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人格修改版 (陈少华2016)解读
编辑:倾听心灵 识别码:11-671027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02 13:52: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人格修改版 (陈少华2016)解读

1.概念辨析

人格与个性

 个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个性是相对与共性而言的,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个性,但人格是对人而言的,其它事物或动物显然不能用人格来描述。

 人格是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的特有整合,包含着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如世界观、价值观等等比较稳定的成分,同时它还是决定个体的持久的、内在的特征系统,该系统促进了个体行为的一致性。

 关系:个性是指人的个别差异;人格则是对一个人的总的描述或本质的描述。

人格与性格

 人格是一个人的存在方式,是个人生物遗传素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 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人格特征。人格中的性格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模式的刻印,有可能改变,有好坏之分,表现为个人的品行,道德和风格。

 关系:性格是人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易改变的、稳定的心理品质。个体无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 个体无意识是指由一切在个人经历中曾被意识到但又被压抑或遗忘,或者在一开始就没有形成意识印象的那些下意识的东西组成。 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深刻、最有力量的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在整个进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是“若干年前人类祖先的经验沉积物,每个世纪仅有微小的变动和差异,它是史前世界的回声”。

 关系: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是无意识的两个部分。

气质与特质

 特质指个体存在的系统和倾向,这种系统或倾向使个体以独特的方式直觉情境,并对各种相同的情境做出不相同的反应。

 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指向性方面的动力特征。是个人在生活早期就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体差异,即那些由遗传和生理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关系:

特质是指用于区分人或物的特征或品质,尤其是指一种或多或少相一致的行为模式。气质主要由先天生物学因素决定,是较为稳定的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和跨时间的一致性。而特质是由个人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会因见识和新经验而发生改变的。气质在人的早期就已呈现出来,而特质出现得比较晚。

气质是从人的情绪、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不涉及行为的具体内容;而特质可能与行为的具体内容有关。

人格特质与人格类型

 人格类型把人口中可以被觉察到的特点归入一个群体  人格特质指在个人的行为中重复出现的特点

 特质与类型之间不是一种可以互换的关系.人们拥有的是特质,但他们总是属于某种类型;第二,人格特质是一个连续的维度,而人格类型则遵循全或无的原则,并非程度问题.首要特质与中心特质

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在个体身上非常普篇。一个人只要具有这种特质,他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受它影响,影响着个体组织生活。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种重要特质,是个体最有特点的特质,经常表现在行为中,很容易被辨别出来。

 关系:均属于个人特质,不同在于他们在人格中的普遍程度不同。

负强化与惩罚

 负强化指一个行为之后消除或减弱了某种刺激,从而使某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 惩罚指有机体自发做出某种反应后,随即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者撤销正面刺激,以期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 关系:都旨在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负强化和惩罚都是施加一个消除厌恶刺激;区别在于负强化是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增加目标行为(通常指希望出现的行为)发生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出现的概率的提高。而惩罚是指有机体为了消除厌恶刺激或降低厌恶刺激的强度,以减少目标行为(通常指不希望出现的行为)出现概率的过程,强调的是目标行为发生的概率的降低。

行为习得与行为表现

(为什么说行为的习得远多于行为的表现?试用有关的理论进行解释)

 因为在绝大数情境中,行为尽管没有表现出来,但学习却已经发生,只不过缺乏足够的线索诱发而已,这就是潜伏学习。 同时,榜样行为是否习得与是否表现出来所依赖的条件是不同的,后者的条件更加复杂,需要动机、情景、社会因素等条件。

 直接的强化在榜样行为是否习得的过程中并不是必要的,而在是否表现过程中却举足轻重。这一结果不仅证明了学习可以在无强化的情况下发生,而且说明了为什么行为的习得远多于行为的表现。

构念(和观念)

凯利提出的,构念是人格建构的单元,其主要功能用以描述、理解、预测事件的发生。具体地说,就是个体在生活中通过对环境中人、事、物的认识、期望、评价、思维所形成的观念。

(原型和)图式

图式是由一些类别构成的知觉世界的方法,是帮助人们知觉、组织、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其作用在于帮助我们知觉周围环境的特征,影响着新信息的理解、组织和记忆。2.大题

 对各种人格理论初步了解后,你认为应当从哪几方面来理解人格的含义? 1.人格是一类概念的综合体,它包括需要、动机和特质单元,也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系统;既包括一个人态度和看法,也包括他的信念和价值观。2.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组织或系统。

3.人格是一种具有动力性的组织,个体采取某个行为或从事某种活动需要人格的推动。一个人的需要、动机、信念、价值观构成了人格。

4.人格是稳定的。这种稳定性从时间上看始终一贯性,从空间上看是前后一致性。5.人格的内容包括:(1)人格是持久的。

(2)人格是个体内在的特征。我们在受外部世界和刺激影响的同时也受内部的特征和过程的影响。

(3)人格包含了行为的一致性。这些持久的内部特征组织着人们的行为,并且导致了行为在跨情境中的一致性。

 根据你所掌握的人格研究方法,试选择人格领域的某个特定问题进行定性或定量研究,并谈谈你的研究思路。

(第一种)问题提出: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竞争等所带来的压力,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心理健康,才能在社会环境中正常的生存发展“。目前,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急剧变化的儿童,所面临的内外压力日益增多,不少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具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的儿童所占比例相当高: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是焦虑、冲动倾向、自责倾向、恐怖倾向等,这严重的影响了儿童的学习生活,对儿童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如前所述,心理学家认为作为重要个体内在因素的自我概念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存在一定的相关。但是,纵观己有研究发现,在被试的取样上,研究对象多以教师!大学生!高中生为主,涉及儿童的很少,且被试多来自城市,对城乡差异重视不够,也很少检测/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回归关系0”考虑到11一15岁是儿童一般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本研究选取5一9年级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取样范围扩大到农村,来探讨儿童自我概念!心理健康的年级!城乡差异及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希望能为培养儿童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依据,为探索加强和改进儿童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对策提供参考。” 研究假设: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一:儿童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存在年级差异“ 假设二:儿童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存在城乡差异” 假设三:儿童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相关“ 假设四:儿童自我概念对其心理健康具有预测性”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呈正相关

研究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内容:

自我概念是个体人格结构的核心成分,是个体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具有良好自我概念的个体会对自己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能够积极地悦纳自我,从而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反之,不合理的自我概念就会降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易产生自卑或自傲,从而影响自身的心理健康。本研究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拟就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进一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1-90)”, 对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定量研究。

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及所学人格心理学认识,你认为人格是稳定的还是可以改变的?  我认为人格是稳定的

 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二是人格的跨情境的一致性.但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人格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指较为持久的、一再出现的定型的东西.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集体因素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的改变.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用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试分析自卑感与追求卓越的关系。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评价阿德勒的观点和主张。

评价

 阿德勒在批评弗洛伊德性因素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人格发展的个体心理学理论,阐明人格发展并非源于生物因素,而主要决定于社会因素。

 阿追求优越的权力意志概念使人的个性增加了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素;  自卑感与补偿作用的概念使我们看到了人格发展的根源与途径;  生活风格的概念为我们理解人提供了参照;  还突出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否定了遗传与环境的决定论,这就成了从精神分析走向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环节,把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对教育领域如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做出了贡献与影响,对心理治疗的产生广泛影响 但阿德勒的理论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 他在批评弗洛伊德学说的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偏向  过分简单化的倾向。严重低估了人类行为的复杂性  对人的社会性理解的主观抽象化

荣格的原始意象

荣格将无意识分为两个部分个体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其中,集体无意识是人格中最重要、最有力量的成分。而集体无意识中的先天倾向,被称为原始意象。 人格面具是个体公开的自我,是为了满足个体在社会扮演角色而,具有一定的社会作用。但这只是人格很小一部分。

 阿尼玛是男性精神中女性部分,使男性具有女性特征,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也为男性提供心灵中理想的女性,尽管现实中的女性和它不完全一致。 阿尼姆斯是女性人格中男性部分,使女性具有一定男性特征,提供男女之间交往的模式。也为女性提供心灵中理想的男性模样,尽管现实中的男性和它不完全一致。

 阴影是人格中最黑暗、最深层的部分,包括动物的所有本能。阴影具有多种不道德的、易于动情的、令人生厌的欲望和活动。由于它,我们内心深处具有强烈的邪恶、攻击和狂暴倾向。

 自性是最重要的原始意象,包括无意识的所有方面,为人格的整个结构提供统一性和完整性,协调人格中的其他部分。当人格达到完整的整合时,他就处于自我实现境界。

 阐释人格特质理论的基本主张。怎样正确评价人格的特质理论?

