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编辑:雾花翩跹 识别码:23-94138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9 19:02: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

要讲话

建设什么样的成都

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

怎样建设成都

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本报讯(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张魁勇 裴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昨日下午在金牛宾馆胜利闭幕。

大会执行主席唐川平、何绍华、侯一平、张宁生、金嘉祥、杨兴平、李铀、戴晓雁、黄平、沈有春在主席台前排就座。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洲等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会议应到委员628名,实到593名,符合法定人数。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会议通报了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常委的调整情况;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这是一次充满民主氛围、高扬奋进基调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发展共识、共绘美好蓝图的大会,对于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黄新初指出,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中心谋划工作定位,紧贴大局加强自身建设,高水平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夺取成都“十二五”发展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成都市情再认识中,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智力资政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许多符合发展规律、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在去年工作中,市政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衷共济、肝胆相照的可贵精神得到了有力体现,一个内和外顺、富有活力、运转规范、成果明显的政协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两个重大问题,谈一谈市委的初步考虑,也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沟通。”黄新初表示,将从成都发展定位、战略任务,以及形成共识合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黄新初说,当前,成都新一轮发展“怎么干”,是全市人民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现实课题。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一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黄新初说,要深入理解这一发展定位的战略考量。当前,全国和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人口和生产力越来越向特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这个发展大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抓住了,就能形成领先发展的强势;抓不住,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作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已具有一定现实基础,但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功能还不够强大。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当是抓住和用好人口和生产力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的大势,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对城市化趋势的科学把握,又体现了对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定位,更是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黄新初说,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关键在塑造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在未来西部地区多极核的发展格局中,成都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应当体现为“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四大功能。“交通主枢纽”,就是成都既要成为贯通西部交通、通信网络的中枢节点,又要成为联通外部交通、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构建起西部地区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和信息大循环的战略通道。“产业主支撑”,就是成都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中,既要成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高密聚集区,又要成为新兴业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制高点,成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力量和西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标志。“城市主引擎”,就是成都要提升城市形态,拓展量能体积,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并带动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开放主阵地”,就是成都要成为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大要求。我们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与这一要求是高度契合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实质就是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而“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又体现了成都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立足西部、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定位。省委对成都的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把准了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勇挑重担、服务全局的责任和气魄,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这个发展定位也支撑和服务于“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全市工作总体目标。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既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是要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增长动能和产业支撑。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关系成都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也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黄新初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实现这个发展定位,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这五大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黄新初说,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面临着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也就越发需要塑造交通区位上的优势来弥补。因此,我们把“交通先行”摆在五大兴市战略的首位,下决心首攻交通、大兴交通,打一场交通建设的大会战。一是大抓外部交通,高效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外循环。要围绕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等“三大交通枢纽”,统筹抓好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二是大抓内部交通,着力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要按照“半小时通达”的理念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力争在交通设施上具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贯通、乡镇与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各建制村与乡镇半小时联接”的硬件条件,重点将建好三张交通网:规划建设“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网”。三是大抓通信畅通,紧密联接世界信息大循环。我们将大力实施宽带成都战略,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黄新初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当前,成都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在经济形态上还具有“商贸流通型城市”的特征,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为此,我们决心用几年时间打一场产业发展的翻身仗,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当前成都产业经济的“源”和“纲”,抓源引流、抓纲带目,抓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为全市经济提早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是坚持先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成都补工业充分发育这一课,不会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是瞄准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高端路线,着力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园区挖潜”工作。