源丰富。市有丰富的磷、铝等矿产资源,有尚欠开发的民族风情和民族文化资源,这是别的很多城市也没有的。这些优势构成了市发展的比较优势,进而构成向纵深发展的后发优势。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尚处于发展初期,进一步的向纵深发展,还存在许多不足,突出表现在: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生态产业发展仍较缓慢;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仍较粗放,城市品位亟待提高;发动基层和群众广泛参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不够深入,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不够丰富;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还比较突出;有的干部素质和作风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执行力不强。因此,强化责任,切实提高各级干部执行力应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一是要明确责任主体。对全市性重要工作、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实行项目负责制。按照分工负责与项目负责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市领导工作安排,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市领导牵头的专项工作推进机制,把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完成时限,逐一分解落实到具体的牵头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二是加大督查力度,建立督查专员制度,强化督查督办机构职责职能。改进和创新督查方式,对全市重点工作实行专项督查、全程督查。建立健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参与的大督查机制。健全重要工作责任报告制度和通报制度,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定期或不定期报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凡向社会公开承诺的重大工作进展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要通过电视、报纸、政府公众信息网等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三是严格干部考核。严格执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完善考核方式,增强考核工作透明度,加大群众满意度在考核评价中的分量。把执行力作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重点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重点工程、重要工作、重大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情况。考核结果在一定范围内通报、公示,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监督管理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
二、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服务于“三创一办”
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八届八次全会会议精神,把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卫生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2_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三创一办”)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从调查情况反馈来看,市党员干部对“三创一办”活动知晓率达100%,卫生状况满意率≥90%,健康知识知晓率≥70%。认为全市大环境的卫生状况明显好转,生活环境整洁,创建工作很有必要,支持创建活动,但要加强群众对创建工作的再教育和再认识,以引导健康文明的生活理念,培养卫生的长效保洁意识,同时要加强卫生死角的保洁力度。使“三创一办”领导小组了解了群众的心理,为下一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假日旅游带动休闲娱乐业的发展。假日旅游的启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城镇居民的消费模式逐渐向休闲娱乐转变。休闲娱乐不仅让游客参与各种游乐设施和娱乐活动,体验其中的知识与乐趣,而且以休闲娱乐为载体,将休闲文化、体育运动等形式与游乐主题融为一体,使娱乐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游客休闲、娱乐、健身的愿望。调查显示,节假日50%的人考虑外出旅游,在外出旅游的人群中,64.8%参与人休闲娱乐。为了适应这一新的需求,各地兴起了许多休闲娱乐行业,如茶馆、陶吧、酒吧、迪吧、氧吧、健身房、射击、水上运动、网球、高尔夫和跳舞机等,到了节日这些地方都是处处爆满。另外,假日旅游还带动金融业、网络电信业、农牧业和建筑制造业的发展。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2_年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我们三创一办的具体内容。“三创一办”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事关全市乃至全国人民切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大事实事,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三创一办”涉及到各行各业,涉及到千家万户,是一项“人人有责、家家受益”的社会工程,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三、纵深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办好职业教育
近年来,市通过整合资源、增加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力量、完善学生资助体系等多项实招为职业教育发展“护航”。同时依托国家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好政策,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截至202_年底,全市共有职业院校50所,其中高职院校2所,在校生4200人,年招生近3000人,专任教师442人。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市属中等职业学校40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5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52598人,年招生2万人,专任教师2393人。202_年初比202_年,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数增加了13所,在校学生数同比增加33800余人,是202_年的2.8倍。这标志着我市职业教育驶入“快车道”。根据我市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到202_年,新建和扩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争创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重点建设10个以上重点优势特色专业。全市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规模达到1.5万人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7万人以上。