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变色龙
(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地头蛇)强横无赖,称霸一方的人。(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的人。(井底蛙)孤陋寡闻、知识不广的人。(孺子牛)鞠躬尽瘁、为民造福的人。
(千里马)得才兼备,大有作为的人。(纸老虎)比喻外强中干的人。
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浑浑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糊涂虫)
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见识少的人比喻为(井底蛙)贪官污吏——蛀虫
难得的人才——千里马
老实肯干的人——老黄牛
受欺负又不知反抗的人——小绵羊
甘心当奴才的人——哈巴狗
贪吃的人——饕餮
(1)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2)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3)铁公鸡——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4)井底之蛙——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5)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成语
虎头虎脑
这是形容人的外表的。打马虎眼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龟龙鳞凤
传统上用来象征高寿、尊贵、吉祥的四种动物。比喻身处
高位德盖四海的人。
蝉腹龟肠
解释意思 古人认为蝉只须饮露,乌龟只要喝水。比喻饥饿之极。
见兔顾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头叫唤猎狗去追捕。比喻动作虽稍迟,但赶紧想办法,还来得及。
俗语
铁公鸡一毛不拔 驴唇对不上马嘴 赖狗扶不上墙
黄鼠狼给鸡拜年 笨鸟先飞
狗改不了吃屎
狗眼看人低
狗嘴吐不出象牙
谚语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鸟有翅膀,人有理想
铁是打出来的,马是骑出来的 打虎要力,捉猴要智。
要捉狐狸,就要比狐狸更狡猾 肥猪躲不过屠户手 放虎归山,必有后患。官不贪财,狗不吃屎。好狗不跳,好猫不叫。好狗不咬鸡,好汉不打妻。
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冬钱腊鸭——得个睇字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螺蛳壳里做道场---难
癞蛤蟆垫桌子角---死撑活挨 蚂蚁爬槐夸大国---小见识 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炒虾等不得红---真性急 狗等骨头---急得很
赶水牛上山---逼到头上了
常用词
对牛弹琴
猪头
乌龟王八 狗蛋
第二篇:变色龙
《变色龙》
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共计 2 课时,此教案为第 2 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1)学情分析:《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相信学生在初次读 这篇课文的时候是充满兴趣的,但是,当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可能就 没有那么大的兴致了?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致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 达,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初读课文,查阅相关资料。4.教师课前准备:
(1)准备与变色龙有关的视频、图片。(2)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题:
《变色龙》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课课文。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9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5 个字只识不写。理解新词,并能用“绘 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材分析: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展开,介绍变色龙的特性的文章。作者借用 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揭开变色龙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研究的兴趣。课文通过人 物间的对话从变色龙的外形、变色龙的捕食、变色龙如何变色这三个方面描述了 变色龙的特征。全文作者采用对话方式叙述,使得语言更加亲切自然,易于学生 理解接受,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全文语言朴实自然,朗读时易于上口。作者抓住 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特征,用提问于回答这样的方式,将一个个疑问解 开,有效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新词,并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造句。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
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 动物的特点。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 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 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默词语、知结 构。然后观察图片体会变色龙外形怪的特点。我还采用情境创设法,利用多媒体
手段(视频、图片)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又运用小 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变色龙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最后结 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 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导入,把握结构特点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那似蛇非蛇的怪物——变色龙。今天 让我们继续来学习课文《变色龙》(齐读课题)。
百度搜索:http://
2.默写词语
(1)椭圆形 长筒状 腹部(2)准确 判断 距离(3)香蕉叶色 棕色 名副其实
3.齐读词语
4.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三组词语有什么特点呢?——分别对应了变色龙的三个 特点,即外形、捕食、变色
(师及时评价,看来上一节课你学习得很认真,同时你的思维也非常活跃,一下 子就能看出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利用生字词,默写三组词语,既是对上一节课的复习,同时这三 组词语也有一定联系,即对应变色龙的三个特点,让学生有这个意识:知结构、明结构,也为下文作了铺垫。】 板块二:抓住特点,体会外形“怪”
1.教师出示几张变色龙的图片,这就是变色龙。课文中有没有写到变色龙的外 形呢?自己大声地读一读。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 ie=utf-8&word=%E5%8F%98%E8%89%B2%E9%BE%99 2.指名读 3.“端详”是什么意思?可以为它找几个近义词吗?(观察、欣赏、打量。。)“细细端详”说明了什么?(作者观察仔细、照应前文“很难发现”变色龙)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12621915.html
4.作者按顺序分别描写了变色龙的哪些部分?(头、嘴、眼、身躯、背部、腹 部、脚、尾巴)
5.让学生自由说:这是怎样的变色龙?在介绍它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时,作者是 怎样紧紧扣住它的特点呢?体会用词的准确性。(身体的颜色、嘴巴的形状等等)
头部:头(椭圆形)嘴(三角形)眼(凸起)身躯:(长筒状)背部:(隆起、酷似龟背)腹部:脚(四只、短)尾巴(尖细)
6.变色龙第一眼给你的感觉是什么?(全身翠绿)接着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了——头、身躯。同学们,我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仔细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
准确的词语把事物特点表现出来。7.齐读(结合图片,想象外形,感受特点“怪”)
【设计意图:此处是课文重点,描写有序、特点鲜明,让学生品悟用词的妙处,同 时结合图片领悟表达要讲究顺序,感悟变色龙外形特征——“怪”。以后在作文 中也能运用这些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板块三:分析词语,体会捕食“快” 1.变色龙的样子非常“怪”,那它捕食呢?(下面请大家看一段视频)2.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指名说。(紧扣舌头、眼睛)3.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呢?自己读一读
4.变色龙捕食的特点是什么?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做到不动笔墨不读 书,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巡视。
5.指名交流。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交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刹那间”)(1)“似睡非睡”,说明它根本就没有睡,这样有利于暗中察看(窥探),为侦候 捕捉食物的可乘之机(伺机)。(2)“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意思(形容动作十分迅速)(3)“刹那间”的近义词:转眼间、一刹那、转瞬间。。(4)“刷”说明速度非常快;(5)两个动词“伸”“卷”体会动作迅捷;(6)指导朗读,读出“快”。
(7)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感受其“快”的特点。(播放视频)百度搜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E5OTk2NzE2.html 6.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此时我们 的反应是。。(我们被它吓了一跳。)(我们为什么会被吓一跳呢?正是变色龙捕 食的快、准。)这是什么描写?明明在正面描写变色龙捕食速度快,为什么要写 我们的反应呢?这是一种——侧面描写。是啊,寥寥几笔,就把看似迟钝的变色 龙写地如此形象、生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评价:真好,通过大家的朗读,老师仿佛也看到了一只似睡非睡的变色龙在捕 食呢!)
