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课堂上教师的10种有效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为十种有效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系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支撑学生的学习,使之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我们认为,在师生关系上的和谐,教师的教学行为主要应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刺激。即教师以“奇”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精”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美”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艺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2)媒体刺激。即教师以背景内容刺激问题;以核心内容刺激问题;以激趣内容刺激问题;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等。
(3)演示刺激。即教师以模拟演示刺激问题;以实物演示刺激问题;以图表演示刺激问题等。
(4)情景刺激。即教师以活动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实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故事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等。
(5)情感刺激。即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合理调节情感状态来刺激问题对话;以“移情”手法,刺激问题对话等。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必然使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如何在教学中缩小差异,或在有较大差异的班级(如民工子女多的班级)中如何执教,这是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很少关注“动态生成”,很少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
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其中,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其中,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个体内差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即它不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对学生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要通过既有一定的共性要求,又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且可以供自我选择的评价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少数表现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评价。
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9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控:
(1)当学生精神不佳时,你能使他们振作;
(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
(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指明方向;
(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5)当学生有差错时,你能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10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研究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
第二篇: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一、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由于在课改中教师角色转换,所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变化,我们认为,在教学关上,师生互动中的教学行为应主要表现为:引导与帮助。用“引导”与“帮助”的有效互动,来实现有效教学。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二、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三、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讲练”策略就是“精讲精练”策略,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
四、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五、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
六、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应对动态生成。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其中,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其中,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七、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八、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评价内容的开放、评价标准的开放、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九、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
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控:(1)当学生精神不佳时,你能使他们振作;(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指明方向;(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当学生有差错时,你能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十、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研究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
第三篇:教师培训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师培训 课堂上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们归纳出十种有效的教学行为:
1、在教学关系上,表现为:引导与帮助
所谓引导,应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要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自我对话;引导学生与学生对话;引导学生与情境对话;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观察与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学习过程。在教学中,还是要因势利导,即在学生思维受阻、困惑不解时引导,使其畅通;在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时引导,使其深刻;在学生观点错误,出现失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在学生思路偏离,南辕北辙时引导,使其明晰;在学生思维局限、难以拓展时引导,使其开阔;……引导不是主宰,要把表达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判断权交给学生,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把创新的机会让给学生。
