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茶叶标准化生产
编辑:诗酒琴音 识别码:21-111696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25 19:08: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茶叶标准化生产

湖北昀和生态观光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茶叶产品生产执行标准

一、无公害茶园建设,包括无公害茶园的园地选择、茶园管理和茶园铺草 1)无公害茶园:基地应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的地

域,周边地域环境优良,植被丰富,与交通干线、工厂、城镇等污染源保持一定距离。

2)茶园管理:无公害茶园除草要求以物理措施(耕作)为主,少用、慎用除草剂,有机茶园杜绝使用化学除草剂。

3)茶园铺草:茶园行间铺草是一项传统的经济、实用栽培技术。通常用稻草、麦杆、山草等草料铺在茶树行间。

二、投产茶园管理技术

(一)施肥(“一基三追多次喷”)

1、施肥时期:基肥于每年秋季(10-11月)进行。第一次追肥在春季茶叶开采前15-20天进行,第二次在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第三次在夏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每次施肥结合中耕除草。

2、施肥量:一般亩产干茶100公斤的茶园,基肥施用量为菜籽饼100公斤

或有机无机复合肥50公斤,或高温堆肥1000公斤;追肥施用量为速效氮肥50公斤,按春、夏、秋4:3:3比例施入。

3、施肥方法:①根际施肥。在树冠下行间开15—20厘米深的条沟,施入肥料后覆土。

②根外追肥。宜选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在树冠叶面均匀喷洒。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叶面肥应与土壤施肥相结合,采摘前5天停止使用。

(二)修剪

1、轻修剪:每年开春后进行一次,剪去树冠面3—5厘米的枝叶,低山可在秋末冬初进行。

2、深修剪:每隔2—3年进行一次,在春茶结束后剪去树冠面以下10—15厘米的细弱枝叶层。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实行留叶轻采。

3、重修剪:适用于栽植10年以上的茶树,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机将衰老茶树剪去1/2或1/3,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4、台刈:用台刈机或锋利柴刀将衰老茶树地上部枝条在离地5厘米左右处全部刈去,宜在早春或春茶后进行。

5、边缘修剪:每年在两茶行之间用修边机修出20—30厘米的操作通道。

(三)病虫草害防治

1、农业防治:

①分批、多次、及时采摘,抑制茶赤星病、小绿叶蝉等病虫。

②通过修剪控制茶树高度低于80厘米,保持行间通风透光,减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危害。

③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在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种群密度。

④将茶园根际附近的落叶及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有效防治叶病类和在表土中越冬的害虫。

2、物理防治:

①采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象甲等害虫危害。②利用害虫的趋性,使用杀虫灯诱杀。③利用机械或人工防除杂草。

3、生物防治:使用生物源农药,即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如鱼藤酮、苦参碱、等。

4、化学防治:①茶园应有限制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按照全县推广使用的药剂进行防治。②严格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

三、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一)改树

1、重修剪

①修剪对象:树冠分枝生长衰弱,芽梢稀少,对夹叶发生早鸡爪枝多,单产低;树冠未衰老,但枝条生长高低不一,分枝密度稀;受病虫危害,部分枝干有苔藓、地衣,影响枝干生长;生长势差而又没有形成采摘面的茶丛。

②修剪时期:春茶采摘结束后立即进行。

③修剪方法:剪去树冠的1/3—1/2,即距地面50厘米处剪去上部枝条。

2、台刈

①对象:树龄大,树势非常衰老,主干灰白,叶片秃光,苔藓、地衣丛生,或已经进行过几次重修剪的茶树;主干高大,分枝极少,篷脚空虚的茶丛;树冠低矮,篷高不到1尺,枝条细弱稀少;骨干枝病虫危害严重,大量枝条干枯死亡的茶树。

②台刈时期:为避免春茶过多地减产,一般在春茶采完后进行。③台刈方法:离地面5—10厘米处剪去上部所有枝条。台刈的切口要求不破裂,最好向阳倾斜,光滑清洁,剪后用波尔多液冲洗伤面。

(二)改园

1、补植缺丛:并小块为大块,并零星为成片,改丛栽为条栽,将坡地改成等高条植茶 园。

2、改土治水:全园深翻30—50厘米,结合增施有机肥料,挑培客土;实行茶行铺草; 整修沟渠道路。

㈢改植换种必须按照建设新茶园的要求,选用良种,建好园地。

在建园过程中,要彻底挖除拣净原有茶树根系,并采取措施进行土壤改良。

四、鲜叶采摘及管理技术

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和各茶类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按照标准适时采摘。

2、手工采茶要求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鱼叶、茶果与老枝叶,不掐采和抓采。

3、发芽整齐,生长势好,采摘面平整的茶园推广机采。采茶机应使用无铅

汽油和机油,防止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

4、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用布袋、塑料袋等软包装材料盛装鲜叶;不得与有异味、有毒的物品混装。

5、鲜叶盛装、运输、贮存中,应轻放,轻翻,不得紧压和用脚踩踏,减少机械损伤,防止鲜叶变质。

6、采摘后的鲜叶应及时运抵茶厂并及时验收,摊放在洁净的地面,防止鲜叶发热变红。

五、无公害茶叶加工技术

1、改善茶厂环境。茶叶加工属食品范畴,其加工厂的环境条件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要求。茶叶加工厂要与公路、城镇、垃圾堆(场)、公厕等污染源间隔一定的距离。

2、对茶叶加工人员进行体检。无公害茶叶的加工从业人员必须体检合格,并取得卫生监督机构颁发的体检合格证。

3、合理选择加工机械。加工机械必须符合无公害茶叶加工要求,不能给茶叶带来金属污染,也不能给茶叶带来润滑油、煤气和烟气污染。

4、加工茶叶的锅、灶应专用,不应使用日常生活炊具加工茶叶。炉灶处设灰坑,避免燃料、灰尘污染茶叶。烟囱设在室外。

5、不使用报纸等油墨印刷的纸张包装茶叶。不允许使用聚氯乙烯、聚苯乙烯材料包装茶叶。不应使用盛装过其他物品的食品袋包装茶叶。重复包装茶叶的布袋使用前应清洗干净。

6、宜建立规范的茶叶加工厂,逐步改农户分散加工为集中加工。

六、优质炒青绿茶初制技术

(一)长炒青的品质要求

外形条索紧直、匀整、有锋苗、不断碎,干茶色泽翠绿鲜润,净度好;内质香高持久,最好带有熟板栗香,纯正;汤色清澈,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忌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忌红梗红叶、焦斑、生叶及闷黄叶。

