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23-612620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8-02 09:36:3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龚向群

孙中山先生一生重视教育,他认为人才培养对实现救国救民大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早在他创办“黄埔军校”和“中山大学”之前,就对复旦大学倾注了极大的关怀。

1911年秋,在辛亥革命中,因光复军司令部占用了位于吴淞的复旦校园,学校被迫迁至无锡办学。后因政局更迭,经费无着,师生流离,学校一度散架。中华民国成立之初,复旦同学纷纷找到出任临时政府交通部代部长的校友于右任,要求他做工作,尽快在上海复校。于右任早年追随孙中山,是同盟会的重要成员,与先生有良好的个人关系,又曾辅佐马相伯创建了复旦,复校之事自觉责无旁贷。1912年初,于右任与邵力子等面见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递交了一份请拨徐家汇李公祠为复旦校舍的呈条。中山先生在临时政府经费紧缺,四处举借外债的情况下,不仅指拨了徐家汇李公祠堂为校舍,还拨出一万银元,作为复校经费,挽救了复旦面临的一次严重危机。是年,复旦成立了历史上第一届校董会,中山先生被邀为校董。这是孙中山以革命领袖的身份,惟一一次出任一所私立学校的校董。在中国高校史上,还没有第二所学校有过复旦这种荣幸,可见中山先生对复旦寄托着厚望。

有着反帝爱国传统的复旦师生,没有辜负中山先生的厚望,他们在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中,站在上海斗争的最前列。1919年5月6日清晨,当北京的消息传到复旦,全校沸腾,校学生自治会立即通电全国,声援营救被镇压的北京学生。复旦还发起成立了全市学生联合会,带领八十多所学校师生示威游行,声援北京五四运动,一时成为五四运动在上海的指挥部与大本营。

5月26日,中山先生派代表在西藏路老金龙餐馆,约见了市学联会长复旦学生何葆仁,转达了中山先生的意见:你们这种爱国行动很好,要唤起民众,与各界联合起来。得知学生们进入租界游行受阻,中山先生以自己的名望,请了一批英法等国的律师,作为学生行动的后盾。当时,上海还未收回领事裁判权,工部局禁止学生进入租界游行,巡捕房抓了人,中国的律师无权上法庭辩护。有了中山先生的支持,学生们如虎添翼,终于冲破禁区,进入租界与帝国主义势力进行了义正辞严的斗争。6月2日,中山先生在寓所接见了何葆仁和朱承洵(复旦学生、市学联总干事长),热情赞扬了上海学生反帝爱国、团结斗争的精神。这年10月,中山先生应复旦校长李登辉之邀,为师生作了题为《救国之急务》的演讲,高度评价了五四运动“于至短之时间,收绝大之巨效,足见结合者强也”。演讲结束之后,朱承洵代表市学联去中山先生寓所答谢先生给予的指导和帮助。先生兴冲冲拿出笔墨,在长约四尺、宽约九寸的宣纸上,写下了“天下为公”四个大字,并语重心长地对朱承洵说:“天下为公,是要天下鼎鼎大公。实现了天下为公,就可以达到世界大同了———这就送给你了。”中山先生正是用这种方式,把他一生的政治主张和未竟事业传递给年轻一代,尤其是他寄予希望的在五四运动中冲锋陷阵的复旦精英们。

复旦大学在五四运动中的出色表现,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校董会不失时机地在海内外发起了一场募款活动,计划筹款三十二万,在江湾买地建造新校园。

1920年底,复旦在江湾新买下的七十余亩土地上,举行了隆重的新校园奠基仪式。一年之后,兴建了办公楼奕柱堂、教学楼简公堂、学生第一宿舍、教师宿舍等基本校舍。1922年2月,正式由徐家汇李公祠搬迁至江湾新校址,结束了建校17年没有固定校舍的困境,复旦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23年2月从广州回沪的中山先生,应复旦同学之邀,欣然在《复旦年刊》上题了“努力前程”四个字,既是先生对复旦学子的殷切希望,又是对复旦事业发达的热忱肯定。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病逝。消息传来,复旦师生无不为之悲痛。3月18日,全校师生员工在简公堂(今200号博物馆楼)隆重哀悼中山先生。我党早期活动家恽代英应邀发表演说,教职员代表邵力子回忆了民国初年中山先生对复旦复校的关心和支持,学生代表端木恺追忆了先生对复旦青年学生的爱护与关怀。三年之后,复旦师生再次集会,纪念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陈望道、陈布雷发表了纪念演讲,会后还出版了纪念专刊。

为迎接百年校庆,弘扬复旦精神,今年学校采纳师生建议,决定将孙中山两次题词的手迹刻成纪念碑,正在筹划选址奠基,待百年校庆之际正式落成,以永久缅怀孙中山对复旦的厚爱,激励复旦师生永远努力前程,为中华振兴与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原载于复旦大学校刊

第二篇: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孙中山与黄埔军校

06/16/2004/09:22

华夏经纬网

创办黄埔军校,是孙中山革命事业中的重大决策,也是他历经数次挫折和失败后作出的英明决策。

黄埔长洲岛位于广州市区东南20多公里处,是一座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四面环水、方圆6平方公里的美丽小岛。滔滔珠江从它身旁流过。自古以来,它就是一个著名的军事要塞,是由虎门进入厂州的门户。清朝末年,还在这里创办了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这两所学校的原址上,创办了“黄埔军校”,它的全称是“陆军军官学校”,后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首创的一所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孙中山想建立一所培养革命军事干部学校的愿望已有很久了。他通过总结辛亥革命以来的失败教训,深深感到依靠军阀的武装是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同时,列宁领导革命军队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经验也使他得到很大启发。1921年12月23日第二次护法斗争期间,孙中山在桂林十分赞同地接受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关于创办军官学校培养革命骨干,以建立革命武装的建议。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革命后,孙中山下定了建立军校和革命军队的决心。他回到上海就多次与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共产党领导人商谈,与苏联代表越飞会谈,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列宁派人帮助。1923年8月,他委派国民党代表蒋介石和共产党代表张太雷等4人组成“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政治、军事。他还亲自勘定黄埔长洲岛做校址,把建校工作抓得很紧。

