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共五篇)
编辑:繁花落寂 识别码:11-941150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3-09 16:36: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

【摘 要】在民族声乐演唱中,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提出从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个方面来衡量一位演唱者的综合演唱能力。声指的是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情是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字是歌唱中的吐字咬字,味指的是歌唱的风格和韵味,表是歌唱中的表演,养指的是歌唱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象是演唱者的形象、仪表、台风、气质与风度等。在演唱中,科学的发声和情感的表达互为影响,缺一不可。演唱者如果能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便能更真实地表达内心的情感,听者也更能感受到和演唱者之间的情感连接。声乐演唱这门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正是通过声音和情感的纽带拉近人们和灵魂之间的距离。

【关键词】情感;声音;气息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_)13-0055-02

提起歌唱很多人脑海里会联想到各种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旋律带给人们内心美好的情感体验,在歌唱中声音和情感缺一不可、密不可分。歌唱者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的声情并茂的演唱,才能带给听众美好的音乐感受。

一、歌唱中音色的表达

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征。不同的人声和不同的声响都能区分为不同的音色。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但不同的发声体由于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音色的不同去分辨不同的发声体音色,根据不同的音色,即使在同一音高和同一声音强度的情况下,也能区分出是不同乐器或人发出的。同样的响度和音调上不同的音色,就好比同样饱和度和色相配上不同的明度的感觉一样。在歌唱中,音色指的是不同歌唱者的声带所发出的不同质感的声音。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学习中,想要表达出美妙的音色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科学发声练习,科学的发声会带给听众听觉上的享受,也会保养演唱者的声带,延长艺术生命力。在声乐演唱中,检验演唱技巧的科学与否有一个很适用的手段,就是看演唱者的歌唱音色是否放松和自然。通过科学的气息和声带相结合的音色是非常清透、自然和充满穿透力的,演唱者自身也会有很舒服的体验,听众听到这样的声音也会感受到舒服和放松。

在我从事声乐教学将近七年的时间里,遇到了很多具备声乐演唱技巧却无法舒服表达歌唱色彩的学生。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容易把歌唱技巧当成歌唱的目的,而没有认识到音色表达的重要性。所有的歌唱技巧都只是表达声音色彩的手段。技巧是手段,音色是目的,有了这样的歌唱理念后,在声乐学习中的很多“复杂”的问题便可“简单化”。

二、歌唱中的情感表达

演唱者在演唱不同的声乐作品时,会根据不同作品的需要来表达不同的情感。比如在演唱江苏民歌《茉莉花》时,演唱者要根据这首作品的需要表达出温婉、清新、美好的情感,让听众能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细腻和柔美。在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时,演唱者要根据作品需要表达出真诚、热情、阳光的情感,使听者能感受到祖国河山的波澜壮阔和对祖国热爱的赤子之心。在同一首声乐作品里有时也需要表达出多种情感,比如在歌曲的引子部分,往往是抒情地歌唱,在歌曲的副歌部分往往是激动和饱满地歌唱。在歌剧唱段里更是会有多样的情感表达,比如民族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选段《娘在那片云彩里》,这个唱段就以铿锵有力的音乐表现作为开头,刻画了杨母坚强的形象。在接下来的音乐发展中,又进入抒情优美的部分,展现了杨母温柔慈祥热爱生活的母亲形象。最后唱段的结尾以悲壮的音乐风格结束,展示了杨母宁折不屈的坚强的革命形象。同一首声乐作品里显现出如此丰富的情感表达,需要演唱者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才能做到。

如何真诚地通过歌唱表达声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呢?首先,要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曲所要表达的主题。其次,歌唱者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将相似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声乐作品演唱中。要做到这两点要求歌唱者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这也是人们所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声乐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通过演唱的形式放大或者夸张,让人们对生活有更为深刻和明朗的认知体验,所以说,歌唱中的情感表达是歌唱的灵魂。

三、在歌唱中如何更好地做到声音的表达和情感的表达

要更好地做到声音和情感的共同表达,就要求歌唱者在学习中严格合理地进行练习。在演唱一首作品时,首先要准确地按照歌曲的曲谱对歌曲进行认真的演唱学习,保证音准的准确度是表达音乐旋律的前提;其次,演唱者可根据自身掌握的声音技巧对歌曲进行完整演唱,在演唱的过程中可做自我审视,遇到自己歌唱不舒服或者音高受限的地方可做重点标记,再通过简单的练声曲训练对歌曲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在我以往的?乐学习中接受的教学方式普遍是先练声再唱歌,即先运用简单的旋律进行声音的练习,课堂上老师会把一系列科学发声的理念通过这些发声练习传授给我。参加工作后,我也走上了声乐教学的岗位,在我的课堂中我也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经过长时间的教学体验和总结,我发现声乐学习的学生不能把练声曲里老师贯穿的理念很好地运用在歌曲里,这样就很难体现出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所能起到的作用。对此,我在自己的歌唱练习以及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中,将练声曲的练习和歌曲演唱的顺序进行了对换,将歌曲演唱放在第一步来完成,带着在歌曲演唱中出现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简单的旋律练习。这样歌唱者在歌唱中会懂得如何运用练声曲作为解决声音问题的手段,这样的调整让我自己也让我的学生都在歌唱学习中更好地表达了自己的声音,得到了很好的体验!

歌曲中情感的表达需要生活中的各种情感体验的积累。在声乐课堂教学中老师教授学生的主要方式是口传心授,但是语言所能表达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就像老师无法用语言的形式给一个没有吃过苹果的学生描述苹果的味道一样,学生只有自己亲自品尝了才知道其中的滋味。歌唱的情感表达也是如此,因为这方面的学习更多的内容其实是在课外的积累。我在课堂上就鼓励我的学生多阅读古今中外的著名书籍提高自己的内心素养,建议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多出去旅行,接触大自然,接触丰富多彩的人文风情来开阔自己的眼界。一个人内心的能量启动了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歌唱中,会生活的人往往也有一颗会歌唱的心灵!在我的声乐课堂里,当我发现学生出现紧张、胆怯的情绪时,我往往会中止课堂内容的正常教学,让学生静下来感受和观察自己的情绪,并和学生一起去发现形成这种情绪的原因。在这个过程里,无形中老师就带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从而缩小了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感,这样交流过后学生的课堂状态明显轻松积极了很多,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再去表达歌唱的内容,无论是在声音还是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有了更好的表达。

四、发音技巧和情感表达互相依存、缺一不可

著名民族声乐教育家金铁霖教授提出从声、情、字、味、表、养、象这七个方面来衡量一位演唱者的综合演唱能力。声指的是歌唱中的科学发声,情是歌唱中的情感表达,字是歌唱中的吐字咬字,味指的是歌唱的风格和韵味,表是歌唱中的表演,养指的是歌唱者的道德修养和文化修养,象是演唱者的形象、仪表、台风、气质与风度等。在金铁霖老师提出的演唱中的七个方面里,其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声和情的把握。声是声乐演唱者进行演唱的前提,情是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中要到达更高境界的要求,有了科学的发声、美妙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流露才能愉悦演唱者自身和听众的内心!

在民族声乐演唱的学习中,发音技巧的练习是一种很理性的练习,要求歌唱者做到用小腹协助呼吸和低喉位演唱。这个学习过程极其漫长和枯燥,有很多技巧运用的传授仅通过老师语言的表述是很难完整传情达意的,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有很强的领悟能力和在课下有更强的学习能力,不仅从音乐的角度进行学习,甚至还可以延伸到医学中对人体咽喉器官的研究学习等。情感表达在歌唱中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在理性基础之上呈现出来的感性,比如在演唱一些歌剧片段作品的时候,演唱者就要做到先让自己投入歌剧中的人物角色,这就是一个理性的思考过程,进入这样的角色后再通过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在演唱时才能将自己所经历的情感直接运用或者间接折射到所要演唱的声乐作品中来。一名优秀的歌唱者,一定可以做到将发音技巧和情感表达融为一体,通过美妙的声音表达真挚的感情。

五、结语

在中国的古籍《乐记》中就曾记载:“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在民族声乐演唱中声音和情感缺一不可,互为作用。真挚的感情需要美妙的声音来传达,美妙动听的声音只有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才能真正打动人心!歌唱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生活中不仅能够愉悦人的心灵,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还能最直接地体现出时代的发展和不同的人文环境的特征。中国地大物博,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有江南的温婉,如江苏民歌《四季歌》;有黄土高原的辽阔,如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有中原大地的质朴爽朗,如河南民歌《编花篮》„„在演唱这些不同地域的民歌时,对演唱者歌曲风格把握能力的要求都非常的高。所以每一位歌唱者要通过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对所演唱的每一首声乐作品要有贴切的情感表达,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歌唱者,才能用他美妙的歌声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带来更多的美的享受和正能量的传播!

