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大学生热点问题
编辑:独影花开 识别码:21-1076652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4 01:09: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大学生热点问题

恋爱婚姻问题如今已成为大学生十分敏感的热门话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最难以处理的问题。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大学生的恋爱婚姻问题已普遍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和重视,许多人就恋爱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然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并未得到妥善解决,特别是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产生的新问题,更常常使思想政治工作者感到困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就正与大方之家。本论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阐述了大学生恋爱的现状,结合相关资料及调查结果归纳出大学生恋爱的五种类型和特征,这是本文的起点。

第二部分从前面的论述中找出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且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文章认为大学生在恋爱认知、恋爱行为和恋爱态度上都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继而从学生、学校、社会和家庭方面去探讨原因,为寻找对策作好铺垫,这是本文的重点。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三方面的原因探讨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对策,这是本文的难点和落脚 点。

【正 文】引言

中国新世纪的大学生青春年少,生气盎然。他们追求时尚而求真务实,他们标新立异而讲究效率,他们充满憧憬而注重现实,他们求知迫切而向往爱情。大学恋爱已成为高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独特的校园文化、个性的青年文化和细腻的心理文化叠加的产物。

我国高校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就把恋爱观教育纳入了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内容,长期以来,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一直是困扰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二十多年过去了,当今大学生的恋爱现象越来越普遍,种种恋爱问题也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后果已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大学是人生的重要时段,是一个人学知识,长身体,锻炼思想,训练技能,开发智力的黄金时期,大学生能否正确处理好恋爱、爱情问题,集中精力搞好学习、工作,提高身体、思想素质,力求全面发展,这就不仅关系到个人今后的幸福、发展和前途,而且也直接关系到社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进行大学生恋爱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十分有必要而且重要。本文将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探讨其内在的原因,思考出相应的教育对策,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教育方法和内容,真正把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上。

一、大学生恋爱的现状 据资料报道,目前全国高校有85.6%的大学生已经实施或准备涉足爱河。[1]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新世纪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参阅了全国的相关调查,并于202_年1月对以涪陵师院为代表的几所重庆市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采取分层随机抽样调查法和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368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综合文献资料及有关的调查报告,大致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恋爱现状,其分析如下:(一)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通过调查表明大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其恋爱类型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5种:

1、志同道合型

志同道合型,也可称理想型或事业型。这种恋爱类型是建立在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事业的基础之上的。双方为了维系爱情的发展,不使对方失望,则往往对自己要求更高,学习和工作更勤奋。据一项对全国14个省市26所全日制高校547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这种类型的恋爱人数占17%左右,但是其成功率非常高,往往毕业以后能携手走出校园。[2]

2、情投意合型

情投意合型,也可称情感型。这种恋爱类型主要以共同的情趣、爱好为基础,一般感情专

一、互敬互爱,遇到困难能够共同分担。校园里常看见他们成双成对的走在一起,共同探讨人生的悲欢。这种恋爱人数占19%左右,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达到86%。[2]

3、尝试型

进人大学校园的青年大学生,由于生理上性的成熟,逐渐产生了接近异性、追求爱情的欲求。另外,社会舆论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对男女私情、婚姻爱情的渲染,触发了他们较强烈的性的体验,驱使他们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神秘感,加之大学自由宽松的客观条件,于是他们便产生了想了解和尝试爱情的需要和行为。尝试型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恋爱观,而易遭到对方的拒绝,出现“单相思”或悲观情绪,以致影响学业。即使偶尔能引起对方的注意,也常常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缺乏感情的交流,没有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人生目标。这种恋爱人数占的比率比较高,有37%之多,而最终走到一起的并不多,往往只有20%~30%左右。[2]

4、弥补型

由于大学学习比较枯燥乏味,班级、学校文化活动的不足,使一些大学生感到精神空虚、孤寂和惆怅,于是便寻求恋爱,藉以弥补。这种类型的大学生由于两人形影不离,不愿参与集体活动,容易遭到同学的议论和不满。由于其恋爱的基础只是精神空虚的补偿,毕业后恋爱关系易破裂。这种人数比率不多,只占15%左右,其成功率也非常的低。[2]

5、虚荣型

一些大学生特别是男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有朋友,或被异性追求是有本领、有能耐,反之则是无能的表现。在这种心理的压力下,一些人从虚荣出发,匆匆在同学中寻觅所谓的“知音”。虚荣型的恋爱,由于只追求一时的感情满足和快乐,缺乏明确的爱情基础和目标,极易破裂,也极易走上歧途。这种类型的大学生较多的在学业上不思进取,自制力差,学习成绩低劣,生活上比阔气讲排场。可以说这种心理谈恋爱的成功率最低,因为他们只是出于某一种目的,所以很难成功!

(二)大学生恋爱的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生理逐渐成熟,性意识不断觉醒,往往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同时大学生又生活在青年人高度集中的特殊环境中,年龄相仿,朝夕相处,加上专业一致,兴趣相投,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更容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而萌发爱情的种子。同时部分传媒“无爱不成书,无爱不成戏,无爱不成歌”的“催化”和西方爱情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新世纪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有着与过去乃至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显著不同的特点:

1、普遍化

据本次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正在谈恋爱或准备谈恋爱的人,一年级为15%,二年级为25%,三年级为40%,四年级为65%。其中二年级为超常增长阶段,尤以女生为甚,占到50%左右。女同学自嘲:“大一娇,大二俏,大三着急,大四没人要。”[1]说得可能有些夸大,但确实反映了校园爱情的一些实情,因为男大学生们固执地认为,大学毕业后还没有男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鉴于此,一位大学哲学系的副主任说:“我们不禁止大学生谈恋爱,怕他毕业后难找对象了。”[1]

2、低龄化

现在大学生谈恋爱出现了低年龄化趋势,即由高年级发展到低年级,由大年龄发展到小年龄,而且呈上升趋势。以前,高年级大学生谈恋爱的人数较多,而现在一年级的大学生就开始谈恋爱。可以说,在大学校园里谈恋爱已成了风气,成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要务之一。一些大学生陶醉其中,许多大学生跃跃欲试,恋爱热持续升温,成为高等学府“一道独特的风景线。”[3]

3、公开化

恋爱方式由“秘密”转向“公开”,在爱情表达方式上,感情外露,过分亲昵,无所顾忌。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很慎重,把它当作人生的一件大事来看待。谈恋爱往往很隐蔽,不轻易让别人知道;而当今大学生表现为结交异性朋友大方,他们成双成对,形影不离,对别人的议论毫不在乎。涪陵师范学院的一位教师曾风趣地说:“过去学生谈恋爱看见老师觉得不好意思,而现在是老师看到学生谈恋爱老师感到不好意思。”

4、快速化

以往的大学生从恋爱走向结婚常经过漫长的岁月,而现在的大学生从相识到热恋进展迅速。在大学校园这块爱情的沃土上,每分钟都在诞生爱情,每一刻又在分解着爱情。当代大学生有情则爱,无情则散,毫不掩饰。一位恋爱“快速化”的专家高论道;“大学里谈恋爱不过是在做试验和种实验田,取得第一手的经验,成功与不成功也没啥了不起。如果现在不学会几招,将来在社会上翻了船,那可了不得了。”[4]

