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天水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
对天水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
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国家开始实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交通状况,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这对农村人口占80%以上,交通状况相对落后,公路交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的甘肃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十二五”以来,天水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1236”扶贫攻坚行动、“6873”交通突破行动、精准扶贫等战略部署,推动全市交通建设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天水市“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农村交通环境。但由于天水市经济不发达,家底薄、基础差,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多,地址地貌复杂,公路建设造价高、难度大,国家投资又以补助引导为主,因而农村公路在建设过程中困难重重。
一、天水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
近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农村公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农民生活环境及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为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天水市截止202_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429.18
公里,其中国道630.912公里,省道356.988公里,县道1217.225公里,乡道932.478公里,专道300.101公里,村道6991.481公里。高速248.161公里,一级10.052公里,二级457.223公里,三级885.455公里,四级8102.258公里,等外726.036公里。有铺装路面5735.094公里,简易铺装1968.027公里,未铺装2726.064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9441.285公里,其中一级公路10.052公里,二级公路24.941公里,三级公路577.998公里,四级公路8102.258公里,等外公路726.036公里。全市114个乡镇,全部通了沥青(水泥)路,通畅率为100%,全市2491个行政村,全部通了公路,已通沥青(水泥)路1856个,通畅率为74.5%。从以上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国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的投入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尤其在我省开始实施“3341”工程建设以来,农民的出行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二、天水市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由于天水市原有农村公路基础弱、底子薄,全市公路网总体水平依然较低,具体表现在:一是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谋划不足且布局不合理;二是农村公路网作为薄弱环节,通达深度不够;三是公路质量差,技术等级普遍偏低,路面结构多以低级路面为主;四是技术标准不高;五是现有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极度匮乏,超期服役公路得不到及时改造,公路运行水平较差。
三、进一步提高天水市农村公路建设水平的对策
1、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前期谋划工作。
一是各级政府积极行动,加快农村公路项目建设的步伐。农村公路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国、省道效益的充分发挥,也制约了局域经济的发展,许多贫困地区的丰富资源运不出来,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利用。目前,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对交通发展的需求,提出在202_年全省所有宜通水泥(沥青)公路的行政村全部达到“通畅”的农村公路建设新要求,大规模农村公路的“通畅”工程的具体实施,对公路交通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由于天水市乃至全甘肃省农村公路欠账太多,加之经济欠发达,而国家的总盘子有限,建设资金只是补助引导资金,需要相当一部分配套资金,因而,也影响到了项目建设的步伐。这就需要各级政府多动脑筋,用活用足政策,多方筹措资金,顺应国家发展农村公路的趋势,来保证农村公路的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使物资流动加快,旅游业壮大,农村经济发展,贫困农民生活改善。
二是合理布局,形成公路网。县乡公路网的发展应从生产力布局需要出发,以国道、省道为依托,同时考虑邻省、邻县的公路布局,地方公路与省养公路相结合的方针,在打通县际路,提高通乡路,在改善通村路的同时,尽快打通周边地区的断头路,形成以主要经济干线,以国道省道为骨架,县乡村公 路为支线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三是科学安排,建成“通畅”工程。农村公路现状的改善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农村公路的“通畅“工程就由于配套资金的难以落实而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而我们要科学规划,合理安排,首先必须安排当地群众要求迫切,且有一定资源急需改造和新建公路的项目。其次,交通量较大,有路难行,通而不畅地段的公路进行优先改造,最后打通主要的跨市、跨县、跨乡的断头路,不断完善路网建设,提高公路通行能力,对公路技术等级、技术标准进行深化提高。同时还应与开发建设旅游路、资源路、经济路相结合,与帮扶贫困村工作结合起来,来让广大农民尽快走上富裕路,并做到“修建一条公路,繁荣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带动一方文明”的综合效应。
四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标准要适度。农村公路建设一般有两个目标,一为通,二为畅。通是要解决农民出行没有路的问题;畅是要解决路面硬化的问题,达到快捷、畅通、晴雨通车。解决通主要应做什么?解决畅主要做什么?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思考的问题,不论是山岭重丘区,还是平原微丘区,贫困地区还是较富裕地区,均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能搞“一刀切”,一条农村公路可以视情况分段采用不同技术等级,至于铺筑路面是选择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以及砖石路面,要与当地实际情况、项目资金落实情况、地质情况、材料资源情况以及交通量发展前景综合考虑。
2、积极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现阶段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仍应以政府投入为主。但由于我市农村公路历年来投入欠帐较多,致使公路基础建设薄弱,而财政状况又很难完成如此巨大的资金缺口的配套。所以各级基层政府要广开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多元投资体制,促使农村公路建设从部门行为转变为政府行为,从行业行为转变为社会行为。一要紧紧依靠上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重视支持;二要依靠国家政策扶持解决配套资金;三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优惠政策,采取灵活的采取各种融资方式;四要利用路边经济;五要组织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交通人民办”的方针,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做到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六要利用边远山区的资源优势,尽量吸引客商进行综合开发,实现有偿服务。但是农村公路捐资应该“公平自愿,量力而行”。村道建设需要农民出工捐资的,应由村民委员会遵循村民自愿、公平负担、量力而行的原则,按照“一事一议”的方式办理,不得采取强制手段集资,不得强行让农民出工、备料。
