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文化常识积累(优秀范文5篇)
编辑:寂夜思潮 识别码:24-788559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1-08 19:09:03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文化常识积累

文化常识积累

一、民俗知识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以下仅为参考对照: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芒种、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小雪、大雪、结语、春分、清明、谷雨、夏至、小暑、大暑、秋分、白露、霜降、冬至、小寒、大寒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二、政史知识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官职任免】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三、人文知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五常】仁、义、礼、智、信

【时间】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四、地理知识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文化常识积累

一、民俗知识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以下仅为参考对照:

〖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

〖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立夏、小满、芒种、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小雪、大雪、结语、春分、清明、谷雨、夏至、小暑、大暑、秋分、白露、霜降、冬至、小寒、大寒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毒】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

【七曜】日、月、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

二、政史知识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二十四史】《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裴注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沈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

【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六部】礼部、户部、吏部、兵部、刑部、工部

【官职任免】拜:授给官职;除:免除旧职任新职;授:授给官职;擢:提拨;迁:调职,一般指升官;左迁:降职调动;罢:免职停职;免:免除官职;黜:废黜,贬退;谪:降职并调动

三、人文知识

【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

【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

【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

【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

【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

【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

【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

【四大名著】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吴承恩《西游记》、曹雪芹《红楼梦》

【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

【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

【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

【五行】金、木、水、火、土

【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五常】仁、义、礼、智、信

【时间】旦:早晨(夙)

中午:日中、亭午、晌午

傍晚:暝

朔:农历初一

望:农历十五

既望:农历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四、地理知识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书楼】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文溯阁〖沈阳〗、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五、艺术知识

【五音】宫、商、角、徵、羽

【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

【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

【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

【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

【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六义】风、赋、比、兴、雅、颂

第二篇:古代文化常识积累

古代文化常识之年龄

(1)幼年

生小:幼年。《孔雀东南飞》“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总角:总,聚束;角,小髻,意为收发结之,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俗称小丫角,因此称童年时代为「总角」。语出《诗经》,如《诗·卫风·氓》“总角之宴”,又《齐风·甫田》“总角兮”。陶渊明《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垂髫: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古时童子未冠,头发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赋》:“被褐振裾,垂髫总发。”于是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始龀:龀,儿童换牙,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按生理常规,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时换牙,「始龀」便成了童年的代称。

①汤饼:出生三天,邀亲友吃汤饼。

②初度:周岁。《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后称生日为初度。

③教数:9岁。④外傅:10岁,出外就学。

(2)金钗之年:女子12岁;

(3)舞勺:13岁。豆蔻年华:女子13岁;

(4)15岁

束发:束,捆,结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为成童的代称,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成童指青少年。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笄:指女子15岁。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及笄:女子15岁;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称“待字”。语出《后汉书·曹皇后记》“小者待年于国”。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待年”。《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5)二八:女子16岁;

(6)弱冠:指男子20岁。弱,弱小。语出《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年。左思《咏史》诗之一:“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7)花信年华:女子24岁。

(8)而立:指30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立”。以后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聊斋志异·长清僧》:“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

(9)不惑:指40岁。语出《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以后用“不惑”作40岁的代称。应璩《答韩文宪书》:“足下之年,甫在不惑。”

(10)艾:指50岁。语出《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老年头发苍白如艾。《民国通俗演义》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另有,“知天命”也指五十岁。

(11)老年

皓首:指老年,又称“白首”。《吕强传》:“故太尉段颍,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

黄发: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鲁颂· 宫》“黄发台背”。老人头发由白转黄。曹植《赠白马王彪》:“王其爱玉体,俱享黄发期。”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①花甲(耳顺):指60岁。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十六:“(赵牧)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对酒曰:‘手挪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

②古稀:指70岁。语出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亦作“古希”。

③喜寿:77岁;

④耄耋:指80岁。语出《汉·曹操·对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寿终。恩泽广及草木昆虫。”

⑤米寿:88岁;

⑥鲐背:tái,90岁,指长寿老人。语出《诗经》,如《诗·大雅·行苇》“黄台背”,“台”与,“鲐”通用。《尔雅·释诂》:“鲐背,寿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

⑦白寿:99岁;