二是紧扣提速升级,推动服务业尽快倍增。服务业,是当前成都市域经济的主体,也是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要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业态优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做大支柱服务业,注重扶持新兴服务业,积极抓好楼宇经济。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加工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做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黄新初说,我们深感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成都的城市建设恰恰处在“改旧启新”这样一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既要完成成都旧城改造的攻坚决战,也要开启天府新区“千年立城”的宏伟事业。我们将实施好“立城优城”战略,“立”好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书写成都城市建设新的历史。一是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科学谋划未来城市布局。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一座宜人城市的基本元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用“四态合一”理念统揽城市规划和建设,强调“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强调“生态是绿色的基础设施”,特别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注重城市生态和文态的塑造。考虑到成都未来发展成为“巨型城市”的可能,我们将采取“走廊+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方式,构建起“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局。近期,我们正在抓两件大事:其一,打造“百里城市中轴”。为了给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预留足够空间,我们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将原来局限于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贯穿全域,准备打通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微博),全长80公里、路幅宽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的打造,将坚持分步推进、分段实施,全面完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将沿中轴线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使这条中轴线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其二,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198”区域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要结合绿化建设,依靠“城市中水回用”来解决“198”区域的水源补给问题,争取连通绿地水系、构建一批大型水面,打造一个全长8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的环城湿地公园,更好地发挥“198”区域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二是要把握“千年立城”机遇,全面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也是成都立好新兴城市极核的龙头项目。抓好这项工作,将推动成都的建城格局由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打开成都通向建成区超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的大门。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先行启动支撑新区骨架的重大基建项目,突出抓好“三纵一横两轨”等一批交通干线工程,尽快让天府新区内部贯通起来、外部联通起来。同时,按照“小规模、密布局、快起步”的建设原则推进起步区建设,尽快把现代化新城组团的骨架搭起来、产业立起来、人气造起来,形成示范效应,早日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三是要办好最大规模民生工程,加紧“北改(微博)”工程实施步伐。我们把“北改”工程作为优化中心城区极核的龙头项目来抓,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时安排、分块实施”原则,区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来有力有效推进。“北改”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将有一个排序,要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客运场站和市场搬迁为重点、以风貌打造和立面整治为补充,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人民北路打通、火车北站周边区域改造等北改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至于老旧居民片区改造,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贯彻“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的精神,做到宜改则改、愿改则改。“北改”将坚持“政策尺度统一、政策红利递减”的原则,树立愿改受益、先改受益的鲜明导向。欢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北改”,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争取用几年时间改造出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实施‘三圈一体’战略,凝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合力。”黄新初说,成都市域三大圈层的划分,既是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一个经济分区。我们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升对外辐射力,前提是要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成完整的“一极”,形成对内聚合力。一是要区分发展要求,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6个区作为第一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头雁高飞”,“高”要高在发展水平上;紧邻中心城区的6个区县作为第二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第三圈层的8个市县,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尾雁快飞”,“快”要快在发展速度上。二是要突出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发展”机制。今年,我市深化改革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围绕落实“三圈一体”战略,将从财税体制、考评机制、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等方面,健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鲜明树立三大圈层联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放程度。”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在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我们将按照这个既定的国际化方向,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一是突出外生型增长,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当前,成都国际化的一个最大机遇,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深刻、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我们要坚持“双需驱动”、“两型增长”,抓住眼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把企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地吸收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力争成为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二是坚持便利化取向,加快打造国际化合作环境。当前,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重点是构建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国内物流链条;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重点是抓紧启动“筑巢工程”,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健身机构,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做好城市标识标牌多语种的规范翻译,特别是要在天府新区、高新区这些外企集中区着力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重点是继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抓好投资软环境整治,形成人性化、高效化的营商制度环境。三是注重软实力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营销。我们要提高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投资的首位度,就必须提高成都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国际受众的接受偏好,精心选择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媒体尽可能扩大传播效应,展示成都、宣传成都、营销成都,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

