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良好个性在戏剧表演中形成、发展、表现
幼儿良好个性在戏剧表演中形成、发展、表现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戏剧性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深受幼儿的喜爱,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表演游戏是一种集体活动,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通过想象来说话、行动。各角色又要互相配合,这就要求表演的幼儿,既要有独立性,又要互相交往、合作,体现集体的存在,表演还要自信、大胆,因此这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积极的情感,塑造美好的心灵,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在幼儿园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和必要的。
一、欣赏表演
要让幼儿参与表演游戏,首先要唤起幼儿学习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幼儿呈现主动参与的状态,因此我从让幼儿欣赏表演入手。
表演游戏不仅具有游戏性的特点,还具有戏剧的特点,是表演艺术,脱离了表演就无法去了解。我就请教师或能力强的幼儿排练好表演,表演生动、有趣,内容角色都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幼儿观看很认真,也激发起了幼儿的表演兴趣和愿望。幼儿好奇、好模仿,老师参与和反复示范,同时也为幼儿选择和积累表演游戏的素材提供了帮助。如在表演游戏《鸭妈妈找蛋》中,我给每遍都提出不同的欣赏要求,让他们有目的的去探索感知。第一遍使他们知道名称、角色,理解内容。第二遍让幼儿掌握表演的顺序,第三遍让幼儿学习各个角色的语言,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幼儿都非常投入,兴趣很高,不知不觉幼儿学会了对话,会跟着表演,在一遍遍的欣赏表演中也激起幼儿羡慕的情感,幼儿都要求自己也能尝试表演一下,激发了幼儿表演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创造表演
表演游戏是创造游戏的一种,在表演中,作品和语言、动作、表情可以是幼儿创造出来的,我们应鼓励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让幼儿的表演游戏融想象、创造于一体,在想象中进行表演、克服困难大胆尝试进行即兴的改编、创编,对幼儿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游戏中,作品或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指导是有限的,如何使游戏能开展得更加有情节,有自命力呢?引导幼儿大胆创造和探索尝试才是它的“生命之柱”。如《龟兔赛跑》表演游戏的结尾,兔子说:“我以后再也不骄傲,我要向乌龟大哥学习。”请幼儿大胆增加兔子如何向乌龟大哥学习的做事不骄傲的情节内容,及创设第二次《龟兔赛跑》,请幼儿想这次会发生什么。这些不仅是幼儿创造才能的发挥,也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游戏中教师的启发性语言也是发挥幼儿创造性的重要媒介。
在表演中,幼儿随老师模仿,结果动作会是雷同的,表演生硬、情绪不高,如:《龟兔赛跑》中在兔子和乌龟出场时,我都不示范,让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自己去想象,去把握,去表现。自己创造一些兔子的表情、动作、语气,来表现兔子的骄傲,它是如何的看不起乌龟,幼儿创造性表演时很生动,头抬得高高的、胸挺起、说话雄赳赳气昂昂是表现兔子的骄傲,斜眼看人、说话轻蔑是表现兔子看不起人。
三、展示表演
在表演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协商分配角色、准备道具、布置场景,并可以按照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发展水平来反映作品且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易受挫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克服幼儿怕羞、胆怯、大胆地表演,也在与其他角色协商、配合表演中,体会集体的存在,提高幼儿的交往和合作能力。
如《战胜大灰狼》中,通过一次次的欣赏表演、创造表演,幼儿已掌握表演顺序,学会了对话,对角色的动作、表情已有一定的掌握,而且通过这反复的欣赏、创造性练习,幼儿对完整进行角色表演已有了浓厚的兴趣、欲望。我就组织幼儿进行表演,第一次,请幼儿分组互相协商分配角色,角色固定后,请幼儿为自己的角色制作头饰等。第二次我们分配工作制作道具和布置场景,花环、红旗、跑道等。这两次幼儿积极主动投入到表演材料的准备、制作中,这些切合他们的水平,适合他们在表演中使用,而且富有童趣和创造性,让幼儿互相启发,相互学习,幼儿的主动性提高了,创造有了表现机会,主动性也得到了发展,从而成为游戏的主人。第三次请幼儿表演,我就请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并与其他幼儿配合展示表演,由于幼儿已有基础,它无形中增加了幼儿表演的自信心,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表演积极性,幼儿表演的很生动。最后是自由组合比赛,发展了幼儿好胜、好强、不肯落后的心理优势,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培养了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四、表演评价
