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21-1071321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9 13:46: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京津冀都市圈高科技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尤为突出。但记者调研了解到,区域内合作意识不强、生产要素流动不畅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的进一步协调发展。专家认为,三地只有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才能形成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产业化、配套能力、发展环境的综合优势。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形成整体优势

2003年,京津冀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品销售收入约2002亿元,占全国的10.7%,其中软件产业450亿元,占全国的28%以上,成为我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其中通信、显示器、基础元器件等产品已成为国际性制造基地。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品门类齐全。在电子产品方面,北京在手机、电脑、扫描仪、显示器、彩色显像管、软件、程控交换机、数码相机等方面位居全国首位;天津是全国重要的手机生产基地、最大片式元件生产基地,以三星和现代为代表的显示器行业、以力神、和平海湾为代表的绿色能源行业在全国位居前列;河北省在显示器件、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制造领域形成一定的技术优势,部分产品居全国前列。

科研力量雄厚。京津地区是我国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仅北京重点高校数量占全国的1/4,有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科研、贸易、生产基地之誉的中关村地区。天津也已形成国家级工程中心、国家级研究院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市级研究机构、合资企业研发中心并存的、多层次的创新机构布局,基本形成从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到支撑产业化制造技术的全方位科研开发能力。

对外开放度高。京津冀作为我国北部沿海的对外开放前沿,在利用外资直接投资方面取得明显的进展。目前全球80多家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研发机构40%以上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在天津设有近200家生产型投资企业。世界跨国公司诺基亚、松下、微软、富士通、摩托罗拉、惠普等均在北京设立了研发中心。摩托罗拉、韩国三星等国际跨国公司早已进驻天津开发区,形成很大的生产规模。

产业分工条件逐步成熟。从未来五年看,一方面土地招标制度的全面推行将使京津的土地开发成本大幅上升;另一方面,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绿色奥运的理念将使北京一批高能耗、高污染、高耗水的产业加快向外转移。未来京津的发展将逐步从资源积聚向积聚与扩散并重阶段转变。这使得河北省环京津地区借鉴昆山模式,承接京津和国外产业转移成为可能,参与京津冀产业分工的条件逐步成熟。

政策环境优良。北京市政府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并不断推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天津市大力推进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落实,并出台了促进天津市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河北省也为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营造政策环境,努力构建信息产业发展平台,用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服务,吸引国内外机构,推动产业发展。

产业一体化发展开始启动。在电子信息领域,2004年,北京、天津、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等省区市共同签署了《环渤海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承诺将在信息产业方面加强沟通与合作,推动环渤海地区信息产业协调发展。

作为京津科技合作的启动项目之一,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建设已开展了包括研究编制京津软件产业共同体发展规划、软件企业层次的对接、联合开拓海外市场、京津共享软件测评平台等一系列活动,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一体化软件产业基地。

——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存在五大问题

京津冀地区是继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之后,我国又一经济高速增长区域。但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协调发展亟待解决五大问题。

一、区域内合作意识不强。天津市科学研究所所长李春成表示,京津冀地区国有资本占绝对优势,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作用并不充分。地区政府对资源控制能力仍很强,对企业干预比较大,区域规划缺乏市场观念,区域内城市间协作不强,缺乏合作意识。

二、区域产业配套不完备。京津两市多考虑自身发展规划,打造自己的完整产业链,很少跨地区合作,导致区域整体配套环境远不及长三角和珠三角,很多大企业都舍近求远到南方寻求配套合作企业。如北京IT制造产业更多是到东莞、昆山等地配套,我国三大PC企业——联想的制造基地在广东的惠州,北大方正100万台电脑生产线及数码产业基地设在东莞,清华同方的生产基地则设在苏州。又如总部设在北京、生产基地在天津的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除了在京津冀为数不多的几个厂家为其生产少量配件外,绝大部分零配件产品来自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

三、生产要素流动不畅。河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杨连云表示,京津两地的物流、人流、信息流成本很高,区域内生产要素流动阻力较大,尤其是高技术人才的相互流动较少,不利于区域资源的配置。

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多年来,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发展都从自身出发,将软件产业、集成电路、通信等作为当地发展的重点,产业定位及其发展重点过于笼统,难以形成对要素的有效吸引和产业的充分集聚,更谈不上形成产业特色,导致各地在资源、项目、资金等方面存在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五、“亲商”创业氛围不浓郁。京津冀地区在个人和经济主体的竞争、创业、风险意识上远不及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通过参与市场竞争来实现自身价值和谋求发展的观念不强,“亲商环境”仍待营造。

——促进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协调发展的建议

为了发挥京津冀对环渤海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的引领作用、对国内外资源的集聚作用,天津、河北省科技部门多位专家认为,三地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形成京津冀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产业化、配套能力、发展环境等的综合优势,共同把京津冀打造成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制造与研发基地,促进区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首先,应加强京津冀信息产业协调,建立紧密合作机制。2004年9月,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等五省二市,签署了《环渤海信息产业合作框架协议》。在该框架下,可建立京津冀信息产业紧密合作伙伴。加强三地信息产业和信息化方面的沟通和协调,推进区域性的资源配置、产业转移和产业对接,促进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三省市集中技术和资金资源,引导区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用户之间建立技术研发合作关系,强化技术协作和利益共享;加强科技研发合作,共同开发关键技术和重点产品,有效释放区域研发合作优势;建立三地信息产业园区之间的交流互动机制,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互访、人员代培,联合举行企业推介、人才招聘、合作论坛等活动。

其次,共建京津冀信息产业基础和开发平台,打造区域产业合作通道。共建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相互开放现有的信息产业研发、软件测试平台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无偿或最优惠、协作开发、最大化资源效用为原则,逐步建立形成共建共用、运行高效、服务环渤海、辐射全国的京津冀信息产业公共基础平台网络。建立起各类平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本地区信息产业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数据资源共享。在国家的支持下,主要由国家和京津冀三地政府共同出资,鼓励各方共同参与,联合共建区域信息产业公共技术开发平台或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开展共同研发,成果共享。依靠公共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区域的技术开发、技术支持和技术推广,促进知识流动和扩散,提高创新效率,加快成果转化和信息技术应用。

第三,加速京津塘高速公路产业带建设,布局产业协作链条。杨连云建议,启动以信息产业为特色之一的京津塘高速公路产业带建设规划,三省市合力加快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共同宣传、构造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链,形成我国最主要的近距离配套能力强、产业创新能力强、竞争与合作水平高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构建以京津塘高速公路产业带为依托的产业集群网络化互动发展机制,布局区域性电子信息产业协作链条,形成信息产业的规模集聚,辐射带动环渤海信息产业发展,使之成为我国吸纳利用国内外产业发展资源、科技创新资源最有吸引力的区域之一。

第四,定期举办京津冀信息产业发展论坛,加大合作宣传。李春成建议说,三地应每年定期举办京津冀信息产业发展论坛,就京津冀区域信息产业的协作机制和模式、政府如何推动区域产业协作等重大问题开展研讨。开展经常性的项目展示洽谈、产业合作对接活动,推动三地信息企业建立合作共赢意识,为企业合作提供制度化的信息交流平台。三地信息产业共同在国内或海外开展宣传活动,建立优势互补、协作对外的区域经济合作形象,吸引国外跨国企业落户,凝聚海内外优秀人才创业发展,共同营造京津冀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环境氛围。

第二篇:京津冀都市圈2

本期热点“京津冀都市圈”: 一.城市及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城市包括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

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分为集市型、功能型、综合性、城市群(或都市圈)等类别,这些类别也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集市型城市,属于周边农民或手工业者商品交换的集聚地,商业主要由交易市场、商店和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所构成。处于集市型阶段的城市在中国主要有集镇;

