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3-834936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3 00:52: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交通学院44080507孙天宇

孔子云:不知礼,无以立也。这说明礼是人处世立身之根本。“礼”是制度规则,“仪”是“礼”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系统和程序。礼仪是人们在相处交往中以约定俗成的程序方法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过程。

酒会或宴会是所有商务人士必须要去的地方,在酒上的礼仪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素质如何。所以不懂的人一定要好好学习如何能让自己在喝酒时优雅得体。

不同的宴会要穿不同的衣服。宴会请柬左下角会注有formal正式的,informal非正式的,black tie小礼服,casual随便。一定要因时而变。

鸡尾酒会通常不设座位,目的是使客人多走动增加交往范围这时你不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而是应当去和更多人交谈。可以在服务生的托盘内取食物,也可自己去吧台拿酒水。应用左手拿酒杯,随时准备伸出干净的右手去和别人握手。

白酒文化是干杯,葡萄酒的文化却是品尝,品尝它的味道和口感,享受他的色彩和美感。在高级餐厅里,如对酒不大了解的人要请调酒师帮忙挑选。

在正式的餐会上,接受斟酒要优雅。啤酒,用手指尖握住酒杯中央。如女性可一手握住酒杯,一手扶杯底。葡萄酒,将杯放在桌子上等酒倒好,不能去扶杯子,也不能把酒杯倾斜,如不需要可说一声“不,谢谢”或以手稍稍盖住酒杯表示谢绝。

在宴会中,由主人向主宾祝酒。在主人或主宾致辞祝酒时,其他人应暂停进餐停止交谈注意倾听,不要借此机会吸烟。

碰杯时,主人和主宾先碰,人多可同时举杯示意不一定碰杯。祝酒时注意不要交叉碰杯。

主人和主宾讲完话与贵宾席人员碰杯后,往往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况应起立举杯。碰杯时,要目视对方致意。

敬酒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不管主人还是客人都不要让女生喝醉酒。

客人在接受主人敬酒之后,一定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回敬主人。喝酒绝不能吸着喝。

在主人提议干杯后,不一定要一饮而尽,只喝一口也行,即使是不喝酒的人也要起身将杯子在唇上碰一碰以示尊敬。

在西餐宴会上,人们只祝酒不劝酒,只敬酒不碰杯,使用玻璃杯时尤其不能碰杯。

涂了口红的女士如不小心将唇印印了上去,可以及时用干净的手指尖抹掉口红,再用纸巾擦拭手指尖。直接用纸巾擦拭酒杯的做法是不礼貌的。

通常在选择好葡萄酒后,由做东的人试喝酒,一般由男士来试酒。试喝酒的过程应为:

 酒送来后,先确认和自己点的葡萄酒牌子是否一样,如果没有问题就示意服务生开酒。

 拿起盛着葡萄酒的酒杯,向外倾斜,首先看看酒杯内是否有如木屑的东西,这些东西可能会影响酒整瓶的品质,再看葡萄酒 的颜色。已成熟的酒(低下档的轻清型葡萄酒例外)杯沿的酒带褐黄色,而杯中央的酒色泽较深。未成熟(可贮藏更久才引用)的酒内外侧则多呈紫红色。

 然后,拿着酒杯向内逆时针摇晃,如果是左手拿杯的人则可以顺时针摇晃。把酒向内倾斜,低头用鼻子闻闻味道是否香浓。 咋一口酒,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转动舌头去体会,在餐厅用酒时你需要在此刻决定是否接受这瓶酒。

 如果试喝酒结果满意,便可示意服务生继续倒酒。如不满意可对服务生表示不接受。这时,服务生可能会自己也喝一点证实如果酒真是有问题,高级西餐厅一般会收回该瓶酒。

需要注意的是喝酒前应用餐巾抹去嘴角上的油渍,以免有碍观瞻,且影响对酒香味的感觉。

正确的握杯姿势是用三个手指轻握杯脚。为避免手的温度使酒温升高,应用大拇指、中指、食指握住杯脚,小指放在杯子底部起固定作用。佐餐酒有一条重要的讲究就是“白酒配白肉,红酒配红肉”。白肉即鱼肉、海鲜、鸡肉,需白葡萄酒来搭配。红肉即牛肉、羊肉、猪肉,用红葡萄酒来搭配。

