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范文大全)
编辑:青苔石径 识别码:11-898068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2-04 00:24:3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

力的培养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

摘要:

科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幼儿在探究进程中行为类型的分析,确定幼儿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帮助、支持、建议和指导。让幼儿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科学认识的同时,掌握科学的方法,尝试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关键词:

科学活动 自主探究 能力 培养

正文: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是注重科学人才培养的年代,而科学人才正是需要有

自主探究的精神。孩子是祖国的希望,因此自主探究要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是主动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知识经验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

大量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正是想象力、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想象大胆,没有过多的思想束缚,经常标新立异,是个体创造力发展最具有潜力的时期。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发展的研究旨在牢固确立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新观念,要把幼儿接受知识的过程变为能动地参与过程,在学习和参与过程中培养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发展。

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美国教育家杜威讲过:“科学的方法与知识的积累相比,具有相当的甚至更大的意义”。幼儿科学教育以丰富幼儿科学知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从小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为出发点,从而促进幼儿认知、情感、个性等健康、自主学习行为和谐发展,因此科学教育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必要措施。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习惯用理智知识和技术来抑制幼儿创造的灵性,活动形式集中化、同步化,常常忽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培养,使幼儿变得顺从和习惯模仿,从而失去宝贵的探究与创造天赋,自主探究能力被扼杀在摇篮中。幼儿对科学的认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构建过程。根据幼儿探究行为与创新能力由低向高的纵向发展表现,以下将简要的概述下幼儿在科学活动中的自主探究的培养。

一、把握幼儿的敏感期与关键期,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幼儿与生俱来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就是去观察、去探索的它的原因。在班级内外的公共空间,为幼儿提供了许多材料与自然界的,在活动室的自然角内,鼓励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植物盆栽与一些小动物,下课之后很多孩子都在探讨这些植物与动物的饲养与喂养的方法,这阶段他们对这些就特别感兴趣。例如我们一起照料的一只小金鱼突然死亡,就激发起孩子的探究欲望,老师提出:“我们一直换水、喂食,照顾的很周到,金鱼为什么会死掉呢?”这就引起了孩子强烈的探究欲望,但是探究的过程需要老师的不断鼓励与支持,老师要通过积极的语言来不断的肯定、鼓励、接纳来激起孩子们的探究欲望,后由孩子们提出:是不是因为小金鱼想家了?或是小金鱼是爱对我们换的水不适应啊?因为老师适时的把握好了孩子的敏感期与关键期,小朋友都能够自发的提出了一些问题,并付诸实际行

动,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帮小金鱼换水喂食,通过孩子的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观察空间,从而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欲望。

二、鼓励幼儿不断的探讨与交流,增强幼儿自主探究的意识

一个问题的发生与一个问题的结果都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思考去探讨再得出结论。因此,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或者幼儿与家长之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失去语言的思维是苍白无力的。美国人也说过:“一个人吃一个苹果是一种味道,而两个人品尝一个苹果就是两种味道。” 所以,科学的实验与结果是需要不断的碰撞出火花的。在平时的活动中,老师就要不断的鼓励幼儿在园时与同伴之间不断的探讨交流,回家后再与家长进行一个探讨交流的延续。孩子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有时候的问题争论,正是为幼儿

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探究、验证的过程,教师与家长要把握好孩子们探究的一个契机,从而让孩子持之以恒的得出结论。例如在《有趣的管子》这个活动中,分别为幼儿提供了四种东西(线、筷子、打气筒的气、手电筒的光),先让幼儿预测这些东西是否可以穿越直的管道和弯的管道,并说说原因,预测完了再进行动手操作,孩子们发现预测的与实验的结果有不一样的地方,也有实验后的结果也不一样,例如有些幼儿说线不可以通过弯的管道,有一部分幼儿持相反意见,通过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激烈讨论,再次实验,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发现线的硬度不一样,导致了有不一样的结果。通过在一次次的争论一次次的实验中孩子们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探索和发现,“倾听”让幼儿获得了更多的信息,也让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想法,为我们及时调整教育行为提供依据,也为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提供了保证。

