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文专业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优势
编辑:尘埃落定 识别码:23-698952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7 10:09: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文专业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优势

中文专业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优势

文章来源:爱思想首发

● 余三定

摘要:中文专业的魅力和优势表现在,中文专业作为基础学科很难“实用”,但有“大用”;中文专业最能做到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最能做到将学习和娱乐、休闲相结合;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学好中文专业要注意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文专业;专业魅力和优势;学习方法

根据安排,要我来和中文系2012级新生作一次交流,并且是要求我谈谈对中文专业的看法。我作为在高校学习中文专业、毕业后又在高校中文专业任教三十多年的老师,当然很乐意就这个问题交换看法。我的基本看法是,中文专业有着无穷的魅力与独特的优势。围绕上述基本观点我想谈两个方面的看法:第一个方面就是,我所认识的中文专业的专业特点,也就是我所看到的中文专业的魅力和优势所在;第二个方面就是,谈谈我对中文专业学生如何搞好学习的建议。

一、关于中文专业的魅力与优势

关于中文专业的专业特点,即中文专业的魅力和优势所在,我想既针对一般情况谈,又针对特殊情况(即针对湖南理工学院的具体情况)谈。我认为中文专业有这样四个方面的特点,即四个方面的魅力和优势。

1、中文专业是一个基础学科。

与基础学科相对的就是应用学科。基础【Foundation】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什么是基础学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财源调查时对基础学科的定义是:基础学科的研究目的是获取被研究主体全面的知识和理解、而不是去研究该主体的实际应用。我们平常讲的一个概念叫“学术”,“学术”这个词拆开来讲,“学”讲的就是学问,“术”讲的就是方法。一般情况下可以说,“学”就是基础性的东西,“术”就是应用性的东西。理工科里面最基础的专业,大家都知道是数学。基础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关系就是,你基础打好了,学什么专业都行;你基础不打好,学其他专业就会有困难。就像我们建这个教学楼,你基础没打好,上面做得再好看,它也不牢固,还存在危险。

如何看待基础专业的特点和重要性,我想引用一位学界权威人士的话来作回答,这位学界权威人士就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陈平原教授(他刚刚卸任北大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曾经到我们中文系作过讲座,那是在1998年,当时真是盛况空前。陈平原教授有一篇文章的题目叫《中文人的视野、责任与情怀》(载《中华读书报》2012年7月4日)。他这篇文章是今年上半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举行毕业典礼的时候的致辞。我念几段给大家听一下:“也许你从小就喜欢文学,进入北大中文系,乃如愿以偿;也许你不是第一志愿进来的,一开始有点委屈。但这都没关系——四年乃至十年的熏陶,定能换来你一声„不虚此行‟的感叹;而且,在今后漫长的岁月里,你会以曾就读北大中文系为荣、为傲。因为,有些大学乃至院系的好处,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中文系的好看与耐看,必须浸润其间,才能逐渐体会到。”“中文系的基本训练,本来就是为你的一生打底子,促成你日后的天马行空,逸兴遄飞。”“各位,十年后归来,中文系的老师们,绝不会检查你是否腰缠千万。生活上过得去,精神上很充实,学术上有成绩,那是我们对于学生的期盼。是否发财,不应该是大学衡量学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起码,在中文系教授眼中,„贫穷‟并不一定„意味着耻辱和失败‟。”陈平原教授的基本意思就是,学中文的一定要有情怀,除了智商,情商也一定要高。而且中文系专业的魅力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要经过一年两年、三年四年甚至更长时间。

据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另一位老师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包括50年代、60年代前半期、70年代末期,高考时文科中的才子或者是以“才子”自居的人,其第一志愿大都是报北大中文系。在北大校园内一说是学中文专业的,大家都会刮目相看。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一直到本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文专业不再是“显学”(热门专业),以致文科的高分考生很少第一志愿报北大中文系的,而是去报热门的应用型专业(如经济类、管理类、法律类等)。不过近几年情况慢慢回归正常,已有部分文科的高分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北大中文系。

陈平原教授在另一处地方说:“这样来看„人文‟(“人文”主要是指文、史、哲——引者注),你就明白其在现代大学的位置:很难„实用‟,但有„大用‟。只是这个„大用‟,不见得马上被承认,还可能因立场不同而异说纷呈。”(见《大学三问》,载《书城》2003年第7期)由此可见,中文专业作为基础学科的特点,借助庄子的话就是“无用之用”,无用即是大用。

2、中文专业最能做到将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最能做到将学习和娱乐、休闲相结合。

我先讲一个我亲身经历过的故事。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我任中文系主任。在新生报到后的第一个晚自习,我到教室里去看看。看到一个学生在看一本长篇小说,我随意拿过来翻看。当我拿过来看的那一刻,那位同学马上站起来,他非常紧张地说:“老师,是不是不准我们看小说啊?!”我把他从教室里叫出来,问他:“你怎么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他回答说:“我们在中学的时候,老师不准我们看小说,谁如果看了小说,不但要挨批评,而且还要被没收小说。”原来,那位同学在中学阶段时,老师严格要求他们只能围绕课堂和考试学习;而看小说被认为是单纯的娱乐,会影响学习,所以是被禁止的。今天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看小说就是专业学习,看得越多越好;并且老师会帮助你们看,告诉你们怎么看。