注意:  如果弄倒了杯子把酒洒得满桌都是,不要大喊大叫,可做手势请服务生过来帮忙收拾残局。

 除主人与侍者外,其他宾客一般不宜自行为他人斟酒。侍者斟酒时要表示谢意。如果男主人亲自斟酒时,宾客应该端起酒杯致谢。必要时,还需起身站立,女士则欠身点头为礼。

 西餐通常只使用香槟酒来干杯,所以这时绝对不可以啤酒或其他葡萄酒代替,干杯时,应喝下杯中一半酒为宜。

 在西式宴会上,不能随便离开自己的座位,去与相聚较远者敬酒干杯,尤其是交叉干杯更不允许。

以上为商务礼仪中关于酒的一些内容。礼仪最重要的是使自己的举止得体,方便他人和自己的行动,可看情况有所改变。

第二篇:浅谈《金瓶梅》中的酒文化

浅谈《金瓶梅》中的酒文化

摘要:《金瓶梅》第一页就在说:“食色,性也。”,美食与色,酒与财气贯穿全篇。酒可谓极其重要,一百回中回回都要出现。文中对酒的描写,在反映人物腐朽生活的同时也在告诉我们明朝时市井百姓、商人大贾们会在什么场合饮酒、饮什么酒、如何饮酒、酒的品质如何等等。通过对原著的理解和历史资料的查询在此对金华酒、葡萄酒、菊花酒、白酒和烧酒以及竹叶青的历史来源、种类饮用方法等做了探究。想谈谈谈《金瓶梅》中的酒文化,以及我个人的理解。

关键字:酒色财气 酿造 原料 斗酒饮馔

东吴弄珠客曰:“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如果从美食的角度出发,本人想补充一条:“生饕餮心者,乃美食家也。”作为反映明朝市井生活的杰出之作,其对饮食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从佳肴糕点到饮茶饮酒,《金瓶梅》中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老饕。而今,鄙人则想从几种典型的酒出发浅谈《金瓶梅》中的酒文化。

一部金瓶梅,就是酒色财气四个字,酒字排在第一位。从头到尾一百回,几乎回回都有酒,主人公西门庆更是一天到晚泡在酒桌上。全篇共提到24种酒,酒字出现了2025个,而大小饮酒的场面则出现了247次。下面就对几个出现次数较多较为典型的酒作出考证。1.不拘一格金华酒

在金瓶梅出现过形形色色的金华酒。无论家中来了什么客人或是有什么事,西门庆便打发小厮们去买几坛金华酒,金华酒是宴饮中最常出现的酒,也是潘金莲最好的酒。宋时大家喝的一般都是黄酒,味甜度数不也高,家宴中基本上饮的也都是金华酒,李瓶儿就曾向潘金莲劝酒说“好甜的酒儿”,由此可见金华酒属于“娘每们吃”的黄酒,味道清甜感觉绵软细腻,度数不高。

在金瓶梅第72回中,“只见玳安拿帖子进来问春梅:„爹起身不曾?安老爹差人送分资来了,又抬了两坛金华酒,四盆花树进来‟„„拆开看着,上写道:„„„外具时花四盆,以供清玩;浙酒二樽,少助待客之需。‟„„西门庆见四盆花草„„两坛南酒,满心欢喜。”可见这其中的金华酒、浙酒和南酒指的是同一种酒。由此可以判断金华酒在明朝有多种称法,并以产地为名。是以曲麦、稻米为原料的酒。金华酒最早问世于春秋末期,兴于宋明而衰亡于清末。