三、提供多元化的学习形式,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能力

为满足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的激情,我们应开展多种适合幼儿探索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使幼儿能积极主动的去探索。

我们通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激发了幼儿探索的能力,因此,我们开展了“我来问一问”、“十万个为什么”等活动促使幼儿对社会和自然事物能注意观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幼儿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急于公布答案,而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答案,或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再回家和父母共同查找各种资料等探索活动。让幼儿把自己观察到的细节、结果或查到的答案大胆的表达出来。例如:班级里的一位小朋友带来了一只小仓鼠,孩子们异常兴奋,一下课就围在小仓鼠的周围说东说西,我看他们那么感兴趣,就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孩子们去解答,让幼儿更加的了解仓鼠的一些知识等等。通过

提出仓鼠喜欢吃什么食物?孩子们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并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想了仓鼠喜欢吃的食物,他们的答案有有:水果、饼干、米饭、瓜子、花生、萝卜等。我就帮幼儿把猜测的记录下来,第二天,许多孩子都带来食物,于是孩子们进行了大量的观察、探索、记录。通过一次次的实践观察,知道了仓鼠爱吃的食物。这些事通过幼儿的自己探索而得来的答案,我还让孩子们回家跟父母进行关于仓鼠生活习性的查阅,并将查阅的资料带到幼儿园与所有的孩子进行分享,通过查阅与孩子们的自主探究,孩子们知道了仓鼠应该怎么样,分布在哪个地区国家等等。

科学活动的目标就是让幼儿有机会亲自探究自然奥秘,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和相互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获得初步的探究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使他们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为促进幼儿的全

面发展,把幼儿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公民打下基础。它是幼儿发现和获得知识的一个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能否实现上述科学教育目标的关键所在。

因此,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中,只要教师注意启发引导,鼓励支持,热情关爱,宽容谅解,注重开展各类游戏,通过各种途径,多种方法,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思维,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论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论科学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究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幼儿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所谓的幼儿自主学习是指在没有外界因素的配合下,通过自主的分析探索发现问题并恰当解决问题,从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由于自身对于情感。认知和意志尚未分化,所以迫切需要教师来引导儿童进行自主学习,为其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幼儿自主学习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发现认识观察社会,更好的获取知识。

增强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科学活动中发展幼儿自主能力的优势:

幼儿科学教育的过程,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对幼儿施加教育影响的过程,但实质上它是幼儿自己的科学探究过程。具体表现为幼儿自己的学习过程。只有将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始终贯穿幼儿的探究过程,才能够真正实现教育活动的目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释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索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科学活动里幼儿的操作是幼儿参与活动的表现,他们不再是“观众”的角色他们不单纯听听、看看,而是参与到操作活动中来。表面上看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似乎是学习的主人,而实际上他们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处于主导地位,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让孩子通过操作活动验证已有的结论,忽视孩子的探索能力。

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让孩子在做中学,学中做,重在鼓励孩子提问,激发孩子参与科学探索的欲望。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鼓励幼儿进行自主科学探究活动

《指南》中建议,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望,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对于孩子而言,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开展活动是完全可能的,但究竟如何入手,教师只有了解和满足幼儿的需要才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如春天到了,家长从河里捞来小蝌蚪放在自然角饲养,孩子们给小蝌蚪喂食换水围着蝌蚪观察,了解从小蝌蚪长成青蛙过程中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可就在孩子们期待小蝌蚪长成青蛙时发现容器里的动物有的死了。这是怎么了?组织孩子观看食堂师傅杀鱼,介绍腮及腮的作用.让孩子们摸青蛙,了解青蛙身体结构,找出小蝌蚪在容器里死亡的原因。那有什么办法阻止小蝌蚪死完呢?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在容器里营造一个陆地环境,眼看着蝌蚪长成青蛙。农村到处是泥土,幼儿在用手捏捏,用脚踩踩知道有的泥土硬,有的泥土软;有的泥土黄,有的泥土黑。通过用小铲子挖发现有的泥土里有蚯蚓,有的泥土没有。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蚯蚓喜欢潮湿的地方。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到处是学问,引导幼儿在大自然中学习科学知识。

