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新闻写作期末考题
新闻写作期末考试题
1.新闻报道的7点要求:1要客观的叙述事实2.要真实3.要公正4.要全面5.要有立场6.要迅速及时7.要针对读者的共同兴趣进行报道,讲究报道的艺术与技巧 2.新闻报道的新意识:竞争意识 受众意识 开放意识 监督意识 3.新闻报道题材的类型:消息、深度报道、通讯、新闻特写
4.新闻背景概念:任何新闻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一定环境和历史条件就是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新闻背景,仅就写作过程中所直接涉及的背景材料而言。广义的新闻背景涉及新闻报道的全过程,具有三重含义:1.对导致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广阔的时代背景的了解。2.与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直接有关的背景材料3.向记者提供消息、介绍情况的人的的背景情况。
5.新闻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结构、时间顺序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并列式结构、自由式结构
6.时间顺序式结构概念:时间顺序式结构又叫编年体式结构。它没有导语,只是自然而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作。事件的开端,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结束,消息就收尾了。因此它适合那些故事性强、以情节取胜的新闻,尤其适合写现场目击记。
7.悬念式结构的概念:悬念式结构实际上是把倒金字塔结构和时间顺序式结构相互结合、取长补短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结构形式。这类消息的开头是一个带有悬念的新闻导语,然后在以后的段落中就基本上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写作。这类结构形式适用于那些以戏剧性情节见长的报道特别是新闻事件亲历记、目击记、新闻故事等,这易给人以叙事具体、完整,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的感觉。
8.新闻材料概念:所谓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情况、表现、反应和记载的总称。
9.新闻材料的选择标准:首先要选择真实的材料.其次,要选择具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材料。第三,要选择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第四,要围绕新闻主题选材。第五,要选择新颖、生动、有特色的材料。
10.新闻语言的基本特征:我们记者从事新闻报道时,所使用的新闻语言则以“准确”“清晰”“生动”作为主要特征。
11.动态新闻定义:动态新闻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世界最新变动状态的新闻报道的统称。它是消息体裁中一种重要类型,又称之为动态消息。12.(西方新闻界)对报道客观性的理解的四层含义:
(1)要求记者在事实选择中不带偏见。
(2)记者应超然于所报道的事情之外。
(3)记者不应对事实发表评论。
(4)努力做到公平和平衡,以一种可以对受众提供充分信息的方式,给双方一个答辩的机会。
13.什么叫人文关怀?
当今,西方的新闻报道常常以人的权利、人的发展、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和谐生存等人性的、人文的、人道的视角切入,使人们在这文关怀中获得震慑和教益。通讯的几种基本表达方法: 一·通讯的叙述
1·从头至尾或由浅入深的叙述方法 2·头足倒置或中心开花的叙述方法 3·中断过程穿插材料的叙述方法 4·夹叙夹议边述边评的叙述方法 二·通讯的描写 1·人物描写 2·场景描写 3·细节描写
三·通讯的议论和抒情 1·开头之处作诱导 2·关节之处作渲染 3·衔接之处作粘合 4·结尾之处作抒发
14.通讯写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一·叙述的直接性
1·开门见山,直奔主要新闻事实 2·上下连接,过渡照应 3·简要穿插,对比衬托 二·描写的直观性
1·记者亲眼所见,如实写来 2·事后采访,重现场景
3·记者出场,进入事件,成一“角色” 三·议论抒情的实在性 四·对话的实录性
1·直陈其言,不改其貌 2·实话实说,突出个性
15.人物通讯的概念(名词解释)
人物通讯,是具体而形象地报道各种人物的事迹、经历和思想的一种新闻文体。16.事件通讯的概念(名词解释)
事件通讯,是详尽、具体而形象地描写新闻事件的通讯。事件通讯大体上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如实反映各种突发性事件具体情节和过程的报道。第二种是揭露性的、体现舆论监督的事件报道。第三种是客观、全面地揭示事件真相和实质的报道。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以集中突出的、形象化的描绘,再现新闻事件的新闻体裁。它把新闻事件中最有价值、最生动感人的片段和部分加以放大,描形描态,绘声绘色,给读者以鲜明突出的印象。特点就是“放大”和“再现”,相当于电影、电视中的近镜头、特写镜头。17.人物专访的概念
人物专访是有人物访问记发展起来的,是就某个人物或某个问题进行的专门的访问,具有三个“特”: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常常还包括特定的场合,内容集中、单一。写作上,它把人物访问记、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三者融为一体,以人物、现场和记者为三个要素,突出“专”“访”二字,用散文的笔法,自由灵活的表达访问的内容。人物专访比人物通讯更直截了当,专访简明精炼,要言不烦,接近于新闻:又比新闻更伸展自如(在篇幅、结构、语言上),更富有表情达意的色彩和感染力。18.十六章填空
1.印象派记事:黄远庸,反映政治事件的《国会观礼日杂感》,反映社交活动的《囍日日记》
2·瞿秋白的通讯:《饿乡纪程》《赤都心史》
3·1933年,范长江奔赴到抗日战争的激流中去。通讯:《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 4·邹韬奋 通讯:《萍踪寄语》《萍踪忆语》 5·杨刚 美国通讯《悼史沫特莱》《关于威尔逊总统的一个报告》
6·1949年地军事通讯
描写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通讯《南京路上好八连》(吕兴臣)
反映社会风貌的优秀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中国青年报》记者)
国际题材的风貌通讯《意大利散记》(穆青)
一些重大题材通讯《毛主席和我们在一起》(杨刚)7·人物通讯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穆青、冯健、周原)《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穆青)《一篇没有写完的报告》(穆青)穆青《谈谈人物通讯采写中的几个问题》 8·“文革”之后,指导实际工作的工作通讯《渤海二号钻井船翻沉事故说明了什么?》(陈骥、牛凤和)
9·世纪之交与新世纪的通讯:《深圳特区报》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
《中国质量的一座丰碑》(孙洪康、杨俊)
通讯写作的优秀人物典型新华社记者集体采写的《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 1997年,新华社记者徐京跃、方瑾《开局喜人 前景更好——写在香港回归祖国100天》 美国轰炸南联盟
《光明日报》许杏虎《亲历炮火》,新华社记者邵云环《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
第二篇:《新闻写作》期末复习
第一章 新闻基础知识
(一)新闻的含义
陆定一提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了三个要素:新+事实+报道。事实成为新闻报道,必须经过传播者选择,并借助语言、文字、图像等符号载体及时传播。事实、报道、新近是构成新闻稿的三个基本因素。陆定一的定义正好包含了这三个基本因素,因而被很多人所接受。
(二)新闻写作对真实性的要求