功能型城市,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开始发展其特有的工业产业,从而使城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地,同时也是商品的生产地。但城市因产业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单调,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经济交流的依赖增强,商业开始由封闭型的城内交易为主转为开放性的城际交易为主,批发贸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型城市主要有工业重镇、旅游城市等;

综合型,一些地理位臵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型,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大都市”)。商业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向综合服务发展,商业活动也扩展延伸为促进商品流通和满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动。这类城市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有直辖市、省会城市。

城市群(或都市圈)。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城市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了。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城市带等。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也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关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整体的经济功能已在日益凸现。

二.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近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三.国际五大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着与纽约的错位发展之路。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而这些城市的发展 始终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演化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1920年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以纽约、费城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阶段是1920-1950年的大都市带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建成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在单个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的同时,城市发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线,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带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科技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发生革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四大都市群横向蔓延,相互连接,最后发展为跨越数州的大都市圈。

 伦敦都市圈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其发展由工业中心慢慢演变成金融和贸易中心。在近10多年里,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大伦敦的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伦敦都市圈由封闭到放射,最后形成圈域型都市圈;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 巴黎都市圈

巴黎都市圈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德国的科隆,包括4个国家的4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由7个省组成,有“法兰西岛”之称的大巴黎地区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都市地区。巴黎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化均衡发展,城市之间应合理竞争,大区内各中心城市之间、各大区之间应保持协调发展;其次将大区内部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第三明确了政府不干预规划的具体内容,但是要对重大项目的决策负责。

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五大湖城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五大湖城市圈的中心芝加哥都市区已经成为美国中西部的最佳投资地区,许多著名企业将总部设在这里,其中世界500强中就有15家,包括波音、美国联合航空、摩托罗拉、英国石油公司等等。该区域除了呈现产业多样性的特性,同时其也是北美的主要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CME就坐落于芝加哥。近年来,芝加哥都市区生产了大量的电信设施,电子产品、钢铁、手机以及工业资本物资。在202_年,该区域在美国地铁新建和发展设施的数量上排名第一。

 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

东京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

中心城市东京为整个城市群体的中枢管理城,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城市群体的政治、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在文化娱乐方面主要增强它对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其他城市的活动是在中心城市的统一规划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枢管理活动“点”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生活活动“面”的水平分散的这种空间分散和内在联系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四.世界主要都市圈的特征

㈠大都市是城市圈的核心,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世界各个都市圈均由大都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组成。世界上已形成的城市群均由数个都市圈(或大都市)组成。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就是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日本的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由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

㈡城市圈大多均呈带状分布,又称城市带。

城市群一般以都市圈(或大都市)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经过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干线交通向外拓展,所以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城市群处于同一条交通干线(河流、海岸、铁路等)旁边,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交通非常便利,利于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从而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铁路等交通干线及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

㈢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国外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五.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况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京津冀都市圈占地18370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人口7605.13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5.79%。从202_年的统计数据来看,该区经济总量增长速度普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核心地位显著。

国家发改委于202_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六.京津冀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对比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深圳、上海浦东试点开发的带动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加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两次腾飞式发展。相比之下,在经济总量、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进程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等方面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经济总量上看,京津冀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从经济外向度来看,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京津冀地区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市场化改革进程来看,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城市化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从区域合作一体化来看,受行政体制约束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七.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 ㈠ 优势: 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京津冀都市圈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京津冀都市圈云集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

产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梯度。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㈡ 劣势:

京津“空吸空吸作用。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津冀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拉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比如,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差异。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是中国都市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影响。

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并存。京津冀都市圈内,北京和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两市主要同构产业集中在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等部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两地在资源、能源、项目等方面的争夺。并至今还没有形成由占据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建立的区域完整产业链。

㈢机遇:

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开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格局和外部环境,也为位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带来了战略发展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列入优化开发区域,其国家战略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㈣威胁:

 资源环境出现危机。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瓶颈

 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一定的区域竞争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但同时也会压缩竞争主体的市场空间,形成对资源、资金、项目的争夺并有可能演化成恶性竞争

八.京津冀都市圈发展展望

如果将当前的中国定位为工业化的中后期,那么我们将无法忽视城市化在这一时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比美国和日本在该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两个趋势:一是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差异缩小,区域经济渐进式均衡的局面开始扩散;二是大都市与大都市圈的形成,城市化下移的趋势明显。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也会遵循此规律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城市化可能更类似于日本的发展,以更加集约的方式推进。

 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政府推动,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使产业转移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以及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实现两地的合作双赢,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高度结合的新模式。

 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时”交通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以内,共同构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这就需要两市三地共同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建设;共享已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新的资源。在建的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等陆路建设,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协调等水路建设,将会促进“三小时”交通经济圈的形成。

 公共交通工具,是绝大多数人每天要依赖的交通工具。密集的轨道交通网,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能把你送到都市圈的每个角落。

九.香河发展展望

㈠香河概况

香河位于京津之间,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202_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在河北省第11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香河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京唐港150公里。从香河出发,30分钟可达北京市中心或天津市区,1小时就可以“上天下海”。香河境内及周边交通网络密集,拥有京秦、京山、京津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四条国家级公路干线,以及京沈、京沪、京津塘、京开、津保、京石六条高速公路干线。北京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七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而这两条公路恰好从香河穿过。届时,香河与北京周边县区的交往会更加方便,与天津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香河全县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37%。全县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

㈡香河展望--中国的“小新泽西”

新泽西州是美国五个最小的州之一。在各州中人口密度最大,地面运输线最密,与纽约共享特拉华港口。许多产品都是经过这个港口运往世界各地的。农产品有花卉、水果、蔬菜、小麦。新泽西的西红柿产量居领先地位,众多的农场为附近的费城和纽约提供大量的食品。

一条哈德逊河隔开了“城市”和“乡村”。城市就是有大苹果之称的纽约,而乡村就是新泽西。在纽约人眼里,新泽西是郊区,他们只有在购物时才会想起这片土地,因为纽约的销售税达到8.4%,而新泽西只有4%。可以说,新泽西州靠近动感的纽约,有着明快、自然、清秀的氛围。在这里居住的人

第一是取这地方的闹中之静。新泽西州可以提供的,正是一派离大城市们不远的乡村风光。与大城市相比,这里的热闹是文文静静的那类;与世外桃源相比,这里的安静又是活活泼泼的,住在这里,想热闹的时候,可以开上几步车,纽约、费城抬腿就到,华盛顿、波士顿也半日可及;想安静的时候,可以哪儿也不去,站在自家门口往四邻一望,便有一番大都市里难见的祥和宁静、鸟语花香。

河北省《关于加快河北省环首都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 “环首都经济圈”。简称“13县1圈4区6基地” 中香河占有重要位臵,香河县包含在13县中,在规划中香河将是环首都经济圈中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新兴产业示范园区、现代物流园区。以服务首都为重点的养老基地、健身康复基地、休闲度假基地、观光农业基地、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宜居生活基地。香河也将是未来的京东新城。从这份实施意见中可以看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及政府政策大力支持,香河将建成京东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我司对香河项目的策划定位也适应了香河发展的大趋势。

第三篇:京津冀都市圈1

京津冀都市圈:

1、城市及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城市”的提法本身就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城”为行政地域的概念,即人口的集聚地;“市”为商业的概念,即商品交换的场所。而最早的“城市”(实际应为我们现在“城镇”)就是因商品交换集聚人群后而形成的。而城市的出现,也同商业的变革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最初城市中的工业集聚,也是为了使商品交换变得更为容易(可就地加工、就地销售)而形成的。在城市中直接加工销售相对于将已加工好的商品拿到城市中来交换而言,则正是一种随着工业城市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商业变革。城市包括有城市规模、城市功能、城市布局和城市交通,而这几方面所发生的变化,都必然地会对城市的商业活动带来影响,促使其发生相应的变革。

