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毕业以后
编辑:落梅无痕 识别码:22-664248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29 22:23: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毕业以后

毕业以后

二月的雨敲打着玻璃发出清脆的响声,在这宁静的夜里,雨声是那么的清晰。让我辗转反侧睡不着觉,只能仔细聆听着那哗哗的雨声,不经意间它让我想起过去岁月。我努力思索,映入我脑海里的只有2013年,之前的岁月像从来没有经历过。可能是13年经历了太多,将前面的岁月冲淡,让我面对现实。

13年的6月我彻底和学校说了拜拜。我还清晰的记得毕业前夕的不舍――舍不得朝夕相处的同学,舍不得和蔼可亲的老师,舍不得养育我的母校。同时还多了几分愉悦――愉悦不再受到学校的折磨,愉悦能够为自己的事业打拼,愉悦正式迈进社会的门槛。经过半年社会的洗礼,我是多么想回到学校,学校是多么美好,没有工作压力,没有赚钱养活自己和家人的烦恼。何时能够再回母校享受学生年代完美的时光。

‘’毕业了就意味着就业,就业就意味着失业”说的人太有才。毕业了,在待了三年的城市突然感到陌生,找了许久却无处容身,在此危难之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回家,虽然有些不甘心,但家是幸福的港湾。在家修整一个月后准备重振旗鼓,再次扬帆起航。又来到了这座城市,没有吃没有住,肯德基、麦当劳成了避风港,为了维持生活,在众多工作中选择了现在的工作,就因为它包吃住。可是上班的第一天就后悔了――后悔为啥不找自己喜欢的工作,后悔来到这陌生的城市。可是既然选择了,就要将选择的走下去。

毕业前夕,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美满的爱情。原本我们很幸福很开心。可就是因为毕业,为了工作我们天各一方。只能借助通信工具增加微薄感情。在我看毕业就是爱情的杀手,它摧残了多少美满的情侣,它也间接的摧残了我。我恨毕业,更恨自己。

在努力工作之际,受到了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母亲进了医院。我立马放下手中的工作马不停蹄地赶回家。看带憔悴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我偷偷的哭了,却不敢让人知道。待我知道母亲病情的严重时,我放弃了好多――放弃家里所有的一切,不惜一切代价挽救生命垂危的母亲;放弃我美满的爱情,不想因为母亲让我爱的人一并受苦她不属于这个苦难;放弃在外工作的大好前程,回家陪伴母亲。功夫不负有心人,母亲在细心的照顾下逐渐好转。可是我的人生也因此改变。爱情没了,事业心改变了,人生的目标变了。这是都不重要只要母亲安好便是晴天。

在医院姐姐也找到了她的另一半,糊里糊涂的他们就结了婚。祝他们幸福,白头偕老。家里少了一个人,家不再像以前一样热闹,年过的也没意思。有万分的不舍却无法道出。这些仿佛刚刚发生,在脑海里不断闪过,经历了这些让我成长了好多,让我现实了好多。社会没有想象中那么美满。我失去了爱情我很后悔,我很伤心,如果可以我愿付出一切代价换回来。祁军荣我爱你,再给我一次机会可以吗?

第二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一年一度的开学季即将到来,又有很多满怀理想的新生将要踏入大学的校园。初入大学,懵懂的新生会问:我是否应该加入团学(这里团学包括:班委,团委,学生会,社团)工作?结合《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关于社团的部分,我提出三个问题,来谈一下自己的浅见,希望对即将进入大学校园并且想加入团学的学弟学妹们有所帮助。

我真的做好思想准备了吗?

盲目从众。一部分同学加入团学不是主观意愿,他们有些是陪同学去面试,自己顺便一试,或者又看到周围同学都去面试,唯独自己不去又怕被瞧不起。甚至有些人就是去凑热闹的。对这部分同学来说,能不能加入团学都无关紧要。进了自然是好,没进也没什么影响。所以,即使最后这些人被招进去了,因为不是自己主动愿意做得事情,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恶感。加上团学的工作本来就琐碎繁杂,他们当然也就更呆不下了。

缺少自信。诚然如秋叶老师所说:一个人进入了一个新的平台或的环境,就会发现很多新东西,新知识乃至新压力,这些新东西会驱使我们去付出。但是对于缺少自信的同学,尤其是自我认识不足的同学来说,这种新压力会让他退缩或者萎靡不前,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诸多怀疑,这些怀疑累积起来得不到疏导的话,便会让这个人放弃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我想这也是很多团学人员中途退出的原因。

如果你说上面的三种情况我都不存在,那么你加入团学便只缺一个理由。其实大家心知肚明,加入团学工作的理由归根结底就是那几条:

为同学服务;安慰死者家属的话

培养兴趣;

扩展人脉;

充实就业履历;

积累工作能力;

有助专业学习;

有助评奖学金;

有助成绩加分;

有助入党;

所以在决定去面试之前,你能否说出你想加入团学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当然,我希望你的理由是前面6项。如果一切都准备好了,那么一旦决定了,就不要在以后为自己做出的选择而后悔。因为后悔曾经的选择是最没有意义的事。

我真的只是来打杂的吗?

