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评课稿
《老王》公开课评课 怎一个“情”字了得
——评焦玉梅老师的展示课《老王》
本单元课文都是叙事性作品,写的都是普通人,都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杨绛的《老王》,写“我”与车夫的交往,写车夫艰难困苦的生活和善良厚道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老师把“生活语文”这一教学理念巧妙地运用于这堂课中,把情感态度价值观这维目标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让学生体会文中那深深的情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听了焦老师的这堂课,我感触很深、也很多,我择要从以下方面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情溢课堂
新课标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我觉得本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可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上。第一层次: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独特的情感体验,感悟爱的博大,体察善的魅力,陶冶美的情操;第二层次: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关注不幸者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学会以善良体察善良、善良回报善良。第三层次(目标细化):
1、体会“我”和老王的善良,理解老王的“苦”与“善”;
2、领悟“我”的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
3、体味作者平实朴素文字背后的善良与博大。
4、领会作者倾注在底层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
5、学会观察身边的普通人物,发掘他们身上美好的一面。
6、想想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不幸者,你是怎样对待的? 教学重点:
1、全面把握课文,领会作者与人物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教学难点:领会从文章语言及人物刻画中渗透出的爱的博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课堂落实是一大难点,如何把教师的情传递给学生,如何使学生生情,但焦老师的落实却很到位。焦老师确定本节课的目标是分析人物,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陶冶关爱弱者的情操。用问题替代目标细化,具体分解为这几个问题:
1、老王的生活很苦,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这两道题目既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又紧扣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老王这一形象的理解,学生边讲教师边板书,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结合起来,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作者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4、作业 :现实生活中,你所知道的,有哪些不幸的人?你觉得,在今后的日子里,你将会怎么去对待那些不幸的人?和同学讨论后,写在积累本上。这几个问题的设计,带有启发性、思考性,有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我觉得,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习得知识和能力,注重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读书是为了明理”,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在感、态度、价值观上有所增益,能够更好地关心身边的弱者,关注生活,关注人生,净化思想。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本课和生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张老师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是定位科学的。
二、巧设背景音乐
两首flash歌曲,恰当地创设了情境。课前的《让世界充满爱》使学生一进教室,便能进入音乐所营造的氛围中,为进入主题作好铺垫。让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感染,这一环节非常出色。情境导入,整体感知,以一组音乐图片进行对比,建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对课文、人物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快速进入教师设置的情景中来,为下面的教学打好情感基础。最后以《爱的奉献》结束,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这两个环节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更激发了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这一教学重点就被突破了。
三、读为心声
读为心声,读是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更是生发情感的一剂良方。能收到“不待解说,自知其义”的效果,读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焦老师依据新课标()教学理念设计教案,让学生在读中求解,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生发情感,但焦老师没有在课堂中很好地体现,课堂上学生仅一次齐读。不过,教师读得很成功。焦老师的范读语言生动,情感丰富,教态自然,很富有感染力。单是她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和丰富的情感,不得不使我们为之倾倒。我觉得本节课应重视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是学生大面积地朗读,还可以是个人读、齐读、自由读、选择读,它可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供基础和条件。如配乐齐读8、9段,让学生模仿老王的神态、动作。角色扮演是一种比较好的体验方式,它能让学生在换位体验中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11至14段(老王、“我”、旁白)让学生通过体会老王的语言从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我觉得学习这类文章最常用最切实可行的方法也许就是多朗读,捕捉课文最重要的情感语言信息,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熏陶情的陶冶。上好一堂课,教师的激情非常重要。这堂课焦教师激情洋溢,教师的导入语,结束语非常动情,但部分学生没有真正被激起情感来(原因?)。flash音乐使学生感动,但文字没有让更多的学生感动。
四、走进文本(1)、关键词:“爱心”、“善心”、“平等”、“尊重”、“人道主义”和“热爱生命”;(2)怎样走进文本?教师的解读不能取代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思想活跃,敢想,善于模仿,外界的任何新鲜事都令他们感兴趣,他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五、充分预习
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很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预习题:
