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群众路线文件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情况汇报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编辑:蓝色心情 识别码:11-1124045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1 16:18: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群众路线文件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情况汇报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情况汇报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解决当前困难群众生活问题的自查报告

为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办事处把它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好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始终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并把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抓好抓实,抓出实效。根据工作实际,召开了班子扩大会,集体研究、讨论,合理安排,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为困难群众解决最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救济,真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实行领导责任制,要求各社区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办事处班子成员分片分项包干,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积极协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二、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做好排查摸底工作

办事处及社区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另外,为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和救助,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民政、红十字、计生等各口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查清困难家庭的原因,认真开展了对口帮扶。

深入社区,逐门逐户,摸清辖内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为救助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各社区人员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深入细致的进行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对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众的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了民情台账,施行动态管理,切实掌握了解困难群众的底数。日前我办事处低保户人、残疾人、孤寡老人 人。

三、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通过入户调查,解决好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除了要靠政府、社会的帮助,更根本的是要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为此,我处为了使辖区内下岗、失业及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了服务“四化”。一是制度化。四个社区分别建立了人才劳动服务保障工作站,制定了社保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完善了管理制度。二是网络化。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建立了信息系统,设立了资料台帐,对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思想动态、技能特长、择业要求等逐一进行登记,准确掌握下岗失业等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用工信息。三是优扶化。积极与各培训基地协调,为各类人员提供参加各种减免或免费技术培训机会,增强其就业能力。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四是社会化。建立宣传栏,定期更换政策宣传内容。并通过板报、橱窗、发传单等形式,向广大辖区居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向失业人员答疑解惑,为实现再就业提供智力支持。

整合社会力量,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建立了社会扶助平台。一是开展爱心救助,如家住××社区++夫妇一个弱智一个残疾,还有一个智障的孩子,无生活来源。了解这一情况后,办事处及时给他们送去了五床棉被、一桶油、一袋面、四双鞋、三套衣服,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党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家庭,撒满社会每一个角落。二是广泛发动单位个人捐助,动员辖区单位捐款捐物,开展面向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通过“博爱超市”、爱心基金等途径进行帮贫济困。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助,争取民政、残联等部门专项资金,对不同类别人员进行资助。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群众只有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但他们的难处不仅一项,有的最需看病,有的最缺学费,有的急需住房,有的无钱取暖,碰到这些坎儿,他们便将原来用于温饱的钱拿去“救急”,造成解决“温饱”仍难以实现。建议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更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取暖等专项救助措施,更完善原有的城乡低保政策。

2、零就业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希望广泛开展各类中、高等免费技能培训,提高零就业家庭及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范围。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制定援助、帮扶政策,确保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实现一人就业,鼓励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

关于增加群众收入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和区委五届三次、四次全会的各项部署,高标准做好经济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增加群众收入工作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当前经济运行主要情况 1-8月份国内生产总值完成31.48亿元,同比增长25.6%,完成年度计划的62.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2.97亿元,同比增长4.3%,完成年度计划的62.8%;合同利用外资完成6787万美元,同比增长36%,完成年度计划的79%;外资实际到位2236万美元,同比增长31%,完成年度计划的58%;内联项目20个,合同利用内资5.06亿元,同比增长209%,完成年度计划的82%;内资实际到位2.25亿元,同比增长200%,完成年度计划的60%;外贸出口形势较好,完成外贸出*货值18.19亿元,同比增长40%,完成年度计划80%。工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实现工业总产值70.3亿元,增加值18.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1%、27.9%,增速均比去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9.5个百分点。9个骨干行业产值增幅均在35%以上,82家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亿元,增加值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5%和37.8%,拉动工业经济提高近2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完成投资8.57亿元,同比增长61.4%,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完成年度预算的67%,为近年来同期最好水平。生产经营性投资比重增加,占总投资的70%,工业大项目增多,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4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1亿元以上项目5个。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5个。重点引资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投资3000万美元的天任自行车项目已经开始建厂;投资1.87亿元的头孢类药物项目,已完成14万平方米场平工程;增资3000万美元的日板安全玻璃项目资金已全部到位;增资202_万美元的高丽线路板项目、增资202_万美元的大宇微波炉项目、增资202_万美元的高丽电子项目、投资1000万美元的科美项目,已进行设备安装。个体私营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8.6亿元,同比增长38%。个体私营企业户数、注册资本和从业人员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3.16%、54.15%和29.9%。第三产业增幅进一步回升。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2.43亿元,同比增长23.1%。商贸流通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份当月完成3.58亿元,比7月份增长27.8%,累计19.9亿元,同比增长9.9%,增幅与去年持平,完成年度计划的67.8%。

二、增加群众收入情况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202_年预计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80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260元,同比增长10%。今年1-8月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8185元,同比增长10.9%,完成年度计划的64.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完成4274元,同比增长9.9%,完成年度计划的68.2%。从我区城乡居民收入结构看,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1-8月份城市居民工资性收入为7728元,占可t支配收入的94.4%;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329元,占现金收入的54.6%(加上年终奖金,年底这个比例可达到70%以上)。为此,我们把广开就业门路,实现充分就业作为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切实抓紧抓好。从我区劳动力构成看,全区劳动力资源总数22万人。其中城镇劳动力近15万人,含驻区国有企业职工10万人。农村劳动力5万人,有50%以上在乡镇企业就业,另外还有外来劳动力2万人。随着经济的加快发展,我区劳动力就业容量有扩大的趋势。今明两年几个大型工业项目投产,预计可以增加就业近万人;大学城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几年内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万人,带动高教园区及周边第三产业发展预计可增加3000个就业岗位。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继续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成立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挖掘就业岗位,扩大就业面。1-8月份共挖掘就业岗位3529个,安置社会失业人员3035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我区的全年创造2500个就业岗位的目标,完成目标的121%,为增加群众收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一是当前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全区现有登记失业人员4530人,登记失业率2.3%(不含协解人员);另有驻区企业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1.9万人。全区“4050”人员6803人(含协解人员),占失业和协议解除劳动合同人员总数的近30%,就业和再就业任务还较重。

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较大。202_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22%,今年1-8月份高91.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略有缩小,但是差距仍然较大。

三、增加群众收入的措施 我们把“人人增收入”作为改善全区人民生活的七件大事之一,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加快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两个基地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水平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工业化。发展农村工业,就地转移农村劳动力,是提高农民收入的最有效手段。今年,我们加大农村工业化推进力度,加快开发建设农村工业小区,引进一批大项目,仅天任自行车项目,投产后就可以安排3000人就业。通过农村工业化带动,力争用3-5年时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的90%。

二是进一步完善冬枣产业链。我区枣树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部分进入盛果期。我们把冬枣的保鲜增值、深加工增值,作为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今年冬枣产量预计为1000-1200吨,鲜枣销售占60%,深加工占10%,保鲜储存占30%,鲜枣销售价格5元/斤,保鲜储存后到春节前后销售价格20元/斤左右。预计冬枣销售、储存今年将增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00-240元,拉动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3.5-4.2个百分点。另外,我们还引导农民在枣林套种块茎类经济作物,利用枣林养蜂,既强化冬枣授粉,提高坐果率,又带动养蜂业发展。

