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教育叙事(小编整理)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1-838957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6 00:29:58 来源:网络

第一篇: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如何把小学语文上得有“有滋有味”、“原汁原味”

恩施市沐抚中心小学:谭应斋

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原汁原味”呢?

一、用心灵去拥抱语言。

首先,语文要咬住文本不放松,立根应在词句中。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阅读教学最忌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般地“眉毛胡子一把抓”。每一堂课,依据课文的特点与单元训练重点,彻底解决一两个切实需要解决的阶段目标,让教学目标简单而明了。

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精力也是有限的。因而一篇课文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老师深入研读教材和教学内容,发现哪些是学生真正需要的、有用的东西,以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有所为,有所不为。既抓住重点,直奔主题,又化繁为易,事半功倍。

如听了《四时之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秋天在哪里》之歌。这样的课学生学的能没有滋味吗?

二、还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是一个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儿童又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主权。

语文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导学生和控制学生,而是通过文本向学生提供一个更活跃、更开阔的语文实践平台。在“还”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自起至终、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实践的组织者、服务者和帮助者。激发学生的阅读愿望和激情;洞察学生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诱发学生作为一名读者的发展和创见;带领学生经由语文课走向一片新的语文天地。

其次,语文课体现“儿童味”,更重要的是凸现儿童的主体地位,把儿童的精神融入语文课,让童声、童心、童趣在老师的唤醒、激励和鼓舞中真实体现。

如:观摩课《金钱的魔力》,本堂教学观摩课的成功靠的不是华丽和精致,而是朴实无华、扎实有效的教学环节:课前交流,资料共享;自主学习,汇报成果;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在这四个步骤中,让学生在每一步的学习中都经历了自主探究的过程,在扎实的学习中,学到了读书的方法,领悟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把公开课上成了普通的家常课,上成了我们每一个老师都可以学习、都可以借鉴的课。

如教学《荷花》,在学习湖里的荷花开得更鲜艳,荷叶是碧绿的,花瓣是粉红的之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荷叶清水滴滴,水珠在花瓣上滚来滚去,我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结果不少学生做闭眼沉思状,努力去想那幅美丽的荷花图。一位学生冲出一句:“老师,我什么也没看到!”这是真实的。此时,我并没有训斥那位学生,而是调整了一下教学,跟学生说:“那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再去听听吧。”然后播放有配乐的语文朗读,让学生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再次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美。还是那位学生,他说:“老师,现在我看到了,雨后的荷花真的很美,在阳光照耀下,碧绿的荷叶上水珠不但滚来滚去,还闪闪发亮!”。是啊,儿童自有儿童的感动,儿童自有儿童的诠释,儿童自有儿童的情怀,儿童自有儿童的梦想。语文的主人是儿童,我们要尊重儿童的原始表达,要体会语言的真意,要让儿童真情流露,语文课就要尊重儿童的语文世界,上出儿童味来。

三、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烂熟于心。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中教师指导是完全必须的:当学生出现偏差、走入误差时,要“引导”;当学生思路不清、认识肤浅时,要“开导”;当学生遇到困难、思路卡壳时,要“辅导”。我们倡导“简简单单教语文”的教学指导,应努力追求指导得精当,指导得明白,指导得科学。《金钱的魔力》一课的教学中,老师重点让学生自主完成导学案“读中新发现”部分:再读课文,把描写托德和老板特点的句子画出来,认真读一读,揣摩他们的心理,把从中体会到的人物特点写在旁边。学生汇报时,师适时点拨归纳,把人物的特点及写作方法板书出来。这样的指导,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效地指导了如何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虽说 “教无定法”,但是最需要的还是“贵在得法”。我们要引导学生用最“语文”的方法来学习语文──“以读为本”,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读,体会课文用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靠读,体察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靠读,体悟由课文所带来的高品位的语感靠读。在导学案中,我经常都设置三个层次的读,第一层次的读,旨在让学生随文识字;第二层次的读,旨在读通文章,了解课文大意;第三层次的读,旨在引导学生在读中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读中得法。如此,环环扣紧,层层递升,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语文教学追寻的简简单单,体现的是“有滋有味”、“原汁原味”。其实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返璞归真。这种“简单”是对冗繁的语文课堂的一种“清洗”,是对语文学习本质的一种回归。“有滋有味”的语文课,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第二篇:教育叙事_