3、大力提高农村公路建设质量。
质量是农村公路的生命,容不得半点马虎。农村公路技术标准不是很高,但质量要求决不能马虎,资金、工期、技术问题都不能成为农村公路质量问题的理由。针对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分散,点多线长,涉及面广,规模小、投资少,执行层面经 验不多,直接面对农民出行的特点。一是从设计质量关入手,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设计标准及结构类型。二是加强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从材料入场、路基压实、路面铺筑到工程验收等主要控制点上严格把关;针对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大,对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各级交通部门要通过办培训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工程一线现场指导等方法,为乡村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一批“土专家”,并使大多数 施工者基本上掌握施工要领;同时在重要工程、重要部位要大力推广和应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引导公路工程建设施工企业为沿线乡村提供必要的机械设备和施工服务,使投工投劳与专业队伍施工、人工作业与机械作业相结合,保证农村公路的建设质量。三是要加强质量监督。农村公路投资有限,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质量监督新机制,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工程质量监督办法,采取设立公示牌、请当地老干部、老党员、老支书为义务监督员等方法,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四是加强工程验收工作。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中的县道、大桥、特大桥、隧道工程,应由市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竣工审核;其他一般性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由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组织竣工审核。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项目,不得交付使用。
4、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工作。
“三分建、七分养”是公路管理的经验总结,农村公路也 不例外。农村公路如果三年不养,也许政府的投资和老百姓的辛勤劳动就会白白浪费。而随着大范围农村公路的“通畅”工程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农村公路需要养护,如何养?拿什么资金养?这些问题就摆在了各级政府的面前。因而当前,在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还要大胆探索养护体制创新,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农村公路养护办法,充分发动群众的积极性,让农村公路有相对稳定的养护人员和资金。解决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问题,则要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来源,省级交通主管部门在安排年度预算时,适当加大农村公路养路费的投入,政府依据相关政策出台相关政策,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的养护资金,从而保持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
关于农村公路管理与养护资金问题。202_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根据 农村公路建设的特点提出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乡村配合”的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公路的管理职责,并对农村公路养路费标准及投入提出了明确的意见,甘肃省政府也制定了相关的配套方案,各地市也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但由于地方财政困难等原因,养护资金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使农村公路养护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5、方便群众,加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建设。公路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运输服务,只有运输发展了,才能体现出公路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使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建设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必须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农村客运并举,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提高农村公路通达深度的同时,坚持从农民群众的需求出发,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客运市场,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努力让农民群众坐上“方便车”、“经济车”,实现“把公路修到农民家门口,把车站设到农民家门口,把班车开到农民家门口”的总体目的,同时有力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经济学教研室
曹恩奎
第二篇:(调研)农村公路建设
倾力修筑致富路加快建设新农村
——关于万源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实践
万源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黄中平
万源位居川东北边陲,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七个县市交汇处,是达州市最典型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全市辖52个乡镇,总人口57万,幅员面积4065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按照达州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立足万源实际,坚持把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和落实“十大惠民行动”的头等大事来抓,努力克服道路建设成本高、自然灾害频繁等困难,团结带领全市干部群众,按照“乡镇打底子,市上铺面子”的工作思路和“村民自治、一事一议”原则,大力弘扬“负重自强、艰苦奋斗、务实创新、团结奉献、不胜不休”的万源精神,举全市之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建设里程之长、投入资金之多、修建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截至目前,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0719万元,启动建设通乡油路146公里,建成78.2公里,完成通村公路543.3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一、建立三项运行机制,为农村公路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1、完善“三民”建设机制。坚持以村民自治、“一事一议”为核心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办法,以村为单位召开村民议事大会和群众大会,由群众对是否同意建设和投劳筹资、日常管护等具体问题进行民主决策;公开推选村民代表组成村民自治监督小组,负责资金和物资管理,实施工程监督。石窝乡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代表由群众选、方案由群众定、钱由群众筹、帐由群众管、质量由群众