三是畜牧业走规模养殖与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路子。一方面通过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小额畜牧贷款支持农户家庭养殖。今年畜牧养殖成为我区农民增收的一个亮点,畜牧业收入占第一产业的收入的88%,1-8月份农民人均畜牧收入22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5%,拉动农民收入增长3.8百分点。

四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我区有淡水水面30万亩,34公里海岸线,发展海、淡水养殖的条件较好。今年我们建成水产养殖基地4个,海水养殖达到5万亩,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6万吨。我们利用即将举办的海鲜艺术节,进一步带动水产养殖业,扩大水产品养殖规模,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新的途径。

2、全面落实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措施,扩大就业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一是强化政府协调职能。政府设立“能者有其工”办公室,开通就业服务热线。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区财政202_年、202_年分别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和200万元,作为安置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共安排680人就业。广业公司自筹资金240万元,建设综合市场,有摊位363个,解决363个下岗职工再就业。

二是充分挖掘社区公益就业岗位。按照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安排,安置大龄失业人员从事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就业1258人。积极组建“4050”人员劳动保障协管员队员,共招收148名协管员。

三是积极搭建市场化就业平台。对新建企业和项目实行提前跟踪,上门服务,及时了解就业岗位信息。举办公益性招聘专场招聘会26场,共达成就业意向4309人次。

四是大力发展劳服企业和非正规就业组织。今年新办劳服企业24家,安置260人,新办非正规就业组织66家,安置264人;目前,全区共有劳服企业103家,非正规就业组织155家,累计安置5727人就业。

五是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充分用好再就业优惠政策,发放再就业优惠证2484人,组织持证人员进行创业培训,为40多人办理小额贴息贷款,一批下岗失业人员免费领取个体营业执照,走上了自主创业和互助创业之路。

六是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建立企业退工管理制度的意见》,对企业各种形式的退工实行严格管理,制定了以审批制度、谈话制度、培训制度、档案管理为内容的企业退工管理制度,保证了企业退工的规范化,缓解了社会再就业压力。以上汇报,如有不妥,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关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的汇报

x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自身职能出发,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为已任,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为目标,积极参与企业改制活动,强化劳动执法监察,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一、积极参与企业改制,确保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随着企业改制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县多数企业开始进行破产、重组、转制等转换经营机制活动。为此,在企业改制中,我局继续担当主力军,成立专门的改制小组,从解决劳动关系、社会保险等方面入手,严格督促改制企业落实中央有关政策,防止职工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一是严格审核企业改制方案,配合体改办等部门对企业上报的企业改制方案进行综合审查,对不符合劳动保障政策的改制方案进行严格的修订和完善,从源头上防止了企业的违法行为。到目前,已审核x系统、x集团、x配件公司、x厂等企业改制方案x个,纠正错误项目近x条。二是认真计算企业职工经济补偿金。按照县里有关文件精神,依据企业职工安置方案,对每位职工经济补偿金逐项进行核实和计算,把好最关键的一道关口。到目前,共审核x名企业职工的经济补偿金,未发生一起错核和漏核现象。三是及时清算企业欠缴保险费。按照社会保险政策规定,重新核定企业职工缴费工资,确定缴费基数。在核清欠费的同时,督促改制企业在改制资金中,按第一顺序优先偿还往年欠费,使保险费及时入库,保证职工工龄不间断。截止到目前,已核定企业欠费达x万元,清收入库x万元。四是积极解决企业造成的信访问题。坚持预事在先,严格执行政策,不回避矛盾,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共接待企业改制方面的来信来访达x多次,基本上做到了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没有一起因我们工作失误而产生不良影响和激化矛盾的现象发生。

二、坚决纠正拖欠工资行为,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个体私营企业逐渐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单位。在我县农民工大多集中在矿山生产和建筑施工企业,主要靠开采铁矿石为主,且收入不高。目前,由于许多劳动者的法律法规意识淡薄,再加上企业主盲目的赚钱,造成克扣和拖欠农民工资的案件时有发生。为此,我局将帮助农民工追讨工资做为劳动保障执法的重点,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一是加强法制宣传。我们利用广播、电视等形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使劳动者懂得维权的方法和途径;在x月份借助《劳动法》颁布十周年之契机,在县城绿地广场进行了一次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现场咨询活动,现场解答群众的提问,对举报拖欠工工资的案件当场进行受理;开展“送法律、送政策到劳动者手中”活动,编印了x余份劳动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传单,由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站分别送到个体私营企业主和员工手中,供他们学习参考。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人单位法人代表和劳动者的劳动保障法律意识。二是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行为。一方面从源头抓起,把好用人单位劳动用工行为的总闸门。出台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合同管理的通知》,同时按照“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各乡镇选择经济效益、职工多的企业进行试点,推行签订劳动合同,收到较好效果。到目前全县企业新签、补签劳动合同x份,正常生产企业合同签定率达到了x%以上。补办就业证、外来务工许可证x多份。另一方面狠抓重点,打好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攻坚战。自x月份开始,集中x个月的时间,开展追讨农民工工资百日监察活动,通过对全县国有、集体、个体私营企业,特别是餐饮、娱乐、建筑、矿山等用工人数较多、拖欠工资较为严重的单位重点检查,对发现的违法用工行为分别做出处理,情节较轻的,责令限期改正,对个别违法用工单位的严重违法行为及时予以立案查处。监察活动中,按照“有案必接,有案必办,有办必果”的要求,做到了“受理、查处、结案”及时到位,杜绝办人情案、关系案。到目前,共立案查处举报案件x起,下达整改指令书x份,结案率x%以上,为劳动者追回经济损失x万余元,震慑了一些违法用人单位,受到社会的普遍赞誉。

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防止问题出现反弹

为确保以上工作长期抓好抓实,从完善相关制度入手,防止问题重复发生。一是制定了企业改制共同参与制度,成立改制小组,劳动、保险、就业等相关科室分别抽调人员,实行共同参与、同时介入,从审核改制方案到买断后的再就业等工作同步进行,即保证了企业改制进度,又防止了在改制中因工作衔接不连续而造成损害职工利益的现象发生。二是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凡是在改制过程中,遇到工龄接续、职工提前退休、伤残等级等热点问题,一律通过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防止出现暗箱操作行为,保证职工合法权益不受损失。三是劳动执法不定期检查和专项监察相结合制度,不定期深入到各类企业中查用工、查合同、查保险,随时发现企业在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方面存在问题,每季度确定一项重点,开展专项监察,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总之,我局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局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及县纪委的统一部署,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合力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202_年,我局承担着全县为群众所做x件实事中的x件、x项专题工作。年初局班子高度重视,将其做为全年工作重中之重。实行一项专题一个小组,每项专题分别明确由分管局长主抓,坚持按季汇报调度、定期总结分析、研究解决办法。截止到目前,这x件实事、x项专题工作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医疗保险解民忧

