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建议(共)
和谐社区建设的经验和建议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城市社区的范围,一般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作了规模调整的居委会辖区。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对社区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民主自治、诚信友爱、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要构建新型的现代化社区就必须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从而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对现在社区的管理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不断的学习各种社区管理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对社区同事及辖区居民的交谈,更深层的了解当前的社区模式,发现以下问题是比较突出的。现针对我社区情况进行分析汇报。
一、社区基本情况
1、xx社区基本情况。xx社区于202_年5月份正式成立,社区处于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辖区内共10个住宅小区和一些零散户,总人口4385人,其中常住居民3806人,流动人口579人,社区干部13人。虽工作中遇到很多困难,但在上级领导的关心、社区全体工作人员的努力工作及广大居民的支持下,我们卓有成效的开展了社区计划生育自治工作,为社区建设整体发展提供了良性保障.2、社区承载的社会职能。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社区承载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社区服务,主要包括残疾人、优抚对象和困难群体的救助服务,面向全体社区成员的便民服务及救灾工作的组织等。二是社区卫生服务,包括公共卫生管理、医疗和计划生育等。三是部分承担社区内环境绿化、养护工作。四是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包括社区治安保卫、民事调解、帮教、防火防盗和其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五是社区文化建设,包括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和科普活动及其他形式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六是社区管理,包括居民事务管理、物业管理、社区组织建设等。七是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包括养老保险、居民医保、就业再就业、劳动监察等。上述工作已成为居委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全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现阶段社区存在的问题
1、社区负担过重,行政化色彩较浓。由于历史、体制的原因,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等多项工作在我社区需要与职能部门共同协调完成。由于社区情况复杂,一些界限比较模糊而又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工作则很难找到责任单位,如当发生下水管破裂等问题群众找到社区时,相关人员只能靠面子找相关单位解燃眉之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另外,一些部门把社区当成自己的“腿”,“上面千条线,下穿一根针”,下放到社区的事务十分繁杂,社区承担着不该具有的行政职能,增加了工作量,而一些应由社区管理的事务则无暇顾及,出现了缺位与越位并存的现象。社区承担各种行政职能的责任日趋加大,任务过多,负担过重,以至于有的居委会承担来自上级的任务竟多达上百项。致使在工作中,许多社区主任对上级各个部门下派的行政任务,感到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有责无权,工作错位。由于社区精力过多应付各种评比检查,偶尔搞些活动,内容还不能完全适应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2、社区工作人员生活补贴待遇低。以我社区为例,按照惯例我社区工作人员一周需上五天的班,很多村甚至需要上六天或者一周都要上班,但工资待遇并不改变。同时,按照现行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居委工作人员半个月一次轮流值班,遇节假日也被安排值班,但并无相关补贴。而例如人口普查等工作须晚上加班工作,补贴的经费也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致使一部分工作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无心工作,造成社区人员责任心低,工作效率不高。
3、社区居委会应有的地位难以体现。社区居委会名义上是居民自治组织,但实际上是街道在“把握”。因此,社区干部无论在工作上,还是在观念上,依然没有真正摆脱隶属街道的惯性思维。社区居委会一方面需要承担的工作有几十项,另一方面执法权、收费权则在区级政府部门,难免出现“管得着的看不到,看得到的管不着”等尴尬现象。有的辖区单位对社区概念、社区建设以及社区意识淡薄,共驻共建共享的气氛不浓。
此外还存在社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滞后、社区管理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监督的主客体错位、居民自治程度低、自我管理发育严重不够等方面的问题。
三、社区工作发展的建议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必定会成为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承载主体之一,加强社区建设发展是今后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为此,针对社区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理顺社区管理体制
社区管理属居民自治范畴,做为政府应从指导和服务角度出发,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能,理顺街道办事处与社区以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非常重要。第一,应抓好社区党组织建设,确立党在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同时,制定社区规划,统筹部署社区的各项工作,对居民自治组织、社区服务性组织进行指导与监督;另外,搞好服务,将上级的精神传达到社区,将居民的意见及时反馈给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各种问题。第二,收缩对社区的行政控制,落实社区资金支配权和资产管理权,建立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和社区对街道办事处的双向评议考核制度;第三,调整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区的关系,做到合作协助,改变行政部门为社区下达工作任务的现状。第四,建立社区联席会制度,区相关部门、办事处、派出所、各社区物业管理公司、社区、社区业主委员会等多家单位通过实行定期例会制,重点协调解决与居民密切相关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的共建机制。第五,设立社区管理机构。社区功能从传统的扶危济困、卫生管理、治安联防、计划生育向社区经济、社区精细化服务、扶持创业等领域延伸,工作内涵将发生重大改变。而在当前“村”转“社区”的进程中,不仅仅只是字面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从工作体制上的改变,为此建议在社区成立与居委分离的社区事务工作站,将政府的行政工作职能与社区居民事务分离开,居委的职责主要是街道社区工作的相关政策的落实;搭建信息、资源平台,统筹协调各类资源,搞好社区建设;总结新形势下加强街道社区工作的经验,促进社区工作总体水平的提高,而服务站的主要职责则是落实具体的相关工作,直接为群众服务。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
在社区服务中,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是有效载体。社区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社区资源不同,如政治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等。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各种组织和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评先争优的工作中去,鼓励他们把本单位内部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服务。二是各社区对辖区内的可用资源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区分类别,建立资源档案,由社区与资源单位商定服务事宜,明确有偿与无偿,有偿标准原则上等同于该单位内部员工待遇。三是重视共享资源保护工作,如对辖区单位资源的利用,不能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讲公德、讲文明、讲友谊,共同爱护各种资源,对于价格昂贵,容易损坏的设施,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提供资源单位的损失。四是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如新小区与老居民区、单纯居住区与商居联合区等的资源都因时间、地域和商贸发展因素造成社区资源的不平衡性,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不能搞单打一和一刀切。五是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街道辖区内的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在全辖区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三)拓宽社区经费来源渠道
随着社区职能的增加,各项支出将会越来越高,单一的经费来源难以保障工作需要。做为街道办事处应该鼓励和支持社区拓宽工作思路,大力发展社区经济,积极创办服务型第三产业,靠发展社区经济,弥补经费缺口。建议赋予新的职能,设立街道一级财政,按照现有的财政体制,调动街道发展社区经济的积极性,增加街道自有资金。同时,大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社区建设,逐步建立稳定、有效的社区建设经费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拨款、超收分成、部门投入、社会赞助、有偿服务、政策优惠等多种渠道全方位解决社区建设资金问题。
(四)提高社区硬件水平 1、创造良好居住环境
