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ISO认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22-65997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7 16:00: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ISO认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方面实现的两个重要目的是:

建立一种简单的文件格式以适用于不同规模的组织;

文件的数量和内容更切合组织的过程活动所期望的结果。

基于上述两方面,新版标准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上做了简化。

有关质量手册的要求,条款4.2.1b)表明,手册的内容可根据组织的管理需求确定。条款4.2.2表明,标准要求的质量手册内容是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范围、被删减的标准要求和删减的理由、质量管理体系中使用或引用的程序文件以及描述质量管理体系所包含过程间的相互关系与作用的内容。

对有关程序文件的要求,条款4.2.1c)提出标准要求的程序文件有:

4.2.3要求的用于文件控制的程序文件、4.2.4要求的用于记录控制的程序文件、8.2.2要求的用于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程序文件、8.3要求的用于控制不合格品的程序文件、8.5.2要求的用于纠正活动的程序文件和

8.5.3要求的用于预防活动的程序文件。

对有关质量记录的要求,标准在不同的条款中共提出了21个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质量记录。这些记录是:

管理评审记录;

组织成员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历记录;

用于证明产品满足要求和产品实现过程的记录;

反映产品要求评审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设计、开发输入记录;反映设计、开发评审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反映设计、开发验证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反映设计、开发确认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反映设计、开发审定结果和采取措施的记录;

反映供方评价和自我评价结果的记录;

监测和测量达不到验证效果时反映过程确认的记录;

对可追溯性产品建立唯一性标识的记录;

顾客财产管理和使用记录;

不存在测量基准时反映测量设备校准和验证的记录;

测量设备的校准和验证记录;

反映质量管理体系内审记过的记录;

证明产品符号标准及合同要求的记录;

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的记录;

反映纠正结果的记录和预防活动结果的记录。

消防检测的专门的认证材料,????

第二篇:ISO年审各部门需要准备资料

ISO年审内容

一、人事/行政

1、培训计划

2、员工一览表

3、培训记录

4、培训档案

二、内审资料

1、内审计划

2、内审通知

3、内审员授权

4、内审首/末次会议签到表

5、内审报告

6、检查表

7、不合格报告

8、不合格分布表

三、管理评审

1、管理评审通知

2、管理评审计划

3、管理评审签到表

4、管理评审报告

5、部门工作报告

6、质量体系运行报告

四、文控

1、文件清单、记录清单

2、文件发放、收回登记表

5、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

五、采购部

1、本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2、供方评定记录和供方业绩评价表

3、合格供方名录

4、采购计划

六、业务部

1、本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2、合同台账

3、合同及合同评审记录

4、顾客档案/顾客财产

5、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6、顾客满意度统计及分析报告

7、生产制造单/订单评审

七、生产部

1、本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2、生产现场使用的图纸应是受控的

3、设备台账

4、设备检修计划

5、设备检修记录

6、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7、监视测量装备台账

8、监视测量装置检定计划

9、监视测量装置证书

八、质检部

1、本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2、进货检验记录

4、成品出厂检验记录

5、质量状况统计分析报告

6、不合格平评审表

7、纠正预防措施处理单

九、技术部

1、本部门的文件清单和记录清单

2、产品开发资料

3、图纸清单

4、发放记录

5、图纸的编、审、批手续齐全

第三篇:iso审核需要准备的资料

ISO9001监督审核需要准备的资料

1、受控文件清单

分内部文件和外来文件,若文件无变化或新增,则用去年的即可。若有变化或新增,就将变化或新增的加入其中。

2、质量记录清单

若记录无变化或新增,则有去年的即可。若有变化或新增,就将变化或新增的加入其中。

3、会议记录

公司或部门日常工作会议记录。

4、培训计划及培训记录

5、设备清单及日常保养记录

6、设备维修计划

7、设备维修记录

8、销售合同及合同评审记录

9、合同台帐(合同登记表)

10、原材料采购计划

11、原材料入库验收记录。

12、生产计划

13、生产任务通知单

14、生产流程控制记录(工艺过程控制记录)

15、顾客财产登记表(客户来样登记)

16、顾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及分析报告

16、成品检验记录

17、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18、纠正及预防措施处理单

19、计量器具清单及检定计划 20、计量器具检定证书

21、内部审核资料(整套)

22、管理评审资料(整套)

第四篇:OHSAS18000认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认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1、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2、“三同时”验收报告

3、职业卫生预评价报告

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计划及报告

5、接触有害因素人员职业健康检查报告

6、消防验收报告

7、防雷设施监测报告

8、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估

9、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强制性检验报告(叉车、行车、电梯、空压机、储气罐及压力表/安全阀、架空索道、锅炉及压力表/安全阀、压力管道、其他压力容器等)

10、特种设备使用许可证(叉车、电梯、行车、储气罐等)

11、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或其复印件

12、危险源清单、重大危险源清单

13、目标指标管理方案

14、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监控记录

15、适用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及文本

16、职业健康安全日常监控记录

17、法律法规/其他要求符合性评估

18、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计划(包括关键岗位的培训计划)

19、应急设施档案/清单

20、应急设施检查记录

21、应急演习计划/报告、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计划定期评审

22、供配用电系统/设备接地、绝缘、漏电保护器检查/测试报告

第五篇:ISO审查需要准备那些东西

品质管理—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审核:

1.0工程设计:

1.1设计有无经品管单位核对?