监督,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结束了群众“出行难”的历史。
2、建立竞争立项机制。公路建设中,始终坚持村道公路建设,必须由村委会召开群众大会,实行“一事一议”,群众支持率达到90%以上,并形成《村民委员会决议书》,方能申报项目;通乡公路由乡镇召开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同意并形成《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决议书》,方能向上申报;经批准同意建设的项目,因乡村工作不积极、不主动,未按规划组织实施的,按程序予以调整和取消,真正把项目交给交通条件亟待改善、群众积极性高的地方。
3、落实目标责任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年初,市委、政府与全市52个乡镇分别签订农村公路建设目标责任书,将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细化到人头,各乡镇均落实了班子成员主抓一条村道公路建设的责任机制,全市上下形成了市级领导亲自抓,主管部门全力抓、联系部门配合抓、社会各界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格局。同时,我市建立了由“四大家”分管或联系交通的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5个农村公路建设督导组,对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进度、工程质量进行督促检查,并定期通报。
二、拓宽四种融资渠道,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难题为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顺利推进,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优惠政策,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支持、社会捐助、群众参与”的投融资机制。一是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不折不扣地认真落实上级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政策(其中通乡油路40万/公里、通达、通畅公路10万/公里),切实做到不挪用、不截留,确保全面兑现落实到位。二是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采用“多干多奖、少干少奖、不干
不奖”的方法,对建成通乡油路经验收合格后,市财政按10万元/公里的标准给予补助;对建成村道公路经验收合格后,市财政按1万元/公里给予补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在乡道旧(院)蜂(桶)公路建设中,按照“村民自治”、“一事一议”的方式,村民踊跃筹资投资45万元(含投劳折资),劳平达100元,仅用4个月时间,现已基本完成长12.8公里、宽4.5米的四级公路路基改建工程。四是积极吸纳社会资金。主要靠银行贷款、沿线企业捐资、外籍知名人士捐赠、干部群众捐款的办法筹集公路建设资金。白羊乡柿树坪村支部副书记、王家湾社社长何仕雄发动全社200多村民和在外的工作人员先后集资22万余元硬化了2.5公里长的村道公路,实现了户户通水泥路的目标。
三、落实四种建设措施。确保农村公路健康发展
1、因地制宜搞规划。严格遵循“因地制宜、远近结合、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科学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使其与新农村建设、集镇建设、红色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并始终坚持以规划主导建设,到“十一五”末,完成100%的通乡油路、60%的村道公路硬化任务,基本解决农村群众“出行难”问题,实现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同时,在各乡镇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市交通局完成184个建制村762.49公里新建通村公路和139个村638.2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的“三表”和相关资料上报。目前,已完成40个乡镇472公里通乡油路工程可行性报告编制工作。
2、实事求是抓建设。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
“实事求是、因路而异、立足当前、虑及长远”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农业结构调整、农村资源开发、新农村建设、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扶贫移民”等五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合理确定建设标准:对通村公路坚持以通为主,采用四级标准建设;对交通量不大的县乡公路采取适当理顺线型,裁弯取直降坡的方法按不低于四级标准建设,同时完善边沟、小桥涵等排水设施,适当增设护墙、护栏等防护设施和交通标志;对农村公路的骨架路、市域经济主干道、主要运输通道提高建设标准,使全市形成层次分明、脉络清晰、便捷畅通的农村公路网络。
3、宣传发动造声势。我市通过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动员大会、举行万人签名活动及电视、板报等途径,大力宣传“一事一议”等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先进经验,使“公路不通、招商落空,公路不畅、致富无望”的理念深入人心,干部群众实现了由“要我修路”向“我要修路”、由“等、靠、要”向“全民动手,齐心修路”的转变,“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我市石窝、白羊、固军等乡还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发放调查问卷、《致群众的一封信》、《致×乡籍在外工作人员的一封信》等方式,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良好氛围,村与村、社与社之间呈现出竞相修路的生动局面。
4、严格监管保质量。在明确工程招投标管理、工程质量管理、资金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四大任务的同时,建立了专业人员、群众代表、施工队伍、乡村干部联动监管的机制,确保阳光操作,实现了“一乡一条示范路、村村达到合格路”的目标,使每条乡道、村道都成为“放心路”。
农村公路建设的强力推进,为充分发挥万源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目前,我市基本形成了以太平镇为中心、各乡镇为支点、辐射到村社的农村道路运输网络,切实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物资、农副产品的“运输难”和边远山区群众的“出行难”问题。二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我市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后,城乡间客流量大为增加,带动了旅游业和商贸业的长足发展,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今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23亿元,同比增长23.3%;共接待游客103.0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亿元。三是优化了地方发展环境。农村公路状况的改善,优化了发展环境,提升了地方形象,为扩大开放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促进了矿产、旅游、特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今年上半年,全市完成招商项目22个,实际到位资金45130万元。四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践表明,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中,干群思想在工作讨论会上得到了交流,党群、干群关系在建设工地上得到了融洽,各项工作在公路的延伸中得到了落实,干部素质在组织协调中得到了提高。大部分乡镇农村交通条件改善后,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遗留问题得到顺利解决,上访群访事件明显下降,各项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第三篇:农村公路建设专题调研
冀州市交通局
关于冀州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