到202_年,形成以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职前职后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四、把生态文明市建设作为富民强市的“总抓手” 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新概念、新思维,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而且是促进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抓生态文明建设,才是真正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根据调研工作我们了解到,202_年市加快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编制完了成铝、磷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优化了矿产资源配置。强力推进了铝、磷、煤等资源型企业技术改造,加强了磷渣、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和处置。同时加大了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坚持绿色招商,严禁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污染严重的项目落户。推广清洁生产,逐步实行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执行排污许可证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完善企业污染源档案。加大整治违法排污力度,对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限期治理或关停。加强以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为重点的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加快了清镇发电厂、钢厂、贵州水泥厂等重点污染源的异地改造项目建设,强化了生态植被恢复治理。采取了科学、有序、合理的开采方式,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督促矿山企业恢复治理矿山地质环境。大力实施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水土流失、石漠化和沙石采掘场综合治理、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等林业生态重点工程。加大了交通干线绿化力度。因此,市要把握好、利用好生态文明市建设这个总抓手,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努力优化生态环境,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构建生态社会,并以此去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去规划发展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生产要素、增强发展潜力;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逐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政治文明、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真正把建设成为生态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优美、生态文化繁荣、生态社会和谐的强市名城。
第四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范文
为全面掌握我市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市政协根据今年重点工作安排,成立专门调研组,于今年上半年对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环保、水务、城管、畜牧等部门和部分镇街、有关工程现场进行实地调研,专题召开座谈会,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问题,剖析原因,寻求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重点,逐步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市先后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全国首批绿色小康县、全省减排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卫生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园林城市,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
(一)生态经济初具规模。
持续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三次产业健康协调发展。工业化集群化程度不断提高,培植形成了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等支柱产业,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第三产业繁荣活跃,旅游业提档升级,干杂海货等专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7.6%,我市被列入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我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二)生态保护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大力实施造林绿化,全市林地面积达到5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3%,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4%。加强流域治理和水保生态建设,治理塌陷地1.2万亩、水土面积168平方公里,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有力促进了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恢复保护了自然生态。(三)治污减排成效明显。
全面关停拆除机立窑水泥生产线,淘汰水泥产能490万吨。万元gdp能耗、cod、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XX年下降21.4%、29.2%、12.5%,圆满完成“xx”节能减排任务。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城市第一、第二和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大坞生物医药基地4处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8万吨,中水回用率68%,位居全国县级市前列。投资1.3亿元,实施了城郭河、界河入湖口等6处人工湿地建设,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关停小火电14.9万千瓦,对29家废气企业实施了污染治理再提高工程;铺设供热管网68公里,关停燃煤锅炉76台;建设了3家机动车尾气检测站,严禁超标车辆上路,减轻了机动车尾气污染,城区大气优良天数逐年增加。(四)城乡环境有效改善。
在城区主干道全面推行“水冲路面、机械清扫、人工保洁”三位一体的保洁方式,城区新建垃圾压缩中转站12座,新建改建水冲公厕100余座,完善了环卫设施布局。建设了垃圾处理场,累计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30余万吨。强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在14个镇建设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压缩转运车、垃圾收集车,形成了“村收集、市镇转运、无害化、资源化管理”的垃圾处理模式。(五)安全体系逐步完善。
