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大全
编辑:青灯古佛 识别码:21-1068520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7 14:14:3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大全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

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1

前 言

202_年5月25日,由北师大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十多所高校响应,并经北京市团委、学联批准的一个特殊的节日出现在了这个世界上,这就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了这个社会的热议话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为心理问题休学退学,更甚者会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人们不禁对此产生了无数疑问:当代大学生,到底怎么了?

这一切,都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莫大的关系。

那么,做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是否曾注意过自己的心理健康?我们该如何判断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心理不健康?当我们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心理不健康时,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心理恢复到健康、积极、向上的状态?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本文要讨论的对象,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解决找到切实途径。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及标准

在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什么是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不管是网络还是书籍,都是百家齐鸣,各树一帜。可当我们仔细分析,不难发现,判断一个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无非是以下几点:

1.智力属于正常范围;

2.情绪相对健康,对于外界事物的反应相对适度; 3.具有健全完整的意志;

4.协调的行为活动与足够的学习能力;

5.对外界事物保持接触,具有相对良好的人际关系; 6.心理特点符合自己的实际年龄。

以此为标准,那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又是怎样的一个现状呢?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从目前的社会来看,在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拥有相对健康的心理状态,或是只有一点心理障碍倾向但并不严重,只要稍加注意调节,很容易就可以摆脱。

然而,仍有一部分大学生因种种心理原因而放弃学业走向社会,更甚者会威胁到自己或他人的性命,这类恶性事件的报道却从未中断,从202_年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到202_年的马加爵事件,再到202_年的药家鑫事件。这一个个报道从未离开我们的身边。

教育部曾有一份调查,因各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休学、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达到大学生休学退学总人数的50%左右。

由此可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似风平浪静,实际上也有不少暗流在汹涌。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状况呢? 4 第二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障碍

第一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有障碍的原因

一般来说,心理健康障碍与身体障碍不同,极少存在有类似遗传或是传染的现象发生。大多数都是因为长期的生活问题堆积或是在某一特殊时期收到极大的刺激而造成的。

心理障碍的出现是与多种因素离不开的,如:个人精神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因素与校园环境因素等。而其中个人精神因素是最为主要和关键的一个环节,并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大学生一般都处于17岁至23岁之间,而这个年龄段正值青年中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仍不成熟,情绪也处于不稳定阶段,因此心理矛盾时有发生,诸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求知与辨别能力差的冲突、竟争与求稳的冲突等等。若置之不管,久而久之,便会造成个人精神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而社会、家庭与学校,对大学生而言都发生了极大的改变。越来越紧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深奥的学术问题,越来越多的独立发展空间,越来越复杂的人际关系,越来越重的责任……这一切的改变都会在无意间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甚至是埋下一颗心理障碍的种子。

第二节·大学生五大主要心理障碍

1.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往往是因为对自己能力的低估,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而产生了过多的自我否定与消极的自我暗示而产生的。这种心理往往会使我们对自己产生错误的判断,从而导致失去信心和勇气。

自卑心理的详细表现基本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

敏感。有自卑心理的人往往期望得到别人的重视,甚至过分的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有时甚至会扭曲他人的评价。比如当别人表扬他时,他会敏感的以为这是挖苦。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在其内心留下波澜。

失衡。因为自卑,导致了他们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处处体会不到他们的自身价值,甚至还会遭到强势群体的厌弃。在他们看来,别人欺负自己,是一种正常的行为。这种失衡,往往会有自杀行为伴随。

情绪化。自卑的人,表面上逆来顺受,可是内心里却过分压抑了可能会随时爆发的能量。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动干戈,当无力应对危机时,往往会自残,甚至自杀。2.孤独心理

孤独心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孤独二字。许多大学生在校园里往往是独自一人,就像是被隔绝了一样,对于老师或其他同学来说,几乎没有他的存在感。