1、利用工具书疏通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对课文质疑。让学生学会质疑,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提出一个问题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难得”。我们也知道,学生能对教材提出有价值的质疑,是学好语文的第一步。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圈点勾画的读书习惯,碰到不理解的地方就圈记出来,以便课堂交流。做好了这些预习,就可以进入到高层次的师生平等对话了。
优质课《杜甫诗三首》之评课稿
——评高老师的展示课《望岳》《春望》
《望岳》描写了开元盛世时期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远大抱负。《春望》描写了安史之乱时期国都的破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思家悲己的情怀。听了高老师的这堂课,让我获益匪浅。
1、高老师教学采用了“读诗歌——品诗句——悟诗情”的思路串起整堂课,使得课堂节奏紧凑,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2、高老师善于运用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尤其是背诵这一环节。
3、教学目标明确,“度”把握得很准。初中阶段对于诗歌的要求是背诵、感知内容、理解诗人情感,高老师定的三个目标可谓是“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4、课堂的教学方法、策略得体恰当。
⑴视频范读,让学生通过画面直观感受内容。同时通过画面和美读营造了很好的氛围,很容易把学生带入到教师预先设计的情境中。
⑵多种形式的读与背。高老师采用齐读、个别读、小组背、个人背等方式熟读背诵诗歌,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悟,读读背背中理解、体会。
⑶采用激励性语言评价恰到好处。高老师对学生的回答适当适度的点拨及肯定,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高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洁,板书简约,重点突出,其扎实的基本功由此可见一斑。
语文课堂就像电影一样,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高老师这堂课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
1、在赏析《春望》“你望到一个怎样的杜甫”这一环节中,教师为了硬性完成8个小组的发言,硬是把前面小组学生讲到的“思家悲己”忽略掉,直至最后一组完成才点明总结,这稍显生硬拖沓。
2、在掌握重点生字词的词义时,教师无需大包大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言,效果会更好。
第二篇:语文评课
语文评课
听了王老师的课,谈几点感受:
首先,王老师设计了通过师生的交流引出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了解了在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中,生长着许许多多的植物。
第二,王老师在书写课题时提醒学生认真看老师的书写,我觉得这个方法很适合她们三(2)班,让她的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认真书写的熏陶,也进行了字词音形的复习。
第三,多媒体的制作,更有利于她的教学,旅行家树是一种不常见的树。于是王老师收集了旅行家树的图片,让学生亲眼感受到了旅行家树的外形奇特。
《小狗杜克》这篇课文是让学生懂得动物是有感情的,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一、钱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开门见山地叙述道:小狗杜克不仅是一只可爱的狗,更是一只英雄的狗,然后通过媒体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二、课堂上,钱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抓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冲突,品读最感动的语句,通过朗读,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体会人和动物之间的情感。
我觉得钱老师在前半节课中更紧凑点,应更舍得花时间在朗读教学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倾注热情与文本进行情感的拥抱。
王老师的这堂拼音教学课给我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活泼、生动、有趣、有效。
王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儿童化的语言拉进了跟小朋友之间的距离,设计了很多儿歌、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学,通过学而牢固地掌握了复韵母的认读和标调规律。
整堂课节奏紧凑,设计新颖合理,非常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
唐老师上的《天鹅的故事》,是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她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老天鹅和众天鹅的不同表现,给学生理清学习的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快速掌握课文重点。唐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朗读,通过天鹅的三次叫声,引导学生感悟不同时刻的情况,读出不同的语气。老师深情并茂,充分调动起了学生朗读的热情,同时还能结合本班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团结协作,把教学目标又提升了一个高度。
每次听唐老师的课,我觉得都是一种享受,深深被她的全身心投入而感动。她的声音、她的手势、她的神情,总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唐老师在《天鹅的故事》教学中,抓住天鹅的三次叫声,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情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从而使学生从本课中学习到老天鹅的精神。
#
今天听了王老师的课,感觉生动活泼。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入学一个月,上课肯定需要老师的大力引导,王老师就是采用了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王老师很有亲和力,深受小朋友的喜爱。在教学中,王老师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学生注重积累。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她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让所有听课的人都感受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伟大。任老师刚接手三(1)班一个月,她发现班中课堂气氛较沉闷,于是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任老师在极力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孩子们在她的引导下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再一次听到王老师的课,望尘莫及的这种感觉又一次油然而升。音色美,肢体语言美,教学设计美!王老师在整堂课中以她高涨的热情、生动的语言引领小朋友进入一个个知识点,小朋友也极其投入到学习中去。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灵活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面前展现了一节“活而实”的语文课,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展现了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今天,听了任老师的课,感觉到在她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一位教师扎实的基本功,灵活机智的课堂调控能力,在听课的领导和教师们面前展现了一节“活而实”的语文课,展现了一位语文教师的风采,展现了一节充满魅力的语文课堂。