5、多元化

以往大学生谈恋爱多以结婚为归宿,而现在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以婚姻为目标,恋爱动机和目的多种多样。有的大学生谈恋爱是为了减轻学业和就业压力;有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有的是从心理,“一个寝室里别人都谈恋爱了,那么我也要谈恋爱。[5]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

今天的大学生面临的是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价值观念、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反映在恋爱认知、恋爱态度和恋爱行为上也是良莠并存。就问题而言,主要有:

1、恋爱观上存在错误认知。第一,爱情至上。

有些同学把爱情看得高于一切、重于一切,似乎除了爱情之外,别的什么东西都不存在了。本次访谈中,有不少同学认为,“人生中最可贵的幸福就是爱情”;有的甚至认为,“没有爱情学习就没有意义”,“大学生活应该是学习加恋爱。”因此,有的同学一进大学就涉足情场,忙于谈情说爱,写信幽会,致使学习成绩迅速下降。第二,男主女从。

这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伦理观念在爱情问题上的反映。表现为有些男同学,自认为自己的事业重要,把对方当作从属者、服务者或精神上的慰藉者;有的女同学在这种旧观念的影响下,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寄托在对方身上,只想找一个理想的“靠山”,稳稳当当,舒舒服服地靠一辈子。从而缺乏进取精神,不愿再拼搏奋斗。第三,容貌第一。

他们注重异性的外在美,以获得感官上的愉悦,为此,往往把异性的相貌、仪表、体态、身高放在择偶标准的首位,把是否对得起亲友、对得起“观众”作为出发点,而忽视对方思想上、感情上、精神上的条件,似乎爱情不是心灵的结合,而是脸蛋的拼凑。

第四,功利至上。

主要是把爱情建立在对方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上,或以父母的社会地位和家庭的优越条件为资本,待价而沽;或从今后的就业、升迁等某种个人动机出发,总是盘算从对方那里得到好处。似乎爱情的目标不是对象自身而是他(她)的家庭出身。凡此种种,都是狭隘的功利主义与市侩作风在恋爱问题上的表现,是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所包含的恋爱观格格不入的。

2、恋爱态度和恋爱行为上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有的大学生以虚荣的心理对待爱情,把越早被人爱当作一种骄傲,把有异性陪伴看作一种派头;有的大学生担心别人在谈而自己未谈会被讥为“嫁不出去的姑娘”或“低能儿”,为了展示不甘示弱的决心和能力而涉足情场,谈起了恋爱;有的大学生把谈恋爱当作是“做作业”、“打草稿”,玩一玩,试一试,为今后处理婚恋问题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对爱情表现出一种绝对超然的态度,追求一种朦胧的、模糊的爱,认为世界上最美的东西往往是以朦胧、模糊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爱情正是如此;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应重过程而不必过多考虑结果,把恋爱和婚姻当成没有联系的两码事;还有的大学生受现代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把恋爱当成儿戏,朝三暮四,玩弄感情,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所谓的“性自由”、“性解放”当作一种社会进步,在恋爱问题上不讲道德,不受约束,不负责任,用性欲来取代爱情;至于有的大学生因谈恋爱而荒废学业,或因恋爱问题出现心理和精神疾病乃至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亦不是个别现象。

(二)大学生恋爱存在问题的原因

既然上述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会产生如此不良,甚至严重的后果,那么,我们就有必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这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婚恋观,进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性生理和性心理成熟是导因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20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高峰,是其性能量最旺盛的时期,他们性生理成熟导致了性心理、性意识的萌芽,从而表现出强烈的异性交往欲和对性知识的感兴趣,对异性的爱慕和追求。一项调查显示,83%的大学生有和异性交往的强烈欲望,比10年前上升了12.9%。性兴趣从中学开始(有异性朋友)的由10年前的38.8%,增加到202_年的57.28%。[6]由此,大学生始而表现为时隐时现的对异性的向往和倾慕心理,喜欢打扮、整装,乐于在异性面前表现自己的长处,并希望得到好评,继而相互评头论足,想入非非,最后发展为相互追求,堕入情网,甚至发生越轨行为。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在好奇心驱使下的盲目摸索,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成为他们性过错的主要原因。例如,有的女生不懂得男性受强烈性刺激易达到性兴奋状态和自身的极易受孕性,从而在与异性接触中放松警惕,错误的为表达爱情而吞食苦果。

2、自身的修养不足是根本因素 大学生对爱情的实际获得程度、体验方式主要受制于大学生自身修养状况。大学生自身修养不足往往是恋爱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表现为:

(1)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进入了高等学府,有些大学生新的理想尚未建立起来,出现了理想的真空地带,表现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位学生坦言:“进入大学以来,我的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也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仿佛人生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头脑一片空白。”这一表白,反应了很多大学生心中的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于是转到谈情说爱,借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排解孤独、寂寞的需要。校园文化生活单调,课余文化生活枯燥乏味,三点一线连成了每天的全部,再加上家庭的干预与影响较中学时大为减弱,对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适应性较差,以至感到孤独、无聊、空虚、寂寞,一些学生为了释放多余的精力、寻求精神快慰而谈恋爱。据一项对北京、上海等9个地区12所大学3360名在校生的调查发现:大学期间有过恋爱经历的占70%,其中37.4%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在于消除寂寞,57.6%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目的不是婚姻,“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7]

(3)追求性刺激。当前社会上格调低下的性文化泛滥,尤其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网上的世界正处于无栅栏状态,黄色的信息随处可看;另外,大学生受西方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两性观,把追求感观刺激作为与异性交往的原因与目的。有些大学生甚至认为“性这种生理需要,同人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4)攀比心理作祟。有些大学生谈恋爱纯粹是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作祟的结果,看到别人出双入对,心理难以保持平衡,于是便随大流,赶紧找一个,以满足虚荣心。(5)为以后的人生积累经验。有的大学生认为,“大学里谈恋爱,如同种试验田,取点儿第一手经验,为以后成熟的爱情打基础”。“就在半梦半醒之间,我们忘了还有明天”、“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等港台流行歌曲总是在校园里经久不衰,格外受到大学生的青睐,不知是这些流行歌曲影响了大学生的恋爱观,还是大学生的恋爱观在流行歌曲中找到了共鸣,不问结果,只问过程,已成了他们获取爱情的真实写照。

3.高校教育的特点与局限是重要因素 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其恋爱观的确立直接来源于高校教育,所以高校教育的特点与局限是影响大学生恋爱教育的重要因素。首先,大学生支配时间的自主性和课余时间的丰富性的影响。与中小学生比起来,大学生自己支配时间的自由度要大得多,课余文化生活要丰富得多,这就为大学生谈恋爱创造了客观条件,使男女生有足够的时间、机会双双单独接触。我们看到,无论是郊游、社团活动、体育锻炼,还是舞会、文娱演出都是便于他们谈情说爱、卿卿我我的最佳时机。

其次,学生来源多重性的影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高校对办学体制和招生制度进行了改革,学生来源呈现出多重性趋势。从90年代起,由于高校招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中后期高校扩大招生使许多学校的学生宿舍跟不上生源增加的发展,大学生便可以在外租房。多层次(有的高校从专科生到博士生都有)、多形式(全日制、函授、夜大、电大等)、多渠道(校校联办、公办与民办联姻等)办学,使高校学生的来源、层次、年龄也更加复杂。这些情况必然给大学校园带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样也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带来一定的影响。例如,某些来自富裕家庭、富裕地区的大学生由于事业心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天用父母争来的钱吃喝玩乐,往往用恋爱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打发时光。来自社会的大学生有的已经建立了家庭,有的正处于热恋期,多来源、多层次、大年龄大学生的恋爱行为在高校形成了一种感染性的视觉冲击,这在客观上为大学生谈恋爱形成了一种环境和氛围。

