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李诚画展序言
编辑:眉眼如画 识别码:23-975973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4-26 01:19: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李诚画展序言

知行合一 双楫齐飞 李诚,我是在202_年安徽省美协举办的《写生作品展览》上结识他的。他的山水画《秋水无痕》在展,画幅不大,但气韵生动,笔墨亦颇具功力,很难相信作品是出自一个青年画家之手,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李诚,安徽当涂人。当涂,古称姑孰,江东千年名县,史为六朝畿铺地,交通便捷,人文荟萃,物阜民丰,地灵人杰。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明末清初的“姑孰画派”即萌生于此。画派创始人肖云从,《二十四画品》作者黄钺,直到现代,既为姑孰画派又同为新安画派传人的黄叶村、朱月湖、朱白亭都生于斯,长于斯。在这底蕴丰厚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李诚自幼便酷爱绘画艺术。亦是命运使然,他有幸生于浩劫**之末,长于拔乱反正之后,就学于抢救与振兴民族传统文化之时,让他有机会在雨后春笋般地再版重印,新版精印的历代名碑名帖、画谱画册的百卉艺坛中徜徉,尽情吸取营养丰富的书画艺术初乳。他如掳如掠地购得大量名书名画精印品,如饥似渴地日摹夜临,且书且画,双管齐下,长年累月,持之以恒,也正是如此,成就了他早熟的笔墨功底。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少时的他,书画才艺已享誉乡里,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才赢得了后来进入专业学校就读深造的机会,也正是由于他的勤奋刻苦,得到了毕生从事美术教育与书画艺术创作,被画界誉为“江南一枝梅”的书画家朱月湖先生的首肯,并被时已逾八十高龄的朱老收为入室弟子,从而得到朱老的面命亲炙。此后,李诚的书画艺术便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铸就了他文人画的发展趣向。朱老“画者,成教化,助人伦。”重传统,师造化,讲笔墨、究意境,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博采众家之长的种种书画艺术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他。李诚,现今马鞍山市雨山区教育局美术教研员,又是一位在一线兼职的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位积极从事书画艺术创作的书画家。在从事教研员和教师的双重职业中,他将教学管理、教学理论研

究和具体的教学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上取得了双丰收。在理论研究方面,他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省级地方教材、教本编写组成员,是省教育出版社小学美术课教材第八册课本编写成员之一。他的山水画《采石矶·新貌》,被采石小学作为《校本教材》一书的封面。在教学实践方面,他教授的学生们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了国内各级少儿美术作品的展览并获奖。多名学生的画作选入小学美术课本,列为范画。作为一个美术教师,同时又是一个画家来说,将教授的书画理论与自身的书画创作实践的又一个结合,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令人欣喜。他现为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书画作品先后参加了《安徽省首届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二等奖;《省青年美术教师作品展》,获一等奖;《安徽省师德书画大赛》,获二等奖;《建国60周年安徽省书画大赛》,教师组获一等奖;全国《当代山水小品展》,获优秀奖;全国《水墨江山中国画大赛》,获优秀奖。作品曾在《安徽日报》《中国美术报》上发表。作品收录于《安徽省教师获奖作品集》《山水扇面集》《当代山水画小品集》《当代中国画艺术》等。《南京晨报》《河北当代美术杂志》《国画家》多做过专题报道,当然李诚在艺术道路上的成长也得到了如郭公达、葛庆友等老一辈知名书画家的指点,应该说他有今天的蜕变与这些知名老艺术家的引导密不可分。有数十幅作品被企业、私人收藏。我相信这个年轻的画家会不断努力寻找更大的突破,我也很期待。

李诚是一位将美术教学理论研究与美术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成功探索者,同时又是一位将书画理论和创作实践同时并举的艺舟双楫齐飞的奋力操持者。我为李诚所取得的成绩喝彩叫好!在他书画集付梓之际,衷心祝愿他再接再厉,在美术教育工作和自身书画创作中取得更大成绩。

