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法语口译技巧
编辑:风月无边 识别码:23-521949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13 16:32:59 来源:网络

第一篇:法语口译技巧

法语口译技巧1 商务法语谈判与口译 第一课

口译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虽然今天同声传译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占据了很大的优势,但是交替传译作为口译的基本技能,仍然在正式外交场合和高级商务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今后从事职业口译人员,承担同声传译工作不可或缺的必经训练阶段。而对于一个学外语的学生而言,在很多种情况下,我们的外语掌握水平都体现在生活或工作的口译方面。所以我们开设了商务法语谈判与口译课程。

口译能力是一个翻译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包括听力、会话、语法、语音、语调、思维速度、记忆能力、知识储备的广度等等,每个学生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课上和课下针对自己的弱点做练习。因此这门课是学生检查和应用过去两年所学知识的课程,是学生查漏补缺、追上其他同学的课程,是温故知新的课程;也是引领学生走入商务谈判,掌握商务词汇,了解商务过程的课程;同时课程也也将从口译所需技能的各个方面进行巩固和提高。每一课都将涉及听力、会话、口译实践练习,另外还将用6周时间系统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口译课是一门非常强调实践的课程,口译技能需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获得,因此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决定课堂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学生要改变过去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学生除了积极参与课堂练习之外,一般还需辅以相当于课堂时间3-4倍的课后练习,要课上和课下学习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占的比重大(50%);学生应该把功夫下在平时;这门课程特别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

第二课

口译课的学习方法

口译课是一种高强度的语言实践和语言强化课,其内在过程无法用有限的规则来描述。而且由于翻译课是翻译人员通过自己的各方面的 能力对自己过去所积累知识的应用,所以每个人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过程。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规则的正确运用是翻译不可或缺的基础,翻译活动特别能够暴露语言学习中的不足,有心人可以从中为自己进一步的学习找到切入点,因此口译课的学习方法可以采取“诊断——纠正——评估”的循环程序:

——分析翻译练习或专门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诊断自己在语言学习中的薄弱环节。——结合自我创意和老师的指导,针对语言问题制定强化练习方案。——定期总结学习进展情况,及时调整练习方案,如此不断循环往复。(《口译学习与实践》,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3-22页)

第三课

听力能力以及记忆策略 在许多西方的语言中,“口译”和“诠释”共用同一个词来表达(法语用interpréter)。口译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理解为用第二种语言(译语)诠释所听到第一语言的内容(原语)。只有理解才可以诠释。而在听力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显然无法达到理解的目的。对于法语初学者而言,口译的第一大拦路虎就是法语的听力能力。过去两年学习如果能解决听力问题,这无疑对承担口译工作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但事实上口译课上听力的训练方法或者说对听力理解的要求与听力课还是有所区别的。口译课更强调对整段意义的理解,而无需辨析出每句话或每个单词,只要能抓住语言所阐述的主要信息即可。所以希望同学在练习中改掉原来的听力习惯,不要让个别次扰乱对整段意思的理解。

很多时候不同的语言符号是无法进行直接的转化的,无论是在笔意还是在口译中“意义”是语言转换的中介。在翻译中如能做到“意同形统”是所有翻译者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讲求瞬时传达的口译实践中,“意同”是最重要的要求。无数口译者的经验证明:我们可以利用“意义”提高记忆的效率。

实践证明话语的意义比孤立的词语更容易记忆,如果我们从一段讲话中仅仅听到缺乏联系的词语,前面的词语留下的记忆痕迹很快就会被后来的词语冲掉,最后无法形成完整的印象。想法我们对意义的理解越透彻,则对讲话的记忆越完整。这是因为关注意义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抓住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由此形成的记忆可以围绕一个逻辑框架不断扩充。口译过程中的记忆不是被动存储,而是主动构件的过程。所以建议大家在倾听的时候首先要把握讲话的意义,如果抓住了赐予的概念,甚至可以忘记词语的形式。

第四课

口译的忠实性

既然口译是理解原语基础上的“诠释”,那么是否意味着译者可以抛开语言的形式,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利用自己“译语”水平自由地加以阐述话语的意义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口译的特殊之处在于译员既是原语的听者又是译语的言者,理解和表达两个过程在译员的思维中彼此重叠,所以译员的自我监控是一种复杂的交互过程。我们从口译实践中体会到,译员除了与普通的听者或言者一样监控自己的理解或表达之外,还能依据表达的需要调节自己的理解。譬如,在关注意义的前提下,如果译员预期自给说出的话语将在听者的耳中造成前后矛盾或者不合常理的印象,那么译员就能意识到自己的听力理解可能出现了偏差,此时可以根据上文语境进行修正,或者暂不译出,等经过与原语者询问核实后在补充说明。在这个过程中,译员把自己作为原语听者的理解与预期译语听者的理解进行对比,如果两种理解彼此吻合,译员便能保证口译传达的忠实。译者的忠实不是对语言符号的复制,而是帮助使用不同语言的言者和听者建立超与语言障碍的交流。

在口译中,译员除了需要保证内容的忠实之外,还要维持良好的交流效果。面对听众讲话的时候需要保持自然的嗓音、清楚地咬字、大方的举止。坚实的语言基础固然重要,但自信更是决定现场表现好坏的直接原因。我们的任何焦虑都在别人的眼中,我们的自信不足最终会影响服务对象对我们的信赖。发挥自信,克服焦虑,我们的确别无选择。要作为一名好的译员,关键在于译员对于自身在语言交流中的角色形成一种明确的意识,把自己融入到交流的过程中去。

第五课

口译技巧要领

口译训练在很大程度是通过实践性练习来完成的。教师无法直接把口译技巧概括成若干条形式化的规则让学生抄录背诵,以期帮助学生学会口译。对于每个志于从事口译的人来说,在练习和实践中注意随时反思和总结是至关重要的。综合这一领域的理论观点,我们粗略地概括了从口译入门阶段就需要注意的一些要领。1.保持良好的交流感

对于口译来说,语言瑕疵与译者在现场的表现相比,后者更应该得到强调。如:能否保证嗓音自然,吐字清晰?能否保持大方得体的姿态?能否与服务对象保持适当的目光交流?能否克服现场的紧张和面对意外的情况?等等。这一切可以概括为译员的交流感。

译员不是一架语言机器,而是人际交流的参与者。矛盾的是,人们一般凭直觉认为翻译就是语言到语言的转换。对于初学口译的人来说,要克服这种错觉,把更多的焦点放在话语的意义上,这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然而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我们就会有柳暗花明的感觉:原来要挖掘语言深处的意义,正是要把自己放回人际交流的情境中去。事实上口译现场的信息载体不仅是语言,还有许多超语言的线索——表情、手势、目光、声音等等,译员当然需要充分加以利用。相信大家现在可以理解,为什么同传间虽然与会场相对隔离,却必须设有巨大的玻璃窗口供译员随时观察会场的情况。1.充分激活背景知识 语言是人们传情达意的工具,话语的意义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我们凭借过往积累的知识主动构建出来的。如果要理解并记住意义,我们需要充分地激活与话语相关的背景知识,把话语传达的信息与原有的知识框架结合起来。

译员的知识储备与丰富,工作中的困难相对的就越小。于是即使我们忘记了语音的符号,也能通过意义的线索从知识的系统中找到相关的概念。简单地说就是“懂得越多,听得就越容易;听得越容易急得越牢固;记忆得越牢固,表达得越清晰全面”。译员无法凭语言知识应付口译任务,绝对不可以打无准备之仗。2.构建话语逻辑框架 对于记叙性文本,我们可以使用类似5W(Who, When, Where, What, Why)原则的事件框架。在我们的思维中,一个事件就像舞台上的一台戏,都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方面的线索。再传译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就自己头脑中的影像,调动出事件的各个要素,从而复述出所听到的事件。