表演游戏虽然是幼儿自得其乐的一种活动方式,但也要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游戏结束后,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进行评价。如《龟兔赛跑》中,幼儿是否创造性的表现了骄傲兔子和踏实乌龟的角色形象,是否表现出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动作表情等不同的表演方法,在表演中能否与同伴进行协商、分工、合作的进行表演,在游戏过程中各角色是否专注进行了表演。在评价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及时讲评,以表扬、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为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从这个故事表演中,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幼儿通过表更加深了对故事作品思想感情的理解和把握,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了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并受故事中角色性格品质的感染,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第二篇: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促进幼儿良好个性发展
摘要: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想法。美术粘贴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关键词:兴趣 经验 引导 勇敢 协商 交往
个性心理品质,是指幼儿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兴趣、爱好、能力、品质和性格的总和。它是在一个人的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而幼儿园里的美术粘贴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艺术活动,它是手工活动与绘画相结合,徒手或使用简单工具将可塑材料或自然材料等,通过剪、贴、折、印、撕、染、捏、塑、编等不同手法以二度或三度空间塑造出各种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是综合性极强的制作活动。幼儿通过手工粘贴制作,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他们的美学意识,促进幼儿的动脑,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培养幼儿审美、欣赏美以及鉴赏美的品质,同时还培养了孩子大胆的性格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能力。他们天真稚嫩的画面,满含着对世界的憧憬和向往,反映了他们天真无邪而又大胆的想法。它对幼儿来说主要是激发其审美的情趣需要和愉快地情绪体验。幼儿通过手、脑、眼的共同参与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手眼的协调能力和创造力,从而能有效地帮助幼儿发挥积极地个性和良好的品质。《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丰富幼儿的情感,培养初步的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那么怎样在美术粘贴活动这种艺术活动中促进孩子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呢?通过实践研究,总结一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幼儿粘贴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对美术粘贴的兴趣取决于幼儿丰富的生活来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敏锐的观察力,随时随地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观察,帮助幼儿积累事物在形状,色彩等方面的素材,使其直接获取新的感觉。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教材须以幼儿的经验为依据”,只有来至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才容易让幼儿领会,才容易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例如:时值秋天,正是各种树叶产生变化的季节,带领着孩子们到郊外去观察树叶的变化,感受秋风吹,树叶摇,黄叶,红叶,往下掉的美丽情景;通过拾落叶活动,让孩子观察各种树叶的形状特征,亲身感受树叶的奇妙之处;接着让孩子想像树叶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的动手操作的欲望,从一系列的活动中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可见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活动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要想让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激发动手动脑欲望,有所创新,就必须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充分积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从而促进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二、巧妙引导,适时介入,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勇敢操作的个性。
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每一个孩子的发展都不相同,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强,表现大胆,画面布局丰富,制作过程中毫无拘束;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弱,胆小内向,画面布局单一,常常会面对画纸发呆,不知道怎样动手,甚至不敢动手操作。因而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教师不能强求一致,要对每一位幼儿适时的指导,巧妙的引导,引诱他们大胆去做,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创新。