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广州钟楼召开期间,孙中山正式下令筹办陆军军官学校,指定黄埔岛上旧有的广东陆军学校和广东海军学校原址为校舍,成立以蒋介石为委员长,邓演达、王柏龄等7人为委员的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委员会。他先后聘请鲍罗廷为政治顾问,加伦为军事顾问,要求参照苏联红军的制度创建军校。2月上旬,在广州南堤设立军校筹备处。2月21日蒋介石突然辞职回上海,后返浙江奉化,并发放遣散费,几致军校流产。2月23日,孙中山在蒋介石致国民党中央执委会辞黄埔军校筹备委员会委员长职的函件上批示“不准辞职”。同一天,派廖仲恺代理该委员会委员长,负责筹建军校。

不久,孙中山派许崇智到奉化劝告蒋介石回校,蒋介石于4月间才重返广州。5月上旬,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黄埔军校校长,委派廖仲恺为驻校国民党代表;第一期学员500人也全部入校。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到会发表演说,指出创办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两年前的6月16日,是陈炯明叛变革命的日子,两年后,孙中山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作为军校的开学典礼日,是要人们记住这个沉痛的教训,为建立一支革命的军队而无私奉献、努力奋斗。他在这个著名的开学演说中号召全体师生: “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要“学先烈的行为,像他们一样,舍身成仁”,不“贪生畏死”。他还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幅对联贴在军校大门上:升官发财行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

军校成立后,孙中山任校总理,并同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组成校本部。下设机构有政治部、教练部、教授部、管理部、军需部,教育长,入伍生总队。军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以广东、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等省为多;还有来自越南、朝鲜、马来亚和泰国的革命青年。

军校的学生在孙中山办校思想的指导下,经过学习和训练,具备了良好的政治、军事素质。1924年10月,军校师生参加了平定广东商团之乱,首树军威。1925年参加两次东征和南征,先后击溃了陈炯明、申葆藩、邓本殷等反动军阀,从而统一了广东,巩固了革命根据地。1926年又参加北伐战争,连战皆捷,战果辉煌。

孙中山先生非常关心军校的建设和发展。1924年8月31日军校开学两个多月后,孙中山就到军校视察。以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到军校“海关楼”小住,检查工作,听取汇报。要求师生严格掌握“政治与军事并重,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教学方针,特地制定“亲爱精诚”的校训,倡导“团结”、“牺牲”、“奋斗”三大精神。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先生为商讨国是北上之前,特来军校检阅学生的演习,赞许学生“忍苦耐劳,努力奋斗”,还叮嘱师生:“不论是国民党员或是共产党员,为了革命事业,都应该把鲜血流在一起”。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病重,当他获悉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骨干的东征军胜利的消息时,马上电告广州黄埔学校党代表廖仲恺、校长蒋介石和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要爱惜黄埔学生,并对随军东征的学生表示亲切的慰问。当军校领导向学生们宣读孙中山先生发来的电报,宣布军校学生克日开拔返校时,全体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黄埔军校从1924年5月至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大屠杀前止,在黄埔长洲岛办了4期,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干部,对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1927年以后又办了3期,1929年底停办。

现在,黄埔军校旧址吸引着许多游客,每年来这里参观的国内外观众数以万计。不少老“黄埔”重返母校、重游故地、重温校史,不禁感慨万千,表示要继承孙总理的遗志,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不懈地努力,不停地奋斗。

(作者梁华平为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副研究馆员)

文章来源:南京大学出版社《世纪之交话中山》

第三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浅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一八九四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十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就是由同盟会所领导的。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的“武装斗争”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摒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战斗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必须诉诸革命的暴力。摧毁了清帝国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孙中山又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 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他立刻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这种意义上,革命元勋孙中山的活动是与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相始终的。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革命、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总之,孙中山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就了孙中山的伟大。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2月12日,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又译作“伦敦被难记”),孙中山被邀以英文写作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中山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00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遂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从以上事件不难看出,孙中山早期可谓是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革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艰难的革命之路,竭尽所能地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拯救国家和人民,不管结果如何,他的这份精神确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些革命活动都为后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而在这些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能发现孙中山的身影。孙中山在世界各地对民主的宣传和建立起的革命团体和组织都是导致这些起义爆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终于,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成功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这场革命对于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乃至于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迅速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社会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它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到根本变革,社会未发生质的飞跃;它并未使中国得以彻底改造,革命的预期目的并未实现。但是,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抹杀的,而孙中山先生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

虽然,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但谁都不会认为这场革命与它扯不上关系。他辗转各地,为革命四处奔波,传播民主观念,凝聚各方力量,无时无刻都在为革命积攒力量。可以说,他是这场革命明正言顺的领导者,无可非议,也无可替代。

他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在辛亥革命的一路上,他是身先士卒的践行者,也是威望十足的领导者。虽然革命之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第四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国际商务英语04 630710404 何玲 江耀琴

一、前言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而与之相关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义的种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二、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三、正文