最后,高校对学生的管理比较宽松。中学尤其是高三对学生的管理非常严格,面面俱到不留死角。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相对而言要宽松得多,主要靠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特别是90年代后的教育者日益年轻化,在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态度上也开明化,他们更加尊重大学生的身心需要,对大学生谈恋爱以及日益放肆的恋爱行为,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加上大学生就业的自主性日益增大,学校失去了“惩治”大学生谈恋爱的杀手锏——毕业分配。这一切变化在客观上使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硬性禁止力度削弱。于是,某些大学生自我要求放松,自我约束能力差,不思进取,成天沉溺于爱河之中。一般来说,只要不发生因性行为而出现严重后果,大学生的恋爱是不会遭到学校干涉的,他们尽可以在恋爱的道路上“大胆的向前走”。调查表明,大学生发生婚前性行为的地点居前三位的依次是:在家里(45.8%)、在外租房(44.9%)、和在校园内(40.7%)[8]严重的是,少数高校忽视管理的正规化、制度化建设,学生管理工作近乎失控状态,对大学生的违纪现象包括恋爱越轨行为采取放任态度。如此一来,校风、班风日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同学之间相互影响,使大学生恋爱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

4、社会及家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给大学生的情感世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对外开放使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来,西方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东西也大量涌入,描写青年男女情感的文艺作品比较多,影视作品也常出现情爱的画面,更有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不健康的书刊、黄色光盘及黄色网站等等,使大学生眼花缭乱,难辩是非,对思想比较单纯、社会经验较少的大学生们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带来了极大的危害。一些大学生把握不住自己,盲目的追求感性的体验和刺激,双方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约会,经常陶醉于对方的音容笑貌,想入非非,约会见面的吃喝玩乐、风花雪夜地“侃大山”,为此经常熬夜,很难做到专心听课,做作业,这就必然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但有害于双方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学业的顺利完成。

根据潘绥铭教授对本科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调查显示,一些家长对孩子进大学前后与异性的交往和谈恋爱也持支持态度。尽管有多达67.3%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自己性观念的影响总的来说是比较传统或很传统的,但是家庭的实际行为却宽松得多,因为在上大学之前,家庭对他们与异性的交往,只有16.5%(父)和25.5%(母)是反对/戒备;55.8%(父)和43.3%(母)是既不赞成又不反对;还有27.6%(父)和31.2%(母)是理解/支持(2.3%说不清)。[9]而孩子上本科后,父母的态度大幅度地转向理解/支持(53.7%)。[10]可见,受到开放意识冲击的父母,在对待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上,已逐步走向开明和尊重。

综上所述,新世纪大学生的恋爱现状既有良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不好的方面又存在着种种原因。针对大学生在自我调节和自我把握感情的能力方面还比较弱,思想还不成熟,社会阅历还不深,理性的分析问题能力还不强,以及恋爱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的状况,因此,迫切需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的恋爱教育。

三、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思考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部分高校采取不禁止,不引导的消极不作为态度,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大学生谈恋爱的目的、动机不尽相同,错误的恋爱观念及有失道德的恋爱行为对大学生是相当有害的,因此,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在明晰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积极疏导大学生感情困惑,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学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的恋爱观念,规范恋爱行为,笔者认为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重视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现象,高校教师应以一种平常心去对待,绝不可强行压制,当今的大学生由于社会进步,生理和心理都比较成熟,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看问题有独特的视角,在某种问题上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你越禁止,他们搞得越火热,校内不行就到校外去,往往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对大学生谈恋爱,不能放任自流,平时不管,只是在大学生恋爱越轨时才给处分等等,这种方式并不可取。在大学生涉入恋河之前,应教给他们必要的性知识,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等;当他们处于热恋之中时,指导大学生对爱情的承诺永远要面对现实生活;当他们处于失恋的痛苦体验时,既要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也要教给他们更加洒脱地对待爱情和人生;当深爱的一方已不复存在时,收拾起悲伤重享人生,并不意味着背叛;相反,当恋爱的一方背叛诺言之时,再度重振精神享受人生,另作追求,也不意味着饶恕。要鼓起大学生新的理想风帆,在事业的奋进中,充满信心的去驾起新的爱情之舟,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港湾。

(二)把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原则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加上自身较高的文化修养,决定了其对爱情问题的理解和思考,既不同于前人,也有别于其他同龄人;既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层反思,又带着改革开放年代剧烈变革的印记。幼稚里显得成熟,纯真中又包含荒唐,理性的与非理性交织在一起,使得代在大学生的恋爱教育要比过去复杂得多,困难得多。因此,必须把握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原则。

1、针对性

一是要弄清楚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真实想法、看法,做到胸中有数,以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方法是,在讲授前让学生就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或做点问卷调查。实践表明,学生乐于就这一问题坦诚发表意见。二是不回避问题。现在大学生对恋爱问题的看法,远非是过去那些该不该谈、能不能谈、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之类的问题;而是更多的从生理、心理和人际交往的角度,从人性、缘分、实践的角度,说明大学生恋爱的合理性、必要性,从社会文明进步的角度看待爱情的态度和爱情的表达方式。如果对这些问题不能给予有说服力的回答,而是拘泥于过去一般的规劝、说教,是不会奏效的。

2、全面性

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要做全面中肯的分析,力戒片面性。一方面,对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普遍化、低龄化和公开化等特点要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理解。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生中学时代被压抑的情感和欲望在几乎完全自由的情况下得以充分发挥。再加上首次处在一切需要自己思考、判断、处理的地位,一遇困难就感到孤立无援,渴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抚慰,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极容易迅速跨越友谊的阶段直接进入恋爱。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生产生恋爱的想法和要求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对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不宜以偏概全,用部分学生中存在的极端问题一味地对大学生恋爱持批评、指责和否定的态度,这既脱离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已经相当普遍的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事实上,确有不少同学恋爱观比较正确,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在恋爱过程中能互相鼓励,互相帮助,促进了双方学业的完成。在对大学生进行恋爱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能实事求是地、全面地加以评说,或用学业、恋爱双丰收的典型事例给学生以正面引导,就比单纯的批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3、原则性

坚持教育的全面性并不意味着对教育原则性的放弃。对于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存在一些原则性问题,应旗帜鲜明地表明教育者的观点和态度。比如,有的学生单纯从生理的角度看待大学生恋爱问题,把不提倡大学生谈恋爱认为是对人性的扼杀;有的认为大学生谈恋爱不必注重结果,把恋爱与婚姻当成两码事;有的把大学生恋爱中出现的不文明甚至不道德的行为看成是时代的开放和社会的进步等等。这些认识显然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也不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结合对爱情真谛、爱情本质和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的教育指出其错误与危害。