这种心理并不是所谓的特例独行、洁身自好,而是无法接受他人、无法融入身边的环境的一种表现,孤独心理如果不加以遏制,往往会产生孤独症甚至自闭症。

孤独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因为感情的缺乏、家人的溺爱、没有足够的自信或是过度自恋。3.嫉妒心理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与羡慕不同,嫉妒之中包含有一种对他人的破坏,对自己所谓的不幸深感无奈的一种心态。

这种心态往往会导致自身把精力放在如何去破坏他人而不是发展自身,有极大可能会产生掣肘、造谣中伤、孤立他人等种种行为。4.报复心理

报复心理是人本能的一种应对、反抗外部不利因素的自我防御保护机制。这种心理容易使人在其驱使下无法控制自身而对他人产生伤害。也就是通俗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报复心理与嫉妒心理其实在社会上是一种普遍性的存在,而因此类心理而导致心理不健康的原因是因为无休止的使这种心 理发展而不加以遏制。5.交往困惑

交往困惑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属于青春期的正常反应,但是这种心理如果不加调整,就会导致孤独心理和报复心理的加剧,影响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第三章·健康的心理

第一节·正确的认识自己

正确的认识自己,是大学生保证自身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全面、客观的去认识自我。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自我观察和通过他人来了解自我。

自我观察,即观察自身的状况(自身外貌、身体素质等),观察自己的社交形象(自己在所生活的集体中的位置和作用、公共生活中的举止表现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与观察自己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政治态度、道德水平、智力水平、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

他人的评价,往往能比自我观察更加客观、直白、全面。在通过他人来了解自己时,应当多选择不同身份、不同亲密度的人来了解,如:导员、舍友、同班同学、社团组织成员等等。当我们面对他人的评价时,我们应当尊重他人的态度评价,冷静分析。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第二节·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健康心理的保证

预防心理问题,保证心理健康,这是每一个家长、老师和大学生都关心的问题,那么,应当如何去做呢?

作为大学生,必然要保证自我的心理调适来保证自身的心理健康: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不光是需要课堂内容的学习,课外的学习也时刻不能放松; 2.保持乐观的情绪,以开朗的心境面对所有的逆境。3.当遇到问题时,及时向老师、专家解惑。

作为学校,也必然需要相应的措施来引导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1.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2.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3.开设心理教育必修课,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9

结 语

一个成功的大学生,不仅仅只有才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德的陪伴。

社会发展越来越快,知识结构越来越多样,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只有保证大学生有更强的适应力、意志力,才能保证大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保证大学生在这片天地有更大的作为。

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

注:本论文参考文献皆选自百度百科

第二篇: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正式试卷八

1.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是A、适应能力

2.工作倦怠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A、资源的消耗和外在要求的增加

3.解决职业倦怠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是社会方面和()C、个人方面

4.不属于人际吸引规律的是:()D、主动吸引

5.某服刑人员刚来监狱时表现很不好,后经过教育改造得到了很大的转变,但是个别监狱警察仍然认为该服刑人员表现是假的,好不到哪儿去。请问这是哪类偏见在起作用?()B、刻板印象

6.管理者指责部下时,要讲究一些技巧,下列是一些指责部下的技巧与注意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C、指责时不必顾忌部下的自尊和和自信

7.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心理障碍的预防时,有效管理压力是重要的措施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措施的是:()B、控制压力源、调整压力应对方式

8. Lucy认为自己比别人都能干,凡事总是自己正确,别人不对,与人交往时总是认为“我好,你不好”“我行,你不行”。你认为,她存在哪种自我意识偏差。()B、过度自负

9.“以德报怨”说的是人际交往中的()。D、宽容原则

10.对心理健康状态的破坏,人本主义强调(A)。

A、个体平衡能力的丧失

11. 心理学的规律说明,人的工作效率在()的压力水平下最高。C、适中

12. “仁者爱人”、“四海之内皆兄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观的哪个方面?()

A、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1. 以下因素中,属于影响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ABCD)

