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音乐德育案例
音乐德育案例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保卫黄河》这首歌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在欣赏《牧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
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作为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要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小学音乐中的德育渗透
一 寓德育于音乐艺术美之中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还特别提出:“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要注意音乐知识教学、音乐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教育的配合。”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应紧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诱导学生进入歌(乐)
曲意境,抒发美好的情感。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
在学唱《国歌》时,除了让学生了解它的歌词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外,更要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再三强调的“前进”,后半起的急切呐喊及三连音的运用等音乐本身的特点,既准确地表现了歌曲,又激起对祖国无比热爱之情,进而树立时代责任感。同学们在演唱时严肃、自豪、情感真挚,可谓是情不自禁,寓理于情、情理交融。
《放学歌》是一首以教师护送学生放学离校为题,尽情抒发了学生对教师热爱之情的歌曲,在教唱时,应注意到三拍子的叙事性及抒情性,引导学生充分投入感情,动情地歌唱。“教师辛苦了,教师再见了……”学生在演唱时情真意切,充满了对教师满腔的爱。在生动的感情体验过程中,受到艺术的感染、熏陶和教育。
二 寓德育于音乐课之中
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唱歌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和综合训练等,教师要分析这些课型的特点,寓德育于各种课型之中。
课本中的唱歌教学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体裁广泛,演唱风格多样,歌曲的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最容易被儿童理解和接受。如:《到小熊家里去》、《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
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今年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三 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在学生细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儿童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儿童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儿童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跟我一起去旅行”等游戏,不仅使孩子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气氛,而且还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受低年级同学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
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第二篇: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小学音乐德育案例
蒙晓涛
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它对学生道德、行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及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上,强调要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那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它赋予了我们历史的重任,我们就要对学生抱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做好教育工作。教会学生学习,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把他们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而努力。
音乐教学怎样育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可以通过生动、直观的感性途径去感染人、影响人,并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由此可见,在音乐课中渗透思想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好途径。
一、结合歌词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歌曲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明了的歌词内容来表情达意。因而能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操、道德观念的感召和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从歌曲中认识人生、认识真善美。例如:在教唱《劳动最光荣》歌曲时,让同学们观看多媒体画面的演示,看看动物是怎样劳动的,如:鸟儿是怎样劳动的?蜜蜂是怎样劳动的?观察自己的妈妈又是怎样劳动的?用小品来演示妈妈劳动的情景,(妈妈下班回到家做家务的劳动场面),我应该怎样做呢?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劳动成果的快乐,教育孩子劳动最光荣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针对性的教育孩子们,而不是说教式的,同学们既受到了教育又玩得开心。
二、在音乐欣赏课中感知思想内涵
新课程标准把听觉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它认为音乐教学必须立足于听,把发展学生的听觉、培养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学习音乐其他方面技能的基础。可见听的重要性,而欣赏教学不单是听听音乐而已,而是要在教师的引导下 从有声的音乐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对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辨别能力。
三、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教育
音乐教材的思想教育内容广泛,其中有热爱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政治教育;有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尊敬父母的传统道德教育;有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的教育等。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把美育与德育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通过美妙的歌声享受美的旋律、又能从歌曲中获得思想教育。这种教学方法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春雨润物,悄然渗透”。例如:欣赏课《红旗飘飘》,为什么是我的骄傲、自豪?让学生讨论,老师最后把国旗的意义讲给同学们听,激发同学们热爱国旗,热爱祖国。
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二十一世纪需要的人才是:诚信、团结、合作、能力,愿我们大家为培养具有优良素质人才的道路,探索前进。耿立
第三篇:音乐教学德育案例