黄新初说,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今后几年,是我们推动成都新一轮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起步阶段,也是政协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肩负光荣使命,担负特殊职责,对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发挥着重大作用。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发挥界别广泛、联系深入的优势,当好凝聚发展共识的“纽带”,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大力鼓呼;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当好服务中心工作的“智库”,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言献策;发挥位置超脱、影响重大的优势,当好落实兴市战略的“推手”,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助力;发挥渠道多元、包容性强的优势,当好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营造环境。

黄新初说,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希望市政协领导班子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希望全市各级政协机关进一步抓好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为各位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开创我市政协工作新局面。黄新初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关心政协工作,在思想上重视政协工作,在机制上促进政协工作,在投入上保障政协工作,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黄新初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各方智慧、团结一切力量,共同驾驭这艘满载成都人民幸福愿景的发展航船,沿着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航程,奋力驶向成都更加美好的未来!

唐川平在讲话中说,黄新初书记的讲话立足成都新一轮发展,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作了系统阐述,指向明确,集中体现了市委对成都的发展目标、发展取向、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全市政协组织、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要认真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找准履职重点,增强大局意识,始终与市委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

唐川平要求,要深刻领会讲话精神实质,不断增进发展共识。准确把握市委对成都发展的科学定位,以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度的使命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广集民智、广聚民心,努力使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同和积极参与,不断增进发展共识。要充分发挥政协优势作用,有效服务中心工作。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扎实有效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主动服务我市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大局,不断增强履职实效。要切实加强政协自身建设,着力提升履职水平。进一步深化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政协专委会和机关建设,深入推进政协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完善履职制度机制,不断提升政协工作科学化水平。

唐川平表示,站在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新起点,面对光荣而艰巨的新任务,人民政协责任重大,政协委员使命崇高。我们要在中共成都市委领导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务实进取、主动作为,不断开创我市政协事业新局面,全力助推成都发展新跨越!

邓修明、李昆学、徐季桢、朱志宏、孙平、何华章、赵小维、包惠、敬刚、文登来、刘超、黄建发、秦焰、叶学东、童若春、敖锡贵、孙传敏、杨伟、李小新、傅勇林、白刚、刘仆、王忠林、谢瑞武、苟正礼、牛敏、李建、刘继承等中共成都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成都警备区、市法院、市检察院领导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市老领导高未龙、黄忠莹,市十二届政协领导、全国政协委员和省政协委员代表,市级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等应邀出席闭幕大会并在主席台就座。

不是市政协委员的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副秘书长,市级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区(市)县委、政府、政协、统战部主要负责同志;市政府驻外办事处负责人,部分市属国有企业负责人和市政府参事,市政协机关有关人员列席会议。

应邀参加闭幕大会的还有台商代表、公民旁听代表。

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

202_年2月11日

第二篇:黄新初在成都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上的重要讲话

黄新初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上的重要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于2月11日下午在金牛宾馆胜利闭幕。会议应到委员628名,实到593名,符合法定人数。

闭幕大会由唐川平主持。会议通报了政协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以来,市政协常委的调整情况;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成都市委员会提案委员会关于十三届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黄新初发表重要讲话。他说,这是一次充满民主氛围、高扬奋进基调的大会,是一次凝聚发展共识、共绘美好蓝图的大会,对于更好地发动社会各界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黄新初指出,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以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中心谋划工作定位,紧贴大局加强自身建设,高水平地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为夺取成都“十二五”发展开门红提供了有力支持。特别是在新形势下成都市情再认识中,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发挥智力资政的积极作用,提出了许多符合发展规律、富有真知灼见的建议。在去年工作中,市政协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作风得到了充分展示,和衷共济、肝胆相照的可贵精神得到了有力体现,一个内和外顺、富有活力、运转规范、成果明显的政协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他代表中共成都市委,对各位委员一年来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借今天的机会,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怎样建设成都’、‘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两个重大问题,谈一谈市委的初步考虑,也与同志们做一个交流沟通。”黄新初表示,将从成都发展定位、战略任务,以及形成共识合力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个城市确立什么样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抱负,最终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前景。”黄新初说,当前,成都新一轮发展“怎么干”,是全市人民极其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必须认真回答的现实课题。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站在成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确立了“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发展取向,明确了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一引领成都未来发展的战略定位,从经济建设的层面回答了我们将“建设什么样的成都”这个重大课题。

