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强化”提升计生优质服务
“五强化”提升计生优质服务
河南省博爱县磨头镇通过“五强化”,全面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优质服务。
强化计生管理队伍业务知识培训,为造就一支懂业务、能管理、会服务的计生专业队伍,坚持每月以会代训和季度定期培训相结合,对计生专干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升工作能力和服务管理水平。
强化计生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充分发挥镇、村人口学校和文化大院的宣传平台,以集中宣传与入户宣传;文艺宣传与墙体标语宣传相结合,广泛宣讲,让群众对计生政策、法律法规的知晓率达100%。
强化“阳光计生”透明度。重点抓好各项惠民政策及办事程序的公开,办证所需证件的告知和行风评议工作,达到以法行政、公开、公正、公平。提高群众满意度。
强化基层计生服务职能建设。按照“着眼服务促和谐,提高质量上水平”的要求,增大对镇环、孕检室环境的改造、配备良好的孕检设施,加强对育龄群众的环、孕检服务、落实每季度进行“三查”(查环、查孕、查病)服务,扎实推进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服务、家庭保健四项职能工作。
强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重点加强辖区企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尽快在企业内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力争达到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全覆盖。同时,整合社会资源,部门联动,开展系列活动,从生活上、学习上、心灵上关爱留守儿童,让他们在社会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尚永和刘春霞***
第二篇:提升统计能力、强化优质服务
提升统计能力、强化优质服务
在中国飞越发展的今天,各县区统计部门和广大统计人员都应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统计能力建设活动为契机,以全面提升统计能力为主线,着力加强统计基础建设,不断提升数据质量,优质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为国家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统计保障。都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1、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是发挥统计职能的重要措施,是做大做强统计事业的基本要素,是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和效能的基础动力,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是统计行业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实现统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是围绕“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快统计建设步伐的核心内容。
3、加强统计能力建设,是贯彻落实《统计法》的有效途径,是依法行政、依法统计的关键环节,对实施统计的改革创新、综合协调和优质服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强化制度措施,全面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1、应把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作为统计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之中,全面提升和推进统计整体工作的开展。
(1)强化组织。为确保统计能力建设活动有声有色、卓有成效地开展,各统计部门党组应对加强统计能力建设工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开展统计能力建设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工作方案,并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具体活动内容、时间、目标、要求、措施。同时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各部门一把手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下设活动办公室,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明确分工。
(2)创新机制。一是创新责任人机制。全年每项工作都进行具体的责任分解,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二是创新目标管理机制。针对当地重点工作任务,分别制定目标管理机制,量化标准,做到人人有任务、有目标、有责任、抓落实;三是创新制度保障机制。针对新形势对统计工作的要求,将原有的工作制度重新完善修改,实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科学运作机制;
四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结合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和奖惩办法,建立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机制。
(3)狠抓落实。各地统计系统应认真落实上级开展统计能力建设活动的部署和要求,努力提升统计人员的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强组织纪律、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改善工作环境、增强文明素养、优化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有效促进各项统计工作的开展。
2、各地统计部门要扎实开展统计能力建设活动,全面提升统计能力,要多措并举,多管齐下,提高各项统计能力。
(1)提升政策理论贯彻力。各县区统计部门要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创统计工作新局面为动力,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深刻领会党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中心工作,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不断增强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统计发展的科学性和贯彻力,用科学发展观来武装统计干部的头脑,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
(2)提升领导班子决策力。一是坚持科学决策。一方面,我们坚持以科学的决策理论为指导,严格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原则,坚持和完善议事和决策机制,保证领导决策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从实际出发,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分析问题,确立创新思路,制定工作措施。尤其是涉及统计工作的重大决策、干部任免等都坚持决策制度;二是坚持民主决策。民主决策,是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建立和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拓宽渠道,对涉及统计工作的重要问题,广泛征求公众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拓宽人民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三是坚持依法决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防止权大于法、言重于法、情高于法等倾向。认真遵守决策制度规定,严格按照党组议事和决策的程序进行决策,不要随意更改或颠倒决策的步骤,做到以程序的规范化保证决策的实效性。