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在校外音乐教学中包括:合唱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广,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德国音乐家亨德尔讲到: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因此,音乐绝不仅是单纯为了娱乐,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通过音乐来完成塑造人的灵魂,完善人的生命,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艰巨任务,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在校外音乐教学中包括:合唱教学、欣赏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等多个方面。所采用的教材中包含德育教育的内容很广,有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丰富的德育内容。乐曲旋律优美,风格多样,深受学生喜爱。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一、在合唱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类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道出了音乐的德育教育功能,要求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始终渗透德育教育。
(一)通过介绍合唱曲的时代背景,进行德育渗透
合唱教学是校外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歌曲是音乐教育中最普遍、最有渗透力和最有影响的艺术。如《我们多么幸福》、《中国自豪》、《东方绿洲》等有些歌曲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而这些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去挖掘、发现和理解,然后教授给学生,给学生唱什么样的歌曲,关系到塑造什么样的心灵的问题。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音乐工作者为少年儿童谱写了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歌曲。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诗一般的歌词深深地震撼着孩子们的幼小心灵,伴随着他们健康成长。
合唱教学不仅教会学生如何用声音艺术去表现美,还通过歌曲认识了人生,认识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例如《保卫黄河》这首歌合唱曲,就是从介绍作者创作时代背景入手的。首先介绍作品创作的年代,然后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表现主题,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并将感情溶入到作品的演唱中,引起共鸣,提高了演唱的效果。
(二)通过指导朗诵歌词渗透德育教育
优秀音乐作品的歌词就像一首优美的诗歌,一篇优秀的散文,一部先进的文学作品。它能鼓舞人,教育人,熏陶人,塑造人。例如《中国自豪》,可通过个别朗诵、集体朗诵的形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使学生在朗诵中被中国的辽阔广袤所感染、震撼。并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激励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从而化作求知的动力。
(三)通过指导欣赏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teniu.cc范文网【www.teniu.cc】
在合唱教学实践中,要有重点地选择旋律优美的作品,使学生在旋律的欣赏中,体会、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无穷力量,使心灵得以净化,感情不断升华,从中提高审美能力,达到美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的目的。在欣赏《牧歌》时,那优美抒情、宽广悠长、悠扬飘逸的旋律,把学生带入了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四)通过指导和训练多声部合唱渗透德育教育
在指导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时,严格要求学生声部分配中统一,在音量上做到力度均衡,准确演唱自己的声部,达到协调、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在集中训练时,要求做到动作迅速,守时守纪,不迟到、不早退、不掉拍,以此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学生组织纪律性。
二、在器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是情感艺术,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涛。如在教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时,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并要努力继承和发扬光大。在分析乐曲时,启发学生从激情而富有动感的旋律中,附点节奏的不断运用和二胡顿弓、连弓的不断变化中,想象出人们那种热情奔放、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体会到人们追求光明的迫切心情和强烈愿望,以及对生活及前途的乐观自信,使学生懂得少年儿童就像初升的太阳朝气勃勃,应该从小把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学生在欢快的乐曲声中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中增进了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迷恋。当然需要学生有顽强的学习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学习态度,仅靠一点点聪明才智想获得成功是不可能的。刻苦训练中锻炼意志,形成了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教师是学生个性的塑造者,是科学文化的传递者,是学生的示范者,是心理卫生的工作者。作为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趋势,主动调整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
第四篇: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花香沁芳菲,雨露润心田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徐勇《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音乐教育作为教育学科中不可或缺的一科,不但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育教育一种特殊手段。前苏联音乐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在音乐课堂中通过优美的音乐旋律,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达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是音乐在德育教育中不可替代的特有的育人方式。
音乐教学中的每项教学内容可以说都包含道德教育的内容,但是在这里我没有空洞的言谈,没有抽象、呆板的说教,更没有生搬硬套的约束,而是在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中寓理于情,以情动人;入情入理,以理育人。
《我爱米兰》是小学二年级上册中第一单元中的欣赏歌曲,这是一首充满朝气的校园歌曲,歌曲旋律优美,歌词简练、淳朴,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这一课的学习正值教师节前夕,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德育教育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契机,在课堂中我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充分聆听歌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述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挚爱之情,同时懂得如何用实际行动感谢老师。
教学中,学生通过初步整体欣赏歌曲《我爱米兰》,虽然感受到歌曲欢快的情绪,但同时他们也有很多的疑问。“米兰”是什么样子的花?什么是“争春”、什么叫“朴素有明朗”。于是我并没有急于让学生继续欣赏歌曲,是通过欣赏米兰花图片认识 “米兰”。并告诉学生:很多花都是在春天开放,争奇斗艳,而米兰呢,却是在夏秋才开花,它的花不是象牡丹、菊花那么显眼好看,而是小小的,象米粒大,但是它开花时清香四溢。虽然没很多人赞扬米兰,但是它仍旧悄悄开放,装扮着大自然这个大花园!
