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六次作文站在半坡上看世界最美丽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别呆在山顶上,也别在平地停留,站在半坡上,世界最美丽。——尼采
哲学家尼采在这首哲理小诗中表明:站在半坡上看世界最美丽。你认为在哪里看世界最美丽呢?
请自主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一、本篇作文属于新材料作文,对付这种作文你首先得读懂所引诗歌的意思。诗歌这种材料与其他材料比较起来,它留给考生更广阔的想象空间,立意相对宽松一些。从本诗来看,尼采的观点是站在山腰看这个世界最美好。但他的观点只能代表他自己,到底在哪里看世界最美呢?结合各自的人生经验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本文给考生提供了巨大的写作空间,突出了作文的开放性特点,有利培养考生的创新意识。
一篇优秀的高考作文首先是从选定主题开始的,如果不明确写作目标是什么,只是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肯定是低分无疑。选定主题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立意。“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要想在考场上让文章立意新颖,可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在思维方式上要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二是多角度看问题,对同一事物,要立体的看待。
中学阶段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确立的时期,怎样看待世界,采取什么态度面对人生,其实也是中学生常常自觉或不自觉思索的问题。在这首小诗中,尼采有意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诗歌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考生提供了更多切入生活的通道。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
二立意归类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脚、山腰、山顶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
三、误区指正
第二个作文题目虽然给考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维空间,但容易犯的问题是人生站位不对,哪儿都想站,结果哪儿都没站稳。在写文章时,贪多求全,最后陷入每个地方都浅尝辄止的境地。对于本文在立意时,最好选对一个点,然后小切口,深分析。
四、范文
唱响生命
荒原野径,厉风过处,满目苍凉。高处,风景宜人,但不胜寒。
踏着历史小径,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从容不迫。他站在人烟稀少的高处,平静如水的心撩动了整片风景。风过衣襟飞扬,孤傲的背影将他遗弃在历史的巅峰。
他透彻,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段景致,而他只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来欣赏这虚空的尘世,高不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一段历史堆积出来的满目疮痍。
踏着久违的苍凉,心际拂过一层烟云。如冬日般温度殷红的血自伤口处潺潺流出。为了一位才子,竟悲壮如此?残白的天际快要映出一片黑夜,无奈的长叹永远逃离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恶魔般的幻境穷迫不舍,绝望独自浮上心头。在非云非雾非雨的竹涧阁楼边,潇洒桀骜的身影永远令人迷惑。嵇康,一位优雅的隐士,洞彻世事的才子用灵魂演奏着时代的华章。
那片未经尘世污浊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涧保护着。他的思想,他的觉悟随着曼妙的琴音在花蕊间萦绕。这高幽空明的山涧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只在官场中,而是心灵思想的高度,只是无奈的命运将他埋葬在他有高度里,只是在山水竹边,在竹涧焚香的溪边仍然孤傲着。天依旧残白,梅依旧高雅,林依旧幽深,只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分清雅,绿竹楼旁,仍可见雪白的花绽放出他殷红的血。
老子逍遥,只留《道德经》而驾车隐去,集气于一生,尤显突兀。他的淡定,注定他站在思想顶峰,观望沧桑的尘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锁了沉沉杀气,他淡然的笑容久久响彻,穿越时空。清傲的清莲居士,幽怨愤懑的子美,饱经沧桑的苏子,何常不为那高处而心寒,但那不是错误,历史决定了一种高处,于是他们从容不迫。他们背后的苍凉被一种叫“高洁”的东西封杀。
山仍然挺拔,为了永恒;水依旧奔赴,为了幻灭。山水的对话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抛出不丝之竿,以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独钓寒江。在这前后,我隐约瞅见残白的两个字:高度。
【点评】对高度的理解,作者另辟蹊径。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全文先后写了屈原、嵇康、老聃、吕尚等历史人物,用他们的选择,用他们的追求诠释了什么叫人生高度。但构思只处在发散阶段,还未能聚合在一个阶段——集中一点写高度,未能真正将四者统一到某个特指的高度上来,这是本文的一大遗憾。
曲径通幽
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清新吸人,一缕阳光慵懒地撒下来。每一处都氤氲着自然的气息,无限熨帖,又无限惬意。
人生就是一杯味道浓烈的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暾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启自己内心的潜力。
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倾洒热情,实际上,山脚的世界同样洋溢着自由和奔放。
越往上走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静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石阶的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柔弱的它们仿佛会因承爱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著地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调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
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蔓延。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寺,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无人语,恐惊了天上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依然充满哲理。