爱心是照亮孩子未来的灯

马底驿九校 谢乔琳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初为人师,在教坛上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感悟至深。

刚来学校就担任初一2班班主任,自己刚从学校毕业一时还没有适应新的身份,心中没有一点底,就硬着头皮上阵了。开学之后,我第一次怯怯地站上讲台,同时感触到几十双纯真稚嫩而又充满渴望的目光,那一瞬间,我把所有希望就化成七彩粉笔,孩子的心,是稚嫩的、纯净的。作为孩子的引导者,我必须要有爱心。必须贴近他们、了解他们,自己的心也要像孩子一样清纯、端正。作为一名好老师,首先要有爱心,不热爱学生的老师,绝不是好老师,学生们也绝不会欢迎他。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不仅是一名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更多地倾注了我们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贴心。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实际上是我们教师最大的乐趣。我知道,这便是我的起点,慢慢地就进入了教师的角色。班上有一个叫李某的学生,引起了我的重视。课间喜欢各个楼层串门,特别喜欢到初三教室去聊天,预备铃响了不动身,上课铃响了才慢吞吞的往教室走,每节课都迟到,上课总是不能集中精神认真听讲,小动作特别多,有时还扰乱课堂,成绩也令任课老师很头痛。

有一天早上上课后,我去教室检查卫生,在楼道巡视时,看到她又一次慢慢悠悠的从楼下上来,我就在教室门口等着,等她上来后就问:“刚才忙什么去了呀?”她左脚在地上颠着,双手插在裤兜里,扬着头,蛮不在乎的回答到:“我去上厕所了啊,回来晚了。”看到她这样的神态、语言,我很气愤,真想把她批评一顿,让她知道老师的威严,我强压住心中的怒火,转念一想,她这样做,是不是有意为之?想令我在学生面前失态?或者真是因为上厕所回来晚了?还是有其他的原因?于是我就问她说:“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她说:“没有,就是上来晚了。”看到她这样的态度,我就明白了,她根本就没有想和我沟通,或者说他觉得这样的沟通没有必要。我意识到现在还在上课,不允许我们深入交谈,就让她回教室上课。我回到办公室后想,这样的学生怎样才能把她转化过来呢?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必须要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才能有所对策。

第一步,向学生了解。放学后在年级组找了两个小学与李某交好的同学,了解她在小学时的生活状态,经过了解得知:她在小学已经养成了现在各种各样的习惯,老师的批评对她没有什么用,父母在教育过程中也不起作用了,家长和老师感到束手无策,到最后老师就放任自流了。

第二步,向家长了解。父母都是质朴勤劳的农民,他们一再强调自己没文化,希望孩子多学些知识,以后的生活不用像他们一样艰辛,所以孩子不管有什么要求都尽量满足。李某身体素质出色,小学、经常参加市县各类体育赛事,但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家长缺乏相应的监管,在参加集训时,跟着其他同学慢慢地学了些对自己成长发展不利的习惯,到初中后想着年龄大了些,会懂事点,没想到依然是老样子。

第三步,向本人了解。看与我前面了解的情况是否相符,以此了解学生的品质。下午第四节课后,我把她请到办公室,开始还不配合,在我细心的引导下,她把在初中的表现告诉我了一部分,我想她是有顾忌的,担心全部告诉老师后会遭到更多的斥责,不过第一次谈话已基本得到了我想要的信息。其次:“心病还要心药医”,了解情况后那就要对症下药。

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得出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自己的情况能如实相告,证明孩子的品质没有任何问题;刚来班级好多学生不认识,又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经常到初三教室去玩,是集训队中和她关系较好的几个朋友在,证明孩子重感情;只是自制力差,而老师在教育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鼓励,感觉不到成就感,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惯性思维。

第一步,找她在初三的朋友谈话。希望她们在与李某交往中多和她谈一谈初三的学习压力和来自家长、社会的压力,使李某明白此时的贪玩会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初三一年不好过,然后多督促她养成基本的学习习惯。

第二步,找本人谈心。把与家长交换信息后的感触告诉她,让她知道父母的不易和对她的期望,这时她开始有所触动。我便顺势列举了班上几名与她关系较好的同学的表现及其家庭情况,通过对比,她认识到自己不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还有父母对她的付出,觉得愧对父母、甚至愧对自己。

