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案例
编辑:雪海孤独 识别码:11-936454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5 22:50:19 来源:网络

第一篇:信息技术课改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案例

在新课改的潮流趋势下,每个教师都在摸索如何在教学中进行课程改革,围绕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而这样的理念如何能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着实在考验着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方法。而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每一年都在改变,信息技术是一个新兴的学科,可以说在新课改的潮流趋势中是占有利的地位的,信息技术的思维定势弱,在教学方法上可以灵活的转变。

通过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教研讨论等,逐渐的感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与同事们的切磋、讨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验,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有了一些体会。

一、创设新颖的教学情境,让课堂变得情趣化、生活化 以往的信息技术课,都是根据书本上的知识点,先教同学们一遍,然后再让同学们自己操作练习。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同学们都很被动,积极性也不高,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那以后做了改变,在学习椭圆选框工具一节上,首先给同学们讲讲有关奥运五环的来历、五种颜色圆环的摆放、以及圆环制作用到椭圆选框工具等,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了学生想要自己动手操作练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实践中,应从生活中找出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从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探索出操作步骤,把学习到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解决问题的实际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切实感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在我们身边。

二、采取表扬鼓励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采取鼓励性地评

价,较多的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如:很好,你学的真快等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的同时教师经常赞赏学生,能促进师生间的友谊,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在一次教三年级学生运用系统自带画图软件自主画一幅课本上的图画,我简单的做了演示如何用相关工具,可有的学生没有照着书上画,而是自己画了晴朗的天空、白云、小鸟图;花园美景图等。我非常高兴学生这样别出心裁,我对这样的学生说,你们做得很棒,这样证明你们理解了老师的意图,只要你学会了课堂的知识点,又学会了思考,无论哪一科你都会学好的。下课前,我通常都会展示一下这些同学的作品,让大家都来欣赏。

在新课程的改革中,特别在我们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上,教师布置一个学生感兴趣并能够力所能及的任务是非常重要的,在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多使用鼓励的语言肯定学生的成果,这样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我相信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是会走在新课程的前沿的。

第二篇: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摘要】信息技术学科与其它学科整合,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创设身受学生欢迎的学习情境,二次创编教材,更新课堂总结方式,结合制作幻灯片的基本技能寓情于理进行教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学科整合 学习方式转变 情境 寓情于理 综合实践

1.引言

科技的不断进步,使计算机可以进入到中学的课堂,如何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国际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所具有的多种特性,找出特别适合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理想认知学习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所以我们教师应当适当地采用任务驱动策略,让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并且为目标积极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教学与应用的最优化。

2.教学实例:

为此,我授课《综合实践—制作卡通片》时,大胆尝试对教材的二次创编。教材是制作“猫捉老鼠”的卡通片,我觉得这个内容只是具有趣味性,并不能达到教育学生思想的目的,于是改编成制作成语故事“龟兔赛跑”的卡通片。对于“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也深知它的寓意,这对教学本节课奠基了情感基础。在教学方法上我也大胆创新,采用了“导演排戏”的方法,使之贯穿于整堂课,让学生在新奇、跃跃欲试中学习。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重视综合应用”。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我是这样设计的:

以创设情景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以“任务驱动”法和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由易到难完成一个个任务时尽快掌握基本操作;利用网络教室的多媒体电子教室系统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教学中,我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前提下,发现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子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通过学习,让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成为讨论活动的主人,兴致盎然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利用所学制作出精美的卡通片,尝到作为导演的成就感。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为本课设计了五个环节:情境引入、明确任务;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小组探索、协作研究;综合练习、呈现作品;课后延伸,拓展知识。

1.情境引入明确任务

良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开始。所以一上课,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播放一个有声有色的FLASH动画《龟兔赛跑》;即而播放教师事先制作好的《龟兔赛跑》的幻灯片,边播放边叙述故事情节,以此为下一步选择创作内容作铺垫。看完之后,我组织学生先援助兔子解决“它为什么输了?”即而进行思想教育。然后讨论这个幻灯片老师都应用了制作幻灯片的哪些方法?(师适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评价)

