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玉贤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编辑:浅唱梦痕 识别码:11-1079443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26 11:40:18 来源:网络

第一篇:玉贤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玉贤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人类社会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已经显现出信息化与知识化两大特征。学校制定五年规划,将着力适应信息化与知识化的时代特征,改善办学思想,改善管理水平,改善科研方法,改善教育质量。

一、发展现状(一、)现有办学优势

1、办学历史悠久。我校1946年创办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经过几代玉小人的共同努力,学校已由当初低矮、破旧平房,发展为如今具有全新办学理念和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环境优美的城镇中心小学。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思路,为今后学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教师素质较好。作为普通校,学校生源来自附近社区和乡村,家庭教育较弱。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学校教师有良好的师德修养,用爱心教育影响学生,用奉献无私的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合格的毕业生。目前学校一线教师30人,具有专科学历23人,本科学历5人,拥有校级骨干12人。

3、科研基础扎实。202_年以来,我们研究的班级管理课题《班干部竞聘制》已经取得丰硕的成果,获得省市区各级奖励,并一直延续至今,近三年来,学校由加大了课题研究力度,数学课题组的省级课题《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教学案例有效性研究》也正是结题,研究成果也正在向其他学科辐射。

4、学校特色初见端倪。学校以传承民族礼仪文化为龙头、以礼仪小分队、礼仪活动等为依托,使各类兴趣小组和综合实践活动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涌现出一批德艺双馨的骨干教师和具有个性特长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奖。

(二)、主要存在问题

队伍建设任重道远。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有着全新教育理念与教学行为的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我校虽拥有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但其核心辐射功能仍未能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需要不断增强。仍有部分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干部教师年龄结果偏大亟待补充新鲜血液。

特色发展尚待深入。学校特色虽取得一些成绩,但总体来说,缺乏持续有效的发展后劲。要铸就学校特色,需要学校予以科学规划,不断拓展特色领域,优化特色指导,丰富特色内涵,以期获得更快、更好的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推进教育信息化为重点,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本校五年规划。

(二)、五年发展目标

1、升华教育思想

全校教职工积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科 学思维,主动实践,实现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2、提高办学实力

(1)、加速学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学校现代化,202_年建成校园网、202_年班班配备电脑简易多媒体;202_年创办自己的校园网站。

(2)、发展奉献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发展创新思维,办出精品学校。力争明年申办特色校。

(3)、全面提高办学质量,提升我校在全区教学质量的排名,202_年全区中心学校排名第九,202_年排名第七,202_年力争进入前三。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实施骨干教师工程,我校现有教职工30多名,计划五年内培养20名校级骨干教师,10-15名区级骨干教师,大幅度提升队伍素质,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5)、推进教育科研

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长远规划、科学选题、选派骨干、集体攻关,已经结题的《班干部竞聘制》的成果,要逐步完善与推广,形成德育特色,202_年完成省级数学课题《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概念教学案例有效性研究》结题工作,成果辐射其他学科;202_年争取向薄弱的语文和小学科发展,承接区级课题,然后向省市级发展,争取全面发展。

(6)、加强基础建设。五年内建成电子备课室。校园环境突现文化特色,书香文化气息浓厚。

3、主要措施

为实现学校五年发展总目标,采取全方位、有创新性、针对性的措施。

(1)、加强思想建设

先进的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因此,学校的第一项任务,就是进行“思想工程”建设。通过政治学习,名人讲座,形势报告等多种形式,帮助教师充分认识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引导他们树立系统理论思想、质量效益观、危机感等,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先进的思想基础。建立学习型校园。(2)、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以人为本,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教学管理的实效性上下功夫,抓好精细化管理的落实工作,加大教学效果在教师考核中的比重.体现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五年内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

①、制度的规范性。一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二要严格执行、奖惩分明,三要操作公平、一视同仁。

②、评价的导向性。学校要创造性地完成评价体系的改善任务,并尽快成型。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开创性”,对学生的评价要突出“基础性”,使评价的结果能真正鼓励与引导教师、学生积极向上。让“创新”成为师生活动的主旋律,从而在学校中营造起“谁保守,谁就落后;谁开拓,谁就先进”的工作氛围,真正发挥评价“奖励先 进,鞭策后进”的导向功能。

③、骨干的辐射性。每位骨干教师重点指导1名教师,使学校教师队伍形成预备队,从而实现“一人带动一片,部分推动全局”的目标,积极参入蔡甸区教师名师工作室工作,争取部分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起到带头作用。

在骨干的培养与使用上学校要加大力度。

一要选准人。把品行正、能力强、会协调、善处事的教师选放到关键岗位,增强学校整体的牢固性;

二要用好人。用人不疑,放手让骨干大胆工作,人尽其才,能尽其用,一人带动一片,部分推动全局。

根据我校现有行政人员年龄结构,我们早已开始培养干部后备力量并实施三步走:

第一步:校内培养。新时代的干部要求不但思想境界高,更需要创新意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及良好的人际沟通交往能力,既懂政治又懂业务。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第二步:校内试用。先由老一代教学干部传帮带,适应了解逐步放手承担工作。

第三步:考核合格,正式任命备案。(3)、锤炼教师的内功

学校发展与否,质量高低,五年目标实现的程度,关键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状况。学校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是:观念新、能力强、德行高、善协作。五年内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①、加强政治思想工作。

加强政治学习。开展师德教育,引导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实践 “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开展以“敬业、爱生、奉献”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树立坚定的事业和崇高责任感,强化教师的进取意识,让他们人人爱教、从教、会教、教好。

强化教师的法律意识,人人知法、守法争当依法执教的模范。③、加强教育理论学习。

从内容上学习新课程、新理念、创新教育理论;行动上要遵循三条学习原则:第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第二,要学以致用。注重学习结果的转化,避免学做两张皮。第三,合作学习的原则。④、加强特色培训。

引导全体教职员工深入了解校史,学习传统礼仪知识及现代文学作品,增强文化底蕴,用于教育教学之中。突出学校国学文化特色,全面提升学校品味。

⑤、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培训、教师转岗培训、教师基本功培训。

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熟练掌握与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教学实践服务,到202_年,一线教师 100%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⑥、加强教科研。

树立“教、学、研”合一的思想,把教学、学习、研究有机地结 合起来、从教中学,从学中研,从研中教。力争每年获奖人员逐年递增。

(4)、注重工作创新。

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要唱响“工作创新”主旋律。①、思想创新,优化岗位职责。班子带好教师,教师带好班级,全体守住自己。