1.新闻真实性最起码的要求是确有其事;2.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准确无误;3.新闻中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准确无误;4.新闻所反映事实的环境、过程、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及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必须真实;5.能表现整体上本质上的真实。
(三)新闻跳笔 1.何谓新闻跳笔? 新闻报道有一种特有的行文技巧,称为新闻“跳笔”。新闻跳笔,是指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新闻跳笔,也指不必过分注意文字上的连贯和上下文的衔接,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跨越。
2.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短段落,多分段(2)断裂行文
(3)借用电影的“蒙太奇”结构(4)加大句与句之问的跨度
第二章 消息写作(上)
一、消息的含义: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和发现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
二、特点:1.简明扼要;2.篇幅短小;3.用事实说话
三、消息的外部结构 1.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种结构形式因为是以新闻价值的大小来安排新闻事实,所以其特点就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最重要的材料放在篇首及导语,最不重要的材料放在篇尾,从导语至结尾,呈现出新闻材料重要性递减的逻辑顺序。
倒金字塔式结构在新闻报道中有其自身的优势:其一,符合新闻传播规律,把最重要的事实摆在前面,可以避免一般事实掩盖重要事实。其二,吸引受众,使受众用较少时间获得更多信息。其三,便于编辑及时、有效地处理稿件、制作标题和设计版面。这种结构形式也有其局限性:程序固定化、单一化,掌握不好,容易写得呆板、生硬;标题、导语、主体也容易造成重复。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的难点是准确地掂量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材料的分量,排列出材料的主次。
2.金字塔式结构
金字塔式结构是相对倒金字塔式结构说的,它不像倒金字塔式结构那样,依据材料的重要性安排结构。它依据事件发展的顺序来写,事件的开端,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尾,就是消息的结尾。一般说来,事件的高潮、结果往往在最后才显示出来。因为精彩的在后面,常常使受众产生一种悬念感,不得不继续读(听)下去,直到真相大白为止。金字塔式结构 特别适合于写作那些故事性较强、以情节取胜的消息。
金字塔式结构也叫编年体结构,它是倒金字塔式结构产生以前各国记者运用最广泛的消息结构形式。在我国,早期的新闻大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按事情发生的顺序进行叙述,结构简单,变化不大,也不分段落。
3.混合式(沙漏式)结构
混合式结构是一种将倒金字式塔结构和金字塔式结构混合起来的消息结构形式。采用混合式结构的消息,一般有导语,首先告诉读者最主要的新闻事实,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把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介绍清楚。混合式结构形式兼具倒金字塔和金字塔式结构的优点,既突出了主要新闻事实,满足受众的新闻欲,又条理清楚、明白畅晓,是记者们乐于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四、消息的内部结构
消息的内部结构是指构成一篇消息的各部件以及各部件之间的关系,它一般包括“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结尾”、等部件。“新闻背景”只表现出结构内容的意义,但由于它在消息中有不少特殊的功能,通常地把它放在结构要素中加以讨论。
(一)消息的标题 1.标题的作用
(1)导受作用。导受即引导受众阅读和视听,是导读、导听和导视的总称。
(2)导向作用。标题可以或显或隐地表明对新闻事实的态度和看法,进而影响社会舆论,引导受众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2.标题的形式:新闻标题形式有单一型和复合型两种。单一型只有正题而无辅题;复合型有正题又有辅题。辅题包括引题和副题。3.标题的写作要求
正题。用来概括说明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和思想。正题可以是实题,即叙述新闻事实;也可以是虚题,即评价新闻事实,揭示其含义或隐含的理念。但在单独使用的情况下,消息的主题应当是实题或有叙有议的虚实结合题。
引题。主题的引导题,位于主题之前,因排列有纵向和横向的不同,又分别被称为肩题和眉题。引题通常用于说明、引申和烘托主题,一般可作虚题。
副题。主题的辅助题,主要用来补充、解释和证明主题。通常位于主题之后,又称子题、副标题。副题的职责是补充、说明主题,因而一般宜作实题,不作虚题。
(二)消息的导语 1.导语的作用
消息导语,是指消息中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介绍新闻事实中最主要的内容,并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开头部分。(1)展示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起告知作用,起导读、导视、导听作用。(2)提供受众最感兴趣的信息,激起阅读、收视、收听的欲望,起吸引受众的作用。(3)确定写作的重点内容,起定调、定音的作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2.导语的写作要求
(1)叙述型导语。与新闻报道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大多数消息导语采用的是叙述型导语。叙述型导语包括直叙式、概括式、对比式等不同形式:
(2)描写型导语。这类导语是一种通过绘声绘色的描写而达到一目了然效果的样式,具有现场感,生动、活泼、具体、形象,能引起注意。描写型导语的写法比较自由多样,可以从记者目击的现场气氛情景写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所以这种导语又叫见闻式导语。写好这种导语的关键是要深入现场,要有真情实感,捕捉新闻事实的某个方面的特征和侧面,或描写新闻人物的神态、特征或外貌。
(3)议论式导语。新闻报道以客观叙事为主,一般不允许记者在报道中大发议论,但也不排除在叙事过程中画龙点睛式的说理、议论。议论式导语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 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揭示新闻本质,以唤起读者的注意。它有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式三种形式。
(三)消息的主体 1.主体的作用。
消息的主体是导语后的具体展开部分。主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展开作用。即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的具体展示。(2)补充作用。即对标题和导语所涉及的新闻事实加以必要的补充和延伸。
2.主体的结构。(1)按重要程度顺序安排层次;(2)按事件发展顺序安排层次;(3)按逻辑顺序安排层次
3.主体的写作要求:(1)紧扣导语,而不重复导语;(2)内容充实,事实典型
(四)消息头和结尾
1.消息头。消息头的形式主要有“讯”和“电”两大类。
消息头的作用:①消息头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标志之一;②消息头与新闻发布单位的声誉紧密联系在一起,它促使新闻发布单位谨慎地对待每一条消息,力求客观、翔实、新颖、生动;③消息头能标明新闻来源,以利读者判断;④消息头是“版权所有”的标志。
2.消息尾
1.消息结尾的作用。(1)概括作用。即对新闻事实加以概括。(2)升华作用。即对新闻报道画龙点睛,升华主题。(3)启发作用。即对报道的事实加以引申,以此启发受众思考。(4)补充作用。即对前文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予以补充。
(五)消息的背景 1.消息背景的作用。(1)突出、深化新闻主题的作用;(2)补充、解释新闻事实的作用;(3)巧妙暗示、表达己见的作用;(4)拓宽视野、增加趣味的作用
第三章 消息写作(下)