第三步,交换承诺。看到她能有这样的感受,我知道她还是一个上进、自尊的孩子,于是我向她承诺:对她永不放弃、永不抛弃,耐心地陪着她一起进步,直到走向成功的彼岸。同时提出要求,她也能对我做出相应的承诺。听完我真诚的谈话后,她眼眶有些湿润,她告诉我,从小学到现在,我是第一个能够如此坦诚的和她谈话、把她当做朋友的老师,她愿意向我保证,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尽量不迟到、不扰乱课堂,向合格的初中生迈进。

第四步,请家长配合。针对前面所了解的情况,我与她父母(电话沟通)进行了协调,制定了下一步的家庭教育措施。

通过大量、细致而又有针对性的工作,李某在班上能做到不迟到、不扰乱课堂,同时能自己完成作业,看到每前进一步我都会给她鼓励,有时是口头上的,有时是一个棒棒糖,或者一支笔,让她知道老师在时刻关注她成长的每一步。到学期结束,她在写临别赠言中写到:

“杨老师,您是我遇到的第一个真心关心我、帮助我的老师,我是个不听话的学生,为了让我学好您费了不少心,这些我都知道。人最主要的是要懂得感恩,您对我的照顾、对我的好,我会一辈子记在心里。”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学习而大动肝火;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流泪。我犹豫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干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生病时看到学生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就会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我想虽然我的工作做的并不优秀,离“名师”的目标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虽然我的事业永远也不能够轰轰烈烈、惊天动地,但我的工作充满着希望,决定着未来,所以我会始终坚持用心去做,用爱心耕耘终生。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先生的真知灼言,言犹在耳。我深感一位人民教师的责任就是点亮学生心中的灯。对待学生要有爱心,辅导学生要有耐心,教育学生要有诚心。只有用爱心善待每一位学生,才会在教育教学上喜获丰收。

第三篇:教育叙事(集锦)

【第一篇:“我”有神经病吗】

一次送课下乡,班主任说班上“刺儿头”多,如果搞什么合作交流,一定会有几个学生讲怪话,大闹天宫,可能会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甚至让老师不好收场,还是慎用新课改理念的好。

当新课改理念碰到“刺儿头”,会怎样呢?

我上的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课文《比金钱更重要》。课堂围绕“人和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展开。其中“留纸条”是核心部分,最能表现“我”的诚实品质。当学到“我环顾四周,不见一个人,便在路灯下写下一张纸条”这一部分时,我要学生默读,再轻声读,设想当时“我”所处的环境,感悟我“留纸条”时的内心世界。

课堂上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喃喃细语,有几个学生还情不自禁地举手要求发言。显然,学生被“我”留下的“纸条”感动了。文本优美的文字加上我动情的课堂语言,已经让学生受到了“诚信至上”精神熏陶。

我因势利导,准备进入下一环节。一个男生突然嘀咕了一句:“只怕有神经病,留什么纸条!怎么不开溜?”

啊!“刺儿头”果然如期而至。

“说说为什么?”我面带微笑,心里却在急速思索应对之策。

“神不知鬼不觉地开溜了,怎么都不会找到肇事者,多好!”

“啊?”我诧异了!

“我听爸爸讲过,”另一个声音在补充,“当守法的成本大于违法的成本时,就可以违法办事,不然就会吃亏折本。我爸爸就经常一边交点小罚款,一边赚大钱,滋润着呢!如果课文中的‘我’及时开溜,一分钱成本都不要。留下纸条就难说了。所以,我认为,这个人不是有神经病,就是只晓得‘大猫从大门进,小猫只能从小门进’的书呆子。”

呵!“刺儿头”还真是老道。我望着一双双期待的目光,额上不觉汗涔涔的——怎么办?

压,学生口服心不服,与“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相悖;绕,“送课下乡”的指导性荡然无存,颜面何在?而且,溜与留,正是课文的核心问题,是语文对学生价值观引领的关键。除了疏导,除了直面,别无他法。

生成远比预设更挑战教师的智慧。我灵机一动,问:“你们觉得书中的‘我’有神经病吗?‘我’为什么不溜?”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个学生说:“不行的,路灯上有摄像头,逃不掉的。”

“不管有没有摄像头,损坏了人家的东西就是要赔。虽然没人看见,但是天看见了,地看见了,自己的良心也看见了”。小小年纪,如此深刻!