对于论述性的文本,除了事件框架,我们还能利用因果、转折、假设、对比等逻辑关系把各个句段表达的观点串联起来,最后按照辩证关系或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等逻辑框架建构出总体的理解和记忆。很多情况下,由于说者的发言时即兴的,逻辑性、条理性不是那么很明显,此时往往译员的译语更简单清晰、条理清楚。因此我们在听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梳理话语中的来龙去脉,把意义的元素有条不紊地保存到记忆中去。与背景知识一样,逻辑框架也能帮助我们检验理解的质量。如果我们发现上下文之间存在矛盾,就能侦测到理解的问题。话语逻辑的连贯性是译员自我监控的重要指标,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3.巧妙利用非语言信息 中文中有“诗情画意”的说法,可见语言形式的表达可以让人产生视觉效应。为了强化记忆,口译过程中我比较强化视觉化策略(visualisation)。例如在听到一段有关中法文化年中国新年期间巴黎街头的文化时,学生或许就能看到在香榭丽舍大街上中国文艺团体舞龙的情景。这样的一个情景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意义等诸多因素,这无疑为记忆帮了大忙。利用自己拥有的知识背景把听到的语言视觉化、听觉化,不可以在听的时候的帮助记忆;在翻译的时候也可以根据视觉化的图像,利用自己的过往的知识把图像文字化。

第六课

如何克服理解和记忆困难

我们一直强调应当通过深化理解来加强记忆,但是在口译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的困难的确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我们应当承认,理解永远不可能是完美的,但是经过训练的译员可以采取某些策略尽量减少困难的干扰。抓大放小

我们所介绍的口译方法重视意义的整合,如果我们把意义看作一种具有层次结构的表征,那么意义的总体框架如同树的主干是至关重要的,局部细节只是枝叶,而零散的细节是没有意义的。因此口译中我们应当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我们应当尽量保证总体逻辑的连贯,如果某些细节(如数字)无法听懂或出现以往,我们应当保持平衡的心态,忽略暂时的困难,保住总体的框架。宁缺勿滥 如果出现理解和记忆的困难,我们就需要发挥自我监控机制的作用了。为了保证传达的忠实,必须迅速地滤掉没有把握的细节甚至片断。译者对于自己的理解状态必须有非常清醒地认识,并且对于服务对象抱有高度的责任感。该舍弃的东西就的舍弃,绝对不能患得患失,口译的节奏绝不允许我们犹豫。整合修补

遇到听不懂或记不住的情况,我们并非只能束手无策。基于谨慎的原则,我们暂时不能对可疑片断进行诠释。好在话语的元素一般不是孤立的,总与前后语境有着某种关联。因此我们遇事可以利用背景知识的大语境或者口译现场的小语境所提供的信息对出现困难的片断进行修补。模糊处理

如同理解无法完美一样,理解或记忆的困难也很少出现100% 的空白。对于细节,也许我们很难想起原文用的是什么词语,但或许还能记得所指概念有效的一些属性。比如遇到数字,如果你打越知道所指的是欧元区的人口,或者就能推断出符合语境的数量级,使几亿而不会是几十万。在重新表达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个相对模糊的版本:“欧元将成为欧洲数亿人使用的单一货币”。虽然算是了部分的信息,但是仍然保持了译文的连贯,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意义的损失。

完全一口记忆的口译毕竟无法还原全部细节,口译是一种遗憾艺术,我们不必太追求完美。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下一课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特殊的笔记方法提高理解和记忆的效率。第七课

笔记:延展语言思维的脉络 1.

为何记?

在职业口译的发展过程中,围绕交传笔记的方法曾经出现过两种不同观点的争论,一些译员认为,应当借鉴已有的速记技术,建立精密的结构体系,尽量完整地用笔记保存原语的细节。另一些人认为笔记不能取代人脑的记忆,应当通过有限的笔记帮助意义的理解和记忆。经过口译实践和训练的检验,后一种观点最终占据了主流,成为今天交传笔记方法的理论基础。事实上口译中笔记的主要作用不再是简单的纪录,而是对意义的加工和组织。概括地说,交传笔记主要起到以下的作用: 分析信息: 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听到原语后并不是像做听写那样简单地记录文字形式,而是试图深入理解话语传递的意义,然后利用少量的笔记保存理解之后的部分信息。组织要点:

译员的任务不是像会议秘书那样进行逐字纪录,而是需要向他的听众转达自己所理解到的信息。因此,译员可以考虑译语的思维特质和表达习惯,在做笔记的时候就对话语的要点进行组织,从而保证重新表达阶段的清晰和连贯。强化记忆:

译员可以利用笔记进一步优化意义记忆的结构和效率,并通过树立以一线索大大提升细节回忆的数量。

2.

记什么? 毋庸置疑,大脑的记忆容量是有限的。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遗忘常常不是因为机译系统装不下了,而是我们搞不清楚信息“装在哪儿”了。这意味着,在发生遗忘的时候,我们的记忆系统里可能还保留着细节的痕迹,但是由于缺乏提取信息的线索,结果造成借以提取的失败。在口译实践中我们发现大脑对于话语细节的记忆容量其实非常可观,但是对于逻辑线索的保持能力相对有限。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笔记保存话语的总体逻辑以及少量的抽象细节。经过正规的训练,译员可以利用非常简练的笔记记忆并且传达10分钟甚至更长的连续讲话。根据上述策略,笔记包括以下内容: 法语口译技巧2 信息要点:

事件场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等

交流信息:谁在说?对谁说?发言者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说话时的表情等 译员应当用导演的眼光审视一切,不能仅仅充当一名场记。逻辑连贯:

列举/递进:首先/其次/最后,第一/第二/第三,等 原因/目的:因为,所以,从而,等 假设/条件:如果,只要,一旦,等 转折/让步:虽然,但是,尽管,等

我们的语言中充满了这样的关联词语,并且在不同的民族之间成呈现出一定的共性。可见,话语逻辑的连贯衔接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因此译员的理解过程包括逻辑推理的层面,有关线索应当保留在笔记当中。容易遗忘的细节:

数字、专有名词、技术术语等

这些抽象符号之所以容易忘记主要是因为它们太过单纯,无法与整体脉络进行整合。的确,译员可以利用笔记保存这些细节。然而正如上一课所讲,译员的首要任务是对抽象符号进行必要的诠释,直到符号所指何物比记忆符号抽象细节更为重要。第八课

如何做好笔记?

对于同一段话语,不同人可以整理出不同的逻辑,并且各有自己的记忆重点。因此口译笔记并不存在唯一标准的方式,每个译员都能建立自己独特的笔记体系。不过从口译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大的原则。工具:

许多职业译员采用垂直翻页的笔记本,一般以A5幅面大小的居多。因为口译笔记中的逻辑脉络是纵向延伸的,所以窄型的本子可以在一页上记录较多的逻辑内容。译员一般先只在每页的正面纪录,记到本子最后在翻过来用,因而垂直翻页的本子比较方便。数量:

交传笔记的一个秘诀是“越少越好”,因为过于详细的笔记势必分散理解的精力。如果理解与笔记两种任务出现矛盾,首先应当放弃笔记而保证理解。评价笔记的终极指标是唯一的——翻译的质量,如果意义传达失败了,那么笔记再精致也毫无价值。我们除了用简略的方式记录话语的逻辑脉络之外,对于各个句子一般只需要记录其主干,不必总是主谓宾俱全。有时只要纪录主语、宾语,相应的谓语自然而然就能回忆起来。有时发言人讲话速度过快,我们可能无法一一写下他列举的内容,这时只要快速划上几道横线,记录此处提过几项内容,此后全凭回忆也许可以把主要内容还原出来。语言:

因为理解在口译中占核心地位,所以一般建议大家在可能的情况下用译语纪录。换言之,译员在倾听的同时就开始准备译语的表达,或者说译员根据表达的需要积极地梳理原语的意义。组织:

初学笔记不用担心浪费纸张,其实只要控制好笔记的总量,每页记得在稀疏也不至于迅速把本子用尽。从笔记的布局上来看,垂直方向表示总体的逻辑连贯,如时间顺序、前后关联等;水平方向表示局部的句子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如果把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结合在一起,那就形成了对角线式的结构。笔记页面的最左一列用于记录逻辑脉络,如时间标记、关联词语等。页面的剩余部分自左上向右下分别记录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体现句子内部的层次关系。对于列举成分,一般采取垂直对齐的方式,表示它们具有同样的句法角色,最好不要横向依次纪录,这样会使笔记结构变得过于密集。相邻的句子或意群之间应以明确的横线加以分割,这条简单的规则对于防止逻辑混乱非常有效,但是常常为初学者所忽略。交传的开头和结尾也是表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此译员必须清楚地标明每个待译片段的起止之处。一个可行的方法是每次译完一段之后,就在片段末尾用双道横线做上记号,下一段翻译时就从记号处一下开始,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第九课

巧妙利用缩写和符号

各种语言、各种专业都有许多缩写,如果使用得当,显然可以提高笔记的效率。但如果使用过度,难免干扰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因此译员应当根据自己的工作领域有针对性地积累一些缩写,在笔记中主要是用自己熟悉的那些。

符号与缩写一样,也不可滥用。每个译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经验、喜好创造特有的符号体系,但往往需要通过很长时间的时间才能逐渐固定下来,从而发挥提高笔记效率的作用。我们从实践中分类总结出了一些符号,谨供大家参考。大家无需照单全收,只要体会一下其中的思路即可。利用标点符号

认为,相信,觉得,以为 “

说,表示,陈述,指出 ?