A、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双重压力B、人事制度的改革

C、心理冲突(社会比较与个人期望)D、自我管理与调控能力

2. 自我成长三部曲是:(ABC)

A、了解自我B、悦纳自我C、发展自我3. 个人工作倦怠的个人内在原因包括:(ABC)

A、认识不准确B、消极的思维模式C、心理韧性不够

4.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向直接领导、上级请示与汇报时应该注意的基本态度是什么?(ABC)

A、尊重而不吹捧B、请示而不依赖C、主动而不越权

5. 心理状态的正常与否,一般式通过了解哪些方面来进行评估的?(BCD)

B、心理与环境是否统一C、心理与行为是否统一D、人格是否健全

6. 属于强迫障碍的是:(BCD)

B、过渡洗手、洗澡、刷牙、修饰C、反复检查门、窗、锁、用具、炉灶D、哭泣,焦虑

7.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有时候会存在偏差,常见的自我意识偏差有:(ACD)

A、过分追求完美C、过度自卑或自负D、自我中心

8. 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ABCD)。

A、外貌B、能力C、性格因素D、相似互补

9. 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有()。

A、改变生活情境B、倾诉、哭泣D、放松法

10.怎样克服人际交往中的猜疑心理?()

A、要培养理智,切忌感情用事C、不听信流言D、增强自信

1. 工作适应是专业技术人员人生适应的主要内容。正确

2. 追求经济上的安全感、追求社会的认可是获取自信心的正确的方式。错误

3. 对焦虑症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法是:放松训练和脱敏疗法。错误

4. 心理障碍是指一些非正常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正确

5. 心理测验就等同于心理诊断。错误

6. 升华是积极的心理防御方式。正确

7. 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甚至一些不合理的、愚蠢的思想和行为。错误

8. 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是人类基本的情绪。正确

1.社会适应的基本方式的有哪些?

1、学习适应:(1)以学应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2)学习习惯化,生活化;(3)学习学习。

2、工作适应:(1)主动适应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2)表现出对他人、同事的尊重与关心;(3)在具有挑战的工作中体验乐趣;(4)积极参与工作团队的活动和游戏。

3、生活适应:(1)快乐而又积极,真诚专注好生涯;(2)培养良好习惯,习惯造就成功;(3)超越自我,走向和谐与自如人生。

2.人际关系的功能有哪些?

1、合力与互补功能。从合力功能角度看,协调的人际关系会产生1+1大于2的合力。

2、协调与激励的功能。即协调人际关系,促进行为改变的作用。

3、交流与沟通功能。包括信息交流和感情沟通等方面的作用。

4、身心保健功能。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获得亲朋好友的同情、理解开导和帮助,得到心理支持和精神抚慰。

5、促进个体个性化功能。在交往中,可以通过与别人的比较和别人对自己的反应来认识自己,有利于对自己较客观准确地评价。

6、社会化功能。个体学会用公认的行为准则和群体规范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适应其所在的团体或社会生活,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安定人的过程。

3.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1、绝对化的要求;

2、过分概括化;

3、糟糕至极

4.专业技术人员在个人层面如何进行压力管理?

1、及时地自我反省。个体可以通过对自身和压力源的剖析,适当减轻压力反应。

2、有效时间管理。个体在感觉到压力很大时,可通过工作和时间的调整,使自身从过分紧张状态恢复到乐观放松的心态。

3、积极寻求支持。个体在面对较大压力时,可以通过寻求外部支持性途径来排遣压力。

4、提高自我“免疫力”。个体应在平时注意增强适应能力,从根本上减少过度压力反应的机会。

论述题(10分)

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提高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一、立足根本,树立健康人生观

(一)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以平静的心态看自己,以欣赏的心态看他人;

(三)适当的物质追求;

(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助人为乐的心态。

二、活在当下,体验幸福

(一)停止抱怨,享受当下;

(二)活在当下,享受生命:1.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2.有度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3.现在行动,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4.以“仁”为乐;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谈谈你对AQ的认识,以及提高自己应对挫折的技巧与策略