王月明 马鞍山市人大副主任、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第二篇:画展序言

桃李争艳

硕果飘香

金秋时节,硕果飘香。热科院附属中小学的画苑里,桃李争艳,熠熠生辉,一派丰收的景象。

看,一幅幅素描、水彩,剪贴画;一件件蜡染画、铜丝画等手工制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异彩纷呈,令人赞叹不已。“小荷才露尖尖角”,虽说这些作品都还透着些稚气,但其间充满了同学们追求美,创造美的无限渴望和真挚情感。

在这收获的季节,我们要感谢热情参赛的同学们,更要感谢辛勤劳动的美术教师。近年来,美术教师勇于创新,一改陈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开设新课程,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力抓基层,循序渐进,效果显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教师们辛勤的汗水,今天终于浇开了一朵朵艺术奇葩。

我们相信,本画展的成功举办,标志着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已跃上一个新台阶。也是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新的里程碑。我们热科院附属中小学将继续坚持贯彻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以美术教学作为美育教育工作的重点,不断开拓进取,把我校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峰!

尹 峰

二O一三年十月十五日

画展组委会

主 任:尹峰

副主任:杨学银 孙金耐

组 委:方冠辉 侯作海 李专 韦壮昌 执行组成员:李义东 陈益涛 郭海刚麦贤慧 符允萍 韦道威

曾冠添李淑美

第三篇:吴若木画展序言

女画家吴若木、张翰作品联展序言 《荷衣禅裳

皮相与内核的融合交错》 桑田

荷是水生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水草丰茂的诗性之地,它用盛夏里盛开的清凉和出淤泥不染的高洁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参禅让人明心见性,产生无尽的智慧。禅是生命的极致享用,是空灵的意境,虚灵宁静中,唯有心性纯粹的灵魂,方可懂得。

荷与禅是接近的,盛开时,荷中有禅意,悟道时,禅如荷花开,“衣“和”裳”都是皮囊,皮相与内核融合交错之处,生命的内核也正如微波加热,由内而外,徐徐发散开来,一圈一圈荡漾在年轮的痕迹里,“荷衣禅裳”正是精神的延续。

寻一方青石,静坐,让灵魂走出身体,反观你和这个世界的构成,红藕香残,青荷盖绿,禅意悠悠,春秋水暖,你仿佛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潜行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衣禅裳,这将是一场关于神秘和空灵的旅途。

十方无影像,六道绝形踪。空明幽远的夜,正是涅槃的寂静,皓月当空,千年之前的月光静静散落在大地上,虫鸣鸟语蛙声不断,凉风徐来,荷花的清香从万绿丛中轻轻逸散出来,这是夏日里谷物生长的季节,斗转星移,千年之后的人披着相同的月光,在荷衣禅赏中盛开灵魂的美妙,而生命的内核正是执着的永恒,我们聚散分离,并最终走向那唯一的光源。

第四篇:石头娃画展开幕式序言——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石头娃画展开幕式序言——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多媒体水墨探索序

“普通画家关注的是寻求自我语言。有抱负的艺术家关注的是中国画发展的大课题,怎样将中国画推向现代,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

--石头娃

一滴水滴入山涧,变成了美丽的风景。一滴墨溶入水中,变成千年的文脉。在悠悠

古风的秦川旧地,我们相约来领略一次精神上的饕餮盛宴。石头娃现代山水画展·多媒体探

索在202_年4月26日古城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隆重开幕。

中国画仅仅通过一支笔、一条线就知道你有多大的文化才能,它的灵妙之处并非语

言所能表达。多媒体水墨探索重要的是在精神上的突破。也就是说,精神上的突破由此引发

了新的形式与美感。从而这种形式美感产生了时代性,打破了古老的水墨语言与当今数字不

能结合的先例。石头娃通过对电脑的研习拓展了画家的思维空间,参考不同的电脑工具产生

了不同的艺术感觉。再用水墨随心所欲的将作品用功夫水墨“写”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为

我们中国画发展展示了新的领域和探索的机遇。

石头娃通过对中国古典绘画真迹的大量临摹与对古代哲学的深刻思考,在经历了长

达100多次的变法中才开始摸索到门径。在自身生活艰难的情况下,迫于无奈,养家糊口。

学遍了所有的美术种类形成了他奇特的庞杂学样,加上文革时代给他留下的,永生难忘的深

刻记忆和苦难人生形成了他在艺术上的蜕变。完成了他的为山河立传的黄土系列和渭北风情

创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外延。石头娃具备了美术史泰斗俞剑华先生提出的改

良中国画画家的几个要素:“ 1.对国画的理论必透辟,技术必须纯熟,画史须极明了;2.对

于西画的理论、技术、画史亦必须有高深的修养;3.有勤奋耐劳的精神;4.富于改革的勇气;