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分为集市型、功能型、综合性、城市群等类别,这些类别也是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

• 集市型城市,属于周边农民或手工业者商品交换的集聚地,商业主要由交易市场、商店和旅馆、饭店等配套服务设施所构成。处于集市型阶段的城市在中国主要有集镇;

• 功能型城市,通过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优势产业的集中,开始发展其特有的工业产业,从而使城市具有特定的功能。不仅是商品的交换地,同时也是商品的生产地。但城市因产业分工而形成的功能单调,对其他地区和城市经济交流的依赖增强,商业开始由封闭型的城内交易为主转为开放性的城际交易为主,批发贸易业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类型城市主要有工业重镇、旅游城市等;

• 综合型,一些地理位臵优越和产业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功能趋于综合型,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功能得到发展,城市的集聚力日益增强,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大都市”)。商业由单纯的商品交易向综合服务发展,商业活动也扩展延伸为促进商品流通和满足交易需求的一切活动。这类城市在中国比较典型的有直辖市、省会城市。

• 城市群(或都市圈)。城市的经济功能已不再是在一个孤立的城市体现,而是由以一个中心城市为核心,同与其保持着密切经济联系的一系列中小城市共同组成的城市群来体现了。如美国大西洋沿岸的“波士华”城市带,日本的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城市圈,英国的“伦敦-利物浦”城市带等。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实际上也正在形成一个经济关系密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其整体的经济功能已在日益凸现。

2、什么是都市圈

都市圈是指有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临近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域。

3.国际五大都市圈

 纽约都市圈

纽约都市圈,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其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其他核心城市也都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着与纽约的错位发展之路。区域内的产业分布呈现出多元和互补的格局。而这些城市的发展 始终离不开纽约金融中心的辐射作用。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演化经历过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以前的各城市孤立分散阶段,这一阶段人口和经济活动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各城市均独立发展,城市之间联系相对薄弱,众多小城市呈松散分布状态,地域空间结构十分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1920年的区域性城市体系形成阶段,这一阶段随着美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城市规模急剧扩大,数量显著增加,以纽约、费城两个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区域城市发展轴线形成,区域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三阶段是1920-1950年的大都市带雏形阶段,这一阶段美国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城市建成区基本成型,中心城市规模继续扩大,在单个城市中的人口和经济活动向心集聚达到顶点的同时,城市发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线,向周边郊区扩展,逐渐形成大都市区。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带成熟阶段,这一阶段科技迅猛发展,交通和通讯发生革命,城市的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换代,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导致都市区空间范围扩大,并沿着发展轴紧密相连,大都市带自身的形态演化和枢纽功能逐渐走向成熟,波士顿、纽约、费城和华盛顿四大都市群横向蔓延,相互连接,最后发展为跨越数州的大都市圈。

 伦敦都市圈

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这一地区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其发展由工业中心慢慢演变成金融和贸易中心。在近10多年里,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大伦敦的创意产业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伦敦都市圈由封闭到放射,最后形成圈域型都市圈;创新的金融工具不仅满足了投资者进行产业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资本需求,也使城市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四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都市圈,说明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了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运用法律手段予以支持起到了重要作用。

 巴黎都市圈

巴黎都市圈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德国的科隆,包括4个国家的4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其中由7个省组成,有“法兰西岛”之称的大巴黎地区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是欧洲人口最密集的都市地区。巴黎都市圈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强化均衡发展,城市之间应合理竞争,大区内各中心城市之间、各大区之间应保持协调发展;其次将大区内部划分为建设空间、农业空间和自然空间,三者兼顾,相互协调,均衡发展;第三明确了政府不干预规划的具体内容,但是要对重大项目的决策负责。

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

五大湖城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

五大湖城市圈的中心芝加哥都市区已经成为美国中西部的最佳投资地区,许多著名企业将总部设在这里,其中世界500强中就有15家,包括波音、美国联合航空、摩托罗拉、英国石油公司等等。该区域除了呈现产业多样性的特性,同时其也是北美的主要金融中心,美国最大的期货交易市场CME就坐落于芝加哥。近年来,芝加哥都市区生产了大量的电信设施,电子产品、钢铁、手机以及工业资本物资。在202_年,该区域在美国地铁新建和发展设施的数量上排名第一。

 东京都市圈

东京都市圈主要指日本东海岸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从东京湾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大阪、神户和长崎,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总面积的26.5%,人口近7000万,占日本总人口的61%,全日本11个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大城市中有10个在该大都市圈内。在东京都市圈内,又包括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东京作为三大城市圈之首,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聚集体之一。

东京都市圈的综合性城市功能十分强大。作为金融中心,全日本30%以上的银行总部、50%销售额超过100亿日元的大公司总部都设在东京;作为交通中心,区域内拥有日本最大的港口群体和航空网络,时速达200公里的新干线和地铁几乎能到达所有重要地区。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通向日本全国及世界各地。

中心城市东京为整个城市群体的中枢管理城,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城市群体的政治、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在文化娱乐方面主要增强它对其他城市的吸引力。其他城市的活动是在中心城市的统一规划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枢管理活动“点”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生活活动“面”的水平分散的这种空间分散和内在联系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4.世界主要都市圈的特征

①大都市是城市圈的核心,是人口与产业集聚的引力中心。世界各个都市圈均由大都市和众多中小城市组成。世界上已形成的城市群均由数个都市圈(或大都市)组成。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波士顿-华盛顿城市群就是由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5个大都市和40多个中小城市组成的超大型城市群,日本的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就是由由东京、名古屋、大阪三大都市圈组成。

②城市群大多均呈带状分布,又称城市带。城市群一般以都市圈(或大都市)的中心城市为核心,沿经过中心城市的最主要干线交通向外拓展,所以空间体系结构形态大多沿长轴呈带状拓展;城市群处于同一条交通干线(河流、海岸、铁路等)旁边,使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交通非常便利,利于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从而促进城市群的发展。如美国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两个城市群、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城市群等均沿铁路等交通干线及海岸延伸,呈现出带状的空间结构特点。

③交通运输业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国外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国外城市群大多拥有由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道、通讯干线、运输管道、电力输送网和给、排水管网体系所构成的区域性基础设施网络,其中发达的铁路、公路设施构成了城市群空间结构的骨架。不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形态如何,城市群总是有一条产业和城镇密集分布的走廊,通过发达的交通、通讯网络相连。

5、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况

京津冀都市圈是指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中心,囊括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廊坊、沧州、承德、张家口和唐山八座城市的区域,该区拥有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曾经的近代中国经济中心。

国家发改委于202_年11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

6、京津冀都市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对比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深圳、上海浦东试点开发的带动下,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加速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两次腾飞式发展。相比之下,在经济总量、对外开放程度、市场化进程和区域合作一体化等方面京津冀都市圈与长三角、珠三角都市圈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从经济总量上看,京津冀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相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明显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从经济外向度来看,进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方面京津冀地区均落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从市场化改革进程来看,国有经济比重较高,城市化率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平均水平;从区域合作一体化来看,受行政体制约束影响,京津冀地区一体化进程缓慢,效果不理想。

7、京津冀都市圈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分析

1)优势:

 独有的政治、信息、科技和人才优势。首都北京作为核心区是京津冀都市圈最显著的优势之一

 自然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京津冀都市圈云集了发展现代化工业所需的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化工原料、建筑材料等矿产资源;  产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梯度。拥有信息传媒、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文化体育等高端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医药制造等现代制造业;铁矿、煤矿、石油开采,黑色冶金、石油加工、综合化工以及农业生产等基础产业。2)劣势:

 京津“空吸空吸作用。京津冀三地都是在相对独立发展,北京对津冀的辐射作用微乎其微,拉动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比如,虽然京津冀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已经提出很久,但是却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 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的差异。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不重合,是中国都市圈发展的最大障碍,京津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也深受影响。

 产业同构和产业链断裂并存。京津冀都市圈内,北京和天津两个核心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两市主要同构产业集中在冶金、机械、电子、医药制造等部门。这种现象直接导致了两地在资源、能源、项目等方面的争夺。并至今还没有形成由占据高端并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建立的区域完整产业链。

3)机遇:

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开始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国际分工、生产格局和外部环境,也为位于东北亚区域中心的京津冀都市圈带来了战略发展机遇。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将京津冀地区列入优化开发区域,其国家战略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4)威胁:

 资源环境出现危机。水资源紧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一个瓶颈

 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一定的区域竞争可以加速产业升级,但同时也会压缩竞争主体的市场空间,形成对资源、资金、项目的争夺并有可能演化成恶性竞争

8、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展望

如果将当前的中国定位为工业化的中后期,那么我们将无法忽视城市化在这一时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对比美国和日本在该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可以发现两个趋势:一是区域之间的城市化差异缩小,区域经济渐进式均衡的局面开始扩散;二是大都市与大都市圈的形成,城市化下移的趋势明显。据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中国的城市化趋势也会遵循此规律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城市化可能更类似于日本的发展,以更加集约的方式推进。

◆就拿人们津津乐道的“美国梦”来说,是国人永远也“消受”不起的。“美国梦”的典型模式是:郊外的私宅(My home)加私车(My car)。然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学者指出,汽车社会是“现代社会最大的噩梦”,其代价是城市住宅区的低密度化、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城市交通阻塞,人们通勤时间的不断拉长、能源的大量消耗,严重的环境污染。试想,在13亿人口的中国,如果人人拥有一辆小汽车和郊外带草坪的住宅,恐怕我们所有的耕地都用来修公路和建住宅都不够,与美国相比,日本比较经济地建立起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社会,在大城市以轨道交通为骨骼的城市交通体系,不但大幅度地提高了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还提高了日本的经济效率。

东京的发展提示我们,解决首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单纯某一个城市的问题,需要中央政府、首都政府以及邻近地区政府等的密切合作。要根据城市化不同阶段适时调整城市结构,首都过于复杂的功能必须疏解,应寻求宏观区域上的分散布局。后工业化时期,金融商务等第三产业功能的集中发展同样会强化城市中心的集聚,应注意综合疏解中心城的各项功能,培育多中心结构。要注重城市经济功能以外的多功能综合协调发展,防止出现单纯追求经济发展,忽视社会、环境等其它方面的倾向。

以东京市区为中心,半径80公里,东京都、崎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共同组成了东京都市圈。东京都市圈总面积1万3千4百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3.5%;人口则多达34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27%;GDP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三分之一。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

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托起了整个东京都市圈。地铁和电车,也就是电气列车,是绝大多数人每天要依赖的交通工具。快速、准时的轨道交通,能把你送到都市圈的每个角落。整个东京都市圈,就是在这些轨道上融为一体。轨道交通输送人流,港口码头则承载物流,比起堪称城市融合楷模的轨道交通,东京都市圈的港口一体化,在日本人孜孜不倦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划时代的梦想。

东京都市圈绝大部分的客运依赖轨道交通。根据东京都都市整备局的数据,东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学的人中,轨道交通的乘客占到86%,在高峰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居全球首位。

 建立“京津冀都市圈”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政府推动,促进产业转出地与转入地联手,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使产业转移充分考虑到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需求以及区域资源、环境等因素,实现两地的合作双赢,是“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高度结合的新模式。

 构建京津冀都市圈“三小时”交通经济圈。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半径500公里的区域以内,共同构成了京津冀都市圈的“三小时”交通经济圈。这就需要两市三地共同统筹规划道路交通建设;共享已有基础设施建设;共同开发新的资源。在建的京津第二高速、京承高速、京包高速等陆路建设,渤海湾枢纽港群海洋运输体系的建立和协调等水路建设,将会促进“三小时”交通经济圈的形成。

本报讯(记者李立强)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北京的地铁线路将有望延伸至周边河北的城镇,这是北京市首次明确表示地铁将出界。两地通地铁规划将在马上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实现。

着力打造“一小时都市圈”

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支持东部地区发展,抓紧制定长三角、京津冀都市圈等区域规划。对此,昨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表示,根据扩大内需项目的安排,将推进京张、京承、京唐、京石客运专线高铁的建设,打造一小时都市圈,从人流、物流支撑区域发展。在高速公路建设方面,着力推进京石二通道合作,这些交通通道将直接为十二五期间两地合作“铺路”。

既有线路外延是主要方式

张工特别提到了“城市群”的概念。他表示,北京地铁将一直通到河北,目前正在做前期的调研工作。此前,北京市规划部门曾表态,地铁是解决城市内的交通问题,城际间的交通会考虑用城际铁路等方式连接,地铁不是最优选择。

昨日,张工未透露具体线路,但他认为相较新建地铁而言,既有线路的外延将成为地铁连接河北的主要方式。据业内人士分析,北京正在建设的郊区辐射线路很有可能成为连接周边城市的地铁线路。

张工认为,此举意在考虑河北周边城市承载力,结合北京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带动新城发展需要,通过交通连接最终实现两地优势互补。他表示,两地通地铁规划将在马上到来的“十二五”时期实现。

此前,与北京接壤的河北省多个市县的地方官员均表过态,希望北京的某条地铁线路延伸到河北,这些城市主要包括涿州、廊坊、燕郊、保定等。

9、香河发展展望 ◆香河概况

香河位于京津之间,隶属河北省廊坊市,幅员面积458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202_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在河北省第11位,城市化率排在河北省第10位,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香河距北京市中心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京唐港150公里。从香河出发,30分钟可达北京市中心或天津市区,1小时就可以“上天下海”。香河境内及周边交通网络密集,拥有京秦、京山、京津铁路和京哈、京津、京福、京广四条国家级公路干线,以及京沈、京沪、京津塘、京开、津保、京石六条高速公路干线。北京市目前正在规划建设“大七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而这两条公路恰好从香河穿过。届时,香河与北京周边县区的交往会更加方便,与天津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全县环境优美,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到37%。全县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空气质量好于二级以上标准的天数超过330天。

香河县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县境全长155公里,其中122公里与京津接壤,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距北京市区4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60公里;距天津机场70公里;距天津新港110公里;距曹妃甸港180公里。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中心人口和产业将在15年内实现东移,在东部的通州区规划建设70-90万人的新城,并预留百万人口规模的发展空间。届时香河到北京市新中心距离将缩短到15分钟车程。

境内及周边有4条干线铁路,6条高速公路,4条国家级公路通过,京沈高速公路在县城北侧设有“河北第一出口”,京津轻轨铁路和第二条京津高速公路已经开始建设并在香河西侧通过。正在筹建中的首都第二机场极有可能选址在天津太子务一带,而新的选址距离香河不足30公里。以香河为中心,500公里为半径的区域内百万人口以上的城市11座,总人口近2亿人,完全具备了国际上通行的“一小时工业区”的最佳条件。

