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郭五林再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中国申论研究第一人郭五林再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中国申论研究第一人郭五林再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申论,取自孔子的“申而论之”,即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它既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中要求就给定题目论证某项政策或对策,撰写论文的策论形式,也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形式。但申论考试的内容、方法及其要达到的测评功能,实际涵盖了策论和作文这两种考试形式的基本方面。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
申论考试的特点
首先,申论考试的背景材料具有普遍性。公务员录用考试比较注重对应试者实际能力的考查,而且内容并不局限于某一方面,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均有涉及。申论作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种形式,又刚刚开始实践,考试试题一般较为规范,不会出现偏差。这主要表现在试题的表述明确,涉及的内容和观点都不偏颇,没有争议,每个考生应该都能有论而发。对于一些难以定论的问题,尤其是争论激烈的前沿问题,一般是不会考的。这样,考生在准备时就不必面面俱到,涉及过多。
其次,申论的题目有很强的针对性。虽然申论考试题目的背景资料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是重点突出。针对性和可行性是申论考试中两个基本要求,认识和抓住了这两点,才算真正领会了申论考试的精髓,找准了答题的突破口,从而能够高屋建瓴、鞭辟入理地建构思路和完成论证。因此,考生应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不要匆忙提笔作答和写作,在把握资料本质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条分缕析,使回答和论证更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否则,只能是四处出击,尽管洋洋洒洒,长篇论道,但却不得要领,事倍功半。
申论的考试内容
申论考试的结构比较规范,清晰明确,首先给定一篇(或一组)1500字左右的资料,要求应试者在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的基础上,理解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或案例、或社会现象)的性质和本质,然后按要求作题。其答题形式具体言之,就是经过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归纳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可行性方案,在完成上述两项程序的基础上,紧紧扣住给定资料及其反映的主要问题,申明、阐述、论证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申论考试的解题环节和方法
申论考试的全部过程,可以归纳为阅读资料、概括主题、提出对策、进行论证四个主要的环节。
阅读理解给定资料是申论考试最基础的环节。这个环节虽然不能用文字直接在答卷上反映出来,却是完成其他三个环节的前提条件,而且在时序上位在首要,不容滞后。申论考试的时间应该说是比较充足的,考生应该也完全有必要拿出一定的时间(一般需要40分钟左右)来仔细阅读给定资料,以求真正理解和掌握资料的叙述思路和内容实质。只有读懂读通全部给定资料,才能把握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性质,也才能准确地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完成第二环节的要求。切不可匆匆忙忙浏览一遍,不求甚解。
概括主题是一个重要的承上启下的环节,一方面它是对前面阅读资料环节的一个小结,另一方面,又使提出的对策或可行性方案以及论证过程更具有针对性,是其据以立论和展开的基础。若是主题概括不准确或是不够全面,下面的程序也就很难进行了。
提出对策是申论考试的关键环节,重点考查考生的思维开阔程度、探索创新意识、应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给考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自由空间,考生可以根据各自的知识、阅历,对同一问题各抒己见,见仁见智。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环节中必须结合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才可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方案。