但是,很多同学做不到这一点。随着在团学的日子越来越久,你会发现团学里的工作非常琐碎繁杂,被当做免费劳动力使唤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甚至隔三岔五的被叫去打酱油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开始抱怨和后悔。觉得在团学里一点除了多认识了几个人外什么东西也学不到。

但我想说的是,学不到东西不是团学的错,而是你自己不会总结,不会思考。

在我的学校,抛开打酱油不说,抱怨最多是搬桌子这个问题。有同学说,在团学工作,就是搬桌子。大一当干事被搬桌子,大二当部长指挥并且搬桌子,大三当主席看着搬桌子(偶尔也要搬)。搬桌子就如团学人的恶梦一般。但这个问题不可能避免得了!因为开展活动桌子必须要有人搬。

在团学的日子里,打酱油和搬桌子也是我不喜欢做得事情。不过在我看了《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的拉横幅问题过后,我也试着对搬桌子提出一些问题,不知道看完之后是否能对你们是否也能有所帮助:

1。搞这个活动为什么要搬桌子?你需要多少张桌子?

2。这种搞活动用的桌子该从哪儿借?在哪里搬?

3。什么时间要搬好?

4。究竟该怎么搬才能省时又省力?

5。需要的桌子太多,你该找哪个兄弟部门帮忙?怎么样别人才肯帮你?

6。假如你是部长,你的干事就因为搬了太多的桌子对你不爽,你怎么解决?

7。活动开展完后,还有没有人去搬?要不要提前安排好?

你如果以这种态度来看的话,搬桌子并不只是一件简单的苦力活。它也是对一个人工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考验。并且桌子也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搬,你有一群同甘共苦的朋友!但是我却经常看见一些有趣的事情,当有些男生因为搬桌子逃跑的时候,一些弱女子正独自扛着一张桌子响当当的迈进!我希望你不是这种男子汉

如果要说的更深一点,搬桌子就是一种服务意识。这就是在以实际行动为身边同学服务。这不是没有回报的,当有一天你大四了,坐在双选会招聘现场的时候,你该知道你面前的桌子是哪儿来的 我真的没有时间了吗?

很多同学,社团工作一旦投入了,慢慢会发现工作越来越多,责任越来越大,最后发现社团工作和学业产生冲突,时间不够用了,严重影响学习。

很遗憾,这个问题我没有自己的见解。因为这也是我头痛的问题之一。无论是老师还是学长,都告诉我们要处理好工作、生活、学习的问题,做到互不干扰。但是他们从来不告诉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我相信即使他们也处理不好。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这涉及到时间管理的问题。

那么不妨大家和我一起学学秋叶老师所说的碎片化学习方法。利用碎片时间来完成大块工作。认真思考你认为需要大块时间完成的工作,看看能否分解成可利用碎片时间完成。

无论是写文章,作策划,写总结还是做ppt,动手是最后一步,关键是思考。定主题,拟题纲,攒灵感,这些都可以在坐公交,搬桌子,听一些无意义的讲座时候实现。等到思路理顺的时候,找一个无人打扰的时间段一口气便能完成了。

以前我是最头痛写文章的,因为我拿着笔就想写,但是又不知道写什么,憋了很久也憋不出几个字儿,但是我试着学习秋叶老师的方法,感觉轻松的多了,并且还爱上写长文了。

所以,空余的时候不妨按照秋叶老师说的做:为一个单位碎片时间找到3--5种有价值的用途,比如像3分钟,5分钟,10分钟这样的时间,在不同的场合如教室,寝室,公交等地方能做些什么,把它们做成一张表格。碎片化时间用途越多,你的时间支配度越高,从而在团时间内完成不同工作。

我想这样子的话,你就不会抱怨团学工作占据太多时间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嫌回宿舍撸啊撸的时间太少的话,我也就不能说什么了。但如果确实还是不能兼顾,那么请弃卒保车、壮士断腕,优先保护学业吧。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其实在团学组织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真想学到东西,你可以结合关于时间管理、沟通销售话术、实习生/职场新人指南等书籍和文章等来培养出时间管理能力、基本的工作能力和基本的工作态度。

第三篇:毕业以后注意事项

一、毕业证、学位证要复印两份收好了,那可是你四年青春换来的两个证书。先不说含金量如何,要是真弄丢了还真补办不了,只能给你开个证明,所以你还是不要大意。师范生还有一个教师资格证,全国通用的。