7.过渡: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就是它那双奇特的眼睛.8.下面听老师的口令,我们一起来玩个小游戏。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上面,两只眼睛看下面; 一只眼睛看上面,一只眼睛看下面。
你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就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 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吗?读读课文第 11 小节,你就会知道变色龙的 眼睛奇特在什么地方了。
9.比较阅读,教师出示文字:
变色龙的眼睛很特别,能单独分别观望。当两只眼睛注视前方时,就会产生立体 感,还能准确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用舌头捕获事物。10.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出示:“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 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 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用舌头捕获事物。”交流(1)“连续几个小时”“一动不动”说明什么?(照应“似睡非睡”,写出变色龙 捕食非常耐心。)(2)“窥探”“伺机”什么意思?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窥探”是偷偷地看,“伺 机”是等待时机。从中可以发现变色龙非常聪明。)(3)“每只眼睛”“单独”“转来转去”“同时”表明用词更准确、更具体、更生 动。
(4)中非工人朋加沙的介绍更具体更生动,这就是“绘声绘色”。(解释“绘声 绘色”意思: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5)用“绘声绘色”造句练习。(指导学生利用“侧面描写”注重听众反映,把 句子写生动)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86676578.html
语文课上老师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述着有趣的故事,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王老师绘声绘色地讲着故事,同学们听得入了迷,仿佛身临其境。看《王刚讲故事》,每一个故事,有了主持人绘声绘色地描述,摄制组精心剪接 的片段,和王老师精彩绝伦的评论,即使是生活中平常的事情,也能让观众感到 悬念迭起,情节曲折,人物丰满,余味无穷。
【设计意图:通过重点词句的赏析品读,进一步展示并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包 含的丰富内涵,让变色龙捕食“快”、“准”的特点伴随着文本扎根到学生的心 灵世界。】 板块四:学习隐意,体会变色“多”
1.过渡:看似迟钝的变色龙,捕食动作如此敏捷,真让人吃惊。不过,我知道 大家更想了解变色龙究竟是怎样变色的。指名朗读第 14 小节
2.朋加沙试了几次试验?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在下面标上三角符 号。(先、接着、再)
假如试验了四次,可以用上哪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呢?(首先、接着、然 后、最后)(要求说完整)
最后把它放在火红的枫叶上,又从----变为——(火红色)最后把它放在枯黄的草丛中,又从-----变为——(枯黄色)
3.过渡: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视频)百度搜索:
http://
4.细心的同学,注意到变色龙变色的特点了吗?(渐变色,就像晕染一样。照 应了文中“慢慢地”一词)
5.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用一个词语来说一说。指名自由说。
6.作者是怎么说的?朗读句子:“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1)解释: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百度搜索:
http://baike.baidu.com/view/81976.htm(2)造句:她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校长。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我们慕名来到了这家特色餐馆,品尝到了他们的招牌菜后,都真心 夸赞他们的美食,果然名副其实。
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414133.html
7.象征意义:由于变色龙有变色保护自己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用来比喻善于变 化和伪装的人,俄罗斯著名作家契科夫就曾以“变色龙”为题写了一篇短篇小说,揭露沙皇警察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丑恶嘴脸。百度搜索:
http://baike.baidu.com/view/7189334.htm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 a0&word=%B1%E4%C9%AB%C1%FA%20%C6%F5%DA%AD%B7%F2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动植物)具有象征意义呢?