(二)加工技术

鲜叶在加工前应适当摊青,摊厚15—20厘米,每1—2小时轻翻一次。待叶质柔软有弹性,叶边卷曲,体积缩小,即可加工。杀青

1、杀青的方法:

分复干机和滚筒机两种,操作方法见下表:

2、杀青的程度:叶子暗绿水分少,茎梗弯曲断不了,香气显露青气消,两手捏起软条条。达到上述标准,说明杀青掌握适度。

3、杀青叶处理:杀青后应立即通风散热,防止堆积闷黄或红变,滚筒杀青机可在出口处安装鼓风机或电扇吹叶散热。揉捻

1、揉捻的技术原则:⑴嫩叶冷揉,老叶热揉。⑵加压轻—重—轻。⑶老叶重压长揉,嫩叶轻压短揉。⑷投叶量适当。投叶过多,翻动困难,揉不紧,揉不匀,松、扁、碎多;太少则摩擦力减弱,翻动不匀,扁条碎片多。

2、揉捻的方法:绿茶揉捻一般采用中小型揉捻机。其投叶量及压力调节见下表:

不同揉捻机的投叶量

揉捻时间与压力调节

3、揉捻的程度:揉捻叶外形要求“五要五不要”:一要条索,不要叶片;二要园条,不要扁条;三要直条,不要弯条;四要紧条,不要松条;五要整条,不要碎条。感官掌握:嫩叶不断碎,老叶不松泡,揉盘湿润而不流汁太多,手捏叶子有汁溢出,松手后茶团不散。

4、揉捻效果审评:扁条:加压过早或过大,叶量过多;碎条:加压过早或过大,转速过快,时间过长,叶量过多;弯条:解块不匀,叶量过多;松条:加压过迟或不足,揉时过短,叶量过多。干燥

干燥分二青、三青、辉锅3道工序。

⑴二青:主要是散发水分,有烘干设备的最好改为烘二青,以烘代炒,烘的程度是手捏不粘,稍感触手,尚可成团,松手能散。

⑵炒三青:主要是做形,一般采用复干机,程度是叶子发硬,有触手感,略有弹性。⑶辉锅:主要是继续整形,蒸发水分,达到足干。多采用复干机,技术上要掌握三条:一是滚筒内叶子要放满,转动时有少量滚出为度;二是温度不能太高;三是时间宜略长,与低温相适应,一般需炒100分钟。二青、三青、辉锅之间必须进行摊凉“回潮”,使水分得到重新分布,便于做型和干匀干燥工艺操作方法 干燥工艺 复干机三青 复干机辉锅

第二篇: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规程

为了加强绿色食品茶叶标准生产基地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增加茶叶单位面积产量,根据绿色食品肥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 /T 391-202_)、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 T 394-202_)和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 /T 393-202_)等技术标准,制定安化县绿色食品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基地选择与建设 1.1 基地选择

基地选择在有利于保持水土、保护和增进茶园及其周围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条件良好,自然植被丰富,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便于茶园排灌、田间作业,与工业小区、居民生活小区、交通干线在500米以外,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能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种性的农业生产区域作为原料(茶叶)生产基地。

1.2 茶园生态建设

绿色食品茶树种植已与常规农业区之间,要有50-100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或者是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物作天然屏障,茶园四周或茶园内不适合种茶的空地应植树造林,茶园上风口营造防护林,道路两侧植行道树。对缺丛断行茶园,通过补植缺株,合理剪、采、养等措施提高茶园覆盖度,记载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及栽培管理措施及农事活动档案。茶园规划与开垦 2.1 茶园规划

茶园规划应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茶园生态平衡,发挥茶树良种的优良特性,便于茶园的耕作、灌溉和作业,要根据地形、地貌、合理设臵场部(茶厂)、种植区(块)、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肥种植区和养殖业区。建基地时,对坡度大于25°,土壤深度小于60cm,以及不宜种植茶树的区域应保留自然植被,对于面积较大且集中连片的基地,每隔一定面积应保留或设臵一些林地。

2.2 茶园开垦

茶园开垦注意水土保持,根据不同坡度和地形,选择适宜的时期、方法和施工技术,开垦时首先要通过清洁障碍物、调整地形。深翻熟化土壤,为茶树的优质高产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坡度在15°以下的缓坡地可直接开垦,坡度达15°—25°的陡坡地按等高梯级开垦,初垦深度要在50cm以上,复垦(改造)深度40cm以上。茶树品种与种植 3.1 茶树品种

茶树品种应选择在基地生态条件下,具有良好适应性系耐寒、耐旱、抗病虫的优良品种,同时选择优质高产应适制各种茶叶种类的良种,如槠叶齐、碧香早、茗丰、白毫早、安茗早、桃源大叶茶、云台大叶茶等新优良种。

3.2 茶树种植

茶树种植前开40cm×4cm定植沟,要依地块而定,底肥施经过无公害处理农家肥,如沤肥、泥肥、厩肥、沼气肥、绿肥、饼肥及有机肥100担—200担,深度在30cm—40cm,而后回填表土。茶树种植根据地形、海拔、土壤肥力合理密植,采用双行双株,大行距130cm—150cm,小行距35cm—40cm,株距30—35cm,每穴栽2株,亩植3000—5000株茶苗。茶苗种植苗根离底肥10cm以上,种植时期低海拔区选择在秋冬至翌年春季,高海拔区宜选择在春季。茶树定剪与茶园除草 4.1 茶树定剪

茶树栽植后第一年,当树高达35cm以上的秋冬季当茶树地上部分停止生长时可进行第一次定型修剪,定剪高度离地面15cm—20cm;第二年、第三年根据茶树长势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定剪,剪口离上一次剪口提高15cm—20cm,以后可采用人工采顶代替定剪,当茶树高度达60cm,树幅达100cm以上时,茶树进入青年期,可进入正常的鲜叶采摘。