进行论证是申论考试最后一个环节,在一定意义上,它才算是申论的真正开始。它要求应试者充分利用给定资料,切中主要问题,全面阐明、论证自己对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的基本看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前面的三个环节尽管非常重要,不可或缺,不能有任何懈怠,但总的来说,还都只是积极有益的铺垫,此处的论证过程则需要浓墨重彩,淋漓尽致地书写。这不仅因为它的字数要求多,分值高于其他部分,更重要的是,论证才是申论考试的核心,能全面考查和衡量一个人的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说理能力。
论证部分的写作应该在深入思考、运筹帷幄的基础上进行,最好事先列一个扼要的提纲,做到胸有成竹,行文流畅,并要注意论题鲜明、重点突出、线索清晰、详略得当这些写作的基本要求和规范。
参加申论考试的注意事项
1.认真审题。考试时要注意答题技巧,合理分配时间,不要盲目求快。一定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认真仔细地阅读给定资料,也就是说,审题至关重要。在这个过程中,要先理清资料的逻辑联系,抓住一个复杂事件的主要问题。然后,要把握住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事件的环境和条件,这种既定的条件是提出的对策是否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抓准了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有了针对性;搞清给定资料所提供的环境、条件,所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可行性。
2.紧扣材料答题。一定要注意申论考试的限制性要求,即无论是概括主题,陈述看法,还是提出对策,都限于试卷的给定资料,而最后的论证,也是在前述基础上,就给定资料和从中概括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进行阐述和论证(要在概括的基础上自命一个题目进行论证)。切忌脱离给定资料,随意联想和发挥。
3.注意限制要求。申论考试中对字数是有限制性要求的。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一般要求在150字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简要说明,一般要求在350字以内;申述、论证应试者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一般要求在1200字以内。超过或不足的字数一般不低于要求字数的10%,否则要扣分。另外,答题应该简洁,做到要言不繁,切中要点。这种要求其实也是从一个侧面对应试者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文字水平的综合性测评。应试者不要因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而影响考试成绩。
4.临考前做适量的模拟题。申论还是一门新的考试科目,许多人并不清楚。应试者藉此可以了解考试试题的总体设计、考试时间的安排,把握做题的速度,并且熟悉、掌握各类题型的答题角度与答题技巧。有备而来,在考试现场不致手忙脚乱,影响临场发挥。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
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第二篇:读郭五林
读郭五林《大学申论教程》有感
文新院09级1班 苏珊 090101028 当今社会有很多考试,什么都要资格证书,不管是国企还是小的私营企业进入公司都得有一个考试。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考试大国,公务员考试是继高考、考研之后最受人关注的一类考试。由于公务员考试是考生职业生涯的转换,它不同于只是学历提升的高考和考研。公务员考试获得成功,将为考生带来直接、明显的现实效益,而高考和考研只是提供了一个机会。所以宜宾学院的郭五林老师带领申论研究团队花了大量的时间来专门研究关于公务员考试的问题,针对各种不同的题型,做出一一的分析,罗列答题的快速有效办法。为了进一步推进公务员考试研究,在202_年,他们申报成立了宜宾学院中国公务员考试研究所,汇聚了名校内外公务员考试研究的专家、学者。
在公务员考试的研究中,郭五林老师和他的申论研究团队获得了巨大的成绩。郭五林老师在申论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走在前列,其论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是人大复习资料迄今为止全文复印的唯一一篇专门研究申论考试的论文。郭五林郭五林编著的《申论学》、《申论学讲义》、《申论万能模式》、《申论万能模式真题详解》等申论教材,即在公务员考生中广为流传,也在写作学的同行专家、学者那里得到了普遍的好评。郭五林培训出来的学生很多里面不乏佼佼者,考试成绩都很引人注目。为了写好申论学,他还认真的研究了写作学、传播学、社会学,以及公务礼仪、官场小说等,研究出“申论万能模式”,也就是概括材料的十全模式、提出对策的十美模式、进行论证的十分满意模式。并且写好了《行测经典解法》书稿,据介绍,《行测经典解法》都是在行测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考生在郭五林研究行测的基本成果,在郭五林要求一招解题的思路指导下,综合自身所学、结合行测真题编写的一本新书。这部书能为很多考生直接清晰的提供解题思路和解题万能模式,为很多在公务员考试中觉得答题难得考试指出一条明路。这部书在网上一部分公开之后,立刻引起了很多考生的高度关注。