敲开古寺的大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另一世界却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然已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老者为什么执拗、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箫,山中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却是另一个世界。【点评】本文语言优美,立意新颖。一般的同学立意要么在山腰,要么在山顶上下功夫,而作者聪明的地方刚好是跳出命题者设置的范围,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采取俯视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站在哪里看世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统一,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来,个别句子晦涩。
中庸人生,精彩世界
人生的高度,可能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可能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世界虽是公平的,但并非人人都能成为王者。只要努力经营,不至沦落,中庸的人生同样精彩。
鲁迅先生曾说过:“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言辞中颇有些不屑。七尺男儿,不能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拿起枪杆或者笔杆保家卫国,确实令人不屑。但身为普通百姓,既没有上阵与敌人拼杀的武力,也没有写出投枪、匕首般文章的文功,这时,如果硬撑上前线,倒不如省下些军粮更为现实。中庸,并非无用。
中者,无过无不及之义;庸者,平常也。大多数人都是平常之人。在历史上留名的人要么是流芳百世,要么是遗臭万年。所以,我们记住了一个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浩然无畏的魏征,也记住了似腐水发臭不可闻的王莽、秦桧。时间如白驹过隙,在历史的长卷中,从来不会出现平凡人的名字,但是他们却是占大多数的群体。也许,他额头上的汗水曾经灌溉了田野,也许,他起早贪黑经营买卖只为养家糊口……百年之后,一切皆归为尘土。中庸的人,也许会不安于现状,但就如同手中的沙,握不住,不如放手。老是幻想可以飞上云霄,现实与之相比却又相去甚远,生活又如何能快乐?中庸的人,有一颗宁静的心,能看到世界的精彩。
站在山脚,世界如同庞然大物;登上险峰,天下不过小小蚂蚁。在半山腰呢?恰恰是“不偏不倚”。记得有一年去了黄山,坐索道上到半山腰,导游让我们自由活动半小时后便去登莲花峰。这时,我看到一对五十来岁的夫妇正坐在石凳上悠闲地看着四周的风景。我有些好奇,便问道:“叔叔阿姨,不想上山吗?上面有迎客松、飞来石,明早还可以看日出。”阿姨只是一笑,说:“懒得去与几万人争着看风景,其实并没有看到什么,无非是些人脑袋。你看,这儿不也是很美吗?”我回头一看,阴翳的绿树,暖暖的阳光透过来,很柔,很美,原来,半山腰也有鸟语花香。中庸,其实也是另一种美。
杨过与小龙女坐神雕绝尘而去,去过平常而宁静的生活。舍去一切虚名,只为寻找另一种人生——中庸。世人只知道向上方为乐,焉知鱼亦有乐?只要问心无愧,遵守礼法,中庸也可以活的快乐。
【批语】从不同的人生“高度”引出自己的观点:追求“中庸的人生”。这样的观点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作者从鲁迅对国难当头时不敢反抗,却以“中庸”的话来聊以自慰的人的批评中,站在普通人的角度论证没有武力文功的人不上前线并非就是无用。
通过对在历史上留名的人与占大多数的平凡人的对比,论证了中庸的人生需要有颗宁静的心。此观点是符合大多数人的人生实际的。
紧扣作文材料,分析站在山脚、山顶观景的局限,强调中庸者的“不偏不倚”,并以登黄山的一对夫妇钟情于在半山腰看风景为例,论证了中庸是另一种美。事例真实而有情趣。
从金庸笔下的人物追求中庸人生的态度中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点评】中庸人生,这与尼采的“站在半坡看,世界最美丽”的思想观点是一致的。但此文的优秀不是因为作者赞同了大哲学家的观点,而是作者自己能为自己的观点找到有力的佐证:一是登黄山时,不愿与万人争着看人脑袋的一对夫妇;二是金庸笔下舍去一切虚名的杨过与小龙女。当然,在历史上留名的人,要么在其中留下了英名,要么在其中留下了臭名,无论什么名,在世上都有过人的“行为”。然而,还有无数的平凡人什么也没有留下,但我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做平常百姓呢?这就是作者巧妙的立意与论证。
站在山腰看世界最美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喜欢领略山顶的气势夺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喜欢在山腰欣赏山林风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游荡在三峡时体验了山底的不见曦月。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看到柳暗花明。
人生就如登山一样,站在山腰,进可攻,退可守,总要给自己留下一点余地。陈水扁贪污受贿,洗黑钱,无疑是给自己断了后路,因此他就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遗臭万年,受尽世人的唾骂。站在山顶固然有一览众山小的不同凡响,其实站得高未必看得远,还会给你带来骑虎难下的局面。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给自己留有退路。
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看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伟大诗人杜甫站在世间的山腰看世界,“国破山河在,城出草木深”他向上看到了国家的日渐衰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向下看到了百姓的疾苦。于是作有“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样忧国忧民的诗句。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世间的疾苦、国家的兴亡看得透彻。
站在山腰看世界,看到山脚下那过去的坎坷与失败,看到山顶那胜利的光芒正向你招手。越王勾践站在山腰回首过去失败的惨痛,仰望未来,苦心焦思,发奋图强,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韩信站在山腰回首跨下之辱的痛苦,忍辱负重,最终成功。刘备站在山腰后悔自己以前的冲动卤莽,寄人篱下,招募豪杰,最终一统天下。山腰是人生中回首往事,面向未来的一个重要位置。只有站在山腰,你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
站在山腰,投入群山的怀抱中,欣赏着山间的美丽风光,远离世事的尘嚣。站在山腰的人才会有理想,欲想攀登更高的山峰。站在山腰看世界,给自己留有余地,看透世间的一切,回首过去,面向未来。“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最美好”尼采不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原的广阔,森林的蓊郁。我特别想翻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青年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长大,我洞晓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含义,我渴望到达顶峰,一饱眼福。再后来我又了解了李煜“无言上西楼”的寂寞悲伤,我质疑了:山顶难道不如想象的那样美好吗?
中年