引出本课课题“制作卡通片”。整体思路是以学生为“导演”,主题:制作《龟兔赛跑》新编。

1、创编《龟兔赛跑》新编故事情节。信息技术学科不只是把技能传授给学生,更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充分结合起来,让学生展示了语言表达能力的风采。

2、出示制作要求,自由选择伙伴。自主、合作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我利用提倡议的语言,让同学们为自己找帮手,这样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也乐于接收这样的分组。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通过各个击破的学习,使学生在“自学—尝试”的实践中温故知新。采取“导演排戏”的方式让同学们在排戏的过程中学到新知,巩固旧知。首先说明求助方式:如果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使用两种求助方式。一种是:求助“问题博士”;另一种是:求助“老师”。了却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盲目性。

针对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童真、童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此达到教学的目的。

3.小组探索协作研究

复制整张幻灯片的方法和插入音乐、自动播放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小组讨论、尝试、汇报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

而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它的知识结构特征在最初接触信息技术知识时进行的是这一门课程的基础知识的学习,在基础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选择某一个适合自已发展的知识分枝,向更高级的发展,这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最后知识学习到达一定高度后向相关知识横向发展以使自已达到一个稳定、完善的知识结构。所以,结合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应是放在学会某方面的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的能力培养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是防止出现“放羊式教育”的现象,所以,以教师为主导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课程整合中,是一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优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4.综合练习呈现作品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信息技术的学习重在把所学知识综合的创造性应用。导演们的作品大都完成了,让我们来个作品首映式吧!展示作品,生交流设计意图。(学生配音描述故事情节),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愉悦和成功的快乐。

5.课后延伸拓展知识

充分发挥想象,制作领奖场面及获奖感言。给学生留以想象空间的余地,才能使他们带着创造的心进行更精彩的创作。

在本课结束前,我屏弃了以往千篇一律的总结方式,采取了我作为记者采访导演的形式,采访了导演们都有哪些收获?并对下一步有什么打算?以往学生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记者采访,今天自己成为被采访的主角,学生感觉这样的总结很有意思,都主动参与其中。

本课教学设计,我运用信息技术优势,让学生们充分体验了导演排戏的全过程,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组织小组协作交流和自主探究,并采用分层教学,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3.评析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性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的知识的建构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教材不再是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则是作为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认知工具。只有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才能得到较大的体现和发展,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同时教师通过整合任务,发挥自已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和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对教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还要求能对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学生发现的新问题作出正确的指导。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步骤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是设计一个简单有趣的任务让学生完成,使学生树立信心,逐步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是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换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利用信息技术课来率先进行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的过渡是最理想的。利用信息技术(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信技术)这一理想的认知工具来进行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

信息技术课本着作为学习工具的特征,正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中渗透学以致用的实效性,使学生们爱用、会用,能用,从而使我们的中学计算机教学落到实处。也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开拓创新,达到教学的最优化。

第三篇:浅谈信息技术课改[定稿]

浅谈信息技术课改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在与其他各学科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突破了单一的教学模式,它为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开设了广阔的平台,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完善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演示型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信息技术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工具来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信息技术应该成为课堂活动的整体组成部分,就像教室里的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工具一样。

一、信息技术带来教学媒体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媒体多以教科书、黑板为主,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引入了一些视听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但以“教科书+黑板”为主(即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学生的教育也仍是单向传输为主,媒体手段多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工具,交流只是辅助手段。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几乎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教学方式。从教学媒体来看,教科书、多媒体、网络成为传递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黑板退居其后,而从教学方式来看,交互式教学代替多年的单向传输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技术手段的变革会对教学改革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要看作是一个知识的累积过程,更需要看作是一个思维探究的过程。虽然我们强调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以及协作能力的培养,但最重要还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我们把这些能力也看作是一种课程资源,因为“思维”不仅是数学学习的内容,也是数学学习必不可少的过程。民间有句俗语“知人知面,不知心”其实就是指一个人的思维具有极其的隐秘性,数学学习中的思维也具有这样的特性,如何才能将这种思维简洁而又准确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教会学生思维呢?目前恐怕也只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最能胜任这个角色了。因此,我们在遇到抽象的数学思维而无法很 1 好表达时,往往就运用这一法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事实证明,借助多媒体不但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人”、老师的“面”,还能知道老师的“心”;数学课程资源中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也就被简洁而又准确展现出来了,在数学思维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二、信息技术会促进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的转变