 基本主张:人格由个体的一组特质组成,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位,决定个体的行为.人格特质在时间上是相对稳定的,并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了解人格特质可以预测个体行为,特质论主要关注于行为的描述和预测。

 优势是很少去理解个体差异产生的原因,他们主要是解释人格中的”基本因素”;不仅仅靠直觉或主管判断,适用客观测量的方法来检验人格的结构;拥有广阔的应用领域。 局限在于虽然用特质术语对人们进行了描述,但它们一般都没有解释这些特质的形成过程,也没有解释它们对那些获得极端分数的人有何益处;行为肯定要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我们很难用特质准确地预测个体的行为。

 特质论者认为,人格特质具有跨时间和跨情景的一致性,特质对行为预测的决定作用;情境论者则认为,个体的行为随着情境变化而变化,行为预测应当建立在情境而不是建立在特质的基础上。对于该“人—境作用”问题,你有何看法?

 特质对行为预测以及情境对行为预测并不是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是紧密联系互不可分的。

 在不同的情境中,我们的行为并没有所想的那样一致。在某一情境中外向的人在另一种情境中也许就会变得害羞;当情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情绪稳定的人也会崩溃。行为的大部分影响因素不能被简单地划归到任何一个类别中。行为是情境、个人对情境的解释及人格共同作用的结果

 当情境中的限速非常微弱或含义模糊时,人格因素对于行为的影响最大,当情境十分清晰明了时,人们作出反应的差异就会变小.同时,行为很可能受到过去经历和某些人格因素的影响.行为预测离不开特质和情境的相互结合,单纯从任一角度预测都将不符合科学原则. Funder现实准确性模型

准确的人格判断必须经历四个阶段:

     第一,判断目标必须表现出相关行为,即行为可以为相关特质提供信息; 第二,这一信息对判断者必须是可用的; 第三,判断者必须能够察觉这一信息; 最后,判断者必须正确利用这一信息。

当且仅当相关的行为信息是可用的且被判断者察觉时以及判断者能够正确利用这些信息时才 能获得准确的人格判断。Funder还指出,一个完整、准确的人格判断至少要考虑四个因素,他称之为四个主要“调节变量”:良好的目标、良好的特质(good trait,即特质的特性)、良好的信息以及良好的判断者,它们通过影响RAM的一个或多个阶段来影响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 奥尔波特人格特质三个层次

奥尔波特把人格分为两类:一类是共同特质指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别一类是个人特质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质

 首要特质是个体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在个体身上非常普篇。一个人只要具有这种特质,他每一个动作几乎都受它影响,影响着个体组织生活。 中心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种重要特质,是个体最有特点的特质,经常表现在行为中,很容易被辨别出来。

 次要特质:特殊情况下表现出来的不太重要的特质,对人格决定作用较少。

关系:均属于个人特质,不同在于他们在人格中的普遍程度不同,重要程度不同。

 艾森克人格三因素模型

 内倾——外倾:表现为内、外倾的差异。外向的人不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难以形成条件反射,情绪冲动、好交际、善社交等特点。内向的人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非常容易形成条件反射,情绪稳定、不爱社交、冷淡、不等特点

 神经质——稳定性:表现为情绪稳定性的差异。神经质又称情绪性。艾森克指出,情绪不稳定的人,表现出高焦虑。这种人喜怒无常,容易激动。情绪稳定的人,情绪反应缓慢而且轻微,并且很容易恢复平静。

 精神质——超我机能:表现为孤独、冷酷、敌视、怪异等偏于负面的人格特征。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 按照行为主义的观点,强化是行为获得的关键。试问在没有强化的情况下行为能否习得?请用行为预测理论进行解释。

 在行为主义看来,人格是各种习得行为模式的集合,行为由经验和特定情境共同决定。

尽管行为主义者一直强调强化对行为的发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罗特认为,高强度的强化未必导致个体实际作出某种行为。 罗特指出,我们主要的或基本的行为模式是在社会情境中获得的,个体在寻求满足时必须有他人作为媒介。一个人的行为不只由行为之后的强化所决定,而且还取决于对所选择的行为将导致强化的预期。 按照罗特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的预测由行为所导致的若干强化的共同效价和对这些行为的总预期来决定,即行为潜势=预期×强化效价(BP=E×RV)。换言之,一种行为被选择的可能性取决于行为者认为它能够带来的回报RV有多大以及实施该行为能够带来回报的可能性E。

 “自我实现的人”和“机能完善者”通常被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视为健全人格的标准。请结合人本主义的有关主张阐述你对健全人格的看法。(罗杰斯的 “机能完善者模式”:

1、对任何经验都是开放的;

2、自我与经验协调一致;

3、个性因素都发挥作用;

4、机体估价的;

5、有自由感;

6、有创造性;

7、与他人和谐相处,对他人无条件的关怀。)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1.正确认识现实的能力;2.愉快地接受自我、他人和自然;3.自发性创造欲;4.任务中心;5.自主性;6.好奇心和不断深化和提花;7.与人为善的待人方式;8.感情深厚的人际关系;9.享受孤独;10.幽默感;11.高峰体验)看法请结合以上、创造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观点。

 按照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观点,人格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实现自己潜能和不断超越自我的能力。这种乐观的人性观对于佳偶无疑有着鼓舞作用,请结合实际谈谈人本主义人格理论对教育的启示意义。

1、人本主义的基本内容

 强调人的责任:在特定的时刻,行为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人们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个体是自己生活的主动构建者。

 强调此时此地:只有按生活的本来面目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只有生活在此时此地,人才能充分享受生活。 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治疗是患者自己的事,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逐渐认识自己想出合适的办法。

 强调人的成长:当人们眼前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需要立刻得到满足并不是生活的全部。

2、人本主义对教育的启示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理念。 分层次、分类型满足学生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与生活空间。 充分相信且无条件关注学生的成长。 自我实现过程重于结果。 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 开放教室的教学模式  为什么说“人是科学家”?试用有关的人格理论进行分析。

 这个“人是科学家”的假说,是人格认知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凯利所提出来的,凯利提出人格的建构理论,认为个体解释自己的经验过程影响建立人格。所谓“人是科学家”,凯利认为:  所有的人都像科学家一样,着眼于未来,现存的东西只不过是用来检验理论对未来的预测能力。

 人的行动方式上,也像科学家一样产生和检验他们的假设,以及得到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新观点。

 个体像科学家一样,去了解所有作用于自身的刺激意义,并试图预测和控制事情的发生那样,个体寻找对世界的了解以帮助他预测和控制将发生的事情。

 人们预测和控制事件发生的主要工具是自己的构念,它是个体用来建构、解释、预测经验或赋予经验以意义的东西,往往指一个模板、观念、思想或看法。一个构念就是一个微型的科学理论,用来对世界做出预言。

 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被他对事件的预期所引导。

 如何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

(1)理解人格的本质。

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稳定而统一的心理特质。 从人格的本质特征来看,人格具有独特性。

 具有稳定性,就在于一旦人格形成了,就难以去改变他了。 人格具有统合性,这种统合性呈现出来的是人格结构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互相作用,一旦发现冲突矛盾,容易造成“人格分裂”。