问题,疑问!

惊讶,气愤,感叹 利用数学符号 ∵

因为 ∴

所以

大约,似乎,大概 <

少于,更少 >

多于,更多

=

等于,也就是说,相同 ≠

不同于,差异 利用语言缩写

max

最大,最高 min

最小,最低 p^

也许 m^

甚至 m^si

即使 利用短信符号 第十课 数字翻译

口译中对通常信息的处理,不仅强调译员的语言基础,更要求译员本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对话或发言的语境之中,利用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知识对原文信息做出正确的理解并加以记忆,在此基础上用符合译语表达习惯的方式将其重新表达出来。因此对通常信息的翻译则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之上,使一种积极而对等的意义传达,而非简单机械的语言转换。

数字的翻译则不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数字所表达的意义是单一的、固定的,不受上下文和语境变化的影响。所以在遇到数字时不能像处理通常信息那样,而只能死记硬背。这要求译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瞬间记忆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迅速地在通常信息和数字信息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之间自然转换。

这里介绍两种方法,希望有助于克服数字翻译的困难。

1.熟记某些法汉两种语言的对应数字,在大的整数的转换中是很有帮助的。一万:dix mille

十万:cent mille

一百万:un million 一千万:dix millions

一亿:cent millions

十亿:un milliard 2.遇到数字大或者复杂的情况下,应借助于笔记。

法译汉:听到 “ mille, million, milliard ”打点,必要的时候加“0”补足三位;接着自数尾开始四位加杠;最后读出汉语数字。如:

听:un milliard cent cinquante-deux millions neuf cent quatre-vingt mille 记:1.152.980.000 划:11/ 5298/ 0000 读:十一亿五千二百九十八万

汉译法:听到“万、亿”打点,必要的时候加“0”补足三位;接着自数尾开始三位加杠;最后读出法语数字。如:

听:三十三亿五千九百万八千七百 记:33.5900.8700 划:3/ 359/ 008/ 700 读: trois milliards trois cent cinquante-neuf millions huit mille sept cents。第十一课

汉法两种语言转换技巧

在口译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声传译中,译员在有限时间内对话语意义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无法完成跨度过大的结构重组。因而在翻译训练时,我们必须考虑语言结构的调整方法。一些研究者提出在同传中采取“顺句驱动”的方法,即顺着原文语序依次切分句子的“顺译”。例如在英语同传中,译员为保持与发言者同步,可以采取断句、等待、转换、重复、增补、省略、反说、归纳等技巧,在保持基本语序的同时传达原语承载的信息。在练习中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些法中口译的相应例证,这不仅对我们进行交替传译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为大家今后从事同声传译。断句

La terre est en danger!La sauver est un combat aux avant-postes duquel tous nos Etats doivent se placer.地球面临危险,拯救地球是一场战斗,世界各国都要走向前线。

(将原文的关系复句切割开来,利用中文词语的语义关联保持前后连贯。增补

L’idée, c’est que le G8 en soi est une réunion importante.我们的想法是,八国集团会议本身是一个重要的会议。(根据整体语境,为“想法”添加了主体“我们”)省略

Petit à petit, l’ambition a augmenté.我们的目标就越来越宏伟了。(Petit à petit的递增意义已经体现于“越来越”,无需单独译出)转换

éclairer mieux les décisions à prendre ensuite par le G8 使得八国集团随后要进行的决策能够更加的明智。

(从动词éclairer 中提取出“光明代表智慧”的隐喻,译为形容词“明智”。)反说

Il n’y aura pas de développement qui soit durable : si les graves épidémies(paludisme et sida notamment)ne sont pas contrôlées et enrayées;si la sécurité alimentaire demeure, pour une écrasante majorité de l’humanité, une chimère;si l’eau et l’énergie ne sont pas accessibles à tous.如果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那么必须控制疟疾、艾滋病等严重传染病,保证人类的粮食安全,为所有人提供水和能源。

(将原句中的双重否定转化为译语中的必要条件。)我们在此讨论的结构调整的问题,并不是要给大家提供任何现成的解决方案,而是提示大家在翻译中,在要忠实传达原语意义的目标下,存在这样结构调整的可能甚至必要。关于结构调整的具体方法,我们需要遵循一种“效率”原则,即用最小的认知资源产生最大的传达效应。例如,在断句之后,为了保证后半句话的意义和结构完整,我们有时必须重复某些成分,否则听者将会出现理解困难。

第十二课

口译任务的准备

口译是一项时效性很强的工作,译员在接受翻译任务之后通常只有很短的时间进行准备。一方面要做好身心准备。因为口译是高强度的脑力和体力劳动,身体和心理状态是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译员应学会放松精神,保证睡眠,注意饮食,以免影响正常工作。另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译员接受翻译任务之后,应当及时与活动组织方取得联系,从背景信息和专业知识两大方面进行准备。背景信息

对于译员而言,每场口译都可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接受任务后应主动了解相关口译活动的所有背景信息,如日程安排、与会人员名单和简历、会议或会谈的背景资料、会议发言稿、需要讨论和通过的文件草案等。同时译员应与组织方保持联系,随时获得最新资料。专业知识

译员经常会遇到技术性很强的口译活动,譬如葡萄酒酿制、金融衍生品、五金产品等。对于一个之前没有丝毫了解的领域,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足够的知识,保证口译活动的顺利进行?显然。译员绝对不能再几天的时间内就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事实上,要听懂专家的话也不需要达到与专家同样的水平。译员需要的是能使他“处理信息”的一种知识。具体而言,译员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首先整理词汇。整理词汇并不是简单地将手头文件中的生词摘出来,而是要找出专业术语,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借助外文原文字典,根据上下文大致确定术语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译员需要对术语有更清晰地了解,并找到相应的译入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译员可以查阅双语词典,列出一个双语术语表。拥有术语表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因为翻译不是词字对应,译员需要进一步了解术语涵盖的内容。为此译员有必要查询百科全书,或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文章,阅读专业书籍来确切把握术语的含义以及同其他概念之间的关联,只有这样才能在具体语境中应付自如。

词条分类最好能按照明确的类别进行整理,否则可以依据中心词的拼写,按字母顺序排列,方便口译现场查找。第十三课

日常语言加强和知识积累

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译员不可能仅仅依靠口译实践来保持和提高水平,日常的语言加强和知识积累非常关键。

译员在语言加强方面必须发挥持之以恒的精神。譬如,每天收听原文广播或观看原文电视(听力理解),阅读原文报刊或相关文件,接触最鲜活的语言,规定时间做中译外、外译中的视译,磨练翻译技巧。