“如果溜走了,让人背后骂几句真不值得。”一个高个学生一字一句说开了,“不如诚实一点,良心才会坦然。从后面的课文就知道,只要付出了诚信,就会受到称赞,就会感到快乐。”教室里响起了掌声。

我回头问首先发言的“刺儿头”:“你还觉得作者有神经病吗?”

“嘿嘿!没有。如果溜掉了,以后遇见被撞的人就会不好意思。就是没遇见,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主动承认了,良心就坦然了,还多了个朋友,多好!”

我说:“是啊!与人相处,诚信是金。有时,尽管守法的成本大于违法的成本,但是正直诚信的人肯定会选择守法,选择诚信,因为它能让人处世问心无愧,活得有尊严,有魅力,活得更潇洒!”

反思:当学生的思维与常规相左,旁逸斜出时,如果采取“压”“绕”的方式处理,学生的创新火花就会胎死腹中。培养创新性人才,课堂气氛应该尽量宽松,学生心态应该尽量轻松,不“跪”着学习,不“仰视”教师,不顶礼膜拜“经典”,精神自由而能力突出的人才才有出现的可能。多元社会,导致人的价值观千差万别。别看学生在课堂上唯唯诺诺,而内心世界却如万花筒一样纷繁,教师不能小觑消极的处世观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如何处理,考验着教师的智慧和耐心。顺着学生,自己也信口雌黄抨击社会,是主动放弃了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实就虚,让学生信马由缰,乱侃一气,更是不负责任误人子弟。因势利导,既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学生,又把真善美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才是教育之善道。

【第二篇:幸福的纸片】

我正在办公室忙着,一个女孩兴冲冲地进来了。

“老师,我们已准备好了。”还未等我反应过来,她兴奋地接着自语,“朗读的时候,我们组要求把班里的灯全关掉,并且把窗帘全拉上。”

“啊?……”我纳闷。

“老师再见!别忘了哦。”她的声音已远了。

此时,我才如梦方醒:又到星期五了,又到我们班朗读展示课了。

为了提高七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引领他们主动地接触语言文字,思量再三,我决定把每个星期五的最后一节课挤出来作为朗读展示课。文章内容自选,展示方式自选,展示机会自选——充分的自主选择权,使我们的朗读展示课洋溢着青春的热情。

怀揣着几分期待,我走进班里。她看着我,眼神中闪着自信,仿佛在说:老师,您瞧好吧,我们会上演一出好戏!

他们组(组名:向日葵)合作朗读的是《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略显粗糙的设计,认真专注的演绎。

全班寂寥无声,只有他们在忘我地读着、演着……

李敏的声音富有质感。旁白在她舒缓有度、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显得层次分明、引人入胜。

袁民的朗读还显得太紧,未能充分读出人物——影子的心境。但能融入集体,大胆地站上讲台,对性格腼腆、语文基础薄弱的他来说已是长足的进步了。

表扬进行中,组长杨涛左手半举着一张纸片,扇着叉着腰的右臂,慢慢移上讲台……


更多相关文章分享阅读:

1、幼儿教师教育叙事故事:我们和河豚约会

2、教育叙事故事案例三则

3、小学教育叙事故事

4、幼儿园教育叙事案例

5、幼儿园教育叙事范文【优秀篇】

6、初中教育叙事范文精选

我们的目光都被这张纸片吸引了。

这不是一张普通的纸片,它被精心剪裁成了萤火虫的模样,它被学生赋予了生命,化身为了光明的使者。

这是一张幸福的纸片!如果没有孩子们对语言的揣摩,没有孩子们对文字的玩味,它或许已和其他废纸一道,静静躺在某个阴暗角落里,等待着扫地出门变成垃圾的结局。

而现在,她变成了光明的使者,照亮了故事里盲孩子的黑暗,也照亮了故事外学生们的慧心。

掌声中,“向日葵”的队员意犹未尽地回到各自的座位上。接下来的点评就像他们的队

【第三篇:粗糙的美丽】

周五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紧盯着我,一个个红红的小嘴抿着笑意——孩子们等着我评价他们的小制作。尽管有心理准备,看到学生摆在课桌上的手工“作品”,我依然有种失落感。红土粘泥做的五角星、小花朵、甚至半圆半瘪的小泥球……一个个裂纹遍布,丑陋、粗糙、单调、呆板……

