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三节探索群众工作科学化新路
探索群众工作科学化新路
(杜莹颖)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善于做群众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创造的科学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探索群众工作科学化新路是我党认真贯彻落实群众工作的基本要求。所以,我党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的新路。
一、拓展群众工作新思路
二、延伸群众工作新内容
三、搭建群众工作新平台
四、开拓群众工作新资源
一、拓展群众工作新思路
任何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首先要有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既不能过于陈腐同时也不能过于激进,群众工作亦是如此。要拓展群众工作新思路是更好地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步。
首先,要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群众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时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时俱进地更新工作理念。一是要树立服务理念。党的群众工作的本质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管理就是服务,一切社会管理部门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部门,一切社会管理工作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过程,变管理为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服务群众作为党的群众丁作的首要任务,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好群众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二是要树立法治理念。随着人民群众法治意识的增强,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开展群众工作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的抵制,而且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要善于把群众的利益表达和诉求引入民主法治的轨道,以民主、法治手段为主协调人民群众内部的利益关系,化解党群荚系矛盾,最大程度地发展好、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要树立互动理念。要改变过去的单纯依靠党组织自上而下的单向推动的工作理念,创造条件鼓励群众主动地参与政治,实现党组织自上而下和群众自下而上的良性互动。要充分发挥群众在群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群众与群众之间的互动,用身边的人教育群众,用身边的事引导群众,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再次.党的群众工作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同时,还可借鉴一些西方社会学理论。西方在实现工业化的200多年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动荡与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在惨痛教训与深刻反思的基础上也形成了一些比较科学与理性的社会冲突理论。这是党的群众工作可以学习借鉴的。如:达伦多夫的辩证冲突理论,科塞的功能主义冲突理论,亨廷顿的政治稳定理论,帕森斯的系统功能理论等。这些理论提出的“冲突可以制度化调节”的观点、“不满情绪需要宣泄竹的观点、“政治共同体必需的要素”的观点以及 “社会制度趋向民主参与”的观点,与当前基层群众工作的创新有不少类似的趋向,因此,它们对于今后党的群众工作的实践,在理论、制度与政策层面上的探索,都具有借鉴作用。
最后,创新工作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机制创新,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关键所在,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第一,健全群众工作决策机制。围绕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这一核心,将群众的意愿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以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第二,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主要是建立健全各项民主制,丰富民主形式,疏通社情民意的反映渠道,创新群众利益表达载体,保证群众意志和愿望能够通畅地表达,保证党的群众工作能够有的放矢。第三,健全矛盾排查机制。针对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的多发性、复杂性和局部尖锐性的特征,采取多种形式,经常性地进行矛盾排查和摸底工作。对于倾向性的苗头问题,要做到早知情、早反映、早处理;对排查出来的矛盾要就地化解,降低化解的成本;对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的矛盾,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机制措施,做到冷处理、早处 理、处理好。第四,健全群众工作评价机制。要通过健全评价制度,明确评价标准、扩大评价主体、严格评价程序、引入科学评价方法等,保证群众评价工作的客观性。要加强督查,强化责任追究,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延伸群众工作新内容
群众工作的内容是具体而丰富的,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为了适应时代的型求要延伸群众工作的内容。
首先,“一本”:就是坚持以民生为本,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摹。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一是把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作为本质要求。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方针。要把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贯穿于各项事业发展全过程。把为人民谋利益怍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认真回答和解决“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基本问题,使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得到充分体现。二是把建设民生政府,发展民生经济作为本职工作。发展为民、发展富民是最大的群众工作,党和政府的全部工作必须以实现人民富裕幸福为根本目的。