二、报到证(又叫派遣证、通知书):说他是证,实在是抬举他了,其实就是一张纸,上半边是蓝色的叫“报到证”,下半边是白色的叫“通知书”。这张纸上的名头单位就是你要去报到的地方,也是你人事档案存放的地方。很多同学都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某某公司)”或者:“***市教育局”等等。(无论你之前签协议或者劳工合同的工作单位是哪里,只要你签的单位是个体私企,人事档案基本都在人事局或者教育局)你要做的就是拿着报到证和通知书,去名头上写的人力资源保障局(或教育局)去报道,而不是签协议的单位(中省直事业单位、国企等除外),报道时间应该是7月15日到8月15日,别去得太早,因为档案还没邮寄到呢。报到时,要先找到你的档案,然后把报道证白色的那半边撕下来交给人事局,让他把通知书放进档案里。另半边蓝色的报到证留在手里,以后取档案的时候,他就是凭证。如果以后找到正式工作需要改派,这张纸也要收回。所以千万不要以为他没用,扔掉了,若干年以后你不记得自己档案在何方,找到这张蓝色的纸,你就会眉开眼笑的。你去报到了,就意味这你已经开始计算工龄了,如果没报到是不算工龄的,视为你没找到工作。所以大家最好按期去相关部门报到,填写见习定级登记表。需要办理户口迁移的同学更需要重视,应为没有报到证你是落不了户口的。

三、人事关系档案:就是你的学籍档案,在校的时候叫学籍档案,毕业了就叫人事档案。很多人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档案里都装进了什么,也不知别人在上面写了什么。档案中有高考材料、学生登记表、大学生毕业登记表、自传、学位申请表、大学成绩单、体检表以及奖励证明材料、党团申请和培训材料、教师资格认证表等,还有就是您报到时要主动放进去的就业通知书。人事档案只有在事业单位和国企工作调动、公务员考试、研究生考试、征兵、国家志愿服务计划、事业单位考试或录用的时候才需要提调。

四、党组织关系档案:党员或预备党员除了人事档案之外,还有一个组织档案。毕业时都返给本人,档案由本人自带交给新的当组织。转接关系除了组织档案以外,还需要拿着学校给您开具的“党员关系转递介绍信”,到介绍信上的“名头单位”(一般都是市级组织部或单位组织部门)去报到,落组织关系。报到时间自6月22日到7月22日,期限只有三十天,落完组织关系,你要把介绍信最下边的回执信,邮寄到“XX大学组织部”。各位党员千万别不以为然,把档案扔到家里没事了。党员脱离组织的后果很严重啊!多了不说了,尤其是需要转正的预备党员,一定要按时间要求报道,并记着要按期申请转正。

五、学位认证证书,就是自愿办理网上认证的证书,交100元钱认证费。这个证书是证明你学位证书真实的凭证,可以凭编号在教育部学位网站上查到本人信息。

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四篇:建筑学专业毕业以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建筑学专业毕业以后主要从事什么工作?

来源: 张萌婧的日志

主要从事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规划设计和室内设计也可以做,但不是主要就业方向。工作比较辛苦,可能加班是常事。

建筑行业的民企、外企、国企,有什么不同?

主要是工作体制不同,这会影响你设计的全过程,也会影响奖金制度。在外企,外国人用本国人和用中国人的态度不同,因此,如果去外企,可能在做到一定职位以后没有上升空间,也就是所谓的玻璃天花板效应。国企不像个人事务所那么忙,但是由于研究院内部各个所自负盈亏,而且,民营建筑设计公司、外资建筑设计公司都在共同发展,竞争比较激烈,因此,国企也不像过去那么清闲。另外,在国企,你的发展是按部就班的,对你的训练会比较系统,因而成长周期会比较长,而在民企和外企,你能够在短时间内接触不同领域的业务,并且,你可以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自己擅长的一个方向。不过,在这两个地方,工作强度会更大,同时你的成长也会更快。

项目竞标是团队合作还是个人凭一己之力?

项目竞标不是靠某一个人就能完成,必须依靠团队的力量。开发商获得了一块土地,可能会委托开发,或者委托某一家建筑商来开发,或者想多要几个思路的话,会制作投标书,请几个单位来投标,邀请式的投标,会有标底费。根据甲方的意图,各个设计院作方案。具体就是,主建筑师提出构思,团队各个成员通力合作,制作出方案,主建带领团队去参加投标。如果中标的话,外地的设计院可能只作初设,如果是本地的建筑院,除了初设还会做施工图。

建筑学专业毕业以后做建筑设计,工作待遇怎么样?