 人格具有功能性,人格决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喜怒哀乐的根源,它甚至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2)要在实践中提高人格判断的准确性,要做到:

 被判断者必须表现比如说把人与人从心理上区分开来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被判断者必须鲜明地表现出来,而判断者正确地观察并运用,加以分析。

 提高对人格的认知能力的水平,对关于人格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 判断者自身必须拥有健康、和谐的人格,才能客观地对他人进行人格判断。

 要对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减少由于文化背景而造成的人格判断的误差。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人格测验问卷介绍解读

人格测验问卷介绍

人格也称个性。人格的定义繁杂,理论众多,内容各异。最简明的定义就是,人格是人的特点的一种组织或是与社会行为有关的心理特质的总和。较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这些特征决定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他们与别人的行为有稳定的差异

、内隐性、稳定性和统一性是大多定义公认的人格特性。

人的一生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评价他人或自己的人格特点,如,内向、外向,沉稳、冲动,热情、冷漠等等。心理学家对人格的测量是从个体差异的评定开始的。很多人格测验以特质论作为理论基础,强调测量行为深层次下的心理特质。所谓特质,就是个人独特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结构,它决定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特殊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是通过外在行为表现出来的。儿童青少年的许多情绪障碍、行为问题都与人格特点有关,因此,人格的测量是心理评估的重要内容。

人格测量的工具之一是人格测验。由于人格的内隐性和儿童青少年人格的相对不稳定性,适用于儿童青少年的人格测验其发展相对落后于智力测验、成就测验等的发展,人格测验的信、效度一般也低于智力测验和成就测验。

人格测验分为投射性测验和客观性测验。投射性测验是利用没有明确结构和固定意义、易于引发多种反应的刺激,鼓励被试暴露出隐藏在潜意识之中的思想、情感、欲望、动机等,以此推断它的人格结构。著名的投射测验有罗夏克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测验和绘画测验。对测验结果的解释技术性很强,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客观性测验通常是用经过

精心编制的一系列问题调查表,让被试按照一定的要求选择符合实际情况的答案,作出反应。结果一般可以参照常模作出解释。广泛使用的人格问卷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等。适于儿童青少年的人格问卷相对较少,这里仅介绍几个有影响的儿童青少年人格问卷。

一、艾森克人格问卷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aire, EPQ)是由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夫妇编制的,1975年发表了最新修订本。问卷分为成人版和儿童版,分别适用于16岁以上成人和7~15岁儿童,施测仅需要10~15分钟。

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编制是以特质论为理论基础的。在早期的研究中,艾森克通过因素分析抽取出两个维度,即神经质(Neuroticism,又称情绪性)N和内外倾性(Extroversion)E,以后在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又增加了第三个维度精神质(Psychoticim)P或称心理变态倾向。艾森克认为,神经质、内外倾性和精神质是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人们在这三方面的不同倾向和不同的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现在广为流行的“大五”人格结构理论中仍包含神经质和内外倾性两个维度。

艾森克人格问卷共90个题目,被试以“是”或“否”作答。然后,按E、N、P、L四个量表记分。内外倾性E因素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强度有关;神经质N因素与植物神经系统的稳定性有关;精神质P因素与某些易发展为行为异常的心理特质有关;L为测谎量表,是后来加进去的效度量表,用以测定被试者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倾向,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

关于各维度典型的人格特征,艾森克人格问卷中也有明确的描述。

E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这种人往往好交际、健谈,渴望寻求刺激和冒险,回答问题不假思索,乐观、好动。分数低则表示人格内向,这种人表现安静,不喜过多交往,富于内省,不喜欢刺激、冒险,偏保守,情绪比较稳定。

N分数高,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常表现出高焦虑、忧心忡忡,易激动,对各种刺激反应强烈,易感情用事。与此相反,分数低的人,情绪反应缓慢且轻微,容易平静,善于自控,稳重,性情温和,不易焦虑。

P为精神质,并非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存在,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具有突出精神质的人性情孤僻,对他人不关心,缺乏同情心,常表现出攻击性。如果是儿童,则表现为古怪、孤僻,对同伴和动物缺乏同情心,不关心人等。

目前,艾森克人格问卷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中国心理学家龚耀先和陈仲庚先后修订了艾森克人格问卷的中文版。陈仲庚修订的成人问卷和儿童问卷,最后修订本为85个项目。

二、儿童人格调查表

儿童人格调查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Children,PIC)是美国心理学家沃特(R.D.Wirt,1997)等人编制的,被誉为“儿童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与明尼苏达人格调查表(MMPI)所不同的是儿童人格调查表是由父母或其他照料者报告所观察的儿童行为,反映的可能是成人观察者对儿童行为的态度和知觉。调查表由600个项目组成,用真或假二择一方式作答,描述了儿童的行为、态度与家庭的关系等,可用于3~16岁儿童。1990年沃

特等人发表了儿童人格调查表的修订版(PIC-R),有三种形式,分别包括131、280和420个项目。420个项目的修订版仍为16个分量表,其中3个效度量表,12个临床量表,1个筛选量表。

1.效度和筛选量表撒谎(L):评估否定儿童行为的倾向。

频次或偏差反应(F):区别夸大问题或过少反应倾向。

防卫(DE):评价父母对儿童行为评价的自我防卫倾向。

适应(ADJ):筛选量表,评价一般的心理健康适应状况,以决定儿童是否需要作心理评价。

2.临床量表

成就(ACH):揭示学习成绩不良的原因。

智力筛查(IS):确定儿童有无智力功能受损问题。

发展(DEV):对智力或身体发展迟滞作出评估。

躯体症状担忧(SOM):评估儿童的健康状况,包括躯体症状主诉的频次、严重性、疾病及其适应。

抑郁(D):评估各种抑郁行为。

家庭关系(FAM):评价家庭的影响力和凝聚力,确定家庭和父母性格在儿童精神病理发展中的作用。

过失行为(DLQ):评估过失违法行为倾向。

退缩(SDL):评价脱离社交接触的程度。

焦虑(ANX):测量各种焦虑表现。

神经症(PSY):区分有精神病的儿童与正常儿童、行为失调儿童和发展迟滞儿童。

活动过度(HPR):区分活动过度与正常儿童。

社交技能(SSK):测量在社交活动中的适应技能的有效性。

儿童人格调查表的常模乃是60年代建立的,被试来自美国明尼那波斯(Minneapalis)地区,2390名5岁半到16岁半的正常男女儿童,200名3~5岁的正常男女儿童。

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57~0.86。因素分析抽取出5个因素:过失/行为失调/外化行为问题;认知发展;心理病理/内化行为问题;活动水平;躯体症状忧虑。

三、青年人格调查表

青年人格调查表(Personality Inventory for Youth,PIY)是评价9~19岁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适应、学校适应、家庭特征和相互作用,以及学业能力等状况的,由美国心理学家莱查(D.L.Lachar)和格仑伯(C.P.Gruber)1995年编制。该量表以儿童人格调查表(PIC)的题库为基础,增加了一些新项目,且采用了自我报告法。

问卷包括4个量表:内化/外化行为、认知缺损、社会退缩和社会技能缺失。与这些因素量表有关的分量表如下。

冲动与分心:轻率、鲁莽、分心和活动过度、冲动。

过失或犯罪:反社会行为、失控、不顺从。

家庭机能失调:亲子冲突、父母适应不良、婚姻失调。

现实扭曲:疏离感、幻觉和错觉。

躯体忧虑:身心症状、肌肉紧张和焦虑、过分关注疾病。

心理不适:恐惧、忧虑、抑郁、睡眠失调。

认知缺损:学业成绩差、记忆差、能力不济、学习问题。

社会退缩:社交内向、孤立。

社交技能缺失:低同伴社交地位、与同伴冲突。

常模分别提供了正常与临床不同性别被试的T分数。常模样本由美国5个州的接受正规教育的2327名青少年组成,被试的分层取样符合美国统计总署有关种族、父母教育水平、社区规模等统计指标,并考虑到父母的婚姻状况。此外,还有1178名被试作为临床常模,他们来自50个医疗诊所,既有住院病人,也有非住院病人。