其次,“三化”:就是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把握规律和特点,结合实际把群众工作往心里做、往实里做,把各级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服务群众具体化、职能化、制度化,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一是具体化。做群众工作不能停留于空洞口号,不能只作一般号召,要有实在的办法和具体的抓手。二是职能化。根据党委、政府承担的职责任务实行定岗、定员、定酬的“三定”,体现的就是职能化。无论是党政部门还是群团组织,都肩负着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能职责,群众工作是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着眼认真解决好群众工作谁来干、怎么干的问题,设置和完善群众工作的职能部门,积极构建党政负责、部门履职、干部尽责的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把服务群众体现在各级各部门的日常工作之中,贯穿到社会管理各个方面。三是制度化。做好新 形势下群众工作要靠各级干部的自觉性,更需要制度机制作保证。
最后,“三支撑’’:就是政治思想支撑、政策法规支撑、干部作风支撑。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取决于各级党政的执政熊力和各级干部的工作作风。总结运用群众路线工作方法的成功经验,重点要针对当前群众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强化政治思想、政策法规、干部作风三大支撑,为群众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保障条件。一是政治思想支撵。如何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情况下坚守群众观点,如何在思想意识多样复杂的情况下站稳群众立场,是当前群众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必须加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宗旨意识,切实增强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群众、引导群众、凝聚群众,帮助群众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把党的政治主张和决策部署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把联系服务群众与团结带领群众结合起来,经常与群众沟通思想,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不能单纯以解决实际问题代替思想教育工作。二是政策法规支撑。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期盼更高,民主意识和政策法律意识逐步增强,群众工作要求我们加大政策支持、坚持依法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必须把走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贯穿作决策、出政策的全过程,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反映群众意愿,引导群众右序参与,使各项决策部署具有坚实的民意基础和广泛的群众支持。如果群众不很好地参与进来,好事也可能推不动,有些还可能做成坏事。需要以更加坚定的群众立场维护群众权益,加大对解决民生领域突小问题的政策支持力度,及时出台惠民利民的政策法规,保证群众利益不受侵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把依法办事和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结合起来,加强法制教育,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执行和遵守政策法规,对与民争利、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严肃查处。三是干部作风支撑。优良的干部作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党的群众观点、群众端线的蕺要保障。
三、搭建群众工作新平台
(一)党的群众工作要以社区“四大中心”为平台
传统的党的群众工作基本是集中在体制内与单位内,绝大部分群众需求都是在体制内与单位内解决的,但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基层社会开始发育,党必须任社会领域建设能与群众对话井为他们服务的平台,而以社区“四大中心”为代是的公益性服务中心就是这样的平台。四夫中心是党联系群众并为他们服务的新形式,是党的基层工作开始社会化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的开放,基层党组织需要走出单位,依托社会服务平台。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协调功能。从这些年的实践经验,特别要加强建设四个中心:社区事务受
理中心是直接解决老百姓与环保、建设、民政、劳动、工会、医保等方面事务的重要平台。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老百姓开展精神生活与文化生活的场所。用文化的方式开展群众工作逐步成为党十分重要的工作方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基础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医疗六位一体的功能服务。党员服务中心是党的工作社会化的重要标志,是党员与基层党组织进入社会的桥梁,也是社会精英、“群众领袖竹参与的活动的平台。
哪里有群众的利益与需求,哪里就是最适合做群众工作的地方。以四大中心为代表的各类公益服务平台是服务群众的场所,也是党开展群众工作的舞台,由于党掌握着四大中心的资源,因此也掌握着开展群众工作的话语优势与主动权。因此,基层党组织要主动地自觉地进入四大中心,要充分认识这个舞台的作用,要把各种服务活动、文化活动与群众思想工作结合起来,把党的群众工作做实做活。
(二)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主要途径
当前,基层社会的发育推动了人民群众公民意识的滋长,在市场经济所奉行的物质利益原则及世俗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背景下,传统的自上而下、由组织名义对个人开展群众思想工作的方式越来越不适应生活现实。基层党组织这几年的党建探索,创造了一些新的工作途径:
1.三会制度:面对逐渐发展的公民社会与日益滋长的公民权利意识,尤其是利益矛盾正在成为社会矛盾主要内容的情况下,党的群众工作应更多的采用平等合作、平等协商的方式,因此,决策听证会、利益协词会与政务评议会将成为协调社会矛盾的普遣形式。同时,“三会制度”也是群众利益表达的平台、群众诉求影响党和政府决策的平台,而且这种制度的建立可能对现行政治体制的改革产生积极影响。2.社会组织代理制度: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必然会触及一些民众的利益,必然会出现一些冲突。当前基层政权可探索社会中介服务模式,对政府管理项目中容易产生官民冲突的部分项目实行代理制,借用民间服务组织直接操作,可以减弱干群矛盾,缓和容易激化的官民关系。
3.人民调解员制度:在社会利益矛盾严重积压并开始激化的情况下,人民协调制度仍然是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要让广大基层党组织及其党员成为千万个“老娘舅”,在基层把刚刚处于萌芽状态的矛盾化解掉。4.党干部与群众对话制度:在一些涉及面广、群众反映强烈的公共性问题上,采用由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与利益相关群众直接对话的方式.及时地与群众沟通,可以减少谣言的传播。增加彼此的了解与信任,有利于把握不稳定局面,防止事态的扩大。