由于企业效益不同,因此不同的单位,待遇不同。另外,不同性质的企业,也会有不同的薪酬制度。通常分为年薪制和提成制,前者比较有保障,但干多干少拿得都一样,而且,年薪通常是根据上一年的绩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新酬标准,个人收入也会受到企业效益影响;拿提成的话,根据完成业务量的多少,按照一定比例来提成,活少的话钱少,活多的话钱多,因此不像年薪制那么收入稳定。通常来说,国有的建院没有民营的建院收入高,而且,工业院和民营院的收入差别很大,民营院可能不及工业院保障体系完善,但待遇更高。建筑学专业的本科生,如果进入效益比较好的建筑院,年薪可以达到七八万,普通的建筑师一年拿到十几万的收入很平常,工作二三十年的可以拿到30万左右。

在校期间,我们应该专注于发展某一方面,把它做精,还是应该样样学而不精,也就是说,应该只专一业,还是一业不专?

在高度商业化的事务所,可能会需要你特别精通某一方面,但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努力尝试各个业务单元,因为工作以后,你的工作面可能会很窄,比如你是做方案的,那么你做施工图的机会就很少,但是如果你在学校学习的时候,知识面比较宽,基础比较扎实,综合能力比较强,那么什么工作你都能很快适应,干什么都得心应手。而且,即使你的设计自认为很好,但是如果无法通过施工加以实现,那么也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如果你设计能力强,画施工图是很好的锻炼机会,这会让你的设计更加具有可行性。因此在校期间应该广泛涉猎,尽可能拓宽知识面,不局限于建筑领域,文学、美术等领域都可以涉及。工作以后再根据需要进行补充就好了。

请问考研怎么准备?

首先想明白自己要走哪条路再决定是否考研。你是把建筑设计当作一个工作干混口饭吃,还是希望成为建筑大师?你考研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想要深入学习建筑设计?还是不喜欢本科专业,想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如果你本科学了建筑,研究生去学管理或者贸易等,那么可能就是往另外的路上去发展了。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这几所学校的建筑学专业,在全国来说排名比较靠前,可以作为深造的目标院校。如果是考本专业的研究生,数学和外语是一定要学好的,再就是专业课。不过,即使你确定了考研的目标,非考研相关课程也要学好,并且还是要尽可能在低年级去企业或者事务所去参观,中高年级去实习,做好经验的积累。因为,干建筑这一行,经验很重要,45岁以下的都可以被称为年轻的建筑师。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是否适合出国?

留学与否,与你的职业理想有关,比如进入什么性质的企业,成为普通从业者还是要成为大师,也与当时的市场情况有关。出国留学,主要是学习不同的工作方式,接触前沿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段,而这一切,你在外企工作或者通过单位与外方合作项目也能学到。因此,出国之前,一定要明确为什么出国。另外,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已经结束,建筑行业的市场在中国以及其他尚未完成城市化进程的国家,比如中东,因此,出国留学可以,可能还是需要回国工作。

用人单位看重什么?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如何准备?

一个是做人,一个是专业。用人单位看重你与团队能否融合。甲方有上下家,在单位内部你还要与结构、水、暖、电各部门配合,因此有很多人的问题需要处理。毕业时,最好能拿出像样的作品,这对于找工作是很大的砝码。专业虽然重要,但不是企业考量的唯一因素,因为无论是应届毕业生,还是社会人员,进入一家企业之后都需要经过二次学习,而你在工作中无形中就会表现出你擅长的方面,用人单位会发现并加以发扬,但基础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你要具备。

那么,在校期间怎么准备呢?进入社会以后,你会发现学校学的很多东西用不上,跟工作需要的有很多不同,但国家为什么不直接办技校而是要开办大学呢?学校教你的是方法,让你做幼儿园也好,做居民区也好,不是为了让你穷尽各种建筑类型的设计,目的在于让你掌握做事的步骤和方法,因此不要满足于数量的增长,不要满足于作了多少个设计,而是对相关的规范、法律等进行了解,积累经验,这样对于做下一个设计才有帮助。社会上的设计对于学校的设计练习来说,是规模的扩展和功能的拓宽。一个很小的项目,从立项到投标,再到报批、开工一直到最后结束,都要两三年,只有一个项目周期完成了,你才能有一个对项目设计的认识,而做了两个以上的项目,你的思路才会比较清晰,而且还要求你是一线人员,而不是出在管理岗位。参加工作以后,可能你马上会有作大项目的机会,但也可能连续几年都作小项目,因此,在学校学习是铺垫方法,增长经验是在工作以后。

给在校生的建议:

在校期间学的东西会渗透到以后的工作。同样是读研究生,有的学三年就是给老师打了三年工,有的就很有收获。因此,首先要谦虚,才能学到东西。走在大街上,看到任何一个建筑都觉得不好,其实,任何一个建筑能够落成,都有它的道理。这个楼为什么修成这样?造价、甲方的要求、工程进度等等,是综合因素造成的。一个设计,既满足了甲方的要求,又体现了你的想法,才是好的设计。