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在今后国际上的地位与其领导人有莫大的联系。倘若在那个清朝统治集团对外卖国,对内搜刮人民的**年代里,没有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革命家,没有那无私奉献的战斗者,我很难想象今日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而在新增加的民族资本中,他们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相对要少一些,但他们敢于用暴力手段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当然必须指出,即使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也仍然具有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通病,他们或多或少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去扮演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扮演过的那些英雄角色,只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客观局势的紧迫性决定着必须有一种力量出来扮演改变现状的主要角色。于是,呱呱坠地的不久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已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派,就是他们的代表。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家景贫寒,自小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入学,目睹了中国最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种种现象;十二岁去檀香山投靠其兄孙眉谋生,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教育,目睹了国内与国外的社会差距,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二十五岁医科毕业,同时经常写稿鼓吹改造中国政治的言论;二十八岁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这期间有太平天国起义刚刚被镇压,贵州的苗民起义,日本派兵侵略台湾,义和团运动,中国与国外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化等等。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也是全球不稳定的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联盟成立等等。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亡!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由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其次,清政府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另一政治原因。再次,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是辛亥革命得以发生的思想和舆论基础。第四,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进一步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相联系的两个重大事件

一是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上半年,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各地团体的纷纷出现,客观上迫切需要组织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随之7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日本东京,并立即找到相关留学生,商讨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7月30号,召开了有7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孙中山作为发起人,被推为会议主席。经商讨,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革命宗旨和纲领。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也被推选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的第一个革命事业转折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用中山先生的话说,“此前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朝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

二是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了革命的营垒,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第二、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支持。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为党人心之涣。”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必然联系

正因为同盟会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组织,就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分裂,分散了革命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后来孙中山与认识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党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代革命要求领导阶级必须建立一个思想意志统一,组织严谨,纪律严明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缺少这样一个领导核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并依靠同盟会发动宣传和领导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和创举。然而,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孙中山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核心力量,存在很多缺陷,因而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总有人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这种表面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他从提出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到坚持同改良派作斗争,为建立共和国扫清障碍;从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坚持同袁世凯作斗争,为巩固民国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朝着这个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由于袁世凯的窃国,他一心构建的理想国度在它刚刚起步之时便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实现了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统治下,三民主义终究成了纸面上的东西,离那个将民族共和注入整个社会的理想相差甚远。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度进入低谷,许多人对这一时期的孙中山极少论及和肯定。然而,“有的研究者指出,这个时期,孙中山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代表,为了造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不仅和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北洋军阀战斗,而且还与西南军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斗争;就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而言,在策略上也不无可取之处。” 客观地说,在这段时期内,孙中山先生并未放弃其构建共和国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斗争,在艰苦中继续奋斗着,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回想自1840年来的种种斗争,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终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山先生奋斗了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种种,都有着及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开路人。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不得不说,正是有了孙中山,正是有了辛亥革命,才使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那个飘摇不定的年代,能出现这样的人,是我们国家、人民的幸运。是树立在我们心头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第五篇:论孙中山与袁世凯

论孙中山与袁世凯

我自己曾经做过一些实验啊,比如说我问一些理科生,我说南北朝和五代十国哪个在前哪呢?几乎没有答得出来的,我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遇到过。这么简单的历史学问题。而问文科生,你能背背化学元素表吗,你知道左手定理右手定理什么区别吗,你能知道sin和cos是什么区别吗,积化和差定理是什么吗?文科生一概不知,当然我也不知道。虽然他们在高考那一瞬间基本上这些题都会做。你看,所以一个教育体系,把年轻人的对具体问题继续探索下去的兴趣彻底给阉割了,然后只留下一些简单的结论在他们脑子里,供他们用人生最快的速度把它忘掉,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悲哀。好,吐槽教育到此结束。

今天说两个人,第一个是孙中山。诶呦,国父啊,光荣、伟大、正确啊,他老人家虽然故去了那么多年,我们现在每年国庆的时候还得每年把他老人家请到天安门广场和毛主席,二人四目相对、深情款款,在天安门广场临时构建起一个阔大的20世纪的中国历史空间。对吧,伟大人物。可是你真的要对这个人感兴趣,你追索下去,你会发现他会变得特别立体。他不仅有光荣伟大正确的一面,你还会看到他的反面。就我看到的材料啊基本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批评大概有两类,第一类呢是他的性格。比如说一生娶老婆很多呀,对吧,比蒋介石多多了,然后呢性格上他非常,怎么说呢,他有个外号叫孙大炮。有材料说,孙大炮这个外号是谁给他起的,袁世凯给他起的。话说1912年的8月,这个时候孙中山已经卸任了临时大总统,把大总统的桂冠让给袁世凯,他老人家坐着火车进京,到北京来见袁世凯。欧哟,这两个亲的呀,过了一段蜜月期。袁世凯几乎就搬到孙中山那个地方住着。诶呀,要听孙先生的教导。然后动不动就聊着聊着就突然很激动的站起来喊,孙中山先生万岁。孙中山也只好站起来,袁世凯大总统万岁。这两人关系特别好,蜜月期。然后他俩人之间就达成了一个约定,孙中山说你看,你大总统,你用10年时间练兵100万。而我呢,我去帮你造铁路,用10年时间我帮你造多少铁路呢,有人说10万英里,有人说10万公里,啊,我帮你去造铁路。哎呀,袁世凯又站起来,孙中山先生万岁。可掉脸袁世凯就跟身边的人说孙大炮。你想袁世凯什么人。他既当过前清地方的督抚,那实业兴国他懂的呀。什么叫10万英里铁路,10万英里铁路是16万公里对吧,我们就算10万公里吧,10万公里铁路中国什么时候达到,去年才达到呀。当时国家底子那么薄,怎么可能用几年时间建起那么大规模的铁路。至于练兵100万那就更是扯淡了,袁世凯自己就是练兵的人,他怎么不知道。所以他就背后跟人说孙大炮。当然袁世凯还是让他去干这个事了,你去修铁路,后来就另有妙用。最后二次革命他俩闹翻之后,这个袁世凯就是啊你孙中山先生不是修铁路去吗,查账吧。看你修多少铁路,后来发现铁路一公里都没修,但是钱呢花了100万两。啊,那袁世凯就说那好吧,原来还想把你当政治犯抓起来现在不用啦,直接贪污犯。对,孙中山光把那个钱花了但是铁路一公里都没修。所以在历史上他留下了这么一个名字叫孙大炮。

