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开国大典
编辑:清风徐来 识别码:23-968908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0 14:27: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建国前的资料,把建国艰辛及旧中国的苦难以及建国时的喜悦告知学生,可通过相应学习的课文进行合理沟通;

2、预习要求:(1)标好自然段,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尤其是生字词;

(2)读熟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给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3)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激动心情,抓住词句自行理解;

说课:

认知起点,生本文本

言为本,语言的课堂;情为重,情感的课堂;法为真,艺术的课堂。

方法: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形象;抓关键词感悟情感,突出人文;抓住关键词想象意蕴,强化融合。

板块设计与线性推进的设计思路。

追求着是痛苦的,不追求我将更加痛苦。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第二次见面,你想想怎样对我打声招呼?在内容与方式二方面引导,营造气氛)

1、张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想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下!(南湖一大、南昌起义、会师井岗山、长征、抗日、解放战争)

2、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来之不易、浴血奋战、艰苦卓绝„„)过渡导语: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烙印走进课堂,上课吧!

二、出题

1、来欣赏一幅油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2、谁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从画面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二句话)过渡导语:这幅油画的名字就叫《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开国大典》,3、板书:开国大典,一起书空典

4、看着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谁来读课题?(顺势点:大典的气势与开国的气魄)

三、初读

1、画家用他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一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又为我们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呢?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归纳

(1)典礼主体部分的归纳,顺学生回答点明相应自然段。

(2)作者就是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主要记叙了典礼主体、阅兵式、游行三个重要场面。(3)典礼前,作者还写了参加人员、会场布置及入场情况。

四、研读

1、过渡导语:开国大典场面复杂,作者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是画家,会选择哪个场面来构思你的画?说说你的想法? 好,就先来学习这个部分,一起走进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整体感知,交流归纳:(不必作评价,由着学生谈。心情——激动、兴奋、喜悦、幸福„„;规模——盛大;仪式——隆重;气氛——热烈„„)交流四五人

3、重点体会

(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不仅仅感受到场面的热烈与隆重,还从语言的背后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情,真不容易啊!如果进一步研究,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激动兴奋与喜悦的心情?(把它划下来)板块A(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激动)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抓关键词体会)(1)学生先简单谈体会

(2)谁还有自己的体会?(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激动与兴奋?)

比较:欢呼——一齐欢呼——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点: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是深入体会的好办法)(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似乎听到了怎样的声音——„„?)顺势读出自己的感受。(女生读)

(3)同样,谁来说说对第二句话的感受?(不仅使场上的人民群众代表,也使全中国翘首以待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该怎么读?)(男生读)

(4)这个句子在表达上很有气势,谁有自己的发现?从中又有怎样的体会?(为了强调这这宣告这声音,作者用重复的句式,表达得很有特点。)(齐读)(5)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是指?(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指导朗读:庄严不够,有点雄伟,谁再试!)(先指名,再女生、男生、齐读)(7)联系这只有19个字的短短一句话,说说你对人民群众此时的激动心情又有怎样新的理解?

新中国成立(人民的国家,人民的政府)毛主席的声音(庄严与雄伟)盼到希望„„(站起来了)教师点:这就是开国。

(7)回读:带着开国的喜悦,带着对新中国的热爱,再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读出激动与喜悦)还有哪些语句同样能读出开国给人们带来的这份震撼与激动? 板块B(为当家作主人而激动)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交流句子后,对这三句话,说一说你的理解?

(2)读读这三句话,你是如何体会到人民群众激动兴奋与喜悦的心情的?从中还体会到什么?

(预设:顺学生回答,理解瞻仰,从中体会到什么?表扬善于抓住词语来理解,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一句)(对新中国国旗的尊敬)仅仅是对国旗吗?(对,是对新中国的热爱啊!)(3)读一读:自豪地读一读、庄严地读一读

(4)这段话中有一个字用得很特别,谁看出来了?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用站,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呢?)(6)图文阅读——(百年屈辱史)

近百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与灾难的历史,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压迫,八国联军登陆大沽口、侵入紫禁城、火烧圆明园,无能的清政府签下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难忘九一八,日本侵占东三省,继而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刻骨铭心的国耻,白骨森森,尸横遍野。

旧中国,暗无天日,民不聊生,家破人亡,中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危难之际,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八年抗战,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蒋家王朝,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7)此时,面对着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面对着站直了腰杆子的中国人民,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拿起笔,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师顺学生小结:刚才我们联系历史资料,加深了对站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到这是中国共产党28年来的等待,这是一个国家上百年的等待,这是一个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等待!人民群众为当家作主人而激动,这是扬眉吐气的自豪)(8)(这就是人们之所以如此激动、兴奋的深层原因啊!带着当家作主人的自豪)再读: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指导读出自豪、扬眉吐气等)