好好学学建筑史,多临摹大师的作品,了然于心,然后运用到你的作品中。为什么有的人设计得很好,有的人却一辈子都没有一件像样的作品,就是因为功底不深厚。多去看看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建筑物,用心体会大师走过的路,一年研究两三个中外经典作品,比如北京的故宫、第三极、国贸的现代主义建筑群,好好体会空间感受,只有你自己首先被感动,然后才能下决心赶超前人。

学校开设色彩课,开设素描课,不是为了培养画家,培养艺术家,而是培养你对色彩的感觉和认识,培养你的空间感,具有将三维的事物呈现在二维平面上的能力,这都是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师的基本功,微积分、基础力学、建筑初步等,这些都是基础课,不仅以后在工作中会用到这些知识,考注册建筑师的时候也会体现出他们的重要性。而且,随着你经验的积累,你的认识水平会水涨船高,你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运用才会更加灵活。因此,学校开设这些基础课,都是有目的、有用意的,不要确立了作建筑师的职业目标,觉得这些似乎看起来和建筑无关,就不学了。

不参与工程的直接设计,作甲方,或者在施工单位工作,只要你在建筑圈里,无论从事哪一行,建筑知识都用得上,建筑学内部分为策划、设计和管理,即使在行业内部也可以换行,建筑这行体现的是综合能力。因此,在校期间打好基础,未来你的发展才会有各种可能性。建筑市场的好坏是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而成浮动状态,不要因为房地产市场一时的冷热而改变就业方向。在校期间,每个学生都要树立人生的大观念,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校的时候,把眼前的事做好,踏踏实实地过好学校生活,享受学生时代,工作的事,留到工作以后去想。

考研好,还是直接就业好?从企业需求来看,从计划经济时代要求学校推荐到前几年的接收本科生的用人大户再到近几年的倾向于要研究生,本科生的总体就业形势不及研究生。因此,总体来看,研究生比本科生好就业。至于本科毕业直接读研究生好,还是工作几年后读研究生好,因为建筑行业与经济的关系比较密切,会随着经济的走势而上下波动,所以,要结合社会需求,还要结合个人的职业规划。

第五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精选6篇)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1

大学毕业了,可成长远远没有毕业。

这本书就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你的成长,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看顿悟时间早晚,也要看自己的领悟和执行能力,就像作者说的“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的思考;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的让他开始采取行动。”

拿到书,几天之内把它用心读了一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如乔治奥威尔《1984》中写的“最好的书,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告诉你”。毕竟经历过大学,所以对这些话题也都似曾相识,而他更有力更系统地把零碎的观点整理出来。

我没有按照秋叶老师的要求,立刻写一篇长微博(但是在激发下写了关于其他方面的已有十篇),因为觉得自己的文采不好,写的也不深刻,仅有思考而没有经过行动实践,也只是痴心妄想。

后来,又把我书中关注的重点再重新过了一遍,并做了摘抄笔记。希望按照“思考→行动→总结”的步骤,开始着手做一些改变,把身上积累的灰尘掸一掸,强制自己输出,和自己的惰性死磕,这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虽然现在也没有突飞猛进的改变,但还是鼓起勇气写下这篇迟来的书评。

就是这样不完美,使他更生活化,仿佛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我们不会望尘莫及,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充满正能量。那他的成功有迹可循吗?

所谓转身,就是从传统的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注重用户体验,开发全新模式。立定,就是自己像植物一样茂盛生长,站在自己所擅长的那个领域,然后拥有自己合适规模的客户。单点突破,实现微创新。呻吟,是把大喊变成嘟囔或呻吟。通过这样一个“圈层现象”人际传播,以点带动面,直径不断扩大,先聚集气味相投一小撮人,然后带动一群人,创建个人的品牌影响力。躺倒,就是接日月之精华,体察微小的变化,接受市场环境的信息信号。躺倒是一种放松的姿势,是为了更容易被激发。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燃烧。

马云说:“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都找不到对手。”对这句话的理解,除了表明马云自身强大,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大佬们对小人物力量的警惕。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爆炸,再加上迅速聚集资源的力量,会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的能量”。这是互联网带来的福祉,同时,在翻云覆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企业也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一炊烟功夫就可能被社会淘汰了,比如以前我们看电视用的PPS一不小心就被爱奇艺收购,还有听歌的什么千千静听也不见踪影了,为什么百度掷重金收购91,就表明他意识到了威胁。曹启泰在《人脉存折》书中说“在你心目中被认定的敌人,你一定想得到防范的方法,怕的是跟你不平衡条件的对象”

