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名人传》序(罗曼.罗兰)——教学案例分析
编辑:逝水流年 识别码:24-95524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20 19:14:28 来源:网络

第一篇:《名人传》序(罗曼.罗兰)——教学案例分析

《名人传》序(罗曼.罗兰)

——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充满生命灵性的学科,但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得不投其高考所好,再结合我们本语文组的“中学语文淘宝式学习法”课题思路,将能动学习语文与高考有机地衔接,最终达到学生既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学语文,也能轻松应对高考各种试题。因此,在这次语文课堂上要教给学生如何读懂文本、了解其思想内涵、下定义的方法以及树立正确的英雄(名人)观。

二、教材分析

(一)本文属于自读课文,学生通过借助相关课外资料进行研读文本,从而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文中为我们解答了一些重要问题,那就是:在一个物质极度丰富而精神生活相对贫弱的当今时代,何为名人?何为英雄?我们应崇拜和敬仰什么等?

(三)通过学习本文,进而了解其思想内涵,达到明确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教育意义。

三、学情分析

以“淘宝式”学习活动的形式,在教学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帮助

(一)课前准备充分,学生收集有关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生平事迹及熟读课文,把握大意。老师做好教学的一切准备。

(二)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三)学生之间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四)师生表达交流。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了解作者及掌握文学常识。

(三)课件展示罗曼.罗兰、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四位巨人的图片,由学生口述出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或事迹。(教师可作适当补充说明)

(四)筛选信息,理清思路。

1、老师指导方法:读懂全文→读懂每段→读懂每句→把握每句间关系。

2、具体操作:(1)课文前两段由老师引导学生筛选信息,读懂文本,课文后3—7段由学生相互合作探讨筛选信息,理清思路。(2)课件展示全文思路。

所设计的教学重点学生有所突破。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参与积极,热情很高,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看热闹”。如何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我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一、问案置疑

(一)一节课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才是最合理、最有价值的?当知识讲解与拓展话题发生时间上的冲突时,应该怎样处理呢?

(二)师生对话最忌讳的是一股脑地灌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提升、去解决自然生成的新问题,从而真正做到从学生内在需求出发,以学生的心灵为起点来进行阅读教学,这是我今后应该抓紧探讨琢磨的问题。

十二、同行评议

(一)研读文本的地方还不够,没能给学生更多的探究时间。

(二)教学思路清晰,虽突破了重难点,但教学内容安排较多,受教学时间的限制,学生拓展深度不够。

第二篇:读书笔记------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读书笔记------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

我从来不敢走近名人,因为在我看来,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常人站在山脚,而他们站在山巅,我们只能远远地用双眸凝视光芒四射的名人,却不能接近名人的内心。我想,唯一触摸名人灵魂的方式,应该是用心吧,心,才有权利和名人攀谈。今夜无眠,拧开桌上的台灯,一小片桔黄色的灯光铺散开来,照亮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我知道今夜的我就要走近名人的世界了,夜这么沉静,一点声响也没有,带着崇拜,我用心走近名人。

人类历史上极富天才而创建至伟的人物,命运大都是坎坷的。他们经过许多忧患困顿,经过长途跋涉,历尽苦难与颠踬而不改初衷,最后才到达巍然屹立的峰巅。音乐家贝多芬,雕塑家兼画家米开朗琪罗,小说家托尔斯泰,都是如此,他们的人生丰富多彩,他们的作品精深宏博,他们的影响历经世代而不衰。

认识贝多芬,是从贝多芬的音乐开始的。1983年我中考失利,没有考上中专,我灰心失望,不想上学,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鼓舞着我,那刚劲有力敲击命运的叩问,敲击着我的心灵,使我走向高中,考上大学。贝多芬的一生是不幸的,童年生活的艰苦,青年爱情的失意,晚年的致命打击――耳聋,但这一切都没有阻止贝多芬对音乐的追求。他的《命运交响曲》激励过多少人?他的《英雄交响曲》又指引过多少人?没有一个音乐家的生涯,像贝多芬那样坎坷;没有一个音乐家,能像贝多芬那样诠释音乐;没有一个音乐家,像贝多芬那样酷似一个音乐的圣徒„„同情、怜悯、自由,隐忍、舍弃、欢乐,追求、反抗、征服,爱恋、赞颂、超越,这些都是贝多芬的音乐,它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化,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神!