投资XX万元建成环境监控中心和监控网络,46家企业和2家污水处理厂安装了在线监测装置,15家重点企业安装了远程视频监控设备。在泉上桥、群乐桥、王晁桥及白龙湾断面建设了4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实现了自动监测、视频监控、生物监控三位一体的综合监管。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取缔土小企业106家,实施了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家畜禽养殖场的搬迁整治工作,保障了全市饮水安全。二、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市虽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当前生态问题日趋复杂化,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一)生态保护意识还有待增强。
一些地方的个别领导环境保护意识缺乏,在开发与保护上顾此失彼、急功近利,不惜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的、局部的经济效益;少数企业和单位仍存在着重开发、轻保护的思想,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社会公众爱护生态、保护生态的主动性、自觉性还不够强,随意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生态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
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工业,三产增加值占比依然偏低,三次产业比例中,二产为54.6%,三产为37.6%,二产高出三产17个百分点。工业内部资源型产业比重仍比较大,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达70.7%,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节能减排任务重,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大。
(三)污染防治形势还不容乐观。
一是大气环境质量仍需改善。由于我市火电、焦化企业较多,加之城市拆迁面广量大,导致大气污染、扬尘污染仍比较严重。据监测,我市城区全年仍有150天pm10超标,冬季雾霾天气时有发生。二是水污染防治形势严峻。河流水质时有超标。5条骨干河流除新薛河水质较好外,另外4条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尤其是城河、郭河属城市纳污河污染较重。从目前情况看,我市河流断面水质与环境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今年一季度,枣庄通报我市城郭河群乐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零,cod、磷、氟化物均超过地表水iii类水质标准,其中cod超标严重。河道治理任务艰巨。近年来,我市先后对荆河、小清河城区段以及北沙河、十河等部分河段进行了综合治理,五条骨干河道全长167.6公里,已累计治理125.1公里,但是达到20年一遇标准的仅为42.9公里,尚有120公里需统一治理提高防洪标准,尤其是流经城区南部的郭河南支、北支尚未启动治理,河道不畅,污水直排,垃圾遍布,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周边居民的生活质城河河道内垃圾遍布(XX.4.7)
北沙河河道被占用(XX.3.28)
量;分布在农村的小型河流、支流、坑塘等本应在改善周边生态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多数垃圾成堆,变成了“垃圾河”。荆泉水源地保护面临考验。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我市和山亭区少数污染严重的塑料加工、食品加工等土小企业死灰复燃现象严重,隐蔽生产,偷排污水,对全市饮水安全构成很
荆泉水源地上游山亭区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我市荆河河道(XX.3.19)
大威胁。三是农业面源污染逐步加重。化肥、农药用量偏大,利用率低,导致土壤中氮、磷等化学物质过剩、流失,农药残留于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对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了一定污染。秸秆综合利用率低,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问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对农村污染造成了不良影响。
文本框:
污水处理厂污泥堆积文本框:
荆河上游污水未经处理直排河道(XX.3.28)(四)环保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一是污水管网配套不健全。城区多处污水管网建设时间久,基础资料亏缺,投入资金不足,管网及检查井经常性堵塞损坏,不能及时修缮;建于1999年的荆河、小清河污水渠,老化破损严重,尚有9公里未完成改造,污水外溢现象突出。城区东部、学院西路等区域尚未建设污水管网,导致党校宾馆、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处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荆河;洪绪片区污水产生溢流现象。郭河北支南岸南沙河镇驻地、鲍沟现代玻璃生产基地支管网不配套,未能与第二污水处理厂管网对接,废水直排河道。新建农村社区管网配套设施不健全,生活污水多数直接排放。二是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存在问题。污泥围厂问题严重,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日产污泥300余吨,不能及时有效处置,造成厂内污泥堆积如山。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和大坞生物医药基地污水处理厂,由于污水量不足等原因,无法正常运行。级索镇、滨湖镇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三是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不全。目前,我市尚未建设粪便处理场,城区每年公厕、居民小区化粪池清抽粪水约3万余吨,清掏粪便约XX余吨,主要采取简易排放,对水源、土壤和空气造成污染。城区各类餐饮服务业达1200余家,日产餐厨垃圾量约60吨,无法得到有效处理。
(五)造林绿化任务还十分艰巨。
目前,我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24%,距离创建国家森林城市31%的标准,还有不小的差距。森林资源总量仍然偏小,部分山区仍有荒山未绿化;西部平原区森林面积偏小,农田林网带断网破;森林生态系统还不完善,生态防护功能不强。(六)农村环卫整治还任重道远。
我市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才刚刚起步,覆盖面还较小,目前460个居实行了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仅占市村居总数量的36.9%。尚未实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村居,仍然存在生产、生活垃圾随意乱倒的现象,垃圾占道、垃圾入河、垃圾围村的问题仍很突出。在垃圾中转站建设、垃圾收集运输设备购置等方面资金投入缺口较大,在目前各镇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在资金投入上存在一定困难,亟需建立市、镇街、社会多元投入的保障体制。
(七)生态建设机制还不够健全。
一是生态奖惩机制缺乏。生态补偿机制尚未建立,生态补偿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资源开采企业对塌陷地、采石、采砂矿坑恢复投入不足,生态保护得不到有效的经济补偿,生态破坏缺乏应有的惩治,个人或企业破坏生态环境,政府买单的现象严重。二是污水处理管理体制不顺。污水管理方面,当前是住建局负责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的规划建设,市政处负责管网的排查维修,水务局负责纳入污水管网的污水处理厂的巡查监管,市环保局负责排污企业和污水处理企业出水水质的监管,致使部分工作沟通协调困难,难以有效开展。三是生态环境监管能力薄弱。环保部门监察、监测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仅有20余名,难以承担大量的环境监管工作任务;环境应急车辆、通讯、防护等应急设备十分缺乏,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差。三、加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市委、市政府在3月底召开的生态滕州建设暨环境保护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滕州和美丽滕州的奋斗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确保万元gdp能耗比,cod、氨氮、二氧化硫、nox排放量年均减少2.5%以上,出境断面河流水质稳定达到三类水质要求,空气质量二级天数每年增加10天,城市污水处理达到全覆盖,实现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加快建设经济发展、城乡美丽、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政治清明的幸福滕州。