不仅看小说是这样,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来说,看电影、电视、戏曲等也既是休闲、娱乐,又是在进行专业学习。也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当中文系主任的时候,还经历了这样一场小争论。那时候星期六上午还要上课。当时学校是每周星期三和星期六晚上放两场电影。那时还没有普及电脑,大家的主要娱乐活动就是看电影。每次放电影时,绝大部分人都去看电影了。在学校的一次系主任会上,某理科系的系主任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一个星期看两场电影,太影响同学们的学习了,这怎么行?”我马上反驳说:“一个星期看两场电影当然可以!你不要把看电影仅仅看成是娱乐,看电影既是娱乐、又是学习。”那位系主任又反驳我说:“你们中文系的当然可以一个星期看两场电影,因为你们娱乐就是学习、学习就是娱乐。”你看,连理科系的系主任都知道,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相结合,学习和娱乐、休闲相结合,是中文专业的主要特点之一。

3、中文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适应面广。

当今情况下,上大学考虑将来就业的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认为,相较而言中文专业毕业生适应面非常广。在今年新生报到的第一天,一位音乐系的新生来找我,说她想要转到中文系来就读。我问她为什么要转专业,她讲了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她说她最喜欢中文专业了,她在高中阶段就看完了《红楼梦》等不少中外名著。第二个理由,她说她现在学音乐,将来的就业面比较小;而学中文专业就会有很多选择,比如考研、考公务员、考选调生、考教师等等。这就是一个音乐系的学生对中文专业的认识,应该说是比较客观的。

我们还看到,在中学里,一个中文背景的老师,让他去教其他课是可以的,只要是文科的课像历史课、政治课、地理课一般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反过来让一个学历史、或学政治、或学地理的老师来教语文课,那一般是教不了的。我再举一个我儿子的例子。我儿子当时是考入某师范大学的新闻学院,他自己选择了学编辑出版专业。学了一年以后他要求转入中文专业,他的理由是中文专业的学生主要精力在学学识、打基础;而编辑出版专业(也包括其他新闻专业)的学生主要精力在学技术性的、操作层面的东西。于是我去找我儿子所在的新闻学院的院长,新闻学院院长是我的好友,他和我讲话真诚而又真实,他听说我儿子要从他领导的新闻学院编辑出版专业转到文学院中文专业去,他一点也不反感,反而非常高兴,甚至有点赞赏。新闻学院院长诚恳地告诉我,该校毕业生在新闻系统工作得最有成就的,不是学新闻专业的,而是学中文专业的。为什么呢?因为中文专业培养了学生的学识基础、人文素养。而新闻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技术性、操作性的东西。技术性、操作性的东西可以在毕业后较短时间内学到,而学识、素养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他说,一般情况下,新闻专业的毕业生到新闻单位去工作,可能适应得很快,但是往往后劲不足;中文专业的毕业生适应可能慢一点,但往往后劲比较足,发展潜力较大。只是由于该师范大学制度上的原因,我儿子转专业的愿望未能实现,至今仍有些遗憾。

4、我们所在的湖南理工学院中文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

首先,自然环境非常优美。我们湖南理工学院坐落在美丽的岳阳市南湖畔,湖岸线有五公里多,这在湖南省的高校中是绝无仅有,在全国高校中也极为少见。南湖水面面积达1200公顷。湖面终年碧波荡漾,幽静雅洁,湖岸多湾,港湾曲折,有“一龙赶九龟”的地貌造型,现在被列为自然风景保护区和国际龙舟赛场。唐代诗人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李白的诗是对南湖的精彩描写。我曾经陪一位已经退休的省里领导和夫人到校园里的南湖边上散步,这位老领导以前到我们学校来过几次,对我们学校比较熟悉,走到哪里老领导总是回忆说这里原来是什么样子。他夫人兴趣极浓,走着走着就忍不住埋怨他先生说:“这么好的地方你怎么现在才带我来看呢?!”后来,她又突然跟我说:“你这个地方好是好,只是到处都是湖,如果有同学遇到问题想不开了要跳湖那怎么得了呢?”我笑着回答说:“恰恰相反,我们有些同学如果想不开,只要跑到南湖边上一看可能就想得开了。因为在南湖畔可以让人感受到真正的心旷神怡!”

其次,人文氛围好。岳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是出文人的地方。历史上的屈原、李白(多次来过岳阳)、杜甫(杜甫客死岳阳)、范仲淹等著名文人大家都熟悉,就不讲了。新时期,由于岳阳在戏剧、小说、诗歌、绘画、评论等方面产生了不少有影响、有成就的作家、艺术家,被誉称为“文坛岳家军”,其中的代表性人物有创作《曹操与杨修》的陈亚先、创作《喜脉案》的吴傲君、创作《八品官》的甘征文、创作《镇长吃的农村粮》的段华、创作《那山 那人 那狗》的彭见明、创作《故乡》的彭东明、创作《通天人物》的艾湘涛、创作《红墙里的桑梓情》的张步真等等。

再次,我们所在的中文专业经过四十余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优良的学风,具备了较为雄厚的师资力量和较为全备的图书资料。

二、关于学好中文专业的建议

所谓学习建议就是谈学习方法。我提的学习建议只是供你们参考。有一句俗话说得好:千个师傅千个法。就是说各有各的方法,我说的方法可能对大家有参考作用。我一共有六条建议(希望)。

1、希望要认真听课。

什么叫认真听课,就是听课的时候除要全神贯注用心听外,还要做好笔记,并且听完课以后要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作业)。