黄新初说,要深入理解这一发展定位的战略考量。当前,全国和全球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一个重大趋势,就是人口和生产力越来越向特大中心城市和城市群集中。“这个发展大势,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谁抓住了,就能形成领先发展的强势;抓不住,就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危险。”当前,成都已集中了全省1/6的人口和1/3的经济总量,占到了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8%,作为西部经济的增长极已具有一定现实基础,但增长极的地位还不够核心、功能还不够强大。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应当是抓住和用好人口和生产力向区域中心城市进一步集中的大势,升级成为具有更高集中度、更强带动力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发展定位,既体现了对城市化趋势的科学把握,又体现了对区域竞争挑战的积极应对;既是顺势而为的务实定位,更是乘势而上的奋进定位。” 黄新初说,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关键在塑造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在未来西部地区多极核的发展格局中,成都的核心地位和主导作用应当体现为“交通主枢纽、产业主支撑、城市主引擎、开放主阵地”四大功能。“交通主枢纽”,就是成都既要成为贯通西部交通、通信网络的中枢节点,又要成为联通外部交通、通信网络的关键节点,构建起西部地区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和信息大循环的战略通道。“产业主支撑”,就是成都在西部地区产业体系中,既要成为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高密聚集区,又要成为新兴业态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地,牢牢把握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制高点,成为西部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力量和西部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集中标志。“城市主引擎”,就是成都要提升城市形态,拓展量能体积,打造中西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特大中心城市,并带动成都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的联动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动力。“开放主阵地”,就是成都要成为西部地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成为世界了解西部的“第一窗口”,成为全国和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西部地区的首选之地。

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对成都发展提出了“加快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的重大要求。我们提出的打造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与这一要求是高度契合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实质就是要成为区域的经济中心;而“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又体现了成都的发展定位是一个立足西部、放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开放性定位。省委对成都的发展定位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是“把准了方向和重点,体现了勇挑重担、服务全局的责任和气魄,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是一致的”。同时,这个发展定位也支撑和服务于“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全市工作总体目标。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既需要良好的生态基础,也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就是要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提供增长动能和产业支撑。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是关系成都发展全局的战略定位,也是实现富民强市的重要载体。”黄新初说,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围绕实现这个发展定位,提出了“交通先行”、“产业倍增”、“立城优城”、“三圈一体”、“全域开放”五大兴市战略。这五大战略,指明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重点任务,回答了我们将“怎样建设成都”这个重大问题。

“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构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黄新初说,成都地处西部内陆,既不沿海也不沿边,建设开放型区域中心和国际化城市面临着地理区位上的劣势,也就越发需要塑造交通区位上的优势来弥补。因此,我们把“交通先行”摆在五大兴市战略的首位,下决心首攻交通、大兴交通,打一场交通建设的大会战。一是大抓外部交通,高效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外循环。要围绕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西部高速公路枢纽等“三大交通枢纽”,统筹抓好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构建起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二是大抓内部交通,着力畅通市域交通内循环。要按照“半小时通达”的理念来进行规划和建设,加快构建城乡一体、无缝衔接、高度通达的全域交通体系,力争在交通设施上具备“中心城区各组团之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贯通、乡镇与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各建制村与乡镇半小时联接”的硬件条件,重点将建好三张交通网:规划建设“市域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市区半小时快速路网”、打造全面覆盖的“公共交通网”。三是大抓通信畅通,紧密联接世界信息大循环。我们将大力实施宽带成都战略,加快“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建设,基本建成汇聚西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国际性区域通信枢纽。