(一)优化产业布局,推进节能减排,构建结构优化、循环高效的生态经济体系。
要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为方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要素支撑结构和空间布局结构,促进生态环境优化与经济永续发展良性互动。一是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工业。要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推进机械制造、煤化工、新型建材、食品医药、能源、轻纺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植玻璃深加工、不锈钢制品、汽车配套、生物医药、家居装饰、食品加工六个百亿元产业板块,促进工业经济的规模实力和质量效益不断提高。要策划和引进一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示范带动作用的科技型企业,促进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加速规模膨胀。要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执行环评、能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增能耗及污染物。发挥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引导与倒逼作用,坚决淘汰重污染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要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实施“零增地技改”,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率。大力推进清洁生产,运用税收、土地等政策措施,鼓励产业园区内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横向耦合及资源共享,促进“废物”的再利用、零排放。二是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依托良好的人口、区位、交通优势,努力做好“大旅游、大商贸、大物流、大市场”四篇文章,加快推进微山湖古镇、鲁班文化创意产业园、红星美凯龙家居生活广场、义乌·滕州商城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抓住我市被列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机遇,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主导产业,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要扶持培育壮大盈泰集团、东启公司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区,按标准化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要健全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体系,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要鼓励引导广大农户特别是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批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生产基地,重点培植壮大盈泰立体种养科技示范园等标准化种养示范园。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种肥同播”、深施肥技术和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业面源污染。要鼓励扶持发展不施用任何化肥、农药的高品质有机农产品生产,使农业“返朴归真”,积极培育一批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二)实施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构建水绿山青、蓝天洁净的生态环境体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污染防治。要深化水污染防治,让水质更加清澈。全面构建“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确保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四条河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水质要求。要加快城区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确保今年年底前建成投入运行;抓紧开展排水管网普查工作,收集整理管网资料,加快维修城区破损管网,新建城区东部、北部管网,确保XX年底前城区污水处理全覆盖。加快级索镇和滨湖镇两处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增铺西岗、级索、东沙河、官桥、东郭、大坞、界河、木石等8个镇51.5公里的污水管网,提高污水收集率;完善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出水管网,确保正常运行。实施好总投资2.2亿元的城郭河、北沙河、界河、新薛河等4条河流的1.5万亩的湿地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郭河下游段治理、北沙河中游段治理、十河官庄拦河闸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综合治理河道16公里,切实改善断面水质和流域生态环境。要深入实施清洁空气行动,让空气更加清新。加快焦化企业和燃煤电厂脱硫除尘治理再提高工程实施进度,开展新源热电公司等3家公司脱硝治理。推进大坞生物医药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确保香料企业全部进入基地生产经营,统一治理污染物。加大热力管网铺设力度,增加集中供热面积,关停供热管网范围内、重要路段两侧和镇驻地的燃煤锅炉。对建筑、拆迁等工地进行集中整治,切实减少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尾气管理,严禁未进行尾气环保检测或尾气排放不合格的车辆上路行驶。要积极推广秸秆还田、青贮氨化、秸秆沼气、秸秆压块、秸秆发电等技术,建立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要加大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力度。彻底关停小蓄电池生产企业。严格化学品风险评估和监管,加强危险废物、医疗废物处置和管理,确保所有企业做到危险废物安全处置。探索水泥jt窑固废处置技术,提升固体废物处置中心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尽快选址建设粪便处理场,解决粪便随意处置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尽快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场,切实解决餐厨废弃物环境污染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