参考文献:

[1]金铁霖.金铁霖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_.[2]石惟正.声乐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_.[3][美]伦纳德.迈尔著.音乐的情感与意义[M].何乾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4]汤雪耕.怎?恿废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2_.[5]杨和平,关韶华.音乐理论与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2_.作者简介:

张 爽,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系,教师,助教,民族声乐方向。

第二篇:89491浅谈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浅谈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

摘 要

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文献对音乐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和及其声乐演唱过程中的作用和具体表现等方面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并简单总结了克服这些心理状态的方式,以达到良好的演唱效果。

关键词:音乐心理学;紧张;焦虑;影响;克服

<目录

目录

目录.................................................................................................................................i 第一章前言....................................................................................................................1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2

2.1音乐心理学释义...............................................................................................2

2.2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 2.3歌唱的心理状态...............................................................................................3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5

3.1 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影响......................................................................5 3.2 音乐心理学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7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8

4.1 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8 第五章结语..................................................................................................................10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i

第一章前言

第一章前言

十多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学的研究。那么如何正确地使用心理学的声乐理论,当学习的心理现象摆在我们面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声乐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心理活动,在声乐中,音乐心理学非常重要,但人们往往更注重唱歌技巧,却很容易忽视心理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很容易忽略心理因素对其演唱效果的影响和作用的做法是完全不正确的,人们都知道人的心理现象是全宇宙里最复杂的一种现象,人的所有意识活动几乎全部都是在心理参与下完成的,可见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只要充分意识到声乐中的一些心理活动和作用的特点,使我们能够增强我们的音乐表现。只有在精湛的歌唱技巧,心理控制和心理素质等方面更加完整的融合为一体,每个歌手都可以成为一名好歌手。在本文中,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回顾,然后对音乐心理学及其声乐的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和具体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并简单梳理了克服这些心理状态的方式,为达到好歌唱的效果。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2.1音乐心理学释义

音乐心理学是指在个人或团体演唱过程中的所有心理活动与现象,以及所有规律的内在联系与总和。通过了解声乐心理学内部关系,方便帮助我们深刻了解大脑的思维活动和唱歌,从而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和能力,教学者来提高教学质量,表演者能够在舞台上发挥出好的水平。

2.2音乐心理学的发展状况

对心理现象的研究,一直都有,但是在19世纪中叶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由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发展所促进的,标志为冯特1879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纲要》。

在中国古代便有声乐心理学的论著,古代书籍《乐记》中写道:“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就是说,演唱者的声音是对各种情感,包括喜怒哀乐这些心理体验的一种表达,因此声音是一切内心以及情感的真实反应,同时也反应了心理对声音的控制作用和起到的极大的影响。

中国音乐心理学在音乐中的运用从萌芽、建立到发展,到现在已近三十年。学科萌芽准备阶段为1981—1987年。《音乐心理学》是这个阶段的标志性著作。

学科的萌发阶段为1987-1993年。,徐行效于1987年在《人民音乐》上登出的那篇文章《建立一门新学科——声乐心理学》,表达了希望建立音乐心理学的愿望和建议。

学科初创发展阶段为1993--202_年。标志着这门学科从此进入了发展初期为邹长海所写的《演唱心理学》。其特点:1:许多从事音乐的教学者逐渐开始关注此学科,开始研究;2:有关音乐心理学的论文发表大幅度增多,202_年是萌芽阶段起最活跃的一年;3:研究方向慢慢与其他学科相互影响并呈现交叉局势,研究的领域也逐渐增大;4:研究学者们的研究方向往教育心理学深入,这样的话,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5:为学科的进一步研究与科学体系的形成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歌唱心理学》和《声乐艺术心理学》这两部重要书籍的出版。

被看作21世纪的领航学科为心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已经囊括人类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其中,应用心理学的迅速发展和高度分化,成为现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为心理学向专门领域的渗透。另一面,近年来许多专门领域的发展、创新活动,大多以心理学为导向,以期引入与应用心理学知识作为他们的共同特征。

因为所有的音乐活动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也应该是音乐心理学来解释问题,所以音乐心理学主要是研究音乐行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可用作音乐心理学分析与研究,参考音乐教育是音乐社会学与音乐人类学与音乐美学研究的手段。音乐心理学可用作音乐行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3歌唱的心理状态

心理学提醒我们,每项活动都是在心理调节下进行的,所以心理活动与人的实际能力直接相关。唱歌需要强大的歌唱技巧,而且还要有心理,思想准备,重要的是要有很好的精神状态,有良好的愿望唱歌才能达到良好的要求和效果,是积极的积极方面的歌唱需要使用呼吸,歌曲谐振腔准备好与声乐和肌肉协调活动的稳定状态产生共鸣,而呼吸时有时会有紧张,这将影响共鸣状态,如:一些音乐歌手的第一板,唱歌擅长观众,但是一个更糟的一个阶段,不能紧张。它会玩没有自己的通常水平;例如,不得不练习忧郁的程序,但是要玩一个,但恰好是“卡壳”,然后会有两条腿颤抖,呼吸浮动,心跳加快,僵硬的身体,忘记了运行等等上。即使有一些专业的表演者,在大型演出中,也经常发生类似的紧张局势。当然,所有的工作都是情绪因素的心理因素。简而言之,紧张和放松,放松和紧张,这是歌手必须正确掌握和观察规模。

心理知识告诉人们,从简单到更复杂的行为活动中,人们的每一种行为都是脑反射活动,是身体和外界产生各种刺激的身体。通常这种心理反应分为:正常反应,偏离正常反应,过敏三者。正常反应:人们可以适应环境和外部世界,可以是一个正常的“对话”,偏离正常的反应:虽然方向,反应,但正确性还不够。过敏:在外在世界完全丧失正确的方向,不能适应周边环境,状态的正常

第二章音乐心理学的基本概况

状态称为良好状态;偏离正常反应和过敏状态的心理状态称为坏状态。

歌手在表演中,由于自身的内在原因,再加上外界环境和心理反应,如表演不好的状态,那么歌手的水平会受到影响,所以歌手对此非常重要。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

及具体表现

3.1 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影响

歌唱是受人的发声系统、呼吸系统、听觉系统等多系统支配的一项运动,都受大脑支配,除了演唱技巧及嗓音,还有情感等心理因素和智力因素的辅助,因此一首歌曲演绎得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心理素质和心理状态的好坏,也从某种程度上检验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1)情感和情绪对歌唱的影响。

情绪或情感分为两种,其一是积极的一面,包括情绪和情感,其二是负面的情绪、情感。若演唱者的情绪出现异常时,很容易让人从歌声中体会到他内心中的情感纠葛,若一个人如果处于积极的情感体验中,他的歌声也时常带给人一种向上的感染力,达到“声情并茂”的效果。同一首歌曲由积极的或负面的心理状态同一人演唱,会产生不同的两种效果,而音乐的魅力就是抒发情感,使得听者引起共鸣,或者引发美好的陶醉之感。

歌手的快乐,愤怒,悲伤,音乐等情感,间接或直接影响歌手的控制,例如,刚刚在台湾听到一个坏消息的歌手后,站在舞台后面并不生动地唱歌给最好的国家,也许歌手在表演过程中,也发生颤音啊,转啊,连高音都不去这些条件,更别说美了。有一些歌手,因为不舒服的精神,休息不好,他们唱歌,一个没有活力,懒惰。这表明,声乐艺术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但音乐将处于一定的条件下,抵消心理因素的不好,如心情不好,哼了几首歌的心情会要改进。

优秀的歌手艺术家一直在提醒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把最好的精神状态融入到美丽的音乐中,从听众的情感需求的声音中,将音乐和充满情感的动作结合在一起,给观众带来鼓舞人心的声音音乐享受艺术之美。(2)性格对歌唱的影响。