近来在企业管理领域出现了个新名词:AQ(AdversityQuotient),明确地描绘出一个人的挫折忍受力。AQ(逆境商数)是我们在面对逆境时的处理能力。根据AQ专家保罗•史托兹博士的研究,一个人AQ愈高,愈能以弹性面对逆境,积极乐观,接受困难的挑战,发挥创意找出解决方案,因此能不屈不挠,愈挫愈勇,而终究表现卓越。相反的,AQ低的人,则会感到沮丧、迷失,处处抱怨,逃避挑战,缺乏创意,而往往半途而废、自暴自弃,终究一事无成。

AQ不但与我们的工作表现息息相关,更是一个人是否快乐的重要关键。尤其在大环境不景气的当下,不论是在职或待业,突发状况的发生机率都会提高,因此练就一身响应逆境的好本领,就愈显重要了。

到底该怎么做,才能提升自己的AQ呢?

在高校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中,大学生的心理应对与调节是他们在学习成长、人际交往、就业以及物质生活需求等方面的期望与目标之间所面临的非常普遍的实际问题,它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如何发挥心理应对与调节的积极作用,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每一个大学生都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

1.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态度

积极进取,敢于面对困难,敢于接受人生道路上的挑战,不逃避、不畏缩,才能在遇到挫折、心理冲突和压力的时候采取有效的积极态度去应对,努力进取,永不失望。乐观向上的人情绪积极,自我感觉良好,这有利于个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维护心理健康、保障生活幸福、促进事业成功。遇到困难消极悲观、忧郁苦闷则会降低个体的机体活力和免疫系统功能,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其负性情绪还可能导致抑郁症和其他心身疾病。大学生乐观向上的态度是以积极进取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为基础的,是以相信人类社会进步,前途越来越光明为前提的。乐观向上的人习惯于从光明面看问题,对于生活和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也善于运用幽默来丰富生活,缓解紧张、抗挫减压。

2.调节积极健康、轻松愉悦的情绪

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心理冲突和压力的时候会表现出紧张、焦虑、苦闷、忧虑,甚至暴跳如雷等负性情绪。喜怒哀乐乃人之常情,然而,对负性情绪如不进行适时、适度、合理性的调节,必然会影响到个体的心身健康。大学生学习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论,就是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排解负性情绪,适时、适度的控制和

1调适不良心身反应,学会对负性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使情绪在适当表现中达到平衡。如哭泣有利于宣泄悲伤情绪。专家认为,“强忍住你的泪水就等于慢性自杀”,但是,似林黛玉那般“枕上袖边难拂拭”的无休止的哭泣,越哭越悲伤,也必然会伤心伤身。又如大学生有挫折烦恼时,找师长和知心朋友倾吐积郁、发牢骚、诉委屈,也有利于紧张、焦虑的心情平静下来,产生仿同、鼓励等积极的应对与调节反应,反之,压抑情绪则有可能在一定的刺激下导致如火山喷发般的攻击应对方式。压抑、攻击、逃避、退化等消极应对与调节的心理防御机制,一般都是在负性情绪的影响下产生的。因此,大学生学会走出情绪低谷的应对与调节方式,营造积极健康、轻松愉悦的情绪是我们心身健康、学习成长的重要保障。

3.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

在大学生的人生道路上,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对于我们当前的学习发展和将来的社会适应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凡事不抱怨,只解决问题

碰到不如意的情况,AQ低的人会怪东怪西,都是别人的错,害自己不能如愿,抱怨过后,心情往往更加沮丧,而问题依旧无解。AQ高的人通常没时间抱怨,因为他们正忙着解决问题。所以请减少抱怨的时间,因为少一分时间抱怨,就多一分时间进步。