(教师适当引导:黄牛——任劳任怨;春蚕——奉献精神;喜鹊——吉祥如意; 荷花——出污不染。。)百度搜索: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6441169.html
【设计意图:学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这里我设计的练习体现了梯度性,体 现学生个性。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另外让学生用眼睛来仔细观察变色 龙的变色过程,运用体验式理解使形象变得具体可感。将多媒体与课堂有机结 合。最后精读细品,咬文嚼字,从中品出语文味来,体会变色龙象征意义,拓展 延伸到其他动植物,激发学生做个有心人,多看课外书,积累知识。】 板块五:品读末段,增强保护意识
1.这么神奇的变色龙我真想把它带回家呀?你们说可不可以?为什么?因为数 量不多,而且难得碰到,所以我们要保护变色龙。齐读第 16 小节。
2.小结: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 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的渗透,《语文课程 标准》强调,语文的学习是一切学习的外延。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热爱、探索自然的兴趣,萌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板块六:尝试练习,理论联系实际 1.学习了课文第 9 自然段,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呢?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2.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3.作业设计:
(1)课文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知识?请你提取要点,为变色龙设计一张名片。(2)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 一个关于小动物的片段。注意用词准确,抓特点,明顺序。
4.总结:这就是变色龙,其实在奇妙的大千世界,还有许多未知的事物等待我 们去发现。课后请同学们收集资料,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观赏枯叶蝶图片。)百度搜索:
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nc=1& word=%E6%9E%AF%E5%8F%B6%E8%9D%B6&ie=utf-8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于课文中的内容是否掌握,让学生学会概括,又用写 名片的方式,让学生有完成题目的兴趣。小练笔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用学 到的方法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说 明文,力求写得生动有趣。】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发现 外形怪 端详 捕食快 放回 变色多
教学反思:
《变色龙》一文写了可爱而又迷人的变色龙。学生面对这样的文章既熟悉又 陌生。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所在入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看看作者是 怎么写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 方法。例如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 9 小节,随即出示图片,让学生在头脑中或在画面上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书 本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 的主要特征。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自学能力,使课堂成为承载学生 主动学习、勇于探索的舞台,教师运用相关的图片、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充分感受 到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目标:
1. 通过赏析文中的语言,结合观赏音像资料等,较细致地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征及捕食过程。
2、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动物奥秘的探究欲。
教学重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和教师课前共同收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 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 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 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能做到吗?为什么?你知道这叫什么本领吗?这叫做“一目二视”。你有这样的本领吗?知道谁有这样的本领?-----变色龙。
二.直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端详变色龙
1.变色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来看图片。作者又是怎样来看的呢?(端详)什么叫“端详”?给它找一个近义词。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9-15节,看看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2.学生读书,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捕食、变色)
3.你对其中哪一个特点最感兴趣,选择那个部分,好好读读.在你印象深刻的语句下面圈圈画画.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全班,帮助指导
5.合作学习,交流。A、外形
(1)出示一张变色龙的图片,指名一个学生朗读课文第九节,其他学生看着图片
(2)你对它的什么部位感兴趣?请学生结合其中的语言文字谈谈体会。
同学们,在介绍一种小动物的时候,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你看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啊?(生说,师指图相关部位。这是从整体着眼,然后分别介绍了各个部位。当然,只要是循着一定的次序,还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观察方法)一起读,留意变色龙外形的各个部位。
②变色龙的这写部分各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的词语下面标上小圆点。
③根据插图,按照从头到脚的顺序介绍变色龙。(3)是啊!看着这变色龙,真可以用一个字概括,板书“怪”
(4)作者观察的真仔细,让我们想起了哪些关于观察的名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B、捕食(1)变色龙的样子“怪”, 那它捕食呢?你同样能用一个字来概括吗?板书:快
(2)你从哪里可以体会到?自己读读第12节,在相关的词语下面圈圈画画
(3)交流(迅雷不及掩耳:雷声传得快,来不及遮掩耳朵。书上用它来说什么快?变色龙的舌头快,来不及——眨眼睛,只听得——“刷”的一声,食物到哪儿了?——(肚子里)。看捕食视频
(4)哇!真是太厉害了!再送它一个字,既快又“准”,板书“准”)
(5)朗读第12节
变色龙之所以能既快又准地捕获食物,靠的是什么? 交流:
◆、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舌头? 怎么不同?一个身长三十厘米的变色龙,舌头有多长?
它的舌头一伸一卷,一只飞舞的蝴蝶就成了口中的美餐。是所有的舌头都能如此轻而易举地将飞虫尽收囊中吗?(因为变色龙的舌头上有粘液,所以能粘住食物)(长、准、快)这又说明了那个字“怪”
◆、还靠什么?也应该说——(靠它与众不同的眼睛),它的眼睛究竟有哪些特异功能?(每只眼睛能单独转来转去,两眼同时注视前方就会产生立体感)。
能不能把刚才同学们说的都连起来,像讲故事一样全面地介绍一下它的眼睛。
这种带着表情的、流畅而生动的介绍,就是课文中所说的——“绘声绘色”。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过渡:除了外形怪、捕食怪,变色龙还有什么怪?