幼儿园规程提出:幼儿园应在各项活动的过程中,根据幼儿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纲要》中也明确提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而教师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要多看,多观察,少干预,即使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也不能干预或改变幼儿的活动主题,教师要以引导者的身份进入幼儿的活动中去,适时的介入,及时的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点拨,使幼儿对自己产生自信的心里,不怕困难,勇敢的操作,体验到操作过程中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情感。例如在“我喜欢的小动物”美工粘贴活动中,明明把小刺猬的眼睛用红色的纽扣来表示,当我发现后并没有直接指出来,而是对他说:“你喜欢小刺猬呀!我发现这只小刺猬生病了。”明明马上回答我说:“没有呀!他在运果子呢。身上背了好多个果子,身体挺棒的!”“那我怎么发现它得了红眼病,没病的小刺猬的眼睛是黑色的。”明明马上看了看自己的小刺猬,立刻拿掉红色的纽扣换上了黑色的亮片。“哎哟,这只小刺猬真的很健康,眼睛又大又亮!”明明高兴的笑了起来。教师亲切的语言,适时的引导,使幼儿会感到老师可亲可敬,心情舒畅,天真活泼的个性品质就能得到发展,从而克服困难,勇敢的进行操作活动。美术粘贴活动不仅要求孩子会动手画,还要会动手去粘贴,它要求幼儿手眼上要协调一致,要想完成一副作品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它需要耐心和专心,克服重重困难,才可能完成一幅作品。因而在活动中及时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建立起信心,耐心的完成作品。例如在“河蚌创想曲”中,大部分孩子都很快的动手制作起来,有的想象成金鱼,用彩带做漂亮的尾巴;有的想象成螃蟹,用吸管做成了蟹爪;有的想象成乌龟„„可美玲看着自己的蚌壳一动也不动,我悄悄地走过去,问道:“美玲,你想把蚌壳做成什么?”“老师我不知道。”美玲差不多要哭了。“哦,那我们来看看这个椭圆形的东西象什么呢?咦,我看着象娃娃的可爱的脸蛋,如果加上眼睛,再加上两根小辫子就更象了!”听了我的话,美玲小脸上露出了笑意,她马上选出两颗黑色的纽扣粘贴在河蚌上,又用彩带做了两个小辫子粘在河蚌的顶部,用剪刀剪出一个红色的半圆做嘴巴,一个可爱的女娃娃就现在画纸上。
三、抓契机,共协商,互帮助,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瑞吉欧教育理念也指出:相互交流、认知冲突、合作活动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在合作活动中,能最大限度的促进同伴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共同合作,能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在参与中获得进步和成功。在幼儿园这个大集体里生活,交往时,幼儿常受自我意识行为和语言词汇的限制,经常用行动直接进行交往,因而,常出现“争抢”材料和操作工具的现象。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发展他们的的交往能力,善于和勇于帮助同伴解决困难,并与同伴合作获得感到愉快的情感。怎样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友好相处呢?我利用幼儿在美术粘贴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会用礼貌用语与同伴进行交往、合作,协商,感受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例如在美术粘贴“美丽的家园”中我让孩子4人一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美丽家园的作品。我先让幼儿协商分工:谁设计画面,谁负责收集所需材料,谁进行粘贴部分的分工等工作,然后在在粘贴活动中美术工具的共用就充分促进了幼儿间的协作关系;有意识的少投放一些粘贴工具,幼儿为完成自己的意愿就必须要与其他幼儿协商,与他人进行交往,共用某些工具材料才能完成任务。当大家一起完成一副作品时,就与同伴共同体验到合作操作游戏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感。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了谦让、礼貌与他人交往的方法,从而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美术粘贴活动中,我们珍视幼儿美术粘贴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培养兴趣,丰富幼儿生活经验,发展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教师适时引导,多给幼儿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心灵的美化,使孩子拥有更丰富、活泼、富有情趣的生活,促使他们富有个性的发展。参考文献:《幼儿园教师指导纲要(试行)》 《幼儿学美术》 《中国艺术教育》、《幼儿园教育规程》 《陈鹤琴理论集》 《江苏省学校特色教育论丛》 《学前教育学》 《手工基础教程》
第三篇:幼儿音乐戏剧表演活动
幼儿音乐戏剧表演活动《丑小鸭》
1207 孙文倩
音乐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素质和能力,还能使幼儿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让幼儿在唱唱、跳跳、动动、玩玩的游戏活动中直接地、亲身地体验音乐,感知音乐,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和技能,萌发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
在平日工作中,我注重幼儿音乐智能方面的培养,因此设计了童话剧《丑小鸭》,我围绕故事内容开设了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活动,如歌唱、音乐欣赏、律动、打击乐、舞蹈等。在课程实施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表演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表演的兴趣增强了许多,而且表演时更加勇敢、自信、大方。那如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表演兴趣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