5.社情民意报告制度:建立基层党委每半年向上级党组织报告本地区本单位社情民意的制度,将群众的情绪、群众的意见、群众的利益诉求及近期发生的矛盾冲突事件,分类别、分性质、分安全泵数上报,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与方案。
四、开拓群众工作新资源
健全的工作网络是开展群众工作的基础。新形势下,要在充分发挥传统载体作用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取多种形式,寻求新的载体,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党的群众工作的合力。一是要创新群众工作的组织载体。当前要重点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和社区组织的配套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同时,要加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民间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利用这些社会资源,把分散化、个体化的社会人群组织起来,以更开阔的网络纽带,扫除盲点,尽力扩大群众资源。二是要创新群众工作的工具载体。在充分发挥会议、文件、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工具作用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利用网络、手机等薪型传媒工具的优势,不断巩固扩大党的群众工作的阵地。比如,搭建网络舆情中心、网络信息安全中心、党政政务一信通等新型党群沟通载体,建立健全网络民意搜集和回应机制,形成良好的党群互动沟通的新秩序尊三要倒新群众工作的活动载体。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主题活动,调动中间去,与群众做朋友,畅通民意,解决困难,是密切党群途径。
第二篇:探索河北特色群众工作新路
探索河北特色群众工作新路 ——河北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综述
202_年10月28日11:14 来源:《河北日报》
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省委、省政府历来重视群众工作,始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强烈的责任感,把群众工作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建平台、抓机制、化积案为重点,以“两个中心、一站一室”建设为重要抓手,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强力推进,使群众工作与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有机融为一体,并形成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领导体制、工作体系、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
分步实施 稳妥推进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思路清晰
群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一个清晰的、符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工作思路是前提。
202_年底,省委常委会连续两次专题研究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今年1月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群众工作现场交流会,成立高规格的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机构,并制定出台了今年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全面启动。时隔3个多月,4月28日又召开了全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随后又在清华大学举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班。省委书记张庆黎,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张庆伟到任后,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张庆黎在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提出一系列明确要求,明确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随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举措的实施,燕赵大地正在掀起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热潮。
推动全省群众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河北省202_年群众工作推进方案》,对今年12项全省群众工作重点,分四个阶段推进,明确了每个阶段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任务。《河北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职责分工》、《202_年群众工作督查要点》等,对每项工作进行了具体责任分工,确定了27个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和完成时限,形成了目标明确、分步推进、环环相扣的无缝责任链条。特别是对群众工作站室建设,明确要求11个市分三步组织推进。实践证明,这种分步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思路,为全省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服务群众取得实效打下了坚实基础。
两大建立 三大目标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机制形成
在202_年2月12日召开的全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委副书记、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付志方明确要求,今年群众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两大建立、三大目标”。
建立高效运转的全省服务群众平台和网络,做到群众办事和诉求有人管、有人负责。目前,行政服务中心、联合接访中心和“一站一室”群众工作平台建设全部完成。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建成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181个应建行政服务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行政服务中心,189个应建联合接访中心的县(市、区)全部建立联合接访中心;2366个乡镇、街道,51697个行政村、社区,有工会组织的61664个企事业单位,全部建成了群众工作站和群众工作室;没有工会组织的15119个企事业单位,全部设立了群众工作员。初步建立起上下贯通、纵横结合,协调有力、运行规范,作用突出、成效明显的服务群众平台网络,实现了服务群众“一站式”受理、“一条龙”办理,让群众进“一个门”,办更多的事。截至6月底,全省市、县(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审批事项300多万件,联合接访中心办理群众反映问题5万多件,全省群众工作站、室分别办理、解决群众问题9万多件、21万多件。