社区居住环境的好坏关系着群众生活品质的高低。现阶段,要顺应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渴求,引导居民从节水节电、垃圾分类、搞好绿化等小事做起,逐步改变不符合环保要求的生活方式,逐步改善居住环境质量,通过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人居环境改善工程,实现人、社会、自然三者和谐相处。
2、创造良好社区服务环境。创造现代化办公条件,对提高工作效率,树立全新社区形象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逐步落实社区居委会的办公、活动场所、服务用房和相应的配套设施。应引入现代办公理念,通过高度集成的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整合辖区教育、管理、服务、治安等社会资源,提高社区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逐步改变人员结构
建设新型社区,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目前社区建设先进地区大学毕业生已占一定比重。但目前我街道的社区人员文化结构普遍还不高,制约着社区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应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不断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收入水平,让社区工作变得更富吸引力。在此基础上,选拔各类优秀人才充实社区;也可采取挑选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锻炼的方式,充实基层力量,让年轻干部积累基层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在社区服务中,务求实效、消除形式是最终目的。在目前社区服务中,还存在一些不对称的现象,如社区志愿者数量不少,但服务活动不多;社区服务的项目不少,但真正受益的居民不多;各类组织不少,但真正起作用的不多。因此,要解决这种不对称现象,使社区服务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体现以人为本,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注意把握:一是要有针对性设立社区服务项目。社区服务项目的设置要从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为了求数量、求形式盲目设立。可以把服务窗口设到家门口,方便极需帮助的人群。二是要使社区服务尽量达到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社区服务,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来予以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全社会来为社区服务出力,从而实现社区服务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才能使社区服务成为居民群众的首选,才具有生命力,才不致于流于形式。三是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社区服务要结合社区的实际进行,群众需要的,街道社区有条件、有能力做到的,就千方百计办到;条件和能力不具备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对条件确实达不到要求的,要采取制定规划、资源共享等办法为居民解难,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图有虚名,搞花架子、劳民伤财。四是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社区服务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组协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我们对此要有足够认识。社区内各种新经济组织层出不穷,但主动自觉进入社区服务运作的目前还不多,有些几乎是空白,如果政府逐步退出社区服务,那么,我们的社区服务怎么办?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是有效途径,政府要重视教育和培养各种新经济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的参与社区服务意识,并将其纳入社区行政管理中心管理,使他们从政府引导向自觉参与转变,也使社区服务机制达到良性循环,造福于民。
第二篇:和谐社区建设经验材料
建强为民服务载体 打牢为民服务基础 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今年以来,天桥街道立足实际,围绕“建和谐社区,创一流街道”的目标,紧抓社区建设和服务这个关键,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完善社区服务为核心,以健全组织机构为保证,探索出了一条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先后荣获“国家劳动保障系统优质服务单位”、“xx省
卫生先进单位”、“xx市五好街道党委”、“xx市先进基层政权组织”、“xx市信访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组织,夯实社区建设基础
一是“三级网络”打造为民服务平台。本着“方便群众,便捷实用”的原则,投资60万余元建设街道为民服务中心、社区为民服务站、楼院为民服务代理点。在为民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窗口区、培训区、咨询查阅区、娱乐区等功能区,设立党建、群团、民政、劳动保障、计划生育、招商引资、中介服务等12个服务窗口。7个社区分别设立为民服务站。并依托社区服务网点、小区物业管理中心,在社区楼院设立了36个为民服务代理点。为民服务中心和有条件的社区(村)站、点,备有电脑、投影、电子屏、娱乐设备等设施,基本做到了“八个有”:即有明显的指示标牌,有必要的办公设备,有固定的值班人员,有公开的联系电话,有健全的工作制度,有一个办事指南和工作流程、有一部咨询电话、有清楚的便民服务卡。打造了“街道——社区——楼院”三级网络。
二是“一居一品”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坚持“一居一品”,千方百计筹资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法律服务室、信访接待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居民学校、法制学校、家政服务中心、星光老人之家等多个服务场所,为居民搭建更多的服务平台。各社区发挥设施、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开展“示范社区”、“康复社区”、“文明社区”、“充分就业社区”、“法治社区”等争创活动,涌现出了漓江路社区、铁工房社区、爱特社区等一批特色社区,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是“精兵强将”壮大为民服务力量。通过推荐及培训上岗等环节,把102名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业务水平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配备到社区工作岗位上。并认真选配好负责人,特别在为民服务中心,主任由分管副书记兼任,明确一名协调能力强、素质高、能热心为群众办事的副科级干部为副主任,具体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从各个职能科室抽调12名精干人员在窗口集中办公;社区为民服务站站长由社居(村)委主任兼任,明确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为代理员;从社区楼院长、社区党员、社区志愿者中选聘36名代理员,由社居(村)委包片工作人员兼任代理点负责人。同时,建立了由党员、团员、低保对象、居民志愿者620余人组成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无偿和低偿服务。形成了街道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积极探索,人性化服务社区居民
一是“面对面”开展零距离服务。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将66项为民服务项目集中起来,22个为全程代理项目,44个为咨询服务项目,由原来的部门分门受理,整合归并到一门受理;居民有事交给代理员,代理员全程负责为民服务代理项目的办理、转接,“群众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就可以把事办成”,实现了“小事不出居、大事有人帮”的服务目标。
二是“心贴心”进行主动交流。制作“爱心”服务联系卡、为民服务袋等,设立社区服务热线电话,方便居民衣食住行。通过召开征询会、听证会等活动,由社区居民对社区班子和干部进行评议和打分,畅通社情民意渠道,保障居民的参与权,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是“手拉手”实现互助共建。探索社区资源共享新路子,与辖区30多家单位建立共驻共建友好关系,实现共驻共建“五个一”,即: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建一个社区党校,献一策社区发展建议,为社区群众办一件好事,帮一户特困家庭,增强辖区单位的共建意识,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是“肩并肩”六进促进和谐。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政策、志愿者服务“六进社区”活动,对下岗人员、待业青年、流动人口和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各社区通过组建维权服务协会、科普协会等群众性组织,积极举办法律法规、道德礼仪、科普、就业技能等培训班,广泛开展技能、体育、读书比赛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常年不间断,加快了和谐社区建设的步伐。
三、创新思路,拓展社区服务领域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扎实有力做好社区党建工作。探索支部进楼院,党员作奉献的新方法、新载体,发挥社区党建统揽社区建设工作的“龙头”作用,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白、不留死角”的社区党建工作网络,有效夯实了社区党建阵
第三篇:关于建设和谐社区若干问题的建议
关于建设和谐社区若干问题的建议
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今年5月份,田家庵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主题,在相关街道和社区展开了深入调研,较系统地梳理了当前社区层面不和谐的主要问题,初步分析这些问题的成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建议如下。
一、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成效