2、希望要大量阅读。

我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真正的读书人。我个人认为大学生、甚至大学教师也不一定是真正的读书人。我认为,真正的“读书人”应该具备四个条件:一是真正喜欢读书;二是同时读专业以外的书(一个人如果只看专业书,那只能称他为“专业人士”,而不能称他为“读书人”);三是具有一定的藏书(藏书多少都不要紧);四是能写书,这个“写书”是广义的,包括写文章、写笔记、写日记、写博客等等。学中文的人,除了要多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外,还应该有广泛的阅读,特别是要多读历史、哲学方面的书。关于大量阅读我还有一条建议,就是希望同学们要到图书馆看看报纸杂志。报纸杂志要看比较高层次的,少看或不看那些纯消遣性的。前几天我给中文专业大三年级同学讲课的时候,我做了个调查,我说知道《新华文摘》的同学举手,结果居然有一些同学不知道有《新华文摘》这样一个高层次的刊物。接着,我让看过《新华文摘》的同学举手,结果只有一少半举手。这说明中文专业的同学其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3、希望要选择好书读。

我曾经在北京的一个座谈会上听过《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的发言,他的题目叫做《书读得越多越蠢》。这个题目其实是引用毛泽东的话,毛泽东当时讲“书读得越多越蠢”指的是读死书、死读书;而沈昌文讲的意思是,不加选择地乱读,就会越读越蠢,因为有的低层次的、庸俗的书会降低我们的品位,会把我们的人生境界都降低了,当然会读得越多越愚蠢。今年上半年我看到一篇文章,与沈昌文的观点很一致,该文的标题叫《误读书比不读书更可怕》(作者张田勘,载《中国青年报》2012年5月4日),该文写道:“阅读缺失固然很糟糕,但有一种比不读书更糟糕的结果,即误读书。实际上,读书不是问题,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才是问题。”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选好书读。

那么,什么样的书是“好书”呢?对于这个问题,我想先用排除法来回答,即回答哪些书(“不好”的书)不要去读。我在这里引用两篇文章的观点。一篇是《焚书取暖,你想先烧哪本?》(作者张贺,载《人民日报》2012年8月13日),该文写道:“如遭遇一场千年不遇的极寒,你被迫躲进图书馆,只能焚书取暖,你会先烧哪些书?作家马伯庸的选择是将成功学、励志书、生活保健书、明星自传等列为首选。近日,马伯庸的一篇短文《焚书指南》在网上引起热烈讨论。许多网友认为这类图书太多太滥又缺乏营养,烧了也不可惜。”另一篇是《多少“应景书”,过把瘾就死》(作者范昕,载《文汇报》2012年8月17日),该文写道:“这些年书市颇多“应景书”,上架快下架也快,畅销容易常销难。不少应景书赶火爆新闻事件的场,追一次性行情,加上质量粗糙,过不了多久便进了冷宫。”我个人很赞同上述两文的看法,我的观点比上述两文更加明确,我的观点是:不要读“畅销书”!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畅销书”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下,绝大部分是炒作起来的,绝大部分华而不实,绝大部分是垃圾。第二,“畅销书”并不是读者最多的,销量多并不意味着读者多。不少人把“畅销书”买回去后,自己不看,而是作礼品送给人家,而接受的人也不看,只是摆在家里。第三,我们大学生是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而“畅销书”是给一般老百姓看的,所以我们要少读或不读“畅销书”。

我现在从正面来回答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我借用一句话来回答:“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这是《在今天,该怎么做一个读书人》(作者刘士林,载《光明日报》2012年7月3日)一文中的第一个小标题,该文写道:“当今有一个概念叫„信息爆炸‟,这是很多人说没有时间读书,或纷纷选择„快餐式阅读‟的一个重要借口。但我完全不赞成这个判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和„信息爆炸‟几乎同样流行的高频词叫„泡沫 ‟。这些„泡沫 ‟本身并没有提供什么新知识和新经验,不符合„信息 ‟的基本界定,所以如果只是„泡沫 ‟喷涌和膨胀,就不能称作是„信息爆炸 ‟。而之所以很难判断是否存在„信息爆炸‟,是因为我还固执地相信知识的增长是有极限的。如同GDP不能代表经济真正的增长一样,借助现代传播技术而大量复制的意见和言论,尽管体量庞大,但却完全不同于知识本身的增长和进步。而那些在深层决定着各学科基本知识形态的东西,在我看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一旦拂去熙熙攘攘的喧哗和骚动,它们的数量很有限,要读完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对经典的要求不仅是通读,要熟悉到如数家珍,而且还应当做枕边书反复读。”“所以在我看来,真正的读书就是读经典。”“而如果想尽可能少上当受骗,唯一的办法就是选择经典,特别是古人、前辈认可的经典。”我以为,我们中文专业的学生读经典,就是要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如古代小说中的《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等,古代戏剧方面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等,古代诗词方面如李白、杜甫的诗等等,还有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的名著等等。就我个人的爱好来说,我最喜欢的经典,第一是《庄子》,第二是鲁迅的著作。

4、希望注意锻炼自己的理性思辨能力。

大学中文专业的同学阅读文学作品不能停留于单纯的感性欣赏,要在欣赏文学作品的同时对作品有所评析和研究,从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希望同学们平时的课外阅读除了阅读文学作品外,还要阅读相关的理论研究文章和著作。我建议同学们在候车和坐火车时,有意识地选择理论文本(包括论文和著作)阅读,这是锻炼理论思维的一种好方法。