建立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机制,靠制度机制做群众工作,使群众工作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经常性工作。目前,全省制度机制建设运行呈现出“7+3”(七项制度和服务群众代理代办制度、干部入驻群众工作站室制度和群众工作站室评议制度)的格局,形成了意在源头、注重治本的长效态势。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省委一号文件确定的七大机制,并按照群众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将实践中形成的好做法固定下来,进行规范完善,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推进。
为群众办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在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取得明显实效。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共确定308项民生实事,明确责任要求,向社会公开承诺。省直部门确定了一批相关的惠民政策,解决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认真落实蹲点调研、联系群众的各项制度,组织大批干部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排忧解难。衡水市开展以“为基层、为企业、为群众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服务群众情暖万家”活动,共组成各种群众服务队和小组523个,下基层4000多人次,筹集帮扶资金520多万元,帮助群众解决各类难题4100多件,培训农民5万多人,实现新增就业3500多人。
坚持群众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不因矛盾纠纷没人管或处理不及时、不到位引发严重群体性事件或恶性事件。各地、省直有关部门认真实行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制度,严格落实包案责任,大力推进化解信访积案工作。石家庄市抓实“三大调解”联调联动,大量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今年1—5月,全市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6028起,调处化解5550起,化解率达92%。
通过扎实做好群众工作,我省解决进京非正常信访等成效突出,化解了大量积案,信访形势明显好转。1—6月,全省市、县(市、区)联合接访服务中心共办理群众反映事项5万多件。到6月底,有关部门交办我省的信访积案全部在规定时限内查处完毕。
勇于探索 大胆实践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亮点突出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重要变革,必须在继承和运用以往群众工作有效做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创新工作体制。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号文件的总体要求,成立了省群众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全省群众工作的开展,省直各部门、各市、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结合乡镇(街道)、村街(社区)群众工作站室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乡、村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五位一体的领导体系。确定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四市作为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试点,鼓励四市所辖县(市、区)在群众工作机构、管理体制、职能定位方面进行探索创新。
创新平台建设。市、县两级把各有关部门直接服务群众的职能、资源、窗口整合在一起,建立行政服务中心和联合接访中心,群众需要办理的行政事项和上访诉求事项尽可能在这两个中心集中办理;在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把代办群众事项、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解决上访诉求问题等原本属于“七所八站”的职能整合到一起,建立群众工作站(室),“一个窗口”对外,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这样做,既形成了开展群众工作的合力,又大大方便了广大群众。
创新工作机制。省委坚持把群众工作的重点放在主动抓基层、抓源头、抓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上。在具体实践中,基层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办法,并及时形成了工作制度,实现了群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张家口市尚义县满井镇积极推行干部“乡编村岗”的做法,选派镇干部到村群众工作室任职,把村群众工作室办成了群众决策议事、教育培训、民生服务、文化生活、服务发展、综治维稳“六合一”的大中心。
创新服务模式。各地坚持把为群众服好务摆在做好群众工作的首位,创新工作思路,整合社会资源,拓宽服务渠道。保定市为破解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成立了市级社区服务中心,并吸引民营企业投资兴办民办社区服务中心,联合中国移动等企业,建立起与120急救中心联动服务热线,针对所有有需求的人群提供服务,对“三无”老人提供无偿服务,向老人免费发放救助终端,建立覆盖城镇的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已有4万多户老年人家庭入网,加盟企业达3800家,登记志愿者3万多人。
下一步,我省将按照“巩固完善”和“总结提高”阶段的基本要求,坚持抓督导、抓推进,确保群众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抓深化、抓提升,以更好发挥平台网络的作用;抓完善、抓实效,以形成管用长久的制度机制;抓典型、抓推广,以带动发展引领创新;抓评查、抓测评,以激励先进鞭策一般,努力把河北特色的群众工作全面推向新的高度。
第三篇: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探索中欧商业新路
中瑞友好关系和经贸往来的丰碑之一――瑞典中国商贸城在202_年2月12日隆重奠基之后,于9月28日迎来试营业。试营业当天,瑞典国家投资促进总署高官、瑞典卡尔马省、市的省市长,以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高官,一起出席剪彩仪式。瑞典中国商贸城是中国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中国产品集散地,它的试营业是中瑞友好交往的一件盛事,对促进两国民间友好交往,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意义重大。
卡尔马,瑞典南部的一个静谧小城,人口不超过7万。难怪会有人质疑,这样一座小城市,怎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市场?一个能容纳2500个商铺的中国商贸城,对于卡尔马来说,能否承受如此之大的人流、物流?