通过我的讲解学生知道米兰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了。那么“米兰”和老师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米兰就像老师。为了引导他们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再次欣赏时在讲解相关音乐知识的同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说米兰就像我们敬爱的老师?”起初学生说不出来,这时我又请学生第三次欣赏歌曲,同时观看一些图片并加入适当的讲解。学生看到了老师手把手教学生写字,老师蹲下身给学生讲题„„,特别是看到老师在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都非常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教学,学生慢慢变得越发认真了,最后当他们看到有一位老师驾着双拐在上课,下课后没有休息埋头在摞得高高的作业本中批改作业时,学生们的眼中充满了敬意。欣赏完毕,学生们有了答案,有的说老师生病了还继续给学生们上课,就像米兰一样,虽然没有人表扬,但还是默默奉献;有的说老师耐心的教学生学习就像妈妈一样„„学生们已经感受到老师的对学生的关爱之情、老师的伟大!
我进一步提问:把老师比做米兰那样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不求回报,把自己的爱献给了他们热爱的孩子们!我们如何以实际行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敬意和感谢? 学生们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见到老师有礼貌要鞠躬;有的说上课积极开动脑筋,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做一个不让老师操心的懂事的好学生„„学生们真挚的情感感动着我。
在这一课中我还设计了一个环节,教会学生用音乐的方式表达感情。在这一环节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在欣赏歌曲并跟音乐演唱了这首歌曲之后我说:听到同学们的歌声,使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要把最崇高的敬意献给我敬爱的老师,送给老师一首我最喜爱的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并欣赏了这首歌曲。欣赏过后我提出就在这节音乐课上排练一个小节目在下课的时候送给班主任老师。学生们的情绪空前高涨,认真的排练。在下课前一分钟,让课代表去请老师。我们结合本节课的欣赏歌曲为老师表演:听唱《我爱米兰》,然后加上动作表演唱上节课学唱的歌颂老师的歌曲《鲜花爱雨露》,最后全班齐声象班主任老师念:“写给老师的话”,知道您的用心良苦,感谢您的不厌其烦,献给我最爱的徐老师!。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德育之高并不在笔谈默背,而更应该是潜移默化,只有这样才能渗入心田。这正是音乐的职能、音乐的魅力。
第五篇:音乐德育
以美育德
以德育人
——浅谈小学音乐课程的德育渗透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为人民大众普遍接受和喜爱。众做周知,音乐课程属于美育领域。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今天,音乐课程的德育作用也引起了我们的重视。音乐课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审美体验,还在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人格完满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音乐艺术具有感化心灵、震撼人心的力量。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德育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我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视发挥音乐课的德育功能,挖掘音乐作品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开发利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将“音乐德育”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来。
一、把握教学内容——德育元素的闪光点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尊重音乐学科的人文特征,每单元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通过一个人文主题组织起来:歌曲演唱、歌(乐)曲欣赏、音乐活动(实践、律动、歌表演等)、器乐演奏。作为教材执行者,教师要用心去开发教材中的可用因素,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将德育功能点滴渗透到教学中。
1、动情歌唱,用歌声润泽美好心灵
歌唱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音乐活动,也是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直接手段。童声纯净、清澈而优美,用纯净的童声唱出孩子们心中对生活的热爱,表达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教师应在深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牢牢抓住每一首歌曲所蕴含的德育元素,让歌唱更加深情。