“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夯实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产业支撑。”黄新初说,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成败的关键取决于产业。当前,成都总体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型的过渡期,在经济形态上还具有“商贸流通型城市”的特征,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不够突出。为此,我们决心用几年时间打一场产业发展的翻身仗,坚持把先进制造业作为当前成都产业经济的“源”和“纲”,抓源引流、抓纲带目,抓先进制造业联动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力争实现工业率先倍增、服务业尽快倍增,为全市经济提早翻番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一是坚持先导地位,推动工业经济超常规发展。成都补工业充分发育这一课,不会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而是瞄准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的高端路线,着力抓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以及“园区挖潜”工作。二是紧扣提速升级,推动服务业尽快倍增。服务业,是当前成都市域经济的主体,也是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的重点。要用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机遇,坚持以体制创新和平台建设为抓手,着力推动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业态优化,突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继续做大支柱服务业,注重扶持新兴服务业,积极抓好楼宇经济。三是突出产业转型,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和加工化,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实施‘立城优城’战略,做强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动力引擎。”黄新初说,我们深感幸运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成都的城市建设恰恰处在“改旧启新”这样一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历史时刻,既要完成成都旧城改造的攻坚决战,也要开启天府新区“千年立城”的宏伟事业。我们将实施好“立城优城”战略,“立”好以天府新区为代表的新城,“优”化以中心城区为代表的老城,书写成都城市建设新的历史。一是要树立“四态合一”理念,科学谋划未来城市布局。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是一座宜人城市的基本元素。无论是新区建设,还是旧城改造,都要用“四态合一”理念统揽城市规划和建设,强调“文化是城市活的灵魂”,强调“生态是绿色的基础设施”,特别注重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注重城市生态和文态的塑造。考虑到成都未来发展成为“巨型城市”的可能,我们将采取“走廊+组团”式的城市布局方式,构建起“一轴双核六走廊”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城镇发展格局。近期,我们正在抓两件大事:其一,打造“百里城市中轴”。为了给未来更大规模的城市化预留足够空间,我们将以天府广场为中心,将原来局限于主城区的城市中轴线沿人民南路、人民北路南北延伸、贯穿全域,准备打通一条北接德阳、南连眉山,全长80公里、路幅宽达80米、两侧各配置50米绿带的城市中轴线。中轴线的打造,将坚持分步推进、分段实施,全面完成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我们将沿中轴线规划建设一批地标性建筑,集聚一批高端服务业项目,使这条中轴线既是景观轴,也是经济轴、文化轴和生态轴。其二,打造“八十公里环城绿廊”。“198”区域是中心城区最重要的生态绿地,要结合绿化建设,依靠“城市中水回用”来解决“198”区域的水源补给问题,争取连通绿地水系、构建一批大型水面,打造一个全长85公里、面积约130平方公里的环城湿地公园,更好地发挥“198”区域的生态、景观和休闲功能。二是要把握“千年立城”机遇,全面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天府新区建设,是成都落实省委省政府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也是成都立好新兴城市极核的龙头项目。抓好这项工作,将推动成都的建城格局由延续千年的“单中心”向“双中心”转变,打开成都通向建成区超千平方公里、市区人口超千万的“巨型城市”的大门。今年的主要任务,是先行启动支撑新区骨架的重大基建项目,突出抓好“三纵一横两轨”等一批交通干线工程,尽快让天府新区内部贯通起来、外部联通起来。同时,按照“小规模、密布局、快起步”的建设原则推进起步区建设,尽快把现代化新城组团的骨架搭起来、产业立起来、人气造起来,形成示范效应,早日实现“再造一个产业成都”的目标。三是要办好最大规模民生工程,加紧“北改”工程实施步伐。我们把“北改”工程作为优化中心城区极核的龙头项目来抓,将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时安排、分块实施”原则,区分“建新”、“更新”、“改旧”三种模式来有力有效推进。“北改”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各项任务的轻重缓急将有一个排序,要坚持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客运场站和市场搬迁为重点、以风貌打造和立面整治为补充,特别是要突出抓好人民北路打通、火车北站周边区域改造等北改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至于老旧居民片区改造,既要积极推进,又要贯彻“改不改,由群众自己定”的精神,做到宜改则改、愿改则改。“北改”将坚持“政策尺度统一、政策红利递减”的原则,树立愿改受益、先改受益的鲜明导向。欢迎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北改”,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格局,争取用几年时间改造出一个畅通城北、安居城北、宜人城北。