近年来,我区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居民自治、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为目标,全面推进社区建设,为建设和谐社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全区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逐步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设管理有序的和谐社区。进一步完善了区、街两级社区建设领导体系,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主管、部门分管、街居主办、群众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社区管理服务水平逐步提高,科学合理划分了社区,将原121个居(村)委会调整优化为72个社居委。社区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公开考试招聘了265名社居委工作人员、220名社区劳动保障协管员和社区计划生育协理员。社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一社区一支部”为目标,建立健全了社区党支部,为推动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逐步完善社区设施建设,建设环境优美的和谐社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根据社区建设的发展要求,依托快速增长的经济实力,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社区建设。全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平均达到145平方米以上,72个社居委基本配齐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社居委工作人员生活补贴进一步提高。加快了社区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了违章搭建、旧城改造力度,新建了一批绿地和游园,整修改造了16条小街小巷和43座公厕,优化了社区居住环境。
3、逐步建立社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服务完善的和谐社区。全区建立了9个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了52个服务站、62个社区再就业服务组织和10支自愿者服务队。服务内容包括照顾孤寡老人、助残、扶贫济困、治安巡逻、再就业服务和家政服务等便民利民服务。初步形成了保险、救助、帮困三个层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在优先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社会贫困人群服务的同时,面向全体居民的生活需要开展服务。
4、逐步建立公众参与体系,建设居民自治的和谐社区。理顺了社居委换届选举后的各种社区组织关系,初步形成“党的领导、政府支持、专业服务、群众自治”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了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和自治公约等制度。完善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评议和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等制度,大力培养居民的自治参与意识,增强了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成立了社区内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知名人士、居民代表、成员单位代表组成的社区议事委员会,真正实现了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5、逐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建立健全治安网络体系,成立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调解委员会、帮教小组等群防群治组织。72个社区全面实施“社区阳光工程”,基本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社区青少年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体系。构建社区新型治安防控体系,在全市率先实施警务进社区战略,在全省率先实施“社区警灯闪烁工程”,增强了居民安全感。积极实施创建“学习型社区”工程,认真开展法律法规、科普常识、卫生保健等各类知识讲座。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定期举办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提高了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建设和谐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区规划建设不够完整。一是自然形成的老区和早期开发的小区由于缺乏规划以及在小区的后期管理上缺乏统筹安排,造成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普遍存在功能不齐备、基础设施不全或老化、物业管理混乱、环境和治安情况较差等问题;二是一些新建小区未能很好地执行和落实相关配套服务设施的标准,在规划中没有预先留出公共用房,或在建设中擅自更改规划,减少公共用房面积,制约了社区服务设施整体功能的发挥。三是社居委办公和活动用房仍需改善,从调查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尚未达到标准。
2、社居委自身建设仍待加强。一是社居委工作人员的素质仍需提高,社居委工作人员的素质虽有明显提高,但其职业素质、思想观念、工作方法仍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社区发展要求;二是社区工作人员管理有待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由社居委人员、社区公益性岗位人员(如计生、再就业协理员、退管专管员)、街道部分职工组成,这些人员生活补助来源不同,工作上多头管理,没有相应的制度约束,影响了社居委正常工作的开展;三是社居委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仍需提高,社区工作经费与实际工作需求差距较大,社区党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来源,社居委和社区党组织开展工作难度较大。社区工作人员报酬仍处于全区平均水平以下,仅占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0%左右,难以吸引并留住人才。
3、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一是社居委普遍存在行政化倾向,据不完全统计,社居委承担的行政性事务有46大项、100多项行政性事务,加上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社居委所承担的任务异常繁重,社区开展服务的精力、财力、人力受到挤压,自我服务功能难以充分发挥;二是社居委、业委会和物业公司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理顺,主要是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与社居委因职责分工不明确,在经济利益、工作职责、服务设施使用上产生矛盾,导致关系不够协调,造成工作不落实以及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共驻共建意识不够强,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社区建设工作有“上热下冷”的现象。
三、构建和谐社区的对策建议
1、提高对建设和谐社区的认识。要加大建设和谐社区的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社会对建设和谐社区的认识,使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到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政府与居民的枢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和谐社区建设,对于加强基层管理、完善居民自治、推进城市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融入各类社会组织和利益群体的新机制,加强党对各类社区基层组织的领导与管理;二是加强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增强党在社区的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三是及时解决社区党组织活动经费紧缺问题,可以采取党费拨一点,财政拿一点,社区经济中补一点的办法增加活动经费,保证社区党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
3、完善社区投入机制。逐步形成财政投入、部门支持、有偿服务、社会资助的多元化社区投入机制。一是财政投入。适当增加社居委办公经费,同时要制定相关制度,加强对办公经费的管理,确保经费为社居委办公所用;二是争取资金。社区要积极开展与部门挂钩结对活动,争取市、区有关部门的经费投入;三是自筹资金。社区可结合自身实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以房屋出租、有偿服务等形式发展经济,增加经费收入;四是争取社会赞助。在开展公益性活动时,本着自愿的原则,接受社会和驻区单位赞助,帮助社区开展公益性建设,以补充活动经费的不足。同时积极鼓励民营资本、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建设。
4、理顺社区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理顺政府职能部门与社居委的关系,逐步使政府部门与社区组织由过去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转变为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二是建立社区准入制度,凡需进入社区的职能部门,必须经区长办公会议或区政府常务会议批准方可进入。对需要社区承担或协助完成的任务,应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给予相应的经费补助;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驻区单位和社区互助共建制度,密切社区和驻区单位之间的关系;四是要正确处理好社居委与社区物业管理企业的关系,尽快出台社区居民小区物业管理办法,规范物业管理公司、小区业主委员会和社居委各自职能,共同构建和谐小区。
