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编辑:悠然自得 识别码:11-91537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18 16:47:5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为:开展80头以上规模猪场排泄物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00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4万亩,较前几年亩均减少化肥10%、农药10%以上;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推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减少超标准的养殖废水外排;全县重点乡镇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13个。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情况

(一)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

1、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202_年12月以来,我县共有158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根据“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低成本”的原则,通过实施“干湿分离”、“雨污分流”、“清污分离”等清洁生产工艺,圆满完成了排泄物治理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特别是202_、202_年在没有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情况下,继续深化生猪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治理和开展生猪存栏80头以上规模场排泄物治理。

2、积极转变养殖模式,推广水禽旱养。对直接放养在水源水面的水禽场大力推进搬迁工作,杜绝源头污染,至202_年底,已全面完成搬迁治理的外塘或与外塘相通水面养殖户15户,搬迁水禽2万多羽。

3、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按照“畜禽养 殖规模化,规模养殖适度化”的发展思路,对因存栏过大影响环境而又不符合禁养规划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搬迁。投入800万元对4家规模猪场实施了搬迁,其中两家为万头猪场(常年存栏3万余头),有效缓解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倡 “三改两分再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三改”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清出的干粪堆放在储粪屋内、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两分”即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

4、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202_年9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区域的通知》(???„202_‟145号),对我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进行了界定。

(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

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至目前取土样4580个点,完成土样分析4080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开展“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合作,按照作物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施肥量试验,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设。完成12480个基础数据的整理,建成??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10期左右,并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的掌握水平;五是建立配方肥推广网络。在县内筛选确定基层配方肥供应点,加快配方肥的应用。六是抓好示范方建设。建设水稻、油菜、春粮、茶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实行精确施肥,平均每亩使用商品配方肥4.4公斤。至202_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达102.25万亩。根据202_年抽样调查,水田亩施用纯氮从202_年的17.8公斤减少到今年的16.3公斤,五氧化二磷从202_年的3.5公斤减少到今年的2.1公斤,氧化钾4公斤,与202_年持平,每亩减少化肥用量11.07%;化肥使用强度为246.06公斤/公顷〃年。

2.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一是积极争取省农业厅支持,投资74万元建立了县病虫测报站,建设了12亩病虫观察场和实验、分析等用房,配置了病虫观察等先进仪器,为正确测报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加强病虫调查,扩大调查面,年发布病虫情报11期左右,做到能不治的坚决不治,能兼治的不专治,并积极应用农业防治等措施,努力降低农药用量,今年比??县少用药2次,比??区少用药一次;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统防统治、每年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15期左右,大力推广提前灌水杀蛹、降低冬后螟虫残留基数和适当推迟播种、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等农业防治措施;四是加强植保新技术和高效低毒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对二十多个卷叶螟防治药剂、稻虱防治药剂和杂草防除药剂等进行了试验示范,不断完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至202_年全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达87.52 万亩,根据对202_年农药使用的抽样调查分析,水田每亩农药用量(折纯)从常规的332.5克降到287.8克,减少农药用量13.4%。

(三)开展增殖放流、推进渔业生态养殖

1、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充分利用滤食性鱼类的生态修复功能,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减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草泛滥,改善水质。在包漾河连续开展人工增殖,实行生态养殖。202_年放流各类鱼种3.86万公斤,202_年放流各类鱼种4.55万公斤,202_年放流各类鱼种3.58万公斤,甲鱼1.5万只,投入资金158万元,有效改善了外河渔业环境。

2、大力推广渔业生态养殖技术。近几年来,以河蟹和中华鳖为重点,推广了种草养殖、移殖螺蛳、多品种混养、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等技术。加强与??水产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建立示范点,研究、试验、推广河蟹、甲鱼、南美白对虾、青虾、鳜鱼五类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池内种水草、留置尾水塘、人工湿地、套养花白鲢等措施建立渔业生态内循环体系,降低渔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影响。

3、加强渔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了县-乡镇-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每年进行渔业投入品专项检查5-7次,水产品药残检测样本数202_年为63个,202_年为70个,202_年为72个,总合格率达到98.5%。并加强一、二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产养殖监管,协作有关乡镇取缔了高密度投饵式围网、网箱养殖。

(四)加强“三品”基地建设

按照“打造??绿色高效农产品主产区”的要求,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202_年至今全县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5个、面积32.8万亩,认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105个、绿色食品6个、有机食品18个。