一是于x月份启动实施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为把县委、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我局组建了专门的医疗救助工作小组,对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按政策严格把关,做到不重不漏。目前已有x家企业的x人被列入救助范围,按照规定将于年底予以救助,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我县困难企业退休职工报销医药费无着落这一老大难问题。二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多次征求经贸局、总工会、体改办、财政局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先后几易其稿,以县政府[200x]x号文件正式出台了《x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此举成功地将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运行、近年来一直靠借支养老保险基金勉强维持运做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统筹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二者实现了顺利衔接。同时解决了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一直无处报销问题,困扰我们多年、各级领导头痛的难点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不仅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而且解除了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实际问题,此举是十件实事外又一大突破,全市首创,为今后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退休人员安置问题铺平了道路。《x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的出台和落实,必将对企业的改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就业再就业帮民富

一是建全组织网络。在组建就业服务局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就业服务和信息发布网络,投资x多万元,安装了电子显示大屏幕,购置了相应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对劳动力交流大厅进行装修改造。在各乡镇(街道)组建了劳动保障事务站,配备了x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1名兼职劳务供求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了全县上下贯通、一体化管理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格局,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x月份召开了再就业工作调度会议,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采取联查、抽查、督导等方式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摸清工作底数。依托劳动保障事务站,在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求职意向和专业特长分别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三是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按照多轨道运行,多元化投资,多家机构办学的原则,与矿山安全局、x技校、x技校、县职校、县党校及我局阳光工程培训学校等骨干培训机构,举办家政服务、电气焊、采矿知识、计算机应用等培训班x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超额完成全年培训x人的任务。四是重点扶持。多次跑京进省,联系较大企业集团,采集用工信息,拓宽用工市场。制定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落实了免收或减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五是务求创新。经过与x集团反复协商,达成了为我县在x各矿的x余名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的协议,现已全部落实到位。消除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受到了用人单位特别是我县农民群众的好评。x月份省劳动厅对我县农村劳务输出试点县检查评估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到x月底,已向北京、天津、x等地的煤炭、保安、餐饮等行业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x人,完成全年任务的x%,年可为农民增收近x万元,全县共帮助x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对未能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公开招聘了x名下岗失业人员(其中“4050”人员x名)担任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为符合条件的404人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对暂时不能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按时发放救助金和救济金。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尤其是在晶品链条集团改制后,我们对该集团x名职工及时进行失业救济,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已为x人次发放救助金x万元,为x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x万元。通过不懈努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比任务目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

关心群众生活开展节日慰问

春节将至,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从关心群众生活的角度出发,筹集专项资金,抽调精干力量,扎实开展节日慰问活动,真正的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的心坎上,保证了生活困难群众过上一个袢和、愉快的春节。

一、时刻关心下岗职工生活,对下岗职工进行慰问。陪同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全县x户生活较为困难的下岗职工进行了重点走访。为他们分别送去了米、面等慰问品及x元慰问金。在此基础上,局班子成员又对了x户困难企业职工自行进行了慰问,为他们送去了价值x元的慰问品及x元现金。通过进行慰问,下岗职工都非常感激,他们纷纷表示,感谢党和政府对自己的关心,感谢领导在百忙之中还能够想着下岗职工,自己一定不会忘记党和政府的恩情,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实现再就业。

二、维护社会稳定,对企业军转干部进行慰问。在认真落实各项企业军转干部政策的基础上,利用三天的时间,会同民政等部门,由局班子成员分头行动,带着慰问金、大米、面粉等生活用品,先后慰问了我县x名企业军转干部。对x户生活特别困难的企业军转干部还送去了x元现金。同时详细了解了他们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对他们提出的要求逐一做了安排和部署,保证了企业军转干部队伍节期稳定。

三、实施民心工程,对帮扶户进行慰问。全局x名副科级以上干部对干x村、x村、x村所帮扶的x户贫困户中进行了一次专访,为每个贫困户送去了大米和面粉各x斤,临走时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x元钱,让他们买些过节必需品,让他们过上一个欢乐的春节。

第二篇: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为确保困难群众安全过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旦、春节,按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我办事处把它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好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认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的重要意义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我们始终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并把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切实抓好抓实,抓出实效。根据工作实际,召开了班子扩大会,集体研究、讨论,合理安排,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为困难群众解决最实际问题,让困难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和救济,真心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实行领导责任制,要求各社区书记负总责、亲自抓,办事处班子成员分片分项包干,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并积极协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切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

二、明确责任、细化分工,做好排查摸底工作

办事处及社区领导干部起模范带头作用对困难群众进行走访慰问。另外,为确保每一个困难群众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帮扶和救助,各社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民政、红十字、计生等各口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查清困难家庭的原因,认真开展了对口帮扶。

深入社区,逐门逐户,摸清辖内困难群众的生活情况,为救助工作提供可靠依据。LcaLHST各社区人员早来晚走,加班加点,深入细致的进行排查,做到不漏户不漏人,对困难群众尤其是特困群众的详细情况登记造册,建立了民情台账,施行动态管理,切实掌握了解困难群众的底数。日前我办事处低保户人、残疾人、孤寡老人

人。

三、积极探索、创新机制,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通过入户调查,解决好当前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除了要靠政府、社会的帮助,更根本的是要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来源问题。为此,我处为了使辖区内下岗、失业及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实施了服务“四化”。

一是制度化。

四个社区分别建立了人才劳动服务保障工作站,制定了社保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完善了管理制度。

二是网络化。

充分利用网络设施,建立了信息系统,设立了资料台帐,对失业原因、家庭状况、思想动态、技能特长、择业要求等逐一进行登记,准确掌握下岗失业等人员的基本情况,及时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用工信息。

三是优扶化。

积极与各培训基地协调,为各类人员提供参加各种减免或免费技术培训机会,增强其就业能力。积极完善和落实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四是社会化。

建立宣传栏,定期更换政策宣传内容。并通过板报、橱窗、发传单等形式,向广大辖区居民宣传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向失业人员答疑解惑,为实现再就业提供智力支持。

整合社会力量,对困难家庭进行帮扶。建立了社会扶助平台。

一是开展爱心救助,如家住××社区++夫妇一个弱智一个残疾,还有一个智障的孩子,无生活来源。

了解这一情况后,办事处及时给他们送去了五床棉被、一桶油、一袋面、四双鞋、三套衣服,让他们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天,让党的阳光温暖每一个家庭,撒满社会每一个角落。

二是广泛发动单位个人捐助,动员辖区单位捐款捐物,开展面向困难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的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

通过“博爱超市”、爱心基金等途径进行帮贫济困。

三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资助,争取民政、残联等部门专项资金,对不同类别人员进行资助。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困难群众只有最低生活保障金补助。但他们的难处不仅一项,有的最需看病,有的最缺学费,有的急需住房,有的无钱取暖,碰到这些坎儿,他们便将原来用于温饱的钱拿去“救急”,造成解决“温饱”仍难以实现。建议相关部门陆续出台更有效地解决困难群众的医疗、住房、子女入学、取暖等专项救助措施,更完善原有的城乡低保政策。

2、零就业家庭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问题。希望广泛开展各类中、高等免费技能培训,提高零就业家庭及下岗失业人员的择业范围。继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制定援助、帮扶政策,确保困难家庭和零就业家庭实现一人就业,鼓励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零就业家庭人员。