②、管理创新,优化工作效率。出台创新的激励政策,制定创新的指导措施,提高工作效率。

③、教学创新、优化主体发展。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学法指导等进行创新设计,夯实每一个教学环节,实现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的最优发展。

④、德育创新、优化行动感召。加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让学生感于情、行于理。抓好礼仪教育,形成玉小特色。

⑤、党务创新,优化组织建设。

一是发挥党员先锋岗的作用,一个党员一面旗。

二是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对那些积极要求进步,具备党员条件的教职工合格一个发展一个。

三是搞好少先队工作,充分发挥少先队在学校工作的作用。

四是关心离退休人员,加强教代会的作用,发挥民主管理。

此规划为学校发展蓝图与执行纲领,要求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仔细领会,在教代会上审议通过。

第二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1、搞好学校基础建设,建立环境优美的,学习氛围浓厚的“学习型”学校。

2、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3、取一流教学质量,打造“龙安区名校”。

4、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加强教师学习。简析:

1、新课程改革在全市已全面铺开,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课改实验不仅仅是课本的改变,它包含着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培养目标、教学评价等许多方面内容。这是教育发展中的一次大革命,为此,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成为学校工作的一项最重要内容。我们把它作为五年规划的一项内容。

2、**中心小学地处**镇南部,配备有高素质的教师。各方面办学条件较好,争取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坚信:学校没有’

差生’,学生只有差异。

3、争取**镇、**区一流教学质量是我们五年规划的目标。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力争每学期上台阶,五年见成效。

4、教育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在改革中创新,在改革中前进。学校内部管理是一门科学,只有良好的运作机制,才能使学校稳定健康的发展。

5、教育教学要讲究两个效益,一是教师的教学效益;二是学生的学习效益。

6、办特色学校是一个较长远的规划,当学校文化底蕴达到一定程度,学校才能显示出其特色,我们学校的特色将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发展自己”。

第三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毛山东乡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_年——202_年)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势在必行。为了在今后五年内更快、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发展,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创新管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促进学校持续、健康的发展,特制定我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基本概况

学校于202_年9月成立,现有教学班12个,在校生313名,教职工47名,其中旗级教学能手3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7人,学校占地面积37641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5132.94平方米。

二、学校的办学经验和存在问题

(一)办学优势

学校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创建教师家园、学生乐园”的办学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打造新型教育,发展师德教育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坚持以新课改为切人点,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健全各种激励机制,细化岗位责任制,量化工作成效,严格规范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积极发展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模式。建设了一支充满活力、敬业爱生、作风踏实、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二)存在问题

1、教学设施欠缺,教学资源匮乏,学生的活动器材等都不到位。教师宿舍、办公室比较落后,功能库室短缺。目前,学校还没有电教平台,大大制约了教师水平的发挥。

2、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年龄老化,发展不均衡,学校暂时没有体育、音乐专业教师。

3、教师的教研意识淡薄,主动发展意识不够强烈,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学生家庭情况迥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5、德育工作缺乏长效管理和评价机制,形式单一,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待加强。

三、办学理念与目标

(一)学校“三风”:

校风:诚信 唯真 知礼 励学

教风:乐于奉献 勤于钻研 爱生敬业 严谨笃实

学风:乐知 缜思 善问 求实

(二)办学理念:以人为本,求实创新

(三)办学宗旨:让每个学生活泼、快乐地成长。

(四)办学思路:依法治校、科研兴校、特色立校、质量强校。(五)办学模式:课堂教学严谨扎实,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六)办学特色:强化行为养成教育,突出艺术特色品牌

(七)发展策略:创农村小学教育特色,树农村小学一流名校。

(八)办学目标:创建教师家园、学生乐园。

四、学校五年发展具体目标

(一)总目标

围绕素质教育的实施,积极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内部管理,优化师资队伍,深化课程改革,加快文化建设。建优美环境,树优良校风;创优异成绩,育“四有”新人。努力塑造良好教育形象。力争用五年的时间把学校办成一所“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师德高尚、学风端正、特色突显、质量上乘”的规范化学校。让每一位教师都施展才华,让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发展,让每一位家长都收获希望。打造农村一流教师,培养农村一流学生,创办农村一流小学。

(二)具体目标

1、学校基本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目标:

加强学校基本建设,为学生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有计划地添置体育器材;完善各办公室设施,创造良好办公环境;装备多功能室,添置多媒体教学平台;确保教育教学的高效率。申请筹建教师宿舍,学生食堂、宿舍综合楼。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努力构建具有文化内涵、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打造书香飘逸的校园,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在五年内,加强培训学习,把学校的环节干部培养成一支观念新、思维活、方法多、管理严、责任强、觉悟高、学识博的领导队伍。在教师中倡导五种精神:热爱学校的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创新探索的科研精神。并加强师德教育和业务能力学习,塑造一支安于工作、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沟通、精于合作、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教师队伍。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培养骨干教师。鼓励各科组积极搞好科研工作,形成人人积极参与科研的良好氛围,建立一支素质好、观念新、理论强,有积极进取精神的科研队伍;鼓励并支持教师进修学习,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争取大专学历达90%以上,本科学历达30%以上。努力建设一支理念先进、业务精良、勤学善思、敢于创新、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3、学生发展目标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诚信、唯真、知礼、励学”的校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纪律习惯、文明习惯、安全习惯,形成“乐知 缜思 善问 求实”的学风;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努力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发展。

4、德育工作目标

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教师的育人积极性。根据学生的特点,整体优化德育过程,加强学校德育的“三化”建设。即内容层次化:低、中、高年级段分别采取不同的德育内容,不同的评价标准,制定不同的目标,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连贯性和实效性;管理精细化: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细化管理过程;方法科学化: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体验,进一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体验到活动的乐趣、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努力实现德育工作的新突破。

5、教学工作目标

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鼓励并支持教师学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积极进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教学水平;抓好体卫艺教育,拓展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力争五年内把体卫艺教育做实做强,成为学校特色教育项目。在教学管理、质量检测、教学评价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班子建设,完善管理机制

1、加强学校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形成一个团结协作,廉洁自律,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集体。

2、根据班子成员的情况,具体分工,实行班子成员负责制,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3、物色班子成员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4、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体制,以“规范管理、目标管理、民主管理”为主要内容,形成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以法治校,以德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师生校园生活质量。

5、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6、通过科学规划,有效管理,力争使学校管理水平有较大的飞跃,形成切合我校实际的管理特色。

(二)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队伍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设师德评估细则,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按学校要求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把师德列入教师考核。