4、层次性

由于大学生个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目标各不一样,反映在恋爱问题上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因此,对大学生的恋爱教育和引导也应因人而异,分层次地提出要求。比如,第一个层次,为了集中精力完成学业,大学期间最好不谈恋爱;第二个层次,低年级的学生处于打基础的重要学习阶段,且年龄偏小,心理、生理尚不成熟,相互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接触和了解,不宜谈恋爱;第三个层次,对于已在恋爱之中的学生,则要求处理好恋爱与学习、与集体、与他人的关系,以文明、健康的方式处理好爱情生活。当然教育的着力点是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接受第一个层次的要求,减少低年级学生谈恋爱的比例,把大学生谈恋爱的负面影响控制到最低限度。

(三)完善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内容

关于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很多的,笔者认为应着重加强以下三方面的教育:

1、加强恋爱观教育

第一,要让大学生明确爱情的内涵。真正的爱情是以相互倾慕为基础,是理想、信念、志向的一致,性格、气质的相融,兴趣爱好等因素的相近,而不仅仅是一种外表的吸引,应是真、善、美的统一。当今社会,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有些人似乎忘记了什么是真、善、美。从利己主义出发,把爱情看作是一种商品,把贪图享乐作为选择恋人的基础。比如,有的把金钱作为爱情的等价物,认为“有钱就有幸福,有幸福就有爱情”,于是出现了年轻男子找老太婆为妻,妙龄少女嫁给了年近七旬老人的“傍大款”现象。把择偶标准放在金钱地位上,对此,教育者应该否定,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掌握正确的择偶标准。

第二,要求大学生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及时确立新目标。大学生应该把学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业是大学生价值感的主要支柱。当女大学生把爱情视为生命的唯一时,爱情就是一株温室中的花朵,娇弱美丽却经不起任何的打击。当爱情成为女性唯一的存在价值时,她本人就会失去人格的独立和魅力,也很容易失去被爱的理由。同时,要帮助大学生确立大学阶段的目标。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高中时期的奋斗目标已变成现实,新目标又未建立,不少学生感到茫然、空虚,进入“动力真空带”或称“理想间歇期。”这就需要教育者尽快帮助学生树立新的奋斗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才能转化为学生的动力呢?美国心理学家费洛姆认为:“目标对人的行为有激励力量,激励力量的大小取决于目标对个人的生活的意义和目标实现的难度两个因素。”由于目标对个人的行为具有激励作用,教育者应该帮助正在被空虚、无聊困扰着的同学,确定一个这样的目标,即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对自己生活有意义的目标,从而战胜空虚、无聊。

第三,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在恋人的选择上最重要的条件应该是志同道合,思想品德、事业理想和生活情趣等大体一致。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一般情况下,异性感情的发展是沿着熟人--朋友 --好朋友--知己--恋人这一线索发展的,当一个男性成为一个女性心中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角色时,爱情就可能降临。在分享快乐和痛苦、共同成长的过程中,爱情就会产生和发展。

2、突出恋爱道德教育

恋爱道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个人的道德修养在男女恋爱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恋爱的社会道德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在恋爱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和展开。平等互爱、婚姻自主是它的最主要内容。这种恋爱道德观体现着社会主义社会的人与人的新型平等关系。

爱情的发展要受一定的社会道德的制约,同时也承担着对对方,对家庭,对社会的道德责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人把竞争、发挥主体意识等经济领域中的原则错误地渗透到恋爱、婚姻领域,道德的制约与情感的宣泄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对此,部分大学生的恋爱问题也受到了冲击,对婚恋问题采取不严肃的态度。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妻子情人并存”可以理解,恋爱也可同时多谈几个,甚至可以“强登他人之舟”。“爱情多元论”在大学生中有较大的市场。还有的大学生认为“恋爱的结果未必结婚”,他们对“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表示赞同。他们把恋爱和婚姻分开,偏重其生理的要求。强调“个人感情第一”,而忽视爱情的义务和道德,导致道德沦丧。作为教育者应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方面教育大学生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抵御不良的西方思想,让他们明白,西方资产阶级的“性自由”、“性解放”思想观念与我们社会主义道德是不相容的。要懂得爱情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理解对方是为个人和对方营造一种轻松和快乐的氛围,没有人追逐爱情只是为了被约束;相互信任是自信的表现,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是值得别人去爱的人,别人会全心全意的去爱他(她)吗?责任和奉献意味着个人的修养,它是获得崇高爱情的基础。如果采取低级庸俗、轻佻放荡的方式,既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他人,伤风败俗,有失道德。关于失恋问题,应做到失恋不失德,不要把恋爱时“狂热的爱”变成失恋后“疯狂的恨”,否则,不仅违背道德,而且还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3、重视性知识教育

性,一直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一个禁忌。我国中小学的性教育长期得不到重视。由于历史和民族传统的诸多因素,性一向被视为洪水猛兽,在人们看来,谈“性”就意味着“淫秽”,“下流”,“伤风败俗”,从而使性领域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禁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教育更将性教育排斥在课堂之外。目前,大学生零碎的性知识主要是通过书刊、影视(包括录像)等一些非正规的渠道获得,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错误的。据统计,大学生所获得性知识60%来自各类书刊,20%来自同学、朋友间的交流与谈论,7%靠自己摸索经验,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却分别仅占6%和3%。[11] 由于大学生长期对性知识的了解比较贫乏,导致他们谈性色变,因性的压抑、焦渴、冲突而患各种心理疾病,从而影响了正常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比比皆是。“202_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正确引导大学生两性交往行为中最为迫切的实际问题”(可选三项)的回答是:“进行正确的性观念引导”的占64.5%;“进行科学全面的性知识教育”的占59.3%;“不同阶段与异性正常交往的尺度”占38.3%;“与异性交往礼仪方式”占34.6%。[2]因此,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性知识教育,树立科学观念,破除神秘感,是非常必要的。性知识不仅包括性的自然属性,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属性,性的社会属性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对大学生的性知识教育,不仅可以帮助他们有效地分辨和抵制各种形形色色的色情引诱,还可以使他们把对异性的向往升华到纯洁、高尚而且有价值的志向及男女双方相互体谅、协同前进的乐趣,认识到爱情能够使它变得纯洁而美好。此外,高校教师应尊重大学生谈恋爱的需求,从内心深处真正平视学生,理解学生,才能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年轻的大学生更加清醒、更加理智、更加坦然地做健康的人。

(四)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实践活动

1、开展性心理咨询工作,进行大学生恋爱的个别指导。

心理咨询活动具有教育管理与思想政治工作无法代替的作用。在高校开展恋爱心理咨询,进行个别指导,组织大学生恋爱问题的咨询活动,可以邀请有关教育专家来学校作恋爱理论指导,特别是性心理指导。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1987年指出:“性心理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然而,我国从古至今都是个禁区。这就产生了严重的心理变态。”目前,我国尚未形成性科学的专业,但开展性心理咨询是势在必行的。同时,可以请谈过恋爱的大学生作现身说法和相互交流来共同探讨如何面对恋爱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性心理教育,缓解、调剂大学生个体中性心理障碍和性压抑引起的心理问题,还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平衡、成熟,从而有力地促进其学习的进步。