第三篇: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文章标题: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200x年,我局承担着全县为群众所做x件实事中的x件、x项专题工作。年初局班子高度重视,将其做为全年工作重中之重。实行一项专题一个小组,每项专题分别明确由分管局长主抓,坚持按季汇报调度、定期总结分析、研究解决办法。截止到目前,这x件实事、x项专题工作已完成或基本完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医疗保险解民忧

一是于x月份启动实施了《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大病医疗救助办法(试行)》。为把县委、政府的关怀送到千家万户,我局组建了专门的医疗救助工作小组,对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按政策严格把关,做到不重不漏。目前已有x家企业的x人被列入救助范围,按照规定将于年底予以救助,从而较好地解决了我县困难企业退休职工报销医药费无着落这一老大难问题。二是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多次征求经贸局、总工会、体改办、财政局等有关单位的意见,先后几易其稿,以县政府[200x]x号文件正式出台了《x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试行)》。此举成功地将在计划经济时期就开始运行、近年来一直靠借支养老保险基金勉强维持运做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统筹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二者实现了顺利衔接。同时解决了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医疗费一直无处报销问题,困扰我们多年、各级领导头痛的难点问题,也是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得以彻底解决。不仅消除了不稳定因素,而且解除了企业退休人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实际问题,此举是十件实事外又一大突破,全市首创,为今后企业改制过程中的退休人员安置问题铺平了道路。《x县企业离退休人员医疗保障办法》的出台和落实,必将对企业的改制、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就业再就业帮民富

一是建全组织网络。在组建就业服务局的同时,建立起完整的就业服务和信息发布网络,投资x多万元,安装了电子显示大屏幕,购置了相应的现代化办公设施,对劳动力交流大厅进行装修改造。在各乡镇(街道)组建了劳动保障事务站,配备了x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对其进行业务培训的基础上,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站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1名兼职劳务供求信息联络员,从而形成了全县上下贯通、一体化管理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新格局,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x月份召开了再就业工作调度会议,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采取联查、抽查、督导等方式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二是摸清工作底数。依托劳动保障事务站,在对全县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剩余劳动力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根据求职意向和专业特长分别建立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信息资源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库的动态管理。三是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按照多轨道运行,多元化投资,多家机构办学的原则,与矿山安全局、x技校、x技校、县职校、县党校及我局阳光工程培训学校等骨干培训机构,举办家政服务、电气焊、采矿知识、计算机应用等培训班x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x人,超额完成全年培训x人的任务。四是重点扶持。多次跑京进省,联系较大企业集团,采集用工信息,拓宽用工市场。制定了《促进南部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意见》,落实了免收或减收求职登记费、报名费、中介费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五是务求创新。经过与x集团反复协商,达成了为我县在x各矿的x余名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保险的协议,现已全部落实到位。消除了农民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受到了用人单位特别是我县农民群众的好评。x月份省劳动厅对我县农村劳务输出试点县检查评估时,给予了高度评价。到x月底,已向北京、天津、x等地的煤炭、保安、餐饮等行业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x人,完成全年任务的x,年可为农民增收近x万元,全县共帮助x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x。对未能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开发公益性岗位方面做了一些尝试,公开招聘了x名下岗失业人员(其中“4050”人员x名)担任社区劳动保障协助员,为符合条件的404人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对暂时不能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按时发放救助金和救济金。确保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尤其是在晶品链条集团改制后,我们对该集团x名职工及时进行失业救济,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难。今年已为x人次发放救助金x万元,为x人次发放失业救济金x万元。通过不懈努力,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x以内,比任务目标降低了一个百分点。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来源于范文搜网,欢迎阅读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第四篇:惠民实事进展情况自查汇报

民政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自查汇报

县纪委监察局:

根据县纪检委《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及10件惠民实事执法监察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工作完成情况

按照省、市202_年为民办实事任务要求,我局主动请示汇报,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安排部署,积极协调,确保“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事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把落实好为民办实事任务作为上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安排,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工作任务的落实和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各乡镇、相关职能部门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统一思想认识,加强协调配合,全力推进工作,形成了政府组织领导,民政部门牵头实施,各级领导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单位参与支持的良好工作机制。同时,认真做好摸底调查,积极测算资金预算计划。

二是为了保证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的顺利实施,我局及时制定了《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实施方案》,全面安排部署了提

标工作,细化目标任务,并通过政策宣传栏、印发宣传单和各类新闻媒体,加大对城乡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真正做到使这些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不断扩大群众参与度,增强工作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

三是规范申请、受理、审核、审批和救助资金的发放程序,严格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补助对象的准确性。同时,建立完善救助对象审核审批资料档案,实行一户一档,分类管理,做到规范化管理。

四是加强督促检查。对各乡镇工作进展、资金发放进度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并定期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各环节、各时段工作的有效落实。

目前,经过村(居)委会调查评议、乡镇审核、我局研究审批,城乡低保提标工作现已全部完成。城市低保标准在202_年的基础上再提高10%,即由每人每月209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月人均补差达到每人每月135元,继续落实每人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使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235元;农牧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年850元提高到1096元,月人均补助水平由70元提高到85元。1-7月共计为全县城市低保对象974户1834人拨发低保金173.92万元,2

拨发临时补贴129.78万元;202_年共纳入农牧村低保对象2580户4269人,其中:一类对象471户725人,二类对象1088户1843人,三类对象629户1068人,四类对象393户633人,分别占全县农牧村人口的2.9%、7.3%、4.2%、2.5%,1-2季度为农牧村低保对象拨发低保资金219.4万元。

二、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中的主要做法和措施

今年,结合全省“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的开展,我们坚持从“健全制度、规范操作、提高素质、改善条件、促进公开”入手,精心安排部署,认真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规范化管理水平,为推动我县城乡低保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奠定了基础。一是全面动员部署。按照省市通知要求,成立了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肃南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召开了动员会议,传达了省、市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精神,安排部署了我县“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确保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把政策宣传贯穿于工作始终,县、乡、村(社区)分别组织开展了学习培训会议,并把低保政策宣传的触角伸向广大乡村居民农户,在县广播站和电视台开辟了为期一个月的低保政策宣传专栏,统一印发低保等社会救助政策宣传册4000本、工作指南及宣传单3000多份,组织各级干部职工及广大城乡群众认真收看学习省民政厅在甘肃电视总台《新视界》栏目中制作播出的社会救助方面系列宣

传片,做到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完善政策、制度。在已制定出台了各类规范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肃南县农牧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完善了各级城乡低保工作职责、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审批流程、城乡低保民主评议听证制度、城乡低保申报审批制度、城乡低保公开公示制度、动态管理制度、城乡低保信访工作制度以及保障对象确定、收入核算、分类施保等各项制度规定,使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四是严格审核审批程序。坚持认真落实社区(村委会)、乡镇政府、民政局“三级审核”、“三榜公示”制度,严格按照“个人申请、社区(村委会)调查评议听证、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的程序准确确定保障救助对象。健全完善农牧村低保民主评议组织,全面实行城市低保听证制度,把初审权和决定权交给群众,从源头上杜绝 “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五是落实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分类施保的办法,对低保家庭中的重病重残人员、高龄老人、儿童和大中专学生以及缺乏劳动力的家庭、零就业家庭、单亲家庭等提高补助水平,重点予以关照。对城乡低保对象逐户全面调查、摸排、筛选,并做到及时了解低保家庭收入变化情况并调整其保障待遇,对不符合条件的城乡低保对象全部清退,有效的落实了分类施保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政策。六是规范档案管理。切实加强低保工作档案管理,城乡低保对象全部以