一、简讯
简讯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短、迅捷的一种体裁。它的原型大多是一般的消息,因为当天报纸版面的限制,或者因为版面(填空)的需要,有时是因为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而被压掉了一些内容,成了简讯。为这样一个形成过程所决定,简讯的基本特点是一个“简”字。
1.简讯的特点。(1)篇幅简短。(2)内容简略。(3)结构单纯。
简讯的优势是非常突出的:在同样的版面里,可以容纳更多的新闻信息,为不同层次的读者了解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或各取所需提供了方便。它的不足之处:不能详细的报道新闻的内容。
2.简讯的写作要求。(1)提供最新信息。(2)提供最有价值的内容。(3)提供事实的基本要素。
二、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及时报道。1.动态消息的特点。(1)动态感。(2)时效性。2.动态消息的写作要求
(1)善于捕捉动态消息的报道题材;(2)善于表现动态消息的动态感和现场感;(3)善于确保动态消息的时效;(4)善于运用“客观笔法”
三、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指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
1.综合消息的特点。(1)取材面广事多;(2)主题集中鲜明 2.综合消息的写作要求。(1)要总览全局,高屋建瓴;(2)要分析综合,深入挖掘;(3)“点”与“面”结合
四、述评消息
述评消息是以夹叙夹议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它既负有报道新闻事实的任务,同时还要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这使它既具有一般消息所具有的新闻性特点,又具有新闻评论所具有的评论性特点。
述评消息的写作要求。(1)在新闻题材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2)在对新闻事实的分析上,要能透过现象看本质;(3)在写作方法上,要做到述评结合
第四章 通讯写作(上)
一、通讯的定义。丁柏铨教授:“通讯是关于新闻事实的延展性报道。”
二、通讯的特点。1.内容的延展性;2.手法的多样性;3.效果的多层性
三、通讯的类型 按对象分:人物通讯(以记人为主);事件通讯(以记事为主);风貌通讯(以记地为主);工作通讯(以记经验为主)。这样一种通讯分类为业界人士所广泛接受。
按表达方式分:叙述型通讯(主要表达方式为叙述);描写型通讯(主要表达方式为描写);议论型通讯(主要表达方式为议论)。
按报道形式分:有访问记、专访、特写、大特写、新闻小故事、集纳、巡礼、侧记、记者来信等。
四、通讯的主题
通讯的主题是指通讯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通讯作者经过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验、分析、研究,通过对通讯素材的提炼和组织,所表达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或一种思想观念。
1.通讯主题确立的原则。(1)既要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又要体现人物和事件特色;(2)通讯的主题要深刻,要能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3)通讯的主题要能体现时代精神,要力求新颖、独到。
2.通讯主题提炼的方法。(1)依据事实,提炼主题;(2)预设主题,事实印证
作者依据长期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的结果或媒体布置的报道思想,预先设定主题,然后围绕该主题寻找、选择事实,以验证主题,这是很多新闻从业者选择通讯主题的一种思维过程,这就是所谓的“主题先行论”。
“主题先行”与“带着框框下去”的区别在于:先行的主题是从生活中得来的,不是记者凭空想象的产物。“框框”则往往是主观想象的结果;先行的主题必须和实际情况,即新闻事实相结合。在采访过程中还要对主题作出必要的调整、深化和发展。而“框框”则是僵死的。先行的主题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如果记者事先考虑的主题与实际情况不符,记者就要改变报道主题,使自己的主题更符合实际。而带着“框框”的记者则不管实际情况发生多大变化,仍然硬把事实往“框框”里套,虚假报道往往就是这样产生的。
第五章 通讯写作(下)
一、人物通讯
1.人物通讯的含义。人物通讯是以报道人物为主的通讯。2.人物通讯的报道对象。(1)先进模范人物;(2)新闻人物;(3)凡人奇事,奇事凡人;(4)平民百姓;(5)批评或揭露性报道中的反面人物
3.人物通讯的写作要点。(1)体现当今的时代特征;(2)写出人物的特点、人物的思想基础和思想境界
二、事件通讯
1.事件通讯的含义。事件通讯是以报道事件为主要内容的通讯。2.事件通讯的特点。(1)事件具有典型性 ——比较重要或显著,有典型意义;体现一种精神,有普遍的影响。(2)事件具有完整性——有开头、有过程、有结尾,有事件的前因后果。(3)事理具有启迪性——揭示一定的道理,反映一定的思想观点,体现事件所蕴涵的思想意义,寓理于事。
3.事件通讯的报道对象。(1)突发性事件;(2)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的预知事件;(3)反映社会精神风貌的小故事
4.事件通讯的写作要点。(1)叙事完整,剪裁精当;(2)以小见大,显示意义;(3)抓住矛盾,描绘场面;(4)叙事为主,勾勒人物。
三、工作通讯
1.工作通讯的含义。工作通讯是通过报道和分析当前实际工作中的经验、问题、教训等,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指导、推动实际工作的通讯形式。工作通讯是无产阶级报纸特有的品种之一。
2.工作通讯的报道内容。(1)展示各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2)反映工作中的问题和教训;(3)剖析工作中的难点问题。
3.工作通讯的写作要点。(1)指导实际,体现政策;(2)善抓“热点”,敢碰“难点” ;(3)材料和观点都要有新意;(4)力求写得生动活泼
四、风貌通讯
1.风貌通讯的含义。风貌通讯又称为“旅行通讯”、“概貌通讯”。它是着重描绘社会变化、时代风尚及风土人情的通讯报道。风貌通讯具有开阔眼界、互相沟通、增长知识的作用。
2.风貌通讯的分类。风貌通讯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四类,见闻类、巡礼类、散记类、侧记类。
3.风貌通讯的写作要点。1.描“新”写“变,要抓特点;2.访今问昔,对比衬托;3.动静结合,“画”中见人;4.穿插引用,趣味横生;5.缘景抒情,真切自然
第六章 深度报道
一、深度报道的含义。深度报道是意在揭示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因果关系,反映事实产生的原因、环境及其发展过程,挖掘其意义、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报道形式或方式。
二、深度报道的特点。
(一)深刻性。1.在方法上,体现出科学性。(1)科学的态度。(2)科学的采写方法。2.在文本上,体现出拓展性。(1)要将新闻事实由表层拓展向深层,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2)要将新闻事实从事件本身拓展向认知,则要求记者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3)要从事件本身拓展向事件之间的联系、事件与人的联系。
3.在效果上,体现出启思性
(二)广泛性。1.题材面广泛;2.受众面广泛;3.影响力广泛
(三)整合性。1.对新闻观念的整合。
2、对新闻文体的整合。3.对媒介的整合。4.对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
(四)递延性。1.上承和下继。上承是对以往报道的新闻事实与观点的跟踪;下继则是对现在正在报道的新闻事实、正在公布的新闻观点保持未来的跟踪。2.互动。互动是指广大受众通过反馈参与到深度报道的写作中来。
三、深度报道的类别。深度报道即是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报道工程。作为报道形式的深度报道,主要包括预测性新闻、解释性新闻、调查性新闻等,它们都以单篇构成一次报道,在报道的深度上,超过平常所说的“纯新闻”。作为一种报道工程,深度报道有“连续 报道”、“系列报道”、“组合报道”等,它们都由多个篇什、多种报道体裁集合而成,是一种整体工程,而不是文体。
四、预测性新闻的写作