为什么选择在瑞典,在办中国商贸城?作为凡尔顿集团董事长骆金星说,这其中既有偶然,也有必然。
第一次来到卡尔马,骆金星发现当地人消费的日用品,有80%-90%都是中国货,但是经过调研却发现这些产品并不是直接从中国运来的,甚至整个北欧地区都没有中国商品市场,货源需要从意大利和中东转过来。一个如此高端的消费市场,大量的日用品却经过三手甚至四手的倒卖,而北欧是公认日用品、食品的价格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国家之一,其日用品、食品的价格均为中国的十倍,这就是很好的商机。而且瑞典奉行开明的对华友好政策,它所处的波罗的海区域和中国小商品贸易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无论在人口数量上还是在经济规模上都有极其相似之处。而卡尔马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整个半岛的中心地带,区域优势非常明显。坐飞机的话只需2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欧洲的任何一个主要的国家和城市。因此,骆金星决心打造一个商贸城,以卡尔马为物流辐射中心,不仅辐射瑞典,更辐射到这个城市周围波罗的海地区的国家,如挪威、丹麦、芬兰进而再辐射到整个欧洲。
选择卡尔马,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卡尔马政府的支持,包括瑞典政府支持瑞典政府卡尔马政府允许瑞典中国商贸城参股其铁路、公路,包括港口、机场。凡尔顿的参股,对当地的基础建设有了发言权,能够促使当地的交通运输等条件,朝有利于项目经营的方向发展,并将会保证投资业主物流成本的提前可控性。
此外,从成本上考虑,如果把大型批发市场放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或其他一类城市,就好比放在中国的北京或上海,交通拥堵,成本高昂。一番考察下来,瑞典的所有城市中,只有卡尔马既有发达的机场、码头,高速公路和铁路,又能良好的辐射能力。
因此,骆金星最终将中国商贸城选址在卡尔马,从此与这个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瑞典政府有关部门和卡尔马省、市政府主要官员的鼎力支持下,在骆金星和他的凡尔顿团队3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斗下――9月28日,中国瑞典商贸城试营业,谱写了卡尔马这座美丽的古城和骆金星这个浙江商人的故事序言,更揭开了中欧经贸往来新的一页。
第四篇: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
供销合作社探索农村金融服务新路
11月28日—29日,由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合作指导部、台湾事务办公室、江苏省供销合作社和台湾省农会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与发展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此次研讨会的主要目的是,交流两岸合作社在参与农村合作金融方面的做法和经验,解读国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创新一系列政策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并就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进行研究和探讨。
会议邀请了央行、银监会和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有关专家,就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背景、发展现状以及各类新型机构在实际运行中的内部控制、风险防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台湾地区农会的农村金融专家介绍了台湾地区农会开展农村金融业务的情况,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供销合作社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副主任李春生、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包国新出席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国家日益重视农村金融问题,为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与农民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推进农村金融体制创新,逐步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和组织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尤其是提供符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微型金融服务。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要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农村金融体制,引导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农村;规范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鼓励发展适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
国家对于参与和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的开放性政策,为各类机构和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提供了机遇,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舞台上,一批新的参与者正