人一到中年,总会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计数的成就。而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点是山底,终点是云层上面的巅峰。中午的时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着,我见到了数不尽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遗憾的是我并没有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也很少驻足听听山上的鸟叫,赏玩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里面蕴含的语言。我的眼睛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朦胧的山巅,满脑子里都期盼着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终于到达山巅了,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浓雾中,海拔高得连青松也不愿与我作伴,雪莲的形迹也藏匿于漫天的雾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山底上还有人衷心的羡慕我,山腰上还有人不断地重复着我的脚印,但我却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体如雾般消散时,彩虹也不愿现身弥补一下我今生的遗憾。
在我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短暂的一生中,我的精神升华只为世人显现了匆匆忙忙的攀登过程,没有起点,亦没有终点。
站在山脚却只能滤过云雾看见山巅的人,遗憾伴随左右。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对胜利那一天的希望与等待,这样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终将以凄凉的末音收场,曲中老年人的哀怨与悔恨之声将会响彻云霄。
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界。对于人生,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
第二篇:站在哪里看世界(话题作文)
阶段二测试作文讲评
一.作文题目
请阅读尼采的一首小诗,按要求作文。
处世之道
尼采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
本诗表达的是尼采的一种人生观和世界观,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你认为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世界有什么不同?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请以“站在哪里看世界”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二.写作导引
本次作文题,有“你是否同意”“你认为”“从哪里看这个世界才最美好”等重要词语,暗示我们可以多角度思考,而且尼采有意识地将世界划分成三个高度:山脚,山腰,山顶。对这三个高度的具体含义,材料本身并没有加以解说和限定,这给写作留下了一定的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不同的人生站位的含义,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三.作文立意解析
1.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生命是有高度的,要努力攀登道德、学识、事业的高峰,达到一览众山小的人生高度。如下文杜冬梅同学的《高空》。
2.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顶有居高临下、高处不胜寒的弱点,山脚有仰人鼻息、目光短浅的短处,只有站在山腰看世界,才能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下文赵娟的《人生四步曲》。
3.赞同站在山脚看世界:保持一种谦逊的态度站在山脚下,脚踏实地看世界。
4.分别站在山顶、山脚、山腰看世界:多角度、多层次打量这个世界,横看成岭侧成峰,善于变换不同的角度,世界便异彩纷呈。
5.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心态健康,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如下文陈莉的《曲径通幽》和余尹洁的《勿需选择》。
四.优秀作文展示
高 空
荒原野径,厉风过处,满目苍凉。高处,风景怡人,但不胜寒。
踏着历史小径,屈原背负着他的抱负,惦念着他的美人,从容不迫。他站在人烟稀少的高处,平静如水的心撩动了整片风景。风过衣襟飞扬,孤傲的背影将他遗弃在历史的巅峰。
他透彻,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段景致,而他只是站在景致外的景致来欣赏这虚空的尘世,高,不再是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一段历史堆积出来的满目疮痍。
踏着久违的苍凉,心际拂过一层烟云。如冬日般温度殷红的血自伤口处潺潺流出。为了一位才子,竟悲壮如此?残白的天际快要映出一片黑夜,无奈的长叹永远逃离不了那冰冷的封印,恶魔般的幻境穷迫不舍,绝望犹自浮上心头。在非云非雾非雨的竹涧阁楼边,潇洒桀骜的身影永远令人迷惑。嵇康,一位优雅的隐士,洞彻世事的才子用灵魂演奏着时代的华章。
那片未经尘世污浊的心境被幽深寂寞的山涧保护着。他的思想,他的觉悟随着曼妙的琴音在 花蕊间萦绕。这高幽空明的山涧竹林是他思想的全部。高,已不只在官场中,而是心灵思想 的高度,只是无奈的命运将他埋葬在他有高度里,只是在山水竹边,在竹涧焚香的溪边仍然 孤傲着。天依旧残白,梅依旧高雅,林依旧幽深,只是缺了他,更添了一分神往,多了一分 清雅,衣竹楼旁,仍可见雪白的花绽放出他殷红的血。
老子逍遥,只留《道德经》而驾车隐去,集气于一生尤显突兀。他的淡定,注定他站在思想顶峰,观望沧桑的尘世,死一般的沉寂封锁了沉沉杀气,他淡然的笑容久久响彻,穿越时空。清傲的清莲居士,幽怨愤懑的子美,饱经沧桑的苏子,何常不为那高处而心寒,但那不是错误,历史决定了一种高处,于是他们从容不迫。他们背后的苍凉被一种叫“高洁”的东西封杀。
山仍然盘亘,为了永恒;水依旧奔赴,为了幻灭。山水的对话冰封了寒冬的沉默。有一老者,抛出不丝之竿,以山的管弦问候水的歌喉,独钓寒江。在这前后,我隐约瞅见残白的两个字:高度。
简评:对高度的理解,作者另辟蹊径。高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段距离,而是一种心境,一种沧桑。全文先后写了屈原、嵇康、老聃、吕尚等历史人物,用他们的选择,用他们的追求诠释了什么叫人生高度。但构思只处在发散阶段,还未能聚合在一个阶段——集中一点写高度,未能真正将四者统一到某个特指的高度上来,这是本文的一大遗憾。
人生四步曲
幼年
小时候,我发现我的眼前有一座大山,站在山的脚底,我望不见山后平原的广阔,森林的葱郁。我特别想翻过大山,哪怕就站在山顶,我相信自己也一定能够欣赏到所有的风光。
青年
渐渐地,随着年龄的长大,我知道了“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我渴望到达顶峰,一饱眼福。再后来我又了解了李煜“无言上西楼”的寂寞悲伤,我质疑了:山顶难道不如想象的那样好吗?
中年
人一到中年,总会有自己大大小小的不可计数的成就。而我来到这个世界的惟一目的就是“爬山”,我的起点是山底,终点是云层上面的巅峰。中午的时光我都在山腰上攀登着,我见到了数不尽的不知名的小花小草,但遗憾得是我并没有给予它们过多的关注。也很少驻足听听山上的鸟叫,赏玩这遍布山野的一花一草,品味咚咚流水里面蕴含的语言„„我的眼睛始终目不转睛地盯着朦胧的山巅,满脑子里都期盼着成功的那一天。
老年