知识积累方面,译员应注意跟踪主要工作领域的发展变化,随时记录学习最新术语,更新现有词汇和知识储备。对于新涌现的重要问题,译员应主动查找相关文件和工具书,掌握应对紧急翻译任务所需的必要信息。最为法语学生,我们必须紧密跟踪个大国和主要法语国家的形势发展,与中国关系的最新进展,重要国内国际时事,重大国内政策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译员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对工作大有帮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口译现场只是译员展现自身水平的舞台,成功的真正秘密在平日的积累。只要平时做个有心人,坚持不懈地努力,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状态不再是太难的事情,翻译任务的准备和总结也将变得轻松愉快。最失败的轻快是平时疏于练习,一旦接到翻译任务,要么不敢把握机会,要么缺乏信息,准备起来发现自己漏洞太多,顿觉千头万绪,无从着手,结果现场表现只能是毫无章法,不仅把自己弄得筋疲力尽,而且客户不满意,自己对自己也不满意,这更大大打击了自己的信息,学习可能造成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希望大家摒弃临时抱佛脚的心理,踏踏实实,将重点放在平日的积累,使自己的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第二篇:口译技巧1[推荐]

般情况下,文章的一、二段基本就交代了整片文章的主题,所以这部分要认真看。剩下的段落,首句,尾句一定要读。目的是抓住每段的主题。这个主题,也可以在段落旁寥寥数笔记下,方便答题时查找。然后看题,根据题目,找到文章对应部分,该看的再细看,知道的就跳过

汉译英的翻译对大家来说难点会在词汇和句型上。在最后一周中,同学们可以再抓家时间充充电,尤其是熟记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短语。历年最后一道翻译题中,很多都是在考察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词汇和短语,这一部分内容对很多同学来说也是一大难点。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

英译汉的难点是在长句的翻译。很多考生会因为在阅读题用了太多时间而在翻译题上手忙脚乱。当然,再忙也要先把整篇英语原文浏览下。浏览过后你就知道大意是什么,这对你译文的表达是有帮助的我们再来说说翻译。翻译是中高口的大头,重要性当然不需要多说了,所以,同学们一定要记得给这一部分保留相对充足的时间。翻译的技巧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所以这一周,大家不妨多回顾自己之前所学的内容。

中口的翻译要求不是特别高,重点在于意思一定要翻出来,翻通顺。也就是做到严复提出的“信,达”,至于“雅”,有余力的同学自然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啦,跟耍花枪似的,长短句结合,翻译技巧多运用,主动、被动啊等

现在我们来就今年的考试热点话题预测:1.美国国会参议院通过“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立项预案 2.上海地铁10号线“9•27”事故 3.奥巴马宣布奥萨玛•本•拉登已死亡全国电视讲话 4.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

汉译英的翻译对大家来说难点会在词汇和句型上。在最后一周中,同学们可以再抓家时间充充电,尤其是熟记带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汇和短语。历年最后一道翻译题中,很多都是在考察与中国文化有关的词汇和短语,这一部分内容对很多同学来说也是一大难点。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

第110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式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论坛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7.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8.中老缅泰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会议 9.“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 10.地球上第70亿名公民的到来 中口重点推荐文章: 重点看第8单元至15单元的汉译英,16单元的后半部分。在这些翻译文章中,尤其要关注第9,10和15单元这类极具中国特色的文章。另外汉译英的练习,要特别关注9、10和12单元,要熟悉这些重点句式。同时,有关中美关系是每年都必考的一个热点,这里老师给大家推荐几部演讲稿,这是考试的热点必看演讲:1.美国总统奥巴马就美国信用评级问题发表的讲话 2.胡锦涛深圳第26届大运会开幕式欢迎宴会致辞 3.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有关美国财政状况的讲话

第三篇: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浅谈新闻发布会口译技巧

导言

目前,新闻发布会已成为中国各级政府介绍新的政策、措施,通报重大事件调查进展情况的主要方式。它以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的方式介绍相关信息,表明相关立场、态度。高层政府举行的发布会一般以两种语言交替翻译的形式进行。现场译员采用各种翻译方法准确、快速的将发言人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口头传达给记者,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各国公众。新闻发布会中,口译一定是按照这三部分来完成的,即听取信息,转换信息和表达信息。因此,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的整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听取信息在口译过程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听取信息的质量好坏将严重影响译员的翻译质量。译员在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时候,与一般意义上的听完全不一样。此时的听是听取原语发言人信息的意思,听出原语的逻辑与结构,为后面的口译表达做好铺垫。接收信息后,译员在头脑中马上进行了信息的转换,即把听取到的中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英文,或是把听取到的英文信息在头脑中转换成中文信息。在说话人停止说话的时候,译员就要马上进行信息的翻译表达了,即将听取到的信息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由于双语的表达方式完全不一样,要求译员具有很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胜任这份工作。

译员在会中的表现将严重影响到大会的进行,举办一次新闻发布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译员翻译质量的好坏将决定着大会的成败,所以译员在大会的整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员个人所承受的压力是不言而喻的。掌握翻译的技巧是每个译员必做的功课,不仅为自己的名声,更为所有为这场新闻发布会而工作的人。

第一部分;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特点和过程

1.1 新闻发布会口译特点

1.1.1即席性

口译是一种具有不可预测性的即席双语传言活动。口译人员需要在准备有限的情况下,即刻进入双语语码切换状态,进行现时现场的口译操作。在新闻发布会上,口译内容千变万化,往往难以预测。译员或许可以通过事先确定的交谈主题来预测交谈各方的话题。但是,译员的任何估计都不可能是充分的,而且主观预测也是靠不住的,甚至是危险的。此外,发言人与记者都希望能连贯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能迅速传递给对方。但是由于在语言不同的交际双方之间介入了一个传言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表达的连贯性和接收的快捷性。这就要求译员具有高超的即席应变能力和流利的现时表达能力。

1.1.2独立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译员属单打多的个体工作者,其劳动具有很强的独立操作性,译责重大。通常,译员在整个口译过程中基本上是孤立无援的。译员必须随时独立处理可能碰到的任何问题。有些问题属语言类,与译员的双语知识有关;有些属文化传统类,与译员的民族知识有关;有些属自然科学类,与译员的学科知识有关;更多的属社会科学类,与译员的社会、文化、国情、时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有关。译员无法回避面临的任何一个问题,无路可退,只有正视每一道难题,及时处理每一道难题。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有关参考资料,也不能频频打断说话者,要求对方重复自己所讲的内容,解释其中的难点。作为个体劳动者,译员要对自己的口译负责,不可胡编乱造,信口雌黄,自我得意;不可“自圆其说”,瞎猜乱凑,以期歪打正着;不可“你说你的,我译我的”,两条铁轨,永不相交。译员应该认识到,“译

(一)语即出,驷马难追”。自己的译语,字字句句,重如千金,随意不得。有些场合口译出错,还可期望在以后起草书面协议时予以纠正。然而许多口译,如国际会议口译,没有后道工序的补救机会。对于口译,所谓的“译责自负”原则没有多大意义。译员自知“译责”重大,只是在重要口译场合铸成大错,恐怕自己想“负”此责,也“负”不了。

1.1.3综合性

在新闻发布会中,口译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说、写等知识和技能的语言操作活动。“视”是指译

员须具有观察捕捉说话者的脸部表情、手势体姿、情绪变化等非语言因素的能力。“听”是指译员能够耳听会意发言人和记者的各种带地方口音以及不同语速的话语的能力。“说”是指译员能用母语和外语进行流利而达意地表达的能力。“写”是指译员在口译过程中能进行快速笔记的能力。新闻发布会口译属一种立体式、交叉型的信息传播方式。信息来源广泛,涉及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记者,既给口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发言人和记者浓重的地方口音和过快的语速给译员带来的耳听会意的困难,同时又为口译工作创造了颇为有利的条件,如说话者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生动直观的体语表现,现场各种与口译内容有关的景物,所有这一切都是辅助口译的有利条件。

1.2新闻发布会口译过程

1.2.1信息接收

译员对信息的接收有两种渠道:一种为“听入”,一种为“视入”。听入是口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信息接收形式,是口译的重要环节,在新闻发布会中,信息的接收主要是依靠译员的听来完成。语言信息的听入质量与译员的听觉能力有关。当译员听入母语所表达的信息时,除了不熟悉地方口音、怪僻语、俚语、古语、专业词语或发生“耳误”情况外,听入一般不会发生困难。当译员听入非本族语所表达的信息时,接收信息将可能构成一道难关,译员对外语信息可能会少听入或者未听入,甚至会误听。译员在接收说话人信息时,应当采取主动接收法,注重信息的意义(包括语境意义和修辞意义),而不是采用只听取孤立的单词的被动接收法。

