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编辑:悠然小筑 识别码:23-749311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4 22:06: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4月23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与泰国会议与展览局在北京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拥有中国一流会展教育专业的大学与泰国会议与展览局将在信息、人才、学术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

这条会展业的相关新闻相对于会展圈近期沸沸扬扬的展会逃离原举办地的各种传闻,并没有获得更多关注和解读。虽然在会展行业国际合作不算新鲜,但是国外会展局与我国的院校合作恐怕应是行业首次。透过新闻,至少可以认为我国会展业国际化进程在加速。

国际化,一个经常被念叨的词,不仅仅是会展业,其他行业也是如此。但是,如何评价一个行业是否真的达到国际化的水平,可能有着不同的标准。在经济学的概念中,国际化是企业有意识的追逐国际市场的行为体现。它即包括产品国际流动,也包括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美国学者理查德?D?罗宾逊(Richard D?Robinson)在其著作《企业国际化导论》一书中提出了上述观点。那么,会展业的国际化评价标准是什么?

在2006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会展经济国际合作论坛上,原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冯培喜曾提出,“会展业的国际化准确地说应该是‘国际标准下的本土化’。很多人最初简单地认为,只要把展会的名称用英文来表示,和一个国外的展览公司进行合作,请一些国际的展商,就可以完成国际化了。但是,会展组织者应该从深层次的内容和内涵上面来挖掘国际化。国际化是一个工具,是一种标准,也是行业发展的趋势;但是企业不能把国际化当成一个负担和压力。”

其实,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从两点可以窥探,一是通过全球展览业协会(简称UFI)认证,提升国际化的水平;二是通过和国际知名的展会品牌进行合作,共同办展,以学习国际展会的先进管理流程和标准是走向国际化的捷径。

首先,通过UFI的认证,达到UFI提出的国际化标准,对于增强技术和信息交流,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扩大国际知名度和展会美誉度,都是一条捷径,尤其是对展览会的参展商和组团单位具有吸引力。在UFI认证中也有4条相关的规定,来衡量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例如,直接或间接外国参展商数量不少于总数量的20%;直接或间接外国参展商的展出净面积比例不少于总展出净面积的20%;外国观众数量不少于总观众数量的4%;所有相关申请表格、广告材料及目录必须使用尽可能广泛的外文,包括英语、法语、德语等。

据商务部的相关数据,截至目前,中国内地共有82个国际化专业展览会获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数量位居世界第四。

其次,中国作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有着庞大的消费市场,是国际会展企业深耕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近些年来,以博闻、励展、法兰克福展览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全球著名专业展览公司已经陆续进入中国,积极兼并收购在华项目,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以英国博闻公司为例,其子公司亚洲博闻公司在2012年收购兼并了中国国际口腔器材展览会、上海酒业博览会和上海品牌服饰展览会等一批知名国内展会,截至2012年底,在中国共运营53个商贸类展会,其中规模最大的10个展会展览净面积达55万平方米,参观人数38.5万人。

会展业作为,现代服务业中重要的组成,越来越受到城市青睐。作为提升城市形象的方式之一,展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多的受到关注。其实,衡量一个展会是否国际化,关键还是要看这个平台是否可以真正地去满足国内外展商、买家的需求,是否真正地发挥其沟通平台和桥梁作用,来推动和刺激国际贸易和交流。另外,虽然会展有提升城市国际知名度的作用,但是展会举办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展会的国际化水平。

从展会的服务理念,展场管理等方面仍与国外有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会展业的国际化仍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恪守与国际惯例接轨,按国际标准打造展会,对提升会展的品牌化,专业化都有着极大的意义。

第二篇:中国脚步 观后感

《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观后感

看完《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后感慨万千,仅仅一个多小时就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影片主要讲诉了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所取得的成就,从康如松、夏黛柏夫妇的切身体会中可以看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善。我虽是90后,但看完该影片后,仿佛亲身经历了新中国发展腾飞的全过程。