个性是人们长期以来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行为。它们是心脏的重要和心理 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特征。通过对心理知识的分析,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量,粘液质量,血液和抑郁症四种。一般来说,更多的血液和胆汁质量是外向的个性,粘液质量和人们的抑郁是内向的个性。

外向型性格的人,他们性格活泼、尤其喜欢活动、而且性情开朗、擅长交际。具有这种外向性格的表演者,不怎么会出现“怯场”的心理,即使偶尔的出现,也通常容易排解,比如说,老师的一句开导之语,朋友同学的一句玩笑话,都可以帮助化解他的紧张情绪。内向性格的人更偏于安静,老喜欢一个人独自相处,这样性格的人呢,在与外面世界接触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孤僻尤其不自信和害羞的现象,由于他们神经方面时常处于紧张状态,他们一旦受到别人的嘲笑贬低,很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会比普通人更容易敏感。总体内向性格的人更会出现怯场心理,而且解决起来相对困难一些。我们大多数的人性格都属于外向和内向混淆不清的两者兼有的中间型性格。

如果我们经常接到舞台演出的机会,或者经历很多次考试及很多比赛活动的锻炼,就会很容易克服这些“怯场”心理。因为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导致对于表演声乐作品以及模仿创作的角度都会存在不同,因此演唱歌曲的情感来说,外向性格的人会选择演唱一些高声部、节奏欢快的歌曲部分,内向性格的人呢,适演唱深沉、缓慢的歌曲,或者在演唱者精神状态很好的状态下,超常发挥一两次,使自己达到自己心中新的艺术高度,这都是可以增加自信的。总而言之,情是歌曲的内涵灵魂,在不改变原作的基础上,演唱者可以赋予自己的个性魅力和情感理解,会使作品更具感染力,这样更利于听者鉴赏。(3)意识对歌唱的影响。

在心理学方向,人格结构分为潜意识和显意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平时在舞台下训练得挺好,但一上台就因为恐慌导致肌肉紧张啊、表情僵滞啊、忘词等各种状态,而有的人不同,他们是台下观众越多,表演欲越强,在舞台上表现得越好,甚至超能力发挥。这些现象的产生是跟人的意识有关。歌唱表演时,需要组合多种动作,有的在同一个时间内完成,比如抬手,若当场过度紧张,仅仅有意识的思维模式去控制预定动作,就会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平时训练时,应尽量用显意识完成大部分动作,而用潜意识,完成随意性动作,这样在人的大脑意识出现局限时,下意识地会分担压力。第三章音乐心理学对声乐演唱的作用影响及具体表现

总之呢,音乐心理这门学问要科学地运用,通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获得演唱的状态。其次,还需要塑造意志力,培养遇事沉着、冷静的自制力。良好演唱技巧训练的同时,多参加比赛丰富舞台经验,在实践过程中成长。

3.2 音乐心理学在演唱中的具体表现

演唱的心理状态是演唱者在表演过程中知觉、注意、思维、动机、感觉、意志等心理因素的综合体现,它会直接联系表演行为,并决定着演唱的艺术表现效果。通常有以下表现:

(1)心理压力大是因为内心求胜存在强烈的动机,加上现场比赛或表演,这就给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荷,导致精神高度紧张。演唱时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情感深刻,神经紧绷。

(2)紧张的心理状态是由于在表演的特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里紧张,表演时能提高表演人大脑的觉醒水平,大脑的觉醒水平他是和兴奋性有关,且会直接影响着精神的紧张程度。

(3)表演有时是在特殊的环境中进行的,表演者比较适应,歌唱者想要发挥歌唱水平正常,必须习惯“孤独”,这才能适应于舞台表演。

(4)情绪和一直表现的多种状态声乐表演具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以及明显的意志品质表现。表演的内心感觉各不相同,所以情绪、意志表现不同:一类是积极表现,如自豪、振奋、沉着等;一类是消极表现,如焦虑、紧张、胆怯等。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4.1 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1)学习中做好功课

在音乐班发音练习中,老师所有的语言和行动都要小心体会。例如,如何谈谈喉咙的问题开放,老师会形容呼吸的感觉,当通道像一个完全开放的时候,就像鸭子一样。那么有必要依靠充分的想象力,感觉下巴完全开放,喉咙应该尽量降低。那么这一系列的行动是以完成的指导为指导,因为这些器官是看不见的而不是触摸的,所以他们需要依靠敏锐的感觉来感受喉咙和舌头的位置。当垂直动作完成时,喉部需要以水平的方式打开,同样,鸭蛋也被水平地包含在喉部中。那么你需要完全向双方开放,这个动作也是通过大脑调节颈部的力量向外扩张。这个行动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学习声乐的人很容易挤卡,发出明亮的声音,但实际上相反的是,高品质的声音是完全打开喉咙的器官和肌肉,可以默认的理解,完整的声音声请求。因此,重要的心理优势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因素,就不能专注于老师的语言动作指导,不能对自己的内部机构主宰不敏感,声音难以做到声音的实践要求。2)表演中做好调节

在舞台上演奏的过程中,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做好支撑,否则难以表现出正常的水平。所以,我们需要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技能,勤勉和练习,就会在舞台上唱歌,甚至熟悉梦想也能唱歌。每个口的每一个作品,每个发音,每一个强弱,每一个发音,每一个情感表达的句子都必须熟悉的习惯已成为一种习惯,阐明自己对这里产生的活动的心理意识 是根据自己的要求来提升大脑对大脑的要求,向笑声发出命令,使其主动升起或没有指挥器官的脑部意识不积极配合声音。所有的身体行为都是在心理的指导下进行的。3)培养演唱者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对推动力发挥积极作用。如果你想让歌手的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他本人就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爱上这首歌唱歌的生涯。心理实验表明,提示可能会影响或干扰一个人的正常心理活动。积

第四章克服不良心理状态的方式

极的提示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4)克服性格中的不利因素。

其实没有好坏的性格,只要避免弱点,就能够克服不利因素。像人的注意力外向不容易集中,做一件经常缺乏耐心的人,在人格训练中,力求自我控制和平静。内向的个性应该更多地与一些音乐相关的活动和活动接触,行使适应环境的能力,克服其干扰的可怕心情。无论是内向的个性还是外向的个性,都是需要加强种植艺术,培养艺术行业的动力,建立正确的台风,正确地为观众奉献美丽的歌曲态度。通常要注意良好的音乐环境和氛围,要感染和培养,成功的愿望就是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唱歌之前,应该熟悉环境,努力在各种场合唱歌可以自由的做。随着积累的舞台经验和表演技巧和艺术成就的不断提高,在一个良性循环中,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5)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唱歌是一个复杂的多功能协调运动,主要表现为:有意识地调节声音功能,与咽肌,呼吸,喉肌和颈部肌肉控制声音器官。因此,为了有意识地逐步实现形成随机性的习惯,就要加强思考方式,善于分配和重点关注,这是一个有意愿反思的人。提高知觉能力是人们获得感性知识的心理基础。这些感性认知是理性知识的唯一途径。其中记忆力在人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位置,人类心理学的发展与经验累积密不可分,经验积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要加强记忆力,如音乐技术的声音来处理基本的记忆感,并且,例如创造性因素和技术因素统一记忆的艺术表现等,这就要求 仔细注意,没有强大的意志力很难做到。对于歌手来说,创意意志和一般意志力都需要训练。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人在声音质量上,对艺术的声音和理解有足够的才能,而因为意志力不够强大,从未发展到专业水平,真的可以成为高手,歌手是少数人 表明意志力的培养是歌唱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五章结语

第五章结语

总而言之,声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身体和心理过程。人类的音乐活动,将感受到所有的客观事物通过情感处理成美妙的音乐。我们只有通过科学体系来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才能理解科学解释的声音,客观理性地理解歌唱的心理过程和对自己的真实认识,将有助于人声音乐教学和歌唱。甚至创作声乐的角色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简而言之,声乐的紧张是所有学习者必须经历的心理过程,克服紧张局面,加强自信,学习放松,掌握综合歌唱技巧和练习唱歌等机会。为了在发声过程中获得最佳的精神状态,人们必须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克服各种不同的心理障碍,更重要的是,大胆参与各种表演实践,实践经验和经验,需要继续总结和交流,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和更多的自我感觉来调整感觉,让他们有客观的评价,从而加强他们的心理和心理能力的控制,来展示最好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

致谢

致谢

本论文是在我的导师某某某副教授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两年多来,某某某副教授不仅在学业上给我以精心指导,同时还在思想、生活上给我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此谨向敬爱的某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在此,我还要感谢在一起愉快度过大学生活的同学,是你们的支持、帮助使我克服写论文过程中的一个个困难和遗憾,直至本文的顺利完成。特别感谢我的师姐某某某同学,她对本论文做了不少的指导性工作,给予了我不少的帮助。

再次感谢对本论文悉心指导的老师,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章迪.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_,(08):122-123.[2]王霄翔.浅谈音乐基本素养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J].戏剧之家,202_,(07):85.[3]牛丽媛.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_.[4]向金晶.声乐心理学在声乐舞台表演中的运用[J].音乐时空,202_,(09):85.[5]李伟.音乐心理学在声乐演唱中的具体表现[J].艺术研究,202_,(02):152-153.[6]石娟娟.声乐演唱中情绪的应用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2_.