终于到达山巅了,我独自一个人站在浓雾中,海拔高得连青松也不愿与我作伴,雪莲的形迹也藏匿于漫天的雾中。我的眼前白茫茫的一片,虽然山底上还有人衷心的羡慕我,山腰上还有人不断地重复着我的脚印,但我却再也看不清潺潺的流水和五彩的大自然。在我的肉体如雾般消散时,彩虹也不愿现身弥补一下我今生最大的遗憾。
在我生命从开始到结束这短暂的一生中,我的精神的升华中只为世人显现了匆匆忙忙的攀登过程,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
站在山脚却只能滤过云雾看见山巅的人是只会留下遗憾的人,人生中倘若只留下了对胜利那一天的希望与等待,这样由你奏出的人生四步曲最终将以凄凉的末音结束,曲中老年人的哀怨与悔恨之声响彻云霄。
站在哪里看世界?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间,整个世界的意义与归宿。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
简评:本文将山喻为人生的四步曲,爬山亦如爬人生,这种构思正是作者的高妙之处。对扣题的处理很恰当,前面的幼年、青年、中年都是铺垫,在老年这个阶段作者宕开一笔紧扣话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在山底,只有山的巍峨;在山顶,只能看到云海;而在山间你我却能看见整个世间,整个世界的意义与归宿。我宁愿只爬到半高处。本文纵向递进不够深入,题目虽很形象,但作文未构建表意的象。
曲径通幽
倦然,携一独枝入山,清晨的空气和温热暖阳阳地照在身上,每一处都氨氲着自然的气息,无限熨帖无限惬意。
人生是一种味道浓烈的干邑白兰地,热情醇厚给你支撑的力量。山,望之弥高,总会在不经意的转角给你惊喜,无异于“落崖惊风,朝暾夕日”,宁愿守着一过寂寞,也不要世袭隆重的庸俗,情绪是很微妙的东西,指引着你开发自己内心的潜力。沿山拾阶,道路两旁芳草萋萋,更兼有落英缤纷,以为误闯了桃花源,乃惊于此山的别有洞天。原来山脚也有一派生机和魅力,无限生命的跃动,那阳光无阻隔无间隙地倾洒热情,那狂放肆的自然热情,山脚的世界徜徉着自由和奔放。
越行越青年了吧!偶尔,几声鸟鸣也会惊吓到整座山的安谧,阳光温柔地从树叶缝里泻下,抚摸着已经熟透的春光,后阶缝隙间充满了细细柔柔的嫩草,仿佛那么柔弱的它们会因承爱不了过多的热情而死去,但它们却如此坚定执着的生长着,在幽深的林间独自开放、独立凋谢,我踏上那石阶,就仿佛踏上了一种微漠的薄薄凄凉,人生,开放在一处无人欣赏的柔和角度,点破了山的寂寞,增添了山的内容,透过它们,仿佛一片广阔的意境在扩大。
终于可以看到那树林深处的禅寺,那清泉在侧,月色冷青的幽清古,山顶上仍是一片寂静,无人语,恐惊了天下人,阳光依然柔和,清流也充满了哲理。
敲开寺的门,老者正在参禅,一人一寺一孤僧,一草一木一世界。清茶伴我入座,入山无非过一栈道再经一座桥,转头,却已另一世界无岸无渡非山非水。成人,无非渡一苦海再棹一舟楫,回眸,竟也物是人非,已是凡人孤寂,又求高僧打坐禅悟,原来世界便在这里,我问老者“参禅何如”,他告之我以山顶啸歌。清脆,浓重并且真挚。
原来,心境统一,站在哪里看世界都一样,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我大约能够明白老者为什么执拗地孤身一人守着这古寺。无需竹弦洞箫,自的鸟鸣盈耳。无需挂画,有幅巨画名叫自然。抬头是一片天,低头又是一个世界。
简评:本文语言优美,立意新颖。一般的同学立意要么在山腰,要么在山顶上下功夫,而作者聪明的地方刚好是跳出命题者设置的范围,在立意上高人一筹,采取俯视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世界:站在哪里看世界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心境统一,自然能于成功的顶峰看到失败的危机,从痛苦的山脚窥见胜利的曙光。本文也有缺憾:“曲幽”二字在文中未充分展示出来。
毋需选择
叠罗汉时你喜欢在哪一个位置?最上面的?会摔得很惨。最下面的?会压得很痛。中间的?又似乎不够刺激。叠罗汉时,我总是后悔我选择的任何位置。——几米
生或死,这是一个问题;站在哪里生或死,则是问题中的问题。秋日的扶桑,朝雾弥漫,枝头犹有残红,推开玄关,源氏公子倚在雕栏上,暂时欣赏这般美景。他低头思索着,离开宫门后,当户的残月会否为他指引。
你也如此徘徊过吗?犹豫着应该背负西西弗斯的罪名,永无止境地推动巨石;还是踏在《理想国》上,高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最终朝向孤独。无论选择什么,破晓之前,我们必须找到那三尺黄土。其实,又何必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后又必期望这黄土呢,既然来时未带一物,走时又何必窃取这不属于自己的呢?于是,勿受那黄土的束缚,走到哪里,便看到哪里的世界,因为一辈子从一个角度看世界,是很郁闷的。
如果一定要说这脚下踏着的是什么,或许是痛苦吧。在无法逃避的痛苦到来时,能做的,唯有将它踏在脚下,积累的痛苦能使你看到更远。
站在世人的随意之中,站在自己的痛苦之上,得到的或许不是公认的幸福,但至少是自己认为幸福的生活。与其思索所站的位置,不如在任意位置尽心窥视世界,不是无欲则刚吗?
或许站在哪里看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看。阿尔伯特说,人生不过是从上帝那儿借来的一段岁月。我也认为,人还活着,是因为上帝忘记了你还活着,或者,上帝忘记了你不该活着。既然如此,这似乎偷来的生命,又怎么忍心在上面多加一点灰白呢,以孩童般的好奇张望这个世界,它需要色彩,而不是神伤的灰黄。
现在,所需要的,可能正是那份随遇而安。
天晴的时候,我想到山上赏鸟;天晴的时候,我想到花园种花;天晴的时候,我想去拜访朋友„„ 然而雨始终下不停。
直到我决定在雨中赏鸟、在雨中种花、在雨中访友。
雨终于停下来了。
简评:本文的两大亮点,其一:在于用题记概括出材料所揭示的主旨,得出自己的结论,对人生我们勿需选择。其二:敢于反向立意,并能自圆其说。本文的缺陷未从自己的事中得到感悟,如果在文中就西西弗做出分析引出想说的话呢——载体,那该多好。载体在哪里?在你的生活里——寻找。
俯仰之间,看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登山者,在漫长的一生中,有些人奋力登上山顶,一览众山;有些人徘徊在山脚,漫无目的;也有那么一些人,在半山腰处走走停停,有时仰望高山,有时俯视大地,在这一俯一仰之间,看尽世界。就像尼采说的那样,从山腰看到的世界,才最美好。
站在山腰,一仰,可以找到梦想。
昆西琼斯,是一个不断追寻着梦想的人。小时候的他只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音乐家,而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实现了梦想。但他并不满足这点成绩,于是又开始寻找新的梦想,正是因为在人生旅途的山腰能时时仰望高山,他成功转型,成为最热门的音乐人——迈克尔杰克逊的伯乐,最终制作出了《we are the world》,为非洲筹款数亿美元。昆西琼斯说,他的梦想一直在路上,如果不是置身山腰,能时时仰望山顶,他怎能不断寻找新的梦想?站在山腰仰望,他明确了方向;站在山腰仰望,他不满足现有的风景,蹒跚前行。
站在山腰,一俯,可以看清世事。
韩寒——一位备受关注的作家,近来频繁地出现在各大媒体上。在我看来,韩寒是站在山腰,俯瞰人间百态的智者。他的作品大多针砭时弊,贴近民生。他理解普通大众,成为民众向政府传达民意的传声筒,而不像当下许多作家那样只会写一些虚无缥缈的小说。韩寒这一俯,立足于群众,他看清世事,更让我们了解了世界。有人说,韩寒只是个普通的年轻人,他像正常人一样喜欢美女并且对他不喜欢的东西说“不”。韩寒站在山腰,一俯,看尽了世间百态,才以自己独特的文字去鞭鞑世间的丑恶,揭露世间的真伪,表达自己独立的理解或见解。
而在现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他们独站于山顶,傲视群雄,骄傲自大。或许我们曾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目标,羡慕那样的生活,殊不知山顶的寂寞又有谁人知晓?冰心如是说: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便小了。站在山顶看世界,是无尽的寂寞和无人知晓的苦楚,他们看到的世界又怎会是最美的呢?