加强对认证 “三品”基地的管理,强化日常指导和检查,重点对基地生产记录台账、农业投入品使用、索票索证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有效规范了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同时不定期开展 “三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测,202_年抽检茶叶、蔬菜、稻米等样品78个,合格率达100%。

第二篇:202_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县202_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县农业局

一年来,我们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以“中国######建设”为契机,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工作,积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所做工作及成效

1、大力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品种是减少化学投入品使用量的第一个有效果显著措施。一年来,根据我县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需求,结合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积极开展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一是保护与发展并重,一方面推广“头带帽、腰系带、脚穿鞋”的生态种植模式,另一方面,深入开展####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成功举办第三届####茶开采节和####茶######新闻发布会,确保####茶可持续健康发展。202_年全县####茶产量850吨,产值9.6亿元,分别比去年分别增长9%和23%;二是发展与改良并进,一方面培育推广优质高产的蚕种,另一方面改造老的桑树品种,改进蚕桑综合利用模式,鲜茧收购价达到1720元—1800元/50公斤,创历史同期最高记录;三是开发与推广并举,成功探索了“克氏螯虾池塘养殖技术”并在全县广泛推广,小龙虾养殖突破6500亩,亩均产值超过4500元。此外,在水稻等其它农作物生产上,推广丰产性和抗逆性好品种进行种植,202_

年水稻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2、深化实施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工程。

在“811”环境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规模养殖场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工作。一是推广“药物控制、疫病防治”的健康生态养殖技术;二是完善和巩固现有的整治成果。开展沼气大回访工作,在全县所有的规模养殖场开展已建污染处理设施的调查,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督促他们完善和开展污染物处理工作,同时组织规模最大的5家规模养殖场进行沼气生产利用技术培训,帮助提高污染物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建立省级循环农业示范点。结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选择正新牧业有限公司作为生态循环农业示范点,开展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四是启动实施猪50头以上养殖场污染物处理工作,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养殖场进行以沼气为纽带的畜禽排泄物综合治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202_年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3.5%;五是开展执法检查。今年,结合省人大水环境“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活动,对各规模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执法检查,同时联合环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环保专项执法检查,在平时的生产季节,开展不定期检查,严格执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物治理制度。

3、深入实施化肥减量增效工程。一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我县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应用范围,通过试验、示范、培训等方式,引导农民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202_年全县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面积55万亩,其中小麦面积3.5万亩,水稻面积21.5万亩,油菜面积4万亩,玉米2.6万亩,蔬菜7.8万亩,茶叶6.5万亩,水桅子等其它经济作物9.1万亩。在#######等粮食功能区建设县级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区各1个,在70个村建立示范方,112个村上墙公示测土信息和施肥方案。率先在示范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经######市农业局对两个示范区组织验收,###示范区平均单产达591.8公斤,较周边非示范区亩增产85公斤,增产幅度16.8%;###示范区平均单产575.4公斤,较周边非示范区亩增产45公斤,增产幅度8.5%;二是大力提倡秸秆还田。以省农业厅沃土工程为抓手,大力提倡以秸秆还田(包括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为主要手段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种植冬绿肥10500亩,改变农民重化肥轻有机肥,重氮肥轻磷钾肥的施肥习惯,开展农作秸杆利用情况检查,严禁全县农作物秸秆野外焚烧,转变秸杆焚烧等不良现象,202_年全县农作物秸杆利用率达到85.19%,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土壤团粒结构形成,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三是提倡使用有机肥。根据我县农业生产实际,在####茶、中药材等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上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使农产品品质提高和土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

4、推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工作。全县实施农药减量控害面积13.2万亩,比上年增3.2万亩,建立县级示范区4个,示范面积8500

亩。在实施中,全面推行植保“八大技术”,技术覆盖率在90%以上,202_年全县大面积化学农药防治比上年次数减少2次,并在####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立500亩的绿色防控示范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在防治技术上,大力推广“无害化治理”的病虫害综合防治集成技术,全面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符合无公害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要求的环保型新农药,充分发挥自然因素的控害作用,全面普及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病虫草技术,积极推广农药增效剂和农药替代品,达到控害、增产、保益、保环境、保安全、增效益的目的,在防治器械上,积极推广新型高效的喷药器械,改变传统喷雾器“跑、冒、滴、漏”的现象,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流失,提高了农药的利用率,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在防治形式上,积极探索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在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上实行“四统一”即统一购买、统一供应、统一配制、统一施用,达到“减量、控害、保安全”的目的,202_年开展水稻统防统治面积2.635万亩。