我国传统的教学大多采用班级授课制模式,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事实上多数还是以“教”为中心,很容易形成对学生的“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其弊端已引起越来越多人的注意。而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有可能从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上带给我们重要的转变,网络技术的使用很容易扭转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形成以学生“学”为中心的交互式教学方式,而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进行转变,以适应新形势下变化的师生关系。从教学方法来看,我们当前所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都容易借助信息技术得到实现,从而有可能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化问题。开始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讲授课——学生被动听课——学生练习,到后来我们稍微改进了一下:老师动态讲解课程——学生有趣的听课(被动)——学生根据老师演示进行练习。我们发现,尽管老师是在想方设法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在被动的听课,听完之后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是在毫无目的的操作;虽然以后我们有所改动,但是还是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要职能是“教”即传道,授业,解惑。教育技术的现代化使教师的角色发生转变,主要职能由“教”变成“导”,由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为中心的主体者转变到今日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的大量工作也由课堂上的讲授知识变成了课前的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软件制作,选择教学活动策略;变成了课中的演示导学;变成了课后教学信息反馈和教学策略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 2 增加,必将更加注重教师“导”的作用。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掌握这门技术已是现代教育的必备之技,广大教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积极进行角色转化,改变不适宜的教育思想模式,自觉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获取、应用、处理信息的方法,提高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广大教师们只有树立起超前的科学意识,“活到老,学到老。”永不满足,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简化教学程度,加快教学节奏,加大课堂教学密度,增加了容量,而且课堂上反馈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教师及时、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使教师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了学生学习的第一手信息资料,有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差异并及时进行控制,极大的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在线答题,大屏幕上显示出同学们做题的情况,教师对学生的做题的结果作出分析。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如何快速有效的收集反馈信息。信息技术的介入,从客观上,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活动,教师可以大量、迅速的捕捉反馈信息,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对于调控课堂、关注个性、实现分层教学、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新晨范文网

三、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引发学生探究的需求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中,解决了传统教学不能解决的“多边互动,因材施教”问题。即优生可以快一点,差生可以慢一点。利用计算机的分组辅导、个别辅导、交互辅导功能,教师可以将整体教学和个别辅导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因材施教,比较自由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四年级《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教学中,我们将长方形面积计算推导过程制作成可以在计算机上操作使用的“学具”,为学生准备了用小方格一个一个地量,用小方格一行一行地量等多种测量方法,由学生自主选择符合自己个性的推导过程。又如,在三年级《找规律》的教学中,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提供了普通、强化、拓展等四个不同等级的练习题,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智力、能力的状况,根据自己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适当地选择不同层次的题目和不同的速度来进行解答。对于解答的结果,计算机可以及时进行评判,并进行鼓励和赞扬。如果学生遇到了一些疑难问题,还可以点“帮助”按扭来答疑解惑。学习中,学 生始终保持着一种平和的心态,没有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自身的潜能得到了应有的发挥,甚至会有超水平的表现。这种张扬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保障不同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大众数学思想。这样一来数学教学课堂呈现多边互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场面,每个学生都在自觉地寻找知识中发展自己。于是主动性、积极性、趣味性,由于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介入融为了一体,学习效率和教学技能相应得到提高。可见这种“提供”选择性资源的整合方式,非常有利于构筑学生个性型的学习的平台。人类最常用的信息交流手段是通过视觉和听觉进行的,科学家在研究感官与学习、感官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学习效果最佳,对记忆率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了相同的结论。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技术,将文字、声音、动画、图像集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的呈现给学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求,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从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自主获取知识,为学生发现和探索创设了条件,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

第四篇: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案例

《颜色的填充》教学设计

豫章小学一部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在画图程序中普通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

2、培养学生协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以后终身学习打

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

普通颜色和自定义颜色的填充

三、教学准备:

未上色的鸽子、喜洋洋、功夫小子等镂空图片及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在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你最喜欢什么颜色呀?为什么?