听了王老师的课,说说我的感受:王老师十分重视读的训练,始终以读为主,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落实了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获得了初步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对美、对大自然的向往,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美。我认为,读的形式如果再多点,就更好了。
唐老师的课总能给我全新的感受,全新的体会。在教学中,她注重为学生创设特有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唐老师的课最精彩也最让我佩服的是她在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时,不是对语文知识的反复讲解,也不是用练习反复操练来进行的,而是通过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沟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
王老师教学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去精神,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与其他能力的提高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课堂上学生增长了知识,扩大了视野,在道德、情感等方面受到感染,获得启示。
钱老师在教学中干练、利落,没有婆婆妈妈的说道,语言清晰流畅,讲解到位,能够紧抓学生的情绪变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钱老师在教学中干练、利落,没有婆婆妈妈的说道,语言清晰流畅,讲解到位,能够紧抓学生的情绪变化设计教学,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换一种角度思考问题,最值得我学习的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主动学习,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听了钱春梅老师的课,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新教材所蕴藏的活力与魅力,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引领学生触摸、感受、体会、领悟文本,形式多样,进行语文训练的渠道丰富,从而帮助学生去积累、延伸。教师的启发恰当,一个个环节连接顺畅,相信,学生一定有很大的收获。
虽然是第一次听王老师的课,但我被她始终高涨的热情、饱满的精神所感染,一堂小学一年级的拼音教学课有这么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应归功于教师平日的努力,也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听了王老师的课,我深深感到其扎实的基本功,她悦耳动听的音色,感染了我,更吸引了在座每一位一年级的孩子,使孩子们在愉快中度过了漫长的一堂课,学到了新本领;在教学时,王老师采用了形式多样的方式,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符合一年级孩子的认知规律.第一次听钱老师的课,感觉她上课风格与她人一样,很“嗲”,从她的课上可看出,她平时对孩子基本功抓得比较扎实,对教材把握也较到位,能引导孩子体会文本,帮助孩子积累,如果长此下去,对孩子提高阅读水平肯定有好处.我听了王雅静老师的《旅行家树》,感觉小王上课总是这么有条不紊,条理清楚,对问题、板书的设计和作业的布置都做过深入仔细地研究。印象特别深的是王老师设计的三个说话练习,分别是:用“那么……那么……”造句;因为(),所以叫旅行家树;用“既……又……”造句,看的出小王十分注重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我认为这里的练习有些重复,出现了两句造句,选其一即可,可以用更多的时间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具体,说完整,说生动,而且如能挑选其一让学生写下来,则更好。
听了任熳老师的《海底世界》,觉得任老师教态十分自然,语言也很亲切,课件制作的特别精美。任老师教学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对学生目标要求也让人一目了然,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词语的训练、有句的训练、更有段的训练,层层递进,而且任老师也很注重训练学生把话讲完整,注重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很值得我学习。
王老师的课堂设计十分巧妙,以三只可爱的小兔引出三个复韵母的教学,并将巩固练习穿插在一首首儿歌中。一年级小朋友的兴趣被充分得到了调动,在快乐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对于初上一年级的我来说,真是受益不浅。
王老师的课如其本人:朴实无华却能让人感受其内涵。在教学中,王老师从字词入手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的基本功得到了真正锻炼;三个句式的练习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同形式的练读,让学生在读中一次次得到感悟。
听了王雅静老师的这堂课,觉得王老师的课教学思路清晰,上课有条不紊,板书设计独到.尤其重视学生字词的训练,王老师设计了三个说话练习,通过用“那么……那么……”造句;因为(),所以叫旅行家树;用“既……又……”造句,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王晓芬老师的这堂课,教学设计别具匠心,通过三只兔子,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把整堂课串了起来,引出了三个复韵母的教学,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王晓芬老师通过她精心的设计,使一堂简单的拼音教学课变得有趣生动,孩子们在游戏中尝试发现合作探究.整堂课充满了活力乐趣,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扎实.听了钱春梅老师的《小狗杜克》一课,感触最深的是:钱老是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了思想教育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动物与人类之间的美好情感,激发了学对动物的热爱之情。
任熳老师上课教态亲切自然,整个教学过程任老师能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教学板书设计合理,通过板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做到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唐颖敏老师在这堂课中注重了新课标新课程教材的特点,以新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教学过程中关注了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课堂成为互动的平台,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的参与者和与会的倾听者以美的体验和享受。
这是我第一次听任熳老师上课,她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任老师以极大的热情准备着这节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唤起学生们学习的热情,帮助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态亲切、自然,评价注重激励,为学生提供一个大胆展示、平等交流的舞台。
任熳老师这节课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疑为线、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所带来的效果。
我听了王雅静老师的课,感觉王老师很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在教学中穿插了好几个说话练习,恰到好处,为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如果在朗读方面再加强一点训练会更好!