幼儿年龄小、活泼好动、有兴趣但易转移,情绪不稳定,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为了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教师就必须熟悉和把握音乐艺术的特殊性,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在歌唱活动《路边有只小鸭》中,我将歌词内容编成一个故事,利用故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并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再结合场景让幼儿自主表演,为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我让幼儿在表演时结合道具、头饰来进行表演。一名幼儿扮演小鸭,另外几名幼儿扮演小朋友,他们边学唱边表演,学习积极性很高,既有助于幼儿的记忆力,又使得幼儿在表演过程中获得了乐趣。
二、注重让幼儿进行自我表达和表现
为了激发幼儿在音乐活动的创新兴趣、信心和勇气,我们常常采用激励机制,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只有让幼儿按自己的条件、方式、愿意去做,他们才能学得主动,才能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尽管幼儿的表现还十分稚拙,但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体现了他们独特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当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独立地完成了一次创新行为后,老师积极的鼓励:“你真聪明,你的舞蹈动作编得真好看”,“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等鼓励幼儿的创新行为。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如在舞蹈活动《四小天鹅》中,小天鹅们是怎样来到池塘边的,它们在干什么,又是怎样表现自己优美的舞姿的等都是幼儿模仿、想象和创编的因素。由于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现很难全部预料,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我们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要给以亲切的微笑并用动作来鼓励,如:拍拍肩、亲亲脸、摸摸头等。并在宽松的氛围中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充分调动幼儿的表现欲望,让他们在自编、自创中探索,产生动力和自信感,让幼儿的成功感得到体验。教师的激励巩固了幼儿的创新行为,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敢想、敢说、敢创造、敢表现,进而促使幼儿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运用已有知识,鼓励幼儿大胆进行创编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使之成为他们创新思维的源泉。能给幼儿更多的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和勇于创造的机会,这无疑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大有好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可以运用直观教具头饰、毛绒玩具等直观形象为幼儿提供创编条件外,还激发幼儿凭借想象、记忆进行创编。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幼儿自己商量创编出不同的表演形式,并启发幼儿边唱边表演。最后,每组幼儿上台表演,同伴之间互相合作,大胆的把自己的创编作品表演给其他幼儿看,这样既激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又提高了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如在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他们忍不住好奇心这里摸摸那里敲敲,注意力完全在乐器上。这时老师便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掉枯燥的讲解,活动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感觉触摸各种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提出问题时,老师就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这样,班上的幼儿不仅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而且对活动内容也掌握得很好。这一举动,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还为幼儿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形成了初步的创新意识。
总之,我们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教学环境,做到寓教于趣,寓教于情,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激发出表演的欲望,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只有让幼儿在充满童趣的、和谐的、平等自由的音乐活动中,才能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激发幼儿的表演创意,让幼儿乐于展示自己,从中体会到快乐。音乐剧剧本如下:
一、幼儿舞蹈开场《快乐崇拜》
二、幼儿甲上前:今天我们真快乐,在大森林里也有一件快乐的事。众幼儿齐:什么事?幼儿甲:鸭妈妈要生小宝宝啦。众幼儿:是吗?我们快一起去看看吧。
三、童话剧《丑小鸭》
1.音乐《母鸭带小鸭》,一段欢快的舞蹈,大家一起上。舞蹈退场。静下来。鸭妈妈带着小鸭边走上场边说:今天,是我最幸福的日子,我的宝宝出生了。它们又漂亮又健康。鸡妈妈狗爸爸,快来看呀!鸡妈妈狗爸爸上场,围着小鸭看。
鸡妈妈:鸭妈妈,你的孩子太可爱了,太令人羡慕了。狗爸爸:鸭妈妈,你真是太幸福了。
鸡狗一起:鸭妈妈,这里还有一个小宝贝,没出生呢。
鸭妈妈:哦,宝贝,哥哥姐姐都已经出来了,你还在等什么呢?快出来吧。一起:快出来吧。
丑小鸭蹦了出来:妈妈,妈妈,我出来了。小鸭们后退:妈妈,妈妈它真丑!