师: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我们的世界就是因为有了红、黄、蓝、绿、紫等丰富的颜色才变得美丽、灿烂、活泼,想不想,让你们喜欢的颜色出现在这些画上呢?

自然引出课题,并板书课题:颜色的填充

二、任务驱动,明确目标

大屏幕出示课件,师:怎样给这张话填上合适的颜色呢?

1、启动画图程序

2、打开文件

3、使用颜料盒和填充工具

任务一,普通颜色的填充,学生示范操作,学生动手练习。

三、自主探究,完成任务

师出示一张自定义颜色填充的图片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上用的颜色,在颜料盒中找不到怎么办?他们都藏哪儿了?别着急,只要你们双击颜料盒,这是就回弹出一对话框,请先想一想,再和小组中的同学试着去发现其中的秘密,互相说一说。

反馈思考结果,指名上台演示操作

师小结方法

四、处理信息,任务评价

1、以竞赛的形式,将枯燥的知识练习趣味化,填充颜色

2、展示、自评、互评、他评

五、归纳总结,提出期望

孩子们,看到你们的画画,我觉得你么对世界充满了希望和好奇,我祝愿你们以后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勤劳的双手,勾画出你们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案例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案例

一、整体教学方法

1、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实例话题,让学生能快速理解任务意图。

2、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引导学生根据以有的知识经验找出一定的解决方法。

3、鼓励学生说出遇到的困难(这个困难恰是通过本课学习的技能所能解决的),从而提出本课的知识和技能。

4、放手让学生操作(根据情况进行适合的引导),在学生演示的过程中一起研究对话框的设置,理解其含义。

5、通过拓展活动来进一步深入学习该知识点。

6、由学生总结所学内容。

二、教学中成功的地方

1、课前选小组长并且对班级最高、最重的学生情况进行了解,这些举措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加深了对学生的了解,提高了一部分水平学生的责任心,为课堂的提问打下了基础,效果较好。

2、设计通过在大量杂乱的数据中找符合条件的数据,让学生能产生强烈的对数据排序的意图,这一点效果基本达到,过程比较自然。

3、在排序拓展活动中每一组都有任务,同时增加了性别和姓名的排序,学生参与度比较高,并且加深了对中文排序的了解,还为下部分男女生分类打下了基础。

4、筛选部分由易到难,自然地加入了“和”、“或”的概念,并且借性别的条件做例子,让学生基本掌握了运算符的使用。

三、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1、分类汇总部分,原来设计学生根据以前的学习,能用排序和average函数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对问题的解决,理解分类汇总的意义,也能顺势解决先分类后汇总的理解困难。但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足,在课堂上才发现无法实现这一步,所以就临时让学生自行探究。但从命令的字面意思上学生认为分类汇总具有两种功能,即自动分类和自动汇总,因此学生都陷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强行进行操作的讲解,一再强调要先分类再汇总,男女分类的方法是对性别进行排序。学生的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过程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学习过程很不自然,完全以灌的方式进行。

2、最大的败笔是最后没有请学生来总结,而是自己通过思维导图进行了回顾式总结,学生参与率不高。这可能由于紧张,以及平时上课就不注意这个环节所造成的,以后一定要注意。

3、没有使用学具和书本,以师生之间的讨论分析为主,因此造成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严重不足。这是由于以前上课的经验,学生自主看书学习的能力不强,造成课堂上的效率低下,担心在公开课也出现这种情况。但不管什么理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要逐步培养,大方向不能改,因此我一定在以后的课堂上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信息技术课改教学案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