所谓帮助,帮助就是服务,要帮助学生寻找、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需要的工具;帮助同学设计恰当的学习方式和选择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等。帮助不是包办,在课堂中要清除教师的“霸权”现象,要克服学生的“盲从”现象。
2、在师生关系上,表现为:尊重与赞赏
尊重,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同学的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在课堂对话中要民主、平等,即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浓浓的爱意,真诚的微笑,和蔼可亲地与学生平等地、民主地对话。师生之间的交流应是朋友般的交流,师生交流更多的是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倾听与沟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在师生互动中,允许学生答错了重答,答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允许发问,有不同意见的允许争论,允许学生向老师“发难”。在课堂中应没有训斥、责骂、侮辱和体罚;也没有紧张、恐惧、担心和不安,应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课堂。
赞赏,就是要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材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在讲练策略上,表现为:精讲与精练
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等。因为学生注意力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要精讲就要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指: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分析,学懂重点;组织讲评,突出重点;练习设计,紧扣重点;板书设计,标出重点;直观演示,体现重点;课堂提问,问在重点;归纳小结,点出重点等。重点知识解决了,一堂课的任务基本完成。
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虽然练习对技能学习有促进作用,但是过量的练习,会产生两个消极作用:一是阻碍技能的掌握;二是导致技能的退化。即产生练习的“高原现象”。所以向学生提供的练习,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练习方法要多样化,提高学生练习的成功率,使学生在“精练”中提升学习效果。
4、在问题刺激上,表现为:创境与设疑
创境。在新课程有效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创设系列的情境,组织大量的刺激要素,以不同形式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强化学生对问题的观察,思维,记忆……,不断巩固学习成果。在刺激策略上,可有以下几种:
(1)语言刺激。即教师以“奇”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精”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新”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美”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艺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
(2)媒体刺激。即教师以背景内容刺激问题;以核心内容刺激问题;以激趣内容刺激问题;以重复呈现刺激问题等。
(3)演示刺激。即教师以模拟演示刺激问题;以实物演示刺激问题;以图表演示刺激问题等。
(4)情景刺激。即教师以活动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实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心理体验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故事情景来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等。
(5)情感刺激。即教师以成功激励的方法刺激学生与问题对话;以合理调节情感状态来刺激问题对话;以“移情”手法,刺激问题对话等。
设疑。教师要通过设疑,刺激学生对问题探索求知的欲望与热情。通过问题的刺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问题刺激的设疑方法很多,这里提供若干个设疑点,如:在课题上设疑,在重点上设疑,在衔接上设疑,在联系上设疑,在思路上设疑,在实践上设疑,在比较上设疑,在谬误上设疑,在疑难上设疑,在运用上设疑,在深化上设疑等。但设疑应注意;目的性,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整体性和主体性等。
5、在关注差异上,表现为:分层与异步
有效教学主要指对全体学生教学有效,不是指对部分基础好的学生有效,否则就要产生新的不平衡,好的学生更好,差的学生更差,使学生之间个体差异更大。我们需要的是让原来的不平衡,逐步趋于平衡,这也是对有效教学的要求。
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有多种原因形成的。因为每个学生都受到不同的遗传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这必然使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客观差异。其差异主要是:基础性差异、动力性差异,操作性差异和方向性差异等,如何在教学中缩小差异,或在有较大差异的班级(如民工子女多的班级)中如何执教,这是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学生之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班级中,一定要打破“齐步走”的格局,提倡“异步行”的做法。其中,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仍然是一个好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功的指导思想下,要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将教学要求置于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中,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易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相互适应。通过对学生的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分层矫正、调节,以达到各类学生产生接受效应,共振效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
6、在动态生成上,表现为:促进与应对
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核心理念之一。
所谓“动态生成”或说“生成”是一个相对于“预设”,很少关注“动态生成”,很少考虑促进动态生成,应对动态生成。
促进,就是采用生成性策略,促进问题的生成。其中,策略有:生动的讲述策略,技巧性提问策略,引导学生质疑策略,创设问题情境策略,头脑风暴策略等。
应对,就是当课堂动态生成时,要运用教师的教学机智,开发和利用动态生成资源。其中,策略有:倾听回应策略,因势利导策略,随机应变策略,把握分寸策略等。
7、在媒体运用上,表现为:整合与巧用
整合,指把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发挥“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师中心论,把“技术”与学科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相应的引导方法。整合的方法有几种:技术与学科整合,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技术与某种知识的整合,技术与某种策略的整合等。通过各方面的整合,使之产生1+1>2的效果。