钱老师的这堂课充分体现出了以学生为本,教师只不过起指导,引领的作用.整堂课中钱老师把思想教育贯穿始终,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王雅静老师的课朴实又扎实,在课上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同时也比较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和选择课文中关键的词语、句子,引导学生感悟,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易于学生接受。
第三篇:语文评课
语文评课“五看”
豫北闲人
评课,是传统的说法,最新的术语叫“课堂观察”。作为一名听课老师,观察另一个老师的讲课,到底应该观察什么呢?我总结出了“五看”,其实也是一种通俗的说法。
一看教学目标。很多老师特别是新教师上语文课,特别是讲一篇课文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缺少教学目标,或者默认为这篇课文就是教学目标。一篇课文,学生学习的目标是很多的,新课程标准讲的最通俗的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于是语文课最大的一个问题出现了,即教学目标太多了,多到一节课根本完不成这个目标。有的老师习惯于上课前将教学目标呈现给学生,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呈现出来的教学目标居然有四五个,短短一节课,怎么可能完成那么多目标呢?在我看来,每节课设置一两个目标,然后有针对性地完成,这节语文课就算是成功了。总结起来就是,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目标要集中,要具体,要简洁。
二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是紧紧结合在一起的,没有教学目标的课堂,一般教学内容也是不突出。在语文课上,关于语文教学内容最大的问题就是“教教材”与“用教材教”的区别,这个问题我之前已经阐述得非常清楚。就拿《荷塘月色》来说,这是一篇经典课文,那教学内容应该是什么呢?可以是情感抒发的方法,可以是景物的描写,也可以是语言的揣摩,也可以是手法的分析,但最核心的应该是通过语言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事实上,我听过的最多的课就是:介绍读者,介绍背景,阅读文章,分析感情,把握语言,分析手法,思想探讨。每个环节花三四分钟时间,中间还要进行小组讨论。这样的教学内容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其实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即语文课必须是语文目标,必须是语文内容。语文目标和语文内容的核心就是语言及其相关目标,离开了这些目标,语文课就不能成为语文课了。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目标就不是荔枝是什么,而是作者是如何用语言形式介绍荔枝的;一篇新闻的教学内容也不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等。再比如说《愚公移山》的教学目标不是让学生探讨愚公在现代社会的一系列行为,例如搬家之类的,《孔雀东南飞》的教学内容也不是探讨刘兰芝为什么会被休弃?这些目标都脱离了文本,脱离了语言这个核心内容。
三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固然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但教学设计同样很重要,因为这关系到教师“怎么讲”。“教什么”是第一位的,但“怎么教”也并非无关紧要。同样的课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教学的方法与过程却是千变万化,这也是“同课异构”的魅力所在。有的语文课的是没有教学设计的,拿到一篇文章,理所当然地介绍作者与写作背景,然后分析中心主旨,再分析表现手法,板块链接,面面俱到,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已经听了十几年了。优秀的教学设计应该是从一个点出发,用一条线索将课文联系起来,或者采用新颖别致的形式将固定的教学内容解读出来。例如讲《阿Q正传》,可以用“阿Q挨打”作为一条线,然后去分析阿Q的性格及思想意义。再比如讲《杜甫诗五首》,这五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与哭有关。那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点,展开对诗歌语言及艺术的分析。
四看教学效果。上次教研室张华老师来我校听课,提出了一个“结果导向”的听课思路,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来逆推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与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的核心是“有效”,有效的前提是具体。例如讲诗歌的抒情手法,怎么样讲怎么样学才是最有效的。如果泛泛而谈,讲完借景抒情讲托物言志,讲完借史咏怀讲借古讽今,一遍一遍地讲,学生还是不明白,其实只要稍微变化一下思路,要么让学生自己讲,要么具体诗歌分析,要么反复训练,要么学生自主出题,这些都是有效的方法。教学效果不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教师指导太空,大而无当,学生走马观花地听过去,听得似懂非懂。
五看师生互动。教师自顾自地讲,学生毫无表情地听,这样的课堂沉闷无趣,学生的思维也难以调动,这就需要适度的师生互动。师生互动既包括提问等传统方法,也包括集体回答、眼神交流、动作交流等手段。互动也是课堂观察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提问,提问的方式、提问的技巧、启发的思路、答案的抛出,这些都是饱含教学智慧的活动细节。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一段发人深省的思考,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回答,都将成为一节课的亮点。
评课也有多种方式,其实最吸引人的就是一种印象式评课,例如讲课的三重境界,课堂之美的四种表现,有效课堂的五个标志等,再用一些排列整齐的比喻句、排比句等,这些其实是评课的“艺术化”。孙立权老师有一个标准:“语文课分四种,其实也是四等,从高到低排列:一曰既好看又有用,二曰不好看但有用,三曰虽好看但无用,四曰既不好看又没有用。不好看,学生就不爱学;没有用,就等于误人子弟。好看与有用兼得,当然是最佳境界,二者不可得兼时,舍好看而求有用者也。”还有一个关于语文课的经典比喻:“第三等境界的语文课如盆景,模仿自然而成,很雅致,不凡俗,但太小。第二等境界的语文课如园林,虽亦模仿自然,但比盆景大。缺点是匠气太重。第一等境界的语文课是山水,真的自然山水,完全自然,大气,有活力,是盆景、园林比不了的。”
不过,听课与评课首先讲究的应该是“科学性”,即教学手段、教学流程能否实现具体的教学目标,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讲究评课的“艺术性”。
第四篇: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沭阳如东实验学校 徐银花 开学以来,我听了杜主任、冒爱玉、杨正龙、张建华、孙茂洲、刘燕、周迎年、陈怀龙、顾汉吕、祁燕、周丽娟、严主任等老师共21节语文课,收获颇丰。整体来说每堂课都做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并能在教学过程中鲜明地体现重点突出;课堂问题设置巧妙,环环相扣,自然流畅地引导学生理解了文本内容和情感;师生互动积极有效;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德育渗透如细雨润物无声;注重过程方法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能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的推敲揣摩品味;在拓展教学方面更是趣味横生,恰当新颖,很好地加深了对文本中心内容思想感情的理解;板书涵盖了文本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并有艺术之美感。