5、农产品安全生产步伐加快。一是大力开展“三品”认证。今年尤其突出了服务意识和超前意识,狠抓“三品”的申报和认证,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11月20日,今年新增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产品19个,新增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9个,新增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面积2.3万亩,远远超过市下达的目标任务;二是开展农业执法行动。全年共开展农资专项执法检查10次,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农产品的危害,确保农产

品从产地到餐桌的全程安全。

二、明年计划与目标

为了切实做好我县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我们将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农业部门的支持下,积极探索实施适合##的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1、深化实施种子种苗工作。根据我县######建设的要求和##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结合##农业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继续开展####茶、畜禽、水产和蚕桑等为主的优质良种的实施工作。

2、扩大推广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一是以化肥和农药减量增效为目的,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农药减量增效、水稻专业化统防统治等清洁农业生产技术的推广,切实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二是以提高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为目的,深化开展畜禽污染物治理和执法检查工作。

3、进一步开展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前提,以农产品质量检查为手段,以“三品”认证为抓手,加快全县农产品安全生产工作步伐,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县农业局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

XX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方案

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扎实打好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战役,改善我乡农村环境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

二、工作目标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开展农药化肥、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粪便和污水、农村生活垃圾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力争用两年的时间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三、工作任务

(一)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扩大测土配方施肥面积。完善土壤墒情检测,定期发布土壤墒情报告,在全乡范围内建立土壤墒情监测点,合理适时调整布局,加密监测频度,用以指导农田灌溉。抓好瓜果菜田间试验,建立科学施肥指标体系,探索适合我乡实际的高效施肥模式。全面促进农业增产增效,积极引导农户开展滴灌、喷灌,推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

(二)全面推广实施绿色控害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建立健全乡、村两级测报网络,加强对农业有害生物,特别是重大有害生物的监测预警。我乡确定一名乡级测报人员,并在辖区内所有村庄确定一名村级测报员,由支部书记亲自担任,负责本村测报工作,切实加强农业有害生物发生动态检测。大力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搞好乡级、村级统防统治防治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协会或相关的中介服务组织,试试统防统治、承包防治、代防代治,积极探索“植保+公司+农民”产业化新模式,做到上联政府、中联企业、下联农户,逐步建立起政府引导、技术服务、市场介入、企业参与的新型植保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广绿色控害技术,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危害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减少农药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人民消费安全和身体健康。做好农药安全减量工作,全面开展高度、高残留和低劣药械的替代工作,严禁在蔬菜、瓜类、果品等作物上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棚室蔬菜病虫防治,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严格按照农药的安全间隔期进行施药,控制农药在产品中的最终残留量。

(三)深入推进农村沼气建设,提高农村秸秆利用率。大力推广建设探沼气供气,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积极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等技术,提高秸秆利用率,力争到202_年底前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

(四)全面加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农业污染总量减排工作。结合我乡发展实际,科学合理规划适合我乡的畜禽禁止养殖区、控制养殖区、适合养殖区布局界限,推进禁养区内畜禽养殖清理工作。严格按照无公害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技术要求,推进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畜禽养殖操作规范,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

(五)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长效机制,实现全乡城乡环卫一体化。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在我乡辖区内组织开展全方位、大规模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彻底清除辖区内长年积存的垃圾。重点对场镇、公路、村与村之间连接路两边、河道两侧环境卫生进行整治,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问题,重点加大对辖区内水源地及其附近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清除水源地周边积存垃圾,杜绝生活垃圾污染饮用水源现象发生,配备完善的农村环卫设施和农村保洁队伍。到年底,在按标准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备的基础上,制定长效管理措施,建立健全乡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更新换位基础设施,巩固村民良好的生活习惯,提升辖区内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全面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规范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督促落实。成立XX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领导小组,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农业中心、党政办、财政所、社会事业中心负责人为成员。对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各环节和工作任务进度进行调度、督查、考核,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法律、政策、技术问题进行指导。

(二)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乡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强化属地管理,各村负责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的具体实施,明确推进节点,抓好工作落实。