而秋叶老师的成功之处,正是个人崛起时代的一个范例,他没有自己的团队,凭借自己一人,拥有擅长做PPT这个技能,并且做到小有名气,实现单点突破,这就是立定。上一篇文章中讲到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拨、自由协作。他就是这样数字时代的一个手工艺人,请和自由职业者区分开来,这里只是说明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拥有一项生存技能,才能更好的团队合作。可能爱好PPT的人,才知道还有这号人物的存在。通过微博博客、微信、豆瓣等自媒体以及书籍等,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营销推广自己的个人品牌,形成小圈子,获得更多的粉丝关注,逐步扩大影响力。在任何一个行业,你做到顶尖,把它做到极致,你的收入都不会太低。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2

逐张逐页的读完《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这本书,暗自庆幸自己看这本书的时间真是恰到好处,对于我们这些对未来充满了迷惘、期待、恐惧而又兴奋的大一而言,这本书为我们解释了另一种大学生活的样子。

这本书其实跟我之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并不是那种泛泛而谈,说说大学生该怎样的怎样,秋叶大叔用自己的经历与成长感悟,让这个分享显得那么的真切,同事每个话题还花心思设计了一个训练题目,并且书中还额外的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素材,为这本书增加了许多额外值。

书里有句话“在大学,读什么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转变成个人的魅力”。我当时选这个专业,老实说,确实是为了有个本科读,再加上以前也学过跳舞,童子功还尚在,对舞蹈也还算喜欢,但丝毫没有考虑以后就业的问题,但我仍庆幸读了个好大学,对各种舞蹈都有喜欢的我,使得我甘愿花大时间的时间精力去学习各种舞种。专业和职业里有一小节讲到通才和专才。这两种人才社会都需要。秋叶大叔的看法很赞,“在走向通才的路上,得先在某个方向成为专才”,生存毕竟还是需要一门技能的,或者说,我们靠着一门好的技术生存的得好,烤着兴趣特长而活得好。

以前其实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但上了大学后不知怎的就很迷恋读书了,而且一发不可收拾,读书带给我的好处是没法估量的,“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这句描述我很喜欢,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信息量太大了,所以也涉及到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去看,做到耗时短收获大,又是一个选择的问题,读书和学习这章谈到学习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让我从一个浅薄的读书者上升一步的必备能力。

章节开头的两句话“年轻的时候,经历一场轰轰烈烈又黯然心碎的爱情,真的是人生宝贵的经历”和“年轻的时候,能够交到志同道合的人,成为一辈子的知己,真的是很幸运的事”,至此,第一句还没有达到,第二句的幸运的事则已拥有,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懂不懂爱,八成还是不懂吧,论年龄轮经历,都还是刚发芽的嫩草,不过在这样的年华里,有一段能让自己成长的成熟的感情经历,也很好,即是不是happyending,爱情可能很短暂,但友情会一直在身边,没有血缘,以后也许各奔天涯,见面的机会变少,但这辈子都别想抹去这份难能可贵的情谊。

打算毕业后就工作,那提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的,书中提到的如何了解面试的单位,如何写一份好的简历实习、考证、礼仪等,都是非常好的建议,可以借鉴参考,至少对我就有很好的帮助,比如我在看完书后思考大四去哪实习,怎样做足准备应对面试等。创业者也有很多种定义,现在更重要的是先积累些社会经验、资本、知识,然后再考虑创业,就算不立志做多么成功,但一定要尝试。

以前看到一段话,谈人生就是再走一个圈,走了半天,以为自己走了很远,才发现怎么终点就是原点,不如一开始就不走好了。可想想看,如果不走的话,又怎么能发现原来这就是终点,这就是原点呢?每天看似重复,但能把大部分日子都坚持重复好的人,有一天就一定能爆发,往往是你坚持的还不够久,“堕落不会让我们沉沦,如果我们知道如何从中站起来的话”。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还是很值得看的,再一次庆幸我没有到毕业才发现这本书的存在,也许今后的大学生活会跟我原先设想的大不相同,但是还是很期待,总是得归功于这本书,带给我思想上的一次转换。期待之后的讲座,相信又是一次不错的启迪。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3

前段时间读完了秋叶大叔的《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我很庆幸没有等到毕业以后才读这本书,这本书对于现在的我确的确影响很大。之前读完一本书,会觉得那本书很不错,受到很大启发,对我的影响很大。但具体表现在哪里,我自己也没想明白。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读完后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反思,让那些好的思想在短时记忆结束后就消失了。而读完这本书,促使了我开始行动,也就有了开始每天写日记,写总结。不管写的好与坏,对我来说,总归有所改变,这是个大进步。

这本书跟我跟我之前读过的书很不一样,并不是在泛泛而谈,说大学生应该怎样怎样,秋叶大叔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成长感悟,告诉我们读大学,到底在读什么。这本书每一节都很简短,但语言很实际,结构也很有特色,有实操训练、推荐书目,还有同学的精彩分享,给本书带来了很高的价值。