第三篇:试论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

钢琴伴奏是钢琴演奏形式中一种较为实用的演奏技能,在声乐的演唱和教学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位置,人们常用“红花还待绿叶扶”来比喻钢琴伴奏对声乐艺术的烘托陪衬作用。在音乐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在各种声乐考试、比赛或是演出中,钢琴伴奏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对于伴奏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例如在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中,正谱与即兴这两种伴奏形式都是重点考评的内容,可以说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已作为新世纪音乐人才所应必备的技能之一并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而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伴奏者及如何做到与演唱者的协调配合就是我们在学习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学习及实践经验,试谈一些个人的见解。

一、伴奏者应具备的综合素养

(一)技术素养

与独奏不同,由于涉及到与演唱者的配合,在弹奏技术方面对钢琴伴奏有着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钢琴伴奏者,应具备较为全面的技术素养,如手指触键的多样化,踏板的合理运用能力,对力度、速度及节奏的有效控制和调节,快速理解音乐作品及准确的翻谱技巧等。

1、触键方法

触键在钢琴演奏中是基础的技术要求,触键方法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发音效果和演奏的艺术表现力。而对于钢琴伴奏来说,手指触键更应追求多样性,并在弹奏中随时把握细微的变化,这是因为声乐演唱中的钢琴伴奏不仅仅是考虑自身弹奏音乐的效果,更要顾及演唱者在音质、音色和音量方面的特殊要求,这样才能达到整体音响效果上的和谐与均衡。伴奏中手指触键的部位及接触面的多少、手指下键速度的快慢及力度的大小等,都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及演唱者的情况作相应的调整。

2、踏板运用

踏板是钢琴伴奏中一个重要环节。在很多钢琴乐谱中,我们会看到作曲家及后来的演奏者所加注的踏板记号,它对于如何运用踏板以达到好的演奏效果做出了很明确的要求,然而在伴奏谱中这样的明确标记并不多见,这就要求伴奏者必须去认真分析和琢磨,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和演唱者对作品的处理方式来确定踏板如何运用,如应该使用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还是三分之一踏板,何时踩下去、何时放掉及踩踏的深浅控制等等问题,都必须认真研究,做到合理地去运用。

3、力度、速度及节奏控制调节

力度、速度和节奏,是音乐中的基本要素。对于演唱者与演奏者来说,他们在这些方面仅需作单纯的自我调节,就能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所规定的力度、速度和节奏要求。而钢琴伴奏者就不同了,伴奏不但要忠实于原作,而且必须充分顾及不同的演唱者在力度、速度和节奏方面的不同要求。合作的对象及音乐作品越多,伴奏中的力度层次越复杂,速度和节奏的变化也越丰富多样,这就要求伴奏者一定要从整体的音响效果出发,用敏锐的听觉去指挥手与脑的配合,做到及时纠正偏差,对自己的力度、速度和节奏加以全方位的调控,来达到与演唱者的和谐统一、相映生辉的艺术效果。

4、快速把握音乐作品

从实际情况来看,伴奏不太可能象独奏独唱那样,做到对作品精雕细刻、追求一种“慢工出细活”的标准,专职从事钢琴伴奏的人员大多重负在身,而且曲目会有一定难度,伴奏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伴奏者必须尽可能地去紧缩自己练习的周期,追求一个“快”字,做到读谱快、构思快、上手快、配合快。在这种情况下,伴奏者是否具备快速把握音乐作品的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5、翻谱技巧

翻谱看起来是不起眼的“小事”,但在合作演出中却关系到音乐的流畅甚至于表演的成功与否。翻谱快速且准确,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音符遗漏,使旋律、节奏、和声或低音进行等都能保持相对的完整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整体表现的质量。所以,伴奏者需对此进行分析与设计,根据左右手在弹奏中的重要性来确定哪只手更方便翻谱,并由翻页处左右手各自的音符长短来决定取舍左手或右手以尽量保持音乐的完整性,比较权衡之后难以取舍时也不妨采用提前或推迟翻谱的办法,或借用左右手相互帮助“代弹”的方法来腾出一只手去翻谱,翻谱动作应冷静、准确、稳定、快速。

(二)理论素养

如果说技术素养是弹好伴奏的基础,那么音乐理论素养则是指导伴奏过程具体实施的重要条件。所谓理论素养,即是指伴奏者对作品的音乐结构、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再现的一种理性认识,是一种主导性的音乐审美素质。伴奏者音乐理论素养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伴奏的质量和品位。

1、必备的音乐理论知识

凡是音乐作品几乎都涉及调式、调性、和声、复调、曲式方面的基础音乐知识。如果欠缺这些基础理论知识,或对这些理论知识似懂非懂,那就不可能搞清楚音乐作品的内在结构和逻辑关系,也就无法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弹出“表现力”,这样的伴奏就会是机械的、杂乱的,完全达不到再现原作的目的。除了基础理论知识外,伴奏者还必须要在音乐史学、音乐美学、音乐文献等方面有所涉猎,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掌握这些方面的知识能帮助伴奏者了解音乐作品及其时代背景,对伴奏者准确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

2、对作品的分析研究能力

对作品的理解,是对其进行诠释和再现的基础。音乐有它要表达的内容、情绪或意境,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通过理解和分析变成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追求的表达方式,从乐句与呼吸、布局与安排、层次与比例、复调与声部、和声与调性、力度与幅度等方面,从整体到局部,把作品各部分的动态组合起承转合关系理解透彻,并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有着全局性指导意义的整体性构思,把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互相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好的音乐表现效果。

(三)文化素养

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表演艺术形式,是伴奏者内在本质素养的集中反映。作为钢琴伴奏者,既要有良好的乐感及演奏、伴奏技巧,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因为音乐作品所涉及的背景知识非常丰富,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例如很多标题性音乐通常都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伴奏者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才能充分借助大脑中的认识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呈现在听众面前,因此加强文化素养、从文化知识海洋中去汲取营养,从而激发灵感并获得启迪,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四)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是属于非智力和非专业因素,但它却可以反过来影响智力和专业水准的正常发挥。心理素养问题普遍存在于整个表演艺术专业领域,钢琴伴奏自然也不例外。伴奏者的心理素养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稳定的临场发挥

如果伴奏者在技术、理论和文化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素养,而且伴奏工作准备很充分,伴奏过程中也很投入,但由于过分紧张或其它心理障碍,造成技术中的失误,或配合上的紊乱,使临场发挥大打折扣。这就需要从心理方面去找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和有效的心理调节。

2、灵活应变

伴奏工作变化多,即时性强,合作对象参差不齐,临场情况变化大。这些特点促使伴奏者必须具备一种灵活善变的应急处理能力,养成敏捷思维和快速反应的习惯。在伴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就要求伴奏者需要一种处乱不惊、镇定自若的心理品质。钢琴伴奏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上台的机会多,接触的实际问题也多,仅有理论上的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反复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经受锻炼,才能使自己逐步成熟起来。

(五)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搞好钢琴伴奏工作的原动力。伴奏者应具有强烈的艺术使命感和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大局观。伴奏者的职业素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需以强烈的兴趣为基础,作为钢琴伴奏者,我们首先应对这门艺术持有积极的态度并怀着满腔的热情,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工作,才能产生为之努力的动力,才可能把音乐完美地表现出来。