调查报告
按照河北省公路管理局的安排部署,我局专门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专题调研小组,结合公路通达情况专项调查,组织对全市的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现状进行了全面摸底,特别是对村村通工程实施以前,我市已通油路的行政村及农产品市场、旅游区等道路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调查情况如下:
一、我市经济和干线公路概况
我们冀州市位于石、邢、衡三个设区市交界处,辖11个乡镇,412个行政村,人口36万。我市历史文化悠久,古冀州为九州之首,1993年撤(冀)县建(冀州)市,1997年建成小康市,202_年被确定为我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我市农林畜牧业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辣椒之乡”和“中国食用菌之乡”,工商业发达,有“春风、旭日、任远、钟表”四大立市支柱产业。近两年市财政收入达2.5亿元。我市拥有被命名为“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我省第二大淡水湖----衡水湖,目前,衡水湖旅游开发已经能逐步展开,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市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交通工作,通过市交通部门和各级各界的共同努力,使我市公路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国道106线、省道郑昔线、安新线及数条县级、乡级公路干线织就了我市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为我市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随着城乡经济的加快发展,尤其是我市被列入全省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
一、伴随着我市境内国家级湿地保护区----衡水湖区的旅游开发,加之近年来对市辖农村公路的投入相对薄弱,我市农村公路现状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二、我市公路基本情况
经过调查汇总,截止202_年,冀州市共有各级公路1101.613公里(含未通乡村公路234.25公里),其中国道34.402公里,省级公路52.05公里,县级公路79.468公里,乡级公路289.926公里,村级公路645.767公里。
全市公路桥梁共计109座,其中包括:国道桥梁13座,省级公路桥梁8座,农村公路桥梁88座,农村公路桥梁中包括县级公路桥梁12座,乡级公路桥梁33座,村级公路桥梁43座;国省干线桥梁完好率为100%,农村公路桥梁完好率为17%。88座农村公路桥梁中基本完好的桥梁15座,勉强维持通车的桥梁38座,危桥35座。
综合我市的基本情况,县级以上公路等级高、质量好,形成了冀州市公路网的主框架,但与之配套、相连接的乡村级公路较少,全市拥有的1015.161公里农村公路中,未通的土路234.25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23.1%;已通硬面路781.36公里,占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6.9%。在已通硬面路中,由于建设时间早、等级低、养护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部分公路年久失修,病害严重,需改建的道路有503公里,涉及需改建的桥梁21座/1614米,极大地影响了群众的出行和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城乡工业、特色产业和旅游事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村公路现状和建设进程已经不能适应城乡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三、我市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情况
1、建设情况:近十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先后掀起了两次建设高潮。第一次是1995、1996年,为建设小康市而掀起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当时为实现小康市达标而制定的农村公路村村通标准是“全市80%以上的农村公路通硬面路(含沥青路、水泥路、碳渣路和砖路)”,当时农村公路基本达到上述标准,我市于1997年被上级确立为“小康市”;第二次是202_年以来全省组织的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热潮。这次农村公路村村通的特点,一是建设标准提高了,村村通的标准必须是通沥青路或水泥路,所以原来已通碳渣路或砖路的必须重新建设;二是省政府制定了《全省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了“已命名的小康市(县)不再给予拨付补助资金”的政策。面对这种情况,我市交通局积极向上级交通主管部门陈述我市农村公路现状,争取补助资金,积极推进我市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在省交通厅和衡水市交通局的大力帮助下,成效十分显著:202_和202_两年,共新建和改建乡村公路131条/179.5公里,使58个村通上了沥青路或水泥路。
2、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服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规划,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沿线乡镇、村发展规划,搞好路网规划和线形设计,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规划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相协调。重点跑办文明生态村建设、乡镇特色经济产业带涉及的农村公路项目。二是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适度超前原则,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相一致。在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在确定路线设计标准、路线等级时,着眼于长远,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终目标,适度超前,确保投资效益。
三是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我们一方面积极向上级反映争取资金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对村村通工程建设的意义、目标和相关政策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充分调动全市乡镇、村民和职能部门参与、支持村村通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逐步探索出了“上级补一点,市乡财政拿一点,一事一议挤一点,发动在外务工和上班人员捐助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和职能部门帮扶一点”这“六个一点”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了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四是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富路和民心路。为把村村通工程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我市按照“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各项工程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选择有资质、有经验和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参与投标;同时建立了“施工单位自检、乡镇政府自验、交通部门监理、市统一检查验收”的四级质量责任制,对每一项工程做到严把“工程备料、路基压实、路面铺装、工程验收”四个“关口”,对发现的质量隐患坚决返工,确保了我市村村通工程质量全部优质。