5、改善社区基础设施。一是建设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对无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或面积不达标的社区,要采取“财政投入、资源共享、结对帮扶、对口支援”等方式筹措资金帮助解决;二是加强新建小区的基础设施规划和验收工作。有关部门对新建小区的规划审批和验收要严格把关,并邀请所在社区工作人员参与审批和验收工作,对没有公共用房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不予批准,对公共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不合格的新建成小区不予验收;三是完善社区生活服务功能。合理安排区域内各类设施资源,加强敬老院、公共体育场、文化活动场所等服务设施的建设、指导和管理工作,力争形成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6、强化社区队伍建设。一是拓宽用人渠道。通过面向社会招聘、机关干部下派挂职、优秀社区工作人员留用等多渠道选拔社区工作人员,进一步改善社区工作人员队伍结构;二是建立培训制度。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整体素质;三是提高社区工作人员政治和物质待遇,建立工资收入自然增长机制,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的保障政策,逐步缩小与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的差距。对思想素质好、工作业绩突出的,要给予政治上的关心和物质上的奖励;四是加强社区工作人员管理。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明确社区工作人员职责。社区所有工作人员生活补贴由政府指定部门统一发放。强化街道对社区工作人员管理,由多头管理变为街道独立管理,确保社居委工作正常开展。
7、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一是建立社区信息化平台。充分发挥社区网络、各类服务热线的优势,形成社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为社区服务提供需求信息;二是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街道志愿服务工作指导中心和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积极组织、动员在校大中专学生和社区居民参加志愿者活动,切实增强社区建设的活力;三是开展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增强服务功能,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四是开展社会保障服务。加大就业培训力度,促进青年人员的创业与就业。加强老年人服务、帮困助残和青少年教育工作,使社区居民安居乐业、和谐相处。
8、培育社区自治组织。加快培育自治组织,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化程度。要加大社区中介组织培育的宣传、引导和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社区服务类、权益维护类、文娱活动类等中介组织的培育,并加强对非中介组织的引导和监管。要积极鼓励社区居民以组织化的方式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加大对基层社会组织发育成长的引导和扶持,实现在服务中管理、管理中服务。
9、提升社区居民综合素质。深入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精神文明创建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求实效。运用社区学校等载体,从家庭、楼组、小区着手,通过全方位、有深度的宣传发动,不断提高群众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引导社区群众克服陋习,倡导文明,崇尚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居民法制意识和文明素质。注意挖掘和树立典型,营造宣传氛围,弘扬社会新风,树立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的社区精神。
第四篇:如何建设和谐社区(精选)
我们的团队 我们的梦想
我和在座的每一位书记一样,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通过努力,让社区居民生活得更幸福,精神生活更丰富,邻里之间更融洽。今天,我要向大家谈谈我和我的团队如何通过服务居民实现自己的梦想--建设和谐社区。
一、服务居民需要一支好队伍
我常用“锻造”一词来形容队伍的建设。“锻造”需要高温,需要压力和鼓励。
1.观念更新是“锻造”的先导
社区在实践中体会到:要想社区管理精细化,首先要靠思想观念的创新。多年来,中铁一局社区以提高人的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终身学习为重点,确定了“学习伴随人的一生”的终身学习观念,营造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社区全员人人都有学习笔记本,截至202_年12月31日,社区干部15人,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491篇,35万8千余字。支部会定期检查大家的笔记,并且把学习中突出的特点,及时总结。大家的学和用发生渐变,由必然走向自由。现在,大家都能感受到:已知的半径越长,未知的圆周就越大。我们就是从书中走出来,去挖掘自己独特的思维,开辟别人未知的领域。
2.“压力”是“锻造”的条件
压力“锻造”出的团队一定能打硬仗。社区工作都有约束性的精细化的制度,这些制度要求全员服务精细化。比如接待居民“四个一”(一声招呼、一个微笑、一杯水、一生道别)、廉政服务“五不准”(不准利用工作之便利,向居民暗示索要财物、不准以已好恶,对居民有亲有疏、不准卡、挪、占用政府发给居民的钱物、不准以任何借口铺张浪费、工作制度化,不准有随意性)、工作目标“五个让”(让陌生的人熟悉、让疏远的人亲近、让劳累的人轻松、让有困难的热得到关爱、让有奉献的人得到尊重)、关爱居民“四必访”等工作法。这些制度的建立就像无形的压力,它“规矩”着大家工作的一言一行。像廉政服务“五不准”张贴在封闭的公示栏里第二年头了。“五不准”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已经不再是威慑,它是大家的努力方向,更是居民的“舒心丸”。(任庆选的反映)在这些制度下,大家竞相努力服务居民,呈现出相互帮助、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在年底评选“四星”工作中,就充分展现出“压力”下群星闪烁的美景。这次我们把评选的打分权交给了被服务对象--居民代表,社区工作的好坏受众对象说了算,居民群众评委用严格的评比条件对社区全员一一对照评选。我深深体会到“压力”让人有敬畏之心,“压力”让人快速成长,“压力”让大家有担当。正是有了压力,在历时11个月的社区“值班主任”工作中,实现了大家“人人心里想工作,人人肩上有担子”的初衷,各自都有了不小的收获。(精选大家的总结)
3.“严”是“锻造”的火候
队伍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严格要求。“严”就好像是锻造时的适当加水,使铁更加坚硬。我坚信,一个团队必须有铁的纪律,否则一事无成。在社区,我喜欢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处理问题于无形之中。要做到“严”就要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你首先做到:对自己,有功不表功。对大家,有错不记错。努力这样做了,才能服人。有的同行就曾对我说:“老大姐,你行,能拉下脸来管”,这位好朋友的话也许褒也许贬,也许亦褒亦贬。但是,我一直乐此不疲地在“严”上下功夫,只要“严”而有“格”,大家就会欣然接受。比如说,新年伊始,我都会早早地来到社区,等候大家的到来。这种“等候”相当了得,有时会超过15分钟个别人还没来,这时候,我就不再等了。之后,我会找到当事人,告诉他迟到了。再比如,只要工作需要加班,我就不会离开。虽然我只能发挥“指点”的作用,但可以让工作的人内心轻松,疲劳也会减半。在社区的建设中,形成了不成文的规定:有困难的地方党员上!
还有一件事我始终在问自己;做的适度吗?我们冬天是用蜂窝煤取暖的。一次,101办公室的人到103办公室引火,当时103办公室的一位同志说:你不要在这引。由于她内心没有别的想法,话说得也“干脆”,让引火者感到了不快。我得知了这一情况就从二楼办公室来到了一楼,经了解知道了102、104办公室的炉子也都是刚引着,只有103办公室的煤着得还好。我当即就找到当事人询问了事情的原委,她表现得相当“仗义”,说不让引火的话是她说的,跟吴茜、梁丽静没有关系。我耐心的跟她讲:当你感到寒冷需要温暖时遭到了拒绝,岂不是更“冷”了吗?另外两个人也有错,因为她俩是共产党员,错在没有阻止你,错在没有代你化解这种“冷漠”--把燃好的蜂窝煤送过去。当天下午,这个“孩子”(她很年轻)就找到我说:我错了,我的本意真的没那么自私,只是心里想:等着旺了再给她引进去。这就足够了,知耻而后勇。我很欣慰,但是我告诉她: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就把心里想的那句让人温暖的话先说,这样在寒冷的冬天大家都温暖了,包括每个人的心。答案是肯定的,遇到问题不回避,问题才会越来越少。现在这个年轻人非常棒,不仅注意关心他人,在当“值班主任”时,很有大局意识。对入党积极分子就是要这样要求。
4.“爱”是锻造的利器
也许这种说法大家感觉我有点逆向思维。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爱”能打动人,更能激励人。
我给自己的定位非常明确--打基础,利长远。一个充满了爱的集体,也一定会充满了激情。
我的用人之道是用其所长,容其所短。“人尽其才,各显其能”,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就会形成一个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在社区工作目标“五个让”制度,同样适用社区每个人,即“让有奉献的人得到尊重”。比如社区的副主任魏本清、吴茜,现在他们对自己担任的工作充满了自信。有一次企业主管领导李雪江参加社区艺术节,看到魏主任主持节目风格独特游刃有余,很感慨地对我说:“吴老师,你真是个伯乐,我们在机关只能听在电话的另一头到她的声音,没想到在你这里挖掘出她这样大的潜力,达到极致啊。”
现在,团队的每一个成员爱护集体荣誉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今年二月份,社区一位老者找到李书记,反映他来社区104室办事,坐在北边的人骂他。以我对大家的了解,绝不会有这种事情,因为那天大家分组带领志愿者帮助病残居民家打扫房间。为了慎重起见,我还是找到了“当事人”。该同志说她确实没在办公室,当时她所在的小组在双目失明的居民蒲锡禄家里帮助打扫卫生。令我没想到的是,104室的三名社区干部走访了这位老人。他们首先是因为老人到社区办事不开心表示道歉,问候了老人。继而又让老人辨认一下是不是他们惹老人生气了,老人直摇头,连连说:“不是不是,你们是好孩子”。回到社区,他们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兴奋地说:“不是咱社区的事”!我说:“你们怎么想着去看这位老人呢”?她们说“我们要维护我们的集体荣誉”!
我常常对社区的同仁讲:我最大的优点是能及时发现大家身上的优点,我最大的幸福就是看到大家的成长。用我同仁的话讲,“202_年是收获的一年,我们收获了居民的支持和信任,收获了工作中的成长与快乐,还有许多人收获了政治上的成长。”我一直以来把海尔执行长官张瑞敏的一句经典的话铭记在心:“部下的素质低,不是你的责任;但不能提高部下的素质,是你的责任”。因此我努力当好全体成员成长的促进者。六年来,社区成员先后有六人加入了党组织,社区人人都是本职工作的好手。
社区加班已经不再是个例,只要社区加班太晚,大家回家后,我都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短信,得知都平安到家了,我就会踏实了。现在,有的人也习惯一到家就给我报平安。
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放大下属的长处。当你首先发现并用好大家的长处,就会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强化他的信心,并激发他从成功走向更大的成功,人才也会越来越多。
我努力为大家营造充满激情的干工作的环境,每个人可以心无旁骛地展示自己。我们的团队充满了奉献、友爱、温暖、快乐、互助,有的是相互羡慕,你追我赶。这就是我的团队!