米开朗琪罗是一座崇高不可逾越的山峰,矗立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透过历史的云翳,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雕塑和绘画如一面旗帜,指引着同时代的人,也指引着后人。让人看一眼就不能忘掉的,是他的雕塑《大卫》。相传翡冷翠的行政长官去看这座像时,为表示他的高见,说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拿了剪刀和一些石粉爬上台架,轻轻地把剪刀动了几下,手中慢慢地散下若干粉屑;但他一些也没有改动鼻子,还是照他的老样子。于是他转身向着长官问道:“现在请看。”“现在”,长官说,“他使我更欢喜些。你把他改的有生气了。”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台架,暗暗地好笑。大卫的圣洁的裸体,曾经使米开朗琪罗的家乡翡冷翠人大感局促,甚至有人建议把他身上可羞的部分用金叶遮掩起来,但大卫力量的美,却使全世界的人震撼。米开朗琪罗一生是孤独的,他恨人,他亦被人恨;他爱人,但却不被人爱;他是弱者,他又是强者„„周围尽是黑夜,他的忧郁和矛盾,在黑暗中旋转,但没有人能够理解,直到他在绝望中死去。

托尔斯泰的作品大都带有自传性,他像《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有着保守而又民主的理想,崇尚自由,像农民一样劳作。托尔斯泰一生都处在内心的惶惑矛盾之中,他说:“一切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上帝生存的人”;“当一切人都实现了幸福的时候,尘世才能有幸福存在”。信仰的矛盾构成了他一生最大的矛盾,他认为没有宗教,人既不能善,也不能幸福,“人生创造宗教,而非宗教创造人生”,但他又说:“我不信仰。”他曾被神圣宗教开除,他曾沉在欲望中不能思想,但他用他等身的著作,吸引并抚慰我们的心魂。爱是“力的基础”,爱是“生存的意义”,爱是托尔斯泰作品的精髓。不仅爱你的朋友,还要爱你的敌人,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由于爱,他参透生命的根源;由于爱,他的一生都在倾向于一个愈趋愈远的理想;由于爱,他一直在矛盾中挣扎„„

这本书的译者傅雷先生在序言中说:“不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不经过磨难的超脱是轻佻的,逃避现实的明哲是卑怯的。”罗曼.罗兰把这三位伟大的天才称为“英雄”,他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他们是“人类的忠仆”,具有伟大的品格,他们是艺术的朝圣者,由于毅力而成为伟大,也由于灾患而成为伟大。是的,在鄙俗的环境中,在我们的周围,包括我们,大多是一些平平常常的庸人,我们经常为生活中的名利所羁绊,为尘世的浮华所牵引,为物质的丰富所停留。而伟人,和常人一样,并不能摆脱这些,但他们内心的矛盾着,挣扎着,也许只有矛盾才能造就伟人。

伟人――名人,经过战火烟云的激荡,经过时间隧道的磨损,经过历史风雨的洗涤,他们仍如金色的曙光,照彻天宇。世俗的嘈杂之声不会掩盖他们高亢的雄音,历史的云雾不会遮盖他们他们的透彻思想,他们不会随时光飘逝,我们会像记住历史一样,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

夜更深了,我的思绪仍在漂浮。名人的思想就如一阵风,掠过我的心泉,吹皱圈圈涟漪,向四周荡漾开来,冲刷每一个阴暗的角落;名人的思想又如这深夜灯光,照亮我的心灵。品读名人,让我感到最强的音乐在洗涤着我的灵魂;品读名人,让我感到最美的力量在冲刷我的灵魂;品读名人,让我感到最深刻的思想在激荡着我的灵魂„„

名人为世界而存在,世界因为有名人而精彩。

站在山脚,我们仰望名人;走进书里,我们走近名人。走近名人,就是走近不朽的乐章;走近名人,就是走近纯洁的灵魂;走近名人,就是走近崇高的思想!

第三篇:《罗曼·罗兰》教学设计

《罗曼·罗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作家茨威格;掌握重点字词。

2.技能目标:进一步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为学写传记文作准备;学习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写法。

3.情感目标:了解罗曼·罗兰的人生经历;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教学难点

1.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

2.在与前面两篇传记对比的基础上传记的不同写法,熟悉传记的文体特点。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以小说和传记见长。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和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心灵热情的描摹。世界闻名。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

解释题目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文学大师,著有十卷本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母与子》等。荣获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

词语检查

1.注音

勃艮(gèn或gěn)第 炯炯(jiǒng)发亮 供人消遣(qiǎn)混沌(hùndùn)

2.词解:

炯炯:光明,明亮。如目光炯炯。

名噪一时:一段时间内名声显赫。

整体感知

问题:全文分几部分?写出各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的特点。

第二部分:高师教育对罗曼·罗兰的影响。

第一层:他获得了扎实的知识基础、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和勤奋精神。

第二层: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第三层:他对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

第三部分: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

分析研讨

1.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在教育方面有哪些特点?在书上标出。再用短语逐条归纳。

明确:封闭式;培养目标高;有传统精神和经验;严格要求;有一定限度的自由;培养了最渊博的学者。

2.文中说:“他第一次学会了把世界史看作是各个时代的涨潮与退潮的永恒活动;对于各个时代来说,昨天、今天和明天是一个活的统一体。”你是怎样看待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的?