“实施‘三圈一体’战略,凝聚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合力。”黄新初说,成都市域三大圈层的划分,既是一个地理分区,也是一个经济分区。我们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升对外辐射力,前提是要把市域经济的“三圈”融成完整的“一极”,形成对内聚合力。一是要区分发展要求,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中心城区6个区作为第一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头雁高飞”,“高”要高在发展水平上;紧邻中心城区的6个区县作为第二圈层,肩负的发展要求是“中雁竞飞”,“竞”要竞在发展贡献上;第三圈层的8个市县,肩负的发展要求是“尾雁快飞”,“快”要快在发展速度上。二是要突出政策导向,健全“联动发展”机制。今年,我市深化改革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围绕落实“三圈一体”战略,将从财税体制、考评机制、产业政策和区域规划等方面,健全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鲜明树立三大圈层联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实施‘全域开放’战略,提升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开放程度。”黄新初说,最近,省委在深刻把握区域经济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明确了成都新一轮发展的紧迫任务是“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建设以经济功能为主的综合型国际化城市”。我们将按照这个既定的国际化方向,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加主动的姿态实施“全域开放”战略。一是突出外生型增长,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当前,成都国际化的一个最大机遇,就是我们正在经历全球最深刻、最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浪潮。我们要坚持“双需驱动”、“两型增长”,抓住眼前的有利时机,争取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把省外、国外的成套产业更多地转移到成都来,采取“拿来”和“移植”的办法快速做大我市的经济规模,大力发展“把企业引进来、把产品卖出去”的外向型经济,力争最大限度地吸收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红利,力争成为这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城市之一。二是坚持便利化取向,加快打造国际化合作环境。当前,要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重点是构建长运距、大容量、低成本、高速度的国际国内物流链条;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重点是抓紧启动“筑巢工程”,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健身机构,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做好城市标识标牌多语种的规范翻译,特别是要在天府新区、高新区这些外企集中区着力营造国际化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重点是继续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优化审批流程,抓好投资软环境整治,形成人性化、高效化的营商制度环境。三是注重软实力建设,加快推进国际化城市营销。我们要提高成都在中西部地区吸引国际投资的首位度,就必须提高成都在国际社会的关注度和美誉度。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根据国际受众的接受偏好,精心选择成都的城市形象定位,并通过多种方式、多种媒体尽可能扩大传播效应,展示成都、宣传成都、营销成都,加快充分国际化进程。

黄新初说,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承载着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福祉和共同愿景,也需要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共同行动。今后几年,是我们推动成都新一轮发展、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起步阶段,也是政协工作大有可为的重要时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肩负光荣使命,担负特殊职责,对构建“同心同向同力、共济共建共荣”的发展格局发挥着重大作用。希望广大政协委员发挥界别广泛、联系深入的优势,当好凝聚发展共识的“纽带”,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大力鼓呼;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当好服务中心工作的“智库”,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言献策;发挥位置超脱、影响重大的优势,当好落实兴市战略的“推手”,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提供助力;发挥渠道多元、包容性强的优势,当好增进社会和谐的“桥梁”,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营造环境。

黄新初说,加强自身建设,是政协组织履行职能、做好工作的基础。希望市政协领导班子高举旗帜、服务大局,紧扣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践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更好地组织和领导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希望广大政协委员牢记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提高科学履职水平,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希望全市各级政协机关进一步抓好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机关建设,为各位委员履职尽责提供优质服务。要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政协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不断开创我市政协工作新局面。黄新初强调,全市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政协按照章程开展工作,在政治上关心政协工作,在思想上重视政协工作,在机制上促进政协工作,在投入上保障政协工作,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责创造良好条件。

黄新初最后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集中各方智慧、团结一切力量,共同驾驭这艘满载成都人民幸福愿景的发展航船,沿着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航程,奋力驶向成都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篇: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讲话

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共景德镇市委书记 钟志生(二 0 二 0 年五月十日)

各位委员、同志们:

今天,政协景德镇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隆重开幕了。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共商景德镇发展大计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中共景德镇市委,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2_ 年,是景德镇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一是总书记有嘱托,5 月份,习近平总书记时隔三年再次视察江西,殷殷嘱托我们“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为景德镇发展标定了历史方位、擘画了美好蓝图。二是总理有期待,11 月 14 日,李克强总理到江西视察指导,第一站就到景德镇,明确表示全力支持国家试验区建设,期待我们把千年瓷都打造成国际瓷都。三是国家有使命,7 月 26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国家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了“两地一中心”的发展定位,两个阶段的发展目标。四是省委省政府有要求,10 月 17 日,省委省政府专门在景德镇召开了国家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刘奇书记、炼红省长提出明确要求,作出具体部署。五是发