其中的申论万能模式,是为了满足广大考生提高申论成绩的迫切要求,提高考前培训效果确保考生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考上理想的公务员职位而发现的。这个模式不算是创新,只是知识迁移和知识组织组合,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能力移植过来解决申论问题。
在一学期郭五林考试的公务员应试基础课程中学到很多实用的东西,其他课程都是书本上的死知识而郭五林老师总是结合实际,把公务员的考试真题和实际结合起来,让我们迅速的记忆并得到收获。
如果你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就一定要关注郭五林老师的研究和《大学申论教程》。这会是你考试成功不可或缺的材料。
第三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得确定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对于《申论》考试的研究,多数是经验主义的,或者纯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亦或从写作学的角度,但由于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因而以上方法都显得各有缺陷。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来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
《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第四篇:如何应对《申论》考试 -简易版
202_年,我为《申论》培训写作了文章《如何应对<申论>考试》,得到了经过培训的上千人的认可。《中国公务员》202_年9、10期发表了该文。人大复印资料《管理科学》202_年1期全文复印。该文主要从写作学的角度入手,当时考虑到如果过细地列举应答办法,可能有损文章的理论性,因而把极具可操作性的文字省略了。在写作发表该文前后,国内曾经出版过多种公务员考试培训的教材,在谈到《申论》的考试准备时,见仁见智,但总的来说都有一个不足,那就是操作性不强。我也先后到过多个城市讲授《申论》应试思想、方法、技巧,学员们对可操作性内容很感兴趣。特别是在接待一些来探讨如何如对《申论》考试的朋友的朋友时,该文他们大多从杂志上或网上获得,觉得切实可行,但一旦自己亲自操作却无发觉难以落实。在给他们讲解过程中,我发现仅从写作学科角度来阐释,要真正让他们事半功倍是困难的,因而现在我想要将《申论》应试技巧讲得更简单易行些,争取能在两小时内就能让人讲明白。本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运用行政管理学、公文写作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知识,从各个角度对《申论》应试技巧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带给广大考生更多启迪。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首先得确定使用的研究工具和技术。对于《申论》考试的研究,多数是经验主义的,或者纯粹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亦或从写作学的角度,但由于行政行为的复杂性,因而以上方法都显得各有缺陷。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方法,我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来谈如何应对《申论》考试。虚拟行政行为,是指《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工作思路、观点、立场、态度、风格等的一种行为。从这个角度出发,招考的公务员不只是考场上的常胜将军,也必须是行政工作中的能手。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一套严密的考试制度,对行政行为的一般情况没有较深的了解或领会是没有什么可以侥幸考上的可能的。
下面我们就仍然按考试题型的顺序分三个部分来谈。
《申论》第一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50字(有时要求200字、300字不等)概括所给材料的主要内容。它是模拟行政机关中工作人员对领导的工作汇报。由于我们国家是小政府、大社会,机关事务日益繁重,领导公务繁忙,自然希望下级汇报工作简洁些。所以下级要注意尊重领导宝贵的时间,汇报问题简明扼要。争取在1-2分钟内将事件的主要内容表述清楚,以让领导判断是否有进一步了解的必要。按照普通人说话的速度120-150字/分钟(中央电视台播音员速度一般是180-220字/分钟),1-2分钟内就把事情说清楚。
出于追求效率的需要,领导更需要下级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就把主要事情说清楚。所以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它应当包括人物、事件、性质(类型)三个最基本要素。它是一个总括性语句,带有段旨句性质。接下来的话中,下级应当依照一定的次序,把事件的情节加以提炼。这是一个极为简短的记叙文,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等要素都要扼要阐述。考虑信息量的适中问题,有些要素如人物、时间、地点等不必要精确(有时甚至需用统称或泛称),只要能让领导了解大概就行了。而情节则需要分清主次,由谁引起,过程如何,参与者有哪些,有何表现,结果如何都要有所表述。对于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也就是主体事件引起的议论,则不必考虑。以免给领导先入为主的印象,造成左右领导之嫌。