1.2.2信息转换

信息转换是指译员对接收到的来源语的信息码进行解意,获取语言和非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各种信息。新闻发布会中,原语信息码---记者的提问或是发言人的回答,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有语言码,如语音、句法、词汇等信息,也有非语言码,如文化传统、专业知识、信息背景、表达风格、神态表情等信息,由于原语信息码丰富复杂,既呈线形排序状,又呈层次交叠状,所以译员对原码的解译处理不可能循序渐进、逐一解码。对语言信息的立体式加工处理是人脑的物种属性,译员在解译语言信号的同时会综合辨别和解析各种微妙的非语言信号以及它们同语言信号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有必要指出,译员的感知和解码能力与其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和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译员的解码能力,会随着知识面的扩大和经验的丰富而增强。

1.2.3信息输出

信息的输出指信息的表达,即译员将目标语编码后的信息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传译出来。在新闻发布会中,表达是口译过程的最后一道环节,是全过程成败的验收站,也是口译成果的最终表现形式。信息输出的成功标志是准确和流利,只有准确流利的表达才能在交际双方中间构筑一座顺达的信息桥梁。口译表达虽无需译员具备伶牙俐齿、口若悬河、能言善辩的演说才能,但口齿清楚、吐字干脆、音调准确、择词得当、语句通顺、表达流畅却是一名职业译员在新闻发布会中站稳脚的必备条件。

第二部分:会前译员准备

2.1背景准备

2.1.1会议背景准备

作为新闻发布会的翻译人员,对于会议的背景必须了解一清二楚。背景方面的信息包括的范围很广,如有口译对象、口译内容、大会主题等等。就口译对象方面的信息,事前了解得越详细越好,新闻发布会中的口译对象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以及问题回答者,因为有些信息对后来的口译可能会有直接的影响,必须弄清楚哪些国家记者以及记者的所在单位,中英文如何表达,最好了解该单位喜欢报到哪些方面的新闻。大会的主题是译员会前必须了解的事情,译员对大会的主题的了解将影响译员对于句子的了解的难易程度以及信息处理的时间。2010年4月28日在上海举行了上海世博会新闻发布会,此次会议主要是为了介绍世博会的准备情况、试运行情况、以及上海市民为世博会作出的贡献等等。该发布会的译员在得知要担任译员之后,马上开始了准备工作。她首先了解参加大会的主要发言人有:主持人宋超,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执委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常务副市长杨雄先生,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先生,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委员、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先生,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局长洪浩先生。查阅资料了解这几位发言人的说话用词特点,又从主办方了解参加会议的媒体记者,了解这些记者尤其是外国记者的发音特点。在这次新闻发布会中,译员表现相当良好,说话人的口音基本上没有对译员带来多大的困难。大会的内容受到了国内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译员对于大会背景的准备为译员的准确翻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 发言人背景准备

译员应当事先了解源语发言人的口音特点,吐字清晰度,用词偏好等,以便正确理解源语发言人的内容。由于新闻发布会上,记者是来自世界各国,所讲的英语必定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例如法国人说英语多少带有法语的口音在里面,他们会把上海[Shanghai]发音成【】,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人会将一些轻辅音全部浊化,香港人说英语尽管很流利,但是喜欢中文和英文混杂„„译员可在为大会准备期间,多听听这些国家人民的英语发音,以了解其发音特点。源语发言人的说话语速对口译也有很大的影响,若发言人语速超过了250字/分的话,译员将无法完整有效地做好口译笔记,因而无法连续准确地进行。发生上诉情况时,译员有必要提醒发言人其语速对口译造成的不利影响,取得发言人的理解,有时译员在会前也可以与发言人签订君子协定以提醒放慢语速,以便于口译。

2.2专业知识准备

专业也术语准备

担任新闻发布会的口译必须正确理解并准确翻译出专业术语,这是保证口译顺利进行得重要前提。在我国,会因为各种不同的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因此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主题,如经济、政治、文化、科学等等。为此,译员应当在会前无穷尽地收集这些术语,透彻理解其意义,并找到它在另一种语言中的表达方式,否则就无法在翻译过程中完成源语信息的准确转换。如08年时,许多记者招待会都是围绕地震展开,译员就得提前准备好有关地震方方面面的词汇,如seismological seismologyseismograph seismographer aftershocksmaller tremors epicenter magnitudeRichter Scale(1—10)earthquake monitoringtsunamitsunami warning systemtidal wavesnatural disastertragedywreckagedeath toll survivorsvictimsinternational contributionsevacuationrescue team译员可以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或是亲自见面的方式,与会议发言人、承办方、译员的聘用单位取得联系,向他们索要往届活动中的材料、本次大会中的会程安排、与会人员名单以及采访的新闻机构名册以及个人名片等材料,进行语言材料的收集和准备。如果一些专业人士参加新闻发布会,术语的错译,漏译会严重地损坏译员的个人名誉以及聘用单位的名声。

2.3记者问题预测

新闻发布会本来就是采取记者提问发言人回答的方式进行流程,因此译员快速准确翻译出记者的提问对于整个大会的进行至关重要。在新闻发布会中,记者的提问可以说是变化多端,提前预测记者的提问可以让译员在听到记者快速提问时不会手慌脚乱,心中多一份自信。如在大会进行之前,首先要了解大会的主题,将自己换成记者的角色来猜测记者想要提出的问题,可以进行大会模拟,提前感受大会的紧张气氛,让自己的工作组一同猜测记者即将提出的问题。如这几年在经济问题上记者爱提出与通胀,与人名币汇率,房价以及我国的外汇储备相关的问题,在政治上爱提出与美国与日本与小国的关系,或是在国际社会的地

位问题。也可以查阅以往举行类似的新闻发布会的资料,看以往记者都喜欢围绕此主题提哪些问题。

2.4 心理准备

2.4.1抗压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的整个流程中,只有一名译员在进行翻译工作,记者与发言人之间信息的准确交流完全依靠这一名译员。译员在翻译过程中服务的对象数量多,地位高,译员信息转换稍有差错便会引起听者的误会与不满,影响记者提问与发言人作答,从而影响整个大会的进行,因此译员在会中所承受的压力非同小可,在大会进行之前,译员必须做好抗击压力的准备。经过充分准备后,译员应对自己充满信心,切不可因为会议场面大,级别高,听者众,或是有同行和懂双语的人在场而对自己的翻译水平和能力产生怀疑。译员在大会开始前要准备好随身物品,如笔,纸,一小瓶水。在产生忧心忡忡和焦虑的情绪时,喝一口凉水心里暗示自己是最棒的译员,可以做好翻译的工作。

2.4.2 突发状况准备

在新闻发布会进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非人为因素的突发事件,如,译员对讲麦克风或是记者提问麦克风突然无声,译员准备的笔纸无法突然无法正常使用,亦或是译员身体突感不适等突发事件。译员在进行大会翻译之前,得给大会的工作人员协调好,调好话筒的音量,再预备两三个可使用的备用麦克风。译员的纸笔在翻译过程中尤为重要,所以在大会开始之前,译员必须准备好足够的纸笔,供译员在大会的翻译顺利进行下去。译员在会前两三天要注意调节自己的饮食和睡眠,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保证足够的睡眠,千万不要以疲惫的身心参加到新闻发布会的翻译工作中去,否则搞砸了会场,轻则受到斥责与惩罚,重则从此翻译生涯结束。