第21回,“玳安便提了一坛金华酒进来......西门庆道:„金华酒是哪里的?‟玳安道:„是三娘与小的银子买的。‟西门庆道:„啊呀,家里见放着酒,又去买。‟吩咐玳安:„拿钥匙,前边厢房有双料茉莉酒,提两坛搀着些这酒吃。‟”西门庆觉得又买一坛金华酒很是浪费,不舍得单独喝,叫人拿茉莉就掺着喝,足以证明金华酒质量上乘,价格不菲。

既然品质上乘,那金华酒到底值多少钱呢?第26回中,西门庆的几房妻妾赌棋,李瓶儿输了棋拿出五钱银子出来买酒,花三钱银子买一坛金华酒、二钱银子买了一个大猪头。明朝时的一钱相当于现在的50块钱,一坛金华酒就是150元,明代物价低廉,这价钱已经不算便宜了。两钱可买来一个猪头,而一坛酒要比一个猪头还贵。2.葡萄美酒受青睐

金瓶梅第19回:“西门庆吩咐春梅:„把别的菜蔬都收下去,只留几碟细果子儿,筛一壶葡萄酒来我吃。‟”第61回:“等待午后,只见琴童儿先送了一坛葡萄酒来,然后西门庆坐着凉轿,玳安、王经跟随,到门首下轿。”

古人也是很会享受生活的,西门庆家吃螃蟹要配葡萄酒,这和现在西餐中吃海鲜要喝葡萄酒大概是一个道理。葡萄酒在金瓶梅中并未提及分红白,但在《红楼梦》中宝玉吃的葡萄酒是红的,还是拿滚烫开水烫着吃的,可见在中国古代红葡萄酒还可热吃。在很多小说中都有提到,明清时民间也兴吃葡萄酒。在金瓶梅中认为葡萄酒是“素”的,是和尚也可以吃的酒。其实《西游记》里也有提到,至于当时僧人是怎样的僧规戒律不得考证。

葡萄酒属于果酒,酿制原料很明显就是葡萄。有史料记载最早是在汉代,张謇出使西域时就已有此认知。《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葡萄为酒。”又说,“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浇地……”在汉武帝时期中原已经开始种植葡萄了,葡萄酒可谓是丝绸之路的产物。

到了唐代,民间已学会自酿葡萄酒。《本草纲目.葡萄酒》:“古者西域造之,唐时破高昌,始得其法。” 又说“酿者,取汁同曲,如常酿糯米饭法。” 葡萄酒的酿造比黄酒要简单,与米酒相似。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把葡萄酒的酿制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发酵法酿制的,一种是加曲法。但是很多专家认为加曲法有画蛇添足之嫌,而李时珍也认为其有“大毒”,虽无具体考证,但金瓶梅里的葡萄酒应该是发酵酒而非蒸馏酒。3.重阳饮菊酒甜酒

金瓶梅第61回:“西门庆旋教开库房,拿出一坛夏提刑家送的菊花酒来。打开碧靛清,喷鼻香,未曾筛,先掺一瓶凉水,以去其蓼辣之性,然后贮于布甑内筛出来,醇厚好吃,又不输葡萄酒。” 菊花酒的吃法是要先打开坛子再往就中倒一瓢凉水,这样就能去掉其中的辛味。黄酒是浑浊而有色的也不清澈,更没有“蓼辣之性”。所以菊花酒应该是烧酒。在古来中国讲求饮食要适时符合时令的才是酒食的最佳赏味期。十月份时送来的菊花酒,西门庆嫌“香淆气的,没大好生吃”,而另年秋天的重阳节时,夏家送来一坛菊花酒,却觉得“碧靛青,喷鼻香”。

菊花酒是用菊花、糯米、甜酒曲酿制而成的酒。汉魏时期明间就已有酿制的菊花酒,《西京杂记》中就有记载。而晋朝的陶渊明也认为菊花酒是能祛百病的酒,可以长寿。菊花酒加枸杞熬制又是一计药方,可养肝、明目、健脑。4.白酒不与烧酒同