因为要上口语交际课“我的小制作”,我根据本地红土多的条件,提前一周布置下了用粘土做小制作的活动。今天,是展示手工成果的时间。

尽管我脸上保持着习惯性的微笑,心中却打鼓:这样的手工如何描述呢?这些孩子又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但我知道,我不能以我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孩子。

我肯定了大家能够完成作业,然后先让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说说制作过程,说说自己的想法,听听别人的说法,交流一下制作心得……

立刻,班里热闹起来。大家七嘴八舌,谈笑风生,一改往日的拘束和沉闷:这个告诉怎么找到的红土,那个讲请谁帮了忙,这个说开始水浇多了团不成形状,那个说越摔觉得泥越有粘劲儿,做小花的告诉怎么掐的花瓣,做小鸡的介绍头是怎么按在身子上的……

小组交流的热烈让我始料未及,全班交流的精彩更让我惊喜不已。有的说,找粘土不费劲,我们家里团煤球时剩下好多呢!不过,我嫌表层的泥土不粘,自己深挖了一些;有的说,我团泥球团了好多,要多大团多大,滚起来一点也不比玻璃球差,可好玩了;有的说我做了小母鸡,我知道我二叔家有两只,便到他家里照着做,开始怎么也不能把鸡头按在身子上,还是二叔告诉我用小棍给连上的。

……

一节课,孩子们说的意犹未尽,我听得如醉如痴。

原来,只要我们给了孩子们创造的机会,孩子就能心灵手巧;只要我们给了孩子表达的自由,孩子就能畅所欲言;只要我们用孩子的眼光去欣赏孩子的世界,粗糙何尝不是最精致的美丽!

【第四篇:让创新火花在课堂中绽放】

语文课上的问题主观性都是比较强的,答案并非唯一。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而要鼓励他们积极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人云亦云,不唯书本、唯老师,敢于发表独到的见解,因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打开学生思维的空间,期待更新更好的答案,学生就能挣脱标准答案的束缚,展开想象的翅膀,闪现智慧的火花。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在一次诗词赏析课上,同学们赏析柳宗元的《江雪》,一个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下雪天,这位老人真的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是啊,不是在钓鱼又是在干什么呢?教室内鸦雀无声,学生开始了深思。一分钟之后学生畅所欲言,有的说:“老人感到十分孤独,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有的说:“老人是在独自欣赏雪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之美也。”还有的说:“这位老人看起来很清高。”诗人那种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迹不正隐含其中吗?最后一个学生说:“他在钓一个春天。”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人在经受重重打击之后仍然孜孜以求,不正是等待“春天”的到来吗?学生的诠释独具慧眼,精彩至极。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判断,敢于提出自己发现或设计的问题,其思维更具挑战性,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位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皇帝的新装》,有个学生说,这篇文章是安徒生靠想象来写的,我也设计了一个问题来激发同学们的想象创新能力。问题是:皇帝最后意识到自己受骗了,但出于皇帝的尊严,还不好承认。假如你是那位皇帝,你有什么高明的办法来治服骗子?(这只是一个假设,并不是这篇文章的继续,学生讨论交流)几分钟之后,有同学发言,我有一个办法:先以赏赐这两个骗子为由,把他们招进宫。然后宣读圣旨:“皇帝为了答谢两位织师,又特意请人设计了一套衣服,这件衣服也有一个特点,就是诚实的人穿上这种衣服用钻刻刀在上面刻花,人就会有接受穴位按摩的感觉,特舒服。请马上为两位织师更衣。”两个骗子穿上衣服在接受钻刻刀刻花的过程中受尽折磨……还有同学说,我也有一个办法:就是把骗子招进宫后,皇帝以衣服轻飘为由,让两个骗子在衣服上镶上宝玉,如果三柱香后镶不上,就要推出午门斩首示众,骗子自然被治服。同学们听了这高明的办法,立刻总结出了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牙还牙,以毒攻毒”的做法。在这里学生的思维源于教材而不拘于教材,其创新性得以充分展示。

所以,要让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都能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发展,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人人发展”的理念,培养“人人善问”的习惯,激发“人人求新”的欲望,提供“人人参与”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

反思:如果老师在学生求异思维过程中善于推波助澜,往往能掀起辩论的高潮。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在辩论中才能不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所以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气氛,宽松和谐的氛围,创造讨论争辩的环境,鼓励学生有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每个同学都是课堂的主人,对于同学的看法、课文剧的编排、老师的见解要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敢于否定,让学生在质疑争辩的过程中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发展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篇:两科一堂学】