第三部分:会中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3.1 信息接收问题及解决办法

3.1.1 听不清楚发言人讲话

在新闻发布会中,由于口译现场环境,讲话人语速,语音等因素,或者译员译前准备有疏漏,在场上一时疲惫分神等原因,就会出现听不清楚记者或是发言人讲话这种情况。首先要分清楚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会影响对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这部分的内容是次要的,并不影响大局,可以省略不译或采取模糊处理的方法。如果是关乎全文的关键性内容,就必须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得体,最好立刻询问讲话人,不能硬着头皮往下译,造成误解,影响会议的顺利进行。2010年1月11日,西藏召开了两会的第二次新闻发布会,主要事为了介绍西藏的经济发展状况,所以涉及的数字较为多。由于西藏方的说话人普通话间杂浓重的地方口音,导致译员在听取一些数字信息时有些模糊,此时的译员深知这些数字对于说明西藏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生产总值增加的幅度非常重要,因此在没有听清楚的情况下,没有硬着头皮进行翻译,而是很有礼貌的请说话人将数字重复一下,再准确地将信息翻译出来。

3.1.2听漏了发言人说话

译员在接收说话人信息时,除了会听不清楚之外,还会出现听漏说话人信息的情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客观上讲与口译现场的环境,讲话人语速过快,浓重地方口音等因素有关,主观上讲与译员记录信息以及对信息的熟悉程度,对信息的反应速度有关。出现这种情况后,首先跟上诉情况一样要分析漏掉的内容是否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理解或是影响记者提问以及发言人回答,若是不影响,就采用模糊翻译法或者不译,若是关键性内容,则必须询问讲话人,不能顾及自己的面子害怕下次主办方不再请自己做翻译而硬着头皮翻下去,这样会大大地损害他人的利益,也违背的翻译的职业操守。这样的情况可以叫说话人再次重复说过的内容,并且提示说话人放慢说话语速,以保证翻译的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新闻发布会的顺利进行。

3.1.3 不理解说话人的意思

在新闻发布会中,肯定会涉及许多很专业的东西,由于译员可能不是学习该专业的人,就算经过再充分的准备也可能会遇到不能理解的东西,这种情况不是译员的能力有问题。遇到这种情况后,译员首先不能够慌张,把不理解的这块儿好好地记录下来,看是不是经过几秒的思考已经明白说话者的意思,要是还是不理解,则可以把说话者的话直译出来,即怎么说怎么译,逐字逐句译出来。千万不要卡壳,实在是译不出,则可以编一些不碍大意的话,若以卡壳,则会影响听众的情绪,很容易引起听众和说话人焦急和不

满。出现不理解说话人的意思这种情况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中出现次数不能过多,否则会把说话人意思传达错误,影响大会的质量。

3.2 信息转化中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3.2.1反应慢

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现场会出现一时没反应出说话人的原语意思,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2.2 转换意思不准确

3.3 信息输出所遇问题及解决方案

3.3.1 无法译

不会译是由于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没听懂,此时可以按照上诉的方法进行解决。二是听懂了,一时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来表达,此时可先直译,再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解释,虽然译文难免生涩,说话人的原话韵味殆尽,但不会影响大会的交流进程。在口译中遇到习语、典故、诗词、幽默,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或事前不了解讲话内容,一时很难再目标语言中找到对应的表达。此时要力争译出原文的大意,传出讲话人的主旨,并且使大会顺利地进行下去,哪怕译文欠妥也无伤大雅。译专有名词时,如果拿不准,还可以在译文后重复原文,听众中的专业人士很可能立刻就清楚了。在2010年三月14日的温总理答记者问上面,温总理说了许多诗经里面的诗文,这些诗文许多人连中文意思也不明白,可是译员张芦还是凭借自己对诗词的深刻理解,准确的翻译出了其内涵意义,获得了听众的一直好凭。张露对于诗文的理解并不是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就立马反应过来的,在召开会议之前,张译员已经彻底的了解温总理喜欢借用的诗文,并已经在本上与心里翻译出了这些诗文的意思,在温总理落音时能够脱口而出。

3.3.2错译

在新闻发布会这样一个大型的会议,即便是最优秀的译员也难免出错。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切不可慌张,不要说“对不起,我说错了”或者“I’m sorry, I made a mistake”这样不仅会让听众产生理解混乱,还会损害译员和译文的可信度。这时可以重译,并且对正确的译文采取重音重复的办法,就像平时说话要强调某事一样。或者以解释的方式和语气,用“I mean, ”或“就是说”、“确切地说”引出正确的译文。或者在正确译文后面添加一个单词“rather。在09年3月13日的温总理记者招待会上,费胜朝译员就曾经把美国借了中国大量的外汇翻译成中国借了美国大量的外汇,在立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费译员并没有慌张,而是马上将正确的译文说出来,并在后面加了个rather,以提示听众后者才是正确的。

第四部分:怎样培养译员的跨文化意识

4.1 语言技巧的培养

4.1.1听力技巧培养

对于译员来说,听力不再是简单的听。口译中的听辨和理解是整个口译的基础,如果没有听懂,后面的记忆,转换,表达等环节都无从谈起。因此,新闻发布会中,听解是口译中的关键步骤。在平时训练听力的过程中,译员要下意识地听整篇意思,而不能像练习听力做题时只听某些独立的问题部分,必须找出篇章的逻辑,并对原语进行思维加工,分析原语的意义,综合原语的信息要点,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后面的记忆,转换,表达等环节。听力过程中亦可增加词汇,听到陌生单词,通过读音使用字典将陌生词汇一一查处,以达到增加词汇量的目的。训练的听力的材料在内容和语音方面都必须广泛,在语音方面既要包括标准的语音也要包括非标准语音的训练,尤其是我国及美英国家举行的大会材料可以用来反复练习,感受现场译员氛围。

4.1.2记忆技巧培养

在新闻发布会中,译员的记忆尤其重要。由于口译包括对原语进行转换盒重新表达的环节,口译的记忆必须是理解的记忆。经过理解后,口译记忆就是对原语意义的记忆。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首先得练习笔记,每个译员都要有适合自己的一套笔记符号,在平时训练过程中,一个新闻发布会的材料至少练习10遍,熟悉自己的常用符号,因为笔记是辅助译员进行记忆的有效工具。除了进行笔记练习之外,还得记性短时记忆练习,在新闻发布会口译过程中,短时记忆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笔记不可能一字一句记录下说话人的全部内容,只能起辅助记忆的作用,三分笔记,七分脑记。用听后复述的方式进行短时记忆训练,选用的材

料必须是非母语的,最好选用速度适中的新闻材料,这样还可以提高耳朵对词汇的敏感度,以及材料的逻辑分析能力。每次的材料时间大约在5~6分钟,每天练习4个小时,坚持下去,根据自己的情况慢慢增加篇幅长度。如此练习,不仅提高记忆力,而且提高耳朵对于新闻中常用单词的敏感度。

4.1.3说的技巧培养

口译的基本标准是“快、顺、准、整”,在新闻发布会如此氛围中,译员要做到“自己说清楚,听众听明白”的目标要有一定方法和技巧。首先对于信息内容的传达,要尽量先说重要的,其次要注意用语意明确的实词充当主词,避免使用语意模糊的虚词。表达必须连贯,要避免“嗯嗯啊啊”的词语,注意声音是否让人信服,包括语音语调是否让人听起来信服。高声朗读是练习说的必须过程,因为这样不仅可以练习地道词汇的表达,还可以练习语音。标准的普通话和英语的发音是一个优秀的译员必备的,若是一名译员没有标准的汉语和英语发音,那么翻译得再正确,用的词汇再美妙也白费,听众并不能准确畅通地得到信息。这不仅会影响到译员作为一名译员的形象,还将严重影响大会的进行,会使所有人的辛苦劳动化为泡影。

4.2跨文化意识培养

4.2.1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

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认识,即对异同文化与共同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文化来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跨文化意识主要是对文化差异的意识,加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对于英语学习者而言,当他或她接触异文化时,应根据所具备的跨文化意识充分调动自己对异文化的敏感性,也就是语言学习者必须注意要理解和运用目标语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其文化内涵,这样才能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对于一个优秀的译员来说,并不是把文字的意思生硬地翻译出来就万事大吉,而是要将自己溶入到那种语言的文化和氛围中去,这样才能翻译出符合原语信息的译文,也就是所谓的地道的译文。国务院的译员挑选非常严格,一旦成为国务院的译员,将被送到国外进一步学习,不仅仅进一步学习语言,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文化。