金瓶梅第29回:(潘金莲)教秋菊:“取白酒来与你爹吃。”„„只见秋菊半日拿上一银注子酒来。妇人才斟了一钟,摸了摸冰凉的,就照着秋菊脸上只一泼,泼了一头一脸,骂道:“好贼少死的奴才!我吩咐教你烫了来,如何拿冷酒与爹吃?你不知安排些甚么心儿?”„„那秋菊把嘴谷都着,口里喃喃呐呐说道:“每日爹娘还吃冰湃的酒儿,谁知今日又改了腔儿。”„„从新叫春梅暖了酒来,陪西门庆吃了几钟。金瓶梅中的白酒是要烫了吃的而非吃冷酒,通常是要先暖了酒再吃。放在现在可能会很奇怪,白酒很少有煮着喝的。煮过的白酒会使酒精挥发很多,度数会下降,但从养生的角度来说更健康。

白酒是我国现在最具代表性的酒类,是粮食谷物加酒曲发酵蒸馏而成的。在很多古籍中都可见到“白酒”一说。到唐代正式有这种酒名,有诗云“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现在的白酒是蒸馏酒。现在在四川有明朝时酒作坊的遗址,可见在明代民间制酒业还是比较发达的。到了清代就逐渐将白酒发扬光大,如今很多知名的白酒品牌都起源于清代。金瓶梅第49回:(胡僧)于是向褡裢内取出葫芦儿,倾出百十丸,吩咐:“每次只一粒,不可多了,用烧酒送下。”烧酒也是白酒的一种,因其精度很高,点火可以燃烧,故名。在现代烧酒和白酒可以并称。烧酒是未经勾兑的白酒,度数高,70度左右。烧酒起源甚早,最早起源于夏代。在唐代也是一种特指的酒名,区别于白酒。5.名贵药酒竹叶青

《金瓶梅》82回:“不觉竹叶穿心,桃花上脸,一个嘴儿相亲,一个腮儿厮揾„„”竹叶青虽为药酒但度数偏高,所以喝下去穿心也容易上脸,一会便喝的眩晕了。《水浒传》中就有说:“西门庆说……那酒是个内臣送我的竹叶青。”竹叶青酒在宋朝属于宫廷酒,为宫廷内臣所用。而到了明朝随流入明间但仍为贡酒。其品质上乘,又具独特功效,深受各阶层人士喜爱。

竹叶青起源很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一度深受帝王喜爱,很多文人骚客都有写到过竹叶青。其口味清醇香远,颇具文化底蕴。而在明清小说中竹叶青又多次出现在市民的生活中。值得一说的是古代的竹叶青与现在的有所不同,现在的竹叶青属于汾酒。

除此之外,《金瓶梅》还写到麻姑酒、艾酒、羊羔酒、荷花酒、木樨荷花酒、橄榄酒、药王香酒、茉莉酒、豆酒等等,共二十四种。所谓“风流茶说合,酒是色媒人”,可以说酒丰富了《金瓶梅》中的人物生活和人物形象,许多故事是围绕着酒食这一主题展开的。也可以说作者在描写西门庆的穷奢极欲的腐朽生活时,在斗酒饮馔上做足了文章,细致介绍古代中国的酒文化。

当然酒文化,说起“文化”二字必也要提到饮酒风尚、下酒菜甚至宴席。但是个人了解的有限,也无法分析的那么全面。因此,就和专业的相关性,以及运用名物学的方法,也仅仅是对《金瓶梅》中的这五种酒进行了浅谈。

参考文献:

[1]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M].山东:齐鲁出版社, 1991.[2] 邵万宽、章国超.金瓶梅饮食谱[M].山东: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7-02.[3] 侯会.食货金瓶梅[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 2007.[4] 梁羽生.梁羽生闲说《金瓶梅》[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第三篇: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满纸酒香