二.提供丰富的生活材料,激发幼儿自觉探究的兴趣

《纲要》也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应用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材料,支持和印发幼儿积极主动的与材料相互作用,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结构主义教育家认为,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幼儿科学的学习过程类似与人类探究知识的过程。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离不开对材料的操作。提供丰富的材料对于幼儿科学学习尤为重要。在教学有规律排列这节时,打破请幼儿先观察发现规律,再按规律排列这一常规。先出示各种色彩图形,问:你看到什么?你想怎么排?有什么规律?幼儿通过摆弄图形互相商量发现规律,总结如下:可以按颜色排序红黄蓝红黄蓝,红黄黄红黄黄,黄蓝蓝黄蓝蓝,可以按形状来分类正方形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还可以按形状颜色来分类,一个红正方形两个黄三角形。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自己发现排序的规律体验到探究的快乐。在科学活动《奇妙的磁铁》中,提供磁铁

铁钉 纸 布 别针 木棍 玻璃,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去操作,尝试发现磁铁的特性。然后出示幼儿喜欢的沙水,让幼儿去操作,在操作与探索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在提供各种磁铁材料,自主探索磁铁的奥秘。幼儿在自主的探索学习中一些困惑得到解决。他们在活动中大胆交流,热烈的讨论,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了。丰富的材料是幼儿离开老师进行自主学习的物质基础。三.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幼儿主动深入探究

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的关注,将幼儿逐步引入探究的情境之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必须能够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教师要创设出能让幼儿产生兴趣的情境,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捕捉到相关的信息,逐步知道要探究什么。例如在认识时间活动中首先要认识中,如果出示钟面让幼儿观察,介绍钟的结构幼儿被动的接受记忆肯定不深刻。首先设计情境:今天小娃娃钟表店开张了,进了一批钟可是这些中都坏了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忙修修,你们愿意吗?小朋友拿到要修理的钟面后自己主动去观察挂在墙上的钟,把钟面上缺少的部分补充完整,在修理的过程中幼儿自主的认识到钟面。教师在提问时,思维活跃的幼儿往往在第一时间回答问题,而绝大多数幼儿往往没有去思考,这样长此以往思维活跃的幼儿形成思维霸权,发言霸权,其他的幼儿形成思维惰性,随后敷衍,不动脑筋。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提问时多提发散思维的问题,如学习5的加法时提问()+()=5,思维活跃的幼儿为了让答案更完整,整理自己的答案,为思维慢的幼儿争取一点时间参与到科学学习当中。

四.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点,激励幼儿大胆猜想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并指导幼儿以次为原点,进行充分合理的猜想的假设。允许幼儿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不能期望孩子的想法都一样,对待不同的想法几做法,可以让幼儿自己去讨论,从而最终形成科学设想,并自己去验证自己的科学设想。《指南》中建议,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有条件时和幼儿一起做一些简单的调查或有趣的小实验。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在科学活动中,鼓励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大胆进行猜想,但猜想与结果产生矛盾时,就会激发孩子探索的愿望。在《吹泡泡》活动中准备一些材料先让幼儿猜测能否吹出泡泡并记录下来,猜测后让幼儿自己验证结论。出示不同形状的工具让孩子猜能否吹出泡泡吹出什么形状的泡泡,孩子猜测后记录下来,再通过实践验证猜想,在操作中自主探索正确结论。