四、NEO人格问卷

NEO人格问卷(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NEO PI)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科斯塔(P.T.Costa)和麦克雷(R.R.McCra)

(the Big Five)结构理论编制的人格五因素问卷。作者从1978年开始编制问卷,最初只用于测量人格的神经质(Neuroticism)、外向性(Extraversion)和对经验的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后来于1985年又增加了两个新维度,即宜人性(Agreeableness)和谨慎性(Conscientiousness)的成人。

在不断对问卷进行修订和改进后,作者于1992年出版了NEONEO。该问卷仍包括自我报告和他人评定两种形式,适用于16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每种问卷由240个陈述句组成,如,我经常感到无助,并希望他人能解决我的 进行评定记分。

问卷包括了“大五”理论所提供的五个大维度,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六种成分,每种成分用八个项目测试,具体如下。

1.神经质,此维度上得高分者可能有出现某种精神问题的危险性,低分者具有情绪稳定、冷静、放松等特点,并有能力面对紧张压力情境。六种测量成分是焦虑、愤怒、敌意、抑郁、自我意识清醒、冲动性和脆弱性。

2.外向性,此维度得高分的特点是合群、喜欢刺激、精力充沛且乐观。测量成分有热情、合群、果断、活跃、寻求兴奋和积极情绪。

3.对经验的开放性,开放的个体对自身和外界都充满好奇,他们生活经验丰富,思想充满新意,价值观念不保守。测量成分有想象力、审美能力、感觉、行动、思想和价值。

4.宜人性,高分者是亲社会的,他们乐于助人,信任他人;低分者具有怀疑他人,不愿与他人合作等特点。测量成分有信任、诚实坦率、利他、顺从、谦逊和善心。

5.谨慎性,高分者的特点是做事有目的、有计划,可靠,低分者缺乏原则性。测量成分是能力、秩序、责任心、努力成功、自律和谨慎从容。

目前,NEO人格问卷已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咨询、临床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等领域。过去研究仅涉及成人,自1986年迪戈曼(J.M.Digman)将人格大五理论用于儿童青少年人格研究后,许多研究者都开始了对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结构的探索。为与成人的人格五因素相区别,有研究者将儿童青少年人格五因素称为“小五”因素(O.P.John等,1994)。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NEO人格问卷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应用。现在NEO人格问卷中文版的修订正在进行中。

五、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

个人对自我的看法不但影响其行为,也与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因此,自我概念一直是人格测验的重要内容。

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TSCS)由美国心理学家费茨(W.H.Fitts)于1965年编制,1988年进行了修订。该量表基于自我概念的多维观点而编制,主要依据是临床经验。有两种格式,一种供咨询及辅导用,一种供临床治疗及研究用,题目完全相同,都是在5点量表上作答,只是记分方式不大一样。适用于12岁及12岁以上被试。

量表共有100个自我描述的句子,其中90题描述自我概念,另外10题选自(ME)、个人自我(PER)、家庭自我(FA)、社会自我(SO)以及总体自我。每部分的内容又从三个方面测查:自我认同(ID)、自我满意(SA)和行为(B)。现详述如下。

身体自我:即受试者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外貌、技能和性方面的感觉。

道德伦理自我:即受试者对其道德价值、宗教信仰、好坏人等的看法。

个人自我:对自己个人价值及能力的评价。

家庭自我:对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一分子的价值及胜任感的看法。

社会自我:自己在与他人关系中的价值及胜任感。

自我认同:反应受试者对自我现状的描述。

自我满意:对自我现状的满意程度。

行为:受试者在接纳自我或拒绝自我后,实际所采取的应对行动,或表现在外的行为。

量表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是应用广泛的人格量表之一。中国台湾心理学家林邦杰20世纪70年代末曾出版了该量表的中文修订本。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三篇:新GMP修改解读

2010年版GMP修改解读

邓海根-作为中国GMP资深专家,原无锡华瑞制药的质量部负责人,从上个世纪80年代无锡华瑞的建厂开始就在推动中国GMP的历程,他接受了《医药经济报》的专访。

新版GMP的修订背景,他对本报记者说,国际上近二三十年内,药品监管标准一体化的趋势明显加速,药品注册是药品质量保证的源头,1990年欧盟、日本、美国创建ICH人用药品技术标准国际协调会,这样,形成了先进工业国的“三驾马车”来决定国际认可的注册申报资料的格式和指导原则。

邓海根认为,我国制药行业吸纳了国际注册的先进经验,正在不断取得进展,至于GMP与注册,只是药品生命周期的两个不同段阶,两者密不可分,顺应全球经济及时代的发展,走国际化的道路,这是必然的选择。

“世贸组织成员国2001年正式接纳中国入世,WHO的标准是国际药品贸易的„游戏规则,遗憾的是,我国药品监管的标准低于WHO的要求,企业出口产品需要自行努力,同时符合我国及国际社会认可的标准。”

在邓海根看来,总体上说,新版GMP标准是行业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产物,它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我国药品科学监管的道路上迈开了一大步。因此,这次GMP的修订,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亮点一:强化质量风险管理 《医药经济报》: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新版GMP的最大变化是注重软件,尤其是对于制药企业质量管理提出了很多要求,质量受权人写入了新版GMP,质量受权人在企业生产环节的职责是什么? 邓海根:在WHO2007版GMP的提法中,药品放行受权人(Authorizedperson,AP)系指由国家药品监管机构认可的,负有确保每批药品已按该国的法律、法规生产、检验和批准放行责任的人员。

而欧盟用Qualifiedperson(QP)来表述这一有法定特殊职责和素质要求的人员。QP是欧洲议会及欧洲理事会2001/83/EC号法令的要求,WHO的GMP是建议性的,由各个成员国决定,通过法律程序方能正式采用,WHO提出AP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换言之,WHO的成员有权根据本国的国情,来决定本国的药品监管模式和法律文件。

美国并无这样的制度。英国是先有人做此项工作,然后再按欧盟的要求设置这样的人员。中国实施WHO的要求,也需要由政府制订相应的法律性文件,试点的用意也可能在此。新版GMP中,质量受权人主要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为确保能做好此项工作,质量受权人要了解需放行产品的质量投诉、稳定性考察、召回、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情况,参与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部分工作。因此,质量受权人在企业中受质量管理负责人的领导,但在小型企业中,质量管理负责人可以兼任质量受权人。

新版GMP之所以规定质量受权人仅履行产品放行审核的职责,原因是期望制药企业加强对上市药品的全面审核,对上市药品的质量最后再把一道关,但无意对企业内部的组织管理架构作重大的改变。《医药经济报》:风险管理首次写入我国GMP规范,新版GMP在“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及内容上,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根据科学知识和经验进行评估,这对于制药业的良性影响体现在哪里? 邓海根:2005年11月9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发布了质量风险管理(ICH-Q9)指南文件,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认为这个文件将制药行业的质量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随着ICH-Q9的发布,FDA和欧盟、WHO都在力推建设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系统,藉以促进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与完善。

质量风险管理,即根据产品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对患者的风险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安排,摆脱平均分摊资源的不合理状态。换言之,ICHQ9及FDA的倡议,基本点是科学管理,是消除无效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制药行业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

今年1月,由北京大学药物信息与工程研究中心组织翻译,并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美国专家的专著《药品注册批准前检查》,这本著作是美国药品监管法规核心理念的概述。在该专著中提到:“FDA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为应用新的和创新方法的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

