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读书交流——致青年教师
编辑:天地有情 识别码:22-558792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7-04 15:42:36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读书交流——致青年教师

读书介绍——《致青年教师》

作者:著名特级教师吴非

推荐者:

读了这本书,我想,老师当到作者这个份儿上也就足够了,教了二三十年书的吴非老师不仅没有被曲扭,没有满腹牢骚,内心反而藏了许多阳光。很多年的教育教学往事,他有些记得并写了下来,真好。书中的点滴故事,让我明白了初为教师应做到的和应该明白的。上班半年以来,除了疲劳夹杂着自己吹毛求疵的性格。当初上学时候很多希望和梦想都被泯灭。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的困惑同样存在于每一位新入职教师的心里。感谢这本书让我心里开始温暖和更加的阳光。感谢书本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胸襟能够影响学生的气度。也让我明白了我们现在从事的是教育,它的特征是慢。同时我也知道了如何让学生喜欢我的课、课前紧张是正常的……等等许多往日困在我心里的问题这本书差不多都为我解答了。我喜欢这本书第三季的总标题:心里装着学生的心。有时候,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是有些困难的。但若真尝试这么做了,收获的不仅是和学生之间默契。更多的是心与心之间的默契和交流。我是一个容易感动的人,上学期的一些感动我的事情让我一下子浮想起来。心里装着学生的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要求,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爱。是为人师最该做到的。整本书并未读完,以后的路还需一份梦想和责任的坚守。只是无时无刻的要告诉自己:且行且思考,且爱且珍惜。

第二篇: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汇报

青年教师读书交流汇报

黄珊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非常荣幸能够坐在这里与大家一起敞开心扉交流,对于“青年教师”和“读书”这两个词来讲,我们所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手和脑将它们紧紧联系起来。让“读书”为我们青年教师的教学和个人成长引领启航。让“读书”成为我们青年教师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成长的动力。让“青年教师”也就是我们在读书中成长。下面就我个人的读书活动以及半学期以来参加学校有关活动的情况与大家汇报交流。

一、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在进入杏花村小学的第一天起,我深知:由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在以后的道路上我要学习的会更多。在学校领导和同年级组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费拉尔·凯普的《没有任何借口》以及杏小的教学常规、作风纪律建设、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理解等等。“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三十二个大字如钟罄之声回荡在我心里,也垫定了我作为一名教师的思想道德基础。在《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中,一本146页薄薄的小册子,却让我收获、师读本》、《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多元智能理论》、《成功教育》、《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并结合小学班主任的实际工作要求,阅读了《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在这本《优秀班主任99个成功的教育细节》一书中,看似平常的一个个教育细节,展示了我们班主任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用心呵护每一个心灵,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精神和智慧。99个精心雕琢的教育细节,就是99个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水小滴,点点小水滴滋润出绿草成茵,培育成参天大树。在学习中,我更懂得了如何进行语文堂教学,如何对学生的终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转变,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双方主动性、创造性,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处理好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如何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体现每个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有自信前进的动力。在班主任工作中,明确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发展”的管理理念,用爱心、微笑、赞扬这三项法宝去和孩子交流。

记得刚开学不久,庄校长和我交流工作以来的经验得失,通过谈话,我意识到自己由于没有经验,对于家庭作业的布置方式和内容还有待于改进。于是我便思考在和同年级组老师作业内容保持一致的基础上,怎样能做到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去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和劳动现象,发展学生个人的爱好和需要,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北校区又积极组织业务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开展帮包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我和我的指导老师田梅梅老师在一起,根据三年级学段的语文教学要求和我自身特点,特定了适合我发展的个人计划。从备课、听课、评课、作业布置、批改、作文评讲等各个方面,事无巨细的一一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指导,使我在短时间内得到一定有效的提高。并且在庄校长、贾主任、田梅梅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再一次认真学习了《语文新课标》以及《多元智能理念下的成功教育》、《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语文教学》,这些知识和具体课堂教学实践再次相结合,使我更好地理解于心,服务于教学。记得在“青年教师研讨课”上讲授《秋天的雨》,讲授完,贾主任和田老师针对我这堂课上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分析,例如有个孩子说“一枚枚邮票”相比较“一枚邮票”显得更加饱满,而“饱满”这个答案和我心目中的“形象、生动”相差甚远,当时我的评价只是简单的将孩子的回答重复了一遍,没有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后来,我认真阅读了《多元智能理论》中的多元化发展性评价部分,使我知道:对学生评价要做到全面性、发展性、差异性、激励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评价才是最好的评价。不久后,我在“人人一堂研讨课”活动中执教《赵州桥》一课,对于多元评价这一点在课后得到老师们的基本肯定。其实不只在课堂教学上,同样在班级管理中,书籍和“帮包活动”中的领导、老师也给