要强力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全力打造“绿之城、水之乡、文之邦”,努力实现城市园林化、镇村生态化、水系风景化、山区林果化、农田林网化、道路林荫化,力争到XX年完成创建目标。要突出抓好城市绿化,积极实施北辛公园、杏坛广场等增绿增花工程,开展林荫路、林荫公园、林荫庭院、林荫停车场等大绿化活动,真正让城市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要抓好水系绿化,整合林业、水利、交通、农业、城建、旅游等项目资金,重点搞好“秀美荆河”建设,高标准搞好小清河市民休闲长廊建设,尽快启动城郭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贯通城市水系,完善配套设施,彰显生态休闲亲水特色。继续抓好沿河、沿湖、沿库造林,对五大河流两岸和境内水库周边,建设护岸林、护坡林、水源涵养林。要抓好山丘绿化,大力实施荒山绿化、破损山体治理和山坡地经济林基地建设。要抓好通道绿化,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东木路等道路绿化项目,提升绿化美化品质。抓好平原绿化,积极实施连片面积100亩以上的平原造林工程,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抓好镇村绿化,大力推进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等“四旁”绿化。要加强水土流失和小流域治理,搞好生态湿地修复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对生态退化严重地区进行生态修复重建。要加强微山湖湿地等风景名胜区、莲青山等森林公园的保护和建设,在重要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丰富区、重要土壤保护区等区域,规划建立一批生态功能保护区。三是进一步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要搞好环境卫生专项治理,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每年集中1—2次的时间,开展大扫除、大清整活动。各镇街、各部门要组织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和群众,对辖区内脏、乱、差问题进行彻底治理,在清脏治乱上有一个立竿见影的效果。要大力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尽快编制完成《滕州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规划》,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全面推进“村收集、市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处理模式,力争利用三年时间实现规范运作、全域覆盖。要进一步研究推动城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目前我市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采用的是填满处理方式,虽然成本低,但占用场地大,而且容易对周边环境产生污染。焚烧处理垃圾可以处理实现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可以有效缓解土地紧张的问题。因此,建议我市尽快考察论证,早日新上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真正做到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三)强化宣传教育,形成统一共识,构建善待自然、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要采用生态教育、环境宣传、文化熏陶等多种手段,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一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积极宣传环保国策,宣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曝光非法排污和破坏生态的典型案件,定期公布城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流域水质,通过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二是开展各种社会活动,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利用世界“环境日”、“地球日”、“生物多样性日”、“水日”等载体,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开展保护生态、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宣传教育和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参与度。三是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继续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对照创建指标,不断完善提高软、硬件建设,力争XX年创建成功。各镇街要积极创建设国家级、省级生态镇、环境优美乡镇、绿化示范乡镇。要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计划,推进文明幸福村、环卫一体化示范创建活动,每年评比表彰一批先进示范村。要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一批生态文明示范单位、学校、企业、社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广泛深入开展。(四)坚持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构建双向约束、权责清晰的生态制度体系。
一是建立组织保障体制。建议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对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行动。镇街、部门明确职责、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要改革环保管理机制,对镇街环保所试行“垂直化”管理,由环保部门统一管理。对镇街土小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切实增强镇街工作责任意识。二是建立目标考核机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镇街目标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镇街和有关部门,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把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镇街差异化考核工作机制,在考核发展速度的同时,加强对发展质量的考核;在考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考核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三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形成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受益、治理者获利的机制。要积极争取并用足用好上级生态补偿资金,设立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障改善民生等。特别对近年来新增生态公益林,全部纳入市级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落实管护人员和管护报酬,强化管护措施,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四是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级财政要优先安排生态文明专项资金和工作经费,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投入的综合作用,采取财政贴息、投资补助等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扩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积极推行市场化运作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行产业化的项目,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要改革环卫收费模式,借鉴泰安、薛城等地区水务部门代收垃圾处理费成功经验,实行自来水代收,增收生活垃圾处理费。