——浅谈《红楼梦》中的酒文化

自古以来,中国热播就喜好喝酒,酒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而《红楼梦》作为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小说,其中不乏许多对酒文化的描写。据统计,在全书120回中,共出现“酒”字580多次。从第1回甄士隐中秋之夜邀贾雨村饮酒起,到117回邢大舅王仁、贾蔷等在贾家外书房喝酒止,直接描写喝酒的场面共有60多处。这其中,提到饮酒的名目也十分繁多,如祝寿酒、生日酒、祭奠酒、接风酒、践行酒、中秋赏月酒、赏花酒、赏戏酒等等二三十种,令人大开眼界。可见古人对酒的喜爱之深。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先生写到的酒种和酒名大致有以下几种:黄酒、屠苏酒、惠泉酒、合欢酒、果子酒,甚至还有西洋的葡萄酒。其中写的最多的就是黄酒了,如第38、41、63、75等回中都有写到众人喝的是黄酒。在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写袭人等丫鬟为了给贾宝玉过生日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据《吕氏春秋》记载,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绍兴酒已经产黄酒了,到了《红楼梦》那个时期,绍兴黄酒已经成为了黄酒中的上品,成为贵族家庭饮宴中的佳品。还有一种我比较感兴趣的酒是合欢酒。合欢酒听名字就让人觉得有喜气,而它本身其实是一种药酒。合欢酒是用合欢树上开的小花浸泡烧酒而制成的,中医典籍中记载了合欢花的药用可解郁、和血、宁心,因而合欢酒便具有了祛除寒气、安神解郁的功效。书中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林黛玉吃了点螃蟹,觉的心口微微地痛,自斟了半盏酒,见是黄酒不肯饮,便说须得热热地吃口烧酒,宝玉忙到:“有烧酒。”便命丫鬟将那合欢花浸的酒烫一壶来。林黛玉多愁善感,身体虚弱,吃了几口性寒的螃蟹,吃几口合欢酒,自然是最好不过的。我们以后吃螃蟹的时候也不妨可以自制一点合欢酒来饮用。当然他们对喝酒的器具也是十分讲究,不同而酒用不同的器具,这里就不展开说明了。

清代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曾说:“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则尽变。啖饭而饱,饮酒则醉,醉则忧者以乐,喜者以悲。”一首好诗就像一杯美酒,只有慢慢品味才能得出它的味道。在《红楼梦》中,诗词有近百首,每一首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而在这里我要提及的是其中和酒有关的诗句。在第23回元春省亲之后,大家都住进的大观园内,贾宝玉入园之后每日与姐妹们一处玩耍心情愉悦,这时候他便写了“春夜”、“夏夜”、“秋夜”、“冬夜”这4首“即事”诗,其中有3首都写到了酒。《夏夜即事》中写“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荷露”就是一种酒这种酒以花命名,“滑”是指酒味醇美;《秋夜即事》中写到“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拔索烹茶”,夜晚睡不着想要喝酒;《冬夜即事》中写到“女儿翠袖诗怀冷,公子金貂酒力轻”,后一句写冬夜严寒,公子穿着貂皮尚嫌酒力不足御寒。这4首诗其实就是贾宝玉生活的自我写照,当时贾府正处于繁荣之时,大观园也就像一个世外桃源一样,贾宝玉住在里面正是一个“富贵闲人”,饮酒烹茶作诗好不惬意。