5.先看优点,再看缺点

当挫折发生时,如果第一个念头是:“完了,这下没救了。”那就很难逃脱悲观的诅咒。AQ高手的做法是,遇到状况,先问自己:“现在有什么是可珍惜的?”换句话说,在挫折中找优势,并把它转化成进步的助力。例如,突然失业当然错愕,但想一想,现在多了时间自己可支配,还有资遣费,于是再进修培养第二专长,似乎会是不错的想法,也许就此开创出另一番格局。毕竟,自怨自哀解决不了问题,懂得在逆境中找机会,才是高AQ的精彩表现。

6.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的“幸亏”

看待挫败,AQ高手清楚知道,一时的成败并不能定一生。就像李安,大学没考上,却因此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舞台,现在想想,还真“幸亏”当时没考上大学,要不现在就不是这番光景了。因此只要保持乐观,赛翁失马焉知非福,AQ高手就能将当下的不幸,变成日后回顾时的“幸亏”。

因此,大学生积极参加强身健体的体育活动和各种健康的校园活动对我们的心身健康十分有益,如跑步、爬山、各种对抗性的竞赛活动,以及在各种校园活动的人际交流中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等等,都有利于大学生在成败得失中体味人生,强身健心,锻炼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意志,提高对挫折和压力的承受力,为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二、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有哪些表现?谈谈你怎样帮助那些被负性情绪困扰的同学

大学生常见的负性情绪有这些表现:

(一)焦虑

焦虑是一种很常见的复杂的综合性的负性情绪,是一种对危险、威胁的强烈预期感到无能为力,苦恼不堪,以不安、担心和忧虑为标志。即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队那些可能造成心理冲突和挫折感的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处于焦虑状态时,人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加,肾上腺素浓度上升,血压升高、心律加快,皮肤出汗、嘴唇发干,呼吸加深、加快,尿频,坐立不安,持续时间长了,还会影响到消化和睡眠。严重的可以发展成焦虑症,还被看作是其他神经症的基础。

(二)恐惧

一般人对有威胁的事物或遇到危险的情况都会产生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正常反应,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为由恐惧心理导致的逃避行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避免伤害。而不适当的恐惧则会搅乱我们的正常生活。

(三)冷漠

冷漠也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它是指对周围的人或事无动于衷、漠不关心、置之不理的情绪体验,是个体受到挫折后的一种退缩反应的表现,与大学生的年龄和身份很不相称,但却存在于大学生之中。

(四)抑郁

抑郁时一种感到无力应付外界压力而产生的心境持久低落的情绪状态,常伴有厌恶、痛苦、羞愧、后悔、自卑、焦虑等消极情绪体验,以及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等外部症状。抑郁反应在大学生中很常见,同焦虑一样,很多人都曾亲自体验过,但只要不是持续时间太久,能及时摆脱,就没有太大的影响,是人的一种正常情绪反应;如果长期处于其中不能自拔,就要引起注意了,严重的还可能发展为恶劣心境,并影响个体的正常发展。

(五)愤怒

愤怒时由于他人或他事妨碍自己目的达到,从而使紧张积累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愤怒的发展与对妨碍物的意识程度有关,当不知道是什么在妨碍自己时,愤怒并不表现出来;越知道是什么在妨碍自己,愤怒就表现得越强烈,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

如果遇到身边的同学有以上表现,则应该及时建议他们采取以下措施,排除困扰:

(1)有张有弛,身心和谐适当的紧张是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因为适度的紧

张可以使人们的生活富有节奏和情趣,使人的潜能发挥到最高效率状态,适度的紧张也能维持工作效率;而没有一定的紧迫感,松松垮垮是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但是,紧张不能过度,因为超越个体负荷能力的紧张,会导致机体生理上的持续变化和心理上的疲劳,既不利于健康,也不利于保证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个体需要在工作和学习中注意“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才可能获得最佳的身心和谐状态。