(三)强化考核,严格追责。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领导小组对各村任务目标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适时进行阶段性检查,及时通报考核结果。对未按期完成任务目标的,按照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发挥广播、专刊的宣传作用,大力宣传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突出成果和先进典型,对不按要求实施面源污染治理和非法排污、使用高度、高残留农药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曝光,营造良好氛围。

第四篇: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建议

关于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相关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农膜残留,造成土壤污染;畜禽养殖业粪便、尿液、污水污染土壤及地下水;水产养殖业鱼类粪便和防治药物随水流动污染土壤及地下水。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治理现状

一是在广大农村,分布着规模不一的养殖场(户),一般都实行粗放式管理,污染物处理能力有限,易造成周边环境污染。

二是随着农膜使用率越来越多,蔬菜大棚、弓棚、地膜覆盖等种植所造成的农膜污染目前仍无法完全回收。

残留膜累积增加,自然降解缓慢,严重影响土壤通透性,造成土地板结。

三是农作物秸秆污染、生活垃圾收运不及时等问题虽然有所改善,但仍需要加强管理。

二、面临困难

一是污染控制难。

肥料使用不合理,施肥时期集中在农作物生长前期,许多养分得不到充分的吸收就流失。农药通常采用喷雾的方式,部分农药漂浮在空气中,也是造成面源污染的一个方面,农药废弃物处理难以实施,无证经营农药流动摊点管理困难,滥用农药现象仍然存在。多数乡镇使用的地膜绝大多数抗拉能力差、易碎、不易回收,导致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白色污染。

二是机构不健全。

相关机构认识不到位,缺乏注重农产品质量长远理念和专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导致专业队伍不够健全,市场监管水平不高,检查监管手段落后,许多农业先进生产地区的管理经验不能因地制宜地结合实际运用。

三是机制不完善。

地膜的回收目前只是靠小商小贩回收,未建立完善的回收机制,加上从事回收地膜资源化利用的企业比较少,价格偏低,致使企业和农民双方对资源化回收地膜的积极性不高,存在随意丢弃,甚至露天焚烧的现象,直接的污染了大气和水。

四是规模程度低。

常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但是在农业规模化生产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零星的小作坊式农业生产模式更容易造成污染。许多老百姓对于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三、相关建议

一是摸清底数。

组织开展农业源(种植业、畜禽养殖业、水产养殖业)生产活动水平调查,摸清农业污染源结构、总量与分布,为科学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服务,逐步构建基于环境资源承载力的农业绿色发展格局。

二是合理利用。

及时制定完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实施方案,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农业发展新格局。积极推行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固体粪便堆肥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畜-沼-菜(果、茶、粮)等模式,提高畜禽养殖废弃物的利用效益。

三是加大监管。

严格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基本资源化利用。尤其是针对各级政府部门在农村生态环境管理、环境卫生状况改善等方面出台的措施加大监管,确保措施取得实效。

四是加强研究。

农村面源污染防治需要有效的技术支持,应围绕高效环保新型肥料、高效低毒农药、畜禽粪便秸秆利用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

第五篇:农业面源污染

控制中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政策建议

农业面源污染正在成为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是确立和认真落实中央“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202_国家经济发展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种植业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引起了农业土壤、水体(河流、湖泊、海湾)和大气的环境质量衰退。导致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化肥、农药投入的增加,肥料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低,养殖业有机废弃物的处理率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农业面源污染还引起经济方面的损失,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降低了农民的纯收入,二是湖泊富营养化和酸雨导致了经济损失。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的区域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建立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对策面临很大的挑战,恰当的控制政策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农业气候、耕作制度和农民收入水平,不同省区需要制定并执行不同的控制措施。

对此,建议重点针对15个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的省、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在政策、法规和技术3个方面进行系统的控制。在政策方面:建立恰当的粮食安全政策;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在法规方面:建立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建立有机废弃物排放法规。在技术方面: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实施流域综合管理。

中国农业在短短20多年的迅猛发展,已经在沿海发达省市出现了水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愈演愈烈,跨越了欧美发达国家在一百多年农业发展中走过的历程。农业面源污染影响了土壤、水体和大气的环境质量。首先是累积于饮用水源和土壤中的化肥和农药对沿海省份的广大居民健康构成了威胁。202_年有六个省2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湖北)的农业面源污染处于高风险水平,预计到202_年,将增加到15个省、直辖市(增加了河北、天津、河南、安徽、陕西、宁夏、湖南)。其次是引起湖泊、河流、浅海水域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引发赤潮。同时,氮肥的气态损失(目前中国农田施用化肥和有机肥产生的N2O气体逸失量约占世界的1/3)作为温室气体影响了气候变化。此外,过量施肥和施用农药增加了生产成本,降低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影响了农民的净收益。