2、举办优秀爱情故事片的展播活动。

风靡全球的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有令所有人难忘的、最为大学生奉为爱情经典的镜头:露丝对杰克许下诺言,不再为过去的爱情而不能自拔,只要有机会,就要好好地活下去,直到100岁。当她看到救生船带来光明时,她毅然挣脱了杰克僵死的双手,向生命之光奋力游去,杰克英俊的面容在冰水中下沉,下沉。这种不为过去生死离别的情感而忧伤的爱情观念之所以让当代大学生心仪,是因为她坚强、自强,抛弃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贾宝玉与林黛玉式的多愁善感与患得患失,让人生走向更新的道路——为了爱,要活得更精彩。这样的观念比之高校校园中不时传来的“现代殉情”故事,肯定更有积极的意义。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在学生发展方面,可以起到陶冶情操,规范行为,开启智慧的作用。但是,伴随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一些社会非主流文化给校园文化带来了冲击。作为教育工作者应站在教育者的高度,予以重视和批判,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来保证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首先,要充分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紧紧围绕学生全面发展这一主题,开展学术文化浓厚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人文知识讲座,科普知识讲座,开展与专业联系密切的社团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追求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生活。其次,要从新生抓起。利用新生入学时的好奇心理和对学校情况的“相对空白点”,及时进行思想、信念、人生观、法制、道德、校史等教育,使他们走进校园之后就有一种自豪感、紧迫感和危机感。这种“先入为主”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进取意识和拼搏精神,尽快缩短“理想间歇期”,避免寂寞空虚的产生。

最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提高广大教职工的素质。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师长”与“学长”的力量,以此带动和感化学生,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

(五)加强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

不可否认,单纯的采取灌输、疏导的方法,并不能完全彻底地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以,在抓好大学生恋爱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要针对大学生恋爱的特点,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自修制度、宿舍校园和娱乐场所的管理制度,并实施对大学生恋爱不文明行为的检举、曝光制度等,用这些方式来规范大学生的恋爱行为,把大学生的恋爱行为纳入一定的行为规范调整中。将恋爱表现纳入“评优”、“选干”、“入党”等德智体考核范围内。同时要明确学生工作者的职、责、权,将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管理纳入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中,要求辅导员积极大胆地去管理。比如,晚上学生就寝前要勤于清点学生人数,对已经谈恋爱的大学生要定期地、有针对地找其谈话交流思想、对他们提出严格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作息制度等,防止不良现象发生,对于严重违反校纪校规者,要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这样对谈恋爱者或未恋爱者都是一种活生生的教育。

(六)净化大众传媒,倡导主流文化 具有主观能动性的青年大学生,除了在校上课之外,还需要大量的接触社会传媒。他们走出校门就直接接触社会,书籍、报刊、影视、网络……大量的传媒给青年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舞台,这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综合素质起着积极促进作用。但也不能否认,我们的书籍、报刊、影视、网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202_年3月26—27日,中国计划生育协会,北京京伦家庭科学中心联合召开了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专题研讨会,教师、家长、学者们通过大量的统计数字和令人不安的事实,呼吁学校、家庭、社会重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这次研讨会上被指责最多的当属媒体,小说、报纸、杂志、电视,几乎到了“无爱不成书,无爱不成戏”的地步,尤其黄色录像、色情网站更是给人以直接的感官刺激,一些流行文化改变了中国青少年的观念。因此,我们对大众传媒要进一步作好引导和治理,我们的大众传媒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向不良的社会现象宣战,高扬主旋律,倡导主流文化,以确保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结束语

培养品学兼优的大学生,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心的大事,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极大地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成才,为此对大学生恋爱问题的研究已成为理论研究的一大热点。本文从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加强大学生恋爱教育的思考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系统的研究。由于水平有限,难免存在着不足,比如对大学生恋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提出的教育对策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希望通过学习,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弥补不足。相信在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支持努力下,大学生的恋爱教育一定会朝着一个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

关键词....................................................1

第一章 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概况........................................................1 1.1调研的背景................................................................................................................................1 1.2调查的原因................................................................................................................................1 1.3调查的意义................................................................................................................................2

第二章 调查过程及结果分析...................................................................2 2.1小组共同撰写问卷,并做出假设.........................................................2 2.2安排分工并选择人员.............................................................................3 2.3发放问卷与收集问卷.............................................................................3 2.4分析统计问卷,并得出结果.................................................................3 2.5调查结果.................................................................................................4 2.6撰写调研报告.........................................................................................5

第三章 结论..............................................................................................6

参考文献.................................................................................................7 附页调查问卷...............................................8

关键词: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

第一章 大学生热点问题概况

1.1调研的背景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凡此种种,带来的是大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的显著增强。但这并不是说大学生的思想脉搏无规律可循,而是更加强调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动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图通过定量调查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为上级、学校党委决策和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与依据,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1.2调研的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教育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教育成本、创业就业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

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

1.3调查的意义

青年大学生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成长与成才关系到祖国明天的发展和未来,因此,全面科学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对于大学生的教育与成长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了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善于开展调查研究,是我党长期坚持并不断发扬光大的优良传统,是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仍要坚持调查研究这个优良传统。

第二章 调查过程及分析结果

在确定我们的主题是关于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后,我们小组成员进行了周密的计划安排和分工,进行了以下程序并且得出如下结论:

2.1小组共同撰写问卷,并做出假设

依据现实情况,我们以实地发放问卷和网上发放问卷为主,加之以访谈为辅的方式。网上调查则涉及范围较广,这样更能说明问卷的真实性和广泛性。主要的调查对象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大学生为主。

问卷的设计鉴于调查对象的差异性,我们搜集了许多热点问题,包括国内外重大活动如上海世博会、中美关系问题、台海问题,以及涉及自身的重要问题如打工问题、就业问题、未来规划、恋爱问题等为列举选项,共设计了三个大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关注如上问题的原因?”,设计此问题的初衷是想了解大学生关注各类问题的原因;第二个问题是“你已经关注了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反映大学生关注各类问题的程度,为以下的建议做铺垫;第三个问题则是“请提出相关意见及建议(例如:校园安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这个问题是大学生们针对各类问题提出的建议和方案。三个问题层次递进,安排合理,既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例子,又为大学生们提供了思维空间。

2.2安排分工并选择人员

小组共六人,经商议,我小组确定以下人员安排:

发放问卷(收集问卷):全体人员 小组组长:xxx 撰写问卷:xxx 分析问卷:全体人员 整合报告:xxx

2.3发放问卷与收集问卷

发放问卷层次分明,主要针对不同性别、年级、专业、学历的大学生,在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我们充分的调动了资源,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谈论了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看到许多大学生对于自己所关注的问题有许多看法,也经常搜集相关的材料,有许多我们平常忽视的问题让我们深思。我们共发放了1200份问卷,收回了1040份,回收率86.70%,大体上比较满意。

2.4分析统计问卷,并得出结果

在此过程中,我们小组内部广泛听取意见,认真分析,发现各年级的大学生对自身和社会都有不同的看法,有许多新奇的点子出现,这在我们设计问卷时是始料未及的。

2.5调查结果

(1)关注热点问题比例分析

图1,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关注度分析

大学生关于社会重大事件的关注比例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1

65.38%55.77%44.23%27.88%17.30%6.73%44.23%自然灾害上海世博会党内反腐倡廉中美关系台海关系提拔80后年轻干部中国足球由上图可知:大学生对于社会重大事件比较关注,其中对于自然灾害、上海世博会、党内反腐倡廉及台海关系关注程度较高,说明大学生这一群体对于国家、社会已有一定的责任感,尤其是比较敏感的社会热点问题关注度比较高。