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坎坷的。正如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所说的一样,“当我们在三十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可以说,世界上很多国家,很多人,很多学者,他们几乎没有一个人会预测到中国会有这样一个成就,当时,很多人看到中国有那么多的矛盾,那么多的问题,那么多的困难,今天我们中华民族,经过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有史以来的伟大成就,今天我们也面对着现代化进程中给我们带来的各种难题”。

草原上的牧羊人已经不再骑马放牧,江南水田间人们不再扬鞭犁地,化肥、农药、地膜遍布在耕耘了几千年的土地上;经过30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人口压力最大的国家,“未富先老”成为新的难点,老龄化问题正扑面而来;我国的发展需要大量土地资源的支撑,工厂厂房、道路建设、城市扩展都需要使用土地,土地资源紧张是经济增长的难点;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水等一系列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全球范围内都排在中下游水平。石油、富铁、富锰、铜……中国已经开始依赖进口,资源短缺是我国的又一难点。

虽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面对着许许多多的困难,但聪明顽强的中国人在探索中前进从未停止过。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克服了种种艰难险阻,逆难而上,激流勇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是当今世界的“制造工厂”,我国经济平均每年保持9.8%的增长速度,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出东方,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当年令无数仁人志士痛心疾首的老大帝国,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顽强的站了起来,共产主义必会在这个古老的土地上创造出新的辉煌。多少年,风雨如磐,当西方侵略者的炮火炙红华夏领土的上空时,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曾经嘴边的羔羊,如今会成为他们最强大的对手。在这段旅程中,中华民族经历着重生、徘徊、焦虑、迷失、坚韧、突围、前行、奋进。但正是有了这段不寻常的经历,如今的中国才会一往无前,蓬勃发展。正如温总理所说,“我们这个民族,在历史上灾难太深重了。这就培育了它忧患的意识,生存意志,和追求和平与发展的愿望。我们这个国家太大,问题太多,太复杂,这就要求我们这个民族,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坚定信心,永远奋斗!”

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就是真正的勇士,在风雨中昂首前行,在困境中努力拼搏。繁荣昌盛——献给我伟大的祖国!

第三篇:中国脚步观后感范文

三十风雨

再塑辉煌

——《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观后感

近观《国情备忘录:中国脚步》一片,颇有感慨,仅仅一个多小时就令我备受震撼。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三十载的风雨历程,中国的变化令世人震惊,令国人自豪。

三十年前,命运多舛的中国在经受一次又一次的浩劫后显得那么的贫瘠,昔日肥沃的土地上几乎颗粒无收,人们的生活日益贫寒。“穷则变,变则通,通则达”,“改革开放”成为了中国由弱到强、由贫到富的转折点。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随后,在中国的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大厦像雨后的春笋般在中华大地上拔地而起,一座座城市屹立在这片个重焕生机的国家,交通、医疗、卫生、通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田野里,农民不用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既可获得丰收;工厂里,工人不用出现在最辛苦的一线既可完成生产任务;草原上,牧人们不用在挥鞭放牧既可“牛壮羊儿肥”。经过三十载的努力,中国在经济仍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成功控制住了人口的增长速度。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奇迹。

虽然我们创造了奇迹,但是我们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仍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现代化在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农药、化肥造成了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白色垃圾在到处飞扬,树木的滥砍滥伐情况严重,土地荒漠化加剧,风沙肆虐的地区越来越多,沙尘暴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环境问题成了抑制经济增长的软肋;我国人口基数庞大,“未富先老”成了新的难题,人口老龄化问题扑面而来;工厂建设、道路建设、城市扩张、居民住房都需要大量的土地,土地资源紧张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新难题;我国的水、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偏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开始依赖进口,资源短缺成了又一大难题;我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尽管拥有着较大的生产能力,但在企业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依旧处在最低端的环节当中,核心技术的严重匮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科技创新力的发展。