当然大观园里面的女儿们个个也都是诗人,文采也是十分的出众。在《红楼梦》第38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她们就写出了许多和菊花有关的诗歌,她们写出了菊花在不同场合的不同姿态,表现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感受,也暗示出各自人物的不同命运。在她们共同创作的12首诗中,有9首都写到了酒,可见酒在咏菊中的重要性。《访菊》写:酒杯药盏莫淹留。《种菊》写:醉酹寒香酒一杯。《供菊》写:弹琴酌酒喜堪俦。《咏菊》写: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问菊》写:喃喃负手叩东篱。《画菊》写: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写:彭泽先生是酒狂。《梦菊》写: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菊影》写:凭谁醉眼认朦胧。这9首诗都直接或间接的提到了酒。前面也提到有赏花酒这一名目,因而她们在作诗时定是会饮酒助乐的。而且古人在进行诗歌创作时往往会饮酒来助兴抒发情感,我们熟知的大诗人李白就是一个非常鲜明的例子。而与菊花关系密切的陶渊明也是十分爱酒的,不难看出好几首诗中都提到了“东篱”、“陶令”这类字样。当然,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许多诗词中都可以闻到酒的芳香,而酒也为诗增色不少。

《红楼梦》中对酒文化最有意思的内容描述莫过于行酒令了。酒令是酒席上的一种助兴游戏,一般指席间推举一人为令官,余者听令轮流说诗词、联语或者其他类似的游戏,违令者或负者罚酒一杯,所以又称“行令饮酒”。酒令的历史也十分悠久,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酒令的经过反复的发展,到清朝已经颇具规模,种类也十分繁多,因而《红楼梦》中有许多对酒令的详细描写。如第63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行的就是“占花令”。人到齐后,晴雯拿了一个竹雕的签筒来,里面装着象牙花名签子,摇一摇,放在当中。又取过骰子来,盛在盒内,摇了一摇,揭开一看,里面是六点,数至宝钗。宝钗将筒摇一摇,伸手掣出以签,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以售卖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在席共贺一杯,此为群芳之冠,随意命人,不拘诗词雅谑,或新曲一支为贺。席间众人按令中要求行事,而后行玩宝钗这一令接着又从她开始行酒令。最后众人皆抽得一签皆为花名,探春是红杏、湘云是海棠、黛玉是芙蓉······这些酒令看似简单但都包含了人物的命运,也是当时生活的一种体现,人们在喝酒时避免席间无聊而活跃气氛的游戏。当然,书中还写道一些如“女儿令”、“牙牌令”的酒令,这就不一一介绍了。反观我们现在在外喝酒几乎就没有行酒令的了,至多就是划拳或是“两只小蜜蜂”之类的,其实我们也可以试一试古人那些简单的酒令来愉悦气氛。

综上看来,《红楼梦》真真是写出了中国酒文化,是中国酒文化的缩影。让人读起来感觉满纸酒香。

参考书目:《红楼品酒<红楼梦>中的酒文化与养生》

第四篇:影视中的中国酒文化

影视中的中国酒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影视作为大众传媒代表性最强,当代性最突出的载体,对酒的描绘十分普及并愈加精彩,影视中的酒文化更为生活化和典型化。

最初酒先是作为生活“伴侣",出现在餐桌上,后又介入人的日常交往中,酒文化也就从血缘亲情,接风壮行等等社会常态里,形成艺术趣味,给年轻的中国影片增加了或温馨、或欣喜、或幽默、或愁苦、或悲愤等等有滋有味的色彩。接着酒在影片里“扮演”着有份量的“角色”。紧扣时代脉搏关切社会问题,并集中反映民族斗争和祖国两种命运的决战。酒在这些影片里,不单纯是生活细节,而是有着明确的人生内涵与阶级倾向。杜甫诗中的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更加真实感人,从而深刻揭示了腐朽社会制度对人们灵魂的锈损。现在酒文化在影片中是处在被合理削弱的地位,只是生活细节或情趣的点缀,但在揭露旧中国的黑暗和人物行为的不良时,酒也有画龙点睛之功。不少军事片、工业片、农村片、反特片中,常有壮行酒或誓言酒,抛开某些艺术的雷同和浅薄不谈,这些酒都烘托出一种浓烈的氛围,或一种重要选择。酒在其间,不是形式而是要作的一种人生和命运的判断。诚然,坏人也饮义气酒、决心酒,但其中的镜头语汇是批判的。英雄酒显示的是豪气和壮心,而跳梁小丑喝酒,表现的是灭亡的挣扎和回光返照般的张狂。