鸡狗一起:哎哟,这个孩子长得真丑,恐怕是火鸡的孩子吧。是呀,太丑了!太丑了,太丑了,我们走吧。鸡狗小鸭都下场。
丑:怎么了?妈妈,您——不喜欢我吗?
鸭妈妈:大家都别说了,我想是我的孩子(妈妈抱住了丑小鸭),可我怎么会生出这么难看的孩子呢?哎!孩子们,妈妈带你们去游泳吧。(鸭妈妈无奈的带着孩子去游泳,丑小鸭失落的跟在后面)下场。
2.音乐:《数鸭子》起。群鸭上场。一段舞蹈。音乐声停。
小鸭一起:不许你玩,丑八怪。难看的丑八怪。我们走,不跟它玩。把丑推到一边,小鸭下场。
丑:看来,我真是太丑了,大家都不喜欢我,我还是离开这儿吧。音乐:《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丑慢慢走下场。3.音乐:《郊游》响起
蝴蝶、猫甲、兔子甲一起上场,跳舞。丑低头走着,抬头看见,高兴地跑过去。对蝴蝶说:嗨!你们好
蝴蝶:哟哟哟,哪来的丑八怪,长得真是太难看了,瞧,我们多漂亮。别理它,我们走吧,哼!蝴蝶下。
丑对猫说:嗨!你们好
猫甲:丑东西,别过来,快滚开。猫下场。
丑对兔:嗨,你们好 兔子甲:丑八怪,丑八怪,你是一个丑八怪,哈哈哈…… 兔子下。
丑自己在场上:为什么大家都不理我?难道我真的那么丑吗?鸣鸣……妈妈,妈妈,你在哪儿,我好想你啊。4.音乐《世上只有妈妈好》响起。
众演员上场(除了一部分兔和猫),小合唱。丑站在前排中间。5.音乐结束同时,音乐《一段紧张的音乐》兔和猫在合唱人群中奔跑。兔乙和猫乙喊:救命啊,救命啊。(大家站着不动)丑从人群中走出来:是谁在呼救?是谁?
兔乙猫乙一起跑上来:快救救我们。有猎人在追我们。丑:别着急,快跟我来。丑带着大家躲到人群后面。
一会儿,丑慢慢走出来,左看右看,对着后面喊:小白兔,小花猫,出来吧,没有危险了!
兔乙猫乙蹦出来,围着丑高兴地吹呼:哦,猎人走了,我们得救了。谢谢你!你叫什么名字?
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因为我长得丑,所以他们都叫我丑小鸭。
兔乙猫乙一起:你救了我们,你的心灵那么美,我们一点儿也不觉得你丑。丑:真的吗?
兔乙猫乙一起:当然了,我们一起玩吧。
丑和兔乙猫乙拉起手跳了起来,丑:太好了,我太高兴了。6.歌曲〈找朋友〉
兔乙猫乙:请你到我们家去玩吧? 丑:好吧。
7.音乐〈四小天鹅〉响起。
舞蹈停,天鹅说:咦,你们看,那里有一个我们的伙伴,我们看看去。到一侧拉丑上来。
众:你好,和我们一起跳舞吧。
丑:哦,你们太美了,而我只是一只丑小鸭,你们不嫌弃我吗? 众:哈……你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啊,不信你自己瞧瞧 走到台前,当做湖水。
丑慢慢地,看,之后又手捂脸:啊,这是我吗?我的羽毛,哇,太美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谁能告诉我,这是真的吗?