◆香河中国的新泽西

9、世界都市圈的发展启示

 自然环境和区位条件对于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

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大都市圈绝大多数发育于沿海地带或者大河中下游地区,区域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较高。其优势在于:以平坦广阔的用地和综合产业、人口集中的腹地为立地基础;拥有良好的港口,交通运输条件便捷;基础设施优越,资源丰富,环境良好,为产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

 在一定领域形成的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是集中体现都市圈功能的主导部门

各都市圈均有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部门,如纽约都市圈的生产者服务业和现代制造业,伦敦都市圈的金融保险业、制造业,巴黎都市圈的现代制造业、服装业,东京都市圈的金融服务业和制造业等,其中纽约、伦敦和东京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都市圈内部应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这是衡量都市圈发育成熟程度的核心指标

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都市圈内各城市根据自身在区域背景下的优劣势条件而承担不同的职能,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了整体集聚优势,形成整体的区域竞争力。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其核心职能的类型和服务层次应该和圈内其他区域形成一定的区别。纽约和波士顿的金融业都非常发达,但是它们服务的范围和对象却不相同,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

 都市圈应该是科研机构和高素质人力资源集中之地,科技创新能力和高端服务业越来越成为体现都市圈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科研机构和人才集中的优势对于都市圈科技创新体系和国际竞争力的形成具有很大贡献。发达都市圈不仅具有强大的科研力量,而且形成了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和发达的相关服务业,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高。

 各大都市圈都十分重视交通网络的构建和强化,区域交通运输体系是都市圈高效运行的重要载体

建立圈域内的快速交通体系是提高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东京都市圈内高密度的轨道交通网络使得人们能够很方便地从居住地到东京市中心,由地铁公司及多家私营铁路公司等所形成的城市轨道公共交通系统为东京形成半径50公里的密集城市化地区,并向半径100公里地区范围进行辐射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有统计表明,在东京城市中心及副中心工作的人员中有近90%是利用轨道公共交通上下班的(欧美国家70%以上的通勤人口是利用私人汽车上下班)。

 都市圈空间结构演变遵循着相似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

都市圈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演进过程,都市圈人口的迁移代表着用地、就业、产业、基础设施、环境等变化趋向,故成为都市圈发育的标志,一般模式中所划分的各个阶段,已经不同程度的在国外各大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得到确认。随着都市圈经济的发展,各种要素的流动及要素间的重组将必然发生,这些改变必将导致综合结构的变化。

 大都市圈也呈现出一定的类型分异,不存在京津冀都市圈完全可以照搬的发展模式

(1)欧美国家类型:聚集适度(2)日韩东亚类型:高度集中(3)发展中国家类型:无组织问题突出

大都市圈是有组织的大城市区域的发展模式。我国对大都市圈的研究过去太强调学习日本大都市圈集约化发展经验而忽视了吸取教训,而对借鉴欧美都市圈的经验重视不够。

10、世界都市圈对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启示

京津冀城市群必须制定良好的发展战略和多种可能的发展模式,才能满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迫切需要。

 核心城市“有机疏散”与区域范围的“重新集中”相结合,实施双核心/多中心都市圈战略。

对核心城市无序的过度集中进行“有机疏散”,缓解空间压力;与此相配合,在区域范围内实行“重新集中”,努力使区域发展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形态转变,形成完善的城镇网络,在展拓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促进区域整体均稀发展。

区域的空间结构从“星形结构”(指只从一个中心城市向四周放射)向“双核心/多中心”转变,在发展中谋求多方面动态的相对平稀。

以京津双核为主轴,以唐保为两翼,根据需要与可能,疏解大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发展中等城市,增加城市密度,构建大北京地区组合城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现大北京地区土地整体利用,综合平衡,强化生态建设。

土地是大北京地区最为有限的、共同的资源,其利用必须兼顾短期与长期的需要,兼顾地方局部利益和区域共同利益,实现大北京地区土地利用的综合平衡与总体管理。

以环境容量为前提,大力保护生态环境敏感区与生态服务功能重要区,明确划定保护地区或限制发展地区,进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流域综合治理,保护缺水地带的农田和林地,发展生态绿地,改善地表覆盖状态。

结合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沿燕山与太行山山前、滨海、交通干线,开拓城镇发展地带,优选城镇走廊。

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组发展空间。

区域交通技术的进步带来城市之间时空观念的更新,为地区空间结构调整带来新的可能性。要积极推进城际快速轨道网络建设,强化通道 运载能力,为城市布局的扩展和城市体系的组织创造新的条件。

京津两大枢纽进行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交通运输网从“单中心放射式”向“双中心网络式”的转变。

加强航空港、海港、信息港等交通通信枢纽与区域及城际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的有机联系。留出足够的发展余地,建设国际枢纽机场。沿海港口加强协作,合理分工,形成港口体系。

 采取“交通轴+葡萄串+生态绿地”的发展模式,塑造区域人居环境的新形态。

沿交通轴,在合适的发展地带,布臵“葡萄串”式的城镇走廊。根据实际需要,确定“葡萄珠”的大小和内容,并为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在适当的地点,布臵科技产业园区等新的城市功能区。

第四篇: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京津冀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一、城市群发展历程

繁荣时期——洋务运动:中国100多年的工业化过程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两个高峰分别出现在南部的上海和北部的天津。洋务运动时期天津是北方的工业中心,对外贸易中心,铁路枢纽中心以及金融中心。唐山的重工业也是在这一时期兴起。京津唐老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形成发展。

下坡路时期——建国前后:1949年前,帝国主义经济、军事掠夺以及全国内战的影响对京津地区的工业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滞影响。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爆发更是使整座城市夷为平地,不仅毁灭了本城市的工业格局,同时对京津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再繁荣时期——新的规划编制:国家发改委于20**年*月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起初的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沧州、张家口、承德、石家庄8地市。

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一直迟迟没有推出。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官员认为,历经五年时间调研、编制,京津冀都市圈目前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规划蓝图,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三极”。因此该都市圈的区域规划成为国家“十*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区域规划。

而《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正式出台于七年之后,即202_年。由于河北一共11地市,为了更好的衔接河北规划,新的京津冀规划将涵盖河北省全部。即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的保定、廊坊、唐山、邯郸、邢台、衡水、沧州、张家口、承德、秦皇岛、石家庄11地市(通州新城、顺义新城、滨海新区和唐山曹妃甸工业新域)。

二、区域基础

1.两个核心

北京:城市功能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大学、科研机构林立,人才高度密集的优势,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型企业相结合,积极发展高新产业,以发展高端服务业为主,逐步

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天津:城市功能定位是构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宜居生态城市。天津主要发展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并适当发展大运量的临港重化工业。

河北省作为原材料重化工基地、现代化农业基地和重要的旅游休闲度假区域,是京津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研发转化及加工配套基地。

2.能源和重工业

唐山:我国北方重化工产业基地,京津冀城市群主要重工业产品和能源供应基地,石油、铁矿石运输枢纽城市。

沧州:京津冀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带南部节点城市,以石油化工、盐化工为主的重工、化工产业基地,连接冀中南、鲁西北、西北地区的能源输出港。

邢台:冀南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以装备制造、煤盐化工、新能源、汽车工业、新型建材为主的新型工业基地。

3.现代制造业

石家庄:华北连接中原、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现代制造业基地,华北南部的商贸物流中心和区域经济中心。

廊坊:京津高科技产业生产基地,服务业发达,疏解京津城市功能的卫星城市。

保定:京津冀城市群现代制造业产业、华北腹地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次中心城市。

4.生态基地

秦皇岛:国家级能源输出港和北方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岸,京津冀滨海临港产业带北端节点城市,京津冀城市群生态屏障的组成部分和未来高新技术和高档居住扩散地之一。