1在成为演绎农村金融创新的重要力量。长期扎根在农村的供销合作社,也正在探索成为这股农村金融“新势力”中的一员。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农村金融薄弱的问题对于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众多商业银行的撤离,使得“三农”金融服务被边缘化的情况更加严重,丧失了金融支持的农村经济发展显得步履维艰。对于这样的发展困局,长期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供销合作社有着更深刻的感受,这也成为供销合作社尝试农村金融试验的原动力。就在众多商业银行从农村市场“撤退”时,一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农村金融试验却在悄然进行。
试验一:组建担保公司
我国农村地区出现农民“贷款难”问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民贷款担保难,为解决这一问题,202_年浙江省瑞安市供销合作社与市财政局共同出资500万元成立了农村信用担保公司,担保公司把注册资金存入信用社,并以此为担保金,获得10倍于担保金的贷款,信用社对担保公司推荐的客户给予融资服务,这一尝试大大缓解了部分农民的融资难题,受到当地农民的普遍欢迎。这是供销合作社系统农村金融试验中投下的第一颗种子,如今这颗种子已经逐渐繁衍出累累硕果。截至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共成立农信担保公司38家,注册资本金约
4.5亿元,为各类为农服务组织和农户提供担保业务5213笔,担保额约18.3亿元,很好地解决了专业合作社、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贷款难题。
试验二:“三位一体”的新模式
202_年,瑞安市供销合作社、市农村合作经济联合社、农村合作银行、农业局、科技局等8家单位共同参与发起,组建了瑞安农村合作经济协会。在协会的框架内,由专业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供销合作社利用网络优势帮
助专业合作社产品开展市场销售,信用社为农民生产提供融资支持,农业局、科技局等政府部门给予政策、技术支持,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目前浙江已有20个县开展了“三位一体”试点。试验三:组建农村资金互助社
为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民的融资难,供销合作社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以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在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服务。
山东沂水县姚店子镇供销合作社,指导农民在蔬菜协会的基础上自愿发起组建了“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依托生姜产业,利用生姜在种植、收购和加工环节资金需求上的季节差异,在合作社内部社员之间开展资金互助。成立以来,已经为社员提供22笔资金互助业务,累计互助金额83.7万元。与此同时,一些资金互助已经突破单个专业合作社,在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开展资金互助业务的专业合作社已达60家,互助业务量累计13129笔,互助金额累计2.2亿元。
试验四:参与农信社改革和村镇银行建设
部分地区供销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村镇银行建设,发挥基层网点熟悉农民和农村经营业务的优势,与金融机构优势互补,共同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如安徽省利县供销合作社参与了该县农信社改革,芜湖市供销合作社参与发起成立了芜湖扬子农村商业银行等。目前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组建村镇银行的有2家,参与农信社改革的有10家。
新课题:诸多问题亟需探讨
尽管金融试验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国家对于农村金融创新的鼓励性政策也
给供销合作社的农村金融探索之路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对于长期以来以农村流通服务为“三农”主渠道的供销合作社而言,在探索参与农村金融服务这条“陌生”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并在实践中探索解决之道。第一,如何广泛推广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类似于山东沂水姚店子“聚福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模式,实质是产生于专业合作社内部的信用合作,是以生产合作推动信用合作,把二者有机融为一体,在增强专业合作社的凝聚力、推动专业合作社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信用合作是农民自发成立,自己制订规章制度,自我管理,是真正的农民的合作金融,很受农民欢迎。发展这种模式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如何进一步推广?
第二,如何认识目前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根据调查,当前农村的信用合作发展很快,仅供销社合作社系统就有60多家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但目前获得金融监管部门许可并注册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只有10家,村镇银行有62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农民不愿意注册登记,还是银监部门的审批限制了这种组织的成立,对资金互助社的某些规定还有待完善?另外,对没有注册登记的农村信用合作,如何去引导其规范发展,加强风险控制?