5、希望善于提问题。

有一篇文章的题目是《学问学问,学本乎问》(作者孙玉祥,载《羊城晚报》2012年7月29日)。该文写道:“学问学问,学本乎问,非问无以成学。这一点,古今中外都有共识,中国古人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其实就是„问‟,是人类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所以孔子„入太庙,每事问‟。至于西方,英国哲学家弗•培根说过:„多问的人将多得。‟为什么问比学重要?爱因斯坦回答:„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史学大师蒙文通晚年任教于四川大学,斯时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先生身材不高,体态丰盈,美髯垂胸,两眼炯炯有神,持一根二尺来长的叶子烟杆,满面笑容,从容潇洒地走上讲台,大有学者、长者、尊者之风。‟当然,更让学生大开眼界的是他的考试方式:蒙文通考试,不是老师出题考学生,而是学生出题问老师。考场也不在教室,而在川大旁边望江楼公园竹丛中的茶铺里。如何考呢?考试那天,学生按指定分组去陪蒙先生喝茶,喝茶之际,由学生向先生提问,蒙先生回答。这是一着高棋,说它高,首先是因为这种方式真正将学生变成了考试的„主体‟,享有相当的自由度。其次,老师根据学生提问的水平,完全可以判定学生的专业水准。学生虽然变被动为主动了,但是如果没有掌握所学,没有读懂指定的参考书,一开口就要现相。所以,往往考生的题目一出口,先生即能考出学生的学识程度。更重要的,当然还是这种方式能真正培养出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并在与老师的互动中逐渐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6、希望积极参与实践。

我这里所说的“实践”包括三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就是指要动笔。这里说的动笔可以是在自己的书上做标记、写评语,可以是在读书笔记本上写提要、做摘录,还可以是写读后感和心得体会。第二方面是指可以尝试一下“写”。包括写小说,写散文,写评论,写小论文等等。第三方面就是要把阅读与自己的人生实践联系起来。有一篇文章题目叫《“艺文儒术,斯之为盛”——宋人的读书境界》(作者张全明,载《北京日报》2012年7月23日)。该文有一部分专写“宋人读书追求高雅境界”,文中写道:“两宋时期,不仅读书之风盛行,而且宋人读书多表现出一种对高雅境界的追求。这种高雅的境界,既有„治国平天下‟的伟大理想,又有积极的入世情怀与执着追求修身齐家的精英品格;同时也有无数以读书为终身爱好、或以读书为乐的普通读书人。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手不释卷,长年累月,坚持不辍;即使身处困境或逆境,仍是读书终日,以书疗饥,以书御寒。应该说,这就是读书的一种高雅的境界,是一种智慧的心态,是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因此,我觉得一个人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联系自己的人生进行思考,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情趣,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上文为2012年9月12日为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2012级新生讲座的录音整理稿。感谢贺波彬等帮助整理!)

第二篇:成语故事魅力无穷

成语故事魅力无穷

《成语故事会》案例及评析

黄陂前川一小张红梅

教材分析:

《成语故事会》是人教版第十册第八单元的实践活动课,是一次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既能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使学生了问我国古代成语故事的博大精深,为更好地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构建一个很好平台。教学过程:

一、导言激趣,引出活动。

师:在我国语言的宝库中,成语是一朵鲜艳的奇葩,有好多成语中包含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了解这些故事,既能增长知识,又能积累语言,同学们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呢?

生甲:我们为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掩耳盗铃》等故事。生乙:我看过《指鹿为马》《老生常谈》《狼狈为奸》等故事。生丙:我听过《推心置腹》《探囊取物》的故事。

师:同学们知道的故事真多,这节课我们就开一个成语故事会,把你知道的故事讲得同学听。

[评析:学生喜欢看故事,听故事,首先让他们说知道哪些成语故事,引起他们说故事的兴趣,为下文进故事作铺垫。]

二、明确要求,准备活动。

师:请大家读读实践活动课的内容,明确活动的要求。

学生自由读、画。

生甲:这次活动要求我们搜集成语故事,再选一个感兴趣折在班上讲一讲。

生乙:还要求我们把故事编成连环画,在班上展览,这可有点难。生丙:我会画画,我和几个同学一起画,一定能画好。

师:你们真会读书,下面我们就按这个要求来开成语故事会。事先我们推选一位主持人,请大家欢迎他来为我们主持这个故事会。

[评析引导学生明确活动要求,是每次活动前必须完成的,让学生明白本次活动要干什么,从哪些方面着手。推选主持人能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已组织活动,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活动过程。

1、教师范讲。

主持人:同学们好,成语故事会正式开始,首先我们请老师为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请同学们认真听,注意老师讲故事时的体态语言。

(师讲《愚公移山》。)

主持人:老师的故事讲得怎么样?从老师的动作、神态、语气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甲:我觉得老师的故事讲得入情入境,我都听呆了,故事内容通俗,易懂,口语化,而且用了一些手势表示,表情也很自然、亲切。

生乙:从老师讲的故事中我懂得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主持人: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成语故事会能不能开得成功,就看大家有没有做好准备,有没有主动讲故事的勇气,我们要评出故事大王4名,擂主一名,将参加学校的故事会比赛。

2、小组初赛。

主持人:现在我们进行成语故事会初赛。全班同学分成4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选出一个小组长,同学们轮流讲故事,讲完后推选4人参加班级比赛。

(学生依次讲故事,教师参与,随机指导。)

主持人:请小组长汇报讲故事的情况。

组长甲:我们组的周晨同学讲得很好,语言流利、生动、表情自然,万一峰讲的是《掩耳盗铃》,他边讲边演示,逗得我们哈哈大知,李海同学讲的是《闻鸡起舞》,使我们懂得了勤奋学习的道理,易鹏博讲了《唇亡齿寒》的故事,讲得生动形象,有时手舞足蹈的。

组长乙:我们组的李萌、李松、王平、刘丽讲得最好,他们的故事博得大家一致好评。

组长丙:我们组杨帆、王玲、刘小畅、刘()的故事讲得很生动,特别是杨帆,讲得很动情,把我们都迷住了。

组长丁:我认为我的故事讲得好,我讲得很投入,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张明、张雨、夏思洋也讲得精彩,大家都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主持人:经过每个小组初步选拔,我们已经确定16个同学进入班级初赛,希望这些同学为自己的小组争光,夺到故事大王的桂冠。

[评析:这个环节面向全体学生,做到人人动口,互讲互评,同选出

4位选手参加班级复赛的形式激励学生尽可能地把故事讲好,通过组员的评价,推选,培养了他们客观,公正评价别人的能力。]

3、班级复赛。

主持人:请16位选手上台,各就各位,下面同学当评委,评出4位故事大王。

出示评价标准:口齿清楚、流利,讲述生动活泼,故事内容完整,表情自然、大方。

听故事的要求:①认真倾听。②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话。③讲完后依次点评。

选手依次上台讲故事,同学们静静地听着,不时爆发热烈的掌声。主持人:刚才几位同学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同学们也听得津津有味,我想问问各位评委,你能评评他们各自讲故事的特色吗?