全体幼儿上场齐说:“是真的”。一个欢快地舞蹈。音乐《当哈利遇到》(结束)
第四篇:以戏剧表演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摘 要:在幼儿发展阶段,应当以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为主要的教育目标。戏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以舞台表演为中心,融合了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方式,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介入戏剧表演活动,能够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关键词:戏剧表演活动;幼儿教育;全面发展
戏剧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以舞台表演为中心任务,同时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方面的艺术因素,通过直观的舞台形象,配合多样的舞台表演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戏剧表演活动作为一种特色表演活动,它还是一种根据教师自编或成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引入剧场的概念和规则而展开的活动。幼儿园戏剧活动的重要基础是幼儿戏剧的经验,其中根据幼儿已有的发展基础,教师能够融合戏剧、艺术等方面进行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本文根据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进而探索出戏剧表演活动不同的开展方式,为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一、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
(一)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相符
我国相关文件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应相互渗透,提高教育活动的综合性、趣味性。社会发展进步也对幼儿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幼儿园教育向综合性方向发展,满足幼儿全面发展需求。艺术表演活动属于综合性艺术形式,艺术表演活动可以直观方式对幼儿的审美、认知、情感、个性产生积极的影响。虽然我国现阶段针对幼儿开展戏剧表演活动教育极少,但是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已将戏剧表演活动融入幼儿园教育内,并以立法形式保证戏剧表演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并取得显著效果。国外已有成功经验表明戏剧表演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相符。
(二)戏剧表演教育资源丰富
戏剧表演活动不仅符合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戏剧表演教育资源也极为丰富,为戏剧表演活动的实际运用提供了客观要求。戏剧表演活动形式丰富,包括歌、舞、画、图等多种形式,且不同活动形式之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和针对性强,能够满足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要求。
(三)与幼儿身心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宜
幼儿年龄小,身心发展认识水平不高,审美感知和一般感知能力处于未分化状态,感知能力具有整体性且笼统的特点。而喜剧表演的综合性特点与幼儿的感知能力特点相符,幼儿可从整体上对喜剧表演活动产生初步认识,有助于教师借助不同的艺术形式传达相同的情感与内容,让幼儿喜剧表演活动潜移默化,在无意中接受熏陶和陶冶。
二、戏剧表演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在戏剧表演中发展幼儿语言能力、表现能力
南京师范大学的许卓娅教授曾说:“艺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认为,幼儿工作者首先应当将儿童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幼儿发展过程中,必须强调儿童发展的主动性以及主体地位。幼儿园的一线工作者必须相信幼儿:儿童自身所蕴含的丰富审美刺激,能够帮助其建立对于世界的认知,并帮助儿童主动地选择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信息。儿童在幼儿园中主动探索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能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最终在戏剧表演过程中实现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并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音乐能力。
例如,一些来自绘本、动画片、电影、舞台剧或者电视的经典儿童故事,经过改编后形成剧本,能够强化幼儿的动作、言语、表情表现,并且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极具趣味,且逻辑结构简单,如《拔萝卜》这个故事,由于孩子小班时已接触过,戏剧表演中可将重点放在引导幼儿编创角色的出场动作,如孩子们创编出:“老公公的背有点驼的,走起路来慢慢的,一只手还拄着拐杖!小姑娘很活泼,走起路来蹦蹦跳跳唱着歌„„”孩子在创编过程中又体验到了故事表演的另一种乐趣,言语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二)在戏剧表演中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教师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要主动、有意识地创造适合幼儿发展的艺术教育环境,通过组织艺术教育活动,结合艺术教育工作的反馈,进而对幼儿艺术教育进行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并理解儿童可能会在艺术探索的过程中出现一些偏颇和失误,尽量避免用成人化的主观想法去片面设定幼儿的艺术教育形式。如进行戏剧表演活动,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戏剧表演游戏来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在现代美学与艺术实践取得突破性发展的今天,艺术形式与游戏相结合,受到美学家和艺术家、教育家的共同关注,因此,在戏剧表演活动中融入游戏的形式,能够释放幼儿的负面情绪,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乐观的心理情绪。