C、变色
问: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①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书上是用什么词连接起来的?(板书:先 接着 再)
师:如果做更四次实验,你会用什么词来连接呢?五次呢?(先 接着 然后 再 最后)
小结:用上这些连接的词,我们读起来就很有条理性。②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
③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④仔细观察图,体会变色龙的颜色变化。
让学生尝试着说说看,教师出示相应的视频
⑤如果你是掌握了变色技术的科学家,你会将这一技术应用在哪些方面?(迷彩服,还有科学家通过对变色龙变色的研究,研制出来可以随着人心情变化的涂料、织物等,来满足人们的生活。)
⑥由于变色龙有变色保护自己的特点,所以常常被用来比喻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⑦看到这一幕,你还会说它是怪物吗?你会怎样称赞它? 朗读句子: “变色龙, 果然名副其实.”
“名副其实”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名:变色龙,副:符合,实:会变色)⑧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⑨老师再送给大家这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三、引入课文第一部分:发现变色龙
1.变色龙如此多变,想要发现变色龙容易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读课文1-8自然段,边读边想: 2.学生自己读课文
3.交流(不容易)* 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物”,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4.那为什么如此不易被发现呢? 5.朗读句子,出示: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
6.是啊!变色龙隐藏的这么好,怪不得很难发现啊!那我们发现时,该是怎样的惊讶,怎样的惊喜啊!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读课文1-8节,一人读中非工人,一人读小李,旁白一起读.看看谁能把当时的情景表现出来!7.同桌间试着合作读课文1-8节
8.指名朗读,集体朗读(男生读中非工人,女生读小李.旁白一起读)四.放回变色龙
1.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2.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3.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4.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五.激发探究
1、你还收集到哪些变色龙的资料,集体交流
2、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广博的知识、无穷的奥秘。其中许多动物都和变色龙一样,有着自己的特异功能。你看,(课件展示)枯叶蝶能乱真、蚯蚓避虎能再生„„很多动物界的奇异现象等着我们去研究呢。
第三篇:变色龙
《变色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能用“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造句。
3、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思维发展目标: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记叙了我们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
文章主题:通过我们对待变色龙的态度,提醒人们保护动物。
写作特点:本文主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作者巧妙的将它通过叙事的方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
本文知识点梳理:
1、字词:“藤”注意是后鼻音,“震、判”注意是前鼻音。“伺、棕”是平舌音,“刹”的声母是“ch”。理解“绘声绘色”和“名副其实”的含义,并会用它们造句。
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教学设计: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学习生字新词。第二课时:分析、品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是全文的重点。学习如何观察动物的特点是难点。教学准备:幻灯,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了解我们发现变色龙的过程。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生物,法布尔自小迷恋观察研究昆虫,最终成为了一个著名的昆虫学家。虽然,我们不一定有他那样直接接触自然的机会,但是一样可以通过书本去了解许多奇妙的生物。你知道有哪些生物拥有奇特的本领?
2、学生交流汇报。(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等。)
3、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种动物名叫“变色龙”,你猜他有什么本领?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豆藤、长筒 震惊、判断 伺机、棕色
刹那间、腹部、名副其实 绘声绘色
第一行带点字是后鼻音,第二行是前鼻音,第三行字声母要注意。照第四行的样子说几个ABAC式的词语。
2、读准生字字音,是第一步,还要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3、以9、11、12、14自然段为材料检查朗读。
4、再读课文,看看那几段描写了变色龙?
5、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1—8)我们发现变色龙。(9—15)我们端详变色龙。(16)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如何发现变色龙的?
2、出示对话,分角色朗读,评议。
3、“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为什么会叫起来?(联系最后一段得知此物少见)
4、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四、作业:
1、抄词
2、选择正确的读音:
豆藤(tén
téng)震(zhèn
zhèng)惊 伺(sì
sī)机
刹(chà
shà)那间
3、组词藤()
震()
铜()
距()腾()
振()
筒()
巨()绍()
焦()
宗()
判()召()
蕉()
棕()
叛()
4、照样子写词语
绿莹莹
()()()绘声绘色()()()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分析、品读课文,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习观察动物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重点词语。
2、课前质疑:上节课我们学习到,我们发现了一只变色龙,这可是不太容易看到的动物。你想了解有关变色龙的那些信息呢?(将其中有典型性的问题板书在黑板)
3、归纳问题:
l
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l
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二、讲读课文:
1、以上三个方面,你对于那个问题最感兴趣,打开书读一读有关内容,看看能否解答你的疑问。读完以后,再去看看另外两个问题,从课文中能发现那些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勾画。
3、集体交流
问题一: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 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出示变色龙图片,图文对比阅读。文章对变色龙外形的描写准确吗? 3)出示第七段有关外形的描写,对比阅读,体会此处描写的详细。4)为什么能够将外形如此详细的描写出来?理解“端详” l
问题二:变色龙如何捕捉食物? 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说明了什么?还有那些词语说明速度快? 3)蝴蝶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它为什么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4)朋加“绘声绘色”的介绍,你能用“绘声绘色”造句吗? 5)这一部分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到奇特?理解破折号的作用。6)指导朗读。
l
问题三: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1)指名朗读有关课文。
2)朋加沙实验了几次?从哪些词语看出?
3)找到表示颜色的词语(香蕉叶色、绿色、棕色、浅灰色)4)课文中用了哪些表示变的词语?(变成、变为、变为)
5)看到这样的景象可以用一个词语形容,用“名副其实”造句。6)指导朗读。
4、谈话:谜团一个个被解开,我们对变色龙的了解也越来越多,你喜欢这只变色龙吗?可是文章的最后却说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森林,为什么这样做?这给了你什么启发
三、总结全文
1、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变色龙的外形特征、捕食情况,以及它最显著的特长“会变色”。对你观察其它小动物有没有什么启发?