虽然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面临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和挑战,但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探索的道路上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综合国力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新时期的中国正以崭新的面貌和开放的姿态迎接世界的检阅。灾难面前,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儿女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坚强品质。曾经我们历经坎坷,曾经我们屡遭磨难,但这一切并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奋勇向前的决心。经历了经济危机,全球经济迅速下滑,唯有中国依然坚挺。但是面对国际的好评,我们并不能高枕无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的鞭策自己向前发展。我们深知,在荣耀的背后我们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与矛盾,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均经济水平仍然滞后,建设小康社会的路程艰辛而又漫长,若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仍需加倍努力。中国的历史是全体中国人民创造出来的,前方的道路上也许还有无数的荆棘曲折、激流险滩,但我相信中国始终是一个充满自信、一往无前的巨人形象,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我们一定要实现,我们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中国酒店国际化展望与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中国酒店国际化展望与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

11会展:杨霖

摘要: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中国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随着中国众多行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与国际化接轨较早的中国酒店业也需要思考为何在体制、机制、经营理念、服务标准、和特色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在国际化背景下,旅游会展业的发展对于酒店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对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酒店业管理者如何吸引更多的大学生进入酒店行业提高整体人才素质和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如何提高自身修养以适应酒店管理需要,最终实现双赢是双方都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酒店 国际化 大学生 就业

中国酒店业虽然在改革开放初期就逐渐与国际化接轨,但本土酒店集团相对国际酒店集团显得规模过小,致使国际酒店集团在我国酒店业市场份额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除了本土酒店集团自身品牌化和规模化与国际酒店集团存在较大差距外,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也成为了制约本土酒店集团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另一方面,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即使在就业情况较差的仍然很少选择到酒店行业工作或者在工作较短的时间后选择离开相关岗位,除了酒店业门槛低、基层员工薪酬较低和一些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外,也和本土酒店集团提供给大学生成长的空间和机会较少有关。因此,在本土酒店集团大步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在硬件和规模上增强自身实力外,还需要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经过一定的锻炼后走入管理岗位,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本土酒店集团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必须在加强“经营一体化、运作品牌化、资源集约化”上下足功夫,而这些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

首先,“经营一体化”是提升本土酒店集团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香格里拉、洲际、希尔顿等国际酒店集团进入中国酒店市场,对以单体酒店为主的中国酒店业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只有实现强有力的集团化经营,坚持向集团化方向发展,才能应对国外酒店集团规模化的挑战。这就需要本土酒店加快产业整合、资产整合和管理整合,而这一个规模化的整合过程也为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机遇,由于在单体酒店时期酒店管理层整体素质较低,在集团整合过程中可能难以胜任需要更多管理知识的职位,在基层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的大学生既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技能又具备了较高层次的文化水平,能够更好的在管理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而在资产整合中需要涉及到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旅游会展专业大学

生之前均有所涉及,能够在较快的时间内熟悉和掌握相关内容,帮助集团实现更好的整合。在产业整合中,由于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特别是会展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涉猎较广,能够在过程中实现酒店集团和相关产业如会议展览业的整合。本土酒店集团规模化的运作为之前缺乏成长空间的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巨大的空间发挥自身的优势。

品牌化是任何一个产业领导者都需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运作品牌化”也成为本土酒店集团管理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中国酒店集团要加快国际化步伐,必须加强品牌意识,高度重视集团化的品牌建设,如现在发展较好的锦江酒店集团将创新品牌形象、发展品牌优势列入战略规划,根据立足现实、分步推进的原则,设计开发了星级酒店系列品牌方案,形成了品牌核心标识。树立具有差异化的品牌形象,对于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方面旅游会展专业的大学生接受了品牌意识的专业课程教育、不管是在法律法规上还是品牌意识上都有一定的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在基层锻炼加深了对酒店认识的大学生能够把创新和酒店形象结合起来,形成品牌竞争力。

资源是企业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本土酒店集团要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国际化进程,就要重视整合资源。而对于企业而言,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通过集团化运作能利用多少资源。因此要把企业内部各种潜在的资源充分挖掘出来,只有通过加强资源集成,使酒店集团在“管理、品牌、网络、人才”等方面由量的积累转化为质的飞跃。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行业的熟悉程度,特别是会展专业学生对于与酒店行业关联的会展业有着更深的熟悉程度,使酒店集团能够迅速的把自己拥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并形成规模化,特别是酒店业作为服务业的其中一部分,如果能够把与酒店相关的服务业进行资源整合,如酒店、会展和休闲产业能够整合起来,使客人能够在商务、休闲中达到完美的体验,也是酒店国际化需要考虑的方向。