今天,我们上了一堂“语美整合课”——语文、美术一堂学。

人教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的“口语交际”是看图讲故事——说好“话”的前提是读懂“画”,其后有一“画画写写(绘制连环画)”练习;美术第13课是“故事画”——画出美画的前提是讲出故事,绘制连环画是其拓展项。教学内容与要求的同向让我们想到了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横向穿插教学:备课是在两科老师的商讨下完成的,活动是在两科老师的交叉引导下进行的。

整堂课分讲故事画图、看图讲故事、画图写故事三环节:

第一步,语 文老师引导示范“如何讲述自己的生活小故事”;美术老师特意点明其中包含的“绘画要素”:时间与场景、心情与表情等的紧密联系——这也正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点。

第二步:小组内自由讲故事,美术老师为各组拍照——为引导学生“从身边讲起、画起”准备现场资料;语文老师观察、指导各位同学的表情、语言等各方面的情感表达方式。

第三步:投影显示“现场照”,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我就是故事与图画的主人公”。语文、美术老师各自从不同的角度来指导图画的描述、绘画方法,同一个观察点,不同的视角就会有不同的“投影”;同一脑海中,对同一情景的“三视影像”又会彼此互动,感触点的增多自会让想象更加合理到位,让语言表达更加深情真挚,让图画绘描更加真切生动。而且,这一特别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一会儿感到语文老师是自己的“同学”,一会又感到美术老师是自己的“同学”;一会儿在与“同学”一起向老师提问、请教,一会儿又与“同学”一起反驳老师、表述自己的正确理解——行动的勇气就来自身边那位特别的“同学”,这不正是我们一直在寻求的自然、真实的“师生一体化”学习氛围吗?

第四步:回归课本。自读语文课本上的“故事图”,自由讲述后想象、续编,利用所学描述、绘画方法进行表演、作画,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制作连环画。

三课时的教学内容(美二语一)两课时完成了——连课下作业都搬上了课堂!二位老师的交叉引导,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主人身份,敢于放宽自己的思维领域、提高自己的表达勇气,让语文“口语交际”与美术“故事画”的学习都取得了超标教学效果。

反思: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在具体分析作文训练同小学各科教学的关系时,认为作文训练同阅读、美术、音乐、数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建立横向联系,科任教师协助指导,让各科为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提供条件,使这些训练服务于各学科,能达到互相渗透、相得益彰的目的。口语交际是作文的雏形,教学过程中更应时时考虑横向穿插。它既能让老师的引导全面到位,又能使学生的思考与练习点滴不漏、扩及千里。

第四篇:教育叙事

一(1)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担任了一学年一年级的班主任。面对那一个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如何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呢?这是我所思索的,在实践中我也想了不少办法,做了以下一些努力。

一、真诚、耐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就是好动、好玩。如何让这些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懂事的小学生是我碰到的首要问题。我认为,良好的习惯是学习的基础。因 而,在了解 每 位 学生的基础上,我从小事 抓 起,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创设一个和 谐、整 洁 的学习、生活环 境。我利用 班会、队活 动 让全班同学讨论,明确小学生应做到哪些,不能做哪些;说到立即做到,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诚心引导学生,期待他们的进步。

二、关爱、赏识,真诚为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师更不能居高临下地逼视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伤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们说话,平等 地 进 行交 流,倾 听 孩 子的诉 说,尊 重 孩 子的选择,分享孩子的快乐。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奥秘就在于坚信孩子“行”。我首先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了解,经常同他们个别谈心,从学习、心理、家庭等处了解学生。

三、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我们这个班,后进生的人数挺多。因此,转化后进生是班主任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我认为对后进生要给予特别的关爱。要做到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倦,态度上不粗 暴。要用自己对差生的一片真诚的爱心,去叩响他们的心灵之门。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在课堂上不要 紧 紧 盯着优等生,应多给后进生创造条件,鼓励他们举手发言,及时给予肯定、奖励,使他们也能自信地面对学习。课外积极辅导,多与家长联系,争取 家 校联 合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四、把握尺度,爱中有严。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写到:“道德的营养和精神的中毒对人们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身体的危害一样。”班里有几个很聪明,但非常调皮的小男孩。对于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行为,我没掉以轻心,听之任之,更不会因其学习成绩好而包容、姑息。做好班主任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学期虽然自觉想了不少办法,下了不少功夫,但效果却并不明显。我想只有在今后的实践中再接再厉,努力把工作做得更好。五、一年级第一学年工作概况