展有变化,以“十大工程”为抓手,启动实施了 300 多个有特色、有品质、有影响的重要项目,一批老百姓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经济社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景德镇越来越展示出开放、自信、实干的新形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和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感恩奋进、真抓实干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汗水。一年来,全市政协系统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在凝聚人心、增进共识、助推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服务大局有高度、建言献策有准度、团结合作有广度、联系基层有深度、民主监督有力度,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全体政协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202_ 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国家试验区建设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特别需要坚持既定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保持定力,久久为功;特别需要全市上下咬定目标不放松,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特别需要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贡献智慧和力量,团结奋斗,共识共为。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围绕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不断提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水平,推动新时代全市人民政协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把握政协工作的正确方向。人民政协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事业要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最根本的政治原则,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政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是政协履职的优良传统,也是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坚持党委政府的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以更高水平履职尽责,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在扩大开放中主动作为。过去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聚焦环境建设,更多的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现在聚焦国家试验区建设,既要有内生动力,更要扩大开放,充分运用外部资源、外部支持、外部力量,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高品质生活。要充分发挥人脉资源丰富、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多为景德镇发展做宣传、促推介,多为项目建设找信息、优环境,多为企业落户牵红线、搭桥梁,让更多的人才、资金、技术向我市集聚,助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市在开放合作中形成新的发展优势。要在环境综合提升中彰显担当。上个月我们召开了全市城乡环境综合提升工作会议,动员全市上下在更高层次上打一场环境综合提升的攻坚战。环境综合提升的成效,直接关系着“双创双修”的口碑,也是“双创”成功与否的关键,还事关国家试验区的品位。要充分发挥政协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广泛宣传环境综合提升的重大意义、重点工作,示范带动社会各界共同行动,大力营造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全面提升景德镇的综合环境。要在完成重大任务中献计出力。要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作用,围绕国家试验区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十四五”规划编制等重大任务,精准调研协商,积极建言献策,为市委决策提供更多有深度、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各项改革发展举措和决策部署落地落实。特别是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是一次大考和检验,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很大压力。目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基本恢复,这其中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共同努力。但是,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实现“奋战二季度、奋力双过半、夺取

双胜利”的目标,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主动作为,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协商、调研、监督和指导,当参谋、出主意、想办法,为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第三,用心用情履职为民,积极反映社情民意。人民性是政协的本质属性。为人民代言,替大众发声,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工作理念,把改善民生作为履职第一关切,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把“委员作业”写到群众心坎上。要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经常性深入界别和基层群众,及时把握群众所思所盼,把基层的情况和意见反映上来,使党委、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合民意。要助力改善民生福祉,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环保等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监督,协助党委、政府把民生实事办实、好事办好,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市人民。要积极维护和谐稳定,多做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的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正常渠道依法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权益,共同维护好安定团结和谐的大好局面。

第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全面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风采。加强政协自身建设,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自身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树牢“一线”意识,保持“一线”状态,全面提升政协工作水平。要强化政协机关建设,切实提高组织协调能力和办事效果,为委员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使政协机关成为党密切联系各界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名副其实的“委员之家”。要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健全完善视察考察、委员联系、委员履职、提案办理等工作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实效,做到参政有方、议政有为、监督有力。要加强政协队伍建设,强化委员学习培训和履职管理,尊重和保障委员各项民主权利,引导广大委员珍惜荣誉、积极履职,努力建设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的委员队伍。

政协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市各级党委要把政协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政协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政协工作重大问题,全力支持政协组织依法履行职责。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主动出题目、交任务,积极采纳政协提出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政协工作新局面。

各位委员、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凝心聚力,担当实干,奋力开创新时代全市政协工作新局面,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与世界对话的国际瓷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闭幕时讲话

各位代表、同志们:

经过大家共同努力,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审议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和其他各项报告,圆满完成了选举任务,体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这是一次团结民主、凝聚共识的大会,是一次务实高效、风清气正的大会。我代表大会主席团,向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

因年龄原因,周萌、朱虹、冯桃莲同志不再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还有一些同志不再担任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多年来,周萌同志团结带领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一班人,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引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扎实做好地方立法工作,实行正确有效监督,完善代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人大自身建设,特别是在深入挖掘江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渊源、探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初心使命,以法治方式助推旅游强省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全省经济社会

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提议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诚挚感谢和崇高敬意!