在国际化浪潮中前进的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和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在酒店集团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一方面,本土酒店的规模化运作为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成长空间,能够使大学阶段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发展空间和专业知识能够为本土酒店集团规模化运作提供较高的专业素质,实现本土酒店集团和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的双赢。因此,作为本土酒店集团的管理者,在集团规模化的过程中需要为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提供较为宽广的成长空间如更多的培训机会和更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以吸引高素质人才投身酒店业;而作为求职者的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除了要在学习好专业知识并不断开阔视野了解更多其它领域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放低心态从基层做起和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本土

酒店集团和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才能实现互利共赢的局面——本土酒店集团迈向国际化的步伐更加坚实,而旅游会展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更加明朗。

第五篇:论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化

要健康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其外向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是指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中国文...要健康发展中国的文化产业就必须加快其外向国际化进程,提升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文化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是指通过扩大出口、增加对外投资等途径,扩大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中国文化产业建立在内需基础上、小规模的发展模式,变为内需和外需平衡且大规模发展的模式。实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战略,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的方针,这应该是也必须是今后一段时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对于我国的意义在于:第一,平衡文化产业对外贸易。第二,提升文化的经济功能,加快积累国民财富。第三,传播我国的文化理念,促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宣传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树立中国的良好国际形象。第四,开发、增加普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扩大中国其他产业的外贸出口,改善普通商品出口结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自加入WTO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加快了引进的步伐,也即内向国际化的发展一直在加速。但是,内向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快于外向国际化的步伐,却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严重失衡。如文化产品方面,境外资本大举进入中国的报业、图书、期刊等行业;文化服务方面,仅每年进口的英语教育,就高达80亿美元,这两个领域逆差严重。在文化元素方面,西方的节日、餐饮、服饰等基本元素大量地进入到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使中国的文化元素有褪色之虞。

一、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现状

(一)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逐渐起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伴随着文化产业内向国际化的发展加快,中国的文化产业也逐步走向世界。

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中国文化产品实现出口129.2亿美元,较上一年同比增长26.6%,是2001年的3.7倍。我国文化产品出口整体呈现多个特点:电子游戏类软件产品上升较快,占全部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文化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外资企业仍然是出口主体,民营企业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文化服务出口以杂技、武术、戏剧、动漫及电影出口为主。

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文化服务的比重逐渐增大。2004年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像》走向全球巡演。2004年底,中国东方歌舞团在日本47个都道府县演出《华彩唱风流》138场。天创国际演艺制作交流有限公司投资制作的武术剧《功夫传奇》,2005年8月已赴美国、加拿大巡演,演出近200场。2005年,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与郑州歌舞剧院签约,以800万美元“买断”该剧院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自2006年7月起两年内演出800场。中国的大型杂技、武术综艺舞台剧《太极时空》仅在德国就演出了149场,在德国上演进行到一半时,就收回了全部投资。湖南烟花公司为欧洲贵族宫廷提供全套礼花燃放的文化服务。东方歌舞团以其《蔚蓝色的浪漫》等台节目签约东亚的系列商演。我国文化服务产业的外向国际化显现出强劲的势头。

(二)总体规模小,缺少实力雄厚的企业

由于起步晚、起点低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国的文化产业总体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小,企业的实力业相对较弱。截止2002年6月,我国先后组建了国有或控股的文化企业集团45家,其中最大的中国广播影视集团的固定资产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而美国的时代华纳拥有1500亿美元的固定资产。1999年中国电视剧出口约1000万美元,只相当于美国一部大片《泰坦尼克号》发行收入的1200。2000年底,我国16家报业集团的资产总额为178亿美元,广告总收入为61.5亿元,而美国《纽约时报》在1998年时一天的广告额就将近1亿元人民币,几乎等于我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一年的广告额。总之,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距发达国家