五是建养并重,确保道路畅通和行车安全,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活质量和出行质量。我市出台了《关于农村公路养护的实施意见》,先后建立完善了各乡镇乡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根据市政府资金安排,结合农村公路管养价值,安排对全市农村公路进行日常养护和重点养护,使全市农村公路面貌得到根本改观,基本实现了“人便于行,货畅其流”,为全市“文明生态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由于受97年建成小康市和省政府“已命名的小康市(县)不再给予拨付补助资金”的政策的影响,我市近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力度较小,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已建成道路由于建设年代早,建设等级低,大部分公路超期服役,加之近年来交通量增大,重载车增多,公路急需改建和维修450公里,例如我市全长32公里的乡级公路干线冀门线,初建于1982年,横跨我市辖区内冀州镇、小寨、码头李、门庄4个乡镇、130多个村庄,是我市西北部10万余人口出行的唯一通道。由于重要的地理位臵,随着全市经济的发展,重载车急剧增加,交通量逐渐加大,路基路面毁坏严重,遇阴雨天根本无法通行。另一方面,新建任务重,尚未建成沥青路或水泥路的乡村公路为234.25公里,两项合计共684.25公里。由此可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二是建养资金相对短缺。202_年以来,为加快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步伐,针对农村公路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市积极向省市交通主管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同时积极探索出“市财政补助一点,乡镇政府挤一点,一事一议筹一点,发动在外务工和上班人员捐助一点、群众自愿集一点和对口帮扶职能部门支援一点”这“六个一点”方式多渠道筹集地方配套资金。上述各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村通项目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确保了部分村村通工程的如期实施。但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与我市农村公路繁重的建设任务相比,与各乡镇新建、改建乡村公路的资金需求计划相比,仍面临建养资金严重短缺的局面。
五、科学提出我市公路建设“十一五”发展目标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公路建设的要求,根据我市公路发展现状,确定了我市“十一五”交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按照提高等级、增强功能、完善结构的思路,围绕构建“和谐交通”总目标,加快推进“交通兴市”战略,加快公路交通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优良交通运输环境。
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干线公路路网提级、农村公路通达畅通,形成纵横交错、便捷高效、辐射周边地区的公路交通网络,至202_年,公路密度达1.15公里/平方公里;在我市形成“五纵三横”的一、二级干线公路网,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县乡村公路为支脉的四通八达、衔接顺畅、便捷高效的公路交通网络。
“十一五”期间,计划改造农村公路743.25公里,计划改造农村公路桥梁74座/3330米。需要各级各界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公路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十一五”期间,我市在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资金短缺问题。以上述项目为例,“十一五”我市需建设农村公路743.25公里,以建设沥青路每公里造价15万元计算,资金需求为11148万元;计划新建、改建农村公路桥梁3330米/74座,需要投入资金6993万元,两项合计18141万元。鉴于目前农民集资政策不允许,其他途径实际操作情况又有困难,因此建议上级交通主管部门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给予重点支持。
第四篇:关于对杭锦后旗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对杭锦后旗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
调研报告
常厅长: 7月6日到10日,我带领由农村办、纪检组和质监站组成的农村牧区公路专项督查组,对阿拉善、乌海和巴彦淖尔3个盟市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特别是在杭锦后旗,又特意对该旗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报告报上,请审示。
一、杭锦后旗的基本情况
杭锦后旗位于河套平原西南部,北靠阴山,南邻黄河,总面积1644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107个行政村(嘎查),全旗人口31万,其中71%为农业人口。公路运输是杭锦后旗的唯一运输方式,截止到202_年底,全旗公路里程已达到1701公里,其中国道12公里(包括高速公路8公里)、省道83公里、县道224公里、乡道109公里、村道1273公里,境内油路里程546公里,占到总里程的32%,初步形成了以国省道为依托,县道为主干,“四横五纵”、“八大出口”的公路交通网络体系,公路的路网效益和规模效益日渐突出,使全旗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农村城镇化服务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事第
三产业人数增加,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距离缩短,呈现出了“公路通、百业兴”的喜人局面。
二、杭锦后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主要经验
杭锦后旗是一个典型农业旗,土地肥沃,引黄自流灌溉,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枸杞、番茄、瓜果蔬菜为主,有塞外“米粮川”之称。但遗憾的是,这种资源优势没有转换成经济优势,农民人均收入居全市中等水平。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交通不便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据调查,在202_年以前,杭锦后旗境内仅有油路里程60公里,四级以上砂石路210公里,其余均为土路,公路标准低,路况差,窄桥险涵多,晴雨通车里程少,落后的公路交通严重制约了农民致富奔的进程。
(一)加强组织领到,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为迅速打破“瓶颈”制约,从202_年开始,杭锦后旗旗委、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及国家农村公路建设政策倾斜的历史机遇,牢固树立“经济发展、公路先行”的指导思想,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拓宽筹资渠道,坚定不移地实施“公路富旗”战略,并确定了要用5年时间实现乡乡通油路奋斗目标,并把乡乡通油路工程作为全旗“一字号”工程,要求各部门全力以赴,动员社会各界力量进行投工投劳,展开了一场全旗交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油路建设攻坚战,实现了农村公里建设的历 2
时跨越。
为组织好投工投劳,旗委、政府成立了由政府旗长任组长,旗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领导,交通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工程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全面负责工程项目建设的组织实施、征地拆迁、协调地方资金筹集等日常工作。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投劳组织发动、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社会问题协调处理等办事机构。自上而下形成的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其他领导配合抓,抓重点的工作机制。由于组织到位,措施得力,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高潮。
(二)落实主体责任,多方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 公路建设是一项资金密集型工程,能否解决资金问题是加快建设步伐的一个关键。特别是对于工业生产落后,202_年财政收入只有1.3亿元,全旗农民人均收入2500多元的杭锦后旗是个非常严峻的考验。但是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彷徨和等待,而是从政府主导来入手,在积极争取上级补助和金融部门支持的同时,通过财政每年投入一点,受益村民集一点以及倡导社会各界捐助一点等多种方式,拓宽投资渠道。特别是从202_年开始,旗政府采取“乡村修土基,政府铺路面”的做法,即乡村通过“一事一议”发动群众投工投劳,首先完成土基工程,经交通部门验收合格后,政府按每公里10万元的补贴标准,作为 3