4.2.2怎样培养跨文化意识

在新闻发布会中,针对译员英语学习的现状和跨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手段,积极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利用现行教材,培养译员跨文化意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译员跨文化意识;参加外籍教师或者留学者的讲座听取所介绍的外国习俗文化;最好亲身去国外进行口译的深造,进一步提高文化意识。所有这些步骤的前提是译员本身要将本体文化了解学习透彻。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译员应该认真学习每一个语言现象所折射出的文化内涵。比如词汇学习中除了记忆词汇的基本意义外,还应包括其情感意义、地域色彩等,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讲解文化背景知识,并对中外文化差异进行对比分析,使译员自己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断深化对语言所蕴含的文化的理解。同时,跨文化意识对于译员的全面发展也有重要意义,而且,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自身的修养。

五、总结

如今新闻发布会在国际社会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译员在新闻发布会的地位也是不言而遇的,反过来说,译员的准确翻译在新闻发布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这个原因,本文根据口译的特点,从翻译进行的各个步骤来讨论口译的技巧。

口译有着即席性,独立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所以对于译员的综合要求特别高,译员必须从每一个小的细节进行准备,包括大会的背景,说话人的背景,大会涉及的一些专业术语。文中也指出了译员在大会进行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包括听取信息时遇到的问题,转换信息时遇到的问题,表达信息时所遇到的问题。但从提高译员的综合能力来看,不仅要训练其听说读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跨文化的意识和能力,本文在这放面也有着独特的见解。

总的说来,这篇文章在口译技巧的大方向上提出了很多技巧,但由于作者才能与经验有限,所以文中也会出现许多瑕疵。

第四篇:法语高级口译课程建设报告

“法语高级口译”课程建设报告

课程负责人:刘和平,教授,翻译学博士 1974年参加工作,在北京师大一附中任教。1982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至今,大学教龄24年。

中国翻译协会第四届、第五届理事,翻译理论与教学委员会委员,对外传播委员会法语分会委员,北京译协常务理事,中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翻译》编委,《Forum》编委,2001年获得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棕榈骑士勋章。

近五年发表翻译理论与口译教学研究专著2部、译著6部、主编口译丛书一套,已出版3部,待出版5部,在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本人近年来集中研究口译理论和教学,对国内外口译研究和教学动向有一定了解,每年参加2-4次国际/国内翻译类研讨会,并多次作主题发言,应邀在《中国翻译》组织的两年一期的全国翻译师资暑期讲习班讲课(学员基本上是英文的),参加外校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博士论文开题报告等。另外,先后接受国内外邀请讲学数场,听讲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超过2000人,受到同行和学生的认可和好评。本人多年来先后为联合国、教科文和国内外机构或大型企业做交替翻译或同声传译,同时翻译发表翻译学专著和文学作品若干部,这些翻译实践经验对口译和笔译教学有重要作用。

集口笔译实践、口笔译教学和翻译研究为一身,本人能从理论高度审视翻译实践和教学的各个环节,科学设计口译课程和教学方法。另外,本人曾承担度多种基础课和专业课程,1996年博士论文答辩回国后主要教授本科生、研究生(中外双向)口译、笔译和翻译理论课。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自己对认知心理学、语言学、信息学和翻译学的了解和认识,注意按照市场和学生的不同情况教书育人,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传授必要的知识,教学实践经验丰富,方法灵活,课程始终受到学生的好评。

教师队伍结构及素质:

本教研室情况比较特殊,一共有7名教师,分为文学、语言学和翻译三个方向。近些年本人先后接受三名青年教师随堂听课,并在课后向他们传授教学方法,与他们一起讨论教学中应该注意的环节和问题。其中一名教师由于考上北大博士生被派到国外就读,另一名青年教师在教育部工作一年后到法国留学,现在有一名硕士研究生在跟班上课,计划在06年9月开始上视听说课,一年后开始上三下的口译课。

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

近十年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探索一套中国大学生在不完全具备双语能力的情况下接受口译职业培训的条件、原则、方法和教材,以满足中国用人市场对一般翻译的需求。主要解决以下几个关系:教学翻译和翻译教学,认知知识与语言知识,学习技能与学习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

传统的口译教学有几个重大问题:实效性差、书面化、偏重语言轻技能。另外,按照法国释意理论,“当学生的工作语言(母语和习得语言)没有达到娴熟水平情况下不能教授翻译,更不能教授口译”。市场对口译人员需求很大,但如何有效解决既要进行职业培训,又要兼顾本科生实际外语水平之间的矛盾,同时完成法语教学大纲制定的目标?本人十几年来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围绕该课题先后完成博士论文、到国内外十几所学校考察、听课几百小时,发表专著、译著、论文数十篇(详见表格),最终摸索完成独特的本科生口译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上初步解决了上面提出的问题。

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组织安排:

交替传译,包括译前准备、听辨、分析、理解记忆、笔记和表达等口译环节。鉴于口译是双语交际环境,对语言提高有特殊作用,也鉴于全国法语本科生教学大纲制定了听、说、读、写、译目标,语言提高也是口译教学前后不可忽视的内容。

《交传》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训,力求达到:(1)能够集中精力听讲,并利用大脑强记语篇意义;(2)掌握笔记技巧,辅助理解和记忆;(3)能够准确理解并借助笔记翻译3-5分钟左右/单元=160-200字词/分钟叙述、论证或描述语体的讲话;(4)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心态;(5)具备职业译员的基本素质。

《交传》分为4个单元共15讲,每一讲平均用4-6课时,外加每单元测试评估2-4小时,共计约72课时。学生用书每一单元/讲由译前思考、相关理论提示或技能讲解、课内外练习、阅读参考及口译知识等五个部分组成。

第一单元:口译训练准备(Mise en situation)第一讲:挑战自我,服务他人(Relever un défi pour servire les autres)1.1.角色体会 1.2.译员素质 1.3.口译类型

1.4.学习口译应掌握的标准与原则

第二讲:听信息与信息分析(Ecoute et analyse d’informations)2.1.听信息回答问题 2.2 听信息与原语综述 2.3.听信息与复述 2.4.听信息与概要翻译

第三讲:信息的视觉化和形象化(Vusualisation et imagination)3.1.信息的形象化、视觉化 3.2.形象、视觉和现实化记忆与表达 3.3.面对数字作出反应

第四讲:逻辑推理与记忆(Raisonnement logique et mémoire)4.1.顺时记忆

4.2.逻辑分析与“树干式”记忆模式 4.3.记忆与表达 第二单元:交替传译(interprétation consécutive)第一讲:主题准备与知识的获得(Préparation du sujet)1.1.口译必备知识 1.2.背景材料与术语

第二讲:口译程序(Processus de l’interprétation)2.1.理解:语言知识和认知知识补充结合的产物 2.2.记忆:强记理解后的内容

2.3.表达:译文的正确性、通畅性和可懂性

第三讲:表达技巧与翻译标准(Technique d’expression et principes de traduction)3.1.表达技巧 3.2.翻译的忠实标准

第三单元:交传笔记训练(Prise de notes)第一讲:为什么记笔记?记什么?如何记?(Pourquoinoter ? Quoi noter ? Comment noter ?)1.1.为什么记笔记? 1.2.笔记内容 1.3.如何记笔记?