第二题的核心要求是用不超过350字(或400字、最多50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这是模拟机关工作中秘书或其他下级公务员提出拟办意见的方式。紧承上题,下级向领导汇报了事情后,领导一般要求下级拿出解决方案预案。这种方案具有可行性、可选择性。也就是说,办法要有几条平行的(主次分明的一种方案虽也可行,但考虑机关实际,似乎不妥,因为领导没有选择余地。应当有至少两种以上主次分明的方案才行。)方案的制定,有多种切入途径,我们在这里着重介绍三种切入途径:
1、从行政的角度切入,考虑有功必奖,有过必罚。方案提供者处于一种客观中立公正的态度和立场。基于此,方案的编写按照主办机关(协办机关)、采用的行政手段、定性定量三个方面。
2、从政府、单位、公民三者来考虑。作为法人的单位和和作为自然人的公民,都是行政作为的对象。行政行为必须公开、公平、公正,用一句俗话说,“手板手心都是肉”,在人民内部矛盾居主导地位的和平建设时期,行政行为应当考虑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的平衡与兼顾。特别是在一些重大争议性事件的处理上,更要注意各方的让步与协调,对有过错的一方特别是单位防止采用一棍子打死的处理办法。在行政行为中注意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基础,发展是目标。重大复杂问题要注意处理的时间性、阶段性,考虑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对于涉及人与自然环境的矛盾,在编制方案时,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事实上,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现了行政行为的不同的价值取向。以上三种分别是政治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生态价值取向,当然三者都要以经济价值取向为基础,其他还有道德价值取向、伦理价值取向、宗教价值取向等不同的价值取向方式。不同的方案事实上是在不同的价值取向支配下做出的。也只有这样,领导才能从众多备选方案中遴选出最佳方案,才能保证最佳(即综合效益最大化)行政行为的作出。
需要注意的是,解决方案既要解决具体问题,也要解决类似问题,既要解决当前问题,也要解决长远问题。解决方案应定位在抽象长远的法规与具体短暂的行动之间,是二者的结合,又不同于二者。总之,如果是负面事件,则方案要达到一个目的:“杜绝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如果是正面事件,则方案应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经验”。如果是中性事件,则力求让大家“改革更深入,开放更全面,工作更落实,各方面都上新台阶”。
第三题的核心要求是用1000字(或800、1200字等)对材料给定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证。有时是命题作文,有时是自拟标题作文。这个工作是对机关公务员代领导立言,代机关立言的写作活动的模拟。就可见复习资料看来,此类写作的主要缺点在于缺乏对象意识、缺乏现场意识,为文而文,与行政机关招考公务员的未来实际不符。由于公务员考试招收的基本上是事务型公务员而不是领导型公务员,所以《申论》实质上要求考生既要有主体意识,又要有错位意识,既要从事务型公务员所站的具体角度考虑,又要从领导所站的全局高度进行把握。特别是对领导现场讲话的模拟和对报告、意见等行政公文文种模拟的色彩更浓。
我们以对领导讲话的模拟为例来探讨其写作。因为,辖区内的重大事件,领导往往要去现场办公,少不了讲一番话,这就必须要有个书面底稿,这个工作有待下级去完成。如此,因此,《申论》的写作必须具有现场感,必须就此情此景发表看法,提出意见。所以行文要分清对象,语言要有口语色彩,讲话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重要的观点、措施在语言上要适度重复,以使现场群众能够一听就懂,一听即明。下面我们就来谈具体写作的问题。
1、标题。要表明所持的观点。考虑到行政机关的理性化倾向,通常使用标题显旨的方式。仅从写作上来讲,似乎设问式标题、反问式标题、范围式标题都可行,但这些绕弯式的标题,是不符合机关追求效率的实际的,所以能够少用尽可能少用。而且,行政机关从事的具体工作,不是党委的发指示、不是人大的立法规,不是政协的提建议,因此特别讲求务实性。为便于大家理解,我引用几句歌词化的民谣来侧重说明当前我国四大班子的主体分工及地位:党委掌握大政方针“天上星星参北斗”,人大行使立法权“你有我有全都有”,政府行使执法权“该出手时就出手”,政协行使参政权“路见不平一声吼”。所以行政机关的论述性文章常见标题格式多含有“大力推进……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精神,……”、“坚决打击……”、“绝不允许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加强……建设迫在眉睫”、“各级政府要防……于未然”、“要时刻把人民的冷暖记在心上”等。标题尽可能要有动感,有力度,才能体现行政风格。因为行政行为在辖区内具有普遍性、无差别性、强制性等特点。要上承党中央,下接老百姓,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