现在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改进他们的质量管理程序,在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同时,降低成本,并缩短产品上市所需的时间。FDA倡议的最终目的是鼓励企业采用合理的科学原理和风险管理工具,以更好地管理药品生产中的危害。在成功地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以后,企业最终将能取消那些对确保药品安全性或质量无意义的生产控制。风险管理说到底是科学管理加持续改进,强调的是前瞻性的预防行为以及对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和持续改进(CAPA),从而保证决策的恰当性与有效性,以避免盲目性,获得“控制损失,创造价值”的双重效果。

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我国新版GMP适时引入这个现代概念和要求,对企业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对制药企业而言,对药品实施质量风险管理既是责任也是义务,这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是保证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使命要求。亮点二:规范委托生产/委托检验 《医药经济报》:新版GMP新增了对于委托生产的要求,请问这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这会对本土制药企业的委托加工带来什么影响? 邓海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是社会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资源的一种商业模式,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种商业模式在国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也是降低药品生产成本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尽管也有一些法规的规定,但不够全面,特别是委托检验如何按GMP的要求管理没有相应的法规规定,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新版GMP对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从技术层面上作出了更为全面、细致的规定,这与国际上的相关要求是一致的,它必将进一步规范我国药品的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行为,从而确保上市产品的质量。《医药经济报》:现在不少已经通过欧盟cGMP的本土企业在为跨国企业做OEM,新版GMP关于委托加工的条款并未涉及到核心技术保护,请问这是否会对委托方造成不利? 邓海根:OEM通俗说来,接受委托生产的企业要能原汁原味地生产出首创/品牌产品。委托需要有商务及技术合作协议,现实地说,高科技、高利润、高要求的产品通常在国内是不会被委托的。新版GMP中有关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要求,只解决如何按GMP要求规范进行委托的问题,不涉及知识产权,也不涉及哪些产品的生产或检验可以委托这类政策性问题。

亮点三:无菌生产要求大幅提高 《医药经济报》:经过数次修订的新版GMP虽仍未揭开面纱,但提高管理标准特别是无菌生产方面的要求已经明确,相比98版有很大提高。新版GMP包括厂房的设计理念和无菌管理理念都在发生变化,那么,新版GMP对无菌药品的要求具体都有哪些提高? 邓海根:98版修订标准中,无菌药品附录的篇幅约为1500字,新版GMP征求意见稿无菌药品的附录为1万多字,要求确实有质的提高,大体说来有以下方面: 1)洁净区环境取WHO2007无菌药品的标准,按ISO14644-1的标准划分,这与欧盟相一致,虽然WHO并无欧盟及FDA那样对无菌生产的环境有微粒连续监控的要求,但它在第十条中要求:A级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这与欧盟的标准是十分接近的。微生物一般大小在1m左右,控制了产品暴露的环境微粒,也就大大地降低了微生物污染的风险。2)增加了隔离操作技术的要求(第四章)。3)增加了吹灌封技术的要求(第五章)。

增加的这两章既是国际上的通用要求,也是国内现实的需要,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采用这类技术,有必要对此作出相关的规定。

4)强化了培养基灌装的要求,采用了WHO、欧盟及FDA相同的控制要求。5)强化了无菌生产的轧盖环境保护要求。

6)最终灭菌前,要求对生物负荷,即微生物污染水平进行测试。

7)采纳了国际上公认的灭菌标准,流通蒸汽处理不再被视作最终灭菌,而是WHO2010无菌药品7.4中所提到的弥补除菌过滤法不足的热处理手段。

8)明确规定了各种灭菌方式(如湿热灭菌、干热灭菌、辐射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的相应管理要求。

《医药经济报》:据您所知,中国目前在无菌药品生产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哪里?国内制药企业全行业的无菌改造会不会有难度? 邓海根:国内无菌药品与国际的差距主要在人的理念,换言之是人才不足,由此影响设计、硬件改造及管理软件。国内设备的制造有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由于我国早已在网上公布了GMP征求意见稿,相当一部分无菌药品生产企业已完成了改造,我个人认为,这对可最终灭菌产品的影响还不是很大。影响大的是全无菌操作的车间/企业,因为国内标准不配套,可能会有误区,设计不合理,或留的余地过大,以致影响日常运行的成本。在GMP标准变更时,出现这种情况是正常的,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类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

实施新版药品GMP,是药品监管的一件大事,也是制药行业的一件大事。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新版药品GMP的出台恰逢其时,这标志着我国药品生产即将进入更为科学、系统的崭新时代,新版药品GMP的实施将有力促进我国制药行业全面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药品生产集中度,提升药品质量安全的保障能力,必将对我国整个制药行业产生长期而深远的影响。

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意义,可用新起点、新理念、新高度概括。

为什么说新版药品GMP是我国制药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起点?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制药行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的制药行业相比,我国的制药行业至今仍然相对落后。中国是制药大国,但还不是制药强国。修订药品GMP,不仅有助于我国制药企业建立起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好地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而且有助于我国制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改变我国医药行业多、小、散、低的格局,这是我国制药行业健康发展的崭新起点。

新版药品GMP的有效实施,必将对所有的药品生产企业在质量管理上带来脱胎换骨式的改变,必将有助于改善中国药品质量的形象。同时,也必将有力提升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出我国制药行业的生产优势,顺应国际上制药产业发展趋势,抓住发展机遇,让更多质优价廉的中国药品出口到更多国家和地区,最终为我国制药行业由仿制转为创新奠定基础。

新版药品GMP的新理念新在哪里?

新版药品GMP适时引入了当代国际上质量管理的新理念。如质量风险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等新理念,将引导我国制药企业实施药品GMP必须以科学和风险管理为基础,这对国内制药行业而言,是理念上的全新突破。

以质量风险管理为例,药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污染、交叉污染、混淆和差错并不是简单地按照产品的质量标准进行检验所能发现的,因此,新版药品GMP引入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推行的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并在诸多条款中要求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或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彻底摒弃了“质量是检验出来的”、“药品检验合格即可放行”的陈旧、落后观念。

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例,新版药品GMP明确要求制药企业应当建立全面的、系统的、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必须配置足够的资源,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同时还强调了包括法人、企业负责人在内的高层管理人员的质量职责,这使得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更为全面、深入,这既是对“质量管理或实施药品GMP仅仅是质量部门或质量管理人员职责”的错误观念的极大否定,更是对“企业是药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具体落实,体现了制度化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为何说新版药品GMP体现出新高度?

新版药品GMP对我国药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版药品GMP修订过程中,参照了WHO以及欧盟、美国等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药品GMP的标准,除了吸纳质量管理体系、质量风险管理等新理念外,还借鉴了国际上在厂房设备管理、生产管理、供应商管理、文件管理、质量受权人、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变更控制、偏差管理、整改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产品质量回顾分析、药品模拟召回等方面的先进管理和实践经验,引入了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这都有助于制药企业及时发现质量风险或产品质量缺陷,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实施新版药品GMP,对我国制药行业健康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记者:业内期待已久的新修订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新版药品GMP)已正式颁布了。您认为颁布、实施新版药品GMP的意义是什么?

孙咸泽: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食品药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家声誉,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而目前我国药品生产环节深层次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药品生产和产品质量等因素引发的突发不良事件的风险依然存在。建立最严格的质量安全标准和法规制度,是深化食品药品安全整治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修订药品GMP工作与我国人民的用药安全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声誉息息相关。

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我国现行的药品GMP已施行达10年之久,无论在标准内容上,还是在生产质量管理理念上均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药品GMP还在不断发展,WHO对其药品GMP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在现场检查中又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相比,我国现行药品GMP在条款内容上过于原则,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偏重于对生产硬件的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化学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有4700多家,在总体上呈现出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修订我国药品GMP、提高药品GMP实施水平,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企业优胜劣汰、兼并重组、做大作强,进一步调整企业布局,净化医药市场,防止恶性竞争,同时也是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与药品GMP的国际标准接轨,加快我国药品生产获得国际认可、药品进入国际主流市场步伐。

记者:实际上,新版药品GMP修订工作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了。历经这么长时间的修改,我们着重在哪些方面进行了调整、补充、完善?新版GMP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孙咸泽:在新版药品GMP修订过程中,我们注重借鉴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借鉴与适度前瞻相结合,体现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程管理的理念。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

“机构与人员”一章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

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三是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文件体系的管理,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新版药品GMP分门别类对主要文件(如质量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等)的编写、复制以及发放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在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标准方面与WHO标准(1992年修订)存在一定的差距,药品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药品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

第三,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四,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行销售等。

新版药品GMP还注重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新版药品GMP包括基本要求和附录,目前已完成了无菌药品附录等5个附录的制定/修订工作,并将于近期发布,以后还将陆续制定和发布相关附录。

记者:您能详细介绍一下质量受权人有关情况吗?