(9)此时,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声音在呐喊(引读)五星红旗升进来了,表明„„(三次加强);

新中国成立了,表明„„

(10)练习: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不仅传遍了全中国,还传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告诉每一个中国人(引导:告别苦难,迎接希望„„),告诉曾经侵略我们的帝国主义列强(中华民族不可辱,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教师点:东方睡狮觉醒与雄起的雷吼。

板块C(为领略领袖风采而激动)方法:读出激动与拥戴,还读出盛大与热烈。教学虚化处理。

(过渡:此时,一个人的名字涌上心头,毛泽东主席。正是他遵义会议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正是他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北上抗日赶走日本侵略者,正是他指挥若定率领百万大军解放全中国,正是他领导中国人民从苦难走向胜利,面对新中国的第一任主席,你还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

(1)掌声部分。抓住某一处掌声,引出另一段有关对主席掌声的句子(2)来,读出人民群众的激动与兴奋?

(点出:掌声突出了主席的风采,表明了人们对主席的拥戴,对领袖的热爱)(3)教师点:为见到主席而激动,这是一种热爱领袖之情。(4)还能从这些语句读出什么?谁来读读这二个句子?(引导读出:典礼的隆重、热烈与盛大)

(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份公告,领袖的风采把人民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推向了高潮)

4、带着对领袖的热爱,让我们一起重回57年前那个激动人心、令人自豪的场面,一起经历这开天辟地的一刻:宣布成立视频(引导学生起立)

(10)随机采访:我们也都站起来了,此时怎样的心情?为(主席的风采与气魄、新中国的建立、人民政府民的成立、翻身解放、未来幸福、告别苦难)而激动自豪!

(11)当时的人、曾经的人、现在的人,都激动自豪着,带着这样的心情,一起读“毛泽东主席宣布——欢跃起来——五星红旗升起来„„”

四、质疑

再读读还有没有不理解的问题? 1、28,54?

2、教师问题,为什么选取这一瞬间?

3、顺学生回答,推出问题,在画家的心中,定格成这样的一个瞬间,(再看图)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

(人民群众激动自豪、扬眉吐气)、(民族觉醒奋起)、(国家庄严神圣)、(主席光辉)„„ 这就是开国的含义。

让我们一起再一次齐读课题。

五、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到了开国大典场面的盛大隆重与热烈,一起感受着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感受着对领袖对新中国的热爱,同时同学们还提了不少的问题,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阅兵式走上游行的街头吧!下课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第二篇:开国大典

政治

会议:第一届中国民人政治协商会议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内容:①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筹备选举产生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国旗:五星红旗;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首都:北平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③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开国大典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合法的政府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结束了100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认识: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才是科学发展之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

拯救中国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时间:1978年地点:北京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确立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的路线

内容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组织上: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十一届三中全会意义: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转折。

②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文化③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两弹:原子弹: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两弹一星导弹:1966年我国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1967年成功进行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

一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继续追击盘踞在华南、西南、和东南沿海的国民党残余军队

经过:①1950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

西藏和平解放②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

政府代表团谈判

③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

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宣告西藏的和平解放

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目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心愿提出: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统一的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大陆实

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仍保持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一国两制评价:是推进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我国的重大国策,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突出表现。“一国两制”既有利于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为中国的统一大业开辟了一条现实的大道,也为解决国际争端找到了新的思路,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做出了贡献

港澳回归: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意义:港澳回归是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是邓小平“一国两制”

构想的成功实践,不仅洗血了多年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对早日解决台湾问题也起着积极作用。标志着祖国的统一大业迈出了历史性的步伐

发明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时间:1973年

杂交水稻事件:培育出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媒体称之为东方魔稻

意义: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解决中国的温饱问题作出

了卓越的贡献

原则:党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做法: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由少数民族自

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

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

居的地区分别设立民族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行使自治权,使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的事务

意义: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少数民族的发展

目的: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概况: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取代《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

规定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宪法特点: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

法。宪法的颁布,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了根本大法的保证。它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

对台政策:①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解放台湾;

②50年代中期,提出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解放台湾;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政府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上

提出对台政策,并采取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动祖国统一大业

交往:①1987年,台湾调整政策,逐步采取了系列开放措施隔绝状

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海协会、海基会成立)

大陆与台湾交往②1993年,汪辜会谈在经济文化科技交流方面达成共识。

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③1995年,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八

项主张”。这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④经过海内外人士的共同努力,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202_年,两岸关系新发展:真正实现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提出:1986年3月,王大衍等老科学家,提出加快发展高科技的主张 863计划实施:1986年11月,国务院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意义:“863”计划的实施,推动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缩短了我国同

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第三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2、过渡: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⑴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⑵ 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qǐnɡ qínɡ)檐(zhān yán)瞻(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2、质疑解疑:

简单问题当时解决,和理解课文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三、细读课文,品味理解

1、练习分段:

⑴ 默读思考:

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

⑵ 学生讨论:

明确: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大典中毛主席宣告、升国旗、宣读公告。

第3段:阅兵式盛况。

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2、披文入境:

此时此刻,你就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你会选拍哪几个难忘的镜头?为什么? 明确七个镜头:

大典前的会场;毛主席宣告;升国旗;读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大典结束。

3、合作研读:请选拍相同镜头的同学组成学习小组,通过合作给这些照片配上解说词(口头准备)。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四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 明德小学彭程辉

一、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本课重在表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那些从“老远”的长辛店等地坐火车清早到了北京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的铁路工人,那些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赶”来的郊区农民,显然就是参加典礼的三十万人的缩影。就是会场上“挺立”的电动旗杆,似乎也是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屹立在世界东方的象征。

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声音„„”这样两个长句子,表达了全场三十万人以及全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当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五星红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

如果说,叙述典礼的部分主要表达的是热爱新中国,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兴奋的心情的话,那么,记叙阅兵式的部分,除表达这种激动、兴奋的心情外,更侧重于表达为人民军队的出色表演而感到自豪的感情。你看,“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战士们挺着胸膛”“像钢铁巨人一样”,“‘红马连’

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这些描述,无不渗透着对人民军队的赞美,和为人民军队感到自豪的感情。

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准备

自主预习课文,收集“开国大典”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一)释题导入,引出“大典”。

1.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

2.解释课题,齐读课题。(“开国大典”就是创建国家时举行的重大典礼。)

(二)整体感知,初识“大典”。

1.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些场面?

2.学生交流归纳。(课文按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三)重点研读,感受“大典”。1.默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什么。2.交流感受。3.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引导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4.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语段一: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

台。[引导学生抓住“排山倒海”、“一齐”等词语体会群众的热情及对毛主席的热爱之情。]

语段二: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什么?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2)引导学生抓住“一齐欢呼”、“一起欢跃”等词语体会人民的激动之情,体会反复手法的表达效果。

(3)指导感情朗读,背诵。

语段三: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引导抓住“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

(2)感受人们肃然起敬的原因,体会“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3)写话,交流,体会情感,抒发心声。

(4)感情朗读。

(四)课堂总结,铭记“大典”。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群众进场,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三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3.整体了解作者记叙开国大典的方法,初步学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1.师生共同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教师小结。

2.交代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重点研读

1.学生默读典礼之前“会场布置、群众进场”,典礼之后“阅兵式”、“群众游行”的段落,进一步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

2.交流学习体会:

板块一:会场布置、群众进场。

(1)指名分节读课文1──4自然段,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2)引出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体会参加人数多、会场布置隆重、群众热情高涨。

(3)随机学习重点句。

句子一: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句子二: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典礼下午三点开始,但是早上六点钟就有群众队伍入场了,这说明了什么?)

(4)感受热情,指导朗读。

板块二:阅兵式。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三: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①抓重点词谈感受,想象画面。

②感情朗读,再现万众欢腾的场面。

板块三:群众游行。

(1)学生交流学习感受。

(2)引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句子四:天安门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①反复朗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写作特点。

②想象画面,体会人民的幸福心情。③感情朗读,感受情感。

(三)课堂小结,回顾全文。

(四)迁移运用,学写场面。

五、板书设计开国大典群众进场举行典礼新中国在今天成立了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群众游行

第五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 一.说教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最后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组教材以“走近毛泽东”为专题,安排了四篇课文。《开国大典》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的描写,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采。

走近毛泽东,让学生去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是本组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在感受的过程中,重点帮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

经过四年的语文学习,五年级的学生默读有了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搜集与课文相关的材料,帮助读懂课文的能力。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长征》,对毛泽东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对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屈辱历史有了一定的了解。三 说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开国”二字,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透过“大典”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4、围绕“大典”学习作者场面描写的方法。因为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因此我将“通过一个个首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体会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心情”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四

说教法(结合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第三学段要求来谈)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作者采用场面描写,表达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深厚思想感情。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抓住场面中的重点词句,品读感悟,读中悟情,读中悟写,读中表情,读写结合。同时借助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背景创设情境等方法辅助教学。五 说学法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搜集材料,帮助读懂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面,自读,感悟,体会。在学文的基础上学会写作方法,学会迁移运用。我准备引导学生用“读——找——想——读——写“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即初读了解场面描写的点和面;细读找重点词句;想象场面,感情朗读升华;体会写作特点,在理解语文文字的基础上运用语文文字,读写迁移,学写场面描写。六 说教学过程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几个板块。板块一

梳理文章结构

强化整体感知

我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努力真实地体现生成过程。以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优化整体阅读,其目的是突出整体感知,强化第一课时的重点,突出第一课时的特点。板块二

运用策略

品读感悟 选择场面,自读自悟

开国大典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