导致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低下(中国在占世界不到1/10的耕地上使用的氮肥量占世界的1/3);过量灌溉引起损失,特别是蔬菜种植业;广泛使用的肥料品种易于形成面源污染;施肥技术落后,施肥不平衡;化肥和农药包装没有使用说明或者说明不恰当;缺乏推广服务,农民缺乏相关的施肥知识;公众尤其是农民缺乏环境意识。

由国务院和国家环保总局提出的污染防治对策正逐渐限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目前正在实施城市污水处理措施。然而,除非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全面的控制措施,由规模化养殖业导致的点源污染和作物种植导致的面源污染将成为水体和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控制农业种植业导致的面源污染涉及千家万户,比较复杂,其中的关键是完善政策框架和配套制度,强化推广机构建设,鼓励和推动农民采用有效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在控制和治理中要贯彻4个原则: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综合规划、管理农村地区的环境;在农村规划体系中引入环境影响评估的观念;对农业采用循环经济的观念。在政策方面:

(a)建立恰当的国家粮食安全政策,促进面源污染控制。考虑到粮食安全、面源污染以及其它环境问题,控制方案应该把粮食自给率保持在90%左右,减少环境压力。同时进行农

艺学和经济学的分析论证,考虑将国家粮食增产的重点恰当转移到中西部中产地区,如山西、江西、广西。

(b)在各级政府的农业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体系和循环经济的概念和方法;加强面源污染危害和原因的宣传,增强全民生态环境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善投资环境,鼓励和促进农业环境治理工程的建设。

(c)加强农民专业技术组织的建设,发展农业种植业专业户,提高种植业效益,促进农业技术推广和应用。

(d)全面推动面源污染控制成熟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启动面源污染控制新技术的研究和示范。

在环境立法方面,借鉴国际上成功的法规,制订强有力的法规体系。

(a)建立国家清洁生产的技术规范,拟定新的化肥和农药管理法律法规,鼓励能够减少面源污染的化肥和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包括:(i)制订化肥和有机肥的质量标准;(ii)建立农业优良耕作技术体系,针对作物确定化肥、农药和有机肥的施用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

(b)建立我国有机废弃物排放的法规,有效控制城镇的污水排放和规模化养殖场牲畜粪尿的排放。同时,开展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基础建设。加快农村生活垃圾的资源化进程,提出资源循环利用的方案。在技术体系方面:

(a)结合监测和普查,完善农业环境安全的评估体系。主要措施包括:(i)在面源污染高风险区(15个省、直辖市)建立监测站,监测土壤、河流、湖泊以及地下水含水层中的化肥、有机肥和农药的含量,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ii)开展污染高风险区的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提供全面的可靠信息。(iii)在各级政府发展规划中引入农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b)推广成熟的施肥和施药技术,提高化肥和农药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i)确定不同区域主要作物的施肥区划,采用平衡施肥、深施和水肥综合管理措施,重点避免在作物生长早期大量施用氮肥;(ii)恰当应用长效缓释肥,鼓励使用有机肥,并采用改良的施肥方法;(iii)采用免耕和其它农田保护技术(缓冲带和生态沟渠),减少由于土壤侵蚀导致的磷酸盐和农药损失。

(c)需要采取紧急行动加强推广体系建设,改进对农民的技术服务支持,提高化肥和有机肥的利用率。包括:(i)将农业技术推广与商业活动(如经销化肥和农药)分离;(ii)引进对政府和私营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资格认证,提高推广人员的技能;(iii)通过农民专业技术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技术推广;(iv)拓宽农民的培训方式;(v)增强农技推广人员农民的环境意识。

(d)在污染区域实施流域综合管理计划,统一规划面源污染

控制政策,设立执行部门进行小流域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采用生态沟渠、生态湿地、生态隔离带等技术,同时开展面源污染控制最佳措施体系的研究和示范,尤其是开发适合农村及农田污染物控制的生态技术,吸取国家环保局和农业部发展绿色农业的经验,利用已有的生态县(市)作为面源污染控制试点区。在流域的综合管理中,由当地政府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村居住区的环境,控制与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地表径流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