孙咸泽:质量受权人来自于欧盟的管理经验,是企业内部负责质量监督、产品放行的专业人员,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干预。新修订的药品GMP首次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并将质量受权人纳入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9年开始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先后在血液制品、疫苗、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面实施。新版药品GMP将该制度予以明确,意味着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均应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企业主管质量的副总、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设置和职责如何划分的不同意见,考虑到质量受权人制度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关系,故新版药品GMP对质量受权人只明确其管理生产质量的独立地位以及相关的职责,其他具体要求将另行研究确定并以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

第四篇:解读《劳动合同法修改》2013

解读《劳动合同法修改》2013 来源:北京劳动法仲裁:日期:2013-08-12 解读《劳动合同法修改》2013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于2013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改内容仅涉及劳务派遣的规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明确派遣单位资质

长期以来,由于劳务派遣单位准入门槛低,承担责任能力差,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难以获得有效赔偿,为劳动者维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了避免这种不利后果,以便更好的维护劳动者权益,本次修改对劳务派遣单位的资质做出了明确规定,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本次修改将原先注册资本五十万元提高到两百万元,提高了劳务派遣公司经营规模门槛,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增设了劳务派遣经营的行政许可,由政府劳动主管部门对劳务派遣公司的资质、业务经营能力等方面依法进行前置审查,对符合法定要求和满足基本条件的才予以许可从业。对于被许可的劳务派遣单位予以公示,也有利于劳动者和社会用工单位等监督。这就有效地遏制了劳务派遣滥用,依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对于没有劳务派遣业务员资质或未经许可,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企业,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旧法规定是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每人),对劳务派遣单位,吊销其劳务派遣业务经营许可证。

二、细化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

虽然原劳动合同法也规定了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正式员工“同工同酬”的原则,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用工单位故意放大劳动者的个体差异,对被派遣的劳动者采取“歧视”待遇,侵害被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因此,越来越多人呼吁对同工同酬原则进一步作出明确规定。

这次劳动合同法的修改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进一步细化了“同工同酬”原则,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规定“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1

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同时,也对劳务派遣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和用工单位约定劳动报酬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劳动合同法的修改细化了劳动分配方法,明确规定相同岗位的劳动者,不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而且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方法,并且要求在劳务派遣协议中予以载明或者约定。这样,给司法认定用工单位是否对劳务派遣职工有歧视待遇,提供了较为明确的参考依据。

三、明确“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岗位范围

原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在这一“一般”的原则规定下,很多用工单位往往以劳务派遣的名义,大量招收所谓临时工,长期从事其主营业务工作。企业以劳务派遣的用工形式逃避了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已经完全改变了立法机关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的补充形式,以满足灵活就业、临时用工需求的初衷。

为了弥补这一漏洞,劳动合同法修改后,对“三性”岗位范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用工制度仅是劳动合同用工制度的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替代性、辅助性的工作岗位实施,并且就“三性”工作岗位,做出了明确、细致的规定。同时,对劳务派遣用工人数的数量进行了限定,体现了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本质,也使得将来劳动争议案件的司法认定,有了明确的依据,为劳动者维权带来了便利。

四、连带责任主体的变化(去掉用工单位的连带责任)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去掉了劳务派遣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法律规定,而变更为:用工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其实,关于用工单位侵犯劳动者权益由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在《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五条早有规定,用工单位侵害劳动者权益,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对劳动者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次《劳动合同法》(修订)案对劳动合同法第92条的修改后果,会不会导致劳务派遣单位损害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不得向用工单位主张连带赔偿责任,这一点还需要追踪最新的司法实践。

以上为笔者工作和学习心得,抛砖引玉,欢迎探讨。

附: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章节的全文

修改后的劳动合同法关于劳务派遣的规定

第五十七条 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二百万元;

(二)有与开展业务相适应的固定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三)有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劳务派遣管理制度;

(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应当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经许可的,依法办理相应的公司登记。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经营劳务派遣业务。

第五十八条 劳务派遣单位是本法所称用人单位,应当履行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义务。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除应当载明本法第十七条规定的事项外,还应当载明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以及派遣期限、工作岗位等情况。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二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被派遣劳动者在无工作期间,劳务派遣单位应当按照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五十九条 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劳动者应当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以下称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劳务派遣协议应当约定派遣岗位和人员数量、派遣期限、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的数额与支付方式以及违反协议的责任。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第六十条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用工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第六十一条 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的标准执行。

第六十二条 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

(二)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

(三)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

(四)对在岗被派遣劳动者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需的培训;

(五)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第六十四条 被派遣劳动者有权在劳务派遣单位或者用工单位依法参加或者组织工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六十五条 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被派遣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第六十六条 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六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一定比例,具体比例由国务院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第六十七条 用人单位不得设立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

第五篇:人格测验上的项目位置解读

人格测验上的项目位置:作假行为和测试计量属性的影响

摘要:尽管人格测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不同职业的人才选拔,但仍然有人担心这种测评是不可靠的。一种被应用于最小化作假因素的程序通过随机化项目来误导真正的人格测量意图。在本研究中,我们检验了项目位置是否会影响人格测量的作假能力和心理属性。研究被试分为两种模式作答(随机作答和项目分组作答),人格测试又分为三种情境:诚实作答、根据指令作假以及表现的像一个求职者。结果显示项目分组位置模式对于神经质和尽责性的人更可能作假。项目随机安排的测试更拟合诚实情境和求职情境。这些结果表明项目位置问题应该在人格测试前被谨慎考虑,因为不同的项目演示可能影响测量中的作假行为和心理属性。

基于人才选拔目的而使用人格测试有很多益处。特别是这些测试已经被发现可以用来预测许多职业的重要性能标准(Ones,Viswesvaran,&Reiss,1996)。人格测试通常还产生更少的负面影响(Barrick & Mount,1991;Day & Silverman,1989;Hough,Eaton,Dunnette,Kamp,& McCloy,1990),这意味着用传统选拔测试(如认知能力测试)观察到的大种族测验分数差异在人格测试中没有被发现(Bobko,Roth, & Potosky,1999)。这对于许多试图区分他们的劳动力的组织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使用有效的人才选拔测试,使其结果在测试分数中拥有更少的种族差异,这些组织更可能雇佣多样化群体中的合格申请者。这种特征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人格测试越来越称为选拔工具(Hogan & Hogan,1995)。

然而,有人认为这些测试的效度可能会被部分求职者故意作假而影响(Douglas,McDaniel,& Snell,1996)。也就是说,求职者可能在他们回答人格测试问题的时候试图通过说谎或夸大事实使他们自己显得更加积极。这可能恶化这些测试的心理属性和预测效度或改变选拔决策,从而减少该组织雇佣最合格人才的可能性(Dunnette,McCartney,Carlson, & Kirchner,1962;Ellingson,Sackett, & Hough,1999)。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几个程序已经可以最小化求职者在人格测试中的作假行为(Anastssi & Urbina,1997;Ellingson,Smith, & Sackett,2001)。例如,人们已经发现,包含在人格测试之前的测谎量表可以警告求职者以减少求职者的作假行为(Doll,1971;Hiscock,Layman, & Hiscock,1994;McFarland & Ryan,2001;Vasilopoulos,Reilly, & Leaman,2000)。另外,告诉求职者他们的答案将会被验证,这可以减少自我报告测验中的作假行为(Lautenschlager,1994)。