五.教会幼儿掌握实验和观察方法,提升幼儿自主学习基本素养 在科学活动中,实验和观测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如何把握呢?首先要让幼儿尽量去接触周围的世界,去接触大自然,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处决嗅觉等去感知。如:农村的孩子在田野里认识棉花,稻子。麦子。玉米,了解一些农作物的生长,参与简单的劳动,感受爸爸妈妈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幼儿园里开辟小块菜园中,带领幼儿种植瓜果蔬菜,观察记录蔬菜的生长过程。幼儿在种植活动中了解春种秋收,记忆深刻。其次在实验和观测时,当一些幼儿遇到了困难,感到受到了挫折,教师此时可以通过必要的提问或是建议等方式来帮助他们摆脱困难,杜绝全程干预,不停讲解。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对一些事物现象有自己的观点看法,这些理解是肤浅的,甚至是不正确的。教师如果从孩子的经验出发引导幼儿参与到探索操作活动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在区角活动中争论正方体的六个面是否一样大,沿着孩子的争议引导孩子想办法把六个面放在一个平面进行比较。孩子们探索出比较六个面的方法:拓印(把每个面印在纸上比较)、用线量、用橡皮泥制模、用笔画一画剪下比。当孩子为自己的成功感到满足时适时出示长方体让幼儿去比较面的大小,孩子们应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操作再找出同样大的面。适时的引导激发了孩子操作探究的兴趣。

六.寓科学活动于游戏,让幼儿在“做中学,乐中学”

《指南》中提出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孩子们在游戏时也会遇到科学知识。户外活动时组织孩子玩《踩影子》的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认识到躲到树荫下就没有影子,阴天玩不起来踩影子是因为没有光,不同时间段影子的大小也不相同。区角活动时投放磁铁、铁制品塑料制品供孩子自由操作,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科学经验,组织孩子们自制玩具《钓鱼》,孩子们画图涂色忙的不亦乐乎,一个个神态各异的鱼做出来了。怎么才能把鱼钓上钩呢?孩子们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一个玩过磁铁的孩子提出在鱼竿的末端系上铁丝弯成的鱼钩,鱼嘴固定上磁铁,这样孩子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在活动中加以应用。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记忆深刻。七.利用日常生活—自然生成科学活动,满足幼儿独立探究的欲望

《指南》中建议鼓励幼儿根据观察或发现提出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建构主义学习论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孩子的科学学习过程不满足于从一个问题开始到得出结论而终止,而是从一个问题到新的问题周而复始的过程。在动物怎样过冬活动中孩子们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有:冬眠、迁徙、换毛、储粮。活动即将结束时孩子提出植物怎样过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生成了一个新课题《植物过冬》。对于植物过冬的方法孩子们也知道一些,当用语言表达有一定的难度。上课时组织孩子看一看常青树,捡一捡常青树叶。看一看落叶树,捡一捡落叶树树叶。看一看小草,挖一些草根。组织孩子观察长青树树叶了解常青树树叶小厚,表面裹着一层蜡质。这层蜡质可以防止水分流失,抵御寒冷,保证树木安全过冬,这种方法称:蜡质过冬。落叶树树叶大而薄,水分容易蒸发,养分也容易流失。为了减少水分蒸发,养分的流失,大树到了冬天树叶就会枯死落下,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到来年重新发芽。这种方法称:落叶过冬。观察小草,冬天小草地面部分枯死只留下草根,春天草根发芽长成小草。根部过冬。通过图片展示幼儿了解人类帮助植物过冬的方式。延伸活动:我为小树穿冬衣。科学教学的目的是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索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形象思维,初步尝试规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他领域的学习奠定基础。科学活动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科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操作,孩子自主的操作能激发探究的愿望,提高学习科学的兴趣。

第三篇:如何培养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培养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性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学生如果能具备自主性,那么,他们在以后的成长中就会收获更多。在语言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在传统的语言活动教学中,教师没有突出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没有把幼儿当成是学习的主体,而是把自己放在了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好像课堂是他自己的,而幼儿只是处于从属地位,学生的主体发展能动性不足,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没有得到重视,在语言教学中,只是一味地教,而很少关注幼儿的语言需要,这样一来,幼儿就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大容器。所以,在语言教学中,只有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才能让语言的发展更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才能有效提高语言能力。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