刚才说孙大炮只是孙中山性格上的一个缺陷。那如果说人品上的缺陷呢,今天我跟大家说一个可能平时不为人知的事儿,就是他曾经背信弃义,不讲交情。这个在个人的私德上这都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但是孙中山就把这事儿做了。这让我们把镜头拉回到1912年,这一年他当上了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最高兴的是谁呢,革命党。更高兴的是谁呢,海外会党。你说会党是谁啊,洪门啊。你说青红帮不是黑社会吗,对呀,就是他们。洪门为什么高兴呢,因为孙中山就是洪门弟子啊。他在檀香山的洪门里面,就是洪棍,排名第三。洪棍就是负责执法的,你看武侠小说那个执法长老那就是孙中山干的事儿。孙中山这个人呢他革命生涯很有意思,他1894年给李鸿章上了一封书要求清廷改革,然后李鸿章也没搭理他,什么科名都没有,对吧。他就气鼓鼓的跑到海外,从此变成了一个革命家,以推翻满清朝廷为己任。但是从1894年到1904年这十年间,孙中山的革命生涯是很不顺的。据说他组织什么兴中会等等,但是太难了。因为那个时候他只能在海外华侨当中筹款发动革命,但是海外华侨讲老实话那当时也是社会底层啊,三把刀嘛,菜刀、剪刀,就是三把刀,干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我看到一个材料,孙中山有一次跑去找一个洗衣房的人去动员人家革命,那边人说你不要再说了,你天天说这个话干什么呀,这都是要灭九族的话呀,动不动让我造反,你再说,再说我拿熨斗打你。你看,很困难。那什么时候遇到转机了呢,就是1904年,这一年孙中山加入了檀香山的洪门,成为刚才我们说的那个洪棍。洪门当时接受了他然后支持他的革命理想。在1911年,也就是几年之后成立了一个叫洪门筹款局,这个时候离辛亥革命已经很近了。孙中山为了当时的像黄花岗起义等等南方的一些起义,在海外华侨当中筹款,就利用了洪门,洪门筹款局。那筹了多少钱呢,当年一下子就筹款筹到了14万美金。那14万美金是多少呢,我们做一个参照,就在十几年前美国人从沙皇手里买阿拉斯加花了多少,720万美金。所以你看14万美金在当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洪门的很多人是破家支持革命,基本上给孙中山当朋友基本上就倒霉了,孙中山的哥哥就是因为支持他革命结果破产的。诶,据说当时一个大富翁,也是海外华侨叫张静江,因为认识孙中山,张静江跟他约定说你回国闹革命,给我打电报,打电报呢分5档,ABCDE,A呢就是让我寄一万,B呢就是寄两万,一直到E 寄五万。后来孙中山动不动打电报不是D就是E,很少打A 和B的,所以后来张静江也是不堪其扰。但是总而言之,海外华侨通过洪门筹款局给孙中山提供的钱上的帮助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知道孙中山当大总统的时候手里是没钱的,他那个钱都是前面黄花岗起义都花光了,所以他后来在民国肇建,就是武昌起义之后他当时环游全球嘛,当时回到了上海,然后就任大总统的时候当时人家都觉得孙中山有钱啊,他跟海外华侨关系好啊,他回来我们革命军就有钱了。很多人跑到上海码头去迎接他,他一下船就跟记者说我孙文带回来的不是钱,我一文不名,我带回来只有革命的理想。当时人家也没办法,鼓掌就通过了他当大总统。他没钱为什么还能当上大总统呢?这又得说到洪门。洪门当时干了一件事儿,就是辛亥革命之后洪门就是檀香山这个洪门,拼命动员华侨往国内发电报打电报,花了多少钱,光打电报花了一千多两银子。然后就是动不动就宣传,只有孙中山能够领导革命,孙中山在海外华侨心目中是多么的光荣伟大。就是生是靠几十封上百封的电报给孙中山营造一个这样光辉伟大的革命光环。这在孙中山当临时大总统当中,虽然他没有带钱回来,但是这些电报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话说革命成功之后这些海外的会党并没有像人们所想的那样很下作,又要官啊,又要钱啊,没有,人家就有一个要求,说我们这么多年啊,洪门嘛都是反清复明,是陈近南他老先生的弟子,我们能不能从地下党变成明面上的党呢,我们想回国组成一个党然后从此恢复地上活动。就这么一个要求。所以1912年孙中山先生回国,他们也派了一个人回国,海外洪门的领袖就是黄三德。这个老人家,他呢是广东台山人,回到广东之后见到孙中山就提了这么一个要求。孙中山说,可以,但是呢我现在不管这事儿,你看我大总统也卸任了,他当了没几个月,我也卸任了,你去找广东都督胡汉民去谈,胡汉民当时同盟会的老会员了,孙中山的左右手嘛。黄三德就傻乎乎的跑去找胡汉民,胡汉民就说那你先写个报告吧,就写个报告,然后石沉大海了,然后孙中山跑北京去了,然后黄三德一个人傻傻的在广东跟胡汉民死磕,据说有一次终于见到了,胡汉民说这不行这不行,不能给你们会党这个权力。然后黄三德就非常恼火,说你们干革命找你们要钱要粮我们都给,你现在革命成了翻脸不认人是吧。胡汉民说,诶,就是这样。说,拍桌子,还钱。这么多年支持革命的钱连本带利给我拿回来。就闹。