二、服务居民就要营造温暖和谐的“家”
梦想从来都不是空想,梦想从来都离不开现实的深厚基础。社区就是个大家庭,我们做的都是“小事情”,我们服务居民理念是:居民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我们视居民为亲人,家需要温暖,需要平安,需要快乐,这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
1、温暖的家
中铁一局社区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创造了“四必访”工作法,即元旦、春节对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必访;居民家中发生重大事情必访;居民大病住院必访;九十岁以上老人生日前后必访。自202_年元月起,我们将这项工作精细化,党员带领入党积极分子认领岗位,对百名老人展开温馨电话问候,近一年半的时间,电话问候780余人次,走访360余人次,大家写出民情日记 243 篇。十年来,社区全体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经常走家串户,先后走访慰问了居民4754人次。
元旦、春节对70岁以上老人、鳏寡孤独、残疾人必访。元旦春节前夕,社区带领楼组长、老志愿者走家串户,并送上写有社区电话和祝福的年画。这四年,我们把社区的电话号码写在了慰问年画的右下角,让年纪大的居民白天家中无人遇到急事时就给社区打电话,居民说:“社区的电话就是我们的“110”(李传珠、杨玉润)
家里发生重大事情必访。社区居民赵景梅原本身体健康,突然患上运动神经元病,这种病生病概率为十万分之一。为给她看病,家里支出近二十余万元,她丈夫对她悉心照料。仅一年多,病重发展得非常严重。当她说不出话吞咽不了食物时,就变得悲观、痛苦。她给邻居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想吃饺子。志愿者从患者丈夫那里知道了情况,原来她丈夫在照顾妻子一年多的时间里,学会了好多家务活,唯有不会包饺子。得知这一情况后,社区马上安排相关人员去买材料,到她家给她包饺子。看到她泪流满面的样子,大家心里都很酸楚。那天,赵景梅吃了十九个饺子,用了一小时四十分钟。www.teniu.cc后来,我们常去看望她,给她以生活的希望,她总会用笨拙的笔表达自己的心声:“我感谢社区的同志看望我,谢谢你们!”为了帮助她寻找良医,我们一个在西安电视台做健康节目的制片的朋友给她拍了专题片--《近在咫尺,遥似天涯》。直到为她人生最后一程送行完,才停止了对她的关注、关心。她的亲人说:“你们的社区不仅是健康人的家园,还是患重病人的温馨家园”。
居民大病住院必访。老人刘彩贤十分不幸,丈夫患癌症去世不久,她也患上癌症,由于长时间化疗,已经食不甘味了。我们经常向她家的邻居了解她的情况。她邻居说:保姆是农村人,做饭不行,她想吃点可口的饭菜。社区马上安排老年餐桌工作人员做了鲜美可口的馄饨,冒雨送到了323医院。当时她正在做透析。护士长听说我们是社区的人来看望病人非常感动,说:今天为你们开绿灯,你们这个社区想得真周到。我们后来再一次给她送饺子时,已经认不出她本人的样子了。我们给她喂饺子时,她激动地说:“我想吃啥你们就送啥,社区就是我的家!”该居民生前曾经对社区提出一个请求:帮助她要回投资墓地的钱。为了她能养好病,社区的同志一口答应下来。她去世近五个月后,我们经过多方联系、催促,要回了一万三千元的投资,当告诉她儿子带上证件取钱时,他对此事还毫不知情。(董淑珍、马丕勤)
90岁以上老人生日前后必访。中铁一局社区共有90岁以上老人22名,其中一名99岁。每当这些老人生日临近时,社区都会提前组织人员看望并送上祝福,百岁老人韩世兴去年过生日,面对社区突然而至送去的蛋糕、鲜花、饺子非常高兴。
这些举措,使社区第一时间掌握民情,第一时间回应民意。正是用心服务,我们赢得了居民的支持,你把群众放在心上,居民也一定把我们放在心上!
正是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部分自理能力差、做饭难的老人的需求,开办了“老年餐桌”。202_年8月3日正式剪彩开办,目前,在社区“老年餐桌”长期用餐的老人达20余人,除了自己来就餐的老人外,还有六、七个行动不便的老人就餐,为此,社区特别推出了“送餐到家”的服务,由社区的工作人员送到老人家中,一直坚持至今,送餐达到3767人次。(上海团来社区交流,对此表示:不可思议)我们为居民送餐到家,像刘金成、郭锡祥、申世英都表示:餐桌小,作用大,为老人解决了大问题。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仅帮助放好餐具,还主动了解老人对菜品的意见和需求,再反馈给“老年餐桌”,以便及时做出调整,满足老人的不同需求。社区力争把“老年餐桌”打造成老年人自家的厨房。王绍群老人在就餐时,情不自禁地说:还是共产党好。社区“敬老、爱老”只为老人能过上有尊严的晚年。实事证明:对居民用情深,为居民办事一定真;工作中有了亮点,就一定能克服难点。中铁一局社区202_年202_年分别被评为“西安市敬老模范社区”“老年宜居社区”。
六年来,向企业推荐困难离退休职工和遗属二百五十八人次,补助金十二万四千八百元,逐户送到每一位老人的手中。
我们用“四必访”温暖人心。彰显出社区活力。居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评价是:五十年代党关心老百姓的好作风好传统回来了。
居民有尊严地享受社区的服务,使社区这个大家庭更加温暖。细致入微的服务是精细化管理的起始点,我们在实践中就是这样要求和实践的。去年在办理七十岁以上高龄补贴时,有的人就找我请缨,主动要求承担这项工作,这个人就是预备党员曹继军。她的理由是,一是她对居民熟悉,二是家离社区近,紧急情况下随叫随到。作为一名预备党员,争抢“分外”的工作。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情怀,又是一种精神--奉献。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她把这项工作做得非常漂亮。事先找人帮助印了足够的表格,接到上级通知,工作即刻铺开,办理了四百余人,没出现一宗失误。许多老人一见到我就说:你要表扬曹继军,我们行动不便她就主动到家里办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白志奇老人的办证经历,他和老伴几天后就要出去旅游,并且买好了机票,我们得知了这一情况之后,曹继军肯定的给以答复--尽快给你办理,保证不耽误你的出行。第二天,她骑上自行车早早赶到街办,办理了身份证认证后,电话通知老人家取身份证。白志清老人握着我的手说:你们真是党的好干部。我们的预备党员用自己的精细化的服务为党增光添彩。
2、平安的家
中铁一局社区自202_年11月成立始,就给社区工作定位:努力把社区建成居民之家。社区的成长史,就是“和谐”构建史。多年来,我们用和谐温暖居民的心,用和谐稳定居民的心。社区有276人的红袖标义务巡逻员,他们为建设无邪教零发案社区做出了贡献。社区对劳教释放人员的关心和帮助工作也很有体会,让这些回归社会的人群有了开始新生活的信心,这既能给予他们鼓励,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不嫌弃,从生活上进行帮助,从思想上进行帮教。社区居民李华鸣,1998年以来两次入狱,他由公安干警到罪犯,人生发生了巨大变化。1999年他的儿子出生,之后妻子离家出走杳无音信,他在狱里的这段时间里,是他的姐姐来照顾这个不是孤儿的“孤儿“,为了让这个孩子能健康地成长,我们积极与街道办事处联系,为孩子办理了低保。现在孩子已经十四岁了,各方面都很健康。
202_年10月底,由于认真接受改造,李华鸣提前八个月释放。回家后的第三天,社区党组织及时找他谈心,鼓励他一定要重建信心,尽快重新融入社会,给孩子一个温暖幸福的家。李华鸣患有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右眼失明,左眼视力只有0.1.释放后,他碰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户口回迁。社区主任得知后,马上赶到派出所,找到户籍科的工作人员恳切地说:“这位居民是名残疾人,他的问题需要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争取让他永远告别监狱吧。”我们的工作态度令户籍警很受感动,并表示尽快解决他的户口问题。
为了发动社区居民一起帮助李华鸣,社区组织各楼长开会时说:“他撑起这个家确实不容易,我们在生活上能给予一点帮助就搭把手帮一下,不要讥讽说风凉话,要让他感到身边人对他的关心。这样才能让他更努力的生活下去”。他的邻居王秀珍经常把自家孙子的玩具送给他儿子,逢年过节还给他儿子送去200元钱,使他有了融入社会的温暖。(低保审查)
社区干部、片警经常到他家里看望,了解他的生活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现在,有什么事都会找到社区,他已经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家。由于社区不断地努力,企业已经给他办了养老保险。为此,社区还给局社保部送去锦旗,表答了我们的谢意。
现在,社区实现了多年来无邪教、零发案目标。在加强对山川林业人员的稳控方面,社区通过真心服务,和群众建立起良好关系;通过真情温暖,使弱势群体在集体生活中找回自信、获得关爱;社区对山川林业人员稳控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前市委书记孙清云的肯定,并批示:“中铁一局社区的稳控做法很好,请在全市推广。”这是对社区两委会工作的充分肯定。