1.2有无检验标准与公差?

2.0工程图纸之管制:

2.1厂方有无具备图纸及工程变更的管理制度?若无,则设计资料如何管制?

2.2图纸之使用是否为最新资料?

2.3品管部门是否使用最新图纸?

2.4品管部门有无要求修改?是否有修改工程或规格?

3.0规格之应用:

3.1有无建立可用之规格、标准?

3.2品管部门有无查对工程设计之适用性?

3.3各执行单位有无是否具备规格之文件?

3.4如需修改规格,是否有修改规格之制度?

4.0作业方法:

4.1操作人员有无完备的作业指导书?

4.2作业指导书说明事项是否完整?

4.3样品和样板有无提供给作业人员?

4.4作业指导书有无说明安全要求?

5.0生产过程控制:

5.1有否使用作业流程图?

5.2作业流程图与现行作业是否相符?

5.3检验记录是否与规定的频度相符?

5.4有无机器设备的操作指引?

5.5检验员是否依照规定项目进行检验?

5.6在制品(半成品)有无标示、防护与管制?

5.7在制品(半成品)能否识别为何种工序?

6.0标识与产品标识:

6.1产品有否标示或挂识别牌?

6.2完否有必要的说明书及或手册?

6.3产品是否保持洁净?

7.0包装与搬运管制:

7.1有无检查盒装或箱装之标志与产品是否相符?

7.2有无检查装箱重量?

7.3有无检查装运单据是否完整?

7.4装运前,产品有否做过跌落、冲击等品质保证试验?

8.0检验说明与标准:

8.1每一个检验员,有否完备的检验标准书?

8.2检验标准书有无列入公差与规格标准?

8.3检验员有无检测工具、量规、外观限度样本?

8.4检验员有否允许不符规格之物件流入下一工序?

8.5是否有修改规格、标准的通知制度?

9.0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

9.1操作员有无使用作业指导书?

9.2是否实施首件检验?

9.3操作人员是否做自我检查?

9.4有无提供适当量具给操作人员使用?

9.5作业流程图有无标示检查点?有无相应的检验标准书?

9.6检验员有否做检验记录?

9.7有无定期做检验记录之统计及报告?

9.8有无隔离及管制不合格品(或物料)?

9.9有否定期检讨来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状况?如何控制不良?

9.10有无试验设备作可靠性、寿命等方面的验证?

9.11试验设备有无说明书?

9.12试验记录是否与检验频度相符?

10.0管制图:

10.1有无使用统计图表之制度?

10.2管制图表是否公布于适当位置?

10.3有否指导相关人员使用管制图表、品管应用手法?

10.4管制图表是否显示最新资料?

11.0量规、工夹具之设计:

11.1对产品检验有无必须之仪器、量规、工夹具?

11.2对产品特性检验有无检测设备?

11.3品管部门有无检讨新方法与设备之要求事项?

12.0量规、标准量具及辅助设备的管制:

12.1有无专用之保护装置?

12.2是否有专业受训人员管理及维护?

12.3量规、仪器用完后、使用前有否加以校验?

13.0检验测试环境及仪器:

13.1有否适宜的检验环境(温/湿度、场所、布局等)?有否合适的检测仪器? 13.2有否适当的照明?

13.3有否适当的操作指引及检验标准?

13.4检测仪器是否足够,并保持可用状态?

13.5所需仪器之精密度能否满足产品需要?

14.0品质审查:

14.1成品于装运前后有无作随机抽验及试验?

14.2有无与竟争厂家做比较?

14.3有无向管理单位及工程单位报告审查结果?

14.4有无审查产品各项功能?

14.5有无审查评分制度?

15.0反馈与纠正措施:

15.1每一检查点有否提出不合格之报告(质量异常通知)?

15.2品管部门有无分析并编辑品质资料向管理及生产部门报告?

15.3有无建立迅速纠正和预防之制度?

15.4生产过程中,如有不合格物料存在,品管有无管制?

16.0量规与仪器校验:

16.1有无对检验量规、测量及试验设备建立校验制度?

16.2是否建立校验周期及记录?

16.3量规、仪器是否有标识校验情况?

16.4损坏或缺失之量规与仪器是否管制使用并再校验?

16.5品管部门有无分析校验记录?

17.0采购与供应商之联络:

17.1有无评审、批准供应商之制度?

17.2采购合同上是否列明品质要求?