当然后来黄三德也见到了孙中山又把这事儿说了,孙中山又跟胡汉民之间踢皮球,总而言之这事儿就不认。甚至绝情到了什么份儿上,黄三德找到孙中山说行,这事办不成我认了,我回美国行吧,我没钱了,你给我买张船票。孙中山不干。你看,旧日的革命战友他就能做到这么绝情。那位说孙中山这人品太差了,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怎么会是这样的革命领袖。孙中山有道理的,什么道理呢,就是因为他们是会党。如果你回到1911、1912年的时候你会发现,当时革命成功可不仅是海外洪门哦,海内的什么青帮啊哥老会啊,袍哥,所有当时的这些社会底层的会党都是当时革命的非常重要的力量。革命嘛,我管你什么,只要能帮助我增添一份革命力量,你们都是革命同志。可是革命成功之后这帮会党就想,诶呦,我可算立了功了,我可算扬眉吐气了。所以辛亥革命之后在各地都出现了一种情况,会党从秘密组织变成明面上的组织,动不动挂牌我是什么堂口什么堂口,有点像现在黑社会作死啊,直接说黑龙会把牌子在长安街上给挂出来有点儿这个意思。我看过郭沫若写的当年在一份杂志叫《宇宙风》上写的回忆文章,说当时在四川袍哥、哥老会已经张狂到什么程度,就觉得哇可把江山给拿下来了。然后跑去找一些戏子的戏服自己给穿上,插花的帽子,穿着那个戏台上用的这种英雄氅,在街上,当时是一片乱象。那对于革命者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是,我在革命的时候我用过你们的力量,但是当革命成功,如果我们是一帮就是朱元璋式的革命,刘邦式的革命,我不管你是卖狗肉的还是编席子的,只要是革命老功臣,见者有份大家分天下。如果还是那个时代那请问这个革命还是国民革命吗,还是共和民主革命吗。所以革命一旦成功之后,革命者他虽然我觉得他在道德上是有歉疚的,但是他立即要发生一件事情,就是和这些会党发生切割。所以孙中山在1912年的2月就讲了这样的话,说近期呀有一些会党闹得不像话,他说这不是我理想中的革命啊,他就做了很强烈的暗示,什么要镇压。所以在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之后,镇压会党是一个各地都会发生的事情,包括云南的都督蔡锷,后来小凤仙她干老公,也是做了大量的。所以所有只要敢在街上把什么堂口山口挂出来,公开搞什么会党的仪式的人为首者立即斩首。所以这个也是当时全国的一个风潮。那会党委屈不委屈,你站在他们这边看当然委屈,要知道会党啊他们也不是我们现在简单的理解的黑社会。在清代的后期因为人口的剧烈的增加,中国的这片土地已经承载不了这么多人口,所以当时社会上就出现大量的流民。再加上清代后期随着西方的生产方式的引进,很多生产用不了这么多人。比方说当时的漕粮,漕粮要通过运河运到南方,运到北方。后来就改海运了,整个大运河就衰败。而大运河上活跃的这些秘密会社后来就是青帮,所有这些人都失去了生计。所以他们必须更加抱团形成会党,你说他是革命力量,你说他是黑社会力量,是褒是贬不好说。但他就是这样的一群结成了帮的团伙的这一群底层人民。所以革命者要跟他们切割,他们自己也知道自己已经落后于时代了,怎么办。所以1912年的7月份他们几个大的会党在上海搞了一个成立一个会,叫中华国民共进会。就是青帮、洪帮、哥老会他们成立了一个共进会。意思就是我们也想现代化,我们也想让社会接受我们,我们也不愿意变成黑社会。我还看到一份材料,当时有一个青红帮的大佬写了一份告示,那写的真是,你现在看到都挺可怜的,他的大概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一帮可怜人,我们实在不得已,为生计所迫结合结合起来,我们也想改掉现在的缺陷,我们也不想当流氓地痞。但是第一是积重难返,第二是人口众多。我们这些当老大的对小弟也不见得能够管束的那么好。我看到他这个文告当中还有一句话,说遍告各位记者先生,就像现下有些企业比如说蒙牛,各位自媒体,我虽然也有过一些劣迹,但是你们不要太过分给我留条生路行不行。那文告就这么写的。说,为社会计,即使对我们不表示同情,为社会计,略留地步,略留空间,不要为一些莫须有的事动不动就对我们口诛笔伐。你看黑社会大佬几乎是跪下来求大家说给我们一点时间。可以给你们时间啊,但是政治家是不会给你们名分的呀。所以即使是孙中山,孙中山这个人是革命家啊,他这个很有这个弹性,但是在会党明面化、洗手化、光明化这件事情,孙中山一辈子没松过口。所以后来黄三德多次找过他,后来两个人为这个事儿实在是闹掰了。孙中山从来没为这个事松过口,那一定是要跟你们切割的。我作为革命领袖我怎么能跟你们会党搞在一起呢,虽然用过你们的钱,用也就用了。孙中山不是说嘛,对呀,你们洪门不就是反清复明吗,要恢复汉人天下吗,我花你们钱帮你把这事儿办了呀。现在已经汉人天下了,你们目的已经达成了还要什么,别的其他都是非分之想。所以黄三德晚年和孙中山这个两个曾经亲如兄弟的革命战友,就这样分崩离析,然后分道扬镳,反目为仇。那孙中山这么做是不是有他的道理呢?不知道你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你去站在两方你都想想你觉得谁更有道理。