沥青路面施工的补贴资金,有效调动了乡村的积极性,推进了全旗通村油路建设步伐,5年来,旗政府累计投入奖励性补贴资金5000多万元,平均每年新增通村油路里程近百公里。
在杭锦后旗,农民投工投劳修路已成为一种传统。几年来,杭锦后旗所有新建农村公路的土方、风积沙都由农民投工投劳完成。据统计,从202_年以来,农民群众累计出车达355万台(次),出人工610万人(次),调运土方、风积沙共810万立方米,折合资金8640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在此基础上,经过旗委、政府协调,各收费单位在收费上灵活掌握政策,最大限度地支持了公路建设,使公路建设形成合力。工程沿线的乡镇都能从全旗的发展大局出发,自觉舍弃局部利益,对施工单位取沙、取土,施工场地的占用以及车辆管理等方面积极支持,大力配合,为施工单位创造了良好的施工条件和施工环境。
通过调查了解到,202_年,杭锦后旗共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3.87亿元,修建乡际油路283公里,通村油路253公里,四级砂石路620公里。
今年,杭锦后旗计划自筹资金建设乡际和通村油路21条,建设规模 138公里,总投资7369万元。这样,包括计划内的3个通乡油路建设项目(共153公里,总投资12635万元)在内,杭锦后旗农村油路建设总里程达到290多公里,总投资达到2 4
亿元。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农村公路建设的氛围
农村公路建设涉及面广,存在的社会问题多,必须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形成人人关注、人人关心和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此,旗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加快公路建设事宜,旗政府将实施乡村油路,通达工程作为民心工程,列为每年全旗“十件大事”之一来抓。首先,旗乡村层层召开动员会,统一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旗电视台在黄金时间开辟了《通油路奔小康》专栏,《陕坝周报》开设专版以及其它新闻媒体,大张旗鼓的宣传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各乡镇也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墙体标语等途径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小路小富,大路大富,无路不富”的宣传,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在组织领导上,实行乡镇领导包村、乡干部包社、包户,对投劳不理解的同志多次上门进行宣传动员,形成了全社会大办交通的强大声势,农民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由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乡村每年都出现许多父子齐上阵,夫妻同劳动的修路场景,促进了农村公路的健康发展。
(三)科学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建设原则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科学规划非常重要。为避免盲目建设导致人力、物力浪费,最大限度提高公路建设效益,杭锦 5
后旗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始终遵循“规划先行,逐步完善”的原则,由交通部门牵头,各乡镇、旗直有关部门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在全面分析杭后公路现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需求,按照先主干后支线,先通乡后通村,适度超前,分布实施的原则,编制了全旗《202_-202_年杭锦后旗公路发展规划》及“十一五”公路发展规划,使各阶段等级公路建设有了明确重点。即202_年实现乡乡通油路,202_年实现村村通油路。
杭锦后旗由于地处河套灌区,林、田、渠交差纵横。在农村公路建设中,他们坚持既要符合技术标准,又要符合实际的要求,遵循利用旧路和原有构造物的设计原则,尽可不占耕地,不伐树木。并充分考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及与相邻公路网的有效连通,乡村小油路采用路基宽6.5米,油面宽3.5米,荷载标准公路II级,乡际乡村公路均为一种结构:垫层30cm风积沙,底基层15cm天然砂砾,基层15cm水泥砂砾,面层3cm沥青混凝土。同时考虑到本地区砂石料奇缺等因素,他们采用风积沙填筑路基,不仅解决了冻胀、翻浆的技术难题,也有效地降低了工程造价,收到较好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既满足了快速发展的交通流量需要,避免了重复投资,又为今后的升级改造留有充分的余地。
(四)狠抓建设质量,确保为群众交满意工程
质量是公路建设永恒的主题。在农村公路建设中,杭锦后旗坚持狠抓源头管理,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针对许多项目里程较短的实际,政府规定,凡是总造价在30万元以上公路建设项目均要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并邀请纪检、审计部门对招投标程序进行全程监督。其次,严格质量监督,实行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即政府监督、专业监理、社会监督、企业自检。特别是工程监理,责任到人,每完一道工序,进行一次质量认定,并公开举报电话,欢迎社会各界监督。同时,交通局自筹资金60多万元建起自己的中心试验室对每一道工序进行检测,用数据说话,真正做到了“发现问题不护短,查处问题不手软”。三是强化制度保障。在工程实施前,先后出台了《杭锦后旗油路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油路工程乡镇投劳管理办法》、《油路工程安全保卫管理办法》等七个规范性文件,从制度上保障了公路建设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四是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与工程管理同布署、同检查、同考核,实现了施工现场零伤亡、零事故目标。
(五)加强后期养护,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服务年限 农村公路建设是基础,养护是关键。几年来,杭锦后旗不断总结从连续五年养护工作全市末位和连续六年全市第一的实践经验,不断强化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为推进养护体制改革,实现有路必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以人为本推进改革,实行管养分离。202_年前,杭锦后旗公路段债务沉重,多达230多万元,人员230多人,养护县乡公路357公里,其中正式工126人,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早在202_年,他们就对公路段实行了机构改革,通过考试、考核,最终只留16名管理人员(包括路政管理人员),其余人员参照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离岗政策,发一定比例工资离岗待聘,符合交社保条件的,经旗政府协调,一次性交社保。通过改革,优化了结构,改善了人多挤占养护生产经费的局面,使公路养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成立了公路养护站,配套了一般养护机械,落实了养护人员,并以管养分离为突破口,养路工程面向社会招投标,对承包单位进行合同化管理。根据任务指标,全年经费一次性包死,实行“联质计酬”,独立核算,节约归己,超支不补。同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奖优罚劣,实行末位淘汰制。
三是加大次差等路的改造力度,努力提高公路畅通率。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快速发展,油路里程不断增加,人们对抗自然灾害能力差,路况起伏大的砂土路通畅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杭锦后旗还加强砂土路的改造和养护,近年来,先后投资50多万元,改造了窄桥险涵23道座。并在202_年、202_年投资540万元,对全旗路况最差的团黄线进行修补。通过改造次差等路和加强公路的日常养护,使好路率明显提高。
三、农村公路建设改变了群众的生活方式