第二讲:记开头、结尾、数字、符号与缩略词(Début, fin, chiffres, signes et sigles)2.1.为什么要记开头结尾? 2.2.汉外数字特点 2.3.数字记忆 2.4.符号与缩略词

第三讲:笔记与理解的关系(Prise de notes et compréhension)3.1.分析在先,笔记在后 3.2.记连结词和转折词 3.3.信息结构与“关键词” 3.4.笔记的多少因人而异

第四讲:笔记与表达(Prise de notes et expression)4.1.用何种语言做笔记? 4.2.笔记、记忆与表达

第五讲:有稿翻译(Traduction avec texte)5.1.有稿译前准备 5.2.分段技巧,重点标识 5.3.口语表达方式 5.4.肢体语言

第四单元:交传综合训练(Entraînement : interprétation concsécutive)第一讲: 叙述类讲话+笔记(Discours narratif + prise de notes)1.1.人物作品介绍 1.2.采访/报道

第二讲:论述类讲话+笔记(Discours argumentative + prise de notes)2.1.国际关系、外交政策(交传/视译)2.2.祝辞(交传/视译 2.3.文化、教育 2.4.经济、社会 2.5.环保、卫生健康 2.6.商务/合作谈判(模拟)2.7.新闻发布会(模拟)

第三讲:描述类讲话+笔记(Discours descriptif + prise de notes)3.1.公司/产品介绍 3.2.科普知识

口译讲义附件:口译史介绍,AIIC介绍,口译理论和教学研究书籍/论文目录

实践教学:

该课程作为必修课已开设近十年,从早期的四年级每周2课时变为三年级下开始每周2课时,而且将三年级上学期视听说课程作为口译训练前期课程,逐步实现课程间的辐射和关联。

课堂时间分配:三分之一为讲话时间,三分之一翻译时间,三分之一用于集体讲评。讲评首先围绕口译技巧由学生自评,然后教师从 理论高度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提出具体建议。随后对语言层面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评,最后是分组复述原文或翻译讲话。学生的口译实践得到了尽可能的保护,而且口以任务都在讲台前完成。另外,85%以上的学生在三年级暑期按照要求参加翻译实践,平时如果有实习和实践机会,可以请假替代课程,效果很好。学校也在有重要国际会议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翻译工作,尽可能提供实践机会。

教材及相关材料:

课程采用自编教材,教材是十几年科研和教学实践的结晶。2001年发表《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以推理教学法》,其中第二章是口译教学大纲。该书出版后受到很多不同语种翻译教师的关注。现在的口译教材实际上是在该大纲基础上开发设计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计划将其作为全国法语本科生口译教学用书(出版工作正在运作中)。

翻译材料包括录像、录音、网上直接下载的语言材料和学生事先按照教师布置的主体准备的讲话。教材内容主体广泛,讲话题材和体裁涵盖口译职业经常涉及的内容,而且克服了传统口译教材实效性差、文字化、书面化、过分注重语言轻技能等诸多问题。

实践教学条件/网络教学环境:

课程在多媒体教室进行,能根据课程需要上网、看录像、听录音或组织不同类型的模拟口译。重要章节做成PPT文件可以在课上使用。学生也可以将相关的录音材料转录到MP3上,课下训练。

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参照国际上和国内先进的口译培训方法,根据本科生的特点和语言水平集中进行口译技能培训。本科生口译教学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法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培养其思考能力,教学以理论为指导,但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努力实现“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

借助各种现代化手段教学,因为口译市场也在变化,例如:远程可视翻译、电话翻译、网络翻译等等。另外,职业口译也要求从业人员熟练使用电脑,能够使用PPT等类文件。

近几年,口译教学还得到留学生和外国专家的帮助,他们与中国教师配合,在翻译和讲评结束后专门针对语言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受到中国学生的好评。他们也通过翻译课提高了汉语水平。

同行评价:

法国巴黎高等翻译学校前校长,勒代雷教授2000在青岛与本人共同参与全国法语翻译教师培训后说:“我现在终于清楚了你在96年博士论文中提出的要在中国解决的问题。你这套教学方法适用于全球所有小语种的口译教学”。

2001年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以推理教学法》一书前,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法语)许钧教授专门写序指出:“这部著作借助国内外最新的翻译,特别是口译研究成果,在正确把握思维与翻译程序、翻译技能与翻译教学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具有创新性的推理教学法。该书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富于创新,且又紧密结合教学,具有实践的指 导性。这是一部口译教学法专著,但同时它也是一跨学科的译学理论研究成果。这是一部口译教学法专著,但同时它也是一跨学科的译学理论研究成果。纵观全书,我觉得刘和平的这部著作至少具有两大特色:一是理论意义上的探索性,二是实践意义上的可操作性。”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吕国军老先生(俄语)阅读后专门撰写论文,他认为:“刘和平的新著《口译技巧》的完成,填补了口译教学研究中的这一空白,对实现口译教学技能化,改进和完善普通外语院校的口译教学,提高职业译员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均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全书立意新,论证科学,举证详实,内容实用,而且具有鲜明的开拓性。作者提供的《教学大纲》具有很高的实验价值。”。(《中国翻译》2001第六期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冯建忠(英语)来信说,“它的出版,解决了我国口译教学中存在的许多实际问题,必将对我国的口译教学和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华中师大教授陈宏薇(英语)也来信说:“虽然我对口译了解甚少,但我深知口译是一门大学问,研究口译与培养口译人员有其特殊的难度。如果说“笨鸟先出林,笨人先起身”可以用来鼓励笔译人员的话,它对口译人员是没有用的。口译人员更需要天才。所以,我对你们是很敬佩的。你的书是你才能与智慧的结晶,对翻译事业的发展,一定会起推动作用。”

学生评价:

口译技能培训特点突出,注重方法论和教材的与时俱进。与口译 市场需求结合紧密,教学与是间接紧密。课堂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1. 口译课非常实用,能培养学生的真本事。在学习口译的同时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做事要认真,要一丝不苟,而且要活到老,学到老,不能不懂装懂;

2. 学习口译最大的收获是学到了很多方法,例如译前准备的重要性,这对做什么工作都有用;学会了如何逻辑思维,如何分析抓住信息,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遇到困难如何面对,等等; 3. 增强可跨文化意识,懂得了如何处理文化差异上的问题,这对做好对外交流非常重要;

4. 学会了敢于怀疑发表的译文,能学会自己去分析,去思考,而不是盲目地拿来就用;

5. 在实习和应聘时特别得意,因为学到的口译能力帮助我们获得了用人单位的赏识和信任,为进入市场增添了信心; 6. 希望更早些开课,并增加课时。

该课程在最近的两次学生评估中分别获得98.44和96分(本课程在学校的平均分为89.88和90.85),即使在四年级学生找工作最繁忙时期,很少有学生无故缺课,学生学口译的积极性始终很高。毕业生在市场上(无论是实习还是就业)都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赞扬。毕业生还在工作岗位经常为任课老师“搜寻”新材料,为在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等。

第五篇:口译十个小技巧

一)同义反译法

1.Only thre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酒吧间只有三个顾客还没有走。(不译:“还留着”或“还呆在那里”)

2.I'll be here for good this time.这一次我再也不走了。(不译:“永远在此呆下去”)

3.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我不在家的时候,别让炉子灭了。(不译:“我外出时,请让炉子继续烧着”)

4.“Wait, he is serious.”等等,他不是说着玩儿的。(不译:”等等,他是认真的。“)

5.“Now, Clara, be firm with the boy!”听我说,克拉拉,对这孩子可不能心软。(不译:”......对这孩子要坚定“)

(二)删减解释词

The traveller in the south must often have remarked that peculiar air of refinement, that softness of voice and manner, which seems in many cases to be a particular gift to the quotation and mulatto women.到南方去的人看见那些黑白混血的女郎,一定会注意到她们十之八九都有那种独特的优雅风度、那种温柔的声音和文静的举止。

(三)短句拆译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在六月里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四)译词推陈出新

When he might well have acted with boldness, he found himself filled with doubts, scruples and equivo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ordinary fears of a lower.原译:当他可以大胆行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除了一个情人所具有的那种普通的害怕之外,心里还充满怀疑、顾虑和踌躇。改译:等到他不妨放胆去追求的时候,他却迟疑不定,顾虑重重。至于一般堕入情网的人那种常有的提心吊胆的心理,那就更是难免的了。

(五)解释性添词

“George, I'm ashamed of you!George, I couldn't have believed you would have done it!I always knew you to be a rolling stone that gathered no moss;but I never thought you would have taken away what little moss there was for Bagnet and the children to lie upon,” said Mrs.Bagnet.”乔治,我真替你害臊﹗乔治,想不到你会干出这种事情来﹗俗话说得好:滚着的碌碡不长苔,流浪的汉子不攒财。我早知道你就是这么一个流浪汉﹗可真没有想到你连贝格纳特和孩子们靠它过活的那一点点财也骗走“,贝格纳特太太说道。

法语口译技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