以三年级下册演唱歌曲《小伞花》为例。歌词就非常直观地体现出其中的教育意义。初听范唱,老师引导孩子们把听到的歌曲编成一个小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生动的讲述把大家带入到情境当中,齐声夸赞:“歌中的小朋友真是个善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继而,我启发孩子用歌曲中的附点节奏来夸一夸这朵美丽可爱的“友谊花”。这样,节奏训练既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又通过歌声唱美“友谊花”,将一个“雨中送同学”的小学生形象刻画的亲切又真实,树立起孩子心目中的好榜样。
类似这样歌词内容本身就富含德育价值的歌曲很多,诸如:《丰收之歌》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慷慨助人;《热爱地球妈妈》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为地球的生态平衡做出自己的贡献。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歌曲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需要我们去细心地发现。
《七色光之歌》这首歌曲曲调活泼欢快,热情歌颂了少年儿童积极向上、心怀梦想的阳光心态。课上,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感悟曲调特点,用双声部的和谐声音表现出这一音乐形象,在演唱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唱准节奏和旋律,还要引导学生用歌唱去表达“成长在阳光下”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2、感悟欣赏,用旋律陶冶高尚情操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在课堂上安静地聆听,养成“听”的好习惯,对于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感受力的提高尤为重要。能认真用心去聆听而不打扰别人本身就是一种美德,而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把优美的旋律不仅听到耳朵里,还要“听”到心里,用音乐润泽孩子纯洁的心灵,让他们受到“真、善、美”的洗礼。
每接手一个新班级,第一节音乐课我的教学内容都是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真的是一首伟大的乐曲:歌词的内容振奋人心、弱起小节蕴含的巨大力量、三连音就像吹响的冲锋号角„„这其中的德育价值真是不可估量。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的时候,我首先让学生了解国旗和“五颗金星”的含义,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你在哪些地方或场合见过国旗呢?”“每次伴随着国旗升起的音乐你了解吗?”随后,我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诞生年代和它创作的历史背景。最后,我带领学生模拟参加升旗仪式的场景。我问学生:“我们参加升旗仪式的时候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用庄严肃穆的仪表和神情去参加升旗仪式并演唱国歌。在教学中,我还从歌词内容、旋律特色上着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感召力。通过对比,学生知道了三个层层递进的上行音“起来!起来!起来!”是吹响了民族抗战的前进号角。课堂上,学生们精神振奋、热情饱满,爱国之情被点燃起来。
歌曲的听赏在歌词意义的直观作用下,其中的德育元素较容易被发掘。而在听赏器乐曲的时候,教师要通过对乐曲情绪的充分感知,带领学生体会其中所蕴含的爱和美好。例如:三年级小朋友在听赏手风琴独奏曲《微笑波尔卡》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用跳跃的舞步、拉手律动、面对面互相打招呼行礼等方式感受A、B两段乐曲的不同旋律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感受到了友爱、礼貌、交流的快乐,由此带来的美好心境油然而生,在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享受友善。
3、走心表演,用情境催化身心合一
在“音乐活动”模块,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组织一些音乐实践活动。这其中,走心的歌表演是情感生成的催化剂,让孩子自然表达、真情流露。
在教学古诗歌曲《游子吟》时,学生唱会歌曲之后,我组织他们开展了一个小型情景剧表演,让孩子通过“吟诵——表演——歌唱”的顺序来进行。课前,我让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成长中最难忘的亲子故事,孩子们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全班孩子深情朗诵《游子吟》,接着在昏黄的灯光下,扮演老母亲的孩子一边织补衣服,一边理额边的白发。在全班孩子的深情演唱中,孝老爱亲、感恩明理的教育效果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中表演的运用要恰当,不能“为了表演而表演”,从而脱离了课堂教学的“音乐性”。表演唱最终还是要落实在歌曲的演唱中,对歌曲的情感处理、节奏把握有所促进的表演才不失为有效的表演。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用心”,而且要真正的“走心”,让表演成为促进学生学习成长的必要手段。
4、演奏训练,用和谐促进团结协作
器乐演奏学习其本身就需要学生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多练,付出辛勤的劳动,具有吃苦耐劳和坚持不懈的劲头,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和艺术修养。