2、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在青年教师中开展大练基本功和“拜师学艺”活动。青年教师每学期要上一节汇报课。每学年进行一次基本功竞赛。年终学校评选优秀师徒。

3、深入推进“名师工程”。搭建平台,创造条件,促进中青年教

师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写一篇论文,推荐优秀的论文和教师成功的教育教学方法上传教育信息网。采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体验反思”的方法,积极发展校本研修。

4、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立教师学习制度,学校每周组织集中教师学习一次,每学期教师至少学习1本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并做好笔记,促进教师养成读书习惯,做学习型、发展型教师。

(三)改进德育方式,增强德育实效

1、以养成学生养成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安全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2、继续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氛围。

3、继续探索班级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活动,把班级还给学生,自主管理,让每位学生学会参与班级管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班级充满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

4、建设一支良好的德育队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制定班主任工作细则,进行管理工作考核,经验交流等,建立一支德育工作的研究队伍。

5、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四)培养骨干教师,强化科研立校

1、建立学科教研组织,选拔师德好、业务能力强、勤于钻研的骨干教师,担任各学科教研小组的组长。

2、建立健全学校教科研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定期召开教研组长会议,加强教科研工作的过程管理。

3、各教研组要有本组的教学研究专题,组织本组教师进行实践研究,按要求完成相关研究工作。

4、建立科研奖励制度,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五)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毛山东乡总校教学常规》,坚持

每月一次的教学工作常规检查,抓实教学质量监控和考试成绩的分析、推进课堂教学管理,认真组织同级听课,实行学校领导随堂听课制度,大力加强校内督导。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教学评价方法。通过对评价过程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的研究,使评价由单一到全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教学奖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六)重视安全教育,争创平安校园

1、成立机构,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各项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管理,加强演练,定期检查,及时整改,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2、健全对学校师生人身安全的防范措施,切实唤起教师责任意识,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师生生命财产的安全,严格落实学校封闭管理,做好来客、师生离校登记制度。

3、召开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开展安全教育知识竞赛,办安全教育主题墙报,挂安全教育标语,树安全教育警示牌。

4、值班领导、教师加强课间巡视检查工作,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定期开展对学校及周边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置、上报。

5、加强节假日、夜间值班巡查,努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

6、加强对师生安全知识教育和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避险能力。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体系

(一)内部保障。

1、思想保障。组织学校教职工认真学习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学校本着目标清晰,责任明确,组织高效的原则。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各部门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合力。

3、制度保障。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规范化、经常化。

4、资源保障。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二)外部保障。

1、政策保障。学校发展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支持,广泛吸引社会教育资源,让各级各部门的领导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又快又好的发展。

2、经费保障。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队伍保障。学校的主动发展关键在教师。教师的配备至关重要,期望能得到各级领导对本校教师结构的特别关注,配备体育、美术专业教师,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学校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六、分工作目标达成度

新形势新目标鼓舞人心,新课改新跨越催人奋进。学校五年规划是我们发展的蓝图,昭示着学校的美好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坚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以求真的态度,创新的精神,明确目标,团结一致,扎实工作,永不满足,认真完成我校五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开创毛山东乡中心小学教育事业的新篇章!

第四篇:深圳市南澳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深圳市南澳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_-202_年)

二〇一三年八月

序 言

作为有着81年办学历史的南澳中心小学,近年来,学校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全校教职工秉承“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和创新发展,走特色学校办学道路,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构建新的育人模式。如今,学校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也是学校打造品牌的最好时期。为此,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市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大鹏新区教育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精神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202_-202_年发展规划,推动学校获得更高的发展。

第一部分 总目标

一、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202_年,在深圳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市两会上,市政府对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要“高水平建设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深圳教育要成为深圳改革的重要部分,成为深圳自主创新的重要支撑,成为民生幸福的重要保障,成为深圳文化的重要基础,成为深圳未来重要的引领。

202_年,大鹏新区成立,大力实施国际化、高端化、精 2

品化“三大战略”,打造“生态生物岛、生命健康岛、国际旅游岛,加快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建设”,新区领导对教育高度重视,老百姓也对新区的教育充满期待,这是教育腾飞的契机,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内部背景 1.学校概况

南澳中心小学建于1932年,几经迁徙,1995年搬入现址。同期,原村小东涌小学并入中心小学,202_年,原村小南平小学、东山小学(含杨梅坑教学点)撤并至南澳中心小学,202_年,西涌小学撤并至南澳中心小学,至此南澳中心小学成为南澳唯一一所小学。学校占地面积21635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现有18个教学班,学生801人;专任教师69人,本科以上学历46人,占教师数的67%,中级职称31人,占教师数的44.9%。

202_年,行政班子根据学校及南澳的实际情况,提出“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从“习惯养成”与“责任教育”两条线为抓手,一方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师生行为;另一方面,确立了以音、体、美等综合科目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点带面,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经过3年的努力与探索,学校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_年以来,学校海风管乐团先后荣获省市金奖,表演唱节目两次登上深圳电视台,合唱团、葫芦丝、跆拳道、武术、健美操、美术等社团在各级比赛中获奖,学校初步形成了艺体领头并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的办学特色。

2.目前优势

(1)新区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学校近期发展,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创新。

(2)学校艺体特色项目初见成效,教学成绩稳步提升,社会效益越来越好,生源逐渐增多。

(3)南澳街道办事处和各社区重视教育,对优秀学生有奖励措施,支持学校的各项工作。

(4)教师队伍比较团结,相处融洽,学校发展较为和谐。

(5)民风淳朴,山海教育资源丰富,有利于学校办学理念的深化与落地(实)。

(6)校园环境优美,学生体质较好。

(7)办学理念明确,富有先进性,领导班子团结互助互补,配合默契。

3.问题剖析

(1)管理体系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目标体系不完整,学校缺乏远、中期发展规划;教育教学质量的过程监控体系不完善;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机制不够健全。

(2)场地、设施设备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一是缺乏室内运动场馆与礼堂;二是两栋教学楼陈旧破落,渗水严重;三是教学平台、广播设备使用中经常出现问题,勉强维持;四是校园网络、教师电脑老化陈旧,影响了正常的教育 4

教学工作。五是校园人文景观、园林景观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孩子思想情操的塑造。

(3)教育经费无法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深圳公办学校的日常运营经费现按生均人数下拨,由于我校学生人数偏少,每年下拨的日常运营经费偏少,难于满足学校发展的需求,尤其是软件建设、特色发展的资金需求数与实际的资金数差距较大。