目录中共有十个大标题,我想挑几个谈谈我的收获与感悟。

1、读书和学习

上大学之前我其实是不怎么喜欢读书的,不知怎的上了大学之后就开始喜欢上读书了。我想这有部分原因是咱们广财大有个美丽的大图书馆,走进图书馆,看到琳琅满目的书,闻到一股淡淡的书香味,总是让我内心异常平静。读的书多了,也就渐渐懂得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读书给我带来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秋叶大叔在书中说道:“读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明白世界,看清自己,让自己在无所依靠或者无所事事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之前我也有想过人为什么要读书,答案很简单,一句话,为了生命的完整,或者说是追回另一半的生命。现在很流行一半又一半的说法。“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其实最根本的,人生命的一半是物质,一半是精神。读书是对精神的那一半生命的能量补充。在地球上所有物种中,除物质之外还需要精神滋养的就是人类。只有人,有精神生活,有主观思维,会改造客观,追求幸福。

2、个人和社会

这几年,网上时不时会出现“老人摔倒不扶”的热点话题,很多人认为这是社会风气沦丧的表现。其实不扶并非完全是社会风气沦丧的表现,还有其他的原因。不帮扶老人不能说明我们变坏了,只能说是我们国家不好的制度设计让做好事的人没有好报,所以不扶成了正常人趋利避害的正常心理。如果改变制度设计,愿意做好事的人肯定很多。在心理学上,有一个“旁观者效应”这个效应就是说在紧急情况下,如果旁观的人很多,大家都会以为别人会给受害者提供帮助,自己就没有去帮助,结果就是旁观的人数越多,救助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有些人不是因为害怕不敢去扶,而是误以为自己不需要去做,因为会有别人去救。这个社会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社会上的事并不是简单的可以用好坏来划分的,很多事情没有绝对的对和错,不同的的人站在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认识。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4

书得到的很早,却一直没有时间读,今天在无情“耿妈”的英明决定下,很赶的把书读完了。当我读完这书后,我发现这书不仅仅是要读后有感,而是要有用。

类似的书看的不少,但都很空洞,那些所谓的成功和大师都仿佛隐藏在云端,而《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却很接地气。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毕业前我该干什么?无意之间就有了一种想要去行动的热血,而我想作者的本意也正是如此。

这本书不像是一位朋友带给我的建议,而像一位严厉的老师,快,快去思考,行动!在书中每一章节后面都会有一个“实操训练”,挺像课后的随堂练习,这一点是这本书的.亮点和成功之处,也正是我为什么说他像一位严厉的老师了。

紧赶慢赶读完这本书,有两个很深的感触:思想、梦想。所以趁热打铁的丁点激情写下这些想法。

思想作为一种本能,主要体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同大家面对的问题时往往会去思考,现在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我想想感觉做不到,算了吧。

2、想想感觉有点困难,先不想了,行动吧!

秋叶老师在这本书中几乎把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给归类了。然后没有写下那些可能来取捷径而带来的成功,他只是教会了我们思考,不说对与错,并且给了一些要靠自己去实践的真理。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假的“二难选择”。在纠结中无作为还美其名曰自己在思考。在书中还有秋叶老师推荐的书籍、网址、练习,给我们实践和练习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些药靠行动的真理让我们知道了学会思想的魅力。

二是对于梦想,你的专业成就、恋爱期待,自己的以后可达到一种追求,小到生活中小小的幻想。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在这梦想中秋叶老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怀和个人经历,看到后我也会遐想高中的时候我就老想着毕业之后,快点进入大学,毕业后的三个月我来到了我的大学,一个我四年后必须带着完成梦想走向成功桂冠的人。对自己做一些小小的要求:进入学生会、拿奖学金

考研、留校……我做了些什么?精心的准备面试,然后从两三百人种选入校学生会、系分团委。这是我当时的所思所想,然后我去做了,也算完成梦想了。原来,梦想并不遥远,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我去做。而且我想在去回忆甚至觉得很快乐,为了不吃午饭参加面试是快乐的,忐忑的等待面试也是快乐的。享受这个完成梦想的过程是我对要拿奖学金、考研、留校的梦想更坚定不移。

我想说,我会等到毕业以后,看着我一步一步去成为会思考、行动、合格的大学生,那是我的大学想估计也被一一完成了把。

很庆幸能在大一就读到这本书,感谢饿着肚子的灵感,感谢英明的耿妈!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5

人们都说,到了大学就特别轻松,课余时间多,一天也就几节课而已,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但是,真正到了大学以后才发现并没有他们说的那样简单……我们有很多事需要了解、准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

人生规划、就业、生计与梦想,这本书里应有尽有,它不像哲学书那么深奥难懂,难以接近,也不像儿童故事书那样过于浅显。它不仅让我们看完后思考,还设法在每一个要点后面设置题目让我们采取行动,特别适合我们这种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十分迷茫的大一新生,如同一场及时甘露。以下是我目前感受最深的两点:

击败拖延症!