⑧期颐:[qī yí]指百岁。语出《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苏轼《次韵子由三首》:“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⑨茶寿:108岁; ⑩上寿:120岁

○11双稀:140岁

古代文化常识之称谓

尊敬称 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

①古代对帝王的称呼都是敬称:比如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②对皇太子、亲王的敬称是殿下。③对将军的敬称是麾下。

④对有一定地位的人的敬称:对使节称节下;对三公、郡守等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称阁下,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如大使阁下。

⑤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有令、尊、贤等。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阃(对方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思)。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长于自己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⑥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⑦称谓前面加“先”,表示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 称已死的皇帝为先帝,称已经死去的父亲为先考或先父,称已经死去的母亲为先慈或先妣,称已死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

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如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称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⑧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君、子、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⑨君对臣的敬称是卿或爱卿。⑩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来表敬称,如称孔子为圣人,称孟子为亚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等。

谦称 ①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

愚,谦称自己不聪明。鄙,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敝,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卑,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②古代官吏的自谦词有下官、末官、小吏等。

③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④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

“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⑤其他自谦词有: “下”: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 “小”: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老”: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

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官职调动

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明帝纪》)

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表辞官的词语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以病上书乞身。(《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第三篇: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积累介绍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积累——意向 1.冰雪

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①“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②“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岭南一年的仕途生涯中,自己的人格品行像冰雪一样晶莹、高洁。

2.月亮

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②“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③“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碛,沙漠,茫茫大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3.柳树

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

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一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汉代就有《折杨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达惜别之情。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的诗。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①温庭筠 “绿杨陌上多别离”

②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③1987 年曾考过的《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④“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说的是笛声中《折杨柳》的曲子倒是传播得很远,而杨柳青青的春色却从来不曾看见,以此来表达伤春叹别的感情。

⑤“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

4.蝉

以蝉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①《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②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

③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

④王沂孙《齐天乐》:“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⑤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草木

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①“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春风十里,十分繁华的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青青荠麦,一片荒凉了。

②“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吴国的旧苑荒台上的杨柳又长出新枝(荒凉一片),遥想当年这里笙歌曼舞,那盛景比春光还美(不胜春:春光也不胜它)。这里是以杨柳的繁茂衬托荒凉。

③“阶前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贤相及其业绩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绿石阶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春光枉自明媚),黄鹂白白发出这婉转美妙的叫声,诗人慨叹往事空茫,深表惋惜。

④“朱雀桥边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昔日的富丽堂皇,夕阳映照着破败凄凉的巷口。

⑤“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6.南浦pǔ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

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①屈原《九哥·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

②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

③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7.长亭

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①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②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③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8.芳草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①《楚辞·招隐土》:“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②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边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

③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

④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

9.芭蕉

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①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②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

③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④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10、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①白居易《长恨歌》:“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秋日冰冷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好不令人凄苦。

②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③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可见秋雨打梧桐,别有一分愁滋味。1.梅花

“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①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

②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

③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④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2.松柏

《论语·子罕》中说:“岁寒,然后知松柏后凋也。”后世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①刘禹锡:“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②李山浦:“孤标百尺雪中现,长啸一声风里闻。桃李谤她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另外,如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

3.杜鹃

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不停啼鸣,啼声清脆而短促,唤起人们多种情思。如果仔细端详,杜鹃口腔上皮和舌部都为红色,古人误以为它啼得满嘴流血,凑巧杜鹃高歌之时,正是杜鹃花盛开之际,人们见杜鹃花那样鲜红,便把这种颜色说成是杜鹃啼的血。正像唐代诗人成彦雄写的“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鹊”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

①李白诗云:“杨花飘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②李白《蜀道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

③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④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⑤文天祥《金陵驿二首》:“从今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⑥杜鹃的啼叫又好像是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宋代范仲淹诗云:“夜入翠烟啼,昼寻芳树飞,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4.乌鸦

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①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②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③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5.蟋蟀

作为被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它对蟋蟀的活动规律观察得相当细致:“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那时古人已经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

①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声后的惆怅。

6.猿啼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①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郦道元《小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②李端《送客赋得巴江夜猿》:“巴水天边路,啼猿伤客情。”他们都借助于猿啼表达这种伤感的情绪。

7.关山

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①高道《塞上吹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梅花落”为曲子名。意思是请问笛声飘到哪里去了呢?风吹着悠扬的笛声一夜间就间就飘满了边塞大地。