图2,学生对于关注自身问题分析

大学生关于自身问题的关注比例60.00%50.96%50.00%43.27%40.00%30.77%30.00%20.00%10.00%0.00%16.73%17.31%32.69%28.85%55.77%学习问题打工问题健康状况减肥问题人际关系追逐潮流未来规划信仰问题就业问题农村变化考研扩招食堂菜价校园安全恋爱问题创业问题消费问题15.38%12.50%11.54%3.85%3.85%3.85%5.77%4.81%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大学生比较关注的自身问题中,所列选项占前五位的分别是:就业、学习、未来规划、人际关系、健康问题。这些都是与大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关乎到现在和将来的发展。

(2)关于大学生关注了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及结果:

关注就业问题的为最多占24%,关注学习问题的占20%,关注健康减肥的占17.3%。还有关注人际关系7%、校园安全7%、未来规划的占7%,中美关系5%,消费问题5%剩下其他的占7.7%例如关注中美关系、消费问题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等。

关于问卷中的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的原因经过回收问卷并进行总结分析的结果是因为那些热点问题与他们自身密切相关、关注自己的生活、为未来做打算另一个原因就是了解国家的基本情况。

经过分析我们总结出如下结论,大学生最密切关注的是自身的问题,尤其是就业和学习问题,在他们看来学习已经和就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甚至学习的程度与就业的几率是成正比的,学习成绩越好就业就会越容易,其次就是自身健康问题,“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已经深深地影响了现代的大学生.关于国家的重大事件,大学生是抱着关注国家时事的态度,能让自己跟的上时代的脚步.(3)经过分析总结关于意见与建议得出如下结论:

1安全问题:加强保全、人员监管、校园巡查,宿舍门前安装电子眼。开展安全 ○讲座,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发生心理疾病。○3就业问题:加强就业指导,多些开展讲座。○4增加社团活动,增进图书以丰富学生生活 ○

2.6撰写调研报告

经过一番探索分析,我们小组把调研成果汇总,并分别写了心得体会,小组成员共同分享了这次调研的全部过程,大家共同探讨,做了批评总结。

第三章 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感想很多。首先,大学生就业难这一问题给了我们很深的思考。随着经济危机的加重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使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所谓的高分低能)、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是改变大学的教育体制机制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体制机制问题,想解决不容易,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虽然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是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仍然较高,主要体现在对发展前途、工作环境和薪水的要求上。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抱怨,应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还是有找到工作的人,当然国家还是提供一定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的,我们要对国家持有希望。

在大多数人眼里,当代大学生只是在象牙塔里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整日无所事事,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多数人对学习还是有

很高的关注度,也付诸了实际行动。这表明,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始终是最关心的一件事。无论何时,我们都应抱有“活到老、学到老”的心态。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自然灾害的不断发生,人们越来越关注由此而带来的严重后果。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更应该提高意识,从我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这次调查中,我们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对我们自身发展有利的技巧。做任何事情都一定要考虑全面,同时也要有侧重点,抓住重点才能事半功倍。在调查和发放问卷的过程中,感受最深的是与人沟通的技巧,如何有效的与人交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真诚的交谈才会让大家都觉得舒心,而认真的倾听才会让人感觉到你的真诚。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大家共同配合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味的学习理论知识只会令我们感觉枯燥,而当我们把它运用到实践中的时候就会发现它的价值,因此要经常靠实践来强化理论知识,使理论知识得到不断的丰富升华。这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发现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更充实了自己,受益匪浅。

总之,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见识也广了许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激情。相信自己能把今后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丰收”人才。参考文献: 《社会学概论》郑杭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社会心理学》俞国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会调查教程》水延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学生关注热点问题调查问卷

为了保证问卷信息的真实性,请提供以下基本信息(在□内打“√”,在空白处填字。),谢谢合作。

1、性 别:□男

□女

2、年 级:□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3、专 业:□文史类

□理工类 □艺术类 □其它

4、学 历:□本科 □专科 问题

一、你想关注的热点问题

1、国内外重大活动

□上海世博会。□中美关系问题 □党内反腐倡廉 □重大自然灾害 □台海关系 □山东新泰破格提拔80后年轻干部 □中国足球

2、涉及大学生自身的重要问题(至多三项)

□学习问题 □打工问题 □健康状况 □减肥问题 □人际关系 □追逐潮流 □未来规划 □信仰问题 □就业问题 □农村变化 □考研扩招 □食堂菜价 □校园安全 □恋爱问题 □创业问题 □消费问题(例如应酬费用、上网费用、零用钱等)

二、你关注如上问题的原因

三、你已关注了的问题

四、请提出相关意见或建议(例如:校园安全、生活环境的改善等)

第三篇:关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1101班

1.你认为当代大学生就业所需要的是?()

A.有能力B.有关系C.有门路D.有机遇

2.大学生为什么会迷茫?()

A.情感问题B.学习压力C.就业前景不明D.对自己期望过高

3.你对考研有哪些看法?()

A.先考研后工作B.边工作边考研C.不需要考研D.没想过

4.你如何安排课外时间?

A.去自习室学习B.参加社团活动C.做兼职D.休闲娱乐

5.对恋爱的看法是?()

A.影响学习B.共同进步C.没有影响D.不清楚

6.作为大学生的你,你在学校最看重是哪一方面?()

A.学习成绩B.人际关系C.担任的职位D.综合能力的提升

7.你觉得毕业后()最有可能给你带来困扰?

A.找工作B.买房子C.买车子D.结婚

8.你是以什么方式来舒缓压力的?(多选)

A.找人倾诉B.心理咨询C.闷在心里,沉默不言D.化压力为动力,更加努力E.和朋友去玩F.找个没人的地方发泄出来

9.你比较关注的政治问题有哪些?()

A.边境和平B.国力强盛C.国际地位提升D.经济稳定

10.你觉得你的精神生活丰富吗?

A.丰富多彩B.单调枯燥C.还可以D.不懂

11.对专业课学习的看法是?()

A.很重要,一定要学好B.不挂科就好C.无所谓,看重总体

D.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

12.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是?()

A.资金充足B.有该方面的经验C.有能力D.有坚持下去毅力

13.对做兼职的看法?()

A.影响学习,不做B.能力的提升C.赚零花钱D.无所谓,可做可不做

14.你认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怎么样?()

A.挺好的B.一般的C.不好D.不知道

15.你目前最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

第四篇:大学生热点问题问卷调查分析

大学生热点问题问卷调查数据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1)班姓名:任辉学号:201113005203

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具备特别力量的群体,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和接班人。为了调查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以及其精神文明状况,本小组开展一次以“关于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知”为主题的调查问卷活动,面向本校学生发放50张问卷,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进行数据统计。

一、参加调查的女生积极性较高。

二、大三的同学参加人数较多。

三、学文科的同学更关注热点问题。

四、娱乐、军事、政治受关注度较高,娱乐占到40%。

五、60%的同学认为关注热点问题对其的生活、学习方面有实际作用。

六、接近一半的被调查者每天都会浏览一次热点问题。

七、浏览热点问题使用的工具电脑占53.33%,手机占46.67.八、73%的同学会搜索一些自己不感兴趣却对就业有帮助的热点问题。

九、60%的同学会在闲暇之余与别人谈论时事热点。

十、60%的同学认为学习形势与政策这门课很有必要。

此次调查,目的是给大学生一个良好的思维导向,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全面发展。同时,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见识也广了许多。进一步激发了我们的学习激情。相信自己能把今后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理论知识扎实、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双“丰收”人才。