通过结合一定的艺术实践活动,还能够增强幼儿对戏剧表演艺术的认识,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例如,童话剧《小熊请客》,教师让学生表演该童话剧。故事表演完成后,教师首先让学生回忆《小熊请客》的结果,然后让学生评价故事中的狐狸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学生回答道:“它很伤心,没有朋友,被打跑了。”然后继续提问:“被打跑后,这只狐狸会怎么想呢?它想做一只好狐狸吗?”待学生自行猜想后,教师进而播放《新小熊请客》视频,再让学生对比《小熊请客》和《新小熊请客》中的变化,“狐狸变好后它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学生看完视频后模仿狐狸说的话:“我再也不好吃懒做,再也不欺负你们了,你们愿意和我做朋友吗?”然后问学生:“其他小动物听到狐狸的话后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回答道:“小动物都原谅了狐狸。”通过这个童话剧表演,让学生了解到不能做一个好吃懒做、欺负同学的学生。并且通过表演旧版和新版《小熊请客》,让学生体会变好的狐狸如何帮助小熊收拾房间,以及体会与同伴唱歌、跳舞时的开心。孩子们也懂得了做人的道理,使孩子们的社会性得到了自然的发展。
(三)在戏剧表演中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
幼儿园的日常教学容易造成幼儿过多的心理负担,如语文课程、音乐课程、外语课程方面的压力,因此在教学中添加戏剧表演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同时让幼儿充当演员,并在进行戏剧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爱创作、爱自由的天性。大量研究显示,游戏在促进儿童创造力思维发展上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艺术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创造力的最主要部分,因而艺术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戏剧艺术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通过幼儿最容易接受的表演活动,让幼儿获得表演满足感,从中获取快乐。同时艺术表演活动需要通过模仿和想象进行创造性表演活动,戏剧表演可让学生亲身参与,且戏剧表演的趣味性可调动幼儿的兴趣。在表演中,幼儿可根据自身的经验和理解,在戏剧故事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和联想,逐渐提升幼儿的创造兴趣和创造能力。
例如《小蜻蜓》戏剧表演,虽然该戏剧内容简单,但是可以让幼儿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创编出更多的舞蹈动作,如一些幼儿模仿小蜻蜓飞翔动作,变换不同的飞行动作和方向。而舞蹈动作也是幼儿的兴趣点之一,幼儿格外投入。又如,部分幼儿扮演动物时喜欢夸大一些话剧中不存在的动作,这也是幼儿再创作的具体表现。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戏剧表演为幼儿发挥想象力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也是对幼儿大胆发挥想象的鼓励。
第五篇: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
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中的应用
戏剧是一门涵盖文学、音乐、美术、表演、宣传、推销、公关等的综合艺术。英语戏剧表演应用于英语第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借助英语戏剧表演能够提升英语技能、锻炼口才、接触外国文化、丰富自身内涵、领悟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团队精神等。
建构主义包含于认知主义理论之中。是认知主义的延伸。1966年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首个提出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指出,学习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不是教师的传授,而是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在的特定的场合和社会环境中,借助必须的学习资料,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达到的;学生不是被灌输的对象及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与传播者,而是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学习环境的四要素是“意义建构”、“会话99、96协作”和“情境”。建构主义重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领会,突出了学生自身的重要性。作为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手段,戏剧表演在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和生活阅历的基础上为学生搭建了真实的舞台,并凭借各种学习方法,如实践、参与、体验、交流和合作等,使学生借助对剧本意义的主动建构,锻炼英语综合应用技能。教学理论家列夫·维各托斯基就用过建构主义理论来说明实践和戏剧表演在教学中的作用,他指出表演作为一种建设性的表现方式,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辨别能力和想象力都有很大的作用。