2、总结描写动物的方法: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四、巩固练习
1、造句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2、课外练习
小练笔:仔细观察你喜欢的小动物,灵活运用送学到的观察、表达方法,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作文。△附板书
发现
外形特征
端详
变色龙捕食情况 放回
特殊本领
教学后记:
课堂活动的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是学生之间开展的,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兴趣。本节课的设计中老师提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实际上所有的同学思考这篇课文,从更深层次让学生活动,把活动的内容留给了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是朗读语句,也可以是模仿,还可以是分析,同学们的参与性很强。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又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第四篇:变色龙
《变色龙》
设计说明
《变色龙》这篇课文尽管是一篇写动物的文章,作者却独具匠心地用叙事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向读者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并通过文章告诉我们要保护动物。文章以人物对话的形式描述了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语言亲切自然,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并容易留下深刻印象。
在教学中把握作者的叙述特点,重点放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课文入情入境,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并有效地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掌握变色龙的特点。联系学生实际,组织学生交流具体事例,增强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2)搜集作者刘梦熊的有关资料。(3)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认读生字词,理解词语。(2)搜集变色龙的资料。(3)搜集有特殊本领的动物资料。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引题,激趣导入
1.图片引题:同学们,今天我们将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生齐答:变色龙。教师相机板书课题)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变色龙的图片(播放PPT课件),你能简洁明了地介绍一下它吗?
2.资料交流: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播放PPT课件:变色龙也叫避役,它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就是会根据环境情况迅速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求得自身的安全,俗称变色龙。避役生活在热带丛林中,是一群典型的树栖爬行动物中的怪物,大约有50个不同的品种,都以捕食昆虫为生。)3.激趣导入:想进一步了解变色龙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更深入地认识它吧!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伊始,直入主题,利用变色龙的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交流中也使学生对变色龙有了多方面的认识。
二、检查预习,扫清障碍
1.导学: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课的生字词进行了预习,相信你们一定学得很扎实,现在我们就来认读一下,大家有信心把它们读准确吗?
2.自由读文,同桌借助拼音互读生字,有读不准的字音多读几遍。3.(播放PPT课件)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每个词读两遍。
豆藤 椭圆 迟钝 伺机 刹那 震惊 长筒 腹部 判断 距离 介绍 香蕉 棕色
(2)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认读。
豆荚 准确 弥漫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端详 窥探 注视 一模一样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3)质疑:在这些词语当中你有不理解的吗?(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课件出示: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端详:仔细地看。
凶相毕露:凶恶的相貌完全暴露出来。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也说绘声绘影、绘影绘声。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也可以说名符其实。
(4)造句:指名读句子,你能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各说一句话吗?课件出示文中的句子:
①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②变色龙,果然名副其实。
(5)导读课文。每人读完整的一句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篇课文主要讲作者在一次摘四季豆时的所见、所闻,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外部特点及生活习性。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检查,可以了解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加之教师的引导学习,可以有效地为学生清除字词障碍,让他们顺利地进行后面的学习。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1.教师导学: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这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语言亲切,生动有趣。那么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2.交流后汇报:这篇课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即“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
龙——放回变色龙”。
3.指导分段:按照这样的顺序我们怎样给课文分段呢,小组讨论交流。(1)学生先独立分段,然后再小组交流。(2)师生共同统一意见。(播放PPT课件)第一部分:我们发现变色龙。(第1~8自然段)第二部分:我们端详变色龙。(第9~15自然段)第三部分:我们放回变色龙。(第16自然段)4.重点段落分层。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即第二部分。大家一起读读第二部分,想想这部分讲了几层意思。
(1)快速浏览课文,同桌交流可以分为几层及分层的依据。
(2)学生汇报:可以分为三层,分别介绍了变色龙的外形特点、眼睛特点和捕食速度快、变色的特性。
(3)播放PPT课件,出示分层依据:
第一层: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第二层: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第三层: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设计意图: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给文章划分段落,给重点段落划分层次,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叙述顺序,明确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总结回顾,巩固新知
1.引导回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内容。预设:学习了生字、新词,理清了文章层次,了解了课文内容。2.总结内容:那么,谁能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呢。预设:课文按照“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顺序向我们具体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3.认读生词:(播放PPT课件)豆藤 椭圆 迟钝 伺机 刹那 震惊 长筒 腹部 判断 距离 香蕉 棕色 弥漫 介绍 窥探 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4.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继续搜集整理有关变色龙的资料。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对课文有一个清晰的整体把握;认读生词,巩固新知,将语文基础知识落到实处;作业布置,保证了学习的连续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词:震惊 长筒 香蕉 判断 连续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你能用简短的语言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做简要回答。)3.直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变色龙”(板题)设计意图:听写生词,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顾课文内容,有助于前后知识的连接,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品读感悟,把握特点 1.引读“发现变色龙”部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我们”是怎样发现变色龙的?(2)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3)汇报交流。