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说教,幼儿不会产生学习兴趣,在一些说教中,幼儿根本就听不懂,更不会去实践与运用,而运用多媒体的优势,给幼儿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多媒体里有丰富 的知识,而教学方式更符合幼儿的思维习惯,幼儿在学习中容易与多媒体产生共鸣,从而产生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多媒体画面鲜艳的色彩,能动、静结合,有利于制造有趣的活动情节,特别是紧张的情节更容易吸引学生的目光,从而引导他们进入自觉的学习状态。多媒体技术的教学手段更加繁多而丰富,而且都是学生所关注的、所感兴趣的。比如,在教学《田鼠太太的项链》时,我把故事的情节制作成了动画,把故事中的文字加入动画中,从而让故事动了起来,利用特殊的方法对故事进行了多方面的加式,使文字、图像、语言、实物等多种元素综合起来,所展示给幼儿的是含有丰富内容的知识,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从而大胆地去表达,运用自己丰富的想象运用语言说出来。

(二)在表演中创设语言实践情境

幼儿喜欢动,也喜欢表现自己,而且表演时不怕出丑,这正是幼儿学习表演的优势。所以,我们利用幼儿的这一特点,给他们表演的机会,满足他们表演的欲望,把角色学习带入到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表演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也是一种玩,而对于老师来说,这正是幼儿学习的好方法,可以让幼儿在玩中体验与学习。这样做可以使内容更加具体化,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悟其中的道理,更好地理解知识,达到润物无声的学习效果。

比如,我们在故事的教学之前,一般采用与内容有关的情境表演,幼儿先对情境表演进行感受,在观看中了解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知识,在表演中已经把幼儿引入到了学习的情境之中,让他们对故事产生兴趣,在学习故事?r就会更加容易,从而对故事中的对话、人物、情节等更加熟悉,学习起来就会更加轻松愉快。

二、创设语言想象空间培养语言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事物发展的不竭动力,探索和求新是创造性的特征,创造性是一个人的最高层次,也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但幼儿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又不同于其它的创造性,语言创造性有着特殊的要求与特点,主要表现在对事物的联想、想象,可以运用儿歌、诗歌、散文等表现出来,实际上这也是语言的一种。在语言教学中,不仅看教会了幼儿多少首诗歌,看他学会了说什么样的语言,更重要的是看教会了他什么样的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他能把学会的儿歌进行举一反三的运用,比如可以根据这首儿歌写出与之相似的儿歌,还可以运用儿歌编出一个小故事,还能把这首儿歌教给别人等。

爱因斯坦曾提出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的名言,事实上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没有了想象力,知识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幼儿天生就会想象,幼儿也不能没有想象,幼儿的思维方式很简单,会带有幻想色彩,他们的想象更自然,更逼真。在幼儿的语言教育中,我们所选用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丰富、生动、优美的想象和幻想,这些想象都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也特别容易引幼儿的语言兴趣。我们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时,要抓住幼儿的心理需要,对他进行启发,比如,经常会问“它像什么?”“还像什么?”还可以对他们进行提示,让他们更好的想象,而且有自己独特的想象,这样,幼?旱乃嘉?就会更加活跃,想象力也更加丰富。比如:有一天,老师发给幼儿每人一根自制的魔法棒时,给他讲一个与之有关的故事,之后,幼儿感觉到了“魔法棒”的神奇,由于老师启发幼儿想象,如果你手中的魔法棒是真的,你想让它帮你实现什么样的愿望?幼儿可能会想到自己去乘坐魔法棒去天空旅行,有的想要一个自己喜欢的礼物,有的想为爸爸、妈妈变需要的东西等等。教师再进行启发,你的这些愿望中哪些是有意义的,如果没有,你能不能想出一件有意义的呢?在老师的进一步启发下,幼儿的想象更进了一步,他们的创造力更在进一步实现。