1.预测性新闻的含义。预测性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作出科学预见、预报和预测,给读者更多、更新信息的新闻。
2.预测性新闻的特点。(1)预见性,(2)逻辑性,(3)引导性 3.预测性新闻的写作原则。(1)掌握预测方法。其一,请有关专家、学者或权威人士发表预测性意见。其二,依据权威部门或官方的预测。抓住权威部门发表的预测性意见,能大大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其三,摘引有关报告与资料。其四,综合舆论。其五,记者深入实际,作好调查研究。(2)写作注意事项。其一,开门见山地报道预测结果。其二,提供预测出处。其三,写出预测依据。其四,预测应该留有余地。(3)预测与分析、解释结合。
五、解释性新闻的写作 1.解释性新闻的含义。解释性新闻是以解释新闻事实为主的报道形式。又称释义性新闻。它运用背景材料和相关的事实来解释说明新闻事实的成因,揭示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侧重告知读者为什么会发生这一新闻事实。这种新闻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当时大多数美国人对大战的爆发感到十分突然,希望记者对这一重大事件作出解释,于是解释性新闻便应运而生。
2.解释性新闻的特点。(1)以解释新闻事实为目的。其一,数据化解释。其二,对比解释。其三,引语解释。(2)大量使用有关背景材料
3.解释性新闻的写作要点
西方新闻界对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方法作过一个归纳:“华尔街日报体”。华尔街日报体又称“DEE”写作法,它由三个英语单词的开头字母组成:“D”(Description)代表描写,中间一个“E”代表解释(Explanation),后面一个“E”代表评价(Evaluation)。“DEE”写法的基本特征是:“从描写某个具体的个人或事实入手,通过对事件进行一些解释和恰如其分的背景交待,进而点出报道主题,最后再引述当事人或权威人士的话,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作出评价,指出其意义所在,并尽可能预测其发展方向。” ①这是从形式上对解释性报道的写作所作出的总体说明。
具体就写作的要求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根据题材量体裁衣;(2)深入调查,占有大量背景材料;(3)坚持“以事实说话”;(4)注意结构安排
六、调查性新闻的写作 1.调查性新闻的含义。
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报道中是一种专门揭露性的报道,有时又称揭丑性报道。
我国的调查性报道虽然引进于西方新闻界,但并非全盘照搬。西方的调查性新闻以揭露黑幕丑闻为主,往往涉及政府官员、腐败政客、垄断集团、政治组织的营私舞弊以及财政贸易上的弄虚作假等。我国的调查性新闻内容比较广泛,既有揭露不正之风的调查性新闻,也有反映群众呼声、研究工作问题等方面的调查性新闻。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新闻,常常采用秘密侦查的手段和方法,调查中带有“侦破”的色彩。我国记者采用的更多的是实地调查、依靠群众和组织的方法。西方记者写调查性新闻,自己常常出现在报道中,调查经历写得很详尽,我们的调查性新闻除了借鉴这一形式外,还创造了其他一些方式。如不讲述调查过程,记者不出现在报道中等。
2.调查性新闻的特点。(1)调查性;(2)揭露性 3.调查性新闻的写作要点。(1)善于捕促新闻线索。(2)不畏艰辛,深入调查。
七、连续报道的写作
1.连续报道的含义。对某个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及各个阶段的情况作阶段性的持续的报道,以反映整个事件的发展及其影响,即连续报道。连续报道是依据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 进行的,基本上是一种线性展开,故又称为追踪报道。
2.连续报道的特点。(1)报道连续、及时,吸引力大;(2)报道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3.连续报道的写作要点。(1)增强预见能力,选好重大题材;(2)把握报道节奏,疏密有致地表现事件发展过程;(3)注意信息反馈;(4)每篇报道在结论上要留有一定的余地;(5)每篇报道都要相对独立
八、系列报道的写作
1.系列报道的含义。系列报道是围绕某一新闻主题,对有较大影响的新闻事件、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人物、新闻单位所作的多角度、多侧面的多次性报道。系列报道由若干个独立而又有内在联系的报道组成。它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多次报道,使读者对报道对象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
2.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的异同
系列报道从版式上看,与连续报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构成系列报道的报道篇数,通常不少于三篇;对于自身的构成部分是深度报道还是一般报道,也没有严格的要求;此外,通过编辑处理,能产生悬念的效果,等等。
然而,系列报道并不是连续报道。从这两种报道的实质上去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两者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从报道的对象来看,系列报道报道的通常是非事件性的新闻,连续报道报道的是影响较大的事件性新闻。从报道篇什的联系来看,系列报道各篇之间主要是内在联系,它是某一主题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展开,连续报道各篇什之间必须按事件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不能凭主观需要随意颠倒。从时效性看,系列报道的内容时空跨度大,事件也不一定具有连续的关系,连续报道的发稿要及时地反映事件的阶段性情况,时效性很强。从报道的计划情况看,系列报道以报道对象作了整体研究后分若干层次加以报道,连续报道由于难以估计事件的发展走向,报道的计划性要弱一点。
3.系列报道的写作要点。(1)用涵盖性的主题组织全部报道;(2)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主题;(3)注意系列的组合效用。
九、组合报道的写作
1.组合报道的含义。组合报道是围绕某一主题,将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来源的新闻稿件组装在一个版面上,通过各篇之间的相互说明、补充、延伸,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使读者对报道的对象有立体、深入的了解,或是让读者从稿件的联系对比中去理解新闻事实的意义、把握编者意图的深度报道方式。
2.组合报道的特点:(1)给受众提供全方位的新闻信息 ;(2)形式多样而灵活 ;(3)增强视觉效果。.组合报道的写作要点
组合报道是一个组装的整体,在组装时,要注意方法和技巧。通常的安排是:(1)由消息、通讯报道事实,然后用“编者按”、“短论”等形式对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使报道的思想内容得到升华。(2)有时则是将同类或不同类型的稿件集束组装,使之产生映衬、对比的效果。
第三篇:新闻写作期末复习
1、.记者的分类
按新闻事业的分工需要划分:内勤记者、外勤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广播记者、电视记者;政治记者、经济记者、军事记者、体育记者等;本埠记者、地方记者、驻外记者、特约记者等;
(1)专业记者: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农业记者、工业记者、文教记者等。
记者除了具备一般记者的素质,还要对所报道的领域的专业知识有深刻理解,他们的报道既能赢得普通读者喝彩,又能博得专家青睐。
(2)机动记者(“满天飞”记者):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哪里去,机动灵活,随时出击。
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3)特派记者: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如奥运会、伊拉克)
报道署名冠以“特派记者”头衔的好处:表明和一般报道的区别,引起读者注意;有利于培养记者,加强其责任感,促进他们拿出精品。