预设:“我们”在采摘四季豆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个“怪物”,是中非工人告诉“我们”这个“怪物”就是变色龙。
(4)导学:初见变色龙的时候,“我们”以为它是怪物,大家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抓住“震惊、怪蛇、怪物、吓了一跳”等词语感悟。)(5)当时人们眼中的变色龙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答案。)(6)播放PPT课件: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莹莹的四脚小蛇,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身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学生用惊讶的语气读这段话。)2.品读“端详变色龙”部分。
(1)自由读文,小组讨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变色龙的?分别有什么特点?(完成学生活动卡)(2)分组讨论,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明确课文是从“外形、眼睛、捕食、身体变色”四个方面来介绍变色龙的。)(3)引读思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变色龙的外形,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述的?(播放PPT课件)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①读文后汇报:是从变色龙的“颜色、头、嘴、眼、身躯、背、腹部、脚、尾巴”等方面来写的,头是椭圆形的,嘴是三角形的,两眼突起,身躯长筒状。②交流填空:这小节描写了变色龙的外形,先写(全身),接着写(头),最后写(身躯),是按照(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写的。
③师生交流:无论是写变色龙的外形,还是写它各部分的特点,作者都写得生动形象,作者为什么能把变色龙的特点写得如此入木三分呢?文中有个词就是答案——(生:端详。)什么才是“端详”呢?(生:仔细地看)。是啊,作者通过仔细地观察,才能在写作中准确地描述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我们也要学习作者这种细致观察的方法。
(4)导读: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真可以说是——(齐答迟钝)。如此迟钝的变色龙,该如何捕捉食物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11、12自然段,用一个字来概括变色龙捕食的特点。①学生读文后汇报。(快、准)②追问:从哪里可以看出变色龙捕食速度快、准?(从“刷、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刹那间”等词语可以看出速度快。)③拓展交流。你能再试着说出几个表示速度快的词语吗?(学生试说,教师补充,课件出示:眼疾手快、眼尖手快、风驰电掣、疾如雷电。)④导学:变色龙之所以能够又快又准地抓住昆虫,和它的一个器官分不开,那就是它的——(齐答眼睛),它的眼睛有什么特点?你能也学着朋加沙的样子绘声绘色地告诉大家吗?
⑤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介绍变色龙眼睛的特点。⑥播放变色龙捕食的幻灯片,学生观察体会。
(5)导读: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课文第14自然段,思考:朋加沙共做了几次实验?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①学生读文后交流。(朋加沙做了三次实验,从“先、接着、再”这三个词可以看出。)②引说:(播放PPT课件)朋加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变色龙放在棕色的泥土上,它的皮肤变成了——(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③引导交流:变色龙的皮肤为什么会变颜色呢?结合课前搜集的变色龙的资料说一说。(使学生明白变色龙皮肤表层有大量的色素细胞,可以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而改变体内色素分布,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④启发想象:想想还可以把变色龙放在哪儿?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试着用“先„„接着„„再”说说。
⑤变色龙会变色真的有用吗?你能从文中找到证明它的变色会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句子吗?(第一部分中“大家在绿叶丛中找了一阵,没见到‘怪蛇’,以为是小李在开玩笑”。)3.自读“放回变色龙”部分。
(1)播放PPT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齐读。
朋加沙告诉我们,变色龙数量不多,难得碰到。于是我们将它放回了原始森林。(2)师生交流:这么难得一见的动物,“我们”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去呢?(变色龙数量稀少,属于保护动物,“我们”都有保护动物的意识,所以把它放回森林。)设计意图:在教学变色龙的特点时,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进行品读,同时结合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变色龙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放回变色龙”部分是渗透环保教育的好时机,抓住关键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总结回顾,拓展延伸
1.回顾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变色龙的特点,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引导学生从外形、眼睛特性、捕捉食物、变色等方面来说。)2.归纳方法。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从内容情感方面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方面谈。(重点引导学生明确本文在表达方法上的与众不同:课文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语言生动有趣,融入人物的情感。)3.拓展延伸。大自然是神奇的,除了变色龙有变色的本领,你还知道哪些有特殊本领的小动物?(学生汇报预习资料,教师适当补充。)播放PPT课件:
(1)金龟子在树上,遇到鸟吃时,会纷纷从树上掉下来,脚朝天装死,小鸟不吃死虫,从而使金龟子能死里逃生。
(2)竹节虫细长的身体如同竹枝,两者颜色难分你我。
(3)色彩斑斓的枯叶蝶,遇到敌害时,两翅合拢,像一片枯黄的叶片,落在地上和落叶混杂在一起,也能逃避危险。
(4)甲虫遇到敌害时,会“哒哒”地连续发射它的“化学炮弹”,同时还伴有轻烟和一股怪味,敌害就不会逞强追击。
4.教师小结:在作者的笔下,一个本来很枯燥的介绍动物的文章变得生动、有趣,那是因为作者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以叙事的形式展现,使得文章内容引人入胜。读着文中的一字一句,让我们不得不对变色龙产生兴趣,进而想去保护它,保护更多的动物。
5.布置作业:写一种小动物,抓住它的外形和动作写出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内容回顾,促使学生进一步把握课文重点,强化对变色龙的认知;通过畅谈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提升习作技巧;通过资料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视野,激发读书兴趣。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通过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参与,使得变色龙的特点直观立体地展现的学生面前。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文章的重点段落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品味,由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的知识积累,既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学文是为了作文,通过学习课文,向学生渗透作者的写作方法,并留给学生练笔的机会,这样读写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五篇:变色龙
《变色龙》说课稿
《变色龙》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小说单元中的一篇课文,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作品通过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反复无常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俄走狗形象,巧妙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黑暗,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一、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会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品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的语言。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的具体特点,我把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认知目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2、能力目标: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入手,学习小说通过语言、动作、神情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警察制度的腐朽黑暗,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19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的重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对话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2、教学难点: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二、说教法。