4.2 茶园除草

宜采用人工除草,禁止采用化学除草剂(如草甘膦),梯壁杂草以割代锄,对一些匍匐性杂草可免除。为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和防止夏秋旱季土壤水份的蒸发,同时抑制杂草丛生,幼龄茶园占用10—15担稻草或山青覆盖,当稻草山青腐烂可作为茶园有机肥,以改善土壤的“三项”化,提高土壤肥力。茶园管理与低产茶园改造 5.1 茶园管理

茶园耕作主要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和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促进茶树根系伸长更新,从而促进茶树的生长。在春茶前、春茶后和夏茶后各进行一次浅耕,夏茶后的一次浅耕应在雷雨结束的晴天进行。树冠幅度小或经过重修和台刈的茶园,应适当增加浅耕的次数。每年茶季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深耕。深耕与施基肥相配合。对土壤深厚、松软、肥沃、树冠覆盖度大,病虫草害少的茶园可减耕或免耕。

5.2 茶园改造

低产茶园改造采取“三改一补”即树改、土改、园改和缺株补苗,也就是生态失调型的茶园改造,对管理不善型的茶园,品种不良的茶园和种植过密的茶园改造。

5.2.1 树改

是指茶树经过多年的采摘,形成树冠高大不便于茶叶的采摘作业,或是茶树进入衰老期。单产低,茶叶品质降低,或者是未老先衰茶树所进行的改造,树改依树势可采取台刈、重剪、深剪、轻修和改植换种。方法:台刈离地面5cm-10cm;重剪离地面20cm-30cm;深剪剪去树冠以下15cm-20cm;轻修剪每年进行一次,是当每年茶季结束后剪去当年因采摘形成的鸡爪枝,保持树冠平整,对于采取台刈、重剪或深剪等方法都无法恢复树势的茶园采取改植换种。

5.2.2 土改

当茶园经过多年的人工作业和茶树生长,形成土壤坂结,土壤肥力下降,从而造成茶叶单产,品质下降,要及时进行茶园土壤改良,方法是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或农家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状况和土壤结构。苗施有机、农家肥50担-100担。

5.2.3 园改

是指建于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经过多年的作业和雨水冲刷,形成园地外低内高,表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不便于作业。此时要及时进行园地改造,并结合进行树改和土壤改造,方法是修梯壁和梯埂,内挖竹节沟、园面外侧高于内侧10cm-20cm。

5.2.4 缺行补苗

对于缺株断行从而影响茶叶单产的茶园,选择适当的茶树品种进行补苗、以提高单位种植指数,增加茶园采摘面积。茶园施肥 6.1 基肥

选用腐熟无公害处理的饼肥、人畜粪尿、厩肥,于当年11月下旬开沟深施复土,深度20厘米以上,亩施用量600公斤以上,配合施阜宝或施多宝有机肥100—150公斤/亩。

6.2 追肥

每年分三次进行,选用茶树专用复合肥,年施用量依茶势,亩产平均300公斤/鲜叶的茶园,年施用量50公斤/亩,第一次于2月中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当年施用量的50%(25公斤/亩);第二次4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30%(15公斤/亩);第三次6月下旬进行,施用量占全年的20%(10公斤/亩)。施用量占全年的25%(12.5公斤/亩)。施用方法沟施或穴施,深度在20厘米以上,施后及时复土覆盖。茶园病虫害防治 茶树病虫害主要有茶小绿叶蝉、茶丽纹象甲、茶卷叶蛾、茶黑刺粉虱、茶尺蠖、茶毛虫、茶蚕茶叶螨类,等防治措施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恢复和保持生态平衡,避免过分追求一次病虫的防治效果。

7.1 农业防治

7.1.1 分批、分次、及时采摘,抑制减少茶小绿蝉、茶卷叶蛾、茶螨类、茶饼病和茶白星病等危害芽叶的病虫,抑制其种群的发展。

7.1.2 通过合理修剪、减轻毒蛾类、蚧类、黑刺粉虱等害虫的为害和控制螨类的越冬基数,同时及时清除去病虫残枝。

7.1.3 秋天结合施肥进行茶园深耕,破坏在土壤中越冬的象甲类害虫的场所,减少虫口密度。

7.1.4 将茶树根系部的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止病叶在表土叶越冬的害虫。

7.2 物理防治

可利用人工捕杀,减轻茶毛虫、茶蚕、衰蛾类、卷叶蛾类、茶丽纹象甲等危害,利用害虫的趋性,进行灯光诱杀。

7.3 生物防治

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蛉、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

7.4 农药防治 7.4.1 茶丽纹象甲

茶丽纹象甲主要以成虫蛟食叶片为害,为害盛期在5—6月间,成虫有假死性,遇惊动即缩足落地,防治方法,一般于成虫出土撒施白僵菌871菌粉1-2千克拌细土施于土面或在成虫出土高峰期喷施白僵菌871菌粉0.5—1.0千克/亩。

7.4.2 茶小绿叶蝉

茶小绿叶蝉一般为害盛期为6月,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致使芽梢生长受阻,在5月下旬用5% 锐劲特悬浮剂1500倍-202_倍进行喷雾防治,每亩使用剂量30—40毫升,安全间隔为7天。

7.4.3 茶卷叶蛾

茶卷叶蛾俗称“包叶虫”、“卷叶虫”,幼虫卷结嫩梢新叶或嫩芽,潜伏其中取食为害,世代重叠,被害茶叶产量降低,制成干茶碎片多,品质下降,一般为害盛期8月上旬,用生绿BT可湿性粉剂稀释800—1200倍,剂量50—70g/亩进行喷雾防治,安全间隔均5天。

7.4.4 茶黑刺粉虱

茶黑刺粉虱以幼虫聚集叶背,固定吸食汁液,并排泄密露,诱发煤烟病发生,为害盛期10月上旬至12月,防治方法一般用2.5%天王星30—50ml/亩,稀释1000—1500倍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天。