我们再回到孙中山和洪门的这一段公案。打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我们都知道杜十娘的故事吧,落魄秀才李甲,对吧,被杜十娘床头金尽嘛,对吧,被这个杜十娘收留然后倒贴,然后一段恩情。可是当李甲要回到自己家里他真的能把你杜十娘给娶了吗,你是个小姐诶,你是鸡呀,你怒沉百宝箱我也没办法。我不能把你带到我所在的那个传统社会结构里去的。所以这是个悲剧,我们也可以骂李甲忘恩负义,但又如何呢。杜十娘只能怒沉百宝箱啊,没有其他的办法。这就是历史有时候给我们看到它冷漠的一面,有些时候我们普通人看重的那些道德因素,在历史的大潮流面前往往会被冲的一点儿都不剩。你看孙中山这个人啊其实是特别可以玩味的,你比如说后来他二次革命失败跟袁世凯闹翻,他跑到日本,你知道他干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找洪门要钱。我是得罪你们哪又如何,该要钱的时候还得找你们要钱。还要求洪门整体加入同盟会和国民党。然后找他们接着筹款。所以当时洪门有一个人就给孙中山写信说你这不对吧,你穷困潦倒的时候找我们要钱,你发达的时候你翻脸不认人,先生休矣。那封信结尾就这四个字。洪门当然是气呼呼的。但是对于孙中山这样的革命家来说这又如何,你不给接着再去筹。革命家跟今天市场上的创业家是一样的,他眼里目标的重要性是远远大于手段的。如果没有这份心胸,没有这一份海量的,这样的一个阔达的人生观,搞什么革命,搞什么创业,干不成的。这就是历史的残酷之处。但是最让你唏嘘感慨的是到了1918年对吧,有一次孙中山那时候在上海,当时北京大学的校长就是蔡元培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我们想编一本叫《国史前编》,就是你看我们创建了民国,那我们把民国之前的历史我想写一本书,我们就从会党的历史一直写到你在南京卸任,写这段历史。孙中山给回信,孙中山说会当史不能写入革命史。他们那是反清复明的,他们知道什么民主,知道什么民权,知道什么共和。他们都不懂,所以会党史要排除在革命史之外。你可以专门给他们写一本会党史,但是不能写入革命史。到此为止你可以看到孙中山对会党什么态度了吧。不是满不满足你要求的问题,甚至在历史记载下来的功绩也要给你抹杀掉哦。这就是历史的冷漠。当然你是从道德上评价,还是从革命的丰功伟绩上去评价孙中山。你可能有自己的标准,但是两边你都看起来,我觉得最大的感受还是一种一声长叹,一种感慨吧。好了,我们再来说第二个人,袁世凯。袁世凯跟孙中山这两个人其实有很多交集。比如说有一个著名的发生在1915年的叫黄远庸的谋杀案。黄远庸是个什么人呢?这个人在新闻史上大家熟悉他的名字叫黄远生,远生是他的笔名,是一个著名的记者,以反对袁世凯的帝制而出名的这么一个记者。1915年他因为各种情况觉得不对头了,他就跑到了美国,但是到美国12月份仍然被杀掉了。那问题是谁杀的。一直当时的舆论界认为是袁世凯杀的。啊,但是一直到1984年黄远生就是黄远庸的儿子,在给黄远庸写传记的时候仍然说,恩,袁世凯杀的。但是就在一年之后1985年有一份材料曝光,什么材料呢,就是当时这个凶手叫刘北江。这个人是谁呢,是国民党当时美洲总部,当时还不叫国民党叫中华革命党美洲总部的负责人叫林森,后来也当过国民政府的主席,是他的警卫员。所以说黄远庸谁杀的,孙中山下令杀的。那什么原因杀他呢,不是因为他反帝制,不是。因为黄远庸是个记者嘛,自媒体嘛,也动不动就嘴欠,骂骂袁世凯有时候也骂骂国民党。所以孙中山就不高兴了然后就派人把他杀掉。所以直到刘北江临死前把这个秘密透漏出来,前一年1984年连黄远庸的儿子都不知道,还在怪罪袁世凯。所以你看袁世凯和孙中山这两个人生命当中很多这样的交集,包括宋教仁案。大家都知道宋教仁在民国建立之后不久就被暗杀了,一直大家认为这是袁世凯干的。但是这两年学术界也在讨论,大家发现,嗯,好像好多证据也在指向孙中山哦,可能是孙中山派当时一个叫陈其美的人把他杀掉的。所以你看从黄远庸到宋教仁,你看有时候是袁世凯这个大坏蛋给孙中山这个大好人背黑锅。往往历史就是这样有趣。那袁世凯到底是一个什么人。如果他不是活到了1916年当了皇帝,他如果在1914或者1913年他死掉了,那这个人留给历史的背影可能是非常的光荣伟大的,恰恰是这样。袁世凯这个人是一个治世能臣,不管是早先的处理朝鲜事务,后来处理义和团事务,包括在戊戌维新之后在天津当北洋大臣兼直隶总督的时候,推进整个天津的现代化等等。你会看出这个人非常之能干,而且官声极好,在官场里那一套那也叫玩的转。个人呢身体也非常的棒,坐在那儿像一头小老虎似的,眼睛里边冒光。所有的人跟他一接触都会发现这个人真能干。据说还特能吃,食量还特大。一顿饭十几个鸡蛋,几只鸭子没问题。就这么一个人。如果我们说袁世凯坏经常会说出很多故事,比如蔡锷跟小凤仙跟他斗心眼,章太炎怎么骂他,都是说袁世凯的这些对立面有风骨。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么一个问题,就是袁世凯怎么不迫害这些人呢,老是被这些有风骨的文人欺负这咋回事儿。对了,他其实不是一个那种专制,或者用蛮横手段去治军的一个人。如果他真的是那样一个人哪怕做到蒋介石那个水平,他的所有的手下的军官看见他都要打个立正说一声校长。他如果有这份权威的话他洪宪皇帝梦最后也不会落到那个下场。