8.羌笛

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

①王之涣《凉州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②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宴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③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④范仲淹《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就不再列举了。

9.明月、白云

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

①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

②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

③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

④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⑥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⑦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10.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①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②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1.水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①李煜词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用东流之水来比喻绵绵不断的愁思。

②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以流水与离愁关合,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式。

2‘琴瑟

(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

①《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②《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①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3.螟蛉mínɡ línɡ

《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蜾赢(一种蜂)捕螟蛉为食,并以产卵管刺入螟蛉体内,注射蜂毒使其麻痹,然后负之置于蜂巢内,作蜾赢幼虫的食料。古人错以为蜾赢养螟蛉为子,因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

4.鸿雁

《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

①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不,惆怅此情难寄。”

②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③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5.神器

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6.月老

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7.陶朱

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8.祝融

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9.秋水

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春山,指眉。

10.连理枝、比翼鸟

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①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有了这些句子,难怪人们把结婚称为“喜结连理”。

11.孔方兄

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所以人们把钱称为孔方兄(含诙谐兼含鄙视意)。

1.青梅竹马

出自李白的《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后来用“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的时候天真无邪,也指幼小时就相识的伴侣。

2.问鼎

《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犒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 春秋时,楚王北伐,陈兵洛水,向周王朝炫耀武力。周定王孙满慰劳楚师,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周朝的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和轻重。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觊觎周室之意。

后遂以问鼎比喻篡夺政权或图谋帝王权位。《晋书·王敦传》:“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

今常以喻谋求夺得。例:这次比赛,主队连输几场,失去问鼎冠军的机会。

3.见背

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4.逐鹿

《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

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5.三尺

(1)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

《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2)三尺,也叫“三尺法”,是法律的代名词。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或木板上,所以称“三尺法”。

《汉书·杜周传》:“三尺安出哉?”

6.杜康

《说文解字·巾部》:“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后即以杜康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7.鸿鹄

鸿鹄飞得很高,常用来比喻志气高远的人。

《史记·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8.秦晋

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9.彭祖

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10.谢家

唐宋诗词不达意处常用“谢家”之典,这些典故所指意义上主要有二:

(1)用谢安、谢玄家事,意指人有风度。《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问子侄: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侄子谢玄回答说:“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耳。”这是说,谢安子弟讲究举止风度,其服饰端庄大方如芝兰玉树一般。故用其事指有风度的人。

辛弃疾《泌园春·叠嶂西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

(2)指山水诗人谢灵运之事。

《宋书·谢灵运传》载:灵运于会稽山“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后用此事指居家的幽美。

1.鸡肋

鸡的肋骨,“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比喻没有多大价值,没有多大意思的事情(见于《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2.婵娟

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3.献芹

《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4.执牛耳

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太仓,人名)

5.作壁上观

壁:营垒、壁垒。观:观望。在壁垒上观望。比喻观别人成败,不卷入其中。语出《史记·项羽本纪》。

6.虞美人

罂粟科一年生丛生草本花卉,亦称丽春、寒牡丹。相传此花系西楚霸王项羽爱妾虞姬自刎坟下碧血所化,故有闻虞兮歌而起舞之说。

①辛弃疾有诗曰:“不肯过江东,玉帐匆匆。只今草木忆英雄。”亦有英雄惜英雄之意

②清代有人以虞姬口吻占诗曰:“君王意气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上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该诗角度新颖,情切动人。

7.红豆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史载:“出南海人家园圃中”。《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①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②清人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即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在唐时甚红。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8.豆蔻

豆蔻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9.精卫

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南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10.击楫(jí)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

①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

②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

③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1.鸡口牛后

《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2.岁寒三友

指松竹梅。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耐寒开花,故有“岁寒三友”这称。

3.花中四君子

梅竹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

4.泰斗

“泰山北斗”的简称。典出《新唐书·韩愈传》,比喻杰出的可为榜样的人物。

5.人杰

典出《史记·高祖本纪》,指才智突出的人物。

6.仁人

典出《论语·卫灵公》喻指有博爱思想、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7.传人

典出《荀子·非相》,原指道德学问能传于后世的人。今指能得到祖先或师长精神或技艺的人。

8.玉成

典出《西铬》(西晋张载),比喻为人成全好事。

9.口碑

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10.壁还

敬词,典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指恭敬地退还别人的赠品,或指毫无损伤地归还借用别人的物品。