7.4.5 茶螨类

茶叶螨类是茶树上为害较重的虫害,因体微小,一般肉眼难以察觉,种类有茶橙瘿螨、茶叶瘿螨、茶短须螨、茶跗螨等。一年发生10—20代,为消灭此类害虫的越冬,为减少翌年虫口基数,一般在每年秋冬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结合封园用45%晶体石硫合剂稀释150—200倍(波美0.3—0.5度)喷雾防治,亩用剂量300—500g。

7.4.6 茶尺蠖

幼虫咬食叶片量铁剂或孔洞,严重时常将叶片、嫩茎全部吃尽,使整个茶园光秃,一年发生数代,以第3、4代(6月下旬—7月下旬)发生最重。防治方法:人工刮除技桠间或附近树林内部的卵块,成虫利用灯光诱杀,为害盛期采用0.5%生绿苦参碱1000-1500倍,亩用量50-70ml喷雾防治。茶叶采摘与运输

茶鲜叶的采摘以采摘茶树顶部嫩芽梢,做到适时分批、合理采摘,采养结合的原则,根据制作茶类对原料的要求采摘,春茶,采顶端一芽、一芽一叶或一芽二、三叶初展叶;夏茶嫩叶采;秋茶留叶采。采取分不同茶树品种采和老嫩叶分别采。采摘的鲜叶做到不挤压、不破损、分类堆放、运输。运输器具要清洁卫生、通气,避免与有污染和混装,鲜叶进厂要分批、分品种、分老嫩叶、分雨水叶,分加工茶类品种及时验收堆放,保持鲜叶质量。

第三篇: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第一章 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执行单位:贵州久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朱文华,手机:***

1.1.3 项目建设地点:黄平县谷陇镇白水河林场 1.1.4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1.1.5 项目属性:股份合作制 1.1.6 项目性质:新建 1.1.7 项目总体目标

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达到绿色食品的目标,根据黄平县的总体茶叶建设要求,以引进浙江安吉“安昆牌”白茶、红茶品牌为依托,加工中高档绿、红茶,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谷陇镇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

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及加工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带动谷陇镇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示范规模:新建一座茶叶加工厂,新建厂房1000㎡,购置名优茶生产机械二套、中高档绿毛茶加工机械二套。制定一系列茶厂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茶叶加工基本操作规范。1.1.9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和技术内容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重点为谷陇村,并向周边村辐射。主要技术内容:新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加工机械、标准规范加工场所的建立以及厂内各项制度、规范的用工管理制度等。

1.1.10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申请扶持资金50万元,专项银行贷款50万元,自筹1100万元。1.1.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后投资回收期:5年 投资利润率:7 % 产值利润率:6.5 %

1.1.12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拓展了茶叶鲜叶收购空间,为谷陇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提升了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了谷陇镇茶叶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有效带动茶农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四是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①贵州省茶叶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②国家实行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

③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④中共黄平县委 黄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⑤谷陇镇优质白茶地方标准 ⑥清洁化茶厂建设技术规程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黄平县谷陇镇近几年通过认真思考和研究:只有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才能成为谷陇镇的主导产业。谷陇镇各村有广阔的荒地、荒山、荒坡,适宜的气候、气温、土质等等,经有关技术考察,十分适合种植茶叶。今年7月,谷陇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进浙江安吉茶商带动当地开发茶叶基地近202_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五年内全镇茶园面积可发展达10000多亩,未来几年,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镇的茶园面积将达20000多亩。但目前谷陇镇尚无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了适应全镇的茶叶发展要求,在谷陇镇茶叶公司加专业合作社牵头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设计、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技术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没有茶叶产品的无公害化。随着茶叶市场的国际化,茶叶市场对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时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破解国际“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我镇茶叶是以绿茶生产为主,“十三五”期间,茶叶总面积将达10000余亩,年干叶产量达25000多斤。为此,实施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项目,更是保障我镇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贵州久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2_年8月,目前附近村民绝大部分积极申请加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愿意出荒山、荒坡、荒地改造为茶叶基地。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谷陇镇谷陇镇位于黄平县东南面,坐落于黄平县、凯里市、施秉县结合部,地处北纬26°45'--26°55',东经108°0'~108°11'。镇政府距黄平县城35公里,距施秉30公里,距州府凯里51公里,凯施公路穿境而过,黄(平)谷(陇)公路与之交汇于此,并正拓宽修缮为柏油路。湘黔铁路自北向南越境而穿,黄平站和宝老山站都坐落于此,距凯里黄平机场30公里,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3.1.2 气候条件

气温: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4.8℃,年平均气温14.7℃,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3.2℃

雨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223mm 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804.4小时

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无霜期 280 天,广泛适宜多种植物繁衍。

3.1.3 基础设施

谷陇镇除过境县道外,各组的道路都全部贯通,并按贵州省政府安排全部将改造为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区380V输电线路延伸到拟修建的茶厂基地,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全镇已建设安全引用水工程,白水河穿茶叶基地而过,并已规划在茶叶基地建一大型水库,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和茶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安全。

3.2 实施条件

3.2.1 地理优势

谷陇镇交通比较便利,通过沪昆高速、湘黔铁路、附近机场可达大城市上海、昆明、重庆、成都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3.2.2 原料优势 全镇的茶园面积五年内计划发展到10000亩,茶叶干叶年产量达12500公斤,茶厂加工原料充足。3.2.3 产品销售优势

茶厂生产产品定位为中高档绿茶和红茶,为目前茶叶消费的主要产品。根据全县的硒茶定位,我地茶叶将面临更加崭新的销售前景。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4.1 市场分析

4.1.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茶厂主要生产产品为优质白茶等。

目前绿茶国内市场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且以干毛茶销售,不需精制加工,尤其我县的石台香芽品牌更是供不应求。我地茶叶经测定硒含量高,具有广阔的消费前景。当今的消费红茶则是以中高档红毛茶为主,中高档红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

4.1.2 产品市场预测和前景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茶叶的销量也在逐年的上升,中国的茶消费市场规模较前10年整整扩大了10倍,每年的市场消费总量已高达6000亿人民币。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时代。