(4)特约记者:编制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特约记者主要是以下三类人:一是地方党委或业务部门做实际工作的同志;二是省、市报纸的负责人;三是作家。
(5)地方记者(记者站记者):媒体长期建立的外埠记者站中的记者。
记者站的地方记者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媒体和当地政府、群众的关系,能及时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新闻。
(6)驻外记者 :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
2、记者需要具备的素质有哪些?
(1).道德修养:坚持真理,忠于事实;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互敬互学,积极竞争;摆正位置,不谋私利;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记者与群众的关系;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2)知识修养
①知识修养的重要性: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加强对新闻的感知力和判断力
②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理论知识修养;新闻专业知识修养;基础知识修养
(3).技能修养: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话的技能;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4)情感修养: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情感是构成谈好的基因;情感是促成记者采访的动力;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5)体质修养
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6)公关修养:不要轻易失信;不要忽冷忽热;不要夹带私利
3、怎么评价记者?
新闻学词典“无冕之王”一词最早出现在 19世纪的英国。当时,《泰晤士报》被称为英国上流社会的舆论权威,主笔辞职后常被内阁吸收为阁员,地位很高。人们就称这些报纸主笔是“无冕之王”。后来,西方新闻界泛指记者为“无冕之王”,认为记者享有凌驾于社会众人之上的特殊地位。这一观点,在新中国成立前已传入我国。
4、采访的方式的判断 ?
(1)直面采访:指记者直接面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2)视觉采访:即用眼睛采访。优秀的新闻工作者追求的是细致的观察、具体的描写。读者读了这种新闻作品,有一种入其境、见其人的感觉。视觉新闻,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
(3)书面采访: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4)体验式采访:即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也称亲历式采访。
(5)隐形采访:又叫微服采访。记者采访时,不公开自己的身份,隐姓埋名,使用权对方不知道你是记者,也不知道你工作的意图。
(6)电话采访:即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电话采访的最大优势是快捷,美国称之为“快餐式采访”。
(7)网上采访:网络采访的方式:了解最新信息、拓展消息来源、运用网络进行调查、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收集背景资料
5、新闻体裁的分类?
所谓新闻体裁,就是新闻媒体所传播的新闻作品的各类载体形式,一般由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大类组成。
6、新闻线索的含义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
7、新闻价值的含义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是新闻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客观标准。
8、新闻政策和新闻价值的关系?
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符合新闻政策,两者兼备才能报道,缺一不可。
误区:
一是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
二是只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
9、采访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1)平时准备。①理论的准备;②政策准备;③情况准备;④知识的准备;
(2)临时准备。【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①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里差异;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差纲目;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10、提问的各种方式
(1)开放式提问。
② 记者仅提示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不仅仅让采访对象明确回答某个问题。②主要用于访问的开头,也可在采访过程中作为一种过渡和调节的手段。它适用那些文化水平比较高、社会经验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
③优点: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很宽,回答起来比较自由,有时会有一些精彩发现;
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思路,也有助记者了解面上的情况;
回答起来自然,缓和,对方不受约束,因而谈话气氛轻松、活跃;
提问难度小,用在对陌生的访谈对象中,可以寒暄,赢得思考时间。
④不足:泛泛的提问,只会得到泛泛的回答,不容易得到实质性的材料,采访不容易深入下去;
问题太大,有些采访对象不知如何回答;
用得太滥,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
(2)闭合式提问。
①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这种提问给对方回答问题的限定面很窄,有时只需要回答“是”或“不是”。
②一般用来核准某些事实,挖掘典型细节,对重大问题或突发性事件的采访 ③优点:比较直接,以得到采访对象的直接回答,获取有价值的材料; 时间短,收获大,记者牢牢掌握提问的主动权;
问题集中,采访能深入下去。
④不足:提问有些单刀直入,如果掌握不好,会影响谈话的气氛;
如果对问题选择不当,或漏掉某些问题,都会影响记者对全面情况的把握
(3)常用的采访提问方法:①正问法:正问法,也叫开门见山法。它是指记者在提问时直截了当地从正面提出问题,使对方一听就明白要回答什么。
②反问法,也有人称激将法。它指的是记者提问时,采访对象由于某些原因不肯回答,就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迫使对方非答不可。有时,记者也提出比较尖锐的问题激发对方,促使对方谈出真情实况。主要分为激问和错问。A、激问法:又称激将法,就是选择针对性强,措辞犀利的问题直逼对方的要害,激化对方的情绪,“逼”对方来回答。
B、错问法:这是一种从相反的方向,提出一个分明错误的问题,以刺激对方的情绪,促使对方否认错误,澄清事实,探出真相的提问方法,其强度超过激问法。③追问法:就是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问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为止。
④侧问法:侧问法,也叫迂回法。它指的是记者提问时,不宜从正面提出问题,而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问到正题上,比较委婉、含蓄。⑤诱导法:就是启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巧设话题,使对方敞开胸怀,说出他真是的,具体的想法。
⑥设问法:就是为了强调某种结论或某种看法,有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然后再进行回答。
11、开座谈会的效果?