他恰恰不是这样一个用蛮横手段去做事儿的人。说一个小例子,当时湖南有一个文人叫王闿运,晚晴的著名的经学大家,这个人在生活小节上有点儿不拘小节。他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跟老妈子谈恋爱,他生活中一生有好多老妈子。伴随他晚年的是一个著名的老妈子,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老妈子,叫周妈。这老头一天就缺不了跟着周妈睡觉,他那小辫儿都得让周妈给编。他后来跟袁世凯之间发生了一段交易,袁世凯不是要当皇帝吗,说王闿运你能不能劝进呢,你看你名气这么大。王闿运说可以啊,价格对了没有什么不可以卖的。一个字10万,王闿运三个字30万大洋。袁世凯说行,便宜,给了,然后先付了定金。后来你知道就是洪宪这个君主制变化非常快,很快就袁世凯就发现这个皇帝当不成。后来就跟王闿运说你看我这个皇帝也没当,我退货,定金我也不要了,后面款能不能不付了。王闿运说哪有那个事儿,一定要要。我这名写了,我说了就卖这个名嘛。王闿运在湖南就指挥他这老妈子就周妈,进京跑到袁世凯家里,袁世凯还接见她。这周妈就找他要钱。袁世凯没办法派自己的姨太太陪着周妈玩儿。那周妈什么人,你想想没有几把刷子也搞不定王闿运,那非常著名的中国女政治家。就盯着袁世凯,好吃好喝可以钱还是得要。最后闹到什么程度,当着袁世凯的面在他面前撒泼打滚。哎呀,你是个皇上啊,你欺负我一个老妇人等等。最后袁世凯没办法,生生这个尾款还就付了。我说这个轶事只是想说明一点,我们不能说他心慈手软,哪怕说他伪善吧,他也是一个不是用强硬手段对敌人下的去手的这样的一个人。所以说如果非要对比孙中山和袁世凯,可能我觉得袁世凯看上去好像还温暖一点儿吧。但问题又来了,为什么他最后要犯那个大糊涂?一定要当什么狗屁皇帝呢? 袁世凯为什么要当皇帝呢?别说我们,连他的儿女都不理解。他孙子就经常在外面说老头子为什么要当皇帝呢。他那个儿子著名的名士袁寒云对吧,不写了一首诗嘛,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意思就是劝他老爷子你当什么皇帝呢,高处有风雨的。袁世凯自己跟他身边的人其实多次讲过一段类似的话,包括跟他手下什么冯国璋啊,跟那个李鸿章的晚辈叫李经羲都讲过类似的话。什么意思呢,他说你看啊我们老袁家的人往上祖辈几代没有活过60岁的。他说我今年58了,我为什么要当皇帝啊,我还能当几年啊。都有人说我要把皇位传给儿子,你看我这几个儿子,大儿子,瘸子袁克定,号称洪宪太子是个瘸子。二儿子是个名士,望之不似人君嘛。三儿子是个土匪等等,他说我这几个儿子一个继承不了我,我为什么要当皇帝呢。确实啊,你为什么要当皇帝呢?就在1915年大概11月22号,美国的《独立周刊》,还发表了一份采访袁世凯的人物专访,袁世凯在里面跟记者啊呼天抢地的说我为什么要当皇帝呢,我不愿当皇帝。但是发表这篇文章请注意啊11月22号,就在两天前,11月20号北京的国民代表大会就通过了关于中国要改国体成立君主制的这样一种决议,这个时候袁世凯已经启动了就是他当皇帝的梦。后来就一系列的这种活动啊,什么做龙袍啊,花几十万两银子呀宣布第二年改元洪宪等等这些事都在做。好吧,我们假设袁世凯有私心,他确实想圆自己一个皇帝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嘛。想把江山传给儿子,所有这些坏事他都做。但是我觉得还是缺乏解释的力度。他为什么要当皇帝?如果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其实我觉得没准能给袁世凯一些解释啊。即使这些解释站不住脚,袁世凯可能他也会这样想。一个坏人做坏事总要给自己找一些正确的理由嘛,对吧。我们就来看这些理由是不是成立。第一个理由就是在民国肇建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哎呀民主了共和了,把皇帝赶跑了我们终于顺应历史大势了,搞到了普世价值了。这国家应该好了呀,可结果呢。袁世凯当这几年大总统,你去细看那几年历史啊,反正我不说别的,让我当我是不当。惨透了呀,帝国主义列强的逼迫,日本人逼他签那“二十一条”,那叫什么道理呀。我又没跟你打仗,我凭什么要给你那么多权利。那日本人不管,我就是军舰在你家门口游荡。我逼你签这个东西,不签我就揍你。就不讲理呀,袁世凯也没办法。一方面跟日本人糊弄着,一方面偷偷的把这个情报透给英国人,希望通过国际干涉来阻止日本人侵略的脚步等等。苦不堪言。而且地方上说白了也不太鸟他,辛亥革命之后地方都是大都督,他虽然是中央政府的大总统,地方上截留税款,基本上中央别说办事业,连基本的维持中央政府的基本的框架这个经费都没有着落。所以他不得不去跟列强借款,所谓的善后大借款。所以他实际上已经到了几乎是政令不出都门。他要想利用一下谁,只好跟他虚与委蛇,笑脸相迎。你再去看一遍很老的那部电影叫《知音》,袁世凯跟叫蔡锷不过就是云南一个省的有点军权的一个军阀嘛,那就得笑脸相迎,想尽办法笼络。没有权力呀。当然这种没有权力到了什么地步,他是不是说已经到了非要帝制不可的程度,那我们今天看未必,但是对于袁世凯看来,至少帝制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案。