随着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深入,硒对人体保健作用机理的阐明、硒资源的普查、茶硒形态的鉴别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高硒、富硒茶的开发利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第一,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我国的传统饮料,长期饮用经久不衰,除一般茶富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外,高硒、富硒茶,还含有机硒,是一种集多种营养素为一体的天然饮料。而克山病、大骨节病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病,病患处于低硒地带,硒茶开发利用的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有广阔的市场。第二,富硒茶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除一般的茶富有的维生素C、E抗氧化成分外,硒茶还富有强抗氧化的硒。1988~1989年英国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国际防癌基金会主席斯莱特教授在实验室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抗氧化效果为90%。这次研究的结果是在1990年国际生物化学学术会上公布的,因此,硒茶是集多种抗氧化物于一体的天然物品,竞争力强。第三,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世界上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15个省约一亿人处于缺硒地带。采取硒茶补硒,可主动而不间断地摄取硒。全世界有51个国家种茶,饮茶的有121个,进口消费茶的国家和地区有94个,这预示硒茶有广阔的市场。4.1.3 营销计划

通过茶厂的标准化建设和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促进茶厂生产的茶叶达到国际要求标准。

4.2 产品方案设计

4.2.1 产品方案

产品针对国内外市场,一是生产从浙江安吉引进的“安昆牌”白茶和红茶、黄金茶名优和中高档适宜国内外市民口味的茶叶。

4.2.2 生产规模

“安昆牌”白茶、红茶等为主、中高档绿茶每年生产12500公斤。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5.1.1 选择符合茶叶生产的地址新建茶厂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机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5.1.2 项目目标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对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茶厂内部制度与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健全,规范完善茶叶制作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环境环保化、产品绿色食品化”的目标。

5.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流程

5.2.1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1.1 环境要求

茶厂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有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离交通干道50m以上。5.2.1.2 厂区布局要求

厂区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口。

5.2.1.3 生产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组成,面积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无污垢。贮青间独立设置,贮青车间面积按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标准确定,设备贮青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车间窗户安装纱门、纱窗或并设置防鼠设施。车间高度不低于4m。5.2.1.4 加工设备要求

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

5.2.1.5卫生设施与管理要求

车间进口处设更衣室,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等设施。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加工厂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明示。加工厂健全加工记录、保存各项原始记录。5.5.2 茶厂建设流程 选址→规划布局→茶厂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附属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投产

5.3 技术评价

该项目技术简单,技术流程合理,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6.1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6.2 项目建设内容

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布局优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茶厂环境、厂房和加工实施等硬件;建章立制,实现加工规范化;创新管理机制,做好好软件建设。6.2.1 厂房建设

在谷陇镇工业园区附近征用土地1500㎡,建设厂房1000㎡。主要由贮青间、加工车间、包装间、成品仓库等组成。6.2.2 机械设备购置 购置中高档绿茶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备:鲜叶分级机、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适当摊凉)→杀青(摊凉)→揉捻(摊凉)→理条(摊凉)→烘干-(冷却)→绿茶(安昆牌)。

购置中高档红茶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施:萎凋槽、揉捻机、发酵间、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采摘→ 萎凋→ 揉捻(揉切)→ 发酵→干燥→红茶(安昆牌)。

6.3 项目实施进度

202_年12月开始建设厂房,202_年8月完成厂房建设; 202_年9月引进加工机械并安装,202_年底投产。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总投资:1200万元。

其中:征用土地费、整理土地、种植等人工费930万元

厂房建设90万元

购置加工设备:180万元

其中包括:名优茶生产机械二套50万元;

炒青茶生产机械 二套15万元。

附属设施建设113万元

人员培训2万元

7.2 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扶持资金50万元,银行专项贷款50万元,自筹1100万元。

7.3 还款计划

该项目投资建设期短,从第二年开始,利用2年时间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8.1 财务效益估算

通过本场到比较标准的茶厂建设地的考察和参考近三年茶叶市场行情状况,确定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9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为7%,产值利润率为6.5%,预计投产后五年内可以还清借款本息。

8.2 风险分析 产品定位适宜,市场前景良好,资金回笼快,一般在产品交付后三个月内,可收回全部货款,无投资风险。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9.1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谷陇镇的茶叶制作和销售环境,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高了茶叶出口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对带动周边茶叶茶厂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起到了引导作用,并有效促进谷陇镇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三千余人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9.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合作社成立茶厂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茶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行定岗定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实施。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该项目完成后,组建茶厂领导班子,服从合作社的管理单独核算。

10.3 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搞好软件建设;四是聘请州、县茶叶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

第四篇:茶叶标准化工作会讲话稿

在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会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彭卫东

(二○一○年十二月十四日)

同志们:

大家好!我县的茶叶标准化示范项目已列入广西第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是我县农业经济发展工作中的一件大事,是进一步实施“农业稳县”的重要举措。为顺利开展和切实做好我县茶叶标准化示范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在今天召开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会,下面,我就如何开展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工作目标和要求

实施茶叶标准化示范项目工作的要求:一是示范区应建设成标准化体系结构合理,示范产品产、供、销各环节标准化管理,产品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的商品基地。二是示范区实施茶叶标准化管理的区域应达到该地区同种产品种植面积的60%以上,对发展高产优质茶叶良种率、优质率、投入产出比等指标应高于其他同类地区。

围绕以上工作思路和目标,我们在工作中必须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按照《自治县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及《自治县茶叶标准化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切实抓好以下工作:

(一)实行标准化生产。坚持标准化生产,所有茶园都严格按照《金秀瑶族自治县茶叶生产技术标准》和国家有机茶叶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组织生产,高质量、高标准地抓好新茶园创建和现在有茶园的改造建设,对品种、苗木、园址的选择到开垦、栽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摘、加工、储运、销售等各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测,保证所有产品均达到标准要求。

(二)进行品种结构调整。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基准,抓好茶叶品种结构调整和优化,既要适当扩种适合加工中档绿茶的品种,又要积极引进推广既能制作高档绿茶又能制作乌龙茶等名优茶系列的“兼用型”良种和地方特色品种,重点发展早春茶和晚秋茶。