户建档,实行低保档案县、乡镇、社区(村)三级管理,随时调整完善档案内容,做到归档及时、资料齐全、分类合理、整理规范。做到了县民政局有档案室,乡镇、社区有档案柜,各村有档案盒。七是加强资金监管。城乡低保资金在财政设立专户,专户管理、转账核算、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严格坚持审发分离,全部实行“民政审核、财政拨付、银行发放”的社会化管理方式。城市低保金每月发放一次,由代办金融机构将资金划入城市低保对象存折;农牧村低保金每季度发放一次,通过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的形式兑现。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个别乡(镇)、村委会及少数干部群众对低保工作认识不足,在开展工作中对政策宣传、正面引导不够到位,导致部分群众互相攀比,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给低保工作带来不小压力。二是低保对象家庭经济收入核定难。对外出务工或临时性收入、隐性收入、农畜产品收入等难以合理核定,给低保审核审批带来一定难度。三是基层工作力量薄弱。城乡低保工作细致复杂,需要逐户调查、核实,并且还要随时掌握家庭情况变化,实施动态管理,调查、评议、审核上报的大量的基础工作都在乡(镇)和村(居)委会一级。而目前我县一些乡镇撤并区划调整后,工作量加大,工作人员不增反减,队伍不稳,低保的工作机构不健全,因此基层工作力量不足和任务重的矛盾非常突出,对低保工作的进一步规范管理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低保工作有效开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这次检查为契机,再接再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扎实的工作,使我县的城乡低保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使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切实保障,努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习近平为群众做实事

采访组:您是在延川县插队的北京知青,请问您和习近平是什么时候相识的? 陶海粟:我是1971年从插队的村里被招聘为县上干部的。记得是1972年,我作为县上派驻文安驿公社上文安驿大队的工作队队员,参加了八九个月的路线教育工作。其间,听人说这个公社梁家河大队的北京知青里,有习仲勋的儿子,还有雷英夫的两个儿子,表现都不错。这引起我的兴趣,因为他们的父辈都是传奇式的人物,我挺想结识一下他们的。

虽然当时他们都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但我不在乎,因为我根本不相信习仲勋和雷英夫这样的人会是“反党分子”。上山下乡前,清华附中和清华大学都处于“文化大革命”的漩涡中心,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事见得太多了。有一次我们参加在工人体育场举行的批判大会,江青在台上讲话时恶狠狠地说:“余秋里是贺龙的人”,当时贺龙已经因为“反党”被打倒,而那天余秋里就坐在离江青隔几个座位的主席台上(余当时是参与中央领导工作的)。这让我哭笑不得,觉得他们动辄给人戴帽子简直像儿戏一样,所以我对他们那些“反党”帽子也就不当回事了。

有一天我抽出时间,自己到梁家河登门拜访了他们。在梁家河村一间黑咕隆咚的破窑洞里,他们三个正好都在。当时,梁家河的十几个知青,大部分都已经当兵或招工走了,另有几个没走的也待在北京不来,只有习近平和雷氏兄弟还在村里。我进了窑洞,第一眼就看见炕上、窗台上、箱子上,到处都堆着一摞一摞的书。聊天过程中,我随手拿起一摞书最上面的一本《共产党宣言》打开翻了翻,只见里面几乎每页边空上都密密麻麻地用娟秀的字体写着批注,扉页上有“雷英夫”的签名。当时我暗自称奇,心想“共产党的干部里还有这么认真读书的?!”有这样的干部,他们孩子们的窑洞里到处堆着书自有其道理了。

采访组:当时他们给您的印象是什么?

陶海粟:他们三个人给我的最初印象是都很诚恳实在。习近平当时只有十八岁,比雷氏兄弟俩分别小四岁和两岁,但他看起来很稳重,讲起话来有自己的定见,不轻易附和别人,又不咋呼张扬。我认识近平的时候,他已经走出了刚下乡时曾有过的一段迷茫徘徊阶段,心态比较稳定了。

从那以后,尽管交通和电话都很不方便,我和他们还是尽可能保持着联系。有机会时,我会到梁家河看他们,他们到县里办事,也会到我的办公室来看我。那时业余生活非常贫乏,我和他们几个在一起,基本就是海阔天空地聊天。我记得聊得比较多的话题有这么几个:一是听他们讲他们父辈的故事。例如有一次,习近平对我们讲起解放初期他父亲在西北地区处理少数民族问题的故事。他父亲当时力克“左”的倾向,反对照搬内地的经验,对西北少数民族上层人物采取了实力和安抚相结合的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被毛泽东赞为比诸葛亮七擒孟获还高明。这类故事,由于他父亲当时的处境,社会上是根本听不到的,所以我听起来觉得很新鲜。习近平在讲起这些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他对父亲深深的爱戴之情。二是交流互换“小道消息”。我们几个人都对政治有着浓厚兴趣,而当时国家的政治生活极不正常,报刊广播上宣传的东西人们普遍不感兴趣,“小道消息”成了人们获取真实信息的重要渠道。由于他们几个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他们的“小道消息”资源比我要丰富得多,所以在这方面我是听多讲少。那时的“小道消息”中,议论江青、讥讽“四人帮”的很多。他们几个对国家当时的政治现状是不满意的,虽然由于家庭的关系,我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还都入不了党,但我多次听他们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不能光停留于议论抱怨,要争取入党,在党内发挥驱浊除弊、改造时势的积极作用。

三是交流各自读的杂书的心得。这方面的很多细节记不清了,但记得有一次我们谈到都在读的《世界通史》时,议论到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人物,雷平生眉飞色舞地大谈“锤子阿炳”这个人物,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还有一次,我们谈到中外一些历史人物在困境中个人奋斗的故事,分别后习近平还专门给我写了一封信,继续谈论这个题目,并在信中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我觉得,那个时候我之所以愿意接近他们,并保持了长久的相互信任和友谊,是因为我们存在一些共同点,有很多共同语言。

第一个共同点是,比起北京,陕北农村给我们提供了政治上相对宽松、能够发挥个人潜力的天地。说实话,我们几个谁也不是怀抱“防修反修”、把自己锻炼成红色接班人的崇高理想去农村插队的,而是身不由己,没有其他路可走。习近平和雷氏兄弟的父辈都是党内残酷斗争的牺牲品,当时都被关在监狱里。去延川之前,习近平已确定要被送到少管所,只是因为当时少管所人满为患,让他先等着;雷榕生当时正在“黑帮子弟学习班”里关着,丧失了人身自由。对他们的家庭和他们自己来说,北京的环境可以说是“风刀霜剑严相逼”,去陕北实际上是某种程度的解脱。我在北京时的境况没有他们那么艰难,当时我父亲是军事院校的教员,但不是党员,祖辈又是地主,所以也受到了各种各样的冷遇,心情不愉快。上山下乡前,有一个招兵机会,我想报名参军,当时驻我们班的工宣队的人当着好多同学的面挖苦我:“还想参军呢?也不看看自己什么出身!”另外还有十几个北京工厂的招工名额,但都被出身好的同学占据了,我们班的干部子弟没有一个下乡插队的。所以给我留下的唯一道路就是去农村了。到了陕北以后,我们都感受到,那些解放三十多年了仍然称自己为“受苦人”的淳朴的陕北老百姓,却对我们张开了臂膀,敞开了心扉。在他们眼里,评价一个知青,干活好坏远比出身好坏更重要。而且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任何一点儿简单的知识,比如知道氮磷钾的区别,都能派上用场。因此,虽然在那里过着近乎原始的艰苦生活,可我们却感觉来到了一个新鲜的、前景上有着更多可能性的天地。