第三篇:《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有爱的教师----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 徐燕艳

最近,有幸拜读了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浮现在眼前,这些案例都是曾经或者现在正发生在我身边的。捧着这本书,就好似在与一位资深的老教师促膝而谈,一切都是亲历深思后的经验之谈。在这些质朴真诚、洗炼干净的文字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对青年教师的关爱,感受到他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关爱。读了那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育观。回首自己走过的十余年教育生涯,我明白,很多地方,我都与吴非老师对青年教师的期待相距尚远。

在《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这篇文章里,吴非老师说我们教育孩子们成为人,我们自己首先必须是情感正常的人,所以,当无法抑制自己的的激动和伤感时,就让我们的眼泪流出来。不由得想起一次课堂上,由于几个男学生的故意捣乱,我停止正在进行的课,对学生讲我的求学经历,希望能够感动他们,由于感情过于投入,边讲边流泪,事后觉得自己过于幼稚,竟然在学生面前流泪。读了吴非老师的这篇文章之后,想想:是啊!我们也是普通人,我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情感宣泄的时候,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当着学生的面流泪呢?

作为老师,我们还应该珍视自己的专业。在我的身边,很多老师都很珍视自己的专业,他们从自己的学科中获得教学的乐趣,也获得生活的乐趣。因为教师这份职业可以让你的成就感得到充分的满足。一个连自己的专业都不爱的教师是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师是一盏不灭的灯,而那“开关”就在他自己的手里。他的“亮度”在于他个人的修炼;如果他有“电源”,或是不断充电,他就能一直发光,一直照耀学生前面的道路。我们想要当这盏不灭的灯,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电。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如果这是一桶几十年不变的水,那必将是一桶死水。要让学生得到一杯水,那必须是一桶常流常新的水。

反思自己的教学,课后偶尔会习惯性地问学生一句:听懂了吗?有问题吗?学生都会说:没问题。这时,我会很满足地以为学生已经消化了知识,课堂教学进行得很顺利。但是,读了吴老师的书,我在想,学生是真的全部掌握了吗,还是他们缺乏问题意识,提不出问题啊?有句话说: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记得以前有位老师,很喜欢学生问他问题,每天的作业就是让学生对他的学科问一个问题。还有一位老师,要是学生问他一个问题,就奖赏一根棒棒糖。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能力呢?难道仅仅是学会解题和应付考试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没有问题”才是大问题。

通读吴老师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用爱换来了爱。他不仅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吴老师很讲究语言艺术,一般老师找学生谈话,都会说: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或者跟我到办公室去。但是吴老师则会对学生说:你愿意到我的办公室来玩吗?这前后两种表达方式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学生听了前者的表达,心里可能会默默地紧张,是要到办公室被批吗?心里踹踹不安。而吴老师的问法,不仅体现了师生平等,他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尊重,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也就学会了待人接物的方式。吴老师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很尊重学生,心里装着学生的心。

合上书页,默默回味着吴老师的点点滴滴,每一个平凡而真实的故事都折射出吴老师的人生观和教育观。融入心中的同时我也被吴老师的理想深深感动,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一起和吴老师一样用行动和理想教着、学着、思考着、努力着、幸福着。