影视和中国酒文化之间的关系中,《红高粱》这部电影为代表。影片突出了酒的作用,它不单全片都和酒有关系,而且从民俗民风上,把酒与生活环境、人物性格、民族情怀联系在一起。甚至酒与人互为表里,形成一种淳朴、浓烈、能潇洒、能燃烧的精神。影片中的“我爷爷”从颠花轿到在高粱地娶了“我奶奶”,再由撒尿酿酒到火烧日本鬼子,那浸润着浪漫、象征的酒是人的胆又是人之灵性的渲染,使面对不平和侵略的中国农民,不再是一群浑浑噩噩的百姓,而是顶天立地的汉子。酒在这里实际是人的一种表现、一种意识、一种生态。

影片通过酒,呼唤出了人类天然的本性,刺激人们对勃勃生机的追求。这种精神与歌中的“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实质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这是对我们民族干涸已久的情与性的渲泄,畅快淋漓,这酒能够汇聚成滚滚波涛,荡涤着新的生命和灵魂,这是对民族叛逆精神的呼唤和赞美。我们在那句句“好酒,好酒……”的歌声中,能感受到汉子们的力量,能感受到民族不屈的精神,能感受到世界大舞台中无与伦比的中华魂!这便是酒神精神!

第五篇:“魏晋风度”中的酒文化

“魏晋风度”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出现几乎与中华文明同步。作为一种物质文化,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然而,酒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在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酒文化发展到魏晋时期产生了本质上的变化。体现在魏晋名士身上的那种潇洒不群、飘逸自得的精神气质,被后人称之为魏晋风度。魏晋风度的一个重要道具和象征之物,就是“酒”。

当时的社会,战争频仍,疾疫流行,人口大量死亡,残酷的现实使人们普遍感到生命短暂易逝,而此时道家思想又带来对生命的悲观,“忧生”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思潮。而由于饮酒可麻痹中枢神经,使人身心放松,暂时忘却忧愁,并可以尽情地发泄内心的喜怒哀乐,于是饮酒便成为魏晋士人解脱忧愁和烦恼的最好办法。饮酒之风遂盛,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魏晋酒文化。酒实际已成为他们宣泄情感的主要工具和魏晋风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曹操的在《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吟诵中,开始借饮酒寄托时光易逝,渴慕贤才来辅佐成就统一大业的人生感慨。

正始时期著名的竹林七贤则是魏晋饮酒的代表。《世说新语-任诞》这样记载:“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他们个个嗜酒如命,留下了许多悖于世俗的饮酒故事,而以阮籍为甚。关于阮籍饮酒的故事,史书记载很多。钟会是司马氏的心腹,曾多次探问阮籍对时事的看法,阮籍都用酣醉的办法获免。城府颇深的阮籍,既不满司马氏的虚伪与阴谋篡权,但又不愿公开反对司马氏,于是阮籍便装糊涂,嗜酒佯狂。“籍闻步兵厨营人善酿,有贮酒三百斛,乃求为步兵校尉。遗落世事,虽去佐职,恒游府内,朝宴必与焉。”(《晋书�9�9阮籍传》)“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文帝(司马昭)初欲为武帝(司马炎)求婚于籍,籍醉六十日,不得言而止。”我们发现阮籍是装糊涂的高手,在他佯狂装醉的六十天,内心需要承受多大的煎熬痛苦。他的醉酒是既想坚持本真本我,同时又无奈。是逃避现实,躲避政治迫害的形式。《晋书-阮籍传》中记载:阮籍正与人下棋,听闻母亲去世的消息,对方请求停止,阮籍坚持下完。“既而饮酒二斗,举声一号,吐血数升。及将葬,食一蒸肫,饮二斗酒,然后临诀,直言穷矣,举声一号,因又吐血数升,毁瘠骨立,殆致灭性。”母亲下葬时,他吃了一只蒸猪,喝了两斗酒,然后与灵柩诀别,话说罢了,又一声恸哭,于是吐血几升。伤害了身体,骨瘦如柴,几乎丧了生命。阮籍是这样一个真性情的人,他表达爱是从自己情感出发,他不愿为了迎合礼教而去表演给人看。这时他的饮酒是排遣丧母后内心巨大苦痛的手段。