(1)节省时间,可以较少的时间迅速收集较多的新闻线索
(2)互相启发,集中思考,互相启发
(3)及时验证,通过知情者的反应验证信息真实性
12、现场笔录的内容?
记录以笔记为主,以心记为辅
(1)要点;
(2)易忘点;
(3)疑问点;
(4)采访对象思想和个性语言;
(5)观察所得;
(6)记者的联想;
13、怎样验证材料?验证材料的方法?
验证材料:记者要将采访阶段采访所得的有关材料,再放入实践中进行验证 信源的可信性效果:可信性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传播者的信誉,包括客观、诚实、公正等品格条件;
第二是专业权威性,传播者对特定问题是否具有发言权和发言资格。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可信度越低,说服效果越小。方法:(1)投入记者智力。(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
14、材料积累的重要性?
搞好材料积累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
第二,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深意和深度;
第三,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做好资料积累的方法:
一是勤奋读书、勤于积累;
二是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15、三角定位法的含义及启示?
(1)三角定位法即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三个信息来源核准。
(2)启示:通过三角定位法,我们要把事实差错消灭在采访阶段,要求记者在采访中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并要求伴随以质疑的习惯一种反复核对事实的愿望。用三角定位法验证材料,可以确定获取的事实是否一致,若是缺一个信息来源,就不予于确定。要是没有把三个角都做好的话,前面所付出的辛劳,都有可能因一个差错而功亏一篑,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16、新闻八大块的含义及作用?
(1)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来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是贯穿一篇新闻的指导思想和灵魂。
作用:贯穿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吸引注意,诱读全文;概括内容,快递信息;评价事实,增值信息。
(2)所谓新闻材料,就是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作用:新闻写作的前提和保证。
(3)所谓新闻角度,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作用:提升采访效率;充分掌握材料,明确体现新闻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哪,使新闻报道不会杂乱无章。
(4)新闻语言,即指新闻报道要求、体现新闻特性的语言。其主要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准确、通俗、简洁。
作用:准确地使用新闻语言有利于采访的进行
(5)新闻结构,即指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方式。作用:
①倒金字塔结构使受众短时间内知道新闻的主要内容,也便于编辑对稿件的删减又不损害稿件的相对完整性和连贯性;
②时间顺序结构有说服力,但新闻开头对受众的吸引力较弱;
③悬念式结构,新闻报道清晰,易于受众接受;
④并列式结构一般适用于经验型、公报式等新闻材料
(6)新闻导语,即指消息的开头段落,也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作用:归于一句话,即导读、导听
概括新闻点(最有新闻价值的地方)、奠定报道基调、吸引受众。
(7)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新闻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说明性、注释性材料,是对新闻事实起辅助性作用的资料性解说。
背景是新闻事实植根的土壤,有助于我们从更深、更广的视角上理解新闻。作用:
①衬托型,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事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现有材料做对比,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②解释型,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交代来龙去脉解释新闻事实 ③启示型,揭示事物的意义,深化主题
(8)所谓新闻结尾,一般指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
作用:①使整体效果更强烈,整体结构更勾称。
②查漏补缺,作适当的补充。
③画龙点晴,留下余韵。
17、新闻导语的分类?
(1)叙述型;即用简洁、朴实的文字把新闻的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因为与新闻报道应当客观地叙述事实这个基本特征相适应,所以叙述型导语使用率在导语写作中最高。包括直叙式和概括式。直叙式;以直接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概括式,即要求对新闻事件用简洁文字大笔勾勒,搞成“压缩饼干”,令受众一读新闻导语,便对整篇内容有大致了解。
(2)描写型;即指运用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洁再现事件最有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新闻感染力和吸引人的导语形式。(重在白描)
(3)议论型;夹叙夹议,有述有评。即指在概述新闻主要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议的导语形式。
(4)橱窗式;这种类型的导语有如橱窗展示样品,导语从一个人的故事或典型事例开始。
(5)硬导语;硬导语又称直接式导语。这类导语一开头便涉及新闻中最重要的几大要素,节奏明快,通常只有一句话或两句话。适于突发新闻。
(6)软导语;又称延迟式导语:暂不告诉读者报道的主要内容,采用描写或讲故事的方挑起读者兴趣,在核心句或核心段中告诉读者报道要点。
18、新闻背景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①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
②新闻背景是与新闻事实有关的说明性、注释性材料,是对新闻事实起辅助性作
用的资料性解说。
③背景是新闻事实植根的土壤,有助于我们从更深、更广的视角上理解新闻。
(2)作用:① 衬托型;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事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现有材料做对比,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②解释型;注释某些专有名词、专用术语;交代来龙去脉解释新闻事实 ③启示型;揭示事物的意义,深化主题。
总之,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19、四种新闻结构和优缺点?