生甲:周晨同学讲得最棒,她不仅声音洪亮,表情也很丰富,时而面带微笑,时而眉头紧皱,声音时高时低,很有感情。

生乙:我觉得杨帆同学讲得不错,故事从头至尾都讲得很清楚,而且提示了故事的哲理,我很感兴趣。

生丙:李萌也讲得不错,从刚才的掌声中都听得出来。

生丁:我同学三位同学的评价,我认为夏思洋讲得更好些,他语言流畅,抑扬顿挫,而且还加进了自己的一些想象,使故事内容更丰富。其它同学都没做到这一点。

学生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主持人:现在我们以举手表决的方式评出4位故事大王和故事会的擂

主。(宣布评选结果。)请老师也来评评这些同学的故事讲得怎样?

师:刚才同学们的评价很合理,说明你们听得很认真。我也赞成这几位同学被评上故事大王,其它同学要对照他们找出自己讲故事的不足,比如有的同学胆小,说话结结巴巴不流利,有的同学表情呆板,好像是背故事,有的同学表达含糊不清,改变了故事情节。这是值得注意的地方,今后要加强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主持人给4位选手颁发故事大奖给得票最高者发擂主

[评析:强调讲、听的要求,培养了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和听故事的习惯,用举手表决的方式,尊重学生意见,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教师适当点评,可以纠正评价不当的地方,使学生懂得如何评价别人的发言。]

四、制作连环画。

主持人:听了同学们精彩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一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如果能将这些故事编成连环画,在班上展览,那该多精彩呀!老师为我们绘制了一幅连环画,请大家欣赏。<边展示边讲解>请同学们自由组合,共同创作一个故事的连环画,并在每幅画上配上文字。

(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合作,画图批文)

主持人:请说说你是怎样构思的?

甲:我们画的是《闻起起舞》,是依照故事书上画的。

乙:我们画的是《拔苗助长》一共三幅①一个老农去看地里的庄稼,庄稼还是老样子,他很着急。②他在田里拔禾苗。③他儿子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死了。

主持人:请同学们把画挂在墙上,我们选出画得最好的几幅,评出“小

小画家。”

甲:刘明画得像极了,像真的一样。

乙:杨帆的画也不错,画得很细致。

丙:王平画出了故事的内容,文字说明也不错。

主持人:“小小画家”我要从你们中产生了,请选出最好的连环画。没画完的同学下课后继续完成。

[评析:用连环画的形式再观画面内容,也是讲故事的拓展,充分体现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延伸性,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学生动手,就一定能有收获。]

第三篇:浅谈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浅谈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摘 要】本文由中国画的基本表现形式入手,突出了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绘画的以线代面的艺术特色,最后上升到中国画的精神方面,主要阐述了中国画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主流: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深刻影响,由此论证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中国画 独特魅力 意境

中国画作为东方绘画的代表和典范,它的博大精深是无需赘言的。但当成为经典的同时也成为历史,时间不会受任何因素的影响变慢或停滞自身永恒的运动,经过时间的考验,人类一代代文明所结晶出来的辉煌业绩也随之层层叠叠积淀起来了。当我们从现有的文献资料和艺术品中来研究经典的时候,就会逐渐明白中国画在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和发展之后仍生生不息,自有其不同于其他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我们对一个画种最初步、最直观的认知就是作画时画笔所经过的轨迹,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线条

我们从初次接触西方绘画,进行素描、速写的时候,就常常用到了线条的概念。但是西画中的线只是比较单纯的线而已,只是一种构成提及的重要元素,用诸多的线条经过叠加或紧密联系来形成面从而构成空间。而中国画就有所不同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线条不仅是表现客观对象的外轮廓、结构等形象要素,而更为注重这些要素的组成过程、生长过程,同时中国画又将事物的状态概括到最精炼,只用简练的线条来表达事物的状态,致使中国画的线条已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线条了。

中国画中的线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我们仔细观察一下中国古画,或虚或实、或浓或淡、或粗或细&&让我们恍然大悟,中国画中简练的线茶已将明暗转折巧妙地表现出来了,同时又比西画多了一些意境和趣味。

中国画中又有书法用笔和书画同源的说法,书法意在一个写字,要力透纸背,我觉得中国画也很在意一个写字,写比画似乎更深刻而且有韵律、节奏。且通过笔墨的节奏、韵律;运笔的强、弱、虚、实,一波三折,起伏转折,沉着有力,生动有势;用墨的浓、淡、干、湿、焦来表现,达到浓淡相生,韵味深长的画面;行线的长、短、曲、直,直中有曲,曲中见方,长短适中,动则有势,静则有威。这样使画面达到和谐的节奏、巧妙的组合、无穷的魅力。