根据工作需要,大会补选了赵力平、曾文明、张小平三位同志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补选了马森述同志为省监察委员会主任,补选了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决定了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刚才,新当选的同志进行了庄严的宪法宣誓,希望你们认真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辜负全体代表和全省人民的信任与重托。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全省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定位和“五个推进”的重要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

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过去一年艰苦卓绝的大战大考再次雄辩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当之无愧的人民领袖,是当之无愧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路人。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好“十四五”工作,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筑牢忠诚之魂。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教育引导全省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努力打造最讲忠诚、最讲党性、最讲政治的地方。要夯实信仰之基。以庆祝建党 100 周年为契机,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充分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要把稳思想之舵。持续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狠抓落实,切实把党的创新理论全面贯彻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各方面,一步步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擘画的蓝图变为美好的现实。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今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我们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探索有效实现路径,努力打造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要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扎实推进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建好用好重大创新平台,千方百计引人才、育人才、聚人才,深入推进铸链强链引链补链工程,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做大航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中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产业,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内涵型增长。要做好扩大内需“大文章”。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和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实施一批“两新一重”项目,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扩容提质,着力畅通经济循环,持续释放内需潜力,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要增强改革开放“动力源”。以更大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攻坚、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推出更多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加快推进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推动开放型经济提质升级发展,不断增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动力活力。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着力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新期待。要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积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用心用情解决好就业、社保、教育、医疗、养老等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把良好生态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着力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让赣鄱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要加强社会治理创新。认真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构建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开放共享的基层治理平台,坚决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西、法治江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必须大力倡导担当实干作风。把蓝图变为现实,需要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加油

干,在新时代长征路上创造“第一等的工作”。要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精心讲好红色故事、脱贫故事、小康故事,激励全省上下感恩奋进、攻坚克难,干好每一天、干好每一件事。要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坚持以实绩论英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容错纠错和考核评价机制,旗帜鲜明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最大限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让担当实干成为红土圣地最强音。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持续整治“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坚决全面彻底肃清苏荣案余毒,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确保“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省各级党委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加强和改进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省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省中

心大局,扎实做好立法、监督、决定、代表等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全省人大工作新局面。各级“一府一委两院”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决议,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位代表要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当好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本职岗位的先锋模范,为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进取、担当实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江西篇章,描绘好新时代江西改革发展新画卷,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

第五篇: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作者:闽风

来源:《闽南风》202_年第03期

备受关注的漳州市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于3月2日上午在漳州宾馆胜利闭幕。会议号召,全市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漳州市委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为实现“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多做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献礼。

中共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吴洪芹,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纪委书记江玉平,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杨建平,市政协副主席沈元坤、许少钦、林俊山、李惜真、罗春生、杨银玉、陈少青、兰万安,秘书长陈诠在主席台前排就座。闭幕式由市政协副主席沈元坤主持。

大会应到会委员362名,实际到会委员337名。会议通过政协第十一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通过政协第十一届漳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决议。

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纪委书记江玉平在闭幕大会上讲话。江玉平指出,“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黄金期。中央支持东部率先发展和海西先行先试,省委、省政府作出全力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条件。我们要主动服务大局,为漳州跨越发展多献良策;着力民生改善,为漳州跨越发展凝聚民心;坚持团结民主,为漳州跨越发展广聚合力;拓展对台交流,为漳州跨越发展再创优势;勇于改革创新,为漳州跨越发展多尽职责。江玉平指出,全体政协委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挥优势,凝心聚力,更好地发挥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为推动“十二五”开好局,加快推进漳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胜利闭幕。(闽风)

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闭幕 黄新初作重要讲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