第四篇: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致青年教师》中的文章短小精悍,所述问题直白犀利。它所关注的,都是教育教学一线的事。丰富的实例讲述了很多需要我们关注的问题。我想,这本书大约是吴非先生的工作日志和反思随笔中的结晶。在他将近退休之际,将以往所写编纂成书,目的也只有一个——“把自己的种种教训与思考告诉青年同行,以之为前车之鉴,庶几可使他们少犯错误,少走弯路。”抱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到,先生的书中所具事例确实大都为教训。先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发现了很多同行在教育中的问题。先生笔触严肃,一个个短小的祈使句标题可以使我们清楚明白地了解到,有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初为人数,“师范”尚未形成。于此之际,先生为我们列出了很多作为老师不能做的事情,事无巨细。此外,先生还将很多非亲身经历,而是他所见所闻的例子写于其中,诲人不倦地告诉我们,有很多事情是不能做的。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联想蝴蝶效应,我深以为然。纵观先生言论,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教师要关注教育中的点滴小事”。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完成教育的真谛——教本领、育人才。

关注学生的点滴事

我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就是这个道理。然而,虽然每名教师都懂得要心里装着学生,但对学生的关注角度不同,对事件的考量不同,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对学生的爱也会显得不同。是的,虽然我们都爱学生,但爱是不同的,爱的表现方式也是不同的。作为老师,首先,我们不能和一些家长一样溺爱、纵容学生,其次我们也不能走入严苛的误区。然而做到了这些还不够,教师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身处地地思考学生的真正需求。此番,才是真正做到了——“心里装着学生”。

(一)以身作则。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讲了一遍又一遍,不是因为它只有八个字,好记、简单,而是因为它真的很。初出茅庐,我们带着自己的棱角来到这个校园,也曾高谈阔论,也曾针砭时弊,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们自己的个性和特点。也许我们其中有人研究的是色彩服饰妆容,有人研究的是鬼怪文学、有的对非主流涉猎极广。然而走进了这个学校,其中的很多东西不适合拿来教导学生,特别是在小学。所以我们不能再把那些东西作为彰显我们个性的资本,反而必须要把它们深藏、抛弃。在学生面前,我们是榜样,小孩子尤其喜欢模仿。外界社会我们管不了许多,但在这小小校园中我们却一定得守着我们的本分。吴先生在《不是活泼,是缺乏教养》中毫不客气地批评了“自以为是”的诸多个性行为。这篇短文虽仅有寥寥千余言,但文中却涉及三个真实的反面事例。先生观察之敏锐,可见一斑。虽不知先生有否与当时老师交流自己的看法,但对我们来说,这是应引以为戒的。此外,《做个有胸襟的老师》这篇文章尤其黑色幽默。看过先生所述事例后,兀自失笑,问中“争强好胜”的老师真是令人匪夷所思,可这比赛风这件事上,我们还是应该注意调节好学生的风度。友谊第二,比赛第一这样的玩笑话是不是也会说着说着就真的变成现实?胜不骄败不馁,果然应该在学习、比赛等各种竞争中反复践行。

(二)细心观察、用心感受

要想心中有学生,首先就的眼中有学生。可以看到,书中的例子涉及范围很广,让我们既可以从一件小事中发现孩子的性格、本性,也告诉我们不放弃点滴机会,与学生平等会对话。《等一会儿,让他把话说完》真的很适合小学,一切也有试过听学生说话,前一句气得要命,后一句又感动得不行,这样的经历不止一次。书中说的那个苹果的例子,我觉得没有我工作中的例子来得好,因为我工作中的例子,不是关于父母,就是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它能证明,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不是并不比母子间的差。那一次,几个男生跑到楼下打逗,我看到了,就打他们叫了上来。其中有一个很老实的孩子,我很生气:“我不敢相信你也会和别人追跑打逗,而且你为什么不想别人一样认错!孩子沉默很久,说:“我一年级的时候也这样。”我一下子气得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是要告诉我她原本就是喜欢追跑打逗学生?我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他。没想到他后一句说:“后来老师说我,我就改了。”我忽然很愧疚,竟然把孩子想象成顽固的样子。那时候我真想跟他说一声“对不起”,并暗自庆幸,幸好没有立即批评他,幸好他低着头没有看我的眼睛。孩子们小,还不善于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可能,我真的希望能给他们每个人足够的时间,听他们说他们想说的所有事情。可是时间很得很少,事情又很多。吴非先生执教高中,事情肯定更多,他是怎样平衡工作、和学生交流之间的时间呢?而与他不同的是,小学生更喜欢跟老师说话,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他们偶尔快乐的感受。有时候常常想,如果我有时间,我一定会让所有的孩子都说个够,听他们说话,然后夸奖他们。