2、强烈的工作责任心

首先是要对自己所担任的伴奏任务负责,力求做到准确无误、完整流畅。其次是对伴奏的音乐作品负责,一方面要尽可能地忠实于原作,另一方面还要与演唱者共同搞好作品的二度创作,使整体效果更加完美。再次,就是对自己的合作对象负责,要认真听取合作者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意见,积极与对方沟通。

3、善于与他人合作

钢琴伴奏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与他人合作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意义。音乐作品诠释的再现,要靠演唱者与伴奏者共同来演绎。为此,伴奏者必须强调“全局意识”、“整体意识”,时时刻刻把“合作”二字摆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应该具有谦虚、随和的性格,善于并乐于与不同个性、不同类型的演唱者进行有效的合作,并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切磋、形成默契、融为一体。

二、伴奏者与演唱者的合作及常见问题

(一)音色及音量的比例协调

伴奏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合作者的变化及演出场地的不同都会引致不同的音量及音响效果,所以钢琴伴奏者必须要学会通过敏锐的听觉来权衡选择适当的音量及音色。

1、根据演唱者嗓音条件及演唱方法进行调节

伴奏者与演唱者之间的音量比例是否恰当、音色是否统一,对音乐作品形象的塑造及表现至关重要。伴奏音量过大,音色过亮,会“压过”主旋律,导致音乐作品线条模糊不清,层次不分明,缺乏主次感;如果伴奏音量过小,就不能恰如其分地起到烘托作用,使演唱者变得“孤掌难鸣”,配合默契也就无从谈起。要做到准备到位的音量及音色控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随时随地进行相应的增减调整。

一是与不同演唱声部合作。按音域及音色特点,通常将人声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中音及男低音6个声部,伴奏者与不同声部合作时所需注意的细节有所不同:

与高声部合作:高声部的演唱特点是使用头腔共鸣比较多,演唱音区较高,为了整体音乐效果不至于“头重脚轻”,伴奏就要着重强调低音声部的线条,与演唱线条达到相互呼应的效果,从而取得音响上的平衡,同时因为钢琴伴奏中的低音音响可以帮助演唱者稳定气息,因此也有利于高声部自身的演唱。

与中、低声部合作:中、低声部的演唱通常给人厚重、宽广之感,为了既突出这种独特风格又不致使彼此的低音重叠而显得音响厚重,钢琴伴奏应避免低音弹得过响,而应着重强调高音旋律的线条,这样可以使整体音乐效果具有凝重而不失光彩、沉重而不失活泼之美感。

音量控制的主要原则是弹奏的同时能清楚听到演唱者的声音。如此形成的伴奏与演唱的音量关系好比水与舟的形式,刚好使演唱者如同轻舟一般飘于钢琴伴奏之上,这样的音量比例堪称最佳。

二是与不同演唱方法合作。一般来说,即使是在同一声部,美声唱法的音量也会比民族唱法的音量稍大一些,而民族唱法的音色则要比美声唱法的音色更亮一些。参照这一规律,钢琴伴奏应做出相应的调节:与美声唱法合作时,就要注重音量上的烘托及旋律线条的突出;与民族唱法合作时,则要注重低音线条的突出和整体和声的支持。

2、随着演唱者力度变化而变化

声乐不同于器乐,人声的音量对比不是十分明显,因此,当我们需要通过音量变化来表达音乐情绪的时候,钢琴伴奏作为声乐演唱的合作伙伴,对于达到整体艺术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秀的声乐钢琴伴奏,可以在音量对比方面给予演唱者极大的帮助,以此实现夸张的艺术效果。比如,音量需要“强”时,钢琴伴奏可处理得略微明显一些,由于演唱者的声部为主旋律,所以不用担心伴奏的音量会喧宾夺主;音量需要“弱”时,钢琴伴奏则要更“弱”以突出整体音响的弱音效果和旋律声部线条。也就是说无论音量大小如何变化,伴奏者都要“带”着演唱者,比其多做一分,这样既能帮助演唱者轻松完成音量对比,又使双方的配合显得更为默契,使音乐作品更充满艺术感染力.(二)演奏风格的互补性

1、根据演唱者的性格特点进行调节

每位演唱者的艺术风格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性格特点是密切相关的,而钢琴伴奏的作用在于与演唱者合作时调节其性格特点以服从音乐作品不同风格的需要。一般来讲,可将演唱者的风格分为以下三类:

一是演唱者个性适中。可以把作曲家及作品的风格作为演绎作品所必须遵循的共性标准放在首位,然后可给予演唱者一定的个性化处理的空间,使作品更有创新、更具魅力,伴奏者只需给予相同感觉的顺应及配合,就可以使合作趋于完美。

二是演唱者个性过分热情。这种情况下因为情绪较易激动而容易使演唱表现得有悖于作品原始风格,伴奏者就需要帮助其适当地约束个性,用自己的音乐表现来提示演唱者回归作品的原始风格。比如,演唱者在演绎古典风格的作品时若情绪过于外露,将歌曲情感处理得比较激动,伴奏者就要较理智地用严谨的速度、节奏与考究的触键方式来暗示演唱者,将其“拉”回来,从而达到忠实原作的目的。

三是演唱者个性内向拘谨。由于其演唱风格相对平淡,在情感表现上容易放不开,伴奏者要尽可能依靠正确的速度、力度、音色的表现来带动演唱者,万万不可采用“跟”的做法,尤其在前奏、间奏的部分更要充分表达出音乐作品的处理特色,使演唱者受到启发、感染从而引导其尽快进入演唱角色。

2、面对不同演唱者的合作应变

钢琴伴奏者不会只与一位演唱者合作,同一首作品常常也会用来与不同的演唱者共同演绎,而每个人在乐感、理解力、审美观、生理条件、技术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导致每个人对作品的速度、力度、分句、表情等音乐处理都不尽相同。伴奏者就必须要具备灵活应变的能力,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具体做法可参考以下两点:

一是不能树立对某个作品的固定思维。音乐作品虽然有其风格特征及速度、力度等固定的对演唱与演奏的要求,但是每个演唱者都还有二度创作的空间,因此与不同的演唱者合作时,即使是同一首作品,伴奏者也要充分听取演唱者的意见和建议,仔细聆听其演唱并捕捉其独特的处理点,以便找到相应的规律作为合作的依据,把对同一首作品的每一次弹奏都看作是新鲜的。

二是牢记新的合作者演唱的特别之处。尤其是使用同一份伴奏谱又同时为多位演唱者伴奏时,每个演唱者对作品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即使早已弹得很熟的作品也可以在与不同的演唱者的合作中奏出不同的艺术效果,伴奏者应注意在乐谱上将每一位伴奏者在作品处理方面的特点加以标注,以便于提示自己在弹奏时予以区别。

(三)合作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及提示

1、把伴奏弹成独奏

作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有着其他乐器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它不用任何其他乐器的辅助合作,就可以让演奏者以独奏形式完美地表现音乐作品。弹钢琴的人由于常常自己练习和演奏,造成的结果是不善于把自己放在合作者的位置,不能客观地倾听自己的琴声。因此伴奏经验还不太多的伴奏者,难免忽视合作的重要性,容易不自觉地把钢琴伴奏放到主导地位象独奏一样地加以强调。比如:认为把伴奏弹得越响越好,以自己的主观理解只顾闷头自我发挥而完全不顾及与演唱者的配合,这种情况下通常二者在节奏、速度与乐句呼吸方面已经明显脱节,效果当然很差。

2、被动地跟随演唱者

把钢琴伴奏当成主导而弹成独奏是不正确的,但是仅仅把伴奏当成附属及陪衬,更是明显的错误。比如:认为“跟”得好就是伴奏好,随着演唱者的错误节奏或者速度走,而没有及时协助调整;主旋律出现在伴奏部分时没有刻意突出;乐曲的高潮部分弹得“风平浪静”,没有起到推动作用等等,这都使伴奏显得消极被动,使得演唱缺乏烘托与支持,音乐的感染力自然也被大大削弱。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和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拖”好、“带”好,还要能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与内在意境,依据细微的感情变化弹奏出轻重缓急,为演唱者提供丰富的音乐氛围与再创造,最终达到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效果。