(2)适当宣泄,及时疏导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做无克制的发作,但“控制”并非无限地压抑自己的情绪反应。相反,持续的压抑会导致心身障碍。所以,情绪需要有适当表现的机会,即需要将紧张压力、生活事件所导致的各种情绪给予适当的宣泄。悲伤时伤心欲绝,通过号啕大哭来宣泄自己的悲痛,这是适当的情绪表现,而强忍住泪水却是有害的。所以哭泣也是一种调节方式,它可使聚积的高度紧张得以释放而缓解。遇有烦恼,找知心朋友倾诉,发泄牢骚、委屈,即使不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启迪,只要把话吐出来,心情自然会平静下来。

(3)热爱人生,乐观幽默乐观的人一般都自我感觉良好,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精力充沛,工作富有效率,身心健康,生活幸福,事业成功。悲观、忧郁的人则常自我责备,工作效率极低,生活灰暗,长久以往出现心理障碍和心身疾病,有的甚至自杀轻生。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建立远大的志向,对生活、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坚信严冬过后就是春天,这些都有益于心身健康。乐观又常与幽默连在一起。幽默就是有趣而意味深长,它是一种极有助于个人适应的工具。当一个人处于极为难堪的情境中或发现一种不和谐的现象时,一方面要能客观地面对当前的事实,同时又要不让它使自己陷入激动的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幽默的态度去应付,这往往可以使本来紧张的情绪变得轻松、心身愉悦。

参考文献

1.黄雪薇.大学心理健康教程[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2_年.

第四篇:大学生心理健康202_

大学生心理健康

五年临床三班胡阳1311143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是《弟子规》开篇的第一句话。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中,百善是以孝为先的。

如今,被称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正在在身体上和心理上不断的成长,不断的独立自我,可以自如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然而,在与父母的交际沟通中,我们却是显得那样的茫然与笨拙。没错,我们确实需要一些改变,在所谓的“代沟”上架起一座宽广大桥。

首先,我们应当学会破冰,尝试一些营造家庭轻松愉快氛围的小技巧,我们不应该在自己与父母之间建立高墙。我们可能有一些习惯,习惯于别人来理解我们,来迁就我们。其实,家庭不仅是爸妈的,也是我们的。我们也有责任去付出努力,建立自己与父母之间良好互动的关系。如果换位思考,每天当父母回家,看到的是一张冷脸,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积极的反馈,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们会平心静气地听我们说话吗?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尝试用温暖的笑容迎接父母的回家;用一些简单积极的词语去反馈,“哦”、“好”、“这样啊”“我知道了”;用一些简单的行动去体贴父母,把你对父母的爱与关心表达出来。当然,如果是女孩子,在面对唠叨的时候,不妨撒撒娇,这比气呼呼地对抗更能化解矛盾。这样一来,爸妈一定如浴春风,心里潮乎乎的,舒服得很。

第二,当我们拉近与父母心里的距离后后,就可以勇敢地表达自己了。天下所有的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十全十美”不切实际的幻想,那是因为爱的缘故。关于这一点,你应该理解,但不必当真。同时,你可以寻找生活中恰当的机会,表达自己: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是什么,你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慢慢地,你的父母会了解:你是有自己想法的,你在渐渐长大,他们对你的期望或许并不那么合适„„这样一来,他们也会改变,学会尊重你个人的一些想法。你要相信,一家人在一起,只要抱着积极的态度去沟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当然,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要讲究方式与技巧,不要因为他们是父母,而忽视了父母的感受。最后,不要因为所谓青春期与更年期的巨大差异,就拒绝父母对你的建议。如果你仔细听,也许会发现其中的合理之处。尝试着去理解父母。有时我们不能接受父母的建议,也许是经历不同、经验不同造成的,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落伍与老土,如果拒绝,也应以理解的态度去拒绝。你慢慢会发现,方式不同,结果也很不同。

也许我们会质疑,会说,“怎么说了半天,都成了我的不是,难道父母就没有责任吗?”事情当然是双方面的,有时父母与我们的冲突只是“代沟”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是我们两代人价值观的冲突。两种价值观碰撞,仅仅靠多说话、多沟通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价值观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的,我们孩子是在变迁了的社会中建立了新的价值观,如果父母用旧的价值观与我们去沟通,只会把矛盾扩大化。