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社会总是时刻在变化发展的,个人在社会中会随之相应变化,对社会的认识绝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把握。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提高个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第五篇: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调查报告

篇一: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一.问题与背景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大学生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他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他们的未来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他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虽然处在相对封闭状态的校园生活中,但当代大学生普遍敏锐地关注社会的发展、社会的问题以及个人在社会中成长的未来空间。

社会热点问题,是指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社会关系、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此次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们想通过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以及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出发,审视被公开的事物的态度,了解并发现部分人对待不同事件的看法。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致成为整个社会生活约定俗成的关系。社会总是时刻在变化发展的,个人在社会中会随之相应变化,对社会的认识绝不能一成不变,要在变化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把握。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提高个人对社会现状的了解程度,有利于跟上时代的步伐,有利于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必然随之变化。在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是了解和把握其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问卷分析与结果

此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100份,回收90份。问卷涉及十个题目,均为选择题,包括性别,年级以及了解热点问题途径等等问题。男生占到47.78%,女生占到52.22%。通过对90份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一下内容: 1.当代大学生追求实利,关注自我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经济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存在许许多多经济制度,每一种经济制度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存在和运作的。它们之间互相关联,互相制约,又互相作用,统一构成社会经济制度体系。所有制关系是社会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的总和又构成经济制度。38.9%大学生之所以会关注经济问题,是因为大学生们即将面临就业问题。就业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并有着不断加热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多的追求实利。分析原因,首先是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的大环境崇尚现实主义,导致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的大学生们变得更加现实,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个体被注入个人主义与实利主义的混合剂。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其次是个人原因,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趋于现实,趋于理性。很多人自己也觉得读什么专业不是感兴趣,而是考虑毕业后是否容易找工作以及薪水的情况。大学生缺乏信仰,对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很少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设立远大的目标。2.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严重依赖网络 通过调查,发现通过上网了解社会热点的同学达74.4%,通过手机了解更是达到93.3%,充分表现出学生对于网路的依赖程度。分析其原因,首先网络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多媒体教学也是深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其次,网络的优势也是导致大学生依赖的重要原因。网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网络让我们更加及时的获取信息。再次,校园环境的限制,校园内的其他设施不完善,造成我们严重依赖网络,例如,学校的新闻广播电视系统,电视只有食堂有,而食堂的环境是嘈杂的,在这个环境下,电视不能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广播时间通常选在课间以及休息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部分大学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事”较为关注,但不是很乐观,大学生更关注文娱方面的时事。

因为调查的人群大二年级的占到58.89%,所以对就业问题的关注度还没有很高。调查显示,有38.9%和47.78%的学生关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热点。44.5%的大学生关注娱乐方面。将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对于不同的媒介,大学生首要接触目的有细微的差别。大学生接触广播、杂志、电视的首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其次才是了解新闻。而报纸则有超过半数的人首先是要了解新闻。数据表明,64.4%大学生不愿意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原因是不感兴趣,觉得没意思。15.56%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没有好处。8.89%的同学认为对自己没影响。从整体看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的原因如下,首先大学生的目的趋向于自身娱乐。其次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在很多人认为无聊的大学生活中,只有娱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新鲜感。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的改变使得他们选择的改变,而网络的出现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现在,网络日益娱乐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变化。再次,现在每天都有很多国事家事发生,大学生猜不透时事变幻,甚至与时事相比更加关心自己的校园生活,更关心自己身边鸡毛蒜皮的小事。对政治的热情比较冷淡。

4.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了解不深入。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仅是了解而已,有68.89%的大学生是仅了解。还有11.1%的同学是随便看看。这样看来,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似乎不足以称为关注。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大学生关注时事的目的仅限于娱乐,既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怎么去要求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有46.67%的同学会选择与朋友探讨,不予理会的也占到了22.2%。其次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大多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的态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情怀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正逐渐消失。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民族责任感,这样的责任感会促使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关注社会热点,并深深为之思考。一个会思考的民族是打不垮的。5.对关注热点的意义比较迷茫。

调查显示,对是否从关注热点问题中得到启发的调查,33.3%的人认为能从中得到启发,有48.89%的人则不知道,有将近一半的人并不清楚。17.78%的人则认为不能从中得到启发。大部分的学生都不清楚关注热点有何意义。二.总结:

1.学生关注时政从大处讲是继承好的传统,帮助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小处讲这也关系到个人利益,就业与生活是我们这一代人最为关注的两件事,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也无疑于这两件事息息相关。大学生是一个基本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意见是很有代表性的。篇二:关于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报告 18班关于对202_年开学热点问题讨论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始终是备受社会关注的群体,我们正在接受高等教育,我们未来的职业地位将居于社会中上层,我们的意识世界和思想动态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未来社会的发展潮流。当前大学生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关注度就是社会责任感的最直接表现。温家宝在同济大学演讲时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中华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大学生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关注社会时事),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少年强则国家强,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复兴,大学生是未来世界的生力军,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技术,拥有着极高的创造性和理解能力,这个群体的思想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以,我们大学生有必要多关心一些时事从而培养更多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洞察力。所以我们组织了这次调查,了解和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对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关注角度和思考方式。调查结果为:

1.大学生对与自身关系密切的问题(如:就业问题,房贷问题)较为关注,对于一些与自身关系不密切的社会热点(如:“三农”问题,医疗问题,腐败问题)较为冷漠。

2.就业问题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多数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有清醒的认识,对所处的高等教育改革问题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就业问题是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经济危机的加重和国际大环境的影响,以及我国大学的教育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使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上不容忽视的问题。就业难的问题表面看是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差(所谓的高分低能)、高校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的。可我认为这个问题不是改变大学的教育体制机制就能解决的,这应该是我们国家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过程的体制机制问题,想解决不容易,也不是短期就能做到的。面对这种现状,作为大学生更要努力学习,提高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要。我们不能抱怨,应在提高自己适应社会能力的同时,更应该思考为什么还是有找到工作的人,当然,政府也应在此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使人才得到合理利用,缓解就业压力,我们要对国家持有希望。另外大学生对于自己不太熟悉的社会焦点问题应多加了解,对于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应有所思有所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提高自身能力为重点,利用在校时间汲取知识,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

作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学生的我们,当然也对学校的热点问题尤为关注,经过讨论,还有不记名提议的方式下,我们总结出了一些比较受争议的话题。

1. 书费问题,很多书老师都不讲,但是还是会发下来,并且收费还是 很高的,同学们的怨声不断。

2. 女大学生人身安全问题,对于女生来说,现在的我们自我保护意识 差,抵抗能力弱。最近出事不断,让女生对自己的安全问题感到不 安。

3. 出行问题,一到节假日,学生放假,人太多,导致校车供不应求,很多学生赶不上自己的火车,有一部分人会选择黑车,这又提高了 危险隐患。

这些就是总结出来的关于社会还有校园里的热点问题。希望受争议的问题可以提供好的解决方案。篇三: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班级:11级机械电子工程

组长:吴文通 201101040084 组员:郭仪博 201101040065 李 军 201101040055贺要厂 201101040067 黄 睿201101040051 李群坡 201101040081 李 辉 201101040061 张 伟 201101040068 马志华 201101040054 王 超 201101040098 陈光林 201101040052 赵钦浩201101040087 指导老师:崔玉斌