第二个共同点是,我们都不甘于平淡生活,觉得人活一世,总要干点儿什么,做一番事业。这种想法,当然和那时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和熏陶不无关系,但更是由于读书学习,向往历史上那些建功立业的人物的多彩人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士人们那些“修齐治平”“先忧后乐”精神的认同。第三个共同点是,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就是:志当存高远,但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当时很现实的一个问题是上大学。我们几个都没有完成中学的学业,因此都梦寐以求地希望能上大学,用现代知识充实自己的精神和头脑。上大学这件事,当时是超出我们自己的掌控的。1972年时曾有大学来招生,当时虽然名义上实行群众推荐制,但梁家河有一个知青被招走了,村里领导和习近平他们却根本不知情,直到那个知青临走才知道。后来才听说,那个知青的父亲是北京教育系统的一名负责人,那次给梁家河的招生名额是“戴帽下达”的。我也是几次申请上大学,但因为当了干部,县里不放。对这个事情,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内心深处都是想走的,并没有把“扎根农村一辈子”当作挂在嘴上的口号;如果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走不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也不应该消沉应付,而是应该把身边的事情尽量做好。基于这样的想法,他们几个先后上大学前,都在队里踏踏实实干活、工作,都入了党。雷榕生做了大队的团支部书记,雷平生做了大队革委会副主任,习近平做了大队的党支部书记。

采访组:您为什么推荐习近平到赵家河搞社教工作?

陶海粟:其实选调习近平去赵家河搞社教工作,已经不是我第一次推荐他当干部了。1973年初,我是团县委副书记,当时县团委需要补充干部,我就向团县委书记刘云清推荐过习近平。刘云清说:“可不敢!(陕北方言,意为“可不能这样做!”)你是个地主,我是个上中农,你再弄个黑帮子弟来,那还了得!”这里要说明一下,当时农村很讲阶级成分,每个人的“成分”都是由过去土改时划定的家庭成分沿袭下来的,所以即便父辈没有务过农,但祖辈的成分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分。延川县委能用我这样成分的人当县团委副书记,已经是很有魄力了,如果县团委干部的家庭成分全都不好,在当时政治环境中确实不好办,所以我对我们书记的顾虑也很理解。

1973年下半年,我当了县团委书记。几个月之后,延川县委开始酝酿筹备,计划继1972年对部分大队进行社会主义路线教育活动之后,在来年开展第二批活动,抽调县社干部组成工作队,在县委统一指挥下,到另一批大队去蹲点整顿。当时的冯家坪公社赵家河大队,是县委安排的第二批预定进驻的大队之一。因为赵家河原来就是我们县团委蹲点的大队,所以县里让我们组成一个工作队进驻赵家河。我被任命为队长,还需要一个队员,这个队员可以是脱产干部,也可以是不脱产干部。这时我又想到了习近平,就和他商量,由我们两个组成一个工作队,进驻赵家河大队开展工作。习近平说:“我还是团员,不是党员。”我跟他说:“没关系,县上并没要求每个工作队员都是党员。”他又很实在地说:“我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我说:“没问题,我是队长,出了什么问题自然由我负责。你放手干就是,干得好算你的,干不好算我的。”

我当时之所以推荐他有两个因素。第一是从工作方面考虑,我们需要得力的人手把分配给县团委的整顿大队工作搞得好一些,我了解习近平的为人和见识,相信他能胜任。第二是从他个人方面考虑,我非常想给他创造一个“锥处囊中”的机会。因为创造条件使他发挥才干,才能让县社干部更多了解他,以后被推荐上大学或是当干部,机会都会更大些。

到赵家河搞社教的事情定下来以后,经过县上和公社必要的会议和培训,1974年春节过后,各个工作队就开始进驻各自的大队了。我当时因为县上还有些工作脱不开身,习近平就只身先去了赵家河,那个时候他是二十岁。我过了几天才去。

采访组:从您的角度来看,他在赵家河干得怎么样?

陶海粟:曹谷溪在他的访谈中已讲过习近平在赵家河修厕所的故事,这确有其事。习近平曾说过知青在农村要过四关,我看厕所关可以作为第五关。赵家河大队公窑外面的厕所,过去非常简陋,又脏又臭,难有下脚之地。我比习近平晚几天到赵家河,一到大队部外就看见他正在修那个厕所。我当时还觉得有些惭愧,因为我之前经常来村里住这孔公窑,却从没想到要把厕所修一下。

那天晚上,我和习近平就在大队的公窑里,召集队里的干部、社员开会。那是我头一次听到他以干部身份给群众讲话,他讲得很有条理。虽然那个时代口号满天飞,但他讲得实实在在,没有什么虚头巴脑的东西,特别是还讲着一口比我地道的陕北话,使我感到他挺善于跟群众沟通的。那个时候,我就觉得他在这里整队,我是可以完全放心的。因为我还有全县团的工作要招呼,所以不能天天在村里,只能过一段时间来一次。就这样,赵家河大队历时七八个月的社教、整顿工作,实际上习近平承担了主要部分,而且我在当年六月就被调到张家河公社去当党委书记了,习近平独自一人做完了其后的全部工作,直到收尾验收(当然还是在县委和冯家坪公社党委的指导下,重大事情还是要公社批准的)。冯家坪公社对赵家河的整队工作很满意,结束后要留习近平在那里继续工作,但他插队所在的文安驿公社不同意,把他要了回去,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支部书记。

习近平在赵家河带领群众办识字夜校、打坝以及他和群众的密切关系等等,你们采访的赵家河村民已经说得很多了,我就不再重复,这里我想补充一下另一方面的事情。那时“文革”正处于“批林批孔”的高潮时期,当时所谓的“社会主义路线教育”,就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推行所谓的“大批促大干”“堵不住资本主义的路,就迈不开社会主义的步”。但我和习近平在赵家河期间,看来看去实在看不到什么“阶级敌人”,也看不到什么“资本主义倾向”,所以包括我们共同工作期间和此后习近平独立负责期间,我们没有开过一次批判会,也没有斗争过任何人。当时农村各个地方通行的做法是,即便没有明显的“阶级斗争”迹象,但只要某个时候需要营造斗争气氛了,就会把村里地主富农成分的人拉出来揉搓一遍,这些人永远是一些人搞“阶级斗争”的现成靶子。赵家河虽然也有过去的富农,但岁数都很大了,而且都是老老实实干活的人,我和习近平觉得无故欺负人家是没有道理的,所以我们从来没有找过他们的麻烦。