5.无一偏之见。这于当下的艺术家有着十分鲜明的不同。”石头娃作品师承于众家之长,由

于他全面而又扎实的学养,深厚坎坷的生活阅历,记录了五六十年代黄土高坡的壮美之感反

映出石头娃作品的哲学思想。他的技法来源于古人却不拟古,对中国山水的“三远法”进行

不断地反思,研究“三远法”边缘科学的领域。由于他在理论上的突破,为当代中国画品评

制定了“三气论”即天灵之气、自然之气、人文之气,为中国画发展走向现代建立了新的品

评标准。

中国画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骨架,它给我们带来了富有内涵的壮

美诗篇。虽说中国文化只见其首不见其尾,而它博大的胸怀在九千六百万的平方公里土地上

祖祖代代生根繁衍。

几十年后,石头娃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视觉证明了“三气论”这一理论体系的正确性。

正是这样一块路边不起眼的“石头”,为当代中国美术落下了重重的一笔。

子山净稿于面壁堂

壬辰春月

第五篇:序言

《序言》教案

广东碧桂园学校高中部 颜霞

【教学目标】

1.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2.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4.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地看待问题。【难点】

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的故事中包蕴着怎样的深刻意味,学生不容易做到透彻理解。

【资料】

作者: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新知书城有《人类解放的故事》《圣经的故事》《太平洋的故事》《美国的故事》。还有一本关于房龙的书《房龙图话》,学生可作浏览了解)。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德育渗透】

从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看,反动分子总是采取蛮横的态度、凶残的手段扼杀真理,但真理是杀不死的。如果我们对于异见多些宽容,人们就会少付出些牺牲,社会进步就会加快。

【课时】1课时 【课型】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导入

提到宽容这个词,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对了,是人的胸怀。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那么,你对宽容有何看法?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宽容的理解。(再看几种说法)

穿梭于茫茫人海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带来包容谅解,这就是宽容。对待生活中的摩擦,为什么不放宽胸怀,以多一点的空间来容纳别人呢?所以,我们呼唤宽容。

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中作者所说的宽容与我们刚刚讲到的有何不同?作者是从哪个角度来阐述宽容的内涵的?

人类历史发展中对异见的宽容。提到人类历史的发展,我们都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而房龙却从宽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说是别出心裁,到底如何说明,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宽容〉序言》,或许能有所启示。

二、问题讨论式深入课文

1.作者笔下的无知山谷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从哪些语言可以表现出来?(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第一部分首尾两次出现)

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停滞(空间闭塞,物质贫乏);所谓“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视野狭窄、知识浅薄、愚昧落后)。

而更为荒诞的是,无知者不以为无知,相反,他们把固陋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由此可见,无知山谷是一个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的所在。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定律。

(2)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是指什么?“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什么?“小溪”为什么是“缓缓的流着”?)

这里的“知识的小溪”是指无知山谷的文明程度──浅陋贫乏。这里的“深邃破败”象征无知山谷古老守旧──根深蒂固。没有知识的更新机制,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心如死水,了无生气。“缓缓地流着”,说明这里的文化发展非常缓慢,社会停滞不前。理解了这句话,更加深了我们对无知山谷那种闭塞,保守,愚昧,单调的特点的认识。

2.找出文中塑造的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形象意义何在? 守旧老人、村民、漫游者。

(1)守旧老人是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

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他们固守古老律法,采用欺骗手段,陷害一切“异端”。(旧思想的维护者,守世界的统治者)

(2)村民们是一个怎样的群体?