站在山腰,我们时而仰视,追寻自己的梦想;时而俯视,看尽世间百态,踏实谦虚前进,而在这俯仰之间,我们看到的世界才是最美的呢。
尼采说:“别爬到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亲爱的朋友,我已经在山腰上了,你呢?
山腰观景景最美
从尼采的《处世之道》中,我读出“山顶”“山脚”及“山腰”的三种人生态度。而我独独认同“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纵使山顶山脚景色各异,唯山腰观景,景最美。
曾经是《正大综艺》著名主持人的杨澜,在中央电视台最倚重她的时候,出乎所有人意料地放弃这一让人艳羡的职位,选择出国深造。谈及这个选择,现在在公益界大放异彩的她笑答:“当时我连春晚主持也当上了,确实不易。但当我看到一位资质优于我的主持前辈在春晚直播前被无故撤场,我就明白,自己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不禁让我联想到歌德的一句名言:“很多人都想要成功,但没有人想过成长。”而杨澜虽位居要位,却将自己的心态摆正在山腰处,不傲不卑。俯瞰山脚,能欣慰地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仰视山顶,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成长的不足。杨澜在山腰上活得自信洒脱。对此,谁能否认山腰观景景最美呢?
相反的,将自己摆在山顶俯瞰之人,却往往陷入不可一世的泥潭不可自拔。网络“鸣人”凤姐以清华大学经济学硕士作为择偶条件,把美国总统奥巴马列为择偶标准。如此一次又一次的“一鸣惊人”,说的勉强是自信,说的直白则是“不自量力”“狂妄自大”。女子对美好归宿的期许自古便有,但像凤姐这般将自己置于山顶,“唯我独尊”地豪言择偶心态却实属“空前绝后”了吧。所以,人不应当将自己放得太高,留一点上升的空间,前进的距离给自己,才能不至于自傲自负。而这个最恰当的位置,正是凤姐偏离太远了的山腰。
同样的,将自己置于山脚的人,往往会因背负了太多山的阴影而自卑,而丧失前进的希望。富士康连跳的兄弟姐妹们正是把自己扔在山脚上从而失败的例证。工作的强度,上司的压力,工资的微薄,像一整座山压在了那些处于山脚的富士康员工身上。于是在又累又喘的境遇中,有人选择了“一跳了之”,这不能不让人扼腕叹息。其实,员工们不妨调整一下自己的定位,将自己放在山腰上重新审视,就不难发现,自己勤勤恳恳地工作,凭本事吃饭,远比那些“啃老族”,不思进取的“富二代”活得充实!但远眺山顶,自己应当主动提高自身的素质,才可更上层楼!之所以有“十三跳”这样的悲剧,都因没有在山腰观景啊!山腰观景,一种恰如其分的人生态度,避免了在山顶不可一世的危险,也消除了在山脚容易气馁的境遇。而从中收获的景色,有成功的光环,更有成长的动力。
山腰观景,在俯瞰仰望之间,景最美!
山巅虽险,风光最美
“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这是哲人尼采的处世之道。果真如此吗?不!我认为:高山之巅,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于半山之上做人,不如在高山之巅处世!
站在山脚,头上的朗朗乾坤仿佛对半折去,没有了春山万仞的高度,只能让众生踩在脚下,山脚虽安,却走不出画地为牢的禁锢。
早在呀呀学语之时,便嘲弄过那样一个童话,童话里那只井底之蛙,以为苍穹不过井口般大,于是终其一生都没有跳过一个井口的高度。山脚下,没有行空而过的天马,更没有千万里黄沙中搏击长空的豪情;没有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的壮志,更没有如秦一般并六合吞衡宇的雄心。有的只是碌碌无为、平庸终老的闲人,有的只是北风卷地、白草折地犹以为微雨落花的亡国歌女。这里的世界,万里如履平地;这里埋葬的人生,一如枯朽的三月春泥。
立在山腰,仿佛呼啸于云雾之间,但却是前后皆无着落之地,山巅奇绝之景伸手未即,踏脚落空又似要跌入尘埃毫厘,山腰虽美,却走不出人生起落两重天。
将一张纸撕碎,在天为云,落地为菊,而于山腰之上,只见漫天的雪影飞花。便如同那晋人阮籍,独 爱驾车而游,至道路不通,便恸哭而返,世人一时以为其清绝狂绝不羁之绝,我却以为不然。未至山重水复,又怎以为没有柳暗花明?未有穷尽格物致知之理,又怎知清渠不因源头活水而洁净如许?但得风光无限好,又何须惆怅近黄昏?打从半高处看世界,只见红尘不净不垢,四季不湿不燥,道路不明不暗,世界不参不齐!
高山之巅,云脚之畔,大地踩在脚下,空气虽然稀薄,但生命终了,纵使一张纸的厚度,犹能裹住我们的苍茫人生,站在山顶上看世界,世界才最美好。
古人尝言:“高处不胜寒。”然而君可曾见,魏征站在山巅上看世界,以“未有身正而影曲,上理而下乱者”一言,匡扶唐太宗开创万古难遇之盛世?不见成吉思汗站在山巅上看世界,发出“总要把天空笼罩的所有土地,都做蒙古人的牧场”之豪言,令天下倾覆,带着蒙古苍狼踏遍欧亚大陆可即之处?不见仓央嘉措站在山巅之上看世界,以一句“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让多少人匍匐在朝圣之路,只为触得他指尖的温度?
山脚适合学语之时起步攀爬,山腰便是攀爬中途歇脚之处,只有站立在山巅之上,才能阅尽人生的画卷,才能拔断阻碍命运的弦琴,才能缔造最美的胜景,才能于电闪雷鸣之后,看到最美好的世界。亲爱的同学,我们的人生之曲正在谱写,看到这里,你可否想立于山巅,高歌一曲,唱与尼采听?
山登绝顶我为峰
尼采认为,位于半山之际的世界最为美好,这样的观点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殊不知,山登半腰,多了份闲适,却少了一份追求。人生之旅好比登山,在山脚黯然叹息山道之崎岖者有之,半途而返却沾沾自喜者亦有之,然唯有登山之绝巅,你才能在最高处俯瞰那片属于你的风景。
山登绝顶我为峰!这是一种不畏路途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这是一种执着于成功的信念,站在山之顶峰看世界最为美好。因为那一瞬间,你便是世界!