实验室间:202_年11月1日至14日

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调查报告

摘要

此次调查报告是在催玉斌老师的指导下,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课程为基础的情况下而完成的。此次调查报告的内容为当代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程度,采取问卷调查法。以安阳工学院学生为例,发放问卷五十份,回收五十份。调查报告的时间在十一月份,在安阳工学院学校园内发放问卷,及时回收。此次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从而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改进学生的学习态度,把握其思想动态,希望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热点问题 影响程度 调查目的

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影响程度 调查对象

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 一.问题与背景

身处21世纪,当代大学生已不再是困于“象牙塔”之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了。当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把步入社会,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与社会的紧密联系,以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自身整体素质作为大学阶段学习生活的最高目标。因此,随之而来的是,在校大学生自己创业或参与各种勤工助学活动的现象屡见不鲜。毋庸置疑,勤工助学对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尤其面向21世纪的教育要求培养出各方面综合发展的人才。也就是说,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要有完善的人格。要关心环境、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具有对环境对社会的责任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此次调查研究是了解和把握大学生思想动态、增强其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大学生关注的教育领域内的教育质量、教育成本、创业就业等问题的调查分析,了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而把握其思想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在继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基本原则。社会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必然随之变化。在大学生中开展问卷调查,是了解和把握其思想动态、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二.问卷分析与结果

此次调查以问卷方式进行,问卷五十份,回收五十份。问卷涉及十五个题目,均为选择题,包括性别,专业以及了解热点问题途径等等问题。通过对五十份问卷的分析与总结,得出了一下内容:

(一)问题及原因

1.当代大学生追求实利,关注自我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就业成为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并有着不断加热的趋势。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学生更多的关注自身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更多的追求实利。分析原因,首先是社会环境,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变化。社会的大环境崇尚现实主义,导致身处这样的环境中的大学生们变得更加现实,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极大地激发了大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他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现代社会中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在这种背景下, 学生个体一方面有追求自我发展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另一方面生存压力与市场经济又给他们注入了个人主义与实利主义的混合剂。尤其是教育成本分担, 使学生个体的发展需要与社会需要和国家的需要之间的矛盾加剧。社会上一些庸俗处世哲学的影响,也造成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廉洁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甚至道德人格分裂等问题。其次是个人原因,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趋于现实,趋于理性。刘小枫说,现在的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是以市场利益为指导的。而大学也顺应这种情况,“发明”了很多新兴的热门专业,来满足这种市场化的需求。“大学就像一个超市,一些专业没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势必影响学生的整体素质。”刘小枫说。这句话得到了很多大学生的认同。很多人自己也觉得读什么专业不是感兴趣,而是考虑毕业后是否容易找工作以及薪水的情况。大学生缺乏信仰,对自身的发展认识不足,很少为自己以后的发展设立远大的目标,这样看来,一个个追求实利的大学生由此诞生。2.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严重依赖网络 通过调查,发现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热点的同学达82%,充分表现出学生对于网路的依赖程度。分析其原因,首先网络的普及程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因特网在中国日益受到欢迎,网络的普及程度逐年提高,以安阳工学院为例,在校园内设置免费的校园网,以供学生使用,在图书馆内还可以无线上网,教室内也都有宽带连接,多媒体教学也是深受老师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加之学生的好奇心理,喜欢对网络进行研究。使得网络在校园内流行起来。其次,网络的优势也是导致大学生依赖的重要原因。如果网络和其他媒体一样,没有明显的突出的优势,相信大学生也不会严重依赖。这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胀和爆炸,未来的世界是网 络的世界。网 络是指信息处理应孕而生的一种集学习、通讯及适当时候放松的娱乐工具。而它又不是一种普通的工 具,它有着其他事物所不可替代的优势: 1)、可以打破时空界限,使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进行相互交流,可使信息处理更系统,全面;2)、使信息流通更及时、便捷,所以教育选择了上网,世界选择上网。这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才竞争成为世界竞争的主流,教育在千呼万唤中面临改革。而网络的出现,无疑成了教育改革的好帮手。面对网络这个五彩缤纷的空间,我们可以轻松自由地听 名师讲座,可以身临其境地畅游奇妙太空,我们学习不再仅限于书本,我们也逐渐拥有了科学素质。网络让我们更加及时的获取信息。再次,校园环境的限制,校园内的其他设施不完善,造成我们严重依赖网络,例如,学校的新闻广播电视系统,电视只有食堂有,而食堂的环境是嘈杂的,在这个环境下,电视不能成为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广播时间通常选在课间以及休息时间,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3.大学生更关注文娱方面的时事。

调查显示,大学生接触大众传媒的目的较为集中,主要是休闲娱乐、了解新闻、增长见识、获取生活信息、获取专业知识、消磨时间和收发邮件。将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对于不同的媒介,大学生首要接触目的有细微的差别。大学生接触广播、杂志、电视的首要目的是休闲娱乐,其次才是了解新闻。而报纸则有超过半数的人首先是要了解新闻。在接触杂志方面,有23%的同学是为了获取专业知识,这和杂志更偏重专业化的特点分不开。另外,数据表明,大学生接触网络的目的较为分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网络功能的丰富,同时也能解释大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较传统媒体高出许多的原因。从整体看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的原因如下,首先大学生的目的趋向于自身娱乐,其次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改变,在很多人认为无聊的大学生活中,只有娱乐能够带给大学生一些新鲜感。大学生的人生追求的改变使得他们选择的改变,而网络的出现也满足了他们的需求,现在,网络日益娱乐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在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变化。

4.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了解不深入。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仅是了解而已,有80%的大学生是娱乐一下,看过就忘。还有34%的同学是无意识关注。这样看来,大学生对于社会热点的似乎不足以称为关注。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大学生关注时事的目的仅限于娱乐,既然没有明确的目的,怎么去要求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其次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大多表现出一种政治冷漠的态度。回想1919年,大学生的血泪酿成的1919年,当时的大学生身负祖国的重托,他们以一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情怀,不屈地斗争着。而现在,这种情怀在当代大学生身上正逐渐消失。我们需要这样一种民族责任感,这样的责任感会促使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关注社会热点,并深深为之思考。一个会思考的民族是打不垮的。

通过此次的调查,我们还发现了其他几个小问题,学校的硬件设施不足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关注时事的环境,家庭环境也是影响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程度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亟待改正。

(二)对策分析:

1,国家应该创造环境,鼓励大学生发表个人看法,为其提供平台。大学生是一个基本素质较高的社会群体,他们的意见是很有代表性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晴雨表”,他们是“一部分最敏感的知识分子”,他们所关心的思想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既能较准确地反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也能较全面地反映整个社会的思想倾向、思想潮流。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学校管理无小事。特别是学生管理工作关系到校园的安全稳定,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全体学生乃至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十分重要。高校必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治校。今天,在我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加强学校的民主法制建设,给予学生相对自由的空间,给予学生就业等现实问题充分的保障,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关注自身以外的其他问题,有利于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

3,校园内形成一种关心国家大事的社会新风尚,培养学生忧国忧民的情怀,校园是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环境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要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一定要改善校园环境。

4,提高大学生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感1).根据责任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学校教育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上应重视在学校生活中营造严格的教育责任机制。2).要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3).注重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4).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

除此之外,我们仍需要重视家长的影响,重视家庭对于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热点问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