我任博华小学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工作已有一年的时间。在任职期间,我尽力履行班主任的各项工作职责,关心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们得到了锻炼,得到了教育。

1、抓好德育工作

首先我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积极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纪律与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除了班会课进行正面宣传教育外,课外还联系实际,用讲故事的方法教会孩子们做一个好人,优秀的人。

2、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 班团干部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得力助手,在班内的影响甚大。班干部素质高,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班工作就能做好,良好的班风就能形成;反之,则影响恶劣,良好的班风就无法形成。因此对于班干部队伍建设我一向非常重视。人选是一个关键,如何选出合适的干部来呢?我认为必须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根据班上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评选。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因此我班的干部名称的后面都加上了“班长”二字。同时给予班干部一定的权利。我对班干部要求特别严格要求,对他们的工作既要指导,又要放手让他们去做,没有限制得很死,我着重树立班干部的威信。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我班产生了一批十分优秀、有能力的班干部,例如:彭 博、唐 婵、郑妍、刘 权 等 等同学。让我的班工作轻松了很多。

3、抓好班集体建设

一个班级的好坏,从班风中可以体现出来。要使整个班级拧成一股绳,增强凝聚力,这样才会有良好的班风。这就要着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增 强 集体 荣 誉 感。要教育学生团结友爱、关心集体、关心他人,让大家都能感 觉 到 班 集体就是一个温 暖 的大家庭。作为班主任,主 动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交朋友,特别是对于潜能生,更应主动接近他们,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利用赏识教育,经常鼓励他们多学一些知识。

余婷

2015年7月3日

第五篇:教育叙事

从教路上,我执著前行

教育叙事

花开花落,春华秋实。在这无声的轮回中,我所深爱的教育事业已经伴我走过了二十四个春秋。回眸走过的这段时光,各种情丝纠结于心,其中有收获与成功的喜悦,也有失意与受挫的沮丧。但更多的却是教育事业带给我的快乐与自豪!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们收获了知识,满载着希望与憧憬走出校门,跨进更高一级学校大门,或走向社会时,这种快乐与自豪就会油然而生,这使我更加无悔于我的选择,更加执著于的追求。

1988年,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走进了黑龙江省呼兰师范专科学校的大门。二年后,我又满怀豪情地来到了方正县第四中学,登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了这所中学的一名物理教师。从此,我的人生旅程就展开了全新的一页,我开始用我的青春在上面写下爱的篇章。从1994年到2003年我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这所中学的领导、同行、学生及学生家长们的信赖,同时也收获了他们给我的无数荣誉和鼓励。真正的成为第四中学的一代名师。

2003年,因教育网点进行调整,我被调入方正县第三中学。工作单位改变了,然而我对教育事业执著却丝毫没有改变,我踏踏实实的做事的作风和认认真真做人的准则也丝毫没有改变。二十几年来,教育教学成绩更加突出,效果更为显著。

一、虚心学习,不停追求,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已有的知识及陈旧的理念已经不能适应与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充电”,要让自已的知识容量不断扩大,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我先后参加了由哈尔滨市教育局师资培训处举办的通识培训,成绩优秀被评为优秀学员,学科培训,校本培训,哈尔滨教育局师资培训处举办的哈尔滨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中级培训,成绩优秀。2012年,我又积极参加了国培计划(2012)--------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远程培训,成绩合格,并被评为优秀学员。参加哈尔滨普通话培训中心举办的普通话培训。并参加了2009年的哈尔滨市教师英语应用能力培训。在教学的过程中和同事们经常一起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这一系列的培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特别是在培训过程中,我所写的心得体会,反思感悟等,为我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让我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师和县级优秀教师。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深信:只要不断地学习,不停地追求,那么,在通往教育教学理想目标的征程上,我一定会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二、用心探索,潜心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始终以教书,为人师表为已任,把成为学者型、专家型教师作为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任现职以来,我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深入研究教材,用心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因人而异。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突出时代特点,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着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为了使自己在教学方面更加成熟,经常参加市级、县级的和校级的岗位大练兵活动,曾多次和徐艳东教研员等人到市里学习,锻炼自己。2012年我的“板书板画”在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举办的“岗位大练兵活动”受到好评取得二等奖,并在方正县第三中学举办的岗位大练兵竞赛中多次取得名次。我积极参加我校举办的各种教研活动,在2010年我校举办的教研评比活动中,我物理教研组表现突出,本人被评为优秀组织者。