还有阮籍侧卧酒家女旁却坐怀不乱的记载:“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沽酒。籍尝诣饮,醉,便卧其侧。籍既不自嫌,其夫察之,亦不疑也。”世人也不以为阮籍不正派。我们可以看到他并不是酒后乱性之人,对邻家妇人没有丝毫不礼之处。虽醉酒,睡在邻家美女旁边,仍保持君子风度,可见他不是无德无行之人。他的醉酒,只是超脱的表现。

魏晋名士饮酒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纵酒放荡,不管为官居家,都毫无节制地饮酒。《世说新语》记周伯仁喝酒曾经三日不醒,当时人称之为“三日仆射”;“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之侄阮咸“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偶尔会有群猪上前,于是人猪共饮此一瓮酒。

竹林七贤另一著名酒徒刘伶,则更是纵酒狂饮,放达不羁,有时甚至到了装疯卖傻的地步。《世说新语》记刘伶常常纵酒放达甚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刘伶说,我以天地作屋子,以房间为衣裤,诸君为何要跑到我的裤子里来窥探呢?

魏晋名士也充分表达饮酒带给他们精神上的快感。光禄大夫王蕴说,酒正好能让每个人在醉眼朦胧中忘掉自己,“酒正使人人自远”。曾任会稽内史的卫将军王荟云:“酒正自引人著胜地”。酒可以把人引入到一种忘掉现世,忘掉自我的绝佳的境界。

王孝伯曾有言,具有点睛之妙:“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被当时人称为“江东步兵”的张翰,因为他嗜酒放荡,如同步兵校尉阮籍。有人问他,你怎么可以如此放纵而不顾及身后的名声吗?他回答说,与其身后留美名,还不如让我现在纵情喝酒来得痛快!曾任吏部郎的毕茂世,因常常饮酒被免除职务。曾云“一手持蟹鳌,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人,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尤其是他的组诗《饮酒》二十首,表现了诗人对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这些诗或以醉人的语态指责黑暗腐朽、是非颠倒的上层社会,或是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或是表现诗人退居官场后怡然自得的心情。

魏晋名士尚清谈,重虚无,而魏晋风度的哲学思想则是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与传统儒家思想相比,儒学注重现实,要求恪守礼教,强调为社会为群体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参与精神。以老庄为基础的玄学则不同,它追求精神上的无羁无束,自我人格的极度自由。而这点又是因为雄心壮志在现实无法实现,于是只能放弃理想转而追求人性最大化自由。他们借助饮酒,在看似放荡不羁中彰显个性,彰显性情之美,真实之美。他们意识到在儒家注重的社会角色之外,还有真实的自我个体的存在,在社会理想无法实现时,他们被动地无奈地选择回归自我的精神家园和自我空间。正如梁昭明太子萧统说:“有疑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陶渊明集序》)。“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于醉酒后个体生命的觉醒,人格的自由。陶渊明《饮酒》其五写道,青松长在东园,众草杂树遮掩它的容姿。可是一旦严霜降临,众树纷纷凋零,唯见孤松卓然挺拔,人才称奇。独自饮酒,想着自己的一生,好象在梦幻里。人生岂能被尘俗的羁绊拘牵!诗人正是在追求这种不流于俗的卓然挺立中获得精神世界的自由与独立。

魏晋风度是人的觉醒。所谓“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的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逃避与张扬,压抑与觉醒相辅相成,共同成就了魏晋名士之风流。

商务礼仪中的酒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