提示:昨天是今天的基础;今天是昨天的发展;明天是今天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3.压缩下面的句子成一句话:“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明确:“在当代,没有一个艺术家像他一样在一切领域具有如此扎实的有系统的实际知识基础,即使接近这个水平也不可能。也许,他那无可比拟的工作能力,他那(和)超人的勤奋,也是在他闭门幽居的年代获得的。”

4.他与自己的好友产生了新的崇高的思想境界,这种思想境界的内含主要是什么?在书上划出。并把它简括成一句话。

明确:“他们都感觉到了……也在所不惜。”为人民而创作。

5.罗曼·罗兰年轻时也“追星”,但他的“追星”和现在不少年青人的“追星”有什么不同?

提示:目的;内容;方式。

6.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在书上划出。

7.从文章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说说作者是如何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形象的?

明确: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伟大代表人物: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他们有相同的理想、追求和爱好,互相学习,互相激励,共同提高。这对突出传主形象起到了衬托和强化的作用。

概括主题

提示:从段意入手。

本文介绍了罗曼·罗兰年青时就读巴黎高师的情况,突出了他崇高的理想追求、勤奋精神和巨大收获,给了我们许多重要的启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外阅读罗曼·罗兰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

3.阅读第59页《放言述说平生事》一文。

教学设计由黄奔奔老师提供

第四篇:在逆境中奋起-罗曼.罗兰《名人传》读后感

在逆境中奋起-罗曼.罗兰《名人传》读后感

罗曼·罗兰是法国20世纪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他在1902年写成了《贝多芬传》,于1905年创作出了《米开朗琪罗传》,六年后又写出了《托尔斯泰传》,后来他将这三部传记汇集成册,题名《英雄传记》,也就是现在我手上的这部《名人传》。

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不仅仅是名人,他们更是在各自领域独树一帜的大师。贝多芬是音乐奇才,米开朗琪罗在雕塑绘画方面首屈一指,托尔斯泰则是名扬天下的文学巨匠。因此,不少人都认为题名改为《三大师传》更加贴切。大师也好,名人也罢,世界历史上名人大师灿若繁星,为何罗曼·罗兰独独钟情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呢? 我认为,作者摒弃其他,选择三位大师专门编入《名人传》,有一个深层的原因,就是三位名人成名前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世人冷遇、病痛的折磨和生活的挫折。虽然历经磨难,他们没有沉沦,反而在逆境中奋起,不折不饶地与命运抗争,最终成就了伟大事业。作者景仰他们伟大成就的同时,更敬佩的是他们不同常人的人格魅力,在作者心目中,他们才是大师中的大师,精英中的精英。也只有他们,才是名人中的名人!

作者感念如斯,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如今的我们,将理想分成了几个小目标,一个一个地去奋斗、去努力。前进路上,总不免困难挫折。比如说在某次考试中的失利,比如说在生活中成某次挑战失败,倘若我们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和失落就自暴自弃轻言放弃,那些目标理想又有什么意义呢?比起大师们们当年生存环境,我们的生活、学习条件是那么优越;比起大师们所受的打击,我们经受的又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上苍赋予我们生命,我们没有理由不奋力拼搏啊!

不失落、不放弃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无法创造命运,但我们可以改变命运。成功道路上一帆风顺自然好,若是遭遇坎坷,在逆境中奋起,执着理想和追求,我们同样能像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列夫·托尔斯泰一样,创造并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生命价值。

“痛苦能够毁灭人,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毁灭。创造就需苦难,苦难是上帝的礼物。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历经风雨见彩虹,谱写出来的人生才更精彩。无论前路多么坎坷,贝多芬这一名言将永远是我实现人生理想追求的永恒动力。

【长郡双语实验中学·吴雨非】

第五篇:罗曼 罗兰 阅读答案

罗曼罗兰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的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的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两项都选对给4分,只选一项且正确给2分,有选错的给0分)(4分)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到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E.作者认为贝多芬的话同样适用于罗兰,是因为罗兰能够像贝多芬一样,以音乐作品的力量来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7.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8.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4分)

19.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8分)

《名人传》序(罗曼.罗兰)——教学案例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