语言教学与语言学依据:交际教学法与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产生于1972年Hymes所创立的“交际能力”理论,此理论提出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反驳Chomsky的“语言能力”理论。Hymes指出语言的应用并没有包含在Chomsky的“语言能力”中,“语言能力”理论没有系统研究人们对语言在各种社会交往环境里的恰当运用。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想真正做到把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在具备较强的语言能力后。交际能力也是必不或缺的,即在何种情景下、向何人、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的能力。在这之后,M.Canale&M.Swain深入论证了社会语言能力、策略能力、篇章能力以及语法能力是组成交际能力的四大要素。Widdowson、Candlin等人也采纳了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观点,认为外语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交际教学法面世后,得到广泛认可.并最终发展为在全球范围内较具影响力的外语教学流派;交际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初传人中国,而且在英语教学中逐步扮演重要角色。虽然提倡交际法的学者们并没有仔细探究过交际法的理论依据,但在交际法的实践中得出,最少有三个关键性的原则不容忽视:首先是交际原则,也就是有关交际的行为能够使学习效果变得更好;其次为任务原则,就是说有意义的任务用语言来完成有助于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最后是意义原则,也就是让学习者感觉有意义的实践对学习过程有帮助。而Richard A.Via认为,戏剧表演在英语第二课堂的应用过程相当于交际过程,交际体现在整部戏剧的语言中———演员相互之间以及演员和观众彼此的交际。
起伏跌宕的故事内容在戏剧表演中,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学生丰富的表现力也能够借助这样的模式得以实现。为学生在英语第二课堂学习中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让他们踊跃参加,并融入角色中,学生们就会轻易地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和兴趣。
只有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整个活动的任务表演,因此需要学生用各种方法和各个同学进行交流,展示各自的体会和经验。合作的时间即为学生们交流心得体会的时间。非常轻松地达到让他们互勉互助、成果共享、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用语言、眼神或肢体来和别人交流并且表达自身的思想?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学生会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重视自己的公众形象,积累表演技巧,这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而这正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中比较薄弱的环节。同时,由于英语戏剧来源于生活本身,学生在表演中可以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很多学生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却很少有机会在实际中运用,仅限于在英语课堂上表演交际对话、回答问题、撰写命题作文。通过英语戏剧表演,在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合作表演和小组讨论时。他们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能够切身感受到英语是他们实际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英语戏剧表演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即使教师非常了解学生参与的完整的英语戏剧表演过程,但是.由于在英语第二课堂中,学生缺乏英语戏剧表演的策略与经验,往往在学生进行真实的英语戏剧表演实践时,其效果往往不尽人意,而这一点也恰恰是教师应关注并且适当进行指导的。
在写给导演和演员的著作中,Stanislavski指出“自我”在戏剧表演中是头等重要的。所有优秀的戏剧表演者都应该表达自身的情感。戏剧导演的任务并不仅仅是告诉戏剧表演者如何完成某个的动作或如何说某一句特定的台词。如果是这种情况,不仅戏剧表演者无法满足导演的要求,而且也会产生某种不真实的感觉,因为这种表演并非源于戏剧表演者自身的感悟。对“自我”概念的表述实际上和语言教学是密切联系的。在学生进行英语戏剧表演时,教师应该激励学生融入角色,忘却自我。当然,在实践中可能会比较困难。以英语第二课堂中某戏剧表演为例,有“母亲”、“父亲”和三个子女这几个主要人物,在对每个角色进行性格分析时,一般是先把学生分组,然后进行集体讨论。然而,毕竟学生只是业余演员,在表演英语戏剧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学生的表演并没有完全放开,有些还比较拘谨,甚至只有少部分在机械地背台词。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学生们会慢慢找到“自我感觉”,逐渐提高自身的表演技能与英语水平。
Constantin认为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任何人做过所有事情或者到过每个地方,所以人需要借助想象力来帮助他们进行真实的演绎。在学生的生活中,想象力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经常会需要教师的帮助来开发想象力。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他们并非在一个特定的舞台上演出。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生活中或经历的情景。以英语第二课堂中某个剧本为例,第一幕讲述的是在一个快餐馆里发生的故事.因为对儿子不放心,父亲专门来探望在餐馆工作的儿子,并且和餐馆的老板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谈话。假如此时教师把剧本中讲述的快餐馆换为学生生活中了解的肯德基或者麦当劳等等,然后让学生设想一下在他工作的时候,突然意外地遇到了自己的父亲..将自身置于这样一种场景中,学生会是一种什么样的言行举止和表情呢?这正如观看一部影片,观众在情节还未开始之前,已经在脑海中展开了他们想象的翅膀。
科学实践已经证明,作为英语第二课堂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英语戏剧表演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英语戏剧表演改变了传统英语教学中的单调与沉闷,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英语戏剧表演中的合作与互动。英语戏剧表演中模拟的真实场景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自信与交际能力,锻炼了他们的英语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