本文导读对象是初三学生,经过近九年的语文阅读训练,他们对小说有一定的感知、欣赏能力,能够自主梳理小说情节,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性格,对运用动作、表情、对话表演小说的情节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并能依据文本评议小说中的人物。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课改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以上理念以及导学对象的特点,本课主要使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表演法。把课堂活动的主权交给学生,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把学生从被动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精神,启发合作态度与探究意识,让学生学会学习,享受学习,在这堂课的教学中,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交流、探究,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不喜欢看中央电视台的《动物世界》节目啊?下面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动物世界》节目曾经播出过的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在播放介绍蜥蜴这种动物的录像片后引导:“录像片的蜥蜴叫什么名字?变色龙给同学们留下的最深刻、最有趣的印象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通过对话描写来塑造人物性格的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题目就是《变色龙》,既然小说写的是人,作者为什么要用变色龙这种动物的名字来做为小说的题目呢?想想这个问题,并根据您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重新给本文拟一个题目。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导学手段,通过观看介绍变色龙特征的录像,形象直观地录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在学生重新给课文拟一个题目,对所命的题目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另拟题目,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对哪些内容读懂了,哪些地方还未完全读懂,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为下一步有针对性的导学调查摸底。
2、给课文另拟题目,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各自对小说的初步理解,给本文另拟一个题目,并说说原因。
[注意事项]由于学生在拟题时着眼点不一样,有的学生可能从情节角度去命题,有的学生可能从人物角度去命题,有的学生可能从小说的主题方面去命题,即使是从同一角度去命题,由于学生对小说的理解不一样,所命的题目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表演审案,角色体验
这一环节的教学流程是(1)竞选审判长——奥楚蔑洛夫。演好课本剧,关键是要演好审判长——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一角色。为了挑选出一名出色的审判长,请同学们根据课文表演一下警官奥楚蔑洛夫的某一处动作、语言、神态。看谁演得好,谁就是最佳审判长。办法是:组内表演,互相指正。各组推选最佳人选,竞选审判长。(2)推荐其他角色。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竞选,我们找到了最佳审判长,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自我推荐以下角色:原告——赫留金;证人甲——叶尔德林;证人乙——独眼鬼;证人丙——众人之一;证人丁——将军厨师。(3)学生表演,模拟审案。(4)学生评价表演。[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采用演的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种教学手段,是这堂课的一个高潮。表演这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直观形象的动作,语言神情,让学生感受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品味了小说的语言,加深了对人物形象、主题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4、启发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设计以下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
(1)从刚才同学们所表演的课本剧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奥楚蔑洛夫警官对案件先后做了几次判决?这几次判决对被告的狗是怎么看的?想象他在说这些话时,他心里会是怎么想的呢?说话时的神态又是怎样的?谁能用一词来概括奥楚蔑洛夫警官处理狗咬人案件的最大特点?
(2)他几次变化的依据是什么?从他几次变化的语言中,可以归纳出奥楚蔑洛夫怎样的性格特征?
(3)小说结尾:“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他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谁能说说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
(4)狗走了,奥楚蔑洛夫也走了,从他对将军家的狗的态度中,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奥楚蔑洛夫也是一条狗,他是谁的走狗?是什么样的狗?
(5)是什么样的社会,使奥楚蔑洛夫这位执法者变化了一条走狗呢?
[设计意图]第一问把学生阅读的注意引到“奥”处理案件的奇特之处,——根据主人身份判案,引起学生想象;第二问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归纳出“奥”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第三问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当时在广场上的人较杂,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对“奥”处理案件,看法也就不同,因此,虽然同样的笑,但笑的内涵却大不一样,有的人可能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一笔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有的人可能笑“赫”偏偏遇上了“奥”这样的警官;有的人可能笑“赫”偏偏遇上了这样的一条狗;有的人可能笑这样的社会,一人得势,鸡犬升天;有的人可能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等。此问可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第四问是引导学生认识“奥”的走狗本质;第五问是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小说所提示的社会意义。这五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四、说板书设计
将军家的走
②小狗
④名贵
⑥伶俐
变
媚上欺下
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
不知谁的走
①疯狗
③下贱胚子
⑤野狗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有条理地再现了“奥”根据狗主人的身份处理案件的变化过程,为归纳人物性格特征,理解主题提供了帮助。
以上便是我对《变色龙》的教学设计,如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指正。
《变色龙》教学教案
[背景]
《变色龙》是人教实验版九年级下册文学作品单元的课文,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从而使学生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本文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的性格,因而本节课采用编演课本剧的活动形式,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人物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意提供平台。
[课前准备]
课前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课文,选出扮演角色的同学:一个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个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个扮演赫留金、一个扮演小狗、三个扮演人群中的人。老师和学生一起创作出剧本,指导学生分角色排练好,重点抓住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
[描述]
片断一:情境设置,感悟人物性格
师:上课伊始,我们先来看一则小品:
(“演员”们粉墨登场,精彩的表演赢得满堂的喝彩。)
师:同学们能否给这个小品加个题目?