巧用,就是找准整合之处。要做到整合在关键处,整合在疑难处,整合在情境创设处,新知的生长处,思维的障碍处,操作的要领处,知识的延伸处,思维的拓展处等。“技术”的运用不能占用时间太多,防止产生“技术现代化”而“感情淡漠化”的不良倾向。
8、在学习评价上,表现为:发展与开放
发展,指对学生要进行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习表现情况的全面考查和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提示与帮助,以达到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目的。同时,发展性评价则更多是一种自我参照的评价,即把评价结果跟学生以前的表现进行比较(个体内差评价)从而发现学生的进步与缺陷,以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并提出补救的措施。因此,发展性评价真正体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放,指对学生进行开放性评价。“开放”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评价内容的开放。即它不仅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知识的熟练程度的评价,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品质的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二是评价标准的开放。对学生评价不能用一把尺子、一个标准来衡量所有的学生,而要通过既有一定的共性要求,又有适合各个层次学生且可以供自我选择的评价来评价,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少数表现出有个性特长的学生要进行特殊的评价。
三是评价主体的开放。它既有教师评价,还有自评与互评;将来自各个角度的观察意见交汇起来,最后作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全面评价。
9、在课堂管理上,表现为:反馈与调控
课堂管理首先要有反馈信息,并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反馈信息接受应该敏感,判断应当准确,处理应当果断,对后续落实目标的教学要调节,回授、补偿应及时。反馈的方法可以用提问、观察、质疑、训练等收集信息。反馈包括当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反馈。在学习过程中,要提倡学习的“自我反馈”,其具体要求有三:一是自我观察,二是自我分析,三是自我评价。同时,还提倡“同步反馈”,其中“同步”指:与学习内容同步;与学习进程同步;与练习过程同步;与学生心理兴奋点同步等。
课堂中的调控,不一定都是对“问题生”的调控。首先是目标调控,即要考察三维目标的贯彻度和达标度;其次是“度”的控制,即控制思维的密度,内容的深广度,教学的进度,训练的程度,使师生处于“共振”状态。最后是对课堂问题行为的调控。特别是对以下几个问题的调控:
(1)当学生精神不佳时,你能使他们振作;(2)当学生过度兴奋时,你能使他们归于平静;(3)当学生茫无头绪时,你能给他们指明方向;(4)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5)当学生有差错时,你能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
10、对待自我上,表现为:反思与改进
坚持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专业化水平和教师的元认知技能。反思产生于问题,要让教师自己审视自己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质疑自己的教学,找出教学中的低效或无效的问题,进行研究。
反思。可指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课前反思会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地形为;课中反思会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完成;课后反思会使教学经验理性化。
改进。指在教学观念上的改进;对教材及“课标”钻研方面的改进;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改进;对教师自身素养方面的改进等。并提出今后的努力方向。
教学要反思,现在人人皆知,但是在反思实践中,出现一些倾向:一是“假反思”,不是“真反思”;二是“浅反思”,不是“深反思”;三是“应付思”,不是“我要思”;四是“空反思”,即只顾反思,不会“决断”,没有行动,未解决问题。我们认为,要提高教学反思的能力,提高反思品质中的几个“度”是训练的方向,即反思要有广度;反思要有深度;反思要有高度;反思要有创新度;反思要有灵活度。
研究表明:一个不会反思的教师,不可能在课程改革中,转换教师角色,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他的经验也是狭隘的,肤浅的,它的学术水平的发展也将大受限制。
第四篇: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训练
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一、有效训练要有针对性、针对实际情况,实施分层训练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往往效果也不同,教师在组织训练之前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在训练的容量、难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不同的要求,做到各有所得,共同进步。同时,教师还应了解每一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在组织训练时应逐步递进,而不能超越常规,跳跃式地前进。
二、有效训练要多样化
1、习题类型多样化:设计练习题力求做到分层要求,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训练题时可适当将一些常规性题目改为开放型题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拓宽,使其演变为一个发展性问题,或给出结论,再让学生探求条件等,让学生有充分讨论与发展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和开放练习等多种不同层次的练习,反馈教与学的效果。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刻意新颖,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不拘泥于课本,力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增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2、训练方式多样化: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中以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为核心,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强化反馈矫正,及时调整训练,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保证训练有效的重要环节。教学训练中,教师应有目的捕捉信息反馈,及时处理。最重要的就是进行教学行为的调节,改变教学的切入点,甚至不惜临时改变教学内容和计划,求得最佳的训练效果。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实践过程反馈,才能培养和提高教学调节的能力,因此教师要重视过程反馈性的训练的设计,选准反馈的时机,制定恰当的反馈方式,迅速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调整教学进程,求得理想的教学调节的效应。不能把过程反馈当作灵机一动的教学行为,教案中应有明确的设计,拟定有针对性的检测题,引导学生总结知识应用的规律,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方法,当堂扫除学习障碍,逐步消灭学习上的误区,使学习的效能得到提高。课后要对过程反馈作必要的反思,辨析教学调节的效能,寻求有效的反馈时机、方式和措施。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研究,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研究有效训练的方法和策略,探索有效训练的途径,做到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农村初中英语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上传: 肖升发 更新时间:2012-5-16 13:48:36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很多学生不爱学习,尤其不爱学习英语,很难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那怎么样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教学呢?根据本人的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要精心备课