二、从色彩方面来说,中国画更具有其独特的魅力

在西画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丰富的色彩,而且画中的色彩地位平等,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同时西画中的色彩多是经过复杂混合的,因而可以说西画是一个色彩体系。但是在中国画中黑白两色是极为重要的色彩元素,也是首推的颜色,然后才谈得上其他的颜色。说到中国画,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笔墨,而笔墨落于纸上的直观表现实际上就是黑白,由此也可看到纸上的空白在画面中的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国画的作品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些虚无之处的奥妙,由于通常在概念上把色彩当成是一种画底子上的覆盖物,所以并不把画面所留出的空白当作是色彩,而这正是中国画的独特之处。我们有意识地把纸的白作为一种色彩来关照,就会发现这白色所用之多及其地位之重要,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正如黑白木刻的主版黑。版画与中国画的巨大区别是不言而喻的,在此就不做过多的赘述。除此,在世界上任何别的画种都不像中国画那样把黑与白这两个颜色放在所以其他颜色之上,并且在意境和情趣上把黑白两色发挥到极致的程度,也只有中国画在色彩体系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一个黑白体系。

黑白本身就给人一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认知,而中国画的气韵意境就在这黑白分明的笔墨当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中国画中的黑白是互不可缺的,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挥毫,当一张纸全被墨色浸透时,那么中国画的意境也就荡然无存了。可见,空白是何等重要,而这也就是画家们常说的透气留白。中国画的韵味便溢于这一纸一墨、一黑一白当中了。

再次,任何一种绘画艺术都是表现画者精神状态的一种媒介,而中国人又常以书如其人、画为心印来评论书画艺术,这种注重主体内在精神表现的画为心印的理论,是有别于西方绘画偏重于外在形体的模仿之说理论的。为什么中国画在艺术上所走的道路与西画不同呢?我觉得主要在于中国文化中的艺术精神:其一,儒家所显示的绘事后素;其二,道家彻底的、纯艺术精神的性格;其三,佛学中的色空思想。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学,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统治思想,使其一些观点和思想严重影响和左右了中国画的某些审美标准。如绘画之事,后素功对从事绘画的人有极大的启示,告诉我们绘画不但讲质,也要讲文。

第四篇: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小练笔

让语文课堂魅力无穷

东关小学 杨玉萍

随着新课程走进语文课堂,我们欣喜地发现,“小练笔”也挤进了语文课堂,且大有安营扎寨之势。“小练笔”改变了往常课堂上“君子动口不动手”的现象,打开了学生“手脑并用,听说读写并举”的局面。

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学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小练笔虽小,但认真挖掘文本资源,亦可开辟练笔天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口头表达能力、观察与写作能力等又都是许多学生的弱项。课堂小练笔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课堂小练笔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能提高学生的观察与写作能力呢?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课堂小练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学一篇课文时就要找准一个点,进行小练笔。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个点,将小练笔落到实处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在情感交接处开始“小练笔”

新课程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感人的文章,这些感人的文章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教学中,学生一旦进入情境,自然会被文中的人、事、物、景所感染,此时,如果设计一个小 1 练笔,让学生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

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一文,当学到“普罗米修斯这个人类伟大的朋友,这个曾经把火带给人类、是人类脱离了苦海、教会了人类怎么生活的伟大朋友,如今却身缠铁链被拴在山崖上。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时,我发现有些学生被普罗米修斯的这种精神感动了。于是,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此时,你面对着这样的一位英雄,想说点什么?”然后配上音乐,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读课文、练说,练写。

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教学中,我寻找到了这个“情感点”,进行巧妙地引导:四周是无边的黑暗,是无边的恐惧,是无声的寂静。七岁的阿曼达恐惧了,害怕了,他是怎样熬过这漫长的36个小时的?请想象,他会想些什么,他会不断地对自己、对同学说些什么呢?让学生进行练笔。我们可以想象,七岁的阿曼达在面临死亡时,会有多少话要对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说啊,他的恐惧,他的绝望,他的痛不欲生,或他的美好回忆和希望都化成了学生手下的“小练笔”。学生激动万分,挥笔疾书。有位学生这样写道:面对无边的黑暗和恐惧,阿曼达不禁害怕起来。但一想到爸爸平日里对他说的话,不论发生什么,爸爸总会和我在一起!他又变得坚强起来。他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救他的。于是,他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不要害怕、不要紧张!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的,也能救大家的!大家要充满信心。”小练笔成了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真可谓“情动而辞发”!这一次的小练笔无疑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关注学生情感的细 2 微变化,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感场中,洞开学生的心门,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直抒胸臆、一吐为快!当然,要想提高小练笔的质量,教师在钻研教材时首先要深入文本,与作者、与课文“亲密接触”,合理地挖掘课文中的情感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为学生的流畅表达创造条件。

二、在经典精彩处开始“小练笔”

孩子有着天然的想象能力和创作能力。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在人的心灵之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所以对于文中出现的经典、精彩片断,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体会”外,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写一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插图上画的是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情景。课文中只用“一团烈火把他整个儿包住了”这句话作了描写。学文时,我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然后把画上的内容,如火苗燃烧的样子、邱少云被烈火烧身时的神态、手抓泥土的动作等仔细描绘出来。最后还要写一写邱少云此刻可能在想些什么。通过描写文章中的插图,学生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邱少云忍受烈火烧身的惊人毅力,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人生礼赞》和《你,浪花的一滴水》时,我看到孩子们的热情很高,就让学生“笔下生花”写一首小诗。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家想不想也做一回小诗人呢?“想”,回答是响亮的。那我们就用诗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情感吧。我没有做过多的指导,可是学生写出来的诗确实让 3 人耳目一新,真的是棒极了。我发现这样的训练使课堂一下子沸腾起来,学生们用手中的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富有韵味的诗句。通过这样的“小练笔”,学生就会积极运用课文中段落的表达方式和规律,把课文的表达方式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巧。当学生大声朗读自己富有个性的“小练笔”时,就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长进、提高,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感。