17.3对供应商是否做品质调查?

17.4对物料供应是否实施品质管制?

18.0来料检验:

18.1有否对所有采购原物料进行分类管制(哪些全检、抽检、免检)? 18.2所有采购原物料有无检验标准?

18.3检验场所有无相关文件(采购合同、工程图纸及规格、检验标准)? 18.4有无对来料利用实验室做试验?

18.5有无使用抽样计划?用何种抽样计划?

18.6有无要求供应商提供品质保证书?

18.7有无对每批次的来料进行检验?检验是否按规定进行?

18.8检验发现不合格,有无处理制度?

18.9有无作记录?有否作供应商评审使用?

18.10对供应商之品质问题,品管是否与采购、工程技术单位建立联系? 18.11是否具备审查材料来源之制度?

19.0生产计划、物料控制:

19.1有否建立生产管制制度,以计划、控制生产进度?

19.2生产管制单位是否与物料、工程及生产部门密切联系?

19.3有否建立存量管制制度,并有效应用?

19.4仓库是否整齐、清洁,物料储存是否明确标示及防护? 19.5对于使用期限之物料是否作时效管制?

19.6合格物料是否标识清楚?

19.7物料之使用,是否依据先进先出之原则?

20.0不合格物料之管制:

20.1 工厂有无物料鉴审制度?

20.2 厂家是否将不合格物料以“次级品”使用?

20.3 次级品有无验收标准及使用标示、限制?

21.0 工厂布置:

21.1 工厂物料流程是否适当布置?

21.2 机器、设备安装是否流畅?

21.3 物料之流动是否以最短距离?

21.4 工作场所是否适当布置?

21.5 通道是否适当规划?

22.0 物料搬运:

22.1 搬运容器是否适当?

22.2 在制品有无适当存放?

22.1 装卸场所是否适当?

23.0 设备维护:

23.1 有否建立机器设备预防保养制度?

23.2 维护有否作记录?

23.3 机器设备有无操作、保养及故障修理说明书?

23.4 机器设备是否保持整洁、可用?

24.0 厂房照明:

24.1 各区照明是否足够?

24.4 照明需加防护装置,有无加装?

25.0 厂房清洁:

25.1 厂区内外是否清洁?

25.2 办公场所及场内作业区是否经常保持整齐、清洁? 25.3 残屑及废材是否每日处理?

25.4 私人物品是否随意放置?

25.5 堆积物品是否定期或定量清除?

26.0 厂内环境管制与卫生:

26.1 对空气、燥音、水污染之作业有无区隔?

26.2 有无设置环境污染管制之技术人员?

26.3 对不良的排除物有无管制,以符法规?

27.0 安全措施:

27.1 危险的操作及场所有无明显识别?

27.2 紧急出口有无明显识别?

27.3 走火通道及转弯处有无用于紧急状态照明之设备? 27.4 有无完善之消防设施、义务消防成员及相关训练? 27.5 电路配线是否合理?有无超负荷现象?

27.6 机器警告标示是否易于理解?

27.7 机器转动件是否加装护罩?

28.0检验及检验人员:

28.1检验及分析人员的职别(待遇)是否高于生产工人? 28.2检验及分析人员有否接受适当的工作训练?

28.3检验及分析人员是否易于识别?

28.4品管人员人数比例是否适当?

29.0品质意识灌输及人员训练:

29.1如何训练生产工人?

29.2如何训练检验人员?

29.3如何训练品管技术人员?

29.4有无品质奖励措施?

30.0品质成本:

30.1有无编辑品质成本统计之制度?

30.2此制度是否显示品质改进在产品成本及公司利润上有功效? 30.3对高成本之项目有无追踪处理措施?

31.0顾客抱怨处理:

31.1有无建立顾客抱怨处理之制度?

31.2顾客抱怨有无经品管分析,并采取改正措施?

31.3什么部门接受顾客抱怨,并回复采取措施?

31.4顾客抱怨的资料及统计图表是否保留完整?

31.5对于已装运但可能有问题之产品,有否采取措施? 32.0管理与组织:

32.1管理阶层是否对于品质有正确态度?

32.2组织内的品质意识,同时有无渴望生产品质优良的产品? 32.3品管部主管向谁负责?

32.4督导级干部是否有能力胜任,员工关是否良好?

32.5员工士气是否高昂?

32.6有无改善奖励制度?

32.7有无其它让生产工人参予的品质管理的做法?

32.8有无定期举行品质管制会报,交换有关资料,解决问题?

审核项目:

1工程设计标准资料

2作业规范、管理资料之管理及使用

3原物料之管理

4机器操作及保养

5采购与供应商之联系

6不合格物料之处置

7流动品标示与放置

8环境与卫生管制

9生产计划

10作业方法

11量规与仪器校验

12进料管制

13过程管制

14成品管制

15检验人员

16包装与装运

ISO认证需要准备的资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