(三)培养学生是教育的头等大事

小学中所教授的更重要的是习惯,而习惯的培养应是每天每日从不间断的,这就要考老师敏锐的观察能力了,不放过每一个教育契机。其中《的确有难教的学生》这篇文章写得让人难过。确实,教师的力量很有限,它远不如家庭对孩子还得更有影响。可是,当看到吴非老师书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后,我感到很可怕。如果说,在孩子小的时候,作为老师,能抑制不断地在他心中种下善的种子,至少他不会变得太可怕。恶作剧、践踏他人的好意、嘲笑他人的善举,当这个孩子悔悟的时候,他会多么痛苦。还有《对一位家长的批评》中的那个反面例子,当老师的,应该用怎么样的勇气去挽救一个孩子。前两天又看到了女孩儿杀死母亲的报道,随人故事不同,可前也有男孩儿因为受不了母亲的“关心”拿斧子砍死母亲的事情。教育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教育不是学校的事情,教育是整个社会的事情。但是作为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如果我们能在这六年中,一直告诉他什么事好的,一直做给他看什么是善的,就算他学不会,他也会记得,就不会走得太远。因为在他小时候,也只有是在他的思想、心灵还没有完全定型的小时候,我们对他的教育才能有点用,便更不能放弃。

把学生的心灵放在自己的心中去呵护不需要很多语言,需要的是用行动去证明,用微笑去感化,用爱去浇灌。虽然我还很年轻,虽然我也许还效仿不来母亲对孩子的深情,但我可以把自己幻想成一个孩子,然后来猜什么样的方式对他们好。

关注教师自己的点滴事

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发展,教师自己就不能间断学习和发展,不能间断对自己修养的提升。

钻研业务、学无止境、追求发展和进步。

《珍视我们的专业》、《理想,然我活着》、《不放弃理想》前者从反面,后两者从吴非先生自己的经历正面说着,教育是要花工夫的,学习工作不能停滞的,是不能畏惧辛劳的。他那个年代,干教育很苦,就算是现在,教育也仍旧是个良心活,是个需要奉献的工作,要把教育做好,不吃苦是不行的。这苦不仅是工作上的,还有工作之余自己对自己的提升。可是,就像他自己说的,什么是苦,什么是乐,其实很难以界定。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他甚至从来都意识到他是“苦”的。当别人用同情的眼光看着他的时候,他自己还浑然不知。可正相反,当他看到有的老师不真实自己专业,为了成绩“功利”了自己的专业时,他反而生气了、伤心了。他说,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成长。这种成长即使教师自己学习的结果,又是师生在教学实践中共同进步的结果。

不断修炼自己的品德,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相对于专业、业务的学习,吴非先生认为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品德、素质的提高,他花了大量笔墨来论证它。《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会学”》让我疑惑了很久,读了一遍没弄明白他到底是想让教师学什么,故又再细细读。原来他说的不仅是知识技能上的学,更是方式方法,是做事、做人上的学!还有《教师自己要做合格的家长》也改变了我们“灯下黑”的老观念。还有如《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你为什么不快乐》、《我们将刘给学生的记忆》、《教学楼里有多少个洗手间》都是在告诉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之大,在学生心中留下的印象之深。然而也有《就让你的眼泪流出来》、《要想学生表明我们的爱憎》等文章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圣徒”,否则便是苛责教育。一开始自己绝得这样的观念会不会是矛盾呢。后来也就了解了,这不是矛盾,说到底,都是要求教师一定要修炼自己的品德。而我思考,做到这件事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给学生的要求也给自己一份。