成功者深知,只有登上山顶,风景才最为壮丽。只有不懈的追求,方能铸就辉煌的人生。
世界泳坛的领军人物——菲尔普斯,便是这样一个不登绝顶誓不罢休的人。世人们都只注目于他所取得的耀眼的成绩,却不曾了解他为此付出了多少艰辛。菲尔普斯为了保持自己的竞技状态,每天要在泳池中苦练八小时以上,以至于他在水中呆着的时间比他在岸上走路的时间还多出数倍。菲尔普斯的母亲为了锻炼其肺活量,将他睡觉的环境设置成一个低氧空间,每过一小时让人去观察菲尔普斯是否还具有生命体征„„就是在这样魔鬼般的训练下,菲尔普斯在水立方完成了狂揽八金的神话。当他在站在奥运会最高领奖台上时,他在无数人的欢呼声中看到了最美好的世界,因为这一刻,他登上了山之绝顶,将自己的努力和汗水转化为成功的华光。这一刻,他便是最高的那座山峰。
不登山顶,永远看不到最美好的世界。山顶,是人生的梦想所在。不断激励着人们为之奋斗和追求。比尔盖茨之所以从哈佛退学,正是因为他意识到在那里他没办法看到最美好的世界。于是他毅然决定寻找另一条路,一条可以让他登上世界之巅,实现梦想的路。最终,盖茨缔造了微软这个庞大的帝国,成为了世界首富。山登绝顶,盖茨笑了,位于山顶看这个世界,竟如此美好。
也许这条路很漫长,但请不要放弃,不要被半山腰的景色所迷惑。人的一生,就应为自己树立一个最高的目标,即使失败,你的失败也犹在别人的成功之上。山登绝顶方为英雄,当你站在山之顶峰,回顾自己攀登上来的历程,那些你曾迈下的脚印,都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而成为了最美丽的风景。
山登绝顶我为峰!一切的努力与拼搏,都是为了俯瞰那最美好的世界。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态度决定位置
迷茫,这一词大概会无数次出现在人生的道路上,阻挡我们继续前进的步伐。我们不能预知未来,不 知道怎么才做才是最好的,不知道什么位置才是最适合自己的,那么这时,就让态度来决定吧。
有一种人注定会站立在山顶。迈克尔杰克逊,公认的音乐之王,在他儿童时期,他特别的声音以及对音乐的敏感度和才华已经显露了出来,后来他更自创了独一无二的经典舞步,尽管他后来经历了整容失败、虐待儿童等**,然而在他的电影《This is it》中,我看到了他的态度。那是一部记录他筹备演唱会的电影,这样一位天王巨星,全程参与演唱会的彩排与制作,不厌其烦地与舞者排练歌曲,几厘米的排列偏差,几度的音调高低,他都一一调整,追求完美就是他的态度。爱因斯坦说:成功等于1%的天赋和99%的汗水,我想正是因为迈克尔杰克逊这样做到最好的态度,才能使他那辨识度极高的歌喉,他那无可代替的光芒风靡全球,让他站在了世界歌坛的巅峰。
有一种人愿意站在山脚,现在大概大小S这对活宝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吧,但是原来在家里大S仅排行老二,而小S是老三——她们还有一个大姐。她们的大姐生活行为低调,不喜欢抛头露面。大S在《鲁豫有约》中接受访问时,说起三姐妹小时候的趣事:“三个人小时候玩家家酒,我就抢着说:‘我以后的老公要是最帅的!’小S则说要最能干的,然后我大姐就说:‘我的老公要是最穷的!’”如今大小S大红大紫,而她们大姐却依旧保持低调,结婚生子,平静地过日子,谁能说她不是幸福的呢?不求山顶上经历大风大浪,只要山脚下的安稳,这或许就是她的态度吧。
还有一种人,不在山顶,也不山脚,而在半山腰上。我觉得居里夫人就是这样的人。在她发现了放射性无素钋之后,她又继续埋头研究,最终也发现了镭,这些重大发现成果为她赢来了多少荣誉和奖状,但她却没有高高在上,她把奖章给孩子当玩具玩,她甚至没有为她的发现申请专利。她不是站在山顶的人,但她做出贡献也让她不能站在山脚,于是她从半高处看,即望得见山顶的辉煌,也能体会山脚的平静,这是她的态度,也是采尼的。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位置,位置没有对错,就像人格无贵贱之分一样。位置能决定一个人看到的风景,而决定位置的是态度。朋友们,如果你已经拥有了努力,毅力与坚持,那么就问问你的心吧,让态度引领你去看世界。
无须凌绝顶,亦览众山小
尼采谆谆告诫:别爬上山顶去,也别站在山脚,打从半高处看,这世界最美好。我却认为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不管是山顶,山腰,还是山脚,从适合自己的位置看,这世界最美好。
若是小草,怎理解大树的繁茂?若是溪流,怎明白江河的汹涌?若是星星,怎读懂明月的皎洁?同理,不站在适合自己的位置,怎能明了这个世界的美好?
当上彭泽县令,处在人生的山腰,有多少人朝思暮想啊!陶渊明却丢下一句“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便授印去职,毅然退出官场,隐于那一片荒芜的田地之间,于南山角下种豆,到东篱旁采菊,“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何等安逸闲适!那重阳节恣意绽开的金菊,灿烂成怎样的风景?陶渊明懂得,站在适合自己的地方,哪怕从山腰走到山脚,也能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身为一国之君,处在人生的山顶,可谁能读懂你心中无处诉说的寂寞?如果可以,你宁愿置身山脚,做一介平民,流连于春花秋月中,徘徊与疏桐寒梅旁。然而天不从人愿,你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生在了一个错误的位置,这是帝王家的不幸还是一个千古词帝的不幸?南唐国破,你请去国号,偏安于江南一隅,但为了南唐百姓,你肉袒出降,从那个天之骄子的位置退下。屈居山谷,感悟“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让你神伤的,不仅仅是这残春的景致吧。那一张张浣花笺上题下的诗句,又该轻捻成怎样的情愫?“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你终于明了,南唐国主,违命侯爷,陇西郡公,这些都不是你的位置,在那历史文坛上,用血泪写就的诗词成就了你千古词帝的位置。国家不幸诗家幸,从人生的颠峰跌到人生的谷底,你却写就最美的景致。
不管是山顶,山腰,还是山脚,适合自己的位置,风光便与众不同透过那惊起的尘埃,我看到青莲居士使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傲然;看到了太史公忍辱负重写下的传奇;看到了纳兰公子倚马挥毫,写下“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成废丘”的宣言;看到了病梅馆主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的呼唤„„这些壮志凌云的智者,没有登上傲人的山顶,却依然能发现一个美丽的世界,谁又能说他们看到的风景不美?