几年来,农村公路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让农民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目前,杭锦后旗在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全旗已有三分之一行政村通上了四级小油路,并建成新农村示范点23个,油路通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和田间地头,基本实现了让农民天天走好路奋斗目标。
杭锦后旗土地肥沃,过去由于公路不畅而群众只能种植粮食作物,收入低,群众始终不能摆脱贫困状态。而现在,农村公路建设缩短了城乡间的时空距离,扩展了对外交流的空间,群众依托便利的公路交通,不断调整生产结构,开始大面积种植诸如瓜果、油葵等经济作物,人均收入不断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到202_年,杭锦后旗全旗农民人均收入已由202_年的2585元增加到6995元,平均每年增加630多元。富裕起来的农民家家都购置了农用车,户户拥有了电话或手机,信息、技术交换频繁,客货运输空前繁荣,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群众亲切地把农村公路看成是村里的“生命线”、“致富路”和“信息通道”,成为地方经济建设中群众津津乐道的闪光点。
四、调研的收获和几点建议
通过这次对杭锦后旗农村公路建设情况的调研,使我们得到了很多启示。
几年来,人们普遍认为上级投资不足是困扰农村公路发展 9 的主要矛盾。从表面上看,问题的根结好像在这里,其实并不是绝对的。杭锦后旗农村公路的发展告诉我们,资金短缺并不是制约农村公路发展的根本问题,而问题的关键取决于地方政府对这项工作的认识程度,只要地方政府对农村公路发展的认识问题解决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一切问题都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
当前,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不断深入,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公路建设将是交通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交通部门的一项长期建设任务。但从全区农村公路建设的总体形势看,发展的很不平衡。在一些地区,等、靠、要的思想还非常严重。而一些旗县虽然有较强的超前意识,像杭锦后旗、敖汉旗、土右旗和鄂尔多斯市的旗县,但他们也都存在着许多担心,并有怕喝“呛脖水”的说法,原因是过去受上级政策的限制,我们没有灵活的政策措施,没有从促进长远发展、持续发展的思想认识去考虑,特别是前几年把地方自筹资金提前建设的项目只要建成了就消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一些地区的积极性,而等待观望的却能够得到政策变化带来的优厚待遇,造成了一些旗县对自治区的不信任感。
在202_年的全区交通会议上,你提出的“农村牧区公路建设不撒胡椒面,不搞平均主义,谁积极主动就优先支持谁,要将国家有限的补助资金集中投入到那些基层班子务实干事、运 10
作力强,农牧民积极性高、能修成路的乡村,使农村牧区公路尽快在服务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中发挥先导性作用”的提法非常好,这一思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区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去年对先进旗县给予重奖的措施,在各地产生了积极反响。加快农村公路发展步伐,就需要有一个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政策措施,就需要营造一个先干的不吃亏、观望的受制裁的氛围。因此,对我区今后的农村公路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树立先进典型,营造示范效应。根据农村公路建设完成的具体情况,每年都在全区树立起几个叫得响、有代表性的典型旗县,并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做法,让他们的经验在全区开花结果。
二是用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继续推行“以奖代投”的补贴政策,并把重奖先进旗县形成制度,明确对已经纳入自治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建设项目提前建设的,不但不影响今后的立项和投资,并享受自治区以奖代投补贴。对纳入自治区计划的通村砂石路项目直接建成油路或水泥路的同样给予奖励性补贴,通过激励措施让先干的得到实惠。
三是项目安排不搞平均主义。通乡油路工程最晚到明年底结束,通村油路建设将相继展开,国家很可能对项目安排实行资金切块,这将给我们创造出一个绝好的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 11
主体责任的机遇。在具体项目安排上,自治区严格把关,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首先看申请项目旗县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其次,看地方政府能够落实多少配套资金;第三,看征地拆迁是否已经落实;第四,看沿线群众是否支持和满意,并由政府进行承诺,确保建设环境和按期完工。对积极性高,又有建设能力的旗县多给项目,重点支持,让一部分旗县先实现村村通。
四是加强对地方政府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的考核。在积极争取自治区政府加大对盟市政府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力度的同时,厅首先加大对盟市交通局主管部门农村公路建设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力度,探讨实行一票否决制。
五是不断强化行业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市场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确保每条农村公路都成为让群众满意的阳光工程。同时不断完善标志标牌、桥涵配套等设施,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养、管、运一体化运营模式,加强超载运输治理,努力提高农村公路的整体服务水平。
第五篇:农村公路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把抓村村通公路建设作为贯彻十六大精神,回报农民兄弟,服务城镇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实际行动,“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的思想已深入人心,从领导到群众抓村村通公路的劲头不断提高,使全市农村公路有了较大的发展,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通达深度逐步提高。<?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一、全市城乡公路现状
截止202_年底,全市拥有公路394条,通车里程<?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
二、实施村村通公路建设经验
1、精心组织,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爱民工程”实施。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成立了公路建设指挥部,加强工程建设的领导和指导。各处、镇、场和开发区也相应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设工作专班,具体负责。市交通积极配合做到了指导勘测设计到位,工程质量监督到位,验收合格后申报补助资金到位。截止202_年底我市通乡公路已完成了上级下达三年通乡油路计划的80%,通村公路已完成120公里。
2、多法筹资,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为“亲民工程”落实。202_年,在通乡公路建设中,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采取“城市支援农村,机关支援基层,干部支持农民”的方式,号召全市干部职工为通乡公路建设捐物捐款,短短一个月时间,全市17000多名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捐款630多万元,为市通乡公路全面启动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通村公路建设中,全市各乡镇、行政村继续发挥这一光荣传统,积极向在外的知名人士、私营业主发出“月是故乡明”捐款修建通村公路的倡议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市直部门通过支援农村小康建设纷纷向驻点村伸出援助之手,缓解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矛盾。于此同时,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积极出台了优惠政策,做好了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市直各相关部门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按照市公路建设指挥部的统一要求,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