还有一段距离,远远没有形成规模经济。

(三)文化贸易处于逆差状态

从整体上看,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贸易逆差高达10~15倍。以图书出版权的进出口为例,1997年中国的图书版权引进3224项,输出353项,逆差为2871项,到了2006年引进达到了10950项,输出增加到2050项,逆差扩大到8900项。近十年来,我国图书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平均约为10:1,呈现出较为严重的贸易逆差。具体情况见表1及图1。

表1 1997~2006年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数量比较

年份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合计

引进(项)3224 5469 6459 7343 8250 10235 12516 10040 9382 10950 83868

输出(项)353 588 418 638 653 1297 811 1314 1434 2050 9556

引进输出 9.13 9.30 15.5 11.5 12.6 7.89 15.43 7.64 6.54 5.34 ——

逆差 2871 4881 6041 6705 7597 8938 11705 8726 7948 8900 74312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及国家版权局公布的数据整理

图1 版权引进和输出比例

在电影、音像制品方面也是如此。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在2001年的进口额为出口额的14倍,2003年,音像制品的进出口之比为9:1。据统计,1997~1998年间,我国共向海外销售影片269部,销售金额4848.66万元,而同期日本影片出口总额达9556.2万美元,我国影片的出口收入只及日本出口额的16。此外,2003年,我国游戏业总产值为4.7亿美元,只有美国的120。

(四)出口对象以发达国家为主

从中国文化贸易的主要对象来看,2006 年,美国依然是我国文化产品最大买家,对其出口额达到17.8亿美元,增长8.2%,占全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的36.2%;此外,对欧盟、香港分别出口11.7亿美元和7.6亿美元,分别增长16.5%和10%,以上国家(地区)位列出口前3位,合计占到出口总额的77.5%。中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地主要是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以及香港、台湾地区,进口地则包括了亚洲、欧洲、北美洲在内的诸多国家。

以图书版权的出口为例,在引进地和输入地方面,都呈现出了单一化的倾向,这与美英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日本、韩国文化在中国的流行是分不开的。在国内,港澳台地区是整个版权贸易的主要对象,香港及台湾地区的版权贸易在内地的版权贸易中所占份额一直较大。在版权输出方面,港澳台地区尤其是台湾地区依然还是版权的主要输出地,2006年向港澳台地区输出版权为874种,远远超出其他国家和地区。这表明,台湾、香港依然是内地图书版权的主要利用者。从统计数据来看,除了主要往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台湾地区输出版权之外,内地版权输出的辐射面有所扩大,开始往欧美及日韩等国家输出版权,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与版权的引进相比,版权的输出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劣势,逆差状况一直存在。具体数据参见表2。

表2 2006年中国与主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图书版权贸易情况

数据

国家或地区 引进(项)输出(项)引进输出

美国 2957 147 20.12

英国 1296 66 19.64

德国 303 104 2.91

法国 253 14 18.07

俄罗斯 38 66 0.58

加拿大 40 25 1.6

新加坡 156 47 3.32

日本 484 116 4.17

韩国 315 363 0.87

中国香港 144 119 1.21

中国澳门 2 53 0.04

中国台湾 749 702 1.07

其他 4213 228 18.48

合计 10950 2050

资料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

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6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整理

二、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劣势

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的劣势,实际上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在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中所起到的影响更大。

(一)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整体较弱

表3给出了世界上15个国家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从整体上综合反映各国文化产业竞争力状况,其数值的高低表明其竞争力的强弱。

表3 15个国家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序

第一集团 第二集团 第三集团 第四集团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国家 竞争力 位次

指数

美国 0.87 1

英国 0.70 2

法国 0.69 3

德国 0.64 4

加拿大 0.60 5

澳大利亚 0.59 6

意大利 0.56 7

日本 0.55 8

新加坡 0.52 9

韩国 0.49 10

巴西 0.32 11

俄罗斯 0.30 12

南非 0.24 13

印度 0.23 14

中国 0.22 15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在15个国家中居末位,竞争力指数数值仅为美国的24%,英国 的29%,日本的38%,与印度和南非接近。说明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整体较弱的原因很复杂,这些原因往往也是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劣势。