生: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生:一个变化多端的人。
生:两面人。
生:势利眼的警官。
„„ 师:同学们的题目真是多种多样,异彩纷呈。那么,你为什么会用这个题目?
生:因为这写出了那个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本性。
生:我加个“变色龙”的题目。
师:你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题目呢?
生: 因为奥楚蔑洛夫就像动物界中的变色龙一样,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会想到这个题目来比喻主人公。
【评:设置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本剧表演中,更能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悟人物性格,发挥学生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给小品加题目的方式,先整体上感官这一主人公,使学生能更形象、直观、立体地透视课文,深入地把握课文主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片断二:学生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
师:看小品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小狗咬人事件中态度的五次变化
(四人小组合作,分别找出来有哪些方面的变化,并通过分角色朗读来揣摩人物心理。)
从而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
【评:小组合作这一课堂形式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并能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通过不同学生的发言,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进一步为学生们所认识。】
片断三: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人物
师: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
生:和坤,就是个两面派的人。
生:《红楼梦》里的贾雨村,为了攀附权贵,错断案,害了自己恩人的女儿。
师: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抗日战争时期的狗特务、汉奸,为了能够活命、为了„„不是趋炎附势,甘于卖国吗?
生:《鹿鼎记》中的韦小宝也有先两面派。生:慈禧身边的李莲英。
„„
师:那么,你对这类人如何评价?
生:肯定是批判的。
生:我赞同,从词的感情色彩上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这几个词都是贬义词。
„„
生:不一定,我觉得有些时候“两面派”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有时做事也可以有点策略。
生:对对,刘邦不是在项羽面前一套,背后一套,不是也成就了一番霸业吗?
„„
此时,学生中的意见已经大致出现了两种。
师:我觉得大家说得都有一定的道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也不乏其数。他们的“圆滑”,他们的“见风使舵”,他们的“两面派”要看具体用在什么方面。如果是像奥楚蔑洛夫、贾雨村之类靠攀附权贵、欺压百姓、欺压弱势群体,我们就要批判,如果是为了正义事业采取的一种策略,那就另当别论。不过,要做到后者,相对来说没有一定的智谋,是做不到的。
【评:让学生由小说中的人物而联系其他影视文学乃至生活中的人物,能更好地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虽然有争议、有辩论、有不同的意见,这正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的“个性”认识,对现实生活的自己的特有的理解,无论是非,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
片断四:课堂训练(二选一)
1、续写结尾: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300字左右
2、发挥想象,为《变色龙》创作一幅漫画
【评:发挥学生想象,训练形式体现一个“活”字,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变色龙》教学反思
一、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持之。
《变色龙》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经典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 “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初中生接触不多的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
二、大胆取舍,深挖主题----汗之。
先前几次试讲,在讨论“奥”变化的环境时,我也都设计为当时俄国社会环境的介绍,但同事们和我都觉得这块内容出现得有点突兀、有点生硬。这引起我的深思:面对小说内容,马上就会想到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于是乎学生经常被“哗”一下带到了19世纪末的俄国,20世纪初的中国,抗日战争,辛亥革命„„我们对处于那样环境中的人物或鄙视或同情或敬仰„„于是,我们认识到了封建主义的罪恶、资本主义的罪恶,从而无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对于现在的学生他们真的能通过我们几句话的介绍就真的了解那个时代、那个社会吗?有限的教学时间不是应以有效阅读为主吗?能不能抛开时空的界限回归到人性的根本呢?
再说一篇好的小说以对人性的深刻揭示提醒我们应该怎样生活,这就是小说的价值,也是小说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
所以我最终决定不刻意的介绍沙皇黑暗制度。而是引导学生对于人物身上人性的弱点剖析。
但这样做会不会认为是在刻意给人物“贴标签”呢?失去了小说内容原汁原味呢?
三、课堂亮点,一闪而过----叹之。
在教学最后,让学生谈谈你身边有“奥”吗?学生讲了一些,其中一个同学讲到,我们就是一群“奥”,班主任不在的时候大家都很吵,但只要有同学叫到:班主任来了。我们就可安静了。”这个学生的话说得十分真诚,我在心里其实也蛮高兴能联系到生活这么近了,就在眼前了„„班主任对于学生不就是一个“权威”吗?我们不也常说学生:我在我不在,你们怎么差距这么大呢?但课堂上我却只能一笑了之,转移话题了,担心学生会举出其它更尖锐的问题,到时我如何圆场?这堂课不就漏洞很大了吗?能得到专家的认可吗?马上由刚才积极鼓励学生发言到“顾左右而言他”„„现在想来,呵呵„„我不也是“奥”吗?
四、言者,心之声也-----缺之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读了,但朗读指导不到位,心中总想着后面的教学内容,朗读只是一带而过,没有还朗读到语文教学中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文章内容,在读中理解文章主题,在读中品析语言的传神。我应当舍得花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读,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