大学的课余时间很多,特别不想以前一样。现在没有老师总是管我们,监督我们,没有父母的唠叨,于是很多人开始懈怠了。这时候,传说中的拖延症就开始泛滥、扩张。正如秋叶老师所说,很多人以前就有拖延症:考试前一周才开始复习、假期快结束才开始熬夜赶作业等等,都是拖延症的成就。长此以往,拖延症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到最后会影响我们最初制定的目标,如同蚁穴一样,可以使大堤溃崩。

我一直都赞同“先苦后甜”的说法。学习生活上来说,如果一开始就把某个任务积极地去完成了,那么接下来的空余时间,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去玩耍,去学习其他知识,不用到最后期限的时候熬夜赶工那么辛苦。今日事,今日毕。

化大为小,逐个达标

在刚开学的时候,耿老师让我们自己写下自己在大学要完成的十个目标,越具体越好,这与秋叶老师提议的方法一样——目标具体化,化大为小。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以前曾是班级前十,是老师重点培养的种子选手,由于种种原因,我选择了艺术。伺候,由于专业课耽误了文化课,我的文化成绩一落千丈,特别是数学。作为一名理科生,曾经又那么优异,我对自己很失望。最初,我自己购买试卷整套整套的做,但几乎毫无起色。于是我冷静下来,分析卷面查找弱点,并且逐个题型的去攻克,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这样我不仅完成了小目标,向终极目标更近了一步,而且获得了成就感,有动力继续奋斗下去!所以制定短期目标是非常实用的方法。

我们都是在快毕业的时候才爱上学校的,爱上这个充满我们青春的记忆,又爱又恨的学校。我们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可惜没有后悔药……不要等到毕业以后遗憾行动的太晚,不要等到失去以后才悔不当初。保持一颗前进的野心,无论最后是否到达目标,至少我为它奋斗过努力过,没有堕落,我无悔!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后感6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是一本让人看了目录之后就不想停下来的书。目录里的很多东西,直指每个看书人的心灵,虽然这本书的受众,是针对大学生的。可是像我这个毕业好多年的老人来说,看到这个目录,还是有好多可以提高自己的地方。

我想本书的最大目的是想告诉读者,一定要建立起独立思考的习惯。独立的思考自己的专业,独立的思考,独立的解决问题,独立的看书,阅读等等。

1、学会独立学习。把知识能够转变为自己的个人能力。

2、在大学的时间里,不在于学了多少东西,而在于,是否已经建立起自学方法,建立起一套有用的思维框架。

作者的方法是分析背景、找准问题,提出对策,建立行动,效果评估这5步来,像是做一个项目那样等。而我现在还只会其中的3部,即计划,执行,评估总结。我想,后续还应该把背景分析的东西加入到我的计划中来。这样子,可以把我的目标建立起来,为后续真正的评估,打下一个切实的基础。不在只是做事,还有做事的目的。

定义一个清晰的目的,对比各种可能的策略,落实详细的计划,寻求合适的资源来完成,监督和完成计划效果。

3、书中还提到了如何读书,我想对于这个问题,当然是再是去重新温习一遍《如何阅读一本书》更好了。书中提到一句话,我觉得很好“读书的目的,看清自己,明白世界,让自己无所依靠时,有一种严肃的力量可以寄托!”

4、习惯养成与不拖延,注意力集中等。

在书听启发下,我开始在思考着自己的生活人生。

A、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哪些习惯阻碍我进步。对于上述3个问题。我想我应该是现在写下一个答案,等到3个月后,我再来思考这样的问题。再对比一下。

B、想我的习惯养成计划。总的来说,我有这样的认识,可是这样的习惯养成计划,总是会在我的加班过程中,把那些好习惯给落下了。(健身,看书,早睡,早起等等)。所以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把时间安排好,然后能够很好地贯彻我的计划和任务。

C、我觉得我缺少较好的一系列清单系统来促使我完成相关的习惯,任务和工作。

比如,阅读,在阅读时,我应该思考哪些问题,我目前为止没有建立起很好的清单系统。比如,每看一本书,我都能梳理一下相关的阅读目的,阅读收获,书中的精彩抄录等等?

再比如,我的周总结回顾清单,感觉还是做的够细,好多东西,总结过程中,感觉无法进行记录。所以针对上述的问题,我想,能不能总结出或者找到这样的总结规律。

D、番茄是个好方法,希望我能够在这之中好生实践之。

毕业以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