(二)重文化的“宣教”功能而轻文化的娱乐功能

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众多的文化资源等方面的因素固然重要,但文化产业要想健康、快速发展就要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念作为基础。然而,我国的文化发展观念却比较保守,没有重大突破。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内蕴着一种非经济性,重文化本身的纯文学性或纯思想性而轻文化的经济性和娱乐性,将文化作为一种高雅的象征,与经济的铜臭隔若水火。同时,中国历来重视文化的“教化”功能,文化产业被赋予了过重的宣传教育责任,相对来说,这削弱了文化产业与生俱来的娱乐功能,也就极大地削弱了文化产业的市场性和商品性。官方和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没有深刻意识到文化艺术产品具有的经济效益,尤其许多学者还没有认识到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混为一谈,造成文化产业发展缓慢。在学术领域,搞经济研究的学者,很少去研究文化,即使是“文化产业”、“文化贸易”,也不去研究。还有,由于强调文化产业的宣传教育功能,又使文化产业带上了意识形态内容,使其与境外文化产业的交往受到了严重的意识形态的阻碍,无法在与境外文化产业的交往中共同发展。

(三)国内文化市场的分割

文化市场条块分割严重,导致文化资源分散。文化企业特别是传媒企业不是在全国统一的市场中开展竞争,而是被局限在特定的区域和层次内。这种不充分竞争的市场很难使文化资源和生产要素得到优化配置,更难于形成规模发展效应,从而影响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而国内市场的不统一,使企业难于从国内市场获得合理的收入,壮大力量,快速发展。在这方面,国际贸易的纯理论仍然适用: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首先在国内市场上就是最具竞争力的。

(四)对国外市场不了解

文化产品不是以价格决定销售的,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国外市场上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复杂、更挑剔,特别是对于中国的文化产业来说,由于存在着文化上、意识形态上、语言等各方面的巨大差异,满足国外消费者的需求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国内的众多文化企业却对国外市场了解不够,特别是主动了解不多,被动地了解居多。这就导致许多文化产品不被国外市场接受,形成不了固定的细分市场。

(五)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

非法出版、侵犯知识产权的活动屡禁不止,不仅背离了文化产业的正确方向,制约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而且抑制了文化原创精神,影响了我国文化产品在国际上的声誉。当然也就不利于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上获得公正的待遇。

(六)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

当前,资金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延缓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国外一些大型的文化经济实体,凭借其压倒性的资本优势,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生产制作出很多风靡世界的文化产品。例如,美国每部电影的平均成本2004年是6240万美元,2005年为6000万美元,其平均推广费2004年为3440万美元,2005年为3620万美元。在中国,文化方面的投入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大量的文化企业资金不足。据统计,中国电影平均规模还不及美国电影的1%。

(七)技术力量薄弱

科技运用程度低是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发达国家十分重视高新技术成果在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并将科学技术作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助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图书出版公司、音像出版公司开始将网络技术应用于销售,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的选购,从而推动了图书和音像出版业的发展。迪斯尼把高新技术应用于文化娱乐业,1993年的销售额为85亿美元,到1997年达到了225亿美元。百老汇音乐剧生产中的科技含量之高,是许多传统表演艺术无法比拟的,其表演场景美轮美奂,辅之以高品质的灯光、音响效果,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相比之下,中国的电影业和演出业在制作、加工方面还停留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与发达国家存在着很大的技术水平的差距,形成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的瓶颈。

(八)文化产业缺乏创新

在国际竞争中,我国文化产业之所以处于弱势地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文化原创力,从内容到形式,创新能力都不足。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电视剧海外销售总额是1亿元人民币,销售的剧目主要是《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也就是说,这些已经拍摄了将近20年的电视剧,现在仍承担着中国电视剧海外出口的重任。目前,京剧和杂技是中国在海外最受欢迎的演出产品,这两种古老而传统的演出产品代表了我国在海外的大部分文化形象。但反观其他国家的出口文化产品,像我们这样“吃老本”的并不多,其出口的文化产品更多的是电影、电视剧、音乐、媒体等现代文化产品,即使演出产品也多是以一个完整产品的形式出现,原创性很强。显然,在我国这样一种文化生态状况下所生产的文化产品,难以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拥有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三、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发展战略的实施