此外,父母还应该了解,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有学习的压力、发展的压力、与父母冲突的压力、与同学交往的困惑等。现在全社会都有成功焦虑。而实际上,一个人的成功标准不是惟一的,人最大的满足是精神满足,片面强调考上好大学,孩子自己感觉不到学习的乐趣,寻不到幸福感。社会在转型期价值观混乱,孩子自我选择价值观出现困难。父母应该了解孩子,才能沟通好。

作为父母还要对孩子宽容。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对孩子的不安、不满和不同观念不要紧张,要善于接纳。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另一个原则问题———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一定要实话实说,否则沟通是无效的。但是在期望父母的改变之前,我们自己要先尝试改变。如果你在做了很多努力之后,事情并没有改变,爸爸妈妈并不能认同你,那么就需要家庭系统辅导了,即父母和孩子一起接受辅导,建议寻找专业的心理人士。

我相信,只要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与父母的关系就会更上一层楼。我们要相信,父母给与我们的爱是最无私的,是最永恒的。

第五篇:大学生心理健康[定稿]

1.什么是心理健康?简述心理健康的标准。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所以说心理健康其实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当事人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具有生命的活力,并能发挥本身的能力和潜力。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 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 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了身体、心理的完好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的完好状态”,指的就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心理健康还做了如下定义:一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二是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三是有幸福感;四是对待工作和职业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人们越来越了解到,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样重要。具有良好心理健康者,对外人际关系良好,行为符合规范,对内则基本需要满足,心理机制正常。1.对现实的正确认识,看问题能持客观的态度。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能现实地评价自己。不过分地显示自己也不刻意地取悦别人,既接纳自己的优点也接纳自己的缺点,一个人如果连自己都不喜欢,又怎样谈得上喜欢别人。3.自我调控的能力,能调节自己的行为,既能克制自己的冲动,又能调动自己的身心力量,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更高级目标。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关心他人,善于合作,不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苛求于人,这种人有知心的朋友,有亲密的家。而不健康的人,人际关系紧张,处处利用他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这种稳定与协调包括理想与现实差距的调适,包括认知与情感的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效率。人人都会有苦恼,但心理健康的人能从生活与工作中寻得快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九条标准:

1、对现实具有高效率的知觉;

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

3、能悦纳自己、悦纳他人、接受自然;

4、在其环境中能保持独立,能欣赏宁静

5、注意基本的哲学和道德理论;

6、对平常的事物,如朝旭夕阳,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保持经常的兴趣;

7、能和少数人建立深厚的友情,并具有乐于助人的热心;

8、具有民主性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

9、能承受欢乐和忧伤。心理健康具有下面7个具体的标准: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正视现实,接受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工作;能适当地表达情绪;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年龄与性别特征

大学生的普遍年龄一般在18—25岁之间,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正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的心理具有青年中期的许多特点,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又不能完全等同与社会上的青年。心理是否健康一般采用量表测量,其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心理健康标准随着时代变迁、文化背景变化而变化。根据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评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应从以下几个标准给予着重考虑: 一是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创造力及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包括在经验中学习或理解的能力,获得和保持知识的能力、迅速而成功地对新情境做出反应的能力、运用推理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心理保证,因此,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

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四是人格完整。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五是自我评价正确。正确的自我评价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大学生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六是人际关系和谐。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大学生应具有与年龄与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2.概述依恋的类型。