2、正文。分三个部分:开头、主体、结尾。这是对领导现场办公的一种模拟。在群情激动的时候,政府官员到场,必须迅速地稳定群众的情绪,使现场安静下来。所以开头要紧密结合事实,简要回顾发生过的事情,在写作中,就是要高度凝炼地概括主要事实。这时通常采用记叙手法,准确地说,是概叙手法。如果在写作时加上适当的称呼语,则感染力会更强。领导立场要客观公正,内心要稳定沉着,但绝不是脸上冷若冰霜,而是喜怒随民之所想,应民之所愿。或慷慨激昂,或义愤填膺,或洗耳恭听,或平易近人,要视事件的性质和程度而定。到哪个山唱哪个歌,切不可面对不同事件都只是一个不冷不热的所谓“正声”。
主体部分。领导待现场平静下来之后,然后推心置腹地群众交流,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处到近处,分析事件(不一定是问题,有时也是成绩,或新生事件)产生的根源、表现、影响等。写作时,最需要的是把它表述清楚。这部分内容的表达方式通常是说明。为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文章中常使用类似“第一、……第二、……第三……”的结构形式,或者复制主旨句的形式,将同一主旨句在几个段落里反复使用,而紧承其后的是前后相承结构为一体可以阐述主旨句的几个二级下位观点。
结尾部分。在现场群众心平气和之后,最迫切的就是得到最后的答案,也即政府官员给出的解决方案。这部分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议论。
特别注意,在考试时,考生很容易犯的错误是将第二题的方案仅作行文上的改变就将其搬到文中,这是不符合行政行为实际的。因为第二题给出的方案是预选方案,有多套方案,而领导在现场事实上只能讲一套,讲最优解决方案。这就测试考生的判断能力和应变能力了,选择什么方案,必须切实考虑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理论上讲,第二题给出的方案都有可行性,但政府官员在现场处理问题,代表的政府,不能将几种解决方案交给群众去选择,而是确定一种方案对其进行说明,以保证政令的唯一性,从而确保其权威性和畅通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键就是看干部在解决群众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的态度和水平。这时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务实性、公正性、高效性是特别重要的,也是衡量一个考生的行政能力的最关键一环。
解决方案讲完后,一般都有希望、号召、强调、勉励、重申等方式的话来做结束语。这是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措施、协力向前的重要舆论力量,应当而且必须加以重视。
《申论》考试,说难则难,言易则易。难点在于很多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无处下手,“乱花渐欲迷人眼”,在东拼西接的文字迷宫里不知所措;易的地方在于《申论》所对应的行政行为,没有做过都见过;现实生活中没见过电视上总见过,实在没见过报纸上也该读过,如报纸头版的市长讲话,或者一些详细的工作报道,褪除新闻穿靴戴帽的部分,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申论文章主体或部分。所以只要是生活的有心人,《申论》是容易得到引申、论述的。
常见的《申论》资料,学者编的,大抵有身在庐山中,不识真面目之憾;官员编的,却又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之慨。考生很少明明白白地考个高分。所以我再次谈论这个谈得正热的话题,但愿大家读了觉得花的时间值。
第五篇:申论研究专家郭五林提示:申论作文结构要讲规范性
申论研究专家郭五林提示:申论作文结构要讲规范性
申论文章的结构顺序,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来进行,也就是按照纵式结构来进行的,这就是“申”,引申,延伸,拓展,展开。但这种纵向深入的过程同时多伴有横向延展。正如一滴石头丢进水里一样,水波是从中心向四周扩散的,但对其评价,当以纵深为主,以显示其力度和深度。(郭五林著)
(一)开头。即起题,发起话题,主要谈过去,谈已有事实,为申论提供事实基础。如《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我市引智工作再上新台阶——刘虹同志在全市引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开头。
202_年5月以来,我市引智工作在上级外专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人才立市、科教兴市”战略,结合宜宾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健全引智工作体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引智工作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扶贫开发服务的职能,为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扶贫开发提供了很好的智力支持。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在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取得了突破和发展,提请大家注意,申论在领导讲话中运用最普遍。善于申论者,必定具有良好的领导素质。在领导讲话中。通常都有介绍性的开场白:在称谓和问候语之后,紧接说明某项工作、某个会议的时间、地点、名称、缘由、目的、任务、要求、进程等。随之就开始进入申论部分。在开场白之后,申论之前,通常都有转承语,紧承前边的内容,连接后边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转承语一般要简单介绍下面要讲述的内容,以提示听众,概括要点,加深记忆。(郭五林著)