如果我们想让学生努力学习,我们自己首先就不能怠惰。说到按时完成作业、提前预习、课前研究、爱读书,这些要求我们自己都能做到吗?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只要没做到,总会给自己找借口。孩子的借口是“忘了”,大人的借口是“太忙”,然,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人没办法再责备。孩子们我认为是极好的,虽然偶尔忘写作业,但一学期下来也超不过那么几次,我不喜欢跟他们没完没了。因为我知道,孩子们每天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都会学习。但是人一长大,事情多了,真的很难保证每天雷打不动地去学习,总会有很多天应为事情,把学习留到了明天,那我们又有什么权利去要求孩子。虽然没人看得到,但是心知道。

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大方得体,我们自己首先就得大方得体。我看到很多喜欢整理东西、整理自己的老师,他们的班都很干净,他们的学生仪表得当。对别人大方的老师,他们的学生也很有同情心。都说什么样的老师带什么样的班,真是一点不假。

名利于我如浮云,心中自有不灭的追求。《让学生追求诗意的人生》中写道,一个满腹理想的孩子对父母倾诉,父母一言不发的离开。吴老师觉得这是不好的,他对那个孩子说:“如果世上人人都接受你、理解力了,也许你就庸俗了。”可我觉得,难道父母不是自愧弗如吗?生来的啼哭被说成降世的磨难,谁生来不是带着个性棱角而来。而然尘世消磨,渐渐圆滑世故,追忆当年,谁能没有痛楚。当儿子的一番山高水常惊醒了自己消散的斗志,心中也许是感慨万千故而无言。虽然教师都已经是大人,对是非黑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种下“黑即使黑、白即是白”的是非观,我们自己也先得调整好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心态。是谓感同身受,让学生奉献自己亦应奉献,让学生保有纯洁的追求,自己首先也得摒除杂念。童继红老师说教育不能没有激情。是的,哪怕是为了筑一片圣洁的教育之地吧,我们也得先让自己“松静匀乐”起来,《教师心中要有阳光》。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要当一名合格教师要关注的问题还有很多。学无止境,路也没有尽头。每一处的风景,哪怕是一草一叶都需要我们发现的眼睛、热爱的心灵。不轻视每一件小事,力所能及地认真教育,和学生一起成长。

第五篇:致青年教师 读书心得

一切只道是寻常

——《致青年教师》读书心得大学毕业走进小学来任教,紧张、惊讶、欣喜、惶恐„„小学这个地方既陌生有熟悉:大学期间我接触的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实习全部都是和中学相关的,所以小学的教学对我来说是令人措手不及的;但是回顾长达10多年的学习生活,学习到知识最多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小学阶段,这里有我成长的最初印记,是记忆中最熟悉的地方。

可是,当我面对这些一年级的小朋友的时候,真的是力不从心,缺乏自信心,不知道该怎么来带他们,更不知道该怎样能够让他们健康成长。彷徨过、无奈过、焦急过、害怕过„„胡思乱想是最大的魔鬼,不做永远都找不到解决的办法,冥想只是在给自己增添烦恼而已。我经常和自己说:“做吧,做了才知道行不行。”慢慢地开始带着学生们跟着感觉向前走,慢慢才发现用心做至少不会做错,慢慢地感觉到原来全班的孩子都在帮我,出现一个问题我没有解决好时,学生们会说:“老师,我觉得这样做会更好。下次让他们这么做吧!”说句心里话,我其实特别感谢这些学生,让我觉得第一年的带班工作很快乐。