3.快乐的家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建设文明和谐社区的载体,是吸引社区建设主体---居民群众的有效途径,也是社区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粘合剂,更是社区为居民深层次服务的体现。在实践中,我们用真情把居民群众紧紧地团结起来,用健康文化让居民群众快乐起来,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居民的思想统领起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同样也是和谐社区建设之魂,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活动。202_年,社区居民在太乙路街办“八荣八耻”演讲比赛中获特别奖;202_年,社区通过居民推选,演讲的方式选出了九个感动社区的人物,两个感动社区的先进集体,;202_年,社区举办第一届友好邻里节,开展友好邻居评选活动,经各楼长、居民推荐,社区居委会评比,选出95户友好邻居;202_年社区组织了“和谐孝敬我先行”演讲,通过演讲评选出好父母、好婆媳、好夫妻、好儿女共计166人,其中社区居民马菊梅在当年被评为“西安市十佳好婆婆”;202_年社区举行了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以及文明楼栋表彰会,共表彰学习型家庭14户,14户均为党员家庭,学习型个人71人,文明楼栋14栋,其中楼长为党员的为12栋,;个体经营户祝彦宁202_年8月22日被社区授予《向社会传递温暖的经营户》。社区的二号楼院内,有一个卖油茶的姑娘,八月十五日早上八点多,在她的摊位上眼看着一位老人头一歪斜缓缓地倒下了,周边的人急忙闪开,油茶姑娘听到响声,马上放下手中的活弯下腰,用胳膊垫在老人头下抱着老人,直到老人醒来。在这个故事中,不仅有“最美卖油茶姑娘”,还有咱居民黄文、孙彩霞。这两个居民碰到了这件事也很感动,为了不影响“油茶姑娘”的生意,她俩执意把王华老人送了回家。社区党员张爱萍多年来对待公婆像亲生父母一样关心照顾,202_年她荣获由全国老龄办、民政部、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以及中国关工委联合颁发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证书和奖牌。202_年,孙志强被评为陕西省孝亲敬老楷模。202_年社区举办了“永远把居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的演讲,202_年社区积极参与“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铁一局社区被西安市评为“平安家庭”创建示范社区,社区两户居民被评为西安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张怡代表全市“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户在表彰大会上发言,收获了阵阵掌声。截止到202_年,四千有各类先进人物547人,他们为社区聚集着正能量。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无疑也是社区的的软实力,文化活动能让社区居民快乐起来,更能凝聚人心。我们组建了多支活动队,如社区艺术团、社区合唱团、锣鼓队、秧歌队、太极拳剑队、木兰拳剑队、葫芦丝队、舞蹈队、羽毛球队、门球队等,以保证“每周一歌、每月有活动,每季度办一次有影响力的活动”。
10年来,社区组织和举办了多项文化体育活动,先后举办了八届艺术节,大型广场演出五十一场次,参与演职人员达近三千二百人,观众多达三万五千三百千余人次。举办越野赛五次,春季运动会四次。
每年腊月二十九社区组织志愿者为孤老病残家庭包饺子、送饺子,正月十五滚元宵。我们为68对老人举办了三届“金婚庆典”,离休老干部李树德由老伴推着轮椅,“走在”红地毯上,他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这项活动给7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了快乐幸福的平台,也给了老人们一次温馨的回忆和交流的机会。整个场面和谐温暖,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我社区85岁的老人李春德向老伴深情又诙谐的一个敬礼,登上了西安市三家报纸的头版头条。连续四年,社区在元宵节给孤寡老人举办“团圆餐”,同吃饺子、元宵,着实温暖了老人的心。有位老干部说:“吃着饺子心里暖和了,虽然我们老了,手脚不灵活了,但是我们这些老家伙可以给你们加油,为你们呐喊!”刘义丰老人因有事没来,但他写了一首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意:月到十五分外明,祖国昌盛又繁荣。社区爱民民拥戴,携手奋进攀高峰。端午节为老年人包粽子、缝香包,并给孤寡老人、医院康复中心的老人送去,有的老人激动得流出了热泪。
去年,社区举办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系列活动,我们请来离退休支部书记、辖区单位支部书记、党员代表共16人,社区支部向他们汇报了党建及社区工作,请他们检查了社区创先争优的工作资料,与会人员积极建言献策,支持社区党建工作。202_年建党九十周年活动中,社区九十名党员、群众同唱一首歌--“心中的赞歌”,这首长诗,是社区70岁的老党员王晋山在广州用三个月的时间六易其稿写成的。庆典活动组织的非常成功,在总结会上,老党员诙谐地说:“建党100周年我还要参加”!既表达了他对党的热爱,也表达了他的乐观主义精神。社区连续举办了三届“学习节”,社区居民71人被评为学习型的先进个人,社区成员也有多人被评为学习型的先进个人。这些活动,让社区居民享受了一次又一次别开生面的“精神大餐”,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精神实惠。这些活动不仅凝聚了人心,也使广大居民的道德水准大大的提升。
4.廉政服务让“家”与居民更贴心
社区廉政建设的好与不好,就是要体现在为民服务的效果上,体现在是否把居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上,体现在居民是否舒心上。社区制定的《廉政建设五不准》制度,既昭示了我们的决心,又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多年来,社区67人次婉言谢绝了居民对社区人员的“心意”。“新市民”岳霞因为社区给她开了生活困难的证明,执意送来水果牛奶等物品,社区人员送还给了当事人。这名农民工非常激动,从此,她就成了社区的志愿者,她只要有时间都会积极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有的居民坚决不收送给社区的物品,社区就会把物品转送给困难的居民,这种情况就有20余宗。一次,申办低保的居民翟旭让其爱人找到社区主任家,带着水果等物品。等她讲述完自己的情况后,主任用委婉的、毋庸置疑的口气请她把带来的东西拿回去,让她把水果给她病重的丈夫吃。社区通知她低保批下来了,她非常感激,逢人就说:“社区是真心实意为咱居民办事呀”!社区居民一度认为:不给社区管低保的工作人员送礼,要想办低保难度很大。有人也确实给居住社区附近负责低保工作的人员家送礼,均被“请出”家门。鉴于这种情况,社区主任专门在楼组长会议上拜托大家帮助社区宣传:低保工作的原则是应保尽保,凡是送礼者,即便符合条件也不批。同时,专门安排居住地远离社区且原则性强的人员担任低保工作,从根本上解除了居民的疑虑,也表达了我们拒绝收礼的决心。数年来,社区低保审查无一人出现不符合条件的。我们替政府把好关,为群众送温暖。
好的政策要有真情服务居民的人来落实,居民一定会得到真正的实惠。
5.时尚的家
社区于202_年10月在网易网站上开通了博客,社区有什么大事小情,社区有什么好人好事,社区干部都会写稿发到博客上,而居民也经常在社区的博客上留言对社区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社区博客虽然只是社区工作的一小部分,却成了社区工作的一个鲜活缩影,成为了社区与居民交流的最便捷的平台。截止202_年12月底,社区已有博文306篇,阅读量26584余人次。
目前,社区博客实现了工作上传信息图文同步更新,居民的意见、建议我们能够及时掌握。博客构架了社区和居民沟通的桥梁,提供了交流的平台,让更多的居民群众感受到了社区的温暖,更加了解社区工作。同时,给社区的年轻人提供了一展身手的平台。
实践让我们更加坚信,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对培养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文化建设让社区居民感到他们的精神生活幸福指数很高,人人都有归属感。中铁一局社区被评为西安市“十佳和谐社区”时,离休老干部国家一级作曲家李中汉主动创作出《和谐社区亚克西》;社区文化义工78岁老人王振华身患癌症17年,还主动为《义工之歌》谱曲;81岁书法爱好者陆学文为社区活动献墨宝;80岁摄影爱好者离休干部纪连达为社区文体活动摄影,老人家目前出了两本摄影专集;居民王晋山多次为社区创作诗歌。
近年来,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陕西省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社区”、“西安市和谐社区”、“西安市敬老模范社区”、“老年宜居社区”、“平安社区”、“无邪教社区”、“西安市优秀基层党组织”“陕西省四星社区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既是上级领导和组织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的激励。今后,我们会努力创新工作方法以精细的工作制度,为居民提供更加精细的服务,把社区建设得更美好……
建立和谐社区还需要我们做很多事情,还会有辛劳,也会有纠结,我们的梦在路上。但习主席告诉我们:我们可以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让我们一起同做追梦人!让我们碑林每一个社区都成为西安市社区领域的“梦之队”!
中铁一局社区
二○一三年十一月
第五篇:如何建设和谐社区
——市十一届政协第十二次常委会议发言摘要
编者按:在不久前召开的市十一届政协第十二次常
委会议上,先后有8位政协委员作了大会发言,5位政协
委员作了即席发言,有23个单位和个人作了书面发言。
他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的议题,畅所欲言,献计献策。委员们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围绕全面提高我市社区建设水平,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搞好社区文化教育,进一步做好旧楼区的环境治理,建设医疗与体育健身结合示范社区,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进一步构建“平安社区”,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模式等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有见地、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为充分展示此次常委会议的成果,现将大会发言的有关内容摘要刊登。