那一年,按上面的说法,最大的阶级斗争任务就是“批林批孔”。可是老百姓对那些“抑孔尊法”“抓现代大儒”之类的东西,说实话根本弄不明白,也不感兴趣,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多打粮食,吃饱肚子。幸亏当时还有另一句大口号是“抓革命,促生产”,所以我和习近平在队里的工作,对“批林批孔”之类的不过是支应一下,主要精力还是花在了“促生产”上。

我现在仍然记得一件事。有一次我和习近平,还有赵家河的干部及部分社员,到公社所在地参加一个全社规模的批判大会,邻近一个生产大队的社教工作队送去的批判对象是几个队干部,他们的罪名是“不重视妇女工作”。大会上,他们几个低着头站在台上接受批判。当时我和习近平都感到很不理解,我们俩议论说,不重视妇女工作,充其量也只是人民内部矛盾,用得着采取这样的办法整人家吗?我当时和习近平说:“我真想上台去把他们的批判会冲了!”习近平跟我说:“不要不要。”当然我也只是说说气话而已。

习近平在赵家河期间还碰到过这么一件事,差点儿把他自己搞成了阶级斗争的对象。那是他熟悉的一个文安驿公社干部有事到冯家坪公社来,见到了习近平。习近平托他回文安驿时把一封信捎给雷平生。没想到这个干部私自拆了信,见到里面有议论江青的内容,威胁要告发。这有可能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因为在知青内部的圈子里,议论讥讽江青其实是家常便饭,谁也不会当回事,但是地方上的干部对上层的斗争没有多少概念,也没有接触这方面信息的渠道,所以会把这种事当成反对“文革”、反对党中央的了不得的大事来看待。后来通过共同朋友在中间做工作,给那个干部送了两件在当时比较稀罕的军大衣才算把事件平息了。这也算是习近平在年轻时代经历的一次惊险的“淮阴之辱”吧。

习近平从赵家河回到梁家河时,雷氏兄弟都已经先后上大学走了,他成了村里唯一的北京知青。但在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的生活更忙碌、更充实。1975年在梁家河开沼气现场会时,我也随各公社、大队的负责人去参加了。看了他在村里搞的沼气,确实有模有样。我根据自己的经验知道,沼气这个事是很难搞的,因为那时燃料稀缺,做沼气所需要的秸秆之类大都被做饭取暖烧掉了;当地土质疏松,群众又买不起水泥,渗漏问题也很难解决。在其它公社(包括我当书记的公社)推广沼气的阻力很大,大多是敷衍应付,虎头蛇尾。而他们村里办的沼气还真的把一些农户家的灯点亮了。可见习近平在这上面付出了很多心血。

习近平对于他在赵家河整队的这段经历是很珍视的。我1992年去福州看他和202_年在北京见他时,都是先和他的秘书聊天等待,这两任秘书都对我说,领导跟他们说起过,在延川赵家河参加整队工作,是他走入政界的第一步。202_年,到延川插队四十周年之际,我回访了赵家河,给我们当年住过的窑洞及现在的村貌、当年一起栽种现已成林的树木、村里老乡等等照了一些照片。回京后我通过习近平的秘书告诉他,想把照片及当地的一些土特产送给他,他答复说:“照片送来吧,土特产就不必了。”202_年他请几个清华的同学和我一起吃饭时,很带感情地向他的大学同学讲述了在赵家河工作的前前后后,还开玩笑地说:“我当时是个团员,整队结束时却把一个三八年入党的老支书换下来,让一个年轻人上了。”

采访组:请您讲一讲习近平被清华大学录取前后的事情。陶海粟:1975年大学招生,习近平填报志愿的时候,三个志愿填的都是清华大学。当时因为他上大学的事,在推荐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曲折,这方面其他人已经讲的不少了。但推荐上去是一回事,后面还有关口,到底能不能上还是未知之数,谁也不能给他打保票。在这种抉择的当口,他做出三个志愿都填清华的选择,表现了独特的性格和自我人生设计上的理念。他这么做,加大了能不能上大学的不确定性,但他之所以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上不了大学在农村继续干下去,对他来说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他不像很多人那样,把待在农村看得凄凄惨惨戚戚,能有离开机会就谢天谢地了,哪里还顾得上挑挑拣拣呢。经过七年的磨练,他在这里已经有情似亲人、贴心知己的父老兄弟,已经有殚精竭虑、日思夜想的干不完的事情,即便走不了又有什么呢?在他被批准上大学、梁家河乡亲们依依不舍他离开时,他甚至跟乡亲们说出过“要不然我不走了,继续留下来干”的话,我相信那是肺腑之言。

习近平临走之前,我正好在县上开会,和他在县委招待所里话了别,我送给他一个笔记本,出了门目送他穿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远去的身影,心里有一丝怅惘,但更多的是为他走上了人生的新阶段而高兴。不管等待着他的前路是什么,我相信他是做好了准备的。

采访组:他上大学时你们有联系吗?

陶海粟:1977年冬天,我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大学第一次招生考试,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第二年春天,我到北大入校后,不久就去清华大学找习近平。他把我带到学校附近五道口一个饭馆吃饭聊天。当时国家正处在“拨乱反正”的关键时期,刚刚开过的党的十一大正式宣布了“文革”的结束,但仍然坚持了“文革”中形成的某些错误的方针政策。我们俩那天的长谈中,基本上都是在谈论国家正在发生的各种大事情,也谈到了他毕业后的去向问题。他明确表示,他不准备做和化工专业相关的技术性工作,还是要进入政界,继续在陕北农村就早已立下的志向,做一些更能影响老百姓命运的大事情。

习近平在清华的同班同学、毕业后曾担任过陕西渭南市长的仵西居,在202_年那次和习近平一起吃饭时和我相识,此后我们来往很多。他曾经和我说起过习近平和他同学时的一些事情。他们一开始是在一个大班,后来大班分成两个小班,习近平任其中一个小班的党支部宣传委员,他是组织委员。他说习近平在清华时的生活特别简朴,同学三年多,他从来没见习近平穿过新衣服,使他感到很惊奇,因为仵西居自己是从农村来的,有时还会穿新衣服。他还说,习近平在学校时,在专业之外广泛阅读政治经济类书籍。那时候,仵西居从家里带到学校一本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近平见到后就跟他借阅,后来仵西居就把这本书送给他了。他还特别讲到,习近平在政治上也非常稳重成熟。当时,清华大学处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心,“四人帮”对清华管控很严。1976年发生的纪念周恩来总理、声讨“四人帮”的“四五运动”期间,他们班里有好几个北京同学也参与其中,传抄了天安门诗词。习近平在北京同学里面威望是很高的,他给那几个同学做了很多工作,同情支持他们的观点,但提醒他们要注意策略,注意保护自己。仵西居是这次事件之后负责清查工作的,正是由于习近平配合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那几个同学得到很好的保护,都没有受到伤害,顺利过关了。这次事件以后,“四人帮”就开始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新一轮折腾。当时清华各级都成立写作组,有组织地写作批邓文章,仵西居询问习近平的意思,习近平当即就以自己不善写作为借口,拒绝参加。(下转4版)

采访组:习近平担任耿飚的秘书一段时间以后,他决定到正定工作。您了解他当时为什么要去基层吗?