3、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把村村通公路作为“示范工程”建设。一是大力推行“双五个一”的工作方法,即实行一条通乡油路一名市级领导、一名交通局班子成员、一个工作专班、一名专业监理人员,一条通村公路一名乡镇主要领导、一名交通局技术顾问、一个筹资和建设专班、一块质量公示牌的工作方法,做到建一条通村公路,在人民群众中树一座丰碑。二是建立工程建设、廉政建设双合同制。在签订工程建设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建设合同,确保在村村通公路建设中,做到“工程优质,干部优秀”。三是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应城市从公路部门抽调十名工程技术人员派驻各施工合同段,对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艺流程现场监督检查,并挤出资金购置了回弹弯沉仪、铅孔取样机等检测设备,及时纠正工程质量问题,同时市交通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经常到施工现场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隐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四是采取投标的方式和应城市广宇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作为通乡公路建设的社会监理,监理公司严格执行公路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严格履行监理合同,监督工程施工承包合同的实施,进行工程质量检测,参加工程质量事故处理和工程验收。五是以施工单位自检为主,不断提高施工单位质量意识。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为使施工单位履行施工合同中保证质量的义务,应城市对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并提出了确保路面施工质量的“三个到位”(路槽处治的深度、土质、辗压),“确保五度”(宽度、厚度、平整度、拱度、密实度)及“严把六关(备料、配比、拌和、摊铺、辗压、养生)的工作要求。因此,各施工单位都建立了质量自检机构,在监理公司的督办下,每个施工合同段工程完工后都按规定出具了自检资料。六是加强村村通公路建设的财务管理。为保证村村通公路建设资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资效益,应城市对国债资金的使用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实行单独建帐,专人管理,单独核算,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的到位。
4、建管结合,大胆尝试,把村村通公路作为“长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谁受益,谁养护”。农村公路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地方,应城市以此为原则实行市、乡、村三级负责制,即县道由市政府负责,乡道由乡政府负责,村道由村委会负责,通过突击养护、日常养护、抓示范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乡镇、村组和广大农户养护的积极性。二是大力推行“农村公路民养化”。对农村公路实行分段招标,分村组、分户承包,以承包养护、委托养护形式,确保减少养护成本,增大社会效益。三是充分利用交通公路部门人才资源,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技术含量。全市目前退休、退养的公路部门养护人员20余人,在行业改革中被清算的曾经长期在公路养护岗位工作的协议工40余名。通过引导,让有劳动能力的退休退养人员、协议工、下岗人员继续到农村发挥技术优势,再找岗位,解决农村养护技术力量问题。
三、村村通公路工程实施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建设速度上不来,差距大。在202_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现场会上明确提出,到202_年,全省5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到202_年,行政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地处平原微丘地区的我市,是全省经济强市、文明城市,我们的规划应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然而,我市目前只有24.6%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差距很大,任务艰巨,按上述标准衡量,我们的建设速度明显滞后。
二是配套资金上不来,启动难。据测算,市通村公路的平均造价是每公里12万元,除上级交通部门每公里补助5万元外,其余均需自筹,因此,各地虽有加快通村公路建设的迫切愿望,但由于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启动十分困难。
四、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的建议
为加快应城市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尽早实现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标,我们建议如下:
1、建议市政府建立“村村通公路建设领导专班”,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相关部门(计划、财政、交通、建设、国土、农业、供电、林业、广电、电信、移动、联通、公安、水利)和各乡镇场、办事处、开发区负责人为成员,以加强对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组织领导,负责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的统一指挥和协调。
2、建议全市各处、镇、场和开发区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许可范围内,在不新增债务包袱的前提下,通过以下办法筹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一是交通部门争取一点:通村公路修建油路(水泥路)的资金补助政策是每公里5万元(路基宽度
二是财政部门补助一点:市政府对通村公路建设给予一定的补贴,其补贴标准可据市财政收入情况每公里1至2万元,财政补贴原则上不封顶,即修多少按政策补贴多少。
三是乡镇村自筹一点:在群众自愿的原则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议政策,用民主方法筹集资金。
四是社会捐资一点:可发动“四有”(即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力,社会上有影响,对家乡有感情)人士对家乡公路建设进行赞助,也可采取立“功德碑”的形式,发动农民群众捐资。
五是部门帮扶一点: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市直联系单位、小康工作队驻点单位帮扶修建通村公路,解决部分通村公路建设资金。
六是项目资金列一点:在扶贫资金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质稻基地建设项目等与通村公路相关联项目资金中列一部分用于通村公路建设。
3、建议相关部门配合支持,给村村通公路建设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各处、镇、场、开发区应出台相应优惠政策,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设,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征地、拆迁和施工环境保护工作。各行政村要完成通村公路的路基、桥涵等配套工程,国家和市政府“以奖代补”的资金只能用于路面建设。通村公路建设占用土地,以处、镇、场、开发区为单位统计,按程序报国土部门审批。国土部门要在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特事特办,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涉及供电、林业、水利、广电、电信、移动、联通等部门的拆迁工作,由各部门自行负责解决,原则上不予补助。涉及乡镇村的拆迁工作一律由所有地乡镇解决,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借故推诿、阻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