杜主任的课有许多光彩之处,最突出的是他本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并将其表现在了课堂的许多方面。尤其是教学语言注重文学性,词汇丰富,文采飞扬,语调语气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我要向他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感受语言的魅力,在口耳相传之间掌握并运用丰富的汉语词汇,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他们的作文之中。严主任对文本的解读非常深刻,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也很到位。在读中悟,悟中读,跳出来,走进去的读书方法也让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不是停留在表层的感官的愉悦上,而是达到了深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因此,学生自主解读文本时展示给我们的已经超越了初一学生普遍的那些稚嫩表达,而是让听课老师也啧啧称赞的精彩解读。另外多媒体的使用没有舍本逐末,只有非常精炼的四句话的方法点拨。陈怀龙老师的课设计新颖,让学生用记者访问的形式学习课文。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参与面广,学习积极性很高。陈老师在穿插有关背景资料诗人成就诗词知识等适时适度,似信手拈来,又恰到好处。这也与他肚里有文章,胸中有点墨有关。
冒爱玉老师教学注重对文本内容情感的分析挖掘,培养学生搜索有用信息的能力,表述概括的能力等等。这对学生现代文阅读的水平提高都是一个必需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程式化,又具体、诚恳。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无论是指导思想还是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语文学习是学生个体的行为。语文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张建华老师在教学时就非常注意尊重与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对于学生的回答,卢老师能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同等的位置上,引导学生把内心的感受说出来,回答得好教师给予肯定,对于学生回答过程中不太明确或不合理的教师也能给予正确的导向与引导。
孙茂洲老师对教材的取舍方面有勇有谋,他的课堂既显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高效,尤其是让学生续写《安恩和奶牛》的结尾,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周迎年老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清晰,表达能力强,语气语调富有激情。课堂上有梯度的引导学生诵读和品读文本,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实施教学时从内容到教法到学情,都显得清新、自然,尤其是学生读书很动情,饶有兴致地读,主动地探究问题,很好。
周丽娟老师讲课有激情,善于带动学生,有个人魅力。结构严谨合理,过渡自然,全课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重点突出,大多数问题设计简单易答巧妙,学生学起来轻松好懂。学生答题能力强,可以说这与老师平时的潜移默化分不开。她的语言流畅,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基本功深厚,容量虽大但节奏适宜。
顾汉吕老师教学内容适合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素养。准确的把握了教学重难点和考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教学环节衔接流畅,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教学中全体学生共同参与,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努力营造高效,和谐的课堂,整堂课情知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亮点是说不完的,那就打住。下面说说我个人的收获:
第一、语文课要上出语文的味道,老师的“讲”是至关重要的,老师在课堂上要讲语言、讲文学、讲写作,而不是去讲思想道德、讲国际风云等等。课堂上要注重情感氛围的营造,语言要有文采,能打动学生,教学应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再有营养的饭食要好吃才能下咽,才能有助于身体健康。不好吃的饭菜不会打动人们的胃口的。所以语文课堂首先要生动。
第二、读书是感悟语文的重要途径,出声朗读更是语文课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众多老师的课堂上,我们都多次听到了学生饱含感情的读书声,教师还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人学生自主读书、自主感悟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阅读体验中寻找独特的感悟。
第三、课堂上要引发学生深入的思考。授课教师通过问题的预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让学生抓住重点段落、句子、词语进行反复诵读,并围绕所找到的句子进行深入挖掘,启发学生多元思维,让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
第四、在传统的语文考试中,总是把“知识点”作为考试训练的重点,但是,今天这样的观点已经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训练必须从“知识点”转到“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训练上,这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也是今天语文考试的要点。课堂上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口头表达,让学生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有时还应有的书面表达,这样的训练是针对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训练,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们通常的知识点训练,这是我们要深入领会的。
第五、多媒体(或者课件)的利用与处理,不宜太庞杂、太细化、太执着,宜精练、适用、有效,因为课堂是动态的。如果执着预设的课件,一会影响课堂的流畅性;二会淡化生本对话,导致学生与文本对话效果的弱化,如果不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有效解读,后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抒写缺憾美的地方;教师,则是创设美、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的责任人。是的,没有遗憾也就没有回味,也就不会有跌宕的精彩,雨后的彩虹。那我们就不谈遗憾,不怕遗憾,而让遗憾成为我们闪亮以后的铺陈和蓄势。篇二:初中语文评课稿范文
刘露《老王》评课稿
每次听马巧香老师的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启发。这次听《老王》更让人倍感人性的光辉与温暖。下面是我听课后的一些建议:
1、课前的导入十分新颖,用识记成语,引入本课内容,这不仅让学生深刻了解了“感恩图报”这个成语,更是对本课老王恰当的描述;
2、能结合课文中老王的图片,讨论老王的人物形象及品质,这里设计的很棒;
3、课堂最后设计的观看图片环节很好,找的是一些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配以音乐,从而让学生发自内心去关爱弱者,关爱不幸的人,加深了学生的感受和体会;
4、在教学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做笔记;
5、整个课堂的节奏把握的很好,不愠不火,照顾到了学生的认知理解能力;
6、预习交流部分和后来的学生再次展示如果糅合一下会更好,能节省课堂的时间,并且达到高效;
7、预习交流部分的作者和作品介绍和前面的教师指导放到一起要好,导学员介绍完毕后,教师进行简单补充指导;
马巧香老师在课堂中补充了大量图文资料,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由文本走向生活,不仅丰富了“老王”形象,且将阅读导入心灵,启发学生“以善良对待善良”------这些设计环环相扣,引领着学生走入文本,走向文本的深处。总的来说,这是一堂生动又富有深度的课。《老王》评课稿
这一学期,我听了八年级的任课老师执教的《老王》一课,收获颇大,现评价如下:
(1)聚焦一句,提纲挈领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体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极力地帮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但最后作者却说“这是一个幸运者对不幸者的愧怍之情。”这本不应该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现,因此本设计的第一个环节就抓住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引发开去,让学生在作者的反思中发现自己,在发现自己中意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关爱不够,对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观念不深,从而使学生的感知更敏锐,情感更丰富,情趣更高尚。