(二)申论的主体部分
申论的主体部分,要在已有事实基础上,紧密联系现实分析问题,并结合未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纵式结构式。就是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或思维的逻辑顺序来表述事实或理论。按时间顺序,就是按过去——现在——未来的方式考虑问题,组织材料,表明观点。按逻辑顺序,就是按照现象——本质——后果——解决办法这样的方式来考虑问题,组织材料,表明观点。
2、横式结构式。就是将事实或理论进行分类表述,各部分之间是平行关系。如工作总结或情况介绍,就可以在首段介绍概况后,对成绩或经验、问题或教训、改进措施与办法等分门别类地论述。
事实上,在实际生活中,行政机关里面的很多文章,在写作时都采用纵横结合式结构,充分发挥两种结构的优势而尽可能避免其不足。
对此,我们根据对实际工作中多篇领导讲话的申论部分进行归纳,建构其申论模式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做了几项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不足”;“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结果。分两方面来说。”“现在,我们的任务是什么,我们将采取什么措施、手段、方式,以免什么缺点或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注意三点。一是转变观念,加深对什么的认识,树立开拓创新的思想。二是完善制度,健全措施。三是加强领导,健全队伍,确保落实。”(郭五林著)
特别提示:文章条理化的奥秘就在于按照“章——节——条——款——项——目”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写作,其外在形式不一定很明显,但其内在遵从这个顺序。可以省略个别环节,但不能颠倒。实际写作中,常常表现为大标题、小标题,大点、小点的方式。(郭五林著)我们来看一下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的这篇文章的框架和条理。
加快山东信息产业发展 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围绕建设制造业强省开展信息产业工作
二、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试点省的建设
第一,认真做好规划论证工作。第二,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第三,抓好政策配套。一是在资金投入方面。二是在税收政策方面。三是抓好中介机构建设方面。
第四,重视信息技术自身发展。第五,加强协调配合。
(三)结尾。文章的收束部分,要对前边的提出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或提出希望、号召、要求等。在逻辑意义上,它应当属于解决问题部分,它是对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进行完善。在形式上,它属于结尾。结尾要么按由上级——本级——下级的思路,要么按观念——制度——操作的思路来组织文字。(郭五林著)示例如下。
国家人事部部长张柏林《在全国人事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结尾:“明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一年。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主席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努力推动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湖南省教育厅厅长张放平《在202_全省职成教工作暨办学模式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结尾:“同志们,我省职业教育在省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任务还很艰巨,机遇和挑战并存,让我们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省职业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最后,我们还要说明一点的是,申论文章的层次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都有严格的要求。相对来说,高层领导写文章更容易由宏观到微观,由虚到实,而普通公务员写文章更倾向于由微观到宏观,由实到虚。这是符合客观工作实际的,也是贴近个人主观经验的。请大家就上述例文、例段、例句进行认真推敲,仔细揣摩,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考试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运用,相信,申论文章的难关是一定能冲得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