陶海粟:1982年初,我快从北大毕业的时候。一天,习近平打电话把我叫到他家里。他跟我说,他决定要下基层、回农村去工作。他还说,他向耿飚谈自己的打算时,耿飚曾经挽留他说,下基层锻炼是好事,也可以到野战军去嘛。但他还是坚持要到地方上去。习近平跟我说,他之所以要下到农村地区去做基层工作,主要是出于两个考虑。一是国家已经步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在地方上会比在军队里接触的事物更全面,更接近民生民情,对自己的全面锻炼更有利。二是他自己在陕北干了七年,知识和工作经验最丰富的积累,还是从农村来的,而且农村目前正处在改革的前沿,还是到农村去才更能发挥他的优势。

说了这些想法之后,他还说了几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次下去,干得好,将来成就一番大事业,干得不好,就在下面给老百姓做些实事,也没什么。”听他说这番话,我很感动,但一点儿也不觉得意外。选择从政道路的人谁都明白,虽然都希望在这条路上能不断进步,逐渐承担更多的责任,开创更大的事业,但能否如愿不光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还有各种外在的环境因素和机遇因素制约,这是一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当时由于十年**对干部队伍和大学教育的摧残,干部队伍青黄不接,有一批高干子弟通过特殊途径得到快速提拔,被称为火箭式的干部,比起下基层,这似乎是一条不确定性较小、快速占据制高点的路。但习近平不愿意走捷径,他觉得自己虽然做过大队支部书记,但积累的到底是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历练和视野还不够全面,从县一级起步会打下更坚实的基础。虽然这样做,前面的路不确定性很大,但这里又一次显示了习近平在人生道路抉择和自我设计上的不同常人之处,因为不管从政道路的前景如何,在基层为群众做实事的权利总是不会被剥夺的。只要有这一条垫底,而且为群众做事又是自己的乐事,那么个人前程的不确定性也就算不了什么了。

我看他下去的决心已定,就对他说:“那好啊,你既然已经决定要下去,我给你带一个人来,给你介绍一下农村改革的情况。”我说的这个人是我在北大的同班同学邓英淘,他当时是农村发展研究组的成员,这个研究组主要由在农村插过队的在校大学生组成,他们已经在全国各地农村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给中央提出过很多好的建议。习近平同意后,第二天我就和邓英淘从学校骑自行车又到了习近平家里。那天,邓英淘跟习近平谈得很投机,给他分析了农村改革的形势,提了很多建议,习近平听了觉得很有帮助。三十年之后,202_年习近平和我见面时,还跟我提起这件事。当时邓英淘刚刚去世,习近平表达了惋惜之情,并告诉我,他还读过邓英淘写的书。习近平去正定后不久,我也从北大毕业了,被分配到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理论组工作。几个月后,我记得是夏秋之际,习近平有一次从正定回北京办事,又把我叫到他家里去,和我聊他在正定工作的情况。当时我看他情绪很好,谈起正定的各种事情带着一种兴奋的语调。虽然去的时间还不算长,但他已经对推进正定的经济文化建设形成了很多设想,其中之一是在正定建一座荣国府,那次回京就和推动这个事情有关。

1992年我去福州看习近平时,他和我说起过他在正定任职时的一件事。那是在他担任了正定县委书记之后,有一次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杜润生邀请了三个县委书记去他那里座谈,这三个书记都是从北京下到农村工作的年轻干部。会上三个人分别汇报了所在县经济改革的情况和各自对农村工作的看法。会后当天晚上,有熟人就打电话告诉习近平,老杜听了三个县委书记的汇报后说:“还是小习讲得最实在。”我听了这个事一点儿也不感到意外,因为在陕北农村共事时我就知道,习近平做事总是沉稳务实的,他不喜欢“三把火”“三板斧”式的工作方法,而是讲究吃透实际情况,循序渐进。

202_年时,他在饭桌上还和我们说起,当时有一个外县的县委领导带代表团到正定来交流改革经验,所有团员都是西装革履,并且在和正定的干部交流时鼓动正定干部也应该都穿西服。习近平没有接受这样的建议,因为他虽然不反对穿西服,但这终究是表面的东西,没有必要把这作为改革的措施来强求一律。他还说起与此相关的一件趣事,他刚到正定的时候是县委副书记,书记是个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干部,习近平对他很尊重。习近平那时经常穿一件军大衣,戴一顶鸭舌帽,有一次老书记请他到家里,坐在炕头上喝酒,老书记说:“你哪方面都挺好的,就是那个帽子……”习近平听了后,觉得这不是大原则问题,就欣然听从了老书记的建议,不再戴那顶帽子了。

我的一个朋友吕日周当时是山西原平县委书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时曾到正定搞过调研。他最近告诉我,他当年到正定调研时接触到的干部群众,普遍对习近平给以很高评价,有的年纪大的农民说,近平是我们农民的儿子;年轻人则说,近平待我们就像兄弟一样。吕日周跟习近平在正定谈了很多,他说习近平当时曾跟他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吕日周至今对这几句话印象深刻。

今天就先谈这些吧。最后我想说几句的是,我和习近平的友谊虽然延续了几十年,但近距离接触到的只是他人生道路上很少的一些片段而已,不过就从这些不多的片段中,我确实感受到,为群众做实事是他始终不渝的信念。对于习近平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什么被灌输的教导,而是早在陕北七年里,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中,就油然而生的、铸入血液中的信念。对他来说,这不是自己升迁业绩的筹码,而是没有其他任何兴趣能够替代的人生乐事。毋庸讳言,习近平在陕北的七年正处于我们国家一个特殊的时期,一个黑白颠倒、美丑错乱的时期。但是,在延川这个全国贫困县的贫瘠土地上,却在同时期中走出了习近平、孙立哲、路遥、史铁生等一批不甘平庸的青年,这并不是“文革”的成果,不是极左路线和乌托邦理论的成果。中国自古以来,不管是在盛世还是衰世,不管环境多么荒谬,总是有悬壶济世的良医出现,总是有“邑有流亡愧俸钱”的良吏出现,这是我们的民族能够生息绵延的脊梁所在。我们现在回忆这些青年人当年的脚步,不是歌颂什么虚幻的口号和运动,而是认可那些在艰难困苦之中仍然顽强地寻找和实现人生的意义、“男儿当自强”的精神。

202_年我在北京和习近平见面的时候曾对他说:“我跟你认识这么多年,我想把我知道的关于你的故事写一写。”他当时笑着对我说:“我还不到盖棺定论的时候。”他的话我完全能够理解。习近平行事低调,从不愿意过多宣传自己,他在福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过此前已经拒绝过大概上百次采访。加之现在他肩负重担日理万机,讲他的故事这样的事确实算不上什么急务。不过我觉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让老百姓更多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领导人,不仅看到他们在台上作大报告的样子,也知道一点儿他们的甜酸苦辣和内心世界,也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题中之意。所以,我觉得中央党校做这个系列采访实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群众路线文件 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自查报告 情况汇报 为群众做实事进展情况汇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