(2)品得透,悟得深
设计了“最让你感动的细节是什么”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地找到了细节,找到了关键的词,在阐述理由时都能把人物的情感与句中的词联系起来,“镶嵌”在门框里的老王让人流泪,鸡蛋“多得数不清”是老王一片真心地体现,“忘了请他进来喝茶”是作者担忧后的深深地愧疚??在读中品,在品中思,尤其学生说 “因为他无法给老王更多的帮助,但他这样目送着老王走下楼梯,那担心的目光,即使老王没有回头看,他一样能感觉到,这里作者对老王的尊重关爱虽然没有言语,但同样表现了出来。”我感到了学生真的在语言的品味中有了深深地触动,有了与作者同样的反思。
(3)课文思想内容和课文语言的结合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已成为语文老师的共识。即课文的内容和课文的语言不是两块皮,而是一个整体,只有把两者很好的结合,才能借助精妙的语言来感悟文中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见解、丰富的情感。落实到每一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想每个教师应该清晰的认识到,既要有对文本的深入认识,又需要设置与之相照应的语言教学环节,任何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如果离开语言的支托,那文本内容的精髓也只能是空中楼阁,反之则一样。《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因为在文本内涵的挖掘上很好地借助语言的品味来实现,学生的内心对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尊重、什么是平等都有了自己的体验。(4)理解突出个性,语言品得实在个性的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理解的个性化
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往往是作为读者与文本对话,在这“前理解”上应当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理解与心得。这就要求教师自己在阅读中要认真质疑文本,让自己的心灵与文本撞击,在撞击中受到触动,真正读出一点心得感受。不能浅尝辄止,不能失此顾彼,也不能混沌不明,面对洋溢着至理至善、真情妙理的文章,如果自己没有心得,以俗读,浅读,误读来理解来“说文解义”,可能会缺乏智慧而让精彩文章变得庸俗,可能会缺乏明辨而让清晰内容一团雾水,所以我以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师对文章内容该有自己
个性的理解,尤其对文本的提炼、加工、组合,或朴实或大气,或精巧,全在教师的“会之于心”的彻悟。如《老王》的第三个教学设计就是在阅读文本时感受到作者行动上的善良,既而感受在她的意念上更有着强烈的愿望,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来。所以最后决定在“善”——“愧怍”上立足。有了自己的心得与感悟,有了整体的考虑,但如果没有恰巧的新颖的教学角度切入,这也不能体现教学的个性。《老王》的第三个设计就是抓住文章最后一句中的“愧怍”而展开的。如今年的优质课评比中,在对《济南的冬天》的文本理解上,着眼于济南的“慈善”“温情”的特点展开辩论。这其实就是在教学整体风格中的“设巧”环节。教学的内容的个性理解就有了个性的切入。有效的品读,课文语言品得实在篇三:语文评课稿范例
《秋天的雨》评课稿
今天有幸聆听了姚老师执教的《秋天的雨》这节课,我有一种如沐秋风,神清气爽的感觉。《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语言美,意境美,篇章结构美,名为写秋雨,实在写秋天,把秋天的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串起来,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在本课教学中,姚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欣赏画面,品读词句等方法使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从而产生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一、创设情境,奠定情感
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在上课伊始,姚老师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尽情欣赏秋天的美景,精美的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秋天,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很好的情感基础。
二、重视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姚老师的课堂上实现了“以读为本”,摈弃了教师的分析讲解和问答。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在读中感悟、理解、交流。并且让学生融入文本,在学习第四段时,教师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与学生展开对话。
三、重视读的层次指导
姚老师结合课文特点,以调动学生朗读兴趣为目的,巧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悟,以悟促读,以读促悟。抓住秋天的颜色、气味、声音进行教学。姚老师重点指导第二自然段:秋雨的颜色。让学生在在读中抓住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 红红的枫叶像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她抓住“扇哪扇哪”“飘呀飘呀”这二个动态词语,进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读,体会语言美,进而读出其中的韵味。同时,恰当借助多媒体课件,再现文中的美丽景色,在美妙的音乐中,以情助读。学生在多种形式、分层次的反复朗读中,自然而然地领略到了五彩缤纷的色彩美和生动形象的语言美,体会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欣赏美景的愉悦之情。
但是,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有一些细节,我也有着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学“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这一部分时,读中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句子并同桌讨论,再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然后拓展训练“??像??”的句式,这样就会加深学生对比喻句的理解。另外,三年级刚开始习作,本篇课文在每一段都有一个明显的中心句,教师在教学时也可以渗透写法的指导。以上几点只是自己听后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篇四: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小学语文说课稿通用模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小学语文组____号,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_____》的第__课时,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
《______》是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_____(中心思想),“语言简炼、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诗情”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这篇课文以形神兼备、灵活多变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______,课文层次清晰,描写生动、细致,充满感情,给人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按_____顺序,围绕____,向我们展现了_____、_____、_____等几个场面(情景),赞扬了_____的精神。表达了_____的感情。(歌颂了_____)。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