(4)校园文化建设滞后。校园规划不成体系,缺乏整体策划和亮点;办学理念落实不够到位,学校环境建设缺乏主魂,文化建设与景观提升需要围绕环境的育人功能与实用功能,贯彻办学理念,形成自己的环境特色与文化特色。

(5)教师队伍现状与学校的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教师队伍老龄化,创新意识缺乏,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急需补充新鲜血液。学校缺乏学科领军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严重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对未来的教学需求难以完全胜任,教师的师德修养、理论素养、教科研能力、教学技艺等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6)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适时推进。学校课程方案需要完善,拓展性、探究型课程开发和实施需围绕学生发展及学校办学特色进行开发。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缺少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经验,同时受到校舍和场地的限制,缺少专业指导教师,制约了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7)学校特色没有形成学校文化。学校在艺术、体育等方面缺少专业老师,未形成规模优势,特色发展的深度与

广度不够。

(8)教育大环境薄弱。南澳文化氛围不浓,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及重视程度欠缺,学校周边的教育培训机构匮乏,教育圈难于形成。

(9)优秀生源流失严重。

二、学校发展的思路

(一)指导思想

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他们主动、活泼、全面有个性地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

(二)基本定位

至202_年,把我校建设成为一所环境和谐、学生全面有个性、家长信任、社会认可、具有浓郁海洋文化气息的大鹏新区品牌学校、深圳市艺体特色学校。

(三)学校发展主攻方向

走特色学校道路,要有相匹配的特色师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艺体特色带动,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是学校今后五年发展的主攻方向。学校将认真制定和落实教师发展规划,针对性地建构培训计划,完善骨干教师评选、考核、人才储备等相关制度,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厚德、精业、爱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学校发展总目标

围绕“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坚持“走南澳特色之路,打造大鹏品牌之校”的办学目标,6

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育人目标为核心,科研为先导,质量为生命,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艺体特长的高素养“自信、善问、乐行”深圳小公民;不断创新学校的发展模式,把学校打造成“包容,感恩,自强”的深圳东部品牌学校。

1.包容: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的人际交往相互包容、形成包容的南小文化,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最终实现学生全面有个性的发展。

2.感恩:怀感恩之心,感恩南澳大自然,感恩同事、同学的信任与情谊,报答学校、他人的恩情与付出,主动承担任务与责任,实现学校健康发展。

3.自强:在学科教学、学校特色(艺体科)多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进取,通过不懈奋斗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打造特色项目、品牌学科、特色教师、特长学生,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四、实现目标的保障措施

1.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

2.定期邀请上级部门领导及知名专家,共同组成学校发展顾问委员会,为学校发展发挥咨询顾问作用。

3.保障办学经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学校理财小组定期对学校办公经费、项目建设进行管理和预算,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投入,科学配置和高效使用。

4.聘请区教育督导部门、社会专业人士,共同组成规划执行评估小组,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情况向 7

全体教职工公布。

第二部分 分目标及措施

一、学校管理

(一)目标

以创建“包容,感恩,自强”的学校文化为抓手,以南澳海洋文化为根,着重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实师生精神文化,完善制度文化,规范行为文化,建设适合小学教育的海洋文化。

(二)措施

1.学校将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地域特点及教育发展的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校园环境,合理布局。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实施,在校园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风格,使整个校园整洁、美观、有趣。

2.坚持以法治校,以情育人,构建人文校园,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丰富师生精神生活,凝聚教师队伍,创建“包容、感恩”的人际交往氛围。

3.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形成激励机制,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度可依,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学校有序地步入制度化、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轨道。

(1)修改和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完善评优评先制度,以岗定酬、绩效挂钩,优教优酬,制订骨干教师后备人才评选办法,最大限度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教职工的内创力。

(2)实施行政会议学习研讨论制度,校级领导轮流主持学习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领会党的方针政策,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政治思想素养和业务素质,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班子成员的情况,具体分工,实行班子成员蹲点制,做到分工不分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物色班子成员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年轻人、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领导班子的战斗力。

(3)强化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平台,使学校管理更为透明、高效。

(4)规范对外宣传制度,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指定和培训学校新闻发言人,积极与宣传媒体沟通联系。

4.加大投入,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实现教育教学现代化,打造数字南小。

二、师资建设

(一)目标

建设一支“厚德、精业、爱生”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加强校本培训,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资源,精心组织培训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 9 的实际需要,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措施

1.完善培训考核制度,建立教师个人发展档案。2.实施名师工程。制定教坛新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机制,制定人才储备制度,给予优秀人才一定的奖励政策;邀请外校市区名师在我校开设“学科名师工作坊”,弥补缺乏学科引领的短板;重视本校骨干教师培养,搭建成长的舞台,建设“名师长廊”;三年内争取每科组至少培养1名市区学科带头人或学科骨干教师并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3.认真制定校本培训规划,以严抓师风师德培训为前提,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为中心,以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务实、高效地开展校本培训,落实评价机制,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提高教师思想素质。(2)业务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心性培训,提高教师身体素质和心理抗压能力。培训形式:

(1)集中式培训:定期邀请教学专家来校进行教学讲座,举行教学、科研研讨会,对所有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微课、课题研究等专业技能培训。

(2)自学式培训:以书籍、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为学习素材,教师通过自学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教研式培训:以科组主题式活动为抓手,以学科教学法、课例研讨为主要内容,通过名师引导(学科名师工作坊)、同伴互助、自我评价等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增强教学反思研究意识。

(4)练功式培训:开展诸如说课、评课、习题设计、下水作文、朗诵、微课制作等内容的竞赛活动。

(5)外出式培训:利用好市内外姐妹学校、帮扶学校的资源,争取上级部门选派国内外学习培训名额,积极参与各种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学科研讨活动,通过外派培训、挂职学习、外出研讨活动等形式进行培训。

(6)交流式培训:确立友好结对学校,开展教师之间的岗位交流,提高老师们的阅历和环境适应能力。

培训层面:

(1)对任教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实行带教式培训,通过师徒结对,帮助青年教师成长。

(2)对任教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教师搭建展示平台,要求教师带着思考(课题)进行教学,并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

(3)对任教二十年以上的教师要求能带教组内青年教师,把教学常规经验在学科组内进行交流、推广。

三、德育工作

(一)目标

1.围绕“浸润海洋文化,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11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德育育人目标,以“习惯教育”与“责任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抓好学风、班风、校风建设,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2.进一步健全德育管理机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形成常规工作有条理、重点工作有突破、特色工作有创新的新形势。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3.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打造专业化发展的班主任队伍。

4.深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制,建设好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