(3)提升统计人员履职力。大力开展经济理论和统计业务学习,巩固和提高统计人员的素质。举办讲座,各县区统计部门应因地制宜,开展业务学习,把学习作为一种工作需要和一种良好的习惯来坚持,真正把统计系统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学习型机关。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提升部门统计协调力。统计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和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牵扯到许多政府其他部门。面对新形势,各地统计部门应有效整合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资源,逐步建立起分工合理、管理规范、信息共享的统计体系,并通过依法行使统计职责,妥善协调各种关系,切实建立健全统计管理机制。
(5)提升统计数据采管力。采管数据是统计工作最基本的能力,但也是最关键最基础的工作,只有狠抓数据采管能力的提高,才能保证数据质量不出问题。各地统计工作应推行报表下管一级,完善村表乡管工作。各地统计部门外网保持及时更新,做到常看常新,点击率连创新高,满足社会各界对统计数据的需求。完善统计执法和统计巡查制度,做到统计数据科学采集,使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
(6)提升经济数据解读力。统计部门不仅仅是收集加工数据,更重要的是分析数据、应用数据。运用一些统计方法从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而解读经济社会现象,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一要开展统计分析知识讲座。倡导勤学苦练、多积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定期到基层搞调研。要求大家做有心人,注意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多观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疑点、热点。制定统计分析奖惩考核制度;二要建立统计工作报表、下基层调研、写统计分析均开制度。并建立统计分析评估制度。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深入的调研。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郊区,实地参观新农村建设、设施农业、规模养殖基地,亲历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为提升把握经济运行能力奠定基础。及早把握发展趋势,加强应变能力,广泛开展统计分析和监测,加大分析力度和深度,及时追踪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理性解读统计数据,及时为党委、政府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和决策建议。
(7)提升统计法制执行力。把基层基础建设与法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依法推进基层基础建设工作,为开创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结合各种大型的普查、调查工作,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台、网络等新闻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了《统计法》、《普查条例》的宣传,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工作和各项普查工作营造良好的统计法制环境。要组织干部职工及法制专职人员参加行政法、法规知识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进行行政法律、法规讲解。三要坚持统计执法常规管理。统计系统要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专职人员经常抓,统计人员一起抓”“月月有行动、季季有案件、年年办大案”的常规统计执法理念和思路。要深入基层开展执法检查,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统计违法行为及时查处,做到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8)提升统计工作创新力。要提升统计能力,就必须把提升统计的创新发展能力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要积极改进现有的不适应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的统计制度方法;二要积极构建标准完备、名录健全、指标完善、方法科学的统计调查体系;三要强化统计手段创新,大力推进统计信息化建设,加快联网直报工作进程。
三、切实解决问题,突破发展瓶颈,全面加强统计能力建设
目前影响和制约统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尽快突破统计发展瓶颈。
1、体制机制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的问题。加快统计体制与方法制度的改革步伐,全方位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便捷性,是顺应社会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增强新形势下的宏观调控的预见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从近年来统计体制与统计方法制度改革实践情况看,要真正建立起既符合国家要求,又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体制机制,的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统计机构、人员、经费缺乏政策性的保障,统计调查的政策措施缺乏刚性的操作手段。这些问题,各级也经常提出并探讨解决办法,但用科学发展观去解决的力度不够,导致统计体制机制的问题仍然是当前制约发展的难题。
2、创新统计调查方法制度乏力的问题。一是现行统计调查方法仍然没有脱离全面调查的传统调查模式;二是统计报表中一些旧的表种、指标在未及时淘汰的前提下,又增加了一些新的表种、指标,使得统计报表及统计指标显得庞而杂、繁而乱,重复统计、无效统计现象日益突出;三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热点,尚未纳入到统计调查的方法制度中来,不能正常反映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四是现行的统计报表只是满足了国家需要,不能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不能满足当地政府对统计信息和资料的需求;五是提供统计分析报告偏重时效性和篇目数量,深层次、多角度、影响大的精品少。六是地方领导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需的统计信息和资料不能得到满足。
3、统计数据质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问题。近年来,为保证数据质量,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对统计数据进行了督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为广大百姓生活起到了指南作用。但统计数据及时性不强、前瞻性不够、精确性不细、科学性不纯、参考性不广等问题依然存在。
4、统计基层基础建设不规范的问题。我们虽然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在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检查达标验收过程中,有些县通过了上级验收,但仍存在统计基础建设发展不够平衡,一些基层工作力度仍然不够大,乡镇统计人员不稳定、业务水平偏低、基础设施差、经费保障不足、台帐不完善的问题,任务繁重与完成任务的资源手段不匹配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总而言之,我们要咬定目标,团结奋进,扎实工作,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全面加强统计能力建设,使统计能力有效提升,使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再迈新步伐,再夺新胜利!