要加强环卫队伍建设,各镇街均要组建环卫所,配备领导力量和专业人员;村级配备专职保洁员,市、镇财政给予工资补助,保证工资发放到位、队伍长期稳定。五是建立应急防控机制。督促有关镇街、部门、企业制订应急预案,建设应急处理设施,有效遏制环保群体性事件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加强危险化学品、造纸、医药制造等重点行业企业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建立风险源信息库。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的监管监测,实行生态安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第五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2_.12.31----202_.1.27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追求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关系协同进化,以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环视今日中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生态文明”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将生态建设放到了文明的高度,而后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他说道,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说明我国对生态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重视。
1、龙泉驿区整体概况
龙泉驿区是四川省成都市所辖的九区之一,位于成都中心城区东部偏南、龙泉山脉中段,是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城市向东发展主体区域、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所在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974毫米,年均气温15.9℃。属都江堰自流灌溉区,西江河、黄水河、芦溪河、陡沟河流经区境。有天然气、煤、铜、磷、石膏等矿产资源。素有“四时花不断,八节佳果香”之美誉,是国务院正式命名的“中国水蜜桃之乡”,全省经济综合实力十强县(区)之一。202_年,龙泉驿区龙泉街道、大面街道、柏合镇、山泉镇、茶店镇被规划为成都天府新区的范围,其发展定位为成都国际汽车城。龙泉驿区因扼蓉城咽喉,居川渝要冲,自古有“巴蜀门户”之称,亦有东出锦城“川东首驿”之谓,是成都至川东南、重庆的必由之路,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境内已拥有沪蓉高速公路(成南高速)、厦蓉高速公路(成渝高速)两条出海大通道和穿境而过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正加紧建设的从市中心向东通向龙泉驿区的地铁2号线(及东延伸线)和已经规划完毕的地铁4号线东延伸线,在区内形成了海陆空四通八达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体系。龙泉驿区下辖龙泉街道、大面街道、十陵街道、同安街道、柏合镇、西河镇、洛带镇、黄土镇、洪安镇、茶店镇、山泉镇和万兴乡等12个街镇乡,总面积556.9802平方公里,总人口56万人(202_年),主要方言有西南官话和湖广客家话。
2、洛带古镇为例
2.1、二期整治工程
202_年8月,龙泉驿区旅游局宣布,近期相关部门将再投入1亿元,启动洛带古镇二期整治工程,给洛带注入文化。其工程包括 对八角井街、黄家河片区的综合改造;对古镇核心区特色院落打造、“财神大道、三百神梯”等旅游景点
及附属设施建设、南干道延伸段进行建设。此外还将对以古 镇基督教堂为核心的广场片区进行改造,该教堂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乡村教堂。
目前二期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已通过相关部门的评审,施工设计也已基本完成。古镇的一期工程主要是对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二期工程则将对古镇注入更多的文化色彩。现已推出女子街,女孩们可以在商店里选自己喜欢的服装,在一处景点拍照留恋。
洛带相关部门正加紧落实成都私家收藏博物馆集群项目,以及国际浓 园公共艺术村项目、福建会馆、湖南会馆和客家乡村会馆、醋博物馆等项目落地情况,进一步做好协调服务,解决征地拆迁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启动。
洛带镇加快推动古镇至金龙湖景区道路、水杉路、南干道西段启动前各项工作,以此改善旅游景区环境,推动产业发展。
2.2、客家民居建设
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引进就业岗位多的项目。全力启动客家民居建设,推动农民向城镇集中。龙泉驿区将结合洛带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客家民居点位确 定在成洛大道以北(柏杨村七、八组),总计划用地面积412.8亩,可吸纳约3000户,10000余人。
设计方案于202_年3月通过了龙泉驿区规委会的审查,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净地68.2亩,建筑面积6680余平方米,已完成拆迁、勘测、三通一平和打围工作,202_年5月破土动工,预计 202_年2月主体封顶,6月全面完工。建成后可让已征地“过渡期”农民全部住新房,新征地农民“即拆即住新房”。
3、调查建议(新时期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实现途径)
3.1、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
走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基于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生态文明建设内在要求实现从传统产业到生态产业的转型。在我国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的状态下,我们只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即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指导的工业化发展生态产业。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将发展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走以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经济、社会和环境均衡发展的新路子,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2、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加大媒体等传播载体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连同“生态文明”的“四个文明”一起抓的新观念是我党对建设现代化国家认识的新升华,是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是构建和谐社会战略性的新举措。我们应提倡政府和群众两头抓、两手都要硬,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落实到每一个成员身上,落实到与人们息息相关的生活中。
3.3、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关系
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在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又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共荣共存。实现这一设想的关键在于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党政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导向,建立健全干部绩效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