这就说到一个故事,袁世凯呀他当了大总统以后,他的这些部长们一旦开会就是迟到。你说他为什么迟到呢,一打听很简单,打麻将。头天晚上打麻将第二天早上睡过了,一开会就迟到。袁世凯这恼火啊,憋不住。但是你是民国了,所有人都平等了。你是大总统他也是平等的只是职位上的,对吧。我们见到奥巴马也不用下跪的,美国人民也这样想,奥巴马跟我平等的呀。所以那些各部部长觉得是老头子是你岁数大点,你威望高,那你也拿我没办法。我反正手头要不有军,要不有民,要不有财权,要不有本事,要不有名望,你能拿我怎么样。袁世凯后来没办法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了当时的警察总监叫吴炳湘说,你去查查,然后给我一份名单,我拿这份名单来说他们。我就说谁昨晚打麻将,我再来批评他们。诶,这吴炳湘公安局局长他也不傻,他说我凭什么,哦你不敢直接说他们,让我写名单,回头你再给我卖了,我在官场上混不混。但这名单又不能不写,最后他就干了一件什么事儿呢,他就特别聪明,他写了一份名单,他把谁写在第一个呢,他把段祺瑞写在第一个。那这份名单就变得特别可笑,因为段祺瑞大家知道这个人是清心寡欲,打麻将每天就四圈,打完立即歇手。唯一的其他爱好就是下围棋,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而且从不迟到。所以吴炳湘把段祺瑞写在第一个说白了就是什么,我不想写这份儿名单,我给你一份笑话看。袁世凯也没办法。诶,你说一个大总统列强相逼,国家危亡,整个民族又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他面对着这样的一个官僚机构他会怎么想。要知道袁世凯可是在前清是总督啊,最高也当过国家的总理呀。那个时候在专制政权下一个总督叫什么,叫起居八座那叫威风,出门都有导子的。他怎么受得了民国的这种政治安排,所有这些政治安排他觉得看来这就是乱来啊,这就是给我治国把中华民国往强盛国家去崛起去带,是一个路上的拦路虎啊。你说当时的政治气氛也就是这样。所以你看后来梁启超写的当时的国会,那些国会的人说白了平时就是八大胡同嫖娼,在天上人间待着。然后偶尔去开个会,开会的时候就一通乱骂。梁启超当时形容他们要不就是像学童闹学,要不就是像村妪骂邻。就是农村老太婆骂邻居脏话,然后国会里也是乌烟瘴气。袁世凯觉得那怎么办,我也有权威呀,有权威怎么办,当皇帝呀,答案就出来啦。就是当时的筹安六君子之一叫杨度,筹安会就是劝进呢,让袁世凯当皇帝的那么一个组织。杨度就说过一个例子,他说我看见俩乞丐吵架,其中一个乞丐就说还不如不办民国好呢,啊,有皇帝在你还敢吗?当时社会就是这样。普通老百姓觉得王法王法,我是守王法的,王都没了我守什么法呀。所以很多时候对底层民众来说,已经变成这是一个没规矩的世界。袁世凯什么人,军人出身,他最强调的就是纪律。啊,行政官僚嘛最强调的心里想的就是如臂使指,令下即行,他需要这样的一种行政效率。可是当时的大总统这样一个名义,不管他做了多少集权的努力,都不可能再赋予它这样集权的能力。那好了答案已经摆在面前了,几乎就近在咫尺了,就差一个指头把那个窗户纸捅破了,当皇帝呀。当皇帝就有啦,我是君你是臣,你还好意思打麻将第二天不上朝吗,就是这样的一个解决方案。哎所以历史啊就是这样,我们不管袁世凯到底是为了什么当皇帝,至少对于当时他面对的人生困境和治理国家的困境来说,当皇帝就是他能够看到的解决方案。更何况旁边还一大堆大忽悠。筹安六君子,美国人古德诺教授。什么当时的各种劝进的,当时的身边的人。你不要说啊袁世凯在深宫之中他有时候是分不清的,大家都说蔡锷领导护法运动、护国运动反袁。没错啊,可是写给袁世凯的劝进表上蔡锷也签名了。签在哪,签在第一个呀。很多人都在糊弄老头子。说啊你要当皇帝,我支持,我给钱。都给他开空头支票许诺他。可是等他皇帝梦一破灭,大家都反对的时候所有人再把他老人家一脚踹了。所以袁世凯后来取消帝制之后,在他临死之前把他大儿子叫到房里边说这件事我办错了,你以后不要被他们糊弄了。最后就留下了这么几句遗言。所以袁世凯自己也确实是一个悲剧。

虽然我告诉你孙中山不像大家想的道德上那么完美无缺那么伟大,袁世凯也不像大家想的窃国大盗,道德上那么不堪。但是我最终想说的是,这又怎样。当一个人是顺着历史的潮流往前走的时候,也许他具体的道德行为是不符合当时的标准。但又如何,论语里就有一句话,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在大的道德方面只要不破底线,小的方面没关系。论语里写的,子夏说的一句话呀。你对于袁世凯来说我不管你有多大的困难,只要你开历史倒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你最后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人抱病而亡,然后再历史上留下一个永恒笑柄的这样的一个结果。所以历史有时候是面无表情的,他没有太丰富的情感。我想如果历史是一个人的话,你去问他,你怎么这样去戏弄这两个人?我想历史可能会这样回答,我不管那些细节,我只看谁去顺应潮流,我就把荣誉和桂冠给他。这就是历史非常冷漠的回答。

孙中山与复旦大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