在无知山谷里死守着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由于无知、愚昧,客观上成了守旧力量的帮凶。

(3)漫游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意义何在?(教师范读写漫游者回到无知山谷至被处死的几段,学生讨论)

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新思想的传播者,新世界的探索者)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敢于质疑,冲破一切枷锁,勇敢探索,最后为真理献身。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3.“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那么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

句中省略的内容应是不会盲从守旧老人去杀死先驱者。

这里作者不只是要表现无知山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歉意和敬意,还隐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于先驱者的新知,要解放思想,虚心学习,即使一时不能接受,也要采取宽容态度。因为人们接受一个真理,总要有一个过程,问题是在于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所谓“异己”“异见”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只有保证思想自由,政策宽容,才能使真理畅通发展。否则,不仅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这就是《宽容》的精髓,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4.那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A.举例说明过去发生的这样的事。苏格拉底、布罗诺、哥白尼。

中国改良运动、革新运动、新思潮的萌芽、五四新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借鉴吸收。B.“不过将来”后面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加上“我们希望”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伴随着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新与旧的斗争,将永远继续。只是我们之中,或许有人将是那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或许我们只是大众的一员,那么,在面对新的思想,新的事物的时候,我们是否该有宽容的胸怀?(谈认识,谈感想)

正如房龙自己所说:“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既然生存之谜深奥得只有一条路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要彼此为敌呢?”

结局:真理大白于天下,人们终于醒悟。走出绝望的封闭,人们终于在痛悔之中内疚。在一切旧的秩序、规律、律法、习惯、信仰全都烟消云散的时候,人们终于崇尚智慧,过上了真正的幸福生活。

意义:勇敢终于战胜胆怯,进取终于战胜封闭,智慧终于战胜愚昧,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以胜利而告斗争的结束!生活就这样继续,历史就这样推进„„

5.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会造成什么灾难呢?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从同学们的讨论中我们也知道了,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当一种新思想、新事物出现时,我们应采取慎重的态度──“宽容”,为真理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这是房龙的希望,也是我们应努力做到的。不仅如此,我们肯定宽容,我们呼唤宽容,还因为宽容和理解是全人类和平共处的基石,也是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润滑剂。

展开: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改革开放从正面证明了宽容的必要性。

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

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让我们紧紧地握住宽容的双手吧!

6.怎样理解文中多次出现的“律法毕竟是律法”?说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观点?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毕竟是律法。„„不过律法毕竟是律法,应该遵守。”这是一种人性的流露,与其说是守旧老人的人性流露,还不如说是房龙的人性流露。“本想宽大为怀”,不就是宽容吗?内心是想宽容的,但“律法毕竟是律法”,“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几千年来流传下来就是如此,谁也无能为力。这是人性和传统形成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那就只有砸碎旧的传统桎梏,使人性发出光辉。由此可见,房龙的矛头指向的是陈旧的律法、传统的思想。他把具体的人和这些律法、传统相分离,他力图唤起人性的善良,消灭那些千百年流传下来压抑人性的东西。

房龙所倡导的宽容远远不止村民对先驱者的忏悔,实际上,他是从人文主义出发,倡导的是人类世界、人与人之间都应该宽容,而阻碍这种宽容的只是陈旧的律法,封闭的社会、知识的贫乏、人们的贫穷所孳生的狭隘、自私„„房龙的矛头指向这些而不是指向专制者,正如他自己对宽容的注解: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应有耐心公正的容忍,明白这些,也才能明白他为什么同样不能容忍革命时代的恐怖。

三、写作特色之启发

1.序言可以创新,文章可以创新。

自序,一般说明写书的宗旨和经过。这篇序言中,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故事的事实典型化,虚构成一个寓言故事,更有集中性和普遍性,同时又形象生动,有很强的可读性。

从这篇序言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任何文章的写法都可以创新,应该努力做到不拘一格。(如历年来高考的优秀作文)

2.段落不妨短小一些。

这篇序言的段落都很短小,往往一两句就是一段,一两句话就是一个镜头。段落间流出的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笔墨经济,又像散文诗一样优美。

四、课外阅读

《论人类的不宽容》──房龙

编辑短评:宽容是一种美德。在今天竞争日益激烈的氛围中,宽容的心态更是我们得以真正快乐生活的法宝。不仅要欣赏这篇美妙的序文,更要引导学生学会宽容。问题讨论式地深入课文就很有必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积淀和生活积累来参与讨论,不要过度拔高就很好了。(张华娟)

李诚画展序言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