在器乐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环节,让德育目标通过全部教学内容进行渗透。乐器的演奏训练中,教师要从课堂常规的规范做起,让学生听从老师的统一指挥,以培养学生遵守规范、尊敬他人的好习惯。在多声部演奏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学会与同伴合作演绎优美的旋律,培养学生从小具有大局意识。
二、选准教学方法——德育实施的落脚点
在实现音乐德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尝试丰富多样的教学 手段,以生动、活泼、新颖的教学方法不断将德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
在课堂导入的时候,音乐故事的讲述不仅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作用,还富有德育价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音乐与名人、音乐与历史、音乐家趣闻轶事等讲给学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如:音乐家聂耳的故事、阿炳与《二泉映月》、电影《红星闪闪》与红星歌„„这些人和事都饱含正能量,对孩子美好情操的陶冶和道德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乐于参加的实践活动,但是很多老师苦于在游戏中学生不听指挥、随性自由,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其实,除去游戏本身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教育学生遵守游戏规则也很重要。让学生在游戏中乐而有序、动而有致,对于遵守规则的学生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对于不遵守规则的则在游戏中施以“惩罚”,长此以往,不仅可以让音乐游戏有效开展,还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优化教学形式——德育渗透的生发点
音乐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以往那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被打破。教师要大胆尝试新颖时尚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同时也巧妙抓住德育渗透的契机。
在教学歌曲《跳到我这里来》时,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操场,进行集体舞表演的学习。整节课上,我没有教唱一句,而是把歌曲的两段分别编排成两组不同队形、不同动作的集体舞。学生们在感知队形变换和动作幅度不同的同时,对歌曲结构有了直观的掌握,让学唱变得简单又轻松。
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高了歌曲学习的效率,对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也是大有益处的。因为队形编排的要求,学生在行进中为了保持队伍的完整流畅,要和前、后、左、右的小伙伴配合得恰到好处,不仅时间节奏要把握好,还不能随心所欲挑选舞伴。在整个舞蹈过程中,学生学会了顾全大局,懂得了互相协作,当队伍行进按照原计划进入指定位置时,学生们都会心地相视而笑,浓浓的友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创新教学拓展——德育效果的升华点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当教学重点得以落实、难点得以突破以后,教师往往会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延伸活动,或者是歌词创编,或者是综合其他学科的艺术活动等。教学要巧妙设计好这一环节的活动内容,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在执教河南民歌《编花篮》时,我通过创设“去河南旅游”的情境,带着孩子们“上南山、采牡丹、唱民歌”。学生饶有兴致地学唱,将河南民歌的风味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最后,当学生们和“河南姑娘”一起表演“采牡丹”的热闹场景之后,我启发学生:“同学们,河南有国色天香牡丹花,我们江苏有典雅芬芳的茉莉。我们的家乡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让我们用一首江苏民歌来向河南姑娘发出邀请,希望他们下次也来江苏看一看!”在优美的歌声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介绍家乡美景、美食,向“河南姑娘”“炫耀”自己的老家,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得到了充分的激发。
音乐家亨德尔说:“假如我的音乐只能让人愉快,我恨遗憾。我的目的是让人们高尚起来。”音乐艺术本身有强大的感染力,教学过程也储藏着巨大的德育功能。让音乐教学给学生美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也在他们心灵中埋下道德的种子,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刘雪蕾.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2_(13):74-75
[2]李秋君.以乐育人润物无声[J].新课程:小学,202_(9):49-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
(江苏省邳州市运平路小学
尹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