(1)倒金字塔结构。
特点:主体本身按材料的重要程度由前至后依次展开。优势:重点突出,便于受众选择接收、编辑删减。
(2)时间顺序结构。优势:可以反映新闻事件的大致过程,增强故事性
(3)悬念式结构-----华尔街日报体。优点:有利于从小处落笔,向大处开拓,引导读者从感性到理性地了解新闻事实。
(4)并列式结构。优势: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沙盘模型”式的全景图。适用于综合性新闻、会议新闻、经验性新闻、反映成就、问题、未来计划的新闻,也用于调查性报道中叙述调查的成果。
20、消息的定义
消息包括动态消息:一事一报,简明扼要,时效性强综合消息:同类事物多侧面的归纳综合报道,主要是反映动向、成就、问题等。
21、学会写一篇完整的消息。
形式:
格式: 发布新闻单位的名称+发布新闻的地点、时间+发布新闻的形式(电、讯)本报讯本报某地某月某日专讯(专电)
某某社某地某月某日电
本台消息
第四篇:新闻写作期末复习题纲
新闻写作期末复习题纲
1. 新闻背景:
一、定义:关于新闻背景,可以从事物发展与新闻写作两个层面来理解。就事物的产生和发展而言,新闻背景是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任何事物都不是突然出现、孤立存在的,它们都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渐变过程,与外在的各种相关事物都有一定的联系。抛开这些纵向与横向的联系,很难认识和反映事物的真相。这是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狭义的新闻背景,简言之,一般消息写作中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二、新闻背景的任务、作用(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的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6)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的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7)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2.故意失实 这类失实是指媒体或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3.直接引语 用事实说话的第四种方法:借助直接引语说话。直接引语是指记者通过采访得来的被采访者的原话。在报道中直接引用原话已经成为现代新闻写作不可或缺的手法,西方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写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之一”,并皮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其重要性以及引用的具体技巧。直接引语有以下几个作用:第一,直接引语是新闻报道中不同身份、不同个性人物所说的话,不拘一格的引用它们,可以是报道具有现场感,富有变化和人情味有助于克服新闻写作中容易出现的单调乏味与概念化。第二,直接引语一般都有出处,即消息来源,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三,它有一个特殊的作用,就是记者可以利用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之口,讲出自己希望说出又不便直接出面说出的话。
4.橱窗式导语 如橱窗展示样品,由典型事例构成的导语,为橱窗式导语。橱窗式导语多用于综合性新闻。其特点在于:它不是靠描写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读者。写作这种类型的导语,关键是注意故事的典型性、人情味及趣味性。
5.解释性消息 解释性消息也称背景新闻,它是典型的分析性新闻,也是典型的深度报道。解释性消息的特点在于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重点回答“为何”。解释性消息有时也会论及事件的后果、影响,——写作中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但其侧重点还是在于解释新闻事件或问题产生的必然性。
6服务性消息 服务性消息的特点:从宏观来看,整个新闻传播活动后都带有服务性的特质,是一种新闻信息方面的服务。此处说的是狭义的服务性报道,其特点是“直接可用”,亦即。这种消息以提供切实可用的信息、方法、忠告为己任。服务性消息的作用:(1)可以从生活角度关注科技发展,为大众提供参考性消息(2)在经济领域指导消费、捍卫消费者利益
(3)提供信息、方法、建议,满足大众提高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需要 服务性消息的写作:(1)服务性内容要新鲜、适时(2)着力写好实用部分,增强可操作性(3)说明信息源的身份,增强可信性(4)亲切、自然
7.导语 研究导语这一概念,以下几点是不容忽视的(1)它是新闻——消息体裁所特有;(2)它处于文章的开头部位;(3)与任何文章的开头不同,它是结果、提要,或者高潮。
上述三点揭示了导语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由此可说,导语是消息开头用来揭示新闻要点与精华、发挥导读作用的段落。导语的任务:
(1)开门见山,尽快地报告新闻事实,传递最新信息,使人一眼便知(2)吸引读者,使人一见钟情(3)导语为全篇定音
8.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的特点:动态消息是报道“事件”的主要方式,是消息体裁的正宗。一般谈论消息,主要指动态消息而言。(1)动态消息大多一事一报,一篇消息只写一件事(2)动态消息更强调“客观笔法”
(3)与其他类型的报道相比,动态消息更加注重时效
动态消息的写作:
(1)善于捕捉动态新闻的报道题材(2)客观记述,增强可信度(3)传达现场气氛,使新闻更具动感
9.新闻跳笔 所谓笔法,西方叫做叙述学,我们指的是运笔技巧,行文叙述的方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新闻跳笔这种笔法有两个主要特点:(1)在文体结构上它是多段体。
(2)它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为什么新闻写作要用“跳笔”?(1)吸引读者并适合读者快速阅读的习惯(2)便于记者快速写作并形成明快的新闻文风(3)加大新闻信息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如何运用新闻跳笔?(1)短段落,多分段(2)断裂行文
(3)借用电影“蒙太奇”结构(4)加大句与句之间的跨度 10.新闻语言的特征
(1)准确、简洁、鲜明、生动(2)新闻语言要有时代感(3)新闻语言应有不同的风格(4)“白描”是新闻语言的主要特点
11.新闻报道是否都在说话 这里的“说话”特指有目的的传递信息,通过报道表达某种意见、观点。从宏观的角度定义,是要达到某种传播目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舆论导向。(1)传播的目的是说话(2)选择就是在说话(3)新闻与说话无法分家
综上所述,“事实”是客观存在,“说话”是主管意图。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形成了新闻写作的基本矛盾。“用事实说话”正是解决这对矛盾的方法。
12.简讯
一、简讯的特点、地位
简讯是压缩的产物。简讯的原型大多是一般的消息,因为当天报纸版面的限制,有时是因为新闻价值判断的差异,而被压掉了一些内容,成了简讯。为这样一个形成过程决定,简讯的基本特点就是一个“简”字。
(一)特点
(1)简讯文字简略,内容简单(2)结构单一
(二)简讯的地位
(1)简讯是传播信息的有效手段
(2)简讯篇幅短小,可以多发稿,从总体上增加媒体的信息含量(3)多发简讯可以活跃报纸版面
(4)简讯栏是信息集中之地,它还可以为记者提供能够再利用的新闻线索
13.非事件性消息
一、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 非事件性消息的特点是由它的题材的特殊性决定的。事件性新闻关注的是事物的最新变动,是凸显的“事件”;非事件性新闻报道的是社会问题、社会现象,或者某些可供参考的信息、方法。它们与事件不同,往往没有明确的行为主体,没有事件所具备的明细的时间和空间界限,缺少具体的发生、发展过程。二。、非事件性消息的特殊价值
(1)以消息体裁报道非事件性事物,可以进一步拓宽新闻的报道面(2)非事件性消息有助于发挥媒体的“主体意识”
(3)一些非事件性新闻具有“读物”的性质,有欣赏价值和“抚慰”作用
(4)非事件性消息可以为媒体采制独家新闻创造条件
14.消息 消息是各种新闻体裁中用的最多、最活跃的一种体裁,在新闻报道中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人们又称它为新闻报道的主角。特点:(1)简括
简要、概括的反映新闻事实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体裁的本质特点。
(2)消息更加注重用事实说话
(3)消息有特殊的结构方式。
消息的结构是倒叙,俗称倒金字塔结构。(4)消息有自己的外在标志。即电头或“本报讯”,有人称为“消息头”。
消息体裁的优势:(1)消息适用范围广,多用消息,可以增加媒体的信息承载量。
(2)消息发稿速度快,是一种灵活迅捷的新闻体裁(3)消息为不同的读者所接受(4)消息的新闻冲击力更强 14.记者的修养
一、加强政治修养