(二)措施

1.抓常规、促养成。

(1)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完善德育教育及管理的项制度建设,强化了德育常规管理,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让师生的行为有制度的规范与引领。

(2)注重过程管理,从班风、学风抓起,以学生值周检查、教师值周检查、德育处常规检查为保障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以习惯养成教育和责任感教育为主题,做到班班定目标,周周有要求,日日有评比,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学习等习惯和责任感,发挥学校校风对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

(3)将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各方面工作之中,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以少先队常规系列活动为载体,深化习惯养成教育,分年级、有重点的推进,结合本校实际情况,12

开发出实用性强的“习惯养成”系列教材;定期开展评选特色中队、班级之星、优秀少先队员等活动。

(4)加大学生自主管理推进力度,加强学生干部的培养,做到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5)继续推进国学进课堂。

2.强抓德育队伍建设,推进全员德育。

(1)组成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十多位不同部门领导、老师组成德育领导团队,对德育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下年级行政分管年级德育工作,负责加强对年级科任和班主任定期培训、指导、落实和检查德育工作。

(2)以班主任校本培训为抓手,建立班主任例会制,促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培养出一批在班主任工作中具有领先精神和才干的名优班主任。班主任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并创建班级特色文化品牌。

(3)发挥社会和家长义工力量,利用关工委组织和社工组织、家长义工队等方面的作用,构建校外校内一体化的德育监管网络。

3.抓特色中队创建,不断优化班集体建设。

把握特色中队评价的内容和原则,以争创“优秀特色中队”活动为载体,遵循主体性、发展性、激励性、差异性等原则,客观全面的评价班集体建设工作,树立行为文明、管理规范、班风正、学风浓、特色鲜明的典型班级。

4.丰富德育内容,追求特色发展。

(1)进一步加强我校的德育特色发展,每月开展一主题 13

教育活动,丰富德育内容。

(2)传承我校社团特色,让学生掌握2+1技能(2项体育特长和1项艺术特长),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锻炼学生的能力,以特色发展带动教学成绩的提高,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3)进一步推进法律进校活动,在“先学做人,后学艺”的办学理念引导下,认真开展学法、护法、守法活动,大力提高师生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举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等心理问题。

5.深化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打造良好的育人氛围。(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对校园环境、校园橱窗、楼内墙壁,班级环境进行规划,增加德育教育宣传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学校文化活动,比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队形队列比赛、广播操比赛、大自然操比赛、跳绳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教职工运动会、师生书法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

6.完善德育网络建设。

(1)积极创造条件合理利用校园网络,充实及挖掘德育内涵,引导学生学习德育知识、获得德育信息、增强学生在网络面前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2)通过校园网、校报、家长学校等阵地,定期与家长进行家教问题探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发挥学校家委会和班级家委会的作用,深入开展家校合作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效果。

四、教学科研工作

(一)目标

以培养学生的学力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着眼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健全教学、科研管理制度,扎扎实实地落实好教学科研的各项工作。

(二)措施 1.教学质量

(1)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文件、制度为指南,规范学校教学管理流程,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抓制度完善:对教师的备课、上课、听评课、作业批改、辅导、测试等检查评价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对学科质量监控考核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抓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落实蹲点行政、学科分管领导全程关注教学动态,上情下达,协调引导,教学常规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检查。

抓学习习惯养成: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力的培养。

(2)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完善以网络优质资源和自制教学资源为主体的学校教学资源库,指导教师有 15

效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开展课堂教学行为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反思教学行为,转变教学观念,提倡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积极组织和调动学生参与有效课堂,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4)建立学业抽查制度。为进一步了解教师平时教学情况,采取不定年级、不定时间对学生进行学科单项抽测,教导处组织出题、考试、阅卷,各班级及时做好质量分析,分析问题,进一步落实改进措施;狠抓各年级教学质量,力争各项指标每年都有提升。

(5)每学年举办好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

(6)继续推动经典阅读活动,学校制定经典阅读读书书目,定期开展读书月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经典,亲近经典。

(7)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提供教学资源。2.特色课程

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规划,开发和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分阶段、分学科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加强研究,大幅度地提高体育、学校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3.质量评价

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制度,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观评价教学。学校和教研组密切配合,通过教学视导、教学访谈、师生问卷等实地调查方式,师生教与学成果资料分析方式和学生学业成就水平测试等多种形式,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与评价。对教学工作存在问题的教师,学校和教研组对其 16

进行全面分析,采取措施,帮助其提高。

4.教学科研

(1)营造课题研究氛围,通过科研讲座、培训、课题组例会、小组研讨活动等活动营造学校科研氛围,提升教师科研能力,提高课题普及率。

(2)加强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意识,对在学科教学、学科质量等带有共性的问题形成小课题进行研究,研、教、学相结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每个教研组每学年至少要有1个课题(不限级别)进行研究。

(3)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以“短、平、快”的方式研究并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有价值的问题,扩大课题研究的参与面。

(4)完善教师专业研修和校本培训,努力营造教师交流学习的平台,每科组每学期要举行至少三次主题教研活动。通过专题教研活动,各科教师能把握新课程教学,自觉落实课程理念、课程标准和三维目标,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专题教研活动要求有方案、PPT或发言稿、会议记录、专题反思或总结、签到表、活动相片。

(5)积极开展“新课标研讨课”活动,通过研讨课为广大教师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研讨课需要有教案、有课件、有反思、有评课稿、有相片。

(6)继续强化“集体备课”的教研作用,通过集体备课组的交流、诊断、磨课,提升教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每个 17

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至少1次集体磨课。

五、办学特色

(一)目标

大力推进社团活动,让学生掌握2+1技能(2项体育特长和1项艺术特长)(能否修改为掌握一项终身受益的体育技能),打造“体育强体魄、艺教增内涵”艺体联动推进的学校办学特色。

(二)措施

1.明晰学校艺体教育发展走向,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形成艺体教育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普及项目。以 “海风管乐团、合唱队、舞蹈团、剪纸社团”等艺术团队与“网球、跆拳道、帆板、国际象棋、跳绳等体育社团为活动龙头,带动学校的各项艺术、体育教育活动,同时积极开拓艺术教育的新路。

2.全面实现体育、艺术教育四个100%,即音、体、美课程设置及上课率100%;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率100%;学生参加社团活动100%;专用教室设置及器材达标率100%。

3.加强教师培训,建设一支满足学校体育、艺术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4.深化体育、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加强科学研究,大幅度提升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质量。

5.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六、后勤服务

(一)目标

建立现代化的后勤保障系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完善后勤管理体系,提高工作效率,为学校提供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二)措施