尽管所有的婴儿都存在着依恋行为,但由于儿童和依恋对象的关系密切程度、交往质量不同,儿童的依恋存在不同的类型。根据婴儿在不同陌生情景中的表现,埃斯沃斯认为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不同类型,即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这也是为其他研究者所验证和普遍接受的。1.安全型(securely attached)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并不总是依偎在母亲身旁,只是偶尔需要靠近或接触母亲,更多地是用眼睛看母亲、对母亲微笑或与母亲有距离交谈。母亲在场使婴儿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当母亲离开时,其操作、探索行为会受到影响,婴儿明显地表现出苦恼、不安,想寻找母亲回来。当母亲回来时,婴儿会立即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并很容易抚慰、平静下来,继续去做游戏。这类婴儿约占65%~70%。2.回避型(avoidant)这类婴儿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母亲离开时,他们并不表示反抗,很少有紧张、不安表现;当母亲回来时,也往往不予理会,表示忽略而不是高兴,自己玩自己的。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回转,但只是非常短暂的,接近一下就又走开了。因此,实际上这类婴儿对母亲并无形成特别密切的感情联结,所以,有人也把这类婴儿称做“无依恋婴儿”。这类婴儿约占20%。3.反抗型(resistant)这类婴儿每当母亲将要离开时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他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如抱他时,会生气地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地朝母亲这里看。所以,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这类婴儿约占10-15%。上述三类依恋中安全型依恋为良好、积极的依恋,回避型和反抗型依恋又称不安全型依恋,是消极、不良的依恋。埃斯沃斯和其他的研究者的研究还表明,婴儿的依恋类型具有明显的稳定性;但同时,在家庭环境经历较大变化、母亲与婴儿的交往发生较大转变时,也可能发生变化,安全型可能变为不安全型,或者不安全型转变为安全型。

3.分析抑郁症产生的原因。

抑郁症是一种心理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情感性精神病,是一组以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随着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的发展,竞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商业界到学术界,从成人世界扩展到儿童世界。竞争是在有限资源的分配中所必然产生的,无人能避免。城市生活工作压力大、节奏紧张、人际关系复杂,使人们持续处于应激状态,很容易心情低落,由此造成各种身心疾病,抑郁症就是其中一种。心情低落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几乎所有人都体验过沮丧、忧郁的心情,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心情可能严重到构成一种需要治疗的障碍。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主要表现就是心情低落,并由此引起生活中其他活动的减少,如社交被动、进取心减退、生活疏懒等。抑郁症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使工作效率下降,由此造成的各种无形损失,有些极端严重者还可能有消极自杀举动。抑郁症还会引起物质滥用,由于心情郁闷,无法解脱,一些抑郁者往往求助于具有轻度兴奋和麻醉作用的香烟和酒精,因此很容易染上吸烟和酗酒的恶习。对抑郁症的原因,目前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抑郁症是社会病,即是由于现代社会生活紧张、竞争激烈,人们郁积的苦闷心情无法得到疏泄所致,因而是一种社会过程,治疗抑郁症需要改变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生物学现象,抑郁心情可能是由于大脑中调控情绪反应的某种机制出了问题。

可能导致你患上抑郁症的原因有以下方面:⒈遗传基因:抑郁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父母其中1人得忧郁症,子女得病几率为25%;若双亲都是忧郁症病人,子女患病率提高至50%~75%。⒉环境诱因:令人感到有压力的生活事件及失落感也可能诱发抑郁症,如丧偶(尤其老年丧偶,几乎八、九成的人会得此病)、离婚、丢掉工作、财务危机、失去健康等。⒊药物因素:对一些人而言,长期使用某些药物(如一些高血压药、治疗关节炎或帕金森症的药)会造成抑郁症状。⒋疾病: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癌症与阿兹海默症的病人,得抑郁症的几率较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会患上抑郁症。抑郁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胰脏癌、脑瘤、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⒌个性:自卑、自责、悲观等,都较易患上抑郁症。⒍抽烟、酗酒与滥用药物:过去,研究人员认为抑郁症患者借助酒精、尼古丁与药物来舒缓抑郁症情绪。但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这些东西实际上会引发抑郁症及焦虑症。⒎饮食:缺乏叶酸与维生素B12可能引起抑郁症状。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讨论(正式)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