(1)记者的政治修养首先表现在强烈的职业责任感(2)记者的政治修养还表现在强烈的正义感
二、加强知识修养
三、加强思维修养
15.采访与写作的关系
要学好新闻写作,首先要明确一个前提:新闻写作必须以采访为基础,采访决定写作。在学习新闻写作时,我们强调采访决定写作基于:(1)先有采访,后有写作
(2)采访的质量直接关系写作的力量
当然,采访决定写作,同样写作也会反作用于采访。一个记者掌握了新闻写作的规律和技巧,反过来可以指导他的采访活动,有助于增强他的采访意识与提高他的写作能力。
因此,既不能重采访轻写作,也不能重写作轻采访。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基本功。二者辩证统一。16.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一、文体特征
(1)通讯报道的事实比消息详细,完整、富于情节,可以满足读者欲知详情的需要。
(2)通讯报道的事实往往比消息更生动、更形象,它以感性的素材还原生活的原生形态,使这种问题更具感染力。(3)通讯的文体较为自由。(4)通讯的主题鲜明,结构完整。
(5)通讯体现出作者较强的主体意识和个人风格。
(6)消息多用概括性手法叙述事实,通讯则多用详述和描写手法表现事实。
(7)与消息相比,通讯时效性较差。
二、功能区别
(1)消息以最简洁的语言、抢眼的文体结构快速传播着最重要的信息,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通讯虽然也传递信息,蛋它篇幅长,时效稍差。但是可读性强,可读性一般指具有可感受性。通讯这种载体在传播过程中更类似文学作品,即它有两条传播的信道:既像消息那样传播信息,还有一条看不到的信道---------情感的传播。
18.写作题 拟标题
对材料评析
写消息(校园新闻)
第五篇:期末考题
潞城市职业高中202_-202_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吮(shǔn)吸
菽(shū)粟
战栗(nì)
裸(liǔ)露 ....B、单薄(báo)
黯(ān)然
濡(rú)养
嵌(qìn)合 ....C、回溯(sù)
雾霭(ǎi)
寰(huán)宇
混淆(xiáo)....D、琴弦(xián)
粗糙(zāo)
瞳(tóng)孔
翱翔(qiáng)....
2、下列加点词语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啃噬心灵(咬)
梦寐以求(醒来)...B、怨天尤人(责怪)
苦思冥想(深沉)..C、和睦相处(友好)
偃旗息鼓(放倒)..D、绰有余裕(宽绰)
杀一儆百(使人警醒)..
3、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附丽,依附)
B、难道可以对亿万粒菽粟亿万滴甘露濡养出的万物之灵,掉以丝毫..的轻心吗?(濡养,滋润供养)
C、我们的使命决不是求得一个最足以炫耀的职业。(炫耀,夸耀)..D、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啃噬着我们的心灵。(啃噬,吃)..
4、下列汉字在《新华字典》中查找的方法,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岳”,查音序“Y”,音节为“yue”;部首为“丘”,除部首外3画。
B、“莲”,查音序为“L”,音节为“lian”;部首为“艹”除部首外6画。
C、“衷”,查音序为“Z”,音节为“zhong”;部首为“衣”,除部首外4画。
D、“伎”,查音序为“Z”,音节为“zhi”;部首为“亻”,除部首外4画。
5、下列句中,只表示一个意思没有歧义的句子是()A.作为演员,一定要演好戏。B.他看你不在家就回去了。C.我见到他时才六岁。D.小张和小王的哥哥来了。
6、下列作品、作家及体裁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横渠四句》——冯友兰——哲学论文 B《我为什么活着》——罗素——序言 C《汉堡港的变奏》——柯岩——报告文学 D、《跨越百年的美丽》——居里夫人——散文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B、书架上放着许多工具书,其中有词典、字典、《辞海》、《现代汉语词典》、《康熙字典》等。
C、工厂实行了生产责任制以后,效率有了明显提高,每月废品由原先一千只下降到一百只,废品率下降了九倍。
D、他虽然没上过学,但是爱学习,现在已经能写文章了。
8、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她发现了,接着发现镭,冰山露出了一角。
(比喻)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对偶)C、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借代)D、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夸张)
9、下列说话比较得体的一项是()A.老大爷,您别这么磨磨蹭蹭的,行不行? B.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C.我很想参加你们的活动,可今晚我实在没功夫,太抱歉了。D.宴会就要开始了,该来的怎么还不来?大家别着急,再等一等。
10、下列各句中对文章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很重要》一文,围绕“我很重要”这个中心,广泛取材,使全文的语言像颗颗珍珠被“我很重要”这根红线串联起来了。B、《沁园春 长沙》一词上阕描绘了一幅绚丽的秋景图,下阕则抒发革命豪情,全词情景交融。
C、《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在提出论题“认真考虑选择职业是青年的首要责任”之后,作者采用了先破后立、有破有立的论证方法。D、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平平淡淡的娓娓而谈,如诉家常,没有情节起伏地向读者叙述主人公苏珊的故事。
二、默写(每个2分,共10分)
1、乘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2、举杯邀明月,________________。
李白《月下独酌》
3、____________________,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4、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三、书写(10分)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阅读理解(共14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xiāng)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chàng liáo kuò),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qiú)。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â)飞舟!
1、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4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2、“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这几句景物描写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你能用一个词语概括诗人眼中秋景的特点么?(4分)
——————————————
——————————————
3、词中承上启下的一句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词的下阕所写的“同学少年”具有哪些特征?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共46)
(一)小作文(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封应聘书。
王明是新南职业教育中心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2_届毕业生,在校学习期间,成绩优秀。在新南市几点设备制造公司顶岗实习半年期间,工作勤奋,能较熟练地操作数控车床。在新南市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技能竞赛中,王明还获得数控床操作比赛的第二名。202_年7月,王明《新南日报》的招聘广告得知,该市恒远机床厂招聘数控床操作工,条件是中等职业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他想应聘这一工作岗位。
请你用王明的名义给恒远机床厂写一封应聘书。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和用用语符合应聘书的要求。
(二)大作文(30分)
从下列各选项中任选一项,根据要求作文。1、以“我们的校园”为话题,写一篇说明文。2、以“童年的小伙伴”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3、以“节日”为话题,写一篇表达亲情的散文。
要求:标题自拟,文体规范;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句通顺,文面整洁;无错别字。字数60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