1.完善后勤管理制度,强化后勤职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岗位培训,细化岗位职责,细化各环节的考核标准,做到分工具体职责明确,确保总务服务工作,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完善考核机制,经常广泛征集师生对总务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的意见和要求,建立总务工作日志,认真记载,接受师生监督,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教师满意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指标。

2.进一步加强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数量、价格准确,保管责任到人;健全财物购买、保管、使用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帐帐相符,完备购物申请,进出库手续;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坚持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把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

3.认真做好教育经费的预算,合理使用好教育经费,强化财务管理,加强监督力度;协助校长室,仔细做好教育附加费项目的申报工作,并扎实做好各类在建项目的监管工作。

4.强化安全意识,落实水、电、火、交通等安全措施,定期对各种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能够正常安全使用,做好学校食堂工作,高度重视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杜绝重 19

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5.切实加大校园环境的管理力度,确保学校各区域全天候整洁,重视校园绿化和管理,适时抓好除草、施肥、治虫、修剪各环节的工作,确保环境净化、绿化、美化。

6.做好校门重建、教学楼翻新改造协调工作,推动学校多功能体育馆的申报建设。

七、安全保障

(一)目标

坚持依法治教,民主办学方针。进一步规范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强化“一岗双责”责任体系建设。完成深圳市学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创建深圳市平安校园。确保无师生违法犯罪行为,无教育违规行为,无安全责任事故和集访事件,切实打造文明和谐的平安校园。

(二)措施

1.完善安全管理机制。成立领导组织,健全管理机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学校安全工作队伍,逐步形成学校、班级、家长和社区齐抓共管的网络,通过完善管理网络,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条块结合、全面覆盖的安全管理监督体系。

2.落实安全责任制。按照 “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部门、班级层层签订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

3.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现代安全防范体 20

系。把安全工作经费纳入预算,保证学校安全设施建设、器材配备、隐患整改、应急保障等需要。

4.开足并上好安全教育课。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任课教师,开足上好安全教育课。5.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和应急工作队伍,落实应急岗位责任,完善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6.加强对教职工的培训。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防护知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7.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宣传党和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加强安全工作的重大举措,宣传本学校安全工作的先进典型和经验,努力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XX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XX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正面临一场新的调整和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创建学校品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五年发展规划,作为学校未来五年发展的办学指引。

一、背景分析

(一)学校现状

XX市XX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小学,1952年建校,1990年搬迁到现址,1992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学校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终极规模为46个教学班,现有35个教学班,学生510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96人占87%;小学高级(副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120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广东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名师培养对象”1人、XX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XX市学科带头人5人,市教学能力手5人。

(二)办学优势

1992年,我校被评为首批广东省一级学校,还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全国首届百佳特色小学、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广东省中小学校长挂职锻炼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XX市)书法教育名校奖、以及XX市文明标兵单位和文化建设标兵学校、市科普特色学校、市青少年科技活动先进学校、市交通安全

文明学校、市体育特色学校等市级以上荣誉20余项。

XX中心小学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保障。学校语文、英语、综合科组均被评为“XX市先进教研组”,学校有广东省XXX教师工作室、XX市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和XX镇思想品德名师工作室、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

学校地处XX镇中心地段,是镇经济最活跃的地带,社区环境、学生家庭环境相对优越,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望值很高,对学校的教育行为高度关注。

(三)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学校发展中也存在诸多不足,办学现状与名校梦想之间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五个“不适应”:一是队伍不适应(管理团队——尚处于磨合期,创新思路、创新方法不足。教师团队——观念转变不深;学识眼界不宽;教育艺术不高);二是育人模式不适应(育人目标的细分和阶段性实施不清晰;育人活动的系统性、层次性尚未解决);三是课程与教学不适应(不少课堂效益不高;教育科研水平不高);四是质量不适应(“绿色成绩”总体含金量不高;特别优秀的学生较少;学生特长培养刚起步;师生品位尚需提升);五是办学硬件条件不适应(专用室场与办学规模的扩大不匹配;教学设施、设备亟需更新;数字化校园建设还需加快完成;校园文化建设资金缺口大)。

二、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

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旨在培养和造就新一

代优秀人才,所以学校管理和运行必须适应市场经济的大背景和教育发展的规律,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需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改革的能动性。为此,要通过规范办学、创造性办学,建立起现代学校制度和课程体系,塑造精品课堂,让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最终经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的良性循环,较好地形成和提炼XX中心小学的办学风格和特色,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品牌美誉度,成为XX教育的标杆,办成XX市的窗口学校。

(二)学校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师——有尊严的活着。具体要求是具备“三爱、三好和三高”,其中三爱是指爱学生、爱学校、爱教育。三好是指育人好、教学好、合作好。三高是指质量高、效益高、品位高。

学生——有底气的学习。具体要求是具备“三学、三强、三有”:其中“三学”是指善学、乐学、勤学;;“三强”是指体魄强、创新强、动手强;“三有”是指有能力、有特长、有特质。”

学校——有名气的办着(在教育行业内有响亮声誉,在社会上有良好口碑)。

(三)学校文化的基本理念

秉承“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宗旨,我们确立了“儿童友好教育”办学理念,以儿童为中心,努力构建一个多维、友好、自然、平等的生态教育环境,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让师生在丰富多元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兴趣得到激发、习惯得到培养、能力得到提升、个性得到张扬。

三、发展目标

(一)办学目标(终极)定位

将我校办成与社会相适应的、能与世界先进教育对话的国内一流的学校,让每个孩子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让每个教师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二)培养目标(终极)定位

培育有根基的人,就是培养每一个孩子都具有朴实的品德根基、扎实的知能根基、深厚的文化根基。

四、重点发展项目

(一)着力队伍建设,凝聚团队力量,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 1.发展目标:以“服务、表率、执行”为主题,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正、教育思想端正,服务意识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行政队伍;完善校本培训体系和工作机制,建设一支有崇高职业道德、良好人文素养、过硬业务能力的教师队伍,努力实现“人人有特色”。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要注重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突出发展教师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促进新教师向合格教师发展,合格教师向骨干教师发展,骨干教师向品牌教师发展,品牌教师向卓越教师发展。(制定XX市XX镇中心小学未来四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2.具体措施:(1)行政队伍建设

①强化行政领导成员的学习、教育和培训,提升办学治校能力。一是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行政的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加强业务技能培训,针对不同岗位职责要求,分类进行培训,增强干部推进学校发展的工作能力。三是围绕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模式、教学模式、管理服务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提高行政办好精品学校的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特别是要不断增强干部开拓创新的能力,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条条框框束缚,发展上善于谋划新思路,工作上敢于探索新举措。四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让干部“走出去”,参与高层次的培训提升、教育教学考察学习或经验交流等。