作为一名新教师,被家长质疑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的质疑会让我更快地成熟起来。然而,对于一个缺乏经验的人来说,不知道该怎么讲课,不知道该怎么管理班级,不知道该怎么与家长沟通,不知道怎么来提高学生的能力„„太多的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虽然师傅很照顾我,在很多事情上都给予指导和帮助,但是那毕竟是师傅教的,不是我自己的,属于自己的方法还是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

来。在我还没有总结出方法之前,就只能跟着“感觉”走。所谓“感觉”,就是回忆我在小学生活中的一些想法,按照常识来引导他们。比如,“不喜欢这个老师就不会爱上这门课,成绩也不会好”,这应该是所有学生共同的心声吧。可能是我和学生们的年龄差距小,所以喜欢把他们当做朋友们来看待,我会很自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他们看,经常和他们谈论动画片和游戏的话题,也喜欢和他们来比拼才艺„„所以学生们也把我当成朋友,要是我说早上没来得及吃早饭,课间他们就会送来很多零食让我吃;学生们都知道我的饭量大,有时候中午吃饭我没吃多少,他们就会把自己的菜分给我,尽管他们已经咬完一口;这个学期我病了好几次,学生们也知道我身体不好,中午吃完饭,他们总会给我送来水果给我补充营养,哪怕就是那么一小块,也会让我很温暖。或许也是因为我和学生们关系很好,那天有位家长给我打电话来说:“本来开学时已经给孩子办好了转学的手续,可是孩子上学第一天回来说,不想转学,就想在这个班里上,因为喜欢郭老师。”先别说家长说的话是不是真的,但是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肯定,我真的是特别高兴,要知道在上班第一年想短时间内取得家长的认可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我深知在一年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学习知识要更重要。进教室前要先敲门,得到老师允许之后才能进入;和别人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倾听,不要随意打断,表示尊重;待人接物有礼貌,和长辈说话要用“您”,要用双手接递物品;同学之间相处要学会宽

容、大气„„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孩子,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意义不明显,因为有些他们不明白不理解。所以学生的行为教育就需要教师将条条框框的条例转化成学生们明白的方式、用小学生明白的话语来示范。有时这种教育的随机性特别强,随时发现问题,就要随时针对这个问题给孩子们讲明白该怎么做,这时便没有了教科书的指导,凭借的就是老师的“感觉”,即生活常识。有一次,中午吃完饭。王怡然同学非常气愤地来向我告状:“老师,李雨桐踩我脚了,还不跟我道歉!”我就问她李雨桐是故意的吗?她回答说:“她不是故意的,可是她踩我了不和我道歉!”于是我就将李雨桐叫了过来,先让李雨桐给王怡然道歉,然后和王怡然长谈了一次,并且在班会课上教育全班学生要宽容要大方,不要因为小事斤斤计较,这样会显得这个孩子不可爱也不懂事。之后,我便发现王怡然确实改正了,知道了不是所有事情都该计较的,也没有了之前那种娇气的做法。

班主任的心思要细腻,善于总结反思自己的工作经验,可是我又是个很迷糊的人,有时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都不知道我做了什么。可能我还没有时间安静下来好好想想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也不记得我说过什么话,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因为合唱比赛服装不整齐,没拿到第一名,他们和我赌气整整一天;他们知道要团结帮助同学,有人生病落课,会有人主动帮助他们补习;他们喜欢自己学习,一旦我说你们自己先看书自己学吧,他们便会埋头自己写起来,不再理会我的“展示”。突然发现,学生们长大了,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述清楚,能把字写得工工整整,能写出《草船借箭》满满三页的周记,甚至有时候他们会“嫌弃”我读课文读的不好,或者开始“嫌弃”我写字写得不漂亮,他们经常问的问题是:课文怎么读才能读好?停顿到底该停多长时间?这个字怎么写才漂亮?

我觉得我和我的学生们在相互学习,我把我的常识教给他们,他们把应该属于一年级学生的“常识”反馈给我,让我了解更多,感悟的更深。教师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我很自豪我是这平凡的人群中的一员,以自己的平常心对待我的工作我的学生,因为一切只道是寻常。

读书交流——致青年教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