一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减少求职者作假的程序是在整个测验中随机化项目顺序(Anastasi,1976)。也就是说,项目在测试的分量表中分散分布。例如,神经质的项目1安排在宜人性的项目1后面,接着开放性的项目1安排在神经质的项目1后面,依次进行下去。五因素人格量表和霍根人格量表(经常应用于人才选拔情境的两种人格测量)使用这种随机化项目位置(Costa & McMrate,1992;Hogan & Hogan,1995)。有证据表明项目分组可以使得应答者对于识别评估结构更加容易(Mumford & Stokes,1992)。研究已经证明应答者越容易识别评估特质,他们越会频繁给出理想的反应(Bornstein,Rossner,Hill, & Stephanian,1994;Mael,1991)。这意味着当项目的性质很容易识别时,更容易去作假(例如,更透明的项目更会作假;Jackson,1971;Lautenschlager,1994;Mael,1991;Mumford & Stokes,1992)。因为人们认为随机化项目可以使得应答者觉察测量的真实性质更加困难,这个测量将更难以去作假。或者,有一些证据表明项目分组可能导致更加精确的反应而不是更多的作假。关于记忆检索过程的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表明为了使人格测验更加有用(例如,预测行为表现),求职者就像他们所认识的自己一样表现自己应该更加容易(Knowles & Byers,1996;Tourangeau & Smith,1996)。这可以通过使项目透明化来做到,这样求职者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每个项目所要测的是什么(Johnson,1981)。如果项目分组可以对于正在进行的结构评估有更好的理解,那么求职者更精确的表现他们自己应该更加容易,从而增加测量心理属性的质量(例如,对于一个试图进行评估与衡量的人能进行更好的评估)。这显然与随机化项目位置可以减少作假行为的理论相冲突,这可能提高心理属性测量的质量。

然而,没有研究证明如果随机化人格测验项目导致更少的作假行为或者如果进行项目分组将导致更合理的心理属性。因此,一个关于这些争议假设的实证研究将会有相当大的价值。如果随机化导致更少的作假并且对心理属性的测试没有负面影响(例如,因子结构),那么项目应该被随机化。或者,如果项目分组被发现可以用来提高心理测量的质量并且不便于求职者作假,那么这种测试格式最好被使用。我们现在讨论有关人格测试作假方面的研究,接着讨论相关的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

作假的影响

“作假”这个术语通常指的是一个人有意识的呈现假信息来创造对于别人来说最好的个人印象。因此,当有意识的参加选拔测试的求职者并不选择最准确的答案(一个最能描述他们的答案),而是选择那个他们相信会使使他们看起来最好的答案,他们作假以便看起来不错。

有好几个原因可以解释求职者在做选拔情境下的人格测试时的作假反应。Leary 和 Kowalski(1990)的研究表明当人们建立的印象与他们要实现的目标相一致并且这些目标有极大的价值时,人们会被激励着进行印象管理。一般来说,当一个求职者做选拔测试时,他或她都渴望得到这份工作。人们作假以得到更高的分数,这样可以增加他们被录取的机会。

显然,也有几个原因解释求职者可能在做选拔情境下的人格测试时做出扭曲反应。下一个可能会被问道的问题是作假怎样影响人格测试结果。一些研究已经显示作假怎样扭曲测试结果(Dwight & Alliger,1997;Frei,Griffith,Snell,McDaniel, & Douglas,1999)。比如,有越来越多的通过实验室研究和田野研究得到的证据显示作假可以影响谁会因为提高平均分和选择求职者等级顺序而被录用(Christiansen,Goffin,Johnston, & Rothstein,1994;Ellingson et al...,1999;Hough,1998)。

另外,一些研究已经发现作假实际上通过改变因子结构和构成这些测试的信度估计来改变人格测验的测量属性。比如,Schmit 和 Ryan(1993年)对求职者和未求职者(学生)使用了大五人格简化版(NEO-FFI),这是一种用于测量传统五因素结构模型的人格测试。使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后,他们发现五因素模型拟合学生样本的数据,但是六因素被要求拟合求职样本的数据。研究者提出求职样本中的第六个因素(理想员工因素)可能是由于求职者作假引起。从那以后,其他人提供了相同的证据证明作假确实不利于通过改变因子结构、等级相关性以及内部一致性估计来改变人格测量的属性。

鉴于作假可能扭曲人格测试的结果,这样就有很好的理由去使用策略以减少求职者作假行为。许多用于选拔情境的人格测试使用随机化项目位置结构,他们认为这种程序将减少求职者作假。虽然没有研究可以发现项目位置怎样影响作假,但仍有一些研究发现了项目位置和其他反应心向间的相关。例如,人们已经发现,在领导的选拔测量中,当项目分组而不是随机分布在整个测验中时,宽容的得分更高。(Schriesheim,1981a,1981b;Schriesheim,Kopelman, & Solomon,1989)。这些发现表明当项目分组后反应心向可能更普遍。

进一步关于作假可以通过随机化项目位置而被避免的证据来自于已经检验了项目透明度的文献。已经一致认为项目透明度很容易被作假(Alliger,Lilienfeld, & Mitchell,1995;Furnham,1986;Jackson,1971;Lautenschlager,1994)。人们发现当项目被分组,应答者更容易识别项目所要测量的是什么(例如,项目更透明;Bornstein et al...,1994)。因此,当项目被分组而不是随机排列时,求职者可能更容易作假,因为测量的真正目的太明显了。

除了这些发现外,其他的一些研究表明项目分组可能增加发应的准确度而不是导致作假反应的增加,因此在心理属性的测量上有积极的影响。我们发现了这种思想的下一个证据。

记忆检索和项目位置

认知心理方面的研究显示当项目随机化后注意难度增加了。例如,有研究发现人具有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Harrison,McLaughlin,& Coalter,1996;O’Donnell & Eggemeier,1986;Tourangeau & Rasinski,1988)。相比于项目随机化来说,对项目重复连续的反应代表单一的、线性的构建位置而不是应答者的认知负荷。回答一系列测量同一个概念的问题会增加有关信仰、情感以及行为的可访问性。当回答项目的时候这种位置会减少应答者的负担(Knowles & Byers,1996),允许应答者提供更精确的答案(Tourangeau & Rasinski,1988)。

已有研究考察过应对调查或测试项目时使用的认知过程,发现当个体被要求指出他或她怎样才会强烈的同意或不同意一个项目,比如“我总是干净整洁的”,个体会从记忆中检索相关的信念、态度以及过去的行为。因为评估相同概念的项目涉及相似的信念和行为,通常的情况是回答这些项目将会从相同的记忆中枢检索信息(Budd,1987;Steinberg,1994)。因此,如果应答者按次序回答几个测量相同概念的项目,个体应该能够反应更快,并且能够更准确的回答,因为相关的记忆已经被促发。这意味着应答者在检索过程中不需要使用很多他或她的认知资源。当一个人必须切换问题,回答尽责性项目后回答宜人性项目时,例如,个体将需要使用不同的记忆中枢检索这样的情感、信念以及行为,因为这些概念包含不同的情感、信念以及行为。个体在这种位置上更大的认知负荷可能导致应答者不会准确或一致的回答。降低应答者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将导致对一个人试图评估的概念的测量更不精确,从而恶化心理属性的测量。

本研究

本研究旨在对人格测验中项目位置对作假行为和心理属性的影响提出两种相对的假设:那些关于作假文献的陈述以及那些关于记忆检索程序认知文献所做的预测。作假文献认为当项目被分组测验将更容易作假,从而可能改变心理属性的测量(Celler et al,1996;Ellingson Et al,1999;Schmit & Ryan,1993)。另外,记忆检索文献预测项目分组将会使应答者提高他们反应的准确性——这样就可以产生更健全心理属性的测量(Tourangeau & Rasinski,1988)。因此,在本研究中,我们检测了以下两种相对的假设。