针对以上存在的劣势,结合自身的实际,实施中国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战略,可以有不同的途径和方式,概括起来,实践证明已经比较成功的方式和途径有以下几类。

(一)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战略是指直接的文化产品出口,即直接向境外出口具有独立物化形态的文化商品,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艺术品、软件、多媒体等。直接出口是中国文化企业外向国际化的主要渠道。目前状态下,中国应该选择投入不大、技术要求不高的文化产品进行出口攻关,如图书、报刊等。其中,以版权转让为最佳途径。

直接出口对于文化产品在形式和内容、表现手法上都有特定的要求。如天津神界漫画公司创作的四大名著系列漫画在韩国、日本、法国这三个动漫强国的版权转让收入超过1000万元。该公司创作的漫画《寻找自我的世界》于2006年初实现了全球多语种跨媒介同步出版。就是因为其内容的超越性而得到东道国的肯定。

三辰卡通集团的《蓝猫淘气三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千问》系列节目,已输出到美、英等36个国家和地区,成交总额达1136万美元。深圳怡景国家动画产业基地的中国动画片《水果部落》入选美国迪斯尼电视频道,并向全球发行。2007年暑假,《中华小子》在法国电视三台播放,在青少年类节目中夺得收视率排名第一。这些产品一方面由于其内容的或科学、或独特,另一方面由于其表现手法的通俗性而受到肯定。

电影的直接出口一直并不看好。这主要是因为国内对于与国外合作拍摄的影片存在疑虑,也由于对以张艺谋为代表的一批艺术家在表现中国的历史、以让外国人能够“看懂”的角度和手法上存在争议。能够出口到国外的,都是此类电影产品。1980—2005年在美国市场上发行的外语片票房排行榜中,《卧虎藏龙》排名第一,《英雄》排名第三,《功夫》排名第八,《铁猴子》排名第十,《十面埋伏》排名第十六。到了2006年,电影《夜宴》打入国际周末票房榜,列位第三,收获票房838万美元。《霍元甲》连续两周进入北美周末票房榜,累计票房1260万美元。《宝贝计划》也进入国际周末票房榜,放映两周累计票房1370万美元。从总销售额上来看,《夜宴》在英国、美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的销售额都在100万美元以上,在日本的销售额为500万美元,《墨攻》在日本的销售额也达到了350万美元。这些电影产品基本上都是以合作的形式,或者以“张氏”手法表现中国内容。但是,让中国电影

进入国际主流电影市场并开始产生影响。

图书报刊业的直接出口更难一些,因为其表达方式是语言。语言不同于其他文化产品的表达方式,具有超国家、超民族的共享性。因此,图书报刊的出口可以重点考虑两种渠道。一是翻译成进口国的官方语言,二是重点出口到华人圈。如2005年9月北京国际图书展览会期间,《狼图腾》一书的英文版权以10%的版税、预付1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企鹅出版集团,创下我国中文原版图书首次被一次性买断全球英文版权、版权输出贸易中版税税率最高、预付金额最高等多项记录。中国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跨国报业集团,但中国的报业可以向海外发行,如《新民晚报》已在加拿大、西班牙、菲律宾、日本、荷兰、匈牙利、巴拿马、韩国等地发行。《广州日报》也已销往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世界各地。

(二)大力拓展文化服务贸易的空间

发展服务贸易也是文化产业外向国际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即在文化产业领域,把非制成品形态的服务如设计、会议服务、展览、表演、演出、培训等,向其他国家销售,从而创造经济价值。这方面,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转变观念:文化服务固然是很重要的沟通交流方式,但是,如果不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而只是以交流的方式向外提供免费的服务,则显然不利于中国的文化服务走向世界。