第三篇:梅江镇着力提升计生优质服务
梅江镇着力提升计生优质服务
全面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是我镇强化村级管理、夯实基层基础、提高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我镇着力“强化”三方面工作,全力提升计生优质服务水平。
一、强化宣传阵地建设,创造优美服务环境
目前,全镇52个村均建立了计生服务室。镇计生服务站环境比较简陋,尚不能达到省级服务站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然在本镇办公条件紧张,财政吃紧的情况下,镇党委政府还是决定投入经费对镇计生服务站进行全面装修,确保服务站环境更加以人为本,让育龄妇女在接受服务时有到家的感觉。
二、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业务水平
努力提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强化服务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和学习。强化随时性学习,充分利用每月开例会的时机,组织52个行政村的计生联系学习相关计生政策,业务培训,每月实行签到制度,会上不定期抽查各村各项台帐的填写规范程度,长效措施是否及时落实,随访是否到位等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三、强化服务意识,确保服务到位
今年我镇将积极贯彻计划生育“经常性”为主的工作方针,为育龄群众开展环、孕情监测、药具发放和术后随访等服务,村计生服务员对本村的每月新婚、婚期、产后、二孩全过程、四项手术等对象,当月必须全部上门进行随访,镇计生办每月定期和村计生服务员一起对“四术”对象进行重点随访服务,做到不漏户、不漏人。把宣传寓于优质服务中,在服务中实现宣传,镇计生把工作人员利用下村“三查”服务为契机,为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保健服务,向群众提供免费孕检,发放免费避孕药具,发放小册子以宣传计生法律法规、奖励扶助优惠政策、生育节育等知识,引导更多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全面提高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第四篇:五查摆五强化五提升-
五查摆五强化五提升近日党支部进行了专题学习,通过学习收获颇多,同时与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的联系,发现了一些问题,经过认真的反思和查对,查摆出以下几条,忘日后能有所改进。
1、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不够,实践需要强有力的理论作指导,好的理论也一定可以在实践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缺乏理论的学习,这是导致工作中一些细小失误的根本原因;有些理论虽然学习过,但是领悟的不够深刻,没有与自己的实际进行契合的联系,以至于在实践的过程中,理论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这一点,深感惭愧,会在日后有所改善。
2、自律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在工作中有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对细节的处理不够认真,偶尔的也会出现应付的心理,感觉自己没有什么大问题,放松了思想和自我的约束。以后会在“慎微”方面加强自我的修炼和修养。可谓“小节失守,大节难保”,要从小节上做起,从点滴做起,力争自己在每一个小节上获取大大地进步。
3、宗旨意识不够,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方面做的欠缺,自己虽然对基层的情况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但真正沉下去、坐下来、入基层、到一线,深入调查研究的时间有限,也没有把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到强化宗旨意识,树立群众观点和执行群众路线的政治高度进行认识,对基层的了解多半是通过呈现上来的硬性材料进行了解,这样,导致对基层缺乏一定程度上的关切和关注。
4、精神状态不够高昂,积极性不强,日常工作的循规蹈矩容易让自身产生惰性,影响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工作方式上过于简单和程序化,不求创新和挑战,总觉得工作按部就班就好,有着一定的职业倦怠感,降低了自己的工作标准,没有将中共中央的指示完全的贯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中,使得学习流于一种形式,没有将信念根治在自己的脑海中,更没有让它指导自己的实践。
5、自我反思做的不好,作为一名年轻的工作者,自身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而这些所谓的成长往往都是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生的。关于自我反思做的还差强人意,做完了的工作很少进行及时的自我反馈。
以上是通过对会议内容的学习,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查摆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反思和剖析的过程,通过这样的一种形式更加了解了自己的实际,定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得到改善和提高。
第五篇:强化食堂管理提升优质服务(小文档网整理)
强化食品溯源确保食品安全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食堂溯源工作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感谢来自国家和省市区的专家、领导到我校检查工作,对学校食品卫生的管理是我校安全工作的重点,它具有一票否决的效能,特别是我们这种在成都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校更不能在食品安全方面犯如何一点小小的错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食品的安全。下面我就我校的在食品安全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向专家、领导简要汇报。重点是汇报我校肉类和蔬菜的溯源工作。
首先向各位简单介绍我校的基本情况
我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97年由成都市的一所薄弱学校35中改制而来。在市、区政府和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四川省、成都市初中教育的第一品牌。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由所在区县人民政府管理,06年我校下放到锦江区管理,区委区政府对学校的发展给予了更多的支持,09年投资1.8个亿对学校进行了改扩建,学校规模继续扩大。占地由12亩扩大至25亩,学校建筑面积达由8000多扩张到28000多平方米。学校的办学条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我校食堂实行目标管理的机制。特别强化食品卫生的操作细节,育才办学15年从未出现个任何食品安全的事故,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我校严格执行各种食品安全制度,特别严把进货关,食堂所用的任何原材料我们都能追溯到供货商和生产商,以及每一批食品的检验合格报告,去年全市开展肉类、蔬菜的溯源工作,我校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有关