三、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老师与幼儿的和谐关系可以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搞好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不是对幼儿放松要求,也不是与幼儿随意的交往,这种摆花架子不但不能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反而起到阻碍的作用,应该在组织语言活动时要注意游戏性和趣味性,以激励的语言去引导孩子积极的探究学习,在老师与幼儿交往中处处展示着正能量,让幼儿产生积极学习的热情。幼儿在老师的鼓励下感受到了自己的学习主体性,幼儿自己就想去看、去想、去说、去体验、去发现、去创造,这种学习动力是发自内心的,是老师与幼儿和谐相处的结果。

总之,在语言中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学习能力,就要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究,将他们带入到自主学习的环境中,让他们在自己的世界里去发现,只有这样得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不断与幼儿一起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行创造性的教学,从而给幼儿更多创造性学习的机会,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第四篇:浅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谈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天津市警备区第一幼儿园 刘春霞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更新,教育在发展。在《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科学领域的总目标“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初步尝试归类、排序、判断、推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幼儿期是孩子思维发展的黄金时期。那么我们作为幼儿教师又如何去做呢?

因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幼儿初期的思维发展处于直观行动思维,并且以直觉行动性为主,即幼儿必须借助动作、行动、具体的操作来进行。动作行动是思维的外壳。发展到中后期,思维的具体性和形象性十分突出,产生了具体形象思维。即幼儿必须借助于对外部事物的直接感知或客观事物的形象来进行思维。这是直接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递进发展过程中,并且抽象逻辑思维已经萌芽。这种思维的抽象性比较低,还不能较好的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在幼儿思维发展的黄金时间借助适合幼儿阶段特点的材料,以孩子熟悉的内容进行系统训练,就可以从幼儿思维品质如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创造性、灵活性、批判性等入手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培养幼儿的良好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使孩子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关键词:

思维、思维能力、直接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一、问题提出

(一)在教育观念上;

传统教学模式比较固定,束缚孩子们的思维发展。往往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幼儿的主体作用。

(二)在教育活动中;

教师要求幼儿按照教师教的方法去记忆知识、思考问题,如果幼儿按自己的方式理解或提出假设,教师会千方百计的把他们的思考引到自己的计划上来。

(三)在教育行为中;

固定的传统教育模式过于重结果忽过程,即追求幼儿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忽视幼儿对学习过程的参与和实验操作。在社会呼唤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在这样继续教下去,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如果教育是致力于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就要改变幼儿被动学习的方式,提倡幼儿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二、激发兴趣,设置情景,有效提问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情绪、思维和行动很容易受到同伴及周边事物的影响,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只要教师能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兴趣来创设问题情境,就有助于提高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集中注意力,促使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教师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层层递进地设计出接近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和智能水平的问题,从而帮助幼儿梳理了已有知识,将无序、零碎的经验变得有序和完整。如“好玩的泡泡”比较适合小班年龄。

日本学者曾提出“提问就是教学的生命”。教师的有效提问,能发展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将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好奇、好问以及持续、深入的探究兴趣,通常是由教师的有效提问引发的。在特定情境下,提问是决定科学探究活动是否有效、能否精彩的重要因素。同时又隐含了教师预设的科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发挥了指导性的作用;在提问中能够激活幼儿的思维,将幼儿的思维和感官充分地调动起来,使主体与客体直接接触,相互作用。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促进其思维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性活动要求教师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尝试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引导幼儿自己发现答案更重要。”在我园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感觉到教师们在与幼儿的交往互动中,尚缺乏一种开放性提问的思路,在具体的提问中,层次结构及类型的把握上还留有空白。(教师的提问往往集中在低层次的问题上。教师的提问技能亟待提高)需要老师们通过理论的思考、实践的研究进行解决。分析用什么样适宜的提问策略对幼儿实施教育,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中,问题的设计是关键的一环。问题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师能否通过提问来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探索与发现,发展幼儿的心智。