三、在模仿借鉴中开始“小练笔”

冰心在《谈点读书写作的甘苦》中说:“我常常抄袭,就是说模仿别人更好的句子。”心理学家也研究表明,给出榜样让学生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好。孩子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因此,从课文中学习作文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范文,加强由读到写的迁移,让学生由不会写,到通过对范文的模仿、借鉴,把范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如:《给予是快乐的》一文,我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了这样一个句子:给予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心灵的善恶美丑;给予是一束鲜花,它能带给人们温馨和祝福;给予是_,它能_,给予是_,它能_。然后让学生仿写。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我要求学生按“总──分──总”的构段方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和描写一处景物,在抓特点描写景物的同时展开联想,抒发感情。在句式表达上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如《第一场雪》的第四自然段主要写了雪后的美丽景色。这一段在构段方式上是从整体到部分,在写法上运用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文后,我要求学生按这种构段方式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来写一处景物。真是 4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写出来的小练笔常常让我惊喜不已。往往在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们一起,写出自己的一点小体会,和孩子们分享。每次,孩子们都会送给我最热烈的掌声,从和孩子们的较量中我体会到了当老师的幸福。

实践证明,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安排写作训练,虽然只是一堂课中的几分钟时间而已,但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课堂练笔的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大了学生语言运用的频率,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学生的语言得到了不断丰富。更重要的是,这种练笔始终紧扣在理解领悟课文的内容、思想、情感这根线上,保证了教学主线的统一性,教学过程的流畅性,情感氛围的和谐性,体现了语言教学工具性和情感性的统一。

四、在悬念结尾处进行“小练笔”

有些课文的结尾含蓄,言有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启发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还可以想象,如果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可能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并让学生延伸情节,补充结局,起到理解、感悟、想象、提高作文水平的作用。如《凡卡》一课的结尾写道:“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到了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作者以梦境结尾,似喜是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激起人们对凡卡命运的关注。究竟凡卡的愿望能不能实现?梦醒后迎接他的该是什么呢?一个个问号伴随着读蹦跳而出,这时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进行这 5 样的创新练笔,使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这节课,学生设计出了很多个结局,真是“一千个观众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教师在教学中努力挖掘阅读教材中有利于素材积累、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因素,努力找准读与写的最佳契合点,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读与写有效地结合起来,就是作文教学的根本之路,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又是根本之根本。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养料,表达欲望才会不断加强,写作才能由被动到主动,由怕写到会写,由会写到乐写。

只要我们活用新教材,巧作小练笔,长期训练,就能在“小练笔”这块“小田地”里创出一番“大天地”,使学生的练笔能力快速稳步提高,打下扎实的语言表达基础,让课堂小练笔根深叶茂。阅读教学中的小练笔是理念的化身,智慧的结晶。小练笔立足于课堂,可以让课文的理解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水融相交。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带上自己的一颗慧心,巧妙挖掘训练的“泉眼”,先让学生“心动”,而后“笔动”,并且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读写目标,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让小练笔,使语文课堂魅力无穷,焕发出更迷人的光彩。

谢谢大家!

(发表于《民勤教研》2013年第四期)

第五篇: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

彰显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发挥工会组织的动力源作用

职工文化涉及到企业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生活后勤的方方面面,可概括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层面,渗透到工会的各个部门,可以说,工会的每一项工作无不打上职工文化的烙印。工会组织,特别是工会宣教工作如何展示职工文化的无穷魅力,如何发挥职工文化的动力源作用,本文从工会宣教工作的角度,就加强职工文化建设谈一些简单的作法、认识和体会。

一、高起点思考,深化职工文化建设新认识

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认识,决定什么样的行动。随着企业经营形势的好转,职工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企业软实力的作用日趋凸现,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同步得到深化。

一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是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自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以来,公司领导把职工文化建设放在与生产经营同样重要的位臵来对待。一致认为: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良性发展、自主发展的支撑力和驱动力,是营造企业良好发展环境、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的精神软件和道德元素。通过职工文化建设的强势推进,可以激发出职工关爱企业、献身企业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对企业发展,乃至对社会的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

二是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对职工文化建设的领导是其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职工文化建设不单纯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是企业各部门相互支持、协调配合、广大职工充分参与的综合体现。公司党委把职工文化建设列入工作计划来考核,公司行政从人财物时上给予了极大支持,宣传部门把工作重点放在各种理念的收集整理和形成上,计划部门着重狠抓制度文化建设,公司工会把着眼点、着力点放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的各项文化活动上,既分工又合作,为职工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三是必须充分认识广大职工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文化在本

质上就是生产力,就是创造力,就是智慧力,就是道德力,就是最能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和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引擎和旗臶。一方面职工文化建设离不开职工的广泛参与和热情支持,另一方面,职工文化建设必须致力于职工喜闻乐见的形式,最直接、最丰富、最生动、最深刻地反映广大职工为企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职工的精神风貌和动人风采,职工不但是建设职工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被职工文化弘扬和宣传的主体。