尘埃落定,闭目深思,我发现,无须凌绝顶,亦览众山小,这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刻在了历史的石碑上,不朽。
【茹老师点评】
以上六位同学的考场作文立意角度不尽相同。《俯仰之间,看世界》,《山腰观景景最美》选取了角度二,赞同站在山腰看世界。《山巅虽险,风光最美》,《山登绝顶我为峰》选取了角度一,赞同站在山顶看世界。《态度决定位置》选取了角度五,虚化或放弃到底在哪里看世界:站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心态。而《无须凌绝顶,亦览众山小》则选取了角度四,无论山顶,山脚,山腰,从适合自己的位置看,这世界最美好。
尽管角度各异,但几篇作文都能紧扣自己的观点展开论证,文脉清晰,自圆其说,令人信服。六篇文章各有其亮点。《俯仰之间,看世界》结构清晰,以层次美见长。《山腰观景景最美》将置身山腰的境界与置身山顶、山脚的境界进行对比,论证有力度。《山巅虽险,风光最美》旁征博引,文采斐然,令人叫绝。《山登绝顶我为峰》拟题精彩,用例精简,语脉畅达。《态度决定位置》角度独特,立意新颖。《无须凌绝顶,亦览众山小》溢满书香,文化味浓。
第三篇:站在别人的脚上看世界抒情散文
无数次回想起孩童时候,也总是忍不住看着那些活蹦乱跳的小孩子迈不动脚步。
羡慕他们的世界里干脆、纯粹,他们不用去思考后果就可以去做,反而是我们越活越畏手畏脚,瞻前顾后。他们喜欢玩泥巴,喜欢游泳爬树,捉蝴蝶,捅马蜂窝。身上刮的红一道紫一道的,却还是在窃喜。被训了不下一百遍,换上衣服依旧义无反顾,小伙伴是最好的战友,打骂是最好的战利品。衣服鞋子因此不知烂了几次,补了几回,换了几次,可是一玩起来,就像没穿衣服一样使劲跑,使劲闹。明明是灰尘积满的土地,为了一个翻筋斗,立刻把头伸了下去,然后听到妈妈在身后喊,兔崽子,你给我站住。
那个时候的体验都是真实的,被荆棘刮伤的疼痛,好几天生病的头昏脑涨,被关在门外挨批的伤心无奈,脸上和身上沾着泥,种奇怪的痒痒的感觉。甚至于从大树上掉下来,那种头和背部受力的痛感,还有游泳时偶然一瞬间的水灌进嘴里,生死一线的惊险感。再是被同学欺负书包被扔在树上,慢慢往上爬的那种羞耻愤怒感。偶尔会有被家长夸成一朵花似的骄傲感,还有被老师当成帮手和心腹的荣誉感,以及第一个成为黑板上演算和默写的人的那种使命感和舍我其谁的感觉。
不需要别人告诉或指导,自己学得的都是全套的。那个时候过着的才是真实的丰富的生活。每天的太阳和梦想都像能直接触摸的,每一个调皮或开心的瞬间几乎都会成为生命中的经典。那个时候天还很蓝,人们见了面相互寒暄,不知道原来叫做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而现在,工具越来越多,从手表,电话,手机,再到电脑。你的微信圈不停的告诉你,这样的男人是坏的,你不能嫁给这样的男人。你的空间里有人忙着减肥,一百五减到九十斤,看上去光彩照人。你的推送信息里不停的告诉你,这种水果是不能吃的;今天不适合出门;你该买个口罩了;你老公可能出轨了,你要小心。
你睁开眼看到不是谁在你身边的人,而是王思聪怎么怎么了,刘强东怎么怎么了,黄晓明怎么怎么了。然后一种不服气和没赶上好运的感觉从头到脚包裹了你。你就会不停地抱怨,瞧瞧你,上次送我的礼物还是五年前买的,结婚的时候连戒指都是借钱买的,从来没有给过我惊喜。可是,以上三个人不跟你一起生活,甚至不知道你叫什么。而身边这个或者窝囊,或者粗俗,或者只顾锻炼健身,或者一心想着打游戏玩股票的人,却会在你爸妈生病的时候一晚上陪着你,在你被老板训斥的无地自容,或被朋友背叛的丑事全都抖出来的时候,默默的自定义为一个垃圾桶,忍受各种不公平、不科学的批评和判断。也是这个人为了十块钱的一碗面,甘愿在寒风中排队半个小时,只为让你吃到一口,哪怕你吃到的时候说的是,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又忘了给我放葱花了,他也会心里很开心的,因为他看得出来,除了他没人记得这些。
而如果你是这个世界的另一半,你就会把别的女人的优点挂在嘴边,把别的男人的缺点挂在嘴边。你看谁谁谁那么丰满,你瞅瞅你完全没有弧线。你看看谁谁每天回到家都做好饭,准备好饭后甜点了,咱能不每次都吃外卖或者干脆等我开饭吗。你看谁多懂得体贴老公,你就不能偶尔跟我服个软,虽然下一秒就又是一个枕头劈头打来。男人似乎很极端,爱的时候哪里都是好的,不爱的时候哪里都让人讨厌。可是闭上眼睛躺在床上,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又会想起那个总是显得很三八和八卦的女人,会想起她每天的叽叽喳喳:我妈说让你没事去我家看看她,你都三个月没去了。记得我上次跟你说的小李吗,不会打扮的那个,今天穿的像个松鼠一样去逛街,乐死我了。我跟你说让你帮我买的那款手机,你去问了没有,能不能打折。作为一个以前、现在和将来都看你奋斗的人,只有她才深深了解你的痛苦、悲哀、梦想与动力。只有她才知道你妈妈的腰不好所以会定期替你问一问。只有她才知道你和朋友聚会的时候,是不带理智出门的时候,嘴巴拴着十头牛,说到哪都拉不回来,也是她能看着你吐的面目全非,却一边帮你整理一边对你说,你是所有人中最帅的男人。
我们习惯于止步,因为红绿灯,因为前行者,因为各种前辈和大师,可是他们不出现在你的撕心裂肺,不出现在你的孤独抑郁,不出现在你的窘迫无助,他们只是出现在他们被需要的时候。你可以不需要他们,他们却需要你,来致富,来满足。
别再站在别人的脚上看世界了,换双新鞋,自己牵着身边的手一起去202_年走走吧。
第四篇:站在青春的尾巴上 看似水流年
站在青春的尾巴上 看似水流年
朋友喜欢用“青春的尾巴”来形容此流年的我们,然而,站在这尾巴的末端,却怎么也舍不得转身。
岁月悠然自如地持着那支时间的画笔,在走过的每一个日子里,勾勒出的是一幅幅彩色的画面,似梦似幻,曾经的欢颜笑语依然深刻,那颗愉悦而无忧愁的心啊,是多么飘荡自如„„
青春就好似一片云朵儿,洁白无瑕,自由飞翔,不曾落入人间而流淌入这社会的浑水中,不曾被这社会的灰与尘所呛得喘不过气,也不曾被四面假歌吓得心都打颤,更不曾知道原来这凡尘世间早已烟雾缭绕„„
四季不断地更迭着,当背着行囊行走在凡尘陌上,却因凡尘的一个物,一处景,一个人,一段情,一个故事,一个回忆,一次经历„„填塞得满满的。不禁觉得这行囊的重量与日俱增,然而越前行内心反而会觉得越空落。曾经那绚烂的梦想却渐行渐远,那是成长的烦恼么?还是这凡尘世间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苍凉?于是,那回眸间一点一滴的回忆画面成就了慰暖我们内心的良药。