(三)提高茶叶产品加工水平。质监、农业及科技等部门要注重制茶工艺与设备的改进与革新,引进先进制茶技术及茶叶加工设备,提高茶叶产品的制作水平。

(四)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在重视产品开发的同时,建立现代营销网络,拓宽销售渠道。由龙头企业提出申请,在已有的 “绞股蓝”名牌基础上,力争增加一个“石崖茶”产品,打响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层次,扩大金秀茶叶在国内外市场的份额。

(五)推进产业化经营。一是发挥茶叶协会的作用,组织茶农有序地进入市场,避免恶性竞争。二是对茶叶加工企业进行资源整合、重组,成立县茶叶公司,培植龙头企业。三是对原有的“茶厂+基地+茶农”模式进行改革,形成“公司+茶厂+基地+茶农”模式,并努力创建成四者紧密型联合、产业化经营的经济实体。

(六)抓资金筹措。茶叶投资要多元化,广泛吸引外商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等各种资金,争取各种形式的资金支持。一是要积极招商引资突破口。二是要到茶叶产业发达地区聘请、聘用能人,或以合作、联合方式加盟本县茶叶生产、加工、营销,引进新技术、好经验及新的经营理念这一无形资本。

(七)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一是建立起县、乡(镇)、村、组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做到县有服务中心,乡(镇)有技术推广站,村有服务点,组有技术人员,利用和充分发挥茶叶专业人才的作用,发挥服务网络在技术推广和应用、信息交流、产品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健全农业信息网络的茶叶网页,形成县级农业信息中心,沟通与县外的信息联系,并完善乡村信息服务站。三是培育一批茶叶合作经济组织、茶叶协会和茶叶营销队伍。四

是建设县城茶叶街和专业批发市场。五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联系,引进科学技术,提高茶叶生产技术水平。

二、统筹部署,密切配合,确保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一)调查摸底。县农业局要组织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调查,摸清我县茶叶育苗、成林及茶叶加工等实际情况。

(二)加强管理。一是县人民政府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科技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茶叶标准化技术工作组,负责农资、技术推广、标准化管理,负责编制符合我县实际并有利于持续发展的茶叶综合性标准及各种相应的技术规范。二是整合已有的茶叶加工企业,由龙头企业带动,形成茶叶生产产业化,县人民政府负责统一规划,组织相关部门帮扶。

(三)落实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示范点所在乡(镇)承包单位签定目标责任状,并以县包乡(镇)、乡(镇)包村、村包户的方式,层层签定责任状,使各有关单位明确任务目标,各负其责,层层抓好落实。

(四)抓好示范点建设。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责组织召开茶叶示范点所在乡(镇)、村分管领导、种植户等动员会,具体布臵茶叶标准化示范的各项工作和要求,促使该项工作在我县顺利展开。这四个示范点是忠良乡六段村500亩茶叶、大樟乡古懂村300亩茶叶、县林场230亩茶叶和县瑶山王茶叶有限公司300亩茶叶。

(五)加强技术培训。举办茶叶示范点所在乡(镇)、村分管领导、种植户业务培训学习班,进行茶叶标准化管理业务培训学习。加强种植户、加工点的技术培训,县农业局、科技局负责组织人员以举办培训班、赠送、印发、销售技术标准资料等方式对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并在任务中完成对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改进(或更新)、上报等。

(六)保障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县供销联社要负责与各种植户达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供销协议,保证统供率在85%以上,并把好进货验收关,杜绝假冒伪劣资商品的流入。

(八)积极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县质监局、农业局、科技局要借助技术机构的力量,通过多渠道向种植户提供标准资料和信息,积极开展对茶叶种植户的技术咨询与服务。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一是形成信息沟通机制。会后,各成员单位要确定本单位一名信息联络员,并把名单报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信息上报,形成信息沟通机制,在工作中做到信息共享,密切沟通,及时将发现问题、存在困难及先进经验技术等信息形成材料上报至县质监局。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领导小组要及时听取茶叶标准化技术工作组工作汇报,并组织相关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示范点进行督促检查,对进度快,工作质量好的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对领导不重视、出现问题较多,导致工作进度缓慢的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同志们,为切实抓好茶叶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使茶叶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各乡(镇),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希望大家各尽其责,认真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完成我县茶叶农业标准示范区项目的各项工作任务!

第五篇: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建议书

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

编制单位:石台县丁香镇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编制日期:二○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项 目 建 议 书

目 录

第一章 概论 ··································································································································· 2

1.1 项目提要 ··································································································································· 2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 4 第二章 项目背景··························································································································· 4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 4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 5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 6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 6

3.1 项目区概况································································································································ 6 3.2 实施条件 ··································································································································· 7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 8

4.1 市场分析 ··································································································································· 8 4.2 产品方案设计 ···························································································································1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 10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10 5.3 技术评价 ··································································································································12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 12

6.1 项目建设规模 ···························································································································12 6.2 项目建设内容 ···························································································································12 6.3 项目实施进度 ···························································································································13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13

7.1 投资估算 ··································································································································13 7.2 资金筹措方案 ···························································································································13 7.3 还款计划 ··································································································································14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 14

8.1 财务效益估算 ···························································································································14 8.2 风险分析 ··································································································································14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14

9.1 社会效益分析 ···························································································································14 9.2 生态效益分析 ···························································································································15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5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15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15 10.3 保证措施 ································································································································15

第一章 概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石泉茶叶加工厂建设项目 1.1.2 项目执行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执行单位: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唐长江

电话/传真:0566-6545668,手机:***。

1.1.3 项目建设地点:石台县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 1.1.4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石台县茶叶局 1.1.5 项目属性:股份合作制 1.1.6 项目性质:新建 1.1.7 项目总体目标

新建一座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和产品无公害化达到绿色食品的目标,根据石台县的总体茶叶建设要求,以“石台硒茶”、“石台香芽”品牌为依托,加工中高档绿茶和红茶,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石泉村茶产业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1.1.8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内容: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及加工质量,提高茶叶市场竞争力,带动石泉村茶叶增效、茶农增收。

示范规模:新建一座茶叶加工厂,新建厂房560㎡,购置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中高档红毛茶加工机械一套。制定一系列茶厂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茶叶加工基本操作规范。1.1.9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和技术内容