三、开阔思路,寻找联系,解决问题

由于幼儿的思维水平低,其思维具有固定性、表面性、自我为中心等特点,又困于知识经验的不足,面对复杂的问题,常陷入思路单

一、固定的困境中。因此,我们必须开阔幼儿的思路,从中培养幼儿思维能力。避免问题解决过程的思维定势。人的心理活动有一种功能固定性,它使人们的思维趋于刻板、固定化,总是沿着习以为常的思路去想、去做。幼儿更是如此,他们解决问题时,多是围绕着一般性、常规性的思路展开,且难以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联想,启发幼儿突破局限,由此及彼地扩大思路,从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游戏中替代物的使用,进行一物多玩。联想越丰富,用法就越多样。由于联想的基础是经验,因而经验越丰富,联想的通道也就越宽阔、多样,从这个角度说,丰富幼儿的经验,也有助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探究活动应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教师通常以提问的方式将之传达给幼儿。如果提问体现了活动目标和活动的重点、难点,就能促使幼儿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进行猜想,反之,则会使活动偏离方向而无效。比如,在活动“沉浮的鸡蛋”中,教师把毛巾、铅笔、瓶盖、盐等材料放在桌子上,问:“猜猜哪种材料可以让鸡蛋浮起来?”幼儿开心地说:“是毛巾。。”“是铅笔。。”„„出人意料的发言,教师不知如何回应。就这样,猜想占用了宝贵的时间。与其这样教师应先让幼儿观察材料,然后问:“如果把这些东西放到水中,那种材料能使鸡蛋浮起来呢?请小朋友仔细想一想”使得幼儿的猜想有了明确的方向,进而在操作实验中验证猜想,思考为什么。那就自然有效地生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鼓励探索,亲身体验,发展潜力

教师选择的科学活动既要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又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动探索,展开幼儿探索活动的欲望,从而能引导幼儿沿着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思考。如《神奇的镜子》镜子的角度不一样,玩具数量不一样(提问:1.使用两面镜子找玩具,你会发现什么?2.和用一面镜子看到底情况有什么不一样?3.把镜子合成不同的角度,你会发现什么?照玩具的数量有什么变化?)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幼儿已形成较明确的认识。让幼儿经历了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验证问题的完整过程,既有利于启迪幼儿的思维,又有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有多种可能的答案,促进幼儿从多方面进行思考,获得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幼儿的思维。探究性的提问(用什么方法装宝石呢?)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所提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究性。通过问题的设置,引导幼儿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幼儿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活性。在幼儿解答完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教师还应留下具有生活化、又赋有探究性的空间,让幼儿利用其他时间进一步去探究。教师要指导幼儿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资料,幼儿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案例:盐水实验。盐量的多少影响鸡蛋的沉浮情况。在不同的环节提出事宜的问题,以推动幼儿在较高水平上进行活动。给孩子留有时间思考,发展幼儿潜力。通过学习是我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教师教育能力的体现,更是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发展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今后我将把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提升思维潜力。参考文献:

《幼儿园课程实施指导.科学》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课堂提问艺术》 中国林业出版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苏州教育出版社 《做好科学小实验的课前准备》 《学前教育研究》月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儿童发展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

《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大班组课题阶段小结 目前,我园正在进行《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探究合作交流能力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开学伊始我们根据本园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对教师进行要求,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在这个平台上,让老师大胆探索,通过园本培训、园外培训的方法相互学习,在幼儿园我们采用听课、说课、评课、互听公开课的形式进行一切活动,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我组的每个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一学期下来,我们的教师沙龙活动圆满结束了,我们的活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表扬以及家长的赞誉。回顾一学期的工作,感触颇深,使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深有体会:

一、使我们的教师成为研究者

二、研究型教师的几点要求:

1、坦诚,是开始研究的大敌,在大家还磨不开情面时,害怕暴露问题,相互缺乏信任时,害怕别人瞧不起,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都把个人的得失,反思当众说出,教师敞开心扉。

2、营造良好的学习研究的氛围,提倡公开交流

3、研究一个新的事物都是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投入的为了使课题开展、过程记录更科学化,我们还运用现代化技术,不断完善网络化管理。运用幼儿园的网站建立了课题的专题网页,根据需要开设了课题方案、活动研讨等九个栏目。并且利用博客探讨问题、交流经验,老师们感觉既便捷有有效。

初探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范文大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