二、高质量谋划,丰富职工文化建设新内涵

职工文化建设只有与企业实际结合、与生产经营结合、与和谐企业创建结合,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才能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千方百计致力于在职工文化创新上下功夫,概括表现为“五个新”: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定位。职工文化建设在企业处于什么的位臵至关重要,以前大家都可能听说过,一提起工会,不约而同地会说是吹拉弹唱、打球照像,这是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没有什么不对,但要局限于搞文体活动,那就太单纯了。近年来,我们坚持弘扬正气、寓教于乐的原则,坚持思想性、娱乐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健康文明、热烈节俭、体现时代特色的原则,坚持贴近企业、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的原则,把职工文化建设定位在为提升职工幸福指数服务,为提升企业发展指数服务、为提升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和谐指数服务上,在建设和谐型惠丰、创新型惠丰、强势型惠丰的实践中,发挥和体现了职工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目标。工会以维护职工权益为基本职责,工会的宣教工作在建设和发展职工文化的同时,责无旁货地需要承担起维护职工文化权益的职责。近年来,我们把重点放在维护职工的职工文化参与权和观赏权上,使职工从思想上、从内心深处、从心灵上真正感受到在职工文化方面我参与我快乐、我辛苦我快乐、我观赏我快乐,努力把企业建设成为职工体面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乐园。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选择。我们坚持把生产经营中的典型事例,广

大职工中的典型事迹,企业管理中的典型做法,用文化和艺术的形态表现出来,形成精彩的节目和活动,充分利用春夏秋三季职工在室外活动较多的黄金季节,坚持月月有活动,主动用先进的职工文化占领企业的文化阵地;对职工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活动,我们按照健康、文明、和谐的要求加以引导;正确处理组织职工活动和职工自娱自乐的关系,主动为职工自发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使职工文化建设永远朝着强身健体、丰富生活、服务企业的主格调不断向前发展。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我们始终坚持将职工文化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和企业和谐文化构建相结合,积极推进具有高质量、高品位,高水平、寓教于乐、寓教于知、寓教于美、职工喜闻乐见的节日文化、街头文化、广场文化、消夏文化的系列化、层次化、特色化、规模化、群众化,使广大职工在广泛参与和欣赏中,自觉把自身价值与企业价值联系在一起,形成共识,产生共鸣,进而推进企业与职工的情感升华,企业内部人际关系的改善,职工与企业相互间的信任度增强,提升了职工文化建设的内涵。

职工文化建设的新形式。因为职工年龄结构的不同,文化结构的不同,工作岗位的不同以及日常接触面的不同,这就决定对职工文化建设的要求有所不同。如何能满足不同人群、不同层次职工的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优势,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实现了“四个一体化”,在活动形式上,实现了广场文化、休闲文化、节日文化一体化;在资源利用上,实现了职工活动、离退休人员活动、社区居民活动一体化;在活动内容上,实现了职工宣教工作、文体活动、自娱自乐活动一体化;在活动效果上,实现了群众性、教育性、娱乐性一体化。

三、高水平展示,提升职工文化建设新魅力

展示职工文化建设的无穷魅力,我们把工作重心放在职工文化体系的全覆盖建立、全功能完善、全方位绩效上,使职工文化建设按照“五新”要求,得到了强势推进。

表现在硬件的建设上,公司投资200余万元对俱乐部进行改造,形成了集图书阅览、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游戏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场所;室外项目增设了网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为各居民小区增设了活动室,较好地满足了职工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

表现在活动项目上,我们除坚持书法绘画展览,职工文艺调演,职工歌咏比赛,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钓鱼比赛等传统优势项目外,组织开展了以劳模颂为主题的诗歌征集、朗诵比赛,要求各单位把劳模的事迹及诗歌的形式表现出来,收到了用身边的人教育身边的人的效果,特别是网球场落成后,一是由于这项活动个人投入较大,二是缺乏活动人才,一个时期曾出现“门庭冷落”的现象,自去年七月份开始,我们先后组织了三期网球培训班,专门派人参加了长治市网协举办的网球裁判培训班,并于今年五月份举办了首期职工网球比赛,增强了职工参与网球活动的兴趣。

表现在职工的参与度上,由于受场地、环境、项目要求及个人爱好的局限,我们组织开展每一项职工文化活动,不可能让广大职工都100%直接参加,自去年我们开始转变一个观念,职工直接参加是一种参与,为活动助威呐喊、观赏活动也是一项参与,为此,我们将连续四届组织的职工羽毛球比赛由早上举办改为下午下班后举行,将职工篮球比赛由下午下班组织改为晚上组织,为职工提供了更多的观赏机会,今年开展的厂庆系列活动,直接参加人员3000余名,观看演出的近万人,受到了职工的普遍欢迎。

表现在工会俱乐部等活动阵地的功能利用上,我们在坚持现有活动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服务功能,定期接待基层单位在多功能厅举办座谈会、联欢会、舞会和歌会,同时加大了培训功能,先后举办了青少年乒乓球培训、舞蹈培训、女子健身操培训、瑜珈培训、军乐团演奏培训和行进队列表演培训,既扩大了工会阵地的活动项目,也为职工文化建设培养了骨干人才,使俱乐部的窗口作用发挥到了最大化。

表现在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形成上,我们配合有关职能部门对涉

及企业的各种企业理念、工作理念、岗位理念进行了征集宣传,对出台的各项企业制度进行评审、逐步形成了展示惠丰个性特色、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强大感召力,融管理文化、制度文化、道德文化、诚信文化于一体,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职工文化体系。并将这些思想内涵切入到各项文化活动中加以宣传,先后举办了以“歌唱祖国、歌唱惠丰”、“黄崖洞精神永放光芒”、“奉献惠丰党旗红”、“祝福惠丰”等为主题的活动,使职工在参与中受到启迪,受到教育,收到了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效果。

总之,职工文化建设是企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传达着正在奋进的惠丰的神韵和气度,展示了惠丰魅力,凝聚了惠丰力量,提升了惠丰实力,职工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企业核心竞争力得以增强。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不断深化职工文化建设,努力推进职工文化活动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文专业的无穷魅力与独特优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