吴吉栋委员代表市政协社会及法制委员会在《全面提高我市社区建设水平,加快构建和谐天津》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不断提高对构建和谐社区重要意义的认识,积极主动地抓住和谐社区建设这个重要切入点开展工作,努力把我市社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要努力建设设施齐全、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理顺社区服务业的管理体制,并尽快出台《天津市社区服务业管理条例》,使政府对社区服务业的规划、管理和发展有法可依。要放宽社区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投资者以多种方式进入社区服务业。要积极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便民利民服务,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要因地制宜,强化社区医疗、体育工作,促进居民健康。三是要努力建设格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建立健全社区环境管理制度,深化社区环卫体系改革,积极探索由街道办事处统管转向街道社区监管、市场化运作的保洁模式,进一步确立和发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在市容环境管理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四是要努力建设诚信友爱、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要大力加强社区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充分利用社区学校和辅导站等阵地,广泛开展主题鲜明、重点突出的道德实践活动。要深入开展创建文明社区活动,把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创建和社区党建作为载体和渠道,形成“六位一体”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新格局。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和群众性文化团队建设。要重视做好下岗职工、残疾人、老年人、流动人口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大限度地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调动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要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民主自治的新型社区。要积极推进社区民主建设,健全社区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要进一步完善多渠道投入和资源整合机制,改善社区硬件设施和经费状况,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待遇。六是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构建公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新格局。街道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使党组织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社区决策和行动的有效途径。要充分发挥居住在社区内的共产党员、公务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驻社区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调动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要通过培育发展街道社区各类群众性团体、社区公益性民间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使其成为公众参与的有效渠道,从而构建社会力量支撑机制。韩华民委员代表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在《理顺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促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发展》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制定政策法规,理顺社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的关系。建议政府成立“建设和谐社区”领导协调小组,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规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责、权、利关系,总结推广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切实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二是要加大管理力度,并对开发商遗留
问题进行调查摸底,提出解决办法。三是制定物业管理长效规章,为群众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尽快出台《天津市业主委员会管理办法》,依法加强对业主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加强退出监管,建立退出预警报告制度,确保服务底线。加大相邻项目整合力度,集约经营,降低成本。建议由区县政府牵头组织并推动有条件的项目进行整合,鼓励规模经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四是要落实有关政策规定,满足社区居委会办公用房和社区建设配套设施。张铜龙委员代表民盟市委会和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在《搞好社区文化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言中提出,一是在社区教育方面。要将社区教育工作列入领导干部工作考核内容。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将抓好社区教育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宗旨观念和执政能力高低的一项标准,进行考核评定。建议成立市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下设区县处、行业处,通过联席会议协调工作。各区县成立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统管城区社区教育工作。成立市社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和市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各区成立相应机构,加大培训和科研力度。授予社区教育委员会办公室执法权,待国家《终身教育法》出台后,推动《终身教育法》实施。由政府统一命名管理社区学院、街市民学校、社区居委会市民分校,请政府财政、税务、物价部门给予相关优惠政策、财力支持。各区县应对社区教育进行督导,由社区上级行政部门进行评估与督导。要建立社区教育激励机制。由市教委统一评选社区教育先进社区、先进示范区,并给予经费奖励。同时对学习型组织进行评选与表彰。成立社区院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社区教育教材编委会。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社区院校的管理,统一编写社区教育教学大纲。建立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二是在文化建设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规范政府的文化管理行为,将社区文化建设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之中,推动文化建设的发展。要在所管辖区域内设立精神文明协调委员会,下设成员单位,统一部署工作。要严格控制拆除文化场馆,统筹文化场馆的拆除与重建工作。提高文化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社区文化干部队伍,有计划地对社区文化干部进行政治、思想、专业培训。建立社区文化艺术人才库。
刘众钦委员代表市政协城建环境委员会在《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进一步做好旧楼区的环境治理》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进一步扩大综合整治旧楼区的范围。建议政府把关注的目光及时投向未实行集中供热和供热率不足80%的成片旧楼区,以及5—9栋楼的小片旧楼区,继续由市、区两级财政和产权单位筹资,组织实施新一轮的综合整治,并把正在实施的“六小”工程和旧楼区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旧楼区整治惠及更广大的低收入群众。要全面推行旧楼区物业管理。加大推行物业管理的力度,研究制订旧楼区物业管理的政策和措施,整合社区现有资源为物业管理筹措经费,调剂房管基金补贴旧楼区物业管理,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治理、管理好家园。要把旧楼区整治纳入城市公共设施正常维护项目。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把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为经常性的维护项目。制定相关法规,加强日常管理,形成正常的维修养护周期,保持环境整洁,让百姓切实感到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赵克正委员代表农工民主党市委会和市政协医卫文体委员会在《关于建设医疗与体育健身结合示范社区的建议》的发言中提出,一是应在本市创建一批医体结合示范社区,由市政府牵头,卫生、体育主管部门联合实施,共同制定方案,筹办启动资金并给予环境支持。建立全民体育健身和医疗服务体系,在健全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同时,配套建立全民健身机构和设施。要制定社区建设规划、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纳入本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统一管理,分类指导,逐步落实,并将示范小区建设的情况纳入干部管理考核。二是市有关部门要转变观念,给予政策支持,打破卫生、体育等部门的行政隶属界限,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的为民服务整体。要加大医疗卫生、体育健身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同时,加强现有资金的管理工作,管好、用好政府每年投入资金,严格专项审计和各项制度,公开、公平、公正地管理好政府投入的资金。三是做好社区医疗与体育现有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各类资