邯郸:冀中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和冀晋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衡水:京津冀区域交通物流枢纽,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京津生态屏障保护基。

承德:旅游休闲城市,京津冀区域水源涵养地,京津冀绿色生态农业和清洁能源基地。

张家口:京津冀城市群连续东北、西北区域的交通枢纽,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5.四个新兴区

滨海新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国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生态型城区。

通州新城:面向区域的综合性服务新城,北京市参与环渤海区域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服务设施完美,文化产业发达,承接商务、会展、行政及城区人口功能的现代化新城区和综合服务中心。

顺义新城:连接国际国内枢纽空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

唐山港新城:北方的大型能源原材料进口港口,北方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新城

整体: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核心,石家庄建成京津冀城市群南部副中心城市,唐山建成东北部副中心城市,加强与京津功能分工和配套协作,带动冀中南、冀东两翼发展。充分发挥张家口、承德的生态优势和秦皇岛的滨海资源优势,打造服务首都的特色功能城市。极化邯郸在晋冀鲁豫接壤地区中心城市地位,提升沧州沿海港城作用,增强邢台、衡水规模实力,建设成为京津冀城市群中具有重要带动作用的节点城市。

三、地理位置分析

自然地理位置:京津冀地区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北靠燕山山脉,南面华北平原,西倚太行山,东临渤海湾,西北和北面地形较高,南面和东面地形较为平坦,呈现出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特点。从地貌上看,该区域囊括有多种地貌特征,但仍然以平原地貌为主,沿渤海岸多滩涂、湿地。海河流域以扇状水系的形式铺展在京津冀地区。土地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为6***万人。

交通位置:属于欧亚大陆桥东部起点之一,环抱我国的两大直辖市北京、天津,地处环渤海地区,是我国北方通向全世界最直接、最便捷的海上要冲,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京津唐地区为我国四大工业区之一,也是东北地区与中原

地区进行交通联络的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政治位置: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全国政治中心,天津逐渐恢复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加之城市群处于环渤海地区和东北亚的核心重要区域,越来越引起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瞩目,因而成为亚洲的核心位置之一。

经济区位(重点):京津冀城市群位于太平洋西岸东北亚、亚太经济圈的核心地带,是我国北方经济结构调整集中地,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四大经济区的交汇处,具有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扩散、由南向北推移的重要枢纽地位,京津冀城市群的区位优势在我国经济的发展格局中地位显赫,而且在协调国际分工,参与国际经济秩序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北京、天津为龙头的京津冀城市群是我国北方的政治中心、金融中心、重工业基地与高精尖人才聚集地。

四、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模式:

京津冀城市群总体结构采用“点——轴”发展模式,“点”即以核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以及新兴城市等为主要“节点”,统筹发展;“轴”的发展就是各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以及沿交通线分布的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以中关村科技园和滨海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为纽带,促进通州、廊坊、滨海新区城市群主轴的发展;以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为发展核心,促进秦皇岛市、唐山市、天津市、沧州市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带的快速发展。

2.产业结构现状

从总体构成角度来看,北京的产业结构呈现的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形成了“三二一”的结构,传统的制造业开始大规模退让,正在形成高新产业为主的新兴工业结构;天津产业结构呈“二三一”态势,但是二、三产业比重相差较小;河北省的第二产业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占GDP的比重一直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这说明河北省仍然处于重工业即资金密集型工业为主导的时期。

3.生产总值现状

从GDP总量角度来看,近年,京津冀地区的GDP首次突破了6

万亿元,占全国总GDP的**.*%。从人均GDP角度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区域的人均

GDP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百分比以上。虽然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速度在加快,但与长

三角、珠三角经济区相比,京津冀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相对落后。从经济总量看,京津冀仅相当于长三角的**.*%;人均GDP是长三角的**.*%,珠三角的**.*%;地均GDP(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是长三角的**.*%,珠三角的**.*%。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京津冀三地发展水平差别较大,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京津两市造成的。

4发展特征:(该城市群目前的发展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增长极,三层次发展战略。)

一个中心: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中心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一体化发展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两个增长极:将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双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金字塔趋势较弱,顶部城市的“正拉动”效应不强;与珠三角城市群相比,城市之间的发展水平不够均衡;京津冀城市群的“双核”特征十分明显。

三层次发展战略:1增强核心城市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首先由中心城市产生集聚效应,然后由集聚效应发挥扩散效应,积聚带来扩散,而扩散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一方面加强政策、资源、信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都市问题的出现,提倡住宅郊区化,合理控制流动人口,加强节能减排力度。2发挥城市群体能级效应构建“金字塔”型城镇体系,由塔尖到基座依次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镇等级体系是实现都市圈内资源配置和城市间功能互补合作的重要条件。3立足京津冀,发展环渤海,放眼东北亚第三层的发展应该是发挥都市圈的整体扩散效应。提出“泛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将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延伸到整个“三北”地区,将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链延伸到整个东北亚,将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融入全球发展战略。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短期发展战略明确城市定位

1.明确城市定位,规划产业布局

全国各省市区的“十*五规划纲要”明确了各省市的战略定位:其中北京市定位是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天津市定位是现代化国际港口大都市和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对照城市定位,京津冀都市圈发展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对产业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进行区域间合理分工,北京逐步退出“经济中心”,加快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天津恢复北方经济中心,加快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利用原料优势,依托曹妃甸,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唐山市统计资料显示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第一强市。

国家即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有关报告对北京、天津和河北八市的产业结构和布局进行了规划。

2.天津滨海新区

国家“十*五”规划中明确了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立足天津、依托北京、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高水平的现代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宜居的生态城区。

滨海新区拥有独特的外向区位优势,地处环渤海地区的中心位置,面向东北亚,中国北方连接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蒙古、哈萨克斯坦等邻近内陆国家的重要出海口;组合功能优势,滨海新区集港口、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区于一体;丰富的资源优势,大面积的生态和建设用地,储量可观的石油、天然气;产业优势,电子信息、石油开采及加工、海洋化工、现代冶金、汽车及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具备了比较雄厚的产业基础。

滨海新区的发展将促进天津工业的复兴,加快天津市都市型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0工业的发展,带动整个京津冀地区的工业发展,引领中国北方工业的重振复兴。

3.唐山曹妃甸

被列入国家“十*五”规划的唐山曹妃甸科学发展示范区是国家发改委批准投资最多的工业区,并已经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高度。曹妃甸的战略定位是:中国重型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世界级化工工业生产基地、世界级精品钢材生产交易中心、东北亚航运枢纽中心、新的亚欧大陆桥的东部桥头堡。曹妃甸拥有丰富的优质资源:环渤海地区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青岛港深16

米,大连港深12~14米。――曹妃甸港区;曹妃甸地处的唐山市是中国少有的大型综合能源资源城市,不仅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石油和铁矿石储量也名列全国第一和第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后方腹地辽阔,是“三北”地区走向世界的跳板;后备土地充足,岛屿后方滩涂广阔并与大陆相连,实际可开发潜力为300平方公里。曹妃甸还遇到了空前的历史机遇:北京一些重化工业外迁(首钢东迁),为其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发展重工业提供了机会。

曹妃甸的发展腾飞将带动整个唐山市的经济转型,承接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产业梯度转移,与天津滨海新区携手打造中国北方的重化工业“双引擎”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中长期发展战略