(四)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变与协调

钢琴伴奏在演出时常常会出现“突发事件”:由于合作次数不多,且弹奏的作品具有一定难度,从而使伴奏者产生心理压力,造成演奏效果与平时的练习效果有一定的差距;由于演唱者心理紧张或过度兴奋而造成演唱上的失误,导致伴奏者的演奏显得手忙脚乱,出现明显的节奏或者音准的问题。上台往往存在着影响临场发挥效果的各种偶然性因素,在这些情况下需要伴奏者凭借敏捷的反应尽可能地减少双方的过失,使演出过程保持相对的完整性,这一点是富有经验的优秀声乐钢琴伴奏者所必备的。

1、应对演唱者的失误

一是演唱者出现漏唱或重唱现象。伴奏者意识到错误出现时不能慌乱,更不能干脆停下来,而应尽量冷静地继续弹奏并且迅速地寻找演唱者是“跳”到何处,然后不动声色地再接下去。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影响,首先要在平时练习时提醒对方做到严格而完整地演唱,如果平时就出现过类似现象,则要有意识地在弹到此处时多加注意,以防万一在台上发生同样的问题时来不及应对。

二是演唱者自编旋律或忘记旋律。这时候伴奏者不必过于紧张,如果对方只是音乐正常进行中的小错漏,仍可继续向下弹奏让其自然地“跟着感觉走”,这样可以照顾到音乐的完整性;如果对方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停顿,伴奏者要运用旋律或和声的提示,尽快将演唱者引入正轨;当对方的演唱已中断,伴奏者应从临近的乐段或从间奏进入,使演唱者可以重新开始。

三是演唱者节奏出错,速度不稳。平日练习中遇到对方速度不稳定的情况,伴奏者必须发挥“艺术指导”的作用对演唱者严加要求,并有意识地运用“推动”或“拉住”的弹奏手法来控制对方的速度。正式演出的时候,为保证完整性,伴奏者在面对演唱者节奏与速度出错的情况时必须尽可能不露痕迹地暗中加以“微调”,不能只顾坚持自己的速度与节奏去弹奏,否则不但暴露出合作的不默契,更破坏了演出的效果。

四是演唱者跑调。演唱者有时会出现音不准的现象,伴奏者可以加大弹奏音量来强调某些关键音,或是即兴对伴奏部分加以改动来帮助演唱者找回原调,若演唱者仍无法找回原调,甚至已经导致转调,此时伴奏者不可再一味强调原调的旋律音,而最好能随之转到新调继续弹奏。

2、处理自己的弹奏失误

每个声乐钢琴伴奏的成熟都是经过大量舞台实践,经历过无数失败才最终获得的,因而,当伴奏者上台紧张出现一些失误时,一定不要过分慌张或是忙着自责内疚,而是要尽力想办法弥补失误。

一是弹错音。伴奏者有时会不小心在前奏、间奏的部分出现错音,如只是碰错个别音符,不必理会,也没有必要重弹;如果是整句旋律都错,也要尽力坚持完整性,可以凭着自身感觉在下一句将旋律“拉”回来,还可以为了演唱者的进入而选择重新弹奏前奏的后半部分。这就需要伴奏者有快速、精确的视奏能力,这也是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二是起错速度。伴奏者如果因为在舞台上心理紧张而造成弹奏的速度过快或者过慢,这时应尽快调整,可将注意力放到演唱者一方,以“演唱”为中心,先将力度减弱,以淡化自己的失误,等跟上正确的速度后再恢复;平时也应注意提醒演唱者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有意识地引导伴奏,唱出适合自己的速度,不要盲目跟从伴奏者而成为“伴唱者”。

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失误都可以弥补,但只要我们重视每一次合作、珍惜每一次舞台实践的机会,在出现差错的时候做到互相谅解并共同总结经验教训以求改进,就完全可以减少遗憾的发生。

综上所述,钢琴伴奏作为声乐演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在音乐实践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显示着它特有的艺术价值。作为一名优秀的钢琴伴奏者,既要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有很高的音乐和文化艺术修养,才能够准确地把握音乐作品的风格,与演唱者形成默契,以便于更好地表达作品内涵。一个优秀的声乐钢琴伴奏者,不仅要会弹,还要会唱,更要会听,并能给予相应的艺术处理,另外还要“上手快”,应变能力强,经验丰富,有一定的曲目浏览量。总之,钢琴伴奏在实际工作中更具“多变性”与“多面性”,它需要伴奏者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技术和艺术修养以及大量的舞台实践来完成,每一位伴奏者的成熟都要经过实践中的千锤百炼,并在长期与不同演唱者的合作中认真总结经验,用心体会,将钢琴伴奏与声乐演唱联结成为一个富于生命力的、和谐的整体,以使音乐达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

参考文献:

[1] 郑明顺.试论声乐艺术表演中的钢琴伴奏[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_,(07).[2] 钟玲.浅议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唱之合作艺术[J].艺术探索,202_,(06).[3] 丁红梅.钢琴伴奏的多功能特征[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_,(02).[4] 季丰来.声乐教学中钢琴伴奏的技巧[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_.[5] 于莉莉.对提高钢琴伴奏质量的几点看法[J].齐鲁艺苑,202_,(04).[6] 瞿茜.论声乐钢琴伴奏的技巧[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_,(03).[7] 龙翔.声乐钢琴伴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乐器,202_,(11).[8] 郑明顺.论钢琴伴奏对揭示歌曲音乐形象的作用[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2_,(04).[9] 郭小虎.钢琴伴奏织体写作的布局原则及运用[J].文教资料,202_,(03).[10] 李斐岚.钢琴伴奏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11] 张佳林.钢琴演奏与伴奏技巧[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2_.致

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是所有曾经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一直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彩虹老师。徐老师在我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给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指导。从开始选题到中期修正,再到最终定稿,给我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仅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使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

其次,要感谢运城学院所有曾经为我们音乐系202_级任课的老师,老师们教会我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对待学习、对待生活的态度。

第三,感谢我的父母亲,你们是我力量的源泉,只要有你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我都不会害怕,谢谢你们对我的支持与鼓励!

第四,感谢我的室友及其他好友,因为有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感谢你们,大学四年给我了那么多的帮助与鼓励,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总能让我开心起来。不会忘记大学四年里我们一起度过的欢乐时光,那些开心的日子,总是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最后对老师,同学和家人再次致以我最衷心的感谢!教导过我的老师,你们的人格魅力永记我心间。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有你们,我的大学才算完整。寝室的密友,你们的天赋犹如上天恩赐,有了你们我的生活更加精彩。

第四篇:谈谈声乐演唱中的呼吸

谈谈声乐演唱中的呼吸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因此,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就要掌握一套科学、卫生、完整、有效的发声方法,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方能把自己的歌唱乐器打造成一件优质品。关键词:音乐艺术,歌唱,演唱中的呼吸

声乐是指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发出优美嘹亮的歌声,又用歌声透过音乐化了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塑造不同乐曲中的人物形象、描绘歌曲意境、表达歌曲思想感情的音乐艺术。而声乐的乐器不象小提琴、钢琴等乐器那样定型,它就是人体本身,它需要在演唱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歌曲风格和感情的需要,不断地调整呼吸的强和弱、共鸣腔体的大与小,并掌握适度的紧张与放松,方能发出高质量、完美的歌声。因此,作为一名歌唱学习者,就要掌握一套科学、卫生、完整、有效的发声方法,了解发声器官的构造和发声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不断的实践,方能把自己的歌唱乐器打造成一件优质品。而在整个演唱过程中,呼吸已成为重要的基础,是歌唱的生命。

(一)呼吸器官的组成

人体的呼吸器官,包括鼻、口、咽、喉、气管、支气管以及肺。其中口、鼻、咽、喉、气管等是吸入和呼出气息的通道;肺是储存气息的一个器官,存在于人的胸腔中,其外部由肋骨及控制呼吸的肌肉群等组成。肺本身是不会进行独立呼吸的,它是靠控制呼吸的两组肌肉群的扩张和收缩来完成呼吸运动的。论文检测。在胸腔下部存在着横膈膜,它的形状类似于倒置的碗,吸气时横膈膜下沉,胸腔扩大;呼气时横膈膜上升,胸腔缩小。

(二)歌唱状态下的呼吸特点

日常生活中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有所不同:日常的呼吸只是一种自然的、下意识的本能运动;歌唱的呼吸主要靠肺的底部的最大扩张,是一种有意识的、有一定深度、经过训练而形成的运动。歌唱时,吸完气后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胸部不能很快地塌陷,然后再缓慢地、有控制地把气呼出。当然,这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用意志来控制呼吸,才能形成吸气肌和呼气肌之间相对平衡的对抗,从而产生稳定的、优美的歌声。论文检测。