11.方家

典出《庄子·秋水篇》,原指深于道术的人,后特指精通某种学问、某项技术的专家。

12.等身

典出《宋史·贾黄中传》,敬辞,比喻著作多,堆起来等于该人的身高。

13.西席

典出《称谓录》,代指老师。

14.心许

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15.三味

典出《邯郸书目》,比喻深含的意思(多含褒义)。

16.洗耳

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17.斧正

典出《庄子·徐无鬼》,指请人修改自己的作品,也作“斧正”

18.抱璞

典出《韩非子·和氏》,比喻坚持美德(也有作怀才不遇之意)。

19.染指

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20.射影

典出《苦热行》(南朝宋鲍照诗),比喻说此喻彼,别有用心。

21.掣时

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22.青鸟

青鸟,传说西王母有三青鸟,一只选遣为信使,前来给汉武帝报信,另外两只随西王母而来,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王景有诗:“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诗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青鸟在此已成为传书的信使。

23.雷同

典出《礼记·曲礼上》,相同的意思,或人云亦云。

24.涂鸦

典出《尧山堂外纪》(明蒋一葵撰),比喻书画或文章不像样子。

25.城府

典出《宋史·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26.借光

典出《战国策·秦策》,向别人询问或请人给自己方便时的套话。

27.物色

典出《后汉书·严光传》,本指形貌,后指按照一定标准去访求人才。

28.不才

典出《庄子·山木篇》,自谦没有才能。

29.方寸

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0.提刀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1.下榻

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2.润色

典出《论语·宪问》,比喻对文稿细加修饰。

3.春秋

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4.梨园

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5.抱柱

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

①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6.斑马

春秋时,晋、鲁、郑伐齐,齐军趁夜间撤走。晋国大臣刑伯听到齐军营里马叫,推测道:“有斑马之声,齐国军队一定连夜撤走了。”斑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①李白《送友人》:“挥的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7.辞第

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国忘家。

①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8.请缨

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后以喻杀敌报国。

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叹江山如故,千村落寥。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9.钓鳌

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①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10.还珠

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①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1.金鸡

古代流传天鸡星动就要大赦,所以古人便在大赦日竖起长竿,在竿上立一金鸡,把该赦的罪犯集中在一起,向他们宣布大赦令。后便以“金鸡”借指大赦令。

①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2.烂柯

古代神话传说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有几个小孩在下棋唱歌,于是就坐下来听他们唱,小孩给他一个像枣核的东西,他含在嘴里就不觉得饿了。过了一会儿,小孩催他回去,他站起来,发现斧头柄已全烂了。他回到家,原来的人一个都不在世了。后便以“烂柯”喻离家年久。

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青眼

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①杜甫《短歌行》:“仲宣楼头春色深,青眼高歌望吾子。”

4.高山流水

也作“流水高山”。相传春秋俞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每当伯牙弹弹到描写高山、流水的典调时,钟子期就感到他的琴声犹如巍峨的高山、浩荡的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叹无知音,不再弹琴。后常借指知音或乐曲的高录。

①明唐寅《世情歌》:“清风明月用不竭,高山流水情相投。”

②辛弃疾《谒金门》:“流水高山弦断绝,怒蛙声自咽。”

5.哀鸿

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鸿”一语出自“鸿雁”。《诗·小雅·鸿雁》曰:“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比哲人,谓我劬(qú)(劳苦)劳。”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①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写的就是人民痛苦流离的生活。

6.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①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②元人谢应芳《水调歌头·再和寄酬袁子英萧寺》:“多谢寄来双鲤,白雪阳春数曲,为我和巴讴。”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其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

7’白衣苍狗

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

①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8.吴钩

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①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启遍,无人会,登临意。”通过看吴钩,拍栏杆,表达了自己意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而又无人领会的失意情怀。

9.莼(chún)羹(gēng)鲈(lú)脍(kuài)

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①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

②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0.双鲤

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

①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2.采薇

(1)借指陷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陷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

①孟郊《感怀》(之五):“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2)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