1、作假假设:项目分组将会导致更多的作假行为,在人格测验中,相比于项目在整个测验中随机排列,项目分组会产生更不合意的心理测量属性(例如,更糟糕的拟合模型)。

2、记忆检索假设:在人格测验中,相比于项目在整个测验中随机排列,项目分组将会产生更好的心理测量属性。

为了检验这两种相对的假设,我们检查人格测验中项目随机和项目分组在三种实验情境下的平均差异以及心理测量属性的差异(例如,因子结构):根据指令来作假、指引着其表现得像个求职者以及要求诚实作答。作假情境被用来检验如果项目分组是否会使应答者更容易作假。求职情境被用来检验真实情境设置中项目位置怎样影响作假和心理测量属性(例如,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会作假还是他们作假的程度不同)。最后,最诚实的反应的产生有两种原因:第一,我们想要确定当应答者完全诚实回答时项目位置是否影响心理测量属性。第二,我们需要一条基线来确定当要求参与者作假或表现得像个求职者时他们怎样增加他们的分数(确定当项目分组时是否更容易作假)。

方法

样本

被试选自大型中西部大学的368名大学生。81%的女生;82.2%的白人,8.6%的非裔美国人以及8.4%的其他人种。平均年龄是19岁(标准差=1.97)。三个人没有指出种族或性别。

测量

人格测验。大五人格简化版(Costa & McCrace,1989),是人格五因素模型的测量工具,被用来对人格进行评估。这个测量是Costa 和McCrae 的大五人格量表简化版。这个测试之所以被选择是因为它被频繁的用于人才选拔,并且有相当多的研究支持这个测试用于预测工作绩效的效度(Costa & McCrae,1992)。这五个因素测量的是神经质、外倾性、开放性、宜人性以及尽责性。每个因素都是通过12个项目来测量,这12个项目采用利科特反应模式,从0(完全不同意)到4(完全同意)。参见表1——五个量表中的每一个在六种条件下的α系数。

程序

被试被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两种模式作答大五人格问卷。一组使用项目分组模式(例如,测量相同结构的项目被分在一组;n=184),一组使用想随机模式(例如,测量同一结构的项目是随机分布在整个测验中的;n=184)。另外,所有被试是在两种实验管理条件下进行人格测验的,这两种实验条件进行了平衡顺序处理。所有被试都要求按照指导语诚实作答(n=368)。在这种实验条件下的被试被要求尽可能诚实的回答人格测量的问题,记住他们的答案将会完全保密并匿名。接着,大约一半的被试在人格问卷中按照指导语作假(n=178)。他们被特别告知每一个问题他们都应该选择最好的反应(这个反应将会得高分)。剩下的被试被要求他们做这个测试的时候表现的好像他们是一个求职者渴望得到这份工作(n=190)。那些在求职条件下的被试被告知他们回答问题的时候好像他们真的在参加求职时的人格测验,他们想得到这份工作。在这两种作假和求职条件下的被试都被告知在测验中的得分在前15%的人将会得到15美元。这样做事为了鼓励被试按照指导语来操作,也是为了模拟选拔情境。在任务执行过程中,绝大多数被试表示这种激励是鼓舞人心的。

表一 人格测验中三种项目位置模式——诚实、求职以及作假的信度

项目随机

诚实.89.82.77.81.82

求职.86.85.62.76.84

作假.79.74.63.74.88

诚实.84.84.74.73.70

项目分组 求职.77.69.65.62.77

作假.76.78.71.85.93 测量 神经质 外倾性 开放性 宜人性 尽责性

注:呈现的是内部一致性信度(α)

被试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内在指导语下完成测试(诚实和作假或者诚实和求职)。值得注意的是被试作答的模式一直是在两种实验条件下进行的。

概述分析

这个人格测验在两种项目位置模式下的心理测量属性被检验了,来确定项目位置是否影响这个测试的测量属性。为了检验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多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MGCFA)。下面概述Jöreskog和其他人的研究方法(Drasgow & Kanfer,1985;Jöreskog,1971a,1971b;Jöreskog & Sörbom,1993),所有的分析都是使用LISREL8进行极大似然估计。五个常用指标被用来评估模型的拟合情况:卡方(chi-square),非范拟合指数(NNFI),相对拟合指数(CFI),标准化残差均方根(SRMR),以及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NNFI和CFI的值均在0到1之间,如果其值大于.90说明模型与数据拟合比较好(Bentler,1990;Bentler & Bonett,1980)。SRMR是测量平均标准化残差的,也就是说,它是预测到协方差矩阵的元素与观察到的协方差矩阵的元素之间的差异。如果SRMR的值小于.10,说明数据拟合非常好(Jöreskog & Sörbom,1989)。RMSEA的值为.05或者更小被认为是数据拟合好,其中其值在.05到.08之间时说明模型拟合数据(Brown & Cudeck,1993;Steiger,1990)。

鉴于每个因子有大量的项目(每个因子有12个项目),Schmit和Ryan(1993)以及Schmit、Ryan、Stierwalt、Powell(1995)所使用的项目分配程序被用来减少指示变量的数量。大五人格量表(NEO-FFI)中组成的每个量表的12个项目被随机分布在三个子集,每个子集平均包含这个量表的4个项目。这将总共产生15个项目集(5个人格量表都有3个项目集)。因此,每个组将要估计一个15×15的协方差矩阵,并将在分析中使用。

在项目随机化的人格测量和项目分组的人格测量之间,一系列多个组进行心理等价测试(对这个程序将会有更详细的讨论,见Bagozzi & Edwards,1998)。为了评估组间的测量等价性,接着会进行模型的比较,这个程序与其他研究者所使用的相似(Bollen,1989;Byrne,Shavelson,& Muthen,1989;Cheung,1999;Cheung & Rensvold,1999;Meredith,1993)。这个模型比较程序开始于每个组各自的因子结构的特殊形式。在本研究中,这种等价形式模型(模型0)评估各组的测量模型,这些组是已经给出的项目随机模式和项目分组模式分别在三种指导条件下进行实验的被试。如果五因素模型拟合每一个组,我们就可以接着进行下一个步骤,在这一步里我们将检验各量表项目位置模式在三种指导条件下的心理测量等价性(模型1)。值得注意的是模型1不同于模型0,模型1同时估计两组的测量模型但允许所有的参数估计是跨组的自由估计。因此,模型1检验的是相同的因子结构存在的条件是否可以进行比较。(项目分组和项目随机模式)。如果发现这两个组有相同的因子结构(例如,每一个都有5个因子),我们将继续检验整个样本的因子负荷是否等价(模型2)。不变的因子负荷说明这个测量评估的是相同的因子(项目是被同样的方法解释),并且以平等的方式进行(项目在所有测验模式上有相似的因子负荷)。模型1和模型2之间的差异是用卡方差异检验,也就是比较自由估计因子负荷模型(模型1)与固定因子负荷模型(模型2)的卡方。如果卡方检验是显著的,那么这两个测试不会有相等的因子负荷,并且他们测量的是不同的结构。常规标准建议固定因子负荷(模型2)是等价的最低要求(Cheung,1999)。

结果

顺序效应

我们用重复测量的差异分析检验了顺序效应(ANOVAs)。发现在求职条件下尽责性有弱序效应,这样那些首先诚实作答的被试在求职条件下更能够提高这个测验的分数。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一个测的作答经验会使被试更容易扭曲反应(例如,Hough et al,1990;Klein & Owens,1965),这与以前研究者的结果相一致。保守估计,我们把顺序作为一个协变量对其进行相关分析(例如)。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人格修改版 (陈少华2016)解读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