②做好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XX中心小学的管理队伍梯队呈现。

(2)教师队伍建设

①积极探索教师队伍管理的新机制与新方法。在教师队伍管理中,既要重用人机制,又要重营造人文和学术氛围;既要重管理,更要重建设;既要重使用,又要重培养。要创造教师得以充分发展的环境,让教师成才、成名、成家。

②加大教师校本培训力度。树立“培训即福利”的思想,不断增加经费投入,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素质提升的需要。根据需要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到华南师范大学和省内外教育发达地区进行提升培训。③充分利用会议和集体学习时间,分享有关国际国内教育发展最新动态与成果、教育新政策与新法规、知名学校的办学经验、本校发展的

新战略和新举措,不断引领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强化学习意识,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

④以学科组为引领,以备课组为基本单位,深入开展以学科教学为主线的课改研究与实践,着力提升课堂质量和教师专业化水平,引导教师逐渐形象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个性。

⑤引导教师主动读书、主动分享,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和人生修养,用人文呵护心灵,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⑥对教师队伍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并结合教师个人发展愿望和规划、职称等级、年龄特征等因素,对教师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和分级管理(包括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卓越教师等四个层级),力争让每一位教师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⑦充分发挥好“三个平台”的作用:一是吴正宪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站;二是骨干教师研课坊沙龙;三是钟晓宇、曾文燕名师工作室(主要依托校内外名优教师,充分发挥他们在教改实践和教育科研中的引领、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研讨互助式培训,助推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⑧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勤管理制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教师奖励制度》,突出用新课程理念、信息技术应用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观其在课改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评价时既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反馈信息,不断改进自

身的教育教学水平。3.预期成效:

加快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形成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构建起由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品牌教师和卓越教师组成的“金字塔型”教师发展梯队,让每一位教师在每个阶段皆有所成。

(二)整合德育工作体系,坚持“养成教育是德育之本”、“体验参与是德育之魂”、“家校合作是德育之源”的理念,为培育有品德根基、知能根基、文化根基的人夯实基础。1.发展目标:

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协调发展;个性彰显,差异发展;集体与个体均衡发展;各类学生同步发展;学生、教师、学校共同发展。建立“生活化德育”、“文明体验课堂”,逐步形成(三自主模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制定XX镇中心小学未来五年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2.具体措施:

(1)学校要坚持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以班级特色建设为切入点,以习惯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着力点,以阳光体育活动为载体,以班主任队伍建设为保证,以家校合作为支撑的德育工作思路。实施“生活化德育”、“体验式教育”、“三自主管理”(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

主发展)的德育教育机制。(2)推行班主任工作承诺制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六年学业。育人,是教师的天职,班主任的首职。要做好这项工作,务必要全身心投入,全方位重视,全过程负责。(3)加强“礼仪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

培育课堂礼仪规范、校园礼仪规范、家庭礼仪规范和社会礼仪规范。习惯养成教育重在:学习好习惯、礼貌好习惯、卫生好习惯、饮食好习惯、阅读好习惯、安全好习惯、运动好习惯、劳动好习惯。(4)完善德育工作体系。一是明确德育目标;二是内容形成序列;三是优化德育途径;四是构建德育课程;五是落实德育措施。(5)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探索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德育工作绩效考核、班主任工作评估等三项德育评价机制。(6)建立家校合作、社区协同的共育机制。

①不断完善和创新家委会和家长学校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家委会的

作用,努力构建并实施制度化、课程化、多样化的家长课程,积极普及家教知识,大力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构建和谐共进的家校教育氛围,促进优良家风的形成。②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合作,积极利用社区教育资源,通过志愿服务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增强社区和学生的参与意识、公共服务意识,形成共建社区、共享社区资源的良好态势,最大限度地实施人力和其他社会资源的优化整合利用。3.预期成效:

使学生初步掌握锻炼身体的基础知识和正确方法,养成讲究卫生和关注身体健康的良好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能自觉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做一个有兴趣特长、有一定审美能力、生活品位高的人。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是学生初步掌握一定生产劳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文明习惯方面,做到礼仪规范,仪表庄重,举止得体。总的预期目标是品德高尚,学业优良,身心健康,能力全面,有理想有追求,有鲜明的个性,积极进取,善于合作,乐于助人,能应对各种挑战,具有国际视野和现代公民意识的“中心学子”。

(三)构建科学、完善的XX中心小学“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提升教育质量。

1.发展目标:构建科学、完善的“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一线教师能够娴熟运用“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理念开展日常教学;打造一支热爱学习、观念创新、能力过硬、个性突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 的教、学生的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优质的服务。2.具体措施:

(1)定期进行教师的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问题聚焦、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的体验式校本研修活动,将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学习促实践,以实践助学习,学用结合,提高研修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组织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开阔眼界,吸纳一切先进的教学思想与科学的教学手段,让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大幅提高。(3)开展常态课、研究课、实验课等的展示与交流,大力倡导任课教师积极参与课改研究的磨课、观课和议课中去,教务处将教学常规检查改为推门听课,并将相关数据纳入管理考核之中。

(4)加强学科组、备课组的微课研究,同伴互助,智慧同行,促进团队成员共同成长。

(5)探索网络化教学,将信息技术与个别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将“前置学习、探究学习、巩固学习”作为“儿童友好”课堂教学的新常态。3.预期成效:“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体系建设完成,有系统的课堂教学目标、理念、模式、变式、物化成果,并形成课改品牌形象;教师中获区级、市级、省级骨干教师的人数逐年递增;区、市学科带头人有所突破;教师参加区级、市级赛课或技能大赛并获奖;教师撰写的论文或文章能在区、市、省级、国家级教育报刊上发表;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学生文章能在区、市、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校综合评价位居XX前列。

(四)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战略,构建契合培养目标的现代课程体系。

1.发展目标:学校和教师要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现行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在保质保量完成国家课程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本课程的开设,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师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个人人文修养,以实现“培育有根基的人”的培养目标。2.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并按照新课程标准、课程理念、课程功能实施课堂教学,注意把握其在以上方面以及教学方式上的最新发展和变化。重点要根据校情和学情,深入研究“儿童友好”课堂教学模式并使其具有推广示范效应;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关要求,精心研究教学设计、作业布置、日常检测等,让学生学得轻松、学有乐趣、留有潜力。同时要抓好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管理和评价工作。