拓展文化服务贸易的有效途径是通过外方的相应机构或中介签约,以商业演出的方式提供有偿服务。特别是在文艺演出领域,这种作法最为适用。如2005年,郑州歌舞剧院耗资近2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原创民族舞剧《风中少林》,被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以800万美元的价格一举“买断”800场美国巡演权。《风中少林》签下的海外演出市场协议,开国内单项舞台艺术出口项目演期与场次最大效益之先河。《功夫传奇》剧组2005年8月19日应邀赴加拿大连演20场,在与蜚声国际艺坛的加拿大太阳马戏团唱对台戏的情况下,保持了在当地很少见的八成上座率。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原生态歌舞集《云南印象》于2005年11月,在杨丽萍的率领下赴美国辛辛那提市进行了16场商业演出,总票房收入突破200万美元。目前,在全美最大三家推广商的共同运作下,《云南印象》已确定了未来三年将在美国进行500场以上的商业演出,估计将带来至少超过1亿美元的票房收入。

(三)开展国际合作借渠道出海

国际合作,即中国文化企业与外国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新的服务项目,以共享国际市场或是不同国家相互合作从而扩大文化产业和服务的出口和销售。

当前,文化产业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国际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如动漫行业中,跨国公司往往将玩具、服装等各种衍生品生产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企业,利用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优势来获取更大的利润。但是在这种国际合作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同的分工地位,发达国家处于产业链高端环节,掌握着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创意,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产业链低端,主要以加工生产以及提供人力支持为主,大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文化企业在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国际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通过与经济实力、管理水平、运作经验和相关资源占有均在全球文化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境外文化公司合作,将有助于自己借渠道出海,较迅速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化及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

比如,派格公司作为中国内地最大的电视节目制作公司和大型演出承包公司之一,主动与韩国导演姜帝圭合作,凭一部电影就赚下7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其中有5个亿的纯利润。派格公司的策略是:制作一部2000万投资的影片,派格和韩国各出1000万元,在各自国家放映,这样对派格来说,成本降低了50%,但利润可能是翻倍的,还可从韩国进入更广阔的亚洲市场,获得1+1=4的结果。正如派格公司的总裁孙建君所说: “立足亚洲,用亚洲的人,拍亚洲的电影,给亚洲人看,本土的品牌做强大了,自然就会引起国际的注意,自然就国际化了。”

2004年以来,CCTV—9正式通过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和新闻集团在美国纽约、华盛顿

等8个大城市拥有或关联的有线网和卫星直播平台播出,有效用户170.5万户。2003年4月,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与CNBC亚太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文广新闻传媒集团通过CNBC全球的电视网络,及时把中国重要的商业金融信息传递给亚洲、欧洲以及美国的观众。与此同时,CNBC通过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的上海电视台财经频道,及时地把全球商业金融资讯传递给中国的观众。

另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文化中国”丛书通过外国渠道在海外热销。“文化中国”是上海新闻出版局策划推出的一套丛书。它面向西方大众市场,以世界眼光讲述中国文化。丛书从2000年开始策划组织,2004年推出第一批5种图书。这批图书得到了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的帮助,顺利进入美国主流销售渠道——拥有4000多家书店的邦诺和博德斯两家大型连锁书店以及一些独立书店和亚马逊网上书店。2005年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与亚马逊公司签署了协议,美国读者文摘出版公司也决定与其联合出版大型画册《长城》,向全球发行,《长城》由此进入国外主流传播和销售渠道。

(四)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文化企业直接在境外投资设立分公司或者分支机构,进行本土化经营。使用这种战略方式进行外向国际化的公司需要对资金投向的国家或地区的市场进行深入的了解,并且适应该国或地区的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经营规则和竞争条件。对外直接投资战略包括下面两种方式。

1.直接建立新公司

这种战略方式已经被境外的大型文化企业广泛运用。如牛津大学出版社为了进军美国的图书市场和以使用美式英语为主的南美市场,它就在美国直接投资设立了牛津大学纽约分部,出版以美式英语为主的图书。另外,著名的多林•肯德斯利出版公司为了树立为国际市场出版图文书的理念,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后在美国、法国、德国和澳洲直接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之家:http://l

中国会展国际化的脚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