①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3.碧血、化碧

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顾炎武《赠朱监纪四辅》:“愁看京口三军溃,痛说扬州七日围。碧血未消今战垒,白头相见旧征衣。”语出《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玉。”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也用“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怨而死或忠心不泯。

①《窦娥冤》:“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②朱敦儒《木兰花慢》:“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4.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①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

②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5.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跑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

①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

②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6.红叶

代称传情之物。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①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

7.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

①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8.咏絮

谓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唐人卢纶《宴赵氏昆季书院因与会文并率尔投赠》:“咏雪因饶妹,书经为爱鹅。”据刘义庆《世说新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另见《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东晋谢道韫聪明有才辩,其叔父要求比拟白雪,谢郎谓空中撒盐,而她答以柳絮因风起,深得谢安赏识。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

①《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9.柳营

指军营。唐武元衡《送张六谏议归朝》:“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汉军分扎霸上、棘门、细柳以备匈奴,细柳营主将为周亚夫。周亚夫细柳军营纪律严明,军容整齐,连文帝及随从也得经周亚夫许可,才可入营。文帝极为赞赏周亚夫治军有方。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①唐人鲍溶《赠李黯将军》:“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10.南冠

指办犯。《左传·成公九年》:“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通‘脱’)之。…… 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①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亲。”

②李白《流夜郎闻不预》:“北阙圣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第四篇:孔孟文化常识积累运用

孔孟文化常识积累运用

1.孔子,名,字,时期 国(今山东曲阜人),家思想鼻祖,教育家,世称,其思想核心是。相传编定了。其言行记录在《 》一书中,此书是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所作。所学与之相关的作品有《 》《 》。

2.孟子,名,字,时期 国人,家思想继承者,世称,其主要思想是。其言行记录在《 》一书中,此书是其及弟子所作。所学与之相关的作品有《 》《 》《 》。

3.孔孟思想文化等儒家经典著作自古为士子们科考的必修课,总称“四书五经”,那么“四书”指,“五经”指。

4.《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古代的私塾都设有孔子牌位,进学之人都要拜孔子,说明世人视其为 家。而 “子曰诗云”这一成语就用来形容,其中“子”指,“诗”指。

5.子曰:“ a,?”告诉我们做人要明礼友善。“ b ? ?”告诉我们做人要诚信。“ c。”告诉我们做人要取长补短。“ d。”告诉我们做人要取人之长改己之过。“ e。”告诉我们做人做事要从己做起。

 答案: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b、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e、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孔子告诉我们为学要有正确的方法:“ f ”才知学习的乐趣;“

g

”才会有所长进;“ h,”更是强调了学习和思考密不可分的关系。

 答案:f、学而时习之,g、温故而知新,h、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做学问更要有“ i ”的谦虚好学态度;更不能不懂

懂,一

要“ j,”。

8.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 k,”。9.人常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如孔子所言:“ l。”这句话后世简称之为岁寒知松柏。

 7-9答案:i、三人行,必有我师焉;j、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k、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l、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用出自《论语》的成语填空:A、不亦乐乎,B、任重道远,C、不耻下问,D、学而不厌,E、诲人不倦,F、见贤思齐,G、温故知新,H、岁寒松柏,I、死而后已,J、因材施教。

中考在即,我整天忙得()。上课时老师总说:“复习千万不可前学后忘,一定要();学问不可闭门造车,一定既“学”又“问”,虚心请教,();也不可知足常乐,一定要();也不可骄傲自满,一定要取长补短,();也不可太保守,帮助别人要()。”听着老师的循循善诱,我感到学习(),但我又暗暗自励:(),坚持就是胜利! 答案:AGCDFEBH 11.《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笑孔子“孰为汝多知乎?”其中“知”的意思是。你如何看待此事?