(2)精心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要制订出《XX中心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科学统筹校本课程的实施进程,条件成熟可以探索低年级包班授课,启动全科育人模式。中高年级可以探索大课制、走班选课制的学科教学。综合学科要全力依托教师专业特长、地域文化特色开发校本课程,寻求专家指导,完善课程体系,推广应用。在实施过程中,要同步建立与完善校本课程的评价机制(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制定XX中心小学未来五年校本课程规划和实施方

案)

(3)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社团活动、艺体节日、主题活动等),构建“儿童友好舞台”,力争形成活动的序列化和特色化,为学生才艺展示提供广阔平台。3.预期成效:

接受新课程理念,实施“儿童友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视野拓宽、思维发展、创新进取,培养一大批基础宽厚、思想活跃、人格健全、具有创新精神的XX中心学子;打造一批有课程新理念、有课程建设能力、有开拓精神的学科教师,让一部分教师成为课程建设领域的品牌教师。

(五)坚持“科研强校”战略,充分发展教师的研究能力。

1.发展目标:形成一支强有力的科研骨干队伍,教师具有良好的科研意识,学习研究氛围更加浓厚;扎实推进各层面科研课题的研究,建立课题之间的统筹体系,加强课题的整合力度,形成课题之间的优势互补,最终使每个课题都对我校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具有推广意义。

2.具体措施:统筹、规划学校教科研工作,形成学校科研框架;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激励机制,让全体教师立足课堂,提高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分层次提出要求,发挥骨干引领作用,主动申报并承担市、区各级重点课题研究;科研骨干通过在区级以上的范围内开设讲座、介绍经验、展示成果、出版专刊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学校的影响力;重视教科研成果的总结、提炼与推广。

3.预期成效:现有的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顺利结题;通过课题研究有效解决制约教育教学的一些瓶颈问题;教师的科研能力得到较好发展,形成一批研究型、反思型、创新型的卓越教师。

(六)推进教育信息化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使学校实现教学、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集成。重点推进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力争走在信息化背景下区域教育发展的最前列。通过教师外派交流、培训、课程建设、承办大型研讨交流活动、校际交流等途径,促进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发展。

1.发展目标:校内教育教学的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创新不断深入,信息化对教育变革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

2.具体措施:取得上级支持,对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智能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软件工具;加强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的培训、研讨和应用实践。积极拓展学校交流合作范围,力争建立1—2所海外兄弟学校,开展师生交流互访、海外游学等。

3.预期成效:专任教师普遍能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进行鼓励性、发展性评价;倡导网络校际协作学习,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良好习惯,发展兴趣特长,提高学习质量;增强学生

在网络环境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积淀学校文化

1.发展目标:主要通过实践“儿童友好教育”,不断丰富学校文化内涵,使之入脑入心并内化为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为。

2、具体措施:

(1)持之以恒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和师生关系、家校关系。

(2)不断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地实行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的管理。

(3)坚持“校园文化自己创”的理念,优化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校园环境,特别是重视对“学校文化、理念、价值和精神”的标识设计和对全体成员的心智启发作用,使学校成员以理解学校的目标和追求为己任,达到高度的认同。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互动体验来塑造属于XX中心小学自己的“儿童友好文化”。

(4)发挥少先队、社团组织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育人文化,如课程文化、教研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学生文化、环境文化等,同时加强校内外文化交流。(5)建设紧扣主题而又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在班级形象设计,班级特色创建,班级制度建设,班级活动设计,班级工作评价等方面,充分体现“追求卓越,塑造个性”的教育理念,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6)推进办公室文化建设。在符合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与文化建设的方向的前提下,鼓励教师发挥特长、展示才艺,丰富办公室文化内涵,努力营造愉快、合作、和谐、文明、高效的办公室氛围,创建学习型、和谐型、健康型办公室,教师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和谐奋进,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形成强有力的教师团队。

3、预期成效:

初步达成全体师生对学校优秀文化建设的一种认同,自觉承担起弘扬和传承学校文化的责任。全体教师传道授业德才兼备,导学得法育人出新;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传承创造与时俱进。学校行政管理要实现“以人为本,班子务实,科学规范,宽严相济”;队伍管理要实现“志向高远,爱生敬业,潜心治学,精心育人”;教学管理要实现“立足课堂,注重规范,讲求方法,突出效益”;学生管理要实现“从严要求,狠抓细节,铸成合力,疏管并举”;后勤管理要实现“服务到位,效益优先,工作精细,协力育人”;环境管理要实现“整洁美观,功能清晰,文化厚重,氛围和谐”。(八)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发展目标:学校办学的硬件环境显著改善,形成优美、精致、干净、书香的校园环境;校舍、校产、食堂、财务管理等规范到位,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保障,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优质服务。

2、具体措施:

(1)完善学校主体建筑的“儿童友好文化”建设。

(2)完成各个功能室的建设,以最大可能地满足校本课程实施的需求。

(3)完成校园网络的网速升级,建成“数字化校园”。

(4)完成图书室、阅览室、东平大舞台、学校体育馆舞台的建设与改造工作。

(6)各个场所的相关标识、标牌、制度、职责等更新到位。

3、预期成效:建成一所环境精致、干净整洁、文化浓郁的数字化学校;全体后勤员工有责任感,全心全意做好服务工作。

(九)筑牢安全防线,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1、发展目标:安全管理制度和各类应急预案不断完善;教职工岗位安全工作责任感全面增强;学生安全教育全面而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和事故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

2、具体措施:全面梳理各项制度,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安全职责层层落实到岗位和个人;开发1-2本安全教育校本教材,并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季节变化、社会形势等,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组织开展有关应急演练和技能培训,提高师生应急自救、互救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坚持常态化隐患排查与整治,不留安全盲区和死角;定期进行安全工作例会和专题会议,研判安全工作形势与环境,制定应对措施,未雨绸缪。

3、预期成效:学校不发生安全事故、重大责任事故或重大群体性事件;学生犯罪率为零;安全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巩固广东省食堂安全

示范校的建设成果。

五、保障措施。

(一)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体教职工或教代会成员认真讨论《学校五年发展规划》,集思广益,统一认识,凝神聚力。

(二)组织保障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定、论证、实施、评估等。

2、召开教代会,《规划》需经教代会讨论通过;一经通过,认真落实;同时要突出重点,制定实施方案。每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和修订。

(三)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积极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堂改革、课程建设、特色打造以及校园环境改造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机制保障。完善教师的评价机制、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当中。

(3)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科学、规范,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提供有利条件。

XX市XX镇中心小学

玉贤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