源的作用,共同联手进行疾病预防和慢性患病人群康复工作。社区企业、学校的场地资源在加强引导和管理的基础上,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健身活动场所,分时段对社区开放。四是选拔、培养一批全方位的管理人员。加大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医务人员培训力度,拓宽培训渠道和内容。要制定有关鼓励政策,让有志于为社区服务的专家、学者、医务、体育工作者,到社区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五是新闻宣传部门要制定推广科普知识的规划。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普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健身知识、营养卫生、饮食习惯。六是积极做好立法工作,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在申办新建居民区时,开发商须与卫生、体育等多部门联手规划医疗卫生体育用地。对我市老城区或新建区,积极鼓励市场经济条件下,社区资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非公有制服务模式。社区卫生站和健身路径要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鼓励民营企业和私营资本参与社区医疗和体育设施建设,以保证社区居民享受到基本医疗和体育健身。
王崇义委员代表市工商业联合会和市政协社会及法制委员会在《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为构建和谐社区服务》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加强领导和管理。各级党委、政府应将社区服务业发展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天津市社区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全市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大事宜。各城区也要建立相应机构,理顺本区的社区服务业管理体制,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制定、出台《天津市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快社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发展思路、发展目标、重点发展领域和主要任务,尤其要明确扶持社区服务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二是要建立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争取国家引导资金。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社区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并视财力状况每年保持一定比例的增长。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国家社区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我市社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好的资金条件。三是要放宽社区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大对社区服务企业的注册登记和税费支持力度,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放宽社区文化、教育、中介服务等领域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四是要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业。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和我市出台的一系列再就业优惠政策。
杨国栋委员代表民建市委会在《关于进一步构建“平安社区”的对策建议》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统筹规划,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平安社区”建设,将其纳入政府目标管理和全市经济发展和文明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统筹建设基础设施,并切实保证规划的严肃性、稳定性。明确规定完成时限,并将这项工作内容纳入各级政府考核指标。政府应在专门配备社区办公场所的同时,规划建设社区小广场、小中心,为居民的教育、健身、娱乐等场所,提供优良的居住、生活、工作环境。要实行归口管理,司法行政部门要制定“送法进社区”工作的长远规划和目标管理考核标准,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精心组织,切实把“送法进社区”办成深受群众欢迎的活动。充分发挥街道、派出所、人民法庭、基层司法所及各类法律服务机构在社区治安、社区矫正和社区法律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实现司法体制和社区管理体制的创新,为“平安社区”法制建设打好坚实的基础。二是要整合相关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法律服务。建议在街道办事处开设“综合法律服务所”,建立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努力为“平安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整合后的综合法律服务所应与派出所、街道人民法庭、检察机关等部门建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共同为“平安社区”提供基本完善的法律保障,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三是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为“平安社区”提供人力保障。配备一名专(兼)职法律服务干事,作为街道办事处“综合法律服务所”的派出人员。采取政府补贴、低标准收费等方式,解决专职人员的工资和兼职人员的补贴问题。促使社区法律服务向社会公益事业过渡。下大功夫抓好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组织社区干部、社区法律工作者和人民调解员,进行思想政治学习及业务知识培训。对全市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尽快提高他们的社区工作基
础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水平。为依法建设“平安社区”提供人才保证。四是要加快硬件建设,完善办公设施。在现有条件下,应首先保证整合后的“综合法律服务所”办公场所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办公设置应实现标准化。五是要创新活动载体,广开法制宣教途径。建立“平安社区”法律服务干事坐班接待日制度,全面整合有关部门的职能,向居民提供各种形式的法律服务。六是要多方筹集资金,形成长期稳定的融资渠道。建议政府将政法机关“送法进社区”工作列入“平安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在社区建设财政预算中列出资金,专款专用;市、区公检法司机关也应在资金上予以支持。同时,应当更广泛地吸收社会资金。还应当加强同国际组织、国外法律援助机构以及海内外人士的密切联系,接受他们提供的资金和物质帮助。孔令莉委员代表和平区政协在《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模式,努力构建和谐社区》的发言中提出,一是要完善管理体制,健全社区工作运行机制。要完善党委、政府的领导、指导工作体系,实行“社区工作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要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党组织、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站“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要完善社会服务体系。政府应创设条件积极培育和鼓励中介服务组织、民营企业、服务性社会团体参与社区服务,逐步承担政府部门分离出来的社会职能,承办各类社区服务项目。二是要规范社区工作秩序,拓展社区工作空间。要对社区现实承担的行政工作进行清查、论证,分清职责。要由政府制定出台“社区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政府包括工作部门与街道办事处及社区的关系、指导原则,规范工作秩序、职责范围、监督措施,使社区工作有据、有序、有度地开展。政府对社区工作的要求,除必须统一的以外,应留出空间,让社区根据自身的需求独立负责开展工作。三是要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保障社区建设的物质需求。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保证社区基本办公经费,提高社区居委会主任补贴标准,搞好居委会硬件建设等。要增加相关部门的资金投入,在“工作进社区”的同时将资金、服务送社区。要整合资源,引进开发。紧紧抓住城区拆迁改造机遇,在制定规划方案中应纳入社区的设计方案,借助开发商力量,力争同步开发建设,改善社区居委会办公条件,解决小区设施建设的问题。四是希望市委、市政府对各区社区建设工作给予关注。继续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统筹解决在社区建设过程中各区难以自身解决的问题。要把社区建设纳入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中统筹安排。要制定社区建设中长期规划。二是社区工作应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建议出台社区居委会工作条例,对社区工作管理体制、基本职责、社区职能等作出具体规定,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提高社区居委会经费、社区主任津贴的标准,同时增加社区居委会硬件建设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