12.“台独”势力虽蠢蠢欲动,但遭到绝大多数炎黄子孙的谴责,真可谓“,”(孟子名言)。13.我失意不气馁,得意不忘形,因为我懂得孟子所说的“,”。

第五篇:常识积累

高频考点

1、边际成本、沉没成本

2、超声波、次声波

3、曲剧

4、古代战争

5、民族特征

6、刑事

7、地质、金属化学元素

常识积累 经济

 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用来判断增减产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产量变动带来的边际成本变动是不固定的。例如某家公司每日生产两台机床的总成本为1.3万美元,当它每天生产三台机床时,总成本为1.8万美元,则生产一台机床的边际成本为5000美元。从三台机床再增加到四台机床时,边际成本可能等于、高于或低于上述数额。

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发生的并在任何条件下都无法避免或改变的成本支出。它通常是厂商花在机器、厂房等生产要素上的固定成本。从决策角度看,凡是过去发生的、又不因决策的变动而有所改变的成本支出,就是沉没成本。

 直接成本是指生产费用发生时,能直接计入某一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直接生产成本是与产品生产工艺直接有关的成本,如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生产工人工资、机器设备折旧等

 间接成本是指与特定产品、加工步骤或生产部门没有直接关联,除非人为地加以规定,否则无法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如机物料消耗、辅助工人和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车间房屋折旧等。

历史人文

 ①是元代的银元宝。银两被铸造为一定标准的银锭是从元朝开始的。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②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唐朝李渊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

③是楚国的郢爰。郢爰是我国最早的原始黄金铸币。由于楚国境内盛产黄金,使楚国成为春秋战国时期唯一盛行黄金铸币的国家。“郢”乃是楚国国都(今湖北江陵),“爰”则是货币重量单位。

④是明朝的大明宝钞。大明宝钞是明朝官方发行的唯一纸币,后因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民怨沸腾,正德年间废止。

三监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武王灭商后,分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利用他统治殷民。同时武王派遣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不久武王病逝,周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及其群弟的疑忌,武庚见机拉拢发动叛乱。周王朝面临严峻的形势,周公东征,诛武庚,杀管叔而放蔡叔,废霍叔为庶民,平定了三监之乱。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先征西北的黎,后平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鸣条之战是夏朝末年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桀率领的夏军在鸣条进行的一场决战。夏军战败夏王朝灭亡,商朝建立。 阪泉之战是指黄帝在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进行的一次战争。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 黄帝与蚩尤发生的战役叫做涿鹿之战。

 我国五大戏曲剧种分别是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昆曲是我国的古老剧种,约在元末明初形成于江苏昆山一带,被称为“百戏之祖”。但不属于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亦有“中国歌剧”之称。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声音优美动听,多以“才子佳人”的题材为主。代表性剧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

 《花为媒》是评剧的代表性剧目。评剧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代表性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秦香莲》等。

 《抬花轿》是豫剧的代表性剧目。豫剧为我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代表性剧目有《三上轿》、《抬花轿》、《春秋配》、《穆桂英挂帅》、《对花枪》等

法律

 《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对孙某应当免除处罚。

 《刑法》第十七条之一规定:“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对王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该项中,李四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孙某犯盗窃罪,且孙某确实已经实施盗窃行为,因此,应当从重处罚。

 《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该项中,张三的行为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地理图①乐器按照制作的材料可以归为丝类乐器 图②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

图③乐器的代表曲目有《万马奔腾》、《蒙古小调》 图④是我国传统的弹拔乐器三弦

 我国古代根据乐器的不同制作材料,将乐器分成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叫做“八音”。其中,金类乐器主要是钟;石类是各种磬;革类主要是拨浪鼓、雷鼓等;丝类是弦乐器,有琵琶、胡琴等;竹类有笛、箫等;匏类主要是笙;土类指陶笛等陶制乐器;木类主要指打击乐器。图①乐器是琵琶,属于丝类乐器。图②乐器是葫芦丝。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行于傣、阿昌、佤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区。可分为高、中、低音三种类型。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代表曲目有《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巴乌》等。图③乐器是马头琴。马头琴因琴头雕饰马头而得名,是蒙古民间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声音圆润,低回宛转,音量较弱。代表曲目主要有《万马奔腾》、《蒙古小调》、《黑骏马》等名曲。

图④乐器是三弦。三弦又称“弦子”,柄很长,音箱方形,弦三根,侧抱于怀演奏。音色粗犷、豪放,可以独奏、合奏或伴奏,普遍用于民族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三弦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非拉弦乐器。弹拨乐器还包括古筝、柳琴等。

其他

 血小板比红细胞恢复快,捐献血小板三天后,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就可以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因此我国规定捐献血小板最短可以每两周献一次,一年最多可献24次。

文化常识积累(优秀范文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