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能够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味重要词句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技能目标:通过研读课文第______段,培养学生敢于质疑,解决问题、收集处理信息的
能力及初步学会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培养??,喜爱??。引导学生从现实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出发。
为了落实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把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紧扣课文语言文字,抓住关
键词,着重体会
由于(本课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因为(学生的一些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二、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1、朗读感悟法:结合本课的语言特色,以读代讲,以读促学,通过自读自悟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想象”,充分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
3、情境教学法:有情有趣是教学。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 图画、语言、音乐来再
现、描绘、渲染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课文语言,享受审美情趣。
4、评价激励法: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
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给予认可与鼓励。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还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等等。我力求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在品味语言中积累语言,在内容体会中
掌握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
以下五个教学环节:/(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本身的特点,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让学生边学、边悟、边总结、边创造,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一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激情导入,课件导入,图片导入,分析题眼,质疑课题,实物观察等方式,课前搜集资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展播??,营造气氛,将学生带入情境,为课文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进而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随后揭开课题,简 要阐述课文的主要内容,顺势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后我先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同时可以提出问题:“你读懂了什么?告诉老师你怎样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这样做,目的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对于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感知,理清课文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
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
鉴于此,在本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几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此时其他学生边听边勾画关键词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节课的生字、词和重点词句,并让学生议一议:“这篇文章应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部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事情发生的经过、结果清楚地说出来,既理清文章脉络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课文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让全体学生品读重点词句,并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本节课重点词句。如读到“____” 时,用多媒体展示____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____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____”、“____”、“____”等词语,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的画面,引读课文,使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如:草原的无限热爱)。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第四环节: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新课标指出:学生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必需。
因此在对课文做出总结和评价后,我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一想:______。这个问题,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以“情”延伸课堂内容,使学生感到课虽然结束了,但学习是无穷尽的。在学完课文后,我设置了让孩子看生活中??的图片,如??等,再启发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_____。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享受语文。
第五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一课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活动的完结,而应该以此为一个新的起点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本节课计划安排两道课后作业:
作业1:请大家将本节课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摘抄到专用小笔记本上; 作业2: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____画(或编排一个课本剧)。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和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该板书力求让学生抓住课文的内容主线,表现作者的写作思路(或思想感情),简单明了。总之,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交流合作以及多媒体展示等课堂活动,我设想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绝大部分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认知生字,读懂新词,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同时力求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老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xxx》。下面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___》是_____教版___年级___册第__单元的一篇文章,该单元以“______”为主题展开。《____》是一篇____(文章体裁),主要写了________(主要内容)表达了________(中心思想)“_______”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以及结合这篇文章自身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知识和技能