(三)科学、理想的呼吸方法

通常所使用的呼吸方法有三种:上胸式呼吸、腹式呼吸和胸腹式联合呼吸。其中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目前所公认的最科学、最理想、最符合生理机能而被普

遍采用的一种呼吸方法。其训练方法有两种:(1)快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突然间受到一种惊吓而倒吸一口气,然后就“站定”在这种状态上,腹部保持一种内外力量的对抗,稍后将气息慢慢吐出。这时横膈膜也得到了一定的锻炼,有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做此练习时要注意胸部的动作是自然提起的,不要有僵硬、紧张的感觉。(2)慢吸慢呼法。你可以想象为远远地飘来一缕花的清香,你自然而然地去吸闻,这时两肋与腰间肌肉就会向四周扩张,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将腹部以下肌肉放松,慢慢吐气。论文检测。做此练习时要注意吸气的自然性,不要过于做作。

呼气时,一定注意吸气后不要马上吐气,仍要有意识地保持吸气时的状态,胸部不许塌陷,要感觉到吸气肌肉群将气息有力地吸入到肺的下端,气息有了一定的落点和支点时,即我们平时所讲的“气沉丹田”,再慢慢地、有控制地放松吸气肌群,腹部肌肉紧张度逐渐松弛,使气息均匀、连贯地呼出。这样就会使呼气更加平稳而有力、均衡而有控制。

(四)常见的呼吸问题及解决方法 有这样一句名言:“只有懂得怎样呼吸的人才能歌唱”。由此可见,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基础和重要环节。呼吸只有处于最自然、最深部位的状态时,歌唱者才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歌曲的演唱中,才能进入作品风格的展现和艺术创造的状态中。而现实中很多演唱者由于呼吸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无形中阻碍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常见的呼吸问题有以下几种:(1)漏气的问题

歌唱者吸气后,由于自身对气息的控制能力较差,或者意念上的“保持吸气状态”的意识不强或有所松弛,所以在发声前往往先把吸入的气息松掉,或者在发声时同时呼气,这样就造成了气不够用或所谓“沙声”的现象。

解决方法:首先要在意识上有所加强,同时加强对气息的控制练习,保证吸入的气息有一定的停留感,声带要闭合。

(2)吸入的气息位置浅的问题

在歌唱中,由于歌唱者吸入的气息没有沉入底端,胸腔没有扩张,横膈膜没有下沉,导致吸入的气息量不能支付歌唱的需要,从而出现“僵硬”或喉部拼命用力而使声音“挤”、“卡”或“抖动”的现象。

解决方法:要把意识集中在“吸”上,有意地加强吸气时的深度和力度,呼气时仍要注意保持吸气的状态,腹部不要软弱无力,注意吸气肌肉群和呼气肌肉群之间力量的平衡。(3)用日常的呼吸状态去歌唱的问题

由于歌唱者混淆了日常状态下的呼吸与歌唱状态下的呼吸之间的关系,用平时的呼吸状态去唱歌,而使得歌声出现“白”、“喊”、“虚”的现象。

解决方法:认识歌唱时正确的呼吸状态,加强肌肉控制气息的能力,解放喉部肌肉,学会适度的紧张与放松,增强共鸣的感觉。米兰的一位著名声乐大师曾说过:“好好唱,怎样舒服,就怎样呼吸”。在呼吸方面,强调了自然性、流畅性,而不应该是过分的、僵硬的。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正确的呼吸只是一种手段,还要与其它条件如咬字、共鸣等相结合,才能最终获得良好的、自如的声音,而不能说“呼吸决定一切”。所以,在演唱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各方面条件的有机结合,才能唱出最美、最动听的歌声。

第五篇:对民族声乐与科学演唱的探究

对民族声乐与科学演唱的探究

(史祎琳,宜兴市丁蜀高级中学,214221)

摘要:中华民族声乐之所以能在当今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独树一帜,盛开奇葩,就在于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汲取了西洋歌唱艺术的财富,适应了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为此,本文通过对民族声乐的历史,客观的回顾来谈民族声乐的基本文化内涵和科学的演唱。

关键词:民族声乐;文化内涵;科学唱法

一、民族声乐的历史及其发展

我国的民族声乐根植于中国的土壤,它包含各族人民创造的、能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的多种演唱形式和声乐艺术品种,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术,形成了中华民族声乐的演唱形式和风格,逐步形成和完善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以特有的美学意义,来丰富着世界声乐艺术的宝库。

建立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歌唱艺术体系,是我国几代声乐工作者孜孜以求,为之奋斗的夙愿,经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教学、教材、教法直至教学体系已初见规模。演唱上,在全国范围内有相当数量代表性,出现了一批具有中国歌唱艺术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歌唱家。由此可见,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从理论上进行更深层的研讨。这将对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学派的更加丰富与完善,使之走向世界艺术之林有着深远的意义。

任何新事物的生成及发展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因素,音乐更是如此,这些社会因素都有一定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各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审美、风俗习惯、民族语言和人文精神等等。中华民族声乐从开始发展到今天亦是受着这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不同民族文化的形成就有了不同民族的歌唱。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历史中,不断衍生了广大人民喜爱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形式,在表演艺术中有演唱形式的就有三百余种,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唱法及表现手段。因此可以说“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是绚丽而丰富多彩的”。从古代传统中的有关对《唱论》的描述,可见中国传统声乐艺术是很讲求其方法的,如《礼记·乐记》中描绘:“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搞木,倨中短,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又如《东府杂录》中讲:“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再如《唱论》中对演唱风格是这样论述的:“有唱的雄壮的,失之村沙;唱得蕴栧的,失之乜斜。唱得轻巧的,失之寒贱;唱得用意的,失之穿凿;唱得打稻的,失之本调”。[1]古人的这些论述今天看来是十分精辟和科学的,是和当今被称为最科学的唱法之一的西洋发声方法(美声唱法)很多要求是一致的。而我国传统的这些对于歌唱的科学总结早于西洋的美声唱法二千年左右。这足以说明我国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并在演唱实践和理论总结上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精辟的理论和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唱法,为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和提高奠定的坚定的基础。

从三十年代的延安时期,反映阶级仇恨和表现广大军民热情高涨的学文化和大生产运动,编演的《军民大生产》、《夫妻识字》等歌曲,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的秧歌剧,其剧情中鲜活的人物,浓厚的民族之情感,熟悉而崭新的音调,朴实而丰富的语言,都要求当时的歌唱者去追寻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演唱方法,而她们当时的这种演唱方法,可以说是民族声乐艺术的雏型。而歌剧《白毛女》的出现对当时的演唱者在表现民族的情感、风格、语言上都对于演唱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白毛女》的巨大成功,标志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真正的开始,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的新纪元。可谓是当代民族声乐艺术风格的重要里程碑。而五、六十年代创演的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等,一批新优秀歌剧。这些表达人民新的生活、新的思想感情、新的精神风貌、新的音乐风格和新的演唱方法和形式,八十年代创演的歌剧《党的女儿》等等。这些都给我国的音乐舞台上增添了新的色彩,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事实上,这时的民族声乐已经是一个与西洋歌唱方法相比较而独立存在的、受到音乐界认真关注的强大歌唱流派。

二、民族声乐艺术的文化内涵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声乐艺术。从两千五百年前的《诗经》以楚辞、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等不仅诗、乐、舞、交相融汇,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文化审美。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到现在已是一个基础雄厚、力量强大、影响越来越广,这是滋养旺盛生命力的歌唱艺术的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而直接作用于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民族的情感、风格、语言和审美之上。

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和同时期政治、文化、经济的发展紧密不可分的,是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的,无论是延安时期,还是五、六十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基本确立,并涌现了许多著名歌唱家,主要代表人物有:王昆、郭兰英、才旦卓玛、郭颂等人,七十年代以后民族声乐又进一步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汲取西洋发声法的技术,对民族声乐进行了更具有现代意识的改革,一举形成了更体系化、技术化、风格化的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体系。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如:将大为、彭丽媛、闫维文、宋祖英等人。并形成了以中国传统戏剧、曲艺、民间歌曲歌唱方法为基础,结合西洋歌唱方法的精华,形成独特民族 唱法发声理论和技术。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对人民的精神起着一种感发、净化、升华、激励向上的作用。这正是民族文化的发展的具体的内涵。然而,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还需要专业音乐理论家,声乐教育家和歌唱家继续做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使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不但为中华民族服务,而且能进入世界艺术之林,为世界人民服务,这是我们的理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