第三,如何创新农村信贷担保方式。多年来农村信贷业务发展缓慢,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农村贷款风险较大,经营成本较高,缺乏有效的担保机制。十七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那么这种信贷担保的机制具体如何建立?市场主体是什么?政府以何种形式介入?采取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第四,供销合作社如何找准参与金融服务的切入点。当前的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对供销合作社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从日本、韩国、马来西亚、伊朗等亚
洲各国合作社以及台湾地区合作社的发展经验看,有了金融的支持,合作社能得到较快发展。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服务的途径很多,关键是要找准切入点,发挥优势。对县级供销社来说,应积极指导推动基层社、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信用合作,同时,有条件的县级供销合作社可参与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的设立、农村信用社的改革、组建农村信用担保公司等,关键是如何具体操作?如何解决熟悉金融业务的人才问题?
显然,这些问题不仅是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探索面临的问题,而是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所面临的普遍性的问题,其中的很多问题需要国家政策为市场参与者去破解,正是这些问题的破解,可能是我国农村金融加快改革、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破题:邀请专家建言献策
面对金融这样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面对农村金融探索之路上的诸多待解之谜,供销合作社选择了对外“取经”。此次“海峡两岸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创新与发展研讨会”,邀请了各路专家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进行研讨,并就供销合作社系统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创新的一些设想和尝试与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以期找准供销合作社参与金融服务的切入点。
台湾地区的农村合作金融,是台湾农、渔民成立农渔联合会,进而在农渔联合会(生产合作)基础上产生信用合作发展而来的,与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的资金互助合作,具有较高相似性和可比性。此次研讨会,邀请来自台湾地区的农村金融专家就台湾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运行状况与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进行了交流。央行、银监会的代表详细讲解了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相
关政策,为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改革理清了政策思路。来自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专家借鉴花旗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的经验,为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介绍了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内部治理与风险防控的运行操作模式。
“研讨会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有针对性,对我们尝试参与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位参会的供销合作社代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省(供销社)也有搞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打算,这次参加研讨会,也算是项目开始前的一次培训吧,确实收获不小。”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2454期作者:孙思磊
第五篇:探索后发地区人才工作新路
探索后发地区人才工作新路
董毓民
《中国组织人事报》(202_-10-29 06版:理论与探索 版)
人才难引难留一直困扰后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以“引”为先,以“育”为主,以“用”为要,以“护”为重的原则,不失为后发地区人才工作的一条新路。
以“引”为先,借梯登高。努力更新人才引进观念,实施“借、引”并重的多样化的人才引进模式。一是接好省市“天线”。积极对接省市各类人才招聘会,积极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二是搭好“引智”桥梁。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柔性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领衔攻关,把后发地区潜在的资源优势、品牌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三是采取“项目+基地+园区+联系点”模式。柔性引进专家志愿者服务队、帮扶单位科技人才到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产业园区和联系点服务。
以“育”为主,提升素质。坚持以“育”为主,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保持开放、扎实、协调、持续的发展势头。一是借力组团培养。通过组建团队的模式,着力培养一批优秀本土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结对梯次培养。按照产业、学科、行业等不同种类,广泛开展拜师学艺活动。三是基地实训培养。建立各类实训基地,积极引进高校毕业生前来实习。同时,在乡镇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实践基地,吸纳大学生“村官”到基地实训,提升创业能力。
以“用”为要,才尽其能。树立“惟才是举、用人所长”和“能者上、庸者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新理念,努力营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的环境。坚持人岗相适、量才使用,统筹合理安排干部交流;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原则,有序推进干部新老交替。同步采用公开选拔方式,面向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定向选拔乡镇副职领导干部。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积极鼓励大学生“村官”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
以“护”为重,营造氛围。确立以业绩为取向的人才价值观,充分利用住房、工资、奖金、职务、职称等向优秀人才倾斜政策。同时,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
后发地区人才工作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良好的工作氛围,善于刚柔相济、软硬结合。既要牢固树立人才第一资源观,更要有经济欠发达但人才工作“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既要拓宽引才渠道,刚性引进各类人才,更要善于“借鸡生蛋”,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借力发力。既要千方百计的“引”和“育”,更要搭建各类平台“用”与“护”,为人才提供施展抱负的平台,将人才效能发挥到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