从教24载以来,在教育教学中,我非常注重知识的占有量,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应该是一条小河、长江、浩瀚的大海。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存储量,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个目标就是书店。书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扩展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教学水平。熟练地教学技巧,新颖的教学方法,生动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上级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并为我传授知识,教书育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2013年,我的学生袁强在方正县教师进修学校校举办的《初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知识竞赛中,成绩优秀。我也荣获优秀指导奖,在平时的教学方面我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加重视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在我课堂中经常渗透德育教育。我的学生不仅在物理知识的学习方面多次获得“学科状元”称号,而且刘洪强,袁强等同学连年获得“生活用品实验设计”奖,增强了学生环保意识,吕鑫泽同学在2013年被评为市级三好学生。

“谦受益,满招损”在一片赞誉声中,我更加清新的认识到,当今世界知识陈旧率有多快,教师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就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十几年来我曾经参加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举办的科研活动在子课题《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明建设理论与实验研究》中我的论文《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实施德育心育的教育》获得优秀成果奖,撰写的论文《如何在物理课堂实践中提升教学艺术》一文已被《读与写》杂志编委会通联部录用,并在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参加了哈尔滨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立项,在教研方面我的《简单机械和功》教学实录获得一等奖,<压强> 一节的教学设计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贰等奖。虽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学习谈就是无止境的,所以我在完成三个总结以后还会潜心钻研课题,已得到更多更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服务。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探索,我自信有能力承担公开课,示范课和研讨课。从2010年至今,我多次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教研水平,先后多次承担县级,校级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等讲课任务,并获得同行们的一致好评。其中《电功率的计算》被评为市级优质课,《简单机械和功》被评为县级优质课,《二力平衡条件》一课的反思也曾在学校教学反思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学生们健康成长的保障,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校外都抓住时机不断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利用废旧的生活用品自己建立家庭实验室,不仅激发了学生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我写过国家级、县级德育论文数篇,其中我的《加强校园环境,文化氛围建设,提升学校德育工作》获得国家级一等奖,也曾组织过很多关于德育的第二课堂活动,我的《远离噪音,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县级优质课。在我的不懈努力下,近三年来物理成绩在同学年中始终名列前茅。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我不断地努力下,教学水平也在逐步提高,2006年被评为方正县第七批教学能手,2009年评为县级物理学科骨干教师,曾在2011年在“实验教学课展”研讨会中我的说课《地球上水的物态变化》获得好评,《电功率》教学设计在电教活动月中获得二等奖。物理学习中学生们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学习的弱项针对这种情况我2011年在县里做了一节《电功率计算复习课》示范课被评为优质课。教育是一项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工作,只有相互交流才有自己的收获,在课堂中我和同学们交流,在课下,我及时反思和同事们交流,只有我们经常在一起交流经验,团结合作,交换教学方法才会共同提高,所以我也经常参加县级和校级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和经验交流或等,2010年在教室进修学校,曾就如何上好物理课和同事们进行交流,获得同学科教室的好评,并在学校就《如何成为一个受欢迎的教师》和同事们共同探讨。

“支教”工作是我市教育局为改善农村偏远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质量不高,为推动教育全面、持续、均衡发展,所做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我曾多次送课下乡,在我校领导的鼓励下也曾几次下乡支教,在支教期间,本人忠于党,热爱人民,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宗旨,认认真真,努力工作和学习,得到了当地领导和教师的好评,深受学生们的喜欢。并在此期间学到了很多经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了深度反思,为以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推进作用。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教育也是如此,要想与时俱进就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尽快具备多元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超越自己又成为了我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探究,不断地与同事交流取经,成功的教学,让我又踏上了一个新的起点。

多年的教学生涯,我有了深深的感悟:教师,最应具备的是奉献精神,这种精神的集中体现就是:“爱”热爱自己的学生,热爱自己的同事,热爱自己身边所有的人。

尽管我已经进不惑,但是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我一定会再创佳绩,我始终坚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寻帆济沧海。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进取,更新自我,提高综合素质向更高的标准前进。

从教路上,我执著前行

------教育叙事

方正县第三中学

关玉斌

教育叙事(小编整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