项目主要辐射地点:重点为石泉村,并向周边村辐射。主要技术内容:新建标准化厂房、购置加工机械、标准规范加工场所的建立以及厂内各项制度、规范的制定等。1.1.10 项目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62万元。

资金筹措方案: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专项银行贷款12万元,合作社自筹20万元。1.1.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税后投资回收期:5年 投资利润率:7 %

产值利润率:6.5 % 1.1.12 项目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该项目的实施,一是拓展了茶叶鲜叶收购空间,为石泉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二是提升了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升了石泉村茶叶市场的竞争力;三是有效带动茶农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四是随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生态效益: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1.2 项目建议书编制依据

①安徽省茶叶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②国家实行的“茶叶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及“出口茶叶基地备案制度”

③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

④中共石台县委 石台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

⑤石台香芽地方标准 ⑥清洁化茶厂建设技术规程

第二章 项目背景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2_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但目前石泉村尚无一个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为了适应全村的茶叶发展要求,在石泉村茶叶专业合作

社牵头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加工是决定茶叶品质的关键工序,也是茶叶生产实现从茶树鲜叶到茶叶产品的必需过程。茶叶加工厂是连接茶园基地和茶叶产品的重要生产环节,茶厂环境及加工过程是有害微生物和重金属的重要潜在污染源之一,茶叶加工场所的环境、设计、车间、设备、卫生等基本技术条件,对保证成品茶质量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料价值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茶厂的无公害化就没有茶叶产品的无公害化。随着茶叶市场的国际化,茶叶市场对茶叶品质尤其是卫生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地农户小型茶叶加工作坊存在问题不少,现状不容乐观,已成为茶叶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实现茶叶产业升级的瓶颈。适时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对确保茶叶质量安全,有效破解国际“绿色壁垒”,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

我村茶叶是以绿茶和红茶生产为主,“十二五”期间,茶叶总面积将达3000余亩,年鲜叶产量达1500吨,现全村仅有农户手工作坊式加工点,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加工能力低,不能满足石泉茶叶发展要求;二是加工设备陈旧落后,装备水平低。目前使用的加工机械陈旧老化程度十分严重。三是茶叶加工点选址不尽合理,卫生状况差,加工场所基本上是与居民点建在一起,生产与生活相混合,厂房简陋,基本没有卫生措施,车间 5

内茶、碳、物混杂,茶叶直接与地面接触,工人穿戴随便,随地吐痰等现象普遍;四是产品没有品牌,产业化水平低,制作方式落后,不能适应石台对茶叶品牌化要求,缺乏市场竞争力。

为此,实施茶叶加工厂的建设项目,更是保障我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3 项目执行单位基本情况

石泉茶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2_年5月,合作社成员450人,全村绝大部分茶农加入了本合作社,拥有标准化茶叶基地202_亩。

第三章 项目区概况和实施条件

3.1 项目区概况

3.1.1 项目区地理位置

石泉村地处丁香镇西部,S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离县城20公里,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3.1.2 气候条件

气温:最高气温的历年平均值为38.8℃,年平均气温16℃,累年最低气温的平均值为-8.9℃

雨量:年平均降水量为1626.4mm 日照:年平均日照总时数1704.4小时 3.1.3 生产状况

丁香镇石泉村近几年通过实施现代农业茶产业发展项目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达1000余亩,加上原有的老茶园面积,全村茶园面积已达202_亩,未来几年,石泉仍将继续发展无性系茶叶基地,全村的茶园面积将达3000亩。茶叶鲜叶产量将达202_吨。3.1.4 基础设施

石泉村除过境省道外,各组的道路都全部贯通,并全部是沥青或混凝土路面,交通较为便利。

项目区380V输电线路延伸到茶厂,220V输电线路进入家家户户,通过全面进行的农村电网改造,完全能够满足当地农业生产、工业加工及居民生活用电需要。具有较强的承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能力。

全村已建设安全引用水工程,丁莘河穿村而过,生产生活用水,茶厂的生产生活用水充足安全。3.1.5 现行经营管理状况

目前全村所有茶叶都是个人经营,茶叶加工点也仅作为季节性使用的临时加工场所。为家庭作坊式的管理模式,管理松散。

3.2 实施条件

3.2.1 地理优势

石泉村地处325省道附近,交通比较便利,距发达城市上海、南京、合肥等大城市只有3-5个小时的路程。3.2.2 原料优势

全村的茶园面积3000亩,茶叶鲜叶年产量达202_吨,茶厂加工原料充足。3.2.3 产品销售优势

茶厂生产产品定位为中高档绿茶和红茶,为目前茶叶消费的主要产品。根据全县的硒茶定位,我地茶叶将面临更加崭新的销售前景。

第四章 市场分析和产品方案设计

4.1 市场分析

4.1.1 产品市场供需现状

茶厂主要生产产品为石台硒茶、石台香芽、红毛峰等。目前绿茶国内市场主要以中高档为主,且以干毛茶销售,不需精制加工,尤其我县的石台香芽品牌更是供不应求。我地茶叶经测定硒含量高,具有广阔的消费前景。当今的消费红茶则是以中高档红毛茶为主,中高档红茶出口量也在逐年增加。4.1.2 产品市场预测和前景分析

中国茶叶市场巨大,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以及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茶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欢迎,茶叶的销量也在逐年的上升,中国的茶消费市场规模较前10年整整扩大了10倍,每年的市场消费总量已高达6000亿人民币。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全民喝茶时代。

随着硒与人体健康研究的深入,硒对人体保健作用机理的阐明、硒资源的普查、茶硒形态的鉴别及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高硒、富硒茶的开发利用必将有广阔的前景。这是因为:第一,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我国的传统饮料,长期饮用经久不衰,除一般茶富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氨基酸等微量元素外,高硒、富硒茶,还含有机硒,是一种集多种营养素为一体的天然饮料。而克山病、大骨节病是我国特有的地方病,病患处于低硒地带,硒茶开发利用的针对性、现实性、科学性都比较强,有广阔的市场。第二,富硒茶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除一般的茶富有的维生素C、E抗氧化成分外,硒茶还富有强抗氧化的硒。1988~1989年英国世界著名生物化学家,国际防癌基金会主席斯莱特教授在实验室研究证实紫阳富硒茶抗氧化效果为90%。这次研究的结果是在1990年国际生物化学学术会上公布的,因此,硒茶是集多种抗氧化物于一体的天然物品,竞争力强。第三,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世界上40多个国家缺硒,我国有15个省约一亿人处于缺硒地带。采取硒茶补硒,可主动而不间断地摄取硒。全世界有51个国家种茶,饮茶的有121个,进口消费茶的国家和地区有94个,这预示硒茶有广阔的市场。4.1.3 营销计划