中长期发展战略主要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增长极,三层次发展战略。

1.一个中心:以京津冀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中心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按区域经济原则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建立统一的大市场,优势互补、联合协作,联结并形成一个利益命运共同体。它通过一定的组织和协议以及一定的联合方式,实现区域经济的统一规划布局和生产力配置,统一开发区域资源,建立分工协作关系和统一的大市场,统一对外开放政策,联合开发和占领市场,提高竞争力,实现共同的发展目标。是世界经济普遍的发展趋势。在京津冀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一体化发展为中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方向的同一性、产业结构互补性的特点,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产业的整合与重组,实行地区经济联合与协作,从而以整体优势参与对外竞争。

2.两个增长极。

增长极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他产业发展。:将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双增长极

北京市:通过发展总部经济、充分发挥后奥运经济的能效、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将北京市发展为中国的“硅谷”、世界的“文化产业中心”。

天津市:中国的“马六甲”和“华尔街”。将天津港和河北省几个临近港口进行整合、功能定位、职能分配,共同将天津市打造成中国北方的“马六甲”。借助中央给予天津市的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和机会,将天津市发展成为中国资金输往海外和外国资金进入中国的中转站,成为中国的“华尔街”。

3.三层次发展战略

(1)增强核心城市竞争力,充分发挥其扩散效应。都市圈形成过程中的普遍功能特征是:首先由中心城市产生集聚效应,然后由集聚效应发挥扩散效应,积聚带来扩散,而扩散则进一步增强集聚能力。第一层的发展应该是加强核心城市的集聚能效。一方面加强政策、资源、信息、人才的支持力度,促进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避免大都市问题的出现,提倡住宅郊区化,合理控制流动人口,加强节能减排力度。

(2)发挥城市群体能级效应,构建“金字塔”型城镇体系。第二层的发展应该是发挥核心城市的扩散能效。由核心城市优质的资源,带动都市圈内其他城市的发展。都市圈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具有层次性的城镇规模分布,合理的城镇规模体系应呈“金字塔”型,由塔尖到基座依次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城镇等级体系是实现都市圈内资源配置和城市间功能互补合作的重要条件。京津冀都市圈面临着次中心城市空缺,中等城市过少,小城市过多等问题。

(3)立足京津冀,发展环渤海,放眼东北亚。第三层的发展应该是发挥都市圈的整体扩散效应。提出“泛京津冀都市圈”的概念,将京津冀都市圈的腹地延伸到整个“三北”地区,将京津冀都市圈的产业链延伸到整个东北亚,将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融入全球发展战略。

京津冀都市圈对外贸易发展战略探讨

(一)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目标

到202_年,区域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核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明显增强,新城发展框架基本形成,区域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一体化进一步加快,多中心城市群格局初步形成,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显著提高,为提高城市群的国际影响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市化水平由20**年的**.*%提高到**%;

北京、天津向周边城市的技术、产业转移力度加大,城市群腹地对核心城市的支撑作用增强;

加快滨海新区、通州、曹妃甸等新城发展,促进京津塘发展主轴城镇带的形成;

区域的技术市场逐步发展,研发制造业产业链更加紧密,促进通信、汽车、钢铁、新能源、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逐步形成;

逐步形成与国家公路干线和环渤海地区公路干线有机衔接的高速公路网,共同构建覆盖区域主要城市的两小时交通圈;到202_年,基本建立起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城镇体系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在国内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群。

城镇化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和地区,达到**%左右;

形成覆盖区域主要城市的“两小时交通圈”;

建成北方经济中心区域,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的作用明显提高;

以京津双核为特征,基本形成以石家庄、唐山、秦皇岛、廊坊、沧州、保定、通州、顺义等城市为重要节点的城镇体系;

京津两市构成的双核门户城市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地位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总体构想

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总体构上应采取“点一轴

”发展模式。“点”的发展即核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等为主要节点的发展,“轴”的发展即城市群内外主要交通走廊和产业带的发展。

1.“点”的具体发展构想是采用“2+8+4”模式推进城市群节点城市发展,即推动两个核心城市、八个次中心城市及滨海新区、通州、顺义、曹妃甸等

新兴城市的发展

提升京津双核。京津两个核心城市具有引领区域、全国及国际竞争的经济实力和辐射功能。通过明确职能分工、实现错位发展,建设世界城市,合理引导两市的城市规模。

促进8个次中心城市的发展。唐山、石家庄等8城市按照各自的比较优势和城市群区域一体化原则,发展自己,分工合作,承接京津的经济辐射,疏解京津过于集中的城市功能,逐步减小与京津的发展差距,最终成为城市群网络的发展节点和带动本地区发展的次中心城市。

促进新城发展。积极推动滨海新区、通州、顺义、曹妃甸等新兴城市发展。把北京通州建设成面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服务新城,成为北京参与京津冀城市群合作发展的重要基地。把顺义建设成为连接国际国内的枢纽空港,打造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化制造业基地。将滨海新区建设成国家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北方经济中心的核心区。将曹妃甸港建设成北方的大型能源原材料进口港口、北方重化工业基地和临港新城。

2.“轴”的发展构想

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轴是由联结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主要交通线以及沿交通线分布的产业带和城市密集带构成的。

第一,以中关村科技园区和滨海新区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依托,以快速综合交通走廊为纽带,促进通州、亦庄、廊坊、滨海新区城市群主轴的发展。

第二,以滨海临港重化工产业发展带和渤海西岸五大港口为发展核心,促进秦皇岛市、唐山市、天津市、沧州市沿海地区城市发展带的快速发展。

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1.落实京津冀城市群的功能定位,建立城市群合作管理机构

城市群发展的国际经验表明,建立合作与管理机构对促进城市群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京津冀城市群各政府部门要按照京津冀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加强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推动城市群发展。尽快落实京津冀十城市政府已形成共识,建立京津冀发展改革部门的定期协商制度,建立京津冀省市长高层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合设立专门的协调机构。从有效推进城市群一体化和提高公共事务管理效率的角度考虑,建议在交通、环保、资源等关键领域建立拥有真正区域公共事务管理权的专门机构,作为建立城市群合作机制的载体。

2.加快次中心城市建设,推动京津冀城市群向多中心、网络型城市群方向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多中心城市群形成的初期,应以优化核心城市功能为重点,强化以北京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集聚和以天津为核心现代制造业、国际航运业发展,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和功能布局,促进周边城市发展。以京津塘主轴产业发展为基础,促进发展主轴上通州、廊坊、武清滨海新区城镇带的发展。依托滨海新区和曹妃甸工业区的建设,推进沧州至秦皇岛沿海城镇带建设。加快石家庄、唐山发展成超大城市的步伐,加快发展廊坊、保定、秦皇岛、沧州成为特大城市的步伐。同时加快北京市顺义、通州、亦庄三个新城建设,逐步发展成为中等城市,促进多中心城镇分布格局的形成。

3.完善综合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群发展

便利的交通条件是城市群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要加快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和秦皇岛五个综合运输枢纽建设,统筹协调综合交通枢纽功能,逐步实现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对接”,加快京津、京石、京承、京秦、京沧、津保、津秦、张石、张秦及环渤海运输通道建设。建立起城市群各主要城市之间快速的人流、物流通道,促进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协作格局的形成和生产要素的高效利用。加快港口、机场、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建立起便捷、通畅、立体的交通体系,以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城市群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4.大力推动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使科技创新成为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动力

京津冀城市群必须利用好科技、人才资源富集的优势,完善技术交易市场、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立起区域研发转化体系;整合中央、地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自主创新合力,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和辐射力。围绕区域优势科研领域及软件、集成电路、新一代移动通信,计算机及网络,汽车、钢铁、化工等优势产业开展区域科技合作,以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核心,以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河北廊坊高新技术开发区、天津滨海新区为主要科研成果转换基地,以基地的快速发展带动城市群的发展。