要想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认真备课是其基础和前提。要想实现有效备课,我认为,至少要做两方面:
1、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真正弄清课程标准对该语言项目的要求之后,熟读教材上该一单元的具体语言材料,弄清其和前后两个单元之间或与以前的某个相关语言项目,语言材料之间的联系后,对教材上相关语言材料做一些有效的选择,增加、补充或删减一些相关的语言材料,从而达到更有利于学生对该语言项目的掌握的目的。
2、深入了解学情。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个性差异。这种差异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性格气质方面的差异,也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差异,更包括学生对该门学科的爱好与否以及对所任教教师的人格魅力的认同等。因此,充分了解学情也是实现有效备课的重要一环。例如,九年级学生中考在即,很多学生听力差,尤其是听录音完成表格题中数字的填写。因此在前一天上完课后,就应设计一个有关数字的小练习,并提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复习一下以前学过的有关数字的相关知识,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要充分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并认真钻研了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样的备课就一定行之有效。
二、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
第一、课堂是英语教学的主阵地。
要想扎实有效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真正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课前准备的习惯,包括对知识的预习,对学习用具的准备等;课中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发现问题,并力求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等。在最初的阶段,必须是教师作一些引导,监督甚至是强制性的规定。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会逐渐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第二,要真正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
1、让学生学会学习。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不断的英语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使用学习英语的工具。如,教会学生认读音标,学会自己拼读单词,查阅英语工具书,掌握识记英语单词,做阅读题目的基本方法等。只有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才有可能在没有老师引导的环境中也可以做有效的学习。
2、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3、利用教具、实物、挂图、网络等资源,充分创设语言情景。例如在教学go for it七年级unit 8 i’d like some noodles.时,从网上搜集各种各样面条,给学生上一次面条全席,学生兴趣盎然,效果还真不错。
4、精心设计一些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听说读写的训练。例如在学完宾语从句后,首先设计一个关于宾语从句的独立作业,然后利用该课的对话材料,设计了一个听力训练。然后听录音,让学生跟读,并分角色表演,实现了读和说的训练。然后要求学生把该段对话改写成一段小短文,其间要注意人称和时态的变化,既进行了写的训练,又在写的训练中强化了宾语从句相关知识的训练,达到了多重训练的目的。在写的训练中,针对班上学生写的能力不平衡的实际情况,我让一部分学生作改写,一部分学生做我事先根据该课内容做的课文改写的填空练习。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一定的收获,听说读写能力在这一课中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5、充分设计各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掌握知识,方法,技能技巧等,听说读写的训练效果会更好。例如在学习了买卖东西的内容之后,就可以让学生分组模拟超市购物的情景,上一节活动课。在这一课当中,学生既要注意合理的分工合作,又要掌握超市购物的有关语言项目的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等,达到了多种训练目的。
6、注意课堂教学微技能的应用。例如,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有效倾听等。总之,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我们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三、精选课后作业,对教学进行有效的补充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知识内容的复习巩固,补充和提升。要想使课后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可以在两个方面作一些努力。
1、注意作业的形式。作业的形式可以是课后独立作业,独立探究,也可以是小组活动,资源共享等。根据内容的不同,作业也可以抄写题目,也可以不写题目,只写答案等。
2、注意作业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也要适量。
四、用爱打动学生,让英语课堂持久有效
在某一节课上实现有效教学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困难的是在每一节课上都实现有效教学。除了教师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各方面的素养之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适时的与学生沟通和交流,及时的消除学生心中的困惑,包括心理上的和学习上的,准确无误的让学生感知你对他的关爱。
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课后比较正式的谈话之外,还包括上课时老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问候,一个肯定的手式;老师在作业本后的短短几行评价,或鼓励,或批评,或希望,或赞扬;还有各类活动时,运动场上老师不仅可以是裁判,而且还可以是激情飞扬的啦啦队员,嘘寒问暖的后勤服务员;文艺表演之后,老师由衷的赞叹也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只要作为老师的我们,乐意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学生一般也会对我们敞开心扉的。即使有那么一两个学生似乎不乐意与我们交流,但是只要我们不放弃,也一定会走进他或她的心灵的。只要让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的耐心,真诚和关爱,学生一一定会回报给我们更多我们所不敢想象的东西,就有可能实现英语课堂的持久的有效教学。
总之,只要每一位英语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同时,能够关注自己课堂教学过程之中以及课堂教学前前后后的每一个细节,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现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