通过茶厂的标准化建设和建立茶叶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促进茶厂生产的茶叶达到国际要求标准。

4.2 产品方案设计

4.2.1 产品方案

产品针对国内市场,一是生产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适宜国内市民口味的绿茶;二是生产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4.2.2 生产规模

石台硒茶、石台香芽、毛峰等中高档绿茶每年生产10000㎏;红毛峰类中高档红茶每年生产10000㎏。

第五章 技术方案设计和技术评价

5.1 项目的方向和目标

5.1.1 选择符合茶叶生产的地址新建茶厂厂房、购置先进的加工机械,建设标准化茶叶加工厂 5.1.2 项目目标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对茶叶加工过程的控制以及茶厂内部制度与日常管理等方面进行健全,规范完善茶叶制作环境,实现“茶厂标准化、加工清洁化、环境环保化、产品绿色食品化”的目标。

5.2 项目建设内容和技术流程

5.2.1 项目建设内容与要求 5.2.1.1 环境要求

茶厂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有排放“三废”的工业企业,离交

通干道20m以上。5.2.1.2 厂区布局要求

厂区根据加工要求合理布局,生产区与生活区隔离。厂区应整洁、干净、无异味。厂房和设备布局应与工艺流程和生产规模相适应,能满足生产工艺、质量和卫生的要求。根据当地地理位置选择合理的朝向,锅炉房、厕所处于生产车间的下风口。5.2.1.3 生产车间要求

生产车间由贮青间、加工间、包装间等组成,面积与加工产品种类、数量相适应,地面坚固、平整、光洁,便于清洁和清洗,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墙壁无污垢。贮青间独立设置,贮青车间面积按堆放厚度不超过30cm标准确定,设备贮青按设备作业效率确定。成品仓库设在干燥处,地面垫板高度不得低于15cm。车间窗户安装纱门、纱窗或并设置防鼠设施。车间高度不低于4m。5.2.1.4 加工设备要求

引进先进的加工机械。5.2.1.5卫生设施与管理要求

车间进口处设更衣室,更衣室与车间设通道。有相应的盥洗、防蝇、防鼠、防蟑螂、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厕所有化粪池,有冲水、洗手等等设施。与茶叶接触的物品与场地应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禁止与有害、有毒、有异味、易污染物品接触。加工厂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制度,并明示。加工厂健全加工记录、保存各项原始记录。

5.5.2 茶厂建设流程

选址→规划布局→茶厂厂房建设→设备购置、安装→附属设备购置、安装→人员培训→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投产

5.3 技术评价

该项目技术简单,技术流程合理,操作方便,易于实施。

第六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安排

6.1 项目建设规模

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一座。

6.2 项目建设内容

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布局优化;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茶厂环境、厂房和加工实施等硬件;建章立制,实现加工规范化;创新管理机制,做好好软件建设。6.2.1 厂房建设

在丁香镇石泉村大屋组征用土地1500㎡,建设厂房560㎡。主要由贮青间、加工车间、包装间、成品仓库等组成。6.2.2 机械设备购置

购置中高档绿茶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备:鲜叶分级机、杀青机、揉捻机、理条机、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适当摊凉)→杀青(摊凉)→揉捻(摊凉)→理条(摊凉)→烘干-(冷却)

→绿茶。

购置中高档红毛峰加工机械1套。主要设施:萎凋槽、揉捻机、发酵间、烘干机。工艺流程:鲜叶采摘→ 萎凋→ 揉捻(揉切)→ 发酵→干燥→红毛峰。

6.3 项目实施进度

202_年11月开始建设厂房,202_年2月完成厂房建设; 202_年3月引进加工机械并安装,202_年投产。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7.1 投资估算

总投资:62万元。其中:征用土地4万元

厂房建设36万元

购置加工设备:15万元

其中:名优茶生产机械一套10万元(附件表1);

炒青茶生产 一套5万元(附件表2)。

附属设施建设6万元

人员培训1万元

7.2 资金筹措方案

申请财政资金30万元,银行专项贷款12万元,自筹20万元。

7.3 还款计划

该项目投资建设期短,从第二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还清全部借款本息。

第八章 财务效益分析

8.1 财务效益估算

通过本场到比较标准的茶厂建设地的考察和参考近三年茶叶市场行情状况,确定该项目的主要经济指标为: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为16.95%,税后投资回收期为5年,投资利润率为7%,产值利润率为6.5%,预计投产后五年内可以还清借款本息。

8.2 风险分析

产品定位适宜,市场前景良好,资金回笼快,一般在产品交付后三个月内,可收回全部货款,无投资风险。

第九章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9.1 社会效益分析

该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石泉村的茶叶制作和销售环境,提高了茶叶产品品质,提高了茶叶出口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对带动周边茶叶茶厂走出传统加工模式,带领茶农增加收入起到了引导作用,并有效促进石泉村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随

着茶叶加工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加近百人的就业机会,对稳定社会环境秩序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9.2 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标准化茶厂的建设,降低了农户单独加工对木材、电等能源消耗;通过茶厂的运作,可有效推广有机茶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态保护能力;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可降低生产嘈音,减少烟尘排放,对优化环境起到了促进作用。

第十章

项目建设的组织管理

10.1 项目的组织管理

合作社成立茶厂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茶厂建设的具体实施,实行定岗定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确保该项目能够高速度、高质量实施。

10.2 项目建成后的运行机制

该项目完成后,组建茶厂领导班子,服从合作社的管理单独核算。

10.3 保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三是重视制度建设,搞好软件建设;四是聘请县茶叶局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

茶叶标准化生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