流水般的时间,无声息地淌在那时间的溪道中,源源不断。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长度却只有那一段而已。青春年华是成长的过渡期,是酸甜苦辣交集的一杯特殊饮料,也是那一拱夺目的彩虹桥,虽然即将越过它,但是那七彩的光环仍会融入大脑的神经系统中,永远地刻
画在那一抹回忆的画轴里,我们随时都可以拿出来重温,拿出来喂养我们因前行而受累的心。
似水流年还在连续不断地前淌,我愿是那一枚叶子轻轻的躺在那片水面上,随波逐流,越过那几尾鱼儿,穿过一片丛林,也有几朵鲜艳的野花对我微笑着,还有那一颗颗被水波打磨的鹅软石傻里傻气„„一缕阳光照耀在水流间,光与水的撞击,形成耀眼的光点,闪闪烁烁„„一切都是那么静,那么美„„
第五篇:育儿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育儿心得: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依稀记得她出生时的模样,我的眼里泛着泪光,虽然她长得不是和我很像,但是朋友都说她比我漂亮。”
借用这首李宗盛的“希望”道出了我这个新手妈妈的心声。想必每个为人父母者谈起自己的孩子,想起孩子那黑白分明亮亮的眼睛,总能触及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总结成长道路上的点点滴滴,非三言两语能表述完。
在我的育儿经验中有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今年的元宵节,我和老公兴致勃勃的带着全家去苏州金鸡湖边看灯会。正当我们陶醉在湖光异彩,灯会“火树银花”的美丽景致中时,孩子却哭闹着要离开,当时我很生气,心想:爸爸妈妈大老远带你过来就是让你多长长见识,这么好的景致怎么不懂得欣赏?可是当我气呼呼的蹲下来给女儿擦眼泪的时候,满眼看见的是大人们的屁股和大腿,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了孩子哭闹的原因。
从那以后我明白了,现实生活中当孩子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或者是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和我们预期的有偏差时,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可能也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当工作越来越忙,等我忙完了,也很疲倦了,再陪女儿时,要不就是她没兴致了,要不就是我心不在焉的陪伴,让她感到失望。这个时候孩子会说“妈妈,我最喜欢你陪我玩了。”我发现女儿说“陪我玩”
实际是个信号:妈妈,你在这方面没有满足我。我们的孩子用他们天生的智慧,在提醒我们去察觉自己,去关注孩子。
关键词二:学习做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
将知识的学习慢慢渗透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和孩子一起爬楼梯的时候,数数“一二三”;给孩子吃水果的时候,告诉她苹果是圆圆的,香蕉是弯弯的;跟孩子过马路的时候,告诉她“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
可孩子就是本“十万个为什么”,可能你刚回答了她一个为什么,另一个为什么就又冒出来了。其实回答孩子的过程也是我们学习的过程,要不是女儿的提问,可能我这辈子都不会去想西瓜为什么外面是绿色的而里面却是红色的;红花叫“redflower”,黄花叫“yellowflower”,那七色花叫什么呢?
关键词三:身教重于言教
我们家是个大家庭,除了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太爷爷太奶奶。平时逛超市的时候,我们总记得买点奶奶需要的东西,爷爷喜欢的糕点,太爷爷太奶奶能吃得动的食物,长而久之,孩子也知道惦记着家里的老人,还跟别人说这是“孔融让梨”!
关键词四:表扬VS批评。
不管在人前还是人后,只要孩子做了什么让我惊喜的事情我总是毫不吝啬地表扬她,这通常能给她带来莫大的快乐,并且越来越自信。表扬一定要发自内心,表情喜悦,绝不能给他一种被敷衍的感觉,孩子才能得到满足。
一个从小只接受过表扬的人是脆弱的,是不足以面对社会中的狂风暴雨的,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了,我一定会批评她,但“批评”是我做得最不好的。我这个人脾气急,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甚至动手打过她,看着她用受伤、不解的眼神望着我时,我意识到,这样对孩子是一种伤害。我也会跟孩子道歉,告诉她妈妈的态度不对,妈妈打她也不对,但同时也会批评她做错的事,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处。
关键词五:60分。
在我的育儿生活中,我在努力地做一个60分的妈妈。我在一本杂志中读到:“60分的父母”既懂得自己的责任,懂得要给予孩子必要的关爱与支持,又懂得给自己和孩子“留有余地”,懂得滑万无一失的照料;“60分的父母”知道,“笑”当然好,但“哭”也是孩子成长所必需的,没有必要太苛求自己将孩子照料得十全十美,孩子也没有想象的那么脆弱,他们有自己的平衡机制。“60分的父母”并非忽略孩子,而是对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放手,这也是对成人自己的必要关怀。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真正需要的时候,精神饱满、身心健康地去帮助孩子,做孩子的“支持者”。
养育孩子是一份长期的事业,父母的使命是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健康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