歌唱艺术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文化传承关系的问题,我们的着眼点应该落在继承优秀传统声乐基础上,应借鉴西方歌唱方法的长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因为民族声乐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美声唱法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上,两者有着不同的渊源关系。事实上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已经把继承和借鉴的关系处理的较合适了。早在延安解放区的声乐工作者中两种唱法就是并存,并相互影响融通,解放区更是如此,当民族声乐走进高等学府以后,在教学的方式、程序和方法上对西洋的歌唱方法都有的吸收和借鉴,但是“以我为主,以借为辅”,在继承方面将传统转为现实活动时,不断的根据现实的要求注入时代的新内容、新风貌,这样不断的注入新的内容的本身,既是对传统声乐艺术的继承,也是对自身的弱点进行不断的扬弃和修正,又是对民族声乐艺术的一种丰富和创造和文化的积淀。在借鉴方面,学习一切姊妹艺术包括西洋唱法的长处,经过消化,为我所用。如:宋祖英先后成功地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和奥地利的维也纳举办个人独唱音乐会,这些成就无不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声乐艺术事业而孜孜以求,不懈奋斗的精神,并把中华民族声乐艺术引进世界的舞台,把中华民族文化推进世界。

民族的情感、民族的音乐风格、民族的语言、民族的文化、民族的审美是组成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因素。其特点是以汉语语言作基础,以民族的情感为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字正腔圆,韵味浓郁、真切动人。这都是民族声乐文化的所在,也就是我们讲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广义,也是音乐文化的内涵,“唱情”是民族声乐艺术的一个本质特点。

总之,民族声乐艺术之所以能在当今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环境中独树一帜,盛开奇葩,就在于它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于它汲取了西洋的歌唱艺术财富,适应了当代社会和人们的审美需求。正是这一艺术学派在千百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上,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一手伸向民间,一手伸西洋”,兼收并蓄,并不断注入时代风采的结晶。

三、科学的演唱

科学家认为:“科学是人类在社会的规律下凭借对经验的验证和不断地探索构建起来的知识与知识框架和对这样的知识与知识框架不断完善和丰富的活动过程。”[2]如果我们能同意这一定义,那就必须承认科学具有民族性。因为,任何科学都是社会活动的过程,而社会又自然是由具体的文化维系起来的,具体的 文化必然属于具体的民族,故科学必然是有民族性的。从人类的总体而言,科学又是特定的民族与文化的产物。

任何普同性的科学从本质上来说,代替不了具体科学就象林奈的植物分类法代替不了《本草纲目》一样。时至今日,以为接受普同性科学即是革命的误解,应当成过去。当然我们应当努力学习其他民族的科学成就,但引进的东西必须民族化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企图用引进的科学完全取代固有的科学的想法和作法,恐怕是不现实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一味照搬,想学的是先进,学到的可能是废物。在不顾实际情况,一味照搬的条件下“科学”变成“非科学”的例子实在是很多。总之,科学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性的,各个民族按照自己的特点构建本民族的科学体系,不仅可行,而且已经是事实。引进的科学如果不结合本民族的实际,根本行不通。既然科学是有民族性的,它既不唯一,也不是西方才有的,同时科学的引进决不能照搬。一定要有一个民族性的过程。科学的演唱也是有民族性的,科学的唱法不是唯一的。如果照搬西方的科学唱法或其他科学的唱法,而不能使其民族化,最终仍不能达到科学的要求。

金铁霖教授——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艺术教育事业的杰出代表与开拓者,凭借自己的睿智和对声乐艺术教育科学的热爱,在二十余年从事中华民族声乐教学与理论研究的生涯中做出了令人惊羡的成功业绩。他以自己的睿智和对声乐艺术教育科学认知的敏感、融贯中、西、古今声乐艺术理论,蕴涵哲理之精髓,借鉴西方科学而系统的声乐技能训练方法与艺术表现手段,应用于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活动过程,形成了一个具有代表性色彩的声乐艺术教育文化现象。他所主张的“中华民族声乐教学应立足于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与时代性的基础之上”。在对继承与借鉴的问题方面,对中、西、古今理论之精髓必须要为我所用,而不能盲目照搬,也不可全然代替,吸取其精华,借以丰富我们自己,发展我们自己。以此,才会使我国的民族声乐的教学和演唱艺术更趋于完善,且符合于自身健康的发展规律[3]对于声乐艺术嗓音的发掘与技术训练本身,他同样提出了极具指导意义的精辟解释,他认为:“科学唱法和技术是共性的,是中、外各种唱法所共有的,合呼于人声艺术嗓音的高技能,是发声规律的某些特殊技术因素表现形式的具体体现”。对于所谓唱法的科学性的界定,他认为“从基本的艺术歌唱嗓音训练原则来讲,科学唱法只能有一种,这是世界声乐学派共有的”。只是由于各个民族语言、地域风土人情,文化审美与欣赏习惯等客观存在的差异或不同,形成不同的各自不同的情感表达、表演形式、演员舞台气质等个性化的特色或人文文化表现的鲜明特征,促使不同民族的歌唱艺术在唱法上发生一些演变。这种演变并不意味着不同民族 歌唱艺术之唱法变得没有科学的技术因素。相反,而是证明了在符合于民族文化与审美欣赏习惯的基础上,使不同民族歌唱艺术在唱法上深厚积淀,且同样具有科学性内涵的个性技巧因素得以更充分的发挥。”[4]至 [3]于艺术歌唱嗓音的技术发声训练、从基本的发声方法(包括喉咙打开,稳定的喉咙状态,合理的气息支持技术的应用,歌唱语言、咬、吐字的正确构架、歌唱嗓音适应长时间的高技能演唱机能运动的耐力)等,所谓的科学唱法(训练方式和手段),到声乐具体的声乐作品的演唱——唱腔的着色润饰,语言特性的使用,民族或地域风格的把握,舞台整体艺术表现的设计与表演等等方面,事实上是并不存在科学性与民族性二者间矛盾关系的。

如:民族声乐的代表彭丽媛在声乐艺术上的发展,更证实了她所拥有的令人无可置疑的实力。她以异于常人的天赋与出色的艺术实践奠定了自己在民族声乐界的地位。她较完整地继承了前辈民族声乐歌唱家在歌唱与表演等诸多方面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她运用气息的控制和共鸣区的调整,在女声的假声之中注入了浓郁的真声色彩,使得这种声音既符合民族声乐的演唱时对声音审美的要求,又具有良好的气息支点和极大的可塑性。因此,演唱的持久性和韧性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这种科学的方法,使他能够轻松胜任大型歌剧主角的全部唱段的演唱和举办个人音乐会的演唱,而游韧有余。她的歌唱艺术对更年轻一代歌手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她在民族声乐演唱方法的基础上,汲取美声唱法的长处和西洋歌唱艺术的精髓,使她的演唱更具有科学性。在彭丽媛的演唱中我们可以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东西。她的咬字之纯正清晰、运腔的圆润与装饰性色彩和张驰有致的乐感,节奏都令人为之叹服。而她演唱方法的科学性,更为拓展她的艺术表现力提供了坚定的保证。

所以说,科学具有民族性,它即不是唯一,也不是永恒已成为科学界的共识。科学性应当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的演唱方法应当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它不仅能唱好中国各民族、各地域的民歌,还能唱好艺术歌曲和歌剧以及通俗歌曲、戏曲等,同时也能唱美声的歌曲及其他歌曲。由此看来科学的演唱不仅是属于中华民族,也应当是全人类共有的。那种认为科学的唱法只有一种的看法也应当成为过去。科学的演唱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多种多样的科学唱法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才能给中国乐坛带了生机和繁荣。

参考文献:

①杨庭硕《民族文化与生境》贵州人民出版社[M] 1992年166页

②③孙德俊《浅论金铁霖教授的中华民族声乐教学思想》[J]中国音乐202_·4期76页 ④刘麟《彭丽媛的歌唱艺术》[J]中国音乐1998年1期50页

浅谈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声情并茂”(共五篇)
TOP