5.发挥滨海新区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合作带动城市群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应围绕滨海新区开发构筑一个产业合作平台,实现互利双赢。一是滨海新区的产业发展为周边城市提供了原料和配套产品市场;二是滨海新区将建立高端先进的现代制造业,并向周边地区延伸产业链,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吸引大批国际资本进人,资本外溢效应将使更多的国际资本通过新区进人周边腹地;四是滨海新区将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为周边城市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更大的便利,有利于京冀扩大商品出口。通过产业带动,促进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6.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为城市群发展提供生态环境和水资源支撑

在国家制定的区域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建立跨行政区的生态环保和水资源利用机构。按照流域水资源配置方案,共同建立水务一体化综合管理机制和水资源合理分配使用的长效机制。加快南水北调工程的黄河以北段工程建设,加强对调水的保护。继续实施202_一202_年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加强“三北防护林”和燕山、太行山山脉生态屏障建设。将张家口、承德等北部山区作为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区,以林草区为建设重点,积极推动以生态保护为中心的生态建设。

7.统筹区域能源建设,为城市群发展建立稳定充足的能源基地

京津冀城市群须统筹区域能源发展战略,建成各种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合理、安全清洁、基本适应都市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区域热电厂建设和重点煤矿建设,提高煤炭、电力的自给能力;推进油气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提高油气接收和供应能力;加强渤海滩涂和海域勘探增强后备资源。建设风力发电厂,秸秆发电示范工程,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比重。加强与内蒙古和山西的合作,建设新的运输通道,提高现有通道的供给能力,稳固“西煤东运”格局。利用内蒙古和山西电力资源,完善“西电东送”工程,同时继续推动“西气东输”框架建设,利用好外部资源。

8.选择旅游、电讯等领域优先合作,积极推动城市群一体化

旅游、电信、物流可以作为京津冀城市群优先实现一体化的领,率先开始一体化运作。一是实现旅游一体化主要是实现区域旅游组织机构、旅游规划、旅游产品线路、旅游市场、要素配置等一体化。二是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京津冀电信业“十*五”区域发展规划》,政府监管部门将建立京津冀通信一体化协调机构,解决跨地区的重大问题,科学合理地规划,积极引导和调节电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使用。三是整合北京和天津的航空港资源,促进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机场的战略联盟,实现北京空港物流园区和天津空港国际物流区的协调互动发展。整合天津和河北的海港资源,促进天津港、秦皇岛港、京唐港、黄弊港之间的分工协作、功能互补,发挥港口群体优势,支撑京津冀临港产业的发展。通过以北京为中心的铁路、公路枢纽与海港、空港的整合,建设京津冀经济圈的现代化物流网络体系。建设京津冀大通关协作区域,实现进出口贸易“同一平台,选择申报,多点放行”。

第五篇:电子信息产业分析

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

产业分类

电子信息产业包括雷达工业行业、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广播电视设备工业行业、电子计算机工业行业、软件产业、家用视听设备工业行业、电子测量仪器工业行业、电子工业专用设备工业行业、电子元件工业行业、电子器件工业行业、电子信息机电产品工业行业、电子信息产品专用材料工业行业,12个行业、产业,共46个门类。

兴趣领域及其技术现状

我最感兴趣的领域是通信设备工业行业,其技术现状具体如下:

从无线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任务已经达成,而现阶段是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时代,今后十年将会是3G移动通信系统正兴的时期,或许到了十年以后将会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的天下。但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不同的移动通信系统均会有重复性的时间点,大约每十年就有一项技术更新,不过随着通信科技的日新月异,或许转变会更快、时间也会更短。对于移动通信服务业者、系统设备供货商或其他相关产业来说,必须随时注意移动通信技术的变化,以适应市场需求。

产品情况

通信传输设备

一、通信发射机

二、通信接收机

三、微波通信设备

四、卫星应用产品

五、散射通信设备

六、通信导航定向设备

七、载波通信设备

八、光通信设备

通信交换设备

一、交换机

二、用户接入设备

通信终端设备

一、收发合一中小型电台

二、电话单机

三、数据通信设备

四、通信电子对抗设备

五、通信导航车辆

六、通信配套产品

移动通信设备

一、数字蜂窝无线电话系统设备

二、无线寻呼系统设备

三、集群移动通信系统设备

四、中小自动无线电电话系统设备

五、无中心选址通信系统设备

移动通信终端设备

一、移动通信终端

二、其他移动通信终端

通信设备修理其他通信设备

主要企业

阿尔卡特朗讯 诺基亚西门子网络 爱立信 思科 富士通 华为 NEC 烽火科技 中兴 大唐电信 中国普天 艾克赛尔 三星 烽火通信 国人通信 京信通信 OKI UT斯达康 NEC 烽火网络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北电网络 上海贝尔 高新兴通信

经济效益

我国已经拥有通信制造业企业1500多家,1999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47亿元,销售收入1274亿元,实现利润88亿元。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上看,我国通信制造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水平明显高于我国制造业的平均水平。此外,我国的通信产品还出口到亚洲、欧洲、非洲、美从各项洲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开始,通信系统设备的出口量和出口企业逐年增加。当年交换机出口约27万线,金额6300万美元,是1995年以前出口量的总和。1997年,除交换机、传输设备外,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开始出口,出口企业增 加到6家。

1998年,出口方式开始转变,由单一交换机出口转为交换机、传输、线路等 成套设备的出口。中国通信系统设备制造企业开始承担国外通信网建设的交钥匙 工程,并与当地企业合资成立电信运营公司,开始进入国外电信服务市场。

1999年,通信系统设备出口出现强劲增长势头,且成套设备出口、承担交钥 匙工程增多。交换机、光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和国内开发的IP系列设备、会议电视设备、接入网设备等都有出口业绩。据信息产业部统计,1999年我国 通信设备出口总额突破40亿美元;同比增长48%,成为我国出口产品中增幅最大 的产品大类之一。

但是,由于我国通信制造业企业分散,大多数企业不能形成规模经济,再加上技术和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总体经济效益水平较差。世界著名通信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多

在20万美元/人·年以上,而我国通信制造业平均只有1.5万美元/人·年。发展走向

 通信技术向宽带化、个性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包括卫星、光纤传输技术、移动通信技术、数字微波技术、有线与无线接入技术等。

⑴低轨道卫星通信目前已经实用化;

⑵光纤传输技术使传输速度每3-4个月翻一番

⑶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迅速,GSM、CDMA、GPRS 和3G走向商用。

⑷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由准同步数字系列(PDH)全面转向同步数字系列(SDH)。

⑸宽带接入技术发展迅速,光纤主干网站接入带宽已超过G级,Internet无线接入技术和蓝牙技术日臻成熟,现已广泛使用。

⑹ IP电话向电信业务的渗透,使传统电信技术与IP技术融合速度进一步加快。这里再重点说一下3G技术:

国内外发展预测,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市场发展可能经历至少如下三个阶段:

初期,202_-202_年。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继续发展和扩大,在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的基础上,在局部地区(城市等用户集中地区)提供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数据业务速率限制在384kbps及以下,地区或国际漫游依赖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中期,202_-202_年。它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高速成长期,其特点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网络和系统停止发展,建设成功全国或全球覆盖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面达到IMT2000的各项要求。

后期,202_年以后,全球25%以上人口使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四代移动通信设备开始进入市场,提供更高速率的多媒体业务。

结束语

随着电信市场逐渐开放,国外电信运营商将允许经营国内电信市场,新的通信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给国内运营商带来了巨大挑战,也带来了更多机遇。在这个背景下获利最大的就是中端和终端经营者,受益的是广大消费者,也是投资人百年难遇的大好时机。

京津冀都市圈电子信息产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