2、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由于本课_____的特点,我将________设计为本课的教育重点。
为了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这一属性,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__________。
四、教学方法和学法
(一)教法
这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文章。所以我把朗读(朗读全文和朗读能表现人物品质的句子)作为本文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
“教必有法,而无定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这是一篇看似浅显实则 耐人寻味的好文章。所以我把教师精巧设问、层层深入与学生的积极质疑、主动探究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又一主要教学手段。
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所以我尝试用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反思,升华学生的思想情操,我在最后一个教学环境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________。这个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1)通过朗读感悟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
(2)通过合作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抓住能反映人物品质的主要句子,把握主人公的主要品质和本文主题;
(3)通过质疑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本文的标题含义、详略安排,思考________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________鉴赏能力;
(4)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体现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的特点。
(二)学法
在学法方面我采用了(“导—思—点拨——练”)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自主参加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
在学生的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了(领悟式指导法、迁移式指导法、点拨式指导法、反馈式指导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交流预习、初读课文
(三)研读赏析
(四)拓展延伸
(五)结束语
六、课后作业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洁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篇五:语文评课稿范文
语文评课稿范文
苏教版《云雀的心愿》评课稿
《云雀的心愿》是四年级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用童话形式,以形象化语言描述了小云雀与妈妈的所见、所闻、所言,从而让学生明白了森林的重要作用,不能乱砍滥伐。表达了要保护环境的心声,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李华娇老师上的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做得不错:
1、直奔主题。在引入课文后,让学生说说小云雀的心愿是什么?这样直接而又有效地把学生带进文本,激起了学生内在的需要,从而我想读书成为每个孩子的心声。
2、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这一重点进行教学,每个环节的教学都进行小结,让学生归纳出森林的重要性,抓住重点,突出主题。
3、理解森林为什么会变成水库,学生不但知道了有关森林对环境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经过听课,我想提出一些建议:
1、朗读的训练缺乏有效指导。朗读的有效是这一堂课做得比较不到位的,特别是云雀妈妈和小云雀的对话,因为这些对话既是文章内容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是人物情感的寄托之处。我建议,李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可以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如抓住重点词品读,创设情境引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读„„同时,引导学生在评价朗读时关注语言的内容、关键词、提示语,甚至可以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体验,真正做到让学生在自读自评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推敲。
2、本文可以进行两个比较重要的句式训练。在学习森林是水库时可以让学生以“„„可以„„,„„可以„„,„„可以„„”的句式进行说话;在学习森林是空调器部份时,可以进行“森林是个巨大的空调器,夏天„„,冬天„„”的说话训练。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出示这两个句式,让学生的小组学习后以这样的句式来汇报学习的结果。
第五篇:语文评课稿
语文评课稿
一、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利用音、图、像的感染作用与形象性,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并且超越了文本的局限性。更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从而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像与创作。
二、以多种方式的“读”来引导学生融入课文,从而引发其情感体验。这篇文章就知识来说,其实并不难。但是,作为这种写景较强的文章来说,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如何使学生融入文章,则显得更重要。于是,魏老师则发挥了朗读体会的作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课件的泛读,老师对感情基调的把握非常到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而学生自由读与默读,就是要让学生进行自主的体会,强调的是学生的自我体验。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体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秀品质。
三、建立“大语文”观念,侧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作为一种人文学科,它必然蕴涵了各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文、史、哲也是不分家的。而且语文特有的人文性与工具性,也要求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因此,魏老师很好地拓展了知识,在她为学生设计的学案上,魏老师将本文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及常识逐一讲解,体现了魏老师知识的渊博和语文功底的深厚,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杂家,要能够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大语文观来
当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书是这样,听课也如此.咱们每个人听完课后也都会有自己的看法,观点,但就魏老师这堂课我觉得,有如下几个特点:,不过这只是一家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