文件的学习和溯源操作流程的培训。
我校始终按照市场肉类蔬菜溯源的要求,建立健全购买肉类蔬菜的有关的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每个岗位都有专人负责。签定了食堂食品安全卫生管理(食品追溯)责任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食堂在饮食安全方面从未发生过任何的责任事故。做到了“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二、在食品溯源工作上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学校高度重视食堂管理和食品卫生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食堂管理机构网络图,总务处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卫生管理工作,医务室后勤主任专门具体抓日常工作,并委派工作责任心强的付霓同志担任食堂食品卫生专职管理员,食堂按功能配齐采购员、保管员、卫生管理员和监督员,因而我校有食品卫生从业人员26名(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具有相关的资质和合格证)。学校建立了系统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和食品卫生管理网络体系,食堂管理负责人对食堂负有总责,校长对食堂负管理责任,食堂管理员对食堂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学校食堂分工到人,职责明确,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互相监督、全面考核。食堂管理做到责任明确,政令畅通,确保食堂的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使食堂管理工作有序、稳妥进行,争创一流服务。
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职责。第一,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后勤管理制度》、《食堂卫生安全公约》、《采购报关制度》等
30多种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了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第二,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派一名总务副主任专抓食堂管理工作,主管校长每周至少一次到食堂进行全面检查。负责管理食堂的副主任每天对食堂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到天天有记录。
二、加强管理,在食品的源头就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食品问题引发的事故屡有发生,我校场地小,人数多,食品安全面临着较大的压力。我们明确提出在食品的购买、加工、出售等环节必修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也就是严把“三关”。一是采购关。在大米、面粉、食用油等大宗食品的采购上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定点采购,并坚持产品采购制度。对于蔬菜类农副产品,也实行定点采购。坚持从源头上杜绝有问题的食品进入食堂。二是食品贮存关。把好原料的入库验收,保管主食库,副食库分别有专人负责,按要求存放。三是生产加工关。在生产加工方面抓环节,抓流程,不加工已变质或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半成品,不使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材料;食品存放实行“四隔离”餐具消毒实行“五过关”,有专人负责有记录,实行食品留样制度,做到”专人“管理。消除一切安全隐患。
三、在原材料进货的过程中我们建立了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的作用
为了加强学校食品及食品原料的采购与管理,学校建立了批发市场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质量安全追溯链条,从源头上提
升质量安全水平,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学校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建立了采购销台帐,指定了专人负责,实行了定点采购,食堂每天上午进入蔬菜溯源监管平台查验蔬菜品种是否与当天购入蔬菜一致,如果没有进入平台的蔬菜名称及时进行补录,补录完后在网上进行了验收。做到了每天蔬菜台帐名与购买蔬菜的小票在监管平台完全一致,杜绝了“三无”食品或过期变质食品及证件不齐的食品进入学校。学校还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学校食堂采购的粮油、乳、豆及其制品、饮料饮品、调味品及其他定型包装食品都必须索取生产厂家的卫生许可证和产品检验合格证或化验单,确定专人严把进货验收关,并在食品购销台账上详细进行登记备查。从源头上杜绝了劣质食品进入校园,确保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
四、加强食品的溯源教育,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
学校食堂就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师生提供可口的饭菜。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放心是学校的最终目的。历年来,学校采取多种形式:一是定期组织食堂从业人员学习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安全卫生、食品溯源等相关知识和相关的技能培训,做到先培训后上岗和定期培训制度。二是在食品的溯源工作中,我们也经常邀请上级主管部门和食药局的专家到校检查和督导,使学校食品的采购做到万无一失。三是严禁非有关工作人员从事溯源工作,使我校的食品溯源工作高效安全的进行。
尽管我们在学校食品溯源工作中做了一些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此项工作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
题。在食品安全过程中还不能有半点松懈,在今后我们还希望各级主管部门和相关专家更多的关注育才,指导育才开展相关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